这是完整的现代仿乾隆转心瓶图片片

  到了公元十八世纪,一种在中华瓷器史上设计最精巧,工艺最复杂,釉色最丰富,寓意最华丽,烧制最奢靡的瓷器——粉彩交泰转心瓶诞生了,一举将我国瓷器艺术推向了一个无法超越尽善尽美的境界。  康乾盛世里,有无数精绝与传奇,恢弘瓷史中,更有许多奢华与富丽,在色彩斑斓各擅风流的盛世瓷史中,最动人心魄的当属乾隆时期的交泰转心瓶。在以瓷为美,以瓷之精绝华丽彰显国运的王朝,诚然有过盛唐三彩之余音,有过两宋官、哥、汝、定、钧之绝响,更有过元青花素笔曼妙之绝伦,有过明永乐甜白之玉润晶莹,但到了公元十八世纪,一种在中华瓷器史上设计最精巧,工艺最复杂,釉色最丰富,寓意最华丽,烧制最奢靡的瓷器——粉彩交泰转心瓶诞生了,一举将我国瓷器艺术推向了一个无法超越尽善尽美的境界。  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督陶官唐英曾上奏乾隆皇帝:“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即可看出转心交泰瓶不凡的身世与造价,所谓夹层玲珑者,即为转心瓶;从数量上看,可知烧制之艰难不易,又从唐英专折奏报的语气中,也不乏一些骄矜,如此交泰转心瓶,若非亲眼目睹,绝对无法领略其艺术魅力。故乾隆皇帝一见便视若珍宝,命唐英依样烧制,却又恐花费颇大,故每年仅烧制十数件。以乾隆皇帝之奢靡尚嫌造价不菲,可见转心交泰瓶之费工费料已冠绝当时。  正是由于烧制数量和设计工艺的限制,交泰转心瓶传世珍品不多,就连一些博物馆中,也难以得见其身影。如今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馆藏清代转心交泰瓶的不过数家,笔者所知仅两岸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博特博物馆有精品展览,但这并不代表存世量仅止于此。由于清末局势动荡,外寇入侵,使得大量清廷珍玩流落海外与民间,所以中外收藏家并不怀疑民间藏友持有转心交泰瓶,且不乏先例。日英国伦敦Bainbridge拍卖行拍卖中,一个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约5.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刷新了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2.3亿元的拍卖纪录,成为到目前为止最贵的中国瓷器。这个瓷瓶是乾隆三十余年官窑制品,应当是从皇宫或圆明园流落海外。  下边就刚好说一说之前的那个 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541亿元落锤。  这只瓷瓶是伦敦一对中年兄妹在整理已故父母的旧宅时发现的,据说已在其家中收藏了约70年。由于父母新近去世,这对兄妹得以继承这所位于伦敦北郊的老房子。在进行打扫时,兄妹俩无意间发现了这件在家中摆放了几十年的花瓶。在被发现之前,这个18世纪中国人的杰作,一直被放在书架上,布满了尘土。经古董专家鉴定,该花瓶制造于1740年前后,属中国清代乾隆时期的官窑,因“构造 奇特,保存状态良好”,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可询{一叁壹〇}一柒一【叁〇〇肆】被认定具有很高价值。该花瓶高40厘米,黄色喇叭口,双层瓶胆结构——透过镂空外胆的洞眼可以隐约看到内胆。瓶身外壁绘有中国传统 吉祥物鲤鱼,底部印有“大清乾隆”字样。古董专家分析认为,这件花瓶很可能曾是清朝的宫廷藏品,后来在186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期间,遭侵略军洗劫并流失海外。  这款清乾隆年代官窑花瓶,体态匀称,品相优秀,色泽饱满,工艺精湛,风格落落大方,有大家之气。瓶身的鲤鱼图案栩栩如生,而镂空的水波纹雕花可谓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精美之级。该品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等多种工艺,极尽奢华、叹为观止,属于清三代瓷器中的巅峰之作。  此款花瓶不仅艺术气息浓厚,做工精美,寓意也十分吉祥,瓶中鲤鱼有“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之意,瓶子奢华大气,也有“平平安安”的意义,深得国人喜爱,也难怪能拍出5.541亿元的天价了。  乾隆时期的粉彩转心瓶又是怎么制作的呢?  乾隆八年(1743年),御窑厂窑务督理唐英与副手共同设计研制了转心瓶、交泰瓶、套瓶,不得不说唐老爷子深谙乾隆帝的心思,最重要的是还能满足他这些个心思。瓷器形态之美,从来都是静止的,转心瓶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传统的静态之美。也不知道当年唐英将转心瓶进贡呈上的时候有没有配带说明书,会不会担心乾隆皇帝不会玩。毕竟这是陶瓷中设计最精巧、工艺最复杂的器物。  转心瓶一般由颈、腹、内瓶和底座四部分组成,为了能够旋转自如,转心瓶的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反复试验,火候控制稍有失当,便会使整器变形,前功尽弃。而以粉彩彩绘的内瓶还需二次烧作, 古人如何掌握温度高低而不破坏内瓶的粉彩部分,至今仍令专家难解。  平常见到的图片,以及博物馆陈列的转心瓶都是整器,其实它的内部构造才是我们真正关心和好奇的,那么就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转心瓶为例,看看这样一堆零件,要怎么拼装起来吧。  一、先将底座摆正,将内瓶内凹的底心套于底座的凸心上。  二、将镂空瓶腹部套上内瓶,镂空腹部的底圈两侧各有一小凹陷处,与底座内口沿两小凸翼相互扣合,旋转后即可固定。  三、最后再将器颈套合内瓶口沿固定,这样器颈内瓶连为一体,因此当转动瓶颈时,内瓶也会随之旋转,故曰转心瓶或转颈瓶。  (图片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华丽彩瓷——乾隆洋彩》)  据记载,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先后烧造几次转心瓶,总量不过几十件,自唐英之后,几乎成为绝响。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jjjjjjjjjjjj老师,请在这里输入推荐理由、藏品卖点,300字内。成功卖出后,您将获得平台佣金收入的15%作为奖励。
您可以从是否开门、性价比、典型、精品以及趣味性等角度来作为您的推荐理由。
您好!请!
华夏收藏APP天天拍卖,就等你捡漏
> 仿古青花转心瓶
手机下单、沟通商家
商品价格:
¥议价交易
发货运费:
买家承担运费,到付
是否包退:
承诺货物包退(退货的运费、保险费由卖家)承担
更新时间:
商品评论:
出价金额:
温馨提示:为保障您的利益,请网上成交,谨防诈骗,因为在平台外交易产生的纠纷,平台不予保障与处理
卖家信誉:
消保用户:否
身份验证用户:
提示:如果您的报价卖家同意,但您不履行购买,视为恶意报价,首次警告,第二次扣除500藏币,第三次直接封号处理!
卖家其他商品
暂时没有数据!
地摊最新商品
描述:规格:高28.5厘米。实物拍摄,品如图,自定。仔细看图,有瑕疵,不包邮,按图发货,谢谢!
评论回复:
*回复提交前请看清楚下面的注意事项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回复中的任意内容;
?违反本网其他相关规定的,本网有权删除评论,严重者封闭帐号甚至封闭IP地址;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地摊商品藏品交易声明:
地摊交易区所展示的物品交易信息,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华夏收藏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有两种交易模式,1、买卖双方私下协商自行交易;2、买卖双方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
凡是用户私下交易免费,但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华夏收藏网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推荐您选择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具体安全交易方法如下:
代理交易其运作的实质是以华夏收藏网为货与款转移的中介,提供让买卖双方都放心货款转移的一种服务。
1、买卖双方通过看图、交流达成交易意向,买家将货款作为押金汇至本网,本网收到押金后,通知卖家向买家发货供买家上手检查确认;
2、卖家收到本网通知后向买家发货,买家上手检查确认货物,如果认可接收,通知本网交易成功;如果不认可,在一周内将货物退还给卖家,并通知本网交易失败;
3、本网接到买家交易成功通知,打款给卖家,同时扣除4%的押金用于本网汇款手续费以及相关税收费(卖方支付),不足1元按照1元来收取;申请店铺,手续费优惠,更有最高封顶500元;
4、本网接到买家交易失败通知,等待卖家到货确认后,本网将押金扣除银行手续费后还给买家;
5、根据交易成功与否和交易金额的大小,进行相应交易信誉值的加减。
6、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7、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8、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藏品交易注意事项:
1、如藏品有缺陷,请单独拍照并作说明,否则交易因此出现责任由卖方承担;
2、交易过程中双方自行协商包装、保险、运输的要求及费用,如因此发生问题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出现交易纠纷,先买卖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来解决问题,7日内未果,本网具有裁决权,买卖双方可以酌情参考;
4、本网联系交易联系热线电话:9 或者;
5、查看,本网藏品交易专用帐户
6、用户因进行交易、获取有偿服务或接触华夏收藏网服务器而发生的所有应纳税赋,由用户负责支付;
7、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8、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9、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10、买卖双方同意一旦产生法律纠纷并起诉本平台,则以本平台所在地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
其他交易疑问
向本网交易管理员寻求帮助本网交易处理电话:9
开户行:工商银行杭州观音桥支行帐号:90 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杭州城北小微企业专营帐号:10 302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杭州仓基上分理处 帐号:50
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农行杭州和睦支行 帐号:00 1372 6开户名: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学院路支行 帐号:18 5889 00开户名: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诉商品:
投诉理由:
中国领先收藏品交易平台
15年收藏行业专营
300万用户口碑信任
行家云集帮你鉴定估价
7天无理由退货,购物无忧您的位置: &
3668 清乾隆 粉彩时时报喜转心瓶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
下载登录app
随时随地掌握最新预展
随心所欲尽享便捷功能
佳士得 其余拍卖专场
艺术家推荐
业务合作: /837
责任编辑: 张天宇010-
拍卖图录公众号
拍卖图录APP海量图片带你转国家博物馆-瓷器、书画篇
海量图片带你转国家博物馆-瓷器、书画篇
青铜器篇&&陶器篇&&其它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人(今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有史官记录以本国为主的史事,还有称为瞽蒙的盲史官&&讲述历史&&,左丘明便是一位盲史官。后人根据左丘明的讲史记录和其他史官留下的各种材料整理成《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唐代画家周昉作。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用笔朴实。气韵古雅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人。活跃于代宗李豫&&德宗李适时期(公元七六三一八○四年)。他的家世是贵族,其兄周皓&&是一有战功的将官。周昉是在贵族生活中度过的。&
  周昉作画是非常认真的,据说创作时不停思考“至于感通梦寐,示现相仪,传诸心匠”。——梦中见到了所追求的形象。&
《簪花仕女图卷&&》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人物体态丰腴,动作从容悠缓,表情安详,嫔妃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表现得很充分。环境只是借两只鹤和小狗暗示出来而未加以直接的描写。这幅画的主要是在形象及动态的刻划方面。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的宅第窥视其夜宴的情景而作的(据《宣和画谱&&》记载)。画中的主要人物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出身北方豪族,避难来到南唐,李后主欲命其为宰相,而韩熙载见国事日非,不愿担当此任,遂终日纵情声色,与宾客作长夜之饮,画中的其他人物也大多真有其人,如状元郎粲、和尚德明等,都是韩常的常客。画卷里,韩熙载虽放浪形骸,但始终双眉紧锁,难掩忧心忡忡。桌案都比较低矮,正是由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过渡时期,琵琶箫鼓、秀墩床榻,室内的陈设器物无不体现了时代的特点。现实主义的题材要求画家深入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目识心记,悉心体会,然后艺术地再现,把自然形态上升为艺术形态。
顾闳中,人,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他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韩熙载夜宴图》是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根据事件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众人静听琵琶的情景。此时夜宴方开始,案儿上酒果杂陈,众宾或坐或立,男女相错,一女子端坐弹琵琶,众人的目光大多集中在她身上。此时的韩熙载高冠长髯坐于榻边,垂手注目,如有所思&&。第二部分描摹宴间的舞蹈景象。小巧玲珑的名妓王屋山&&正应节起舞,而以鼓点宣示节奏的,便是立于羯鼓前挽起袖管、手抓鼓槌的韩熙载,此时他的兴致已渐渐高涨起来。第三部分绘写乐舞结束后韩熙载退入内室休息的情形。一侍婢正以盆端水供他洗手、盥濯,余婢在旁围侍。第四部分绘写韩熙载聆赏萧笛合奏的景况。韩熙载敞露胸膛,盘坐椅上,执扇与侍婢说话,他面前有五女在拍板的应和下萧笛齐吹。第五部分图写韩熙载热情留客的情状。韩熙载手执鼓槌,举另一手示意,要众宾留下,绮宴重开,将欢乐持续到天明。此作全卷构思精密,五个画面一气贯注,以人物的疏密,景象的闹静等来调节节奏,使得事件进程一目了然,发展状况曲折起伏。卷上并无多余的背景,却巧妙地用屏风和床榻切换时空,完成不同场景间的过渡,将时间和空间不着痕迹地揉合为一。画中人物以韩熙载为表现中心,作者细致描画了他从夜宴开始以后几个不同阶段的神情与活动,精细地把握住了他情绪变化的脉络。在全图四十余个人物的刻画上,作者力求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动态表现反映其内心状况,同时营造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画家还善用细节传情达意,如以侍女的探头听琵琶暗示演奏技艺之高,以盘中水果&&点明节令,以案上烛火表示时间等等,都值得细心去体会。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五牛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琐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这幅《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
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深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韩滉&&(723~787年),字太冲,长安&&(今西安&&)人。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他是唐代宰相韩休&&的儿子,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
【步辇图】
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水竹居图轴】
水竹居图轴,为元代&&画家、诗人倪瓒&&所绘,构图多取之景,意境幽深,此图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倪瓒()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子,或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瓒、奚元朗。无锡&&(今属)人。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有《清閟阁集》,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绢本,设色,纵36.7cm,横690cm。
  本幅无作者款印。
  宪宗元宵行乐图,于1966年在我国省市虎丘乡的新庄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此画卷出自明代宫廷画师之手。在宫廷绘画中有一类表现帝王生活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此幅便是其一。
  这张巨幅画卷描绘了朱见深正月十五在皇宫里庆赏元宵节游玩的各种情景。画面中,从早至晚的各种节目,场面均有宪宗在场,其中演出、杂技、魔术、烟花爆竹及整山灯市等场面恢宏。画中,还有在宫内设街市,模仿民间习俗放爆竹、闹花灯、看杂的情景。图中身着便服的明宪宗坐在殿前围帐中,侍臣们立于两旁,殿上悬有彩灯,一派繁华。
  这幅写实性的行乐图,也是一幅明代民俗面的代表作。
【巡视台阳图卷】
公元1683年,清政府派兵渡海,郑的孙子郑克塽投降,清朝统一了。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清政府设置了巡台御史,此图描绘的是雍正年间巡台御史巡视的情景。巡台御史每年由都察院派遣满、汉御史各一人,前往巡查,驻府城,任期一年,有成绩者多留任一年,后改为三年一任。巡台御史的具体职责为:监督各级官员政务执行并随时向中央参奏,以防地方官员之不法;清查审理历年积案,建议地方机构的设置;对文武官员提出升降建议;督促地方官员骚乱,安定地方;督促地方军队严防海务,并过问经济、文教事业。巡台御史的设置,加强了清朝中央与的关系,促进了地区的开发,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停止派遣巡台御史后,巡台任务由省督抚、将军及水师、陆路两提督负责办理。督、抚及两提督,每年轮由一人渡海巡台,严加稽察政务。
【北征督运图册】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准部首领丹发动分裂叛乱,康熙皇帝派兵10万,分中、西、东路叛乱。清政府决定:士兵“各备口粮八十日外,每名每月给米二仓斗,以湖滩河朔(今自治区河口)米随运,其运车及马骡草豆、挽兵口粮等物,俱着巡抚备给”。一个运粮队,有车200辆,民夫200多人,骡马近1000匹,共运军粮约20万公斤。西路有8个运粮队,他们越峻岭,渡深河,历戈壁,绝大漠,将军粮源源不断地运抵克鲁伦河前线。《北征督运图册》是根据准叛乱西路大军军粮督运官范承烈的经历画成的。
【准葛尔图卷】
这是一幅描绘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清军境内准(达瓦齐)叛乱的历史画卷。准部是厄鲁特的一部。元朝灭亡后,形成漠南、漠北喀尔喀和漠西厄鲁特三大部。漠西厄鲁特的首领是元太师托欢之后,明朝称其瓦剌,清朝称其卫。大约16世纪后期,厄鲁特已分成四部,其中准部游牧在河流域的肥沃牧场上,与中原地区、漠南、漠北、及的贸易往来较发达,力量逐渐强大。在康熙至乾隆年间,该部的上层贵族受到沙俄的煽动和支持,曾数次挑起事端,发动叛乱。达瓦齐取得准统治权后,其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准部族中盼望结束混乱动荡的局面、归附清朝、拥护统一的倾向迅速增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清政府宣谕“北路命将军班第、阿睦尔撒纳,西路命将军永常、萨喇勒,率兵前进,准部”。清军分北路和西路两路大军进剿达瓦齐。清朝宫廷画家钱维城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绘制《准图》卷,记录这次平叛的情景,描绘了沿途各族人民牵羊端酒慰劳平叛大军的画面,还记录了准部众几千人向清军投降的场景。图卷中阿玉锡夜斫达瓦齐大营是唯一的战斗场面,阿玉锡等三勇士率22骑,在深夜中,举刀策马大声呼喊着冲入敌宵,使上万叛军闻声崩溃,7000多人向清军大背投降。达瓦齐率2000余人逃往,投奔乌什维吾尔族首领霍吉斯,将其擒获,解送清军大营。所示图片为“河”与“大营”的受降场面。阿玉锡那种英勇无畏的神情跃然纸上。阿玉锡原是“准属司牧臣”,雍正年间归顺清朝。他参叛,有力地说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达瓦齐最后带余众投奔乌什维吾尔族首领霍吉斯,被擒,清军达瓦齐叛乱取得胜利。
【乾隆南巡图】为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精品。《图卷》以画的写实手法和独具的艺术特色,诗书画三结合,描绘了乾隆下省方问俗、察吏安民、视察河工、检阅师旅、祭祀禹庙和游览湖山名胜的情景。此次出版为首次较全面地对《图卷》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发表,并以此为基础对《图卷》的内容进行赏析考释。
【耕织图册页】这是一组描绘清代农业生产的图画。焦秉贞,(今)人,钦天监五官正,善画人物山水。康熙中期图《耕织图》46幅,甚受康熙帝赞赏,命工匠镂版印刷。所示图片为“耕”、“簸扬”和“采桑”。
【清人嫁娶图】在清代,汉族嫁娶的形式是,男子将女子迎娶到自己家里来。随着地区的不同,婚俗礼仪则各具特色,此画卷中的新娘骑着黄牛,新郎随旁,伴有不少迎亲者,似是北方和地区的婚娶形式。迎亲后,即是饮喜酒相贺。画面上众多客人聚集在一起,饮酒助兴,场面十分热闹。
【广兴胜览】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黄宗羲】(日—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王夫之】又称王船山&&,汉族,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王守仁】(),汉族,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八怪”之一。历官、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有《板桥全集》。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品析郑板桥不同时期所画的兰竹图上的题画诗,我们可以透过有限画幅的形象联想到郑板桥的人生经历,联想到清代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使单幅画面犹如文学作品、影视片一样,叙说着许多许多……
郑板桥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再无情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如《柱石图》中的石头,这也是前人画中常用题材,但很少把它作为主体形象来表现的。而郑板桥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四周皆空没有背景。画上四句七言诗:“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诗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块儿,可谓“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诗画互相为用,开后人无数法门。”板桥借挺然坚劲的石头,赞美陶渊明。板桥赞美他刚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时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样遭遇及气度的意思。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蕴藏着刚直不阿、气宇轩昂的品质,使人感到,此处画石头比画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义。
【柴门掩雪图】&【作者】唐寅(唐伯虎)&【年代】明
【规格】纵82cmX横46.7cm
【作者简介】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第一风流才子等,吴(今)人。其山水广学众家而能自出新意,深得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王蒙、黄公望等诸大家笔法,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之线条皴法,笔墨灵秀润密而有韵致。为“明四大家”之一,“吴中四才子”(唐寅、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之一。
其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名称】白瓷长颈瓶&&【朝代】唐朝时期&&【来源】1957年省唐墓出土
【规格】高22.2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7.2厘米
唐代白瓷生产以北方地区为盛,邢窑在今省县、县一带,其产品色泽如雪似银,叩之铿锵有声,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此外,巩县窑烧造白瓷的时间长,产量大,品种多,公元8世纪是其高峰,市唐大明宫遗址和西市遗址曾发现巩县窑的产品。曲阳窑烧造白瓷的时代较晚,但其产品胎质洁白,釉色白净光润,晚唐时已取代了邢窑的地位。这件白瓷长颈瓶的造型,在唐代瓷器中实属罕见。
【年代】宋&&【名称】汝窑洗&&【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规格】高3.3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8.9厘米
汝窑窑址位于省县。宋代隶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汝官窑&&&。其烧造时间不长,仅从宋哲宗到宋徽宗烧造了20年。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年代】宋&&【名称】宋钧窑玫瑰紫釉花盆&&【文物原属】故宫博物院
【规格】高22.7厘米、口径23.4厘米
此花盆形似渣斗,敞口,斜颈,鼓腹,圈足外撇,足底有五处支钉痕迹。釉色紫蓝,上浅下深,并出现与色地不同的呈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俗称“蚯蚓走泥纹”。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是由于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部分流入空隙填补裂罅所产生的。钧釉的釉层很厚,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因而促使裂纹和缩釉等现象出现。然而,蚯蚓走泥纹的出现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自然的美感。
禹县是钧窑的发源地。考古工作人员在禹县的古钧台找到了宋代为宫廷烧制御用钧窑瓷器的窑址。钧窑花盆、盆托、出戟尊&&的外底一般刻有从“一”至“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大器物越小,反之,数字越小器物越大。此花盆底刻“六”字,说明尺寸大小适中。钧瓷以釉色取胜,其典型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窑变釉,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后,釉色千变万化,素有“钧瓷无双”之说。
【年代】南宋&&【名称】哥窑鱼耳炉&&【文物原属】故宫博物院
【规格】高8.8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2厘米
此炉为哥窑仿古器。口微侈,束颈,鱼形耳,鼓腹,圈足,通体米黄色,釉色柔和润泽,上布满开片,金丝铁线。
传世哥窑瓷器为数不多,多藏于故宫博物院、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海外。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碗和罐,三足鼎、鱼耳炉、乳钉五足炉、双耳乳足炉、觯式瓶、胆式瓶及折腰盘等是其中典型的南宋器物。此件属于清宫旧藏品,乾隆皇帝颇为赏识,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外底,诗云:&
  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
&&&&&&&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
&&&&&&&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
&&&&&&&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
&&&&&&&后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年代】元代&&【名称】青花玉壶春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29.8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9.9厘米
此瓶口部外敞平展,束颈,垂腹重心较低,颈、腹间过渡圆滑流畅,低圈足略向外撇,器型稳重。釉色莹润透明,饰青花图案,笔法简洁奔放。
元代瓷器制造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是釉下彩技术的广泛应用。所谓釉下彩技术,是在瓷胎上先画出纹饰图案,再施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经高温烧制。其优点一是由于可以直接在瓷器上进行绘画,利于创作者的艺术发挥;二是绘上去的图案永不褪色。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唐代,宋代也有使用,但是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没能形成大规模生产。元代在技术和原料两方面取得了突破,于是创造了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代表的新品种。
所谓青花,就是在绘画时使用加入氧化钴成分的颜料,烧成后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由于使用钴料,所以具有着色力强、色彩鲜艳的特征,而且在烧制过程中,窑内的气氛变化对其影响较小,烧成可能性较大,并且呈色稳定。由于青花瓷器的色彩符合统治者和来自西亚、的伊斯兰国家的喜好,所以得以在元代迅速发展,不但在国内广泛流行,而且也成为最受欢迎的外销瓷品种之一。
釉下彩技术,是在器物坯材上先用釉料绘出花纹,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高温烧制。彩色釉被覆盖在一层透明釉之下,故称为釉下彩或釉里彩。若在第一次所施釉中加入钴(Co)的成分,烧成的瓷器呈蓝青色,称为青花瓷,这种工艺在唐宋已使用,但不普遍。到了元代,则大量烧制青花瓷器,因釉料中含钴量的多少不等,加之火候亦有差异,故烧成品的颜色有深有浅。玉壶春瓶的器形前代就有,元代继续流行,但颈部缩短,腹部突出,圈足亦变矮以致近似于平底,增加了稳重感。
【年代】南宋&&【名称】官窑粉青釉三足炉&&【文物原属】宫廷藏品
【规格】高8.6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14.3厘米
此炉为仿古器物。侈口,立耳,束颈,圆鼓腹,三矮足。青釉,上布满裂纹,釉色晶莹透明,富有。炉是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制的器物之一,是仿商周时期青铜鼎样式制作的,是北宋末期出现的复古风气的产物。
【粉青釉】瓷器釉色名。略带乳浊性的一种青釉。南宋龙泉窑&&首创,宋官窑和以后的窑均有作品。粉青&&釉含铁量0.8—1.05%,釉厚1—2.5毫米,釉色青绿淡雅,釉面柔和,达到类玉的效果,为青釉中最佳色调之一。属石灰碱釉的一种,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色剂,还有少量的锰和钛。
  粉青釉为生坯挂胎,胎中带灰,入窑经过摄氏度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由于石灰碱釉高温下粘度较大,即高温下不易流釉,因此釉层可施得厚,使器物的釉色通过适当的温度和还原气氛达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在外观上形成一种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南宋许多瓷窑均烧制粉青釉,郊坛下官窑亦烧成仿窑粉青。明、清时期的窑烧制的粉青釉,釉中除铁外,还有微量的钴元素,因此呈现浅湖绿中闪微蓝的颜色。
【年代】西夏&&【名称】西夏褐釉剔花瓷扁壶&&【文物原属】1985年回族自治区征集。
【规格】高33.3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32厘米
此扁壶小口,卷沿,口沿一侧有堆刺纹,短颈,双系,腹部扁圆,正面饰两组褐釉剔刻花纹,背面置圈足。这类瓷扁壶是由皮囊壶发展而来,边缘附加的堆刺纹则逼真地再现了皮条缝制的痕迹。西夏瓷器的烧造受定窑和磁州窑等北方窑系的影响较大,但与同时期的宋、辽瓷器相比,在胎质和釉色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西夏瓷器虽然深受中原瓷器的影响,但在造型风格和装饰方面却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创制了一些独具本民族特色的器型,扁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西夏扁壶的装饰主要以植物纹为主,也有动物纹。植物纹中有莲花纹和纹,以纹为多,主要有缠枝、串枝、折枝三种。动物纹有鱼纹和鹿纹。西夏扁壶从早期到晚期一直生产,产品数量大,制作精美,主要有两种类型,较大者为圈足扁壶,由两个浅腹钵对接粘合而成,其接缝处常以附加堆纹进行弥合,腹侧上下分别置两耳或四耳,腹部中央有圆形圈足。该造型设计合理,口小腹大,用以盛酒、水或奶,不易溢出。圈足置腹中央,只要将口塞住,壶可平放,这样重心矮,加之有圈足支撑非常稳固。腹侧有耳可供穿带,适宜挂在马背或驼背上。另有一种小型扁壶,其器形与大型扁壶相似,不置圈足,体态轻盈,腹侧置双耳以便穿带随身携挎,简便实用。
【年代】宋&&【名称】窑青釉弦纹贯耳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33.3厘米&口径:11.1厘米&&足径:12.7厘米
窑遗址在今省县,是宋代南方重要产瓷区,以烧制民间生活用具及各类文具为主,也烧制香炉、塑像等。窑属南方青瓷,北宋时釉色艾绿,多用刻花、蔑划的技法表现各种花纹;南宋中期以后釉色粉青,多采用划花、堆花装饰。女真人和人占据北方大部分地区后,定窑、汝窑、钧窑、耀州窑等名窑相继衰落,窑的地位更显突出,人们普遍使用窑的青瓷。、、等地制监业受其影晌,也纷纷烧制与窑风格相同的青瓷,形成特有的青瓷窑系。窑青瓷通过“海上”,远销到东亚、、阿拉伯各国。
【年代】宋&辽&&【名称】绿釉贴塑龙纹马镫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28.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0.5厘米
【其它资料暂缺】
【年代】宋&&【名称】耀州窑青釉刻花莱菔尊&&【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24.2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6.5厘米
此器圆肩,瓶体修长,短颈卷口,形似莱菔,是耀州窑特有的瓶式。耀州窑瓶类器皿见于出土标本和传世品的有多种样式,有的如此件瓶体瘦长,有的比较丰满,但是所有瓶式的共同特点是对肩部弧度的处理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耀州窑在宋代王存《元丰九域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辉《清波杂志》等文献中都有记载,而且在窑址附近发现的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所立的德应侯(窑神)碑更是目前存世最早的一块瓷窑碑记。窑址以今黄堡镇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在内。
  耀州窑创烧于唐,入宋以后得到很大发展,北宋中期以后为鼎盛时期。器以刻花、印花装饰为主,尤其以线条活泼流畅、刀锋犀利、纹饰题材丰富多变为独特风格,是宋代同类装饰之冠。耀州窑印花装饰在北宋中期开始出现,到了北宋晚期,布局严整,讲求对称,各地出现的印花纹饰无不具备。
【年代】南宋&&【名称】宋官窑青釉贯耳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22.8厘米 口径:8.3厘米&&足径:9.6厘米 
官窑贯耳壶,为南宋时期的陈设品,釉色厚润,端庄典雅,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此官窑贯耳瓶即仿自古代青铜投壶造型,直口阔腹,瓶侧筒状贯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相对应,可以穿系绳带。
宋代瓷器的质地、釉色、式样、产量都远远超过前代,钧窑、汝窑、哥窑、官窑、定窑被誉为当时的五窑。官窑是指由中央官府开设的窑场,专门烧制御用瓷器,其中有不少是仿古造型的陈设品。
【年代】辽代&&【名称】三彩釉印纹盘&&【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其它资料】不详
【年代】明-宣德&&【名称】青花缠枝纹贯耳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19.7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6.5厘米
这件青花瓷,唇口,直颈,颈的两侧有一对相对称的贯耳。丰肩,鼓腹,腹下渐收,高足,底部书“大明宣德年制”款。一般认为,明代官窑瓷器最好的要数宣德和成化两朝。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评价“本朝以宣(德)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清代梁同书《古窑器考》给明代瓷器评级,也说“首成、次宣、次永(乐)、次嘉(靖),论虽不同,总之,明器无能过宣、成者。”程哲所著《窑器说》也抱有类似观点。
宣德青花所使用的钴料是进口的“苏勃泥青”(宣德之后,“苏勃泥青”来源断绝,改用国产的“平等青”)。这种钴料含锰量较低,因而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但同时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和鲜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形成水墨画般的独特效果,显得深沉雅静、浑融沉着。再加上“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成就了宣德青花在瓷器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件宣德青花缠枝纹贯耳瓷瓶是宣德青花的代表作。缠枝花纹在明代瓷器中运用很普遍。这种以植物为装饰手段的陶瓷器物,显得完整清秀。
【年代】明-宣德&&【名称】青花灵芝纹石榴尊&&【文物原属】首都博物馆
【规格】通高18.5厘米、口径11厘米
折沿口,束径,丰肩,鼓腹,高圈足,整体呈6瓣瓜棱形。折沿、肩及足处各绘覆莲纹一周,腹饰折枝灵芝纹。釉色莹润,色泽浓艳。其形似石榴,故名。
【年代】南宋【名称】青白釉长颈铺首衔环注子【文物来源】2003年省市海域出水
【规格】高25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8厘米
五代时已盛行注子、温碗,宋墓出土青白瓷器物中有不少注子、温碗,其造型多仿金银器,瓜棱形器身比较常见。这种器具使用时将注子置于温碗中,温碗内盛热水用以温酒。南方瓷窑普遍烧制注子、温碗,其中以制品最为精美。
【年代】南宋&&【名称】窑粉青釉凸花葫芦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不详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南宋窑青釉凸花葫芦瓶,瓶体的上、下部位,分别凸起折枝花和缠枝花,一色的粉青釉遮盖其上,衬出花枝的鲜嫩,展现了南宋青釉的美妙。在烧白胎青瓷的同时,窑还为南宋皇室烧造仿官窑的黑胎青瓷,在窑址遗存中有为数不多的黑胎青瓷残品。
【年代】明-万历&&【名称】五彩瑞兽纹葵瓣式觚&&【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36.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1.3厘米
其它资料不详
【年代】元代&&【名称】钧窑天青釉桃形罐&&【文物原属】不详&【规格】不详
【天青釉】
又名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我国古代陶书描写的青如天,明如镜,正是这种釉色特点的形容。有钧窑天青,始于宋,呈淡蓝色,釉层厚而不透明,以铁的化合物为着色剂。另有宋汝窑天青,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色调较稳定,多数釉面无。还有窑天青,始于熙,呈淡灰蓝色,釉薄而坚,莹润光洁,以钴的化合物为着色剂。
天青釉之名出自五代后周柴批语:“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根据周的要求是要把瓷器烧成雨后青天的颜色,因而天青釉本是柴窑的釉色。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柴窑窑址。传世作品看,宋代汝窑制品即是天青釉,钧窑产品中也有一类天青釉,天青釉的基本色调是淡蓝而带灰色,宋代主要是铁的呈色。清代仿汝窑烧制天青釉,制品以康、雍、乾三朝为佳,它采用钴作着色剂,因而釉色更偏蓝色。
【年代】明&&【名称】青花海水扁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45.8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14.8厘米
这件青花瓷器,圆口、长颈,扁圆腹,平底,腹的两侧饰满青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腾身,似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颈部饰有卷草纹和缠枝莲纹。此瓶是由御窑厂制造的。它圆口、长颈、扁圆腹、平底,腹的两面饰满青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腾身,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颈部用青花饰以卷草纹、缠枝莲纹各一道。这是宣德年间(公元年)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产品。
明代的制瓷业非常发达,瓷窑增多,所产瓷器品质优良,造型美观,色彩绚丽。自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在珠山麓建御窑(器)厂起,的地位越发重要,被誉为“瓷都”。高峰时有官窑58座,民窑900多座,市镇绵延十几里,人户超过10万户,其中十有七八从事与陶瓷有关的行业。明万历时人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记录了当时的繁荣景象:“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畅销国内外。
明代是青花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以永乐、宣德两朝最盛。由于这两朝所使用的钴料都是“苏勃泥青”,&釉层晶莹肥厚,色泽浓艳,蓝中泛有黑斑,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颇具水墨画般的美感。永、宣两朝的青花瓷不论是在器型上,还是在釉面和纹饰上都很相近,因此有“永宣不分家”之说法。明永乐、宣德年间是青花瓷器生产的成熟阶段,其产品以造型清秀典雅,胎体薄,纹饰凝重,青花颜色鲜艳而著称于世。
【年代】明-永乐&&【名称】白釉晴花缠枝莲纹梅瓶&&【文物原属】&&博物院
【规格】高24.8cm,口径4.5cm
瓶小口,肩下渐敛,足胫处略外撇,圈足,砂底无釉。通体施甜白釉&&,釉面暗划3组纹饰,依次为卷草纹、缠枝莲花纹、折枝花卉纹,以弦纹间隔。
  此梅瓶保持了宋代梅瓶器身修长挺拔的特点,适当压缩了瓶身的高度,放宽了肩部和足部,使各部位比例更趋谐调。瓶体所施甜白釉纯正洁净,色泽柔润,纹饰刻划细腻,是永乐时期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永乐时期甜白釉器物是宫中主要用瓷,据1989年&&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显示,在永乐前期地层中98%以上的出土物为甜白釉瓷器。
【年代】明&&【名称】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钿执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通高35厘米&口长7厘米&宽6.3厘米&
&&&&&&&这件器物颇有点神灵之气,内收的曲线优雅的器身,隐然含蓄,厌厌娇羞,朴实忠厚,高扬向天的傲慢壶嘴,榘形方折的直率壶把,聚合在一起,有蛮横向前,有掩面娇羞,收敛纵肆间,一件美妙绝伦的执壶在你眼前。下面的圈足,与上部的弧形精巧盖子,以及顶部的小柄,也都颇见精妙。按照器物的形状,壶面上的图案装饰,被有心地分成两截。下图的这只鸟,看上去真有点无聊,呆呆傻傻的,那分心满意足,自我欣赏,不屑一顾的神态,简直太好了。最有趣的是用蚌壳加刻划制成的这几朵花,靠着生动刻划,它们看上去真如带有生命一般。器物的造型修长,黑色的底漆,衬托出螺钿的美妙色泽,既然是盛名的工匠,江千里制作的器物,因此成了饮宴上添趣的器物,有美器展现精美食物的色泽,谁的胃口会不好?
【资料不详】
【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已被很多学者所共识。&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先在&&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据此,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应是我国元代晚期作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1935年中华民国北平市政秘书处编辑的《旧都文物略》在谈到蓝起源时,援引《陶说》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于&拂&。唐书称拂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纪&&帝国。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
  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雍正6年(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蓝珐琅&,这是目前所见&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色)、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色(鸡血石色)、白色(车渠色)和黄色。&&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年间的蓝制品,从&&等地陈列过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用监(皇家厂坊)设有制作蓝的作坊(《日下旧闻考》)。这个时期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胎型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面转化。除了瓶、盘、碗、盒、熏、炉、鼎之外,还有花,花盆、面盆、炭盆、灯、蜡台、樽、壶等器物,有龙戏珠、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有云鹤、火焰等表现道教、佛教内容的题材。大明莲的纹样也日趋丰满,枝蔓形状活泼有层次,釉色也出现了葡萄紫(紫晶色)、翠蓝(天蓝、宝蓝的中间色)和紫红(玫瑰色)新色,这个时期的釉色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在装饰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有錾活装饰。朱家缙先生说这个时期的制?'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文物》1960年第一期)。
  明代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及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其装饰纹样以大明莲为主,也有少数串联花卉和青铜器纹样变形的装饰,其色彩以二蓝(湖蓝)为主色调,配以少量红、白、绿、黄等色。色调统一、讲究、装饰得体,装饰铜活造型优美,粗细结合,重点突出。蓝工艺成熟于明朝,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设&作&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时期的制作水平较之明朝无大发展。到了乾隆时期()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年,从&&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珍宝馆乾隆花园内,&&外八庙小布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北平珐琅工业近况》1928年)。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这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使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这时的制品不仅继承发展了明代蓝豪华、古典、雅致的民族风格,而且镀金技术远远胜过明代,镀金厚重。从保存的器物看,至今仍光彩照人,越?圆润结实,金光灿烂&。可以说,乾隆时期是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
  嘉庆初期,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时期(),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曾一度受到西方人的青睐,珐琅工艺有了稍许的恢复和发展?年间,有成、全兴成、天瑞堂等数家,精心研究珐琅一业,始又渐盛&(《北平珐琅工业近况》,《经济半月刊》1928年7月)。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进&&,海禁大开,蓝向国外出口。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后又在1915年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一派繁荣景象。内销方面,在中叶之后的一段时间,蓝只有&&一地可以买到。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又多是外埠商人来京购买,所以销量很少。清朝晚期,珐琅(蓝)制品虽一度呈现出较为繁荣之景象,但这种形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清代初期的蓝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了明代的风格。清代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蓝的影响很大,这时期的作品造型丰富,除器皿造型外还有立体的建筑物、屏风、桌椅、动物造型和实用物等。可以说清代中期开始,蓝在表现内容上,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其装饰题材广泛,像勾子莲、龙凤、吉祥花鸟等图案,色彩也较明代丰富起来。清代对蓝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它的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过于繁琐、过于奢华。
  191l~1933年,蓝行业基本上处于徘徊发展状态。民国初期,在国内市场上,水烟袋之类的实用品销量很大。同时,美、英、法等国的商人在北平设立洋行,争相购买蓝。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仁立公司则是专为外国人代收蓝的机构。年北平蓝行业比较景气,仅老天利一家全年交易额就达15万余无,雇工350多人,并时常雇用零散工。工厂设在宝禅寺街,马立新街有它的销售门市,&&、汉口等地还有分销处。由此可见蓝行业在当时的发展情况。在外销出口方面,据当时海关出版的《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和《历年海关报告编制》提供的材料来看,蓝出口情况呈上下徘徊的趋势。
【年代】清-康熙&&【名称】康熙天蓝釉菊瓣尊&&【文物原属】&
【规格】高17.3厘米,口径19.1厘米,底径15.8厘米
天蓝釉是一种高温色釉,由天青演变而来,为康熙时所创烧。它的釉色浅而发蓝,甚似天蓝,故名。它的化学成分含钴为2%以下,釉中的铜、铁、钛等元素均起呈色剂作用,而且成色稳定。天蓝釉的器物在康熙时多为小件,以文房四宝类为多。此件菊瓣形的天蓝釉尊为康熙时精品,十分罕见。
【年代】明-成化&&【名称】明成化斗彩婴戏纹杯&&【文物原属】故宫博物院
【规格】高4.8cm,口径6cm,足径2.7cm
杯深式,直口微敞,腹下渐收,圈足。杯里口绘青花线纹一条,外部通景绘婴戏图:天空彩云飘浮,一童双手持线放风筝,另一童观看,作欢舞状,其余三童持花为戏,空地辅以葵树、芭蕉、桂石、花草等纹饰。除青花外,还填以红、绿、赭三彩,足内双栏中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斗彩初创于明宣德年间,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勾线,再以釉上彩绘填彩的方法。斗彩工艺至成化年间趋于成熟,烧制的斗彩瓷也最为精美,因使用的是国产平等青料,具有呈色稳定、色泽淡雅的特点,再加艳丽的釉上色彩,使其形成主次分明、交相辉映的艺术格调。《博物要览&&》云:“若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成窑用色浅深,颇有画意。”成化官窑制品常见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小型器物,造型玲珑奇秀,胎体细润,彩料精纯,绘画淡雅幽婉。&
  此件斗彩婴戏图杯即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杯造型轻盈秀雅,胎体洁白细腻,所绘婴戏纹饰为成化器中少见的题材,愈益珍贵。明嘉靖年间有此件器物的仿品。&
【资料不详】
【年代】清-雍正&&【名称】雍正窑变石榴尊&&【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及资料】不详
【清代窑变釉瓷器】
清代瓷器是我国瓷器制造史上的一个高峰,尤其是雍正时期,开始大量模仿制造历代名瓷,窑变釉瓷器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力发展。其间,仿照宋代钧窑的玫瑰紫彩釉斑,烧造而成的一种窑变红釉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这种釉色是红与蓝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红里有紫,紫中有蓝,极具美感。窑变釉瓷器施釉都比较厚,它的烧制工艺,和修胎工艺都比较精致。到了清代晚期的时候,窑变釉瓷器的烧制水平开始下滑,烧制的瓷器胎质逐渐粗糙,釉面的色彩斑也越来越少。
【资料不详】
【年代】清-雍正&&【名称】雍正粉彩梅竹双燕纹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32.7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14.1厘米
直口,长颈,扁圆形腹,圈足,外壁粉彩绘梅竹喜鹊图,外底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该器造型规整,绘画精细,构图疏朗雅致。以白釉为地描绘翠竹、梅枝及梅花。两只喜鹊悠闲地栖息于花枝间,构成一幅春回大地的风景图卷。喜鹊又称报喜鸟,梅与“眉”谐音,喜鹊登梅有“喜上眉梢”之吉祥喻意。
  粉彩是清代康熙晚期所创烧的珍贵彩瓷品种之一,雍正时期达到最高峰。粉彩具有粉润雅丽的艺术特色,所以善于表现所绘物象色泽的质感,特别是花卉、翎毛及虫鸟等的描绘,工细柔丽,所绘图案有阴阳向背的艺术效果。
【年代】&清-乾隆&&【名称】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30厘米&口径:8厘米
粉彩为釉上彩,又名软彩,始于康熙年间(公元年),盛于雍正年间(公元1723~l735年)。它是由五彩发展而来,其特点是改变了五彩单线平涂的绘法,有的画面施以玻璃白粉,再绘以各种彩料。这件镂空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新瓶式,是在镂空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
【年代】清-乾隆&&【名称】釉里红祥云暗八仙纹葫芦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30厘米
器成葫芦造型,上下腹以釉里红绘暗八仙纹,间以祥云朵朵,口沿及近足则分饰如意头纹及海水江崖纹。此器釉色肥润,釉里红发色典雅,纹饰笔触织细,堪称乾隆釉里红品种的经典之作。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年代】清-乾隆&&【名称】乾隆粉彩百鹿尊&&【文物原属】故宫博物院
【规格】高44.6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24.3厘米
清代宫廷用瓷,此尊为乾隆皇帝寿诞时所烧制。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圆口,垂腹,圈足。通体施白釉,肩部饰鹿首耳。器身绘粉彩山水苑百鹿图。画面石、树叶多以绿彩绘成,施彩浓厚;群鹿、枝干以赭、黑等彩作画,群鹿活现,枝干苍劲,笔绘生动细腻。
  因其造型似牛头,又名“牛头尊”。又因器型多绘百鹿纹,所以又叫百鹿尊。胎体厚重,肩部附螭龙耳,造型端庄。器腹以粉彩绘山水百鹿图,百鹿神态各异,或奔跑、或嬉戏、或觅食、或小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四周衬以参天古树,山峦叠嶂及瀑布溪流,绘画形象生动,自然逼真。鹿与“禄”谐音,故又称“百禄尊”。禄即俸禄,百禄形容俸禄之高厚,因此百鹿纹是祝颂加官进禄的吉祥图案。
&&&&&&&百鹿尊是乾隆时期粉彩瓷器中独特的产品,它的形体器口以下渐广,垂腹圈足,肩部两侧各有一螭式耳,似鹿头状,俗称“鹿头尊”,器身绘粉彩百鹿活跃于山林之中,又称“百鹿尊”。百鹿尊是清代皇室的大型陈设品,器身粉彩纹饰借鉴了国画中用粉及渲染的方法,在白釉瓷尊上彩绘纹饰,再经炉火烘烤而成。绘画时由于彩料中加用“玻璃白”粉,在画面上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
【年代】清-康熙&&【名称】矾红五彩群仙祝寿碗&&【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以矾红、绿彩、酱黑彩绘仙人祝寿图。用笔极其工细传神,应出于宫廷御手,为庆贺康熙六旬圣寿的贡品御器。底书青花“大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矾红彩】
&&&&&&&又名“铁红釉”,一种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的低温红釉,色泽略显橙红。&清蓝浦《陶录》载:“矾红釉,用青矾炼红加铅粉、广胶合成。”&
  矾红是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比烧成高温铜红容易得多,虽不及铜红纯正艳丽,但呈色稳定。矾红创烧于明嘉靖间。到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艳丽,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或施于纯色釉器。嘉庆以后,矾红色泽不甚佳,至光绪时才稍有起色。
【年代】清-雍正&&【名称】斗彩暗八仙纹碗&&【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敞口,浅弧腹,圈足。口沿饰串锁纹,腹部饰暗八仙纹,底部饰如意云头纹一周。内底饰团桃纹。底双圈内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年代】清-乾隆&&【名称】粉彩九桃暗八仙菱花口盘&&【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洗葵口,折沿,腹微鼓,平底。口足沿描,绘暗八仙纹,内外壁绘云蝠纹,盆内壁心绘桃蝠纹,底以落花为款式。全器釉彩鲜亮,富丽堂皇,贵气逼人。
【年代】清-雍正&&【名称】斗彩菊花纹盘&&【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撇口,弧腹,圈足。盘心绘山石富贵图,外壁绘两组、菊花图。以釉下青花绘山石并勾勒花卉枝叶,再以釉上红彩、黄彩、紫彩填彩,绘菊花。花间两蝴蝶飞舞,构图雅致,笔触细腻。底书“大清雍正年制”款。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明斗彩】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青花间装五色&。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字。
【清斗彩】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儿个方面仔细辨别。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
【年代】清-雍正&&【名称】粉彩过墙枝陶纹碗&&【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6.7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5厘米
敞口,弧腹,圈足。外壁彩绘一株苍茂的桃树沿碗壁蜿蜒伸展至内壁。六枚寿桃鲜艳欲滴,两内四外,浑然一体。数只蝙蝠飞于其间。胎质匀净细白,色彩淡雅,层次十分丰富。桃蝠纹寓意“福寿双全”。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雍正粉彩之精美细腻如此者,恐无出其右。
【年代】清-乾隆&&【名称】粉彩龙马负图瓷板&&【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51厘米&宽39.2厘米
瓷板以粉彩绘仙山云海,龙马负图,五老相聚松下。绘画细致入微,釉色艳丽,为清乾隆瓷板画之精品。四字刻款“龙马负图”。“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穆帝四年(公元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个祭礼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
【年代】清-道光&&【名称】白地绿彩纹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39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11.5厘米
内壁施绿彩,外施白釉,口沿外侧绘如意云头纹,颈部绘海浪纹,腹部绘,间以火焰、云纹,皆以墨彩勾线。上下翻腾,姿态各异。外底书“大光年制”三行六字红料篆书款。
【年代】清-乾隆&&【名称】青花釉里红纹天球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49.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18厘米
圆口,直径,鼓腹,圈足。器形壮硕周正,为标准的乾隆时期天球瓶造型。通体以釉里红绘纹,龙腾云驾雾,气势凶猛,绘画流畅精湛,釉里红发色纯正。青花点龙双睛,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年代】清-乾隆&&【名称】珐琅彩缠枝花卉纹蒜头瓶&&【文物原属】故宫博物院
【规格】高18cm,口径2.6cm,足径5.5cm
&&&&&&&瓶口呈蒜头状,长颈,溜肩,硕腹,圈足。瓶内壁及圈足内施绿釉。通体以金彩绘锦纹为地,其上以珐琅彩绘各式缠枝花卉,色彩艳丽。口、足、颈部饰以多道金彩,愈显金碧辉煌,华贵典雅。外底双方框内书蓝料彩篆书“乾隆年制”印章款。
  乾隆帝对珐琅彩瓷器珍爱有加,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数量超过康雍两朝,造型更加丰富,瓶类就有蒜头瓶、双联瓶、葫芦瓶、双耳瓶等,茶壶、方盒、盘、碗等器皿的数量与样式都明显增多。宫中内务府珐琅作人才济济,分工更加具体,画师有专工花鸟鱼虫的余省、擅长人物花卉的金廷标等。工艺制作更加精细,正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
【年代】清-乾隆&&【名称】粉彩莲台&&【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25.2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4.3厘米
一套八件,每件由两部分组成,底座呈覆盘式,置变形鱼纹支柱,上承以莲花式座,座置圆框镂雕扁形法轮、海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均施粉彩,器底施松石绿釉,上矾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套贡器采用剔雕、镂雕与粉彩装饰相结合,技艺精湛,保存完整,十分珍贵。
【年代】清-雍正&&【名称】仿木纹釉粉彩人物纹笔筒&&【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14.7厘米&口径18.9厘米&足径18.3厘米
器成筒状,圆口,直壁,平底,外底中心内凹呈玉璧形。外沿,足边和器内施仿木纹釉,外壁中部白釉地绘粉彩通景绘山水人物纹,仿木釉始烧与清代雍正时期,以赭褐色彩描出木材自然纹理,形象逼真。
【年代】清-乾隆&&【名称】青花纹荸荠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29.2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11.2厘米
撇口,长颈,颈侧各饰一夔龙耳,鼓腹,撇圈足。口沿绘如意云头纹,器身绘,姿态各异,穿云如海,威猛遒劲,足部绘“回”纹一周。底青花双圈“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年代】明-嘉靖&&【名称】五彩鱼藻纹罐&&【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46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24.8厘米
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盖,宝珠形钮,圆唇,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内圈足,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纹一周,罐盖和腹部以多色釉彩描绘出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成化斗彩的工艺成就基础上,又发展成了著名的青花五彩瓷器。青花五彩秾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曾盛极一时。嘉靖官窑五彩器的盛行,可能与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有关。据《明史》记载,仅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就在御窑烧造供内廷醮坛用的瓷器3万件。
  这件大罐的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一周,腹部绘荷花、水藻、游鱼,整体图绘疏密有致。底部用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明代继各种单色釉之后,斗彩、五彩相继大放异彩,嘉靖五彩较前代更加光影夺目。五彩纹饰多以青在为底色,再加红、黄、蓝、绿、紫五色。不过根据图纹需要,五色不定俱全。五彩瓷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前者亦称之为斗彩,是经两次烧制而成;后一种则是青花和五彩同时上釉,一次成器。这件五彩鱼藻纹罐届青花五彩工艺,是明代影瓷中的精品。
【年代】清-雍正&&【名称】青花外龙纹天球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35.3厘米&口径7.4厘米&底径11.3厘米
长颈,鼓腹,平底。胎体细腻,釉面肥润,以青花绘云纹,浅浮雕白龙穿翔其中,气势磅礴。此种装饰方法殊为少见。
【年代】清-康熙&&【名称】五彩紫薇星君困兽图棒槌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45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1.5厘米
瓶洗口,直径,斜肩,圈足。颈部以矾红彩绘灵芝,器身以紫薇星君困兽图为饰。五彩光鲜靓丽,纹饰极富立体感,白釉则肥润白皙,形成鲜亮对比。此器绘工精丽,功写兼备,当非一般匠人所为。
【年代】清-乾隆&&【名称】黄地青花”跃龙捧寿“纹双耳六方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57.1厘米&口径12.5厘米&尾径13.5厘米
器成六方形,撇口,颈饰蟠龙耳一双,敛腹,圈足,外撇。口沿、肩及足墙饰回纹,颈饰如意,莲纹,近足饰蝉纹,蟠龙纹和联珠纹。此瓶通体黄釉底青花绘六条五爪蟠龙捧”寿“,富丽堂皇,气势非凡。为乾隆官窑罕见制品,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年代】明-嘉靖&&【名称】五彩鱼藻纹盒&&【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6.8厘米&口径12.1厘米&底径7.1厘米
圆盒,弧腹,短直足。整器用矾红饰游鱼,用青花和绿釉分饰水草,鱼儿生动逼真,水草仿佛正在水中波动,栩栩如生,矾红釉保存如此完好,殊为难得。底书“大明嘉靖年造”款。
【年代】清-雍正&&【名称】斗彩群仙祝寿纹碗&&【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7.8厘米&口径18.3厘米&足径7厘米
撇口,深弧腹,圈足。外壁绘斗彩八仙过海图。碗心绘南极仙翁手执如意,驾鹤过海,仙鹤口衔桃枝。外底印矾红团鹤衔桃花纹款。八仙人物栩栩如生,画工细腻传神,为雍正斗彩精绝之作。
【年代】清-雍正&&【名称】青花三多纹抱月瓶&&【文物原属】国家博物馆
【规格】高33.3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2厘米
直口,短颈,颈肩相交处饰对称灵芝形耳,扁圆腹,圈足外撇。瓶身主题绘青花折枝花果,寓意“福寿三多”。青花纹饰的画法为仿明宣德青花风格。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本篇游记共含25478个文字,82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C) 2018 Mafengwo.cn
马蜂窝客服:国内海外 +8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仿乾隆转心瓶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