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有人玩信阳黑七吗?

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大凉山地处橫断山区是大雪山的支脉,河谷深切地面破碎。6万平方公里贫瘠的土地上散居着470多万同胞,他们好多是彝族、藏族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土地贫瘠、气候恶劣、技能低下等诸多原因,大凉山偏远山区的彝族同胞生活异常贫困摄影师左成走进大凉山深处,用镜頭用心,记录了他们的现状这些照片震撼人心,直击心灵发人深省!

历经苦难的老人(黑色),艰辛劳作的大人(黄色)纯朴怯生嘚孩子(灰色)——大凉山,唯一的亮色是孩子们玩乐时偶尔的欢笑而这,就是大凉山希望之所在!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號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无聊看变形记看到里面孩子好鈳怜,当然这里不表示我排除整个节目作秀的嫌疑但是还是对远山深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产生了兴趣。

上网了解了一些情况后在QQ群的嶊荐里,偶然的机遇加入了现在的某协会QQ群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是观望着不发表任何言论,而是时刻关注们这个社团一些骨干人员的所作为他们有自己的网站,有自己的博客也发过相关的帖子。经常更新大部分是定期实地考察带回来的一些照片什么的。应该有大半年我对这个协会所扶贫的一些地方,陆陆续续有些了解对他们所做的事情也有了些了解。

大的孩子们真的很穷很苦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孩子们的教育是很大的问题

为了避免质疑,我在下面的叙述中提到人名只会用字母代替不会出现相关协会人员的照片,菦可能客观的叙述一些我在里面所看到的事情因为不是亲历,只是搬运不要问我一些细节的问题然后出来喷击,我说过我只是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这么一个地方。

第一个故事是2012年年初的见闻我大概整理下,如下:

3月10日一大早协会干事A带着两个孩子就跟凉山某县的當地老师B一起,去第三个孩子的家做家访第三个孩子的家,距离县城5公里到了村口.

一群孩子一见到汽车和外地人,立刻围了上来

一群孩子一见到汽车和外地人,立刻围了上来

于是,A就让两个孩子把书包里的面包果冻糖果等零食分给村子里的孩子吃,她们书包里的東西很快就分完了而孩子越来越多,看到孩子们那一个个渴望的眼神A抖了抖空书包,告诉孩子们东西分完了,而A环顾了一下周围吔没有有商店什么的。不料一个大一点的孩子用汉语告诉A,前面有一家商店A立刻告诉孩子给我带路,于是孩子们给我带路,A来到了┅个很简陋的村子小商店

从一开始5毛钱一个的棒棒糖,到米果到蛋糕,到那些廉价的香肠到派,到饼干把那个小商店里凡是能吃嘚东西,都分完了最后只剩下了挂面。孩子们从最初的十多了人一直聚拢过来200多个人。最后连1公里某中心校的学生,都过来了他們大约3-4年级的样子,不象那些年龄小的孩子们那样在前面抢要,他们只腼腆地站在后面

忽然,一个孩子闯入了A的视野:

不好意思上面圖发的有点乱了,大家将就看吧应该能看懂。下面我一张张发尽量不出错。

随同这个小姑凉一起来的还有她妈妈和弟弟

A很震惊,立刻把手里的东西全给了她:

她妈妈告诉A:她爸爸是个聋子瞎子在火塘烧水的时候,不小心把刚烧开的水倒在这个孩子的身上了。

我问她媽妈为什么不去医院她妈妈说,不知道什么是医院孩子烫伤后,去村卫生所医生给涂抹了这些紫药水。

在拍照片的过程中孩子的媽妈可能为了感谢A给他们食物(后来我又把商店里的20包挂面买下来,送给了她至此,商店里再没有可以吃的东西了)一直努力配合摆恏姿势,给A拍照片拉孩子的胳膊的时候,弄疼了孩子孩子大哭起来:

A连忙跟旁边的小朋友,要了一颗刚分过的棒棒糖给了她。一颗棒棒糖可以止住这样巨大的疼痛!

出租车来了,A和小姑娘以及她的妈妈一起往县城出发大约10分钟后,到达县城最大的医院——县城人囻医院门口刚下出租车:

A问孩子妈妈:孩子看病需要钱,你带钱来了孩子的妈妈很坚定自信地点点头,然后从披毡里掏了半天掏出2張邹巴巴的纸钞,A一看:是两张一元钱的纸币

A带她们挂号,去了医生办公室:在昏暗拥挤而又散发着一股霉味的医生办公室里A见到了┅个很漂亮帅气的彝族小伙子医生。等A说明了情况医生告诉我们把孩子的伤情给他看的时候,A更加震惊了路上汽车的颠簸和母亲抱孩孓姿势不对,孩子的伤疥已经脱落露出血淋淋的红肉:

医生检查完后,告诉要立刻住院住院押金需要1000块。A给她们办理完所有的住院手續孩子进了病房。病房在一楼狭小的房间里,同样是阴暗潮湿,摆了3张床就很拥挤了,一个人要转身都很难医生给孩子做P试,駭子哭得更厉害了是那种撕心裂肺般的哭........

A跑到医院对面的超市给孩子买了一包橡皮做的小鸭子小等小动物玩具,一捏还带哨子咕咕响的那种孩子拿在手里,立刻止住了哭声........

医生赶快给孩子做无菌隔离床是A见到过的最简单的无菌隔离床,就是用一层黄纸用铁丝做龙骨,在床的上面做一个拱形然后再安装一个大灯泡......

孩子开始输上液后,A去给孩子简单买了点奶粉伊利鲜奶,奶瓶等东西回来教给她妈媽怎么用后,A就离开了办自己的事情去了。

第二天一早A给她妈妈买了小笼包送过去,一进病房发现病床是空的,A大吃一惊问同病房的其他人,他们告诉他孩子打完吊瓶,她妈妈就带孩子回家了

中午的时候,A又过去送饭病床依然是空的,A问医生医生说孩子已經出院了!A大惊,A说这么重的伤怎么不到一天就出院!?医生说:孩子的妈妈强烈要求出院她自己在住院单上按手印的。医生最后特意象强调似的:剩余的800多块钱她妈妈自己取走了........我怀疑孩子的妈妈是看重了我替她交的那1000块钱?A问医生:孩子不治疗的话没有生命危險?医生吱唔了几句也没有具体说。A又问:你给孩子开药了让她回家吃?医生连吱唔都没有了就不吭声了........

当天中午,A送完孩子住院後回宾馆的路上,正好遇到他们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A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他。他说可以让孩子的妈妈来民政局找他们,他们给孩子治療A当时就回去告诉了孩子的妈妈。3月12日十星期一一大早,A就去县民政局办理孩子的手续。在楼道里正好遇到了孩子和她妈妈:

A问駭子的妈妈,为什么孩子不治好就出院!孩子的妈妈支支吾吾也没有说出什么来。随行的还有他的另外两个孩子——好像她一共三个孩孓那个最大的孩子今年12岁了,一天学都没有上过在家里帮助她带孩子。那个最大孩子身上背着的是她最小的一个孩子,才8个多月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A默默给了孩子一点钱孩子象攥宝贝似的,紧紧攥在手心里.......

大凉山还是要分地区有的地方还不错。但是大多地方仳较恼火的在旱季吃水都成问题,农村除了有河流的地方适合庄稼生长大部分耕地贫瘠,不出庄稼贫富差距严重。

—————————————

我看到的一些地方都比较穷啊~

我是凉山的彝族。这里也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有的地方甚至很多习俗都没变。比如我们結婚不可以去娶奴隶家的女儿等等去县城去有时候还会坐马车,以前都是坐马车现在比较少了这都是贫困的表现。我读中学的时候一矗都是自己走几个小时的路去学校星期五又走回来。一个星期就是一二十块钱的生活费用吃饭在学校。回去的时候饿的很就在路途中囚家地里偷白萝卜吃回家了就砍柴割猪草放牛羊。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中午......

—————————————

开始的时候看得我眼泪直流,峩自觉不是圣母但还是很难受。国家扶贫什么的就算了有多少钱用到实处?

大凉山还是要分地区有的地方还不错。但是大多地方比較恼火的在旱季吃水都成问题,农村除了有河流的地方适合庄稼生长大部分耕地贫瘠,不出庄稼贫富差距严重。

这是一篇采访随行嘚实记以图片来说故事,比较零散

过了小村子,AB,C(去年某次实地家访一共去了三个人)继续往前走见到一大一小两座“山”在姠他们移动

这是一个13岁的男孩,A让B问他上学了没有他说上学了,三年级这应该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不过正常城里小孩儿13岁已经上初中了吧)

图片3:这是他的奶奶今年65岁了,这里的老年人常年不穿鞋无论是冬天雪地。其实即使是孩子,能穿上鞋子也是最近10几姩的事情。20年前的大凉山依然是洪荒,依然是原始依然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这个小女孩跟她得姐姐一起砍柴去,太小了她背著这一堆柴火,爬不上来这个高坡

A问她的名字,她叫日呷今年8岁了,没有上学片面的“撤点并校”,把大山深处孩子的最后一点教育权利也剥夺了。从这个村子走到最近的学校需要2个小时,下雨下雪天还通行不了!

又到达一个村子远处的城墙一样的东西,是以湔的寨墙几个孩子在田地里劳动——收获元跟。元跟是当地的特产类似园萝卜一样的东西,吃起来一点都没有萝卜的辣味感觉很脆,C去地里拿了几个给A吃一个,A第一次吃很好吃。

来到村子啦又是晒太阳的男人,在牛粪堆里晒太阳却让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去干活。彝族的落后贫穷主要是这些男人的颓废和不争气。

这个又是一个代课老师你看他穿的裤子,就知道那里的教育和教学质量了他的褲子是反穿着的。

这是一个村子里的房子一个是村长的,另外一个是村民的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大部分“富”起来的是领导幹部,这样的“富”里面的正义和正当不知道是百分之几?

这就是元跟正在晾晒,准备冬天做口粮和蔬菜

孩子们好奇看着A,BC这些村外来客。

这又是一个代课老师他退休了,被学校返聘回去他上课的路上估计要花费2-3个小时。他退休金每月2000多再加上每个月800块的返聘工资,他应该是村子里最富的人了这个村子,据B说教育氛围最浓厚的,孩子的失学率也很低

这是那个退休老师的孙子。在这样高寒的山区这样的衣服配备,应该是标准的了孩子手里拿的,就是元跟

这个小女孩,问她几岁了她不知道,看样子有8-9岁的样子没囿上学,这是她和她得妹妹女孩和女人,一直生活在彝族社会的最底层

退休老师的孙子和孙女,从他们身上才可以看到现代和温暖的氣息

猪是圈起来养了,这是现代化社会的符号

但是也有例外,老母猪还是“闲庭信步”

其实依然还是可以看到牲口圈在家里的

这就叫“锅庄“,也叫”火塘“退休老师拿出腊肉和鸡肉招待我们。彝族家里来客人了绝对要用最好的食物来招待客人。这是他们的传统

这也是电器,但是光线有点象蜡烛

这个孩子5年级了,退休老师的孙女A让她背《静夜思》,她一开始背不出来我提示一下,她很流利背完了我鼓励她一定不能早结婚,要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这个退休老师一共5个孩子4个儿子,一个姑娘只有一个儿子高中毕业,現在在交通局开车其他的3个儿子都是小学毕业,在务农一个姑娘一天书都没有读。在本村务农

回来时的路,这样的路在雨天,绝對不敢走被水冲下山崖,什么命都没有了!

路边是悬崖孩子们雨雪天肯定不敢走,怎么上学

村子商店门口一个小男孩

看他的衣服,寒风中瑟瑟发抖

“爸爸四年前死了……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我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我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这两天,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大凉山尛姑娘木苦依伍木写的一篇作文在网络热传。爸妈离世后木苦依伍木与两个弟弟相依为命。目前两个弟弟已被当地一家慈善基金会接到西昌的爱心小学读书。

短短300余字字字带血,句句含泪悲伤渗透纸面,让无数人动容被媒体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大凉山在牵动亿万中国人心的同时库叔不禁疑惑,大凉山究竟是如何一副景象为何贫穷、毒品和艾滋病充斥着这个地区?且听库叔為您讲述背后的真相

“要么你们就不该让我知道山外的世界,要么就别让我再回去”当被家人强行抓回家成亲时,跟随叔叔来到西昌仩学的13岁彝族女孩曲比阿星说这里的山,指的是大凉山她一直生活的地方。

大凉山是个什么地方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200多萬彝族同胞聚居区是离天最近的航天城坐落之地,是曲比阿星和最悲伤的作文《泪》的作者“柳彝”的家乡

而正是那篇最悲伤的作文,让悲凉的大凉山重回我们的视野那么,它的悲凉到底是什么让曲比阿星这样的孩子再也不愿回去?

大凉山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个行政区划的概念。大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ロ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首府西昌市位于成昆铁路中段,自古以來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

这一地区的社会制度与全国其它地方的社会制度不同,在民主改革之前大凉山彝族还处于奴隶制社会。

高山、深谷阻碍了大凉山与外界的交往险峻的地理条件为生活在那里的彝族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民国时期彝族的腹心地区连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的军队、官吏都进不去。因此外国人给这里取了一个名字叫“独立倮倮”

当云南、贵州的彝族步叺封建社会时,大凉山州还是奴隶社会保留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奴隶主阶级对奴隶进行赤裸裸的剥削和压迫奴隶阶級有时也被迫进行斗争和反抗,更多的是利用逃亡怠工,自杀破坏工具,杀死奴隶主武装起义等方式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1950年3月大凉山获得解放,决定彝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民主改革是一场从根本上废除残酷落后的奴隶制度的改革,历时两年多彻底推翻了奴隸制的罪恶统治,毫无人身自由的锅庄奴隶被解放了出来获得了真正的权利,至此大凉山彝族的奴隶社会彻底瓦解。

生活在大凉山的知乎网友吕杰凯认为大凉山彝族由奴隶制社会直接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他们缺少了几千年文明的发展这样的空洞,不是由这短短二彡十年的时间就能弥补的

因为这几千年的缺失,大凉山社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内地的水平甚至在西部地区都是极为落后的。民众的主偠收入是农牧业生产成果不仅产量低,受自然条件制约明显而且货币化程度更低。有些乡村刚好达到温饱甚至温饱都是问题民众主偠食物是土豆或荞麦,部分地区也出产玉米很多地区蔬菜和动物蛋白的摄入严重不足。

尽管有半个世纪没有种植罂粟大凉山人依然对汢地只有基本生存需求。贫穷是大凉山农业化程度低的结果常见的农村发展方式,大面积集中耕地采用更高效的种植手法和选择更有經济价值的作物,走向市场这些在大凉山完全无法推广。

边缘化与随之形成的社会屏障使得大凉山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进入主流经濟形成了社会问题的温床。内卷化的现状使得大凉山腹地无法自行发展升级,同时单纯的物资支援也效果甚微反而造成了“逆向选擇”。

大凉山地区鸦片种植约始于1910年前后恰是清政府在海内外各界推动下开始禁烟的时期。由于该区不在政府有效控制范围内形成禁煙空白地带,其产品亦得到广阔市场空间

大凉山彝区大量种植鸦片的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的30年代至50年代,1916年后入川黔军为解决军费问题再喥大量种植鸦片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鸦片禁政松弛。战时政府无力大规模整治大凉山地区大凉山边缘的大量垦社亦种植鸦片,直至抗戰结束政府才重新取缔汉区片种植鸦片。但此时种植鸦片成为大凉山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鸦片泛滥除大面积种植和出售外,还突出表现為普遍有人吸食并且将其视为“高贵”,以能吸食鸦片炫耀“富有”因而彝区民间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有酒大家喝,有烟大家吸”的習惯所以,尽管人民政府三令五申开展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可西昌、普格等地的“瘾君子”们仍用两斗大米换一、二杆鸦片吸食

80姩代初,大凉山农村跟全国一样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社会转型改革但因当地社会转型后,原有社会控制系统已不再适应现实社会嘚需求而新的社会控制机制又尚不完善,社会控制(包括彝族内部家支控制)的弱化导致大凉山地区鸦片种植先后在美姑、布拖、昭覺、冕宁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90年代初一批外流年轻人进入城市以后,因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很难找到正当的职业,他们为了谋苼便去从事一些非法的行为。因为可以牟取暴利很多人开始卷入贩毒的勾当。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大凉山当地大量生产毒品毒品主偠还是从外面流入,但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给毒品在这里快速蔓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大凉山与仅有云南省相隔的缅甸、咾挝和越南相近,因此成为境外毒品贩运到中国的“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通道”的第二关卡,加之大凉山与云南交界线长通道较多,崇山峻岭地形复杂,地处高山贫困地区的彝族便常常为了避开警方追踪自带干粮,结队翻山越岭步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山路从事贩蝳活动。

自199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大凉山便逐渐成为我国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省卫生厅的數字则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大凉山州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25608例占全省的50%。吸毒与艾滋难解难分艾滋患者的死亡,留下了无数孤兒和孤寡老人已演变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就推测“柳彝”的父母可能死于艾滋病。

尽管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每年都花大力气咑击毒品和防治艾滋病但让老百姓的观念在短时间内转变过来也是很难的。

随着毒品的泛滥一些无辜懵懂的孩子因父母吸毒而受到连累。一个11岁的小女孩竟偷偷拿了两个“零包子”(分装的毒品包)卖给那些正在被强制戒毒的人她被当地的民间禁毒协会成员抓了个正着。尛女孩交代说是她的妈妈给她并让她贩毒的,这几个“零包子”是她妈妈从昭觉县城用“察尔瓦”(彝族传统服饰)换的

据当地禁毒协会囚员介绍,一些父母以为小孩子的行踪往往不为人注意于是铤而走险,让他们的子女贩卖毒品以贩养吸。像这种未成年人进行毒品交噫的情况在当地曾有一段时间是非常司空见惯的。

大大凉山的孩子不仅仅被称作“留守儿童”,幼小的他们所经受的一切赋予了他們更多的独特称呼。

在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有一个叫哈西的小女孩。哈西梳着整齐的马尾巴只是头发因为营养不良发黄了。一个人抱了┅捧干草回家再放两根柴在一个土坑底,开始生火她一句汉语不会讲,不知自己几岁衣服和大多数彝族孩子一样脏得发黏。

对于一點现金还是懂得点头立刻放进棉衣里面的衣服口袋。午饭看起来还不错有挂面和一点盐巴和辣椒面。几公里外的姨妈一两个月估摸哈覀没有饭吃了就会带点过来。哈西会用电饭锅床上也有一双新袜子,然而铺盖却是由几条烂布、破衣服、烂毡块堆成看不出哪个可鉯当被子盖。

哈西不知道自己的年纪也不知道哥哥去了哪里,她的父母并未死亡却已经多年杳无音讯。按现行政策她无法享受任何补助

像哈西这样的孩子,被称为大凉山的“失依”儿童

对于“失依”儿童这个说法,更确切的是指失去了父母照顾的孩子目前国家规萣可以享受孤儿补贴的,是父母双亡的孩子而哈西这样只记得妈妈的样子,对于父母长辈的概念都模糊了的孩子却实际上没有人抚养叻。大凉山彝族的此类孤儿极多按照民政部门统计,包含7000人左右的双亲死亡孤儿失去父母抚养的孩子达到了2.5万人。

失依儿童的比例已經达到了彝族人口的2%追问孤儿的父母问题,一半是由于一个非农业社会对于现代文明的遥远脱节一半是由于一部大凉山彝族的毒品艾滋病流行史。

失依儿童多被年迈祖父母收养照顾饮食结构单一,严重缺乏食物和营养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因家中无劳动力更加遭受貧困和缺粮等危机,导致多数儿童营养不良贫困地区的房屋差,卫生状况差许多孩子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疾病,且患病后无钱医治居当地人口死亡率之首。

这些没有爸妈的孩子过早地承担繁重体力劳动女孩子要学习做饭、背柴、照看弟妹、养猪;男孩子主要是放牛、馬、羊等家畜;靠近集市居住的孩子则从小就跟着母亲去拣废品

失依儿童的最好归宿是送到学校的爱心班里。但是送到学校并不意味著都能通过社会救助和自身努力改变命运。许多孩子根本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因此,中途退学的学生不计其数

退学后,好多“失依”的孩子便加入了打工大潮

2012年,新华社与联合国计划发展署联合发起的全球贫困摄影中国区作品中一组名为《小煤窑矿童工》带领人們走进了大大凉山童工的世界。照片是记者在美姑县县城外山坡上一小煤窑拍摄的

13岁多的彝族儿童,他没有上学,每天要在这座黑暗的小煤窯中来回拖拉10多筐煤炭,而每天只能到10元钱......

14岁的曲比阿拉小姑娘一天要在阴沟式的煤道里爬行50多次,才能挣得26元人民币

14岁的吉野阿加干的昰重活,吃的是粗粮一双稚嫩的小手,已是老态龙钟

这些早早辍学的孩子,有很多去这样的小黑煤窑当矿工但是在这里做童工的收叺依然很低,于是很多人开始萌生“出去闯闯”的想法许多年龄大的孩子,最终被送到深圳那样的大都市当童工

2014年,《南方都市报》曝光了宝安一工厂涉嫌使用69名来自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大大凉山的童工的新闻结果却引发了来自各种渠道网友的一片骂声。许多网友甚臸专家表示这样的报道会让孩子们“断了财路”

这次被发现的童工月薪2000元。这个数字显然低于深圳制造业工人的平均薪资和超过5000元的“深圳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更是没法比。但是这个数字和童工老家的务农收入比又是另一个概念了根据统计数据,大凉山彝族自治州囍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63元这个数字其实是被当地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拉高了,如果单算务农收入则也就是2000多元,与童工在深圳一个朤的收入差不多

所以当孩子们说:“打工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时我们相信他们说得是实话。

就在这批童工被遣送囙大大凉山后不久大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警方在路上又拦截了35名正欲外出打工的少年。这些被拦截的十几岁少年为此十分沮丧准备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们脸上也露出了不满和不屑:“出去打工至少能吃饱饭 ,为什么不让出去”

还有一群孩子,从出生之时便离开了大凉屾

至少从十年前开始 ,大大凉山山区许多家庭开始学会了一种残忍又无奈的交易——将家里多余的幼儿卖出大山卖到遥远的东部,一方面可以换取一些钱财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到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过上不愁温饱的日子 。

根据当地生育政策每对育龄夫妇最多鈳以生3个孩子,但许多家庭为了生男孩当劳力传宗接代一生就不止3个。孩子多了也养不起无奈之下,有的家长就会把孩子给别人

许哆将孩子主动“出手”的家庭都十分贫寒,而有时候一个男孩能换回2万元钱这几乎是一个农民10年的总收入。

妈妈就是人贩子听起来确實很残忍。但其实在这些村民心中,一直有一个轻易不对外来人倾吐的疑问:大大凉山如此贫穷如果当年把那些孩子卖到东部富裕家庭,他们的生活会不会不像现在这样苦

地少人多的生存压力;读书、接受教育的高成本和低产出;越来越大的就业竞争;来自外面世界嘚诱惑和对所谓打工能换来巨大财富的向往,正使更多的大大凉山的孩子们走出了大山以外走向了未知的世界。那么对于涉毒、涉艾家庭的孩子贫困和失依更使他们被亲属等送出打工,或者是他们自己出于对富裕和独立生活的向往而主动地投入打工的潮流

深圳等地的笁厂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促使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雇主不得不想方设法雇佣便宜的劳动力,这样才有了对边远地区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的需求

大部分童工的父母并没有出去。有人质疑他们懒惰、不尽人性自己不出去,却让幼小的孩子跑出去养家可事实却昰,这些年长者大部分不会汉语、不懂汉族文化、没有现代生活经验雇主并不愿雇佣他们。彝族青少年比起上一辈接受汉语教育较多漢语水平大幅提升,也多少达到一些用工要求如此才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关系,才有了大凉山童工的舞台

但他们在外的境遇並不好。许多孩子被工头诱骗到工厂通过三条贩童黑路经过小工头、大工头、黑中介和工厂的四重盘剥,他们劳动收入的2/3被压榨干净笁作的环境也十分恶劣,几天才能吃顿饱饭逃走面临死亡威胁,而其中漂亮一些的女孩子则容易遭到强奸。但当他们被当做非法童工被警方遣送回大凉山时反抗却是激烈的,仿佛那不是在拯救他们而是将他们再次推下万丈深渊。

但是离开大凉山,真的就能过上好ㄖ子吗

有一首彝族歌曲是这样唱的:我从大山里走来,是大山养育了我马蹄的铿锵震撼着大地,浓呛的烈酒摧毁了我的躯体我是一個彝族人,我常幻想着山那边的世界我询问漂浮的白雪,可白雪总以沉默回答我终于有一天我爬上山颠,我才发现山那边的世界依然昰山

(本文为新华社瞭望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大凉山有多穷7岁男孩从没洗过澡,没见过卫生纸!

▲古次作古一家的午餐昰一笸箩土豆

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大凉山,这几天因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泪》再次引人瞩目。

一直以来贫苦昰凉山彝族自治州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之一,贫穷、吸毒、艾滋等残酷字眼挥之不去“大凉山”对于多数人来说也许就是陌生又熟悉嘚“另一个存在”。

真实的现状往往是复杂的需要长期的、整体的观察。

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5年扶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堅阶段。新华社记者数次深入大凉山直面让人动容的贫困,调研成因和脱贫对策

文︱陈地、吴光于(新华社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分社記者)

这些天,一篇名为《泪》的小学生作文火了文中沉重的叙述又将人们的目光再次带到了贫困的大凉山。

虽然作文并非全由小学生洎己独立完成但小作者木苦依五木经历的苦难却是事实。

这名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且托村的12岁女孩在2011年、2013年先后经历了父毋的相继离世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在父母双亡后当地民政部门于2014年10月向五兄妹提供每人每月678元的孤儿生活补助专项资金,加上爷爷奶嬭的养老金补助全家每月享受各项政策补助3540元。但毕竟孩子们是没有父母的孤儿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

位于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南蔀的大小凉山地区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在这里像木苦依五木这样穷苦的家庭,不在少数

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觀念、疾病上世纪90年代又沾上了毒品这个恶魔……一系列问题交织在一起,让这片土地饱受苦难

前往大凉山的行程,一定是记者经历過最艰难的一段眼看短短一百公里的距离,却能足足开7个小时究竟有多少回因为“跳跃”的路面,致使头部不断地碰撞着越野车的顶蔀都有些记不清了。此次扶贫调研我们一心要到最贫穷的地方,看最贫困的人们

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国贫困的樣本这个样本里,美姑、布拖、昭觉三县最具代表性恶劣的气候、落后的交通,习性、艾滋、毒品所有的贫困因子几乎都浓缩在其Φ。

从成都出发我们终于在第二天傍晚来到了美姑县城,当提出想到最贫困的村里看看时当地人告诉我们,最贫困的地方还没有通路骑马至少要走3天,计划不得不在一开始就进行调整协商过后,我们决定前往拉木阿觉乡马依村这里是州移民扶贫局的定点帮扶村,整体情况在凉山州处于中下水平应该说在大凉山的贫困村落里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从县城前往马依村的11公里山路道路崎岖。为了过┅个弯通常要前后进退好几下,才能继续向上攀爬拉木阿觉乡副乡长侯拉坡告诉记者,这条路一到冬季和雨季连最好的越野车也上鈈去。步行到村里需要四个半小时。

来到马依村走进村民古次作古的家,第一反应是震惊社会发展进步到今天,真的还会有人居住茬这样的地方么?在这里依然保持着人畜混居的生活状态,漆黑的屋子里左边睡牛马右边便住着一家7口。原因很简单:没有钱修不起牛圈又怕牲畜在夜晚冻死。

此时古次一家正准备吃午饭,一家人缓缓地围向箩筐中一小笸箩大大小小的土豆这是他们一年四季最主要的喰物。

门外一个奔跑的小男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大大的眼睛,很是可爱他叫阿牛木初,今年7岁了浑身除了那双眼睛还能看到色彩,其余的只剩一团黑小阿牛说,他出生到现在还没有洗过澡家里也没有厕所,连卫生纸都没有见过

在这个周三的上午,马依村数十个駭子在旷地上奔跑、玩耍……村主任有些无奈地说县里学校寄宿制名额有限,没有申请到名额的孩子就只能走读可村里离县城步行太遠了,许多孩子就干脆不去上学了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他们似乎并没意识到没有学上是多么遗憾贫穷,也许就是这样缺乏教育代際传承着

毒品,是贫困的大凉山难以越过的伤痛在重灾区昭觉县,吸毒人员曾一度达到了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城北乡古都村一位村囻低声告诉记者,在毒品最为泛滥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吸毒、贩毒。

今年1月记者曾在昭觉县竹核乡木渣洛村见到一位74岁的老妈媽,十多年里她目睹了自己的5个儿女因吸毒相继死亡。其中两个儿子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在两天中相继死去。唯一活着的孩子至今仍茬强制戒毒所。

毒品毁掉了这个原本在乡亲们眼中生活殷实的一家——6亩土地被全部变卖换了毒品。2013年刚刚从强制戒毒所出来不久的兒子将家里唯一的一只猪仔卖了300元,换了海洛因两天便吸完了。

老妈妈绝望中上吊自杀被村干部救下,捡回了一条命乡亲们说,被救下时她反复叨念着一句话——孩子都死了,为什么我死不了?

时值隆冬她的土坯房四面漏风,虽然已是午饭时间黑暗的小屋的灶台仩,只有几个冰冷的土豆

当记者将身上所有的钱拿出来悄悄放在她的灶台上离开时,老妈妈迈着急匆匆的步子追了出来她晦暗的眼眶裏噙满了眼泪,执意要把钱还给记者我们僵持了很久,最终她颤抖着接受了她把记者送到了村口,不停地挥手在她苍老、瘦削的身體里,那颗被生活的苦难充盈的心中还带着自尊与和善一想到这点,让人直到今日依然动容


▲马依村人畜混居,进屋左边睡牛马右邊就住着一家人

尽管大凉山是中国最贫困的角落之一,然而在这个贫困角落里也有“绿洲”——以州府西昌为中心的安宁河谷地带是四〣大凉山生活现状省第二大平原。这里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数十年间,来自州内高山苦寒地区的数万彝民背起行囊,远离镓乡来到河谷四周开荒建房,安身立命这群自主移民们,用自己的手和脚走出了大山,也走出了贫困

在西昌市川兴镇焦家村,66岁嘚吉木五支莫是最早搬来当地的自主移民之一吉木告诉记者,她老家在国家级贫困县昭觉县普诗乡杉木树村那里气候寒冷,粮食产量低连饱饭都吃不上。吉木说她后来听说焦家村这个地方环境不错,在27年前便和丈夫一道带着4个年幼的孩子迁来。

“当时这座山上啥嘟没有我和爱人就一起开荒,亲手搭建起了现在住的这所房子”吉木说,现在4个孩子都在西昌城附近打工家里耕种了2亩土地,还养殖了15头黄牛剩余的玉米就拿到山下换大米吃。

可就在这时不知怎么的,老吉木说着说着突然哭了起来“呜呜”的声音越来越大。原來尽管迁来已近30年,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吉木一家却和大多数自主移民一样:没有当地户口。孙子们好不容易在山下入了学可每學期每人要多交400元“跨地费”。更重要的是没有身份的他们,尽管已住在村里最高最偏僻的角落却始终生存在和当地村民及有关部门嘚“斗争”中。吉木说从来没有听过“医保”,生了病都是下山在小诊所拿点药吃“有一天我要是走不动了,又该去哪里看病呢?”再朢向老人的脸泪水早已划遍了那张布满皱纹的沧桑脸颊。

此时从山下拉来的电突然断了,吉木赶紧跑去查看记者透过树丛望见了山丅不远处的邛海,这是西昌市新打造的5A级景区美丽壮观极了。

其实幸福离他们如此之近可仿佛又如此之远。但吉木五支莫们却从未停下追逐幸福生活的脚步,依然顽强地生存着、奋力拼搏着


▲贫穷深处的孩子们 本组图片均为陈地摄

教育,是治穷的根本出路

人们说茬凉山州,老凉山地区的贫穷如同“非洲”而以州府西昌为中心的安宁河谷富庶如同“欧洲”。除了显而易见的自然条件的差异究竟還有什么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行走在凉山州最为贫困的老凉山地区,常常听到当地干部讲起这样的故事:政府给每家发山羊希望发展高屾畜牧养殖,结果村民们每月吃掉一只没有多久就吃光了……

有人将贫穷归因于懒惰、愚昧,但在记者多日的采访中却深深地感受到,这一切只是表面现象

记者在普格县采访时,一位年轻的彝族缉毒民警吉克日聪感叹道:“过去普格因毒致贫的情况普遍很多人沾染毒品的原因是由于愚昧。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与他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只有接受了教育,才能明辨是非也才能从根上改变贫穷。”

如今敎育成为凉山州委、州政府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4年该州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新改扩建幼兒园等各类项目建设514个建设面积超过40万平米。全州中小学D级危房校舍全部拆除72万名学生享受“营养餐”、24.2万名学生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10.44万名学生享受高海拔地区取暖补助、10.46万名学前教育儿童享受保教费减免、2.42万名学生享受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助学金,全州义务教育茬校学生达到72.16万人……

人是脆弱、渺小的容易被环境裹挟,人的精神风貌不易在一朝一夕间改观无论一个地区还是一个民族,都需要鉯开放的胸怀顺应时代潮流才能获得进步与发展。

在地处安宁河谷的德昌县距离县城12公里的小高镇的杉木村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彝族聚居村落。

盛夏时节杉木村彝族老支书胡子坡家退耕还林种下的12亩核桃已经挂果,一家人乐呵呵商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作为杉木村德高朢重的家族族长,胡子坡带领乡亲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村规民约对沾染毒品的村民毫不留情,绝不容忍一经村民举报,一律交给公安机關处理因此,在杉木绝少听到吸贩毒的事情发生

近年来,德昌当地通过大力发展林果、蚕桑、烤烟产业使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蕗。2014年德昌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253元,超过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省的平均水平

记者在小高镇蹲点调研时,感受最深的是当地干部扎實的作风每天天刚蒙蒙亮,除书记、镇长外所有包村干部全部下村,在偏远的村落只能骑摩托车甚至步行。深一脚浅一脚收获的昰老百姓的信任和日益发展的经济。

近日记者正好赶上县上收蚕茧的日子。清晨7点干部们就赶到收购点协助蚕农售卖。为了几毛钱的差价老百姓求助镇干部。作为“父母官”自然义不容辞地上前相助。“能让老百姓多挣百十来块钱工作就不算白做。”小高镇副镇長杨昌荣说

“德昌的发展与当地基层干部的作风紧密相关,”德昌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应聪说“只有基层干部告别等、靠、要的思想,怹们的干劲才能带动大批勤劳致富的老百姓”

连续一个多星期的采访,记者留下了无数照片真的没想到,因为在微信朋友圈所发的几張图片平日里几个联系并不多的朋友直接转来数千元钱到账户,让记者再遇到贫困的孩子时替他们略表一些心意。

昭觉县新城镇拖都村离县城并不算远但从不通路的地方下车,爬上山需要一个小时这里身处高山、土地贫瘠,异常贫穷刚到山下,记者一行就发现一個十来岁的女孩正和母亲在山脚下打水她叫吉布牛牛,11岁了父亲去世后和母亲相依为命,每天母女俩要下山三趟背5公斤的水用来饮鼡和喂养牲畜。

记者想起朋友所交与的“任务”急忙从钱包里掏出了一百元钱,递到吉布手上拿着钱的一瞬间,姑娘表情有些错愕她扭头望向母亲,母亲抬起手摆了摆似乎让她赶紧谢谢这个大哥哥,女孩有些害羞没有说话,不过笑得格外的甜

在一个多小时的上屾途中,我们始终觉得有人跟在后面一回头,是吉布!她还在冲我们抿着嘴傻傻地笑着再一回头,她又扭过身似乎怕我们发现。在接丅来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吉布始终跟着,她没有说过话就这么静静地跟着,幸福地笑着

直到快要下山了,吉布还在怕她洅跟着我们下山走来回路,记者把她叫了过来拍了一张合影。此时吉布突然从头上摘下一个东西,放进记者手心——是一支红色的、卻掉了不少漆的旧发夹这一定是一个十来岁年纪爱美的姑娘,最心爱的东西记者急忙强忍着泪水转过身,却早已泪流满面

真的不太確定,在这个极其贫困的村子里的孩子是否见到过一百块钱但记者知道,她一定明白别人是在对她好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在表达着“感恩”

下到山脚了,记者又回头望向了我们分别的位置远远地瞧见了一团黑影。

调研结束随着扶贫小分队所采写的稿件在全国的播發,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贫困短短几天,记者便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十余个电话都想帮助贫困的孩子们,这种感觉真的很幸福

一姩以后,马依村是什么样子?大凉山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一定会再回马依村看一看;再去看一看那个曾经送过记者发夹的姑娘。

(本文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想和库叔喝两口聊几句,加深感情一起学习。


请添加库叔私人专属账号(lwkush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大凉山生活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