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乾隆通宝价格专家帮我看一下这些通宝值多少?谢谢了!

原标题:古币并非越老越值钱?

近日,沈阳微友“守候的雨”发来几幅照片说:“这几枚古钱币收藏多年,听说都是上百万元的东西,想请专家帮助鉴定一下。”可当资深钱币专家窦海看后大失所望,仅为三五十元的普通古币。

市民关注古币,缘于古钱币市场的升温。这几年,在各地钱币拍卖会上,古钱币多次拍出好价,尤其是雕母、母钱和样钱。在上海泓盛春拍上,清“咸丰元宝”背字“当五百”雕母以69万元成交,加速古币价格上扬,收藏热情居高。

资深钱币专家窦海表示,古钱币虽然具有较大收藏投资空间,但入手时应注意,钱币并非越老越值钱,要根据存市量理性判断,积累相关鉴赏知识留心赝品,避免收大钱、名钱、铜钱、好钱的收藏误区。

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币,到秦代的方孔圆钱,再到清末的机制币,中国古代钱币可谓品种多样,样式丰富,其文化历史价值与收藏投资价值吸引着大批藏家的关注。

窦海介绍,古钱币的市场行情近几年来一路走高,“十年前几毛钱一枚的古钱币,如今价格已翻了好几番,并且继续保持上涨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升值最快的主要是珍品类古钱币,由于市场追捧,涨幅很大,成交额逐年上涨。

记者查询拍卖记录发现,在2009年嘉德秋季拍卖上,一枚清代“咸丰通宝”背字“大清壹百”曾以196万元拍出。2013年嘉德春拍上,一枚宝源局造背镇库大钱以253万元成交,打破了清钱的成交纪录。而在此之前,此枚钱币曾于2009年底在日本东京上拍,成交价仅为100万元,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价格翻了两倍还多。

这其实还不算贵的。在2010年嘉德春拍上,战国赵铸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曾以100万起拍,终以352.8万元成交,创下了古钱拍卖的新纪录,至今仍然位居首位。

在上述提到的以69万元成交的清“咸丰元宝”背字“当五百”雕母,之所以受到人们关注,主要因为雕母以稀为贵,一直是古钱币收藏的最高层次。

窦海介绍,雕母又叫祖钱,经审核通过后,作为铸造母钱之用。自唐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

资料显示,目前已知最早的雕母是唐代的大型开元通宝,直径4.35厘米,穿孔1.05厘米,厚0.3厘米,重22.4克。这枚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清晰,绝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币要细瘦,细部还留有手工镂刻的痕迹。

由于清代钱币数量多、版别复杂,超过以前各个朝代,所以清代是雕母钱出现最多的朝代。就目前市场而言,多见的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同治通宝”等。

越老越值钱,这在收藏市场是一句老话。可是,将其引入古币收藏,则不太实用。窦海告诉记者,确定一枚古钱币的收藏价值要看存市量,之后再从技术工艺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条件来综合评价。

举例来说,“明刀”是战国时代的货币,距今已有2300年,时间算上长远,但现在市场价格只有100元左右。汉代“五铢”钱也有2000年的历史,其价格低得更是可怜,市场上十元钱就能购得一枚。

再拿距今100年的钱币举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发行光洋,也就是所谓的“袁大头”,普通的真品至少也要五六百元,稍贵的也有数千元一枚的。上万元的“百年币”也有,比如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天国通宝”,价格高达上万元,且还在逐年上涨。

由此可见,存市量是影响古钱币价值的主要因素。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所以这类古钱的数量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一些样币后即被改朝换代,这类古币数量很少,价格就高,收藏价值大。

对于古钱币爱好者,要积累古钱币相关鉴赏知识,留心赝品,避免只收大钱、名钱、铜钱和好钱。

首先是只收藏大钱。在古钱币中,大众化还是小平钱等小型钱,大型钱品种和数量相对较少,收藏难度也大,加上小型钱当中也不乏珍品,所以藏家还要把眼光放在小型钱币上。

其次是只收藏名钱。在古钱币板块中,有些钱币虽没有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但传世数量很少,同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再次是只收藏铜钱。古钱流传至今,铁钱和铅锡钱已不多见,尤其是铁钱,经多年腐蚀,锈迹斑斑,有的已很难辨认。因此,在收藏铜钱时,注意收集铁钱和铅锡钱。

最后是只收藏好钱。古钱币收藏同样讲究品相,但有些古钱虽因年深日久有所残缺,但若属罕见类,收藏价值同样很高。

编辑人:洽购古钱币市场部胡总 《手机号+微信号》

古钱币市场部李总《手机号+微信号》

专业从事于客户钱币的鉴定收购,如果您手上有精品古泉可以跟我联系,全球收购交易。100%免费成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钱币大中通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