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薛其坤院士的一些八卦(转载)薛其坤是个怎样的人薛其坤之子上

薛其坤:心存高远,追求小量子里的大“梦想”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么一个场景,人可以穿墙而过,粒子可以穿过势垒,旋转可以永动不停,这是一个只属于物理学家的世界,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在这群人中,有一个人,他心存高远,沉浸于量子世界十余载,追求小量子里的大“梦想”,他是与时间赛跑的物理学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者——薛其坤。
薛其坤,出生和成长于沂蒙山区。35岁当教授,41岁就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这样的经历似乎表明,薛其坤天生就对物理有敏锐的洞察力。但实际上,薛其坤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
1984年在山东大学本科毕业后,薛其坤被分配到曲阜师范大学当助教,边工作边考研,考了三次才考上中科院物理所。1992年,导师陆华把他送到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1996年,薛其坤开始在国际物理界崭露头角。1999年,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满腔热忱地回到中国工作。
2012年底,薛其坤率领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我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那个重要的时刻是在日晚10时35分,薛其坤从实验室回家刚把车停好,就收到学生常翠祖的一条短信,“薛老师,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出来了,等待详细测量。”
这一刻,距离美国物理学家霍尔提出反常霍尔效应已经过去133年,而为此,薛其坤和他的团队已经努力了4年多。
要观察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就需要拓扑绝缘体材料,这种材料要求既具备磁性又是绝缘体,要做到这一点,以单晶硅为例,这要求在一百万个硅原子中只能有一个杂质,用薛其坤的话说,这可以说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要求。
从2008年开始,薛其坤带领他的团队开始研究这个课题,这个团队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4个研究组,另外还有20多位研究生,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实验团队成员,每天都通过电话和邮件交流实验结果,隔两三周就会充分讨论实验的所有细节。15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进行了上千次的材料生成与测量对比实验,争取每一步都做到极致,最终取得了成功。
薛其坤认为,这次成功的关键首先是依靠学术上的判断,因为在研究过程中,选择的材料体系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是有很多不同选择的。其次就是科学本身,在每一步的过程中,都有几条路去选择,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在它的蛛丝马迹中,他们找到了最好的途径。最后就是研究团队的学生,他们甚至比国外的研究生更加努力。“我们就是走过了一个从0到1的过程,后面可能就是1+1,1+2,那么才有更多的区别。”
在清华大学,薛其坤有一个比“院士”还要响亮的名号——“7-11”教授。
在学生们眼里,薛其坤乐观、幽默、充满活力,大部分时候都非常和蔼,但对实验技术与科研训练,薛其坤对他们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薛其坤要求学生们写报告时,不要有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操作仪器,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要养成习惯,要做到闭着眼睛都能操作无误。这种追求极致的科研态度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回国至今,薛其坤已经指导了12位博士后,其中有7位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培养了近50位博士,其中有两人的论文入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八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六人入选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计划、两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从大山深处到攀上低维量子物理研究的最高峰,面对未来,这位科学追梦人仍然致力于研究文化和科研环境的建设,努力让量子物理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听薛其坤院士讲未来的材料和物理学听薛其坤院士讲未来的材料和物理学和优财百家号薛其坤院士薛其坤,中国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2016年9月,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者之一。日,应墨子沙龙邀请,做客上海科技馆行政办公楼大厅,为广大科技爱好者做了一次幽默而精彩的科普讲座,题目为“促进未来工业革命的材料和物理学”。以下为讲座主要内容(部分内容为小编补充):一、回顾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况:1、第一次工业革命:斯蒂芬孙第一台蒸汽机车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引领人:英国人类熟练地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特别是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纺织、采矿、冶金、运输(火车、轮船)等一系列行业的革命性进步。2、第二次工业革命:燃气机原理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引领人:美国人类开始熟练地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其标志是燃气机的出现,能源效率大大提升,燃气火车、汽车、燃气轮机随之出现。煤炭、钢铁、石油开始大规模开采和应用。3、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半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今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二、未来的工业革命是以能源为基础的革命我国除煤炭外自然能源匮乏1、核聚变需要用超导约束的核聚变能源2、太阳能随着光伏电池的转化率大幅提升,成本有望比煤电低廉。没有污染、没有大区域的输电设备。3、海洋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三、能源革命的基础,必然是材料革命。室温超导是可能改变全世界产业发展的一次巨大革命,其发现不亚于电。电能因输电线存在电阻而变成热量白白损耗,是远距离电力传输中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随着低温超导体被发现,超导电缆逐渐投入应用,但是复杂的制冷设备和加工工艺,依然使输电成本难以降低。因此,科学家希望能找到一种可以在常温下就实现超导的导电体。2008年,一大类以铁元素为基质的全新超导体(铁基超导体)被人发现。从左至右:王楠林、陈仙辉、赵忠贤、闻海虎、方忠典型超导材料发现的年代和临界温度室温超导的巨大意义最后,小编想说,薛其坤院士非常谦和亲人,尽量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物理理论。在说到,做持续性的应用实验时,用打怪升级来比喻,实在令人同感。我们刻录人类走向永续生存的每个历史瞬间。相关科技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nleiyongsheng投稿和建议,请联系微信个人号:ilovepetwu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和优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最新的热点经济信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离“诺奖”最近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走进重庆南开中学 寄语中学生不负伟大时代_网易新闻
离“诺奖”最近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走进重庆南开中学 寄语中学生不负伟大时代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离“诺奖”最近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走进重庆南开中学 寄语中学生不负伟大时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教授走进南开 重庆南开中学供图 华龙网发
薛其坤教授 重庆南开中学供图 华龙网发
薛其坤教授与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 重庆南开中学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12月27日6时18分讯(记者 蒲思静)“身处中国科研创新的黄金时代,我,以及在座的各位都备感荣幸。”
昨日下午,“iTsinghua学堂——名师大家进中学”系列巡讲活动走进重庆南开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薛其坤教授作了题为“做一个快乐的追梦者——量子物理研究的经历和体会”的专题报告。
沙坪坝区副区长周红玲,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以及高中年级师生、家长12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
南开和清华共同培养“国之栋梁”
昨日下午,离“诺奖”最近的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走进重庆南开中学,这位“高情商”的科学家,中学生眼中的“大先生”,西装革履,幽默风趣,用带有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和中学生一起畅谈青春和梦想。
初次走进南开中学,薛其坤连用三个没想到,来表达对南开的直观感受:没想到南开走出去33位院士,没想到沙坪坝区人文历史这么厚重,没想到南开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这么强。
谈及两校缘分,薛其坤直言,周光召和朱光亚两位院士是南开的优秀毕业生,也是清华人的骄傲,同时,每年大批南开优秀学子就读清华大学,这是两校共同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国之栋梁”。
薛其坤表示,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当下,百年清华与八十余年的重庆南开,都肩负着科技强国的重任,作为中学生来说,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实践者、引领者,这样国家才会更强大,更能以实力自信屹立于世界东方。
考研3次读博7年50岁攻克世界难题
35岁晋级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49岁提出界面高温超导;50岁从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称为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52岁获中央电视台“科技盛典”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称号;53岁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奖金100万美元,薛其坤一路走来“顺风顺水”。
但就是这位“顺风顺水”的大先生,硕士考了3次,报考中科院物理所,物理只考了39分;攻读博士学位,别人花5年时间,他却用了7年。
薛其坤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介绍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从读研前5年几乎没有任何成果,到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的沟通不畅等各种阻碍,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冷静分析问题的原因,凭借坚强的意志克服了这些困难,锻炼出独立科研的能力。
50岁这年,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重大发现,让薛其坤声名鹊起,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引起世界物理学领域轰动。
著名诺贝尔奖物理学家杨振宁激动不已,“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这一天看似姗姗来迟,却又顺理成章。
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 不负伟大时代
在清华大学,薛其坤有一个比“院士”还要响亮的名号——“7-11”教授,是说他早上7点扎进实验室,会一直干到晚上11点,而这样的习惯薛其坤坚持了20多年。
对此,薛其坤表示,严谨认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品质,必须要有追求极致的科研精神。
结合个人成长历程,薛其坤勉励同学们,要做到“积极乐观,自强不息”,顺利时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坎坷时要不屈不挠,逆水行舟;痛苦时要想着快乐,快乐的时候不能忘乎所以。
高一10班学生刘心洋表示,“我被薛院士圈粉了,他很幽默,他打破了我对理科院士呆板的想象。而且他的人生经历很励志,印象很深刻,今后我也想读清华”。
在问答环节,有一个提问的同学自我介绍是学物理竞赛的,薛其坤风趣直言:问题不要太难,否则回答不出来。
同时,薛其坤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做到“团结互助,善以待人”, 不仅要尊重师长,尊重自己的同学和合作者,还要尊重自己的竞争对手,尊重并团结一切交往的人,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善于容忍别人的短处。
此外,薛其坤院士寄语同学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不断努力,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胜任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原标题:离“诺奖”最近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走进重庆南开中学 寄语中学生不负伟大时代)
本文来源:华龙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薛其坤为什么没有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不是很重大的吗_百度知道
薛其坤为什么没有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不是很重大的吗
都有消息说薛其坤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呢, 诺贝尔奖是很重大的奖啊, 就说当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吧, 中国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 邹承鲁等人 也差点获得诺贝尔奖的, 尽管最后种种原因诺贝尔无戏, 但是自然科学一等奖也获得了。 薛其坤的反常量子霍尔效应不是说...
我有更好的答案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通过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算法的物理基础研究主要完成人:龙桂鲁(清华大学),李岩松(清华大学),王 川(清华大学)邓富国(北京师范大学),仝殿民(山东师范大学),据中证网报道,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昨日在北京联合宣布,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攻克世界难题。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世界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称赞其是诺贝尔级的成绩
这个肯定是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就像诺贝尔奖,永远在贡献若干年后才颁发奖品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通过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算法的物理基础研究主要完成人:龙桂鲁(清华大学),李岩松(清华大学),王 川(清华大学)邓富国(北京师范大学),仝殿民(山东师范大学),据中证网报道,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昨日在北京联合宣布,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攻克世界难题。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世界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称赞其是诺贝尔级的成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关于薛其坤院士等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脑残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贴子:
关于薛其坤院士等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薛其坤等《科学》发文
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终于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经过数年不懈探索和艰苦攻关,最近成功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该物理效应从理论研究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都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
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它是一种典型的宏观量子效应,是微观电子世界的量子行为在宏观尺度上的一个完美体现。1980年,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发现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2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Daniel CheeTsui)、美国物理学家施特默(Horst L. Stormer)等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不久由美国物理学家劳弗林(Rober B. Laughlin)给出理论解释,三人共同获得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量子霍尔效应家族里,至此仍未被发现的效应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不需要外加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图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示意图,拓扑非平庸的能带结构产生具有手征性的边缘态,从而导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多年来该领域的一个非常困难的重大挑战,它与已知的量子霍尔效应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本质,是一种全新的量子效应;同时它的实现也更加困难,需要精准的材料设计、制备与调控。1988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丹(F. Duncan M. Haldane)提出可能存在不需要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但是多年来一直未能找到能实现这一特殊量子效应的材料体系和具体物理途径。2010年,中科院物理所方忠、戴希带领的团队与张首晟教授等合作,从理论与材料设计上取得了突破,他们提出Cr或Fe磁性离子掺杂的Bi2Te3、Bi2Se3、Sb2Te3族拓扑绝缘体中存在着特殊的V.Vleck铁磁交换机制,能形成稳定的铁磁绝缘体,是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Science,329, 61(2010)〕。他们的计算表明,这种磁性拓扑绝缘体多层膜在一定的厚度和磁交换强度下,即处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态。该理论与材料设计的突破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兴趣,许多世界顶级实验室都争相投入到这场竞争中来,沿着这个思路寻找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图二,理论计算得到的磁性拓扑绝缘体多层膜的能带结构和相应的霍尔电导
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材料中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材料生长和输运测量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材料必须具有铁磁长程有序;铁磁交换作用必须足够强以引起能带反转,从而导致拓扑非平庸的带结构;同时体内的载流子浓度必须尽可能地低。最近,中科院物理所何珂、吕力、马旭村、王立莉、方忠、戴希等组成的团队和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张首晟、王亚愚、陈曦、贾金锋等组成的团队合作攻关,在这场国际竞争中显示了雄厚的实力。他们克服了薄膜生长、磁性掺杂、门电压控制、低温输运测量等多道难关,一步一步实现了对拓扑绝缘体的电子结构、长程铁磁序以及能带拓扑结构的精密调控,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出了高质量的Cr掺杂(Bi,Sb)2Te3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并在极低温输运测量装置上成功地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结果于日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为共同第一作者单位。图三,在Cr掺杂的(Bi,Sb)2Te3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中测量到的霍尔电阻该成果的获得是我国科学家长期积累、协同创新、集体攻关的一个成功典范。前期,团队成员已在拓扑绝缘体研究中取得过一系列的进展,研究成果曾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团队成员还获得了2011年“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以及2012年“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陈嘉庚科学奖”等荣誉。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教育部等部门的资助。来源:
关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一些科普及此次发现的影响:1.我们都知道,电路器件是有电阻的,有电阻就会发热,电路发热当然是很不好的了,散热性不好会严重影响大规模集成电子器件,看看电脑里面的风扇什么的大家就能明白这一点吧。2.所以物理学家就开始想招了,能不能做一个有良好的电学性质又不发热的器件呢?这个时候就是克里菁和崔琦的整数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登场啦。人们在二维电子气这种电路器件中,终于找到了一个所谓的弹道输运通道。简单来讲就是这种器件里面的电子存在一种运动形式,使得电子在这种器件中的运动没有耗散,不受电阻影响,我们大家都知道电路做功W=I*I*R*t,对吧,电阻等于零,这样不就不发热啦3.问题来了,要想实现整数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人们必须给电路器件外加一个很强的磁场,实验室你往样品上加磁场没关系,可你能想像你的电脑旁边附加一个巨型线圈么?所以呢人们提出来的反常霍尔效应就登场了4.从物理机制上讲,反常霍尔效应和整数霍尔效应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整数量子霍尔效应需要外加强磁场,而反常霍尔效应呢,它所需要的磁场由材料内部的一些原子提供,也就是说咱不用外加强磁场啦,不用电脑外面加线圈啦。咱们把电路器件的材料好好整整,利用材料内部的原子所产生的磁场,就能满足产生霍尔效应和弹道输运通道的要求。5."好好整整"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上哪里去找这种材料呢?随着理论和实验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想出招来了,这次试验估计就是照一位叫做YU RUI的博士在2010年的Science里面的想法做的Science 329 61 (2010)。6.实验很难做,这种材料既不能做厚,也不能做薄,5个纳米,5层原子是最好的,3层就不太灵,厚了也不行。这个实验对材料的操控有很高的要求,不然早就被人做了。不过薛老板的做研究的杀手锏就是用MBE长薄膜,然后进行原位测量。他是做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出身,STM本身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研究工具了,再结合他们几乎可以称为世界第一的MBE技术,所以做起研究来无往而不利,在他们参与的所有研究方向都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工作。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超导(各种超导铁基,铜基,常规薄膜,除了重费米子可能还没做过,其他的超导体系都做过),拓扑绝缘体。手段就是长薄膜,然后进行测量。这次的反常量子霍尔效应也是涨薄膜,但是进行的不是原位的STM或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测量(ARPES),而是输运测量。7.这个工作出来以后,反常霍尔效应得诺贝尔奖估计是有困难的,原因是他的机制和整数霍尔效应大同小异,诺贝尔奖应该不会再给这个工作。如果要得奖的话,除非这种反常霍尔效应的东西取得了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影响深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式,就像当年光纤和CCD得奖一样。8.这个工作横扫一般的一些奖问题还是不大的,年内就有人会因为这个得奖,当然了,国内的自然科学二等奖就不用说了。张首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最近一直想搞诺贝尔奖,上窜下跳的厉害,这个东西出来以后他又有的得瑟了。
关于薛其坤原始的一些八卦:1:薛老板是国内凝聚态物理实验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或者通俗的说他是国内凝聚态物理界的一大学霸。 学霸这个词多少有点贬义,我们去除这种感情色彩,就会意识到用学霸来形容薛老板在国内物理界的地位是恰如其分的。薛老板手下有三个研究组,分别是他在清华直接领导的研究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表面实验室的表面4组(也就是这篇工作的主要完成单位)和上海交大的贾金锋新建的实验室。这三个组的研究是在薛老板领导下统筹安排,精密合作进行的。三个组发表文章都 要挂薛老板的名字,并且经常三个组互相挂名,所以薛老板的文章,每次都要有十多个人挂名,这在凝聚态物理界里也是不多见的。2:除了直接掌握的三个研究组,其他和薛老板有渊源的研究组更是数不胜数。物理所内有一个研究组的领
头人曾经是薛老板名下的小老板。北大和南大也有不少科研中坚力量是薛老板的博士生或博士后出身。3:薛老板现在已经是全职在清华大学工作了。如果薛老板真的凭着这个工作得了诺贝尔奖,清华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薛老板是05年从中科院物理所转去清华的,当时清华是用在院士评选中全力支持薛老板把他吸引过去的。另外一项就是孩子上学的,但是薛老板的儿子就不太争气了,据说薛老板的儿子上的只是普通本科,连重点都不是。
4:说起孩子上学,现在国内凝聚态物理界的几个领军人物都比较悲催。北大副校长王恩哥院士的儿子学习也很不好,听说好像去学卡通了。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的儿子学习也很悲催,不过侯建国当时动用了他是科大校长的能量,硬是把科大的几乎所有机动招生指标全部集中到了安徽省,在安徽省大肆扩招了上百人,硬是把分数线压到了侯公子能够着的地方,成功把侯公子捞进科大,然后就停止扩招了,这在当时曾经引起轩然大波,不知道最终有没有退学。(不过怎么说人家也考了611分啊)5:薛老板本科是在山东大学光学系的,本科毕业第一年考研还没考上,就去曲阜师范大学(就是这个著名的考研学校)工作了一段时间,薛老板的老婆就是在那时找的。曲师大果然不愧考研名校之称,薛老板不久就考上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
6:薛老板是山东临沂人,说的一口标准的山东口味普通话。但最好玩的还是他的英语口音,非常标准的shandonglish,任何人都能在第一时间听出来他的山东人身份。7:薛老板为人非常随和,不管认识不认识你都能和他聊起来。当年他的院士评选结果公布时,他正好在山东大学访问,衣锦归故里,是最能让人高兴的事之一。当时,他本来要做一个学术报告,结果他完全抛开了题目,给学生讲起了他的大学生活和人生感悟。他给学生说不仅要能做研究还要会做人,并颇为自得的说:“先不说研究,你们可以到物理学界打听打听,说起薛其坤的为人,大家绝对是交口称赞。”8:薛老板在物理所读研究生的时候,每次从家里回所时,都要带一大摞沂蒙煎饼,物理所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都要送到,即使刚参加工作的工作人员也不落下。9:薛老板在国内做研究生时,做的很不顺利。曾经有段时间都不怎么认真做了。他和现在的中科院物理所所长王玉鹏是本科同学。当时正是科学院最悲催的时间段,当时人心非常涣散,他们两个曾经合伙倒腾过飞机票。10:就在薛老板做生意的时候,有个日本教授要到国内访问,薛老板的导师就把薛老板拉过来给他做导游,结果,薛老板成功的抓住了去日本做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机会,结果薛老师在日本做的非常成功,从此开始了他牛逼的科学生涯。
11:牛逼的科学家都是非常勤奋的,薛老板是有名的7-11。每天早晨7点到实验室开始工作,晚上十一点多回去休息。即使是他评上院士之后,虽然杂事多了些,但只要在校内,他仍然工作到十一二点。12:虽然有众多的院士和准院士级别的人物离开了中科院物理所,但物理所依然是国内凝聚态物理界最好的科研机构,如果只算论文的话,物理所在nature系列期刊和science上发表的物理类文章数超出了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在所有领域加起来发表的文章数。13:薛老板的做研究的杀手锏就是用MBE长薄膜,然后进行原位测量。他是做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出身,STM本身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研究工具了,再结合他们几乎可以称为世界第一的MBE技术,所以做起研究来无往而不利,在他们参与的所有研究方向都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工作。14: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超导(各种超导铁基,铜基,常规薄膜,除了重费米子可能还没做过,其他的超导体系都做过),拓扑绝缘体。手段就是长薄膜,然后进行测量。这次的反常量子霍尔效应也是涨薄膜,但是进行的不是原位的STM或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测量(ARPES),而是输运测量。15:薛老板做的方向很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强关联电子体系。薛老板的MBE绝技能够得到在二维或者直接是一维下的强关联体系,并且可以进行可控的掺杂。
以上内容对现在的我来说都是天书啊,男主角和自以为是路人甲的男主角加油吧。
我也不懂 不过表面4组原来是薛老板的地盘啊不过物理所亏大了这么说...要是是S4做的研究的话话说第一作者是哪个单位的?
转自北朝。我忘了谁发的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薛其坤院士的一些八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