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你最喜欢或者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文学形象女性形象是谁 女性电影

程小东动作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电视电影论文-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程小东动作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赵思奇
程小东动作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程小东,香港当代著名动作片导演。他凭借着大开大合的磅礴气势和壮观凌厉的动作场面,在香港动作导演中独树一帜。尤其是他在电影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角色,更是影片中不可小觑的亮点,代表了程小东对女性的期待和在两性关系问题上的思考。  综观程小东的动作电影,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大致包括几种。首先是女侠,以《倩女幽魂II:人间道》《现代豪侠传》和《江山美人》为代表。所谓女侠,即女性中具有侠义品质和作为的人。在《倩女幽魂II:人间道》中,皇上被蜈蚣精所变的护国法杖迷惑,朝纲大乱。前任礼部尚书傅天仇之女傅青风和傅月池,借助燕赤霞的帮助,杀死蜈蚣精,为国除害。到了《现代豪侠传》中,由于核爆炸引发水污染,净水公司金先生控制了干净的水源,他和军长勾结,图谋杀死总统,进而篡夺总统职位。在关键时刻,心靖、东东和陈七三位女侠携手出击,杀死金先生和军长,保护了总统,并找到水源,拯救了人类。《江山美人》更将女性的侠义之风发挥到极致。燕王被谋害,在国家危难之际,燕国公主燕飞儿临危受命,主持国政。她励精图治,毅然放弃一己之儿女私情,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纵观程小东在影片中所塑造的这些女性,都有着一身高超的武艺和为天下的济世情怀,她们怀着为国锄奸,拯救百姓的崇高理想,在乱世之中,彰显自身的价值。  其次是女鬼,以《倩女幽魂》和《倩女幽魂Ⅲ:道道道》为代表。程小东动作影片中的女鬼,不是青面獠牙、血口喷张的怪物,也不是长发遮脸、满身怨气的幽灵,而是飘逸清丽、风情万种的曼妙女子。比如《倩女幽魂》中的聂小倩,一出场着一身白纱,长发飘飘,半遮面孔,露出一双略带幽怨的眼睛。再比如《倩女幽魂Ⅲ:道道道》中的小卓,身着华丽的衣裙,娇唇微启,睡眼迷蒙,性感无比。程小东所塑造的女鬼,大都有善良的本性和自我牺牲的美德。比如小卓,为了解救十方一行人,冒着魂魄尽散的危险,将十方的金佛之身送上天际,借助太阳的纯阳之气,将妖怪杀死。程小东在影片中借助写意的手法,在若隐若现、飘忽迷离中将女鬼的古典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纵观这些女鬼形象,她们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一开始内在的自我意识并未得到完全的解放,在迷茫混沌中,成为恶人手中的杀人工具,直到遇到男主角,在凭借着柔媚的外表和勾魂摄魄的本领,牢牢占据着男主角内心的同时,也在男主角的感召下,脱胎换骨,实现人格的重塑和灵魂的救赎。  再次是女杀手。以《赤裸特工》和《冒险王》为代表。程小东所塑造的女杀手,都有着妖艳的外表和高强的身手,她们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利用女色接近男人,在关键时刻实现终极目标&&杀死男人,获取利益。比如《赤裸特工》中的海遥和凯馨,在十几岁的时候被M夫人带到孤岛上,进行武术、体能、黑客以及化妆和体形等全方位的训练,成为顶级杀手,同时也是全球头号通缉犯,她们利用身体迷惑一个又一个男人,为M夫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让警察束手无策。再比如《冒险王》中的日本女特务美加子,她专门以信心不断膨胀的男人作为实验对象,进而了解男人的弱点,将他们折磨致死。纵观这些角色,她们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也是将女性魅力发挥到极致的女人,她们洞察男人的一切,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她们是让男性既渴望又惧怕的女人,像一枝带着毒刺的玫瑰,让男性在沉迷的同时命丧黄泉。她们的存在,彰显了男性中对异性存有保留空间的想象,也影射了男性面对两性关系时不自信的一面。  还有一类比较另类的角色形象,借用英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观点,即&双性同体&:&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在女性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宜的境况就是在这两个力量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①伍尔夫是通过女性提出这一观点的,程小东则将之活灵活现地运用在影片《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和《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中。在《东方不败》中,东方不败是日月神教的教主,他原本是男儿身,为了一统大业,练成葵花宝典,导致声音和身体慢慢女性化。当令狐冲以&姑娘&相称时,他并没有反对,到后来和令狐冲月下林中飞舞,其女性意识不断凸显,直至最后被令狐冲所负,由爱生恨,自甘堕崖,其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完全确立。到了《风云再起》中,东方不败仍然秉持着女性身份,在浪人营中换上女装,&穿上它我才是东方不败&,和歌姬一同弹唱,从歌姬的遭遇意识到&做一个普通人的痛苦&,当被问及身份时,回答&这个答案我也想知道&,此时女性意识发生动摇,最后,被爱妾雪千寻的死感动,说出&我们重新开始&,其男性意识回归,男性身份被确立。正如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所讲,从前的人类每个人都有两副面孔,两副四肢,是由现在的两个人合成的。宙斯因害怕人的力量,又不想灭绝人类,便将人劈成了两半,从此,人类便开始了寻找另一半的历程,&所以我们每个人只是人的一半,一种合起来才见全体的符&②,人类只有找到他失去的另一半,才能成为完整的人。在影片中,主角的性别身份被不断置换,当是男性时,展现出男儿的阳刚和英武,当是女性时,显露出女性的阴柔和娇媚,两种性别完美地呈现于一人之身,使得程小东版的东方不败堪称经典。  虽然程小东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可以分门别类,但在影片中并非单一地呈现,而是相互交融,无法截然分开。比如女侠也具有女杀手的高强武艺,女杀手也不时流露出女鬼的性感和娇柔,女鬼在关键时刻也会&大义灭亲&,显出侠义的一面。这些女性形象的展现,使得程小东的影片更多流露出&柔&的一面,除了显示出程小东高超的武指功底和&写意&的独特风格之外,也流露出他作为一位男性知识分子对女性的想象。比较突出的一点,影片中的女性角色一般是在男性启蒙导师的指引下,实现身份的转换。女鬼系列自不必说,就包括女侠也是如此。在影片中,虽然男性是启发女性意识的先觉者,但在这种先启而后蒙中,女性并非缺位者,她不是在男性的拉拢下卷入宏大叙事,也没有失语地藏于闺阁一隅,当启蒙者以全知全能的姿态呈现在她面前时,她有主动思考的能力,有担当的勇气,这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这使得她和男性是平等的主体,而非一般的主客体关系。比如《江山美人》中,燕飞儿的身份适应着需要不断变化,但她并非被动的适应者,当国家出现危机,作为王者之后她义不容辞地承担责任,当危机过去,她实现权力的和平交接后,又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的爱情,当国家出现内乱,她毅然决然地告别爱人,返回大营平定内乱。这显然不同于现代转型期的中国所呈现出的启蒙关系,男性启蒙者由于潜在的男性中心意识造成了女性主体性的失落。比如鲁迅的《伤逝》中,子君被放置在失语的客体位置,成为涓生评说的木偶。到了《青春之歌》中,余永泽、卢嘉川和江华在重要转折关头的理论灌输,取代了林道静的独立思考。包括《红旗谱》中春兰和严萍的成长蜕变,也是在男性霸权话语中,亦步亦趋地跟从和接受。这种经过功利性改造的启蒙话语呈现出一种两性关系的不平等。在香港土生土长的程小东则不同,程小东虽然在影片中为女性设置了男性启蒙者,但并未把男性的意志强加给她,这些男性启蒙者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模式将她塑造成本质的他者,她在影片中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和权力。程小东以自己的启蒙理念让女性觉醒的同时,真正确立起对女性主体性思考的尊重。  不仅如此,影片中的女性还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意识。如《现代豪侠传》中的局长夫人东东,带上蝴蝶面罩就是让恶人闻风丧胆的江湖女侠,摘下面罩就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对丈夫温柔体贴,对女儿细致入微。再比如《倩女幽魂II》中的傅青风,当为朝廷除掉妖怪之后,放下武器,披上嫁衣,完成为人妻的使命召唤。在这里,&小家&是女性践行女儿、妻子和母亲角色的场所,而&大国&则是她们协助男性建功立业的场所。传统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在漫长的封建中,突出的是&恪尽职分&和&贤德&的宗法等级观念。程小东没有完全否定传统,他让女性&归家&就表明了这一态度,但他也不再把女性局限在家庭的小圈子内,而把她们放置在宏大的语境中,以天下为己任。很显然,程小东在影片中实现了女性角色的现代转换。女性角色的转换,始自近代以来的西风东渐,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而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反省,融入了西式文明的合理内核,这种示范性努力深深影响了位居港九地域的香港文化,尤其经由鲁迅、胡适等一大批中国文化精英的传播,港九居民开始接纳西方文明。就程小东而言,他作为香港本土导演,必然会感受到香港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香港文化中保留了较多的古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香港怀旧电影中女性形象生成的社会语境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香港怀旧电影中女性形象生成的社会语境
&&香港怀旧电影中女性形象生成的社会语境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盘点国产电影银幕上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
日07:54&&来源:
原标题:银幕上的那些女性形象
【文艺观潮】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历时百年,创造了无数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其中不乏各种女性形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艺术观念革新,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嬗变,女性在电影中所占的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日渐鲜明且具有时代内涵,电影对女性生存图景的描绘正以更多样化、多层次的方式展开,构建了一条亮丽的艺术风景线。刚过完“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来梳理回顾国产电影中塑造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探讨其中潜藏的各种问题和发展趋势,显得别有意味。
角色和面貌日渐丰富
近日,电影《乘风破浪》里双生主题曲《乘风破浪歌》引起的争议把电影中的性别意识和女性形象的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婚前版《男子汉宣言》这样唱道:“你在每天晚上,不能睡得比我早。你在每天早上,不许起得比我晚……”而婚后版《男子汉誓言》的歌词却截然相反:“我在每个早上,一定起得比你早。我在每个晚上,一定睡得比你晚……”导演韩寒的本意也许只是如他一贯所做的那样,在观众面前讨巧抖机灵,但这个抖得不太成功的包袱却触碰到了人们对电影中女性议题的敏感神经。这场争议其实折射出关于影视的网络舆论二元化的走向。一谈到性别观念,网络看客们就迅速给自己找好队伍、对号入座,以“直男癌”“女权癌”这样的出位语汇给对方扣上帽子,进行谩骂攻击。而电影创作中对女性生存图景的描绘和分析,却并没有以如此简单粗暴的理念涵盖复杂现实。
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多次获奖的《我不是潘金莲》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面对情感和生存问题时的反抗挣扎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扩写”安妮宝贝原著小说的《七月与安生》,成功展示了年轻女性的友谊、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驴得水》中看似风骚实则善良、追求自由但守得住底线的女性形象张一曼深受观众喜爱,而她在片中演唱的那首表达女性勇敢追求爱情的歌曲《我要你》也被广为传唱;《长城》中,最终战胜怪兽饕餮、拯救国家和人民的女性形象林海将军英姿飒爽的模样令人印象深刻……占据银幕中心的女主角不再是一个又一个单一刻板的贤惠妻子、辛劳母亲、乖巧女儿,取而代之以追求自由、拒绝依附的独立女性。即使是一些类型化、模式化的小妞电影,也开始尝试把探讨自我成长作为故事的主题。已经在观众面前展开的这幅图景,正在努力从更多层面和更多角度去观照女性生存,展现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日渐丰富多样的角色和面貌。
人才和题材双重缺失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和塑造虽然日渐丰富多样,但仍然时有迂回。女作家迟子建在2016年年末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对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感到有些失望。这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电影产业在女性语境和女性视角中所面临的尴尬。据统计,2016年畅销的50部国产影片中,只有比例不足四分之一的影片是以女性为主角或者女性和男性角色享有同等重要地位的。
仔细观察2016年的年度票房榜单,或许可以从中一探电影女性形象步履蹒跚的端倪:排名前十的国产片和中外合拍片中,由女性导演执导的作品只有《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这一部。电影从业者当中女性电影工作者人数少,影响力不足,在电影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人微言轻”的状况也就不是个意外了。男性电影工作者的镜头中,难免出现女性角色的边缘化、客体化,仅仅作为被观看、被拯救的身份出现的情况,在《叶问》《西游伏妖篇》这种传统性别视角的电影里屡见不鲜。
数量上不占优势还只是一个方面。仔细分析,本就不占多数的女性题材及以女性为主的电影中,还有一大部分是倒向都市题材甚至崇尚消费主义的。老年的、贫穷的女性在电影中很少被观照,除了在《我不是潘金莲》《闯入者》《喊?山》《盛先生的花儿》这种文艺片和《一句顶一万句》《桃姐》《黄金时代》之类女性导演的“自选动作”中得以见到,几乎可以说是“被隐身”了。而在有“唯票房论”风险的商业片类型中,拜金和追名逐利被穿上各种漂亮的外衣,兜售给它们的主要目标观众群――年轻的、有消费能力的女性观众。于是她们看到照搬好莱坞故事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看到星二代女导演追寻自我实现的《28岁未成年》,看到IP改编之作《小时代》系列――在电影里只看到年轻都市女性轻盈、肤浅、商品化的生存表面,却看不到女性生活中面临的沉甸甸的现实。
如果只看这种电影,会以为女性和女性形象已经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然而这个“黄金时代”是得加上各种条件限制的前缀的――得足够年轻、受过足够高的教育、生活在中心城市。片面的生存图像描绘显然和全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电影工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小妞电影中,是看不到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形象的,而这恰恰是电影女性形象中最需要关注的一部分。
期待更多女性出现在幕后台前
女性电影工作者数量上不占优势,使得女性题材、女性电影数量增长相对缓慢,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尚难以摆脱单一化、模式化的窠臼,中老年女演员生存的土壤随之变窄。而想要改变这种循环运转的方向,需要电影工作者集体的努力,也需要观众积极地支持女性电影,尤其是要将更多的选择和关注倾注在容易被忽略、被弱化的那一部分女性形象和角色身上,在小妞电影和都市情感题材之外,鼓励和扶持更为多样化、更为丰富的女性影像和女性表达。
张一曼、李雪莲、七月与安生……纵观电影里的这些角色,近期的中国电影可以说是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交出了一份比过去都要漂亮的答卷。电影人在对于女性生存图景的描绘上即使步履蹒跚,也从未停歇。观众期待着更多的李玉、许鞍华活跃在幕后,期待着更多的、更为复杂立体的“张一曼”“林七月”“李安生”出现在台前。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电影第一法”正式施行 你准备好了么
  《电影产业促进法》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电影产业促进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电影产业的规范和发展作出规定。
新闻媒体践行"2.19"讲话精神放了啥"大招"
  一年来,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新闻舆论工作做得更好。值此“2.19”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我们特集纳媒体的一些优秀案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