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购得二只大明成化瓷器鉴定年制斗彩酒杯不知真假,请高人指点。多谢!

明成化三秋杯上拍 价值10亿美元?
摘要:近日,有消息称一件成化斗彩三秋杯将于今年香港秋拍中亮相。同属于成化斗彩珍玩的三秋杯虽名气不如鸡缸杯,但据说其存世量比鸡缸杯更少,故而引发关注。
据悉,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真品共有两只。杯上以或淡雅或浓艳的色彩描绘了秋天的乡居花蝶野景,纹饰绘画线条简练,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因为历时三个月的秋季又有&…
推荐关键字
  近日,有消息称一件成化斗彩三秋杯将于今年香港秋拍中亮相。同属于成化斗彩珍玩的三秋杯虽名气不如鸡缸杯,但据说其存世量比鸡缸杯更少,故而引发关注。  据悉,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真品共有两只。杯上以或淡雅或浓艳的色彩描绘了秋天的乡居花蝶野景,纹饰绘画线条简练,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因为历时三个月的秋季又有&三秋&的说法,故此杯被赋予&三秋杯&的雅称。三秋杯的底款为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柔中含刚,遒劲有力,给人一种宁拙勿巧、以拙取胜之感,显得十分随性、稚拙,乍看起来,犹如孩童所写,故又被称作&婴儿体&。 根据这个款识风格在所有成化器上都如出一辙,有人认为它是成化帝亲笔书写。  10亿美元三秋杯进故宫免费看  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孙瀛洲捐献文物精品展&在日闭幕,故宫挑选出我国著名古陶瓷收藏家孙瀛洲捐献的100件稀世文物向市民免费开放。其中&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胎体薄如蝉翼,极为稀少。孙瀛洲的外孙女表示,民间曾为该文物估价,至少值10亿美元。  一对成化杯价值40套院子  被誉为&举世无双、有独无偶&的国家一级文物&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曾现身故宫举办的孙瀛洲捐文物精品展。  此次展览是为纪念孙瀛洲诞辰120周年而举办的。据孙家长女孙文雨介绍,这一对三秋杯是孙家的传家宝,是父亲孙瀛洲花40条黄金从古董商手中购得。&当时一条黄金就能在北京买个院子,我父亲相当于是用40个院子换了这一对杯子。&  记者看到,这对三秋杯造型轻灵隽秀,胎体薄如蝉翼,从杯子内壁可看透外壁花纹。胎体上描绘了两只在山石花草中翩跹飞舞的蝴蝶,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是明代成化斗彩的固有特征,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由于杯上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而历时三月的秋季又有&三秋&之称,因此被赋予&三秋杯&的雅称。  孙瀛洲外孙女李润介绍,该三秋杯原有五对,是明代皇帝赏赐给自己宠妃的酒具。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妃子毁掉了其中的四对酒杯,并且处死了制造三秋杯的工匠。因此,剩下的这对三秋杯成为&独苗&。  孙文雨对父亲捐献这对杯子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捐献前一晚,父亲把我们集中到一起让我们最后再看一眼这个宝贝,说进了故宫之后就不能想看就能看了。&孙文雨说,曾有专家对三秋杯做出10亿美元的估价,也有专家说这对三秋杯是无价的。  &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是孙瀛洲于1956年向故宫博物院捐赠的3000余件文物中的一件。在他捐献的文物当中,陶瓷文物就有2000多件,从晋、唐、宋、元时期各名窑到明清时期各朝景德镇御窑瓷器,几乎无所不包。除陶瓷外,还有漆器、珐琅、雕塑等多个门类。本次展览从孙瀛洲所捐赠文物中遴选出100件(套)进行展出。  人物  &宣德大王&孙瀛洲  孙瀛洲,我国文博界杰出先驱之一,著名的古陶瓷收藏家,海内外公认的古陶瓷鉴定大家,仅用手指捏瓷器的圈足就可以判定窑别,特别是对宣德御窑瓷器的鉴定格外炉火纯青,因此享有&宣德大王&的美誉。  独步天下的成化斗彩三秋杯  提到古瓷器中的斗彩,许多人自然会想到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它的名气最为响亮也弥足珍贵。1949年,香港大收藏家仇炎之先生拣了个大漏,以1000多港币买了一对成化斗彩鸡缸杯,一时传为藏界美谈。1980年,仇先生逝后,他的这一对儿小杯却掀起了收藏界的惊天巨浪。当年,他的后人将它们送上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结果一只拍了418万港币,另一只拍了528万,刷新当年中国瓷器的成交纪录。后来,528万的那只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而另一只在1999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917万港币成交,再一次刷新当年纪录,成化斗彩名声大噪,成为历代官窑之魁首。人们对它热捧到什么程度?即使是一件残品的成化斗彩天字罐(底款为一青花&天&字),也在2001年伦敦苏富比上拍出合人民币1130万的高价。  然而,鸡缸杯也好,天字罐也罢,它们存世量还不算太少,鸡缸杯在故宫就有20多件,台北故宫也有收藏。成化斗彩中最为珍罕的是大收藏家孙瀛洲先生捐献的三秋杯,全世界只此一对,绝无二双,比鸡缸杯还要珍贵,堪称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孙瀛洲大义献宝  20世纪40年代的一天,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城里,40来岁的&孰华斋&古玩店老板孙瀛洲急匆匆赶到安定门外的后门桥。由于兵荒马乱生意萧条,一家当铺要关张,想把货底子抛了还债。孙瀛洲正是听了消息赶去看货的。后门桥离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不远,而且附近还有不少王府,一些王府的人和宫内当差的会拿些宝贝来这里当卖,尤其是清末,王朝衰落,不乏偷了宫里府里东西的在此销赃,这里兴起了一批古玩店,生意非常好。  孙瀛洲来到当铺后,一眼便相中了一对宝贝,他当即认定这是从宫里流出来的绝世精品。视宝如命,&每星期只吃一回猪肉&的孙瀛洲愣是咬着牙花40根金条将它收入囊中,这对宝贝便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国宝&&成化斗彩三秋杯。  孙瀛洲(年)原来是河北冀县农民,1906年来到北京,在硬木家具店、古玩店里当了十几年的学徒,1923年他在北京东四南大街开办了&孰华斋&古玩店,专营古董的收藏与买卖,是远近闻名的大收藏家、鉴定家。故宫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当年就曾在孰华斋学徒10年。孙瀛洲喜获珍宝三秋杯后,常常一个人在屋里把玩,连老婆孩子也甭想看一眼。追忆这段往事,孙老的儿子孙洪琦笑着说:&自从这对杯子来到我家,父亲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吃饭时我母亲要叫上三五遍,父亲才不情愿地来到饭桌旁。母亲经常对我们抱怨说:&你爹着了魔了&&。  1949年北平解放后,时任市长的彭真,慕名经常到孙瀛洲的古玩铺里欣赏宝贝。时间久了,孙瀛洲才拿出三秋杯请彭真分享。彭真赞不绝口地说:&这可是国宝啊!&孙瀛洲当即表示,愿将珍品捐献国家。彭真称赞他说:&您真是一名开明绅士。&早在1950年,孙瀛洲就为支援抗美援朝捐出一批珍贵文物义卖,将筹款全部捐给了国家。不过那次他没舍得将三秋杯拿出来。形势比人强,从1955年开始公私合营进而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大收藏家张伯驹把用生命换来的无价之宝《展子虔游春图》、《平复帖》捐给了国家,孙瀛洲则捐得更彻底。1956年的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孙瀛洲一脸严肃地对全家人说,那对三秋杯我要捐给故宫,你们还没有见过,现在就让你们看一眼,以后在咱家里就看不见了。说完,孙老走进里屋,拿出宝物。那是孙洪琦第一次见到成化斗彩三秋杯。  孙瀛洲一口气将自己苦心经营、收藏多年的3000余件文物全部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除2000多件瓷器外,还有青铜器、犀角杯等文物,其中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宋代哥窑弦纹瓶、元代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等25件瓷器被定为一级文物,即国之重宝。如今,故宫馆藏数十万件古陶瓷中只有几百件是国家一级文物,这意味着孙瀛洲捐献的藏品奠定了故宫陶瓷收藏的基础!  1956年,孙瀛洲捐献文物后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奖励,被聘为故宫博物院的顾问,牵头组成鉴定组,对故宫陶瓷进行断代研究。他不但对陶瓷鉴定做出了系统的理论总结,还培养了一批高徒,如今赫赫有名的陶瓷鉴定专家中许多是他的门生,如耿宝昌、李炳辉、叶佩兰、叶喆民等。1966年73岁的孙瀛洲先生在文革中去世。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雅昌快讯】季崇建新著首发:首家文物保护与修复类专业学院再推新举措
下一篇:书画市场局部存风险 警惕当代板块虚火上身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被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覆盖的,明代成化原始编码款识。
在日本东京都板桥区惊现的成化斗彩官窑瓷器吉如意碗表明,明代进入成化时期,景德镇御器厂实行了原始的编码款识。景德镇+成化+具体年份+窑炉编号,四部分组成了原始的编码款识。依据编码款识,很方便地查询到,该瓷器是何年何地何窑所生产,并可直接找到生产瓷器的窑炉的准确位置。
御器厂的原始编码款识应该始于修建明南京城墙之后,永乐年间左右,一直延续到,万历三十年的御器厂民变而停烧为止。
实物吉如意碗底部落款证实,景德镇御器厂编码款识实行了大概230年左右。在这230年中,所有御器厂瓷器(即官窑瓷器,至少斗彩瓷器如此),都是编码款识;没有编码款识的均不是御器厂的出品。
原始编码款识应该产生于修建明南京城墙之后,落款内容与明代南京城墙砖块上的内容基本一致。也包括了,生产时间,地点,窑&炉编号,生产者等内容,只是不同之处是,吉如意碗碗底面积所限制,不能像南京城墙砖头那样详细罗列,使用了简化字,数字(非阿拉伯数字)编号。所以我称之为,原始编码款识。(现存资料显示,陕西省澄城县一口铸造于金国明昌二年(公元1192年)的铁钟上的简化汉字是此前发现的年代最久的简化字。)
可是为什么这么多次景德镇御器厂遗址挖掘现场,都没有发现早期的编码款式的瓷片呢?因为,皇室朝廷所专用的官窑瓷器,不许往外流传;只能皇室家族专用,普通百姓不得烧造仿造和使用;这一批专用瓷器,正常使用条件下,消耗完了,就自然消失,不能由庶民百姓所掌握和知道。虽然明朝的皇帝家族专用瓷器,管理有非常严格的措施,对落选的瓷器一律砸碎掩埋,但是成化斗彩瓷器价值昂贵,执行销毁任务的窑工,没有舍得全部砸碎,为巨额利润驱使或与门卫士兵勾结,冒死带出御器厂控制区的可能。另外一个直接的覆盖式毁灭是,大明成化年制落款的影响和炒作。专家臣民至连乾隆皇帝在内,都被鸡缸杯和大明成化年制所洗脑,都以为,只有大明成化年制才是唯一的正宗,不可怀疑的官方款识。乌云遮住月亮,月亮🌙等于不存在。
我们国家的考古纸度(故意打错字,避免限制词),表面上非常严厉,崇高和科学,其实所谓的考古现场发掘,似乎只受制于本人的职业道德和良心的制约,其他监督措施好像很弱的感觉?考古队自己声称发现了什么国宝,那就是发现什么国宝,而没有一个连续的监控措施和其他的证明环节,尤其是瓷器,极容易造假。从外面带进东西,粘上考古现场的泥水,然后再拍照,这就是现场图。馒头窑是地表上的建筑。构筑于地表一两米浅层土层,由砖堆积的而成。很容易拆除破坏和清理掉。也容易与地表层现代生活垃圾,瓷片等混杂在一起。所以说考古遗址的报告,我们不敢轻易信。还记得当年沸沸扬扬的曹操墓作假事件吧,那不是个别现象。
历史不会有空白期,成化斗彩吉如意碗改写瓷器历史
明代瓷器历史中没有空白期。所谓空白期,又称黑暗期,在景德镇瓷器历史中泛指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年-年)。
所谓的空白期不存在。其实都有款式的,只是没有发现而已。因为这些朝代的执政年限短,所以生产的瓷器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本来存世的实际数量就少,时间久了,就使用寿命到了,损坏丢弃了,消失了。当年的朝代对于皇宫专用的瓷器管理比较严格,没有流入社会,全部使用完以后损坏消失了。成化年间的,专家们忽悠的“大明成化年制”,全部都是寄托款。那么说成化21年时间也没有发现有落款的瓷器,那么这样推定的话,不只是正统,景泰,天顺三个朝代是空白期,而是甚至十几个个朝代,全部都是空白期了。大明成化年以后的所有朝代,均已《大明xx年制》年制的六字款为主要官方款识落款。《大明xx年制》这些全部都是寄托款,都被认定为不是本朝的正品。明朝16个朝代中至少十几个朝代的官款都是《大明xx年制》落款。以前被认定为有官款的十几个朝代瓷器也沦落为无款,也归入到空白期。如果按《空白期》理论,明朝瓷器大部分都是空白期。这样以来,从严格意义上说,空白期的朝代不止四个朝代,甚至五个,六个,七个,甚至八个大部分,都属于空白期。至于空白其形成的原因,这些专家教授分析认为,当时的社会动乱,而朝廷的&财力有限,而无法烧制更好的瓷器等等等等。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烧造瓷器用不了多少资金,一个朝廷再困难,再没有钱,烧造自家使用的皇室家庭专用瓷器,不会缺钱,不会拿不出这一点钱。瓷器的落款有没有和烧制瓷器的规模大与小,与本国的朝廷的资金实力和社会发展几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别说一个朝廷了,一个富裕家的,个体户或者富裕的农民也可以自己独立建造一个小型的馒头窑炉,明代的官窑馒头窑炉并不是那么很大规模。
为什么这么多朝代的瓷器的落款成了谜底?为什么这么多朝代的瓷器落款都没有,而被大家称为空白期呢?原因十分普遍,十分简单。就是因为这些朝代延续时间都比较短,所以生产的瓷器数量本来就有限,数量很少。朝廷对官窑瓷器的控制和管理,非常严格,从来没有对外出售和向社会民间流入。这些朝廷内部使用的官窑瓷器,使用年限久了,自然损坏丢去,从社会上消失。很自然的事情。没什么奇怪的,也没有必要给他寻找其他的原因。很正常的事情。都是按当时社会的政府朝廷所预料的,所计划的那样,就像督陶官明代朝廷所规定的,预先设计好的,当朝的法律所规定的那样,皇室朝廷所专用的官窑瓷器,不许往外流传;只能皇室家族专用,普通百姓不得烧造仿造和使用;这一批专用瓷器,正常使用条件下,消耗完了,就自然消失,不能由庶民百姓所掌握和知道。这一切都是当朝所设计好的,按计划如愿以偿地完美实现了。我们没能超出古代朝廷,即明代朝廷所预先设计好的套路,我们仍然生活在明朝皇帝预料和规定的那样,没有发现没能拥有明代官窑瓷器。我们仍然没能摆脱古人皇帝所设下的规则圈套和陷阱。
历史是连续的,历史不会断裂式的空白。芸芸众生,生生不息,瓷器烧造,不会因为战争或朝廷财政困难而停止。明代首都的南京城墙的每一块砖头都有烧制砖头的,匠师的姓名和管理的官员的姓名,难道一个皇室家族专用的瓷器,不做任何标记落款,与民窑普品混杂在一起吗?
“延袤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万,借此食者甚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唐英《陶人心语》);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景德镇设陶厂,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1402年),设置御器厂,专烧宫廷用瓷。有官窑20座,宣德时(年)增至58座,各有专用。
瓷都景德镇历来就是官窑与民窑并存的局面。如此众多窑口,官窑瓷器的落款,不加以区别,笼统地来一个《大明成化年制》,分不清是官窑?还是民窑?这样行吗?
据明史记载,景德镇御器厂的每件瓷器的图案,必须经过皇室家族及皇宫的专业画家,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最终才能交给御器厂烧造。这样低级别的落款上的错误,不可能出现的。“年制”二字不入流,没有被大词典录入,不应该出现。这种连字典词典辞海也没有录入的庶民近代用词,地方土语口头语,能登皇室家族的大雅之堂吗?
我们知道,诗词歌词的内容可以重复,可反复进行;但是印章落款,最忌讳的是重复。因为印章和落款是以最少的文字概括,物体的来源属性。器物(碗罐碟瓶)底部面积非常小,字多了写不开,写的太大影响美观。所以印章落款的字数越少越好,能不写尽量省略,万万不可内容重复。内容重叠的啰嗦的落款,是外行干的,让人大跌眼睛,世人笑话的。其器物也不值钱,会遭到唾弃。瓷器如此繁多落款,就是没有出现过重复重叠内容的落款。
那我们看看《大明成化年制》到底符合与否印章落款之规律?
“大明”起头就不对,明朝就是一个,没有大明朝和小明朝,“大”字纯属多余,如果是东周西周,南宋北宋,另当别论;
吉如意碗底落款上,根本就没有《大明》二字。
“明”字也是多余,成化本来就是明朝的。
“大明成化”更是啰嗦了,重叠内容。成化本来是明朝的,难道元朝或清朝有成化年吗?再说“年制”二字。也多余了“年”字。“年制”完全可以“制”字一个字代替,又啰嗦了。
所以说,鸡缸&杯和《大明成化年制》不用看实物,就凭落款,100%否决!不可能是当朝成化年的正常瓷器。
《大明成化年制》该写的年份和窑炉没有写。成化年共计23年,那一年呢?不写具体年份,涉及到保修问题,没法确定年份,怎样计算生产时间和使用时间?
要知道,南京明城墙砖头烧制时候,必须印上主管官员的名字和烧制工匠的姓名,以备后查核对。那么皇室家庭,日用的直接入口的器皿瓷器,就不需要明确,生产者,生产的窑炉编号,生产时间及地点了?就通通笼统地来一个,找不到厂家,找不到负责人,没法确定生产时间地点的:《大明成化年制》就完事了吗?
鸡缸杯是御用品,专门给皇室家族使用的器皿,就写个《大明成化年制》,没有负责人,没有窑炉编号,万一颜色釉料引起不良中毒反应,谁担责任?没有具体年份,保修期怎么计算?
所以说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理论上不成立,不用看实物,也无需检测实物,就从落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上绝对100%假货!
不用看,无需对瓷器进行检测就可否定。
成化有大器,成化无小器一一明代瓷器研究有重大突破。
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是寄托款,却乌龙当真品,忽悠了整整320余年!
500年的瓷器发展史大逆转,凡是有《大明成化年制》的落款的全假,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瓷器。以实物为证!
鉴定专家朱汤生(朱利安·汤普森(11.1),中国的名字朱汤生,苏富比前亚洲区主席。)认为故宫的明成化鸡缸杯不是本朝的,是晚明仿的。
剑桥大学FITZWILLIAM博物馆有一只明成化鸡缸杯,但是它们自己认为是康熙仿的
我们去掉一个最高分(最早年份),朱汤生的结论晚明;
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最近年份)咸丰年间,剩下中间值,得出结论为:康熙年间。,这是大名鼎鼎的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的臆造的准确时间。
而实物证实的瓷器编码款识流行年间2,
景德镇御器厂编码款识出现之后290年,才臆造了《大明成化年制》鸡缸杯。编码款识结束之后90年之后,才臆造了《大明成化年制》鸡缸杯。
也就是说,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是距成化斗彩官窑瓷器生产的时间,晚于约5代人一一7代人之间,这不是误差区间。相差5代人是距离编码款识结束之年起算的;相差7代人是距编码款识开始的时候起算的。臆造品鸡缸杯距离真正成化官窑瓷器相差300年左右!
并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专家崔凯在《华山论鉴》节目中说:袁世凯登基之前就提前烧制了瓷器,但没有一件瓷器的落款是《洪宪年制》的落款;
那么我也可以说,成化23年间,御器厂从未生产过《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
成化时期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御用品吉如意碗的落款,类似像是ISO标准要求必须载入的内容:
生产的朝代,生产的年代(干支),生产的地点,生产的窑炉编号,一应俱全。就很像现在的国际ISO标准,内容俱全。只是标注的不是英文,是小篆体,也没有阿拉伯数字,内容也短。年代+地点+馒头窑炉的编号就自然形成了落款,根据落款就能找到唯一的生产者。
据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的公开资料,明代古窑口有8座馒头窑炉,御窑厂内有5座,其他周边也有三座。我们假设外面的三座为民窑,御窑厂内为官窑。那么一座窑炉每年生产,最低保守估计,6个品种花样的斗彩瓷器,成化23年,6(种类花样)x23(年)x5座窑炉=690个花样不同,生产时间不同,不同窑炉生产的斗彩瓷器。如果这么多瓷器,没有编号的落款,就写个《大明成化年制》岂不成了一锅粥,乱套了?!明朝276年,但景德镇御窑厂真正生产时间,才239年,我们刨除空白期,几十年,至少在明代,御器厂生产有落款的瓷器的时间,不少于200年,那么200年间生产了多少品种瓷器呢?690/23=平均每年生产的品种,再乘于200年,690/23X200=6,000个品种花样。当然6000个品种花样,不可能同一年同时出现,因为不断地消耗不断地更替中,但至少同一年可能出现30-90个品种花样(胎体薄,使用寿命3-5年左右),这么多的瓷器,没有生产时间地点窑炉编号的落款,统统落款为《大明成化年制》,那以后的保修售后服务,颜色釉料万一中毒反应,怎么查?根本就没法核对了!(据史料记载:明代官窑20-58座,实际生产量,大概6万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举世闻名的鸡缸杯的落款《大明成化年制》和《天》字落款,那怎么讲?难道大名鼎鼎的举世闻名的,鸡缸杯也是假的吗?
那如果鸡缸杯都是后仿的,那么,还有什么是真的可言呢?这都是专家,学者,公众,所公认的可以说全世界所公认的,鸡缸杯都是假的,那么全世界就没有真东西可言了!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涉及到保修问题,生产时间年份必须标注;成化斗彩官窑瓷器不是观赏器,是直接入口的生活用品。使用一段时间,正常损坏了,自然要更换新的。御器厂也不断推陈出新,生产出更漂亮,更流行款式,为了区别不同产品,不同批次,就需要注明准确生产时间。皇室家族与庶民民事交往,遵循等价交换,协商一致原则,不会硬抢硬拿的。人家皇室家族花钱雇佣窑工生产的产品,如果用不了几天,就易损,皇室家族也不能吃亏,会要求重新烧制,就是包换。因为有些颜色釉料,有一定的毒性,为了保证皇室家族的绝对安全,具体窑炉编号也必须有。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窑炉的负责人头上。
所以说,凡是不规范的《大明成化年制》,《天》字落款,什么婴戏杯,高足杯,三秋杯之类,凡是没有时间地点标注的,都不是正规军,统统都是一丘之貉游击队。全是是后仿的。包括在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内,也包括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出2.8亿元的鸡缸杯,还包括出土的在内。别以为,出土的就是绝对真。(例如:23位专家指责曹操墓作假)全是假货。准确地讲是老仿,均属寄托款。说白了就是老假货。
23名专家联名指责曹操墓作假,指出其在发现、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人为操作、故意造假、作伪证等严重的学风不正现象;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瓷器的发现,挖掘也不例外。
由于李自成突然攻入北京城,皇帝也自缢,皇室家族使用的日用品,天启或崇祯斗彩官窑瓷器,更顾不上,保不住。注意天启或崇祯年斗彩官窑瓷器,而不是成化年的。斗彩官窑瓷器胎体薄,使用寿命比普通民窑瓷器还要短,也就三五年的使用寿命。到崇祯十七年已经是170年以后的事情了,根本就无法保存那么长时间。就是铁腕铜碗,不使用也会生锈腐烂了。更不要说是易损品,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李自成没有迅速惨败,也许从顺军手中会流传一些少量的战利品,天启或崇祯斗彩官窑瓷器。可是李自成战败,火烧紫禁城逃离,短短数月,紫禁城遭受两度战争的浩劫和一次故意焚毁,凡是带不走的,全部毁掉,不留给后人。瓷器在战马上无法携带,也属于毁掉范围。从此国宝消失于世间。但是清朝的消费者热切渴望,成化斗彩官窑瓷器。那怎么办呢?窑炉工匠和专家们只好根据,历史上存世的,目前在台北故宫的图画《子母鸡图》,重新烧制了一批瓷器,以供应广大消费者的热切期盼。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鸡缸杯的真正来历。
鸡缸杯是1不符合常理(为一只酒杯皇帝上面题词吗?);2不符合逻辑(皇帝与爱妃天天在一起,互相送什么礼物?);3不符合习惯(朱见深与万贞儿不饮酒);4不符合法律(皇帝的字迹压在酒杯底下,会被杀头的),的三无产品。不是现在的标准是三无产品,而是就当年成化年间,也是属于三无产品。无厂址无生产年代无责任人(具体窑口的编号)。没有具体的窑口的编号,只写景德镇官窑,景德镇官窑多去了,那个是啊?无法查找核对。三无产品无资格进入皇室家庭。
有人把毛竹席
语录或头像压在酒杯底下或印在酒瓶底下会是什么结果?不当成现行反革命整死啊?500年前明代成化时期,有人把皇帝的亲笔的字迹印在酒杯底下,会引来什么后果?不杀头吗?明成化年的特务组织,锦衣卫,东厂,还有后来居上的西厂,能放过这样蔑视皇帝的暴民吗?这样荒谬的逻辑,就这样严重的明显的错误和破绽,竟然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发现,没感觉出来,难道这么多代专家和学者都是瞎子SB吗?专家都是吃干饭的吗?还是吃大便的呀?不是,专家是吃大米的。不能这样说专家,我们要尊重专家,主要是检测瓷器的方法是《中医鉴别法》,也可称之为,肉眼鉴别法。虽然简便易行的优点,但同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很大。另外一个原因是成化斗彩名气太大,这么多专家学者都懵了,被震住了。
没有成化斗彩官窑瓷器,怎么办?后人们,只能凭借民间传说和历史的片段,自己主观臆造,别无他法。
这就是《大明成化年制》和《天》字款的老鼠们的真正的来历。正如著名的瓷器鉴定专家杨实所言:“古玩市场是一滩混水。”鸡缸杯也不例外,属于混水中的一员。
鸡缸杯,忽悠了全世界。
鸡缸杯是在康熙时期,狂热的瓷器爱好者们的怀旧和追忆中,被逼产生的。鸡缸杯的造假者主观恶性并不大。他只是迎合了,一大群迷恋成化斗彩官窑的发烧友和对宪宗帝朱见深的无限热爱追随者的需要而量身定做的鸡缸杯。
疯子遇上骗子,一拍即合,如鱼得水,一片欢呼,疯狂不止。再遇上一群不明真相的SB的簇拥下,鸡缸杯之潮流,轰轰烈烈,浩浩荡荡,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汹涌澎湃,席卷神州大地乃至全世界,一发而不可收。清朝朝野臣民全信了,连乾隆皇帝也信了,乾隆老人家也模仿明朝宪宗帝朱见深,在故宫的瓷器上,到处刻字留名。其实宪宗帝朱见深不会为一只小杯子而上面题字留下真迹的。在古代商人是最底层,皇室家庭,达官贵族,政界要人,与商界划清断然的界限,皇帝贸然为御器厂商品上题字,这皇帝也太不值钱了!
这就是鸡缸杯文化的真实的写照和真相。骗子+疯子+一大波SB群众,欢乐无比……
至今还有所谓的那些专家,手指轻轻抚摸鸡缸杯,幸福感从嘴里裂出来,眼里闪烁自豪感与满足感泪水……对鸡缸杯的痴迷程度,真特M让人恶心!
成化年间的官窑落款,堂堂正正,落落大方,规规矩矩,漂漂亮亮,符合传统的正规的小篆体落款。而不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标新立异的,楷字款《大明成化年制》和歪歪斜斜的《天》字款。
不能不说老仿寄托款鸡缸杯的巨大危害。对后代清代的影响特别巨大。以至于所有瓷器都模仿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等等赝品泛滥成灾。
鸡缸杯及《大明成化年制》款深入人心,深入骨髓,甚至可以说,《大明成化年制》款忽悠365年6代人之后,已经形成刻骨铭心的遗传记忆,要消除这个瓷器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从娃娃抓起,批判寄托款鸡缸杯,揭露《大明成化年制》落款最起码的逻辑错误,我们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文物打假,从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打假从考古发掘现场抓起;文物打假要从爱忽悠专家开刀!
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收藏协会骨干分子,在实物明明摆在他们眼前,就是死不承认或假装没看见的老顽固分子,我们有必要发动一场瓷器文化大革命,消除寄托款鸡缸杯及《大明成化年制》的恶劣影响。
谎言变成真理,寄托款变成真品,违反印章规律的《大明成化年制》不伦不类的东西,后来者居上,喧宾夺主,以假乱真,还成了明代瓷器辨别真伪的标准。瓷器发展史500年的悲哀!
《大明成化年制》的三大危害。1是明末清初的,(另有学者认为咸丰年间)突然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寄托款鸡缸杯,获得巨大成功后,后来作假者们,纷纷模仿其成功经验,清代瓷器都脑袋顶上戴上《大》字款,都变成了《大清乾隆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甚至不是瓷器的铜器,铜炉也模仿了。农&业学大寨一样,有的生产队,本来是好好的平田,硬修成梯田一样。2,错误引导收藏群体,专门寻找收藏《大明XX年制》《大清XX年制》,导致该收藏的真品没有被收藏,不该收藏的寄托款,被当做真品来收藏,最终结果是,明代的真品被过滤掉,几乎绝迹。3,清代以后的瓷器,学习模仿《大清XX年制》,不标准生产时间,不标注生产地点和生产窑炉的编号,引来瓷器界的一片混乱局面。真假难辨,新旧不分,官民混杂。不说普通消费者无法区分,就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在公开场合,电视节目上,真与假,老与新,相持不下,保持180度的相反结论。这都是谁惹的祸?都是寄托款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惹的祸!
这都是违反印章落款的最基本规律,违反景德镇官窑瓷器,御器厂的规范的标注法,引起的恶果。
如果没有《大明成化年制》的错误引导,如果按景德镇御器厂的规范标注法施行,那么瓷器界井然有序。不会用现在这样,真假不分,新旧难辨的混乱局面,成化斗彩官窑瓷器也不会绝迹。因为都是按错误的标准,被《大明成化年制》过滤掉了。
俗话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其实许多历史事件,由战胜国书写,战败方无机会申辩,所以很多事情,真的变成假的了,假的变成真的了,而且永远翻不过蛋了。
呜呼,哀哉!
我在写此论文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地反复发问:到底是那个沙碧SB第一次提出了,鸡缸杯是真品的呢?
是《陶说》中第一次提到了鸡缸杯。可是朱琰可不是沙碧,是著名的作家。可以认定为瓷器界早期理论的奠基者。可是毛竹溪的功与过,也三七开呢,朱琰的就不能四六开?《陶说》是初刻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距离成化年,是300年,六代人之后的事情。清代朱琰也不可能看到明代的实物,成化斗彩官窑瓷器,要记住,成化斗彩瓷器的使用寿命,只有三五年之间。作者朱琰也是跟我们现在一样,搜集资料,道听途说,汇集整理出书的。
我不能说《陶说》“胡说”,但可以说《陶说》瞎说。因为明代的东西,清代去说,相隔300年时光,他根本没有看见过成化斗彩官窑瓷器,他还著书立说,那不是在“瞎说”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明成化瓷器鉴定拍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