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轻人室内设计好找工作吗么

后使用百宝箱没有帐号?
查看: 3880|回复: 6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809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1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1:36 上传
11:36 上传
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昨公布数据,去年雇员月薪中位数为4.6万元新台币(下同,约1.18万港元),较前年减少0.59%。至于15至29岁青年平均月薪为2.9万元(约7,557港元),比2014年增加502元(约129港元),而首次就业者起薪点则更低,平均月薪仅2.55万元(约6,558港元)。
去年工业及服务业雇员平均月薪(包括底薪、奖金、加班费等),中位数为46,120元,较前年减少0.59%,3年来首度下滑。而劳动部亦公布《15-29岁青年劳工就业状况调查》,于去年10月访问4,000多名15至29岁在职人士,发现青年平均月薪29,427元,较首次就业的25,540元,人工上升3,887元(约998港元)。此外有28.8%人打算转工,原因多是「待遇太低」,其次是「工作无发展前景」。
港统计处月中公布的数据,去年5至6月本港雇员的月薪中位数为16,200港元,较台湾月薪中位数多约4,400元。但按统计全球生活成本Numbeo网站去年10月数据,综合衣食住行,香港生活成本较台北高76.12%。例如一般餐厅,台北平均每餐售29.36港元,香港则售50港元;住屋更夸张,一房单位月租,台北约2,691港元,而香港则是10,782港元。
台灣《蘋果日報》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809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1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深圳又如何?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726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347 积分
参加活动: 112
组织活动: 0
可人家的保障就不得了了,渔村能比?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809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1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求其讲吓 发表于
深圳又如何?
台青年去年平均月薪7,557港元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809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1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z3326 发表于
可人家的保障就不得了了,渔村能比?
随便两句容易,有具体数字吗?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812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744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求其讲吓 发表于
随便两句容易,有具体数字吗?
老人家学不了新把戏啊,互联网检索资料不难啊,小孩子都会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809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1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有限度的豉油下,一面倒的居多。
快速回复主题
分享你的美好时光,你将会有机会获得一次两天一夜的簨寮湾海边欢乐游大礼包!
8月26日对于深圳人来说是无可代替的!因为,这一天是深圳38周岁的生日!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聊聊?
&下次自动登录
用其他账号登录:
Powered by
111返回顶部网络上的年轻港人不爱娱乐八卦,在小众论坛找价值定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香港人,尤其是香港学生、年轻人都聚在网络的哪里?内地论坛永远最火的一个板块是娱乐八卦,香港也同样应景,只不过换了种板块化说法——— 吹水闲聊。同样是90后,内地人特别好奇,当他们在热火朝天讨论“星星”剧集时,香港年轻人又在做什么?翻看香港各处人气很旺的网络论坛,充斥版面的全是时事、历史或者学习和旅游,这些讨论内容总会令人诟病,香港年轻人怎么生活得那么不接地气?香港的娱乐八卦杂志资源那么丰富,可罕见香港论坛彻底曝光某某明星的八卦,反倒是内地论坛常有惊人爆料,时时准备震碎围观者的三观。在香港制造、Lalu和
原标题:网络上的年轻港人不爱娱乐八卦,在小众论坛找价值定位
网络上的香港年轻人与现实颇有相似之处,依据趣味寻找自己的小圈子,不热衷娱乐八卦和灌水。
秩序感也是香港年轻人在网络上的一个特点,哪怕发表再无聊的内容,也谨守版规。第叁佰玖拾陆期香港年轻人的网络生活香港年轻人社交圈中有很多小众论坛,他们习惯性把论坛称为讨论区。换了一个名词说法,也就更换了他们在论坛的存在基调。在内地论坛时,香港年轻人是严谨不愿用过多文字表述自己的保守派,他们从骨子里觉得论坛里鱼龙混杂,大可不必因为一个话题而去和他人争执讨论,从而浪费掉过多精力,而在香港小众讨论区,他们几乎很少用网络ID以及网络化的语言修饰,直接使用自己的英文名或昵称,通过发布话题,找寻一种观念上的价值认同。香港人的保守和严谨,也同样在本地年轻人身上得到延续,他们默默遵守着一套网络讨论区的行为准则,他们似乎很少“越界”,更是很少受到指责或者行为约束,他们的网络嗅觉空前灵敏,总能因为某事、某人、某项爱好迅速找到自己的讨论区小圈子,难得的是这些小众讨论区并不是此长彼消,它们总有渠道更加细化功能设置,从而引导更多香港年轻人参与到网络讨论区的生活中。A年轻人聊时事、历史或,香港论坛少见对娱乐八卦的热衷两年前,内地生鞠景茂在接到香港理工大学工程设计研究生的面试通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搜索香港论坛,为了区别于其他功能类论坛,他又特意在“香港”与“论坛”两个词组之间加入“类似天涯”和“类似豆瓣”之类的关键词。搜索到的结果令鞠景茂有些失望,因为几乎所有的问答都告诉他,天涯或豆瓣本身就有香港论坛分舵,并且活跃着不少在香港生活的网友。鞠景茂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加入了豆瓣的“我要去香港”小组和“狂爱T V B”小组等香港同城本地网络社团,希望通过网络,能够打开自己在香港的社交渠道。经过近半个月时间的打探、交流和分享,甚至还参与了几场香港音乐节的线上活动,鞠景茂再次失望地发现,活跃其中的人几乎都是赴港学习或工作的内地人,真正有香港人参与的活动少之又少。香港人,尤其是香港学生、年轻人都聚在网络的哪里?内地论坛永远最火的一个板块是娱乐八卦,香港也同样应景,只不过换了种板块化说法——— 吹水闲聊。同样是90后,内地人特别好奇,当他们在热火朝天讨论“星星”剧集时,香港年轻人又在做什么?翻看香港各处人气很旺的网络论坛,充斥版面的全是时事、历史或者学习和旅游,这些讨论内容总会令人诟病,香港年轻人怎么生活得那么不接地气?香港的娱乐八卦杂志资源那么丰富,可罕见香港论坛彻底曝光某某明星的八卦,反倒是内地论坛常有惊人爆料,时时准备震碎围观者的三观。在香港制造、Lalu和香港全城讨论区等论坛几乎都有“吹水闲聊”的板块,但相比内地论坛“娱乐八卦”井喷式的高猛人气,香港论坛讨论区呈现均衡分散的人数浏览状态。对比几家香港综合性论坛讨论区后,南都记者发现,除了八卦谈资,香港人显然更爱谈历史,在香港制造论坛有一处“中西历史讲场”板块,里面讲述的专业内容不逊于专业的文史类网站,所谈话题从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到古巴比伦的性文化,网友话题讨论的专业程度直指学院级科班出身的学生。B 网络里的香港年轻人兴趣极其多元,分散于各个小众讨论区在谈及香港年轻人的论坛时,香港自由撰稿人任与丽提到M yLittleA irport这个音乐组合,它由阿P林鹏和主音N icole区健莹二人组合而成,在年轻港人心中很有影响力,“他们第五张专辑《香港是个大商场》,通过里面歌曲所描述的一切其实可以用来窥探香港小众论坛、讨论区的现状。具体怎么讲?香港的论坛其实也就像是一个大商场,年轻人试图在大商场的影响下,过着各式小人物的小日子,香港并没有一个可以独占全港地位、有话语支配地位和强大粉丝群体的综合性大论坛。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论坛也只会像歌里演唱的商场一样,表面繁荣,但是内里可能会存在各种问题和烦恼琐碎事……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香港年轻人喜欢的论坛,应该是类似有个性定制的色彩,根据某一类有共同交流意愿和兴趣的人划分出单独的社交区域。香港年轻人真正需要和喜欢的论坛并不是大、多、全,而是小、巧、精,这是香港年轻人在网络社交层面与内地年轻人的最大不同。如果非要分析原因,那是因为论坛社交这个概念在香港成熟的时间比内地晚,香港年轻人接触到已经是一个视觉体系和呈现方式上成熟的论坛,他们会更看重参与论坛的体感体验,就如同下载一款手机A PP软件一样,会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社交欲望的内容,至于其他大而全、没有特别针对性的内容,则一律通过主动意愿,自动删除”。漫画犯罪心理学的讨论区,就是新近在香港小众论坛范畴很受年轻人追捧的一类讨论板块,这些小众讨论区并不固定集中在某个论坛的具体位置进行讨论,常常是要小组粉丝们像追剧一样,跟着版主的心情转场各处。香港95后的学生E in就因为漫画犯罪心理学的社区讨论话题参与了香港新城电台的节目话题讨论。以Ein为代表的一批香港年轻学生,通过漫画展或电影论坛结识到彼此,因为相互都非常迷恋漫画里描述的犯罪推理,于是私下在香港本地论坛开辟出单独的话题讨论区,登陆在内的每个人都是实名制,参与话题讨论的学生主动把ID改换成中文名简写或英文名,热血沸腾地讨论《北斗神拳》、《无限住人》和《杀手阿一》等漫画。Ein对记者这样描述小组一起进行话题讨论的场景,通常他们会由版主在某一论坛确定版聊的时间,最少要提前一周进行通知,小组讨论成员们再各自转达这条信息,等到约见时间到,E in会集中把所有人都拉到一个单独的聊天页面,有时是聊天软件,也有时是论坛某处冷僻常年无人问津的板块,时间一到,网页版讨论就是出现集体刷屏的场景,很多误入版聊的香港年轻网友也会趁机加入到话题讨论中,从而成为他们的新成员。C年轻港人的参与口味———爱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和正能量的小众事件背包客栈讨论区,相比香港的高登论坛、H KForum等高人气的潮流论坛,它绝对是属于小众范畴内的网络讨论区。与漫画犯罪心理学讨论区相比,背包客栈这个主导旅游讨论内容的网络社区,总是会显示出很强烈的正能量,同好此道的香港年轻网友会在网讨论区分享W orkingH ol-iday时的种种泪点故事,比如新西兰摘猕猴桃、澳洲果园摘生果、德国农场牧羊、法国葡萄园摘葡萄,网友们总是有本事把一件看起来很普通的农家活形容得生动有爱,极富生活气息。香港90后网友A pril Cheung就是通过话题讨论、分享信息资源,借由背包客栈完善了自己WorkingH ol-iday的申请表格,甚至还在国外找到了一份华文媒体的兼职工作。任与丽曾经参与香港电视台关于“港青年网络生存生态”的一档纪录片节目的拍摄,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和数据分析,她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香港年轻人在参与网络讨论事件时,会有一种集合归属感,香港年轻人乐于从网络事件、讨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通过分享观点,参与讨论区的活动,结识更多的同伴,从积极意义上看,香港年轻网友是很有正能量和责任感的一批人。比如,2013年年底,香港特区政府成立消除歧视性小众咨询小组,取代原有的少数性倾向人士论坛的职能。ID为T eeeoo的网友就在香港社区论坛参与到这个话题讨论,讨论时很多参加过香港彩虹组织活动的人都在讨论区对港政府的这一举措表示欣慰,据说这个咨询小组将会就性小众被歧视的问题向香港特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提供意见,内容包括性小众在香港受歧视的范围和严重性,以及消除这些歧视的策略和措施。当次讨论结束后,很多网友就通过话题交流私下组成线下交流小组,准备定期开会,敦促港政府促进这项举措的推进和发展。香港另外两个年轻人乐于参与的小众讨论区还有香港诗词论坛和宠物港论坛,任与丽曾经参与过几次这两个论坛的线下活动,每次都有不同高校,如港大、理工大等学校学生组织参与。年轻学生在参与线下活动的讨论时,任与丽发现他们并不是像内地媒体所想象的那样过于激进或者过于自闭保守,香港年轻网友对于网络事件或追踪话题的流行取舍,显然有自己的价值判断。D 港人的契约精神体现在论坛里,再无聊的内容,都遵守论坛规定“香港年轻人在选择论坛发言和话题讨论时,都以非常严谨的态度进行,这也是为何很多香港的小众论坛和讨论区始终不温不火,只在本地年轻人的小圈子传播,没有足够的爆点就不足以为外人所知。”漫画犯罪心理学的讨论区爱好者Ein这样对记者说,并且他解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众讨论区和论坛没有吸引大批内地客围观的最主要原因。例如,LaluLalu香港论坛讨论区会有“闹爆你发洩区”。但是登录这个论坛讨论区,你会发现,几乎没有香港网友在这里吐露脏话,最多他们只是把这里当成“树洞”的性质讲述真心话。查看版规时,你却能发现,原来这个发泄区已经设定一系列版规。“闹爆你发洩区”版主“放船仔”就这样规定,发泄者可以用少许粗口去发泄心中的忿怒,但如果内容太不雅,版主有权删帖及扣积分,还规定主题内容不得过于简单或空洞无物。如果内容不适合儿童观看,要加上18+等字眼;不可以将被“投诉人或公司及地址”的全名写出;不能在此发放色情等不雅图片或者广告宣传等。同样,在H K Forum相片贴图板块有个“出卖朋友”的栏目,但是仔细查看,根本没有人在这里真的出卖朋友,人们只是借由栏目取乐,相互打趣逗乐而已。在D 100电台因为调整停播三天时,很多年轻网友分别在各自的小圈子讨论社区感叹“已经习惯了再去听港台商台,落差太大了”。很多香港年轻网友常常借由话题讨论,而成为小组成员,最后独立成单独的讨论区,他们的心情就像林奕华在《等待香港》里写的:“等待香港就是等待戈多,你明知等不到,却又不能不等。”香港年轻人借由论坛的小众讨论渠道聚合在一起,港人在论坛里品味小爱和大情,各处讨论区里都塞满着很多对香港爱恨交织的人,“年轻人们在论坛上的嬉笑怒骂,能够帮助香港连接、串勾起一幅完整的影像史略,成为一本温暖的社会百态的记录书。”任与丽说。走上轩尼诗道上空的天桥,你开始进入香港的三维界面美国建筑师乔纳森·D·所 罗 门(J o n a t h a n DSolomon)曾用海绵和珊瑚的结构来形容香港———这座在他眼中科幻小说般消失了地面的都市。他认为,论及三维发展,香港恐怕是最超前的,“比起香港,其他所有城市都是平面的”。的确,从港澳码头穿过IFC和中环,经半山之上的香港公园,路过政府总署便可抵达金钟,再经由太古广场可抵达湾仔,七公里的路程竟可以脚不沾尘,完全不必离开天桥和商场。这种神奇的城市空间连接方式,不仅仅在中环金钟集中体现,连接旺角站和旺角东站的旺角空中长廊,以及以湾仔地铁站为起点、通往会展中心和湾仔码头的空中走廊均有完美体现。所罗门认为,香港最“未来”与独特的一点,在于它抹去了地面的一切特权和特征,仿佛一座未来都市。“与蒙特利尔、休斯顿等城市不同,香港的城市建设并非简单在地下打通隧道或在空中修建高架桥,而是真正向着三维发展;地面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类似海绵或珊瑚的立体结构。”从湾仔地铁站出来,走上位于轩尼诗道上空的天桥,便可开启空中漫游的脚步。从这一点开始蔓延,如同八爪鱼一般开始盘根交错,上下左右延伸交织的脉络让人摸不着头脑,又感到莫名其妙。你可以一直往前走,毫不理会脚下熙熙攘攘的骆克道和谢斐道,越过车水马龙的告士打道抵达香港入境事务大楼。继续往北伸展,你会经过一个很可能让你迷失方向的盘旋处,一边可去湾仔会展中心、金紫荆广场,另一边则可经香港展览中心、华润大厦、湾景中心抵达湾仔码头。整段路程虽然道路宽阔,但因为人来人往脚步急促,让你如同血细胞一般自动流转,停不下来。就如同人们所说的,在香港你总是在去往他处的路上,而永远失去了停留的状态。这种在城市上空分割连接空间的方式,甚至将不同阶层、职业、身份的人群也不自觉地进行了分流:在华润大厦、湾景中心平台的西餐厅里面吃午餐的,只有白领金领,而几乎没有蓝领阶层。因此你可以说这种浮在半空的连接方式不接地气,然而谁又说未来城市是接地气的呢?采写:南都记者 董馨 见习记者 林嘉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在不少人眼里,去香港工作总薪水高、福利好。但是实际上,很多从内地去到香港的乡亲,却经常抱怨工作很辛苦,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天天嚷着回内地。那么,在香港上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首先,去香港工作并不容易
想必大家都对“北漂”这个词再熟悉不过,而在香港打拼的内地人,自称为“港漂”。漂泊总是艰辛的,然而想成为一名“港漂”却并不容易。首先需得到“许可”才能去香港工作,这个“许可”就是“签注”。无论你是从内地应聘到香港,还是在香港读书后,留在香港找工作,都需要由愿意接纳你的公司为你办妥签注。赴港读书群体在毕业后,可以得到一年期限的IANG签注,利用这个时间来找工作。其次,语言也是一个问题。在香港,港资公司为多,外资和内地公司也不少,在香港找工作,需要应聘者会说广东话和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
汤唯在《华丽上班族》中饰演一名“港漂”此外,在香港工作,面临的竞争是来自全世界的,你的自身综合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香港某团体的最新调查,有8成以上的“港漂”认为在香港工作最主要靠的是个人的综合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都属于个人综合能力。另外,“港漂”们普遍反映在香港一样有办公室政治和“潜规则”。总之,想在香港这个大都会找到自己的立锥之地并不容易。消费水平超级高,挣的多,花的更多关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已经十分清楚了。一个比较公认的数据是,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约为每月12000元。而这样的月薪,在香港除了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外,是妥妥的“月光族”。曾有英国财富管理公司进行全球调查,结论是香港人需要月薪12.8万元才感到快乐。加班、转行是常态
香港某团体的调查显示,在香港,经常加班的达到39%,偶尔加班的达41%。而在加班的原因中,有近五成的人选择了“工作量太大”这一选项。除了经常加班外,在香港养家压力大、物价疯涨,往往逼得香港“打工仔”频频跳槽,转行是常事。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在香港从事医生、律师、警察等高薪职业人士过着怎样“奢华”的生活,但是在光鲜的背后,他们的辛苦又有谁人知呢?其实,在哪里工作都不容易,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保持身心健康快乐更要紧。来源:新华网 \ 作者:蔡啸天30岁月薪5万,在香港难不难?这些职业能做到&&2017年香港 "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全解析,这些人符合标准!内地居民,怎样获得香港身份?内地人怎样才能去香港打工?看看这些途径难不难!香港年轻人到底有多难?宁愿做废青都要轮公屋!让你成为通晓香港的人最受华人欢迎的香港资讯平台搜罗香港万象,只为精彩呈现!知晓香港事,关注香港通!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9be72ccc681e4d1990bde.jpeg美媒纽约时报感叹内地年轻人同情香港“占中”者寥寥
关键字: 香港占中美媒纽约时报大陆年轻人民主占领中环香港传媒帝国外媒看中国
美国媒体《纽约时报》中文网10月11日刊登文章《大陆年轻人同情香港&占中&者寥寥》,文章称香港占中者与中国中央政府是大卫与歌利亚关系,并且丝毫不顾香港占中导致香港经济衰退、各界冲突愈演愈烈之事实,称占中者行动礼貌而体贴。虽然美国在1932年的&抚恤金大游行&中为全球开了先例,但是纽约时报却特别指出了中国政府&残酷镇压异议的历史&。文章哀叹,即使是在国外学习的中国年轻人,也对&占中&尤其是&民主&的核心价值并未表示同情。文中依然以美国媒体一贯的态度来描述中国,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中国模式&强烈情绪。
纽约时报原文的配图,图中双方已经发生推撞冲突,当真是&礼貌与体贴&
以下为文章全文,有部分删节:
北京&&香港呼吁民主的抗议活动似乎具有普世的吸引力&&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由年轻的理想主义者来演绎,他们在反抗时也能做到礼貌和体贴,而他们面前这个强大的威权政府,有着残酷镇压异议的历史。
但在中国首都北京的街头,可以非常敏锐地感受到执政党共产党的高压手段。在这里,公开支持示威者及其诉求的人很难找到,这不仅仅是因为支持者的声音受到了审查人员和安全人员的压制。
在社交媒体上,在餐厅一起用餐时,很多年轻的专业人士都对学生和占领中环(Occupy Central)抗议行动表达了怀疑,甚至敌视。他们指责,学生们封锁道路、扰乱普通居民生活的做法过于自私;另一些人则对政府的宣传应声附和,指责西方政府策划了这场示威&&它是数年来北京的权威受到的最为高调的挑战之一。
&如果有必要,就应该武力驱散示威者,&今年20岁学生的戈登&齐(Gordon Qi)说。他在北京一所著名大学攻读经济学和心理学双学位。
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两周,但由于中国实施了严格的审查制度,很多内地人对香港发生的事件只有模糊的印象,而且是坏印象。另一些人则由于工作繁忙,或者不愿谈论政治,称自己并不关心。
《纽约时报》网站截图
但是,批评抗议活动时态度最为激烈的人群中,有一些是中国的年轻人,其中不少都在国外受过教育,而且可以使用翻墙软件绕过中国所谓的&防火长城&(Great Firewall),看到未经过滤的新闻。
在本周进行的二十多场交谈中,他们警告说,抗议对香港经济造成了冲击,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高于一切,一些人表示,试图通过公民抗命来改善社会是伪善之举&&抗议活动自9月下旬开始以来,这种论调就主导着中国内地的媒体报道。
不少人怨恨地说,在香港这个前英国殖民地出生和长大的人,有一种优越感。&对我们态度友善的,只有奢侈品店的销售人员,&21岁的学生李婉真(音译)在电邮中写道,她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但是在这些批评意见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或许是,对于示威者的核心目标,即更大的民主,人们缺乏同情。很多人在采访中表示,香港人应满足于他们现在已经拥有的、远远超过内地人的自由;另一些人则警告,真正公开的选举很危险。这正是近年来,共产党宣传人员在国内外推销威权主义治理的&中国模式&时,愈加自信地宣扬的一种论调。
&我们必须警惕民主转变成无政府状态,&23岁的创业者闻高(音译)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家咖啡馆里,一边喝茶一边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欺骗性的概念。人们会养成习惯,不耐烦地反对一些事,但他们自己却无法给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光鲜明亮的海淀区高科技产业发达。
尽管在中国内地受过教育的精英阶层中,绝非所有人都持有这样的看法,但它们却变得越来越普遍。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在好莱坞电影和欧洲文学的影响下长大,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最大的受益群体之一。他们取了英文名,使用iPhone,前往国外度假,这代人本应该不可阻挡地受到民主、自由表达等理想的吸引。
事实与之相反,中国内地20多岁和30多岁的人,很多是尖锐的民族主义者,他们接受了政府的论述,认为对于有着13亿人口、复杂庞大的中国来说,唯一可以保护大家免受社会动荡之苦,免受外国敌对势力威胁的组织就是共产党。北京方面坚持,中共领导层对香港特首的候选人要有最终筛选权,这是香港示威者一个重要的不满之处。但25岁的朱彦(音译)认为,这没有任何不妥。朱彦是一家软件公司的项目经理,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这是政府照顾各方的利益的方式,&他说。
在支持政治改革、倾向自由派的中国人看来,关于这场&雨伞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的持续争论,暴露出了潜藏的裂痕,也让人际关系受到了考验。
27岁的彭景超(音译)是一名中国研究生,在东京读书。他说朋友们在社交媒体上强烈谴责示威者,其中很多人都在国外受过教育,而他自己已经厌倦了与他们争论。彭景超说,朋友们的许多说法,都反映出了下意识地替国家辩护的心态。
&他们当中很多都有爱国病,很难撼动,因为他们认为,对政府的任何批评都是对国家的攻击,&他说。&另外,很多能够去国外学习的学生,都来自上层家庭,他们是现行制度的受益者。&
示威者希望开展不受约束的选举,但很多受访者并不接受这是抗议的原因。他们指出的原因是,香港收入停滞、房价上涨,而且很多香港人对于蜂拥而来挤满商店、争夺本地大学的录取名额的内地人感到不满,外国煽动者则试图利用这些矛盾来挑起事端。
还有人说香港人骄纵,以自我为中心。30岁出头的李方(音译)是一位教授,曾就读于一所常春藤盟校,在美国待了八年。他批评香港人拒绝说中国官方的汉语方言普通话,而且对北京提供的经济利益缺乏感激。&香港人似乎只考虑自己,&他说。&他们从来就没想过大陆。&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警告,不要以抗议活动的反对者为依据,得出太多结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乔木说,很多内地人可能默默地为抗议活动欢呼,但是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态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他说。
即使立场和政府一致,一些批评示威的人也不愿意表态。在网上发表批评言论的人中,有几个后来取消了原定的采访,或是请求不要完全透露自己的身份,理由是担心与西方新闻媒体合作,可能会招致不利后果。另外一些人表示,保持沉默比较安全。
在北京市中心的一家星巴克,一名刚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女子一边喝拿铁一边接受采访。记者问道:她害怕当局,示威者也担心共产党在香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她认为这两者之间有没有相似之处?
她摇摇头。
&你根本不懂中国,&这名读政治学专业的女子说。&有时候就应该把嘴闭上。&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朱海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页制作好找工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