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有了烽火台送信还是先有了骑马送信图片?

1.3K27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871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古代通讯员的悲惨,送信还要被砍头?这是什么道理古代通讯员的悲惨,送信还要被砍头?这是什么道理老历史记百家号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也是大数据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好像都离不开数据二字。在这样一种网络时代下,我们什么都依靠网络完成。现在,我们传递信息只要动动我们的手指就能够完成,发一封邮件到别人邮箱里,或者是打电话就能直接联系到,方便快捷,用时也短。通过写信这种传统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那在以前,我们的古代人怎么传递信息的呢?原始社会末期,我国有记载用击鼓传递信息。用来玩的风筝,还有鸽子,青鸟,鸿雁都是我国古代用来传递信息的。这些传递信息的途径大多费时比较长,又受其他外在因素影响过多。商周的时候有“烽火戏诸侯”。商周时期,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建造一座高台,就是传说中的烽火台。每个高台上有安排驻军守候,一旦发现敌人入侵,如果是白天的话,就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要是是晚上的话,就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个烽火台点上了烟火之后,其他的烽火台的守候者也会相继点上烟火,一个一个传递,可以起到报告敌情,方便调兵遣将,让援兵迅速到来的作用。当时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多次随意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把各路诸侯当猴耍,召唤诸侯千里迢迢来救驾。这种方式的话相对来说比较快,但是也有局限性,诸侯中近一点能看到,远的话或者要传递其他种类的信息就不行了。传递信息来说,最主要的还是靠人力吧,派人骑马送信可以说是贯穿了我国古代历史。最早在西周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三国时期,曹魏制订了《邮驿令》。古代传递文件大多是用驿站专门的人快马加鞭,一般每隔二十里有一个驿站,公文上要是注明了马上飞递,邮差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三百里的速度传递。根据传送的时间要求不同,传送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有些时候可达到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到八百里。这个最快速度每天八百里就是传说中的八百里加急快件了。唐代的时候—尺大概现在的0.303米,那一里就差不多是454.2米。八百里的话就是36万多米。一天骑马36万米,感觉是不可能的。诗人岑参有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岑参把驿骑比做流星,可见送信的人是需要多快的速度。传送这种重大文件的人也要遵守非常严格的规定,每个驿丁(就是专门传送信件的人),他们抵达任何一个驿站都必须换马上路,要是没换马的话就要仗责八十。这可能也是为了节约成本,马要是这样一直跑下去的话消耗很快。除此之外还规定,因为私人原因耽误行程,导致没有准时到达的,罚仗责一百,要是文书晚到一天罚八十仗责,两天的话处罚翻倍,最重的惩罚坐牢两年。如果传送这种重要文件丢失了或者是被强盗抢劫了。那惩罚就更加严重了。唐律专门对这一项有规定,唐律中有这样记载,要是强盗耽误的是加急文件,那就罪加三等。对其处以绞刑。所以一般来说强盗是不会去抢夺文书的,毕竟他们主要要的是钱。抢了个文书最后命没了那多亏!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老历史记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有趣、好玩、真实的历史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快递小哥这份工作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网友:老祖宗真有远见快递小哥这份工作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网友:老祖宗真有远见郝老师讲历史百家号在今天,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知道“快递”为何物,并且家家户户都有在用。每每在熙攘的人流中看到送快递人的身影 ,总是那么匆匆忙忙,火急火燎,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心中不免生出敬畏之情。我们有幸生活在交通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 ,不管多远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拿得到,不管多远的人我们都能看得到。那么在没有车没有电的古代人们又是怎么来传递信息的呢?这得追溯到建安年间,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汉政权之后,当时四川山路较多,交通非常不方便。为了对付北方的 曹魏,又在 汉中地区修建了 北伐的军事防御。为了使四川与汉中之间的军需物品运输畅通,在两地大约400里之间设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馆舍,为方便军輸要道的正常运行。为了警戒信息的传递,在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台。所以说是刘备开辟了我国的邮递事业。古代大多数的邮递都用在军事上,中间设置的馆舍叫做“驿站”,送信的人就称作“驿人”了。也就是咱们今天的“快递小哥”吧!无论现代还是古代传递信息的有效元素就是速度。有现在的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古代的文件传送靠的就是 驿站,每隔大约二十里地就设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配备的都是快马 ,尤其是需要传递的是加急文件,单靠一匹马是跑不到的,所以到达下一个驿站必须换人换马,继续传递下去。传递的速度每天可高达800里,所以我们在看古代战争片的时候,经常听到“八百里加急”这个词语就不足为奇了。古代所说的“八百里加急”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特急件 ”,信件的不同,所用的马匹也不同,当需要速度达到八百里的时候,往往信息送到目的地之后,驿人和马匹都将因过度颠簸 劳累而死。所以一般情况 不用八百里加急,除非是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等等 。发展到后来,驿站的有了更广泛的作用,他除了 保证 传递信息的工作外,还负责接待来往官员、客商途中的食宿,所以它即相当于现在的邮局,也具备高速服务区和宾馆酒店的功能。杜牧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唐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就是利用 驿人来运送荔枝,我想荔枝的存储时间是有限的,当时皇上也是 用的“八百里加急”吧!还是现在好,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郝老师讲历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郝老师为你讲述历史故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扫码下载APP
您是个人用户,您可以认领企业号
账号密码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我同意并遵守
免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同意并遵守
第三方账号登录
Hello,新朋友
在发表评论的时候你至少需要一个响亮的昵称
&>&&>&说真相:除了飞鸽传书,古人还有什么送信方式?
说真相:除了飞鸽传书,古人还有什么送信方式?
时间:03-03 17:22
阅读:18424次
来源:印娃
摘要:前不久,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爆红,小伙伴们是不是对书信也重新燃起了兴趣呢?
前不久,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爆红,小伙伴们是不是对书信也重新燃起了兴趣呢?书信确实有很长的历史了,古诗里也会看到鸿雁传书、青鸟传书、飞鸽传书、黄耳传书这样的典故,但是古代送信真的都这么随性?不尽然,古代也是有专门的送信系统的。殷商的信息传递是由专人送达。就像唐僧去西天取经一样,必须走完全程。所以信使要历经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有时走上几十天、上百天,赶几千里路都是很正常的事,一个字,累!西周时期的邮驿制度就比较靠谱。以车传递,称作“传“。沿途还设置了休息站,称为”委“或”馆“。这样,邮政工作者至少能好好休息了。军事上采用烽火通信,筑有烽火台。每个一段距离就建一个,并派戍卒看守,一点有敌人入侵就接连点燃烽火报警。史上最著名秀恩爱死得快事件“烽火戏诸侯”,讲的就是烽火台如何背了黑锅,啊不,讲的是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命人点燃烽火台戏耍诸侯最后丢了江山的故事。到了春秋时期晚期,出现了更高级的邮递方式——单骑通信和接力传递。单骑快马通信的最早记载是郑国子产的“乘遽”。《左传》记载,公元前540年秋天,郑国公孙黑叛乱,正在都城远郊办事的相国子产闻讯,立即赶回。因为怕乘普通的车赶不上平乱,他临时乘了单骑的“遽”归来,这个“遽”,便是那时邮驿中新出现的速度最快的单骑通信。接力传递的最初记载,也出自《左传》,那是在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秦景公的弟弟鍼去晋,在秦晋间开通了一条邮驿大道,每隔10里路设置一舍,每辆邮传车只需跑10里便可交给下一舍的车辆。就像接力赛跑一样,这样一段一段地接力,共历百舍即达千里,正好由秦国的都城雍(今陕西凤翔)直达晋国的都城绛(今山西绛县)。秦王朝是大一统的时代,不仅有“车同轨、书同文”的创举造福于世,在邮驿方面也有重大改革,将以前的“驲”“遽”等称谓都统一规定为“邮”。自此,“邮”才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两汉政府也十分重视邮传的建设,并设有专门的官职。比如中央部一级的九卿官职中的卫尉,他的属下有一官员“公车司马令”,专门接待上访的民间贤士。有没有想起康有为等人的“公车上书”?是的,这个名字就来源于此。汉朝还有一个重大进步——驿和邮分流。“驿”指以骑马为主的信递方式,“邮”指短途以步行为主的投递方式。管理“驿”的机构就是后来的“驿站”,管理“邮”的机构就是“邮亭”。这块出土的汉代画像,是当时邮驿状况的生动再现!到了三国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邮驿法《邮驿令》诞生了。东吴邮驿,创造了水驿的独特形式,开辟了水上邮路。还值得一提的是,纸虽然在东汉就被发明出来了,但也是这时候才作为书信开始广泛使用。隋唐时期对邮驿事业的重要贡献就是驿的数量增多,取代了以往的“邮”“亭”,并且任务也增加了,上至国家公文、军事情报,下至贡品运输、小件物品运输,包罗万象。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在今北京一带起兵,六天之后再陕西临潼县境的唐玄宗就接到了这个消息,哎,噩耗啊!宋朝的邮驿速度进一步加快。当时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抗金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一日内连发12道金牌召回临安。这个金牌并不是将令、传令牌之类,而是由木头做成条状,长约一尺左右,周身涂满朱红油漆的一种“特快邮件”,哎,真觉得秦桧死不足惜!到了清代,“邮”和“驿”又合并了,从汉唐以来,邮驿的功能是分开的,“邮”负责传递公文,“驿”实际上只负责提供各种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并兼有招待所的功能。到清朝时期,驿站变成直接办理通信事务的机构,效率大大增加,乾隆时我国古代邮驿事业达到了高峰。随着清王朝的没落,近代邮政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逐渐被淘汰了。现在,书信更是成为稀有物品了。但是,书信所能承托的那种沉甸甸的情感是没有什么能取代的,坚信,书信一定会重新回归生活,如果你也认同,就帮我转发一下吧~关注说,在文章留言区留下邮箱送《傅雷家书》电子书一份。
声明:本文由印娃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扫码打赏作者
阅读人数越多,红包金额越大
分享后请尽快邀请朋友阅读,帮你抢红包
关注企业号
印娃致力于提供最好的移动打印服务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包括印娃app、印娃移动打印终端、印娃微信公众号以及汇聚互联网圈文艺爱好者的线下文艺沙龙活动。
TA的其他文章
5663次阅读
5262次阅读
6286次阅读
7103次阅读
5772次阅读
24小时热文
5106次阅读
4993次阅读
4990次阅读
4983次阅读
4874次阅读
4870次阅读
4789次阅读
4766次阅读
80您已经赞过了
阅读下一篇
美国Amper获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利用人工智能创作音乐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教案,说课稿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学科学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短文骑马送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