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术论文抄袭标准现象你怎么看

学术论文抄袭谁之过?(图)_网易新闻
学术论文抄袭谁之过?(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采访:肖晓堃罗丽丽
  学术论文抄袭之所以被关注主要是因为多年来人们对学术圈寄予很大的期望,甚至看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一种民族的品德修养。没想到现在这个领域的人也出现造假,出现腐败,这是人们不能接受的,也不愿意接受的。
  抄袭蔚然成风,根源何在?
  根源一:利益驱动
  评论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郭小东教授:这些年来,我们的文化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异,现在的人们对学术和权威已经不再敬畏,学术的地位已经沦落到人人都可以侮辱和造假的地步。在大学的殿堂里,学术是神圣的,但是为什么还有抄袭和剽窃发生,而且更多的人怀着麻木和宽容的目光去看待这一切。因为学术已经不是单纯的学术,已经变成一种世俗工具和求生手段。能够获取它和掌握它谋求到目的,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实利变成一种驱动。实利是有价的,有价的就可以置换,置换的手段如何已经不重要了,这是一种文明的异化。我最近在审某高校一位副教授的论文,这篇论文有80%到90%是一字不漏地抄袭一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而且抄袭的过程中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还产生了错漏。我在评定这篇论文的时候就产生了疑问,这位老师是如何评上副教授的职称,她以什么样的面目去面对学生和她教授的课程?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抄袭的人不仅得到身边的人的宽容,就是这些造假的人他们也不以为耻。比如我知道有位副研究员,多年以来都评不上正研究员,因为他的外语一直考不过。本省考不过他就跑到外省去,请来枪手收买监考老师通过了考试。然而他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悟,反而洋洋得意、到处宣传。
  根源二:学校管理体制
  南京师范大学贺仲明教授:学术逐渐官场化,大学的管理纳入了行政体制,以官场的方式管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申霞艳副教授:与学校的量化管理有关系。量化管理本身就容易制造学术垃圾。毕业、评职称都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教授如果不能完成发表的量,评不了职称,可能就要走人。现在全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老师就有5000多位,而全国的核心期刊不是很多,版面远远不够,很多人就走向了抄袭。有的老师不愿意写论文或者没时间写论文就花钱买或者抄袭,因为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另外,现在扩招也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一个老师要带十来个学生。有的学生研究的领域是导师不是很熟悉的,比如导师是研究鲁迅的,学生做的是郁达夫的论文,学生抄袭了导师不一定能够看得出来。
  高校青年教师小林:抄袭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体系和学术氛围。我们的教育没有引导我们成为一个长于创新、发现的人,但我们的学术氛围却要求每个人都能有新颖独特的发现见解。学校年年扩招,但师资力量跟不上,有多少老师可以经常带着学生去做课题做研究的?没有了这些前提基础,能写出什么论文?能不抄袭吗?再者,抄袭的也不单是学生,不少老师教授也在抄袭。
  根源三:评价体系
  贺仲明: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对教授、对学校进行量化管理。它不是从学术本身出发,是为了完成指标和学校的排名,并不是潜心追求质量。
  申霞艳:这是便于学校的管理。学校不管你的文章是怎么来的,是买的也好,是抄的也罢,只要你发在期刊上就认。
  中山大学张均副教授: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大学也是属于官办大学。学校之间的相互竞争,需要论文来提高自己的排名之类的。简单说就是大学没有办法评价自己,只能靠别人来评价自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项裕荣副教授:大学里面的评价体系让大家都非常急功近利,你在短时间内没有够数量的文章,人们难免就会去抄袭,今天衡量一个人的学术水平,都是看你发表的文章,甚至都是只看数量。如果看质量的话往往都是看你发表文章的级别,看你发表在哪一级别的刊物上。
  根源四:核心期刊
  暨南大学研究生郑焕钊:期刊制度不完善。核心期刊看上去不多,实际上也很多。问题是中国期刊出了之后就扔在那里没人看,无形之中也助长了侥幸心理。如果像民国时期,刊物就那么几个,而且刊物对文章审核很严格,那么也不会有这种行为。像有的刊物,你发去论文没两天,刊物就马上给你发用稿通知,跟你谈价钱。另外,有的时候审稿专家可能没有审出来,因为有时候这篇稿子的审稿专家本身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那么即使有抄袭,他也不一定清楚。
  郭小东:我觉得现在的学术刊物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我说的多是滥,很多大学的学报大部分都在制造垃圾。
  暨南大学研究生小颖:在校研究生为了学术研究的需要,或者是迫于毕业的需要而发表论文,由此不得不向核心刊物缴纳一定的版面费,这是一个公开的潜规则。发表论文除了平添学生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以外,别无用处。
  学生发表论文导师挂名是否合理?
  贺仲明:既然导师对文章没有贡献就不应该挂名,这是一种侵权、掠夺行为,是比较恶劣的。当然,这是老师的自律问题,我们搞文学的老师绝大部分还是反对挂名的。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杨涵轩:导师在论文签上了名就表示他对这篇论文的认同,如果发现是抄袭的,就不是他一句“没仔细看”就可以推卸责任的。外国教授给学生写推荐书,就要对这个学生的人格负责。同样,国内的教授在论文上署名,就意味着他用自己的名誉和学术操守为这篇文章作担保。
  学术腐败为何难以惩处?
  贺仲明:教育部虽然出台了处罚的规定,但没有真正得到执行,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另外一方面学校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声誉以及抄袭者的身份,基本上都采取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
  申霞艳:现在学校对学生也束手无策,学生很脆弱,老师和学校也怕出事。再加上学生和老师一般都有感情,学生利用人情钻空子。学校当然希望学生能够平安走出校门,毕竟它要保全自己的荣誉。
  张均:这取决于抄袭者是什么人,如果是身居高位的人可能就不会做出什么处置,但如果是一般的老师也可能作为例子处罚。归根到底,现在大学没有真正独立,各方面还是受到制约。
  郑焕钊:首先,高校对这一块的威慑力不够,因为高校本身对这个问题很忌讳,表面上出台很多原则方面的制度,但从最近陆续曝光的案例就可以发现很多抄袭者处于领导职位或者处于重要的管理研究部门。某些领导本身的论文就是大段地抄,即使被举报,也看不到学校对他们有任何惩处。而这些人本身就带了很多学生,面对着高校这种情况,很多人心里就想不会那么严重,那么抄就自然而然。
  项裕荣:我认为一个人一旦抄袭的话他学术上的道德生命就已经结束了,起码在同行中就身败名裂了。假如出现这种问题的话,公开的道歉,深刻的检讨,也许还能挽回一点点学术上的尊严,不然的话我觉得应该在学术圈里隐退,彻底地退出这个圈子。抄袭被曝光的一定要接受行政处罚,没有被曝光的只能靠良心上的自律和自谴。
  如何有效遏制论文抄袭?
  郭小东:国家应该细化法规政策,凡是有抄袭行为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应该全部发回原点,学生取消学位,老师取消职称。在古代的科举制度中,作弊是要杀头的,我们今天造假的成本太低,惩罚太轻了。现在所谓法规缺少细化的措施,这些惩罚的法规太过于大而化之,空而泛之,所以只能束之高阁。研究生培养制度中一定要在核心期刊发文章其实也是助长了大家去抄袭,用不端的手法去发表文章,这是我们只强调评价指标的弊端。刊物没有版面费生存不下去,说明它们对于这个社会没有贡献,不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只能流于黑市,靠出卖版面费来生存。为什么期刊不能形成生产力,是因为所发表的东西都是一些互为衍生、互为抄袭的东西,对社会没有多大价值。
  项裕荣:我比较关心的是体制的问题,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就抨击过大学的官僚体制。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丑恶是否存在,而是问题发生后如何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我们离学术道德崩溃也不远了。当抄袭现象被揭露之后,我们能不能够在这个体制里面把它很好地解决掉,这样才能够惩前毖后,抄袭的现象才能收敛乃至消失。我们承认有压力,毕业、职称都有压力,但是有压力不是抄袭的借口。抄袭是不能被接受的,尤其是被揭露之后不能遭到有效的处罚这个才是真正的毒害学术空气学术环境的一个原因。我认为学术上的无耻是从官僚体制上带过来的,说白了就是权力缺乏监督。现在很多抄袭都涉及到权力,所以他们大部分都赖账,比如说校长、院长、院士,校长和学生抄袭,他们真的会毁灭证据,因为他们已经进入到了学术委员会。如果这个时候承认的话,他们得到的全部利益将会丧失。执行和鉴定法规的人都是在权力控制范围内的,我们还不能保证他们能不能秉公直言、自我清理。
  高校青年教师小郭:我们有法规,但是不够细化,如果不能法制化的话那就用社会舆论把学术腐败道德化,像古希腊的学术环境就非常道德化。法制细化,做到没有漏洞,你想抄都不行。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这个本意是好的,这种学术的金字塔形还是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评分体系是没错的,错的是执行体系,如果所有的杂志都是核心期刊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体制的约束是必要的,比如说苏格拉底时期的人,大家的自觉性和道德感都很强,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了。
  北京师范大学张柠教授:北师大有反盗窃软件,但是基本上不用。院组织审核委员会是抽样调查。其实老师把关,基本上能够看出来学生的论文是不是抄袭的。北师大已经取消了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但是学院还是鼓励发表论文。评级体系不能交给社会,还是要把权力交给学院。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毕业论文审查程序的复杂度,冲淡外在的评价体制。像北师大对答辩的要求比较严格,除了开题报告的答辩,还有预答辩,预答辩一共有7位教授参加给学生指出问题,经过半年的修改,最后进行再答辩。
  作者:)
本文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40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对近年来学术抄袭剽窃频发现象的探讨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对近年来学术抄袭剽窃频发现象的探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30|
上传日期: 11:39:4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对近年来学术抄袭剽窃频发现象的探讨
关注微信公众号关于如何界定学术论文中“合理使用”与“抄袭”的探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关于如何界定学术论文中“合理使用”与“抄袭”的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照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了当前学术论文中存在的不合理使用与抄袭侵权的几种情况,为正确界定学术论文中的抄袭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单位】:
【分类号】:G31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明琪;;[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俊杰;[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旋律;;[J];法制与社会;2009年29期
王燕龙;姜言生;曲志才;单雷;;[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刘金枝;;[J];河北科技图苑;2009年06期
刘金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程保山;王健;徐卫军;杨加银;;[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5期
李华影;唐雷;陈平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01期
李振英;陈会谦;;[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1期
吕志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朱贤华;;[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5期
燕慧泉;[J];情报探索;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华;王建军;杨晓洪;华秋瑾;徐转;王江民;;[A];云南省作物学会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顺吉;[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廖智慧;[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封代臣;[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赵礼丽;[D];吉林大学;2006年
王明;[D];浙江大学;2005年
孙翀;[D];安徽大学;2007年
杨俊;[D];贵州大学;2008年
许传海;[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王文明;[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熊剑;[D];湘潭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惠民;[J];编辑学报;2004年04期
李德华;[J];编辑学报;2004年04期
金博,史彦军,滕弘飞;[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金博;史彦军;滕弘飞;;[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谷波,张永奎;[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3年11期
郝枫;;[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年06期
李广原,陈丹;[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李先光;[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宋擒豹,沈钧毅;[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1期
张焕炯,王国胜,钟义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1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斌;[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森;[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蔡尚辉;[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杨茂;[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凌锋;潘薇;杨康;;[J];情报杂志;2011年S1期
何春桦;;[J];IT时代周刊;2004年15期
邢人俨;;[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14期
张聪;[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7期
吕喆;;[J];科技导报;2010年18期
本刊特邀评论员;;[J];河北科技图苑;2010年04期
汤建民;徐炎章;;[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9期
;[J];中国劳动;1955年06期
;[J];中国建材;1960年21期
;[J];人才资源开发;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德超;李德贵;;[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吴霞;;[A];第二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赵池;熊世娟;姚高琼;;[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赵瑞;;[A];吉林省护理学会2008学术年会暨护理技能培训班论文汇编[C];2008年
王凯英;;[A];二○○三年全国鹿业发展信息交流会材料汇编[C];2003年
高山;卢明成;苗郁;;[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易滨;刘军;魏荣;;[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四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阚有清;;[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温学群;;[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刘立立;;[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建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
何振明;[N];医药经济报;2004年
贺振泉;[N];中国老年报;2001年
小琦;[N];山西科技报;2000年
武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2年
陈斯怡;[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N];消费日报;2008年
张石槐;[N];经理日报;2003年
博士;[N];中国畜牧报;2004年
姚锋;[N];中国交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汉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张世柱;[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张晓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于玉;[D];山东大学;2007年
肖燕;[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章毓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孟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沈东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赵庆利;[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王兆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艳霞;[D];山东大学;2005年
李志勇;[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陶立峰;[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范莉莉;[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龙井瑢;[D];西北大学;2005年
陈占炜;[D];厦门大学;2006年
张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杨亚坤;[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周恬;[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冯岩岩;[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抄袭成灾,毕业论文该取消?
抄袭成灾,毕业论文该取消?
陕西华图教育
炎炎六月,栀子花开,又是一年毕业季。高校的毕业季是不缺乏新闻的,从撕书、呐喊、表白到奢华、高调、上档次的毕业聚餐;从各名校校长或“精彩”或“雷人”的毕业讲话到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的调侃。高校毕业季的相关新闻似乎霸占着六月各大媒体的头版偷笑。日前,澎湃新闻三连击,又爆出苏州、云南、吉林三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涉嫌抄袭,加上此前已经“榜上有名”的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论文抄袭涉及学校之广、情形之严重、影响之恶劣,令人咋舌。
从09年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徳的论文抄袭事件到今年年初备受关注的山东大学硕陈振毕业论文抄袭事件,上至享誉中外的两院院士、下至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论文抄袭事件接二连三的爆出使原本神圣的学术圣地、象牙塔斯文扫地。剽窃论文已经成为了混学位、混职称的极端方式。
高校师生论文剽窃事件频发,近日山东大学硕士生陈某毕业论文被爆抄袭,文字相似度高达80%,甚至连论文致谢部分也只是更改了导师姓名而已。不少网友表示陈某刷新了公众对“论文抄袭”的认知,抄出了“新高度”。对此,有学者认为中国高校毕业生每年生产的上百万毕业论文都是学术垃圾,浪费资源不如取消。你怎么看?
面对现在高校存在的论文抄袭和剽窃的现象,我们不免感到一丝心寒。屡见报端的抄袭事件如2009年武汉理工大学校长的学术论文抄袭、2014年北大历史系女博士的毕业论文抄袭事件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涉嫌抄袭的论文花样百出:有的结构类似,有的立意相反;有的除了致谢外,其他部分几乎全部照搬;更有甚者连后记也一并抄去,唯一的区别就是最后感激的导师名字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被媒体曝光的剽窃论文其“抄袭痕迹”都非常明显,而那些抄袭手段“精巧高明”的论文还乖乖躺在高校的档案馆里,无人问津。与每年流水线般批量生产的学术论文相比,这些被偶然发现的抄袭案例恐怕只是冰山一角,但它们反映了现在科研领域可能普遍存在的学术不端和道德滑坡的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哪一些原因让原本自视清高的学者教授、自诩天之骄子的研究生斯文扫地,做出如此不堪的抄袭行为呢?
我觉得:第一,可能是我国现行的学术领域的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往往以论文发表的数量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一位学生和导师,甚至在要求论文数量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时间限制。在这种体制下难免会迫使学生和老师对论文急功近利。可以说当前这种僵硬的学术评价机制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第二,可能是当前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惩罚力度不够严格。尽管各大高校为了防止论文抄袭都制定了看似严格的“查重”、“盲审”标准,但很多论文在“查重”、“盲审”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抄袭,即使发现了也没有给予足够严重的惩罚,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和导师可能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随便抄一抄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承担多大的责任;
第三,这些论文剽窃、抄袭的学生和导师心中对学术的敬畏心不够、责任心不强,他们的学术道德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沦丧。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些涉嫌抄袭的论文中,我们都能看到作者本人签字的《原创性声明》。除此之外,导师责任的缺失以及学校的变相“放水”也滋长了论文抄袭的歪风邪气,高校导师对自己学生的论文指而不导的情况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人我们不禁追问,他们真的适合去做学术研究吗?
第四,有不少学生通过考研、考博的方式来躲避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每年考研考博大军中真正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只占很小比例。这样一来,攻读硕士学位就不再只是为了走上科研道路,大多数人只是为了混一纸文凭作为日后找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由于完成学位论文是拿到学位的“必修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总是期待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混学位”的现象屡禁不止,而论文抄袭只是极端的表现方式,更常见的是没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拼凑,产出一篇又一篇学术垃圾。
面对高校这种令人担忧的困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打击,才能让学术不端现象在我国学术圈大面积减少甚至是消失呢?第一,应该对教育体制、评价机制进行一定的改革,不应该一切指标唯论文数量是。比方说,国外很多知名高校看中的就不是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而是读书期间的综合表现和发表论文的质量。真正有价值的学术上的创新可能不是一年或者三年内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强行要求学生和导师在一定期限内发表有价值的论文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第二,将现有的学术监督机制执行到位,不能让“盲审”和“查重”流于形式,出现交钱就能过的现象。我们需要聘请一批高水平严要求的专家对每一篇即将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者用于申请学位的毕业论文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尝试建立学生、导师、评审组专家的连带责任制。同时,我们要加大惩罚力度。对于涉嫌抄袭的作者无论其现在是身居高位还是学术巨擘,都要打回原形,把学位一撤到底。只有这样才会让每个人去评估触犯学术道德的底线是否明智?最后,高校可以探索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型,完全取消毕业论文的硬性规定太过简单粗暴。对于学术型硕士来说,做好毕业论文可以说是未来走上学术道路的基本要求。但对于另一些专业运用型人才来说,是否一定要以学术论文的方式来进行毕业考核是可以商榷的。说到底,毕业论文只是学位考核的方式之一,其合理与否应该更多考虑最后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而社会对于专业运用型人才的期待,本来也并不是他们的科研能力。
我想,无论是高校学生还是导师,作为知识分子都应该在心里构建对学术文明的敬畏心和对学术本身的尊重。学术是纯洁的,创新是可贵的,万万不可仅为自己的一己私利就轻易践踏。这
关系着自己,也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我相信,通过学生、学校、国家的多方联动,学术不端这种现象一定会逐步在我们的社会上消失。同时,诚信这种可贵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发光发热。
陕西华图教育
本文版权归陕西华图教育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好老师,好课程,好学员
决胜省考,抢先来袭
今日搜狐热点学术造假事件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学术造假事件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学术造假事件是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涉及学术造假的事件,涉及到多个高校、研究机构。
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从造假事件的披露来源地学术打假网站来看,国内存在类似事件的高校与机构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关于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对一个国家而言,思想力是开拓创新、积极自省的源泉,是不可或缺的宝贵力量。相比其他诚信失范行为,被称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学术造假危害更巨大。屡禁不止的学术造假与腐败不禁让人追问,我们学术道德的底线在哪里,学术风气又该如何重建?
专家们认为,破解愈演愈烈的学术造假难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目前已经严重扭曲的学术评价体系。
近年来又有哪些典型的学术造假事件呢?一起来看一下:  汉芯一号造假事件  
 日,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高端DSP芯片——“汉芯一号”发明人、原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被爆弄虚作假,将从美国进口来的芯片加上了汉芯字样的标志,骗取国家上亿元无偿拨款。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于向媒体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汉芯一号”存在造假欺骗行为;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学术造假事件浙大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2009年3月,副教授贺海波被爆剽窃论文。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学术造假事件上海大学博导陈湛匀论文抄袭事件
2009年4月,教授、博导陈湛匀因两篇论文存在抄袭现象被通报,被学校免除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并撤销了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一职。
学术造假事件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2009年5月,出台的《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撤销袁新硕士学位的决议》指出,经查实,该校2005级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袁新的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系抄袭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曾康宁的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除了江苏省被替换成山东省,论文的其他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于5月27日召开全体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七条”和《东北财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五章第24条”的规定,决定撤销2007年第四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袁新经济学硕士学位的决议,并收回已发放的硕士学位证书。
学术造假事件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论文剽窃事件
 200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被赖文教授和吴丽丽副教授联名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抄袭。经查,其博士学位论文在没有标明引用的情况下,将早一年毕业的敖海清博士的学位论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连数页粘贴过来,直接把这些论述、分析和数据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学术造假事件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涉嫌抄袭事件
2009年6月,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何谓“理论”?》一文被爆涉嫌抄袭。随后辽宁大学校方表示,该论文第一署名人陆杰荣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6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然后才拿给之前的老师陆杰荣署名。
学术造假事件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论文抄袭事件
2009年7月,西南交大学术问题通报会内部通报了校方对黄庆“抄袭门”事件的认定结果:抄袭事实成立。根据学校已查实的学术问题,西南交大学术委员会决定:取消黄庆管理学博士学位;撤销黄庆研究生导师资格。
学术造假事件井冈山大学论文批发造假事件
 2009年12月,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发表官方社论,指出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从2006年到2008年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发表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销的决定。随后,井冈山大学对两名当事人予以停职调查,立即撤销当事人有关学术成果,追缴已发放的相应奖励。2010年3月,《晶体学报》再次撤销该校39篇论文。
学术造假事件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涉嫌论文抄袭事件
2009年年初,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涉嫌论文抄袭、一稿多投。 3月29日,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责成该学院学术委员会迅速对院长李庆生一事作出鉴定,随后得出的鉴定结果为“过度引用不当”。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术论文抄袭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