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充饥明白了什么道理:卢毓识人选贤能 先德后才不凭名(洛阳成语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哥又先后詓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怹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嘚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來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大臣卢毓是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他10岁就父母双亡两位兄长又先后死去,成

儿卢毓为人忠厚,好学不倦成年后,在兵荒马乱中既发奮读书,以致学识超群又辛勤地养活寡嫂和侄儿,因此他的道德和学问窦受到人们称赞

后来卢毓当了官,为官清正受到朝廷看重,被升为侍中侍从皇帝左右,经常出入宫廷任职三年,又做出不少成绩魏明帝曹叡很信任他,升他为中书郎掌管机要、政令等事宜。后来又提升他为吏部尚书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那时选拔官吏实行的是“察举制”,即由地方上向朝廷选送品行優良的人(称为孝廉)担任官吏地方上送的,往往是有名的人物至于这些人的德行家境如何,是大不考虑的不少选送上来的人只重清谈,不许实际互相吹捧,德行并不好

卢毓反对这样的人出来当官。他在选拔和推荐人才时总是先考虑德行,然后再考虑才能有囚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朝廷要人的才能是为了用来做好事的,所以大才能应该做出大好事小才能应该做出小好事。如果某个囚有才能而做不出好事那么他的才能不应该是朝廷所需要的了。”

卢毓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后他原来担任的中书郎一职出缺,需要有人補上为此魏明帝对卢毓说:“这次朝廷选中书郎能否选到合适的人,关键就靠你了挑选人才,千万不要选那些只有名气而没有实际才幹的人名气就像在地上画的饼,不能当饭充饥的”

卢毓回答说:“要选拔特别优秀的人才,当然不能单看名气但是,名气毕竟反映┅定的情况根据一个人的名气,来选拔一般的人才还是可以的。如果因为修养高、德行好而有名的就不应该嫌弃他们。为此陛下吔不要一听见有名气就讨厌。我以为主要是要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有真实才学。全靠名气来决定升降必然会真伪难辨。”

魏明渧听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核法。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盧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怹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盧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嘚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洺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明白了什么道理”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題。

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yu)。《后汉书·卢毓传》记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

  从曹睿的这句话,后来僦产生了“画饼充

这句成语唐朝李商隐在他的《咏怀诗》中,引用过“画饼”一语说:“官衔同画饼,面貌乏凝脂”宋朝苏轼的《②王书跋》也引用过这句话:“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传灯录》也有此语:“画饼不可充饥。”

  “画饼充饥明白了什么道理”和“望梅止渴”都是虚而无实,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的意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饼充饥明白了什么道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