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瓜叶,是什么病害?2种,

【作物病害】桃树叶部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看这里就行了!
老刀注:随着桃树树龄增加,桃树叶部病害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发生在桃树叶部病害有10种之多,常见的桃叶病害有:桃树缩叶病、桃树真菌性穿孔病、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等。现将这些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桃树缩叶病
春季嫩叶刚从芽鳞抽出时即显现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为病叶变厚肿胀,卷曲变形,颜色发红;随着病叶逐渐展开,卷曲及皱缩的程度也随之加重,致全叶呈波纹状凹凸,严重时叶片完全变形。病叶明显肿大肥厚,质地变脆,呈淡黄色至红褐色;春末夏初,病叶表面生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子囊层;最后病叶变褐、枯焦、脱落。落叶后,腋芽萌发抽出的新叶不再受害。
嫩梢受害后,病梢呈灰绿色或黄色,较正常的枝条节间短而略为粗肿,叶片丛生,严重受害者常枯死。
花及幼果受害,花瓣肥大变长,大多脱落;未脱落的病果,发育不均,有块状隆起斑,黄色至红褐色,果面常龟裂。受害花、果易脱落。
1.2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子囊菌畸形外囊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嫩梢、花和幼果。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外表或芽鳞间隙中越冬。翌年春天桃芽萌发时,芽孢子萌发从叶片表皮或气孔直接侵入,危害嫩叶或新梢。病菌侵入后造成病叶膨大和皱缩。以后在病叶角质层及上表皮细胞间形成子囊层,再产生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夏季高温时就在芽鳞外表或芽鳞间隙中越夏,乃至越冬。
桃缩叶病的发生危害与早春气候状况关系密切。早春桃芽萌动时如气温较低(10℃~16℃),持续时间长,湿度大,病害发生较重;温度在21℃以上时,病害则停止发展。早春低温多雨的地区或年份,桃缩叶病发病较重;早春温暖干旱则发病较轻。病害一般从4月上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6月份气温升高后,发病逐渐停止。
1.3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新建桃园时,提倡栽植既高产优质又抗病的品种;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秋末或早春及时剪除带病枝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源;对发病较重的桃园,要及时补施肥料和浇水,尽快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②化学防治。休眠季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原物;在花芽萌动至花瓣露红期,树体喷洒1次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消灭树上越冬病菌;谢花后,每隔10d喷布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2、真菌性穿孔病
叶片染病后,叶面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色至褐色病斑,直径2~6mm。湿度大时,叶背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子实体。病叶脱落后,才在叶上残存穿孔。
花、果染病后,病斑小而圆,紫色,凸起后变粗糙。花梗染病后,未开花即干枯脱落。
新梢发病时,出现暗褐色具红色边缘的病斑,表面有流胶。较老的枝条染病后,形成球形瘤状物,占枝条四周面积的1/4~3/4。
2.2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有多种:嗜果刀孢菌、核果尾孢霉,均属半知菌类真菌。主要危害叶片、花果和枝梢。这两种病菌均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枝梢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气温回升、降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以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温度7℃~37℃,适温为25℃~28℃。低温多雨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2.3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加强桃园管理,对地下水位高或土壤黏重的桃园,要改良土壤,及时排水;合理整形修剪,疏除密生枝、下垂枝、拖地枝、使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果园温湿度;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促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结合冬剪,及时剪除病枝,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
②药剂防治。落花后,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每隔10~15d喷洒1次。
3、细菌性穿孔病
叶片发病后出现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约2mm,病斑周围水渍状黄绿色晕环,最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有时数个病斑相连,形成大的穿孔。
果实发病初为褐色水渍状小圆斑,后扩大变为暗紫色,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常出现黄白色黏质分泌物;干燥时发生裂纹。
枝条发病形成病斑。春季溃疡斑发生在前1年夏季发病时已被侵染的枝条上。春季当第1批新叶出现时,枝梢上可形成长1~10cm、宽度不超过枝条直径1/2的溃疡病斑,有时可造成枯梢现象。夏季溃疡斑多发生在当年嫩枝上,产生圆形或椭圆形、水渍状、紫褐色、中央稍凹陷的溃疡斑。
3.2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黄单胞杆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和新梢。病菌在枝条的皮层组织内越冬,翌春随气温回升细菌开始活动,形成春季溃疡斑,成为主要初侵染源。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部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入,发生再侵染。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最高为37℃。叶果一般于5月间发病。夏季干旱时病势进展缓慢,至秋季又发生后期侵染。
3.3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桃园管理,增施有机肥;科学整形修剪,合理灌水,使通风透光良好;冬、春季及时剪除病枝,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
②药剂防治。早春发芽前喷洒4~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1∶1∶100波尔多液、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发芽后喷洒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种植技术交流学习,请加小编微信号:laodao2020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位置: >>
>> 浏览南瓜
南瓜常见病症及其防治方法编辑:辰禹&&&日期: 15:44:15&&&来源:网络 点击数:
【南瓜常见病症及其防治方法】南瓜种植,南瓜病害病主要由病毒引起,病毒靠种子携带,由接触引起传播,如:蚜虫刺吸传播病毒、田间操作传播病毒等。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迁飞,也就引起病毒病的传播。
一、田间操作,如整枝打杈、掐尖、授粉等都可因接触摩擦传播病毒。
(1)危害症状:病毒病一般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花叶型,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部分凸起形成鼓包,植株明显矮化,果实小且畸形,果实表面有许多小疙瘩。第二种是皱缩型,叶片通常发黄,植株节间明显缩短、矮化,顶端皱缩,引起干枯死亡。第三种是蕨叶型,植株叶片和部分茎蔓呈鸡爪状细条,停止生长。
(2)防治措施:病毒病的防治应从种子采收开始,坚持在无病毒病的健康植株上采种,避免种子带毒。播种前,可对种子进行三天70℃干热消毒,也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增加磷钾肥施用量,使植株生长健壮。清除瓜地及其周围的杂草,消灭病毒的中间寄主。田间操作时,避免踩踏植株叶片和茎蔓。整枝打杈时,不要用手掐断茎蔓,而是将枝杈从基部折断,同时避免用手接触留下的茎蔓。高温干旱的天气,要加强对蚜虫的防治。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0%盐酸吗啉胍600倍液或2%香菇多糖800倍液等加高氮靓丰素600倍液喷雾防治,如有蚜虫,加入70%吡虫啉7000倍液喷雾杀虫。
二、南瓜叶斑病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出现水质状褐色小斑点,透过阳光可见病斑周围带有黄色晕环。病斑扩大后,中心部位易破裂,经风吹雨淋,布满小孔。
发病条件与预防措施:发育适温为25&&30℃,pH值在5.8&&9.0时发育生长。病原菌同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来年形成初侵染源,或者通过种子传染。预防应将种子在70℃下进行干热处理3天。不要将病苗带入,一般从4月末至5月开始发生,降雨后蔓延。排水不良地块和降雨或漫灌之后,发病比较严重。注意不要让水滴在叶片上长时间停留,防止水分助长病情扩展。
三、南瓜的霜菌病,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适宜温度20-25摄氏度。初发病时,叶背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的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色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褐色的霉层。病情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新品种。②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重施有机肥,追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生长前期适当控水,结瓜后严禁大水漫灌。及时整枝,果实铺垫秸秆防止与地面直接接触。③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喷施代森锌、代森锰锌、铜剂等,防治效果较好。
四、南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片背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白粉状霉斑,逐渐多个粉斑连接成整张叶片。发病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染后并不死亡,抹去病斑上的粉层,叶片表现为褪绿或变黄,发病后期病斑呈灰色或灰褐色,上有黑色的小粒点(即为病菌的闭囊壳),发病末期病叶组织变为黄褐色而枯死。茎部受害时过程类似叶片,但发病后期很少有枯死现象发生。
①因地制宜选用耐病品种。目前种植较多的日本夷香南瓜、锦栗南瓜、桔红南瓜有一定的抗病性,但要做好提纯复壮工作,选用无病种苗。
②种子消毒:播前先在阳光下晒种1-2天,以杀灭表皮杂菌,提高发芽势;用50℃-55℃温水搅拌浸种30分钟,温度降低到30℃继续浸种8-10小时,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30分钟,冲净后在28℃-30℃下催芽48-72小时,露白时播种。
③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加强通风透光,以增强植株长势,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以上就是农业之友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南瓜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学以致用,做好南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养殖户要了解更多病虫害防治技术。
上一篇:下一篇:
京ICP备号-1&&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010-
Copyright & www.n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之友 版权所有产品公司资讯展会百科病虫害品牌图片
>> 如何防治百日草叶片病害
如何防治百日草叶片病害
时间: 9:33:14 浏览次数:817 专题:
百日草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和白粉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治这两种病害呢?百日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不耐寒、怕酷暑、性强健、耐干旱、耐瘩薄、忌连作。叶片上常常会和白色粉受到,褐斑病和白粉病的危害。 以下是防治病害的措施:褐斑病:叶片上最早出现的是黑褐色的小斑点,而后出现不规则的大斑,色为红褐色,最后发展成整张叶片变褐干枯、花瓣皱缩干枯。防治方法:种植在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密度适当,不要连续种植,播种时种子应预先消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从无病健壮的植株上留种;将病叶和病茎集中销毁;用50%代森锌或代森锰锌500倍液喷洒。白粉病:开始叶表面出现零星白色粉块,接着叶面布满灰白色的粉状物,最后枯黄皱缩枯死。防治方法:种植在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密度适当;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以上就是百日草叶片病害的防治,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百科知识:设施白脆瓜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西北园艺(蔬菜)》2011年06期
设施白脆瓜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
【摘要】:正白脆瓜为葫芦科薄皮甜瓜类型中的一个地方品种,其色白、脆嫩、含糖量高、香气浓郁、品质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在设施白脆瓜生产中,针对白粉病、叶枯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我们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436.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晓云;姚卫华;;[J];农业科技通讯;2007年02期
王文禄;[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5年06期
周敏;钱文宏;;[J];安徽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黎香兰;[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1年12期
黎香兰;[J];中国果菜;2001年03期
雷国明;[J];农村发展论丛;1998年06期
王少山,熊仁慈;[J];中国棉花;2000年07期
祁昌芳,巩玉芳;[J];中国棉花;2002年08期
薛照文,李开华;[J];河北农业科技;1996年03期
丁朝玲;王诚;;[J];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艳芳;卢美芹;卢秋英;张善;张德才;孙艳芹;王洪这;兰晓飞;;[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宝兴;郝云丽;;[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李嘉斌;丘波;;[A];梅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第十届)[C];2010年
赵淑莉;任飞娥;李琳;刘金亮;秦建春;潘洪玉;;[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锦龙;魏周玉;魏瑛;王健;陶树春;;[A];中国球根花卉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储春荣;陈绍彬;;[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郑雪芳;蓝江林;曹宜;肖荣凤;葛慈斌;刘波;;[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司丽丽;闫峰;李春强;姚树然;安冬;;[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朱志贤;潘丽;郑露;黄俊斌;;[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黄金水;蔡守平;何学友;丁珌;曾丽琼;;[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安红;[N];中国特产报;2004年
承德市植保站
马秀英;[N];承德日报;2010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吴为;[N];陕西科技报;2001年
朱玉龙;[N];鞍山日报 ;2007年
武乡县农技中心
韩志英;[N];山西科技报;2000年
陈星;[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市植保站;[N];运城日报;2010年
州农业科技开发中心植保站供稿;[N];博尔塔拉报;2009年
会泽县经作站
李德金;[N];云南科技报;2004年
山西省植保站;[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薄天岳;[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叶素芬;[D];浙江大学;2004年
王省芬;[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红豪;[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杨娜;[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韩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张玉琴;[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王荣;[D];新疆大学;2004年
郭晋云;[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任海英;[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陈琳;[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邹俊;[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李柏青;[D];厦门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欢迎来到3456.TV
当前位置: >>
>> 大葱叶片出现小白点是咋回事?是虫害还是病害?(附防治方法)
大葱叶片出现小白点是咋回事?是虫害还是病害?(附防治方法)
最近,有农友反映,大葱叶片上有许多虫道、白点,叶筒内还有很多肉虫子,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目前大葱上发生比较普遍,大葱出现小白点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虫害,另一种是病害,那么如何防治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大葱叶片上的小白点是咋回事一、虫害:主要是蓟马和斑潜蝇,但两种虫子危害有一定区别1.蓟马危害蓟马危害时,其成、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大葱的嫩尖和心叶汁液,被害葱叶形成许多细密而长形的灰白色斑,叶尖枯黄,严重时叶片扭曲枯萎。2.斑潜蝇危害葱斑潜蝇也叫葱叶蝇、串也干、韭菜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为害葱、韭菜、洋葱等蔬菜。葱斑潜蝇以幼虫在叶组织内取食叶肉,蛀食后呈曲线状或乱麻状隧道。为害严重时仅留叶下表皮,影响植株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斑潜蝇的幼虫终生在大葱叶内曲折穿行,取食叶肉,叶片上出现如同蛇形的白色虫道,叶肉背食,只留下两层白色透明表皮,严重时直接影响产量和商品质量。防治方法:可用80%烯啶吡蚜酮4000倍液+氯虫苯甲酰胺3000倍液,50%啶虫脒4000倍液+2%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10%吡虫啉750倍液+30%灭蝇胺1000倍液,5~7天喷施一次;严重时可3~5天喷施一次,可有效防治发生。二、病害:主要是灰霉病主要危害是叶片,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白色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随病情发展病斑连接成片,使葱叶卷曲枯死。高温高湿利用大葱灰霉病发生。由于夏季是雨水高发时期,雨后常出现高温高湿,高温高湿易发灰霉病,在防治虫害时尽量同时防治,可用80%烯啶吡蚜酮40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3000倍液+80%异菌脲嘧霉胺1500倍液,10%吡虫啉750倍液+2%阿维菌素1500倍液+50%腐霉利800倍液或50%啶虫脒4000倍液+80%灭蝇胺2000倍液+45%异菌脲1500倍液,5~7天喷施一次,可有效防治。此外,大葱霜霉病也会引起上述症状,此病在阴凉潮湿的条件下易大发生。具体症状是:叶上生椭圆形或纺锤形稍大的黄白色病斑,以后生白色霉,有时在叶的尖端和中部生菱形病斑,中央灰白色,上有淡褐色霉层,叶尖一般干枯变黄。如果症状相同,可用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一般6~7天喷洒1次,连喷2~3次即可控制病害发展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大葱叶片上出现小白点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想了解更多农业技术,可以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
文章标签: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农资招商企业
最新供求信息
最新农资招商产品
农资火爆产品大全
版权所有 WWW.3456.TV- Copy Right&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纹瓜是哈密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