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是谁那些出身行伍又能写诗作词的将领有哪些?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友鹤图[明]唐寅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A.首联“立片言以居要 .“与鹤相宜 起了点题并总领全诗的作用.B.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凸显鹤的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1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友鹤图【明】唐寅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A.首联“立片言以居要”,“与鹤相宜”起了点题并总领全诗的作用。B.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凸显鹤的高贵外表与高雅气质。C.颈联描绘了月下行吟的人与松阴憩息的鹤相伴相随的闲逸画面。D.尾联化用“鹤立鸡群”的典故,暗示自己具有出众的才华与品格。E.全诗以真切自然的语言写物言志。读来既晓畅明快,又含蓄有致。(2)作者借“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 (1)此题考查了对诗歌语言的赏析.(2)此题考查了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解答 (1)B项,修辞手法赏析有误.诗人以“缟素”写鹤白色的羽毛,是比喻;“清癯”形容人清瘦,不是双关.D项,对典故暗示的内容理解错误,这里没有自诩才华出众的意思,突出的是自己的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2)题干暗示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分析情感时要结合“物”也就是“鹤”的形象来分析人的情感.颔联中的鹤一身“缟素”,颈联中的鹤“松阴梦觉”,是高洁品行的表现.尾联中的鹤“不逐鸡群”,表明诗人的洁身自好.颈联中“伴侣”表明诗人以鹤为友,渴望知己之情.答案:(1)B、D(2)①借鹤一身“缟素”和“松阴梦觉”,抒发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行之情.②借鹤的“不逐鸡群”,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③借以鹤为友,抒发了作者对鹤的赞美、对同道之人的渴求之情.点评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亲朋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选择题
5.以下各项加线字词的注释有误的一项(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横绝峨眉巅(飞越)&&&& & 连峰去天(距离)B.侧身西望长咨嗟(叹息)&&&&&&&&&&&玉露凋伤&(白露)&&& && &艰难苦恨繁霜鬓(两鬓白发)C.他生未卜(预料)&&&&&&&&&&&&&&& &所守或匪亲(倘若)&&&&&&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默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两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屈原的《离骚》中表现为了坚持自己崇高的美德万死不辞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李商隐的《锦瑟》中化用典故来表现诗人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之中的一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选择题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本论坛秉承“自由交流、&&&&&&&”之宗旨,为各位栋友创造一个轻松融洽、健康温馨的氛围,让栋友们放松紧绷的神经,平静烦躁的情绪,感受生活的乐趣。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互联网巨头,都企图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航向。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式,“金融大腕”们在不同场合&&&&&&&。延安整风运动时,毛泽东与战友定下“君子协议”:各自检讨,把话讲透,不准记仇,不影响工作。如此&&&&&&&&&的真诚态度,为我们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树立了典范。A.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B.畅所欲言&&&&推心置腹&&&&&各抒己见C.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D.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选择题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中国诗歌发展的轨迹看,新诗与旧诗是诗坛两朵鲜花。诗歌作为一门艺术,①有新旧之别。②新旧之分仅是时间、内容和形式上作出的区分,③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必不佳。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品的价值不断增长,④因为所历年代的久远。简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⑤艺术作用于人类的灵魂,⑥触动心弦、深入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新旧诗歌中都不乏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 ①②③④⑤⑥A因而/应该只是如果那么B当然但并正是/因此C必然而却/因为所以D一定只是/反而既然那么A.AB.BC.CD.D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诗歌阅读
6.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齐天乐姜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④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BEA.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B.“露湿铜铺,苔侵石井”&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C.“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D.“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E.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诗歌阅读
3.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D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感。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山色。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乡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6届广东佛山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棱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 “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20.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西夏文字的启迪聂鸿音&& 经过几代学者一个世纪的研究,当初谜一般的西夏文字已经不再是谜。迄今为止,不但文字的识读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而且还有一批重要文献得到了公布和翻译,使我们有条件简略地回顾学界对这种文字的研究过程和已有的成果,站在中国文字史的角度看看西夏文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未曾受到关注的知识。&& 如果要顺利地解读一种久已失传的古代文字,过去认为必须预先掌握这种文字和其他已知古文字的对译文献,以及知道这种文字的所属民族和分布地域,以便找出相关的现代语言作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参照。人们很难设想有哪一种文字在被错认了所属民族和地域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解读。然而有趣的是,西夏文字的早期研究恰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这种文字最初竟然是被当作女真文来解读的,而且竟然取得了成功。&& 北京市北郊的居庸关城内有一座1345年建成的过街塔,塔的券洞内壁用六种文字刻着同样内容的佛教咒语。这六种文字人们已经认识的有五种,即梵文、藏文、八思巴蒙古文、回鹘文和汉文。馀下的那种未知的文字长期无人理会,直到1863年,才引起了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的注意。当时,他在路过居庸关的时候得到了一部分铭文的拓片,随即开始尝试解读。七年之后,伟烈亚力把成果写成了论文《居庸关古代佛教铭文考》,文中取那种未知的文字与券洞内壁的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进行译音对勘,从而正确地认出了七八十个字的读音,并断言那是金代女真文,由此引起了欧洲东方学界的轰动。&& 外民族向来被中原知识分子视为“蛮夷”而不受关注,外民族的文字最多只能充作金石家猎奇的对象,而无人想到深究其原委,这导致居庸关上的西夏文在清光绪年间被轻率地说成了女真文。大约是考虑到那地方在金代的确处于女真人治下,而西夏全然排除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外了。事实上,当时能够见到的女真文石刻至少有河南开封的“进士题名碑”,西夏文石刻则有甘肃武威的“凉州护国寺感通碑”,只要拿这两块不同文种的石刻和居庸关的未知文字比对一下,任何人都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过限于当时的条件,伟烈亚力没有见到那两件石刻的拓片。&& 伟烈亚力的结论在当时并非无人表示怀疑,但最终彻底纠正这个错误的则是法国学者戴维理亚,他在1898年发表了论文《西夏或唐古特王国的文字》,其中明确指出居庸关那种未知的文字是西夏文而非伟烈亚力所说的女真文,他采用的方法正是与女真“进士题名碑”和西夏“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的对比。&& 自从俄国探险队1909年在黑水城遗址发现了大批西夏文献,特别是在里面发现了西夏文-汉文对译的杂字体字书《番汉合时掌中珠》以后,西夏文字的辨识和西夏语言的研究取得了大踏步的进展。到了20世纪末,大多数西夏字的音义和一些最关键的语法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不过,伟烈亚力的功绩也是不应被忽略的。在今天看来,他不但是西夏文字解读的开创者,更重要的是向学术界证明了一个此前不被注意的道理--在解读古文字的时候,“知道这种文字使用者所属民族和分布地域”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事实上只要有两个以上语种的对译文献可用,就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成功。当然也不可否认,研究者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的只是对个别文字的机械音译或者意译,而不能指望复原那种久已消逝的语言,因为女真语和西夏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试图借助女真语来理解西夏语绝对是徒劳的。(节选自《文史知识》2017第3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西夏文字曾经像谜一样存在于学术研究历史之中,可以想象,一百年之前,西夏文字是基本无法识读的。B.了解一种久已失传的古代文字的所属民族和分布地域,是解读这种文字能够得到认可的较好途径。C.西夏文字的早期研究是被当作女真文来解读的,取得了成功,虽然是个例,但也能够作为规律指导古代文字研究。D.非专业研究古代文字的普通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比对居庸关城内过街塔的券洞内壁的佛教咒语,获得其中回鹘文的读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如果中原知识分子重视外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不只是把它作为金石猎奇对象,那么西夏文字就可能不会被说成女真文。B.大约伟烈亚力考虑到居庸关在金代处于女真人治下,这样不考虑西夏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学术思维,不再深究原委。C.伟烈亚力的错误结论被戴维理亚彻底纠正,说明对比女真“进士题名碑”和西夏“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是最好的研究方法。D.采用两个语种的文献对译,能够解决个别文字的机械音译或者意译,而不能指望复原那种久已消逝的语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回顾学界对西夏文字的研究过程,女真语和西夏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别太大,伟烈亚力认出七八十个字的读音,没有学术价值。B.一个精通梵文的八思巴蒙古文研究学者,可以通过研究居庸关城内过街塔的券洞内壁的佛教咒语,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多支持。C.通过比对大量留存的少数民族的碑刻文字,可以帮助研究少数民族文字的学者更好地进行相关文献研究,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D.《汉英大词典》第三版,收录了“愿景”“宅男”“房奴”等词汇,一个世纪之后,也许会成为研究汉语文字的参考对象。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已注销])
([已注销])
([已注销])
([已注销])
([已注销])
第三方登录:| 元代的散曲与诗词 一起写诗-淘诗词| 元代的散曲与诗词 一起写诗作者:淘诗词微信号:发表时间 : 淘来一首好诗,蜂一畦芬芳,会一位故人……元代的散曲与诗词一 元代社会与文学   蒙古贵族统一中国以后,给汉族人民以残酷的剥削和非常不平等的待遇,形成长期剧烈的民族矛盾和斗争。汉族受到压迫,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如两晋,如南北朝,如两宋,算是最严重的了。但在当代的不利形势之下,汉族还能在南方保存一部分实力,独成一个对峙的政治局面,到了元朝吞金灭宋代后,这种情形完全变了。中国的全部土地与人民,都归之於蒙古贵族统治者的手下了。他们破坏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制度,破坏了唐、宋以来发展的农业经济,把汉人降到社会阶层中最低的一等。从前看作是上品的续书儒生,这时?下降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了当代极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继续了九十年,一直到朱元璋起来,领导和汇合农民起义的强大力量,才推翻了元朝统治者,建立了明帝国。 蒙古族散居塞外漠之地,精骑善射,强悍勇武,习惯於游牧生活。宋时由於各部落的联合,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并吞大漠南北各部族,举兵南下,夺了金的黄河以北的地方,再乘胜转兵西征,申中亚细亚各国而入欧洲,势和破竹,后来凯旋东归时,把西夏也灭了。由成吉思汗几次强大武力的拓展,替元帝国打好了基础,同时也增加了他们进攻南方肥沃土地的野心。 这种南进政策,到了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太宗),实现了第一步。他在公元一二三四年(宋瑞平元年),成就了灭金的大业。从此以后,衰弱的南宋,就面对着强大的力量。当时宋朝君臣,虽尽力输诚纳币,妥协求和,然这只能苟延残喘於一时,终非救国图存的善策。结果,到了元世祖忽心烈时,举兵南下,公元一二七六年攻陷了临安,宋朝的残兵败将,节节南退,退到了今广东崖山,元兵仍是进逼不已,最后由陆秀夫负着帝?投海殉国,结束了宋帝国的命运,那时正是公元一二七九年(宋祥兴二年)。 元帝国的基础完全建立在强大的武力上。那些统治者的贵族们,用强大的武力来摧毁人民的生命,掠夺财货与土地。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云:“自太祖西征之后,仓廪府库,无斗粟尺帛,而中使别迭等佥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公(耶律楚材)即前曰: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为耳,何名无用哉?”(元文类卷五七)虽因耶律楚材之言,而未使中国化为牧场,人民变为枯骨,但在这几句话里,可以看出蒙古贵族的游牧政策。因此,他们的子孙,从来一统治中国,便实行高压的奴化政策。把统治的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蒙古人最高,政治军事上的高官大吏,都是他们,色目人(西域、欧洲各藩属人)次之,汉人(辽、金旧人及辽、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又次之,南人最下(南宋统治下的南方汉人)。 地方官吏虽也有汉人担任的,但必须有一个蒙古人或色目人总管一切,汉人不能私藏兵器。元史百官志序说:“世祖即位。......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可见在当日,被征服的诸民族里,最受压迫的要算是汉人了。在这样的统治下,那些君主王公只知掠夺土地与金钱。除了尽量享受汉人的物质生活,和施行便於统治与组织的制度以外,对於文化的建设与发扬,自然是很少顾问的。从前读书人看作是进身之阶的科举考试,自元灭金以后,仅於太宗九年,举行过一次。从此废而不行,至七十馀年之久。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云:“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於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他们所说的虽微有不同,但当日蒙古统治者压迫儒生以及他们在当日地位的低微,是可想而知的。这使中国的学术思想,沦入了黑暗时期。但从文学史的观点上来看,元代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新的政治局面下,由於城市经济的高度发达,加上外来的文化生活的影响,不能不促使社会环境发生激烈的变化,从而使旧有的精神意识、习惯信仰也都不能不动摇彬解体,於是文学得到了新的发展的机运,而可以从旧的思想和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前人所视为卑不足道的市民文学,大大地发展起来,代替了正统文学的地位,而放出了异样的光彩。这一种新兴的文学,正是群众所欣赏的曲子与歌剧。 当代的古文诗词,虽也有些好作品,但是大都承袭前代,跳不出唐、宋诸大家的圈子。唯有这些新起的曲子与歌剧,无论形式与精神,都具有新的生命、面貌和创造精神,在当代的诗坛与剧坛,表现了新兴的艺术力量。因此,我们可以说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流。至於元代的白话小说,多为宋代话本继承,在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中,毫无疑问,是保存着一些元人话本的,但很难确定是哪几篇。至如三国演义、不浒传等巨著,都产生在元末明初,因此,关於元代的小说史料,将放在明代一道去叙述了。 所谓元曲,实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一是杂剧。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可以独立,同时又是构成元代歌剧的主要部分。 它们在语言的性质上虽是同源,但在文学的作用上,?是异体。双方的关系固然非常密切,但它们?各有诗的与戏剧的独立生命。前人研究元杂剧时,只注意其中的曲辞,用这种曲辞去代表元杂剧的全部生命,因此许多选本如词林摘艳、雍熙乐府一类的书,只选录其曲辞,而把那些剧本的内容不加重视,於是剧本中的曲辞与散曲混杂起来,在这一种情状下,元曲便成了散曲与杂剧的总称。现在为得要分明双方的界限,因此我在下面分作两部分来叙述,而主要是杂剧。 ○二 散曲的产生与形体
△曲的产生 曲是词的替身,无论从音乐的基础彬是形式的构造上,都是从词演化出来的、解放出来的。广义的说,它是元代的新体诗。曲的产生与兴盛,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文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有其原因的。 一、词的衰颓 词本起於民间,流传於歌女伶工之口,既便於书写情怀,又宜於歌唱,原是一种通俗文学。五代、两宋、文人学士作者日多,体裁日益严格,对於音律修辞,亦日益请求;这样一来,原起於民间、流传於歌人口中的词,变为文人的专业,通俗的歌词,变为雅正典丽的美文,不仅民众看不懂,唱不来,连那些非精於词学的作者,也很难染指了。这种情形到了南宋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诸人的作品,算是达到了顶点。我们只要读一读沈义父的乐府指迷和张炎的词源,便知道填词已成了一种专门学问,和民间完全绝缘,於是词的生命也由些而衰落了。汪森在词综序中说:“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於醇雅。於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於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於后。譬之於乐,舞Ω至於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这样看来,宋末的词,无论字面如何雅正,音律如何协调,运用典故如何巧妙,刻画事物如何细微,但词的原来的生命丧失了,同民众隔离了,活泼的生机是愈来愈少了。处在这个词的僵化与形式化的局面下,都市中的歌女伶工,并不因此就闭住了口。他们仍旧要卖唱谋生,要歌唱以寄抒情意,於是他们在旧的歌曲中求变化,在新起於民间的小调中求资料,在这种去旧翻新的工作中,曲子便慢慢地产生。接着乐师来正谱,文人来修辞。后来作者渐多,曲调日富,渐渐地形成一种与词不同的体裁,而成为一种继词而起的便於歌唱的新兴文学了。 二、外乐的影响上面所说的,是文学上新陈代谢的内在的原因,这里所说的,是外在的环境的刺激与?应。词曲的产生,与音乐发生密切的关系。当音乐界发生大变动的时候,那时播於管弦出於歌喉的歌词,必然要使它?应外来的环境而发生重大的变化。北宋末年,金人进入中原,接着又是蒙古民族的南下。在这一过程中,外族的音乐得到大量输入的机会。所谓“胡乐金番曲”,腔调歌辞,固然不同,所用的乐器也是两样。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云:“先君尝言:宣和间,客京师时,街苍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异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这里说的是北宋末年的事,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外乐在中原流行的状态了。因为“其言至俚”,所以开始是流行於街巷市井,后来是入於士大夫之口了。这种地方,正可看出因了外乐的影响,歌词渐渐地趋於转变的倾向。到了元代,大批的新乐器与新歌曲的输入,在当日的音乐界,自然会发生更大的变动。王骥德曲律卷四云:“元时北虏达达所用乐器,如筝、{?秦}、琵琶、胡琴、浑不似之类,其所弹之曲,亦与汉人不同。”据辍?录卷二十八所载,他们的曲有: 大曲:哈八儿图、口温、起土苦里、蒙古摇落四、阿耶儿虎......小曲:哈儿火失哈赤(黑雀儿叫)、曲律买、洞洞伯、牝畴兀儿、把担葛失......回回曲:伉里、马黑某当当、清泉当当。 曲上面这些名字看来,知道都是炖粹的外曲,旧词是不能合奏的,再以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歌词的旧调又是不能合演的了,因而自然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於是一面接受外族音乐的影响,一面从旧有词里变化翻造,而形成一种?应环境的新文学,这种新文学便是曲子。王世贞曲藻序中云:“曲者词之变。 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而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所谓宋词元曲,殆不虚也。”又徐渭南词叙录云:“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弦管,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他们在这里用外乐的影响来说明曲的兴起的原因,大体上是正确的。
△散曲的体裁 大凡一种新文学体裁的发展,都是由简而繁,由不规则而趋於规则。散曲中最先产生的是小令,由小令而变为合调,再变而为套曲。小令就是民间流行的小调,经过文学的陶治,便成为曲中的小令。元燕南芝?唱论说:“街市小令,唱尖歌倩意。”又明王骥德曲律说:“渠(指周德清)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他们这种解释,一面说明小令的来源,同时又说明了小令的通俗性。这种短短的小曲,正如唐代的绝句,五代、北宋的小词,形式短小,语言精炼。写景言情,自由活泼,故当时名为“叶儿”。在元人小令中,有很多尖新活泼的作品。 前村梅花开尽,看东风桃李争春。宝马香车陌上尘,两两三三见游人,清明近。(马致远青哥儿) ?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崦。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张可久迎仙客:括山道中) 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地。对神前剪下青丝?,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 冷清清湿透凌波袜。恰相逢和我意儿差,不刺你不来时还我香罗帕。(无名氏寄生草) 青铜镜,不敢磨,磨著后,照人多。一尺水,一丈波,信人唆。那一个心肠似我?(无名氏梧叶儿) 前两曲为文人所作,文学比较典雅,后两曲为无名氏作,语言俚俗,较具本色,就比较接近民间面目了。这些小曲的形式,描写的方法,以及文辞上的通俗与逼真,比起唐、宋的诗词来,确有独目的风格与精神。这正是从民间新兴歌辞提炼出来的一种新诗,是?合於新内容的一种新形式。从这种简短的小曲,渐渐的变为连用两个调子,名为带过曲。即作者填一调毕,意有未尽,再另填一调以续成之。有时两个不足,也有连用三调者,但最多只能以三个为限,而以二调相合为最通行。 画梁间乳燕飞,绿窗外晓莺啼,红杏枝头春色稀,芳树外子规啼,声声叫道不如归。雨过处残红满地,风来时落絮沾泥。酝酿出困人天气,积趱下伤心情意。 怕的是日迟,柳丝影里,沙暖处鸳鸯春睡。(无名氏沽美酒带太平令) 无情杜宇?淘气,头直上,耳根底,声声聒得人心碎。你怎知,我就里,愁无际。廉幕低垂,重门深闭。曲兰边,雕廉外,画楼西。把春酲唤起,将晓梦惊回。无明夜,?聒噪,厮禁持。我几曾离这绣罗帏,没来由劝我道不如归。狂客江南正着迷,这声儿好去对俺那人啼。(曾瑞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前一首是由沽美酒和太平令二调合成,后一首是由骂玉郎、咸皇恩、采茶歌三调合成,而前后各调的音乐都能调和衔接,浑然一体,极为自然。由小令合调再进一步,将曲的形式再扩大其组织的,是谓套曲,通称为套数,亦名散套,也有称为大令的。其组成形式,主要的有三点。 一、至少由二支同宫调的曲牌联合,而成为一整体。 二、全套各调,必须同韵。 三、每套须有尾声(也有例外,如北曲以带过曲作结等),以表示一套首尾的完整,同时又表示全套音乐,已告完结。 由此看来,套曲是为了便於叙述繁复内容的要求,由小令合调的形式,扩展而形成的曲子的集体。它可以因情节的繁简,伸缩其长短。短者只有三四调,长者如刘致的上高监司北正宫端正好一套,有三十四调之多。 正宫月照庭 老足秋容,落日残蝉暮霞,归来雁落平沙。水迢迢,烟淡淡,露湿蒹葭。飘红叶,噪晚鸦。 幺 古岸苍苍,寂寞渔村数家。茶船上那个娇娃。拥鸳衾,倚珊枕,情绪如麻。愁难尽,闷转加。 六幺序 记当时,枕前话,各指望永同欢洽。事到如今两离别,裉罗裳憔悴因他。休休自家缘分浅,上心来泪?湿罗帕。想薄情镇日迷歌酒,近新来顿阻鳞鸿,京师里,恋烟花。 幺 哭啼啼自咒骂,知他是忆念人麽?慕闻船上抚琴声,遣苏卿无语嗟呀。 分明认得双解元,出兰舟绣鞋忙履,乍相逢欲诉别离话。恶恨酒醒冯魁,惊梦杳天涯。 鸳鸯儿煞 觉来时痛恨半霎,梦魂儿依旧在蓬窗下。故人不见,满江明月浸芦花。(无名氏正宫月照庭套) 上面五个曲调,都属於正宫,连合起来,成为一套,并且各调的用韵是相同的,后面有尾声作结?因为有长短伸缩的自由,就很便於叙述繁复的内容。 ○三 词的散曲
词曲同为合乐的歌辞,形式同为长短句,故在称呼上时相混合。如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论作词十法及定格四十首的举例,如赵子昂所谓“院本中有倡夫之词,名曰绿巾词”的词,都是指的曲。词曲的称呼,虽有相混,然按其实际,词曲无论在形式、音以及精神方面,都有不同的地方。 一、词曲在形式上虽同为长短句,同为在小整齐中形成整齐与规律;但比较言之,在长短句化的形式中,曲是极尽其长短变化之能事的。换言之,在韵文中,曲是最长短句化的。如一字二字之句,三百篇以后,诗中绝尽,词中除最冷僻之调,与长调换头处所用者外,亦不多见。但在曲中,则与五字七字参互合用,最为普遍。曲中最长之句,有至二三十字者。如关汉卿黄锺煞调云:“我?是蒸不烂煮不熟扌追不匾炒不爆响??一粒铜豌豆,恁子弟谁教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长至数十字,这是词中所没有的。因为曲中常有衬字,於是能在规则的曲谱范围以内,给作者一种自由,因此这种有规律的长短句,变为活泼自由的形式了。这一点,在中国最讲格律最受限制的诗词里,都是未曾有过的解放的现象。这给予创作者以很大的便利,使他不至於因形式的限制,而损害文学的生命。 体态是二十年挑剔就的温柔,姻缘是五百载该拨下的配偶,脸儿有一千般说不尽的风流。(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梁州第七) 上三句中大形的是正字,为曲谱所用,填词时不可少者,小形的是衬字,为作家所加者(上举关汉卿的黄锺煞也是同一例子)。上面几句,是汉宫秋剧中描写王昭君的美貌,如果取去那些衬字,则都变为死句,变为文言;一有衬字,则活泼生动,曲尽其妙,而音调意致,都有变化。最要紧的,使这几句呆板的文字,成为通俗性的口语文学。在这种地方,可知初字既於音乐无损,对於创作者的自由发挥有很大的作用。这一点是词中所无,也可以说是长短句诗体中的一大进步。 但曲中增加衬字,在自由中又并非漫无规律。大致北曲可多,南曲宜少,剧曲可多,散曲宜少,套曲可多,小令很多。其次,衬字只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末,这样就不致破坏原来的句法。 二、其次,在音韵上,词曲也是相异之点。曲调中之用韵,较他种长短句为严密。除平仄以外,还有阴阳清浊之说。这些严密的格律,未必起於曲子的初期。 但曲中通首同韵,绝无换韵之例,并且通体句句押韵者,亦时有所见。沈德符顾曲杂言云:“元人周德清评西厢,云六字中三用韵,如‘玉字无尘’内‘忽听一声猛惊’。......然此类凡元人皆能之,不独西厢为然。如春景时曲云:‘柳绵满天舞旋’,冬景云:‘臂中紧封守宫’,又云:‘醉烘玉容微红’,重会时曲云: ‘女郎两相对当’,私情时曲云:‘玉娘粉妆生香’,......俱六字三韵,稳贴圆美。他尚未易枚举。”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曲韵的精密。但在这精密中,?又开放一条自由之路,那便是平上去三声互叶。词中如用平韵则全调皆平,仄韵则全调皆仄,若用平仄二韵,则必换韵。这一点是曲与诗词大不同的地方,与上面所说的衬字,同为中国韵文在形式上的解放。 翩翩野舟,??沙鸥,登临不尽?今愁。白?去留。凤凰台上青山旧,秋千墙里垂杨柳,琵琶亭畔野花秋,长江空自流。(张可久醉太平:怀古) 钓锦鳞,棹红?,西湖画船三月春。正思家,还送人,绿满前村,烟雨江南恨。(张可久迎仙客:湖上送别) 读了上面的两首曲,便可知道曲中的平上去三声互叶,一面可以使作者得着抒情叙事的自由,不至於因韵脚的限制而损伤创作的自由,同时又可使音调发生高低抑扬的变化,增加音节美,更?宜於自然音韵的旋律,歌唱时更可悦耳动听。 这种长短变化的自由与押韵的解放,是散曲在形式上的两大特色。关於这一点,任讷曾说: 顾句法极尽长短变化之能一事,与韵脚平上去三声互叶一事,二者之於曲,果有何种利益与成效可言乎?曰:有之,则如此方得以接近语调而便用语料也。 孔颖达诗正义谓风雅颂有一二字为句,及至八九字为句者,所以和以人声而无不协也。足见人声实为长长短短之句,文章句法能极尽长短变化之能,自於人声无不协矣。人但知元曲之高,在不尚文言之藻彩,而重用白话,於方言俗语之中,多铸绘声绘影之新词,以形成其文章之妙;而不知果欲如此,必先有接近语调之曲调发生,然后调中方便於尽量采用语料。倘金、元乐府仍旧承用南宋慢词之长短句法,整而不化,凝而不疏,静而不动者,则虽铸就甚多语料之新词在,亦格格不得入也。......凡百韵语,一经平上去互叶,读之便觉低昂婉转,十分曲合语吻,亦即十分曲达语情,此亦为他种长短句所不可及,而独让之与金、元之曲者。 而且曲中亦非如此不足以逼真口气,成所谓代言之制,更非如此不能於一切语料作活泼之运用也,此实吾国韵文方法上之一大进展。(散曲概论作法) 人人都知道元曲是通俗文学,?很少有人知道元曲成为通俗文学的原因。口语方言用在诗词中,便觉得不自然,而用在曲中便觉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这原因是由於曲体的形式与音节,得以接近语调而又宜於采用口语。曲子中的叙事言情,能曲尽其妙,其音调能婉转仰昂,?合自然音律的和美,我们是必须在这种地方来求解答的。 杨恩寿词馀丛话云:“或问曲本中多用哎哟、哎也、哎呀、咳呀、咳也、咳咽诸字,同乎异乎?曰:字异而义略同。字同而呼之有轻重疾徐,则义各异。凡重呼之为厌辞,为恶辞,为不然之辞;轻呼之为幸辞,为娇羞之辞;疾呼之为惜辞,为惊呀之辞;徐呼之为怯辞,为悲痛辞,为不能自支之辞。以此类推,神理毕见。”由此可知曲在语言上的变化,曲在语言上和诗词的区别。这种新形式正宜於表演新内容,也正由新内容,促进了新形式的发展。由叙事体的歌剧变为代言体的歌剧,宋词自难胜任,必须待之於散曲,这原因也就可以明白了。
△散曲产生的时代 曲同词一样,也是起源於民间的。至於它的产生时代, 因为古代书籍的散佚以及古人对於此种文体的不加重视,很难得到确定的答案。 据王灼碧鸡漫志所载,北宋熙宁、元丰、元?年间,诸宫调已经产生。那种诸宫调的本子现在我们不能见了,无法知其内容,词调想必是主要的,可能已经有新起的曲调,我们可以说,这是曲的萌芽时代。此后外乐进入中原,深入民间,所谓“胡乐番曲”,与词谱混合融化而形成一种新形体,这便是曲的成长发育之期。 到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曲在格律上日趋严整,小令套数,俱已相当成熟。元好问也作过喜春来、骤雨打新荷的小令,可知曲在那时已进展到了学士文人的笔下,开始进入正式的诗坛了。元初,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马致远诸大曲家相继出现,於是散曲步入全盛之境。
○四 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
曲初起於民间,传唱於歌女、伶工之口,比起正统派的诗文来,曲多被视为外道。加以作者多为潦倒文人和无名之士,因此作品既易散佚,即成名的作家,其生卒年代及其生平事迹,亦多不可考。这在元曲的研究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现在治曲者日多,往日难见之曲本,如阳春白雪、乐府群玉、词林摘艳、雍熙乐府诸书,亦先后印行,於是研究曲之资料,日益丰富。任讷所编的散曲丛刊,成为研究散曲者的重要资料。据散曲既论第六章所计,元人散曲作家可考者,共二百二十七人,另外还有许多无名氏的作品。可知曲子在元代的流行,已成为一种新诗体了。 关於元代散曲的研究,由其作品精神的发展看来,大略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这两期的界限,约在公元一三○○年左右,正当元人统一中国不久的时代。前期的作品,比较鲜明地表现着曲中特有的民间文学的通俗性、口语化,以及北方民族中所表现的直率爽朗的精神和质朴自然的情致。宋亡以后,由於南北文学的合流,在后期的作品里,渐渐离开了民间文学的精神,在修辞和表现方面,注重含蓄琢炼的手法,而步入於雅正典丽的阶段。因此,前期作品中高远的意境,清新的语言,泼刺的精神,到了后期是渐渐地减少了。我们读了关汉卿、马致远诸家之作,再读张可久、乔吉之作,这一种演变的状态,是非常明显的。 关汉卿 关汉卿的生平,将在元杂剧部分去叙述。他的散曲虽不很多,但大都能表现曲的本色。故在前期曲史上,颇有地位。因为他深入下层社会,长期出入歌场舞榭,对於那一阶层中男男女女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徵,体会得非常深切,因而在这方面的表现,很有特色。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一半儿:题情)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教对清风相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大德歌:夏)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四块玉:别情) 这些小令,与词不同。言语尖新,音调和美,用通俗的语言,写活泼的情意,显露出本色的特点。 春闺院宇,柳絮飘香雪。廉巾莫轻寒雨乍歇,东风落花迷粉蝶。芍药初开,海棠才谢。 幺 柔肠脉脉,新愁千万叠。偶记年前人乍别,秦台玉箫声断绝。雁底关河,马头明月。 降黄龙哀 鳞鸿无个,锦笺慵写。腕松金,肌削玉,罗衣宽彻。泪痕淹破,胭脂双颊。宝铿愁临,翠钿羞贴。 幺 等闲辜负,好天良夜。玉炉中,银台上,香消烛灭。......出队子 听子规啼血,又西楼角韵咽。半廉花颢自横斜,画詹间丁当风弄铁。 纱窗外琅?敲瘦节。 幺 铜壶玉漏催凄切,正是兰人静也。金闺萧洒转伤差,莲步轻移呼侍妾。 把香桌儿安排打快些。 神仗儿煞 深沉院舍,蟾光皎洁。整顿了霓裳,把名香谨?。伽伽拜罢,频频祷祝,不求富贵豪奢,只愿得天妻每早早圆备者。(黄钟:侍香金童) 在这一套曲里,细致曲折地描写出闺中少妇的念远之情,从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衬托出她怀想远别的爱人的凄凉心境。最后是焚香祷祝,表现了不求富贵、只求团圆的愿望。较之前面那些小令来,套曲的语言,略为工雅,而风格不同。 但如“雁底关河,马头明月”之句,豪放之气,卒不能掩。其次如赠珠帘秀的南吕一枝花,?丽精致,又具一格。但在他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庸俗浮薄的作品。
△白朴 白朴是由金入元的杂剧家。因为他受着元好问的薰陶,得有古典文学深厚的根柢,在他的天籁集里,表现他在词上有良好的成绩。他的生活严正,品格很高。 在他的词里,透露出故国禾黍之悲;如石州慢中云:“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岁暮意何如?怯秋风茅屋。”在这些句子里,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他的散曲,没有关汉卿那种明浅和清新活泼的生气,而表现出恬退自?的情绪。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画丛里且淹留。?袖手,贫煞也风流。 (喜春来:知几)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是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沉醉东风:渔父词) 春山暖日和风,兰士楼阁廉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春)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雅,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苹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 前两首虽有消极情绪,但也反映出他那种不满现实、不肯同流合污的生活与性格。后两首写景细密,文字工丽,独具风致。他在情爱的描写上,?是采取白描的手法。 独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万遭。肯不肯急些儿通报,休直到教担搁得天明了!(得胜乐)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同上) 这些曲子,抒情言爱,意义浅显,但?写得不庸俗,不卑弱,同时用红日、残霞、秋水、寒雁作陪衬,再使整个的气氛强化了,而富於民歌特色。
△王实甫 关汉卿、白朴以外,杂剧家王实甫也是作过散曲的。不过他在这方面的作品流传下来的绝少,在明陈所闻的北宫词纪里,保留一套完整的商调集贤宝的套曲,描写退陷的生活,是他的晚期作品。此外还有小令尧民歌(别情)两首和山坡羊(春睡)一首。 商调集贤宝 ?苍髯笑擎冬夜酒,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恁见景的庄周。免饥寒桑麻愿足,毕婚嫁儿女心休。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千支周遍又从头。笑频因酒醉,烛换为诗留。 金菊香 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青衫此地游。乐桑榆酉守诗共酒,酒侣诗俦,诗潦倒酒风流。 梧叶儿 退一步乾坤大,饶一着万虑休,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退隐) 全套十一曲,上面选了三曲。在这些曲文里,可以知道王实甫退隐时,已过了六十岁,儿婚女嫁,衣食充裕,晚年的生活是相当舒?的。他只做过小?,所以有壮志难酬之感。但在那个暴力统治的黑暗时代,到处有引人的香饵,心怀恶意的虎狼,一不小心,便会身入陷阱,要保全自己,只能“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要不同流合污,只好退隐了在那样的历史环境里,汉人知识分子的这种意识形态,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白朴、马致远、张养浩、张可久诸家,都有这样的共同点,他们歌颂田园的乐趣,把悲愤与牢骚寄寓在退隐生活之中,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因为关於王实甫的史料很少,在这一套曲里,显示了他的生活思想的部分面貌,很值得我们重视。
△卢挚 卢挚(?~约一三一五),字处道,号疏斋,涿郡(今河北涿县)人。至元进士,大德初授集贤学士,持宪湖南,后为翰林学士,迁承旨。仁宗延?元年在世。他的诗文,与姚燧、刘因齐名,他在元代是一位官位显达旧学深厚的文人。 他的散曲,在内容上颇多怀古唱和之作,在形式上则偏向典雅。 沙三伴哥来?茶,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刺塔,碌轴上氵?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折桂令)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华年,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掩珠廉齐按凉州。客去还留。?树萧萧,河汉悠悠。(折桂令: 扬州汪右承席上即事) 前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生动本色,后一首?偏重辞藻。在他的现存的数十首小令中,十之八九是属於后者。贯?石评他的曲“媚妩如仙女寻春”(阳春白雪序),正是指的这一类作品。
△姚燧 姚燧(一二三八~一三一三),字端甫,号牧庵,洛阳(今河南)人。原籍柳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他是元代的古文家,著有牧庵集。宋濂撰元史,称其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春容盛大,有西汉风。”黄宗羲明文案序上云:“若成就以名一家,则如韩、杜、欧、苏,遗山、牧庵、道园之家,有明固未尝有其一人也。”由此可知他在正统文坛的地位。可是这一位正统派的作者,他也爱写散曲,可知散曲到了这时代,已为高官学士、古文家所爱好,而正式成为韵文中的一种新体裁了。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醉高歌)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凭栏人: 寄征衣) 两处相思无计留,君上孤舟妾倚楼。这些兰叶舟,怎装如许愁?(凭栏人) 这些小曲,虽也有情致,?像诗词中语言,缺少曲的本色。这种新体裁一到文人学士手里,语言色彩,就要慢慢地发生变化的。在卢挚、姚燧的作品中,很可以体会出来。
○五 马致远的散曲
马致远,不仅在前期,就是在元代,也是一位领袖群英的散曲作家。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不详,死於至治年间。曾任江浙行省?吏。举艺人花李郎、红字公合编过黄粱梦。其生平事迹所知者甚少。但在他的曲里,时时描写他自己的身世。他青年时期,迷恋过功名,后来在黑暗中感到失望,因此隐居於山水之间,寄情诗酒,成为一个啸例风月玩世不恭的名士。他自己说: 空岩外,老了栋梁材。(金字经) 夜来西风劲,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同上) 世事饱谙多,二十年漂泊生涯。天公放我平生假。剪裁冰雪,追陪风月,管领莺花。 当日事,到此岂堪夸。气概自来诗酒客,风流平昔富豪家。两鬓近生华。 (青杏仔:悟迷) 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白?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 ......旁观世态,静掩柴扉。虽无诸葛卧龙冈,原有严陵钓鱼矶。成趣南园,对榻青山,绕门绿水。(哨遍) 在上面这些曲子里,表现出了他的生活与性格。他有富豪公子的身世,栋梁才的抱负,怀才不遇的心情,中年过着“酒中仙”、“风月主”的狂放生活,晚年归於“林间友”、“尘外客”的??心境。他这种生活思想,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夜行船套曲里。这一套曲,不仅可以看出马致远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并且在散曲上很有成就,表现他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周德清在定格中评此调“不重韵,无衬字,韵险语俊。谚曰百中无一,余曰万中无一。”这评价是极高的。 不过他所讲的只是形式,没有接触到作品的内容。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来,今朝花谢,急罚盏夜筵灯灭。 乔木查 秦宫汉阙,做衰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 投至狐踪与免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 天教富、不待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就妆呆。 拨不断 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上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歇指 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秋思此曲据中原音韵) 在这些曲子里,他否定了封建历史上的功名富贵,指出了王侯将相的虚幻无常,暴露了旧社会中争名夺利的丑恶现实,把那些心硬如铁的守财奴和那些醉心於名利的人,一天到晚忙碌奔走,比作“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画出了这些人的丑态百出的形象。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热爱竹篱茅舍的生活,景仰陶渊明、裴度的精神,通过这些描写,反映出他对於丑恶现实的不满,反映出处在当代极其黑暗的政治环境里,知识分子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语言本色,精炼有力。比起王实甫的退隐来,秋思更富於悲愤,但其中也杂有颓丧消极的情绪。 马致远的小令,也写得极为出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寿阳曲:山市晴风) 夕阳下,酒施闲,两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寿阳曲:远浦帆归) ?笼月,风弄铁,两股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寿阳曲) 有的写苍凉的情景,有的写江边的风物,有的写情爱,有的写感慨,语言凝炼尖新,通俗生动,富於概括的艺术特色,而又具有音乐性的和美。尤其是天净沙一曲,更为杰出。在短短二十八个字里,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动人的秋郊夕照图,由苍凉的景色,反映出旅人飘泊的情怀。作者将许多自然的鲜明形象,精巧地凑合组织起来,灌输着富於诗情的血液,使那些孤立的现象,形成一个有机的不能分离的整体美。用力写景,每一景中有情;侧面抒情,情中句句有景。它与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间”),可以并肩媲美。 据任讷所辑的东篱乐府,最小令百有四,套数十七。在前期作家里,他的作品,算是留存得最多的了。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是扩大了曲的内容,提高了曲的意境,以他特出的才情,豪迈的气概,优美的语言,倾现於曲中。他的长处,是能?应各种题材的特性,表现各种不同的风格。他在元代散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於散曲的提高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作品,虽多为豪放之作,但也有清丽细密的,也有表现消极情绪的。 在下面,还要介绍一下张养浩和贯?石。他们的散曲风格,比较接近马致远。
△张养浩 张养浩(一二七○~一三二九),字希孟,号?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为御史时,上疏论政,为权贵所忌,遭陷罢官。后官至陕西行台中丞。他的散曲有?庄休居自?小乐府一卷,是他归田以后的心境的抒写。红绣鞋云:“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这是他在黑暗时代做官的苦痛的体验,反映出在蒙古统治者的压迫下,汉人官僚的哀伤感情。因此一旦摆脱官场,回到田园,心境就感到自由和舒?,在这方面所抒写的也比较真实。 挂冠,弃官,偷走下连?栈。湖山佳处屋两间,掩映垂杨岸。满地白?,东风吹散,?遮了一半山。严子陵钓滩,韩元帅将坛,那一个无忧患。(朝天子)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着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朝天子) 一江烟水照清风,两岸人家接画詹。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廉。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杀江南。(水仙子:咏江南) 可怜秋,一廉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殿前欢) 从元史的记载来看,张养浩在政治上很有抱负,但在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隐逸情绪,这正反映了当时汉人士大夫的矛盾苦闷的心情。作品的风格,则飘逸婉丽兼而有之,而以后者在曲中占着多数。他又能诗,有?庄类稿。如哀流民操、上都道中,是反映现实的佳作。
△贯?石 贯?石(一二八六~一三二四),畏吾儿(即维吾尔族)人。他是一个精通汉文的少数民族作家。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云:“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名小?石海涯,自号酸斋,时有徐甜斋失其名,并以乐府擅称,世称酸甜乐府。”甜斋是徐再思,我们现在读他的作品,觉得远不如酸斋。贯?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据说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监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清江引) 挨著靠著?窗同坐,偎著抱著月枕双歌,听著数著愁著怕著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麽!(红绣鞋) 红绣鞋的俚俗生动,清江引的豪放飘逸,都很精采。如寿阳曲、殿前欢、塞鸿秋的十几首,句子较为华美。他如金字经、凭栏人、折桂令、小梁州诸曲,文字细密,音调和谐,呈现出柔美的色彩。 隔廉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兰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情。(殿前欢) 蛾眉能自惜,别离泪似倾。休唱阳关第四声。情,夜深愁寐醒。人孤零,萧萧月二更。(金字经) 太和正音谱说贯氏作品似“天马脱羁”,其实他在豪放之外,也还有工丽清润的一面。 ○六 睢景臣与刘致
在这里,我要介绍两位前人不大重视的作家,而他们在散曲上是很有成就的。 一是睢景臣,一是刘致。他们的特色,是扩大了散曲原有的范围,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起了很大的转变,把只局限於情爱、离别、风景、退隐一类的散曲文学,带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他们流传下来的作品虽不很多,但都是精采的。
△睢景臣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卒不详。锺嗣成在录鬼簿中,放在“方今才人”篇,并说:“大德七年,公自维扬来杭州,余与之识。”(见曹本录鬼簿)约略可以推测他的年代。他的作品不多,录鬼簿说他写过杂剧,扬州府志著录睢景臣词一卷,但都不存。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保留在古籍中的几首散曲,汉高祖还乡是他的代表作品。这一套散曲,选在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中。 般涉调哨遍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瞎王留引定夥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兰套住?迎霜免;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 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革登钅仓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四煞 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处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 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见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屈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见,?见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 你须身姓刘?您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从本身做亭长,?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霸扶锄。 一煞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在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ㄏ住?白甚麽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汉高祖还乡) 这是一幅生动的漫画,一幅有深刻讽刺意义的漫画。汉高祖的“威加海内,富贵还乡”,在正统历史上的记载,是煊赫一时的盛典。作者对於这一场面的描绘,一反传统的历史观点,完全站在农村人民的立场,对於这一位夺取农民革命果实的皇帝的丑史和作威作福的形态,通过乡民率直的口吻,给以辛辣的讽刺和冷峻的蔑视。这一套散曲,实际是一幕讽世的喜剧。有排场,有人物,有各种语言和动作,并且还有音乐。写得那麽自然、生动,而又结构谨严。第一曲是社长传布消息,说皇帝要来了,叫大家准备接驾,於是王乡老、赵忙郎一类的出色人物,忙着穿刚浆熨好的绸衫,戴着新刷来的头巾,??忙忙地出场了。第二曲写皇帝的先头队伍──乐队和旗队,第三曲写皇帝的仪仗队,第四曲写皇帝车前的卫队,车后的太监和宫女,第五曲写乡民向皇帝行礼,开始是诚惶诚恐,谁知一抬头,便识破了这一位皇帝大人的真面目原来就是刘三。在后面三曲里,对这位改了姓更了名的汉高祖,加以无情的嘲骂。通过这一套散曲,作者对於名不符实装模作样的帝王们,表示了轻视、丑化和强烈的讽刺。同时,也可以从侧面体会同作者对元代统治者的反抗思想。在这里,正显示出这一套散曲历史意义和现实内容的紧密结合。从艺术上看,它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叙事如此生动,形象如此真实,语言如此通俗,乡民的口吻如此真切,这种境界,是过去诗词中所难达到的。
△刘致 刘致(?~一三二四以后),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离石) 人。早年游宦於湖南、江西、河南等地,曾任永新州判、河南行省掾等职,后官翰林待制、浙江行省都事。工诗文,得当代古文家姚燧的赏识。在张可久的小山乐府中,有与刘时中唱和之作。他的散曲,现存小令六十馀首,套曲三首。小令颇多清华之作。 春光荏苒如梦蝶,春去繁华歇。风雨两无情,庭院三更夜。明日落红多去也。 (清江引)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 这种作品,与张可久的情调相同。但是他有两章上高监司北正宫端正好套曲,在元代散曲中,表现着异样的精神,想必是他早年在江西作小?时所作。前一套描写南昌的大旱灾,长十五调,后一套描写当时库藏积弊,吏役弄奸的情状,长至三十四调。他在这两套中,一扫当代专以曲子来描写风月、离情的旧习,而扩展到描写政教治迹以及劳动人民的生活,暴露着政治的黑暗,这种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作品,真是散曲中少见之作。我们先看他描写旱灾时人民的惨状: 滚绣球 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及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不登,麦不长,因此万民失望。一日日物价高涨,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煞是凄凉。 倘秀才 殷实户欺心不良,停塌户瞒天不当,吞象心肠歹伎俩。?中添批悄,米内插粗糠。怎指望他儿孙久长。 滚绣球 甑生尘,老弱饥,米如珠,少壮荒。有金银那里每典当,画枵腹高卧斜阳。剥榆树餐,挑野菜尝。?契黄不老胜如熊掌,蕨根粉以代饣侯粱。鹅肠苦菜连根煮,荻┺芦蒿带叶?庄,只留下杞柳株樟。 倘秀才 或是捶麻柘稠豆浆,或是煮麦肤稀巴细糠。他每早合掌擎拳谢上苍。 一个个黄如经纸,一个个瘦似豺狼,填待街巷! 滚绣球 偷宰了些阔角半,盗斫了些大叶桑。遭时疫无棺活葬,贱卖了些家业田庄。嫡亲儿共女,等闲参典商,痛分离是何情况,乳哺儿没人要撇入长江。 那里取厨中剩饭杯中酒,看了些河里孩儿岸上娘。不由我不哽咽悲伤! 叨叨令 有钱的贩米?,置田庄,添生放,无钱的少过活,分骨肉,无承望。 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小民好苦也麽哥,小民好苦也麽哥,便秋收鬻妻卖子家私丧。 曲中对於高监司虽作了一些颂扬,然其主要精神是揭露黑暗,批判现实。在上举的这些曲文里,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的同情,真实而又具体地反映出灾区人民的悲惨生活。穷人吃树根泥土,卖儿鬻女,老的少的,倒卧在街头巷口,或丢在水里淹死,而那些从事囤积的富豪大贾,正在利用这机会,买田置产,贩米取妾,过着奢华淫侈的生活,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这种尖锐的阶级矛盾,这种贫富不均的悲惨生活,曲中作了非常真实的暴露。刘致用当日新兴的曲子,描写这种社会事件,使散曲发挥了批判现实的作用。他在另一套里,把当日库藏的积弊和吏役狼钡为奸的情形,也写得非常详细、真实。他痛恨当日那些胸无点墨的商人,仗着金钱,结交官吏,无恶不作,而更要附庸风雅,假装文雅之士。“只这素无行止乔男女,都整扮衣冠学士夫,一个个胆大心粗。”(滚绣球)这些人都是米店肉店油店饭店的老闾,有了他们来狼狈为奸,自然是“饿虎当途,法出奸生”了。此曲收於阳春白雪,书前有贯?石序,贯卒於一三二四年。又曲中有“已自六十秋楮币行”之句,元代的中统钞,发行於一二六○年。可知此曲作於一三二
○至一三二四年间。刘致这一种描写现实的作品,虽是不多,然只要有这两个长
篇,已足确定他在元代曲坛的地位。套曲最长的形式,他运用自如,社会生活,他在散曲中作了深刻的反映。这样看来,有人说他是曲中的白居易,是比较?宜的。 ○七 元代后期的散曲作家
散曲经过了上述的演进,终於走到了拘韵度、讲格律的典雅阶段。初期曲中的俚俗、生动、质朴、直率的种种特色,到了这时都渐渐地消失了。在这一时期中,曲学批评以及曲律研究的著作也出现了。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就是这类著作的代表。书虽是以曲韵为主,在作词十法中,讨论了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等项,可见他对於曲的批评与认识,是以对偶、修辞和声韵为标准,是以形式为重的。贾仲明云:“周德清,江右人,号挺斋,宋周美成之后。工乐府,善音律。病世之作乐府,有逢双不对,衬字尤多,失律俱谬者。有韵脚用平上去不一而唱者,有句中用入声,拗而不能歌者,有歌其字音非其字者,令人无所守。乃自著中州韵一帙,以为正语之本,变雅之端。......使用韵者随字阴阳,各有所协,则清浊得宜,上下中律,而无凌犯逆物之患矣......。又自制为乐府甚多。为文集勺连环简、梅药身无,此作当世之人不能作者。有古乐府咏头指甲云:‘朱颜如退?,白首恐成空’。有言外之意。切对有‘残梅千斤雪,爆竹一声雷’,雪非雪,雷非雷,皆佳作也。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故人皆谓: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录鬼簿续编)在这一段话里,恰好说明中原音韵的内容和当代曲坛的风气。试看周德清评张可久的红绣鞋与朝天子云: “二词对偶、音律、语句、平仄,俱好。前词务头在人字,后词妙在口字上声,务头在其上,知音杰作也。”又评醉太平感怀云:“窘字若平,属第二着。平仄好,务头在三对,末句收之。”又评山坡羊春睡云:“音度平仄俱好,止欠对耳。”在这些话里,知道他品曲的标准,只以音律韵脚对偶为第一义,只是注意形式技巧问题,对於曲的内容风格,完全忽略了。元曲到了后期,正如词到了宋末一样,显得没有生气。这一期是作家如张可久、乔吉、徐再思、曹明善、赵善庆、吴西逸、王仲元、钱霖、任昱、周德清、锺嗣成诸家,虽不能说他们没有一两首豪爽生动的作品,但典雅华美成为他们的主要风格,确实走在格律派的道路了。
△张可久 张可久字小山,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生卒不详。在他的集中,有湖上和疏斋学士、红梅和疏斋学士,以及酸斋学士席上诸作,俱在其早期作品今乐府中。疏斋於成宗朝授集贤学士,那已是疏斋近死之年。又酸斋於仁宗朝拜翰林学士。再锺嗣成的录鬼簿成於至顺元年,小山列於极后。由此看来,张可久约生於十三世纪后期,在十四世纪初期的二、三十年代,是他在文学上的活跃时期。张小山是元代散曲的专家,他毕生的精力,全献之於散曲,在元代曲坛享受着盛大的声誉。他的作品,有今乐府、苏?是渔唱、吴盐、新乐府四集。 小山的生平不详,录鬼簿云:“可久以路吏转首领官。”李开先云:“即所谓民务官,如今之税课局大使”,小山仕履可考者只此而已。他生性爱游山水,故集中写景之作特多。他一生足迹,就其作品看来,到过湖南、江西、安徽、福建、江、浙诸省,胡江南一带名山胜水,俱有题咏。杭州、吴门足迹尤繁,题咏更富,故有苏?是渔唱、吴盐的结集。他的生平虽是不详,但在他的曲中,时时显露出自己的身世。如: 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男儿未遇气伤怀。(卖花声) 天南地北,尘衣风帽,漫无成数年驰骤。(同上) 闷来长铗为谁弹?当年射虎,将军何在,冷凄凄霜凌古岸。(同上) 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读书图驷马高车,但沾着者也之乎。区区牢落江湖......。(齐天乐) 他是一个江湖落魄怀才不遇的江南曲家,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郁郁不得志的困顿的感情。因为他困於仕途,於是以山水之乐,声色之欢来消磨他的一生。 如“西风又吹湖上柳,画舫携红袖。鸥眠野水闲,蝶舞秋花瘦。风流醉翁不在酒。”(清江引)再如“罢手,去休,已落在渊明后。百年心事付沙鸥,更谁是忘机友? 洞口渔舟,桥边村酒,这清?何处有?树头,锦鸠,花外啼春画。”(朝天子) 张可久散曲的数量虽然很多,而内容一般贫乏,其中对现实固有所不满,但却多是从个人的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又由于他长期流浪江湖,因此渴望能过一点闲居生活。同时,他自己虽只做过小?,想必以名士的资格,得以与当日的高官要人交游,在他的集中,有崔元帅席上、梅元帅席间、甯元帅度上、胡使君席间、酸斋学士席上一类的作品。一面他又喜与禅师道人交往,集中这一类的访赠的作品也不少。由此看来,张小山的生活与性格,我们也就得知大半了。 散曲到了后期,逐步向格律方面发展,追求辞藻的华美,张可久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由他的作品看来,有几点可以注意。 一、在小山乐府中,常有分韵分题之作。如酒边分得卿字韵、分得金字、席上分题、湖上分得诗学韵诸首都是。由这一点,可知曲到这时候,已失去了前期的直抒情意的精神,而成为夸才耀藻的应酬品了。 二、在他七百多首作品中,大抵是写景、言情、送别、谈禅、咏物、赠答之作,缺少现实生活的反映。 三、他的表现方法,注重形式与格律,因此他的作品,极力运用诗词中的句法,以雕琢字句为能事,力求骚雅蕴藉,形成典丽的风格,失去了前期散曲的本色美。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喜春来) 莺羽金衣舒晚风,燕嘴香泥沾乱红。翠廉花影重,玉人春睡浓。(凭栏人) 前例的婉约,似秦观的浣溪纱词,后例的浓艳,似温庭筠菩萨蛮中语。杨慎词品云:“张小山小桃红词云:‘......蒌荞春色动,杨柳索春饶’,山谷诗也,此词用之,今刻本不知,改饶为愁,不惟无韵,且无味矣。”在这地方,正好看出张可久在曲的制作上,是把诗词融和混合,藉以离开浅俗,而入於典雅。再如: 秋风马耳寒,夜雪貂裘绽。万里南归孤飞雁,动离情故国乡关。(普天乐: 客怀) 荷盘敲雨珠千颗,山背披?玉一蓑。(喜春来) 琢炼之工,对仗之巧,作者费了不少心力。这类句字,俯拾即是。因为他过於注重词的形式美,所以他从曲中排去俚言俳语,一味追求雅正,而得与正统派的诗词并列。所以到了明初,他的作品,独能得着宋濂、方孝孺这般士大夫的青眼,替他校正出版,而视为乐府正音了。刘熙载评他“两家(指小山、梦符)固同一骚雅,不落俳语。”(艺概)许光治说他“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宋唐之秀。惟套曲则似涪翁俳词,不足鼓吹风雅也。”(江山风月谱序)俚俗与白描的丧失,本来是小山乐府的缺点,而前代的批评家,?以藻丽为他的特色,给以很高的赞誉,这是很不全面的。但张可久在凶代的散曲史上,仍有其地位。 萋萋芳草春?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舟方,垂柳骄?。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春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人月圆:春晚次韵)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折桂令: 九日) 青苔古木萧萧,苍?秋水迢迢,红叶出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海人过溪桥。 (天净沙:鲁卿?中) 翩翩野舟,??沙鸥。登临不尽?今愁。白?去留。凤凰台上青山旧,秋千墙里垂杨瘦,琵琶亭畔野花秋。长江自空流。(醉太平:怀古) 江村路,水墨图,不知名野花无数。离愁满怀难寄书,付残潮落红流去。 (落梅风:江上寄越中诸友) 小山乐府描写自然风景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写江南风物,更为细致美丽。 涵虚子评他为“清而且丽,华而不艳”,确是小山乐府的特色。
△乔吉 乔吉(?~一三四五),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原籍太原,流寓杭州。除散曲外,还作过两世姻缘等杂剧。曹本录鬼簿云:“美容仪,能词章,以威严自饣方,人敬畏这之。居杭州太乙宫前,有题西湖酲叶儿百篇,名公为之序。江湖间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至正五年二月,病卒於家。”这是记载乔吉事迹的重要文献。在这一段短文里,我们知道他也是一个作客异乡终身落魄的文人。一生穷困,因此在江湖流浪了四十年,自己的作品,也无法刊行问世。在他的作品里,也时时流露出这种穷愁潦倒的心境。 离家一月,?居客舍,孟尝君不费黄齑社。世情别,故交绝,床头金尽谁行惜。今日又逢冬至节,酒、何处赊?梅、何处折?(山坡羊:冬日写怀) 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切月四十年。(绿幺遍:自述) 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平乐:悟世) 在这三首曲里,可以想见他在穷愁潦倒之中强自解遣的心情,内容的基本倾向实与张可久相近。他的散曲,在元、明时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及乔梦符小令三种。存小令近二百首,套曲十套。张可久外,在元人散曲中,他所存的作品要算是最富的了。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水仙子:寻梅) 垂杨翠丝千万缕,惹住闲情绪。和泪送春归,倩水将愁去,是溪边落红昨夜雨。(清江引:即景) 瘦马?火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凭栏人: 金陵道中) 上面这些例子,可看出乔吉曲中所表现的婉丽的风格。在他的曲里,他也欢喜引用或融化前人诗词的旧句。如沉醉东风题扇头一首云:“万树枯林冻折,千山高鸟飞绝。免径迷,人踪灭,载梨?小舟一叶。蓑笠渔翁耐冷的,独钓寒江暮雪。”这是把柳宗元的一首五绝,做成一首曲子,总不如原作的警炼。再如他的天净沙即事云:“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全曲用叠字组成,另成一格,由此可看出他在字句的琢炼与音调的和美上所用的工夫。因此,前人论元散曲者,总是张、乔并称,评为雅正的典范。明李开先并以张、乔比之唐代诗坛的李、杜,其实这比喻是不正确的。因为元代的散曲,由关、马诸家以后,已趋於格律的严整与语言的雕琢,离开曲的本色,离开民众,日益遥远。这情形,已走到了晚唐诗与宋末词的境界。王骥德曲律云:“李中麓序刻元乔梦符、张小山二家小令,以方唐之李、杜。夫李则实甫,杜则东篱,始当。乔、张盖长吉、义山之流。然乔多凡语,似又不如小山更胜也。”他在这里,以李贺、李商隐比乔、张,从文学精神和散曲的演变上来看,都是较为合理的。 在这一时期,曲风不出张可久、乔吉范围之外者,尚有王仲元(杭州)、徐再思(嘉兴)、曹明善(衢州)、赵善庆(饶州)、钱霖(松江)、任昱(四明)、周德清(江西)、吴西逸诸家,全都是南方人。他们的作品,传世者虽不多,但就其存者观之,大都以清丽见长。关、马那种爽朗活泼的生机,在他们的作品里已不多见了。其中徐再思的作品较富,造就亦较高,是这一群人中的翅楚,曾与贯?石并称。兹各举一例。 水深水浅东西涧,?去?来远近山。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徐再思喜春来:皋亭晚泊) 桃花月淡胭脂冷,杨柳风微悲翠轻。玉人欹枕倚?屏。酒未醒,肠断紫箫声。 (徐再思喜春来:春情) 树杈?牙,藤缠挂。衡烟塞雁,接翅昏鸦。展江乡水墨图,列湖口潇湘画。 过浦穿溪沿江汊,问孤航夜泊谁家?无聊倦客,伤心逆旅,恨满天涯。(王仲无普天乐) 低茅舍,卖酒家,客来旋把朱廉挂。长天落霞,方池睡鸭,老树昏鸦。几句杜陵诗,一幅王维画。(曹明善庆东原:江头即事) 稻梁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赵善庆普天乐:江头秋行) 梦回画长廉半卷,门掩荼コ院。蛛丝挂柳棉,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钱霖清江引) 新亭馆相迎相空,古?山宜淡宜浓。画船归去有渔篷。随人松岭月,醒酒柳桥风。索新诗红袖拥。(任昱红绣鞋:湖上) 半池暖绿鸳鸯睡,满径残红燕子飞。一林老翠杜鹃啼。春事已,何日是归期? (周德清喜春来:赠歌者韩寿春) 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红尘满眼。夕阳新雁,此情时拍兰干。 (吴西逸天净沙:闲题)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同上) 上面这些曲子,由其字句的琢炼,对仗的工整,抒情的深细,写景的秀雅,表现了优秀的技巧,但内容贫乏,缺少现实生活的反映,这是元人散曲的一般缺点。因为他们过於追求琢炼工整,因此所表现出来的情韵,与宋词的小令相近,曲的俚俗的本色与白描的语调,反而丧失了。在这种地方,正可看出元代散曲演变的趋势。 元代散曲作家,可考者二百馀人,上面所论及者,不过十数人。还有些无名氏的作品,表现出较为浓厚的民歌色彩。抒情写景,时有佳作。有小令,也有套曲,研究元人散曲,也值得注意。 ○八 元代的诗词
元代古文,世称姚燧、虞集为二大家。但现在读牧庵文集和道园学古录,觉得现实性的文章很少,多为碑志和应制之作,文笔虽典雅谨严,然成就不高。柳贯作姚燧谥文,称其文“典册之雅奥,诏令之深醇,固已抉去浮靡,一返古辙,而铭志箴颂之雄伟光洁,凡镂金剥石昭德丽功者,又将等先秦两汉而上之。”虞集的集子,分为四编,一为在朝膏,二为应制膏,由此也可大略推想其文章的内容。但元代的诗词,其成就?在散文之上。新兴的散曲,固然在元代诗坛占了重要地位,然诗词的成绩,我们还是不能忽视的。 元代的诗词,有不少少数民族作家,他们有深厚的汉族文化的修养,精通汉族语言,创作诗词,工丽精深,其成就卓越,往往超过同代的汉族作家。如耶律楚材、马祖常、萨都刺、?贤诸人,颇为著名。叙述元代诗词时,必须重视这种历史现象。其他如刘因、赵孟ぽ,延?年间称为四家的虞集、杨载、范椁、揭?斯,元代末年的张翥、杨维祯、王冕诸人,都有一些好作品。王冕的诗,在元代尤为杰出。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一一九○~一二四四),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子孙。金尚书右丞履之子。少孤,及长,博极群书,通天文、历法及释老之学,善文,工诗。 成吉思汗取燕后,被召用。太守(窝阔台)时,宫中书令。仕元近三十年,建国规模,多出其手。卮从西征,达六万馀里。塞外山川景物,异域风俗人情,所见甚广,体会很深,发之於诗,富於雄奇苍凉的情调。如过阴山和人韵、西域河中十咏、庚辰西域清明、己丑过鸡鸣山、过夏国新安县诸诗,都是优秀之作。有湛然居士集。 寂寞河中府,生民屡有灾。避兵开邃穴,防水筑高台。六月常无雨,三冬?有雷。偶思禅伯语,不觉笑颜开。(西域河中十咏之一) 寂寞河中府,遗民自足粮。黄橙调蜜煎,白饼糁糠霜。漱旱河为雨,无衣垅种羊。一从西到此,更不忆吾乡。(西域河中十咏之一) 昔年今日渡松关,车马崎岖行路难。瀚海潮喷千浪白,天山风吼万林丹。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过夏国新安县) 三年四度过鸡鸣,我仆徘徊马倦登。寂寞柴门空有舍,萧条山寺静无僧。残花溅泪千程别,啼鸟伤心百感生。今古兴亡无可问,穹庐高卧醉腾腾。(己丑过鸡鸣山) 他的律诗中,颇多佳作,气字轩昂,声调雄放,关山跋涉,村舍萧条,形成他的诗歌特色。西域河中十咏反映出当地的民情风俗,自然现象及经济生活,颇为可贵。
△赵孟ぽ赵孟ぽ(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宗室。宋亡家居。至元中因程钜夫访遗逸於江南,被荐召用,授兵部郎中,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有松雪斋文集。他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又善於诗词,也工篆刻。书法渊源晋、唐,圆转流美,骨力秀劲,而又富於变化,后世称“赵体”。绘画兼通众长,山水、人物、鞍马,各尽其妙,独具风格;篆刻以“圆朱文”著称,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他富於才情,修养深厚,对於文学艺术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他为宋宗室,而变节仕元,为论者所不满。他当日不能坚决抗拒徵荐,保全名节,表现了他的软弱动摇的性格。仕元以后,在实际政治的教育中,又感到追悔和苦痛,时时怀念着南方的乡土和流露出故国之思,在他许多诗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云已然,见事苦不早。平生独往顾,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哀鸣谁复顾,毛羽自摧槁。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骨肉生别离,丘垅谁为扫。愁深无一语,目断南?杳。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罪出) 这类的作品有不少,罪出一篇写得较为沉痛,一面追悔,一面自责,由於自己成为笼中之鸟,竟目断南?,向天恸哭。又述怀诗云:“安知承嘉惠,再踏京华尘。京华人所慕,宜富不宜贫。严郑不可作,兹怀向谁陈?”这表现出失节者的穷途未路和没路的感情。 赵孟ぽ的七言诗,技巧纯熟,流转自如。七古如题西?图赠送鲜于伯机、送高仁卿还湖州,题商德付学士桃源春晓图诸篇,很有特色。但他的代表作品,在於七律。 鹗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岳鄂王墓) 东南都会帝王州,三月烟花非旧游。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去朝周。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千古兴亡尽如此,春风麦秀使人愁。(钱唐怀古) 在这些诗句里,抒写了家国之思,表现了较高的技巧。再如和姚子敬秋怀五首、闻掏衣、登飞英塔、纪旧游、次韵信中晚兴、次韵王时观诸律,都是较好的作品。他的七律,在情调和风格上,很有和元好问相近的地方。四库提要云: “论其才艺,则风流文采,冠绝当时,不但翰墨为元代第一,即其文章,亦揖让於虞、杨、范、揭之间,不甚出其后也。”专就才艺而论,这样的批评,也还?当。 赵孟ぽ又工词。其内容多寄寓失路的情感,音调低沈。有松雪词一卷。邵复孺称其“长短句深得骚人意度”。(词综卷二十七)兹举二首为例: 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虞美人: 浙江舟中作) 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杖藜徐步立芳洲。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沙上往来舟,万事悠悠。春风曾见昔人游。惟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浪淘沙) △马祖常 马祖常(一二七九~一三三八),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天山(今属新疆)。高祖锡里济苏,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其子孙以官为氏之例,因姓马。 曾祖雅哈从元世祖南征,移家於汴,从徒光州(今河南潢川)。延?中复科举,马祖常廷试第二,累官至御史中丞。有石田集。 马祖常能文,无柔曼卑冗之习。其诗才力富健,颇多关怀民间的疾苦、反映现实生活之作。如室妇叹、踏水车行、缫丝行、石田山居诸诗,都是佳篇。苏天爵序其集,对於他的作品,予以很高的评价。 松槽长长栎木轴,龙骨翻翻声陆续。父老踏车足生茧,目中无饭倚车哭。乾田牵确?犀禾槁,高天有雨不肯下。富家操金射民田,但喜市头添米价。人生莫作耕田夫,好去公门为卜胥。日日得钱歌饮酒,朝朝买绢与豪奴。织字农夫年四十,脚欲踏车脚失力。宛转长谣卧陇间,谁能听此无凄恻。(踏水车行) 早子人愁雨,河田麦已丹。岁凶捐瘠众,天远祷祠难。贾客还沽酒,王孙自饱餐。更怜黧面黑,征戍出桑乾。(石田山居八首第一首) 踏水车行有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石田山居律诗辞意深厚,笔力遒俊,艺术性较高。在他不少作品里,反映出元代人民的疾苦生活。
△虞、杨、范、揭四家 延?年间,元诗推虞、杨、范、揭为四大家。虞集(一二七二~一三四八),字伯生,号道园,蜀郡人,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曾任翰林直学士、侍书学士等职。谥文靖。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缟。杨载(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字仲弘,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徙杭州。延?二年进士,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有杨仲宏集。范椁(一二七二~一三三○),字享父,一字德机,清江(今湖北恩施)人。家贫早孤,刻苦自学,善为诗文,工篆隶。年三十馀,辞家北游,卖卜燕市,受知於董士选,由是名动京师,以荐任翰林院编修官,后出行闽海道知事等职。有范德机诗集。揭?斯(一二七四~一三四四),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总修辽、金、宋三史。有揭文安公全集。他们四人,齐名延?间,然诗风亦不尽同。揭?斯范先生诗序引虞集云:“杨仲弘诗如百战健儿,范德机诗如唐临晋帖,以余(指揭?斯)为三日新妇,而自比汉庭老吏也。”前人认为不当。他们作诗大都讲法度,求工炼,而无浮浅之病,但其作品多为寄赠题咏之作,内容一般贫乏,在这一方面揭?斯稍胜。 他们喜作律诗,诗中常有警句,终少全篇,故前人所称,实为过誉。如杨仲宏留别京师中一聊云“风雨四更鸡乱叫,关河千里雁相呼”,确为名句,但起结俱不佳。这种弊病,他们大都难免。兹各选一首: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虞集?免文山丞相) 秋郊纵步却骖ほ,胜事能多许客参。如雪万家收早稻,未霜千树着黄柑。灶鸣海上潮先氵勇,猿叫山前雾欲含。放浪渔樵元有处,使人犹爱住江南。(杨载湖上) 契阔遽如许,淹留空复情。天遥一鹤上,山合百虫鸣。异俗嗟何?,冥栖得此生。平居二三子,今夜隔重城。(范椁卢师东谷怀城中诸友) 夫前撒网如飞轮,妇复摇橹青衣裙。全家?命烟波里,扁舟为屋鸥为邻。生男已解安贫贱,生女已得供炊爨。天生网罟作田园,不教衣食看人面。男大还娶渔家女,女大还作渔家女。朝朝骨肉在眼前,年年生计大江边。更愿官中减征赋,有钱沽酒供醉眠。虽无馀羡无不足,何用世上千锺禄。(揭?斯渔父) 揭?斯另有杨柳青谣,反映民间疾苦,亦为佳作。四库提要谓其诗“寄?自深,非嫣红姹紫、徙矜姿媚者所可比也”。不过这类作品也不很多。
△萨都剌 元代的少数民族作家,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诗词创作上取得优秀成就的萨都刺。萨都剌(一二七二~?),字天锡,号直斋。本答失蛮氏,蒙古人。 其祖萨拉布哈、父傲拉齐,以世勋镇?代,遂居雁门(今山西代县)。一说本朱氏子,后阿鲁赤养为己子。溪行中秋玩月诗自序云:“余乃萨家子,家无田,囊无储”,可知家很贫困。事母至孝,南北仕途,俱奉母而行。泰定四年进士,官至淮西江北道。晚年寓居武林。后入方国珍幕。有雁门集。他虽为蒙古族,但精通汉语,具有非常深厚的汉族古典文化的修养,所作诗词,其成就在当代诸家之上。仕宦江南一带,为风光所感,写出许多优美的写景小诗。而尤长於抒情,用字清圆,曲折婉转,表达极为深细。善作宫调,颇多讽谕之意。因才情富健,名种形式,都能运用自如,古体、律、绝,俱有佳作。七绝如黄河夜月、过扬州、题界首驿、渡淮即事、西宫即事、上京即事、闽城岁暮、入闽过平望驿和御史王伯循题壁、再过梁山泊有怀观志能二绝;五律如寄舍弟天与、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过采石驿、过贾似道废宅;七律如登金山雄跨亭、台山怀古、层楼感旧、登北固城楼、登石头;古诗如早发黄可即事、过居庸关、过嘉兴、登歌风台、江南怨、征妇怨、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寒夜闻角诸诗,都是他集中的好作品。 晨发大河上,曙色满船头。依依树木出,惨惨烟雾收。村墟杂鸡犬,门巷出羊牛。炊烟动茆屋,秋稻上陇丘。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徵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长安里中儿,生长不识愁。朝驰五花马,暮脱千金裘。斩鸡五坊市,酣歌最高楼。绣被夜中酒,玉人坐更筹。岂知农家子,力穑望有秋。衤豆褐长不完,粝食长不周。丑妇有子女,鸣机事耕畴。上以充国赋,下以祀松楸。去年筑河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诗作词对比哪较易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