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代芳照片恢复

当前位置: >>
桐梓杨氏景伯祖世系家谱
杨? 氏? 家? 谱?贵州桐梓农会场杨氏景伯祖世系探寻中华杨氏历史源流, 梳理播州吾族血脉渊源, 细呈农会景伯族裔家系。赞黄帝伯桥震公之仁德, 展令公端祖粲祖之伟毅。惜应龙肇播州杨氏之变, 寻景伯徙绥桐吾族之艰。I II III 前言2011 年 5 月,由杨朝纯倡议推动,散居于桐梓各地及遵义板桥镇 的景伯祖在朝祖后裔在农会场上溪组举行隆重集会,祭祀在朝祖,为位 于上溪组道场咀的在朝祖坟墓重新竖碑。事后有一笔余款,族众商议以 此余款及新增筹款为基金重新编撰一本杨氏景伯祖世系族谱,用以更替 以前的老版族谱,本书既是这本重新编撰的族谱。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 《上篇-中华播州杨氏源流》和《下篇-桐梓农 会场景伯祖世系》 。上篇由杨朝贵编撰,下篇由各集中居住地收集资料, 杨朝贵统一整理。 这次新版编撰工作重新整理了旧版族谱的家族资料, 并把资料更新 到了截至 2012 年 9 月份。相比以前的老版族谱,这次新版编撰工作对大 量的历史资料、媒体资讯进行了认真的研读、考校和整理,并结合最新 的史学研究成果,梳理和新增了不少有关播州杨氏家族的信息。书中分 析讨论了明朝万历 28 年(公元 1600 年)杨氏家族结束对播州(今遵义大部) 长达 720 多年的统治政权、朝廷对播州实行改土归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对杨氏家族的影响。 为方便查阅,书中配有一幅景伯祖至朝字辈共 14 代世系总表。该 表按照尊卑长幼顺序排列,即尊在前,卑在后,同一辈者兄在前弟在后。 文字叙述也照此顺序编排。每一家庭可以在就近版面查到,且可由本人 一直上溯到景伯祖,呈一直线纵向排列。还可以了解本人和本族任何一 人之间的脉络关系。 本书编撰工作全程由杨朝纯统一协调,杨朝贵进行了全书的文字 校订,杨强完成了本书的排版编辑。参与本书资料收集和书稿讨论的还 有:杨家沟的杨世模、田沟组的杨代臣、水井窝杨朝震、底水坝杨朝棣、 上溪沟杨世臣、杨朝禄等。要特别感谢杨朝纯和杨世模,正是由于他们IV 两位和其他族人当初的积极倡议,才有了要编撰这本新版族谱的决定, 没有他们当初的倡议以及在编撰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和协调,就不可能有 本书的最终出版。对支持本书编撰出版的所有其他热心人士在此也一并 致谢! 借助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传播通道,将本书的电子版放在网上将特别 有利于本书的传播和保存,特别是方便那些远在异乡的族人以及那些习 惯阅读电子版的年青人的查阅。同时也有利于本书的勘误和今后新版本 编写时对本书的利用。本书电子版有 word 版、PDF 版和网页版,放在百 度文库、新浪、豆丁网等网站。读者可以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工具以“桐 梓农会场杨氏景伯祖世系 家谱 族谱”等为关键字在网上搜寻。另外, 本书电子版中配有有大量杨氏家族老人遗照、未经剪切的家族坟墓照片 和家乡风景高清照片。 本书的编撰参考了以下书目: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4 年版的 《中华姓氏通书-杨姓》 、 现代出版社 2000 年版 《中华姓氏谱-杨姓》 、 《遵 义地区文物志》 、播州杨氏宗亲汇编 2000 年版《播州杨氏族史》 、1930 年版《桐梓县志》 、杨明德提头编选的 1990 年代版《杨氏家谱》 。 由于受编者有限的水平及编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本书错误及疏漏 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在发现之后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编 者予以更正。 编 者 2012 年 10 月本书编委 责任编辑 主 编 排版编辑 委 员 杨朝纯 杨朝贵 杨 强 杨代臣
杨朝棣 杨朝震 杨世臣 杨朝禄V 2012 年 9 月在水井窝开会讨论本书定稿时主要人员的合影VI VII 目录上篇-中华播州杨氏源流 ............................................. - 1 第一章 总 序 ...................................................... - 1 一、山西宗祠族谱源流序 ..........................................................................- 1 二、家训十条与粲祖 ..................................................................................- 3 第二章 中华杨姓世系简表 ........................................... - 9 一、黄帝至周武王世系 ........................................................................................- 9 六、周武王至受姓始祖伯桥及杨震世系表 ......................................................- 10 八、播州杨氏土官世系 ......................................................................................- 11 九、端祖与山西杨业(令公)世系表 ....................................................................- 12 十、杨震至杨端世系 ..........................................................................................- 12 十二、佑祖生三子孟仁、孟义、孟奇世系 ......................................................- 14 十四、黄帝至粲祖单列世系通表 ......................................................................- 16 十五、敦叙九族 历载排行 ..............................................................................- 17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 - 18 1、黄帝(距今约 4700 年左右)............................................................................- 18 25、古公亶父(距今约 3100 年左右)..................................................................- 21 29、叔虞 ..............................................................................................................- 22 41、杨伯侨(字文实)............................................................................................- 24 57、杨章 ..............................................................................................................- 26 66、杨宝 ..............................................................................................................- 27 67、杨震(公元 54-124 年) ..................................................................................- 28 68、杨奉 ..............................................................................................................- 28 77、杨钧 ..............................................................................................................- 29 81、杨弘礼 ..........................................................................................................- 30 89、杨端 ..............................................................................................................- 30 101、杨粲 ............................................................................................................- 34 103、杨文 ............................................................................................................- 36 115、杨应龙 ........................................................................................................- 38 关于明朝中央政府平定播州杨应龙事件 ..........................................................- 39 第四章 播州杨氏源流总歌 .......................................... - 43 注:关于观王房、越公房等房系 ......................................................................- 46 第五章 播州杨氏统治集团在继承人 上的几次危机 ..................... - 47 第六章 家 族 探 源 ............................................... - 49 一、原由 ....................................................................................................- 49 二、现状 ....................................................................................................- 49 -VIII 三、端祖与杨应龙.....................................................................................- 50 四、杨应龙事件对播州杨氏的影响 .........................................................- 51 五、从杨应龙印证景伯祖.........................................................................- 51 下篇-桐梓农会场杨氏景伯祖世系.................................... - 53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 53 一、景伯祖至朝字辈[第 14 代]世系通表 ...............................................- 58 二、代-朝-忠-家-国各辈世系表 .............................................................- 60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 67 光铭祖世系(后裔居底水坝).............................................................................. - 70 光铭祖后裔坟墓照片(均位于底水坝) .......................................................... - 83 光位祖世系(后裔居田沟).................................................................................. - 90 光位祖后裔坟墓 ................................................................................................. - 92 大伦祖世系(后裔居田沟).................................................................................. - 95 大伦祖后裔坟墓 ............................................................................................... - 103 大财祖世系(杨世星从田沟李子园搬到板桥中寺) ........................................ - 107 从田沟李子园搬出之杨明笙一系 .................................................................... - 107 茂时祖世系(水井窝)........................................................................................ - 107 水井窝坟墓 ....................................................................................................... - 107 第九章 惟选祖世系(杨家沟)....................................... - 107 惟选祖后裔坟墓 ............................................................................................... - 107 第十章 惟材祖世系(大趟 上溪沟).................................. - 107 惟材祖后裔坟墓 ............................................................................................... - 107 第十一章 惟樑祖世系(大趟 上溪沟)................................ - 107 杨瑄—文海祖世系...................................................................................- 107 杨瑄—文法祖世系...................................................................................- 107 杨瑄—文广祖世系...................................................................................- 107 杨瑄—文曲祖世系...................................................................................- 107 惟樑祖后裔坟墓 ............................................................................................... - 107 第十二章 石板小坝支系........................................... - 107 附录一、九族图 ................................................. - 107 附录二、沁园春?辑谱有感......................................... - 107 景伯祖世系家族委员会(族委会).................................. - 107 -IX X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XIX
上篇-中华播州杨氏源流第一章 总 序一、山西宗祠族谱源流序——前哲杨希贤叙于山西宗祠 盖自汤穆初开,人生依始,如水同一源,木同一本也。如三皇五帝 以来,天子褒德,因生赐姓;分祚以土,各命以民。史云:姓者,与生 俱来也。山行十里,脉不脱祖;水行千里,性本同源。是则人必有姓, 姓必有谱,不相紊也。自各姓其姓,各亲其亲,而渐以散。至同性之人, 恒多而不识者,岂知千百代前,本一家人矣!然年渊代远,非谱无由考 也。考之于谱而高曾不紊其昭穆,远祖得喻其次弟,即万代之后,源流 自有攸归,去初德所依据,不至贻恨后代,亦不至淹没于先代之烈祖矣! 增谱序: 从来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之有祖,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其有易象乎!太极两仪,分育乾坤,乾坤分八卦, 即分房之焉,而自十六父母,而三十二象,而六十四卦,而三百八十四 爻,其万象生者也,皆由乾坤之始也! 山有其脉,水有其源,树有其根,人有其姓,万物必有其系。家有 宗谱,国有史志。吾族始祖,必肇轩辕,盖黄帝万姓之共祖,如木之本, 水之源也。吾族自黄帝之子,少昊金天氏,至姬周文王,武王之子成王 诵之少弟叔虞公之后。至伯桥受姓迄今。 东汉杨震,伯桥之后。官居太尉,文学名世,号称关西夫子,清白-1- 第一章 总 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官,举荆州王密为昌邑令,密夜怀金赠之,震不受;曰,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即四知也。忠诚史迹,名震久远,清白传家,有谱为证, 无可非议。 公元 876 年丙申,唐末乾符三年,滇西大理侵犯黔中,杨端率兵, 领诏入播,平蛮反叛,靖定黔中,朝廷准许,世领其地,定居下来。不 幸公元 1600 年庚子,杨端 27 代嗣孙杨应龙举兵反叛朝廷,朝廷伐兵征 讨,灭我杨氏九族,尸横遍野,死伤无数,民房仓库,玉石俱焚,仓惶 逃离,妻离子散,各处逃命,惨不忍睹,泪悲也!谬也! !我祖景伯侥性 生存,至正安,躲避祸灾,得此安身。后迁至桐梓农会场,子孙繁衍, 后裔繁昌矣。 景伯十四代孙 杨胤(字馨华)-2- 第一章 总 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家训十条与粲祖——端祖第 13 代孙杨粲制粲祖晚年以儒家道德思想为准绳,总结毕生为政播州的统治经验, 作《家训十条》 ,并刻石以示子孙,文曰:尽臣节,隆孝道, 守箕裘,保疆土, 从俭约,辨贤佞, 务平恕,公好恶, 去奢华,谨刑罚。粲祖简介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南宋中后期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公 元 876 年)入据播州(即今遵义)的杨氏鼻祖杨端之十三代孙。粲为杨轼 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 大志。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 1201 年)袭播州安抚使。粲祖文韬武略、 宽厚仁慈、谨刑慎罚,是播州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其统治 的 30 多年是播州历史上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宋开禧二年(公元 1206 年) ,金兵南侵攻占潼关,入据陕西后,四川 宣抚使吴曦谋反,叛国投金。次年正月,自立“蜀王”,当了金人的儿-3- 第一章 总 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帝。杨粲谴责吴曦投降的无耻行径,决定率师讨伐,播军正欲启行, 吴曦已被处死于兴元伪宫。杨粲为支持抗金战争,向朝廷贡战马 300 匹, 黄白金银上万两,“以助国用”,同时建言朝廷乘胜“大举北伐,以雪 先耻”。嘉定十二年(公元 1219 年) ,为继续支持抗金之战,粲“输马 三百于蜀帅,蜀帅以闻,上益嘉之”。“南平夷”穆永忠趁国事动荡之 秋,大量侵占“公家田”,粲提兵讨伐,“斩永忠,归其田”。播州杨 氏家族从北宋起就发生争权夺地的内乱,粲之族弟杨焕居于“下杨”之 地,撕毁“摒弃干戈”的协议,“违盟抄掠界上”,百姓蒙难。粲“遣 兵诛之”,将杨焕掠夺的土地和租赋尽数归还珍州,并用武力统一了下 杨之地,结束了播州长期分裂的混乱局面。后来“南平闽酋伟桂弑父自 立”,粲出兵镇压,“败其众于滇池(今四川会理) ,斩首数千级,辟地 七百里,获牛羊铠仗各以千计”。在多次对外战争中,杨粲扩大了播州 版图,因而后世史家评说,播州传至粲,“封疆始大”。 杨粲治播州以“文武兼资”著称,史籍说他“性孝友、安俭,素治 政宽简,民便之” 。由于实行比较开明宽松的对内政策,不事苛求勒派, 播州社会稳定,生产发展,财富日增。他继承其祖杨选、其父杨轼“结 庐养士” 、 “留意艺文”的传统,崇尚儒术,建学造士,大修先庙, “肇修 郡之儒学、琳宫、梵刹、桥道” ,众多学者、僧人、道士在播州传播学术 和宗教,各得其所。 《杨文神道碑》称赞杨粲: “士类羽流,皆称其喜儒 而好礼,乐善而种德。 ”他倡导推行的文治,使播州这南荒之地加速了文 明进程。 “子孙绳绳善继,尊尚伊洛之学;言行相顾,一如邹鲁之俗” , 播州“土俗大变” ,出现了“俨然与中土文物同”的大好局面。杨粲是开 创“播州盛世”的英伟人物,他在发展文化的同时,大力振武治军,实 施耕战政策,组织训练了一支“寓兵于农”的地方武装。对播民实行亦 农亦兵, “且耕且战,得富国强兵之策” 。这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劲 旅,在数次内外征战中十分骁勇,所攻必克,军威镇慑邻境,大大加强 -4- 第一章 总 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他的后世子孙继承发扬了这套行之有效的治军 之术,在杨价、杨文治播时,为抗击蒙元,保家卫国,播州雄威军驰骋 西南战场,在多次远征作战中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朝廷誉为“国之 藩屏” 。 晚年,杨粲以儒家道德思想为准绳,总结毕生统治经验,作《家训 十条》 ,并刻石以示子孙。文曰: “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 从俭约,辨贤佞,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 。这 10 条家训, 被后人评为“有功名教、福贻子孙”的垂世范言。杨粲卒于宋绍定年间, 官终武翼大夫。因子孙在抗金战争中报效疆场,宋王朝屡次为杨粲加封 赐谥,赠予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卫大将军、忠州防御使等头衔,并 “赐庙忠烈,封威毅侯” 。粲祖殁葬于现遵义市区以南 10 公里处的遵义县深溪 镇平桥村湘江河边的皇坟嘴。杨粲墓于 1957 年被发掘, 1982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当时遵义地区仅有的两处国家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另一处为遵义会议会址) 。-5- 第一章 总 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粲墓、海龙屯和遵义市城区方位卫星地图-6- 第一章 总 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粲墓庭院杨粲墓庭院大门-7- 第一章 总 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粲墓庭院内杨粲墓内-8- 第二章 中华杨姓世系简表一、黄帝至周武王世系1、 黄帝(轩辕氏)—2、 玄器(少昊金天氏)—3、 娇极—4、 帝喾(库)—5、 后稷—6、柔玺—7、叔望—8、不喾—9、鞠陶—10、公牛—11、庆节— 12、皇朴—13、差弗—14、毁喻—15、公菲—16、辟方—17、高圉(雨) —18、侯侔—19、亚圉—20、云都—21、太公—22、组钳—23、诸鳌— 24、 公叔祖—25、 古公亶父—26、 季历—27、 周文王(昌)—28、 周武王(发) — 注: 从黄帝到周武王(武王卒于公元前 1063 年)这段历史有 1634 年, 才 28 代,代均 58.3 年,这是不真实的。历史学家们考证了孔子、孙中 山及其他 100 个姓氏的规律,以“平均代差 25-30 年为正常”计算,这 段时间应在 50-60 代。昔年渊代远,已无文字可考,只得任之。但杨姓 是黄帝之后裔,是从其中嫡系派衍而来,则无可否认。 ——杨朝贵注二、黄帝至尧1、黄帝—2、玄嚣—3、娇极—4、高辛—6、尧—三、黄帝至舜1、黄帝—2、昌意—3、颛顼(专须)—4、敬康—5、句望—6、娇牛— 7、鼓叟—8、舜-9- 第二章 中华杨姓世系简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黄帝至禹·桀黄帝—2 昌意—3 颛顼—4 鲧(滚)—5 禹(敫祖)—6 启—7 太康 7 仲康—8 相—9 少康 —10 杼(住)—11 槐—12 芒—13 泄—14 不降—15 孔甲— 14 启——15 廑(qin) —16 皋(接孔甲)—17 发—18 桀(履葵亡)五、黄帝至契(夏祖)1、黄帝—2、玄嚣—3、娇极—4、高辛—5、契(夏祖)—6、昭明—7、 相土—8、昌若—9、曹圉六、周武王至受姓始祖伯桥及杨震世系表1、武王(发)—2、诵(成王) —4、宁族—5、服人(成侯)—6、福(历侯) 叔虞——3 夑(xie)—7、宜臼(靖侯)—8、司徒(僖侯)—9、籍(献侯)—10、费生(穆侯)—11、 成师(曲沃桓叔)—12、 蝉—13、 称—14、 伯桥(受姓始祖)—15、 文(逊字文) —16、突—17、职—18、肸(xi)—19、季夙—20、道—21、忠—22、业— 23、赞—24、祺—25、羡—26、惠—27、元—28、温—29、老—30、章 —31、款—32、硕—33、喜—34、敷—35、胤、36、敞—37、忠—38、 谭—39、宝—40、震- 10 - 第二章 中华杨姓世系简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周代诸王表文王昌—武王发—成 ( 康王 ) —昭—穆— 孝 共 —懿———夷—厉(共和行政)—宣—幽—平(东迁)—泄(早卒未立)—恒—庄— 鳌—惠—襄—顷—匡—定—简—灵—景—悼—敬—元—贞定—衮—思— 考—威烈—安—烈—显—慎靓—郝八、播州杨氏土官世系唐 876 年平播: 五代 907-960: 北宋 960-1127: 1、端 2、牧南 3、部射—4、三公—5、实—6、昭—7、贵迁—8、光震—9、文广—10、惟聪 南宋 :11、选—12、轸—13、粲—14、价、—15、文 元 :16、邦宪—17、汉英—18、嘉贞—19、忠彦—20、元鼎 明 1368 年起:21、铿—22、昇—23、纲—24、辉—25、爱—26、斌—27、 相—28、烈—29、应龙 明朝神宗万历 28 年(公元 1600 年)平播- 11 - 第二章 中华杨姓世系简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端祖与山西杨业(令公)世系表十、杨震至杨端世系- 12 - 第二章 中华杨姓世系简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杨价祖至应龙世系- 13 - 第二章 中华杨姓世系简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佑祖生三子孟仁、孟义、孟奇世系- 14 - 第二章 中华杨姓世系简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贵迁入播前几代世系(表一)会本 仁芳 正本 友谅—玄询————国忠 銛 玄琰 友谦 韩国夫人 玄珪 蜉国夫人 玄鸿秦国夫人 玉环(贵妃 继—辉—恩—钧—喧—敷—岳—弘礼—□—□—□—□—□—景山—表滋—端(入播)珍—贞—懿—顺—仲景—琛—汪结表(二)- 15 - 第二章 中华杨姓世系简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黄帝至粲祖单列世系通表1 黄帝 — 2 玄嚣 — 3 娇极 — 4 帝喾(库) — 5 后稷 — 6 柔玺 — 7 叔望 — 8 不窑 — 9 鞠 — 10 公牛 — 11 庆节 — 12 皇朴 — 13 差弗 — 14 毁喻 — 15 公非 — 16 辟方 — 17 高圉(雨) 祖 — 25 古公亶父 — 26 季历 — 27 昌(文王) — 18 侯侔 — 19 亚圉 — 20 云都 — 21 太公 — 22 组钳 — 23 诸鳌 — 24 公叔 — 28 发(武王) — 29 叔虞 — 30 燮(xie) — 31 宁族 — 32 服人(成侯) — 33 福(历侯) — 34 宜臼(靖侯) — 35 司徒(僖侯) — 36 籍(献侯) — 37 费生(穆侯) — 38 成师(曲沃桓叔) — 40 蝉 — 40 称 — 41 伯桥(受姓始祖) 逊(字文) — 43 突 — 44 职 — 45 肸(西) — 42 — 46 季夙 — 47 道 —48 忠 — 49 业 —50 赞 — 51 祺 — 52 羡 — 53 惠 — 54 元 — 55 温 — 56 志 — 57 章 — 58 款 — 59 硕 — 60 喜 — 61 敷 — 62 胤 — 63 敞 — 64 忠 — 65 谭 — 66 宝 — 67 震 — 68 奉 — 69 敷 — 70 众 — 71□ — 72 珧 — 73 结 — 74 继 — 75 晖 — 7恩 — 77 钧 — 78 暄 — 79 敷 — 80 岳 — 81 弘礼 — 82□ —83□ — 84□ — 85□ — 86□ — 87 景山 — 88 表滋 — 89 端 — 90 晔 — 91 溥 — 92 清 — 93 实 — 94 昭 — 95 贵迁 — 96 光震 — 97 文广 — 98 惟 聪 — 99 选 — 100 轸 — 101 粲 — 102(价、佐、佑)- 16 - 第二章 中华杨姓世系简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敦叙九族 历载排行本族历代排行,自景、再、惟、茂、学、 (单名) 、文七代以后,以 三十二字为定,不得紊乱,待行满之后,经族者再行作议,必不复还前 代排行。此排行刻墓碑上亦可。正大光明,世代朝忠; 家国安康,永远从同; 洪开治本,恒定原宗; 能培先德,长復兴隆。- 17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1、黄帝(距今约 4700 年左右)少典之子,姬姓,名轩辕。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兄为 炎帝,中国历史上和炎帝并称。 黄帝为黄河流域一个部落首领。以他那个时代为标志,使人类结束 了蛮荒浑浊,进入了初级文明阶段。他和他的部属创文字、营居室、制 衣冠、艺五种、造舟车、养桑蚕、训野兽、定算数、制音律、创医术、 制指南车、阴阳五行等。公元前 2697 年,帝命大桡以干支纪年,定此年 为黄帝元年,以后每六十年为—(甲子)周期,现在进入第七十九个周期。 (1984 年-2043 年)寿 100 余岁。故里在今河南新郑,亡于荆山(今河南灵 宝县是阌(wen)乡镇南覆釜山)葬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1961 年,国务院 公布黄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天下第一陵” 。据传,黄 帝有夫人四,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十二姓)即:姬、酉、祁、己、 腾、箴(珍)、任、苟、僖、姞、僖、姞、僖、姞、儇(xuan)、衣,唯青阳 与夷鼓同己姓。元妃嫘祖为西陵氏女,生长子昌意、次子玄嚣、三子龙 苗。2、玄嚣:黄帝次子,名挚。以金德王天下,称“少昊金天氏” 。又传,以己 为姓,生子娇极。3、娇极:玄嚣子,未即位,生子夋嗣位,是为帝喾。- 18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帝喾娇极子,都于亳。有四妃,元妃有邵氏女,名姜塬,见巨人迹而孕, 生稷,又名弃子,为周之始祖;次妃陈锋氏女,名庆都,有赤龙之祥, 怀十四月生尧,即帝尧陶唐氏;三妃有娥氏女,名简狄,有飞燕之祥而 生契,为商祖;四妃娵(ju)訾(子)氏女,名常仪,生子挚。在位七十年, 寿一百零五,葬顿丘。5、后稷帝喾之子, 名弃。 母有邵氏女, 出野见巨人迹怀孕生稷, 以为不祥, 弃之隘巷,牛马过皆不践;又徙置山林,遇山中多人迁之;再弃冰上, 飞鸟以翼盖之。母以为神,遂收养之,取名弃。儿时,常怀巨人之志, 好耕农,相地以种庄稼,民大悦。帝尧闻贤聘为农师,天下皆利。以功 封于邵,号后稷,子楘玺。6、楘(mù)玺稷之子,袭父职,务稼穑(色),生子叔望。7、叔望楘玺子,袭父职,务稼穑,生子不窋。8、不窋(kū)叔望子。 时夏太康政衰失国, 不窋不务稼穑, 失官, 逃往西北戎狄。 生子鞠。9、鞠不窋子,生子公牛。- 19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公牛鞠子。虽在戎狄,复修稼穑。后迁国于豳(兵)(今陕西彬县,渭河支 流泾河流域)百姓感怀,多往附之。周朝之兴,实从此始。生子庆节(豳, 以下作彬)11、庆节公牛之子,国于彬,生子皇朴。12、皇朴庆节之子,嗣位彬国,生子弗差。13、弗差皇朴之子,嗣位彬国,生子毁喻。14、毁喻弗差之子,嗣位彬国,生子公非。15、公非毁喻之子,嗣位彬国,生子辟方。16、辟方公非之子,嗣位彬国,生子高圉(雨)。17、高圉辟方之子,嗣位彬国,生子侯侔。18、侯侔高圉之子,嗣位彬国,生子亚圉。 - 20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亚圉侯侔之子,嗣位彬国,生子云都。20、云都亚圉之子,嗣位彬国,生子太公。21、太公云都之子,嗣位彬国,生子组钳(干部之干)。22、组钳太公之子,嗣位彬国,生子诸鳌。23、诸鳌组钳之子,嗣位彬国,生子公叔祖。24、公叔祖诸鳌之子,嗣位彬国,生子古公亶父。25、古公亶父(距今约 3100 年左右)公叔祖之子,大振后稷、公牛之业,治国有方,国人大悦,邻国亦 多归附。古公有子三:长泰伯(季扎)、次虞仲(仲雍)。其妃太姜生少子季 历。季历娶太任,生子昌(即周文王),生昌时有圣瑞。古公喜曰:我世当 兴者,其在昌乎!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传位于他),乃结伴逃至吴 地(今江苏南部苏州、无锡一带)。泰伯无子,为吴地开山始祖,葬无锡鸿 山,有庙四时祭祀,至今香火特盛;虞仲(仲雍)为吴地血缘始祖。葬江苏 常熟虞山。古公传立季历。- 21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季历古公少子,笃行仁义,诸侯顺之,寿 98 岁,葬鄂县南山。生子昌, 即文王姬昌。27、姬昌(周文王)季历子,母曰太任,诚一端庄,维德之行。乃娠,目不视恶色,耳 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生而圣瑞,及长,为诸侯领袖,得专 征伐,称西伯。天下三分有其二。被商囚羑(you)里而演周易。位五十年。 卒于公元前 1122 年,寿九十七岁,谥曰“文王” 。葬今山西咸阳西北 18 里处。太子发,为武王。28、姬发(周武王)文王太子,继文王位,为中国西周第一代帝王。时商纣无道,武王 以太公望为师,周公为辅,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 向东伐纣。(时为公元前 1066 年)。纣亡,诸侯尊武王为天子。在位十九 年而卒。葬同父处。太子诵立,为成王。三子叔虞。 注:武王卒于公元前 1063 年,至黄帝已 1634 年才 28 代,不确。 原因表 1 已述。可看第 9 页所释。29、叔虞发(武王)三子。母为姜太公之女,成王立,唐有乱(古唐国故城在今 山西翼城县西,传为尧所建)故周公灭唐。成王削桐叶为圭戏叔虞: “以 此封尔” 。史官请择日以封叔虞。成王曰: “吾戏之尔” ,史官对曰: “天 子无戏言” ! 。于是史书之、礼成之、歌乐之,遂封叔虞于唐。曰唐叔虞。 姬姓,号子干,为晋国开国之君。今山西太原悬瓮山下有晋祠,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和郡县志》晋祠,周唐叔虞祠也。生子三:燮、 良、公明。 - 22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燮(xie)叔虞长子。周康王续封燮于唐,近有晋水流过,遂改国号为晋,是 为晋侯,生子宁族。(附:杨侯杼,叔虞次子)。31、宁族燮之子,封晋武侯,亦作曼期、曼旗,子服人。32、服人宁族子,封晋成侯,子福,亦作辐。33、福服人子,封晋厉侯,子宜臼。(以上五代无准确年代可推)34、宜臼(前 859—前 841 年在位)福之子,封晋靖侯,在位十八年,子司徒。35、司徒(前 840 年—前 823 年在位)宜臼子,封晋厘侯,在位十八年,子籍。36、籍(前 822 年—前 812 年在位)司徒子,封晋献侯,在位十一年,子费生,亦作则生。37、费生(前 811-785 年在位)籍长子,封晋穆侯,在位二十七年,前 808 年娶齐女姜氏为夫人, 前 805 年生太子仇,前 802 年生少子成师。38、成师费生少子,前 746 年晋文侯卒,其子伯即位,为晋昭侯,前 745 年 封其叔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时年 58 岁。 曲沃邑大于晋都邑翼, - 23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号曲沃桓叔。成师广行德政,晋人皆附之。识者议曰:晋之乱在桓叔, 末大于本,不乱何为!前 739 年,晋大臣藩父弑昭侯迎桓叔。桓叔欲入 晋,晋人攻之,桓叔退回曲沃。晋人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晋与 曲沃,由此生仇。前 731 年,桓叔卒,寿七十二岁,生子蝉,为曲沃庄 伯。39、蝉(前 730—前 716 年在位)成师长子,为曲沃庄伯,生子称,为曲沃武公。40、称(前 715 年—前 677 年在位)蝉之子,其时晋国的国君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湣侯五代, 均为庄伯和武公控制。前 679 年,武公灭晋湣侯,以宝献周,周釐王命 武公为晋君,二年后卒。长子诡诸,前 677 年袭父职,为晋献公,生三 子:申生、重耳、夷吾。次子伯侨封为杨侯,生三子,逊、近、述。41、杨伯侨(字文实)称次子,穆侯曾孙称于前 716 年代其父曲沃武公主曲沃坐大,前 679 年代为晋君,周襄王(前 651 年—619 年)念其伯侨先祖功勋,乃封于 杨地,为杨侯,继祖爵位。以邑为姓,伯侨为杨姓受姓始祖,距今已有 2650 余年历史。谥“贤敬” 。生子逊、近、述。42、杨逊伯侨长子,字文,承父爵,生子突。43、杨突逊之子,封羊舌(地名)大夫,辖铜碮,杨氏,平阳三邑,生子职。44、杨职- 24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之子,晋悼公重臣,职性聪敏,素享贤名,生子四:赤、肸、鲋 、 虎,号羊舌四强族。45、杨肸(西)职之次子,字叔向,博议多闻,为晋平公太傅。孔子称为“古之遗 风” ,生子二,伯石、季夙。46、杨季夙肸次子,生子道47、杨道季夙子,字子容,周景王时任大司马,谥迪忠王,生子忠。48、杨忠道之子,周景王时太傅,生子业、华。49、杨业忠长子,周敬王时太傅,生子赞。50、杨赞业之子,周敬王时大夫,生子祺、祎。51、杨祺赞长子,周元王时司马,生子羡。52、杨羡祺之子,周考王左将军,生子惠。53、杨惠羡之子,周威烈王大夫,食邑潼关,生子元、潼。 - 25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杨元惠之子,周安王时任左庶长,生子温。55、杨温元之子,周安王时为温州牧,生子三:志、雍、述56、杨志温长子,周显王时任左将军,生子章。57、杨章志之子,字道斐,为秦惠王左庶长。公元前 312 年(战国末期)击楚 于丹阳,斩首八万,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封华阳侯。生 子三:苞、朗、款。苞仕秦为上卿,朗为秦将军,款为韩国将军。凡华 阳杨氏,皆为章之后。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诗赞扬章:秀灵以毓,抱负不 同,动心忍性,降岳升嵩,威传间外,望重营中。将军承父,爵封侯功。 气吞南北,名震西东。显荣宗祖,臣服兵戎。凌烟阁上,将仰英风。 注:秦汉时(前 211-220)计 431 年,历秦、西汉、东汉,特别是初 期,杨姓子孙,主要居于陕西华阴、扶风、河南宏农一带,尤以宏农较 为集中,影响最大,故后来郡望称为宏农,亦作弘农。款后裔繁衍最盛, 居今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为秦汉时宏农望族。58、杨款章之三子,秦时为上卿,生子三:端和、硕、操。59、杨硕款次子,字太初,秦始皇五次征召不应,刘邦攻咸阳驻军灞上,聘 硕并拜为太史。硕见五星聚东井,知天下必归汉,令数子从刘邦征战。- 26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卒于公元前 176 年。生八子:鷃、奋、彪、熊、颤、喜、魅、倏(书)。60、杨喜硕六子,字幼罗,汉高祖时为郎中骑都尉,前 203 年冬十二月,随 刘邦征战至垓下,与吕马童等数人杀项羽,因功封赤泉侯,生子敷。61、杨敷喜之子,字伯宗,汉文帝(前 168 年)嗣封赤泉侯。前 154 年卒,谥 “定” 。生子胤。(史记,高祖功臣年表记作杨儌)62、杨胤(前 89-前 25)敷之子,字嗣宗,前 153 年嗣封赤泉侯,前 145 年封临汝侯。生子 二:敞、(佚名)。63、杨敞(?—7 年)胤之子,字君平,公元前 80 年任霍光大将军府大司农,前 75 年升 御史大夫,代王沂为相,封安平侯。其妻为司马迁之女,生五子:忠、 诚、君、皇、惲(运)。64、杨忠敞之长子,公元前 74 年嗣安平侯,增邑至 5470 户,谥(顷),生子 谭。65、杨谭忠之子,字翁君,又名献美,生子二:宝、宰(惟美)66、杨宝谭之长子, 字惟善, 传宝九岁至华阴山北, 见黄雀被恶鹰搏击坠地, 宝救归且置箱中,专以黄花喂养,百余日羽丰而飞去。当夜有黄衣童子 - 27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来再三拜宝:我西王母使者,感君仁爱拯救,今有白环四枚奉君,愿 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司(司徒、司空、司马)当如此环。此杨氏四世三公之 兆。东汉光武帝刘秀闻贤征召,因多病未应。生子二:衡、震。67、杨震(公元 54-124 年)宝次子,字伯起,生于公元 54 年 2 月,从小博学,明经博览,无 不穷究,时称关西夫子杨伯起,故杨氏堂号为“关西堂” 。后隐居湖城县 二十年,不受州郡之召,震志俞笃。年五十,赴任东莱郡(今山东掖县), 道经昌邑(今山东金乡),昌邑县令王密早年为荆州秀才,由震举荐,密夜 怀金十斤以赠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密曰: “夜无知者” 。 震曰: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震廉垂四知, 清白传家。故杨氏堂号名“四知堂” 。后震转任涿县太守,公正严明,旧 长者嘱震置产业以留子孙,震曰: “使后世为清白子孙,以此遗之,不亦 丰厚乎! ” ,故杨氏堂号又名“清白堂” 。生五子:牧、里、秉、让、奉。 卒于公元 124 年左右,寿 70 余岁(震为东汉章帝、和帝、安帝时人)。68、杨奉震少子,字季叔,官至中书侍郎。后世派衍有上谷房、河中房、原 武房、越公房;越公房派衍有播州杨氏,北宋杨家将房系,生子敷。69、杨敷奉之子,笃志博闻,早卒,生子二:纂、众。70、杨众敷次子,世传先业,拜侍中,197 年因功封務亭侯。其子佚名,力 不可考。71、(佚名)- 28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之子,佚名,生子四:炳、骏、珧、济。72、杨珧众之三子,字文据,生子结。73、杨结珧之子,仕募容垂为中山相,子二:珍、继74、杨继结之次子,生子晖。75、杨晖继之子,历任京兆太守,平南将军,洛州刺史。卒赠弘农简公,曰 “简” ,生子二:恩、佑。76、杨恩晖之长子,历任北魏镇远将军,徐州、荆州刺史。469 年迁河间太 守,生子钧。77、杨钧恩之子,历任抚远将军,七兵尚书,北道行台。526 年任恒州刺史。 博学强识、德政卓著。更善用兵,望尘知马步军多少,嗅地知敌之远近。 赠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等职。封“越恭公” 。谥“恭” 。后裔称“越 公房” 。生四子:暄、穆、简、宽。穆后无考,简之子文升下传七代至净 恭房;简之子文伟下传八代至再思房;宽之子纪下传七代称新昌房。78、杨暄钧之长子,子景和,历任华州别驾、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生子敷。79、杨敷- 29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暄之子,子文衍,563 年镇陕州,升骠骑将军及开府议同三司。571 年任汾州刺史,后北齐将段孝先攻汾州,矢尽被离,敷不屈,忧愤而卒。 后子杨素为父申冤,赠大将军,谥“忠壮” ,子四:素、约、慎、岳。80、杨岳敷四子,北周时为监贞公,入隋任万年令,封苍山公。子三:弘礼、 弘文、弘武。81、杨弘礼岳长子,字履庄,唐李渊令弘礼袭清河郡公。贞观中,(627-649) 迁中书舍人。太宗观弘礼文韬武略,运筹帷幄,拜兵部侍郎;常见弘礼 统军征战,甚壮之,谓许敬宗曰: “越公儿郎,故有家风” ,为唐初累建 功勋。653 年卒,赠兰州都尉,谥“质” 。此后五代失记(从年代论,恐 不只五代。待查) 。 82、 83、 84、 85、 86、87、杨景山其父无考,景山实名辉,字景山,国子监司。子表滋。88、杨表滋景山子,官任户部尚书,子端。89、杨端表滋子,时为朝中太师,为入播(今遵义大部)之始祖。公元 876 年, - 30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诏国(今云南大理)犯黔中,朝廷发兵征讨,赦令端为平播总督师。同时 诏令:1、北京广平府清河杨感将军为副元戎;2、山西太原交城成展为 右护卫将军;3、山西太原寿县令狐滈为左护卫将军;4、陕西凤翔郑畋 为工部司空;5、浙江金华骆进华为骠骑将军。端率七军赴播征战。端出 奇兵击敌,敌纳款而降,播州平。位 29 年,配谢氏,生一子———晔; 后配侯、 顾氏。 朱温篡唐, 端忧愤而卒, 葬重庆丰都县流沙坡石砚台。 (卒 年应在公元 910 年前后)。 补充:杨端祖平播后,唐僖宗颁诏制诰以嘉奖端祖及夫人谢氏,褒 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枫宸特简,新纶出自牂 牁 ;堂荫初辉,津兴 魁国。八座元公,三台硕辅。家传清白之风,世擅鹰杨之烈。杨端:功 封宣慰,振勋献于百代,世享爵土,报伟业千秋。戌罗施之边陲,五司 辅助;砀王命之权威,七姓从命,埤世笃以忠贞,庶几乎朕志。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凤诏初颁,夜郎焕懿德之彩,龙旗遥偾,罗 施畏祖练之辉。协气敷杨,欢声腾沸。於戏,夫人谢氏,幽闲贞静,堪 比太姒之风;淑性兹柔,可媲姜媛之美。内臣助,弼妃姆仪。相夫子而 三捷绕音,辅王事而两阶舞羽。母称播州,品敕第一。丹书铁卷之诰, 自今伊始;分第祚土之烈,与世俱长。 僖宗赠杨端对联曰: 宰辅翊皇唐忠贞世袭三杨弟 侯封隆播土清白常留四相家 又曰: 汉代始开基关西道脉源流长 乾符初立绩播封南侯世泽远90、杨晔(亿)- 31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之子,随父征播,889 年封牧南侯,痛父业未就,九溪十八洞(今 重庆酉阳)未服,忧愤而卒,生子溥。91、杨溥(pu)晔之子,好武功,平罗闵少数民族叛乱,力战而卒,封部射,生子 清。92、杨清溥之子,号三公,生子二:宝、实。93、杨实清之次子,兄杨宝自感不才让实,闻赵匡胤即位,欲遣使入贡,宋 诏令仍领播事,子三:昭、先、蚁。94、杨昭实长子,二弟相残自逝,昭亦无子,以山西太原同族杨业(老令公) 之曾孙贵迁承嗣。端下七代与令公下四代平辈。95、杨贵迁太原人,字升叔,其父为杨令公之孙充广,景佑初奉诏出使广西, 与昭同为越公房后裔。自此守播者皆为杨业子孙。生三子:光震、光荣、 光明。96、杨光震贵迁长子,字长卿,宋神宗 1073 年入朝纳贡,袭父职业,以功封 从议郎,沿边都巡检使,生五子:文广、文真、文钖、文贵、文宣。97、杨文广光震长子,字敬德,承父职,治播功伟,民怀威感德,加封武功大 - 32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年 36 卒,生子三:惟聪、惟吉、惟信。98、杨惟聪文广长子,宇晦之,七岁而孤,承父职,以叔祖光荣摄理政事。光 荣、光明二叔祖欲加害于聪,未果;弟惟吉复作难,杀聪二子,后复生 二子;选、逡(qùn) 。1125 年卒。99、杨选惟聪长子。字简夫,就职时逢靖康之难,1129 年献马于朝,自请 抗敌,兵未出三峡而敌退。官至武经郞,生 13 子,惟轸、轼最贤。100、杨轸选长子。字德舆,美髯长身,仪表英武,刚毅勇决,甚有威名。原 治所白绵堡(今遵义县南白镇,时俗称懒板凳)简陋,迁治所于穆家川(今 红花岗区东门湘江)。初无子,过继胞弟杨轼之子杨粲为嗣。晚生三子: 勋、熏、鼎。以粲为贤,终不易。实为任人为贤之垂范。- 33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杨粲轼之子,幼年过继伯父轸为嗣,字文卿,小字伯强。1201 年袭职。 任内治政宽简,富民强兵,世笃忠贞,功绩卓著,为播州史上鼎盛时期。 朝廷累加封爵。粲卒后赐庙“忠烈” ,封“威毅侯” 。晚年,杨粲以儒家道德思想为准绳,总结毕生统治经验,作《家训十条》 ,并 刻石以示子孙。文日:“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贤,务平 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这 10 条家训,被后人评为“有功名教、福贻子孙” 的垂世范言。粲祖葬遵义市区以南 10 公里处遵义县深溪镇平桥村湘江河边的皇 坟咀。1982 年 3 月 12 日,国务院公布杨粲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建于 1241 年至 1252 年间,配田氏,生三子:价、佐、佑。 因我系景伯祖以上尚无定论,特将粲祖至杨应龙单列如下:102、杨价粲长子,字善文,1232 年袭职,1244 年赠开府议同三司,右议大 夫,文州刺史。卒后赐庙“忠显” ,封威灵英烈侯。桐梓县城后虎峰山顶 有杨价庙,人称崇德庙。价子杨文,卒谥“崇德” ,疑父子共庙。葬桐梓 葫芦坝大柏香树石坟咀,1970 年左右已毁。配田氏,生子二:文、大声。 附: 1、杨佐 粲次子,智仁勇达,经纶伟略,官封威镇侯,后裔居遵义团泽五凤 庄,后缺多代无考,再后有守礼、守廷、守轩、守志等。 2、杨佑 粲三子,官至贵州同知,整饬议兵元帅,谥“崇善” ,生三子:孟 仁、孟义、孟奇,(号“三孟” )。 - 34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佑祖曾题诗曰:源远流传根又生,清白传家最有名, 山西发籍太原府,命名平播作忠臣。 文武公卿光事业,黔蜀威名震玉京。 记得祖留诗八句,便是杨家后代人。- 35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杨文价长子,字全斌,少时深受祖父粲钟爱,承父职,任内勋劳卓著, 民从其化。1265 年封播国公;元朝赠荣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惠敏公, 谥“崇德” ,追封播国公。配田氏,生子一:邦宪。1972 年发掘出高坪 杨文墓神道碑文,记载:君讳文,字全斌,本系出唐叔虞之后,伯桥食 采于羊舌,子孙因氏焉,汉以来,聚族会稽。104、杨邦宪文长子,字仲斌,承父职,元中统年间(1278 年),帮宪入朝,诏袭 守如故。元拜龙虎卫上将军,播州安抚使。封“播国公” ,卒谥“惠敏” 。 配田氏,生子二:汉英、如祖。邦宪与价之次子大声所生七子:邦政、 邦义、邦光、邦孚、邦礼、邦杰、邦怀合称“八邦” 。105、杨汉英邦宪长子,字熙载,五岁父卒,1285 年母田氏携至京师,元世祖 忽必烈于大安殿接见,赞誉有加。1291 年,汉英再入朝,1295 年元成宗 即位,汉英三入朝。1303 年卒,年 40 岁,配田氏,无后,以弟如祖之 子嘉贞承袭。 附:杨如祖 邦宪次子,任播州招讨安抚使,子三:嘉贞、嘉相、嘉诚。106、杨嘉贞如祖长子,承袭伯父汉英嗣,袭播州宣抚使。1322 年入朝,元英 宗赐名“廷礼不花” 。1329 年 3 月,元庭亲王伊鲁特穆尔至播州,招谕 嘉贞及土官,仍领播事,生二子:忠杰、忠彦。- 36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7、杨忠彦嘉贞次子,承领播事,配田氏,生子一:元鼎。108、杨元鼎忠彦子,承领播事,元鼎卒,无子,田氏(疑为元鼎夫人)以如祖三 子嘉诚之长子杨铿承领播事,实是以叔代侄秉政。时为明洪武三年(1370 年)107、杨铿嘉诚长子,元鼎之从叔,承接元鼎领播事,明 1375 年铿遣弟锜入 朝纳贡,次年铿复入朝近一月,太祖面谕至切,自是每三年一入朝,卒 于永乐初,赠怀远将军。生四子:镇、昇、复、旭。108、杨昇(1377 年—1440 年)铿次子,字孟高,号退斋,端之第二十世孙,第二十二任播州宣慰 使。任内曾九朝京师,莅政勤敏,边境绥宁,道不拾遗,配田氏,生子 三:正声(早夭)、纲、护。109、杨纲(1402 年—1449 年)昇次子, 字大纪, 号政斋, 其父昇因正声早逝, 欲使嫡孙杨烔袭职, 杨烔又夭亡,纲以季父身份承领播事。为政八年,边境肃然,民安如一 日,曾三朝京师,配田氏,生子二:辉、煟。110、杨辉(1433 年—1483 年)纲之长子,字退斋,承领播州第二十四任职。卒葬遵义白果公社雷 水堰。纲宠爱庶子杨友,导致友与其兄爱(纲嫡子)仇杀多年,后世学者多- 37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指出:播州杨氏,自粲以来,家族内部较团结,自此友爱弟兄二人为 争夺宣慰使一职攻讦(节)仇杀,播州杨氏将衰,这是一个重要信号(此时 距杨应龙事件仅百余年)先配俞氏,生次子爱;复配田氏,生长子友。111、杨爱辉次子,字敬夫,嫡出。承领播州第二十五任职。父卒,爱友弟兄 二人争权仇杀多年,后帝命爱袭职,迁友于保宁(今四川阆中)羁管;才平 息这场纷争。配田氏,生子一:斌。112、杨斌爱之子,承领播州第二十六任职,任内草菅人命,崇道误职。配俞 氏,生子一:相。113、杨相斌之子,承领播州第二十七任职,配张氏,生子烈、煦。相庞庶子 煦,欲使袭位,烈母张氏悍甚,1530 年与子烈举兵逐杨相。相外逃至水 西(今大方县境),后客死于彼。烈求父尸,水西土官安万铨就势要挟烈归 还天旺、水烟(今遵义、金沙交界)故地。烈佯许之,及父尸还,乃不还地, 与水西杀伐多年不息。114、杨烈相长子。承领播州第二十八任职,1571 年 2 月,烈入朝贡马,是 年卒。葬遵义新卜区新文乡洪江桥。生子六:应龙、兆龙、见龙、从龙、 会龙、腾龙。号“六龙”115、杨应龙烈长子,承领播州第二十九任职,时为 1571 年。1582 年,朝廷正 式敕封为骠骑将军。1600 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应龙反叛明庭,明 - 38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令李化龙督师二十四万人,从四方分八路会剿,历时一百一十四天, 于 1600 年六月初六日攻破应龙巢穴海龙囤, 应龙自杀(火焚), 播州遂平, 从此改土归流。播州杨氏自公元 876 年杨端祖入播以来,历唐、五代、 北宋、南宋、元、明各朝,计 724 年,至此宣告终结。配田氏,生五子: 朝栋、可栋、以栋、惟栋、梁栋。 播州杨氏各派系因此事件所累,四处迁徙,朝日奔波、跌落为民, 从此散居今黔北、川南各地,各自为政。关于明朝中央政府平定播州杨应龙事件附:1、李化龙,河南长垣人,明万历三年高中状元,为长垣历史 上三状元之一。杨应龙被李化龙消灭后,李亲见播州多年兵灾,民生凋 敞,上书明庭将平播兵士安置播州,获准。李于清朝初年亡故,年 70 余 岁。数年后家人将李之灵柩从家乡迁葬遵义三岔镇水田组。(李化龙平播 事,桐梓县志 203 页较详) 2、海龙囤, 位于今天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龙岩山东北,北距遵义 市中心 30 公里。播州杨氏利用此有利地形经营约 400 余年,建成军事要 塞,作长久计。公元 1600 年夏(明末神宗万历二十八年),杨应龙被李化 龙率明庭 24 万军队围困在囤上近两月,最后明军破囤,应龙自杀。平播 之役以明军大胜结束。随即播州实行“改土归流” ,杨氏家族自唐以来七 百余年统治至此结束。 由于海龙囤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2001 年成为第五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 年春,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保护部门,正式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2 年 10 月,国家完成海龙屯航拍。 (——杨朝贵识)- 39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 第三章 杨氏公谱世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 第四章 播州杨氏源流总歌太师牧南部射叠,端祖为太师,以官名代人名,端祖之子晔封牧南公;晔 子杨溥官为部射“接”为承领播州职 部射之子三公接。 杨溥子杨清封为三公, 三公生子实生昭, 昭至六世源流歇。 昭是端祖之第六代孙, “歇”是无后。 暂接太原中书令, 以太原中书令杨业之嗣孙充广代理播事。 太师同族名杨业。 “太师”指端, “同族”是同宗通谱 代领播事继延郎, 以杨六郎之子代理播州事。 传于充广五年别。 六郎廷昭子充广代理了五年的播州政事。 充广之后归嫡派, 充广之后是自己的子“贵迁”接任。 “实受业”是实际接任。 四世贵迁实受业。 贵迁是杨业的下四代——曾孙, 贵迁传子光震公, 又生文广惟聪接。 光震之子和光震之叔同名文广。 惟聪生选选生轸, 轸养轼子封忠烈。 轸无后,粲为轼子,幼年过继给伯父轸为嗣。 “忠烈” 是粲祖卒后皇帝谥给粲的庙号。 粲之子,价、佐、佑三子。 “忠显”是价祖的谥号, “公” 为敬称。 “文” 为价之子, 还有大声, 皇帝对死者的敕封名 “谥” , 文赠荣禄谥崇德。 崇德为杨文的庙号,代人名粲子名价忠显公。崇德所生邦宪组, 除邦宪外,还有如祖- 43 - 第四章 播州杨氏源流总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宪裔汉英忠宣杰。 “忠宣”是汉英的谥号 忠宣乏嗣立如祖, “乏嗣”是无后,如祖为汉英弟。 如祖所生嘉贞接。 嘉贞有弟嘉相、嘉诚,如祖未去接位,是其子嘉贞去接 位的。 二房忠彦生元鼎, 忠彦是嘉贞次子,称“二房”长子是忠杰 元鼎乏嗣让诚摄。 “诚”指嘉诚, “摄”是摄政,领播事,嘉诚实未去摄 政,其子铿去摄政,即是从叔代从侄去摄政。铿子名昇又生护, “护”有长兄正声,二兄杨纲 护裔杨烟早岁厄。 “厄”死了 杨氏家法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正声应接位,但正 取叔名纲权摄事, 声早夭,立正声子即长孙杨烟,烟又逝了,昇用仲子杨 纲——烔之二叔去接位的 子辉传爱承播业。 “辉”为纲之子“爱”是辉之子,次序为:纲、辉、爱 应龙生子名朝栋。 还有可栋、以栋、惟栋、梁栋 朝栋之子寿松灭。 还有寿春。意为朝栋死后无子 铁马金戈今至世, 指 1600 年(庚子)李化龙平杨应龙事件 庚子播地袭土歇。 “歇”是截止,结束播州杨氏土官制。 幸喜祖宗度有余, 凯里尚留宣抚业。 凯里是杨爱宣抚司的地域 尔时本地十三支, 李化龙平播后,播州杨氏还有十三支人 支支分派说明白 十三代前, 一因单传, 二因兄弟相残, 都只留下一支人, 十三代上分一支 十三代时,仅焕谋略介被粲所杀,还有辉、粲,较之十 二代多一支,为分一支- 44 - 第四章 播州杨氏源流总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代上六支列。 十五代前十四代为价、佐、佑之子,价生文、大声二支, 佑生“三孟” ,佐后不详,必有一支,合为六支二十三代又分二, 指友和爱两弟兄 二支谌作人中杰。 唯爱这第二支最突出 二十六代分一支, 奉命去将凯里灭。 此句疑有误:凯里是杨爱领地,为何去灭?先前凯里之 争非 26 代所为爱祖一支镇凯里, 有的谱记为友祖,友也确在父荫护下任过凯里官 荫袭宣抚世为业。 还有镇西与黄平, “镇西”为街,称镇西街 处处是荫是嫡脉。 两处都有友和爱的后裔 绥阳螺水共仁桐, 三地同为价祖之后裔 郑场车水总族阅。 播州杨氏宗祠在车水, “阅”看宗祠记录就知道了 蒲江正安和哑水, 南坪湄潭三渡列。 以上六处是佑祖的后裔 平远五凤南山是, 三处同为一祖后裔,以五凤言、应为佐祖 杨梅春台龙坪脉。 三处应为八邦后裔 仁怀黔西刀靶水, 郑家坝内邦孚业。 以上为邦孚后裔 长滩堰头漆吊咀, 黑龙门前柏木穴。 异园各处分支坐, 共族同宗一根脉。 此是分友次第根, 说与后人休分别。- 45 - 第四章 播州杨氏源流总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关于观王房、越公房等房系 一、观王房第 67 代杨震长子杨牧(富波相)发展到隋时有个子孙叫杨雄,封为 广平王、清彰王、安德王,最后封观王,其后裔即称为“观王房” 。二、越公房第 79 代杨钧,博学强识,善用兵“望尘知马步军多少,嗅地知敌 之远近” , 时为抚远将军, 北道行台、 七兵尚书, 公元 526 年为恒州刺史, 任上惠政卓著,封“越恭公” ,卒谥“恭” ,后裔称“越公房” 。三、其他房系1、第 76 代杨懿第 4 子杨 徒居河中永乐,称“河中房”2、第 79 代杨钧生四子:暄、穆、简、宽。穆后无考,简后生文昇、 文休、文异、文伟。文昇下传 7 代有静恭房,文伟下传 8 代有再思房; 宽生 3 子:文思、文纯、文纪,文纪下传 7 代有新昌房。(——杨朝贵 识)- 46 - 第五章 播州杨氏统治集团在继承人 上的几次危机第一次:第七代 第六代杨昭无嗣,以太原杨业(老令公)之曾孙贵迁承嗣。自此守播者,皆杨令公之子孙。据载:其时由贵迁之父充广代理播 事 5 年后,才由其子贵迁正式接管播事的。故杨氏源流歌载: “暂接太原 中书令,太师同族名扬业” 。第二次:第十三代 第十二代杨轸先前无子,过继其弟杨轼之子“粲”为嗣,后来杨轸晚生三子:君、居、杰,轸以粲贤,终不易。轸祖“任人 为贤”之美德可见。第三次:第十八代 第十七代汉英无子,以其弟如祖长子嘉贞承嗣。嘉贞生二子:宗彦、宗杰(无考),如祖次子为嘉相,生一子:淄;三子为嘉诚, 诚生二子:铿、琦。第四次:第二十代 第十九代元鼎无嗣,以如祖三子嘉诚长子铿摄领播事,此是以叔代侄秉政。第五次:- 47 - 第五章 播州杨氏统治集团在继承人 上的几次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2 任杨昇后,应立长子正声,但正声早逝,又立正昇子杨烟, 烟也早夭。昇用次子杨纲去接任的,传下应龙一脉。第六次:第 25 任杨爱,与友为同父异母兄弟,友是辉长子,但庶出;爱为 辉次子,但嫡出。明成化 19 年(1483 年)辉卒,帝命爱袭职。此前,友、 爱兄弟二人为争权而致仇杀达数年之久,杨友最后因夺嫡的罪名,被明 廷迁保宁(今四川阆中)羁管,才平息这场争斗。后世学者指出:播州杨氏 将衰,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这时离杨应龙事件仅一百余年。 ——杨朝贵 识- 48 - 第六章 家 族 探 源一、原由我族遗存古版族谱(晚清辑),从第一始祖“杨天永”起(注:为战国 处士),到我们“朝”字辈,总计 50 多代。1998 年我和朝富大哥在国庆 节时前往石板、坪子查看该系族谱,景伯祖以上二十三代,以下至我们 “朝”字辈十四代,共计三十七代。这些谱无疑是错误的,理由是: 1、从战国(暂按末期计)记起,时空跨度应在 2250 年左右,按照历 史学家们考察中国历史所用 25-30 年为一代计,应在 75-90 代之间; 2、古谱所记代差在 45-50 年,我们的祖人不可能四、五十岁才安 家乐业、生儿育女。从我辈上溯至 10 多代的有年代可考祖人,45 岁至 55 岁亡故的占 80%,有些人甚至在 30 岁上下就亡故,这是古代生活水 平和医疗水平决定的。 3、妇女在 40 岁以后就逐步失去生育能力,这是不可逆转的生理必 然。 因此,古谱的错误是明显的。二、现状桐梓县域的各个乡镇、遵义汇川区高坪、板桥、重庆南部、南川等 地,有众多的杨姓族人居住,这些人(少数除外)都称是端祖后裔,但排行 自成一系,无整齐同一者。另外,从我系来看“朝”字辈上溯至 14 代止, 以上无从考证。到底是何脉系,悬而至今。近 30 年来,我从现代各种媒 体、报纸、书籍中搜集材料,综合分析,此情况是公元 1600 年时发生在 播州大地上的李化龙平杨应龙之战所造成的结果。- 49 - 第六章 家 族 探 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端祖与杨应龙公元 876 年(丙申)唐僖宗乾符三年,南昭国(现云南大理)侵犯黔中 (今遵义市), 朝廷发兵征讨, 太原人杨端(时为太师公)率领八族兵(杨端祖、 成展祖、令狐滈祖及梁祖、娄祖、赵、韦、谢等)平定黔中,从此定居下 来。朝廷允许世袭其地,经历唐末、五代、北宋、南宋、元、明,且都 臣服于各朝,故世袭其职——播州宣慰使。至 1600 年历 27 代,724 年 之久。其间 13 代传至杨粲(时为南宋时期)为播州杨氏的全盛时期。杨粲 葬遵义西南 10 多公里的皇坟咀,该墓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端祖 先驻营于懒板凳(今南白镇),至 11 代杨轸时因虑其地狭小,迁徙于今红 花岗区东门湘江(时称白绵堡)。 公元 1600 年(庚子)明万历 28 年, 端祖 27 代孙杨应龙举兵反叛朝庭, 明庭派李化龙为征讨总帅,领兵 24 万,从湘西、黔中、毕节、川南四方 八路征剿杨应龙,黔北、川南爆发了一场长达半年的战争。开始阶段, 双方各有胜负。从二月起,杨应龙节节败退,最终退回老巢——今汇川 区高坪镇之海龙囤(海龙囤, 形如覆鼎, 四围悬绝, 仅有一小路可通至顶), 李化龙随即围囤近两个月, 杨应龙最后山穷水尽, 于六月初六自杀(火焚)。 战争以官军大胜而告终。 李化龙平播后,朝庭对播州实行彻底改制: 1、改土归流,废除土官世袭,官吏改由朝庭直接任命; 2、将播州分而治之,一部划归平越府(今黄平),一部划归川南(今 綦江、南川); 3、在李化龙捷报中,李之幕僚建议,播州之有反叛….“播”字, 乃“番”之有“才”者也,议改为“遵义” , “遵义”者,遵王之义矣。 4、因多年战争给播州生产造成极大破坏,人口锐减,李化龙向明 庭建议将平播军士大部安置于播州,获准。 - 50 - 第六章 家 族 探 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杨应龙事件对播州杨氏的影响端祖及其后 27 代子孙统治播州 724 年,一朝崩溃,灰飞烟灭。作 为统治者,无疑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给予反叛者毁灭性铲除。播 州杨氏从政治巅峰跌下,一落千丈。可以想见,在那场天崩地裂,罪当 灭九族的战争中,杨应龙直系能活命的几乎不可能;旁系者则四处逃命, 朝日奔波,居无定所,九死一生——这就是今天散居于遵义各处的自称 是杨端祖后裔的杨氏族人。所有原始家族资料,在战火中、逃亡中几乎 片纸无存。七百年富贵荣华,依稀黄粱一梦。痛定之余,凭记忆草修族 谱,难免错乱百出;各派系自定排行,独立修祠建谱。 杨应龙事件是播州杨氏家族历史上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它是造成幸 存的杨氏家族各派系独立生存,族谱自成一脉的根本原因。杨氏家族在 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文化上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应龙一生暴戾恣睢、桀骜不驯,最后不但自身难保,更将祖宗数百 年之基业输得干干净净,且失火殃池,累及亲属流离失所,命悬一线, 从此跌入社会底层。 但是,物质不灭是历史发展的永恒定律,逝去的是兵戈剑战之声, 不变的是倔强蓬勃的精神,幸存的杨氏早已在废墟上如雨后春笋般屹立 起来了。五、从杨应龙印证景伯祖1、年代上 从我“朝”字辈上溯至 14 代的景伯祖,即“景、在、惟、茂、学、 (单名)、文、正、大、光、明、世、代、朝”记载较详,时空约为 370-420 年,按概论,当在 1600 年左右,恰在李化龙平杨应龙时代,或许景伯祖- 51 - 第六章 家 族 探 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杨应龙为同时代人,因杨应龙事件饱受流离逃难之苦。不然,我们父、 祖辈怎么说我们先辈是从遵义绥阳(金子坝)后迁正安(九颗印)再迁(桐梓) 农会场呢? 2、地理上 1998 年冬,我和明德祖一起往正安九颗印寻祖觅踪,九颗印,从 正安经瑞溪镇,一路直上桴烟乡(在山顶),然后直下庙塘、小雅,又从小 雅镇一路直上,翻山顶后的半山腰。举目四望,周围高崖与铁桶相似, 不知出路在哪里。 为何不住小雅?就是农会场, 为何不住大坡、 底水坝? 在大趟木龙头住了好几代人?可以想见,当年生存环境之险恶,经数代 人后,都还心有余悸。 3、婚姻上 端祖之后 27 代子孙,有不少人妻室为田氏,这个田氏,极可能是 当时思州田氏。思州(治所在今务川) ,今铜仁地区一部分和今务川,当 时思州土官为田氏。封建时代婚姻规则之一的“门当户对”来说,双方 均为土官,是对等的,故频繁通婚。景伯祖母为田氏,也是景伯祖与杨 应龙为同时代人的佐证。自应龙后,杨氏幸存者逃亡四方,地位一落千 丈,双方当然不会再去联姻了。初查,播州杨氏统治集团与田氏通婚的 有:杨文、邦宪、汉英、忠彦、杨粲、杨昇、杨辉、杨纲、元鼎、杨爱、 应龙等。 ———————————— 注:因本人水平及资料有限,上述分析仅供参考,意在抛砖引玉, 以便为有志于探究历史真相之景伯祖后裔提供引子于万一,此不但为吾 之夙愿,亦是族人之万幸了。 (——杨朝贵)- 52 - 下篇-桐梓农会场杨氏景伯祖世系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景伯祖以上无考,原因如上所述,不再赘述。经景、在、惟、茂、 学、(单名)、文、正、大、光、明、世、代、朝、忠、家、国已 17 代, 世系清晰。今各支派系景伯祖之孙,在朝祖之子,即惟栋、惟选、惟材、 惟梁四祖繁衍而来。分别详述于后。 文中代际辈分以阿拉伯数数字标于姓名之前,从景伯祖开始,景伯 祖为入桐始祖,标以 1,在朝祖为景伯祖之子,标以 2,其余各辈以此类 推。1、杨景伯- 53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入桐始祖,妣田氏,由绥邑徒正安再迁桐梓农会场,殁葬阴地坪(今 农会村田沟组),壬山丙向。生二子:在朝(周氏)、在荣(胡氏)。 景伯祖之墓历经三次竖碑。第一次于公元一七五一年(乾隆十六年辛 未)立。该碑序曰: 高祖德厚,荫庇后昆,灵爽默佑,蕃衍 、春露秋霜,未能爰勒此碑。开厥四时奉祀,丕振家声,世代子孙显贵显荣。碑录:曾孙 茂 盛 昌 启 德 林 玉 纪 玄孙 学 政 勉 仕 经 礼 慎 仙 宋 权 繁 忠 孟 伦 传 鲁 益 孝 开 偲 点 礼 进 显 价 智 善 颜 程 贞 道 优 辅 祯 佑 通 尧 书 崇 科 裔 仲 圣 历 伟 周 容 揆 时 奇 诰第二次于公元一八八三年(光绪九年癸未,仲春月二日立,时大清 祖主持竖立),为四楞碑,立墓前丈余,高约二米。正面碑序曰: 从来物本孚天,人本孚祖,然万物之所依者,天也!嗣孙□□所赖 者,祖也!忆惜吾祖绥邑而迁于桐者, 历年吾祖卜厝于斯,既幸其人之杰,犹堪想地之灵耳。但代远年湮而石断碑残,殊令人慎终而追远,- 54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本而水源。兹则子贵孙荣而房房发达,户户显扬,百世其昌矣。是序。第三次坚于改革开放后的一九八五年。该碑序曰: 人生在世,当如纷纷草木究其根本,浩浩江水溯其源泉。吾族起籍 山西,端祖奉命平播,声名威震黔蜀。景伯始祖于遵义迁绥阳,后迁桐 梓之农会场而居,殁葬阴地坪,迄今数百年之历史,十数代之繁衍。因 原碑破损,恐失流传;时值政通人和,承杨明德等倡导,协力重建。使 吾祖英名,高标竹帛;尔后佑我子孙,枝荣叶茂,千秋百代,富贵荣华。 爰箴是序。2、杨在朝妣周氏。葬今农会村上溪组道长咀,丑山未向。周氏祖母葬农会场 田沟组阴地坪景伯祖墓东侧,壬山丙向,有碑记。在朝祖原碑仅二尺余。 公元 2011 年,朝纯协调,各支派裔孙重新竖碑。序曰: 世人思祖,木本水源。 吾族起籍,山西太原。 唐末乾符,八七六年, 端祖奉旨,平播征南。 子孙世袭,唐宋元明, 二十七代,七百卄年。一六○○,改土归流, 天翻地覆,沧海桑田。 入桐始祖,景伯在朝, 颠沛迁徙,农会居焉。 育我一脉,胄衍祀绵,- 55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十五代,四百余载。 朝纯首议,众裔拥护, 重修坟茔,慎终追远。 佑我子孙,瓜瓞连连, 百世其昌,裕后光前。——十三代孙,朝贵拜撰。在朝祖生四子: 惟栋祖 惟选祖后裔居底水坝、田沟、水井窝; 后裔居杨家沟(火电厂进去,玛瑙岩对面);惟材祖 后裔居上溪沟、玉龙桥; 惟樑祖 后裔居上溪沟、大趟、亭子坝。- 56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景伯祖至朝字辈[第 14 代]世系通表为使此表清晰,凡无嗣者均未列入此表,表中[单]字辈即该辈行的 注: 人名为两个字,缺少排行字,也就是人名是单名,比如,杨勋、杨欢、 杨瑄等- 58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代-朝-忠-家-国各辈世系表 底水坝代 朝 友 华 全 棣 健 杨强 文 贵 毅 远 永 海 忠 明 庸 刚 恩 富 贵 容 源 玉 详 均 勇 宇 志 怀;桂英;辉 静;维 良 材 奇 亮 平 佑 小康;彬 明;奕(女) 能;美(女) 伟;龙 波;敏(女) 坤;杭 军;红 壮 琳琳;娅;澜(女) 齐;修 姗姗;欣;睿(女) 辉;雨涵(女) 杰 露露;阳阳(女) 豪;晶(女) 忠 立;强 材(顺利);婷婷(女); 梓璇(女) 钧昊;家诚 家 国 立生梓渝(女); 强生慕然(女)金- 60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田沟 代谟 树 臣朝荣 朝敏 勇忠群;碧(女)家国璇;紫娢(女) 保 义;亮(女) 凤;明(女) 鑫;容;敏(女) 强;全;会(女) 勇;英;秀(女) 肖生;奥雪(女)烈平 强柱 吉元 发 华 海 琴;梅;继; 丽娟(女) 奇 海 俊 椅权;群(女) 平;芬;琴; 敏;艳(女) 文;勇;兰(女) 鹏;贵艳(女) 龙;义(女) 浩发 洪 材 伟 国- 61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田沟(续前表) 代 朝龙 志 啟 兴 文 仲 彬 进;含 聂业;茂雪(女) 刚 学 明 (板 桥) 华 均 俊 伟;凤;银;琴(女) 强;武 镔 奥;利(女) 成成;乐鲜(女)忠权家月;贤(女)国- 62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井窝 代 朝学 安 林 啟 佑 和 富 国 孝 伦 涛 永 祥 勇 纯 贵 武 仲 文;琼(女) 志;建(女) 豪;倩 伟 华 友 平;银;群; 维(女) 贵 远 权 喜 绪 文 隆 利 平 明 小敏;梅梅 霞;容(女) 鹏;芳;燕 小进 乾;春梅(女) 豪 伟;佳佳(女) 波;会(女) 瑞(女) (平生)钦;莉 兴 俊;敏(女) (俊生)超忠家永;强;琴(女) 顺;利 鸿苑;辉;礼 志;雯雯;芳芳 红;引 学恒 绍 睿 翼(女) 乙 焯;力桥国 (永生)国雄; 国梅(女)明荣荣炳烤- 63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井窝(续前表) 代彬 坤 友 康朝祥 刚 东 臣 强 均 伦 海忠家国厚 正;来 怡(女) 荣;小英;超英 旺;杨;丹丹 飞;会(女) 延;娇 辑;欢;婷(女) 维 波 奎 栒 焱 颖;叶(女) 涵;锦;宇(女) 妍 (荣生)鹏; 涵(女)兴 爵忠 永 勇 坤洲弟 勇 志 远国震 渊 友 毅 海;林祥- 64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家沟代 朝 佑 臣 春 明 辉玉书忠 强 伟 顺 建;敏;仙(女) 波;丽 杰;瑞 焱;铃 紫兰;静华(女) 紫轩(女);锐杰家 家倩;博文 誉 雨婷;抗君 (建生)豪;鹏 (波生)诗涵(女)海生 海治 松 锭;曼曼(女) 勇 波 清;凤(女) 鑫 义;会(女) 旭;焜如(女) 松航 博文;昕(女)平 文 全 刚 强 均 纯 绵 谦(义生)涵;超- 65 - 第七章 景伯祖世系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溪沟 代进 俊 杰 镜 鑫 威大趟其他 忠 家朝淼颖 刚;凯顶春发 陈 (板桥) 国 波 鸿 杰 霜 建 强福 禄 寿 喜 文 刚 伍 松 锦 波 双坤;怀(女) 奎;群(女) 林;楠(女) 小波;太平(女) 雪松;雪梅(女) 贵;锐 波 琴(女) 建;素;柳(女) 亮;燕- 66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光铭 大本 光位 茂奇 学进 勋 文质 正时 大伦 大财 正坤 正荣 正刚 大望 大印 大清 光炳 光宇 光昭 光照 光德惟栋祖后裔简图(至光字辈)底水坝 田沟 惟栋茂时学敏欢文龙水井窝3、杨惟栋在朝长子。妣王氏。栋祖葬农会村上溪组尖峰子,祖母葬处不明。 生三子:茂奇、茂时、茂昌(乏嗣)4、杨茂奇栋祖长子。 妣周氏, 葬地均不明。 生一子:学进5、杨学进茂奇子。妣程氏。葬地不明。生一子:勋- 67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杨勋学进子,妣狄氏。勋祖葬在在朝祖墓坎下,有碑记,碑录:孝男; 文彬(李氏),文彩(毛氏),文质(唐氏),文富(令狐氏),孙辈为:正位、正 时、正府、正申、正泽。公元 1783 年(乾隆 48 年,癸卯)竖。狄氏葬大趟 窝凼,有碑记。申山寅向。7、杨文质勋祖三子。妣唐氏,葬地均不明。 生四子:正时、正府、正位、正聪8、杨正时田沟、底水坝后裔先祖杨正时之妻金氏老祖婆的坟墓,在大趟。文质长子。妣金氏。葬大趟青坟土,子山午向,无碑。金氏葬大趟 窝凼,申山寅向。有碑。碑序曰:从来物本孚天,人本孚母。吾母生于 - 68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乾隆四十八年(1783 年),亡于道光十年(1830 年)。兴家立业,备尝艰苦, 生男育女,极尽辛勤。勒石铭碑,永垂不朽。孝男:大根、大本、大伦、 大常、大财;孙:光银、光铭、光铣。9、杨大本正时次子, 葬底水坝屋基头, 亥山已向; 妣程氏, 葬底水坝张家塆, 乾山巽向。均于 2002 年竖碑。 生六子:光银、光铭、光宗、光泗、光文、光位。除光铭、光位外, 余均乏嗣。- 69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铭祖世系(后裔居底水坝)10、杨光铭大本次子,葬底水坝屋基头大本墓西侧,亥山已向;妣令狐氏,葬 底水坝土槽,乾山巽向;均于 2002 年竖碑。 生三子:明攀、明焕、明银11、杨明攀()光铭长子,清道光 29 年—清光绪 4 年,妣江贞修(),攀 祖葬田沟老屋基,申山寅向;江氏葬新房子当门,亥山巳向,均有碑记。 生一子:世林12、杨世林()明攀子,妣梁氏,林公葬底水 屋基田,天门河水库淹没线下,梁 氏葬新房子屋后面,均有碑记且同 一亥山巳向。 生一子一女: 子:代金 女:代银- 70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杨代金()世林子,妣成氏() 合 葬于新房子当门,亥山巳向。 生三子一女 子:朝华、朝棣、朝贵; 女:碧珍、碧珍 1934 年生,住 麻柳塆,婿:张晋(已故)。14、杨朝华()代金长子,妣王文珍()合葬于南垭田,有碑记。 生二子三女 子:忠友、忠权。 女:忠学、忠会、忠琴。 忠学:1955 年生,婿胡云,现住贵阳市。- 71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会:婿黄海德,住沙咀。 忠琴:婿周天祥,住沙咀。15、杨忠友朝华长子, 生,住桐梓城区,妻李光梅, 生。 生二子:家立(杨小林) 、家强(杨强娃)16、杨家立(杨小林)忠友长子, 生,住重庆万盛区,妻李霞, 生。 生一女 梓渝, 生,国字辈。16、杨家强忠友次子, 生,住桐梓城区,妻李梅, 生。 生一女 慕燃, 生,国字辈。15、杨忠权朝华次子, 生,住沙咀。妻周光会(已离异), 生,后家:新桥大垭沟。续配梁勤, 生。 生一子一女 子:家才 (杨顺利), 生。 女:家莲 (杨婷婷), 生。 梓璇,2011 年 11 月 19 日生。14、杨朝棣代金次子: 生,住底水坝。妻苏慎芬( 生),后家: - 72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石乡茅坪 生二子三女 子:忠健、杨强; 女:忠敏、忠莉、小红。 忠敏:1970 年生,婿胡玉国,住遵义市区。 忠莉:1972 年生,婿张宗志,住桐梓 651 厂旁。 小红:1981 年 7 月 13 日生,婿赵小川,重庆江津人,住遵义市区。15、杨忠健朝棣长子, 生,住桐梓城区,妻胡定美, 生,后 家:娄山镇长岗村桐坪组 生二子:钧昊、家诚15、杨强(忠字辈)朝棣次子,农历
生,未婚,原贵州工学院毕业,住深圳。14、杨朝贵代金三子,农历
生,住桐梓城区。妻令狐世恩, 生。 生四子一女 子:文、忠毅、忠远、忠永。 女:忠碧,1974 年生,婿吴祥平,安徽安庆枞阳人,现住浙江余 姚市。15、杨忠文朝贵长子, 生,现住深圳市。妻金芳碧, 生。 生三女:琳玲、杨娅、杨澜 - 73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琳玲, 生,现青岛市山东科技大学 2011 届在读。 杨娅, 生。 杨澜, 生。15、杨忠毅朝贵次子, 生,重庆大学毕业,现住东莞市凤岗镇。妻 罗丽:1971 年生。 生二子 家齐, 生。 家修, 生。15、杨忠远朝贵三子, 生,住底水。妻张开梅, 生。 生三女 姗姗, 生。 家欣, 生。 家睿, 生。15、杨忠永朝贵四子: 生,江苏昆山务工,妻谢光芬,已离异, 生一子一女 子:家辉(母谢光芬) , 生。 女:雨涵(母谢光芬) , 生。14、杨明焕()光铭次子。葬底水坝新房子坟凼凼,妣成氏()底水坝葬土 槽,均有碑记。- 74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四子 世福、世禄、世煌、世星(乏嗣)。12、杨世福()明焕长子。葬土槽。妣赵氏,葬底水坝杨家坟凼凼,均有碑记。 生一子:代明。13、杨代明(-)世福子, 妣王树珍(-)均葬于底水坝新房子当门, 有碑记。 生三子二女 子:朝忠、朝容、朝刚; 女:朝芬、朝碧。 朝芬,生于 1946 年,婿成克文,住罗朝窝。 朝碧。生于 19 年,婿鲁玉祥,住小西湖。14、杨朝忠代明长子。 生,住底水,妻赵再芬,生于
生。 生三子一女- 75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忠海、忠宇、忠志; 女:忠群,生于 19 年,婿成绍强,住桐梓娄山镇天门碓插山。15、杨忠海朝忠长子。 生,住桐梓城区。妻陈秀梅生于 , 生一子:杨杰( 生)15、杨忠宇朝忠次子。 生,住桐梓城区,妻陈如永,生于 1974 年。 生二女 露露, 生。 阳阳, 生。15、杨忠志朝忠三子。 生,住底水。妻周文锦,生于 。 生一子一女 子:杨豪,。 女:杨晶,。14、杨朝容代明次子。 生,住底水。妻王同先,生于 。 生三女 忠怀、桂英、忠辉。 忠怀, 生,婿唐友华,住底水; 桂英, 生,婿陈余水,住桐梓沙岗, 忠辉, 生。14、杨朝刚- 76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明三子。 生,住桐梓城区。妻周国先,生于 。 生二女 杨静, 生。 杨维, 生。12、杨世禄()明焕次子。妣令狐氏。均葬于土槽并有碑记。 生三子:代恩、代富、代贵。13、杨代恩()世禄长子,葬底水坝新房子当门。妣令狐培善,葬底水坝新房子坟 凼凼,均有碑记。 生一子:朝源。14、杨朝源()代恩子。妣彭玉珍。均葬于底水坝杨家坟凼凼并有碑记。 生二子三女 子:忠良、忠材;- 77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忠先、忠芬(国芬) 、忠维(国仙) 忠先,生于 1951 年,婿蹇贵香,住桐梓城区红庄; 忠芬(国芬) ,生于 19 年,婿苏慎忠,住娄山镇独石沟。忠维(国仙) ,生于 1967 年 4 月 19,婿陈玉华(已离异) ,福州长 乐玉田人,续配蒲贵东,四川达州人,现住福州长乐。15、杨忠良朝源长子。 生,住底水。妻徐显碧,生于 ,后 家:茅石乡镇龙村。 生一子一女 子:家伦(杨小松) 女:家美, 生,贵阳商专毕业,现住贵阳16、杨家伦(杨小松)忠良子。 生,住底水,未婚。15、杨忠材朝源次子。 1969 年 12 月 22 生, 住底水, 妻李永琴, 生于 。 生二子:家伟、家毅(龙龙)。 家伟,1992 年 6 月初 7 生。 家毅(龙龙),1994 年 4 月初 1 生。- 78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杨代富()世禄次子。葬当门;妣李明会(),葬红子塆均有碑记。 生一子一女 子:朝玉; 女:朝珍,婿董恩贵,均已故。14、杨朝玉()代富子。葬土槽,妻徐昌碧,生于 19 年,住桐梓城区。 生二子三女 子:忠奇、忠亮; 女:国琴(忠娴)、润琴(忠琴)、忠英。 忠娴 (国琴),生于 19 平,住桐梓城区。 忠琴(润琴) ,生于 19 新春,住桐梓城区。 忠英,生于 19 年,婿周伦德,住重庆达州市。 年,婿令狐 年,婿涂小- 79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杨忠奇朝玉长子。 生,住底水。妻李永凤,生于 。 生一子一女 子:杨波, 生。 女:家敏, 生。15、杨忠亮朝玉次子。
生, 住桐梓城区, 妻令狐荣会, 生于 , 生二子 家坤, 生。 家航, 生。13、杨代贵()世禄三子。妣陈 生一子一女 子:朝祥;,合葬红子塆,有碑记。女:朝碧,朝碧生于 19年,婿朱焱明,住桐梓麻柳塆。- 80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杨朝祥代贵子。19 生二子一女 子:忠平、忠佑。 女:忠梅,生于 19 年,婿周老六,住麻柳塆。 年生,住底水。妻王文先,生于 19 年。14、杨忠平朝祥长子。,住底水。妻吴兴会(离异), 生二子:家军(杨东东) 、家红(杨俊俊、杨老二) 家军(东东) , 生。 家红(俊俊、老二) ,1991.8 月生。15、杨忠佑朝祥次子。
生,住桐梓城区堰塘湾。妻全顺英,生于 。 生一子:家壮, 生。12、杨世煌(-)明 焕 三 子 。 妣 张 集 珍 (-) 均葬于底水坝土槽并有 碑记。 生一子:代容。13、杨代容世煌子。,住底水。妻令狐昌先,生于 。 生二子二女 - 81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朝均、朝勇; 女:朝会、朝凤。 朝会,生于 1969 年 12 月 10 日,婿许立明住江苏张家港市; 朝凤,生于 1986 年 12 月 28 日,婿钱伟新,住江苏省张家港市。14、杨朝均代容长子。 生,住底水坝。妻赵祖学,生于 。 生二子:小康、杨斌。 小康(忠字辈) 生, 杨斌,(忠字辈 ) ,2009 年 1 月 30 生14、杨朝勇代容次子。 生,住底水。妻周国莲,生于 。 生一子一女 子:杨明, 生; 女:杨奕, 生。11、杨明银光铭三子, 葬底水组牛滚凼垭口; 妣成氏, 葬底水坝新房子后面, 均无碑。银祖早年于重庆从事生漆贸易,收资颇丰。当时田沟住居狭 小,十九世纪末,前往底水坝今新房子平基新建长五间房。据传:建 房时劳力靠家中兄弟叔侄为主,资金却全赖银祖。新房建成后,三弟 兄正式分居,经抓阄确定,攀祖、焕祖居底水新房子各一半,银祖仍 居田沟。银祖虽无嗣,却使攀祖、焕祖后嗣闻之肃然起敬,令人顿生 敬仰之情。- 82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铭祖后裔坟墓照片(均位于底水坝)- 83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 - 第八章 惟栋祖世系(底水坝 田沟 水井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 - 第八章 惟栋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份证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