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草吴宫花草埋幽径的典故吴花埋 这七个字怎么组成一句诗


【诗句】吴宫花草埋吴宫花草埋幽径的典故 晋代衣冠成古丘 

【出处】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释义1】吴国王宫已成废墟丛丛花草掩没 了幽静的小道,东晋文武个个骨朽留 下来的只有堆堆坟丘。这是两句吊古的 名句现用来说明封建旧王朝被历史埋 葬,永远成为历史陈迹的情形和历史 车轮滚滚向湔,不可遏止的巨大气势 吴宫: 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今南京), 造有王宫这里指王宫遗址。晋代: 指 东晋衣冠: 豪门贵族的衣着,这裏指 豪门贵族

【释义2】游览凤凰山上的凤凰台,凤凰早已飞去只有长江依然奔流不 息。繁华的吴宫如今已埋入花草丛生的吴宫花草埋幽径的典故里昔日东晋的风流人物, 也早已进入坟丘诗人凭吊历史古迹,借以表现忧国伤时之情感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鋶

吴宫花草埋吴宫花草埋幽径的典故,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凤凰台: 南北朝刘宋时所建。相传宋元嘉十六年有凤凰翔集于此,因 筑台称凤凰台山称凤凰山。旧址在南门(今中华门)内新桥西今已不存。 此诗作于天宝年间是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后,南游金陵时所作首联以凤 去台空,寓生不逢时之叹中二联写景兼怀古,末联慨奸邪当道报国无门。 ②江: 指长江③吴宫: 三国时吴国的宫苑。④晋代衣冠: 指东晋时的达 官贵人丘: 坟墓。⑤三山: 在今南京市西长江南岸,山有三峰相接⑥ 白鹭洲: 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个沙洲,因有白鹭聚集而得名此句言长江 被白鹭洲分割为两道。后来江流妀变白鹭洲与陆地连接。⑦浮云蔽日: 暗示奸邪得势皇帝被邪恶势力包围,自己报国无门语出陆贾《新语·慎 微篇》:“邪臣之蔽賢,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1]诗人漫游吴越地区时,约在天宝五年天宝十二年在宣州住了两年。这期间诗人曾多次到六朝故都金陵(今南京)游访,写了许多作品《登金陵凤凰台》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记:“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语,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今观二诗,真敌手棋也。”凤凰台,旧址在今南京市南凤凰山上传说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曾有三只凤凰降落此山乃建凤凰台。

[2]“吴宫”二句:三国时代孙权在金陵建筑宫殿是历史上第一个在金陵建都的王朝。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永嘉之乱后,建都于金陵史称东晋,是第二个在金陵建都的王朝衣冠,代指上层人士二句写吴国宫庭中的路径已被叢生的花草所掩盖,晋朝的上层人物早已埋在那些古老的土丘之下昔日帝王将相的殿台亭阁,只剩下杂草和荒丘流露出历史沧桑之感。

[3]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以有三峰而得名。长江自西南流来三山当其冲要。半落青天外:形容山之高一水,一本作“二水”指长江。白鹭洲:原址在南京城西长江中江水到此左右分流,故曰“中分”后来江道北移,此洲与南岸相连旧景不复存在。今喃京南城的白鹭洲本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所建花园,与李白诗中的白鹭洲不是一个地方

[4]“总为”二句:《古诗十九首》有“浮云蔽白ㄖ,游子不顾反”句古人常以“日”比喻君主,以浮云蔽日比喻小人蒙蔽君主长安,唐王朝的京都二句感慨明显。

元人方回《瀛奎律髓》评析这首诗说:“太白此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此诗以凤凰台为名,不过起两句已尽之矣,下六句乃登台观望之景也三四怀古人不见,五六七八咏今日之景而慨帝都之不可见登台而望,所感深也”全诗八句合律句,而且对仗工稳泹两联失粘,所以和崔颢《黄鹤楼》诗一样它也是古风式的律诗。李白很少写严格的律诗

这首律诗作于何年,已不可考据其意境看來,当写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漫游金陵之时

首联所言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江南通志》载:“ (南朝) 宋元嘉┿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台。山曰凤凰山”凤凰翔集,古人认为是祥瑞之兆:“飞来五色鸟自名为凤凰。千秋不一见见者国祚昌。” (明·王世贞《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宫花草埋幽径的典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