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拿到M4榴弹版M4了吗

坦克及自行火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成功应用,为二战后自行火炮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由此迎来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火炮发展的黄金时代。客观地说,二战中自行火炮的发展,比起坦克来还是晚了一步。表现在:技术上尚不够成熟,许多型号的自行火炮有临时凑合的感觉,总体上“品种”比较单一,以自行反坦克炮(歼击坦克)类为主;研制和装备自行火炮的国家还不算多;无论在外观上还是性能上,二战中的自行火炮和坦克区别也相当大。而二战之后,自行火炮的发展则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首先,自行火炮的技术渐成熟,它既从坦克技术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又独立地发展了火炮自行化和射击的许多新技术,并最终实现了各国自行火炮的趋同发展。

    其次,自行火炮的家族开始兴旺发达。自行反坦克炮、自行榴弹炮、自行迫击炮、自行高炮、自行火箭炮、自行无坐力炮、防空导弹发射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一道,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火力支援车辆家族。自行火炮的主流从自行反坦克炮转移到自行榴弹炮上,使自行榴弹炮成为二战至今自行火炮家族中的“大哥大”。

    第三,研制自行火炮的国家增多。二战中只有德国、苏联、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六七个国家研制出自行火炮。二战后,法国、瑞典、瑞士、中国、捷克、南非、以色列、斯洛伐克、印度、南斯拉夫、叙利亚等国家都研制或改装了不同类型的自行火炮,为自行火炮家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贡献。至于装备自行火炮的国家那就更多了,起码有50个以上。

    第四,自行火炮尤其是自行榴弹炮,在外观上和坦克越来越相近,显示出与装甲车辆趋同发展的强劲趋势。

熟悉坦克的读者朋友都知道,二战后坦克的发展分为三代。有的西方军事家也将二战后的自行火炮发展分为三代,大体上,1945~1959年为第一代,其技术特点基本上是在“二战的延长线上”,即简单地实现火炮的自行化上,许多自行火炮甚至还采用顶部敞开式结构,自行榴弹炮的口径多为105毫米级的;1960~1979年为第二代,其技术特点为各种自行火炮全面发展,重视三防设计,多采用密封炮塔,火炮射击指挥系统逐步完善,装备数量大幅度增长,自行榴弹炮的口径多为155毫米级的,我们所说的“自行火炮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指的是这一时期;1980~2000年为第三代,其技术特点是重视系统化设计,全面提升各种自行火炮的威力,自动化程度提高,配套装甲车辆(如装甲供弹车、炮兵指挥车等)全面考虑。

    这种代的划分并不严格,也不像坦克“代的划分”那样明显。所以,也有许多军事专家不同意这样划分。不过,大体上划分一下“代”,有助于了解自行火炮的发展水平。


    在二战后自行火炮的发展中,有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美国。尤其是在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军方在自行火炮的研制上非常活跃,表现在:研制的各种自行火炮种类多,装备的数量大,在技术上也有许多创新之处。所以,我们首先来介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自行火炮。

    之所以将这两种自行榴弹炮一道加以介绍,是因为这两种自行榴弹炮采用相同的底盘,运用的指导思想也相同,只不过一个采用155毫米火炮,一个采用105毫米火炮而已。

1947年,美军决定研制二战后的自行榴弹炮,以作为坦克部队和步兵才部队的火力支援车辆。研制之初就决定采用正在研制中的新式轻型坦克T37(定型后为M41轻型坦克)上的许多部件,研制的代号为:装105毫米榴弹炮的称为T98自行榴弹炮;装155毫米榴弹炮的称为T99自行榴弹炮。1950年,底特律坦克厂分别制成了2辆T98和2辆T99的样车,并分别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试验。M41轻型坦克定型后,美军决定采用定型的M41轻型坦克上的部件研制自行火炮,代号改为T99E1。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军方决定T99E1立即投产,很快就生产了250辆。T99及T99El采用全密封战斗室,井引入了弹道计算机、火炮稳定器等,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很先进的了。不过,由于仓促上马,炮车的故障相当多,不得不修改设计,取消了弹道计算机和火炮稳定器,由于战斗室的空间不够,战斗室也改为敞开式的。改进后的炮车称为T194,并对已生产的250辆T99E1按T194的标准进行改装。1953年,T194正式定型为M44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可以看出,M44和T99相比,在技术上是倒退了,但在可靠性上却提高了。这说明在当时仓促的设计中,一些很先进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1956年又制成了M44A1自行榴弹炮,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配用了燃料喷射系统。M44系列自行榴弹炮由马塞哈里斯公司生产。

M44和M52自行榴弹炮都采用M41轻型坦克的底盘,但将发动机和变速箱都移到车体前部,主动轮在前,最后一个负重轮兼作诱导轮。也就是说,行动装置是采用诱导轮着地方式。这种方式在自行榴弹炮中常常采用,其优点是可以很好地将火炮巨大的后坐力传到地面,不过,诱导轮降低,也同时降低了通过障碍物的能力。车体后部有驻锄,火炮射击时,要将驻锄放下来,以辅助传递射击时的后坐力,并减少整车的后坐距离。战斗室的顶部是敞开式的,但必要时可以用盖板或蓬布(有弧形支架)罩上,谈不上有什么顶部防护,只能起到挡挡灰尘和防防雨的作用。

M44的战斗全重为26.3吨,乘员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2名装填手)全部在战斗室中,驾驶员在左前部,他的后面是车长,炮长在火炮的右侧,装填手位于火炮的后方,射击时,要将车体后部的大型平台打开,装填手站在平台上运送和装填炮弹。主要武器为1门M45式155毫米榴弹炮,采用被压式助退机和复进机,炮尾为横闩隔螺式。火炮的俯仰角为-5~+65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30度,采用液压驱动方式。

    所采用的炮弹以M107榴弹为主,炮弹重42.9千克,另有烟幕弹、照明弹、化学弹等。弹药基数为24发。发射榴弹时的炮口初速为564米/秒,最大射程为14.6千米。其火控系统较简单,有1具4×、10度视场的瞄准镜。

    辅助武器为1挺12.7毫米重机枪,安装在车长的小型旋转指挥塔上,有机枪弹900发。

    其动力装置为500马力的风冷汽油机,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有2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装置,每侧有6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最后的负重轮兼作诱导轮。炮车的最大速度为56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仅122千米。

    车体和战斗结构,装甲厚度为12.7毫米。整个看来,M44自行榴弹炮在技术上不算先进,但比二战后期的M40“远程汤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要强些,明显地带有过渡型自行榴弹炮的性质。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更先进的M109自行榴弹炮问世,在美军中便逐步转为预备役的自行榴弹炮,但在一些国家中一直服役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

    M52自行榴弹炮的战斗全重为22.6吨,乘员人数也是5人。所不同的是它装有105毫米榴弹炮,大型炮塔可以左右各旋转60度,火炮的俯仰角为-15~+85度。可发射的弹种与M44相同,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11.3千米。炮弹的弹药基数为102发。辅助武器仍然为1挺12.7毫米重机枪。

    装备M44/M52自行榴弹炮的国家除美国外,还有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比利时、希腊、约旦和日本等国家。

M42自行高炮 一个“50岁的老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军中只保留了M16和M19自行高炮。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急需一种新式的自行高炮,这便是研制M42自行高炮的初衷。研制的代号为T141自行高炮。在T141的研制过程中,采用了M41、M44/M52上的许多部件,使研制进度大大加快,1952年便正式定型,定名为M42自行高炮。

    M42自行高炮采用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装甲厚度为9~25毫米。战斗全重为22.5吨,乘员6人,驾驶员和无线电员位于车体前部,其余4名乘员位于炮塔内。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炮塔的顶部是敞开式的,但可以360度旋转。

    主要武器为双管40毫米机关炮,火炮的俯仰和炮塔的旋转均为电动式,火炮的高低射界为-3~+85度,方向射界为360度,手操纵时的俯角可增大2度。单炮的理论射速为120发/分。对空中目标的最大射程为5000米,对地面目标为9475米。配用的弹种有曳光穿甲弹和曳光榴弹,弹药基数480发。在越南战争中,M42主要用于对付地面目标。

    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机枪,携弹1750发。主要武器和辅助武器都可以用来对付地面目标。其火控系统主要是3具瞄准镜,包括计算瞄准镜、反射式瞄准镜和飞机航速显示瞄准镜,和以雷达为主的火控系统相比较要简单得多。

    其动力装置为500马力的风冷汽油机,传动装置为被力机械式变速箱,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公路最大速度为7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61千米。

    装备M42自行高炮的国家,除美国外,还有德国、日本、奥地利、约旦、黎巴嫩等,大都已经退役。但是,台湾军队至今仍在装备M42,这实在是太难为这个“老兵”了。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的是,美军在二战后的一段时间内对自行高炮的发展不太积极,而过分依赖防空导弹。不过,在越南战争中,被击落的美军飞机,大部分是被高射炮击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炮部队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一事实也教训了美军。美军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研制出“火神”M163式自行高炮,便是吸取了这一教训的具体体现。

“火神”M163式自行高炮

    “火神”M163自自行高炮(也译作“伏尔康”自行高炮)于1968年8月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美军。Vulcan是罗马神话中“火与煅冶之神”,简称“火神”。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军共装备379辆M163式自行高炮。美军中的混成防空营编有24辆M163式自行高炮和24辆“小檞树”防空导弹发射车。当然,论名气,“小檞树”要比M163大得多。

M163式自行高炮采用M113装甲输送车改进的M741型履带式底盘,车体为铝合金装甲全焊接结构,战斗全重12.3吨,比M42要轻得多。乘员只有4人。但从这两点看,它要比M42要先进得多。其主要武器为6管20毫米机关炮,对空射击时的最大有效射程为1600米,最大射速达3000发/分,火力密度大,可保证有较高的命中概率。其火控系统包括一具光学瞄准具和一部测距雷达,雷达可在5000米的距离内跟踪目标。当然,它的雷达比起联邦德国的“猎豹”自行高炮上的雷达要低一个档次,但比起M42来是一大进步。后来的M 163式自行高炮的改进型,改进的重点都放在火控系统的改进上。

    装备M163式自行高炮的国家除美国外,还有以色列、韩国、摩洛哥、苏丹、突尼斯、也门、厄瓜多尔、泰国和菲律宾等,在一些国家中至今仍在服现役。


法国战后第一代自行火炮


    二战后,法国是重视发展自行火炮的国家之一,先后研制出61式105毫米自行榴弹炮、F3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GCT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以及多种型号的自行高炮、导弹发射车、自行迫击炮等,为战后世界自行炮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法国战后第一代自行火炮的特点是采用现成的坦克底盘,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研制风险,降低采购费用,缩短研制周期,又便于系列化生产。由于自行火炮要求战斗室的空间较大,因此,多采用动力-传动装置前置的布置方案。幸好,法国的AMX-13轻型坦克就是动力-传动装置前置的总体布置方案,改装成自行火炮很是方便。而有些国家的自行火炮,采用了专门研制的底盘。这里,重点介绍几种法国二战后的第一代自行火炮。

61式105毫米自行榴弹炮

    61式自行榴弹炮于1958年装备法国陆军,主要装备在师属炮兵连。除法国陆军外,摩洛哥、荷兰和以色列也曾装备过。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这些国家的军队中先后退出现役。

    61式自行榴弹炮采用AMX-13轻型坦克底盘,战斗全重16.5吨,乘员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2名装填手。车体后部向上抬高构成的战斗舱室为全焊接结构,但它为固定炮塔式,从这一点看很像是二战后期的自行火炮。不过,火炮的口径加大到105毫米,达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技术水平。

61式自行榴弹炮的主要武器为1门M1950式105毫米榴弹炮,身管长为23倍口径或30倍口径,炮身上装有双气室炮口制退器、无炮膛抽烟装置。高低机和方向机均为手动操纵,火炮的高低射界为-4.5度~+66度,方向射界为20度,弹药基数为56发,其中6发为破甲弹。破甲弹的垂直破甲厚度为350毫米;法线角为65度时的破甲厚度为105毫米。用来对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型坦克没有问题。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15千米。辅助武器为2挺7.5毫米(或7.62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高射机枪。

    总的看来,61式自行榴弹炮还是具有20世纪50年代先进水平的。但是,由于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崛起,61式只存在了10多年的光景。尽管后来又发展了一种装旋转炮塔的105毫米自行榴弹炮,但也未成气候。


F3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法国F3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批装15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车辆。它和美国的M109自行榴弹炮一样,都是1963年列装的。

    F3式和61式均采用的是AMX-13轻型坦克的底盘,战斗全重17.4吨,乘员2人(车长、驾驶员),整个炮班人数为10人,除上述2名乘员外,其余8名乘员坐在一辆伴随的AMX-VCA炮兵履带车上,并装有25发炮弹,另有1挺12.7毫米机枪。也就是说,1辆F3和1辆AMX-VCA为一个作战单位,F3上装大炮,AMX-VCA上装人员和炮弹,很有意思。

其实,F3式和自行炮架差不多,没有炮塔,155毫米榴弹炮直接装在车体的炮座上。车体为全焊接结构,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发动机位于其右侧,车长位于驾驶员后部。

    主要武器是M50式155毫米榴弹炮,身管长为33倍口径,身管上有双气室炮口制退器。火炮的高低射界为0度~67度,方向射界为左20度,右30度,手动操纵。弹药为分装式,可发射榴弹、照明弹、烟幕弹和火箭增程弹。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20千米。连续射击时的射速为每分钟1发,1短时间可达每分钟3发。射击时应将车后的两个助锄放下,以吸收部分后坐力。

    F3自行榴弹炮的“亮点”是用10多吨的底盘装上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这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很先进的。但2辆车配合作战,毕竟不如一辆炮车来得方便。当法国研制出更先进的GCT155自行榴弹炮后,F3式便逐步退出现役。


英国战后第一代自行火炮

二战后的英国第一代自行火炮是“阿博特”(Abbot)10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故国的做法一样,“阿博特”自行榴弹炮也是装在轻型战车的底盘上,不过,它的底盘不是轻型坦克,而是FV432装甲输送车。它于1964年开始装备英军。在英军中,“阿博特”配属到炮兵团,编制数为24辆。此外,印度、瑞典和奥地利军队也曾装备过。1967年停产后,在一些国家一直服役到20世纪70年代,后被155毫米级的自行榴弹炮所取代。

“阿博特”的战斗全重为16.6吨,乘员4人。在英文中,“Abbot”是“男修道院院长或大寺院男主持”的意思。不知英国人为何起了这个富有宗教色彩的名字。其炮塔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位于车体后部,车体后部开了一个较大的后门,主要用于补充弹药。乘员通过各自的舱门出入。炮塔能360度旋转,车长的指挥塔也能360度旋转,这一点比起法国的61式自行榴弹炮要强。主要武器为1门英国造的L13A1型105毫米榴弹炮,身管长为37倍口径,身管上有双气室炮口制退器和炮膛抽烟装置,身管的寿命可达一万发,相当可观。弹药基数为40发,其中34发为榴弹,6发为碎甲弹,也可发射烟幕弹和照明弹。弹药为分装式。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17千米。火控系统包括1具潜望式瞄准盘和1具直接射击瞄准镜。弹丸由电动式自动装弹机装填,药筒由人工装填。动力装置为二冲程柴油机,最大功率为176.5千瓦。炮车的最大速度为47.5千米/小时。“阿博特”上还装有三防装置、红外夜视仪和灭火报警装置。烟幕弹发射器位于炮塔两侧,共6具。

    配合“阿博特”作战的弹药车为6×6的“壮汉”(Stalwart)卡车,它是一种水陆两用型卡车,卡车自重近9吨,载重量为5吨,也可以运送到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它的越野机动性相当不错。最大水上行驶速度达10千米/小时。

    总的看来,“阿博特”比起法国的61式要先进些,但是,105毫米级的榴弹炮射程有限,威力不足,当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崛起的时候,105毫米级的自行榴弹炮便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德国战后第一代自行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是战败国。所以,尽管二战中德国的自行火炮名噪一时,但在战后的自行火炮的研制上却落后了一步。直到1967年,联邦德国才研制出JPz4-5式9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也许是德国军队对二战中的坦克战和反坦克战记忆犹新,二战后德国率先发展的是自行反坦克炮,而不是自行榴弹炮。研制工作于1960年开始,1965年定型,定名为JPz4-5型9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开始时,这种自行反坦克炮只装备联邦德国国防军机械化步兵旅和反坦克歼击旅以及山地旅。德国陆军共装备770辆,其中的162辆已改造为“美洲豹”2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此外,比利时陆军也装备过JPz4-5自行反坦克炮。

JPz4-5自行反坦克炮的战斗全重为27.5吨,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装甲厚度为50~12毫米。战斗室位于车体前部,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火炮装在车体首上甲板的中央偏右位置。单从外观上看,它很像二战时期德国著名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发动机舱装布1套灭火抑爆装置。车内装有无线电台和车内通话器。车体顶部上方右侧装有1套红外/白光探照灯。右侧还有1套有8具烟幕弹的发射器。

JPz4-5自行反坦克炮的主要武器为M1966式90毫米反坦克炮,身管长为3635毫米,有双气室炮口制退器和炮膛抽烟装置。火炮的高低射界为-8~+15度,方向射界15度,均为手动操纵,最大射速为每分钟12发。配用的弹种有:穿甲弹、超速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等,炮弹的弹药基数为51发。该炮还可发射M47和M48坦克的炮弹。其中,破甲弹的重量为20.14千克,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的垂直静破甲厚度为330毫米,用来对付五六十年代的坦克主装甲绰绰有余,但用来对付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主战坦克主装甲则显得威力不才足。这也是它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退出德军一线部队的原因,退出的JPz4-5自行反坦克炮转交给联邦德国的国土防卫队。其火控系统由测角仪、周视瞄准镜和红外观察仪组成。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及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携机枪弹4000发。动力装置为戴姆勒-奔驰公司的8缸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367千瓦。传动装置为伦克公司的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有3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行动装置每侧有5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最大速度为7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千米。炮车上有三防装置和通风装置。该车在无准备的情况下涉水深度为1.4米,采用通气筒后涉水深度为2.1米。

JPz4-5自行反坦克炮外形低矮,隐蔽性好,车高(不含高射机枪)仅2.085米。它的机动性相当好,可以高速前进和高速后退,加速性和最大速度相当出色,能迅速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仅30秒即可完成射击准备。但是,反坦克炮的威力不足,是它的突出弱点。另一个弱点是它的射程较近,作战距离一般为1000米至2000米的样子。而后来改装的“美洲豹”2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其“霍特”2反坦克导弹可以击穿13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破甲威力提高了两倍多,导弹的最大射程也增大到4000米左右。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日本研制出好几种自行火炮,显示出日本陆上自卫队对炮兵自动化的重视。

日本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的60式自行无坐力炮,极具特色。它是“小车扛大炮”的典型。战斗全重只有8吨,却装上了2门106毫米的重型无坐力炮。它至少可以拿到好几个“世界第一”;双管自行无坐力炮世界第一;火炮可以升降世界第一;弹药基数只有10发世界第一。60式自行无坐力炮是为了对付苏联T-34坦克而研制的,于1960年设计定型,由小松制作所制造;它的2门无坐力炮均布置在车体顶部左侧。从1960年到1979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共装备了525辆这种自行无坐力炮,至今仍在服役。

    日本人为什么要在一个底盘上装2门无坐力炮?这里面大有讲究。日本军方认为,由于无坐力炮在发射时要向后喷出火焰而暴露自身,所以,力求第一发弹打不上时立即打第二发弹,将敌坦克击毁。至于身管能升降,这是为了能降低整车高度所采取的措施。而只装10发弹,是想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

    两种自行迫击炮  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研制出两种迫击炮显示出对自行反步兵武器的重视,这两种自行迫击炮是60式81毫米自行迫击炮合60式107毫米自行迫击炮。前者为重型迫击炮。

    60式81毫米自行迫击炮只生产了几辆,由小松制作所制造,曾装备北海道的第11步兵团,其战斗全重为12.21吨,乘员5人,主要武器是1门81毫米迫击炮,携弹100发,最大射程3千米。射击时要将车体后门打开,迫击炮向后射击。由于生产数量太少,估计早已退出现役。

60式107毫米自行迫击炮共生产了18辆,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制造,全部装备驻北海道的第7装甲师。其战斗全重为12.9吨,乘员5人,主要武器是1门107毫米迫击炮,方向射界为左右各40度,携弹50发,最大射程为4千米。射击时同样是后开门向后射击。这样作战的“好处”是,可以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机枪。炮车最大速度为4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00千米。由于陆上自卫队先后研制出75式107毫米自行迫击炮(未装备)和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所以,这两种自行迫击炮已退出现役。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军装备的自行火炮有:ASU-85自行反坦克炮、ZSU-57-2式双管自行高炮和ZSU-23-4自行高炮。苏军在自行榴弹炮的研制上相对落后,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才装备了2S1式122毫米和2S3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在自行火箭炮的研制上,先后研制出BM-14、BM-21、BM-24等多种型号的火箭炮,但它们都是装载在越野卡车上的,算不上是带庄稼的自行火箭炮。这里介绍几种自行火箭炮。

    AUS-85自行反坦克炮  请注意!这个AUS-85组自行反坦克炮不是二战后期的SU-85自行火炮。尽管火炮口径相同,但ASU-85是空降自行反坦克炮,战斗全重较轻了;而SU-85则是中型自行火炮。

在20世纪50年代,苏军装备的是ASU-57自行反坦克炮,配属给苏军空降部队。它的缺点是装甲太薄,顶部敞开无防护,火炮威力也显不足。于是,苏军研制出口径更大的ASU-85自行反坦克炮。AUS是“空降自行火炮”的缩写。AUS-85于1960年研制成功,1961年开始装备苏军,除装备苏军空降师反坦克营外,还装备华约各国、印度、朝鲜、埃及、越南和芬兰等10多个国家。

ASU-85的战斗全重为15.5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是1门D70型85毫米反坦克炮,身管长为4145毫米(48.8倍口径),有双气室炮口制退器和炮膛抽烟装置。火炮的高低射界为-4~+15度,方向射界为±12度。炮弹的弹药基数为40发,包括穿甲弹、榴弹、超速穿甲弹等。发射穿甲弹时,可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130毫米厚的钢装甲。用来打击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中型坦克绰绰有余,但用来对付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主战坦克则显得威力不足。发射榴弹时得最大射程为15.65千米。

ASU-85的底盘由PT-76水路坦克改进而成。动力装置为6缸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176.5千瓦(240马力),后增至206千瓦(280马力)。最大速度44千米/小时。该自行火炮有驾驶员用红外夜视仪、三防装置,但无浮渡装置。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空投,通常由安-12运输机空运。空投时,自行火炮要装在一个平台上,并用几顶降落伞来减速,平台即将着地时,要点燃减速火箭,使自行火炮安全着陆。在苏军中,AUS-85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

    两种自行高炮  二战后,苏军最先进装备的自行高炮是ZSU-57-2式自行高炮,1957年装备苏军坦克师属高炮团。它的作战任务是为坦克师提供防空掩护,和“萨姆”-2防空导弹团配合作战。

ZUS-57-2的战斗全重为28.1吨,乘员6人,主要武器是2门C68式57毫米全自行火炮,有效射程4千米,最大射高8800米,方向射界360度高低射界-5~+85度。弹种有曳光榴弹和曳光被帽穿甲弹,弹药基数316发。单管的实际射速为每分钟70发。火控系统采用光学瞄准装置。该自行高炮采用T-54坦克改装的底盘,但负重轮减为4对,车体长度缩短。另一个特征是炮塔宽大,顶部是敞开式的。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382千瓦(520马力)。炮车的最大速度为48千米/小时。ZSU-57-2除装备苏军外,还装备华约等近20个国家。由于它没有配备雷达,且只能在晴天作战,射速和火力密度不足,所以,在苏军中只服役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被ZSU-23-4自行高炮取代。

ZSU-23-4自行高炮是ZSU-57-2的换代装备,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装备苏军。战斗全重约15吨,乘员4人;车长、驾驶员、搜索瞄准手和测距手。主要武器为4管ASP-23型23毫米高射机关炮,有效射程2500米,最大射高5100米,方向射界360度,高低射界-4~85度,单管最大射速达850~1000发。弹种有曳光杀伤爆破弹和曳光穿甲弹,弹药基数2000发。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雷达指挥仪系统,是世界上最早将雷达装到自行高炮上的车型之一。雷达能搜索、探测和自动跟踪目标,并能测定目标的距离、高低和方位角,同时还有火控计算机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这使自行高炮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从射速和火力密集度上看,ZSU-23-4也远远优于ZSU-57-2自行高炮。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ZSU-23-4自行高炮被人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自行防空武器”

    ZSU-23-4自行高炮采用PT-76水陆坦克底盘,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76.5千瓦(240马力)。公路最大速度为50千米/小时。其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车内有三防装置,而ZSU-57-2上没有三防装置。它除了装备苏军外,还装备华约等近20个国家,目前仍在一些国家的军队中服役。


超前的瑞典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能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155毫米口径的自行榴弹炮,说明瑞典军方很有点超前的眼光。要知道,在那时,主流的自行榴弹炮的口径还是105毫米的。瑞典军方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便着手研制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由博福斯公司研制。1960年制成第一辆样车,1965年定型,定名为“班德卡农”(Bandkanon)1A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由于需求不旺,只生产了很少数量,装备瑞典陆军德炮兵师。

“班德卡农”1A德战斗全重为53吨,乘员6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无线电操作员和高射机枪手。炮塔位于车体德后部,为全密封炮塔,但其他自行榴弹炮上很少见。主要武器是1门50倍口径的155毫米加农炮,带自动装弹机,高低射界为-3~+30度,方向射界为±15度(火炮射角大于0度时)。炮弹的弹药基数为14发,弹种为榴弹,为分装式炮弹,全弹重85千克,最大射程为25.6千米。首发弹为人工装填,以后则为自动装填炮弹。最大射速可达到15发/分。弹药打完后,补充炮弹的时间仅需2分钟。辅助武器为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动力装填为混合式动力装置,联合采用英国的K60多燃料发动机和美国的“波音”502/10MA燃气轮机。这一做法和瑞典的S坦克十分相似,但二者的动力装置的型号和功率略有不同。传动装置采用了带变矩器的变速箱,有2个前进档和2个倒退档。由于有燃气轮机,加上有液力变矩器,所以只有2个前进档就足够了。悬挂装置采用液气悬挂装置。主动轮在前。这些都具有S坦克的特色。6对负重轮中,第6对负重轮兼作诱导轮。炮车的最大速度为28千米/小时。整车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装甲厚度为10~15毫米。车内有三防装置。

“班德卡农”1A上采用了不少新技术,如自动装弹机、多燃料发动机、液气悬挂装置等,在20世纪60年代是很前卫的。但是,它还存在不少缺点,如战斗全重太重,体积太大,机动性差,行程短,射界有限,结构复杂,造价高昂等。由于这些原因,博福斯公司在1968年便停止生产这种自行榴弹炮。但它在世界自行火炮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不容抹煞。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但是榴弹引爆距离似乎长一点

散弹的效果会好些把。。个人意见。

推荐霰弹,霰弹好,子弹多。榴弹也好,但是子弹少。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关键词:火线精英M4系列步枪,火线精英武器解析,火线精英官网

火线精英M4步枪系列哪把好火线精英M4系列步枪解析,一起来看看的解析吧!

Hello!大家好,我是4399扯淡君。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M4系列步枪的解析!如果哪里写的不好请见谅,觉得写的可以的话就点个赞吧,希望大家支持谢谢。

在FRS游戏中,玩家们首先的要掌握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充值买东西,有人说是技术,而我认为第一件要事就是找到一把自己适合的,会玩的武器,之后才能慢慢练技术。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解析下我最喜欢的武器——M4系列。

容易上手的一把武器,就算是新手多玩几次也能略知一二这把枪的好处与特点。特点:稳定非常高,便携和射速也不赖,精准和威力不突出,而且换弹速度不快(毕竟是平民武器,要求不要太高)。

可以从图中对比出,炫动比普通M4的精准和便携略有提升,而且炫动的肤色也是不错的。

M4榴弹和普通的相比,威力,精准和稳定都提升了一些,而且还有个榴弹,关键时刻可能会让敌人吊炸天。

白金的威力很大和普通AK威力一样,射速不慢,但是精准较低是和普通M4一样的,稳定也不错的,况且子弹数多——35/70。

此枪是金币可购买枪支内中唯一有枪托的枪械(玛德看我一个右键过去又是爆头)。废话不多说,这把枪与普通M4或白金M4对比,那两把除了稳定高,其他都被完爆!M4-S这把枪的确不错,稳定稍低,不是大毛病。

辉煌家族里的一员,作为辉煌武器,颜值也是很流弊的,那么属性也不差,只是便携弱了点罢了......

ZERO:M4榴弹的升级版,高颜值,高性能,而且还有加强版榴弹呢,看谁不爽就来一榴弹——让他去西天!

初恋的精准和便携比ZERO高一点点,但是射速比ZERO慢了一丢丢。这把枪虽也有榴弹,可榴弹不是用来杀人的,是用来回血的,可为范围内的自己与队友恢复血量。假如你的队友没多少血了,马上要挂了,你给他一榴弹救他一命,也算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吧。

M4嘉年华威力较大,精准,便携和射速也不差,稳定不是很高,用起来也不错。但是如果与AK嘉年华相对比,这把M4差不多被完爆了!!!

以朱雀凤凰为设计主旨的五星武器不仅拥有华丽的火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4榴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