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夜市价格亲民,有些竟然还是哈尔滨有几个5星级酒店店

这次去和,并没有什么周密和详尽的计划,纯粹是没有被零下温度冻过,加上一直以来被南宁飞哈尔滨的高价机票给刺激的。所以啊,一激动就想体验一下“喝东北凤”到底是什么感觉

南宁这里还穿着短袖开风扇的11月初,某一日吃饱撑的,一看工商银行网站上往返不过1500块大洋飞哈尔滨的机票,就手痒,便定了11月28号飞哈尔滨的机票,定完后作为处女座的人又开始为住宿和出游线路纠结不已,人说打死不能跟处女座的人一起共事,然,当两个处女座的人不得不栓在一起出游的时候,那份纠结就别提了……

因为到达时间预计是晚上22:55,想到月黑风高冻死狗的哈尔滨冬夜,是否在机场定个酒店,第二天再进入市区这个问题,让我纠结了不少时间。人生路不熟的北方冬天的深夜,我个人觉得还是在机场睡一觉稳妥。几经考虑,最后还是定了哈尔滨太平机场“黑龙江民航宾馆”,227元一晚,用艺龙红包定¥207元一晚含双早,还是很划算的(事实证明是多么的明智,11月28日那天,据说是遇上什么空军演练,所有航班都延误,本来下午4点半的航班延迟到晚上8点才起飞,半夜2点才到达哈尔滨太平机场,地面温度零下21度……)

从中国版图的南端飞到版图的北段需要7个小时,飞行时间长让人痛苦。何况飞机上没有什么娱乐设施,连听音乐的插孔的是坏的。晚点到达的时候已经是11月29号的凌晨2点多,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刺骨寒风让人止不住的哆嗦,南方的羽绒衣顶不住!!!!

原定酒店接送已经被告知取消,联系酒店后,被告知“自个步行穿过停车场就到……由此经历了许多房客在艺龙上吐槽的那样——拖着行李孤零零凄凄切切地一步一滑的向前行,酒店不知道为什么连个店招牌都不亮,黑夜中都没有一个指引的方向。停车场上的车辆都落下厚厚的积雪,然,又困又累又冷已经无瑕欣赏这北国风光。

摸到酒店,大堂只有夜灯一盏,昏昏暗暗。弱弱叫一声“服务员”,从柜台下霍然坐起一人,原来只有值班的了,很快办了入住手续,房间还行吧——比较宽敞,床品也比较干净,就是暖气不足,洗澡水不是很大。这个酒店作为过渡住宿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值得推荐!

凌晨到达——夜幕下的哈尔滨

机场宾馆(幸亏定下,要不然……)

天亮了,补一张酒店目前的照片。

去沈阳市是临时决定的,因为当时考虑不全,走了回头路。计划坐高铁到沈阳。不知道为什么在网上查从机场坐多少号线去哈西站有很多版本。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办,究其原因,是很多人把哈尔滨火车西站与哈尔滨汽车西客站搞混了,其实,这两个地方就在机场大巴2号线“哈西客站”停靠站台马路的两旁,相隔不远。

高铁票很充足。票价¥247元一张,也有¥245元的动车,但是车次不多。看了一下,平均是15-20分钟就有一趟车开往沈阳,不需要提前预定,直接就可以在自助机上购买。但是,奇怪的是居然不接受信用卡和借记卡购买,需要用现金购买,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一下了。

哈西站是新建高铁站,宽敞明亮干净,这一点与各地一样都完胜老火车站。从地图上来说我们是倒着走,从哈尔滨往南走,经过长春,最后到达沈阳,时长在2个半小时这样。列车驶过一马平川的大平原,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和哈尔滨相比,虽然雪后初晴,然,沈阳的冬天是温暖的。

沈阳给我的印象第一印象不错。一出站——整洁的广场(呵呵,看来城乡清洁工程落实到北方了)头上蓝天白云、火车站广场周边异国建筑群落、煦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沈阳高铁有的停“沈阳站”,有的停“沈阳北站”,当初选停“沈阳站”,主要考虑到“地铁一号线”直接可以从这里到我预定的中街“玫瑰大酒店”。外出能选择公共交通尽量选择,打车这种被人容易宰一脖子血的事情,在外地我尽量避免,免得给自己的旅途带来坏心情。

(车窗外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

沈阳的地铁,可能建设年代较久远,绝大部分都没有自动扶梯。阶梯很长很长……(光顾运气功扛箱子,忘记拍照了)这就要考验你的力量了,对于拖箱在24寸左右的妹纸,自己掂量着办了,有些地方会有一“无障碍电梯”,但是一个乘坐的人多,一个这样的电梯数量极少。

购票、乘车、使劲挤上地铁,满满一车厢“沙丁鱼”……

沈阳乘坐地铁很多人啊,中午2点这个时间也还不算高峰期啊……

“中街站”下车,B和B1出口都行,甩个头就能看到淡红色墙体的“玫瑰大酒店”,位置极好找,就在“老边饺子店”对面。很快办理入住。

对于酒店总体还是很满意。没有携程部分网友吐槽的什么脏乱差,臭气熏天之类。酒店大堂正在准备圣诞晚会的装饰,显得喜气洋洋。虽然是个老四星级酒店,设施有些陈旧,但胜在房间宽敞,床品干净(这也是我比较偏爱老星级饭店的原因,便捷酒店的房间实在太紧凑),酒店客服满足我的要求,给我选了个朝南的房间,远远可以看见故宫的飞檐……。

对于一个对美食追求胜于景点的行者,第一时间就是看沈阳的“老字号”在哪里?为什么要看“老字号”?因为它能代表这个地方曾经的辉煌。到外地旅行,当你面对眼前充斥的都是“麻辣烫”、“臭豆腐”或是“港式茶餐厅”那些外来的“入侵者”,你有没有一些无奈和失落?虽然它代表的是天南地北的饮食文化的最大融合,可是,我们再也找不到属于这个地域最根本的味道……

因为临时改道沈阳,没有做太多的饮食攻略。用手机浏览了一下,知道不远处除了“老边饺子馆”,“鹿鸣春”等还有家“宝发园名菜馆”,据说它家的招牌“四熘菜”曾得过少帅的称赞。饺子与鲍鱼等生猛海鲜对于南方人已经不是很新奇,而作为北方菜传统代表——“熘”的做法还是想体验一下。

北方冬天的天黑得特早,不过下午4点,天已经全部黑了,不看表还以为是晚上8、9点了。第一次去因为不知道路线,虽然在百度地图上看着不远,但还是选择地铁一号线“东中街站”下。出口处一打听再一看,饭店其实就在出站口对面马路,实际步行也就是从酒店出来穿过一条街道,地标就是在沃尔玛商场对面。

看得出是个有些年头的老饭店,门口挂满了牌匾,门口还有卖卤制品的外卖窗口,不时有当地人来买些熟菜。为了保暖,北方特色的双层门。因为时间早,大厅只有两桌人用餐。环境古香古色,服务生还贴心的给放在椅背的衣服套个布套(北方服务业的水平提高很快哈!)点了“四熘”里面的——熘肝、煎丸子,还想点多一个,服务生提醒两个人吃“够呛”,只好停住了。等菜一上来,才知道的确“够呛”虽然知道北方菜份量足,但是也不知道那么足,撑死都吃不完!价格亲民,味道真心不错,绝对点赞。

(二熘而已,分量太大)

吃完饭还不到8点,步行回酒店,北方这些年深受南方夜市的影响,商场饭馆等消费场所也逐渐开放至21点,走街串巷的人们不畏严寒,嘻嘻哈哈的从你身边走过……大街上有不少川菜馆,让你浑然看不出地处北国,发两张图在朋友圈里,朋友们竟然“你的,成都?重庆?”……

酒店客房的暖气很足,一件衬衣足以应付。在北方,所有室内场所都有暖气,也难怪北方的朋友哀叹南方的冬天难过……

北方的天亮得很早,沈阳下雪了——嗯,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酒店附近有家“庆丰包子铺”,早餐来个著名的“主席套餐”。价位不低,在众多“包粉”用餐者看来有些“奢侈”。

必须来个特写(主席套餐——包子一份、炒肝一份、芥菜黄豆一份,共计¥25元)

这个纯粹是看样子的,牡丹烧卖,(评价——难吃)

交警同志在雪中坚守岗位;清洁工不停地清扫街上的积雪,铲除路面的结冰;商店门前员工“各扫门前雪”……沈阳的早晨在忙碌地扫雪中开始的……

出了包子铺往右前行不远处有条“故宫巷”,沿着小巷几分钟就到达。

此刻天飘起雪花,细小的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故宫门票60元,原先也想通过同程订票,但是优惠不大就2元,所以直接在门口买票进去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对自古以来都是以帐篷为栖身之处的游牧民族——女真族来说,这个不过倾全族之力修建的高仿明王朝紫禁城的小小宫殿,却标志着他们已经与当时的明王朝分庭对抗,展现出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野心和霸气。对于一些清史研究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不过嘛——俗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等就属于后者了。

(多低调的宫门,和北京哪个故宫的宫门根本没有办法比)

崇政殿外景——皇帝上朝的金銮宝殿

崇政殿内景——殿内面积小到大臣只能在殿外候着,不经宣召不得进来)

看历史古迹要听讲解,大门口有微信刷景点讲解,也有不少人请讲解员,我们人少就跟着蹭听。听听也长见识不是?

一部《孝庄秘史》或是什么《一代皇后大玉儿》或是什么一大堆关于皇太极的那位“庄妃”的野史,在这里你都会感觉到真是不靠谱。

初期的后宫都不是独门独院(没有钱啊!),一看就是以帝后起居的清宁宫为主的,左右对称的排列着四间大瓦房。整个就是一个大的四合院。分别住着皇太极的五位蒙古族血统的后妃。(都姓博尔济吉特,血统够混乱的,也难怪大清皇帝到后面都没有后了。),但凡每一间房进出什么人,左邻右舍都一清二楚,你说,庄妃(大玉儿)能跟那个多尔衮干出什么事情来呀?

清宁宫——如果没有注解,真看不出这就是皇太极和中宫皇后哲哲的寝宫)

“庄妃”也就是后来那位大清著名的政治家孝庄皇太后,看她住的位置和宫殿(其实就是瓦房一间)的名字就知道,她并不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永福宫离主宫最远,房间的屋顶也最低(地位的高低决定它的建筑高低)。或许正是因为没有被皇太极的宠爱冲昏了头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有心计但不受宠的庄妃,在皇太极没有留下遗诏突然驾崩的情况下,在后宫中杀出重围,将自己6岁的儿子福临(后来的顺治帝)推上了皇位。并且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后来的康熙大帝。她可以称得上大清的政治家。

永福宫——这个位于整个后宫偏西的宫殿里走出了一代政治家庄妃(孝庄皇太后)

相比之下,那位深受皇太极宠爱的“关雎宫”的宸妃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所谓红颜薄命就是她一生的写照。她,本事就是一个谜,风过无痕。所有的清史料都没有对她详尽的记载。只是简单的知道她是庄妃的亲姐姐,极受皇太极宠爱,剩下的就只是只言片语了。我们对她更加多的了解是来自于《百家讲坛》。但从她所住的宫殿来看,光是皇太极亲题的“关雎”二字足可以看出皇太极对她浓得抹不开的爱意。呵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没有想到,大家心目中的一介草莽皇帝,对一个自己深爱的女子竟有如此缠绵的爱恋。

屋外的雪越发大了。掀开厚厚的门帘,踏入房中,将屋外的一切喧哗阻隔在外——空荡荡的宫殿早已经没有了主人的身影。房中悬挂着一个空荡荡的婴儿摇篮。隔开时空,不难看出,这里承载了女主人多少的幸福与痛苦。望着墙上女主人的画像,似乎能听到主人的一丝叹息。她的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死了,这给了她致命的打击,不久香消玉损。她也带走了皇太极。史料记载皇太极从松锦战场上马不停蹄奔赴回来也没有能见到她最后一面,痛不欲生,不到两年也随她而去……帝妃这样的生死恋倒是历史长河中比较稀罕的。据说,顺治帝也走了这条不归路,和董鄂妃也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死恋……嗯,原来皇帝也是人,而不是神啊!

关雎宫——那画像真没有看出女主人花容月貌,据说这些都是中国早期的画像风格,不能以真面目示人

沈阳的地理标志——大政殿(大雪纷飞啊)

故宫不大,慢慢参观最多也就是两个小时,出来后就往大帅府参观,大帅府离故宫不远,穿过一个广场就到。脚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很有趣,一台铲雪车在广场上勤奋的工作,不远处一座中西风格结合的院落迎面而来,门前赫然立着一尊戎装雕像——张学良将军全身塑像。

门票有多种组合,我选了大帅府、赵一荻故居组合的,28元/人。其他的本人觉得意义不大。

大帅府是东北王张作霖一手打造,别看这个草莽出身的军阀,还真有几下子,能让东三省在日俄的虎视眈眈下独自存活了那么久,他的太极功的确不错。如果他不死或许会改写中国近代史。但是,历史哪里有如果?

从“桑梓功臣”几个字,不难看出东三省人对老帅的评价

看他家的门槛——高 啊!

常言说——眼见未必是实,耳听也未必是虚,历史上的张学良是怎么样一个人,近年来开始逐步拨开历史的迷雾,逐渐把一个真实的张学良呈现在世人面前。包括近期的电视剧《张学良》,还有公开的他的采访录等等,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人物。

人说老子英雄儿狗熊,不是我不待见张学良同学,好好的东北怎么落在你手上就给日本人占了去?赤手空拳的几个日本浪人冲进北大营就把装备精良的奉系军给缴了械(吐血!)。从家族来说,那叫败家;从民族来说,他那叫卖国!那一首“上”唱出了多少东三省老百姓的悲愤之情。难怪他后来压根不再敢回来……

帅府的主体建筑分“大青楼”、“小青楼”(也不知道为啥叫这个名字,听着怪别扭的)。小青楼是老式建筑,是张作霖为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建。大青楼是西洋风格的建筑。作为老帅起居办公,少帅和夫人于凤至使用。大青楼里面还有张学良当年枪杀“杨、常”二人的“老虎厅”。(这个夺权问题上他倒是当机立断)这个厅不算大,里面两张“帅椅”上分别卧着一只东北虎,那里应该一直是主人的议事大厅。

从大青楼参观出来,跟保安小哥打听四小姐的故居,小哥笑称“她不够格住在这里边,她是妾,出了这个帅府外面那栋小洋楼才是”

妾?呵呵,四小姐啊四小姐,佩服你的勇气啊!虽然他是个“特”大户人家的公子,可你家的门楣也不低,何苦?难道这就是你一生追求的爱情?

然,本人觉得,在光环之下的张学良的种种作为不仅对不起原配于凤至,也对不起情深意重的赵四。

马君武笔下《哀渖阳》“赵四风流,朱五轻狂”中两位人物,都是民国著名的名媛。只不过赵四风流是真,至于朱五轻狂,就大大冤枉了朱五小姐了,这具体内情这里就不说了。

和帅府中规中矩的格局相比,四小姐的故居明显就要西化得多。据说,这座小院落由少夫人于凤至亲自置办,里面的装饰就不再啰嗦了。唯独觉得这栋建筑的门朝向很奇怪,门口朝西面,正对着帅府的侧门。打听之下,才知道少夫人“用心良苦”,时时提点四小姐谨记自己的身份……

整体游览的时间都不会很长,四小姐故居出来,我们随意逛逛,路边不时有些代表沈阳过去的建筑遗址。

时间已经接近下午3点,天色开始有些暗下来了,想着干脆午饭和晚饭一块吃了。看过网友们推荐的“李连贵熏肉大饼”,一路按图索骥,可是当看到当地人津津有味的就着小菜和大肉啃着的大饼,突然没有了食欲。或许我不喜欢这样的饼吧。还是怀念昨天的“四熘菜”,决定还是找它家去。

继续“宝发园”——继续两熘——熘肝尖、炒黄菜 ¥60。

想到哈尔滨晚上的寒冷,决定还是早一些到哈尔滨。考虑到“沈阳站”比“沈阳北站”的车次多,决定一早赶到“沈阳站”坐高铁到哈尔滨。再次见识了沈阳的“早高峰”——挤啊

中午12点到哈尔滨西站。冷——得鼻涕流!

哈尔滨让人最烦恼的就是交通。在西站光是等前往“哈尔滨博物馆亚朵酒店”(虽然说携程上推荐的没有绝对准确,但是对于北方的酒店本来就期待值不高,所以综合了一下房客的评价,还是选了个开业不久的,赌一把吧。携程价豪标334元/间)的公交车就差不多1个小时,路上走走停停又花了将近2个小时,崩溃——!!(不过,在西站出站口附近还是有戴袖章的志愿者,引导乘客乘坐机场大巴,换乘飞机应该问题不大,但是路上拥堵的时间自己要考虑)

由于没有方向感,我们在“河沟街”下车后,有些茫然,位于红军街上的亚朵酒店该往哪里走?想用手机百度吧,天气太冷,手机——傻了。问路边的清洁工红军街往哪里走?清洁工居然也不清楚。倒!

幸亏问到一个学者模样的人(这问路也得有学问啊!)他给我们指了方向,还带我们走了一段。(这点还是要点赞东北人的。正如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大部分人纯朴耿直的本色并没有改变)其实并不远,在我们下车的地方往中山路立交桥方向走就是了,我们是又绕回去了。

哈尔滨的冷不比沈阳,它的冷是刺骨。我的南方羽绒衣和薄绒防水裤根本顶不住,太可怕了,冰城啊!

酒店其实就是“绿海大厦”改建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百度上面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它,而输入“亚朵”是找不到的)酒店是新,甚至还有些装修的味道,有些楼层还在装修。大厅摆设是书房式的,的确有房客们说的有很多书。房型是紧凑型的便捷酒店模式的。这么说吧,或许我住惯了老饭店那种大房型高空间的,对它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当然,它的卫生洁净度、床品的舒适度还是可圈可点的。

第一餐本来想选“老仁义”、“白家馆”等这些网友推荐的本地的老字号,可是一打听,也不知道是真远还是什么,反正是没有人愿意去。下午2点多,下班的堵车高峰即将来临,恐怖!

先解决温饱问题吧,这人啊一饿脾气就大,有些慌不择路了,上前拦车就说到“华梅西餐厅”(打车15元)。网友推荐的。这个时候城市堵车已经开始了。

“华梅西餐厅”对面就是著名的“马迭尔宾馆”。

推开餐厅大门,没有理你,自个找地方坐、叫来服务生点了大家推荐的“罐羊”,还点了些面包、香煎大马哈鱼。估计离饭点还早,餐厅里面也没有几个客人。菜很快上完了,味道真真不怎么样!还有——哪个说“灌羊”份量大啊?什么眼神啊?比拳头大不了多少一个小罐子。

吃完了这一顿让人十二分不满意的中晚餐,就随便在中央大街上晃晃,实在没有多大兴趣,或许看全国的步行街看多了,就那么回事,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感觉。

只是在外面看了一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央大街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风景。

索菲亚教堂——去中央大街多半是冲着它去的。

有没有点童话王国的感觉?

本来想步行到的,但是,哈尔滨冬夜来临的太早了。步行道“哈新一百”逛一下。北方的暖气泰给力了。冒汗,严重冒汗。赶快跑出来。本来“新一百”门前就有公家车可以到酒店。可是,没有想到,公交车泰拥堵了,来了几趟根本挤不上。已经很多年没有体验挤公交车的“勇猛”了,经过一番搏杀,几经回合,本人还是败下阵来。这还是跟整个哈尔滨的公共交通不发达有关。城市拥堵严重,打车也困难。反正吃饱撑的,公车和打车都不行,步行总可以吧!反正从地图上看不远——“几站路”。

只要往“哈尔滨火车站”和“博物馆”方向就不会错。一步一滑往前走……

大踏步……步行40分钟胜利到达“哈尔滨博物馆亚朵酒店”……

听过“松花江上”和“太阳岛上”这两首歌木有?今天就到那里去看看。

先到离酒店不远的果戈里大街走走晃晃。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得恍如阳春三月,如果不是看到昨天晚上的积雪,你不敢相信这里是冰城哈尔滨。

去松花江畔可以坐到“防洪纪念塔”的车,那里是个大的中转站,有好多车都会到那里。下车步行不远就是著名的松花江,一路的景点有“防洪纪念塔”、“”。至于太阳岛,因为冰雕展还没有开始,也就懒得去了。《太阳岛上》说的那都是夏天的事情。呵呵。

(其实说真的,这么点水位在南方还真不算什么)

总觉得没有尝到本地的老字号是个遗憾。出租车还是不愿意去啊,因为老字号基本集中在道外区。再三追问,的哥的答复大同小异——“老远了……”、“老堵了……”

关键时候还是“度娘”靠谱。总会有公交车到的吧,查阅可以到“太古十二或十四道街”的公交车,终于找到了一趟。

的哥的确不喜欢来这里。

这里应该是老企业曾经云集的街区。可是,由于大量企业破产倒闭,这里给你的感觉是,时光仿佛停滞了20年……有些像90年代初的西乡塘区和江南区。

老仁义——招牌羊汤、牛窝骨

为了赶在下班高峰期回到住地(真要像昨天晚上那样,死了的心都有,这可不是两站路的功夫能到的),吃完在附近走了一下,觉得也没有可看的,就赶公交车回来了。

在果戈里大街的“秋林公司”下车。“秋林公司”的历史不用啰嗦,这个以食品起家的老字号,现在也走到了“穷途末路”。偌大一个商场,大部分出租给了不少“散户”。独留一隅,陈列的俄式红肠、啤酒、列巴……极力支撑着曾经的荣光……

秋林公司——没有它就没有果戈里大街

夜色降临,灯光绚烂,夜幕下的哈尔滨还是很迷人的……只是,太寒冷了……

逛逛走走,随手拍拍图,发发朋友圈。不知不觉也8点,中午“老仁义”的“牛窝骨”消耗得也差不多了。果戈里大街商圈有不少“东方饺子”的连锁店。

晚餐就在“东方饺子馆”解决吧……

饺子味道还行,不过有点不爽的是——正如驴友们批评的那样。看见是外地人,服务员真不给进门的客人倒上一杯水,虽然,这杯水是免费的。是忘记了吗?不是,因为跟着进来的两个本地人,她们是忙不迭的给递上了,前后不差2分钟。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自然是严厉的批评了她们,当然是吃完后,呵呵……

今天返程,虽然是下午4点多的飞机,鉴于这里的交通状况,我还是决定提前3个小时到机场。

乘坐机场一号线——酒店往“莫斯科娱乐广场”方向走3分钟这样,就有一个“工人文化宫”公交车站,(旁边有个小小的沃尔玛超市)只要到“天鹅饭店”站的车都可以到那里的“民航大厦”乘坐到机场的大巴。(为什么站牌上没有“民航大厦”?奇怪了!)

路途还是挺远的,大概有10公里左右。当时曾经有个如果到达这里打不到车,就步行酒店的天真想法。现在看来幸亏当时改了路线。要不然,天寒地冻半夜三更步行到酒店简直是找死。

很快买好大巴票,把行李放好了。这里有个值得很多地方大巴车学习的小细节——放行李的车厢里有很多条铁链子。上面都会有一个个小锁头,上面有小钥匙,方便每个人自己锁好自己的行李。这样哪怕是中途有客人上下车,你也不用提心吊胆的去下车盯着你的行李看……

早餐+午餐(不到东北,我不知道自己竟然如此“热爱”包子)

登机——风大得可以把人吹得晃晃悠悠,只能坐摆渡车到停机坪,

注意!哈尔滨的机场线路从机场往市区有不少站点停靠,但是,从市区往机场就要看清楚乘坐的地方了,绝大部分是一站到机场,中途不停,所以只能在始发站乘坐。当时,选择“亚朵酒店”也是考虑到离乘坐机场一号线比较近。

中午时分,哈尔滨市内的街道还是比较拥堵的,但是因为是周末,所以拥堵的程度比不上以往。大巴在市内走走停停大概走了2个小时,中午1点半才上机场高速,再次提醒同志们,堵车很严重,出发到机场需谨慎看时间。

飞机准点起飞,经停武汉,晚上22:00回到温暖的南宁……

去了北方,感受了北方的冬天,才觉得原来南方的冬天,尤其是南宁的冬天,那都不叫冬天!

哈尔滨,我想,我会好久好久都不会有去的念头了……

这次行程,因为不是旺季出行,所以总体花费不多。一共是6500元左右,机票——¥3000,住宿¥1425,高铁往返¥988元,吃¥600,乱七八糟开支大约¥500。

伴着热烈的初夏温度,五一小长假来了。没有出游计划的人说:是啤酒不好喝,还是烧烤不好吃,干嘛要顶着烈日出去看人群?

夏天已经悄然逼近,没错,热热闹闹的夜市季开始了。除了夜市广场、烧烤摊,我们今天的主角是一个夜市新形式——星级酒店夜市。

当人们眼中“高大上”的星级酒店也做起了接地气儿的夜市,是个什么样的既视感,小哥哥小姐姐,星级酒店夜市了解一下?

河南商报记者 刘诗泉 受访者供图

有星级酒店自2011年就开始做 现在已成普遍现象

夜市,夏季最受只中原人们欢迎的餐饮形式之一,嬉笑声、捧杯声、划拳声,构成了一个只有这个季节才有的热闹氛围。

不吃个夜市喝杯啤酒,总感觉夏天缺点什么,也正是因为夜市的火热,让“高大上”形象的四星级、五星级酒店也要来分一杯羹。

2011年,大河锦江饭店5楼外阳台的海鲜啤酒烧烤花园开业,“我们可以说是星级酒店里,最早做夜市的一批了”大河锦江饭店行政总厨曹少俊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当时没有几家星级酒店做夜市,夜市还是以街边的烧烤档为主。

7年过去了,大河锦江饭店的海鲜啤酒烧烤花园于今天4月底,再次开门纳客,而现在的形势却已和7年前大不同,星级酒店夜市已成为普遍现象。

大河锦悦酒店7楼的海鲜烧烤啤酒花园、郑州建国饭店的啤酒花园均已营业,郑州正方元锦江国际饭店的五楼云间花园也将于5月2日正式营业。

星级酒店扎堆进军夜市经营,和常规的夜市广场、烧烤小店有和不同?人们愿意为其买单吗?

群众基础广泛 夜市也可以是商务活动场所

夜市是一种餐饮消费形式,本身不存在和中餐厅、西餐厅相比档次谁高谁底的问题。

“夜市开阔的环境,让人们放松,受周围氛围的影响,会更加放开自己”大河锦江饭店行政总厨曹少俊介绍说,夜市的受众人群很广泛,没有职业、地位的限制。

曹少俊表示:“除了约局的年轻群体;家庭聚会、生日聚会,选择来我们这里边吃夜市边商务洽谈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一点在大河锦悦酒店,也得到了验证。五一假期开始前一天,一家企业的的老总带着公司全部管理层人员,在大河锦悦的海鲜啤酒烧烤花园来了场只喝啤酒、撸串的聚会。

“今天都是自己人,不谈生意,快放假了,请大家吃个饭,犒劳犒劳自己的员工。”至于为啥选择星级酒店的夜市作为聚餐场所,他解释说:“夜市的氛围好,星级酒店的环境更好点,大家放得开,不想规规矩矩的围坐在一个包间里,说着各种客套话。”

事实上,以记者实地观察来看,此类商务群体反而占了大多数。

对环境有硬性要求 食材、菜品考究

同样是夜市,星级酒店做起来,会有啥不同?记者走访了几家星级酒店的夜市,环境可以说是最大的不同点。

夜市需要一个开放的露天空间,而这一点不是所有星级酒店都可以满足,而能达到这一条件的也以空中露台为主。

大河锦江饭店的“夜市”在其5楼外阳台,可以看到花园路沿线的夜色;大河锦悦酒店的“夜市”在其7楼露台,可以看到大多数东区夜色,“玉米楼”成了其天然背景;郑州建国饭店的“夜市”虽然不在空中露台,但是其在院内的“夜市”也是以“有草坪和鲜花拱门的啤酒花园”为特点。

星级酒店夜市的用餐环境不言而喻,硬件设施、食材甄选上也是颇有考究。

“我们的海鲜是从青岛运过来的,保证鲜活。”而对于烤串这一民俗技艺色彩较浓的食物,星级酒店能否保证口味?曹少俊介绍说:“我们专门请了一位有着几十年烤串经验的师傅负责烧烤档,腌料、技术都有秘方,保证食客在我们这里可以吃到正宗的羊肉串。”

除了传统夜市特色,星级酒店还依靠其先天优势,丰富了菜品种类,郑州建国饭店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其除了传统夜市菜品外,还推出了羊蝎子套餐、欧式烤肠套餐。

(建国饭店羊蝎子套餐和欧式烤肠套餐)

她表示:“我们的欧式烤肠套餐,颇受食客欢迎,套餐里有肉、有菜、有酒,主要是造型还特别好看。”

记者走访发现,菜品虽然各家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自酿鲜啤酒却是他们的共同标配。

星级酒店夜市价格并不昂贵 占餐饮收入比重不小

星级酒店集中进军夜市,其背后自然少不了经营方面的考量。

几家星级酒店夜市的负责人均表示,其虽然是以星级酒店为依托开展的夜市,但是价格并不高昂,属于平民消费。

“菜品和市场上其他夜市价格均相差无几,甚至有些菜品还会更便宜”曹少俊介绍:“我们酒店夜市有不少八九元的凉菜,这在市场上的很多常规夜市也是买不到的。”

记者走访发现,海鲜因其食材的属性,无论是常规夜市还是星级酒店夜市,均是价格较贵的品类,但是两者相比,价格相差不多。以大份的小龙虾来说,价格均为一百多元。

虽然价格差异不大,但是因为消费人群众多,几家星级酒店的生意均不错,其夜市收入占了其了酒店餐饮收入的不小比重。

做星级酒店夜市时间最长的酒店之一,大河锦江饭店的相关人士透露,其“夜市”的营业额可以占到酒店餐饮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该人士表示,“酒店夜市”是星级酒店创新经营的方式之一,除了丰富餐饮类型,也可以为更多喜欢夜市的民众,提供多一个选择。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这次去和,并没有什么周密和详尽的计划,纯粹是没有被零下温度冻过,加上一直以来被南宁飞哈尔滨的高价机票给刺激的。所以啊,一激动就想体验一下“喝东北凤”到底是什么感觉

南宁这里还穿着短袖开风扇的11月初,某一日吃饱撑的,一看工商银行网站上往返不过1500块大洋飞哈尔滨的机票,就手痒,便定了11月28号飞哈尔滨的机票,定完后作为处女座的人又开始为住宿和出游线路纠结不已,人说打死不能跟处女座的人一起共事,然,当两个处女座的人不得不栓在一起出游的时候,那份纠结就别提了……

因为到达时间预计是晚上22:55,想到月黑风高冻死狗的哈尔滨冬夜,是否在机场定个酒店,第二天再进入市区这个问题,让我纠结了不少时间。人生路不熟的北方冬天的深夜,我个人觉得还是在机场睡一觉稳妥。几经考虑,最后还是定了哈尔滨太平机场“黑龙江民航宾馆”,227元一晚,用艺龙红包定¥207元一晚含双早,还是很划算的(事实证明是多么的明智,11月28日那天,据说是遇上什么空军演练,所有航班都延误,本来下午4点半的航班延迟到晚上8点才起飞,半夜2点才到达哈尔滨太平机场,地面温度零下21度……)

从中国版图的南端飞到版图的北段需要7个小时,飞行时间长让人痛苦。何况飞机上没有什么娱乐设施,连听音乐的插孔的是坏的。晚点到达的时候已经是11月29号的凌晨2点多,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刺骨寒风让人止不住的哆嗦,南方的羽绒衣顶不住!!!!

原定酒店接送已经被告知取消,联系酒店后,被告知“自个步行穿过停车场就到……由此经历了许多房客在艺龙上吐槽的那样——拖着行李孤零零凄凄切切地一步一滑的向前行,酒店不知道为什么连个店招牌都不亮,黑夜中都没有一个指引的方向。停车场上的车辆都落下厚厚的积雪,然,又困又累又冷已经无瑕欣赏这北国风光。

摸到酒店,大堂只有夜灯一盏,昏昏暗暗。弱弱叫一声“服务员”,从柜台下霍然坐起一人,原来只有值班的了,很快办了入住手续,房间还行吧——比较宽敞,床品也比较干净,就是暖气不足,洗澡水不是很大。这个酒店作为过渡住宿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值得推荐!

凌晨到达——夜幕下的哈尔滨

机场宾馆(幸亏定下,要不然……)

天亮了,补一张酒店目前的照片。

去沈阳市是临时决定的,因为当时考虑不全,走了回头路。计划坐高铁到沈阳。不知道为什么在网上查从机场坐多少号线去哈西站有很多版本。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办,究其原因,是很多人把哈尔滨火车西站与哈尔滨汽车西客站搞混了,其实,这两个地方就在机场大巴2号线“哈西客站”停靠站台马路的两旁,相隔不远。

高铁票很充足。票价¥247元一张,也有¥245元的动车,但是车次不多。看了一下,平均是15-20分钟就有一趟车开往沈阳,不需要提前预定,直接就可以在自助机上购买。但是,奇怪的是居然不接受信用卡和借记卡购买,需要用现金购买,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一下了。

哈西站是新建高铁站,宽敞明亮干净,这一点与各地一样都完胜老火车站。从地图上来说我们是倒着走,从哈尔滨往南走,经过长春,最后到达沈阳,时长在2个半小时这样。列车驶过一马平川的大平原,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和哈尔滨相比,虽然雪后初晴,然,沈阳的冬天是温暖的。

沈阳给我的印象第一印象不错。一出站——整洁的广场(呵呵,看来城乡清洁工程落实到北方了)头上蓝天白云、火车站广场周边异国建筑群落、煦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沈阳高铁有的停“沈阳站”,有的停“沈阳北站”,当初选停“沈阳站”,主要考虑到“地铁一号线”直接可以从这里到我预定的中街“玫瑰大酒店”。外出能选择公共交通尽量选择,打车这种被人容易宰一脖子血的事情,在外地我尽量避免,免得给自己的旅途带来坏心情。

(车窗外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

沈阳的地铁,可能建设年代较久远,绝大部分都没有自动扶梯。阶梯很长很长……(光顾运气功扛箱子,忘记拍照了)这就要考验你的力量了,对于拖箱在24寸左右的妹纸,自己掂量着办了,有些地方会有一“无障碍电梯”,但是一个乘坐的人多,一个这样的电梯数量极少。

购票、乘车、使劲挤上地铁,满满一车厢“沙丁鱼”……

沈阳乘坐地铁很多人啊,中午2点这个时间也还不算高峰期啊……

“中街站”下车,B和B1出口都行,甩个头就能看到淡红色墙体的“玫瑰大酒店”,位置极好找,就在“老边饺子店”对面。很快办理入住。

对于酒店总体还是很满意。没有携程部分网友吐槽的什么脏乱差,臭气熏天之类。酒店大堂正在准备圣诞晚会的装饰,显得喜气洋洋。虽然是个老四星级酒店,设施有些陈旧,但胜在房间宽敞,床品干净(这也是我比较偏爱老星级饭店的原因,便捷酒店的房间实在太紧凑),酒店客服满足我的要求,给我选了个朝南的房间,远远可以看见故宫的飞檐……。

对于一个对美食追求胜于景点的行者,第一时间就是看沈阳的“老字号”在哪里?为什么要看“老字号”?因为它能代表这个地方曾经的辉煌。到外地旅行,当你面对眼前充斥的都是“麻辣烫”、“臭豆腐”或是“港式茶餐厅”那些外来的“入侵者”,你有没有一些无奈和失落?虽然它代表的是天南地北的饮食文化的最大融合,可是,我们再也找不到属于这个地域最根本的味道……

因为临时改道沈阳,没有做太多的饮食攻略。用手机浏览了一下,知道不远处除了“老边饺子馆”,“鹿鸣春”等还有家“宝发园名菜馆”,据说它家的招牌“四熘菜”曾得过少帅的称赞。饺子与鲍鱼等生猛海鲜对于南方人已经不是很新奇,而作为北方菜传统代表——“熘”的做法还是想体验一下。

北方冬天的天黑得特早,不过下午4点,天已经全部黑了,不看表还以为是晚上8、9点了。第一次去因为不知道路线,虽然在百度地图上看着不远,但还是选择地铁一号线“东中街站”下。出口处一打听再一看,饭店其实就在出站口对面马路,实际步行也就是从酒店出来穿过一条街道,地标就是在沃尔玛商场对面。

看得出是个有些年头的老饭店,门口挂满了牌匾,门口还有卖卤制品的外卖窗口,不时有当地人来买些熟菜。为了保暖,北方特色的双层门。因为时间早,大厅只有两桌人用餐。环境古香古色,服务生还贴心的给放在椅背的衣服套个布套(北方服务业的水平提高很快哈!)点了“四熘”里面的——熘肝、煎丸子,还想点多一个,服务生提醒两个人吃“够呛”,只好停住了。等菜一上来,才知道的确“够呛”虽然知道北方菜份量足,但是也不知道那么足,撑死都吃不完!价格亲民,味道真心不错,绝对点赞。

(二熘而已,分量太大)

吃完饭还不到8点,步行回酒店,北方这些年深受南方夜市的影响,商场饭馆等消费场所也逐渐开放至21点,走街串巷的人们不畏严寒,嘻嘻哈哈的从你身边走过……大街上有不少川菜馆,让你浑然看不出地处北国,发两张图在朋友圈里,朋友们竟然“你的,成都?重庆?”……

酒店客房的暖气很足,一件衬衣足以应付。在北方,所有室内场所都有暖气,也难怪北方的朋友哀叹南方的冬天难过……

北方的天亮得很早,沈阳下雪了——嗯,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酒店附近有家“庆丰包子铺”,早餐来个著名的“主席套餐”。价位不低,在众多“包粉”用餐者看来有些“奢侈”。

必须来个特写(主席套餐——包子一份、炒肝一份、芥菜黄豆一份,共计¥25元)

这个纯粹是看样子的,牡丹烧卖,(评价——难吃)

交警同志在雪中坚守岗位;清洁工不停地清扫街上的积雪,铲除路面的结冰;商店门前员工“各扫门前雪”……沈阳的早晨在忙碌地扫雪中开始的……

出了包子铺往右前行不远处有条“故宫巷”,沿着小巷几分钟就到达。

此刻天飘起雪花,细小的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故宫门票60元,原先也想通过同程订票,但是优惠不大就2元,所以直接在门口买票进去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对自古以来都是以帐篷为栖身之处的游牧民族——女真族来说,这个不过倾全族之力修建的高仿明王朝紫禁城的小小宫殿,却标志着他们已经与当时的明王朝分庭对抗,展现出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野心和霸气。对于一些清史研究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不过嘛——俗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等就属于后者了。

(多低调的宫门,和北京哪个故宫的宫门根本没有办法比)

崇政殿外景——皇帝上朝的金銮宝殿

崇政殿内景——殿内面积小到大臣只能在殿外候着,不经宣召不得进来)

看历史古迹要听讲解,大门口有微信刷景点讲解,也有不少人请讲解员,我们人少就跟着蹭听。听听也长见识不是?

一部《孝庄秘史》或是什么《一代皇后大玉儿》或是什么一大堆关于皇太极的那位“庄妃”的野史,在这里你都会感觉到真是不靠谱。

初期的后宫都不是独门独院(没有钱啊!),一看就是以帝后起居的清宁宫为主的,左右对称的排列着四间大瓦房。整个就是一个大的四合院。分别住着皇太极的五位蒙古族血统的后妃。(都姓博尔济吉特,血统够混乱的,也难怪大清皇帝到后面都没有后了。),但凡每一间房进出什么人,左邻右舍都一清二楚,你说,庄妃(大玉儿)能跟那个多尔衮干出什么事情来呀?

清宁宫——如果没有注解,真看不出这就是皇太极和中宫皇后哲哲的寝宫)

“庄妃”也就是后来那位大清著名的政治家孝庄皇太后,看她住的位置和宫殿(其实就是瓦房一间)的名字就知道,她并不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永福宫离主宫最远,房间的屋顶也最低(地位的高低决定它的建筑高低)。或许正是因为没有被皇太极的宠爱冲昏了头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有心计但不受宠的庄妃,在皇太极没有留下遗诏突然驾崩的情况下,在后宫中杀出重围,将自己6岁的儿子福临(后来的顺治帝)推上了皇位。并且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后来的康熙大帝。她可以称得上大清的政治家。

永福宫——这个位于整个后宫偏西的宫殿里走出了一代政治家庄妃(孝庄皇太后)

相比之下,那位深受皇太极宠爱的“关雎宫”的宸妃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所谓红颜薄命就是她一生的写照。她,本事就是一个谜,风过无痕。所有的清史料都没有对她详尽的记载。只是简单的知道她是庄妃的亲姐姐,极受皇太极宠爱,剩下的就只是只言片语了。我们对她更加多的了解是来自于《百家讲坛》。但从她所住的宫殿来看,光是皇太极亲题的“关雎”二字足可以看出皇太极对她浓得抹不开的爱意。呵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没有想到,大家心目中的一介草莽皇帝,对一个自己深爱的女子竟有如此缠绵的爱恋。

屋外的雪越发大了。掀开厚厚的门帘,踏入房中,将屋外的一切喧哗阻隔在外——空荡荡的宫殿早已经没有了主人的身影。房中悬挂着一个空荡荡的婴儿摇篮。隔开时空,不难看出,这里承载了女主人多少的幸福与痛苦。望着墙上女主人的画像,似乎能听到主人的一丝叹息。她的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死了,这给了她致命的打击,不久香消玉损。她也带走了皇太极。史料记载皇太极从松锦战场上马不停蹄奔赴回来也没有能见到她最后一面,痛不欲生,不到两年也随她而去……帝妃这样的生死恋倒是历史长河中比较稀罕的。据说,顺治帝也走了这条不归路,和董鄂妃也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死恋……嗯,原来皇帝也是人,而不是神啊!

关雎宫——那画像真没有看出女主人花容月貌,据说这些都是中国早期的画像风格,不能以真面目示人

沈阳的地理标志——大政殿(大雪纷飞啊)

故宫不大,慢慢参观最多也就是两个小时,出来后就往大帅府参观,大帅府离故宫不远,穿过一个广场就到。脚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很有趣,一台铲雪车在广场上勤奋的工作,不远处一座中西风格结合的院落迎面而来,门前赫然立着一尊戎装雕像——张学良将军全身塑像。

门票有多种组合,我选了大帅府、赵一荻故居组合的,28元/人。其他的本人觉得意义不大。

大帅府是东北王张作霖一手打造,别看这个草莽出身的军阀,还真有几下子,能让东三省在日俄的虎视眈眈下独自存活了那么久,他的太极功的确不错。如果他不死或许会改写中国近代史。但是,历史哪里有如果?

从“桑梓功臣”几个字,不难看出东三省人对老帅的评价

看他家的门槛——高 啊!

常言说——眼见未必是实,耳听也未必是虚,历史上的张学良是怎么样一个人,近年来开始逐步拨开历史的迷雾,逐渐把一个真实的张学良呈现在世人面前。包括近期的电视剧《张学良》,还有公开的他的采访录等等,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人物。

人说老子英雄儿狗熊,不是我不待见张学良同学,好好的东北怎么落在你手上就给日本人占了去?赤手空拳的几个日本浪人冲进北大营就把装备精良的奉系军给缴了械(吐血!)。从家族来说,那叫败家;从民族来说,他那叫卖国!那一首“上”唱出了多少东三省老百姓的悲愤之情。难怪他后来压根不再敢回来……

帅府的主体建筑分“大青楼”、“小青楼”(也不知道为啥叫这个名字,听着怪别扭的)。小青楼是老式建筑,是张作霖为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建。大青楼是西洋风格的建筑。作为老帅起居办公,少帅和夫人于凤至使用。大青楼里面还有张学良当年枪杀“杨、常”二人的“老虎厅”。(这个夺权问题上他倒是当机立断)这个厅不算大,里面两张“帅椅”上分别卧着一只东北虎,那里应该一直是主人的议事大厅。

从大青楼参观出来,跟保安小哥打听四小姐的故居,小哥笑称“她不够格住在这里边,她是妾,出了这个帅府外面那栋小洋楼才是”

妾?呵呵,四小姐啊四小姐,佩服你的勇气啊!虽然他是个“特”大户人家的公子,可你家的门楣也不低,何苦?难道这就是你一生追求的爱情?

然,本人觉得,在光环之下的张学良的种种作为不仅对不起原配于凤至,也对不起情深意重的赵四。

马君武笔下《哀渖阳》“赵四风流,朱五轻狂”中两位人物,都是民国著名的名媛。只不过赵四风流是真,至于朱五轻狂,就大大冤枉了朱五小姐了,这具体内情这里就不说了。

和帅府中规中矩的格局相比,四小姐的故居明显就要西化得多。据说,这座小院落由少夫人于凤至亲自置办,里面的装饰就不再啰嗦了。唯独觉得这栋建筑的门朝向很奇怪,门口朝西面,正对着帅府的侧门。打听之下,才知道少夫人“用心良苦”,时时提点四小姐谨记自己的身份……

整体游览的时间都不会很长,四小姐故居出来,我们随意逛逛,路边不时有些代表沈阳过去的建筑遗址。

时间已经接近下午3点,天色开始有些暗下来了,想着干脆午饭和晚饭一块吃了。看过网友们推荐的“李连贵熏肉大饼”,一路按图索骥,可是当看到当地人津津有味的就着小菜和大肉啃着的大饼,突然没有了食欲。或许我不喜欢这样的饼吧。还是怀念昨天的“四熘菜”,决定还是找它家去。

继续“宝发园”——继续两熘——熘肝尖、炒黄菜 ¥60。

想到哈尔滨晚上的寒冷,决定还是早一些到哈尔滨。考虑到“沈阳站”比“沈阳北站”的车次多,决定一早赶到“沈阳站”坐高铁到哈尔滨。再次见识了沈阳的“早高峰”——挤啊

中午12点到哈尔滨西站。冷——得鼻涕流!

哈尔滨让人最烦恼的就是交通。在西站光是等前往“哈尔滨博物馆亚朵酒店”(虽然说携程上推荐的没有绝对准确,但是对于北方的酒店本来就期待值不高,所以综合了一下房客的评价,还是选了个开业不久的,赌一把吧。携程价豪标334元/间)的公交车就差不多1个小时,路上走走停停又花了将近2个小时,崩溃——!!(不过,在西站出站口附近还是有戴袖章的志愿者,引导乘客乘坐机场大巴,换乘飞机应该问题不大,但是路上拥堵的时间自己要考虑)

由于没有方向感,我们在“河沟街”下车后,有些茫然,位于红军街上的亚朵酒店该往哪里走?想用手机百度吧,天气太冷,手机——傻了。问路边的清洁工红军街往哪里走?清洁工居然也不清楚。倒!

幸亏问到一个学者模样的人(这问路也得有学问啊!)他给我们指了方向,还带我们走了一段。(这点还是要点赞东北人的。正如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大部分人纯朴耿直的本色并没有改变)其实并不远,在我们下车的地方往中山路立交桥方向走就是了,我们是又绕回去了。

哈尔滨的冷不比沈阳,它的冷是刺骨。我的南方羽绒衣和薄绒防水裤根本顶不住,太可怕了,冰城啊!

酒店其实就是“绿海大厦”改建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百度上面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它,而输入“亚朵”是找不到的)酒店是新,甚至还有些装修的味道,有些楼层还在装修。大厅摆设是书房式的,的确有房客们说的有很多书。房型是紧凑型的便捷酒店模式的。这么说吧,或许我住惯了老饭店那种大房型高空间的,对它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当然,它的卫生洁净度、床品的舒适度还是可圈可点的。

第一餐本来想选“老仁义”、“白家馆”等这些网友推荐的本地的老字号,可是一打听,也不知道是真远还是什么,反正是没有人愿意去。下午2点多,下班的堵车高峰即将来临,恐怖!

先解决温饱问题吧,这人啊一饿脾气就大,有些慌不择路了,上前拦车就说到“华梅西餐厅”(打车15元)。网友推荐的。这个时候城市堵车已经开始了。

“华梅西餐厅”对面就是著名的“马迭尔宾馆”。

推开餐厅大门,没有理你,自个找地方坐、叫来服务生点了大家推荐的“罐羊”,还点了些面包、香煎大马哈鱼。估计离饭点还早,餐厅里面也没有几个客人。菜很快上完了,味道真真不怎么样!还有——哪个说“灌羊”份量大啊?什么眼神啊?比拳头大不了多少一个小罐子。

吃完了这一顿让人十二分不满意的中晚餐,就随便在中央大街上晃晃,实在没有多大兴趣,或许看全国的步行街看多了,就那么回事,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感觉。

只是在外面看了一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央大街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风景。

索菲亚教堂——去中央大街多半是冲着它去的。

有没有点童话王国的感觉?

本来想步行到的,但是,哈尔滨冬夜来临的太早了。步行道“哈新一百”逛一下。北方的暖气泰给力了。冒汗,严重冒汗。赶快跑出来。本来“新一百”门前就有公家车可以到酒店。可是,没有想到,公交车泰拥堵了,来了几趟根本挤不上。已经很多年没有体验挤公交车的“勇猛”了,经过一番搏杀,几经回合,本人还是败下阵来。这还是跟整个哈尔滨的公共交通不发达有关。城市拥堵严重,打车也困难。反正吃饱撑的,公车和打车都不行,步行总可以吧!反正从地图上看不远——“几站路”。

只要往“哈尔滨火车站”和“博物馆”方向就不会错。一步一滑往前走……

大踏步……步行40分钟胜利到达“哈尔滨博物馆亚朵酒店”……

听过“松花江上”和“太阳岛上”这两首歌木有?今天就到那里去看看。

先到离酒店不远的果戈里大街走走晃晃。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得恍如阳春三月,如果不是看到昨天晚上的积雪,你不敢相信这里是冰城哈尔滨。

去松花江畔可以坐到“防洪纪念塔”的车,那里是个大的中转站,有好多车都会到那里。下车步行不远就是著名的松花江,一路的景点有“防洪纪念塔”、“”。至于太阳岛,因为冰雕展还没有开始,也就懒得去了。《太阳岛上》说的那都是夏天的事情。呵呵。

(其实说真的,这么点水位在南方还真不算什么)

总觉得没有尝到本地的老字号是个遗憾。出租车还是不愿意去啊,因为老字号基本集中在道外区。再三追问,的哥的答复大同小异——“老远了……”、“老堵了……”

关键时候还是“度娘”靠谱。总会有公交车到的吧,查阅可以到“太古十二或十四道街”的公交车,终于找到了一趟。

的哥的确不喜欢来这里。

这里应该是老企业曾经云集的街区。可是,由于大量企业破产倒闭,这里给你的感觉是,时光仿佛停滞了20年……有些像90年代初的西乡塘区和江南区。

老仁义——招牌羊汤、牛窝骨

为了赶在下班高峰期回到住地(真要像昨天晚上那样,死了的心都有,这可不是两站路的功夫能到的),吃完在附近走了一下,觉得也没有可看的,就赶公交车回来了。

在果戈里大街的“秋林公司”下车。“秋林公司”的历史不用啰嗦,这个以食品起家的老字号,现在也走到了“穷途末路”。偌大一个商场,大部分出租给了不少“散户”。独留一隅,陈列的俄式红肠、啤酒、列巴……极力支撑着曾经的荣光……

秋林公司——没有它就没有果戈里大街

夜色降临,灯光绚烂,夜幕下的哈尔滨还是很迷人的……只是,太寒冷了……

逛逛走走,随手拍拍图,发发朋友圈。不知不觉也8点,中午“老仁义”的“牛窝骨”消耗得也差不多了。果戈里大街商圈有不少“东方饺子”的连锁店。

晚餐就在“东方饺子馆”解决吧……

饺子味道还行,不过有点不爽的是——正如驴友们批评的那样。看见是外地人,服务员真不给进门的客人倒上一杯水,虽然,这杯水是免费的。是忘记了吗?不是,因为跟着进来的两个本地人,她们是忙不迭的给递上了,前后不差2分钟。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自然是严厉的批评了她们,当然是吃完后,呵呵……

今天返程,虽然是下午4点多的飞机,鉴于这里的交通状况,我还是决定提前3个小时到机场。

乘坐机场一号线——酒店往“莫斯科娱乐广场”方向走3分钟这样,就有一个“工人文化宫”公交车站,(旁边有个小小的沃尔玛超市)只要到“天鹅饭店”站的车都可以到那里的“民航大厦”乘坐到机场的大巴。(为什么站牌上没有“民航大厦”?奇怪了!)

路途还是挺远的,大概有10公里左右。当时曾经有个如果到达这里打不到车,就步行酒店的天真想法。现在看来幸亏当时改了路线。要不然,天寒地冻半夜三更步行到酒店简直是找死。

很快买好大巴票,把行李放好了。这里有个值得很多地方大巴车学习的小细节——放行李的车厢里有很多条铁链子。上面都会有一个个小锁头,上面有小钥匙,方便每个人自己锁好自己的行李。这样哪怕是中途有客人上下车,你也不用提心吊胆的去下车盯着你的行李看……

早餐+午餐(不到东北,我不知道自己竟然如此“热爱”包子)

登机——风大得可以把人吹得晃晃悠悠,只能坐摆渡车到停机坪,

注意!哈尔滨的机场线路从机场往市区有不少站点停靠,但是,从市区往机场就要看清楚乘坐的地方了,绝大部分是一站到机场,中途不停,所以只能在始发站乘坐。当时,选择“亚朵酒店”也是考虑到离乘坐机场一号线比较近。

中午时分,哈尔滨市内的街道还是比较拥堵的,但是因为是周末,所以拥堵的程度比不上以往。大巴在市内走走停停大概走了2个小时,中午1点半才上机场高速,再次提醒同志们,堵车很严重,出发到机场需谨慎看时间。

飞机准点起飞,经停武汉,晚上22:00回到温暖的南宁……

去了北方,感受了北方的冬天,才觉得原来南方的冬天,尤其是南宁的冬天,那都不叫冬天!

哈尔滨,我想,我会好久好久都不会有去的念头了……

这次行程,因为不是旺季出行,所以总体花费不多。一共是6500元左右,机票——¥3000,住宿¥1425,高铁往返¥988元,吃¥600,乱七八糟开支大约¥5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有几个5星级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