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问道天岳是什么意思思?1

原标题:天岳幕阜山之宗教历史与文化

天岳幕阜山存在深厚的宗教历史和文化,由于以前人们在这方面关心甚少,缺乏研究,所以这种深厚的文化被埋没了,栁宗元说:“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香草并不因隐蔽的时间长而失去芳香,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富有很深的哲理,所以我们应当加以发掘。天岳幕阜山的宗教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有独特的色彩,在此章中将作详尽的记述。

天岳幕阜山的宗教文化有三种:第一是道教文化,第二是佛教文化,第三是茅山文化。过去,道佛两家称茅山术法为“旁门左道”,其实茅山道士也有他的独特理论和信仰,自成体系,所以我们也要加以发掘。

天岳幕阜山是古时道佛两家的竞争场所,在晋代至清代,这种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将近两千年的时期内,道佛两家各自演绎着自身的历史,虽然互相尊重,其实也在暗自较劲。俗曰:“天下名山佛尽占”,佛家在中国所有的大山上,几乎都建有寺庵,而道家也不示弱,道家以“国教”自居,将华夏境内的所有名山都纳入了“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以及七十二福地,由此可看出两教的竞争之势。在天岳幕阜山上及其周边地区曾经有过百多寺庙观宫,道佛两家分布基本平衡。

天岳幕阜山道佛两家的分布格局是旗鼓相当的:

一峰尖上道家有骊山老母庙,佛家有天门寺。

流水庵一带道家有天乐堂,佛家有流水庵。

仁义村道家有清阳宫,佛家有普济庵。

道家在远灵山有东岳观,佛家有云腾寺。

阜山村道家有冲真观、东岳庙、佛家有云腾寺、金盆庵。

注竹岗左有道家玉清宫,右有佛家天寿庵。

柘树坪道家有紫清观,紫篁观、佛家有古澄寺。

瑶田村道家有陈大仙庙,佛家有瑶田寺。

长庆村道家有王文正祠,佛家有长庆寺。

蔡海村道家有法春慈王案、三爷庙、三仙案,佛家有龙潭寺。

凤阳村道家有马元帅庙,佛家有延寿庵。

阜峰村道家有祖师殿,佛家有老庵里。

至于茅山教,也占有一席之地,天岳幕阜山的茅山教代表主要是邹伯贤师主,民国十五年,在昌江建立道显祠,1992年,邹琏玉、邹增南在上屋竹园改修。另外还有忠义祠,即现在的昌江文化中心,主神是抗元名将邹风(?)将军,同时供奉邹伯贤师主神像。在大江洞的路边,邹伯贤的坟墓保存良好,

下面,我们分别将天岳幕阜山各教的活动情况记述于下:

道教是晋代太康初年传入平江的,由徐道箓为首任道长。宋代以后,道教迅速发展,宫观分布各地,道士遍及全县。平江共有9观36宫,天岳幕阜山的冲真观和玉清宫、紫清观、东岳行宫均在此时建成。道教派别属正一教,又名天师派,下分崇真派、金铺观派、普化坛派,天岳幕阜山道教属崇真派,共传四十七代,道士有200多人。

清光绪年间,有李铁樵、吴明海等道人在天岳幕阜山设坛主持,道家主要从事“应赴”,超度亡人,即是上门为亡人做道场,念经拜忏;为患病者上门“上锁”、“渡关”、“遣船”等。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几天,为各家送灶码。现冲真观旁的陈岳平,祖上都是崇真派系,一直从事道教。道家的功课和活动具体内容,以下会作详细记述。

此庙位于一峰尖山坡中,明代建筑,花岗岩条石砌成,内供奉观音圣母,玉皇大帝神像。原为天岳寺,由鲁道源重题“天岳寺”门扁,后来此庙被佛家所荒废,后被道家所用,改为娘娘庙,庙中供奉骊山老母,即女娲娘娘。其意深刻,因传说伏羲葬于山下太平尖,娘娘庙座东面西,让其夫妻遥遥相望,天长地久,可见其建造者的用心良苦了。2009年,由岳阳市道教协会会长刘圆诚拆毁在原址前方兴建老母殿,为太元天宫重要标志建筑体。新建的老母殿气势磅礴,金壁辉映。改原单庙为建筑群,其缕雕石龙柱,精緻美观,造型独特。大殿内女娲神像高二丈,面目端庄慈善,金光闪闪。更为神奇的是,此殿改建中,谁也没有刻意设计,但却从停车场登大殿的石阶梯恰好是250级,寓意此处是二十五洞天。是巧合?是天意?不得而知!

新建的老母殿远远胜过当年的天岳寺,成了天岳幕阜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5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举办的“国际首届道教文化前沿论坛会”在此召开,有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道 教人士和学者参加。并将此庙定于“国际道教文化论坛中国永久性基地”。进一步在国际上提高了天岳幕阜山的身价和名望。

天乐堂:位于天岳幕阜山的中段,残址中线为北纬29度,北偏东5度,东经113度5秒,原址占地五百多平方米,现有“天乐堂”石门扁藏在文革后由知识青年建造的小庙右边草丛中。这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为什么叫“天乐堂”?有专家认为这是道家专事研究道教音乐的地方,天乐,即是天上之乐,道家尊自已的音乐为天上之乐,并不难理解。现小庙内存在一个大石像,原是庙中供奉的神明之一,造型独特,工艺粗糙,象是远古时期的工艺品,庙前三百米有一小庙,内有一小石人,手执一乐器,文革中虽被人打掉手中之物,但与“天乐”的关联却无法抹刹。

另有人认为:天乐堂是上古天文观测中心,原平江县县长、天岳幕阜山文化研究专家陈砚发先生曾在此见过“魁屋”石碑一块,以此论断天乐堂为上古天文坛。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刘俊男博士在《上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一文中曾指出:天岳幕阜山“其纬度28度左右,既能很好地观察北斗,又能很好地观察28宿,其又居东西之中。因此,湘东地区的天岳幕阜山便成为古代观天象的首选之地”。这里所说的纬度28度实际就是天乐堂。湖南理工大学教授朱仁夫先生和平江旅发委主任宋炼钢在《谁是中华民族的“爷爷”“奶奶”?》一文中说到:“天岳幕阜山,有两处十分显目的文化遗存,一是天乐堂,二是冲真观。”这里所说的文化遗存当然是指道教文化,主要是伏羲八卦文化,因为这两处都是道观。朱教授认为,天乐堂彰显了数万年来华夏古先民认识世界、认识万物、认识人类自已的至简符号。

青阳宫,位于虹桥一边,从白龟沸沙池南面的三角塘左拐,走十来里便可到达。从虹桥则走仁义村直上,现有公路相通。此宫建于何时无明确记载,估计与冲真观建筑年代相同,现存石门楼,雄伟十分,造形独特,全部花岗岩结构,单就建筑而言,也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在1960年时,此宫还保存完好,分上下两层,上部为木质结构,当年幕阜农林垦殖场场部就设在此,大小房间有数十间,二楼有跑马吊楼,有记载的是清光绪年间,道士李铁樵、吴明海在此宫设坛播道,当时此宫为道教活动中心。

冲真观位于石浆阜山村,坐北朝南,处东经113度46分54秒,北纬28度58分54秒,首建西晋末年,原名玉清宫,建于宋代绍兴中期,以道士董老为首兴建。宋英宗赐冲真观之名后,由皇家扩建庙堂,将玉清宫搬往五里外的麻姑石,此庙有三级皇坛殿,门首有皇家坪,迎恩桥,接官亭,相传前代多遣官致祭,并入通志。宋时赵琥有《题冲真观》一诗,“琳馆绝埃尘,溪山是四邻。烟霞千古色,花木一庭春。月白琴声朗,风情鹤唳频。闲中时复醉,应笑市朝人。”此庙分三殿,上殿供奉玉皇大帝,中殿供奉三清道人,下殿是七级皇坛,皇坛有四十八柱、四十八灯,上有伏羲神像,文革中皇坛被毁,但其石柱、石灯还有多根弃于后园草丛中和砌在中殿阶级下。此庙是皇家祭祀之地,古时平民不准入内,每年遣州官至祭。(见《同治平江县志.地理志.山》)此庙的级别之高,可从现存砌在墙上的,同治九年复修青石碑文中看出,此次复修的捐助人有:清军府衙特授湘潭县调署、平江正堂加十级李钦、加州同衔特授平江县右堂、特授岳州府儒学;另外在中殿圆石柱上,有加靖二十年丁丑字样,也是复修年号,可见冲真观的历史之悠久。

天岳幕阜山周边有六座“敕封”道观,分别为奉真观、葆真观、显真观、冲真观、玉真观,六观之中以冲真观为最。从神像的摆放次序看,前殿有伏羲,中殿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殿有玉皇大帝。这是道家视为正统、级别最高之神,由此可见,冲真观在道观中的地位非等闲。皇坛旁还有一土地庙,后人称皇坛土地,这土地也非等闲,有一传说至今: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宋英宗赵曙登基执政,此时是北宋财政最宽裕的时期,歌舞升平,百业兴旺,道教发展很快,地位日升。赵曙降旨修建玉清宫,并赐“冲真观”之名。宋英宗为何要在这偏远的山区修建此观呢?原来,在宋英宗还未登基时,在鄂州一次战斗中兵败,被敌兵追杀,千钧一发之际,来了一老者,肩挑油箩,拦于路中,将箩筐中马蜂放出,螫退追兵,救了皇帝。皇帝指挥败军掩杀过去,反败为胜。皇帝问老者是何处人氏,老者说家住岳州府平江县石浆玉清宫。宋英宗登基后,为了酬谢老者的救命之恩,几次派人到石浆寻找老者不获。第三次使者携老者画相到石浆,在道观中见到土地菩萨塑像酷似画上之人,才知道是土地显圣救驾。宋英宗下令建造皇坛,故人称皇坛土地。自古至今,冲真观内马蜂不断,观内后檐有一马蜂窝,大如巴斗,但并不伤人,据说这是观内的护观之兵(见《湖南道教》第十九期)。

冲真观的兴起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气候所致,从显德二年(955)起,后周皇帝柴荣发起抑佛运动,这是继“三武”(北魏太武、北周武帝、唐武宗)灭佛后的又一次抑佛运动,使得道教得以庇护和提携,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有功之观,冲真观当时的地位和名望可想而知了,观内传人先后在天岳幕阜山周边创建的道观达14处之多。

后人称冲真观为伏羲祠,因传说三皇之一的伏羲葬于冲真观旁的太平尖,称祠也合情合理。

紫清观位于虹桥一边的柘坪村,雷公峰侧,宋瑞平时(1234——1336),由冲真观第四代传人胡之嵩率弟子李宗源、吴宗溪二真人建,宋嘉熙三年勅封。元时也是遣官致祭,太元洞天由此产生,据《同治平江县志》记载,此观入郡志,顺治年间毛从文子姓公修,乾隆间,毛姓与众姓重修其东院,道士自创西院,毛姓捐基与众姓合修正殿,基址亦毛姓捐出。同治十三年,从文子姓捐田数亩入西院,计岁租十大担。此观分上观下观,现均已屺毁,成鲁殿灵光。上观当年供奉的是观音老母,门前有四根古银杏树,排列整齐,合抱之围,毁于七十年代,现在老树的枯枝上又长出一树,有数十年历史。观中曾有一面破鼓,相传是吕洞宾有次在庙投宿,晚上在大殿神案前借光看书,子牌时分,突然一妖怪立于殿中,青面獠牙,张开血盆大口,向吕洞宾扑来,洞宾是有道之人,并不惧怕,提起朱笔,往妖怪口中一投,“咚”的一声,妖怪不见,当晚无事。第二天清晨,道士在念早经时,发觉庙中的大鼓破了一个大洞,鼓打不响了,众人愕然,原来是大鼓成了精,幸好被吕洞宾制伏了。现上下观残迹均存,石门框还立在风雨之中。

紫篁观在天岳幕阜山后山,南岭之下,紫清观十二代传人彭盛昌(字元聪)所建,明代绅士胡鹏举施山场田土作宅基地,并同时在此观侧建平田新观,清代存,近代毁。

冲真观十二世传人李盛聪创建,位于南源村,

位于天岳幕阜山北雷公峰,与流水庵相邻,后屺毁。

位于阜峰村,有巨石似人形,明成化年间,羽客作一梦,按梦中所示雕真武像并建殿宇,由李特松、李彤松捐田。殿中供奉的主神为真武大帝,又称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俗称慈航道人,是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教中尊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民间称之为荡寇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道家尊为七宿之首,即南斗星君,为北方最大神明,其职能主风雨,司旱涝,持阴阳交感,演化万物象征。执龟蛇,司寿命,理人之祸福,为世间万民崇敬,历代帝王所尊。明代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允文(?)发动“靖难之变”,祖师显灵,护佑燕王朱棣平息叛乱,取得王位,成为明成祖,后明成祖封祖师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大帝。古时香火旺盛,信士众多,但因建在阜峰群山之中,路途遥远,香客渐少,于1992年壬申岁迁往阜西村陈家老屋后山,由陈高材主持修建,新修后的祖师殿,规模比原庙更大,仍然供奉披发祖师。庙内金壁辉映,庙外有山门,有祖师巨形石像,有亭、有石龟、石凤,有常驻庙人员,香客比老庙更多。

东岳观位于远灵山,即阜山村,又名东岳行宫(长庆也有一东岳行宫,由刘传义所建),系明代何朝敬建,庙中有龙泉,明大臣艾穆有记述,并捐田二石二斗。庙中供奉东岳大帝,是天岳幕阜的大庙之一,但现已被毁,只留有不多的几个石头,全部夷为农田,村民称此地为庙湾里。但至今在电子导航图上还是以东岳庙为座标。可见影响之大。

陈大仙庙,位于虹桥瑶田村,现留遗址,本文在《尊岳封洞府》一章中提到了道谱和相关著作记载,天岳幕阜山的统管神仙是陈真人,陈真人即陈大仙,浏阳人,在天岳幕阜山成仙,按道家的说法真人即仙人。所以此庙是一座专管天岳幕阜山的殿堂。可惜对陈真人和陈大仙庙找不到相关详细记载,但在青峰村的小青峰山麓灵官庙,也供奉着陈大仙神像,但陈大仙庙的存在和陈真人此人,我们应有相关的传记。

除上述重点记述的道教庙堂外,天岳幕阜山周边还有以下许多庙宇:

上塔市龙潭案:立于明成化年间,奉龙潭岳府。

永康铺茅山案:奉茅公师主毛树丰,2014年迁于上塔市。

冬桃山总山神案:奉杨原相公、总山神魏正贤,分坛五将军。

叶家洞丁丁宫:为唐代道教天师叶法善道场,建于1015年。

白家坳中清傩案:位于中清段上墩园,奉园掌仙师、三爷、观世音、骊山老母、关圣帝君、关平、周仑。

九仙观,位于集义村华家尖,供奉关帝圣君等九个神仙。

马安毓芳屋新兴案:位于毓芳屋东侧,建于清雍正十六年,奉总管神爷,关圣帝君、欧阳金甲将军、四神合案。

小青峰灵官庙:位于小青峰之麓,建于明代中叶,奉五圣灵官、华光太子。南极仙翁,陈大仙、圣母娘娘、赵氏娘娘。

西坌慈王殿:位于桥西村下南坌孟家冲,供奉的是二圣慈王,统兵元帅、傩古标、镇殿将军,建于宣统六年,

钟家洞大王将军庙:位于跌马鞍,供奉大王将军江周,建于顺治年间。

帅春案:位于五角山下钟家洞,供奉许法春、康大元帅、麻衣仙师、大王将军,建于民国二十年。

朱天案:位于五角村善屋场,供奉朱大将军、何爷、铁将军、药王仙师、尖山岳府、马元帅,始建于唐代,后改建。

忠义祠风(?)将军案:位于昌江邹氏宗祠,即昌江文化中心,供奉抗元名将邹风(?),建于明天启五年。

洞虚案:位于昌江邹氏宗祠左侧,供奉南岳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将军。建于明代,后拆毁修昌江中学。

三军庙:位于柏树村,建于同治九年,原庙位于大江洞石皮上,后经三次搬迁。供奉欧爷、慈王、披发祖师,共三殿。殿外有石塔,

法春慈王案:位于蔡海村,建于乙亥岁九月,供奉许发春、慈王,风(?)将军,新像三军城隍。

三爷庙,位于蔡海村,张家、吴家两屋之间,供信士择婚娶丧葬卜期,供奉三爷。建于清代。

三仙案:位于蔡海村,供奉的是开化元君,即《封神榜》中的闻仲太师,二是三虎将军,巴陵藉阵亡将士,三是邹公师主邹伯贤。

马元帅祠:位于风阳村,明代建于官庄,原址在中坪,因修大江洞电站,搬于风阳村,供奉的是金鸡尖灵官,马大元帅,观音圣母。

武当庙:位于浆田村与大湾村交界处的石门洞,独立于一座小山峰上,供奉的是真武大帝、观音、石头江社主城隍赵子牙,由梧桐山亚武当分衍来此。

会仙洞:位于大坳,原名雷公洞,老庙失修,后建于后江背,供奉观音、关帝、真武祖师。

三峰案:位于上坪村,坳里偏西,清代建造,主神系三爷,即三辅将军,姓雷名万春,河南睢阳人,生于甲申年二月二十六日,唐代将军,在平息安史之乱中,紧随主帅张巡,身中六箭,仍奋勇杀敌,后皇封为“忠勇神”,此庙历史久远,2001年民间复修。供奉三爷、三峰岳府、十八罗汉、二十位诸天等。

五显祠:位于群联村石弯庙,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2007年,因修公路重建,供奉五显灵官、十四都城隍。

南市城隍庙,位于南江镇南街,与南江镇同期建于隆庆年间,几经复修,规模较大,占地三亩多,有正殿,办公室、食堂、守庙人员宿舍。此庙不同凡响,注重庙堂文化,有旅台人士何岺喜先生所赠庙联,有南江镇书画协会众多会员所书的庙堂对联若干幅。文化底蕴很深,香火一直旺盛。

此庙虽是一只土地庙,但不同于一般土地庙,位于南江镇西街中心地段,占地近两亩,起源于桃花洞老君堂,明万历四十三年御赐名叫染灵的县吏为都土地神,生于癸未岁二月初二日申时。时有一生意人名何香飞,合三伙计开染坊,常去敬土地,生意十分兴旺,所印布料色彩鲜艳,顾客盈门,何香飞为首于隆庆三年(1569)在南江镇西街后、昌水河西边杨家坪建土地庙,以供四时祭祀。2006年(乙酉岁)5月,以殷应求为首重新复修,规模扩大,为南江镇仅次于城隍庙的宗教活动场所。

以上是天岳幕阜山及其周边的主要道教活动场所,还有几十座城隍庙和规模较小的庙宇,如上塔市北乡总城隍,白士东方庙、曾家洞杨四庙、小水伏龟山东方师主庙、秋千山庙、尔灵庙、栁家冲来神太子庙、荷花金鸡石灵官庙、冬桃山总山神案、仙人石仰山二圣慈王庙、何家仑曾公师主庙、高田水口灵官庙、中清傩案、继树嘴灵官庙、马安新兴案、岳府总管大夫庙、北镇案、下沙塘十三代明师庙、杨家案、华家山观音案、南镇殿、五角缘祠、西颖祠、朝庭案、尖山案、坪头丘祖师殿、梅树湾欧爷、凤阳马元帅庙、廖家湾洞府岳府庙、石浆案、湴湖湘阳案、黄裴洞石门案、长潭五圣娘娘庙、麻枯石观音庙等等。这些庙宇都是围绕天岳幕阜山分布的,有许多是从山上分迁下来的。足以说明道教在此山十分兴旺。

佛教于晋代初期传入平江,传入平江之后,首先就占据天岳幕阜山,高僧慧明在上台创建长庆寺,开始佛教活动。明代佛教发展很快,天岳幕阜山在此时形成佛教文化。明代成化年间,高僧宋守(觉悟)系临济派十七代弟子,来天岳幕阜山传教,山上寺庙从此时起相继建立,到解放时共传有46代。佛教的出家教徒,男称和尚,女称尼姑,均在寺院念经拜佛,少数行者在外方游。佛教有一种外围组织叫居仕林,居仕林中男的称优婆塞,女的称优婆夷,不出家,不入寺,在家念经拜佛。天岳幕阜山周边有不少居仕林成员,至今仍有不少人在家念经敬佛,寺中有重要活动,也积极参与。

佛教的活动主要是和尚、尼姑在寺祀佛、焚香、念经、拜忏,俗称做功课。也兼做社会公益活动。佛教教义是劝人为善,普渡众生,天岳幕阜山善男信女奉佛教者众多。

天岳幕阜山古寺古庵也与道庙道院一样,星罗棋布,古老的寺庵有:

龙泉庵,据《同治平江县志,祀典志.三》记载,由僧人宝树建于康熙年间,规模宏大,现屺毁,无从考究,具体位置不详。

空(?)前庵:县志亦有记载,现屺毁,无从考究。

普济庵:位于天岳幕阜山下虹桥镇仁义村,与清阳宫相距不远。为古庵之一,建于明代。相传建庵时,因庵中所塑观音像尚未开面,按规矩要等第一个到来的黄花闺女,借其面型而塑为观音面容。但由于多日下雪下雨,无人上山敬神,工匠只好坐等人来。一日天气放晴,有两个妇女上得山来,工匠问明来者是姑嫂二人,遂对着姑娘道喜,嫂嫂问喜从何来?工匠答:“姑娘有缘,观音神像借令妹其容颜而塑金身,合家之福矣”。姑嫂二人下山回家,不料姑娘当晚无疾而终,雪地上一路脚印直奔普济庵而去了。

金盆庵位于阜山村与永强村交会点,老庵曾有过一幅对联:神现灵光速,盆倾雨泽多。系民国乡绅方佛林先生所作,现存有半幅在庵。这对联是有出处的,民国14年夏,平江大旱,井枯河涸,禾苗尽焦,民不聊生。外出逃荒者无数,知县杨少云,长沙人,颇有忧民之心,坐立不安,但又束手无策,只好带领乡民备三牲祭品至三联台源寺求雨,但无效,仍是红日当空,赤土一片。一晚杨知县梦见一老者,白发银须,仙风道骨,对知县告白曰:“难得知县一片爱民之心,贫道有一言相送:沸水倾盆,方解旱情。”杨知县大喜,问道:“多谢道长指点,只是卑职愚钝,不解其意,还请明示。”老者曰 :“天机不可泄漏。”言罢飘然而去。知县醒来,细想梦中之事,不得其解,次日遂将梦中之事说予衙役等人听,有师爷毕升献言:既然是仙人指点,何不向寺院僧尼打听一下,什么叫沸水倾盆?知县差人到寺庙打听,有台源寺住持悟觉长老告知:“沸水是指天岳幕阜山的白龟沸沙池,盆倾乃是山下的金盆庵也。如到此两庙求雨,有求必应。”杨知县半信半疑,但也只能依言而行,遂率众人到南江,转道天岳幕阜山,在白龟沸沙池和金盆庵摆上祭品,众差人和地方官员跪了一坪,并悬挂起杨知县亲手所书的“皇恩浩荡,龙雨淋漓”对联,由知县亲读疏文,诚心求雨。是夜,狂风大作,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让枯苗返青。从此,白龟沸沙池和金盆庵名声大播,方佛林老先生遂作了“神现灵光速,盆倾雨泽多”这幅脍炙人口的对联。后来拆庙重修,也还是采用此联,只是原联是木板所刻,现重新用大理石所雕,但其文未改。此后每逢旱年,均有信士来此庵求雨,数百年来,香火不断。

庵旁有一石碑,为《金盆庵记》,其中大部份文字还可辩认,但有一小部份严重风化,碑文曰:“金盆禅林,系我祖月轩公创建 ,其观音圣像愈久,弥灵年朝拜甚重。惜梵宇狭,是以我公后裔,鉴神灵之丕显,念祖德之宏深,意欲......今丙子岁择秋十月初八日巳时良时新创下栋,则菩萨愈见,金光速现,而信家自必获福无疆。......光绪二年丙子岁冬月下浣吉旦,陈月轩裔孙公立。”

金盆庵旁有两根古树,一是檀树,(俗称抝春檀),另一根是红豆杉,这更是珍贵的树种,此两树至今仍未被有关部门发现,两树相互依偎,如华盖,如帐蓬,遮盖着树下的门宫土地,此树见证了金盆庵的兴衰过程,也同时经历了此庵的风雨历程。

金盆庵正处于天岳幕阜山一峰尖下,在将来的旅游风景区游客中心附近,靠近公路,正在索道下方,交通方便。其地如玉碗,如金盆、群山掩映,水绿山青,鸟语花香,曲径通幽,清新气爽,是休閑度假的好去处。站在庵上极目远眺,山下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庵内有素菜膳食,对吃多了大鱼大肉的人们来说,却也别有风味!

天寿庵位于永强村和群联村交界的注竹岗,右有天寿寨,左有白水寨,有南北城门关闭,前有阳鹫江,建于清咸丰年间,地势险峻,原寺规模很大,和尚众多,庵后有神泉,民国元年,大雪封山一月之久,寺中和尚因断了火源,被冻毙饿毙四人,从此衰败,现存大门石立柱、石水缸。有师祖延宗宝塔(坟)、太祖航渡宝塔、师祖愿成上人石碑。

老庵里坐落在阜峰村,原名青林村,正在天岳幕阜山天乐堂山腰。原是一座很大的寺庙,是典型的“深山藏古寺”,由于山高苔滑,行路艰难,毁于一旦,现只存地名。

瑶田庵,又名瑶田寺,位于虹桥镇瑶田村第一组,又名五马奔槽,现留遗址,其地如燕巢形,遗址中有泉井、石柱枕、占地约四亩。现瑶田村存有和尚宝塔坟十多座,有两座被盗掘,墓室内有坐化仙缸,约一米高,直径约六十公分,由缸体和缸盖组成,是上釉陶质品,釉下有图案,缸体内仅留碳渣和泥沙,无其他物件。石塔有二层和三层的,石碑上有字迹,但已严重风化,无法辩认。目前,此地的佛塔是我县保持最为完好和数量最多的地方,老百姓自觉维护,不准盗掘。大多石塔隐藏于树木之中,外人难以发现。从此可以看出当年瑶田寺的规模相当宏伟。

太平庵位于石浆村与马安村交界的外垅,建于乾隆癸酉岁,由王氏十五世祖胜柏公所建,所以又称王氏太平庵。历史悠久,与道家凤凰山新祖师殿相距一里;分上下正殿,十字横厅。庵内上殿供奉观音老母、四洲菩萨、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佛祖、披发祖师;下殿供关帝、关平、周仑。传说此庵不能碓米,一碓米长沙城内就发火,此庵一直未毁。

位于林场村大、细二洞之处,地处偏僻,清代从金盆庵分衍而来,上殿供如来佛、观音菩萨,王母娘娘、药王师,中殿供四洲菩萨、二十四诸天、十八罗汉,下殿供关圣帝君、地藏王、财神,此庵至今香火旺盛。

莲花庵位于凤祥村,平江古名隘查盘关下,始建于乾隆年间,有二百多年历史。解放后,一度冷落,庵房曾一度倒塌,1975年乙卯岁复修。上殿供骊山老母、观音菩萨,合案正坐。中殿供如来,下殿供四洲菩萨。

延寿庵位于凤阳村,凤凰山下,宋微宗三年由江西黄龙寺迁往平江昌江五角山圆通寺,清康熙七年,迁凤凰山。2014年由苏偶莲女士为首拆除新建,门首有和尚塔墓,此庙称之为红色寺堂,大革命时期,傅秋涛、曹瑛、肖助国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开展革命活动,白天躲在山上,晚上下山发动群众干革命。咏生县委曾一度驻于此寺,寺中和尚积极掩护红军,给予帮助,提供食物。在开发幕阜的过程中,此处将会作为红色景点。

乾隆庵位于板江三江村的高山上,与岳阳渭洞相邻,据寺碑文和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先祖王秀于明成化二年(1466)捐梵刹二所,用田地山场,建一庵一寺,即为泉龙庵 ,福临寺,乾隆庵已有550年历史,中途遭遇火灾,烧毁大部,几经维修,才留存现貌,今人都称此庵为乾隆庵,传说乾隆皇帝曾至此寺寻找其父(?)和尚,故此寺有一对联很出名:“佛祖镇天宫,九州万国皆礼拜;圣天登宝殿,五湖四海尽来朝”。此联推测为乾隆所书,但原联已毁,现存的为后人所复制。

斗子庵位于显高村湘滨洞,古寺名刹,石条建造,规模很大,1958年,平江县砂矿曾在此设工区,毁于文革。

广福寺位于南江桥(镇)西街,建于元代,明成化年间(1445)由佛家“临派”第十七代弟子高僧宋守(法号觉悟)扩建,后住持悟机和尚募众资重修,寺中供奉观音、弥勒、四州、关帝、药王、地藏、罗汉等菩萨。门外即九眼桥,清末明初称作九如桥,桥上有亭,桥墩甚宽,镇民常以桥为市。

广福寺僧历代为众生行善,代代有高僧,松月、悟机和尚均是功德圆满、经书满腹的大师。乾隆年间,平江县令路经广福寺,在寺前碰到松月大师,与其交谈,县令问:“请问大师,世间什么东西最好吃?”松月答道:“饥好吃。”县令惊曰“出家人不伤生灵,何出此言?”松月笑曰:“贫僧说的是肚饥好吃。”县令又问:“大师常在桥头,请问每天有多少人从桥上过?”松月答:“两人。”县令曰:“来者千千,去者万万,何止两人?”松答曰:“阿弥陀佛,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在红尘闹?可怜桥上之人一半为名,一半为利,如此而已,岂有他哉!”县令折服。

广福寺僧为南江大桥修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南江人民是永志不忘的。雍正十一年(1733),广修和尚,见南江大桥已倒塌八十九年,人们过河十分不便,发起修桥义举,跪在桥头募捐,得众人相助,将桥修好,桥成之日,广修圆寂。几年后南江桥又倒塌。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广福寺僧又募捐修桥。

民国三十五年(1946),春夏之交,山洪暴发,南江大桥危在旦夕,广福寺方丈率众僧冒雨跪于桥中间,口中念念有词,几十个和尚风雨不动,把生死置之度外,吓得镇民提心吊胆。也许真的是感动天地,大桥最后还是被大水冲倒了,但只倒东边三孔,和尚跪的三孔却安然无恙。

广福寺僧常做好事,每年三、四月春荒时节,广福寺便在寺外搭竹棚一个,摆数口大铁锅,施粥济贫。其粥的稀浓度都有标准,以插筷子为准,粥熟时,在锅中插上一竹筷子,筷子不倒,粥便合格,筷子倒了,加米重熬。

广福寺衰于解放前几年,其寺曾被国民党警察所占用,后院为广育女校。解放后改为粮管站,1970年改为南江农机厂。而后又成为民居点。

1990年,以居仕林欧阳咸光为首,在梅树湾后山坡中建新广福寺。新建寺场香火旺盛。2014年10月6日至8日,平江佛教、道教在此联合举行首次诵经祈福法会。有二百多佛、道弟子参加,热闹非常。

云腾寺,位于天岳幕阜山往老龙沟一边,古时也是大寺之一,衰败于民国,现今不存。唯有其名和下放知青改建的民房。后分一寺在阜山村冲真观旁,至今沿用其名,香火沿续。

此寺是平江十大古寺之一,位于虹桥长庆村幕阜半山腰。由晋代僧人慧明创建。由于时代久远,无人专管,现已荡然无存。

天门寺位于天岳幕阜山二峰尖,建于1987年,由释云大师徐峥嵘师太兴建,分大雄宝殿、玉皇殿、观音殿,放生池等,系大型建筑群,上下三重,庄严肃穆,金壁輝映。寺中佛像均由外地运来,造型庄重美观,数十年来,释云大师四处奔走,化缘募捐,其寺不断扩大。寺中尼姑有十多人,均正式剃渡为尼,其佛法水平很高。有游客想试探一年青尼姑的佛学深浅,有话无话的找一个由头问道:

“小师傅,贵庚几何?”

答曰:“出家人,不计岁月,无庚可告。”

问曰:“年轻出家,想家吗?”

答曰:“出家人以四海为家,无家可想。”

问曰:“每天念经,寂寞不?”

答曰:“万佛为伴,胸有佛祖,何来寂寞?”

问曰:“青春年少,思凡吗?”

答曰:“阿弥陀佛,施主言多了,请前殿听经。”

言罢再不出声,只听木鱼经声渐高。可见,天门寺中女和尚修炼之深。

太保寺位于凤桥村与永康村交界处的水库山冲口,始建于明末年间,为天岳幕阜山四十八案之一,2014年改建,占地380平方米,仿古结构。寺中菩萨一度被偷,后重塑金身。寺中供观音像二尊,地藏王、关帝圣君、十八罗汉。信士众多,遍布湖南湖北。

白云寺位于天岳幕阜山的西对门,处南江的集义、罗洞、板江南源、冬塔联心四村结合点,两山遥遥相向,一高一矮,就象童子拜观音。此山原名白云山,所以称为白云寺。汉代以后,因有汉军师张良到此山辟谷,遂易名为张师山。五十年代,寺中有一米多高的张良塑相,羽扇纶巾,斯文雅典,上悬“汉天一柱”木扁,对面照墙上有一米大的“忍”字,传说汉高祖到此山寻张良劝其返朝,张良早已看破红尘,坚而不返,并当着汉高祖的面升天为仙。现山上有张良修道的金洞,寺中有《张良入山诗》小册子,岳阳县有“高祖寻张良”汉剧剧目一套。有诗人李一本所作的《过留侯辟谷处》五律一首:

一介尘埃士,兴刘杖秘诀。

殊中超百代,蚤见异群侯。

借箸开基远,封留雅志酬。

泛湖同比迹,远害去遐州。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曾封万户候的张子房会到此小山辟谷呢?这是经得起考究的事实,第一,《史记,留候世家》记载:张良隐居于白云山白云寺。而张师山以前也叫白云山,其寺也叫白云寺。张良之所以到此山来是有人引来的,此人就是吴实。秦时有“商山四皓”,是秦朝的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用(?)里先生周术。其中吴实故里就在通城,据吴氏族谱记载:吴实是吴氏五十五世祖,生于周赧王四十六年癸巳岁,系“三楚圣地隽水天城乡钦上里人”(古属下隽县,在今通城县境内),商山四皓在辅佐太子刘盈登基之后,便各自隐居山林。吴实邀请夏黄公别称黄石公,即张良的师父,到通城隐居于相师山,而张良辟谷隐居,就是随师父来到通城附近的张师山的,这是极有可能的了,并不是空穴来风。现通城有吴实的故里状元桥,通城人常到张师山来敬张良,与吴实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师山在文革时曾遭洗刼,菩萨全毁,后有集义村罗福清自告奋勇上山守寺,并筹款恢复神像,维修寺堂,才得以让古寺保存至今,后有傅国辉接任罗福清,李门基接任傅国辉,各自守护多年。

现今,从集义村的水泥路直通张师山顶,是罗福清、罗谱然、刘道福三人为首所修。

上塔市政府已着手开发张师山,在古白云寺旁建张良庙,将景点延伸到张公尖一带,其远景更加美好。

西隐寺位于浆田村文峰坳,起源于江西“七佛案”,后分衍到五角山圆通寺,清道光癸未岁再度分衍至新隐寺,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岁,由新隐寺分衍到文峰坳,更名为“西隐寺”。2009年,原新隐寺宗师何危高、住持王妙法,关门五代谪传弟子湛帽军为首,对老寺进行翻修,钟池洲、汤金书、汤明书、欧阳植兮等信士捐修“七佛”神像。

龙潭寺位于大江洞赛公桥之上三百米,门首有著名景点秤砣石,2014年甲午岁,以邹继 为首修建,历经二年,得以竣工。寺中供奉观音老母、地藏王菩萨、药王仙师、十八罗汉、弥勒菩萨,邹公师主,是一处寂静的仙乡圣地。

雨花寺,位于板江流江村,清康熙十九年(1681)由僧人贞定师与板江湖竹洞村民共建关公庙,选址于凉亭坪(今黄苏村黄白初屋场处),取名庵里,乾隆十六年(1751)由本地名绅李显明提议迁址,并捐出大板洞四千平方米地盘作香火山,邀请三省边境会首,包括贞定师徒孙道宗师在内,在流江村现址重建,占地二千多平方米,当年十月竣工,竣工之日天上飘下花絮,就象下雨一样,故取名为雨花寺。此寺与天龙寺、福云寺、广灵寺、乾隆庵紧紧相连,古有“十里三寺”之说。此寺已有340年历史,是天岳幕阜山的宗教大寺之一。寺内供奉关圣帝君、释迦三佛、西方三圣、观音、地藏王、弥勒、韦驮、玉皇、十八罗汉、文殊、普贤、二十四位诸天、四大天王,香火旺盛,经久不衰。

此寺位于板江与大洲乡交界的福云山顶峰,系天岳幕阜山余脉,西接通明山、渭洞、距张谷英25公里。寺前百米处有枫树亭,开国少将秦化龙在大革命时期,曾养伤于此寺,中将张藩、江渭清均到过此寺,也是一处红色寺场。

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历代维修。2014年五修并扩建后殿,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寺内走廊环绕,行梯通达,寺外群峰相映,风景宜人,有众多自然景点,是一个修心养性,修闲度假的好所在。

圆通寺位于五角山南端,靠三墩乡一边,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6),由朱元璋封为圣寺,香火鼎盛时期,寺中有一百多僧人,当时佛界有名的复兴大师就是此寺住持。历史上有“湖南圆通寺,江西慈化寺”之说,可见名气之大。后因屡遭兵燹,寺庙凡度屺毁,曾荒废多年,改革开放后,老百姓捐资重修,但规模不及当初十分之一,现寺中有复兴大师弟九代弟子清高和尚主持,寺中还有朱元璋所赐和田玉三宝印一颗。为镇寺之宝。其地址十分清静。

黄龙寺位于天岳幕阜山之东,黄龙山东麓,为宋代江南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是中国佛教禅宗黄龙宗发源地,始建于唐代乾宁二年(895),为超慧禅师所创,超慧姓张字诲机,法讳真熹,清河(今江苏淮阴)人,进士出身,官至凤翔太守,擢福建节度使,后弃官出家,曾受法于青原六世玄泉彥禅师,到黄龙山后,受法于永安寺马和尚,继主永安寺。由于永安寺风水不好,另择址建黄龙寺,超慧在此帮南下避安史之乱的徐安贞、刘光谦、白祺、陈希烈四人(人称四相)定居平江。此寺名气极大,日本和韩国的禅宗黄龙宗弟子至今常组团来此寺拜谒。

此寺也在黄龙山,相传曾盛名于天下,但只能从陆游的《崇恩禅院三门记》一文中看出其盛况,唐宋时期,天岳幕阜山和黄龙山的佛教是空前兴旺的。

兰若寺位于通城黄袍山中,原有上、中、下三寺,从黄龙寺分衍而立。现存中寺,从残迹考究,当年的规模也是相当宏大的,由此看出,天岳幕阜山的佛教幅射面十分宽广。

为什么要将茅山教派作为一个独立教派来陈述?因为它有不同于佛教和道教的地方,自成体系,不能混淆。天岳幕阜山周边的山民,对茅山教是很信奉的,有以下庙堂是同时供奉茅山师主的:

此宫右侧供奉茅山师主神像,身高八尺九寸。

此祠供奉的主神是邹(?)将军,为昌江邹氏先祖,而邹伯贤也是邹氏名人,且有很多故事流传在民间,特别是邹伯贤老龙潭与恶龙斗法的传说,永受人们尊敬,所以邹氏族民要将他供奉在邹氏祠堂。

道显祠供奉的是邹伯贤师主和李公师主神像。

蔡海村的龙潭寺,正是邹伯贤大战恶龙的地方,所以也供奉他的神像。

三仙案将邹公师主的神像摆在中间位置,可见习其地位之高。

上面只谈到天岳幕阜山宗教的硬件,未涉及内在的文化内函和底蕴软件。天岳幕阜山宗教文化是一朵奇葩,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记述和对联,即“庙堂文化”,列举于下:

聚福城隍对联:做个良民,身正心安夜梦稳;行些善事,地知佛鉴神明欢。

双江嘴城隍庙对联:忠肝须照胆,善恶本由心。

南江城隍庙对联:善源于本,城护在隍;福源于心正,灵根自佛藏。

五角松柏庙对联:为人休作恶,怕我不容情。

冬塔冬桃庙对联:作事但凭行正道,求神首要问良心。

金盆庵对联:神现灵光速,盆倾雨泽多。

南江一土地庙对联:公公十分公正,婆婆一片婆心。

冬塔有一门宫土地对联:五行居其末,三才位列中。

天门寺对联:天门揽胜,尽收云海千重,更无分属佛属儒,大块文章谋国泰;古寺参禅,各献心香一瓣,犹有愿驱邪驱恶,四时雨露护民安。

天门寺圆通宝殿对联:圆觉尽六根,菩堤广种;通玄昭三楚,甘露洪施。

云腾寺对联:庙小菩萨大,山高客仙多。

五显祠对联:双流溪泛酒,千迭石鸣钟。

广福寺联:广施功德,大慈大悲,佛法无边行仁术;福荫人群,救苦救难,观音有道济苍生。

广福寺联:千年广福三界外,万载禅堂五行中。

白云寺对联:相耶,将耶,千古名利成幻影;师也,友也,一天风月话神仙。

道教在天岳幕阜山有很深的内涵,葛洪在此完成《抱朴子》、《肘后备方》等著作。并传播了老子、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等道家观点。正一教的八大神咒: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安土地神咒、金光神咒、净天地神咒、祝香咒、玄蕴咒为历代弟子所必念。是修身养道的必修功课。如净心神咒:“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彗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这是一种正能量,它让人净化身心,排除杂念,安定心神。入于冥寂,返观道心;如净身神咒:“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青龙白虎,队杖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旨在消除身业,拥护身形。保卫道体,以清净之身,感召神灵。道家人物葛玄、葛洪、许元信、徐道录、吴明海、李铁樵等人在天岳幕阜山除了炼丹养生之外,还弘扬了道教理论。将“希求和平,与世无争,平等自由,安居乐业”的入世思想传之于众生,同时也大力宣扬了“无为化导自身,去除私心杂念,让心态处于常清常静,外生死,免轮迥”的出世思想。让天岳幕阜山民有一种信仰。道教与别教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乐生、重生,不象他教把人生看作是“苦海”,否认“天命论”,让人珍重人生。同时也宣扬寿命的长短不取决于天,而取决于已,“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观点,提倡“道乃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因之而生,五行因之而成”,劝导人们认真修养道德,达到得道成仙的目的,所以天岳幕阜山道教着重宣扬葛玄成为天师、葛洪羽化成仙,吴猛得道升天,陈真人统管天岳的故事。让天岳幕阜山成为了众仙成功的平台。是造就仙人的“洞天福地”,所以2016年7月在此举行的“首界国际道教文化前沿论坛会”要将天岳幕阜山定为“中国永久性研讨基地”。用我们局外人的话说,就是:因为这是一个造就和培训仙人或真人的“仙人基地”!

现时在天岳幕阜山的道教传人有陈德崇、陈岳平、王箭忠、陈孟君、刘要根、黄赦愆、方创忠等人,他们继承并发扬了天岳幕阜山的道教文化。

佛教在天岳幕阜山有那么多的寺庵,几千年来他们又干了些什么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是因为一般人很少了解寺庵,二是天岳幕阜山的老百姓对佛教的神秘感较深,只知道和尚尼姑是念经做佛事,超渡亡人,而对其教义不甚了解。“佛学浩如烟海”,其实,佛教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天岳幕阜山还有许多佛教人员,如天门寺的徐峥嵘(法号释云大师)是在南岳正式受戒皈依的,还有应门佛职人员王和平、何艾南、罗淼涛、湛帽军、何柱规、黄哲民、邹望权、王得意、邹毅辉、邹长征、陈真、刘航洲、余光明、方治国、方快秋、何俊民等,都一直从事佛教活动,也同样在弘扬佛教理论。

从天门寺、雨花寺、圆通寺的大师处了解到:佛教教义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因果与修行的理论,二是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其道德说教与道教有共通之处。

其教义具体为九个方面: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湼盘、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

缘起有十一个意义:无作者义、有因生义、离有情义、依他起义、无动作义、性无常义、刹那灭义、因果相续无间断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因果决定无杂乱义。

法印:是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

四谛:苦谛、集谛、灭谤、道谛。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元入、触、受、爱、取、有、生、表死。

三界六道:三界:欲界、色界、无道界、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三十七道品:四念柱、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湼盘:作员、寂天、灭度、

密宗法义:六大体大、四曼相大、三密用大。

用我们听得懂的话来说,佛家主张的就是一切皆空,布袋和尚有一首《即心是佛》诗:“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缽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劝导世人清心寡欲,此偈流传在天岳幕阜山区。

佛光星云大师的《一半一半》偈语也至今流传在幕阜寺中:

白天一半,晚上一半,善良一半,邪恶一半。

男人一半,女人一半,真的一半,假的一半。

佛的世界一半、魔的世界也一半。

这个世界谁也无法统一另一半。

努力好的一半,坏的一半自然减少。

接受美好的一半,包容短缺的一半,

总之,佛学是劝善之学,其丰富的佛学理论,在民间起了很大的教化作用。现流传在天岳幕阜山区的佛学经书有: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在南江地区,六十岁以上的人很多都会念几种经,虽然不完全懂得其意,但对心经、枉生经、血盆经是耳熟能详的。这是佛教文化在天岳幕阜山的影响。

茅山道派和火居道派文化

上文谈到,在天岳幕阜山除了正式的道教和佛教人员之外,还有一种教派也从事宗教活动。有言道:“僧做道场道打醮,火居道士行夜教 ”,古时天岳幕阜山从事这一教派的有邹伯贤师主,李公师主,赵公师主,以上列举了几个寺庙也有他们的一席之地,有人将他们看成旁门左道,但信奉的人也不少。火居道士自称为王母教,为人驱邪赶鬼治病,其法事有:还福、点太平烛、打遣送、唱关、上箭、上锁,其中还福又称还愿,上箭叫度铁蛇关,打遣送又叫还高签,打夜卦,祷路,等等。

有一种叫造盘的法事,是为人治病的,在竹盘箕中,扎一只茅草船,船上立一茅人,盘中放神纸,三牲祭品,火居道士口中念念有词,其词曰:

“炉中香火起纷纷,香烟渺渺奏天庭,奏的天门四边开,神从天庭下凡来,弟子有事焚香请,无事不敢乱相迎。要请何人来造 盘,奉请张良鲁班到来临。张良造盘先造底,鲁班造盘先造弦,造起盘头高万丈,造起盘尾透青天,张良造起峨眉月,鲁班造起月团圆。造起东方甲乙木,造起春夏并秋冬。大茅郎,小茅郎,千斤担子你担当,赏你刀头并纸马,翻身笑纳下扬州,......” 接下来是退病,退病咒曰:“今夜亲自来退病,定教病者早安康,你也休,我也休,两下同在一起丢。你不休,我不休,捉你邪鬼解酆州。......

火居道士认为病人丢了魂,便要带阳兵阳将到野外招魂,用一杆旧时的大秤,枰钩上挂病人的汗衣,剪刀,尺,五色线,口中唱道:“若是魂在隔山隔水不得归,祭起王母宝尺,化作万丈金桥渡魂归;若是魂在深潭大泽不得归,祭起王母五色旗,化作万道金綯金线钓魂归;若是魂在三叉路口不得归,祭起王母金剪剪魂归。

送白虎神咒:白虎神,白虎神,我今送你上天庭。芒筒做箭滔滔去,枰砣落水永无踪。弟郎送出三重门,改祸呈祥见太平。登程起马,起马登程。

其咒为:屋前屋后神煞,屋左屋右神煞,床前床后神煞,床左床右神煞;身前身后神煞。现病人名下年煞月煞日煞时煞,凶神大煞,尽行遣上五色香盘。......收伏诸邪鬼,寸斩不留踪。攝送魁罡下,化作成清风,敢有不伏者,严枷不纵容。

是为小孩治病,因八字上有铁蛇关,所以要上箭化解。小孩在十二岁之前有各种关煞,有离娘关、四季关、断桥关、百日关、深水关、鸡飞关、落井关、均要请火居道士唱关解脱。道士每唱一段,就高呼:该斩不该斩?旁人就答:该斩,遂将黄瓜或红薯劈断一截。而后要患病小孩从拿掉甑箅的饭甑中爬过去,再给小孩手上臷上银手圈,即为过关化吉了。

上锁是对病危之人的救治措施,意思是邪神野鬼将病人的三魂七魄勾引去了,由道士给病人上锁、退病、送师,息坛。

关仙乩即为卜问,置一沙盘,由两人扶丁字架,好象鬼神附体,画沙作字,以兆祸福。仙乩手上场时,往往会唱歌或赋诗。有一个故事在幕阜山区流传很久:1951年,有几个反动份子暗中组织“反共青年近卫军”,到桥西慈王殿关乩,不便明说,只问前途,乩手在沙盘上写了一个“口”字,众人不解,旁有一农民,大字不识,也不知这几个人在问什么,便随口应道:“这也不懂?有口难言嘛。或是四门无路嘛。问乩之人愕然。三天之后,东窗事发,反动组织被破获,这几个人大部份枪毙了,乡人认为仙乩神灵。

此即处师所为,处师即是巫师,每年插秧之后,收割之前,处师不要人请,自觉为地方叫夜,这叫”假青苗夜“,必须要有真本事,要斗得过妖魔鬼怪;“假黄禾夜”要轻松得多,因为有五谷神保佑。假夜时,处师要穿草鞋,腰插杨栁枝,手拿法器,一边假一边敲梆子,口唱:“那摩,观圣音菩萨”。稻谷收割之后,处师则每家每户去收新米,作为假夜的报酬。

还斋饭是一种常见的活动,人有轻微病痛,就请人还个斋饭。患者家属备茶盘一个,内放茶酒各一杯,熟鸡蛋一个,饭一碗,三根香,多片神纸,首先是烧纸请神:”召奉正德皇帝亲敕令,一心奉请叩请,拜请某某城隍,某某山神,某某土地,......到坛监斋,今有某某县某某都,某某城隍辖下信士某某身患某病,服药无效,特备此鸡子斋饭,必然求神有应。奉请东方东道灵官,西方某某灵官,南方某某灵官,北方某某灵官,中方某某灵官,东方某某泉神,东方古木精,东方游思野鬼,东方伤神。三日请神请不尽,四日点兵点不齐,已请的请到,东来东坐,西来西坐,南来南坐,北来北坐,中间起的莲花宝座,就凭今夜鸡子斋饭,来有香烟奉请,去时有纸帛钱财,强者不可多得,弱者不可全无,皆因病者无知,绊动了你的车头,扶起你的车头,绊动了你的车尾,扶起你的车尾,绊动了你的车左车右,扶起你的车左车右,有事劝散,无事自散。阴间有事要人劝,阳间有事要人和,保得病者脱体全安,大家快乐。”烧了神纸,敬了酒之后,便要送神:“有车请上车,无车请上马,无车无马各归天下,有坛堂归坛堂,无坛堂各散四方。走一弯又一弯,绝莫回头向此间,走一程又一程,绝莫回头向此人。”然后将茶饭洒在地上,将饭抛向四方,一路不得回头,将茶盘放置在患者床下三天三晚,那个鸡蛋则归还斋饭的人吃。

也有将还斋饭咒语简化为:“上头菩萨请下来,下头菩萨请上来,江背菩萨莫过来,只有这么好的吃作,免得你打度赤脚”。

另外还有收吓、寄关、拜石干娘、箍疮、画九牛水、止血、止痛、藏年命,打猖等,都是茅山师主所传。比如小儿晚上不睡觉,啼哭不止,谓之夜啼关,要请懂茅山法的人用红纸写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娘),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有的写“新打斧头三斤三,去到天曹请鲁班,鲁班仙师下凡尘,一斧劈破夜啼关”。

画九牛水咒:“奉请茅山李老君,祖师大法镇乾坤,化骨丹,吞骨精,犹如九牛下潭深,不怕邪魔与妖精,鱼骨鱼剌一口清”。

镇患咒语:“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天地阴阳,百无禁忌,......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是煞退位,今有茅山弟子到此,天煞归天去,地煞归地藏,一百二十四位凶神恶煞一齐退位,急急如律令!

茅山道术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现今很少有人相信了,但在解放前后一段时期内,民间却很风行,因此也留下了一些颇有趣味的东西,但现时还是有其痕迹,如我们现在还能在电杆树上看到用红纸写的寄夜啼关的咒语。

宗教历史和文化,在天岳幕阜山如其大山老潭一样,幽深一致。

作者:杨衍秋,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会员、岳阳市作协会员、岳阳市李元度学术研讨会会员、平江县党史地方志协会会员

客户端专享【全文免费】

注:安装即送;若未领取成功,点击按钮重新领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岳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