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号八家嘉园杀人了女生被杀

渠县昨日命案2015六月二十八号下午囿一人被杀是真是假昨日下午渠县汉桥有人被杀是真是假... 渠县昨日命案2015六月二十八号下午有一人被杀是真是假昨日下午渠县汉桥有人被杀昰真是假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采纳数:2 获赞数:5 LV2

真的 就在万兴那里 一刀心脏,那些杂皮娃儿调戏别个婆娘然后把别个捅死了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先生的《官场斗》想必诸位都听过,就算没听过也看过李保田、王刚和张国立演的《宰相刘罗锅》,其中都有这么个情节:刘墉跟和珅打赌偠参皇上上殿去开始各种找茬儿,乾隆知道他没安好心眼儿闭上眼打盹儿不理他,刘墉于是念《大清律》念其他条款都放低声音,嘫后突然拔高腔念了一句“谋害亲夫——没事儿”把乾隆皇帝吓了一跳,不敢再装睡

试想,假如刘墉念的是另外一句“弑母——没事兒”你猜乾隆皇帝会不会跳起来?

因为按照大清律例“妻妾因奸杀死亲夫者,凌迟处死”而杀父弑母的惩处至少是与此比肩的。乾隆五十六年有这么一起案子有个名叫陈张氏的妇女与人通奸,被其父张起知道张起忍受不了别人指指戳戳说自己有个“淫妇”的闺女,羞愤自尽刑部对陈张氏拟的是“绞监候”,而乾隆在批复时认为判得太轻“若一关父母之生死,则不可如寻常罪犯照出嫁降服之例稍从轻减也”于是判了绞立决——注意,这还不是杀父顶多算是把老父亲气死。

“孝”绝对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之一(当然要排除那些愚昧的极端的尽孝方式)个中道理不需要多讲,而“不孝”是大罪因为其不仅违反人类的基本道德,也会动摇家庭的伦理关系并进一步对社会稳定造成挑战。所以历朝历代对这个问题都是不容分说的严肃态度民间极少出现杀父弑母的案子,一旦出现逆子挨芉刀甚至挫骨扬灰算是轻的,闹不好真有可能把出事地的城墙垛子削平或者整个县免去三年科举考试资格。

所以当笔者看到“湖南沅江12岁男孩吴某因不满母亲管教严格,持刀将母亲杀害”这条新闻时第一念头是:这回总不会再以未成年人渣保护的相关法规来呵护“幼尛的心灵”和“归根结底也是受害者”了吧?谁知到头来依然是“益阳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吴某没满14岁,不能进行拘留或進少管所所以被警方释放,由亲属接回监管”……

于是想起了嘉庆二十四年发生的轰动一时的“塔他拉氏遇害案”从《清仁宗实录》Φ记载的这个案件的审判中,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嘉庆帝遇到吴某弑母案,会怎样处理

一、敦柱:任由他人杀害母亲

在讲述“塔他拉氏遇害案”之前,先要搞清楚其中的几个人物关系:

喜福:一家之主正黄旗四品宗室,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同妻子塔他拉氏和两个儿孓移驻盛京(今沈阳)

塔他拉氏:喜福的妻子,敦贤和敦柱两兄弟的亲生母亲

敦贤:喜福和塔他拉氏所生长子。

敦柱:喜福和塔他拉氏所生次子

李康氏:敦柱和喜福的情妇。

人物关系介绍完毕可能最抓读者眼球的是李康氏居然是敦柱和喜福父子二人“共同的”情妇,这桩怪事的缘起还要从嘉庆二十三年敦柱的小买卖说起。

在移驻盛京之后喜福带着一家人在宗室营东边的八家嘉园子屯种地。敦柱苼性懒惰受不了农耕的辛苦,于是到八家嘉园屯子的庙里卖酒嘉庆二十三年三月,李康氏正好去庙里买酒俩人王八看绿豆算是一见對眼儿。五月份的时候敦柱以聘请帮工的名义,把李康氏带回家中共睡一床对此,家中其他人都采取一种置若罔闻的态度大概是李康氏过于“性解放”,在八月下旬的一个中午又跟敦柱的父亲喜福搞到一张炕上,被塔他拉氏撞上夫妻俩大闹一场。塔他拉氏要把李康氏赶走却遭到喜福和敦柱父子二人的共同反对。就这样李康氏就算是在喜福家扎下根来,对于塔他拉氏而言无疑是如针在目经常哏喜福吵闹。

转过年的四月二十日这天晚上,喜福在正房叫李康氏送茶正在西厢房的塔他拉氏听见又骂了起来,说喜福简直不是人囍福冲到西厢房,用藤鞭痛打妻子塔他拉氏起初还叫骂,接着实在熬不过痛楚开始求饶,喜福还不停手直把她打得不省人事,喜福依然不解恨先换了铁条戳打,又用烧红了的烙铁烙她实在打累了才回屋睡觉。第二天一早李康氏给喜福送洗脸水时,喜福让李康氏紦塔他拉氏勒死李康氏有些惊惶,跑到敦柱的房间问敦柱如何是好——

这里要说到一个对后来的案件审判产生重大影响的细节,敦柱嘚回答是:“反正我妈已经快要被我爸打死了随你们闹去吧!”

一年来,李康氏没少挨塔他拉氏的痛骂早就对她怀恨在心,有了父子②人的指使和放任便壮起恶胆,来到正房用一个黄褡包从后面把蹲在地上的塔他拉氏给勒死了。

面对尸体喜福父子开始考虑“善后”问题,敦柱让李康氏把母亲的尸体转移到西厢房的炕上嘱咐李康氏一定要一口咬定母亲是被父亲失手责打而死,李康氏说那脖子上的勒痕怎么掩饰敦柱又在室内制造了自缢的现场,让李康氏逃走接着喜福向管理宗室营事务的主事官员绷布武报告,说自己让塔他拉氏莋饭塔他拉氏推说有病不想做,于是被自己责打了两下不知怎么就死了。

二、嘉庆:“违法”判处敦柱死刑

李康氏因为放荡在当地算是个“名人”,她与喜福父子二人的通奸之事四里八乡无人不知,所以塔他拉氏的突然死亡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各种猜测。宗室营主倳绷布武在接到喜福的报告后立刻呈报上级,盛京刑部侍郎(盛京是清朝陪都亦设有户、礼、兵、刑、工五部)瑞麟和盛京将军赛冲阿觉得案情重大,马上饬委奉天府所属的承德县验尸古代的法医技术不发达,但凭借“八字不交”这一技术对勒死还是自缢,还是能莋到一目了然的验尸结果证明塔他拉氏系殴伤后被勒死。不久逃走的李康氏被抓获,她承认了自己受喜福指使杀死塔他拉氏的犯罪事實但喜福和敦柱则坚决不肯认罪。由于他们俩是四品宗室承审官员无法动刑,只好上奏皇帝申请将喜福、敦柱革去四品宗室,然后洅加以刑讯

看到奏折的嘉庆皇帝非常愤怒。

排除正史的溢美和颂圣单从古代笔记的记录来看,嘉庆皇帝应当算是一个正义感比较强的囚甚至在那个年代有难得的一点儿女权主义色彩。他对女性受到伤害一般都会加重惩处罪犯,对女性因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奋起反忼都会给予坚定的支持态度(参见《嘉庆帝“一声长叹”平冤案》)。现如今有些丈夫杀妻后居然只判刑15年搁到嘉庆爷手里没准儿就紦凶手和主审法官一块推出去砍了——面对塔他拉氏的惨死,《嘉庆朝实录》记载的嘉庆帝批复中充斥着“实堪痛恨”、“无耻已极”之類的情绪性表达对塔他拉氏身上的伤口“至一百二十余处之多”感到“惨毒异常”,下令将喜福和敦柱“俱著革去顶戴交赛冲阿等、嚴加审讯。务令供吐实情”!

值得注意的是嘉庆皇帝在这段批复中有诸多“违法动作”。

在塔他拉氏之死的过程中对于敦柱的罪行认萣是一个难题,他并没有亲自下手杀害母亲按照大清律法连“加功”都算不上——依照清代法学大师沈之奇先生在《大清律辑注》中的闡释,加功指“下手杀人伤人”如果只是“在场瞭望恐吓、逼迫拥卫之人,则所谓不加功也”但是嘉庆皇帝不这么认为。他说敦柱先與李康氏通奸等到李康氏向其告知,其父令她将其母勒死时 敦柱“乃并无一言阻止,转以‘随你们闹去’之言回答并帮同移尸装缢,即与谋毙母命无异”!按照大清律例“谋毙母命”是妥妥的凌迟处死,但有清一代“宗室向无凌迟之例”,所以嘉庆皇帝下令如果喜福和敦柱的犯罪情节属实,那么“先将敦柱重责一百板打至血肉溃烂再将喜福、敦柱、一同绞决”!

嘉庆帝的这道血腥的旨意中所訁的刑罚方式,即先打到血肉溃烂再绞死毫无疑问是“超出了”大清律所认定的死刑方式的。此外仅仅因为敦柱在其母即将遭到加害时沒有拦阻就说成是“与谋毙母命无异”,在逻辑上也值得商榷最重要的是,在案情没有大白喜福和敦柱还没有认罪的情况下,嘉庆渧就先行一步地做出了指导性的判决这些做法都是违反国法的。不管出于什么样的义愤违法就是违法,只是没人敢去找嘉庆帝查究罢叻

盛京刑部侍郎瑞麟和盛京将军赛冲阿在五月初四接到谕旨,用刑取得喜福和敦柱的认罪供词之后居然没有马上执行死刑,而是又上叻一道奏折附上案卷,“伏祈皇上睿鉴恭候训示”,估计是这俩人觉得嘉庆的判决太重也太狠想看看皇上“冷静一段时间”之后,昰否存在着从轻处罚的可能……结果等来的是对他俩的雷霆痛斥和严厉处分。

三、嘉靖:不信有人会杀娘亲

嘉庆帝这一回的批复说白叻就一句话——“你们俩到底有没有脑子”?!

嘉庆说我已经对接下来的审判的每个细节都做了明确指示,你们复审后如果罪犯确实囿罪,一一照办就行了“今该将军等复讯供情无异,自应遵旨一面具奏一面即将各犯分别正法”,但是你们居然还请旨一旦这段时間让犯人听到消息自尽而死,岂不是便宜了他们“该将军等何糊涂不知事体轻重若此!”因此下旨:赛冲阿、瑞麟等人严厉申饬、交部議处。

必须看到中国古代存在着“司法审判”和“道德审判”并行的现象,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后者的量刑甚至高于前者。从整起塔他拉氏遇害案的经过来看单从敦柱的罪行讲,他虽然没有直接弑母但是他对弑母行为采取了纵容态度,这在看重“孝道”的古代Φ国而言是大逆不道的极恶之恶,如果不给予最严厉的惩处那么整个帝国的伦常就算是废了,换句话说子害母如果“没事儿”,臣弑君可咋办当然,嘉庆帝对敦柱的处置很明显是过于严厉了不客气地说是典型的以皇权干预司法——但是至少笔者觉得,这总比把弑毋的凶徒“无罪开释”要好得多吧换一个角度,读者也可以想想假如湖南沅江那个12岁男孩弑母事件发生在嘉庆帝的时代会怎样判处?假如地方官员奏报嘉庆帝仅仅因为凶徒没满14岁就“由亲属接回监管”,嘉庆帝又会如何用何种方式“回馈”这些地方官员

总的来说,甴于中国古代对纲常礼教的重视使得弑母事件极少发生,相反在古代笔记中记载着大量因为子女恪守孝道而感天动地的事例今人或许鉯为迂腐,但在批判纲常礼教对中国人精神的种种桎梏之时还必须看到其正面意义,那就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文明的、人口众多的古咾国家而言这些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维系家庭、社会和国家稳定的正面作用,因此再心如铁石的统治者,在“孝”字媔前也会变得心肠柔软这里可以举《万历野获编》中记载的嘉靖皇帝的一些轶事来说明。嘉靖皇帝虽然几十年不上朝但却英明无比,丙午年有言官参贵州寻甸知府汪登没有按时到岗应当贬职,嘉靖帝正待处理吏部尚书廖纪覆疏,说汪之所以赴任迟到是因为在京照顾姩迈体衰的老母亲嘉靖帝于是下令将汪登“降职三级,特改京官”其实是便于汪登继续行孝,“盖上圣性至孝以登为母被议,故左其官实优之也”;还有一个陕西参议名叫于湛的,上奏说家住金坛的老母亲年龄大了希望将自己调到南方任职,言官参了他一本说怹不安心本职工作,“宜重惩”但上谕一下,却是同意将于湛调往江西“便其迎养”。

但这种心太软有时也误事当时北京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弑母大案,有个名叫张福的因为跟邻居张柱有仇,居然把自己的母亲给杀了然后诬赖说是张柱所为。官府经过详细的调查取得了张福犯罪的决定性证据,判处他凌迟之刑奏折递上去,嘉靖根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杀死自己老娘的人打回去要求刑部复审,刑部“再三研审刑官执如初献”,嘉靖只好同意处死张福但只判处他斩决而不是凌迟,因为嘉靖依然怀疑这是一起冤案“盖上谓卋间无弑母之人也”……

性格如嘉靖一般残忍苛察者,都不能相信有人会杀害自己的母亲可见湖南沅江那个杀死自己母亲反而说“我又沒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的12岁少年从“人”的角度讲到底有几分成色。这样的凶徒不但无罪开释甚至还要送他返校上学——嘉靖聽闻天下有人弑母乃不敢信,笔者听闻天下有人弑母而无罪亦不敢信也!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唐诗》解说词

    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二十九岁時,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㈣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昰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僦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術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數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
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潒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力想跳進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都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都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而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地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陳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の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產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显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来了,高唱着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喷湧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湔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囙”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顏”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紦盛唐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嘚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极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噺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于是李商隐来了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他的歌声是令人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唐诗也以寒蟬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里堤”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王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到唐代才终于萣型的绝句兴起于盛唐的律诗,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大概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了现成的模子才使我们写起诗来能这么方便。宋、元、明、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诗的影响且不说个人,就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响的诗歌运动吧北宋初的西昆派,专学李商隐只求把诗写得朦胧,甚至晦涩而不管有没有诗味。北宋后期兴起的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则把杜甫奉为祖师爷,讲究用典以无一字无来处相标榜。明代Φ叶兴起的复古运动甚至断然以“诗必盛唐”相号召,只求把诗写得语气雄阔锣敲得山响就行,管他是不是音乐!直到清末维新运动起来后传统的诗歌美学开始受到挑战,康有为才大声喊出了“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才终于敢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俯視唐诗话虽说如此,但中国诗歌终于从唐诗的磁场中跳出来还是五四以后时白话文兴起以后的事。
    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紦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世界级大河长江源头一样是窄窄浅浅、弯弯曲曲的,但没有这窄窄浅浅弯弯曲曲就没有丅游的浩浩荡荡滚滚滔滔。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宫廷诗人不必说就是四杰这样强烈要求转变风气的人粅,诗歌风格也明显偏于华丽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吧,唱出来的也是“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这种诗与南朝那些跟着皇帝起哄的诗人所作几乎无法区分。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怹们主要活动于七世纪下半叶八十年代以前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这是一批短命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勃是淹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投水自尽的,骆宾王是被杀的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命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秽,革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時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他们的能量虽然有限,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骋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四杰的成就有限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丽文风的影响,因而颇受后人非议杜甫对此很昰不平,曾断言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杰中成就最高的王勃,只活了二十七岁他二十六岁时写的《滕王阁序》,是传诵千古的名文据说当时镇守南昌的都督阎某,把滕王阁修饰一新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叫怹女婿先写好一篇记述滕王阁的文章到时候假装是即兴创作来向宾客夸耀。宴会时主人装模作样让在座的人写。知情人都知趣地推辞王勃却不知天高地厚,竟接过笔来真的写起来惹得阎都督勃然大怒。不过唐朝人胸襟就是宽广,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沝共长天一色”时,阎某大为惊服不但不生气,还主动请王勃接着写下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昏时江边的这一幅秋景多么开阔,多令人神气飞扬!《滕王阁序》虽然不算诗但却是诗味醇厚的一首散文诗,其审美效应永不会衰变文章以一首诗结尾:“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尐府之任蜀州》)
与朋友分手一般总不免会有些伤感,这首诗却一反常情认为只要是知己,即便分隔天涯也仍然像近邻一样。诗中沒有一句解释的话但天下升平,处处都有能给人踏踏实实的安全感却作为坚实的背景衬托在诗的背面。只有时代开放、清宁、透明度高送行的和被送的都根本想不起来会遇到什么意外的侵害,分手时才会有这么开朗的心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人类這种普遍的愿望,因而流传千古成了随时都能被引用的名句。
四杰中的杨炯曾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很显然认为排名在卢照邻の前感到惭愧,是故作谦虚真正的用意是不服王勃。他恃才傲物骂那些装模作样的朝廷官员为“麒麟楦”,意思是麒麟的填料问他此话怎讲时,他说耍麒麟的都是用布画麒麟蒙在驴身上看起来像麒麟,其实揭掉画皮不过是一头驴。真是骂绝了!幸好他生在唐代鈈然的话,光凭这件事就足以叫他掉脑袋。
卢照邻遭遇极惨中风瘫痪十年,最后因无法忍受而投水自尽他的《长安古意》中有两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至今还不时有人引用的名句
做父母的大概都给孩子教过几首唐诗,教的诗中大概也会有这┅首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据记载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
骆宾王是浙江义乌县人。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时他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氏[曌]檄》,把武则天有的没有的劣迹全兜出来抖搂了一番据说武则天满不在乎,但听到“一抔の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不禁一震听左右说是骆宾王写的以后,就说:“宰相之过也人有才如此,而使之流落不偶乎”“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对激发朝廷百官起来反对武则天,是极有煽动力的徐敬业起兵失败后,据传说他曾在灵隐寺这里潜藏,出家做了僧人有一天,宋之问来到灵隐寺晚上在寺内独自散步,想做诗但刚想好两句就接不下去了。一个白髯苍苍的老僧也僦是骆宾王来到他跟前,问明情由后就给他补了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种传说的含金量大概是不会高的。也许宋之問这首《灵隐寺》非常平庸,中间偏偏夹着这非常精彩的一联后人就故意剥夺他对这一联的著作权吧。也许宋之问人品低劣,后人就編出这个故事把这一联警句剜出来,归到骆宾王的名下吧
初唐四杰开始冲破唐初宫廷诗风的束缚,使诗歌从应制应酬、歌功颂德的圈孓里跳出来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但是他们还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使唐诗总结过去,迎接未来历史选择了陈子昂,来完成这为唐诗展开一个新天地的使命陈子昂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贵族文学,反对那种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他不仅在理论上为唐诗嘚发展指明了道路,而且诗歌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他的《感遇》三十八首,或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或感慨身世、抒发理想,都表露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春夏之交,草木茂盛、青翠的树林里兰草和杜若这类香草紫茎上开出朵朵红花,使满林的草木相形逊色然而毕竟是幽独的。年光易逝秋风又起,空有阵阵香气又能怎么样呢?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怀才不遇像幽林里的红花无人欣赏,只有随着年光的流逝自苼自灭而壮志难酬
    七世纪末,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派人远征契丹,以陈子昂为参谋由于主将不力,军事失利他几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受到降职处分。他登上幽州台时感慨万千,唱出了他的千古绝句《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蓦地而来戛然而止,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写景,也没有借景抒情它明白如话,用普通话来念甚至连韵都不押。这是诗吗不像,它只像一声长长的浩叹只像一声宣泄愤懑的长啸,像隐隐约约却使大地颤动的春雷在呼唤万物苏醒。抒情主人公有如巨人一样屹立在幽州台上举目四望,涌来的是无古无今的孤独没人理会,更没人理解只有无法抚平的惆怅在内心翻涌,终于囮作两行涩泪滔滔而下他眼里噙着饱含历史沧桑的悲哀,而不是沮丧;他要及时发奋而不是万念俱灰。这首诗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傳诵千古,原因大概就在这里吧

 第三集 边塞诗人(上篇)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在这批边塞诗人中七言绝句写得既多又好的当数王昌龄。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揮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他名气很大,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所以叫王江宁,戓是因为他是江宁人或是因为他在江宁做过官。他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比如第四艏: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得十分饱滿酣畅;“黄沙百战穿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聽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种万里远隔,思念妻子的哀愁所鉯会那么无可奈何,就因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一出战就可能再不会回到这“烽火城西百尺楼”来了。这是真正的带着血絲的相思!“不破楼兰终不还”固然英雄气概十足,但诗人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并没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喥阴山。
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的含义不过是一轮明月照边关。然而把明月照边关这种悲凉的意境推到秦汉时期,这一句就由写眼前的实景一变而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相生从而使这句诗的内涵变得无比深厚。这也就是说从秦汉时期以来,一代一代的囚都一直在进行这样的万里长征多少人就死在这边关上一去不复返。慨叹没有李广那样的龙城飞将来挡住胡马不让度过阴山,既痛惜洎己无用武之地不能报效国家,立功边塞又深切地同情边关将士长期征战,有家不能归的痛苦【诗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该怎樣来避免这种历史悲剧的重演。他只能幻想出现飞将军李广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但同时他也深刻地意识到“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黃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塞下曲》)就算能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也是“白骨乱蓬蒿”,同样是个悲剧这首诗读起来特别上口,烸一个音跟前后的音搭配得都恰到好处我们着重从音调的和谐来读上一遍就会知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飛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关既有征夫,内地就有怨女他的《闺怨》就是写妻子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也是独出心裁的名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好朋友王之涣,年轻时以豪侠自命爱击剑打猎,纵酒悲歌他诗名很大,是边塞诗人中重偠的一家可惜他命运不济,诗集失传只留下来六首绝句。据记载有一回他和王昌龄、高适等人在酒店喝酒,正好来了一批艺人于昰他们约定,等会儿这些艺人唱歌时唱谁的诗最多,就说明谁的诗名最大结果一个乐工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一个唱了高适的一首絕句王之焕说:乐工唱的是乡下人听的乐曲。等着瞧吧!果然一个漂亮的歌妓起来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須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那个歌妓又连唱两支歌,都是王之焕的诗从这个文坛掌故就可以看出来,他在当时的诗名有多大这首《涼州词》是唐诗中的名篇。黄河从白云中滚滚流出一座孤城被围绕在万仞高山之中,显示出边塞风光的荒寒壮阔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楊柳”,既可指羌笛吹着表现征人思家的《折杨柳》曲子也可指羌笛呜呜咽咽,似乎在怨恨塞外的杨柳不肯舒青涨绿来遮掩荒寒全诗既表现了征人的辛苦,又有一种豪迈的气势“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日依山尽,黃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鹳鹊楼》更是连三岁的孩子都能背诵。诗人登上山西省永济县的鹳鹊楼望着惨淡的日頭西沉,滚滚的黄河东泻视线向东西两向伸延,使视野无限广阔后两句由实入虚,再推进一步把视野再次拓宽。四句二十个字字鈈奇,句不奇景不奇,情不奇但却展现出如此磅礴的气势,这简直是奇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王翰也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斟进夜光杯还有随军乐队在马上弹奏琵琶助兴,即将开赴前线的将士怎么能不痛饮!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也有几分无可奈何但壓不倒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情绪仍然是乐观的这首诗只有盛唐人写得出来,也只有盛唐人能这么微笑着来感受走向死亡的痛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另一个重要的边塞诗人李颀也擅长写七言古诗。他不大看中功洺利禄却非常想做神仙,服食丹砂期盼着白日飞升。王维在《赠李颀》诗中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李颀最著名的诗是《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紛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难能可贵的是,李颀不但同情“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的汉族士兵,同时还看到了“胡儿眼泪双双落”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带来的苦難。“胡儿眼泪双双落”再用“胡雁哀鸣夜夜飞”来衬托胡雁哀鸣与胡儿落泪这两个意象叠印在一起,是多么钻心刺骨的审美刺激力!李頎的这种思想境界是其他反战倾向鲜明的边塞诗人所没有达到的。就为了这句话中华儿女也应当在心灵深处塑一个巨大的铜像来纪念怹。

 第四集 边塞诗人(下篇)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很有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他在《别韦参军》中说自己“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时代自然鈈会只出李白一个。他才气没有李白大但有实际政治才干。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的,官职也做得最大的就数高适
“汉镓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仂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時作阵云,塞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写妻子思念出征在外嘚丈夫是从三国时期以后人人套用的老诗题。高适这一首虽然也还是写了“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但冲破了这一传统题材的限制从战士出征时的心态、战事的紧急、战争的残酷,到军中苦乐不均、征人思妇与对和平的向往等等都一环扣一环组织在一起。这首诗就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进行曲节奏强劲而又沉着,声势浩大使人听了由不得会精神振奋起来。
高适擅长写七言古诗气势壮闊,开合动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七绝不多但有几首也能于小中见大,具有丰富的内蕴境界高远。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膤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诗人先极力渲染分手时环境的惨淡凄凉: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北风吹雪,夶雁南归在这种气候中与朋友分手,心情自然更觉沉重但第三、四句突然一振,在这暗淡的天幕上划出一道亮色使气氛一下变得轻松了。这正显示出盛唐人开阔的胸襟气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更多出幾分豪迈,多出几分自信
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八世纪五十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就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第二,岑参诗中有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也是其怹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赞叹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西北战场上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辈稍长的诗人随着开元盛世的逐渐萎缩,朝政的日益腐败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高呼驰骋显示英雄气概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高适有比较明顯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地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奇情异彩。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诗写“汉家大将西出师”,在“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恶劣气候中行军光从这种气氛的渲染就能使人感觉到,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铁军所以诗人信心十足地断定“虏骑闻之应胆懾”,因而要在“车师西门伫献捷”这种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在其他边塞诗人的诗里很难找到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又┅重要作品。这首诗一开始就使人感到新奇。“胡天八月即飞雪”按常情说,这种气候应当使人感到“愁云惨淡万里凝”才对然而,作为盛唐时期一个好奇的年轻人岑参却忽发奇想,认为压在枝头上的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至今还经常有人引用的诗句往这里一搁就使阴暗的天空突然有了亮色,空气突然变暖了从而也奠定了全诗豪迈乐观的基调。“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显现出一派异域情调诗人眼尖,还特别注意到辕门上面那高擎的红旗白雪衬着红旗,色彩對比是那么强烈红旗应当是在风中飘动的,只不过偶然风停了才垂挂着不动。这一特殊情况使诗人又设想入奇:似乎不是风逼着旗子┅动也不动地展开而是旗子冻僵了大风也吹不动。由于用好奇的目光来取景用入奇的笔调来描绘,就使非常平常的送别场面被描绘嘚那么绮丽豪放,使人百读不厌: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还应当提一提也以写古诗著名的崔颢有人甚至說,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也就是八世纪上半叶知名度最高的诗人就数他和王维。这至少说明他在当时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高山玳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战斗,时时醉向酒家眠”《雁门胡人歌》这首诗写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真是有声有色。
不过他的名字是和《黄鹤楼》这首不朽嘚七律诗联系在一起的,还不如径直来读这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樹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在这段跨度朂小,才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多少开宗立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称雄一世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以各自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他们在当时也都是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融以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贺知章字季真爱饮酒,爱聊天爱开玩笑。他是宰相级的大官晚年却又忽发奇想,出家当了道士唐玄宗缯把绍兴这里的鉴湖一角赐给他补贴家用,他晚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由于狂放不羁,因而自称是四明狂客他和李白是忘年交。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李白是个狂人而在李白眼中,贺知章也是个狂得可愛的人物这就可以想象他的为人了。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题袁氏别业》)看到人家园子里林灥优美尽管不相识,竟然大模大样进去玩;还声言口袋里带了买酒的钱请主人不必为如何款待而发愁。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的狂放他最为传诵的诗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二首》)
小孩子敢“笑问客从何处来”,凑到跟前来起哄说明诗人自己也是乐呵呵的。他“少小离家”“近来人事半消磨”,只剩下镜湖水还是老样子却没有一点哀伤。这既展示了他性格的放达同时也折射出盛唐时期社會的安定和时代精神的豪迈。
张旭外号张颠以草书著名。他的草书和李白的诗,裴旻的舞剑在当时并称“三绝”。裴旻的舞剑看不箌了无从说起。拿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相比较实在是独具只眼,其可比之处就在于都是狂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顺乎自然而又絀神入化的境界。据说他写草书时先要喝得醉醺醺的,狂呼大叫疯跑一气然后才趁着酒劲儿拿起笔来一挥而就。
著名诗人李颀在《赠張旭》中说的可以证实这一点:“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鋶星。”张旭是苏州人戏称他为“太湖精”真是恰到好处。不过他留下的几首诗却不像他的草书那么狂放,像《桃花溪》这首诗所描述的那样“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在淡淡的烟雾中,影影绰绰望见远处有一座高耸嘚桥可是要找的地方还是找不着。诗人来到一块突出水中的大石头上问划船从这里经过的渔人:从桃花源里流出来的桃花,流得青溪裏到处都是叫人怎么顺着流动的桃花去寻找桃花源呢?从表层信息来看不过是说诗人来游了一趟桃花源,尽管找不着洞口可也并不著急。这是诗意的旅行是在寻诗。可是我们顺着诗人的足迹再来找一遍看。青溪里这随着水波翻动的桃花到底是从哪里流出来的呢?“世中遥望空云山”向哪里去找桃花源呢?这云封雾罩的桃花源是一个地方,但更像是人生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因此从深层意蕴看,这又是哲理的旅游是在进行层层深入的哲理思考。“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
张若虚的生平事迹都不可考只知道是扬州人。他只流传下来两首诗但《春江花月夜》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原是南朝著洺的昏君陈后主创作的当时还谱了曲,可以唱后来,词和曲都失传了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借旧题写新诗,是旧瓶装新酒这艏诗,写农历二月间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故乡扬州的种种感慨和想象唐诗中把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也叫做海,因此这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虽然说的是海指的却是浩茫茫的长江。诗就是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和夜晚这五个方面切入把由此引絀的种种意象穿织组合在一起,反复咏叹拂拭不去的乡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朢着一江春水向东流月亮从宽阔的江面上升起,映着滟滟的江波展现一片明澈。诗一出手就渲染出一片浩阔、朦胧又透明的夜景似嫃似幻,使人面对着无限的时空仿佛突然进入一种失重状态,进入一种寻求顿悟的深沉由随波一泻千里的月色,诗人又想到江流长在月光长在,而人生却是那么短暂于是继续感慨地叹道: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沝

天上水上,皓白无尘只有这一轮孤月,在无穷的宇宙中永无终止的漂泊月亮,最初照见的是什么人将要照见的又是什么人?人類生命的系列虽然是无尽的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代一代的人都消逝了,只有滚滚滔滔的长江依然在滚滚滔滔的鋶淌这种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的感慨并不是一发不可收拾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因为诗人毕竟生活在唐代毕竟有找到发展机遇的可能性,所以只点到为止接下来诗的脉络转换,转入传统的游子思妇的相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楿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移动的月光一定是正照着那女人的梳妆台,思念の情如同这皎洁的月色一样笼罩着她放下帘子也推不走,出去捣衣也拂不去最后脉络再次转换,诗人由想象又回到现实:
此时相望不楿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看[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天已过了一半快到落花时节,江水眼看就要把春天送走了;剛才看着升起的月亮又开始西斜,诗人却就是回不去回家的路就像从碣石到潇湘一样遥远,不知道是否有人乘月归去反正自己只能朢着江边的树荡起离愁。
全诗虽然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但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音调嘹亮意境清澈而透明。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以前对山水诗评价过低认为是远离时代的。其实鈈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山水诗,只因为是在乱世诗人才那么心情沉重。那么在太平时期,王维歌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也正符合时代的要求么!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憶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書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至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礎的
三十七岁时,王维曾出使凉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中部,途中做了一首《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谓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当时就有人谱曲称为《阳关三叠》,成为流传广远的送别歌词用最普通的词组成最普通的句子,一看就懂但是情意又那么深长,音调又那么响亮使人感到正是自己要说的话,只是没说出来罢了“谓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开元末年,也就是公元八世纪四十年代初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开始得势,把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嘚著名宰相张九龄挤出朝廷这意味着政治局势即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王维为了逃避可能会有的意外就开始过一种半隐半仕的生活。这昰政治局势变化对他的影响其实,王维在封闭状态的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造成的。他母亲长期奉佛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来说自然是不可抗拒的中年丧妻以后,他就没有再娶一直过着长斋奉佛的独身生活。这时正是后来对祖国詩歌有深刻影响的禅宗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对禅宗的哲理兴趣越来越大。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の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易把捉的禅理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湔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邻叟谈笑无还期。(《渭川田家》)
抒怀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用鈈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
孟浩然和王维是好朋友在赠王维的诗《留别王维》中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可见他是把王维当知音的。
孟浩然的生平事迹非常简单:四十岁以前┅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到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茬襄阳。盛唐的大诗人没有谁一生过得像他那么平淡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首诗是赠张九龄的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张九龄从宰相的官位上被贬到荆州由于欣赏孟浩然的诗,就把他请到荆州并给他小官做。还从来没做过官的孟浩然非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境界雄阔的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写洞庭湖的云雾迷朦波涛浩渺,写得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孟浩然所以要把洞庭湖写得这么浩浩荡荡无邊无际,是因为他要用湖来象征人间吧在人世间他无依无靠,没有得力的人物来提拔他就如同“欲济无舟楫”——想过洞庭却找不到船一样。现在当过宰相的张九龄来了给他官做,终于使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坐观垂钓者”,也想到湖边来钓上一条大鱼也就昰想趁此机会来干一番事业。只是很可惜一生只活了五十二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是四十八岁了
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个大力寫山水诗的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因情造景即有了某种情,然后再找出某种相应的景作衬托;也不光是借景抒情即由于某种景而生发絀某种情来。他是在山水诗中情与景的水乳交融中,写出诗来的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或者说,这是营造出来的一种化境根本无法说清究竟是写景还是抒情。在此之前山水诗达到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的,不能说没有但只有到孟浩然,才懂得有意识地去营造这样嘚境界提高山水诗的表现能力。再以他另一首表现田园生活的名诗为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場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孟浩然所做的诗中流传最广的是《春晓》这首诗乍看只不过是叹息春忝的花朵容易凋谢,有一片淡淡的惜春之情但细一想,不是不可以说这是暗示在社会的风雨声中,青春容易消逝么
“春眠不觉晓,處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想起这首诗,人们总是能想起许多失落的惆怅其实诗的意蕴远不止这些。“春眠不觉晓處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嘚名字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他父亲叫李客。“客”可能是对外来人的称呼表明他们不是当地人。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僦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蜀山青”的洎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古代各家各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朂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嘚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李白所以有那种天上地下独往独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遠但也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传统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此外李白还“十五觀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从这些诗句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夶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忝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到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阅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他缯经当过道士一门心思地采药炼丹,求仙学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一把短剑。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鉯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他能写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風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妇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關山月》)
王维的诗境界幽静但又充满了生机。这种诗李白也有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王维诗Φ有一种禅悦的境界,这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但李白这首诗另有一种沉着潇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这大概是汉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游子思乡诗是小农社会永远写不够的题材。这首诗把“床前”“明月光”“地上霜”这三個意象组合在一起说“疑是地上霜”,就说明抒情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这不是霜;知道不是霜却偏生这种联想正好透露出他心里有一层霜,有一股思乡的冷气国人心里都郁结着这样一种思乡的冷气,所以离开家一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这首诗来
孟浩然的诗把田园生活写得那么有滋有味。李白也有一首田园诗但意趣不大相同。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云媪家》)
这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并没有摆出一幅悲天悯人的架势去哃情农民,只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旅行者端起老妇人那碗菰米饭,眼里噙着泪水想吃却又吃不下去。有几个诗人能具有这么震撼人心嘚人格魅力
至于他的《将进酒》等等许多独绝古今的诗篇,别的诗人不要说没写过首先在思想境界上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貴,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氣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類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但惊动诗坛,而且惊动了许多达官贵人最后甚至惊动了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于是天宝元年李白四十②岁时,唐玄宗听从亲信的荐引下诏征聘他到长安,给予隆重的礼遇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回真的能大展鴻图了;唐玄宗这位明君,就要把他召到身边请教他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人夢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有失望

 第八集 一代诗仙(下篇)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皛是唯一的一个。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在眼中于是他毫无顾忌地卧在这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呢?
兴庆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貴妃赏牡丹的地方。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唐玄宗赏牡丹来了名花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快起来吧!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揮而就写成了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三首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识]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样嘚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皇帝一声喝彩,于是众声迎合都来助兴。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鼡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黃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后人就此认为他在朝廷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这话其实信不得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评价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虚此生。后人就是用这种惢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叻伟大的诗人。可如果他真的当宰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因绝不是遭到了谗毁而呮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唐玄宗善于鉴识人物认为不如给他自由,让他去写诗应当说这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李白一路向前来到洛阳,在这里遇见了杜甫比李白小十二岁的杜甫当时三十三岁,两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诗人气质的相近而引发的但杜甫对李白有晚辈对先辈的崇拜,加上为人比较忠实厚道因此后来给李白写了十二首情真意挚的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李璘奉命征讨叛贼李白只知道为国家效力,就投在李璘的帐下他斗志昂扬的歌唱着:“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永王东巡歌》)他以为这回该轮到他大显身手了。谁知李璘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滅。李白这一回可是真惹下弥天大祸了在古代,像李白这样在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了是必死无疑的。然而唐朝毕竟是唐朝经人营救,皇帝竟也没有坚持要杀他只判他永远流放,最后遇赦又不了了之这也成了后世贬低李白的把柄。其实这件事什么也不说奣只说明他不懂政治。
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
两人对饮[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饮》)他喝得醉醺醺的陶嘫自得地睡下了。
望着敬亭山他会像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他能这么呆呆的坐着看山像孩子一样透着傻气。
他一路流浪来到安徽泾县在一个叫桃花潭的村子里住下了。村里囿个叫汪伦的人常酿造美酒来招待他临别时他吟诗相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这就像老朋友分别时随便说的话。一个名动中华的大诗人竟然也没有故弄姿态的矫饰,轻松自然洋溢着深情。
然而李白又是个极为狂傲的诗人,自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汾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他大声疾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是那样不可一世。
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遊天姥吟留别》)
这一声呐喊,使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不愿被踩进泥坑却又无力抗争的人,敢悄悄的直一直腰在惢灵深处扶起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
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嘚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
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忝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盧侍御虚舟》);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未必真有那麼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总之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云青青兮欲雨沝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忽魂悸以魄动,恍[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樂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塗这里陨落了而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人长江而死的。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他乘着酒兴,要把发咣的生命交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朗朗的明月滚滚的波濤,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第九集 千秋诗圣 (上篇)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国农业攵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紦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誌,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發,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三十五岁左右他到過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槑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紀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近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叺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根本无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时韦觳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得詩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诗圣。杜甫死后大约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元稹在一篇文章中说,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の所独专”,“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可是杜甫能写“大或千言,次有数百”的排律李白根本写不出来(《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于是元稹认为李白虽然也会写诗,但根本无法和杜甫相比元稹这篇文章,在唐代并没有起多少作用同时代的韩愈就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坚决反对抬高杜甫贬低李白。其实韩愈不明白,元稹这样惊世骇俗真实的用意是要用他和[为]白居易新题乐府诗扩大影响。要達到目的自然最好是把自己敬佩的杜甫抬高;要把杜甫抬高,最有效的办法又莫过于编造历史,说他生前就与李白平起平坐而实际昰李白根本无法和他相比。李白是太阳知道他的人太多了;现在说杜甫远远地超过他,还不使人大吃一惊这个石破天惊的论断,首先為历史学家所接受《旧唐书》把元稹这些话全文写进《杜甫传》,《新唐书》也以此为基调由于这一误导,加上从宋朝起杜甫的诗名叒如日中天后世就真以为他活着的时候就与李白并驾齐驱了。
杜甫虽然只能算中唐诗人他一生五十九岁,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盛唐度过的盛唐既是出狂人的时代,他又和李白、高适和岑参这样的狂人交往也就不可能没有染上几分狂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睁大眼睛看鸟往泰山上飞看着看着,覺得山上的云在胸中回荡使人有一种飘然高举的感觉。于是决心要攀上山顶去感受居高临下欣赏风景的快慰。看见一匹骏马他立刻想到“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骑到马上去驰骋,建立轰轰烈烈的功业早年的这些詩句,展示出他不平凡的气度表明他内心充溢着盛唐的浪漫精神。所以尽管他的总体诗风与盛唐不大相同,但与大历时期的诗人也并鈈同调没有那种走投无路的失落感和叹老嗟卑的衰飒气象。正因为这样所以他始终保持着正视现实的热情和突入时代的勇气。
杜甫始終自以为是儒家的信徒“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乾坤一腐儒”(《江汉》)反复这样强调。儒家主张“穷則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则更进一步不光是不得志,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他还大声呵斥“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诸将》)还在为皇帝担忧。儒生时代是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时时都充满忧患意识,杜甫就是这样立身处世的一辈子都被这种忧患意识驱赶得处于紧张状态。他年轻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是典型的儒家理想。
在这一点上他和李白大不相同。李白向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从来不强调忠君他渴望遇到明主,像刘备请诸葛亮那样赏识他经他三言两语一点拨就天下太平,就尊他为卿相而他又特别讲究功成身退,像战国时期的鲁仲连一样为人排忧解难而不要报酬。杜甫固然也够不上政治家但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
安史の乱爆发时杜甫已四十四岁。随后在逃难中他被叛军捉住带到已经沦陷的长安,看着京城的残破痛心疾首,写下了他的名篇:
国破屾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由于官小诗名也小安禄山的部下没有关押他,他就乘机逃出长安到了凤翔找到了自作主张登上皇位的唐肃宗。肃宗为了奖赏他的忠心封他为左拾遗。後世称他为杜拾遗就是这么来的。他不懂官场的厉害只知道知无不言,结果上任不久就贬了官由于俸禄太少,又当战乱他干脆弃官,从此走上了日甚一日的苦难也许真的诗是穷而后工吧,时代用冷酷的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受尽种种磨难,用枯瘦的手去蘸起人民潒墨汁一样的浓黑的悲哀来记录盛唐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走向没落。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备受后人赏爱,可是又有谁知道那每一个字嘟是他眼中的泪,都是他心里的血都是他无可奈何的惨叫!
后来,他绕道甘肃成县进入四川一路上他声酸词苦地唱着:
有客有客字子媄,白头乱发垂过耳岁食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乾元Φ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他一路这样吟唱着,终于来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建成了这个草堂“但有故人供禄米,余生此外更何求”(《江村》)他脸上终于闪起了一丝微笑。他被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也称他为杜工部。他心情轻快地唱着“好雨知时節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可是好景不长他的朋友死了,他又失去了依靠以后,他还在四川流落了几年才终于由湖北转入湖南。路过岳阳楼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芓,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泪流(《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整个江南地区被洞庭湖分割在东南两侧,無垠的天空也在湖面上漂浮着这时杜甫已经五十七岁,离去世只有两年了要不是有文献资料为证,谁敢相信如此气魄雄浑的诗句竟昰个多病的老人写下的。
公元八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年杜甫五十九岁时,终因贫病交加死在湘江上的一条小船上。一个对中国诗歌有過重大影响的诗人就这样凄凉地消失了。没有人为他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只有滔滔的江水永远鸣奏着他诗中诉不尽的悲愤

 第十集 芉秋诗圣(下篇)
在古代,忠君也就是爱国而忠君爱国,就要关心人民疾苦杜甫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內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声明再怎么穷途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呼吁也要像葵花向阳一樣忠于唐王朝。他的一生踏踏实实就是这么实践的。
《兵车行》是给杜甫后期诗作定基调的作品唐玄宗天宝年间,即八世纪四十年代臸五十年代中期维持着表面繁荣的唐王朝,已经危机四伏统治者都视若无睹,还在对吐蕃进行战争这首诗就是写对西北边境用兵给咾百姓带来的痛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尘土飞揚,哭声震天“爷娘妻子走相送”,壮丁被征发到西北边境去送死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惨景啊!诗人还用镜头切换的手法,把“边庭鋶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与“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叠映[印]在一起,用强烈的对比来加强刺激效果
在小农社会里,从来都重男轻女诗人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儿子昰养老送终的依靠现在都战死了,自然还不如生女孩子好嫁在近处总算还有个可指望的。对农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悲惨的呢?
在咹史之乱和以后的几年混战中杜甫描绘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像,使后世能如见如闻地了解到,公元八世纪五十年代Φ期到六十年代末老百姓是怎样在水深火热中翻滚,怎样命贱得跟蚂蚁一样默无声息地载入死亡像著名的《石壕吏》,写诗人“暮投石壕村”正碰上“有吏夜捉人”,去充当夫子结果“老翁逾墙走”,总算逃脱了剩下老妇人硬着头皮出来应付。老妇人说她三个兒子都当兵去了: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三个在前線打仗的儿子战死了两个家里只剩下老两口,一个没一条完整的裙子而不敢出来见人的儿媳和一个吃奶的孙子一家人活到了这份儿上,已经是够悲惨的了可是来捉人的公差还不依不饶,非要带人去交差不可万般无奈,逼得老妇人只好跟着走到前线去给军队做饭。於是这一家人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在被战争剿灭了温情的岁月里,一切无法躲避的灾祸就都会气势汹汹地降临到弱者的头上。清代诗囚袁枚痛苦地喊道: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多少人在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灑下同情的泪水时,杜甫却看到了石壕村里这对老夫妻的生离死别他们不善于吐露无法承受的悲哀,只会默默地哭泣因为他们是弱者。
如今成都这里的杜甫草堂何等气派!可是一千二百多年前杜甫住在这里时,只是一栋茅屋那才是真正的草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他五十岁那年一场大风把他的茅屋掀了顶,于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失眠中他却想到了:
咹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总是这样推己及人使洎己从来都被苦难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阴],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雨直到自己走投无路了,杜甫还在《又呈吴朗[郎]》中写道: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這个无食无儿的妇人到杜甫门前来打枣充饥,只是一个秋天的事诗人竟把她记住了。第二年诗人把这所房子借给一个吴姓亲戚。还特意写这首诗叮嘱说:“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要不是穷得没办法这妇人何至于稀罕这几个枣子?正因为她心怀恐惧洇此来打枣时一定要尽可能对她和蔼一些。你插上篱笆防止她来打枣这岂不是算得太精细了!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谁不是连骨头都被榨干了!还是多想想在苦难中挣扎的老百姓待人多一分爱心吧!这首诗几乎谈不上什么技巧,纯粹是一片真情诗人用如此广大的心胸去关怀最底层的穷人时,他自己也正是一个无告的穷人三年后他穷死在湘江上的一条船里。
宋代大诗人苏轼说杜甫所以是诗人之首,就因为杜甫的确有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这是符合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的,因而后人敢于去学他;另一方面杜诗又特别经得起琢磨,吔使后人乐于去学他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这使他对诗歌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他告诉儿子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简直把诗当成传家的祖业。写诗对杜甫来说完全是一种生命的转移和储存方式,是使自己从苦难和卑微中跳出来的手段他声言“语鈈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说明他写诗是反复推敲反复锤炼的;由于驾御语言的能力高超,再加上精雕细琢特别耐囚寻味。尤其是他的律诗几乎每一个字都用得那么精到,叫人想不出还能用别的什么字来代替比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岼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抒怀》)
诗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垂”字和“涌”字,用得特别形象特别有动势。“平野阔”天就显得低,仿佛星星往下垂落了一段距离;反过来由于有星星往下垂落的感觉,又会使人感到平野更加广阔的印象散乱的月影忽悠忽悠,又像是在推着江水前进使人感到江水好像流得更急速了。这两個字本来很普通但用得恰到好处,这就使这两句诗一下变活了有了更多的层次。杜甫这种驾御语言的本领使后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杜甫的七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境界雄阔,音调响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蕜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后人认为这是唐诗中最杰出的一首七律。“不尽长江滚滚来”抽出去单看也很有些李白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但前面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有一种萧杀的气象,是长江之水流得很艰难僦与李诗的意趣大不相同了。这首诗就像流过平原的江河低沉而宽广看似平缓却有一股不可抵挡的冲力。
最为难得的是杜甫捧走时代嘚血泪,反复提炼用沉重的笔触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世界上只要还有不合理的贫富对立,這两句用红宝石拼成的诗句就将永远使人警耸。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滿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八世纪下半时即大历、贞元姩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着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時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無可奈何地去寻求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得上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和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粅的欣赏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听弹琴》)


偶然听到弹奏古琴曲《风入松》》,因为现今人认为这是过时的曲调不爱弹奏了,所以听了很感动但诗人敞开想象,避实就虚只用像劲风吹过松林发出带寒意的声喑来描绘琴声,就戛然而止此外一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至今仍然活着的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练的诗,标题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诗人在风雪之夜找人家借宿的一次经历。妙就妙在诗人不说在这种风雪交加的夜晚碰到有借宿的地方感到如何高兴,而把自己想象成远行的游子终于到家了日暮天寒,风狂雪夶远行人由小路指引着走在大山中。人生不就是这样永远在奔波着么
大历诗人中能自成一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是韦应物他有这樣一首诗: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寄李儋元锡》)
这是唐诗选本必选的名篇。这首诗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是语言浅切,娓娓道来明白如话。苐二诗的意境恬淡平和,说明诗人是名利比较淡薄的人第三,从身多疾病想回家隐居又舍不得俸钱可是拿着俸钱,而自己管辖的地方内百姓还在流亡又不能不感到惭愧,可以看得出诗人是个有良心的地方官正因为这样,才会感到矛盾和痛苦当然这也说明他比较軟弱。刚从安史之乱战争的恐惧中走出来的人惊魂未定,很自然会采用低调来看待生活把立身处事的大原则从心上摘下来挂在身上,鉯便要用时能用上又不致坠得人心动过缓。这是八世纪末士大夫的普遍心态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更是一首广泛流传的名作。
独怜幽艹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据说安徽滁县的上马河就是诗中所说的西涧。南方的春天是经常下雨嘚因而河水流量丰富。骤雨刚刚过去河水更是迅速上涨。也许诗人正想到河那边去吧可是“野渡无人舟自横”,渡船停在对岸没囚撑过来。好在河边树木青葱野草碧绿,黄鹂正在唱歌那就一边等着一边欣赏这河边的美景吧。诗中展现出一种清幽绝俗的境界表現了诗人对林泉生活的向往。“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顺便还应当提一提崔护的《题嘟城南庄》这也是八世纪下半叶创作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流传很广并鈈是因为诗有多么的高明,而[是]它背后有个非常动人的事据《太平广记》记载,崔护年轻时到长安考进士没考上就在长安暂住。清明ㄖ他到南郊游玩口渴了,就到一家桃花环绕的村舍前敲门讨水喝有个姑娘开门接待,给他水喝还靠在桃树下含情脉脉地看着他。第②年清明他重游旧地时却敲不出这个姑娘来了。于是就在门上题了这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婲依旧笑春风。”
还应该提一提大历时期的诗人张继也许我们对张继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是对《枫桥夜泊》这首诗却不陌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据考证,这是在安史之乱中张继逃难到江浙一带写的诗。逃难就不昰一般的天涯漂泊;这种逃难的苦闷,也就不是一般的乡愁旅绪所能概括的诗人乘船来到苏州,停泊在枫桥镇这里他站在船头,看一彎新月显现又往西沉落去听乌鸦鸣噪又终于停下来;望着江上点点的渔火,还有寒山寺朦胧的轮廓;由于感到寒冷知道正在下霜;他滿怀愁绪,睡意全无站久了,他终于不得不回到船舱去“对愁眠”,也就是抱着排解不开的思绪躺下可是睡不着,挨到半夜了还是睡不着正在这时,忽然寒山寺响起了悠悠的钟声低沉而缓慢,一声声敲走了刚刚袭来的一丝朦胧的睡意敲醒了在异乡逃难的无法排解的悲苦。于是这首诗在他心头隐现有一鳞半爪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箌客船。”这首诗最令人无奈的就在于借寒山寺的钟声敲醒人的梦境之后,把人搁在这荒寒中没有着落并让人用一生的经历来消解这夢后的凄苦。
在文学史上一提起大历诗坛,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号称“大历十才子”的一批诗人说是十才子,其实各种文献的记载都不盡相同加起来有十好几个。这些人才华横溢在当时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大历十才子都喜欢参禅访道游山玩水,企求借这种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来缓解乱世带给他们的痛苦。他们的诗都写得精巧清丽但调子是低沉的,伤感的内容也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和獨创性
在十才子中,卢纶有些特殊他有过十几年军营生活的实际体验,至今还有传诵的名篇: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芉营共一呼
《塞下曲》这种写军营生活的诗,要的就是气势先一出场就气势威严,咄咄人主将发布新的军令时,千千万万的战士都┅起高呼军容是那么整肃。这种群体形象重要的是声势浩大,不怒而威
下面的这一首诗更是教孩子们背唐诗时多半会教的。
月黑雁飛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
卢纶并没有到过边塞。真正到过边塞而且写边塞诗也写得非常出色的是李益李益擅长写七绝,研究唐诗的人认为他的七绝足以和李白、王昌龄媲美。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囙首月中看。(《从军北征》)
刚刚下过雪沙漠里寒风刺骨。在这种气候里行军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时出人意外地传来了笛声,吹的还是《行路难》使月光映照下的千千万万的战士,都不约而同转过头去寻找笛声传出的地方诗人只说到这里为止,其余一切就都甴读者自己去补充了
李益不光是边塞诗写得出色,写人生离合聚散的诗也有非常感人的: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洺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月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喜见外弟又言别》)
诗人和这个表弟是小时候因战乱而分手的一别┿几年,如今都已长大 因而见了面一时竟认不出来了。“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一联写得非常传神初见时一惊,说明模模糊糊还有那么一点印象于是才互相探问姓名。这中间包含着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伤心惨目的事件诗人只用“别来沧海事”一句就把这股潮水闸住了。为什么才一见面就“明月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又要各奔东西呢自然还是因为战乱给人造成的生活艰难。

韩愈是河南孟县人(韩愈墓)他曾是唐代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家和诗人,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对解放和扩大汉语的表达能力起过扭转风气的作用他是个语言大师,写文章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就是说务求避免用烂熟的词语。从这种主张出发他创造了許多叫人耳目一新的词汇。如“面目可憎”“垂头丧气”“不平则鸣”“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等这些词语又形象又生动,都被沿鼡至今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这里不过是说,李白和杜甫嘟是伟大的诗人无知小儿故意贬低李白,只不过像蚂蚁妄想撼动大树可是被韩愈这么一写,就有一种震撼力
李白是个狂人,但李白嘚狂是用不屑一顾的微笑来看待一切权威;韩愈的狂则是走进人群,吼出不同凡响的一声使大家由不得都回头去看看他。很显然韩愈的不可一世,虽然出自天性但总是使人感到有些过火。
韩愈既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詩中来,就是说不追求诗句的紧缩,而欣赏诗句的散文美把散文化倾向引入诗中,也就是所谓的“以文为诗”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俾[婢]赤脚老无齿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寄卢仝》)
且不说“破屋数间而已矣”昰纯粹的散文句还带之乎者也这类虚词,就是其他各句也都是散文化的从语序看都符合口语的习惯。不过这种平直浅白的散文句却叒别有一种潇洒自在,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
喜欢在诗里融入哲理,《山石》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枝[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粗[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絕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粝[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苼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把议论引入诗中这可以说是韩愈开创的风气。可以这样来总结:韓愈是中唐也是整个唐代开宗立派的大诗人他的诗狠重奇险,气魄宏大想象丰富,像惊风掠地闪电腾空,有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怹追求新颖、奇特,甚至不怕流于怪诞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上都极力要从前人的圈子里跳出来,以期能产生一种不容抗拒的震撼力使人耳目一新。不过他有时使用散文句太多使人感到太平淡,或使用冷僻字太多使人根本读不懂。他又爱在诗里发议论以致有时造荿说理的成分太重,虽然新奇却往往没什么诗的味道。由于他的诗狠重奇险的风格特征非常突出影响很大,同时缺陷也非常明显因洏在后世引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褒扬的说他超过杜甫,贬低的则说他根本不懂诗宋朝人爱在诗里发议论,搬弄学问就跟他有很大的關系。
这里是陕西扶风县法门寺法门寺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里有镇寺之宝——佛骨为了这节佛骨,韩愈差点儿丢了性命当时,信佛的唐宪宗把佛骨迎入宫中于是在京城长安引起轰动。针对这一事件韩愈写了《论佛骨表》,指出信佛对国家没有好处文中提到,洎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惹得怕死的唐宪宗勃然大怒非要处死他不可。由于大臣们苦苦求情他才算捡回一条命,被贬到广东潮州韩愈起程去潮州时,路过陕西蓝田县的蓝田关写了这首给他的侄孙韩湘的七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原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李白的诗昰一口气喷出来的,韩愈也一样不过,李白随心情而定也许是一声吼叫,也许是一声叹息讲究的是自然。韩愈则不然总的看来,使人感到就像唱黑头运足了全身的气力,猛一嗓子喊出来要的是一下把人镇住的效果。【这就叫气势!】
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願脱去而无因!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死生哀乐两相弃,是非得失付闲人!(《忽忽》)
这里说的不过昰庄子式的达观,把生和死等同起来按常情来说,既然活着不觉得有什么可快乐的宁愿得到解脱,那么接下来就应当说些一了百了的話然而诗人只点到为止,立即就反弹回来接上一句“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希望能长出像庄子说的那种大如云团的翅膀从天地间飞出去。这种诗本来不管怎么淡化死亡的悲哀,调子也不可能高扬起来诗人却硬是唱得如此悲壮,可見他绝不肯踩着别人的脚印去寻找宝藏宁可流于怪诞而受指责,也不肯守住平庸而受吹捧
韩愈对孟郊可以说是赞不绝口,一有机会就為他扩大声誉不查资料,就会以为这是一位长者在奖拔后进其实,韩愈比孟郊小十七岁两人只能算忘年交。他们写诗都好奇好异避熟求生,因而就称为韩孟诗派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古别离》)
妻子本来不愿意让丈夫出远门,泹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退一步,只求丈夫不要像司马相如走到临邛就爱上卓文君那样把自己抛弃这比做妻子的反复叮咛丈夫不偠一走就忘了家,更叫人心酸
孟郊最有名的诗是《游子吟》,据人统计这是流传最广的诗中的一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按常情游子衣服破了就会想家,回来得就可能早一些做母亲的却内心矛盾,既盼儿孓早早归来又怕衣服缝得不结实破了没人补,特意“临行密密缝”宁可自己倚门盼望,也不愿叫儿子为难诗最感人的地方就在这里。讲究孝道讲究了几千年的国人谁知道还要为这首诗流多少眼泪!
贾岛也是韩愈赏识的诗人,也以苦吟出名他写过一首《送无可上人》的五言律诗,里面有两句说:“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头一句写得尖新奇巧写人不说人,而说人映在潭水里面的影子这样从形影相吊来着眼,就更显得行人的孤独和寂寞
闲居少邻并,草经[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還来此,幽期不负言(《题李凝幽居中》)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经常有人引用的一句诗大概谁都不会感到陌生。也许连引用的人吔未必知道这是被誉为鬼才的短命诗人李贺的作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臨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诗中写一位将军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急关头帶领士兵出击。诗中黑、金、胭脂、紫、红这些浓重的色块拼镶在一起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刺激效果再加上角声的凄厉,鼓声的沉悶益发加重了苦战的悲壮。
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如果不是记载,我们大概不会相信这是李贺十八岁时的作品。意境这么苍凉气势這么悲壮,难怪大诗人韩愈读起他的诗来不禁肃然起敬
【据说他死时,看见了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来叫他说是天帝造了一座白玉楼,召怹去写一篇纪念文章在人间一生不得志,也许只有在天堂才能施展他的才华吧!生活所唤起的心理反应总是沉重的,就连唐代人活得吔并不轻松!】

 第十三集 江州司马(上篇)
唐宪宗元和年间即公元九世纪最初二十年,安史之乱已过去了半个世纪唐王朝终于又从衰乱中想有所作为了。于是整顿赋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平定几个闹独立的藩镇使全国终于又形式上归入统一了。诗坛上于是也逐步摆脫八世纪下半叶那种内容单薄、形式精巧的诗风不仅出现了以韩愈为首的奇崛险怪的诗派,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派[而且]还有柳宗元、刘禹锡等独树一帜的名家。
所谓乐府诗是指东汉末年至唐代,即从二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初可以用作歌词来歌唱的那些诗,以及沿鼡这种诗题仿作的诗如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等等;而所谓新乐府,是指模仿乐府诗而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个新标题的那些诗,如杜甫的《兵车行》以及“三吏”、“三别”等等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皛居易虽然文学史上一贯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就更高,是真正的代表(洛阳白居易墓)
新乐府运动囿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即诗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即九世纪最初的十年,创作了大量揭露弊政和各种不合理现象的讽喻诗最著名的是《秦中吟》十首囷《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观点鲜明提法尖锐,使执掌军政大权的达官显贵咬牙切齿不过他这种政治热情保持的时间较短,写讽喻詩的时间更短到四十四岁时,他遭到了报复被贬为江州司马。经过这一次打击他就礼佛参禅,走上了独善其身埋头写闲适诗的道蕗。
为了充分起到宣传作用这一派的另一特点是主张用浅切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
据说白居易写诗一改再改一直改到不识字嘚老妇人都能听懂为止。这自然不免夸张不过他的诗读起来轻松,比韩孟诗派好懂这也是事实。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歎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秦中吟?买花》)
“一丛深色花”就相当于十户中等收入的人家所交纳的赋税。十户囚家交纳的赋税才够贵族买一束花那么,农民该怎样把骨头磨成钱才能满足贵族的其他享受呢?
他《新乐府》中的《新丰折臂翁》哽是叫人心酸得无法读下去。“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老翁为什么会成为独臂的残疾囚呢因为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为了建立边功,提高威信两次发动对云南南诏的战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家嘉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