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三生有姻缘订三生是谁

原标题:南怀瑾:夫妻,都是三生的因果,累世的前缘

必是注定的人,才来与你相遇。

今生相遇相爱,注定是前世的因缘。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成为夫妻,佛学上讲是愿力和业力的结合。种种愿力业力,经过几生几世之后,不管时空变换,不论贫富丑俊,还是会发生。或是前世发愿,约定来生再结夫妻。或是感恩报恩,甘愿侍奉。或是宿债难了,今生偿还。因为愿力,轮回中再次相遇,彼此的灵魂认出了对方,常常一见钟情,觉得似曾相识。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和合,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唯一的选择是别无选择,所有发生的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具足。前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今生所有的经历都是上天的恩赐。

夫妻是缘,儿女是债,无缘不聚,无债不来。

两人结为夫妇,是前生姻缘注定的,是了缘来的。善待彼此,千万不要旧业未了,又添新业。别再抱怨,你要付出更大的爱去爱对方。你要明白,一切有缘众生都是来了缘的,菩萨的慈悲心,不单单是对其他众生,更是对离你最近的人,一生都要彼此善待。让身边人开心了,亲密关系顺畅了,你就是在做佛了。

你对我是爱怜,我对你是敬仰。

夫妻是最深的修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佛教的四摄法,是修菩萨行者度人的四种方法,也是夫妻相处最好的方式。把你最好的给对方,真心欣赏对方的一言一行,让对方能接纳你的爱。时时醒起,一颗感恩惜缘的心,将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限欢喜。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你爱的人。

夫妻结合,有身心灵三个层次。

楞严经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理想的夫妻是身体相合,心理依靠,灵性成就。由性而情、由情而爱。世界泛滥的,不是爱,是欲望。夫妻之间,有一条能量带相联结,两个人不论相隔多远,都有一个共同的能量场。爱,怨恨,情绪,家族业力,都在其中传递。家庭的运气,是夫妻能量场的结果。爱和感恩可以解除夫妻间所有的负面能量。爱必须始于爱,唯有爱,能疗愈彼此的心。家和万事兴,内心宁静,夫妻的能量等级就高,身体和事业才会越来越好。能量场越纯净,就越能吸引到更好的东西。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夫妻,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娑婆世界,人生很少是圆满的。许多家庭最大的问题,不是在试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在争谁对谁错,总是以为指责和争吵能解决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夫妻之间并不是真的生气,而是因为失望或担心,是觉得自己没有被足够重视,其实就是没有安全感和缺失爱的缘故。以感恩心还旧债,不要怨天恨地,还没消融前世的果缘,又把今生的苦因加上去了。人,因缘而聚,因情而暖,因不珍惜而散。想一想,是谁看穿你微笑背后的忧伤,是谁记得你当年最深情的面孔,是谁懂你劳累忙碌背后的坚韧,是谁看明白你愤怒底下的爱意?相遇时,多珍惜;相别时,请善待。

夫妻是最深的修行,家是最好的道场。

成为夫妻,是要透过你,来解决累世的纠缠。有的人,天生是来与你并肩的;有的人,天生是来与你面对的。有助缘,行云流水,如同良师益友;有逆缘,诸多烦恼,痛苦不堪,成为你最艰苦的人生功课与挑战。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夫妻的真谛,爱并给对方空间。放下你的执着,执着不是爱,执着是对失去的恐惧。你要明白对方是独立的,并不属于你,只是藉由与你结缘,而来学习亲密关系的。红尘之中,唯有信,唯有爱,可以支持生命前行。你给予的愈多,生命就长得愈好。爱是经由心而发,生命之间的能量流动,爱的唯一目标,就是心灵的成长。世上最美的爱,是生命与生命的契合,是灵魂对灵魂的仰望。用爱在岁月中修行,把全部的爱,放到一个人身上;因一个人的爱,而爱整个的宇宙。

以慈悲入心,用心去爱人,美好而心安。

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看透了红尘轮回,却依然深爱着这个婆娑世界。每一个生命,总会因另外一个人而丰盈,倾尽一生的悲喜,只是为了遇见这样一个人。大火不能熄,众水不能淹,若有来生,为君倾城!

佛学号推荐:学佛的人都关注了此号!学佛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让我认识了佛菩萨,让我拥有无畏的力量。↓↓↓

“文昌帝君”,有天神与人神两种不同的说法:文昌两字既为星名,又为神名,也就是民间惯称文昌星、文星神。

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应帝君。有关文昌星的说法,《史记天官书》所载:“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贵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禄。”《星经》中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文昌六星为上将(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命(主灾咎)、司中(主右理)、司禄(赏功进士),各有专司,掌管天下文运禄籍,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士人学子的崇拜。

文昌帝君,一般认为他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间的奉祀,从周朝以来,历代都相沿制订礼法,列入祀典。

文昌,本是星宫名,包括闪颗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古代星相家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尤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有谓文昌“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所以二神逐渐合而为一。

文昌星简称文星,或称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运者,如杜甫诗:“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又《东观奏》:“初日官奏文昌星暗,科场当有事”。由此观之,学子应与文星有关。

有关文昌星的说法,《星经》所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史记天官书》载:“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贵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禄。”

到了明朝景泰年间,景宗皇帝在北京新建一座庙宇,每年二月初三,遣人举行盛大的祭典。清朝年间,更加崇奉此神,嘉庆六年,仁宗皇帝也勒命礼部,把此神编入祀典。

人神又分为两种指称,一是“文昌帝君”,一是“五文昌”,包括关圣帝君(文衡帝)、孚佑帝君(吕洞宾)、文魁夫子、朱熹(朱衣星君)、魁斗(魁星爷),合称为“五文昌”。

《云笈七签》︰“文昌星神君,字先常,天子同命之符也。中央司命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摄寿夭之简礼。”文昌神源自星辰信仰。

《楚辞九歌》的少司命即指第四颗星。战国已列入国家祀典。

《明史.稽志》:“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唐宗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文昌帝君本名张亚子,唐朝越隽人氏,后来迁到七曲山(四川省梓潼县),因笃信道教,广宣道教教义于四川,死后人们敬仰他的品德,就在七曲山建庙,命名为“清虚观”,并且于碑上刻上“梓潼君”,成为梓潼神,供人祭拜。唐朝唐玄宗、僖宗逃到四川期间,曾利用这种信仰,封梓潼神为左丞相、济顺王。至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在历代受封中,到此这个封号中出现文昌二字,就和文昌星信仰结合起来,从此梓湩帝君就成了文章、学问之神,职责掌管文昌府的事务。由于唐朝帝王的大力推崇,梓潼神的地位陡长,从一个地方神而成为全国性的大神,并逐渐与文昌神合而为一。

宋元时期,人们把文昌称为文昌帝君,尊为主仙、人鬼生死爵禄的神。古代士人仕进,以科举为途径,于是天下府县,处处建立文昌宫。明代以后,每一所学校都将部分建筑物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清代,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那天,朝廷要派人前往北京文昌庙祭祀,文昌虽是道教之神,但带有浓厚的儒教色彩。

南宋间,一本以文昌帝君名义劝说世人行善积德的劝善书《文昌帝君阴涉文》,此书影响很大,与《太上感应篇》和《关帝觉世真经》为三大劝善真书。

文昌帝君掌理考试命运、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禄,比孔子还受读书人的欢迎。同时他也是刻字、书店、文具店、说书、抄纸的行神,所以昔日书商公会就叫做“文昌会馆”。

以前皇帝曾把文昌帝君列为重要祭典之一,凡是读书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每逢文昌帝君诞辰,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老师都要准备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庙行“三献礼”祭祀之。

历代官府都要通令天下学校,来奉祀这位文昌神: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圣诞。

《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姻缘订三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