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为什么吃火锅来成都要吃火锅?

近年来,成都因为“慢生活”的城市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捧上网红旅游城市的神坛。曾经有北大教授感叹道:“在成都才知道,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2007年的美国《时代》周刊也把成都评价为“最中国”的城市。

锦江区是成都最老的城区,也是游客必去的一个地方。这里能看到新老文化和东西文化的完美交融,也能看出成都人随意的生活状态。位于锦江区的春熙路—太古里商圈,纵使不是节假日,依然人头攒动。除了数量众多的游客,随意的成都人刚一下班也纷纷涌向这里,他们一个个或许妆容精致衣着讲究,或许相貌平平衣着普通,但是拐一个街角,就坐进了同一家成都网红火锅店。

位于春熙路南街的网红火锅竹板凳里面,你就可以看到成都下班族们操着正宗成都话和朋友嬉笑怒骂的场景。也就是在这种店里,游客们才能体会到真真正正的成都滋味儿。

竹板凳老火锅之所以叫竹板凳,是因为这一个小小的竹板凳就承载了成都市民们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喝盖碗、喝酒还是打麻将、打桥牌,无论是在市井小巷还是在人民公园,你都可以看到这种用竹子人工编制而成的板凳。而竹板凳老火锅就是把成都这种无处不在的市井文化搬到了火锅店里。

在竹板凳火锅店里面,你可以看到清一色的竹板凳,看到墙上打麻将和说书的壁画,看到地道的成都话教学。甚至锅底还没上,服务员就开始给你掺盖碗茶:“吃火锅,先喝盖碗”。盖碗茶不仅是成都的特色,并且它和成都火锅有着同样的特点。在成都,人们对火锅的热情并不亚于重庆,重庆的火锅燥辣又直接,而老成都的火锅讲究的是回味。就像盖碗茶一样,都说成都的盖碗茶味道寡淡,当你想要皱眉吐槽的时候嘴里面才开始回味那一股迟来的闲适味道。成都火锅也一样,入口久了慢慢品,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味所在。各位游客,别忘了这是成都,连吃火锅,都需得讲究一个“慢”字。

盖碗茶喝完,接着就是等待锅底上桌,锅底一上来,你会发现那是一方太极图,而太极图上放了一个麻将。这种庄严的东西就这样明目张胆碰撞上了成都“低俗”的麻将文化,曾经有批评者认为,成都的市井文化“自由闲散,缺乏庄严,同时也稍有深刻性和心灵冲击力”,但是当你看到本应安静庄严的大慈寺旁边都能修一条整日人来人往,喧嚣不停的太古里商业街,你就会想通,这其实就是成都最根本的模样。

所以,当你来到成都旅游,想一品成都的“慢”与闲适,可以在太古里二楼坐坐,看看大慈寺的飞檐和金融区的玻璃幕墙,然后穿过一条街,来到竹板凳老火锅。喝完盖碗茶,吃一顿成都火锅,然后你就会知道,在成都“有一种味道叫安嘚儿逸”。

作为夏日古早味冰品的代表,冰粉对于成都人来说,除了美味更是记忆,浓浓的红糖,香甜的花生,带着浓浓的薄荷味道,才是成都的夏天

成都的莲子羹里是货真价实的没有莲子,浓厚的藕粉和香甜的芝麻花生粉,加上酸甜的山楂片和莲子羹,最后浇上红糖或者白糖,小心的搅拌,暖手暖心又暖胃

大概是早些年,因为很少能吃到虾的缘故,才催生了这种外形有趣的小吃吧

不管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归口感都是糯糯的,米浆制成的白白的凉糕最好配起浓的化不开的红糖浆,味道超巴适


同种类型的还有醪糟小汤圆,醪糟汤圆,区别在于,粉子的形状可能比较随意,小汤圆一颗颗的圆圆的,汤圆一般都是芝麻馅,不管是哪种,煮好了加上醪糟就是好吃,如果再加个蛋就更好啦

登着自行车卖糍粑的姑娘,是源叔关于成都最美的记忆,切成小块的白嫩糯米团,裹上金黄的豆粉,淋上浓厚的红糖,是清甜滋味

各大火锅店的常驻代表,糍粑经过油炸之后外脆内嫩,再裹上红糖,等牛肉烫熟的间隙来一块,解馋又香甜

味道和热糍粑差不多,吃的就是个热闹和噱头,师傅把糯米团子高高抛起的时候,还真有点小激动呢

成都火锅一般分清油和牛油,纯正的成都式火锅一般是清油的,现在成都基本上全是重庆过来的重口味牛油火锅了,在成都吃火锅,忌鸳鸯锅,忌微辣

成都人最喜欢的可爱兔兔,怎么能不用来烫火锅呐,啥子红锅哒,白锅哒,鲜椒兔哇,跳水兔,都是成都人喜欢哒~

外地人来成都进了馆子都要一脸懵逼,什么火锅鱼,鱼火锅,冷锅鱼,都是什么来头,还二十几块一位畅吃自助!吃火锅鱼最讲究原汤碟,嫌辣就叫服务员小妹儿少打点油汤汤,鱼肉鲜嫩又入味,想象都要流口水

在成都还有那么一种专门烫牛肉牛杂的火锅,红油味重,菜品也统统是重口味

鲜嫩的鸡肉加上芋儿,笋子,魔芋一起烧,鸡肉入味,芋儿软耙耙的,吸收了鸡肉的鲜味,简直比肉还好吃啊

冒菜号称一个人的火锅,想吃啥子就点起,老板儿帮你冒好了端上来,配上一碗米饭,不,两碗米饭吧,方便快捷又美味。另外,冒菜里还有一种奇葩品种叫冒烤鸭

起自乐山,在成都不晓得有好多拥趸,源叔以为钵钵鸡还是以这种粗犷的吃法为最佳,想吃什么只管拿,舀上几瓢汤汤,串串都撸到盆盆里面,沾起海椒面,配起鸡汤饭

在成都最火爆的美食是神马,答案肯定是串~串~点起火,加上锅,烫起串串,牛肉一定要一把一把的下,不然绝对不够吃,小颗小颗的牛肉入味又巴适


好些人嫌热锅串串要烫好麻烦,所以贴心的成都人还发明了冷锅串串,帮你烫好了放到钵钵里,拿起就吃,方便又美味

嫌冷锅串串不够味,好办,我们gao干拌的,串串烫好了之后撸到盆盆头,下面是调好的作料,包你够味

吃串串的时候,最好就是配起这些店家弄的小碟子,冒脑花是源叔的最爱,要不是可恶的体检报告,真想天天和它在一起啊

也是吃串串的保留项目之一,四川的冒粉讲究的是红苕粉,要不宽不窄刚刚好的那种,这样才入味,配上豆芽一起吃,巴适~

软嫩的豆花加上用醪糟制成的浇头,冰凉爽滑,还带着淡淡的酒香,源叔觉得冰醉做的最好的就是小谭豆花,没有之一

甜豆花的代表,豆花红糖芝麻酱,就是这么香甜

吃之前一定要好好拌起,让红油和豆花充分结合,包在脆脆的撒子上面,吃的时候不能慢,等的久了撒子泡软了就不好吃啦

撒子豆花的升级版,加了脆脆的酥肉,有肉当然更爽啦

酸菜豆花huo到各种新鲜蔬菜肉类一起煮,不仅吃起来营养丰富十分爽口,汤头更是鲜美的不行,用来泡饭hei爽

配饭吃就是豆花饭,在成都街头随处可见豆花饭的招牌,软嫩豆花,打一个红油沾碟,加上碗米饭,就是简单的一餐

主要有豆花鱼豆花蛙豆花牛肉豆花肥肠之流,这些豆花平时隐藏在成都大大小小的苍蝇馆子里面,专门给各种大荤大腥帮腔助阵


担担面算是成都小吃里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代表,在外地的成都小吃都有担担面的身影,端上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成都城真正资格的担担面怕是也没几家


在成都人的心目中,最家常也是最美味的面,莫过于素椒杂酱面了,拿过面来仔仔细细搅拌均匀,红油和肉燥酱将面条裹起,一本满足


杂酱面加上清汤,就是清汤杂酱,清淡却不寡淡是清汤杂酱的精髓,好多年纪大的爷爷婆婆都喜欢


好多人都搞不清素椒面和脆绍面的区别,区别就在于脆绍面的臊子是把肉末煸的干香干香的,而素椒面的臊子是加了黄酱来炒的,调味上也有地点不同,源叔觉得大概脆绍面是要甜上那么滴点儿的

成都面里面不辣的代表,吊出的高汤才是整碗面的精髓,鱿鱼香菇海米竹笋造就了大鲜的味道


怪味面可是算是川菜调和味的代表,撒子味道都有一点儿,就是怪味啦,层次丰富的味道,却融在一碗面里,真是奇妙


成都的牛肉面种类真的很多,从山椒牛肉面红烧牛肉面到鲜椒还有双椒,从汤面到干拌,源叔就不一一说明了,反正我都吃过了,你们没吃过的,赶快去哈

番茄煎蛋是好多妹妹的一生挚爱,源叔只愿意带一生挚爱的妹妹去吃番茄煎蛋面,面身细软软的,入口爽滑


好多人不喜欢吃铺盖面,理由是不容易煮入味,但源叔只推荐北门大桥那家北大铺盖面,保证你从此爱上这种宽宽大大的美味面食

成都排骨面真的好吃,特别是鱼香排骨面,简直把排骨面做到了至极,超级推荐

芽菜花生芝麻肉臊,配上干干的面身,huo匀了之后,一道送进嘴巴里,柔软的面条和香脆的颗粒,是丰富又满足的滋味

成都最常见的街边小吃吧,从摊摊三轮车,到精致的小面馆,都有它的身影,麻辣酸甜的口感,开胃又解暑,觉得辣却停不下来

成都面里最“粗”众的汉子,味道里透着甜腻,吃口很有咬劲,所以最受妹子的欢迎

成都的肥肠粉真的是一绝,肥肠煮出的浓厚汤头,加上手打的红苕粉,加一个节子配个锅盔,早晚午饭晚饭都能解决

其他地方叫馄饨云吞扁肉,在成都则叫抄手,最有名莫过龙抄手,而成都吃龙抄手大都是而是的记忆了吧,丰富的作料和红油拌起抄手,真的美味

听起来只是比红油抄手多上一位醋,味道却又有不同,是成都人对配料的精确拿捏

和海味面一样,鲜字当头的海抄,最能吃出食物原本的真味

老麻抄手讲究的是重麻与重辣,过瘾才最重要

46钟水饺(红油水饺)

钟水饺红油味,是成都人一辈子的难舍,回甜的滋味,淡淡的蒜香,从童年开始就深植在成都人的生命里

酸酸辣辣的,hei好吃啊,有时候加上野山椒,真的有点遭不住啊

小小的铜盘,一个蜂窝支起的小炉子,烤出来外脆内软的蛋烘糕,馅料嘛,只要你敢想,成都人都敢给你加

摊摊的薄薄的皮皮,里面加上切的细细的萝卜丝丝,好生卷起,在淋上调好的香辣味汁,味道巴适


成都人最爱的汤圆大概就是黑芝麻馅了吧,而成都人新的一年也是从除夕夜里的一碗汤圆开始的

蒸蛋到处都有,可成都人看重的是蒸蛋上面的那勺芽菜肉臊到底够不够香

看着白白的糯米剂子在油锅里膨胀,接着又有了脆脆的外衣,像变魔术一样出现了满满的红糖,顺便说一下,魁星楼街有家糖油果子真的好吃


现在成都市面已经不多见啦,大米糯米加黄豆磨成粉,仔细炒制而成,香的腻人

和红糖糍粑一样,是火锅店里的标配,肉用花椒揽过,高温油炸,味道酥香

黏黏软软哒,里面包的是芽菜肉臊,又香又嫩哦


个头小小的,却焦干酥脆,里面包的牛肉臊子,一个字就是香

土豆切成狼牙形状就是为了入味,配上热辣的小米椒和折耳根,味道不摆了


土豆切成小块小块的,在平底锅里面煎的金黄金黄,加料拌起以后,真的好吃


不管是下饭还是下酒,冷吃牛肉都算是成都人心头好

除了当零食吃,冷吃兔最棒的吃法是拌面,敢说你没吃过吗


成都烧烤真的应该好好摆一下,从肉菜到素菜,从排骨到茄子凤尾,那样都那么好吃,特别是最后撒上的海椒面面香葱颗颗和大头菜粒粒,想到要流口水啊

不是用炭火烤,而是用铁板煎,一样的入味好吃,还可以加饭一起炒哦,并且还有糖醋味!


算是兔肉的最佳吃饭之一了,烤的干香干香的兔肉,细细撕开,拌进丰富的佐料里,好吃停不下来


火遍大江南北的烤鱼,还是成都的最好吃


经典的川味蒸菜,芽菜作底,煎过皮子的五花肉烧的透彻,肥而不腻才是上手


龙眼肉,加沙干,都是甜烧白,豆沙,栗子蓉,都好吃,肥肉不敢吃?成都人教你爱上肥肉


粉蒸排骨,粉蒸羊肉,粉蒸牛肉,粉蒸肥肠,打碎的糯米,浓烈的蒜香,老板儿,再打一碗饭哈

68军屯锅魁(油酥锅魁)

里面包肉臊,外面面皮包,先炸后烤,成都人的锅盔巴适又任性

69红糖锅魁(白面锅盔)

然而锅魁并不只有一种,白白胖胖的面饼饼,也是锅盔的一种,红糖多的滴到手上,是成都人的实在

上好的卤味,夹在薄脆的锅魁里面,源叔知道你一定知道严太婆是谁


细腻爽滑,酸辣可口,走过路过来上一碗,才不虚此行

比起白凉粉的爽滑,多了软糯,QQ的hei好吃

谁说凉粉就得是凉的,煮一煮不就热了,但是一样的是好吃

他为什么伤心的哭了,因为他吃了伤心凉粉,给辣哭了

成都人最喜欢的宵夜,打发时间,就啃兔脑壳撒,一语双关,成都人都懂

兔兔辣么可爱,成都人就爱吃兔兔,兔腰爆浆的口感,不晓得多少喜欢呢

成都略带麻辣味的卤菜,真的太爽,从排骨到土豆,都能卤

四川人家里都有一个神秘的泡菜坛子,只有最心灵手巧的主妇才能做出好吃的泡菜,除了老泡菜,还有现泡现吃的洗澡泡菜,最爽脆

土豆烧排骨,笋子烧牛肉,红萝卜烧肥肠,成都的烧菜种类太多,顺便说下,下面的土豆烧排骨是源叔自己做的哦,是不是很贤惠啊


青椒回锅、蒜苗回锅、盐菜回锅、莲白回锅、豆腐回锅、锅盔回锅、洋葱回锅、蒜薹回锅,这就是成都人对回锅肉的爱


一口鸡丁一口花生,不晓得是多少成都人的终身爱好

作为最难炒的川菜,鱼香味真的十分难调,据说同一个厨师都不敢保证每次炒的味道完全一样,但依然是源叔的最爱

肉片汤汤淋在锅巴上的滋滋声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成都最家常的下饭菜,不晓得点撒子,点个鸡米芽菜肯定没错

源叔出了四川就再没吃过好吃的水煮鱼,什么南京路上的渝信统统都是浮云,还赶不上成都人家楼底下的小饭馆


好像只要是肉食,在成都就都能做成干锅

火遍全球的川菜代表,还想让源叔说什么呢

老妈蹄花是成都人深夜最温暖的慰藉,浓厚的汤汁,绵软的雪豆,耙烂的蹄花,带着蹄花的香味沉沉睡去,夜里也有好梦吧


毛肚血旺,用浓烈的红油调教,是四川人的绝活


源叔总觉得,辣子鸡与其说是一道菜,更像是一种零食,每次都是不知不觉就吃完了


听说鱼香肉丝不能没有鱼之后,川菜里最恐惧就是夫妻肺片了吧

红星兔丁、二姐兔丁、邵眼镜兔丁,总有你喜欢的一款吧

白切五花肉在成都绝对是最受追捧的美味,恰到好处的拌料,喷香的红油,爽口的豆芽菜,就是其中的秘密

作为成都黑暗界的代表,对于折耳根,有人甘之如饴,有人避之不及,因为独特的香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在成都怎么少的了腊肉香肠,煎炒烹炸,主角配角,四川人都离不开


腊肉豌豆和糯米,是成都人眼里端午节的最佳组合


椒盐粽配上软软的红豆,淡淡的咸味和椒盐味,是成都的味道


芝麻糖花生糖糯米条花生蘸,是好多成都老辈子的旧时记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可贵的甜食,现在什么都有了,却在没了那种香甜的滋味


成都的米花糖,一定要用上好糯米,这样才有那种入口化渣的口感,熬糖的时候要加猪油,这样吃起来才香甜,花生芝麻要炒的香脆,为的就是让你胖!


软糯的糯米糕包着细滑的红豆沙,外面是金黄的豆粉,吃到嘴巴里凉凉的,是薄荷的味道


地道的成都人大概都吃过这100样美食吧;

吃过这100样美食的异乡人,大概和地道的成都人,离的也不太远吧~

文:源复山 | 图:来自大众点评app、网络

之前那个浓浓朋友圈风长图片吹成都的我很早就看过了,其实本地朋友圈内流传的这样图片还有很多。。。 感觉街上说城市宣传部干活最卖力的当属成都,此言非虚。

我出生在彭州,成都的郊县,相当于松江和上海的关系吧。小学时代家里就在对我们郊县人来说高大上的五城区购房,也算是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了。

大学去外省读书了,长三角。都说四川学生不愿意出川,大体上是的,但是我一直就没有这个想法,本来留成都刚够985的分数毅然出去上了个211,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了3年后因家庭和结婚的原因回成都安家有几年了。  我这个人旅游比较喜欢去城市而非山水,也经常出差各地都是一周一周的,深圳因为有亲戚成月份的住过,所以大部分城市都有较长段时间的现实居住了解。 这里就从生活各方面给JR对比(黑)一下自己的家乡吧:

1 居住:雾霾这个大家都认的,一般起床一看PM都是100左右徘徊,冬天就更不说了。 而阴天多少这个见仁见智,我就不太喜欢大太阳。 房价低是我回成都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本地政府就比一线哥几个良心,主要还是经济和人口吸引力原因,下面经济部分我会重点说。

        居住方面我要重点说的是成都看起来是旅游城市,但对本地人来说其实并没有怎么享受。什么意思呢,以我去过的城市为例,西湖之于杭州市民、崂山之于青岛、东湖之于武汉、白云山之于广州、汕头那个什么石、大明湖之于济南、玄武湖之于南京、以及所有靠海边或者长江边的城市来说,成都市民没有近距离公交可达的风景。青城山是需要做动车的。 当然,成都市民貌似也不喜欢这些,需要是农家乐,对,打麻将的场所。而我上面所列的城市地区,这些地方本身就是市民的福利,我看到很多本地人周末和平时都会来的。 还有,成都的公园在国内大城市也是偏少的,而且可玩性低(人民公园的大喇叭我。。。)。 在广州时,随便逛的两个陵园以及越秀公园我是相当口水的,还有些博物馆和纪念堂就算收费的也是十几二十块。 我们的成都呢,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大几十的门票,而且本地人不优惠(包括青城山、都江堰)!!!喂,我成都户口好吗。乐山人上大佛都只收10块、舟山人上普陀山好像也不要钱吧。 川A牌市内高速不收费,唯独成灌高速要收,成都市政府是有多不希望本地市民去灌县玩?  所以,四川旅游真是全国人民的,我给成都政府上税我光荣。 至于宽窄巷子和锦里这些就更是游客专用了。

2 吃:这个呢算是个亮点,但个人觉得比不上珠三角。并且是外地人感官好过本地人的,说是成都小吃丰富,但早餐丰富性确实不如武汉和珠三角,什么N天不重样不可能,也就是稀饭、豆浆+包子组和面、饺子抄手组两个套系。 火锅、冒菜、串串确实基本一个味道系列,倒是吃不腻就是了,毕竟辣系容易成瘾。

      而最大的黑点是当你不太舒服想吃清淡的时候,你很难找到地方吃饭。中午和晚上你基本找不到卖稀饭的(和广东的粥不同),还有喝汤的,一般馆子的汤也是管子用锅直接煮出来的。一般的炒菜,还有吃面、米线什么的就算清汤也是油和盐多的不行,必须和老板说很多次,但依然很多油和盐。 每到感冒和喉咙不舒服时,工作日的每顿都很纠结。 然后就非常想念广州的粥还有汤。 再一个就是海鲜类,由于远离海洋,呵呵。 别看近两年日料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开,但那些个鱼的质量。。。  

3 经济:最后说这个重点问题,成都的经济实际地位肯定是比GDP排名低的(那个什么争第四城的说法,我看了都恶心)。之前固投和GDP比值那个贴就可以看到,这几年成都经济真的是靠挖。

互联网好的时候,南门和高新西区那边的IT投资拉起了,以及一些外企在这边点。其它行业的收入在全国真排不上GDP那个位置。 所以,房价真的高的起来? 现在软件园的写字楼空置率越来越高,所以前段时间炒天府新区房子的时候,我就说等这些游戏公司再多倒点,鬼的刚需来接盘。

我自己在公司也兼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招聘,成都的人才质和量比之北上广深不是差一些,是差太远了,我问过猎头朋友都说,成都猎头其实很多,但基本都只服务北上广深和最好的那几个外企,自己慢慢招吧,本来信心满满的老板已经准备壳留在这边,去深圳再起个炉灶了。另外 ,我们做企业应用,在成都的用户量也不好开拓,用户素质也较外地更差。

       另一方面,在龙泉引进汽车生产企业确实是对的,成都经济就应该正视历史潮流,认识到国家的产业升级现阶段还不是成都也去挤龙头的,承接一线的低或者有一些优势的中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才是正途,利用四川人口多的优势。 当然,吸血问题我倒是要辩护一下,在四川这种穷省,地级市也没哪个有沿海那些有区位优势的,确实应该集中资源到成都。所谓资、产、学、研,不集中在一起根本没有利用效率,80年代前大面积搬迁成都前,工厂和学校分散在全川各地大家都弄不好,互相开车都要大几个小时甚至1天,除了绵阳和德阳有一些工业,其它地级市更惨,南面几个靠酿酒和挖矿,其它的除了搞旅游还能有什么产业。更不要说完全没人才吸引力,现在就是德阳和绵阳的厂想要几个211毕业生都太难了。只有靠集中在成都才能有发展产业的要素,将就和东部吸引一些人口。再加上因为腹地国家放了不少军工在这边,不然四川GDP更差。

最后总结一下吧,四川还是个穷省,成都只是举全省力希望先富起来的一个点,和当年中国优先发展东部是一样的。那么顺应历史潮流,踏踏实实走好该走的路才是根本,什么弯道超车真没那个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 成都人本来工作积极性就不算高,做生意头脑也远不比沿海人。吹得太玄乎就虚了。

1 所谓土生土长: 首先我很早就是你们所谓高大上的五城区户口了(其实彭县户口川A牌每年五路一桥还少交钱呢,成都非最好的那些学区房学校也没比彭州中学屌),另外彭县不同于眉山、简阳这种新来的吧,一直就是老成都的上五县。

2 关于成都市政府的文化休闲建设,是回答一个JR的,我觉得成都人爱打麻将、假日钻农家乐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日常可得的休闲景区:

博物馆是我去每个城市几乎必去之地,成都的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在国内大城市不算差,但绝对不算好,尤其对市民来说。川博在全国的省级博物馆里面并不算好的,严格说来没有国宝级镇馆之宝,张大千的画算是一个亮点。 成都博物馆在天府广场新开的展品还差些。 四川的国宝级藏品一个在金沙,其他主要在三星堆了,但三星堆是广汉,属德阳了。 

但这两个却在博物馆界那么贵的收费,真真是对市民很不友好。 至于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名字居然有“博物馆”,实际没有展品在博物馆界算是坑人的。 纪念堂级公园收出了私人博物馆的费用,直接阻断本地市民。 大邑的建川博物馆不错,但那是私人,并且离成都市区很远了,很多市民都不知道也不会去。 

举例说吧,湖北省的两大稀世级,一个越王勾践剑、一个曾侯乙墓编钟以及一票国宝级全部放在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参观的,另外辛亥革命纪念馆大量近代史文物也是免费。广东也是,除省级广东博物馆外广州的近代史博物馆,纪念堂公园类的黄埔军校、农讲所、黄花岗陵园等都是免费,而且弄得很不错,是本地市民常用的。 类似金沙的南越王古墓及其博物馆,里面有金缕玉衣收藏的能进墓道观看也只是20元收费而已。 而成都除了全国标配的省博物馆和市博物馆是免费,其他有好点藏品的都收较高费用。政府真是吃相难看。还有成都近代史也有很多历史事件,整个成都就一个保路运动纪念碑在人民公园里,近代史和川军的历史靠的是在大邑的那个私人博物馆。 成都市政府在文化建设和对本地市民开放度上真的做得很差,成都也是千年古都不缺文化的,能搞成这样也是醉了。 另外,这可能真是成都市民的认知问题,周边旅游景点和我说的市民能公交可得的日常级景点不是一个概念,因为成都就没有。 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南京玄武湖、中山陵公园区、广州的越秀公园、白云山(5元)都是免费或几元,这些全都是市区内公交、步行可达的4A、5A级景区,不是人民公园这种城市公园(每个城市都有很多),是能玩好几个小时登山、跑步、林间散步的,平时都是很多市民在里面。 成都呢,市区内就两个4A景区武侯祠和杜甫草堂,论大小还不如上述的这些,圈起来60门票,市民无优惠,本地的学生都要收30,真真丧心病狂! 在成都市民的概念里面平时不可能去休闲的,根本就不属于成都市民。 所以成都市民概念里只有“旅游景点”。 必然农家乐满地了。

3 IT: 我觉得这正好是一个悖论,我自己就是IT行业的,对于IT行业需要什么环境还是比较清楚。 首先,成都吸引年轻人的地方如大家所说节奏慢,休闲,房价相对亲民等。 但这和IT所需要的人才方向是不同的,IT一是需要紧跟潮流的紧迫感和激情,二是需要创造力和更多的对外交流,这两点上成都人和定居成都的外地人都不占优势。行内都清楚连华为这种在成都了生产效率都要比深圳总部掉一大截。企业级应用则是越靠近目标企业越好,成都本地的可供服务的目标企业也不算太有优势。不是说成都就比其它二线城市IT差,而是我觉得这种强行扶持是拟历史潮流的。 IT本质上还是人才密集型,越高端的越是需要从好人才里挑,越需要对外交流以及资本靠近。现阶段新风口和大企业已经掌握的市场只适合在北上广深搞才有竞争力,而二线应该是承接如外包、本地客户服务、二次开发等IT内相对低端和靠近当地的配套技术服务的,这是每个二线城市根据自己已有产业配套和人才资源形势都可以并进的,这是正确的产业发展过程。 我不否认因为政策扶持,成都进驻很多大企业,成都的手游和页游开发前几年也是火,但是回过来看看,国内好的游戏是这边企业的吗? 在游戏行业竞争的过BAT、网易这些吗? 高死亡率、高孵化率是特点,那么大潮在的时候孵化跟得上好说,一旦退潮,裸泳的大部分都是这些小游戏公司。 能站住的必然是大企业的分部和服务本地化的企业,那么承接的就是外包开发以及本地服务。

再说IT收入方面,除开国内和国际大厂的中高端职位,这边的创业公司也好、本地化公司也好,10几20K的工资能把这些私企老板都吓到的感觉。 北上广深杭,10几20K算什么? 10K在北京招开发基本就是看个学习能力,进来了能学习能写起来就成。成都的IT收入在本市算高,但隐隐感觉会有一个天花板横在那,除非削尖脑袋去挤那些国际大厂。 

4 聊聊成都房价,成都房价我觉得不容易涨不起来,短期可能炒作,但这个房价算是比较反映本地真实供需情况了:

1 成都土地供应量够足,这两年比北上深多多了。 

2 成都本质上高收入人群吸引力还是不足的,也就IT起来之后这2年能看到较多非川、青、贵、藏的外地年轻人,以前很难看到。 而且高收入群体也集中在IT和随之来的金融等外企,如果进入互联网寒冬,游戏公司新起的数量再变少,会很动摇一波有购买力的刚需人群。 3 成都人爱消费,置业理念不算太执着,换句话说就是刚需比较能忍,你高厉害了老子不买了,你3环路牛逼了我买到华阳去,你绕城牛逼我买到温江、龙泉去。 炒房本质上靠有刚需来接盘的信心,北上广深由于巨大的吸引力是肯定有的,但成都不一定。 

4 成都产业的布局方向外接郊县,比如高新南外面有华阳、大源、中和,高新西可以去郫县、温江住,龙泉的工业人直接在龙泉了,这些地方的土地供给让刚需可以摊出去。炒房的短时间内看不到接盘的本身就危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人为什么吃火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