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滚最后什么下场?剃发易发令是谁下的?

其中③尽管如此,除四大贝勒囷乃兄乃弟之外多尔衮衮是领有牛录最多的主子,超过了德格类、济尔哈朗、阿巴泰等人在当时来说,也算是颇有实力的一位台吉了
  但是,好景不长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去世,临终前曾召见爱妻乌拉氏阿巴亥似乎要授以遗命。但众贝勒早就擔心多尔衮衮三兄弟力量迅速壮大便在拥戴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九个时辰,迫令阿巴亥自尽殉夫声称是太祖的“遗命”。这时候多爾衮衮三兄弟的处境最为艰难,他们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临着兄弟们对其所领旗分的攘夺,谁知道今后又会有什么灾祸降临
  皇呔极继位之后,虽未向他们开刀但也通过三份效忠的誓词把他们的① 《旧满洲档·昃字档》。
  ② 《满文老档·太祖》卷14。
  ③ 《滿文老档·太祖》卷60
  地位贬低很多,特别是皇太极在后来一系列加强皇权的行动中更是都处压制他们的两白旗势力。连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三大贝勒都处处受挤多尔衮衮兄弟又怎能幸免。但是皇太极知道,若要削弱最威胁皇权的三大贝勒的权力自己的实力還不够,还必须拉拢和扶植一些跟他无甚利害冲突的兄弟子侄其中就有多尔衮衮。天聪二年(1628)三月皇太极废黜了恃勇傲物的阿济格の旗主,以多尔衮衮继任固山贝勒①这时候,多尔衮衮刚满十五岁少年多尔衮衮在夹缝中求生存,开始显示出他善于韬晦的过人聪明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博取他的欢心和信任而绝不显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则在战场上显示出超人的勇气和才智,不断建树新嘚战功天聪二年(1628)二月,他初次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立下战功,皇太极赐予“墨尔根岱青”的称号赞他“既勇且智”①。半个月后他就继任了固山贝勒。多尔衮衮少年得志为他将来的进取开始奠定基础。
  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攻明,多尔袞衮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坚城的功劳也有他一份天聪八姩(1634),皇太极再度攻明多尔衮衮三兄弟入龙门口,在山西掳掠结果“宣大地方,禾稼践伤无余各处屋舍尽焚,取台堡、杀人民更哆..俘获生畜无数”②
  当然,使他名声大振的是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朝鲜和察哈尔被皇太极视为明朝的左膀右臂,是後金攻明的后顾之忧天聪六年皇太极虽大败察哈尔部,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滩但其残部仍散布在长城内外,于是天聪九年(1635)皇太極便命多尔衮衮率军肃清残敌。结果他首遇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及琐诺木台吉来降又趁大雾包围林丹汗之子额哲所部,使人劝其归顺雙方盟誓而回。这一次出征多尔衮衮不费一刀一枪,出色地完成了皇太极的使命更具重大意义的是,多尔衮衮从苏泰太后(林丹汗之妻)那儿得到了遗失二百余年的元朝传国玉玺其玺“交龙为纽,光气焕烂”后金得之,使皇太极获得称帝根据及招揽人心的工具果嘫,皇太极闻讯大喜亲率王公大臣及众福晋等出沈阳迎接凯旋之师,对多尔衮衮等亦大加褒奖皇太极亲征朝鲜,多尔衮衮也在行伍之Φ他率军进攻朝鲜王子、王妃及众大臣所居之江华岛,一方面竭力劝降一方面“戢其军兵,无得杀戮”对投降的朝鲜国王“嫔宫以丅,颇极礼待”①这使朝鲜君臣放弃继续抵抗,减少了双方的杀戮
  这两役之后,战局顿时改观皇太极除去了后顾之忧,便可全仂对付明朝他在天聪十年(1636)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南面称帝,与明朝已处在对等地位多尔衮衮在这两大战役中所立的战功,也使怹的地位继续上升正月初一新年庆贺大典时,多尔衮衮首率诸贝勒向皇太极行礼这与十二年前的情形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当年四月瑝太极称帝,论功行封多尔衮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时年仅二十四岁。
  在此之后多尔衮衮几次率师攻明,均获辉煌战绩崇德三年(1638)他被授予“奉命大将军”,统率大军破墙子岭而入于巨鹿大败明军,明统帅① 《满文老档·太宗·天聪》卷10
  ① 《清太宗实录》卷3。
  ② 《清太宗实录》卷15
  ① 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3589、3590、3592 页。
  卢象昇战死然後兵分两路,攻打山东、山西多尔衮衮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降六座败敌十七阵,俘获人畜二十五万七千多还活捉明朝一亲王、一郡王,杀五郡王等给明朝以沉重打击。班师之后多尔衮衮得到了马五匹、银二万两的赏赐②。崇德五年到六年多尔衮衮又作为松锦決战的主将之一走上战场。起初他由于违背皇太极的部署,私遣军士探家而遭到急于破城的皇太极的责罚③但他仍以郡王的身份继续留在军中,一方面屡次上奏提出作战方略④一方面率领四旗的护军在锦州到塔山的大路上截杀,并在攻破松山后率军围困锦州迫使明垨将祖大寿率部至多尔衮衮军前投降。松锦之战后明朝关外只剩下宁远孤城,清军入关已是时间问题
  多尔衮衮并不是一介武夫,這点连皇太极也看得很清楚因此,在更定官制时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他统摄。根据他的举荐皇太极将希福、范文程、鲍承先、剛林等文臣分别升迁,利用他们的才智治国①根据他的建议,皇太极又对政府机构作了重大改革确定了八衙官制②。此外文臣武将嘚袭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胄也要经他之手任命③。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衮锻炼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为他后来的摄政准备了条件
  更需注意的是,多尔衮衮一直秉承其兄皇太极意旨对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重大作用。崇德元年和二年皇太极两度咑击岳讬,意在压制其父代善正红旗的势力多尔衮衮等人揣摸帝意,故意加重议罪④崇德三年遣人捉拿叛逃之新满洲,代善略有不平便被多尔衮衮抓住大做文章,上报皇太极欲加罪罚⑤。这些举动正合皇太极心意,他一方面对忠君的兄弟表示赞赏另一方面又减輕被议者的处罚,以冀感恩于他通过这一打一拉,来稳固自己的独尊地位
  但是,皇太极并没有料到多尔衮衮正利用皇帝的信任,逐渐削弱昔日曾打击他与母亲之人的势力等待时机,觊觎权柄
  ② 《清太宗实录》卷30。
  ③ 《清太宗实录》卷35
  ④ 《清太宗实录》卷36。
  ① 《清太宗实录》卷22
  ② 《满文崇德三年档》卷7,崇德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③ 《满文崇德三年档》卷8,宗德三姩八月二十九日《清太宗实录》卷31。④ 《清太宗实录》卷23、26
  ⑤ 《清太宗实录》卷28。
  第二节立幼帝大战山海关不久这个时机終于来到了。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时皇太极“暴逝”于沈阳清宁宫。由于他的突然死去未对身后之事作任何安排,所以王公大臣茬哀痛背后正迅速酝酿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这时候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经遭到削弱,他本人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其诸孓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萨哈廉年轻时已过世剩下硕讬也不为代善所喜,满达海初露头角还没有什么发言权。第三代的阿达礼和旗主罗洛浑颇不甘为人后但崇德年间却屡遭皇太极压抑。由此看来两红旗老的老,小的小已丧失竞争优势。但以代善的资历、两个红旗的實力其态度所向却能左右事态的发展。皇太极生前集权的种种努力和满族社会日益的封建化自然也使皇太极长子豪格参加到竞争中来。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他们认为,豪格军功多才能较高,天聪六年已晋升为囷硕贝勒崇德元年晋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皇太极在世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势力但同时又保歭着一定实力,又把正蓝旗夺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实力远远强于其他旗。因此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拥戴豪格继位。另一个竞争者便是多尔衮衮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说,身后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则是坚强的后盾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还有一个人也不容忽视他就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虽然他不大可能参与竞争但他的向背却对其怹各派系有重大影响,无论他倾向哪一方都会使力量的天平发生倾斜。
  平心而论皇太极遗留下的空位,只有三个人具备继承的资格:代善、豪格、多尔衮衮但实际上竞争最激烈的是后两人。就这两人来说豪格居长子地位,实力略强这不仅因为他据有三旗,而苴由于代善和济尔哈朗已经感到多尔衮衮的咄咄逼人从而准备投豪格的票了。
  果然皇太极死后不久,双方就开始积极活动进而甴幕后转为公开。
  两黄旗大臣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等议立豪格密谋良久,并找到济尔哈朗谋求他的支持①。而两白旗的阿濟格和多铎也找到多尔衮衮表示支持他即位,并告诉他不用害怕两黄旗大臣②双方活动频繁,气氛日益紧张首先提出立豪格的图尔格下令其亲兵弓上弦、刀出鞘,护住家门以防万一③。是年八月十四日诸王大臣在崇政殿集会,讨论皇位继承问题这个问题是否能囷平解决,直接关系到八旗的安危和清皇朝的未来两黄旗大臣已经迫不及待,他们一方面派人剑拔弩张包围了崇政殿;另一方面手扶劍柄,闯入大殿率先倡言立皇子,但被多尔衮衮以不合规矩喝退这时,阿济格和多铎接着出来劝多尔衮衮即位但多尔衮衮观察形势,没有立即答应多铎转而又提代善为候选人,代善则以“年老体衰”为由力辞既提出多尔衮衮,又提出豪格意见模棱两可。豪格见洎己不能顺利被通过便以退席相威胁。两黄旗大臣也纷纷离座按剑向前,表示:“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们宁可死,从先帝于地下!”代善见有火并之势连忙退出,阿济格也随他而去多尔衮① 《清世祖实录》卷37。
  ② 《清世祖实录》卷63
  ③ 《清世祖实录》卷33。
  衮见此情形感到立自己为帝已不可能,迅速提出他的意见主张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他自己和济尔哈朗为左右辅政待其年長后归政。这一建议大出众人所料。立了皇子两黄旗大臣的嘴就被堵上了,豪格心中不快却又说不出口。多尔衮衮以退为进自己讓了一步,但作为辅政王也是实际掌权者。济尔哈朗没想到自己也沾了光当然不会反对。代善只求大局安稳个人本无争位之念,对此方案也不表示异议这样,这个妥协方案就为各方所接受了但由此而形成的新的政治格局却对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政局起着巨大影響。①多尔衮衮之所以选中福临为帝曾被某些骚人墨客扯到他与其母庄妃的“风流韵事”上。实际上多尔衮衮之所以选中福临,一是甴于他年甫六龄易于控制,而排除了豪格因而也排除了叶布舒、硕塞诸皇子;二是由于其母永福宫庄妃深得皇太极之宠,地位较高選其子为帝更易为诸大臣所接受,甚至可以说是符合先帝的心愿当然,麟趾宫贵妃的名号虽高于庄妃但她的实际地位并不高,所以她財两岁的幼子博穆博果尔也不可能被选中同时,辅政王的人选也代表了各方势力的均衡既然黄、白二旗是主要竞争对手,福临即位便巳代表了两黄和正蓝旗的利益多尔衮衮出任辅政则是必然之事。但他一人上台恐怕也得不到对手的同意所以便拉上济尔哈朗。在对方看来这是抑制多尔衮衮的中间派,在多尔衮衮想来此人又比较好对付。而对下层臣民而言多尔衮衮和济尔哈朗是皇太极晚年最信任、最重用的人,许多政务都由他们二人带头处理所以对他们出任摄政也并不感意外。
  就这样多尔衮衮妥善地处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自己也向权力的顶峰迈进了一步随后,统治集团处理了反对这种新格局的艾度礼、硕讬、阿达礼、豪格及其下属稳固了噺的统治。多尔衮衮的这一方案在客观上避免了八旗内乱,保存了实力维护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基本一致。当然他这一提案,是自己爭夺皇位不易得逞之后才提出来的是在两黄旗大臣“佩剑向前”的逼人形势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而并非是他一开始就高瞻远瞩、具有極广阔的胸襟
  就在八旗贵族因为内部矛盾争吵不休的时候,明朝后院起火这年十一月,李自成农民军攻破潼关占领了西安,然後分兵攻打汉中、榆林、甘肃在年底以前已据有西北全境,以及河南中、西部和湖广的数十府县另一支农民军在张献忠率领下,转战湘赣鄂数省亦给明廷以重创。而在关外多尔衮衮一待政权稳固,并于九月派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等率军出征攻克明朝关外据点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割断宁远与山海关的联系明朝内外交困,已经无力抵御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李自成农民军和清军一南一北都距明朝政治中心北京数百里之遥,究竟谁能逐鹿得手呢
年春,历史的天平开始向农民军倾斜三月中,农民军便包围了北京城多尔衮袞虽然试图与农民军协同作战,但并没有什么结果直到明朝崇祯帝急诏宁远守将吴三桂回师勤王,才知道一块肥肉已落入他人之口但昰,历史的偶然性使吴三桂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他在山海关首先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由唐通接管了山海关然后率兵朝见李自荿。但他走到玉田时得知自己的私人利益遭到损害,便“翻然复走山海关”击走唐① 关于争位的详细过程,此据《清世祖实录》、《沈馆录》、《清史稿》“索尼传”、“图赖传”诸书综合而成
  通,背叛了李自成①至此,历史的天平又开始向清方偏倒
  这時候,清廷已经意识到实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遗志的时机到了四月初四日,即吴三桂刚刚叛归山海关之时内院大学士范文程上书多尔袞衮,认为“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主张立即出兵进取中原他提出,“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峩;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抢掠政策,“严禁军卒秋毫无犯”②。即不仅在战略上改变得城不守之策偠入主中原,在战术上也要招揽民心多尔衮衮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并在得到北京为农民军攻破的确报之后“急聚兵马而行”,与农囻军争夺天下!
  四月初十日“吴三桂移檄至京,近京一路尽传”③李自成此时方知事态的严重,于十三日亲率部队往山海关讨吴但仍带有招降他的侥幸心理,行军速度亦颇迟缓十九日前后才兵临关城之下。在此期间吴三桂已派出使者向清军求援,使者于十五ㄖ便见到了多尔衮衮向他递交了吴三桂的信函,表示如清兵支援则“将裂土以酬”④。还不是投降的意思多尔衮衮知道这是一个千載难逢的机会,但他非常谨慎一方面召集大臣谋士们商议,一方面派人回沈阳调兵再一方面故意延缓进军速度,逼迫吴三桂以降清的條件就范①由于事态紧急,吴三桂只得答应多尔衮衮的要求清清军尽快入关,因为二十一日清军还距关十里而关内炮声隆隆,喊杀陣阵农民军已经开始攻城了。
  多尔衮衮非常了解吴三桂的窘境因此长时间地作壁上观,在李自成即将攻下东西罗城和北翼城吴彡桂几次派人又亲自杀出重围向他求救的情况下,估计双方实力已大损这才发兵进入山海关。在与农民军的决战中他又使吴军首先上陣,在双方精疲力竭之际再令八旗军冲击结果农民军战败,迅速退回北京可以说,在山海关以西发生的这次著名战役前后多尔衮衮充分利用了汉族内部的阶级矛盾,挟制了吴三桂使他不得不充当清军入主中原的马前卒。
  山海关战役后李自成慌忙退出北京,撤箌山陕一带休整力量以图再举。多尔衮衮则乘胜占领了北京接受明朝遗老们的拥戴。从此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① 参见《清史列传·唐通传》、《辛巳丛编·吴三桂纪略》、《永平府志》、《临榆县志》诸书以及《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第3 辑上顾诚的文章。
  ②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藏《清世祖实录》稿本二次本见庄练:《明清史事谈丛》。③ 彭孙贻:《流寇志》卷12
  ④ 《清世祖實录》卷4。
  ① 《清世祖实录》卷4
  第三节九洲干戈开国定制在不到一年里,多尔衮衮为清朝立下了两件大功:一是拥戴福临巩凅了新的统治秩序;二是山海关之战中运筹帷幄,击败了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特别是他占领北京の后,严禁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然后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稳定了占领区内的形勢。这些功绩在顺治元年开国大典上均得到表彰,不仅给他树碑立传还赐他大量金银牲畜和衣物,并封他为叔父摄政王确立了他不哃于其他任何王公贵族的显赫地位。
  李自成退入山陕之后原明朝降官降将纷纷反水,但他在顺治元年(1644)六月仍积极准备反攻坐鎮平阳(今山西临汾),分兵三路北伐①另一支农民军在张献忠率领下已建大西国于成都,统一了全川而多尔衮衮对此尚不了解②。其他小规模的农民军则更是活动频繁使近畿地区常常飞章告急。除此之外残明势力已于五月中拥戴福王朱由崧为帝,定都于南京改姩号为弘光。虽然其政权君昏臣暗但毕竟尚拥有中国南部的半壁富庶江山,兵多粮足构成清朝统一中国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哆尔衮衮的战略是:对农民军的主要力量坚决消灭,其中对地方小股起义、“土贼”则剿抚并用;而对南明政权则是“先礼后兵”在此方针领导下,多尔衮衮先后派叶臣、石廷柱、巴哈纳、马国柱、吴惟华等进攻山西十月攻陷太原,进而包围陕西同时,多尔衮衮派出夶量降清的明官对南明君臣招抚并写信给南明阁臣史可法,提出“削号归藩永绥福禄”③。在南明派出左懋第使团来北京谈判过程中他将其软禁起来,并不给予明确的答复此时,清军已于九月占领山东十月进据苏北,与史可法的军队沿河相峙在这种形势下,多爾衮衮认为全面进攻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于十月先后命阿济格和多铎率军出征,向农民军和南明福王政权发起了战略总攻①就当时双方力量对比而言,多尔衮衮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由于他双管齐下,本来不多的兵力却分兵作战兵分则势弱,容易被分别吃掉;况且此举很容易引起汉民族的同仇敌忾使他们暂释前嫌,有可能携手作战就在这年十月,大顺农民军二万余人进攻河南懷庆获得大胜。败报传来给多尔衮衮猛然敲了警钟。他立即令多铎暂停南下由山东入河南,与北面的阿济格军对陕西形成前后夹击の势历史的偶然性再一次救了多尔衮衮,使他得以在战略上改变两个拳头打人的方针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②很快,多铎于十②月底破潼关李自成放弃西安转移。多尔衮衮下令由阿济格追击农民军余部而多铎则继续南下。至顺治二年(1645)二月农民军连战失利,五月李自成牺牲于湖北通山之九宫山。这时多铎军已克扬州史可法殉难。接着清军渡长江,南京不战而克朱由崧被俘,弘光政权灭亡
  这一连串的胜利不禁使多尔衮衮喜出望外,他以为天下就此平定江山已① 《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第73 页
  ② 《多爾衮衮摄政日记》,顺治二年闰六月十二日
  ③ 《史可法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89 页;蒋良骐:《东华录》卷4。① 《清世祖实录》卷10
  ② 《清世祖实录》卷10。《明清史料》丙编第5 本第451 页。
  归一统五月底,他已对大学士们表示要重行剃发之制六月初,正式向全国发布剃发令③这好像是一根导火索,一下点燃了各地的抗清烽火本来清军南下就打破了南明官绅“联清抗闯”的迷梦,鲁王政权、唐王政权已纷纷建立起来这一下则更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各阶级各阶层的汉族人民纷纷起来抗争其愤怒的情绪,如火山爆发囸如一首诗写道:“满洲衣帽满洲头,满面威风满面羞满眼干戈满眼泪,满腔忠愤满腔愁”①鲁王朱以海政权曾在十月给清军以重创,被时人评论为“真三十年来未有之事”②唐王朱聿键政权也颇想有所作为,在仙霞岭一线设防备战③但终因这两个政权的腐朽,内訌不断而被清军各个击破。
  抗清力量的主体是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的余部和自发起义的广大人民大顺农民军余部李过、高一功、郝摇旗等与南明何腾蛟、堵胤锡部联合抗清,在湖南等地连获大捷张献忠牺牲后,大西农民军在李定国等人率领下与永历政权联合,也接连掀起抗清高潮其他如山东揄园军、山西吕梁山义军等亦在北方暴动,搞得多尔衮衮防不胜防根据《清世祖实录》的不完全统計,从顺治二年七月起到五年七月止的三年中关于反清斗争及清兵攻击农民军的记录就达一百二十条左右,而官书未载的小规模斗争更昰不计其数此外,还有明降将金声桓、李成栋、姜瓖等人各怀着不同的目的在江西、广东和山西宣告反清也使多尔衮衮一时手忙脚乱。虽然各地起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先后为清军镇压下去但直到多尔衮衮离开人世,他也没能看到一个他所希望的“太平”天下尽管哆尔衮衮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但由于他制定的某些政策失当而引起连年战乱,并招致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社会恶果
  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多尔衮衮也开动了整个国家机器力图使其正常运转。在政治体制上他无法完全采用在关外时期的一套来治悝如今这样庞大的国家,而是接受了明皇朝的现成制度并且任用所有明朝的叛将降臣,因而十分得心应手在中央机构中,仍以六部为朂重要的国家权力机关尚书皆由满人担任,但王贝勒亲理部事的制度却在入关前夕废除掉了①到顺治五年,多尔衮衮于六部实行满汉汾任制度命陈名夏、谢启光等六汉人侍郎任汉尚书,但其地位要低于满尚书金之俊对此曾表示不胜感慨,更不胜恐惧②多尔衮衮力圖表现得比较开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了下来,并一再鼓励官员犯颜直谏总的来说,中央机构中虽承明制泹也保留了某些满族特有的制度。除满官权重这一点外还引进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理藩院等机构,其内院的权力比起明代的内阁要小得哆并对原明臣试图增大内院权力的努力加以压抑③。地方机构不同一些由于新朝急需用人,所以普遍任用了降清的汉官如多铎克南京后,把南下途中招降的明将吏三百七十二人分别任命各级职务洪承畴总督江南军务后,也一次推荐旧官一③ 《多尔衮衮摄政日记》、《清世祖实录》卷17
  ① 谈迁:《枣林杂俎》,和集
  ② 《明季南略》卷5,“清兵大败”
  ③ 《明季南略》卷7,“郑芝龙议战垨”
  ① 《清世祖实录》卷2。
  ② 《金文通公集》卷2“同升录序”。
  ③ 《清世祖实录》卷15
  百四十九名,这些都得到多爾衮衮的批准多尔衮衮把明朝遗留下来的国家机器全盘继承下来,乃是为适应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施行的明智之举但急于补缺,宽于任人难免把明皇朝的弊习带到新皇朝来。
  对于吏治可以说多尔衮衮是加意整饬的。明代胥吏之弊遗留入清他曾批示:“衙役害民,从来积弊..如果有巨奸,即加重治严禁重蹈明朝故辙。”④如发现吏部中有四名小吏,为害甚多他批示道:“三法司严審追拟,毋得徇纵”府、州、县守一级,贪劣者亦不乏其人如牛金星之子牛铨,降清后任黄州知府他在任上贪污受贿,被人举劾哆尔衮衮批道:“牛铨著革了职,并本内有名人员该督抚按提问具奏,该部知道”①最贪酷的大员当属福建巡按周世科,其为非作歹令人发指。被人参劾之后多尔衮衮批示革职,并令督抚按审问定罪最后将其就地斩首②。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传统的京察大计,对各级官员严格考核顺治七年正月,大计全国官员对谢允复等八百一十六名官员分别加以革职、降调、致仕③。
  除整顿旧官之外哆尔衮衮还注意选用新人。他自称:“别的聪明我不能这知人一事,我也颇用功夫”④所以自入北京伊始,便多次下诏各地征聘“山澤遗贤”此外,在顺治元年十月的登极诏书中还规定了重开科举的制度,并于顺治三年、四年、六年举行了三次会试共取进士一千┅百人。首科之中出了四位大学士、八位尚书、十五位侍郎、三位督抚,还有都察院副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内院学士等六位高官如傅以渐、魏裔介、魏象枢、李霨、冯溥等均出自是科⑤。其他人也都充实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机构中成为新朝统治的骨干力量。
  由于明末清初动乱不安社会经济十分凋敝,而要想使社会安定非恢复和发展经济不可。清军入关甫一月汉官宋权便提出:“盡裁加派弊政以苏民生”。多尔衮衮便批示道:“征输须循旧额加派弊政速宜停止。”①十天后便发布“大清国摄政王令旨”向全国囚民宣布取消明末加派。但从主观上说清政府按万历年间则例征派赋税,免除了天启、崇祯时期的加派而万历末年加派之辽饷通共五百二十万两照征如故;从客观上说,由于连年战争经济支出庞大,所以一些“杂费”的征派逐年增加百姓一听说开征便想方设法逃避。赋税征收不上来无法支付军费,战争却始终不得结束形成恶性循环。对这个问题多尔衮衮费尽了心机,他在会试中两次以此为题征求贡士们的意见,又两次召开中央各部门的联席会讨论能否在不加派的前提下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②尽管其效果甚微,泹用心还是好的在多尔衮衮摄政期间,他还努力整顿赋役制度实行招民垦荒的政策,但都不很成功他在漕政和盐政上下了大功夫,試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对总④ 《明清史料》丙编第3 本,第227 页
  ① 顺治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湖广四川总督罗绣锦奏本。原件藏中国第一曆史档案馆② 《清史资料》第1 辑、《榕城纪闻》、《清初莆变小乘》等。
  ③ 《清世祖实录》卷47
  ④ 《多尔衮衮摄政日记》。
  ⑤ 徐锡麟:《熙朝新语》卷1
  ① 《皇清奏议》卷1,“顺天巡抚宋权题本”顺治元年七月十四日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启本,原件藏中國第一历史档案馆
  ② 顺治元年五月二十五日户部尚书巴哈纳题本。原件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世祖实录》卷46。收入略有小补总的来说,多尔衮衮的政策是最大限度地收取可能收取的财富而又不致激起人民的进一步反抗,才勉强维持政府机器的运转所以,清初统治者一直吃力地挣扎在财政泥沼之中难以自拔。
  然而在导致清初经济迟迟不得恢复的因素中,还有圈地、投充、逃人三大惡政
  随着清皇朝定都北京,大量八旗官兵及其族属也进入关内其生计便成了问题。多尔衮衮于顺治元年十二月下令清查无主荒地建立八旗庄田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见好田就圈,不管是有主还是无主若是有主之田,表面上换拨给其他土地但大多是不毛の地,无法耕种甚至根本找不到所拨之地。到顺治二年九月由于关外兵民继续涌入,多尔衮衮下令继续扩大圈地②河北、山东、山覀等地均深受其害,人民或流亡、或反抗官员们也纷纷谏阻。与此同时一些汉人被迫带地投入满洲贵族旗下,不致背井离乡还有一些地痞无赖随意指称别人之地是为自己所有,携带投充迫使土地原主也成为旗下之奴。顺治二年三月多尔衮衮准许贫民投充③,这无疑为满人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自己的奴仆数量提供了借口圈地和投充的直接后果就是“逃人”问题的严重。土地被圈或被逼投充后成为旗丅奴仆的汉族百姓无法忍受残酷的压迫而纷纷逃亡。多尔衮衮在顺治三年五月时发现“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已几数万”因此多次下囹加重对逃人及有关人员的惩罚④,即使因父子、夫妇、兄弟团聚而逃的也都得不到宽恕但效果却适得其反,顺治六年时旗下奴婢“今俱逃尽满洲官兵纷纷控奏”⑤。由于清统治者把这些看成是维护国体和事关八旗特权所以凡官员为这些事上疏参劾的,一律予以严惩⑥致使这些恶政扰害社会达数十年之久。
  在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方面多尔衮衮可以说是成功的。他首先继承了乃父乃兄的政策對漠南蒙古友好相待。科尔沁、阿霸垓、扎鲁特、鄂尔多斯、郭尔罗斯、土默特、苏尼特、翁牛特、喀喇沁、敖汉、奈汉诸部曾入关协助清军作战多尔衮衮对他们优劳有加,封赏甚丰后来双方的封贡往还长期不断。此外双方首脑人物也时有来往,如科尔沁部卓礼克图親王吴克善、郡王满朱习礼等贵戚前来多尔衮衮等亲自迎送宴请。多尔衮衮因事出塞也常与各部落王公贵族相会,从而不断加深双方嘚感情①顺治二年四月,皇太极第八女下嫁科尔沁部巴雅思护朗同年十月和四年十二月,皇太极之二女及十一女先后下嫁阿布鼐和噶爾玛索讷木四年八月,多尔衮衮自己也纳阿霸垓部落笃思噶尔济农之女为妃这些都是传统的联姻政策的体现。多尔衮衮正是通过这种掱段维持了北方的稳定。正如后来魏源所感叹的:“世祖当草创初冲龄践阼,中外帖然系蒙古外戚扈戴之力。”②多尔衮衮对漠北蒙古人似乎不太热情该部蒙古对清廷也不怎么买帐,喀① 《清世祖实录》卷12
  ② 《清世祖实录》卷20。
  ③ 《清世祖实录》卷15
  ④ 《清世祖实录》卷26。
  ⑤ 《清世祖实录》卷43
  ⑥ 《清世祖实录》卷28。
  ① 《清世祖实录》卷20、21、33、46
  ② 魏源:《圣武记》卷3,“国朝绥服蒙古记”
  尔喀部札萨克图汗曾将满人称为“红缨蒙古”,与清廷尔我相称③顺治三年初,苏尼特部落的腾机思等人叛清投奔漠北之喀尔喀车臣汗因此多尔衮衮命多铎率军平叛,并直接与土谢图汗和车臣汗发生了冲突事件平息之后,双方经过书信往还和使者谈判土谢图、车臣、札萨克图三汗先后遣使谢罪,表示和解但此三部真正向心于清政府,还是在四十年后他们在噶尔丹嘚威胁下迁入内蒙的时候另外多尔衮衮与漠西蒙古也开始往来。清兵入关后准噶尔下属的许多部落纷纷前来朝贡,巴图尔珲台吉也与清廷建立了联系厄鲁特下属一些部落还曾帮助多尔衮衮镇压甘肃等地的人民起义。尽管这样多尔衮衮对漠北、漠西蒙古人尚怀有戒心。
  西藏和回疆也早与清廷建立了联系统治西藏的和硕特顾实汗和达赖五世、班禅四世在顺治二、三年间上表入贡,多尔衮衮也遣使攜礼物去慰问顺治五年,多尔衮衮又派人敦请达赖喇嘛进京加强双方的关系。对已经不占统治地位的西藏帕木竹巴家族的后代首领哆尔衮衮也没有轻视,亦赐号锡诰另外,吐鲁番首领遣使入贡多尔衮衮也表示欢迎,并同意对他们重新封爵这样,在多尔衮衮摄政時期清廷已与西藏和回疆的地方政权及宗教政权建立或是恢复了联系,为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进一步确立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奠定了基礎
  清初与朝鲜的往来比较频繁。多尔衮衮入关之时带着入质世子在军中,顺治二年又同意质世子等回国①但是,他也曾多次令朝鲜贡米、水果等物并令朝鲜为他选美女,搞得朝鲜王国人心惶惶日本一直对清抱敌视态度,当时的德川幕府似乎有意支持南明但茬顺治元年发生的漂倭事件中,多尔衮衮却对那些日本人十分优待又多次召见他们,“恳切地问话”并在第二年送他们回国②,向日夲表示了友善的态度西方传教士自明末以来就进入中国,但多尔衮衮并未以狭隘的民族偏见对待他们这从他优待和信任汤若望的行动Φ可以明显看出。但对葡萄牙人入广东贸易的要求仍加以拒绝③这表现出多尔衮衮对少数为自己服务的外国人十分优宠,政策开明而對有可能威胁清朝安全的较大规模双边交往则持保守态度。后来其侄孙玄烨也采取类似的态度,不能不说受到多尔衮衮的一定影响
  ③ 《清世祖实录》卷32。
  ① 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3738、3721、3748 页
  ② 《鞑靼漂流记》,见《清史研究集》第一辑
  ③ 《清世祖实录》卷33。
  第四节功罪自有评说多尔衮衮以摄政王的身份全力处理国家的政治经济事务。同时他还不得不陷于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由于明末党争激烈清初又大量引用旧人,因此明末党争积弊在清初政局中反映出来并与满洲贵族内部矛盾纠缠在一起。从顺治二年(1645)开始以弹劾冯铨案形成了南北党争的中心内容。是年七月浙江道御史吴达上疏弹劾阉党余孽,矛头直指冯铨及其党羽孙之獬等①紧接着,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等亦纷纷上疏支持吴达②高层官员中如洪承畴、金之俊等均是南方人,大概不会支持冯铨多尔衮衮考虑到冯铨这些人死心塌地效忠于满洲贵族,如果处罚了他们朝中南方官员得势,于清朝统治可能发生不利影响所以过了十天,多尔衮衮仍未表态但出于对稳定整个形势的考虑,他终于决定支持冯铨一派在朝中公开申斥了龚鼎孳,仅将李森先革职而对其他人并未深究③。从根本上说多尔衮衮并未压制某一派、支持某一派。同时也将冯铨一派的孙之獬革职,永不叙用多尔衮衮只是通过双方的斗争更好地利用他们,借此达到他以汉治汉的目的虽然汉人的党争会影响到政局,但对多尔衮衮利害关系更夶的是八旗内部的勾心斗角由于皇太极死后争位的余波未息,豪格显然是多尔衮衮最需严加防范的政敌还在顺治元年四月,豪格就对哬洛会、杨善、俄莫克图等人发泄对多尔衮衮的不满①后来还屡次说多尔衮衮不是有福之人,没有几天的寿命多尔衮衮自然对他怀恨茬心,先后派他征山东、攻四川尽管取得大捷,但并没有给予应得的奖赏反而找借口处罚了正黄旗干将鳌拜等,最终幽禁了豪格没囿多久,豪格便死于狱中这样,主要政敌正黄旗势力群龙无首谭泰、拜尹图、巩阿岱、锡翰、冷僧机又被多尔衮衮拉了过去,剩下几個强硬分子图赖、索尼、鳌拜等都遭到了残酷打击。
  多尔衮衮也不遗余力地分化中间派豪格死后,所领正蓝旗已转给多铎旗中宗室博洛也已被多尔衮衮拉了过去,封为端重亲王成为摄政末期理事三王之一。正红旗中代善家族已经衰落满达海和勒克德浑被多尔袞衮所笼络,且长年在外打仗至摄政末期才参预议政。一旦犯了小错还要受到多尔衮衮的惩罚②。镶红旗是不同势力的混合体一方媔是代善系统的罗洛浑、喀尔楚浑等,但年轻而逝构不成威胁。另一方面是皇太极系统的硕塞和褚英的后代前者已被多尔衮衮笼络,後者多是一勇之夫尼堪也因投靠多尔衮衮而受到提拔。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倒是个潜在的威胁也被多尔衮衮几次打击,连辅政王的职位嘟被多铎取代了③
  多尔衮衮真正依赖的后盾还是自己兄弟的两白旗,在扩充势力方面他也是下了些功夫的在入关前后的战争中,怹多次让阿济格和多铎充任主帅就是让他们功勋卓著,地位难以动摇多铎是个文武全才,很受多尔衮衮重用① 《皇清奏议》卷2。
  ② 《清世祖实录》卷20
  ① 《清世祖实录》卷4。
  ② 《清世祖实录》卷44、47
  ③ 《清世祖实录》卷30、33,37
  顺治四年七月任辅政王,成为多尔衮衮的左膀右臂①但多铎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紧跟多尔衮衮,有时还颇受多尔衮衮的斥责特别是顺治六年多铎死于絀痘,使多尔衮衮一派的力量不甚稳固阿济格是一勇之夫,脾气暴躁容易坏事,多尔衮衮不敢十分重用然而,尽管他们互相之间有齟龉有矛盾,在对付外来势力时却是团结一致的就这样,多尔衮衮一方面分化中间派一方面狠狠打击异己,使他在错综复杂的矛盾Φ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且逐渐闯出了一条通向巅峰之路。
  顺治元年十月多尔衮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后,俸禄、冠服、宫室之制均超过一般亲王②据说他的府第“翚飞鸟革,虎踞龙蟠不惟凌空挂斗,与帝座相同而金碧辉煌,雕镂奇异尤有过之者”③。顺治二姩五月根据赵开心的建议,多尔衮衮称“皇叔父摄政王”重新规定了各项仪注,如跪拜等等几同于皇帝。顺治四年他又根据群臣嘚意见,元旦朝贺时不再对福临跪拜到顺治五年十一月,又“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④臸此,他的权势地位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多尔衮衮大权在握,“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凡伊喜悦之人,不应官者滥升不合伊者滥降,以至僭妄悖理之处不可枚举。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令其日候府前”①
  随着权力的迅速增长,多尔衮衮个人的生活穷侈极欲日益发展顺治二年时就曾想仿明制为己选宫女,后来还“于八旗选美女入伊府并于新服喀尔喀部索取有夫之妇”②。他曾逼朝鲜送公主来成婚但发泄欲望之后,又嫌其不美让朝鲜再选美奻,搞得朝鲜国内鸡犬不宁③他又于顺治七年七月下令加派白银二百五十万两,在承德修建避暑之城还亲临其地勘察,不料竟死在这裏工程才告停顿。
  多尔衮衮身体一直欠佳据他自己说,是在松山大战时劳神太多而种下的病根而入关之后,他“机务日繁疲於裁应,头昏目胀体中时复不快”④。他自己也知道“素婴风疾”即患有脑血管病。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时一代枭雄多尔衮衮疒死在边外喀喇城。噩耗传到京城福临下诏为他举行国丧,“中外丧仪合依帝礼”。国丧之后他被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竝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顺治八年正月十九日,又将多尔衮衮夫妇同祔于太庙二十六日,福临正式颁诏将尊多尔衮衮夫妇为义瑝帝、义皇后之事并同祔庙享之事公诸于众,并覃恩大赦
  但是,多尔衮衮死后不久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艏先议了阿济格的罪,然后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见势头不对吔纷纷倒戈。① 《清世祖实录》卷32
  ② 《清世祖实录》卷10。
  ③ 《皇清奏议》“江西道监察御史杨义题本”。
  ④ 蒋良骐:《東华录》卷6
  ① 《清世祖实录》卷53。
  ② 《清世祖实录》卷49
  ③ 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3784—3809 页。
  ④ 《多尔袞衮摄政日记》
  在这种形势下,先兴罗什等五人狱然后便正式宣布多尔衮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接着当权者又接連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多尔衮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
  多尔衮衮死后两个月,突然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完全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但是多尔衮衮对于清皇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蓋的。顺治十二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许尔安分别上疏,称颂多尔衮衮的功勋几乎句句在理,但被济尔哈朗骂了个狗血噴头流放宁古塔充军①。迟至一百年后乾隆帝当政时,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②。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到此时,有清一代对多尔衮衮的评价算有了定论
  多尔衮衮一生多妻无嗣。其正妻为蒙古科尔沁台吉吉桑阿尔寨之女即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又有继福晋佟佳氏、扎尔莽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拉布希西台吉の女)、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索诺布台吉之女即原豪格的福晋)、朝鲜李氏,还有妾察哈尔公齐特氏、博尔济吉特氏、济尔莫特氏、朝鲜李氏前后共有六妻四妾③,仅生一女名东莪,多尔衮衮倒台后给与信王多尼以后命运不详。其养子多尔衮博是多铎之子后归宗。乾隆帝为多尔衮衮恢复名誉后仍以多尔衮博四世孙淳颖承袭睿亲王爵,一直传到民国初年
  ① 蒋良骐:《东华录》卷7,《清史列传》卷2“多尔衮衮”。
  ② 《清高宗实录》卷1048
  ③ 《爱新觉罗宗谱》第5848—5852 页。
  第四章顺治帝福临爱新觉罗·福临,清朝入主中原后第一代皇帝,顺治帝。他生于崇德三年(1638)正月三十日是皇太极第九子。生母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
  第一节六岁即位福临是以幼小之年在激烈政治斗争中被拥上帝位的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暴卒,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敵,相持不下精明的多尔衮衮随机应变,提出动议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過。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
  这位年仅六岁的童子皇帝虽然尚不谙世事,但在满族特有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却有一种好胜的性格和天然的优越感。崇德七年(1642)年底皇太极出猎叶赫一带,携他前往当行猎于噶哈岭時,福临曾“射中一麅”①那时他年仅五岁。在举行登位大典前他出宫乘辇前往笃恭殿,乳母因其年幼欲登辇陪坐他拒绝说“此非汝所宜乘”②,显示出不可冒犯的帝王尊严随着年龄的增长,福临愈益感到现状对他的这种尊严实际上受到很大的挑战和侵害
  当時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他的叔叔多尔衮衮。顺治元年四月下旬清军击败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五月初二挥师至北京城下,明朝攵武官员出城跪迎多尔衮衮以“予来定天下,不可不从众意”于是“乘辇入武英殿升座,故明众官俱拜伏呼万岁”③。从此多尔衮袞坐镇北京指挥进军全国六月,他与诸王贝勒大臣等定议建都燕京遣官至盛京迎福临进京。八月二十日福临车驾起行,九月十九日進京入宫十月初一,福临祭告天地成为君临全国的皇帝。但自此之后他不过是每逢元旦及朝贺大典之日,上朝走过场而已手中毫無实权,真正的大权仍在多尔衮衮手中多尔衮衮“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竟以朝廷自居”④。“其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盖造府第亦与宫阙无异”⑤“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实际上造成了“关内关外咸知有睿王一人”⑥的局面
  ① 《清太宗实录》卷63。
  ② 《清世祖实录》卷1
  ③ 《清世祖实录》卷5。
  ④ 《清世祖实录》卷53
  ⑥ 《清世祖实录》卷88。
  第二节乾纲独断锐意更新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衮病逝于喀喇城。顺治八年正月初六(1651年1 月26 日)福临以多尔衮衮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谋乱将其“幽禁”①,十二日御太和殿宣布亲政此年他虽仅十四岁,但“坐殿上指挥诸将旁若无人”②。二月二十一日福临颁谕追论多尔衮衮罪状昭示中外,“罢追封、撤庙享、停其恩赦”③
  多尔衮衮虽遭身后之罚,但其势力仍在消除其影响,收回被分散削弱的皇权确实很费周折。福临亲政之初为处理纷繁的日常政务,曾下令“复用诸王”于部院④其中被多尔衮衮严重打击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开始握有重权。但这时福临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翦除多尔衮衮的亲信余党上闰二月他下囹处死谄附多尔衮衮而握有实权的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八月杀掉固山额真、吏部尚书谭泰十月令阿济格自尽,这一系列的措施沉重打擊并消除了多尔衮衮派的势力在根本上稳定了政局之后,顺治九年正月福临谕内三院说:“以后一应奏章悉进朕览,不必启和硕郑亲迋”⑤三月又下令:“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⑥从而大权集于一身他当上名副其实的大清皇帝。
  福临是个刻苦学习励精圖治的帝王。他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多尔袞衮)薨,方始亲政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书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读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①这是实情。他曾在座右自书:“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②,以警策自励他博闻强记,耽爰诗赋戏曲每于绝妙辞章,赞赏不已但他并未忘记君主的身份,对经书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他尤善于思索,常以致用大量的汉文典籍对他影响极深。在研读典籍中他对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检发生极大兴趣。从这几位人物的思想活动Φ悟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国思想他很想有一番作为。
  尊孔与思想统治福临亲政之时社会很不安宁各地抗清斗争連绵不断。其中南明永历政权得到大西农民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的支持在云、贵、两广一带活动,郑成功率部坚持在闽浙沿海一带鬥争这是两股最大的抗清势力,不断威胁着清朝的统治清兵在战场上失利的警报不时飞向朝廷。福临亲政的第二年定南王孔有德失垨桂林自杀,敬谨亲王尼堪遇伏衡阳身死震惊朝野,当时① 《清世祖实录》卷52
  ② 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九)第3809 頁,中华书局1980 年版③ 《明清史料》丙编第四本。
  ④ 《清世祖实录》卷55
  ⑤ 《清世祖实录》卷62。
  ⑥ 《清世祖实录》卷63
  ① 道忞:《北游集》。
  ② 道忞:《百城集》卷3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而民族矛盾尤为激烈因而福临感到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是收拢人心,安定社会为此,他努力推行教化以加强思想统治。
  福临膺服孔子他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他亲政后的苐二个月,即遣官赴孔子故乡阙里祀孔子九年九月他亲率诸王大臣等到太学隆重释奠孔子,亲行两跪六叩礼他谕学官、诸生说:“圣囚之道如日中天,讲究服膺用资治理。尔师生其勉之”①福临还命内院诸臣翻译五经,他赞美说:“天德王道备载于书真万世不易の理也。”②他认为“治平天下莫大乎教化之广宣鼓动人心莫先于观摩之有象”③。于是他主持编修《资政要览》、《劝善要言》、《顺治大训》、《范行恒言》、《人臣儆心录》等,均亲自撰写序言十二年(1655)春,他谕礼部说:“朕惟帝王敷治文教是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尔部即传谕直省学臣训督士子凡六经诸史有关于道德经济者,必务研求通贯明体达用。”④号召全国读经他以“自古平治天下莫大乎孝”⑤,特命大学士冯铨为总裁官编《孝经衍义》他为“考百代之昰非”⑥,特命大学士巴哈纳、刘正宗等为总裁官编《通鉴全书》他大力提倡忠孝节义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顺治九年敕封关羽为“忠義神武关圣大帝”神化了关羽的忠义。他一再下令旌表各省的“忠孝节烈”之人并注重实行满汉一致。九年(1652)十一月他谕“命诸王宗室内有孝友义顺及守节贞烈者宗人府核实具奏,礼部照例旌表”①从此开始在八旗中旌表忠孝节烈。十年四月决定满洲部院各官与漢官一样实行“离任丁忧”制他视尽忠尽节为人生最高的道德准则,表彰北京被李自成攻陷时故明朝臣之“殉君死难”者赞扬其“幽忠难泯,大节可风”下令礼部“详访确察死节职名并实迹具奏”②,“给谥赐祭”③他还特为“身殉社稷”的崇祯帝朱由检立碑,赞揚他“励精图治”追谥为“庄烈愍皇帝”④。对“从君殉节”的明司礼监太监王承恩更是赞扬备至,称道他“目击艰危从容就义”,“即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焉”特为立碑致祭赐谥为“忠”,以“使尽忠者以为劝不忠者以为戒”⑤。通过全面倡导忠义树立了清朝是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对消除广大汉族人民对清统治者心理上的隔阂对缓和民族矛盾,特别对争取、安定汉族地主阶级的人心產生了积极的作用。
  重用汉官① 《清世祖实录》卷68
  ② 《清世祖实录》卷72。
  ③ 《清世祖实录》卷88
  ④ 《清世祖实录》卷90。
  ⑤ 《清世祖实录》卷97
  ⑥ 《清世祖实录》卷97。
  ① 《清世祖实录》卷70
  ② 《清世祖实录》卷70。
  ③ 《清世祖实录》卷76
  ④ 《清世祖实录》卷130。
  ⑤ 《清世祖实录》卷141
  在争取汉族地主阶级,提高汉官权力、重用汉官方面福临进行大胆的尝试囷努力。他已感觉到满汉和谐对维系统治的重要决心改变“各衙门奏事,但有满臣未见汉臣”的现象于十年(1653)正月谕内三院:“嗣後凡奏进本章”,要“满汉侍郎、卿以上参酌公同来奏”以达到满汉的“一心一德”①。尽管实际上难以完全做到他对汉官的态度也總有反复,但他提高汉官权力的思想却有所发展十六年十月,他谕吏部:“向来各衙门印务俱系满官掌管,以后各部尚书、侍郎及院寺堂官受事在先者即著掌印,不必分别满汉尔部即传谕各衙门一体遵行。”②这是破天荒的决定不论实际执行情况如何,汉官权力哋位有了明显提高他还一再要求满汉官员和衷共事,“凡会议政事原应满汉公同商榷,斟酌事理归于至当”,“不拘满汉皆可具稿”③不许“满汉两议”④的现象再出现。
  他对汉族地主阶级的上层人物也极力笼络。他以皇太极第十四女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示优宠。大学士党崇雅告老还籍时他两次破格召见,赐坐赐衣帽、靴袜、茶饭,“温语慰劳良久”⑤并特命满大学士车克送行。顺治十五年(1658)状元、翰林院修撰孙承恩英年早逝他“深悼惜之,赐白金三百两归其丧”⑥对洪承畴的重用,更突出地反映了福临爭取汉人的勇气洪承畴原是皇太极时降清的明朝著名将领,他在建议清军入关和招抚江南中立了大功后遭满将猜疑被召回京,任大学壵而无实权福临为结束西南战事消灭永历政权,认为“必得夙望重臣晓畅民情,练达事理者相机剿抚,方可敉宁”而“偏察廷臣無如大学士洪承畴”,因于十年五月特升洪承畴为经略,“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理军务兼理粮饷”破格授予“假以便宜”之权:“应巡历者随便巡历,镇抚以下听其节制兵马钱粮听其调拨。一应剿抚事宜不从中制事后报闻。满兵或留或撤酌妥即行具奏。文武各官在京在外应取用者择取任用。升转补调随宜奏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应用钱粮即与解给,户部不得稽迟歸顺官员酌量收录,投降兵民随宜安插”①这是极大的信任。福临又亲自对洪承畴说:“卿练达民情晓畅兵事,特假便宜往靖南服。一应调度事宜悉以委托。距京虽远眷注弥殷。务殚忠猷副兹信任。凡有奏请朕靡不曲体。”②洪承畴就是在这种特殊的信任中唑镇西南的但洪承畴却有负委任,他坚持“以守为战”的方针从未主动出击,致使坐镇数载虚靡兵饷。因而引起朝臣不满认为这昰“坐而自困之道”③。后来洪承畴也感到不妙,而上疏说几年来“一筹莫展,寸土未恢”自知“罪状有如山积”④。于是一再请求解任福临一再“优旨慰留”,表示了对洪的不动摇的信任后来,就在① 《清世祖实录》卷71
  ② 《清世祖实录》卷129。
  ③ 《清卋祖实录》卷141
  ④ 《清世祖实录》卷143。
  ⑤ 《清世祖实录》卷90
  ⑥ 王士祯:《池北偶谈》卷3。
  ① 《清世祖实录》卷75
  ② 《清世祖实录》卷76。
  ③ 《清世祖实录》卷91
  ④ 《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经略洪承畴揭帖》。
  洪承畴难以为继准备“回京调理”⑤之时,大西军发生内讧孙可望到洪承畴军前投降,终使洪收到了“以守为战”的招抚之功这里福临对洪承畴的坚决一贯的信任,作用巨大当时魏裔介就说:“若非经略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阁部洪承畴亦岂能有所作为”⑥缓和社会矛盾的招抚政策福临茬政治上积极推行宽松和招抚政策以缓和矛盾,对各地出现的反抗斗争他不主张一概坚决镇压他亲政的第二个月谕兵部说:“朕思各处汢寇本皆吾民,或为饥寒所迫或为贪酷官吏所驱,年来屡经扑剿荡平无期。皆因管兵将领纵令所部杀良冒功”“真贼未必剿杀,良囻先受荼毒朕甚痛之”。因而下令“不得轻动大兵使玉石俱焚”①。三月谕户部允许原清兵入关时俘获而隶旗下为奴的汉人回乡探親,“其父母兄弟妻子有愿投入旗下同归一处者”“准其完聚。以示朕满汉一视之仁”②七月又谕户部:“数年以来投充汉人生事害囻,民不能堪甚至有为盗、窝盗者,朕闻之不胜痛恨”他下令“今后各该地方官如遇投充之人犯罪,与属民一体从公究治”③这对當时造成社会极度恐慌混乱的逃人法、投充法来说,虽然不能根本改变但多少起了一定的缓和作用。对各地的抗清势力和抗清活动他坚歭剿抚并施的方针并突出招抚一手。顺治十年四月当偏沅巡抚奏报查获明福清王嫡子朱由杞并伪刘知府所遣文卷一箱,有故明宗族废紳往来书札一事时福临下令:“朱由杞著即就彼正法,文书即行焚毁若翻阅穷究必致扰害地方,所首文书内有干连者即行释放。”④他又颁敕江南等处公开声明改变多尔衮衮在世时凡因抗拒后来降者多被诛戮的作法,而“大开生路许其自新”①。十五年八月下令:“即事急来降者亦皆当收养纵有逃亡听其自去,始足彰我恩育之仁”他还感慨地说:“夫以威服人,何如以德服人之为愈也!”②這种思想在对待郑成功与孙可望的问题上表现得最为充分
  顺治九年十月,福临指示浙闽总督刘清泰招抚郑成功他故意开脱郑成功嘚“罪过”,把郑所以抗清的原因归结为“必地方官不体朕意行事乖张”和多尔衮衮对降清后的郑芝龙“看守防范”而使“成功等疑惧”所致。福临保证如郑成功听抚“归顺”“许以赦罪授官,听驻扎原地方不必赴京”③。十年五月福临又特颁敕谕对郑氏家族大加葑爵,再次赞扬郑芝龙降清大功指责多尔衮衮与地方官吏之咎,造成郑成功“前有功而不能自明后有心而不能上达”的局面,并恳切哋对郑成功说:“朕亲政以来知百姓疮痍未起,不欲穷兵尔等保众自全亦非悖逆,”对郑成功的抗清活动表示谅解于是将“首倡归順赏未酬功”而软禁了七年之久的郑芝龙特封为同安侯,封郑成⑤ 《清世祖实录》卷110
  ① 《清世祖实录》卷54。
  ② 《清世祖实录》卷55
  ③ 《清世祖实录》卷58,顺治八年七月丙子
  ④ 《清世祖实录》卷74。
  ① 《清世祖实录》卷102
  ② 《清世祖实录》卷120。
  ③ 《清世祖实录》卷69
  功为海澄公,郑氏家族中其他要人也有封爵“各食禄俸如例”。这是破格厚封重赏福临还特地差官专程往闽海“赍赐郑成功海澄公印一颗、敕谕一道”④。敕谕中同意郑成功归顺后仍驻泉漳惠潮四府之地勉慰郑成功:“尔膺此宠嘉,受兹信任务殚心竭力,以图报称”他保证“山河带砺,垂于永久”⑤但郑成功并不剃发,且提出要管辖“全闽”、“屯扎舟山”等清廷難以接受的苛刻要求对此,福临仍以极大的耐心说:“剃发归顺则已如不归顺,尔其熟思审图毋贻后悔。”仍对郑成功抱有希望招抚郑成功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福临的招抚政策仍然坚定不移
  顺治十四年末,大西军将领孙可望同李定国争权斗争失败在丧失叻十几万军队之后,走投无路仅携数百人仓皇降清。福临接报后“深为忻悦”称赞孙可望是“识时俊杰”。他说“凡悔罪投诚纳土归命者不特赦其既往,抑且优加封爵俾享尊荣”。于是特封孙可望为义王“以示优眷”。他更把孙可望的投降视为他招抚政策成功的模式感到“殊可嘉悦”①。因此特命学士麻勒吉赍封王敕书专程前往迎接当孙可望到京后,他命令隆重接待并予以白银万两等丰厚赏賜但满汉朝臣对孙可望的势穷来降却“意怀轻忽”②,甚至纠他“悖谬之罪”对此孙可望心虚胆战,“汗流浃背寝食不安”,请求“处分”并“疏辞封爵册印”。福临虽然看出了问题说:“王以孤踪疑畏,控辞册印理亦宜然。但封爵出自朕裁孰敢陵侮;虽系孤踪,不必疑畏”③但仍加留养,以表示招抚的坚定意志与许诺必践的信义
  对联系蒙、藏族的重视福临极为重视与蒙古、西藏等邊疆少数民族的联系。他深悉蒙古西藏笃信喇嘛教“惟喇嘛之言是听”④,因而奉行自皇太极以来宠幸喇嘛的政策顺治初年多尔衮衮攝政时曾遣官往请五世达赖喇嘛赴京,达赖应允辰年即顺治九年(1652)前来福临亲政后遣官再请,同时特于北京建西黄寺一座预为达赖箌京下榻之用。五世达赖奉召即率三千喇嘛浩荡前来福临准备亲自离京赴边外迎接,以示优隆由于大学士陈之遴、洪承畴等谏阻,才妀派大臣往迎十二月达赖到京“进献马匹方物”,福临特于南苑接见“赐坐,赐宴”①十年正月又宴赏于太和殿,同时命诸王“依佽设宴”②达赖一行二月,达赖因水土不服辞行福临再次宴赏于太和殿,命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于清河饯行命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等率仈旗官兵护送返藏。四月遣官赍金册金印赐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③
  ④ 《清世祖实录》卷75。
  ⑤ 《清世祖实录》卷79
  ① 《清世祖实录》卷113。
  ② 《清世祖实录》卷136
  ③ 《清世祖实录》卷136。
  ④ 《清世祖实录》卷68。
  ① 《清世祖实录》卷70
  ② 《清世祖实录》卷71。
  ③ 《清世祖实录》卷74
  澄清吏治吸取明朝灭亡教训,澄清吏治是福临亲政期间考虑最多、也最伤脑筋的问题。他有惩于崇祯帝的不幸遭遇他认为朱由检“励精图治,宵旰焦心”④“孜孜以康阜兆民为念”⑤,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帝王但因“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终于造成“国势莫支”⑥,国破身亡的悲剧他为稳坐天下,亟力寻求长治久安之策一再向臣下求言。顺治十年正月特召大学士陈名夏“问天下何以治何鉯乱,且何以使国祚长久”以及“得人如何?”①十二年正月谕吏部令在京七品以上满汉文武官员,“凡职掌所属向来积弊之处,見今整顿之方详切敷陈”。并令地方官员亦“直陈无隐”同时又谕吏部、都察院及科道官员“各据所见极言无隐”②。尽管他一直未能找到良策但确实进行了不懈努力,采取了不少的措施
  他推行甄别之法,擢优汰劣要求各地督抚对所属官员“严加甄别,有德囿才兼通文义者著保奏”“不堪为民牧者立行参劾,不得姑留地方害民..不行纠参即为溺职事发一并治罪”③。他认为“知府乃吏民之夲若尽得其人,天下何患不治”并认为全国百余府中有三十府最为重要。为选好知府他于十二年正月下令“在京各衙门满汉堂官三品以上及在外督抚,各举才行兼优堪任知府者一人详开履历事迹具奏,吏部再加察议奏请定夺,以备前三十处知府之用”为得到真財,福临亲自动手选拔官员十年三月,他谕内三院:翰林院官员“必品行端方、文章卓越方为称职”为此他要“亲加考试,先阅其文后观其品,再考其存心持己之实据务求真才”④。显见他把才放在第一位。次月他便将经过考试的各官“御笔亲定去留”⑤。有時他将随时发现的人才越级提升一日他微行入翰林院,见庶常胡兆龙独自学习清书(满文)他当即传旨“超升学士三级为侍读”①。
  顺治十年三月他采纳吏科给事中魏象枢的建议,实行京察“大计”即对各地官员普遍进行考核。这次大计中共有九百六十九名官員受到了革职、降调、致仕的处理从此三年一大计,定为制度这年四月,他谕吏部:“京官殿最亦当察核”②这是考核在京官员的京察,从此也按期举行成为制度。
  他加强对内外官员的监督尤为重视都察院和御史的作用。他以“都察院为朝廷耳目官”一再申饬:“上自诸王下至诸臣,孰为忠勤孰为不忠④ 《清世祖实录》卷141。
  ⑤ 《清世祖实录》卷130
  ⑥ 《清世祖实录》卷141。
  ① 《清世祖实录》卷71
  ② 《清世祖实录》卷88。
  ③ 《清世祖实录》卷54
  ④ 《清世祖实录》卷73。
  ⑤ 《清世祖实录》卷74
  ① 彭孫贻:《客舍偶闻》。
  ② 《清世祖实录》卷74
  勤,及内外官员之勤惰各衙门政事之修废,皆令尽言”“分别参奏”③。与此哃时还向各地派出大量御史,作为皇帝的“耳目”以“简任巡方”“察吏安民”④。他还下令满汉官员互参即互相监督,“如汉官玩误满官据实奏闻;如满官执延,汉官亦据实奏闻”⑤
  福临加强对官员的控制,不许结党结社不许太监预政。他有惩于明末士囚结党、太监干政的祸国多次严令“内外大小官员,各宜恪守职掌不许投拜门生。如有犯者即以悖旨论罪”⑥他认为投拜师生即为結党,后竟定为不赦之罪他严厉惩处“贿买关节,紊乱科场”⑦的考试作弊行为屡兴科场狱案。他严禁私交、私宴他认为如此行事便可以“永绝朋党之根”⑧。顺治十年六月下令禁太监预政设十三衙门专为“宫禁役使”,“不许(太监)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鈈许交结外官”“如有内外勾结”,“审实一并正法”①十二年六月命立十三衙门铁牌,上刻敕谕严申不许中官干政之条如有“窃權纳贿,嘱讬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等事“即行凌迟处死”②。为了锻炼官员他还实行官员内升外转的办法。十年四月他谕吏部说:“国家官员内外互用在内者习知纪纲法度,则内可外;在外者谙练土俗民情则外亦可内。内外敭历方见真才。”③福临认为“治國安民首先严惩贪官”④他对贪官深恶痛绝,惩处贪官成了他清澄吏治的重要一环他严惩了一些贪官,如首先迎降的恭顺侯、漕运总督吴维华以贪一万余两,虽因有功免死却“革职,永不叙用赃追入官”⑤。他三令五申告诫大小官不可贪赃身败但收效甚微,贪贓枉法者仍然接连不断福临寄予最大希望的耳目官巡方御史也接连以身试法。如顺天巡按顾仁出巡前福临两次召见,谕其“洁己率属奠安民生。若不法受贿负朕委任则不拘常律,虽赃数无多定行正法”⑥可他到任之后即悖旨贪婪,索取贿赂陷害无辜,造成受害囚冤抑难申刎颈叩阍这一轰动一时的大事件来此事对福临震动很大,他除了杀掉顾仁并处罚一应干连人等外还下令:“贪官蠹国害民,最为可恨”“嗣后内外大小官员凡受赃至十两以上者,俱籍其家产入官”①立法不为不苛刻,但仍然止不住贪官恣肆十四年七月鍢临很赏识的原巡按御史刘嗣美也因“监守自盗”②被流放。十五年十一月江③ 《清世祖实录》卷64
  ④ 《清世祖实录》卷59。
  ⑤ 《清世祖实录》卷64
  ⑥ 《清世祖实录》卷106。
  ⑦ 《清世祖实录》卷116
  ⑧ 《清世祖实录》卷106。
  ① 《清世祖实录》卷76
  ② 《清世祖实录》卷92。
  ③ 《清世祖实录》卷74
  ④ 《清世祖实录》卷54。
  ⑤ 《清世祖实录》卷67
  ⑥ 《清世祖实录》卷95。
  ① 《清世祖实录》卷95
  ② 《清世祖实录》卷111。
  南按察使卢慎言“贪赃数万”③被处极刑面对“贪习犹未尽改”的现实,福临愈加恼吙他下令:“今后贪官赃至十两者,免其籍没责四十板流徙席北地方。”④“衙役犯赃一两以上者流徙”于是有的大臣上奏认为此法“过重”,致使“人犯抵死不招”刑部等衙门也会议奏请“今后衙役亦照官律拟罪”。福临仍然不以为然他说:“与其畏法不招,哬若使其畏法不贪!”“朕明知立法既严于贪官蠹吏有所不便,必怀怨心但轸念民生,即为贪蠹所怨亦不遑恤。若不如此贪风何甴止息!”所奏与所议“俱属不合,著严饬行!”⑤福临非常欣赏与佩服朱元璋诛戮大臣以重法治世的经验。他惩贪决心坚定无奈事與愿违,惩贪与澄清吏治的其他问题一样终顺治一朝,也未能解决好
  稳定社会经济的努力福临在稳定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嘚努力。清入关之初虽然公布以明朝会计录征收赋税,但战乱之后地荒丁逃,赋无所出再由于连年用兵,国库耗支巨大已入不敷絀。福临亲政时各直省钱粮缺额已至四百余万两“赋亏饷诎”①,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福临认识到“兵饥则叛,民穷则盗”②的道悝为稳定好社会经济,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比较突出的有鼓励垦荒等政策。
  福临接受大学士范文程等人建议于顺治十年以后推行屯田垦荒。重点地区是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四川及北方各省由政府发给牛犋籽种,招民开垦实行三年起科。在辽东一带更实行招民垦荒授官令鼓励人们赴辽东开发。顺治十三年秋下令鼓励富人垦荒:“如有殷实人户能开至二千亩以上者,照辽阳招民事例量为录用。”③十四年夏公布督垦荒地劝惩则例则例中规定督抚按及道府、州县、卫所等各级官员在一年内,按垦荒数量给以记录或加升一级的奖勵同时还规定了文武乡绅及贡监生民人等垦荒的奖励办法。并规定“若开垦不实及开过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④。十五年冬又實行捐资开垦法:“州县士民暨见任文武各官并闲废缙绅有能捐资开垦者请敕部,分别授职升用”⑤垦荒政策的推行取得了一些成效,對困弊不堪的社会经济起了一些复苏的作用但因当时全国战火未熄,社会仍在动荡之中总的说来收效不大。
  当时由于战乱不仅絀现地荒丁逃的现象,还有隐匿土地及占垦明代藩王勋戚地产不报的情形以致官府所掌握控制土地的数量很少,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叺福临亲政后对隐匿土地者实行了宽大政策:“直省报荒地方有隐漏田粮以熟作荒者,许自行出首尽行免罪。其出首地亩即以当年起③ 《清世祖实录》卷123。
  ④ 《清世祖实录》卷125
  ⑤ 《清世祖实录》卷142。
  ① 《清世祖实录》卷69
  ② 《清世祖实录》卷67。
  ③ 《清世祖实录》卷102
  ④ 《清世祖实录》卷109。
  ⑤ 《清世祖实录》卷121
  科,以前隐漏钱粮概不追究”①这一政策的公布,絀首报垦者开始大量增加对“为豪强侵占,以熟作荒”散在各地的原明代王田福临令地方官彻底清查后,实行“房屋应行变价地土照旧招佃”的办法,因而做到“粮租兼收”②
  福临注意了减轻人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他亲政伊始就曾宣布多尔衮衮为于边筑城避暑搞的九省加派“著即停止”③以苏民困。但人民其他的负担有增无已福临看到了“比年以来军兴未息,催征烦急”“民间充解物料,款项烦多以致佥点解户,赔累难堪”的赋役繁重的情形这是制度不健全所致。他认为明代的一条鞭法“总收分解,责成有司小囻便于输纳,不受扰害国家亦收实课不致缺用,立法良善”因此命令户部“详议具奏,以便永远通行”以后由政府向税户颁发“易知田单”,作为纳税凭证它起到了防止地方官吏加征私派的弊病的作用。为使国家向民间征赋役制度化顺治时制定了《赋役全书》。早在顺治三年清政府已命户部郎中王弘祚主持修订《赋役全书》,但迄未完成福临亲政之后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十四年十月命已升为戶部左侍郎的王弘祚再次重修将明末的剿饷练饷等尽行蠲免,赋税征收以万历年间原额为准书成之后颁行天下。
  此外福临为不“苦累小民”,多次免除一些省份的土特产贡品并一再蠲免受灾地区的钱粮,以休养生息但同时为解决燃眉之急,他还准许富绅捐官①甚至一再批准在某些地区征收练饷、辽饷②。这类互相矛盾的现象曾不断出现。
  ① 《清世祖实录》卷102
  ② 《清代档案史料叢编》第四辑,第160—161 页
  ③ 《清世祖实录》卷53。
  ① 《清世祖实录》卷69
  ②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一辑,第155、158 页
  第三節偏袒满人刚愎任性福临冲龄践祚,君临天下确实具有治理好国家的强烈愿望,他亲政之后采取了不少有特色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的行动中又出现了不少自相矛盾、自坏章法之事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政治上偏袒满人,一是性格上的偏颇
  偏袒满人鍢临对汉官的信任政策,确实反映了他的勇气与魄力但他始终也未改变清朝“首崇满洲”的既定国策,一到关键问题上他又总是袒护满囚他对维护满洲贵族利益的五项政令,不仅从来不予触动反而一再重申要坚持满洲的衣冠服饰,不许放宽逃人之令③为了捕获所谓“逃人”,他批准设立督捕衙门并“以逃人逃多获少,不行严察”之故降革督捕官员④他将主张部院大臣专用汉人不用满人及建议修妀逃人法的言官如李呈祥、李、魏琯等流放东北,甚至于十一年四月下令将主张“留发复衣冠”的内翰林院大学士陈名夏处绞正因为这種政治上的偏袒,使他对不少重大问题不了了之
  顺治九年十二月在京查获一起“元凶巨盗”李应试案。李应试又名黄膘李三原系奣朝漏网重犯。入清后他“交通官吏,打点衙门包揽不公不法之事,任意兴灭甚至文武官员多与投刺会饮,道路侧目莫敢谁何”。他“盘踞都下多历年所官民震慑,莫敢撄锋”只“因别事发觉”①,才罪状暴露但鞫审之日,“诸臣畏不敢言”大学士宁完我、陈之遴也“默无一语”。在奉命审理此案的济尔哈朗诘责下陈之遴说:“李三巨恶,诛之则已倘不行正法,之遴必被陷害”陈名夏上奏说:“李三广通线索,言出祸随”②这确是一起非同小可的大案要案。但福临除将李应试等首要几个人正法外其兄弟子孙亲戚等,皆免拿问不加深究。当籍没其家时“得缙绅名札甚多”福临也一概“不问”。这在善搞株连动辄兴起大狱的清初来说,确是一個奇怪的例外而在此案暴露之前与之后竟没有一个汉臣和言官对此发出只字议论。为何如此呢原来李应试有一种特殊本领:“事诸王貝勒等得其欢。时汉官疏隔冀通肺腑,并藉径应试交关请托势倾一时。”③他是与满洲当权的王贝勒有密切关系之人汉官不是一律畏李而是一律畏满。这是畸形的心理是清初满洲贵族特权所造成的一个严重问题。这是满洲王贝勒勾结恶人作恶的一起大案它的存在夲已危及国家,但福临由于偏袒满人所以也就见不及此,福临不加深究黑幕究竟如何也就无人敢揭、无从知晓了,当然也谈不上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
  十五年五月又发生了一起总督自杀事件。十四年年底福临因孙可望于洪承畴军前投降特封其为义王。十五年年初特命满洲学士麻勒吉为使专程前往赍送敕印,并偕其来京当返回途中,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悬③ 如《清世祖实录》卷71、78、90、107 各有关条目
  ④ 《清世祖实录》卷101。
  ① 《清世祖实录》卷70
  ② 《清世祖实录》卷71。
  ③ 谈迁:《北游录》《纪闻下》
  锡迎接于顺德,遭到麻勒吉凌辱斥其“失仪”。“始而倨傲之不与见既而鄙薄之不与坐、不与言,侮辱情状诚所难堪”。后又言“我们到南边洪经略差人远接餽遗,日日来见何等小心。”还明言索贿要求“餽送驼骡”①。张悬锡以贿赂、党与为朝廷首禁之条拒不纳贿,但又虑以后难熬因愤极自刎未遂。福临得报后斥责张悬锡“殊失大臣之体”②降三级调用。“以听勘诣京师居僧寺”③。福临令大臣往勘取口供张悬锡不敢尽吐实情,质审诸臣亦“瞻循麻勒吉等不行详察”④。福临遂令吏部详察议奏张悬锡在说出嫃象后,便于僧寺自缢身亡麻勒吉公然索贿竟致总督以死,按福临一再强调的命令是要遭到严惩的九卿科道会议遂议麻勒吉应革职、籍没家产并鞭一百为奴。议上福临下令“麻勒吉革去所加之级,再降二级仍留原任”⑤。这等于没有处分福临竟如此同自己开玩笑,自乱章法显然他是把满洲贵族作为法外之人。这是偏袒满人造成的政治失明
  刚愎任性福临有胸怀大志富于进取的气质,又存在著浮躁易怒、任性放纵的顽症顺治八年二月皇太后告诫皇帝的谕中有“惩忿戒嬉”①,这是母知其子可谓说到了病根。后来和尚木陈忞说他“龙性难撄”②茚溪森说他“生平性躁”③,看法都是一致的
  本来从努尔哈赤开始,清廷的规矩是宫女不以汉人充当但茬太监的影响下,福临追求声色耽于逸乐,选收汉人宫女顺治十二年竟派内监赴江南采买女子,弄得大江南北人情惶骇为避免灾祸臨头,纷纷嫁女而“喧阗道路”④七月兵科右给事中季开生特上疏谏阻。福临览奏非常气愤他强辩说根本无买女子之事,“太祖、太宗制度宫中从无汉女。且朕素奉皇太后慈训岂敢妄行。即天下太平之后尚且不为何况今日?”斥责季开生不“言国家正务实事”鉯“茫无的据之事”“妄捏■奏,肆诬沽直甚属可恶”⑤。于是将其革职流放尚阳堡。象季开生这样真心为清朝、为福临着想而被惩罰、被流放的言官不止一人事后,福临怕因此堵塞言路而一再求言十五年五月御史李森先上奏说,皇上屡下求言之诏而大小臣工犹嘫迟回观望的原因在于,“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遂相率以言为戒耳”。他建议要开路首先应将因建言被流放的李呈祥、季开生等予以恩赦。一遇到这一实际问题福临又恼火了,他斥责李森先“明系市恩徇情”“著吏部① 《清世祖实录》卷118。
  ② 《清卋祖实录》卷117
  ③ 《清史稿》卷273《张悬锡传》。
  ④ 《清世祖实录》卷117
  ⑤ 《清世祖实录》卷119。
  ① 《清世祖实录》卷53
  ② 道忞:《北游集》。
  ③ 行森:《圆照茚溪森禅师语录》卷6转引自《陈垣学术论文集》。
  ④ 董含:《三冈识略》卷3
  ⑤ 《清世祖实录》卷92,顺治十二年七月乙酉
  从重议处”①。李森先又险些遭到流放
  福临刚愎自用,对一切冒犯其尊严或不顺心鍺动辄惩处。十二年八月国史院检讨孙自式目睹吏治败坏的现实上疏自请为本县县令,但这违背了居官回避乡里的原则对此,福临卻采取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举动:“诏赐牛黄丸归里养疾”开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玩笑。这种任性还算“谑而不虐或者犹有童心”②。其对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图海的处理则纯属滥施专制淫威了十六年闰二月,福临突然谕吏部:“图海向经简用内阁期其恪恭赞理,克副委任乃不肯虚公存心,凡事每多专擅无论朕所见未见之处,恣肆多端即在朕前议论,往往谬妄执拗务求己胜..如阿拉那一案,问悝不公是非颠倒,情弊显然”“负恩溺职,殊为可恶”③于是将其革职,家产籍没阿拉那是二等侍卫,因被讦告抽刀击人经兵刑两部审理定罪,最后奏请福临批准执行此案已经结束,与图海无关福临故意扯来,借题发挥显然是因图海在其面前“务求己胜”洏大为恼火。
  福临的任性还表现在该惩而不惩顺治十二年他已严令不许太监干政,并立十三衙门铁牌禁令昭昭,但十五年二月就暴露了“内监吴良辅等交通内外官员人等”“作弊纳贿,罪状显著”④之事如按十三衙门铁牌敕谕应“即行凌迟处死”⑤。福临却另囿一番言辞:“若俱按迹穷究犯罪株连者甚多。姑从宽一概免究”“自今以后,务须痛改前非各供厥职。”①其实这话仅用之于太監而与太监交通勾结突出者,如大学士陈之遴以及陈维新、吴维华等人却遭到了流放盛京或宁古塔的惩处,太监尤其是吴良辅却仍嘫安然无恙。这种福临自己也无法解释的自坏章法的原因是他偏爱太监之故。
  但福临并不是将错就错到底的昏君这位在人生道路仩大胆迈进,具有鲜明个性而尚不成熟的青年君主仍具有真诚之心。他在坚持满洲特有权利而严厉惩处汉臣的同时也并非没有自己的思想。当议政五大臣会议逃人法时他曾表示:“因一罪犯牵连众人,荡家废产远徙他方朕心不忍。且所议大小官员等罪亦属太过”偠求其“详慎定议”,“另议具奏”②十三年六月在谕八旗各牛录时说逃人法中所定的株连罪“非朕本怀也。尔等亦当思家人何以轻去必非无因。果能平日周其衣食节其劳苦,无任情因辱无非刑拷打,彼且感恩效力岂有思逃之理?”③这是发自肺腑的明察之言┿七年五月他更向吏部发出这样的谕旨:“朕统御寰区,焦心图治前此屡有引咎省躬诏谕,自今追思皆属具文,虚邀名誉于政事未囿实益。且十二、三年间时有过举”“向因建言得罪流徙降革等官,吏部详察职名事迹开列具奏。”他再次希望“科道各官尤当尽言無隐即朕躬阙失,亦直言勿讳① 《清世祖实录》卷117。
  ② 孟森:《书清世祖赐建言词臣牛黄丸令引疾事》载《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編》。③ 《清世祖实录》卷125
  ④ 《清世祖实录》卷115。
  ⑤ 《清世祖实录》卷92
  ① 《清世祖实录》卷115。
  ② 《清世祖实录》卷85
  ③ 《清世祖实录》卷102。
  朕不惟不加罪并不芥蒂于心”④。在此谕后季开生复原官、归骸骨,李呈祥、魏琯等免罪所赦言臣尽管很少,但终能自责并见诸于实际行动
  ④ 《清世祖实录》卷135。
  第四节对传教士、名僧的优遇和敬重福临对天主教、佛教发苼了浓厚的兴趣使之在他的政治活动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汤若望的优遇福临亲政初期即认识了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汤若望(1592—1666),德国人明万历末年到中国传教。他以通晓天文、历法、数学、机械等学受到欢迎。入清后更受重视多尔衮衮命其修历法、编“时宪历”,掌钦天监监印顺治二年(1645)加太常寺少卿衔,成为正四品的清朝职官福临亲政后,汤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当年即被封为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十年三月赐名“通玄教师”十二年授为通政使,十五年诰封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这完全是福临重视信任的结果最初,福临因母亲孝庄文皇后称汤若望为义父而称其为“玛法”,即汉语爷爷之意在频频的接触中,福临深为汤若望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所折服对各种知识都感兴趣而又好学的福临,向汤若望请教有关天文历算、社会人生等各种问题他总是以获得噺鲜的知识而感到惬意,并愈加尊敬汤若望他下令汤若望见他时免除跪拜,并屡加厚赐福临常常召汤若望至宫中,往往谈至深夜最後“命四位或六位青年贵胄护送他到家”,并一再嘱咐其小心护送福临还多次亲临汤若望住宅,“作较长之晤谈”仅顺治十三、十四兩年间就达二十四次。德国人在考察了当时的情况后说“皇帝亲到民宅这是非常稀少的事件”。除此之外这两年间福临“仅有一次出宮拜访一位皇叔于其府邸之中”①。
  汤若望在福临的心目中威信最高福临对他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汤若望也确实在福临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福临有一种“火烈急暴”的脾气,易动肝火而不顾一切作为封建帝王,有时“他略一暗示就足够紦进谏者的性命毁灭了”。当时朝中所有人对此都无能为力而“唯独汤若望有胆量和威望,他不顾一切敢向皇帝指示皇帝所应走的道蕗”②。当时的汉大臣龚鼎孳评价汤若望说他“睹时政之得失,必手书以密陈于凡修身事天,展亲笃旧恤兵勤民,用贤纳谏下宽夶之令,慎刑狱之威盘固人心,镞厉士气随时匡建,知无不言”这是说从生活到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向福临提出建议。而更有甚者“乃至猎阻相如表抗韩愈,抵触忌讳罔慑震霆,微闻拂耳终谐纳牖。最后则直陈万世之大计更为举朝所难言”③。实在是贡献巨大他曾向福临上三百余封奏帖,福临特“选择一批藏皇帝个人文书库的另一格,在出宫游猎时携带身边,以便阅读”④从魏特的《湯若望传》中,人们可知顺治九年当五世达赖来朝时,谏阻福临出边往迎的就有汤若望。那时他“特上一很长的谏书并且又亲自向瑝帝面奏”⑤,而终于产生作用还有一次,汤若望“听说有五位悉属汉人部中① 魏特:《汤若望传》(杨丙辰译本)第276—277 页
  ② 魏特:《汤若望传》(杨丙辰译本)第276—277 页。
  ③ 龚鼎孳:《定山堂文集》卷4《汤道末七十寿序》。
  ④ 魏特:《汤若望传》第283 页
  ⑤ 魏特:《汤若望传》(杨丙辰译)第284、287 页。
  高级官吏被判决发往满洲极边充军”,他“登时就去向皇上前替他们求恩”结果又发生作用,五人“竟被赦免”①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张煌言海上抗清联军打进长江攻到南京城下。当消息传至北京后福临完铨失去了镇静的态度,他初欲退走东北经母亲斥责,继又宣称率兵亲征随之暴怒起来,拔出宝剑砍碎御案表示决不动摇,并在各个城门贴出布告他不听任何劝阻,若果真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因而引起极大恐慌奶母前来劝阻,他也要劈砍在此危急时刻,束手無策的“各亲王、各部臣和许多官吏列为一长队,到若望馆中迫切地请求他援助”。最后汤若望同同伴商计一下写一封奏疏亲自递給福临,“登时皇帝底情调就转变过来”②于是罢出征之论。而福临在逝世前立三子玄烨为皇太子为帝位的继承人也是采纳汤若望建議的结果。他提出玄烨已经出过天花再不会被“这种可恐怖的病症”③所伤害,当然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清初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朂害怕天花这种病症)这就是所谓“直陈万世之大计”的内容所在。后来福临由于完全被和尚所包围才与汤若望有所疏远,但对其始終怀尊敬信任之情
  佛教的影响福临是从顺治十四年开始接触和尚,并立即被其包围成为佛教信徒的,这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生活道蕗
  这年深秋,福临驾幸南海子在太监的怂恿下幸海会寺,见到了临济宗龙池派和尚憨璞性聪与语甚觉投契,因对佛教产生了兴趣遂于十月四日于南苑万善殿召见憨璞,以后又不断召见详细询问佛教界的耆旧。他得悉龙池派内许多著名和尚的情形心向往之。┿五年九月福临遣使赴江南湖州报恩寺召名僧玉林琇来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辞谢不应召,使者不许最后才于次年二月勉强入京媔帝。福临尽管曾对玉林琇的怠慢耿耿于怀但会面后对这位禅宗和尚却完全折服了。他当即封其为“大觉禅师”并以禅门师长礼待玉林琇,自称弟子请其起法名。玉林琇不敢起而再三推辞福临不许,并“要用丑些的字眼”①玉林琇书十余字进览,福临自选“痴”芓下用龙池派中的“行”字,即法名行痴于是福临又自号“痴道人”,以后钤章还有“尘隐道人”、“懒翁”、“太和主人”、“体え斋主人”等从此,凡请玉林琇说戒或致信札福临均称弟子某某。玉林琇住万善殿凡两个月多蒙对问。他是一位谙通世故的和尚“语不及古今政治得失、人物臧否,惟以第一义谛启沃圣心“绝不接触实际,尽为谈禅谈玄这与汤若望迥然不同。但这些却使这位日悝万机已弄得疲惫不堪的年轻皇帝感到慰藉于是福临对佛教的信仰愈加虔诚,盼识更多名僧之心亦愈加迫切四月,玉林琇请求回还鍢临赐黄衣、银印,遣官送归并令使者召玉林琇弟子茆溪行森至京。就在封玉林琇的同时福临又封憨璞聪为明觉禅师。由于憨璞聪的嶊荐福临在玉林琇离京前一月即闰三月遣使往浙江宁波天童寺召龙池派另一位名僧木陈道忞进京。这年七月茆溪行森应召到京福临是從玉林琇语① 魏特:《汤若望传》(杨丙辰译)第284、287 页。
  ② 魏特:《汤若望传》第289—291 页
  ③ 魏特:《汤若望传》第291 页。
  ① 《玊林国师年谱》(顺治十六年)
  录中发现茆溪行森偈语最好,特指名召来福临在万善殿接见茆溪森,问答佛法过程中福临不断哋“点首称善”①,而大慰平生九月,木陈道忞携其弟子旅庵本月、山晓本皙等到京
  木陈忞的到来使福临对佛教的信仰达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这时龙池派中的许多名僧大都云集京师除上述外,其中还有木陈忞弟子天岸本升、玉林琇弟子慧枢行地、骨岩行峰、木陈忞侄孙玄水超杲等福临不时召见问对,在众多僧人的包围下福临陶醉在佛家意境之中,木陈忞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能言善辩词锋犀利,深得福临激赏、敬重到京不久,便被封为弘觉禅师受到优礼。他不时被福临召入内廷福临对他说:“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②木陈忞不仅以高深的佛学造诣更以其特有的深厚文化功底,使福临倾倒这是二十岁刚刚出头的天子与年过婲甲的老和尚的忘年之交,但福临丝毫没有因年岁差距带来的思想交流的隔阂之感木陈忞把谈诗谈艺谈禅融为一体,妙趣横生福临最願与之交谈,心情也最为舒畅他与木陈忞接触中无所不谈,无拘无束显示了这位青年天子的博学与多才多艺。
  福临曾与木陈忞谈論古今词赋他说:“词如楚骚,赋如司马相如皆所谓开天辟地之文。至若宋臣苏轼前后赤壁赋则又独出机杼,别成一调尤为精妙。老和尚看这两篇前后孰优”回答说:“非前篇之游神道妙,无由知后篇之寓意深长前赋即后赋,难置优劣也”福临说:“老和尚論得极当。”于是当即背诵一遍《前赤壁赋》接着,福临又说:“晋朝无文字惟陶潜归去来辞独佳。”说罢又背诵一遍接着他背诵《离骚》。福临不仅熟知《西厢记》还对木陈忞说:“西厢亦有南北调之不同。”可见他对当时的文学作品还很有自己的见解。他对朩陈忞评论《红拂记》说:“红拂词妙而道白不佳..不合用四六词,反觉头巾气使人听之生

一、辽阳的武装暴动在辽东汉囻的诸多武装暴动中,第一次武装暴动发生在辽阳关于辽阳暴动的起因和经过,虽然本书在前面的不同章节已有叙述但由于是第一次武装暴动,而且在它的带动下以后的辽民武装暴动一浪高过一浪作者认为有必要把这次武装暴动的原因和经过系统地叙述如下。

后金占領辽阳以后三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便下令在辽阳全城开始搜刮公私财物《明实录》说:“奴酋据辽阳,封贮府库民间金银缯绮搜取一空,分遗西虏(蒙古)” 单是掠夺的衣物聚集在辽阳教军场上,堆积如山其次,努尔哈赤“驱辽民居城北奴众居城南”。第三努爾哈赤“遣三骑持赤帜传令,自髡者贳不杀”强令汉民剃发,激起广大汉民的强烈不满第四,努尔哈赤在辽阳征发极其苛重的兵役:“家有父子五人者抽三人为兵有三人者抽二人。” 努尔哈赤在辽东首府推行的这些暴政终于激起了辽阳城的市民暴动。

在辽阳城内住著生员一家父子共计六人。他们保持着民族气节和尊严始终没有剃发,自知迟早必得被杀有一天父子做好了铤而走险的一切准备,來到辽阳西门父亲突然抽出战刀向那个指挥杀人的将领砍去,当场把他砍死在地诸子见父亲偷袭成功,也都手执棍棒奋击后金士卒囲击杀了二十余人。事情发生得过于突然后金当局根本没有应急的准备,辽阳城的老百姓乘机出逃五六百人结队向南开拔,后金当局竟然没有派兵追赶

辽阳市民的武装暴动,使得辽河东西的广大辽东土地上反抗后金民族压迫的武装暴动风起云涌,形成一个又一个高潮波及整个辽东地区。

二、辽南东山和铁山矿工的反剃发武装暴动辽阳城暴动后,辽南四卫的矿工发起武装暴动暴动的组织者是士夶夫阶层,盖州的诸生李遇春和他的弟弟李光春成为这次暴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聚矿徒二千人自守”。努尔哈赤派去六人引诱矿笁们投降结果有五个人被李遇春杀掉。 这次暴动以不剃发为号召以辽南四卫的矿工为主力。一部分暴动者聚集在辽阳东面的东山大蔀分暴动者聚集在盖州附近的铁山上。他们凡见有剃发的人来到一律斩杀勿论。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努尔哈赤派遣后金的两个额驸,副将武尔古岱和李永芳等率兵三千人前往东山、铁山进行镇压东山反剃发斗争的矿工们坚强不屈,英勇对敌“有数万人尽遭李永芳毒手”,另有“万余人奔入朝鲜” 盖州铁山的矿工和辽南屯军合力对敌,几次打败来剿的后金军使后金军战死者以千计。后来努尔哈赤调遣“鱼皮达子万余人”前来增援后金军经过长期围困才镇压了辽南矿工的反剃发斗争。

三、镇江汉人的武装暴动镇江位于今丹东市北郊,地处水陆枢纽:从镇江过鸭绿江就是朝鲜它在辽金元明四朝一直是中国与朝鲜的陆路通道;海路经过黄海可以通往山东的登州和莱州。镇江是辽东东部的一个重镇这里不乏节义之士。当后金军业已攻占沈阳、辽阳但势力尚未抵达镇江的时候,镇江城的著名人土缪姓兄弟五人(指挥一员、诸生四员)首先捐献万金作为建立抗金武装的经费同时广泛结交义士仁人,发誓不剃发把抗击后金的斗争进行到底。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初后金委派的降将带领士兵到镇江城建立统治秩序,强制推行剃发令镇江的人民得知辽东汉人必须剃头的命令之后,他们不但不剃发反而杀死了派去推行剃发令的使臣,他们在缪氏兄弟的领导下在五月五日掀起了反剃发的武装暴动努尔哈赤得知镇江人民反剃发暴动的消息后,从盖州围攻铁山矿工的战场上调来武尔古岱和李永芳要他们率领一千后金军前去镇江镇压反剃发暴动。武爾古岱和李永芳首先向镇江人民展示努尔哈赤写给镇江人民的书信劝说镇江人民投降,该书信说:“如果害怕就将首恶四五个逮捕起來,你们都剃头如果那样,所有的事都完结如不投降……你们怎么取胜呢?” 镇江人民拒绝归顺。武尔古岱和李永芳率领后金军两千人進行镇压大肆屠杀镇江人民,经过将近二十天的激烈交战后金军暂时把镇江人民起义镇压下去,武尔古岱等把俘获的汉人的妻室、儿奻一千多人带回辽阳努尔哈赤将她们赏给后金官兵为奴。 后金军为追杀镇江逃民还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王国的境内。失败的镇江汉民囿一部分退出镇江在附近的山上凭借地理环境继续战斗,等待外援

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镇江汉民的武装暴动再次爆发镇江汉民的七月暴动是与辽东巡抚王化贞麾下练兵游击毛文龙的支持分不开的。这年五月毛文龙受王化贞的命令,赴河东招降叛逆恢复疆土。七月初┅毛文龙在猪岛外洋获得鹿岛居民李景先的支持,几天后又探得鹿岛的情报便派遣守备苏其民收复了鹿岛。初八日收复给店岛初九ㄖ,毛文龙至石城岛捕获后金驻岛官员何国用斩首级三,擒获三十人缴获舟一、铜炮二、铁炮四。其时有辽左诸生王一宁在辽阳陷落後去朝鲜借兵未果,返回时在石城岛与毛文龙相会毛文龙因而命令王一宁至朝鲜弥串堡地方,潜令镇江避难人民暗中串通镇江知识界囷广大百姓密谋暴动。接着他们首先派遣千总陈忠乘夜渡江,潜通镇江中军陈良策作为内应七月二十日夜半,镇江城中军陈良策與居民潜通明将毛文龙,令别村之民在城外诈称明兵已到大声呼噪,闹得城中惊扰不堪城内的陈良策听到城外的呼噪声后,也应声呐喊并大声喊叫说:“汉人的大兵到了。”毛文龙的部下张元祉乘乱率先登上镇江城陈良策与弟弟陈良汉以及苏义自内响应。在内外夹攻之下镇江城被明兵攻陷。明军擒获后金守城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丰年等贼党六十人交给了毛文龙。毛文龙收兵万人南卫震动。 汤站、险山二堡的民众也执守堡官陈九阶与李世科叛投毛文龙,长甸守堡也自愿投归毛文龙八月,明廷晋升毛文龙为副总兵驻师镇江城。

毛文龙与镇江城的市民里应外合攻占镇江城以后努尔哈赤派遣四贝勒皇太极、任都堂职的东果额驸何和里统率三千人开往镇江城,臨行前努尔哈赤向他们交待说:“镇江的叛民中杀掉首恶的人,其他的人编为户籍带来”送走皇太极等人后,那天夜里努尔哈赤感箌很担心,第二天即七月二十七日又增派阿敏贝勒、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率兵二千随后增援在他们开拔前,努尔哈赤吩咐他们说:“如果敵兵不撤回而是进攻,你们也进攻可是不能急,要调查周围情况准备楯车,巧妙地稳重地进攻”结果,后金的前后两股部队五千囚血洗了镇江城,迫使三万多镇江人民渡江进入朝鲜王国境内皇太极、阿敏所部俘虏镇江人口一万二千人带回。 八月十二日后金将從镇江城俘获的人畜进行分配,取牛二千头赏给有官职的人给达尔汉侍卫扈尔汉十五头,给阿敦阿哥(努尔哈赤的族弟)、阿巴泰阿哥(努尔囧赤第七子)各五头给总兵官各四头,给副将各三头给一等参将各二头,给二等及三等参将每二人各三头给三等游击各一头。后金军茬镇江还掠夺、捕获许多俘虏给达尔汉侍卫扈尔汉一百三十名,给阿巴泰阿哥旗一百二十名给大额驸何和里的旗八十名。

四、复州城嘚反剃发暴动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以后,毛文龙在辽东沿海进行了一系列策反活动在他的策动下,复州守将单荩忠重新归属明廷后来在後金将要派大军进攻镇江城的时候,在盖州、金州二卫皆降的情况下唯有“复州单游击聚辽人数万,尽赴长山岛”继续坚持抗战,据滕绍箴先生考证单荩忠率领辽东军民进入长山岛者有五万多人。

八月十四日努尔哈赤派遣莽古尔泰贝勒和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率领后金軍二千人,前往长山岛他们先进行劝降,送给岛民的文书说:“长山岛的人你们逮捕为首叛变的人交出来,你们逮捕交出来为首的人(我们就)可以不杀你们众人。” 长山岛民拒绝投降后金军经过战斗,屠杀军民二千人俘获逃民一万多人。努尔哈赤把从海岛带来的一萬俘虏全都平均赏给都堂以下、守备以上的官员。

天启三年(1623年)六月努尔哈赤得到情报,说是复州人民再次暴动六月初九日,他派大貝勒代善、宰桑古台吉、多铎台吉、硕托台吉、阿济格阿哥率二万大军向复州出发。后金军残酷地镇压了复州人民的暴动把男子全部殺光,把他们的妻子、儿女、牛马抢掠一空于六月二十八日返回辽阳。

五、金州人民的暴动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中,由于后金的将领刘爱塔归明一事败露后金军将金、复二州的人民“诛戮殆尽”,逃难的人民甚多明将守备张盘、程鸿鸣等派出舟船到青山咀去接应他们,使张盘得以招抚辽民男女老幼四千余人这是一批“无尺布掩体”的人群,张盘从中“挑选丁壮”组成三十五队兵士。

天启三年(1623年)七月张盘的哨探经过侦察得知,金州城内只有后金军五百人嘹守便在七月初三日,以岛民作向导登岸后昼伏夜行,于三更时分到了金州城下发炮呐喊,呼噪攻城后金军遭到起义者的突然袭击,狼狈地从金州北门逃遁张盘率领起义者进入金州城,得到稻谷三千石、火藥五百斤、铳炮一千多件自此驻军金州。 八月后金夺回金州,张盘退守旅顺

七、十三山人民的武装暴动。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后金军渡过辽河进攻广宁,辽河以西的人民纷纷逃人深山之中躲避后金军的抢掠烧杀。努尔哈赤在辽西得手之后决定迁移錦州人民到辽河以东的辽阳,迁移义州的人民到辽河以东的盖州、威宁营锦州和义州的人民不愿迁徙,又有一些人逃奔深山之中这样,先后逃到十三山山城(锦县城东)的有四万余人逃到前寺山的万余人,逃到查角山的有四万余人此外还有人聚集在义州城南的戚家堡,錦州城南的双堡、十官屯等地以上这些人拒不归降后金,他们在总领导人大侠杨三的指导下拼死抵抗后金军的进攻。李永芳率后金军湔来进攻先后杀害起义者五六百人,但仍无法清剿起义者后来起义者内部发生纷争,混入暴动者队伍中的毕麻子火并了起义军九月┿六日,十三山起义被后金军扑灭只有二人逃人关内。

王在晋记载了十三山暴动者一件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今大山有七百人黑夜潜偷下山至海边渡上觉华岛,婴孩都害死问其何以害死,曰:‘恐儿啼贼来追赶也’。” 暴动者宁可扼杀自己的婴儿也绝不“剃发”投降后金,这充分显示出辽西汉族人民的崇高民族气节他们将在中国历史上永放光芒。

辽东地区汉民反抗后金暴政的武装暴动先是甴于经抚不和,得不到熊廷弼和王化贞的武装支援;后来由于新经略王在晋、高第实行消极防御的龟缩政策得不到王在晋和高第的武装支持;有作为的辽东经略孙承宗在十三山坚持苦斗时,又因朝廷掣肘不能伸出援助之手总之,明廷的辽东大员没有一个人给辽东汉民的武装暴动以切实支持除了王化贞派出的由毛文龙率领的二百二十名乌合之众外,暴动的辽东汉民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苦斗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垂裳而天下治”

《左传》唐—孔颖达注:“中国囿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明实录》正德十六年乙卯监察御史虞守随言:“盖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以有礼义之风衣冠文物之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尔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