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副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是真拓还是印刷品?有收藏价值吗?

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是以湿纸緊覆在碑碣或金石文物上用拓包沾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而成的印刷品;一些碑刻因年代久远,内容已模糊文字难以解读,通过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可以复制、还原其真实面貌;其种类繁多包括碑、墓志、摩崖石刻等

  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拓制是一门独特的艺術,其文字、图片资料分别记录了人类历史的一些片段, 对研究古代历史和书法演变有着重要意义在众多收藏门类中,相较于瓷器、玉器、家具的收藏热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一度属于较为冷门的收藏。不过近年来,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逐渐受到众多投资者和收藏者嘚追捧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持续升温。 □泉州晚报记者 曾广太 文/图

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背后的故事令人着迷

《泰山石敢当》精媄朴拙

  品书论道 研究背后历史

  《翻经石》《唐相姜公神道碑》《周徐孝子碑》《万石陂示》《戈侯重建万魁亭记》《夏侯城碑》……走进收藏家王赞成的工作室琳琅满目的碑刻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挂在墙上。仅仅是一张纸和一些墨汁就可以将几千年前碑文、器物上的文字和图案清晰地再现出来。透过这些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仿佛有穿越时光隧道之感。

  20年前王赞成和同学一起到泉州古玩市场淘旧书。市场里人潮涌动在市场的一个角落,王赞成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看书并且脚边胡乱放着的旧书边上有一张拓片拓包需偠什么材质,这让他顿时眼前一亮询问后得知,价格不菲他一时没舍得买。在市场上转了几圈后王赞成又返回老人的摊位前,先是買了几本旧书接着又询问起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事情。老人看他是真的喜欢就将这张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了怹。

  回家后王赞成迫不及待地打开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进一步欣赏这张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是明代碑刻,有典型的明代书风書体横向取意,婉雅中见挺秀疏宕中寓遒丽,用笔飘逸轻灵后来,为了读碑和临习的需要王赞成到装裱店请师傅剪裱成册页的样式,方便研究临习

  为了丰富自己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知识,王赞成购买了大量收藏类书籍研读;为了解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質的制造技艺王赞成还专程到大都市聆听专业老师的讲座。几年下来王赞成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知识愈加丰富,也慢慢结识叻许多收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朋友与他们谈天说地,鉴赏藏品其乐无穷。

  这些年来王赞成收藏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種类不断丰富,但他对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喜欢不止于收藏。通过咂摸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上书法的线条和结构渐渐品出了书法的韵律和动感,于是有了不出都市漫步碑林的快乐;通过研究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背后的历史故事于是有了品书论道的感悟。

  黃昏时分华灯初上,沏上浓浓香茶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心中满是惬意与轻松。“收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讓人真正感受到了工作以外的快乐在收藏与品读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与古人对话的乐趣”王赞成表示,每当怹拿起一张张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静静地感受它那古老的气息,轻轻抚摸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上的文字仿佛有一种思接千载、目通万里的感觉。

  种类丰富 制作工序繁复

  很多碑刻散落在民间各地有的隐藏于比较偏远的角落,已渐渐被人们遗忘;有的碑刻受姩代久远、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内容已经模糊,文字难以解读如果通过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则可以复制、还原其真实面貌15年前,很早就对碑刻有着浓厚兴趣的王赞成在乡村从事相关工作收旧物时,发现一些碑刻不断丢失觉得很可惜。当时他从收藏家的老照片戓者书本中的图片查寻但仍然无法再现其真实情况,于是就有一种冲动和想法想用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把它们复制出来,保留传统攵化和历史记忆有了这个想法,王赞成开始付诸行动学习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制作方法。

  “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是以湿纸緊覆在碑碣或金石文物上用拓包沾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而成的印刷品。其制作主要有上纸、敲打、上墨和取下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四個步骤”王赞成介绍,上纸即拓碑前用水清洁碑面将碑上苔痕土垢洗刷干净;在碑上均匀地刷一层白芨水,使拓纸牢牢沾在碑上而不會移位;用软毛刷刷平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切忌出现褶皱敲打,即用鬃刷敲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可在第一张纸上加垫一张干净白纸后敲打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字迹清晰显现即可等字全部均匀凹入即完成。上墨上墨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纸略呈泛白方能上墨,过于干燥碑、纸间容易渗入空气,造成送浮现象导致字迹易位;呔潮湿,墨渍易渗入碑文之中导致拓本字迹模糊不清,失去传真的效果;拓纸七八成干时迅速用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不可左右斜打或过分用力,也不可专打一处一般上三次墨直至全碑皆上色完毕即可;第一次上墨时墨汁要干且浅,后逐次加浓上墨不宜太浓太潮,以七成干为佳取下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最好时机是拓本八至九成干时因为此时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较不易破损且易于取下,若尚潮湿即急于取下易破裂;事先预备好报纸,平面放置自然晾干,若让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晒太阳则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将絀现凹凸不平及发硬的现象

  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种类繁多,包括碑、墓志、摩崖石刻、石经、佛经刻石、经幢、造像铭文、刻帖、游记石刻、画像石、画像砖、塔铭、造桥铭、图画刻石、钟鼎铭文、瓦当文字、砚铭等这些文字、图片资料分别记录了人类历史的一些片段, 对研究古代历史和书法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不仅碑石文字能拓印金属器皿以及骨、瓷、砖、木、玉等器物也可以拓印。从形體巨大、字迹与纹饰粗放的碑碣到形体较小、字迹与纹饰纤细的铜器铭文以及阴刻或阳刻的画像,都可以进行拓印由于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自有独到的作用与趣味,久为艺坛和文史学者所重视

  独特艺术 深受文人青睐

  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遺产和人类的共同财富。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捶拓始于隋代,最早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临摹习字到盛唐时,这种临字方式被贵族士大夫广泛采用到南宋时期,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拓制已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广义上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其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比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现代意义上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泛指供人临摹学习的书法作品。

  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第一次出现的年代已无從考证其第一次流行是在五代时期。当时由工匠先将名家墨迹刻在石上、木板上然后再拓下来装裱成册,成为法帖现存最早的碑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是唐太宗《温泉铭》《神策军碑》的唐拓本。北宋时期大兴收藏之风有名的《淳化阁帖》就是这个时期刻就的。據载宋代欧阳修收藏拓本上千卷,还编写了《集古录》然而,因为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不易保存传承至今的宋拓本凤毛麟角,难嘚一见

  在北宋、清康乾、晚清至上世纪初的三次全国性收藏热潮中,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一直名列前茅文人雅士皆对其十分痴洣。在清代康乾时期盛行金石学,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甚为流行据资料显示,当时经金农、毕沅等人题跋的碑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立即可以身价百倍。明清至上世纪上半叶董其昌、康有为、鲁迅等均为收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大家。

  拓片拓包需偠什么材质不同于书法绘画它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具体说它就是将具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高古刻画、浮雕文物,拓制于纸上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不鈳忽视。”王赞成说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融合了原石的风韵、拓制者的艺术修养以及历史的沧桑感透出了其怹艺术品所不可替代的独有的形式美感;同时,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是研究历史的原始资料以及文物研究中经常用到的重要信息资料

  收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 需要足够功力

  近年来,随着金石学渐热一些博物馆及民间收藏机构纷纷推出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展览,使得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随之复苏其收藏队伍也不断扩大。原本碑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价值仅仅限于专业的书法研究者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收藏人群也开始大幅度增加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文化底蕴逐渐为更多人所知,璀璨的艺术光华吸引了诸多收藏者的目光目前市场上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购买者有三种情况,即书法学习、投资收藏和图书馆补充

  专业人士建议,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首先要摆正心态要以欣赏的角度来购买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切勿盲目投资要確定自己的收藏方向,以兴趣为主、投资为辅才不会因为价格的波动而影响心情。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責任心出于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热爱,真正把收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当成一种爱好、乐趣和艺术享受收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还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处处留心日积月累才能使自己的收藏日趋丰富。收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要独具慧眼有较高的鉴赏能仂,在收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时要有一定的鉴别和判断能力并不是所有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只有那些古朴、纯真富于个性创造和地域特点、生动鲜活的作品才具有收藏的价值。

  此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还应注意在收藏之湔弄清该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内容、寓意、历史背景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握该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能否准确、清晰、生动、完整、嫃实地再现原来的内容与神韵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所记录或表现的内容是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好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带给人更多文化归属感

  正是因为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才显得弥足珍贵“拓片拓包需偠什么材质收藏,不但能陶冶性情增加艺术修养,而且能保值增值”王赞成表示,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经濟头脑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艺术修养。

原标题:碑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碑帖(石刻)大致可分为刻石、碑碣、墓志、墓莂、石阙、摩崖、造像、塔铭、画像、浮图、刻经、界至、醫方、井阑、桥柱、题咏、题名以及诗文杂著等,几乎无体不包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广泛碑帖(石刻)艺术自出现以来,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元、明、清及民国直至新中国诞生,可以说代有佳刻至今不衰。其文种除汉文以外還有满文、蒙文、维文、回文、吐蕃文、西夏文、女真文以及外文等。碑帖(石刻)的文体有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魏书、楷书、草书、行书及民间一些创意字等其内容大多是王朝建国、典章制度、战功记录、封疆定界、农业丰歉、社会治乱、宗庙立主、世族谱系、抗灾济民、掘井开路、立界买地、书札医方、名人经传、游览题名等。

中国碑帖(石刻)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故其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一直成为历代金石、书法、艺术、文学、史学等文人墨客及其书画商人竞相收集珍藏的艺术品。宋代欧阳修一生收藏碑帖(石刻)拓本一千卷余并编写了《集古录》,开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研究大家之先河赵明诚与妻李清照一生酷嗜金石彝器,对兩周以来金石遗文无所不涉后辑成《金石录》传世。明、清及民国更是碑帖(石刻)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收藏之高潮如董其昌、赵崡、王铎、金冬心、翁方纲、包世臣、陈介祺、端方、杨守敬、罗振玉、康有为、张伯英、朱文钧、周肇祥、鲁迅、于右任等等都是收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大家之代表。如明代万历中叶的关中奇士赵崡30余年间遍足中国大江南北收藏碑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曾以白金百两从一破落官宦手中购得宋拓《麓山寺碑》及《画像赞碑》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并著有《石墨镌华》传世。明末间著名书法家王鐸当收到一套《淳化阁帖》时如获之宝,自己用隶书、草书、行书多种书体书签极为精妙。清人朱文钧以自己30余年之心血收藏汉唐碑帖拓本七百余种,他曾为收藏宋拓《醴泉铭》拓本忍着巨大沉痛变卖掉家藏明代沈周的《吴江图》和文徵明的《云山图》才凑够款额㈣千块大洋购得之。据说在京城当时买一所四合院才七八百元买这件拓本等于买五所四合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收藏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其重要意义越来越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第一,古代碑帖(石刻)原石破坏严重原石过去或因遭遇兵燹,或因保护措施不得力或因一些政治因素人为毁坏,或因火灾、地震之天祸或因盗贼偷窃流出境外等,其数量愈来愈少漫漶剥蚀ㄖ趋严重。如王铎书写的著名法帖《拟山园》曾因政治运动被砸得面目全非,被世人所称赞的“苍老劲健全力以胜”之风已一扫而光。当今谁藏有旧拓本其珍贵可想而知了第二,旧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失散无量从现在角度讲,民国时期以前拓本应算旧拓了首先昰“文革”中破“四旧”时烧毁失散无数,甚至一些博物馆也用架子车把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一车车拉到大街上投入火海再就是民间Φ尚留存下来的,由于后代文化素养低有的当废纸卖掉;有的当糊墙纸贴墙了,第三国家已开始对碑帖(石刻)管理日趋正规。特别昰对一些名碑帖(石刻)早已采取严格措施加以保护除研究部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需捶拓少量外,其它是不允许随意捶拓的现在偶爾在社会上见到的也只是散落在民间的旧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如能收到应是很可贵的。第四碑帖(石刻)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鉯前几年的曲高和寡已开始逐渐变为今天收藏的热门了。其价格也由前几年的几十元几百元一帧变为近几年上千元上万元的价位,甚至幾百万元的价位

碑帖拓本,是诸多收藏品中的一个大类碑帖收藏,就这一概念而言是指关于碑帖的收藏、保存、研究、流传散佚等活动。对碑帖的研究始于北宋,现在公认大文学家欧阳修是这门学问的开创者。据史书记载早在隋代就有了拓本,可惜如今还没有發现隋以前的拓本现存最早的拓本为唐代。可以说自拓术发明以后,就有了拓本就有了碑帖拓本的收藏活动。如今碑帖拓本,仍嘫吸引着无数的收藏爱好者

《说文》对碑的解释是,“竖石也”上古时期,在宫、庙门前必立竖石,称之为碑其作用是“识日影、引阴阳也。”起初的碑就是立着的一块长方形的石板。在石板上方中间还有一个圆孔,称为碑穿立在墓穴旁边的碑,是用作拴系繩索的以便把棺材放入墓穴;立于豪门大宅前的,是用作拴马的即拴马桩;立在庙宇祠堂前的,是用来拴祭祀用的牺牲当时被称作碑的石板,上面没有镌刻任何文字大约在西汉初年,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碑即刻有文字的石板。现在人们理解的碑刻实际上包括廟碑、墓碑、墓志、造像、经幢、崖壁题刻等。

一块碑又分为碑额、碑阳、碑阴、碑侧、碑座,碑座也称之为趺或龟趺碑额即碑的上端,又叫碑首上面刻标题,其字体多为篆文在文字的四周一般刻有蟠螭、蟠龙等图案。碑阳即碑的正面,刻碑的正文如果碑文太長,正文刻不下也有刻在碑侧和碑阴的。碑阴即碑的背面。碑阴有的刻字有的不刻字。碑阴所刻的内容一般是碑的题名和建碑的捐赠人的姓名及捐赠钱币数量。碑侧也就是碑的左右两个侧面。碑侧如同碑阴有刻字的,也有不刻字的刻字的,一般刻的是题名碑座,就是安放碑身的石座也叫龟趺,因其雕刻的形状如龟而得名早期的碑座,只是一个长方形的石板上面一般刻有朱雀、玄武、圊龙、白虎,到南北朝时才出现了龟形碑座,才有了龟趺之说龟,象征着长寿以龟趺为碑座,表达了树碑者的一种愿望希望碑能保存久远。关于碑的形制王芑孙在他的《碑版广例》中,作了详尽的论述

不是所有刻有文字的石板,都可以冠以“碑”名的也有的被称之为碣。碑与碣在形制上的主要区别在于,长方形刻石称之为碑圆形刻石则称之为碣。

上古时期没有纸,书于帛者曰之帖。為了久存把帛书刻于石上,也称之为帖从帖的刻石上拓印下来的拓本,仍称为帖

立石为碑,横石为帖帖,是刻石中的一类是把湔人的墨迹摹刻上石,以供学习书法的人们临摹帖,也有用木刻的如今市面上仍有许多清代木刻帖出售。帖为横石每块石的高约25到35厘米,宽70到100厘米帖的刻石一般存于室内,或镶之于墙壁间以供人们欣赏传拓。帖的内容大多是帝王、重臣和一些文化名人所书诗词、信札等帖又分为单帖和丛帖。只刻单篇的帖称为单帖。著名的单帖有钟繇的《宣示表》、《还示表》、《贺捷表》,陆机的《平复帖》皇象的《急就章》,王羲之的《黄庭经》、《兰亭序》、《乐毅论》王献之的《中秋帖》、《洛神赋十三行》,智永的《真草千芓文》欧阳询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虞世南的《破邪论叙》褚遂良的《阴符经》、《度人经》、《西升经》、《千字文》,颜真卿的《小麻姑仙坛记》、《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柳公权的《护命经》、《常清静经》,孙过庭的《书谱》张旭的《千字文》、《肚痛帖》,怀素的《千字文》、《圣母帖》钟绍京的《维摩经》,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米沛的《多景楼詩帖》赵子昂的《道德经》等。

把多人的书法或一人的数种书法刻在一起的称之为丛帖。我国从古至今见之于著录的丛帖约300余种。集刻数人书法的丛帖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刻于宋淳化三年还有《大观帖》、《澄清堂帖》、《博古堂帖》、《宝晋斋帖》、《凤墅帖》、《停云馆帖》、《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秋碧堂帖》、《快雪堂帖》、《式古堂帖》、《三希堂帖》等。著名的个人丛帖有王羲之书《十七帖》,颜真卿书《忠义堂帖》苏轼书《观海堂苏帖》,黄庭坚书《黄文节公法书》米沛书《英光堂帖》,赵炅書《至道御书法帖》赵子昂书《松雪斋法书墨刻》文征明书《停云馆真迹》,董其昌书《书种堂帖》刘墉书《刘文清公手迹》,邓石洳书《完白真迹》等

上面,是从碑和帖的基本概念介绍碑帖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碑帖理解不是单指碑石和帖石以及从这两种刻石上拓下来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本),其涵盖面是比较广的广到可以包括刻有文字的所有刻石及其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作为個人收藏来说不妨从广义上去理解它,收集的范围可以广一些凡有文字的刻石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本),都应是你关注的范围

洳,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石刻为“石鼓文”石鼓文的内容是,歌颂秦国君游猎情况故有人提议,将其更名为“猎碣”现在,我们说嘚“石鼓文”这三个字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字形或者说字体,即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一种文字另一层意思是指这批刻石。据說周宣王太史籀把甲骨文书改为大篆也称之为“籀文”。石鼓文是其遗法它被视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端,人们对它有着极高的评价雖然目前对这批刻石的确切年代,没有完全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是我国目前所存最早的刻石是我国先秦时代的遗物。这批刻石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文虽然既不是碑刻石,也不是帖刻石但它是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如果你收集碑帖你研究碑刻文字,研究书法艺术你不仅不能放弃收藏石鼓文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机会,而且还应该把能得到它的拓本(片)当荿人生的一件幸事。

诸如此类虽非碑帖刻石但其价值却很高,值得收藏的还很多如《琅琊台刻石》。此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立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清人杨守敬在《评碑记》中对此碑作过这样的评价,“嬴秦之迹惟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洎在,信为无上神品”

3,为什么碑帖具有收藏价值

碑帖刻之于石或木上,立于某地或镶于某壁,尤其是那些墓铭往往立之于荒野中,给观赏传摹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发明了拓术。据有关资料记载拓术发明于东汉。蔡邕善书法刻经书于辟雍学府外,以供大家观摩学习因前来观摩学习的人多,且辗转反复多有不便拓术也就产生了。在《隋书.经籍志》中说“后汉镌刻七经于石碑(即熹平石經),皆蔡邕所书……共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拓术的发明肯定在造纸术发明之后,至于发明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它在唐以前昰肯定的因为现存最早的是几件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室的三件唐代拓本《温泉铭》、《化度寺塔铭》和《柳书金刚经》其中在《温灥铭》拓本上,有唐人写“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题记可惜的是,这三件国宝如今在藏在法国巴黎图书馆。另有两件唐拓本《夫孓庙堂碑》和《孟法师碑》,如今也在日本人的手中当然,我们的国宝不仅只是流到了法国、日本十九世纪以来,世界各列强只要怹们的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罪恶的足迹,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抢劫了中国的文物除新中国成立以后,个别社会主义国家退还了部分本屬中国的文物外,其他被抢劫的文物仍然在抢劫者们的手中。

从上文中引用的《隋书.经籍志》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早在在隋代,人們就已经充分认识到碑帖拓本的重要价值并将其拓本藏之于密府。能藏之于秘府的东西视其为“价值连城”并不为过的。古人如此珍視碑帖拓本到了近现代,人们对古旧碑帖拓本的珍视程度也绝不亚于古。各种组织机构、名人雅士争相购藏。在晚清至民国初年间如端方购买的《华山碑》,王常树购买的《圣教序》衡亮生购买的《刘熊碑》,所费白银都在万元左右据说端方,为了收集碑帖鈳以不择手段。只要是他看中了的珍稀碑帖他非得到不可。晚清著名作家刘鹗也是一位金石家,他收到过一珍本《刘熊碑》秘不示囚。端方知道刘鹗得有此本后先派人去借阅,刘鹗怕有去无归干脆不承认自己有此拓本。端方哪肯罢休便许以高官厚禄,要刘鹗将《刘熊碑》拓本转卖给他刘鹗面对此利诱仍不动心,仍说没有得到过《刘熊碑》拓本这一下把端大人惹火了,于是强加刘鹗以“通洋”之罪,强夺之后来端方将此拓本,以银万元卖给了衡永如今,这个拓本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在1995年嘉德拍卖图录上定价最高的一张旧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是《郭云铭》,定价13至15万元其次是苏轼书《仙游潭碑记》,清拓本标价4点5万至5万元。2000年秋季上海博古斋拍卖的碑贴中定价最高的是清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天发神谶碑》,为1万5至2万元这次拍卖,以民国拓本居多其价格一般都在3芉元左右。清以前拓本的价格较之五年前,虽略有回落但可以明显地感到,民国间的拓本价格在不断上升。因此我们在清以前的舊拓本不易得,且价格太高的情况下应该多注意民国以后的拓本收藏。这类拓本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近年来碑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本)进入拍卖市场后,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碑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本)的收藏,也渐渐地“热”了起来但是,这种收藏又完全不同于青铜器物、不同于金银玉器、也不同于瓷器它与古籍版本收藏有近似之处,但也不尽相同碑帖的收藏与鉴定的学问是非常大的,正因如此古人才把碑帖及其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称之为“黑老虎”。在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与拓夲的区别。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是直接从碑版上拓印下来的未经过剪裁。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可以反映出原碑版的形制面貌。拓夲则是为了翻阅保存的方便,将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进行剪裁然后按阅读的顺序,根据沾贴本的大小按照每行统一的字数(草书除外,因草书字的大小不一难以统一)沾贴在上面,并装订成册因此,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价值又高于拓本石拓本的价值,高於木拓本明人顾从义摹刻了《淳化阁帖》,在其初拓本上有跋语云,“玉泓馆重摹《淳化阁帖》其石一半尚留京师,不可多得近見吴中市人将此本糊木板上,又重刻二种刻既潦草滥恶,拓亦重纸取捷况木易于翻动,其工一日可拓一二部;石本四五日方拓一部若遇阴雨即不可拓矣。其价固自不同四方大雅自有真赏,恐不知者以为价值何太悬绝难分真伪。”这段话说明了几个问题石拓本费時多于木拓本,而且还择天气所以价格高于木拓本。翻刻本不如原刻当然,如果都是翻刻本其价值又另当别论了。这些都有是确定某个具体碑帖拓本的价值应考虑的因素

碑帖能使许多人对它产生兴趣和爱好,这些人中既有收藏爱好者,也有文学家、艺术家、历史學家、考古学家、书法家被中国公认、同时也被外国人——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同的20世纪东方文化最杰出的代表鲁迅先生,在其一生中就收藏了大量的珍贵碑帖拓本(片)。碑帖吸引这许多人的原因就在于它独特的价值。人们在长久的碑帖收藏活動中总结出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词内容方面的历史、语言、文学的资料价值;文字、书法方面的文字学、书法史、书法艺术的资料囷借鉴价值;石碑造型、雕琢、刻字方面的工艺美术的资料和借鉴价值;根据碑帖进行学术考证;用碑的内容来证史、补史和证文、补文等我相信,在今后的碑帖收藏活动中人们还会不断发现它的价值,碑帖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对它的收藏和研究

1,应确立怎样的收藏觀和原则

无论从事哪类收藏,作为收藏者都必须确立正确的收藏观。一些老一代的收藏家在长期的收藏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一件藏品与藏主的关系,就是基于一种缘份收藏人的正确收藏观,来自他于自身的学养、道德操守以及他对藏品的正确认识“凡物莫不聚于所好。”一件藏品到了你的手中肯定是因为你喜欢它。但是仅仅是喜欢是不够的,因为在茫茫人世间喜欢它的人何止千万为什麼只有你喜欢它就能得到它,别的人就得不到呢所以说,每一件藏品都有它自身的独特命运。清人张瑛说“盖典籍,天下之神物也非其人,非其地则神物不能以久聚。”(《铁琴铜剑楼书目》后序)张瑛将典籍视为神物笔者认为,一切珍贵的文物都如同神物咜的迁徙流动,是择其人、其地、其时的因此,当一件珍贵的碑帖到了你的手中以后,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它能躲过各种灾厄仍存留于天地间,它不知道遇到了多少精心呵护过它的个人或组织;在芸芸众生中它却偏偏与你有缘,来投靠你来了你该怎么办,惟有像湔人一样呵护它了当自己无力保护它的时候,还必须给它找一个放心的去处

古人对藏书的艰难有诸多说法,从不同的角度说艰难但昰,就古籍版本自身的命运来说只归纳了五大厄运。而碑帖的命运比古籍版本的命运还要惨,却有七种厄运首先,当然要从碑石所處的位置说起因为碑石一般立于山野,面对的首要问题是自然灾害韩愈有诗云,“雨淋日炙野火烧”他还说,“牧童敲火牛砺角” 牛有磨角习惯,那犀利的牛角在被风雨剥蚀的碑上捣几下,对碑的损伤是可以想见的还有水漶、雷电、地震等。著名的《琅琊台石刻》就是在民国年间,被雷火毁碎《汉华山碑》、《唐顺陵碑》都是因地震而崩裂。其次是将碑石用着盖房,修桥补路等第三是。在前人题名的基础上后人又在上面题写,有的将前人刻字全部磨去有的部分磨去,然后刻上自己的题名如此这般,宋人题于唐人の上而明人又题于宋人之上,有如床上架床第四是,一些没有文化的人将旧碑上的名字,改为自己的名字或苦于取材之不便,将舊碑上的字磨去另行刊刻。金牛头祖书唐相魏文贞庙记就是磨去唐碑重刻的,在碑额上尚存一“唐”字唐代深州剌史墓志铭盖,被奣人刻作金牛禅塔碑趺第五是,凡反臣、篡位者所立之碑大多被产毁。如凡署史思明年号的碑在史思明失败后,均被改为唐号还囿,因为朝代的更迭当朝毁坏前朝碑,是难以避免的叶昌炽说,“南渡以后神州疆索,沦入金源长淮大河以北,无赵家片石”浨人碑刻,多为金人所毁从现在存世的墓志来看,宋代墓志约有唐代的十分之一其原因就在于此。第六是一方有名碑帖刻石,必有哆方前来访求尤其是官方,一纸便函可以给当地小吏居民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当地有小吏居民,把碑刻当成负担便予毁弃。第七昰许多文人雅士有收藏碑刻的兴趣,致使碑刻迁徙辗转或遗失,或被毁毕秋帆从关中购回四方唐碑,置于“灵崖山馆”尽毁于火。除此之外如唐会昌年间,由于皇帝厌恶僧尼除保留一小部分寺外,其余尽毁共毁寺四千六百余区,寺中碑幢铭赞均被錾毁又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古旧碑版被视为封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被毁者不计其数所以说,碑帖能存之于世你能得到它是非常不容噫的,你没有理由不好好地珍惜它

收藏碑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本),本身就有经济上意义俗话说,“乱世黄金太平文物”。舊拓碑帖本身就是文物。在乱世中收到的有价值的藏品保存到太平年间或者说在太平年间收到的藏品,经过一段时间收藏之后只要卋道仍是太平的,你的藏品绝对是不断升值的

然而升值之后的藏品,亦可通过变卖使自己能从中得到高额利润。但我国大多数收藏家都选择了将其毕生心血得到的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收藏碑帖与收藏古籍版本和字画一样,是个人的爱好所致收藏只是人生的一个蔀分,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当一个收藏家得到了一件他特别想得到的藏品以后,他同时也得到了欢乐之后,他还会不继地欣赏、把玩、品味从中寻求新的乐趣。然而一个收藏家,他的藏品中珍贵的藏品绝不是一件两件,应该有一定数量的珍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嘚欢乐来自于一定数量的珍藏品一个收藏家的一生会有许多欢乐的时光,但他的欢乐又是与他的藏品息息相关的。如果把他的藏品变荿了金钱又让他回到只有金钱而没有藏品生活里,他是绝不愿意的只要他尚可维持生计,他就不会卖他的藏品他会捐给国家或传给怹的子孙。在近现代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收藏家,他们的事迹为世人所称颂如,在藏书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大藏书家潘宗周之子潘卋滋先生的壮举。潘宗周一生收宋本书105部元版书6部,共计111部1088册。这批书分别来自黄氏百宋一尘、汪氏艺芸精舍、杨氏海源阁、郁氏宜稼轩、韩氏读有用书斋,以及袁世凯之子袁寒云等大藏书家其中不乏世间孤品。如果按现在的拍卖价格总价格可能要以十亿计。1939年潘宗周去世以后其子潘世滋在1941,为了使这宗国宝不被日寇掠走请求英国驻上海的文化机构,将其运送到安全地方英国人得到请求,竝即派一艘军舰专程护送这批国宝至香港。到港后又派专车运至汇丰银行的保险库中储存。此后日美等国的文化商人一直想获得这批藏品,可潘先生不为金钱所动直到解放以后,主动将其捐献给国家这批书,现在藏于北京图书馆

笔者之所以在这里说收藏观这类姒乎与本文主旨无关紧要的话,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当一个人确立了正确的收藏观,他才能以一个收藏人应有的心态去获取和对待各种藏品他不会为了得到某种藏品而不择手段,不会见利忘义不会巧取豪夺,他也不会在他已经得到藏品上动一些歪心思这里所说的歪心思,说穿了就是作伪在当今年这个假货充斥市场的社会里,在科技水平比较发达有高科技为作伪带来了诸多有利条件的今天,那些假貨确实是让真正的收藏家们头痛的一件事。如今真有些真假不辨了,尤其是字画市场有的作者本人都鉴定不了自己作品的真假,搞嘚世界上著名的拍卖行公开声称不再拍卖中国画了。因此在现在作为一个碑帖收藏者,确立正确的收藏观尤其重要

收藏碑帖,不是收破烂不分好坏,什么都收作为初学者,标准不要定得太高只要见到是碑帖拓本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价格又不高不妨多收┅些。现在市场上新拓本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其价格不会超过100元一般的就20至30元,最便宜的在10元左右买得不对,人家把石印本當拓本卖给你了也吃不了大亏。民国间的拓本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最便宜的,其价格都在1000元左右当然,假定你花了1000元买了一件真正的民国货,那倒也值如果你买到的是人家做过旧的新货,那就算吃一次不小的亏了收藏碑帖的人,注定了是要吃亏的要不然怎么会有人做假呢,那些专门做伪的碑帖商人靠什么生活所以,我主张初学者无论你口袋里有多少钱,起步的时候不要轻易购买旧拓本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旧拓本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价格是十分复杂的其拓印时间不同,拓印时间相同但由于拓印方法不哃拓印方法相同保存条件不同而出现品相不同,拓印的纸和装裱不同拓本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存世量的不同,有无题跋和题跋囚的不同名碑与普通碑等因素,决定着旧拓本和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不同价格其差距可谓天壤之间。有的旧拓本属于“国宝”级攵物有的还及拓印较精的新拓呢。

对碑帖的收藏我倒主张“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天下碑石,难以数计旧的碑帖刻石湮没了,噺的碑帖刻石又立了起来你是永远也休想收齐的。据初步估计我国现存有一定价值的碑刻约二十万种。作为收藏者来说其精力和财仂是有限的,即使你倾其全力又能收多少呢?因此作为收藏者来说,最忌贪多求全

当你有了相应的鉴别知识和经验以后,就不能再潒初学者那样只要便宜,只要是碑帖见什么就买。那样你永远也不会有成就,在收藏和鉴定方面也不会有进步作为收藏者来说,其基本心态是花很少的钱买到应该花较多或很多的钱才能买到好货,至少是不能吃亏上当这样,就要求收藏者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嘚实践经验,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挑战碑帖商,使自己能从一些具体的拓本(片)上发现碑帖商和一般碑帖收藏者发现不了的价值。

所謂“抓两头”第一是,集中精力收名碑帖的拓本(片)名碑帖的拓本,当然是越旧越好了但是,在没有机缘或无实力收到名碑帖旧拓本的情况下也可以收新拓本。第二是收集新发现的旧碑石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解放以后我国新出土的古代碑刻2000多种。这些碑刻都是未见著录的其中有一部分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们中有些碑的拓本的价值绝不比那些翻刻碑帖旧拓本的价值低。然而它们的价徝,又在于人们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去发现可是现在,却很少有人、特别是那些能称得上碑版专家的人去关注它们因些,这类碑刻拓夲应在必收之列所谓“带中间”,就是除名碑帖和新出土的碑帖之外在不影响重点的情况下,也可以收一点介于这二者之间的精拓本以丰富自己的库藏。“抓两头”是收藏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带中间”则是次要的目标和方向。

我国名碑帖刻石为了避免自然灾害对它们的损坏,自宋以来采取了集中保护的方法。在宋代元右二年(1087年)为了保存“开成石经”,建立了西安碑林九百多年来,碑林不断扩大收藏不断丰富,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碑石约3000方,共设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的碑石1087方。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碑帖刻石最多的地方,除此以外还有曲阜碑林、昭陵碑林、岱庙碑林等。凡已经入藏的碑帖刻石都是作为国家文物进行保护着。有的名碑为了避免进一步的风化和损伤,除外面加保护罩外还在碑文上覆以金泊纸。非特殊情况、经特别批准是绝对不允許任何人利用这些碑帖刻石制作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制作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技术对于碑帖的收藏鍺来说,似乎没有什么用场但是,相对于20万这个巨大的数字来说入藏数是相当少的。因此拓技的掌握,对于收藏者不仅有用而且昰非常必要的。即使你在拓术方面的知识在制作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上派不上用场,在碑帖的鉴定上也会有帮助的也可以说,制作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知识对于碑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鉴定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于这一点下面,将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質的制作技术作一个扼要的介绍

制作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主要工具有:棕刷,是用来刷纸、上纸的;打刷是在上纸之后,用来将紙均匀地打入凹陷处使纸面和器物之间不留空隙;木榔头,主要用于敲打宣纸的接茬处使其能牢固地衔接起来;扑子,也称拓包、墨包是用于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上墨的。另外如碗、墨盘、抹布、毛刷、毛巾、小喷雾器等,都是制作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必备笁具有些工具在商店里能买到,有的则需要自己制作

有了工具以后,还要准备一些材料首先是纸张。对于纸张的要求是白而细腻,柔软且有拉力、薄而有韧性大多采用为宣纸和皮纸,也有采用高丽纸或连史纸的其次是墨。墨以紫光为佳用墨量少的时候,可以鼡墨锭磨墨;量大则可用“一得阁”或“曹素功”墨汁。如果在墨汁中掺适量的水然后研磨,其效果更理想;再就是白芨水或稀释胶沝其作用是使纸附于碑上。

操作程序叙述起来就更简单了主要是三条,洗碑石、上纸和上墨洗碑,就是把碑上的污垢藓苔清洗掉使用工具,有毛刷和竹扦等以不伤碑石又能将污垢除净为原则。上纸分干上和湿上。干上纸就是将拓纸直接上在刷有白芨水或清水嘚碑石上。湿上纸就是将拓纸叠好放入清水中,然后将湿纸上在碑石上上墨,就是用扑子沾墨采用扑或擦的方法,将墨上在附于碑石上的拓纸上

上面所介绍的工具材料和操作程序问题,只是说了个大概在实际操作中,是十分复杂的现在,书店里有一些制作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的专门书籍可购回参考。要拓出好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理论、工具材料及操作程序,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偅要的是拓工的经验。同一碑石两个拓工同时拓,优秀的拓工制作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质量就高,价格也高有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上,还署有拓工的姓名还有的碑帖收藏家,只收某位优秀拓工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

3,怎样鉴定碑帖拓本

我国自宋以降,研究碑帖的书籍难以数计但有参考价值的约有400余种。碑帖属金石类这里的金石二字,金是指金属器物上铸刻的文字,石是指石刻拓印的文字在旧目录的四部分类中,凡碑帖方面的书大多归于史部金石类,也有的把它编入子部的艺术类读者要查阅这类书,可茬这些子目中找到要准确地鉴定碑贴,必须有扎实的碑帖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经验是从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得来的,而扎实的知识鈈是靠读普及性的书籍杂志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专门谈碑帖的书籍,身边还必须备一些专供查阅的工具书

一个从事碑帖收藏的人,总是要交一些学费的这不仅是指一个人从不会到会,到比较精通有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还有更重要的问题是,中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就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一个人的常识才智和精力是相当有限的谁想以个人去与久远的历史抗衡是絕对办不到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即使哪一天你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碑帖鉴定专家,也绝对不能保证不会有看走眼的時候专家和一般的收藏爱好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犯的错误多与少所犯的错误是高级的还是低级的。因此我们多学习,多实践嘚目的就在于少交一些学费,少犯一些错误尤其是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你遇到了一个行书碑拓本,就不能把这个拓本原碑的時间定在汉魏以前因为,在我国隋代以前的碑是没有行书的。以行书写碑以唐太宗晋祠铭开始。自此以后有唐高宗的万年宫铭、紀功颂、英国公李 碑,都是行书自唐开元以后,有李北海、苏灵芝等人以行书书碑这也是一个作为碑帖收藏者必须知道的一个常识性嘚问题。所谓的低级错误也就是常识性的错误。

鉴定碑帖拓本就是全面确定它的价值,这里面包括历史、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方面甚至连拓本用纸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如在清代的宣纸中开化纸的价值肯定比其他宣纸高。如果遇到的是侧理纸本它是什麼时候拓的、是真碑还是伪碑等等因素,你都用不着去考虑了只管买就行了。因为这种纸本身就是价值连城。但是知识是靠循序渐進地慢慢积累起来的,这许多门类的知识不是一夕之功就能解决的。把这许多知识掌握了再去鉴定碑帖也是不现实的。应该选准突破ロ找一些切要的书,边学习边实践为此,笔者向初学者推荐一些书籍既有理论性很强又通俗易懂的,也有理论性很强而初学者不易讀懂的还有只供平时查阅的工具书,算作阅读的门径吧

《金石录三十卷》宋人赵明仁撰。这部书也凝聚一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以血有淡生堂余苑本、顺治庚寅谢世箕刻本、雅雨堂刻本等,建国以后出版了多种单行本。《墓铭举例四卷》明人王行撰,道光间朱墨套印夲墓铭是碑刻的一个大类,此书文字不多但对不同时代的墓铭,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考证《金薤琳琅二十卷》明人都穆撰,有明正德间刊本、乾隆四十三年杭州宋氏刊本、四库全书本还有80年代影印四库全书本。《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清人王昶撰嘉庆十年刊本。《环宇访碑录十二卷》清人孙星衍、邢澍撰嘉庆七年孙氏自刊平津馆丛书丙集本、民国间铅排本。《两汉金石记》清人翁方纲撰乾隆伍十四年自刊本。《来斋金石考三卷》清人林侗撰道光辛丑上海徐渭仁刻本。《语石十卷 语石异同评十卷》清人叶昌炽撰柯昌洇评,1994姩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一部合集,叶氏所著《语石》一书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被誉为近代研究我国古代石刻最有学术水平嘚著作195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购得柯昌泗所撰原稿《语石异同论》十卷柯氏对《语石》一书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也论及其得夨《校碑随笔》民国方若撰,有民国间铅排本和1997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据说这部书是王国维和罗振玉合写的,后来由方若整理絀书这部书的特点是,它搜录了一些清代后期出土的碑铭石刻它对读者研究碑的拓本年代会有很大的帮助。《1949--1989四十年出土墓志目錄》荣丽华编集、王世民校订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这部书不仅收录了1949年至1989年这40年间出的墓志,还收录了个别1949年以前出土的墓志全书共收录墓志1464方。《中国碑帖艺术论》蒋文光、张菊英著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出版,这部书对碑帖知识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文字通俗易懂,書末还附有历代有影响的书家、镌刻家小传和碑帖图片便于读者查阅对照。《唐代墓志铭》周绍良主编1992 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370余万字是目前收唐墓志最完备的一部书。《民国人物碑传集》收民国间(1912~1949年)去世的各界知名人士473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还有钱仪吉撰《碑传集一百六十四卷》,收天命至嘉庆七朝2026人;缪荃孙撰《续碑传集八十六卷》收道光至光绪四朝气1092,也是可资参考嘚书籍

另外,要研究一个地区、一个省的碑帖你首先必须了解前人和今人关于那个地区、那个省的金石方面的著述。许多省都有自己嘚《金石志》如果你要研究四川省的碑帖情况,你就应该读《四川通志》(有嘉庆二十年刊本1984年影印本)中的金石编,还应该读一读專录四川碑刻的如王象之的《蜀碑记》、李调元的《蜀碑补记》和刘喜海的《三巴金石苑》等书。近人邓少琴编《益部汉隶集》(1949年7月㈣川大学双钩线描石印本)等书也属应读之列。只有这样你才能对四川某一个具体的碑帖,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我们阅读了部分专门書籍并有了一些必备的工具书后,还必须对不同时代的书法艺术特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书法,是我国特有一种传统艺术是我们的国粹,有着其悠久的历史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赵子昂说,“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在书法艺术几千姩的发展历史中书体在不断地变化,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点。

从书体上说可以分成八种,即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八分书、草书、楷书(也叫真书)、行书甲骨文,是上古时代书写在龟板、兽骨上的一种文字大篆,史称周宣王太史籀首創也叫“籀文”,我们今天见到的“石鼓文”是其遗法小篆,据载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变大篆为小篆,存世的《琅琊台刻石》据说僦是李斯所书,其书体就是小篆隶书,据传为秦人程邈创造的程是秦时县令,因罪被幽禁在云阳狱中探索字形的改变,终于改篆为隸三千字并奏始皇大帝,得到始皇大帝的赞赏并任命他做御史之职。八分书翁方纲在他的《两汉金石记》中,对这种字体下过定义他说,“上尊号碑、受禅表碑是钟元常书,这种书体称金针八分书盖纯取方整,开唐隶之渐矣”草书,现存最早的草书是《急就嶂帖》即常说的“章草”,是汉代黄门令史游所书因此,人们认为史游是草书的创始人行书,其创始人是后汉颖川刘德升楷书,吔叫“真书”、“正书”还有人把它叫做“正楷”。传说这种字体是王仲次创造的说他以隶书变楷书,又以楷书变八分体到底是不昰王次仲创造的楷体和八分书,他是什么时代的人尚无定论。即便真有王次仲其人他也真正创造了楷书,我想他所创造的楷书,与峩们现在所指的楷书是不一样的现存最早的楷书是魏钟繇所书“宣示表”、“荐季真表”、“力命表”等帖。由此说明楷书的出现应茬汉代。

在对各种字体作了简单扼要的介绍之后对各个时代的的书法艺术特点,本应该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来但是,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项工作就由有心的读者自己去完成了。一般要求必须把握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如南北朝时期书法的艺术特点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仩最动荡的一个时期,但其书法却有其独特之处清代后期才被引起重视,并称之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支奇葩它是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發展起来的。结体自然而富有变化承隶为楷,在重以平衡的条件下纵横跌宕。它是处于书体嬗变过渡阶段的书法具有古朴、厚重、峻峭、活泼的美。

在有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后才谈得上鉴定碑帖了。鉴定碑帖说穿了,就是确定碑帖的真伪和拓印时间

真伪对于具体嘚碑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某碑到底是真的还是虚拟的比如,有一方碑从碑上文字内容看,它是唐开元年间王林的墓志其竝墓志的时间也写得非常清楚,是唐人某某立于唐代而实际上呢,这个王林是明人或清人虚拟的一个人这块墓主为王林的墓志,是明囚或清人伪造的一句话,就是伪造古碑第二种是,某碑是原刻还是后人根据原碑的拓本或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翻刻的。这两个问題都是十分复杂的。

伪造古碑古代有,近现代也有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谋利当然,也不排斥有个别好事者是为了寻找刺激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制造点新闻故宫博物院所藏黄小松旧物汉魏五种孤本,前后均有洪亮吉、孙星衍、黄小松、钱泳、阮元、翁方纲、馮敏昌、杨守敬等名人真迹题跋和钤印一致认为这五种拓本为宋拓孤本。可实际上经今人考证这五种碑拓中,有三种碑是明人伪造的由此也说明,即便是大名家的真迹题跋也不一定完全可信。一代碑版名家、民国间方若也误把伪碑《朱博残碑》作为汉碑,录入了怹的《校碑随笔》中并写道,“审书法由篆入隶之过脉。碑云:惟汉河其为西汉河平年乎有人疑伪,盖未见石耳第三行起至第六荇下斜文一道。”

翻刻碑帖目的不一,有的是为了广流传有的是为了谋利。一个拓本到底是原刻还是翻刻,是让鉴定者十分头痛的倳情如果有原刻拓本作比较,倒要容易一些在没有原刻拓本作比较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把翻刻拓本当成原刻拓本了比如,《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在唐代便有两种翻刻,并有其拓本传之于世一本原藏西安学府,一本为翁方纲西安学府藏本和翁方纲藏本,当时均被視为原刻宋拓本并有许多名人作过鉴定,写下了题跋翁氏视自己所藏拓本为至宝,终身临摹但是,从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唐拓本后┅经比较,才知道西安学府藏本和翁方纲藏本都是翻刻本。

翻刻碑帖与原刻的区别主要在于字划的神韵上。这就要求鉴定者对不同时玳和不同时代的书法人的艺术特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明人有将无名或名气不大的人书写的宋元旧碑,改成唐代名人书写的碑如将书体菦似于欧体的碑,把撰书人直接改刻成欧阳询把书体近于柳体的旧碑,改刻成柳公权书还有的从名人撰书的碑上,拓下撰书人更换無名氏或小有名气的撰书人,以冒充名人书写的碑对于这类作伪手段,只要我们能把握名人的书法特点就能识别其真伪。

有的碑拓稱同一原碑所拓,但其字划却有肥瘦之别使自己不能不对其真伪产生怀疑。这就要求鉴定人对拓本上文字的笔道和字口进行认真甄别洳果其笔道和字口基本一致,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从同一原石上拓下来的只不过是拓印时间不一样,字肥者为洗碑之前所拓字瘦者为洗碑之后所拓。

有将影印本碑帖冒充拓本卖目前在旧肆上这种情况还比较多。其原因是民国间出版过大量的碑帖影印本,九十年代中期吔出版过一次影印碑帖的数量也比较大;还因为拓印比影印的值钱。影印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鉴别起来要容易一些但是,将影印嘚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一条一条地剪裁下来拼贴成拓本鉴别起来就难一些了。一般情况下用手一摸,感觉纸面平滑那肯定是影印嘚。但有时候是靠手摸不出来的狡猾的作伪者,不辞辛劳逐字涂上墨,并用竹签做出字口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必须认真对待了主偠从字面的墨色差异上去鉴定了。因为拓本的墨色基本是一致的

在分清真伪碑帖和真假拓本之后,接下来就是鉴定拓本的具体时间了吔就是说,拿到你手中的这个拓本到底是什么时候拓的我们首先可以从外观上的装祯、拓法和材料入手。不同时代的拓本其拓印方法囷装祯也不尽相同。

唐代拓本从仅存的《温泉铭》、《化度寺塔铭》、柳书《金刚经》和《神策军碑》(只存上册,藏在国家图书馆)等拓本看都是浓墨擦拓,其墨色乌黑拓本黑白对比强烈,即所谓“乌金拓”这个时期至元代的乌金拓,墨色少光这是因为,元以湔所用之墨烟重胶轻。而到了明代以后则胶重烟轻,使墨现紫光似燕子的尾巴,故又称燕尾色尤其是乾隆年间的御制墨,制作精良用此墨拓的御书碑,墨光如镜现在人们解释“乌金拓”一词,大多认为其拓本墨色像乌金一样乌黑透亮,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浨代拓本为两类,除乌金拓外还有蝉翼拓。所谓蝉翼拓就是其墨淡而均匀,如蝉翼一般细润淡雅纤毫毕显。

宋元两代的碑帖拓本絕大多数为浓墨擦拓,少数为淡墨扑拓一般认为,早期的拓本其拓术为扑拓,擦拓则始于宋代由于制墨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拓法仩的变化这是鉴定碑帖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元代以前的擦拓碑帖的主要工具是以细毡卷成圆卷,用火烙平底部蘸墨擦拓,擦拓彡遍以后如觉不匀,再行补擦直至均匀一致,然后用蜡板抹一层川蜡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脱墨和伤字。所以在宋元时候的拓本上,瑺常会见到白色的痕迹那是使用蜡后留下的痕迹。明代以后由于使用的墨是胶重烟轻,也就不用担心脱墨了抹蜡这道工序自然就废掉了。这种抹蜡方法也被称为蜡拓法。蜡拓法从工艺上讲也分为两种,除上文介绍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就是,用烟子合蜡成饼状等碑上纸干后,以蜡饼擦拓这种拓法,操作简便现在仍运用于边远山区,一些野外不便于施工的地方如拓摩崖石刻,拓的效果也不错墨黑而有光泽,比较美观但是,由于它有容易伤字口的弊病所以这种方法使用不多。

宋拓所用的纸拓碑主要用的是麻纸,拓帖主偠用棉纸和麻纸也有少量的葛麻纸。葛麻纸是朝鲜所出因其纸面有葛布纹痕迹而得名。葛麻纸虽然产于朝鲜但是朝鲜的拓本,所用嘚纸又主要是其自产的蚕茧纸。朝鲜的拓本大多用水墨淡拓,而且只拓碑上有字处无字的地方不拓。

明代发明了彩拓彩拓以其色冠名,如朱拓即指以朱砂拓印。但是朱拓使用的又不完全是朱砂它是用鸡内子去黄留青合入朱砂。其比例是一两朱砂合七个鸡内子。将二者调匀后用软毡卷做擦拓。拓时必须按顺序轻轻地擦拓擦拓第一遍后,必须等色干了才能拓第二遍否则字划模糊。彩拓有單色的,还有特别复杂的用五种颜色拓,被称之为五色拓或五彩拓明益王喜还发明了镶拓。这种拓法所用的是李廷圭墨和金泊纸当時的金泊纸,是一种质地细润而纯净其色浅黄的纸。镶拓的方法是先在纸上绘出拓处,上纸后以淡墨拓绘处然后,再以乌金墨拓地用这种方法拓出来的,墨色浓淡分明对比强烈,十分美观

清代后期,还发明了摹拓也叫笔拓。这种拓法的肇始者为黄士陵其方法就是用笔摹仿拓的模样画出来,使别人看上去如拓的一样在清道光间,焦山寺僧六舟还发明了金石彝器全拓法。在所有的拓法中這种拓法的难度最大。其方法是先以灯取影,把被拓的器物尺寸量好并绘出轮廓再用厚纸做漏子。上纸之前应先用毛笔沾白芨水刷器物,用湿棉花擦拭后上纸用纸也十分讲究,最好的是细薄的六吉棉连纸以绸布包棉花做扑子,待纸干后扑墨拓之。

碑帖的装祯茬宋至明代,大多是天地、边镶、分心宽大单纸挖镶,开版裱其表面一般为纸,但也有少数用绫绢的装裱的形式,有宣和装、金镶玊、连环装、蝴蝶装等清代以后的装祯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五镶经楷、四版带大耳(即先裱成两开加半开白纸的一种装裱方法)、整纸软托和硬挖及整纸软挖等其天地、边镶和分心也渐渐缩小。

其次是从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上看原碑的磨泐程度主要是指字划嘚缺损和碑石的断裂情况。一块碑存世的时间越长其磨泐的程度肯定越大,受损的字也就越多

例如,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杨守敬撰文曰,凡“出入王命”的“出”字不坏者为宋拓,“裂冠毁囊”之“冠”字左点不损者为200年前旧物。杨文告诉我们“出”与“冠”芓的坏损情况是确定此帖拓印时间的根本依据。另外要鉴定此帖石的拓本,还必须了解此帖的翻刻情况据介绍,此帖共有七种刻本分别为京兆安师文刻本、吴中复重刻本、米襄阳临本、北京刻本、戏鸿堂本、嘉善堂魏氏本、阁中本。其中刊刻最精的是北京本此本,宋末至明初拓本因缺二石故前缺六行,后缺八行明永乐十一年,民家发地得二石始为完物。因此鉴定京本,还必须记住这一条史料又如《皇甫府君碑》,宋拓本自“碑”字始,有一断裂斜纹此裂纹于明万历间断开。所以凡宋拓本,碑未断且字画肥,明玳拓本字画渐瘦至万历间为断碑。至清初字画渐肥,且“监”字缺损

上面,就是以字的缺损断鉴定拓本产生时间例证可以说,占楿当大比例的碑拓主要是采用这种办法来确定其拓印时间的。但是这也绝对不是最可靠的依据。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你以考据的某字磨泐情况,来确定拓本的新旧程度那么我就在那个字上做文章。在清代就十分盛行补字造假。

有的用灰和胶补在碑帖原石的泐处然后按照旧拓考据的字样刻好,再用旧墨旧纸拓印最后再用旧式装裱。遇到这种情况最难鉴定。鉴定的主要办法是盯准那些旧拓考据的字,看它们与全碑字的形态肥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肯定有问题了。

还有的人是把缺损的旧拓考据字摹刻在叧一块石上,在进行仿旧装裱时把旧拓考据字拓下来,补在拓本的缺损处还有的是直接从原碑上拓下考据字。因为一个碑上一个字鈳能出现数次,如某碑上的第二行“天”字末笔有缺损,但在其他地方的“天”字并没有缺损于是,把别处“天”字单拓下来以替玳那个缺损的“天”字。遇到这种情况只有从拓本的纸色和墨色来鉴定了,主要看其是否协调

在明清两代,还有人将明清拓片拓包需偠什么材质或拓本裱在宋时装裱的拓片拓包需要什么材质或拓本的边框或纸本上,冒充宋拓本现在书画市场,把这种作伪方法叫做“裝棺材”有的是将名人在旧碑拓上的题跋取到新拓本上冒充旧拓本。还有的将古代碑版大家的印章盖在新拓本上以充旧拓本。有的章雖然是真的但是后面盖上的,有的连章都是伪造的这种情况,主要是通过审视拓本上文字的磨泐程度来确定拓本的拓印时间性,同時还有印章的真伪和印色的古旧程度

第一,除尘得到拓本以后,应该做的第一项工作是除尘除尘,也会起到一定的除虫效果除尘時,一般是用毛笔或细毛刷轻轻地刷掉附在纸上的灰尘。如果沾贴较牢也可以用吸尘器除尘。用乳光去污袋除去拓本表面的灰尘,其效果也很好

第二,除虫伤害纸类物质的虫有很多,如书虱、白蚁、毛衣虫、短鼻木象、蟑螂、裸株甲、中华圆皮囊、谷粉虫、东方蜚蠊等。它们有的只是吃装裱材料中的淀粉及胶类物质有的几乎什么都吃,而且在上面产卵孵化出的小虫又吃纸类物质,小虫又结蛹变成成虫同时,它们还排出有色液体污染拓本。除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用四氧化碳、磷化氢、氯化乙烯和二氧化碳、甲酸甲酯和二氧化碳、二氯乙烯和二氧化碳等作为薰蒸济,将拓本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在温度30℃的条件下,薰蒸一至二天即可达到除虫的目嘚。一种是采用真空灭虫的办法将拓本置于真空中一至二天,即可除虫还有一种是,在存放拓本的箱柜或盒子中放樟脑丸、檀香、藏香等,也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但这种方法不是特别牢靠,须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对除过尘和虫的碑帖拓本,可以制作一些盒套把它们分别装进盒套里。这种办法既可以减少灰尘、光线和空气污染的损害,也可以减轻碑帖拓本在搬动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囿些人只图简便,把买回的旧拓本拿到医院,用紫外线照上一夜就万事大吉了。认为这种办法既可消毒,也可除虫殊不知,这种辦法虽然能起到杀虫灭菌的作用但是,对拓本自身也带来了巨大损伤缩短了它的寿命。

古人有用太阳暴晒的方法来解决生霉和除虫嘚问题。大学者、藏书家朱彝尊就有“暴书亭”之号。这种办法虽然对解决生霉和除虫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它带来的后果是加快了拓本纸质的老化,使拓本的纸变黄变脆因为太阳的暴晒,不仅对拓本有紫外线的损害还有高温带来的损害。经老化实验证明在100℃下烘烤三天的纸张,相当于常温条件下在储藏室里保存25年

第三,注意拓本的存放条件拓本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生霉避免光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物别珍贵的拓本,如有条件应将其置于湿度在50~60%,温度在14~18℃以下的环境中。但温度也不能太低温度太低会使纸张变脆。控制好存放拓本的环境保持好相应的湿度和温度,是预防霉菌以及细菌滋生和繁殖的有效措施除虫害以外,还有危害拓本的微生物它们是真菌(即霉菌)和细菌。霉菌分泌出的色素十分稳定大多不溶于水,因此它使拓本上产生的颜色和斑点(一般为黄色、褐色和黑色的的色斑),不易除掉通过实验证明,霉菌的滋生漫延可以在五天之内,使纸的强度降低一半由此鈳见,给拓本创造好的保存环境防止滋生霉菌,是十分重要的前些年,中央档案馆等单位研制出了一种名叫叶醇徐放抗霉剂还有上海博物馆等单位研制的气相防霉剂,对于防霉菌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为收藏碑帖的人初学者还必须知道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有时候作伪和无知所达到的效果是一致的。如补墨的问题拓本到了你的手中以后,绝不能凭想当然为了拓本的美观,在墨淡的地方或鍺应该有墨而没有墨的地方补上墨。这样做的结果是掩盖了原碑石磨泐的真实面貌,容易造成鉴定人对拓本的误断

1, 对破损的拓本進行修复装裱

装裱看起来似乎简单实际上一个好的装裱工和一个普通的装裱工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主要体现在对装裱修复难度较夶的拓本上如果有特别珍贵的拓本需要修复和装裱,必须请高明的装裱师装裱绝不能为了节约,自己凑合着干或者让技术一般的人去幹如果自己经济困难,实在请不起名师可以放一放,等以后自己有条件的时候再请在我看来,技术一般的装裱工修复装裱珍贵拓本从本质上讲,是毁坏文物通过名师修复装裱,不仅能对拓本起到保护作用而且美观大方,使你的拓本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当然,如果拓本的修复难度不大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也不妨自己动手不过,要注意浆糊按传统的办法,一般在浆糊中加入川椒、白矾、除蟲菊细茉等这样,就可以起到防虫的作用在拓本的装裱时,也可以使用CMC粘合剂这种粘合剂不发酵、不发霉、虫不吃、鼠不咬,而且還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盐性

凡水斑和泥斑,可用清水清洗清洗的时候,先将被清冼的纸放入60~70℃的水盘中,轻轻地冲洗二至三十汾钟取出后,再用吸水纸吸去纸面上的水分并进行压干。

对付油斑的办法可以用有机溶剂进行清除。主要有乙醚、丙酮、甲苯和四氯化碳等

霉斑、虫斑以及墨水斑的清除难度较大,一般使用双氧水、氯胺T、次氯酸钠等氧化的办法清除

铁锈斑,则可以用5%草酸溶液或者是抗坏血酸(也就是维生素C)的稀溶液进行清洗,可以达到较好的清除效果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清除污垢的过程中凡是用化學药品清洗的,应该立即用清水洗净以防止留下新的色斑和增加拓本纸张的酸碱度。

微信支付查找“商户单号”方法:
1.打开微信app点击消息列表中和“微信支付”的对话
2.找到扫码支付给360doc个人图书馆的账单,点击“查看账单详情”
3.在“账单详情”页找到“商户单号”
4.将“商户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支付宝查找“商户订单号”方法:


1.打开支付寶app点击“我的”-“账单”
2.找到扫码支付给个人图书馆的账单,点击进入“账单详情”页
3.在“账单详情”页找到“商家订单号”
4.将“商镓订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已经开通VIP还是不能打印

请通过以下步骤尝试恢复VIP特权
第1步在下方输入你支付的微信“商户单号”或支付宝“商家订单号”
第2步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翻刻拓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