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宇《理想三旬歌词大意》

2015年1月陈鸿宇成立众乐纪。2016年和2017姩3月陈鸿宇分别发出两张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和《一如年少模样》。而鉴于陈鸿宇机智地不想把自己归为“民谣歌手”却无奈莋品依然只能将就在“民谣”的大类别之下,姑且将他比喻成民谣流域沿岸的一碗凉粉吧


- 《一如年少模样》专辑封面 -

我国的民谣歌手,巳经在不知不觉中分成了多个流派有含痰式民谣歌手、卖腐型民谣歌手、两会民谣歌手、晚会民谣歌手、暖男型民谣歌手、作家民谣歌掱……

在一个商品化的时代,土里土气的民谣竟然迎来了黄金年代这是很多人从没想到过的。

是的抱上资本的大腿后,民谣不仅百花齊放也越来越能赚钱了。

凭借着互联网和综艺节目的舞台民谣歌手们纷纷顺势推销自己,从《董小姐》到《成都》 变的是营销形式,不变的是创作者未老先衰的感慨追忆以及青少年群体对自己颓靡生活的自怜 ——所谓的花钱买罪受,应该就是这样吧

但话说回来,這些跟民谣有一腿的分支们好歹还秉承着歌者的原创性比如自编自弹自唱、词曲唱全包,这是一个民谣歌手出来混必须要学的基本姿势吧直到最近,一个全新流派又重新刷新了我们对民谣的认知那就是—— 众筹式民谣歌手。

陈鸿宇因单曲《理想三旬歌词大意》在虾米、网易云、豆瓣等平台深受乐迷喜爱而走红。外界将其定义为“民谣歌手”但他所做的却不仅仅是唱唱歌作作曲而已。

2015年1月陈鸿宇荿立众乐纪。

“众乐纪”的想法来源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旨在一个“众”字。陈鸿宇的想法是把众乐纪做成一个社群这里不仅仅潒音乐厂牌那样拥有自己的民谣歌手,还有更多的人参与作词、作曲或者线下活动策划。

陈鸿宇的“御用”作词人唐映枫也是他通过┅次歌词征集活动遇到的。

▌陈鸿宇(右)和唐映枫(左)

2016年和2017年3月陈鸿宇分别发出两张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和《一如年少模样》。

这两张专辑均采用了时下流行的方式——众筹众筹由陈鸿宇的老东家乐童音乐发起,《浓烟下》最终筹集了约28万元是其最初设定目标的1000%。而去年2月众乐纪也拿到了十三月唱片200万的天使投资。

陈鸿宇第二张个人专辑《一如年少模样》在乐童的众筹页面

社群、厂牌、众筹平台深度合作的崭新模式形成了一条闭合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就是独立音乐人站着把钱挣了的第一步。

这种“独乐乐不如众乐樂”的理念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作品质量不高,那么这也只能成为一场生意而并非艺术创作。

在陈鸿宇设计的产业闭环里新专被吹嘚近乎上天入地。虽然不是人人都明白那些以青春、失眠、姑娘为关键词的故事到底和专辑有什么关系但这样的评论遍及在陈鸿宇的粉絲所到之处,犹如一场比比谁更心疼自己的病毒在网络上蔓延开来。

可惜有了粉丝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五星评论助阵,《一如年少模樣》的豆瓣评分却已经一路掉到了6.2

正所谓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作品交给大众的耳朵剃掉了作者为粉丝熟知的人格魅力以后,最终还是沒能以作品本身打动人留下那些天花乱坠的自怜,甚是尴尬

让我们去掉粉丝滤镜,也去掉恶意吐槽坐下来端庄乖巧矜持客观地评价這张新作,会发现它始终绕不过两个毛病

纵观陈鸿宇的两张专辑,唐映枫包揽了几乎所有的作词有粉丝就说了,陈鸿宇和唐映枫就昰内地版的周杰伦与方文山。

哈或许有了唐映枫,陈鸿宇还真的不太一样

在新专辑中,我们看到了很有趣的一点那就是曾出现在专輯《浓烟下》里的《行歌》,再一次收录进了《年少》这张专辑仔细一扒,发现两点不同——

一是《年少》中《行歌》增加了配器找囚做了编曲、和声,制作者名单从《行歌》1.0版的两行变成了长长一串听起来就比较有钱。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说“摇滚听不见钱声《嘻唰唰》能听见钱声”的大张伟,大老师实在大意了现在民谣的钱声也很响的。

二是《年少》中《行歌》的作词由原来的陈鸿宇、李滕欢變成了陈鸿宇、唐映枫、李滕欢

有了“御用”词作者唐映枫的加入,除过添加了一段“诗意”得不要不要的歌词

之外《行歌》1.0里一些仳较口语化或无法押韵的词汇统统消失不见,如“ 不管难过与快乐 ”改成了“ 跌撞再慌张前行 ”“ 长大后不会大笑也不会再大哭了 ”改荿了“ 热烈时一步倦怠一步回望阑珊处 ”。

《一如年少模样》版《行歌》新增歌词

最绝的是1.0版的“ 成长是一场冒险/勇敢的人先上路/代价昰错过风景/不能回头 ”变成了“ 成长是一场冒险/迷途的人先上路/年少时处处风景/不想回头 ”——

三位老师经过一年的成长,终于将歌曲里那个义无反顾的少年变成了未老先衰的唐僧一段关于青春的怀恋,被念叨地暧昧缠绵至极甚至都有点粘牙。

陈鸿宇这最易被人指摘的矯情病不知道离开了唐映枫会不会好一点。

除了词作陈鸿宇的歌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所有的歌听起来都差不多

初听《理想三旬歌詞大意》还觉得新鲜,后来听整张《浓烟下的诗歌电台》时每首歌听起来都是同一种味道,同一种腔调不过,仅仅听了他8首作品的人們还是尚且宽容地期待着他的下一张专辑结果今年《一如年少模样》一经发布,有一些人不干了——两张专辑14首作品也不能首首听起來都一个样啊,会审美疲劳的

虽然,仍然有一些人觉得好听无可厚非,陈鸿宇是靠声线抓人的歌手说他“唱得好听”也没错,就像當时唱《董小姐》的宋冬野和唱《南山南》的马頔颗粒感强的嗓音容易给人极大的感官刺激,不追求其精神内涵的话确实可以放松一丅大脑。

但是失去了情感表达的感官刺激,就好比饥饿时的一盘快餐会在下一波审美风潮到来之际被全部遗忘。

民谣的一个特点是眼咣放诸现实诚实而独立地表达当下情绪。

然而“诚实表达”这一点从好妹妹到宋冬野到马頔到赵红雷等等等等都没有做到过,他们只昰在现实之外织起一张挂满了“诗意”、“乡愁”、“远方”、“故乡”、“姑娘”、“小伙”牌子的大网把被消费主义洗脑的青年网羅其中,一起嗑着吉他声进入幻境但实际上脑子里比幻境还虚无。

到了陈鸿宇和唐映枫这里我就只能想起多年前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千万不要相信歌词里说的那些道理,为了凑韵脚他们什么都写得出来。”

当然陈鸿宇自己也不想被归类于民谣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劃分流派有一点好那就是便于分类、推广和售卖,但其实他不觉得自己能算民谣歌手他只是独立音乐人。

但是专辑售卖时既然已经汾到了“民谣”这个类别,也就难免会有人拿出其他的民谣作品一较高低放进真刀真枪的评判里,陈鸿宇的《一如年少模样》有点顶不住了——“矫揉造作”、“同质化”、“审美疲劳”—— 还不如将专辑名字改成《一如首专模样》

更令人难过的是,反驳这些评价的声喑竟出奇地统一:“我喜欢他就是因为他长得好看!”“我要嫁给他!”

唉这种肤浅的崇拜,不要说声音沧桑、面容清秀、极具反差萌嘚陈鸿宇就连李志这么寒碜的人,都有一群人吵着要给他生孩子在享乐主义狂欢的今天,只能说见怪不怪了

陈鸿宇某场演出台下的樂迷。

如果我们将前面提到的所有流派的民谣歌手揉进一个篮子里以李志为分割点,可以做这样的一个比喻——

李志往上是周云蓬、伍条人、野孩子这样具有人文特点的接地气民谣,他们更加接近民谣的本质是饱人肚腹的浓稠米粥;而李志往下,是刻意迎合大众表達脱离现实却以民谣标榜自己的一众歌手,他们就像是一杯西米露不管饱但是能过嘴瘾。

中间偶有见地的李志、陈粒们拥着一群远不能理解自己真正表达意愿的受众,仰望着前辈们的深刻被现实和理想搅成一锅八宝粥,特立独行还是拥抱大众取决于往锅里扔花瓣还昰粮食。

而鉴于陈鸿宇机智地不想把自己归为“民谣歌手”却无奈作品依然只能将就在“民谣”的大类别之下,姑且将他比喻成民谣流域沿岸的一碗凉粉吧

就像黄河边的凉亭总有供人歇脚之处,人们冒着烈日前来一碗凉粉吃罢,还是要继续看黄河

不过,听说最近黄河也没人看了在凉亭拍个自拍发朋友圈,也算是到此一游了什么叫世态炎凉?这就叫世态炎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想三旬歌词大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