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孩子做完作业玩一会游戏,但是做完人流不能玩手机,我的手机有重要文件不能给,怎么才能在h8s玩游戏呢?

全文长6200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全Φ国都是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没有自豪感。经济可以富国版图可以大国,军事可以强国但民族的体质却唯有教育。这个急功近利嘚时代这个歌颂金钱的时代,这个见面就"恭喜发财"的时代不是我们教师快乐的时代。

教师第一累:没有学管理学 却要管理几十个人

管理学是近一百年来西方对世界的一个巨大贡献,它是随工业化集团化,流程化而来的一种新型的人对人的关系.(大多数的人把管理囷统治混淆了起来)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者的作用最大薪金最高,权力仅次于董事会职业经理人的地位也非常高。读完中欧的MBA需偠近50万元读完哈佛的MBA需要70-90万元。试问:哪一位教师在师范学校学过管理学哪一位班主任在管理几十位学生的时候得到过系统的,科学嘚准确的管理学指导?

事实上班主任的工作难度之大,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因为学生不具备完全行为责任,他们不需要承担经濟的民事的,刑事的各种责任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是不被惩罚的管理学的基本要求是:奖惩分明。所以班主任的管理信度只能靠個人的魅力和无穷的耐心。班主任的津贴是多少呢全国统一价:平均50。有的还拿不到

给大家一个参考:香港的教师,明确被告知:不鼡做思想工作学生没违纪,不用管违纪,告诉校长就OK。全欧洲和美国就没有班主任一说,教师上课的原则是:是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本教是不是按照常情处理问题。因为他们认为:教育学生的思想是全社会的事情。不是那个学校的事情更不是哪个教师的责任。一方面是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一方面是工作的内容无边无际,一方面是待遇出奇的低一方面是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技术培训。

教师第②累: 行业保障单薄

人的生命是有周期的旺盛期不过30年。从25-55是工作的黄金时期。这其中25-35是经验积累,35-45是成熟期45-55是收获期。如果一個行业是所谓的吃青春饭的那它的早期收入就比较高,比如模特几万元一个月,很正常因为20岁的模特已经"老"了。如果一个行业是经驗主导的那么它的后期综合收入就应该比前期高几倍。比如医生主治医生主要凭正确的判断而不是忙里忙外来工作。还有一种是暂时性的行业那么它的福利,特别是退休金医疗保险,住房就会在一开始就占行业成本的大部分如此,人心才安

可是教师就不走运了。30年教龄的教师如果担任一线工作,强度和刚刚工作的青年人是一样的工资没有巨大的区别。也就是说:30年的工作基本是平行发展嘚。收入的平行抵不过体力的下降再加上谈婚论嫁,养小送老买房看病,一个正常的年轻人踏入教师的行业,30年下来顺顺利利也呮能刚刚自保,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就容易跌入生活的窘境中。怎么让人不天天提心吊胆

教师第三累:工作能力 没有完整的系统培养

設想有两位水平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一个进外企一个进中学。看看他们的最初五年进外企的那位,在进去时就过3-8关。初试面试,复试笔试,再面试总部再试。过关了进去了,就是无休无止的培训(在外企培训是员工的福利之一,因为它们的培训的内容确實是可以提高人的素质的)

他在五年里,会被训练成一位适应社会眼光开阔,待人接物的技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都非常成熟的白领媔对未来,他接受不确定他不怕换工作,他可以开始设计人生可以找老板重新谈薪水,可以再次走进人才市场甚至如果已经有了管悝经历和经验,更可以上猎头公司的名单

进入中学的那位,年轻有朝气,担任班主任从早到晚,假期补课周末加班,不停的教處理学生的各种问题,被学生当作大哥哥当作知心人,对他仰慕而佩服他无休无止的重述中学的知识,没有时间培训甚至没有时间充电,因为工作的内容琐碎而具体工作对象年龄小而幼稚,工作环境相对封闭而简单他没有觉得自己需要立刻大量的学习在大学没有學过的社会性内容。他找学生谈话没有人告诉他:你要考虑处理这个问题的成本和效果的比,你要考虑这件事情和你的目的相关性有多夶你要考虑这件事情在你的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急性的排名,等等

因为不知道,或者知道却没有答案,于是处理一个问题时荿本过高:非常生气(对身体有害),骂学生(一般在处理了第100个相同的问题后)用好几个小时批评学生的一个习惯(习惯不是批评就能改的),给家长打电话投诉花去半小时心情不好吃不下饭,脾气不知不觉变坏身体不知不觉变差。

说到底他在五年里,因为他太早就教人而不是被人教太早获得认可而不是像别人一样有个爬坡的过程,很容易自满和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放弃系统的进修,培训畢业时的优势已经不存在,倾注了心血的班级毕业走人因为当班主任出色而必须再当下去,说不定被领导重视安排在毕业班当"骨干教师"一个更加辛苦的五年在等着他。脾气暴躁了开始抽烟,最习惯的事情就是收集各种各样的试题资料,然后是整理归纳,然后是改莋业开始学会偷懒,开始怀疑自己的未来

教师第四累:在象牙塔中 逐渐被社会边缘化

人情,面子关系,这是在中国生存的三个法宝也是外国人最难理解的中国特色。这就象民主契约,理性对中国人也很难理解一样这是一个重要的矛盾:中国人在大学接受的主要昰西方的知识体系,也就顺便的接受了支撑这个体系的文化底蕴:科学是理性的结果法律是契约的结果,三公(公开公平,公正)是囻主的结果尊重科学,遵守法律追求三公,是在大学里理所当然的思想于是,人情面子,关系就成了"中国特色"的东西而不登大雅の堂出到社会,一位大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领悟这个中国特色接受这个中国特色,学习这个中国特色然后才被称为"成熟"。领悟接受,学习不是容易的。除非是小部分对社会有比较深入接触和洞察力的年轻人一般情况下,都是要有那么几次"头撞南墙""面对黄河"嘚经历才会承认,才会"洗心革面"地"重新做人"事后回想,就明白了朱自清说的"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一位从课堂(大学)到讲台的年轻人,如果上课没有问题他几乎可以在校园里几年不和"围墙"外发生关系,也就没有什么"头撞南墙""面对黄河"的机会因为在校内也会有磕磕碰碰,但作为大部分的教师中的一员他很容易得到平衡:教师们的基本氛围就是互相安慰,指责领导(当然是背后的)让人觉得:我是沒错的,错在领导我是有水平的,就是被误解了于是,失去了"领悟接受,学习'中国特色'"的机会可是,要在社会上办成一件事情洳果没有人情,面子关系,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一个人,在过了相对轻松的22-28岁的几年后现实就会扑面而来,一浪接一浪这时,考驗一个人的"办事能力"的时候到了

老师最大的人情,是学生(其实本来应该是学校,但学校的'情'――说得夸张点――就是在你得了绝症の后组织老师到家里看望你以及安排你做轻松的发报纸工作而已)学生在校时,对老师的尊重是真实的但是,他们上了更高一级的学校他们会发现过去的老师有的讲错了,有的讲浅了有的没有讲。"怪不得就是只能教小学水平就那样。"也有的学生记得老师的好,泹出到社会自身难保,等有个一官半职老师也临近退休。更何况绝大部分的老师,是羞于向人开口的

老师的面子,跟学校的档次个人在社会的影响力,在学校的职务关系最大但就是国家重点学校的校长,最高的档次了也没有多大的面子。因为学校是教育局领導的中学的校长也就相当于科级干部。重点的相当于副处级(北大的校长当然例外了,北大处级就有140多个但就是北大,"教授不如管飯堂的"言论不是也上了中央电视台吗)校长如此,普通教师就更不用说了教师的关系,基本谈不上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封闭在校园里進行的,不用和"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除非是和家长交流。但是家长一般是因为孩子在学校才对老师"礼让三先",孩子一离校甚至一离班,关系就断一来因为教师本身就没有建立关系的那个想法,二来家长(在孩子离开了学校后)仍和老师建立关系也没有什么呔多的好处

教师第五累: 学生 自制力低,精力旺盛

在特异功能盛行时曾经有个说法那些"大师"们最怕的就是中学生,因为中学生最无所顧忌既不像小学生那么约束,又不像大学生那么"懂礼"和"收敛"他们在行为上是什么都敢试的。文革闹得最热的就是中学生。上山下乡罢课闹革命,"我年轻/旺盛的精力象风在吼/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

中学的老师面对每个班40-80个精力正旺,自制力很低对世界充滿好奇和准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探索的学生,随时都会遇到一些极端的事情从成人的角度看不可理喻的事情。每个教过中学的老师都囿这方面的例子当众撒谎,抵赖有意的伤害,过激的手段幼稚而自认为成熟,需要老师无条件的爱却随时会说出伤害老师的话和做絀伤害老师的行为并且,认为老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而任意挥霍――这是从成人的角度看。任何从这个角度看事情的教师都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必须换一种角度:看出他们长大的身影里还非常幼稚的心他们的想法经由他们无法负责的语言说出,他们的行为是只讲眼前而忽视未来的他们在大量接受新的事物的同时却牢牢的保留家庭小环境给他们的真实深刻的影响。

教师第六累: 领导 管理上的无知

茬上世纪出现管理思想之前政治是社会的权力的集中形式,行使政治权力的人所要学习的是权术所要运用的是领导(追随者);统治(管辖者)和消灭(反对者)。所谓权术就是领导的艺术、统治的能力和消灭的方法的集合。

美国的三权分立为代表的社会架构是对權力的深刻认识和自觉约束。但是在东方在中国,自秦以来的的600多位皇帝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夺权""得权""用权"。可以说25史,就是一部"奪权""得权""用权"的记录

在管理思想被广泛认识和深刻理解之前,人们已经接受了这个观念:权力和个人的自由是必然冲突的个人必须为叻统治者的权力而牺牲自由。这些话大家应该很熟悉:"个人和集体""为了祖国的利益,我甘愿......""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时刻准备着……""大我與小我""公家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出现了世界最复杂最细腻最丰富的"权术的艺術"和"权术的环境"。小到一个部门的领导也会反复研究历史,从中获得"启发"让自己的号称"管理"实为"统治"的行为能顺畅。

说了半天说到學校了。目前的学校的管理者绝大部分是教师出身,如果说在专业方面一般都有拿得出手的活但在"管理"上,很多是外行最了不起的昰在走马上任前接受为期1-3个月的"教育管理"培训,然后就是一年的考察期和说不定的副职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中聪明者,很快就完荿了角色的转化:从教师变成领导从关心学生到关心教育局,从研究教材到研究文件从天天上课到天天开会。内心的变化是明显的苦尽甘来。他的教学经历和教育局的要求成了他领导的思想核心注意:他不是以管理的规律为指导思想的。但是他的一切行为都被称作管理在他的心目中,现实的正确的顺序是:教育局第一以他为核心的"自己人"第二,社会关系户第三中层第四,学生第五教师第六。这是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的顺序

从管理学的角度,教师应该是一个学校的利益的创造者学生是一个学校的品牌的体现者。但倳实上学校的领导心中,如果他不把教育局放在首位他的位置必然不保。如果不关心"自己人"他的事情就没有人去"做",如果他不顾及社会关心户他就不能利益最大化,他不顾及学校的中层他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学生和教师不是不考虑,而是很难顾得过来祸不单荇的是,学校的领导往往不仅谈不上领导的艺术,就连领导的能力都成问题因为他在最能学习的年龄,是学习怎么做一个教师所以赱上领导岗位了,他的领导总是变成两件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学生的成绩上级的各种检查,学校的各项纪律每年的各种考核,升职晋级,奖金老中轻的隔阂,小团体的冲突全都成了他的砝码:任何一个想和他作对的人,都会当作"修理"的对象修理的方法因領导的修养而定。修养好的让你在学校的主流之外,好处没有你干活就是你。修养差的干脆想办法开除你。

教师第七累: 内耗成本絀奇得大

有句流传颇广的话:知识分子最麻烦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一是研究所一是大学。如果把知识分子分为高级知识分子(简稱"高知"中国特色的又一个词),和普通知识分子那么大学是高知的天下,中学就是普通知识分子的天下

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定位,因為历史的原因而非常特殊一,数量相对少古代的秀才是法定无需从事体力劳动而直接从政府部门或者宗庙祠堂领取生活必需品的群体,这也就导致数量上不去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不事劳作的群体不可能很大。二地位中等。严格的说古代知识分子批量出现应该昰在隋唐有科举之后。之前的知识掌握在贵族阶层中之后,读圣贤书替圣贤立言,替生民请命替往世续绝学,替万世开太平成了知识分子追求科举的精神归依。这种给知识附加"崇高"感的做法也是中国特色之一。无权而有地位这导致知识分子的自尊心特别强,特別敏感就象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样,如果一个皇帝"礼遇"贤士就会得到知识分子的"感激涕零"。

知识分子中不得志(考不过科举而进不叻官场)者很多会选择开私塾,成为"先生""先生"和"老师"在古代是不大相同的。韩愈的名言大家都知道了师有三件事:传道,授业解惑。先生只需完成第二件事,另两件是"师"事后来,混为一谈后知识分子中又分化出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古人云:师道尊严知識分子本来就自尊感强,再来个师道尊严,教师就不仅具备了知识分子的细腻又再加之双重的自尊,在出世入世间教师的心理演绎嘚格外的复杂。

也因此学校成了人事最复杂的地方。学校内的三大对立集团:教师阶层vs领导阶层毕业班教师vs非毕业班教师,老教师vs年輕教师学校内的次三大对立集团:文科教师vs理科教师,高中教师vs初中教师vs小学教师班主任vs普通任课教师。学校内的末三大对立集团:敎师vs后勤主科教师vs"副科"教师,想出人头地的教师(有"野心")vs想平平安安的教师("混日子")

一位教师因为在这九大集团中的身份不同而茬学校有不同"地位"。"地位"之错综复杂千丝万缕,是外人无法理解的举例说,新学年一位教师,从初一到初二是顺利。如果直接到初三就可以接受祝贺(因为是毕业班,这是把关教师)如果是升入高一,就要请客(因为进入了另一个阶层)当然,反过来就麻烦叻如果担任班主任,那就要看领导的目的:一可能是整你。二不可思议的是,可能是要扶持你

一个学校,几十位教师就这么无休无止的在蝇头小利中,用敏感而精确的心在争夺排挤,拉拢有人自愿回避而退出,有人乐此不彼而兴奋有人无可奈何而应战,有囚莫名其妙而陷入有人身经百战而扬名,有人身败名裂而倒霉有人长于谋划而成军师,有人长于调停而成"师爷"有人风头强劲而被压仩重码,有人已经过气而被同情

教师第八累:学校和教育界 有自己的潜规则

因为就住在山的脚下,每次去学校的日子我都看得到早晨嘚山。

早晨的山安静,神秘柔和的绿色一层一层。然后我就进入了正准备开始喧闹的都市的人流中。8分20秒后我就坐在了我的办公桌前。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没有权没有钱,更没有势每年的6月,都有肌肉结实朝气蓬勃的毕业生心情激动嘚进入校园和他擦肩而过的是曾经和他一样年轻过的现在已经满头银丝满脸苍茫一身是病的退休教师。

我们的生存就这样的默默存在着生命就这样无言的流逝。全中国都是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没有自豪感经济可以富国,版图可以大国军事可以强国,但民族的体質却唯有教育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这个歌颂金钱的时代这个见面就"恭喜发财"的时代,不是我们教师快乐的时代

更新后很多小伙伴嘟说找不到智库君了,

点击上方“校长派” → 右上角“...”→ “设为星标★”

为校长派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顾明远丨张志勇丨王殿军丨李希贵丨刘长铭

褚宏启丨肖远骑丨窦桂梅丨周国平

新高考丨新课标丨学校3.0时代

未来教育丨科学教育丨创新人才培养

课堂改革丨课程頂层设计丨评课丨师生关系

减负丨消除大班额丨教师队伍建设

德国教育丨高中百强榜丨打击“校闹”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请你讲给我听当年你如何向妈媽求婚?”我坐在爸爸身边把他的报纸弹一弹——爸在报纸背后。

“我没有向她求婚”爸说。

“那她怎么知道你要娶她”

“要订婚僦知道了嘛!”

“那你怎么告诉她要订婚?”

“我没有讲过从来没有讲过。”

“大人会安排呀!”爸说

“可是你们是文明的,你们看電影、散步都有。大人不在旁边”

“总而言之没有向她求婚,我平生没有向人求过婚”“那她怎么知道呢?说呀——”

“反正没有求过好啦!”

等了两小时之后,爸爸要去睡觉我又追问了同样的问题,答案还是跟上面的对话一色一样这时间妈妈喊着:“好了,伱也早些睡吧求不求婚没关系。”

我还是想不通:他不跟她讲怎么她就会知道要订婚了。我们这一代是怎么回事就去问了弟弟。

弟說:“神经病讲这个做什么嘛!”

那是大弟。也问了小弟当时他夫妇两人都在,听见问求婚就开始咯咯的笑个不停,弟妹笑得弯腰朝小弟一指,喊:“他——”小弟跳起来拿个椅垫往太太脸上 用力一蒙大喊:“不许讲———。”脸就哗一下红了起来“反正你们嘟不讲,对不对”我点起一支烟来,咬牙切齿的瞪着他们

“我们是保守派,你是周末派”弟妹说。

他们不肯讲求婚表情倒是很乐,美得冒泡泡可见滋味甜蜜。

求婚这种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伧俗,虽然目的只有一个——结婚可是方程式太多,说说也是很有趣的我的第一次求婚意向发生得很早,在小学最末的一年这篇童年往事写成了一个短篇叫做《匪兵甲和匪兵乙》,收录在《倾城》那本书Φ去

总而言之,爱上了一个光头男生当然他就是匪兵甲。我们那时演话剧剧情是“牛伯伯打游击”。我演匪兵乙匪兵总共两人,乙爱上甲理所当然

为了这个隔壁班的男生,神魂颠倒接近一年半的光景也没想办法告诉他。可是当时我很坚持认定将来非他不嫁。這么单恋单恋的就开始求婚了。

小小年纪求得很聪明。如果直接向匪兵甲去求那必定不成,说不定被他出卖尚得记个大过加留校察看什么的所以根本不向当事人去求。

祷告呀——热烈的向我们在天上的父去哀求求说:“请您怜悯,将来把我嫁给匪兵甲”

这段故倳回想起来自然是一场笑剧,可是当日情怀并不如此爱情的滋味即使是单恋吧,其中还是有着它的痴迷和苦痛小孩子纯情,不理什么柴米油盐的也不能说那是不真实。

等到我长到十六岁时那个匪兵甲早已被忘光了,我家的信箱里突然被我拿到一封淡蓝色信封信纸的凊书没贴邮票,丢进来的

从那时候开始,每星期一封很准时的,总会有一封给我的信过了好几个月,我在巷子里看见了那个写信嘚人——一个住在附近的大学生没有跟他交谈,只是看了他一眼转身轻轻关上大门。

那个学生寒暑假回到香港侨居地时,就会寄来馫港的风景明信片说:“有一天,等我毕业了我要娶你,带你来坐渡轮看香港的夜景。”

我的父母从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过信件我自己收起来,也不说什么也不回信。

偶尔我在黄昏时出门他恰好就站在电线杆下,双手插在口袋里相当沉着也相当温柔平囷的眼神朝我望着。我直直的走过他总是走出好几步了,才一回头看他一眼。

这半生了回想起来,那个人的眼神总使我有着某种感動我一点也不讨厌他。

两年之后他毕业了,回港之前的那封信写得周详香港父亲公司地址、家中地址、电话号码,全都写得清清楚最后他写着:“我不敢贸然登府拜访,生怕你因此 见责于父母可是耐心等着你长大。现在我人已将不在台湾通信应该是被允许的。峩知你家教甚严此事还是不该瞒着父母,请别忘了我要娶你。如果你过两三 年之后同意我一定等待……。

那时我正经过生命中的黯淡期,休学在家好几年对什么都不起劲,恋爱、结婚这种事情不能点燃我生命的火花对于这一个痴情的人,相连的没有太多反应

後来那种蓝信封由英国寄来,我始终没有回过一封信而那种期待的心情,还是存在的只是不很鲜明。如果说今生有人求过婚,那位溫柔的人该算一个

等到我进入文化学院去做学生的时候,姐姐出落得像一朵花般的在亲戚间被发现了那时候很流行做媒,真叫“一家奻百家求。”我们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穿了

每当姐姐看不上的人被婉转谢绝的时候,媒人就会说:“姐姐看不上那妹妹也可以,就换妹妹做朋友好罗!”

我最恨这种话做了半生的妹妹,衣服老是穿姐姐剩下来的轮到婚姻也是:“那妹妹也可以。”好像妹妹永远是拿佽级货的那种品味每一次人家求不到姐姐,就来求妹妹我都给他们骂过去。

那一阵子三五个月就有人来求亲,反正姐姐不答应的妹妹也不答应。姐姐一说肯做做朋友那个做妹妹的心里就想抢。

那是一个封闭的社会男女之事看得好实在,看两三次电影就要下聘姐姐就这么给嫁掉了。她笨

我今生第二次向人求婚还是在台湾。

对方没有答应我我求了又求,求了又求哭了又哭,哭了又哭后来峩走了。

到了西班牙第一个向我求婚的人叫荷西,那年他高中毕业我大三。他叫我等他六年我说那太遥远了,不很可能

为了怕这個男孩子太认真,我赶快交了一些其他的朋友这其中有一个日本同学,同班的家境好,还在读书呢马德里最豪华的一家日本餐馆就給他开出来了。

这个日本同学对我好到接近乱宠我知道做为一个正正派派的女孩子不能收人贵重的礼物,就只敢收巧克力糖和鲜花——怹就每天鲜花攻势宿舍里的花都是日本人送来的,大家都很高兴直到他向我求婚。

当我发现收了糖果和鲜花也有这种后果的时候日夲人买了一辆新车要当订婚礼物给我。当时宿舍里包括修女舍监都对我说:“嫁、嫁这么爱你的人不嫁,难道让他跑了吗”

我当然没囿收人家的汽车,两个人跑到郊外树林里去谈判我很紧张——毕竟收了人家的小礼物也常常一同出去玩,心虚得紧居然向着这个日本囚流下泪来。我一哭那个好心的人也流泪了,一直说:“不嫁没关系我可以等,是我太急了吓到了你,对不起”

那时候我们之间昰说日文的,以前我会一点点日文半年交往,日文就更好些因为这个朋友懂得耐性的教,他绝对没有一点大男人主义的行为是个懂嘚爱的人, 可是我没想过要结婚我想过,那是在台湾时跟这日本同学,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在恋我,我迷迷糊糊的受疼爱也很赽乐,可是也不明白怎么一下子就要结 婚了

为了叫这个日本人死了心,我收了一把德国同学的花我跟德国同学在大街上走,碰到了荷覀我把两人介绍了一下,荷西笑得有些苦涩还是很大方的跟对方握握手,将我拉近亲吻了我的面颊,笑道再见

当年害惨了那位日夲同学,后来他伤心了很久很久别的日本同学来劝我,说我可不可以去救救人说日本人要自杀。切腹其实不至于我十分对不起人是嫃的,可 是不肯再去见他而两个人都住在马德里。他常常在宿舍门外的大树下站着一站就好久,我躲在二楼窗帘后面看他心里一直姠他用日文说:“对不起,对不 起”

学业结束之后,我去了德国

我的德国朋友进了外交部做事,我还在读书那时候我们交往已经两姩了。谁都没有向谁求婚直到有一天,德国朋友拉了我去百货公司他问我一床被单的颜色,我说好看他买下了——双人的。

买下了被单两个人在冰天雪地的街上走都没有说话,我突然想发脾气也没发,就开始死不讲话他问什么我都不理不睬,眼里含着一汪眼泪

过了几小时,两个人又去百货公司退货等到柜台要把钞票还给我们时,我的男友又问了一句:“你确定不要这条床单”我这才开口說:“确定不要。”

退了床单我被带去餐馆吃烤鸡,那个朋友才拿起鸡来要吃时,突然迸出了眼泪

过了一年,他在西柏林机场送我仩机我去了美国。上机的时候他说:“等我做了领事时,你嫁好不好?我可以等”

这算求婚。他等了二十二年一直到现在,已經是大使了还在等。

我是没有得到堂兄们允许而去美国的我的亲戚们只有两位堂兄在美国,他们也曾跟我通信叫我留在德国,不要詓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去了不好活

等到我在美国找好事情,开始上班了才跟堂兄通了电话。小堂哥发现我在大学里恰好有他研究所鉯前的中国同学在立即拨了长途电话给那位在读化学博士的朋友,请他就近照顾孤零零的堂妹

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天中午休息时间總是堂哥的好同学,准时送来一个纸口袋里面放着一块丰富的三明治、一只白水煮蛋、一枚水果。

吃了人家的饭实在是不得已那人的眼神那么关切,不吃不行他要心疼的。

吃到后来他开始悲伤了,我开始吃不下有一天,他对我说:“现在我照顾你等哪一年你肯開始下厨房煮饭给我和我们的孩子吃呢?”

那时候追他的女同学很多很多,小堂哥在长途电话里也语重心长的跟我讲:“妹妹我这同學人太好,你应该做聪明人懂得我的鼓励,不要错过了这么踏实的 人”我在电话中回答:“我知道,我知道”挂下电话,看见窗外皛雪茫茫的夜晚竟然又哗哗的流泪,心里好似要向一件事情去妥协而又那么的不快乐

当我下决心离开美国回台湾来时,那位好人送我仩机去纽约看哥哥再转机回台他说:“我们结婚好么?你回去我等放假就去台湾。”我没有说什么伸手替他理了一理大衣的领子。

等我人到纽约长途电话找来了:“我们现在结婚好么?”我想他是好的很好的,可以信赖也可以亲近的可是被人问到这样的问题时,心里为什么好像死掉一样

我回到台湾来,打网球又去认识了一个德国朋友。我在西班牙讲日文在德国讲英文,在美国讲中文在囼湾讲德文。这人生——

那一回,一年之后我的朋友在台北的星空下问我:“我们结婚好吗?”我说:“好”清清楚楚的。

我说好嘚那一霎间内心相当平静,倒是四十五岁的他红了眼睛。

那天早晨我们去印名片名片是两个人的名字排在一起,一面德文一面中攵。挑了好久的字体选了薄木片的质地,一再向重庆南路那家印刷店说半个月以后,要准时给我们

那盒名片直到今天还没有去拿,┿七年已经过去了

说“好”的那句话还在耳边,挑好名片的那个晚上我今生心甘情愿要嫁又可嫁的人,死了

医生说,心脏病嘛难噵以前不晓得。

那一回我也没活,吞了药却被救了

就那么离开了台湾,回到西班牙去

见到荷西的时候,正好分别六年他以前叫我等待的时间。

好像每一次的求婚在长大了以后,跟眼泪总是分不开关系那是在某一时刻中,总有一种微妙的东西触动了心灵深处无論是人向我求,我向人求总是如此。荷 西的面前当然是哭过的,我很清楚自己这种能哭,是一种亲密关系不然平平白白不会动不動就掉泪的。那次日本人不算那是我归还不出人家的情,急的再 说,也很小

荷西和我的结婚十分自然,倒也没有特别求什么他先詓了沙漠,写信给我说:“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結婚好么?”

我看了十遍这封信散了一个步,就回信给他说:“好”

婚后的日子新天新地,我没有想要留恋过去有时候想到从前的ㄖ子,好似做梦一般呆呆的。

只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在那些人面前,我总是笑笑的

去年,我的一个朋友来台湾看我我开着车子陪他詓旅行。在溪头往杉林溪去的那些大转弯的山路上不知怎么突然讲起荷西死去那几日的过程,这我根本已经不讲 多年了说着说着,突嘫发现听的人在流泪那一日我的朋友说:“不要上去了,我们回去”回到溪头的旅馆,我的朋友悄悄进了他自己的房间到了晚上我們去 喝酒,在寂静的餐馆厅我的朋友说:“很多年没有流泪了,包括我父亲的死今天中午,不知怎么搞的——”

我静静的看住他,想告诉他属于他的心境变化却又没有说出来。

一个中年人会在另一个人面前真情流露,总是有些柔软的东西在心里被碰触到了,这昰一个还算有血肉的人

就在今年旧历年前一天,一张整整齐齐的信纸被平放在饭桌上字体印刷似的清楚。我的信不知谁拆了。信中寫着:“回来以后听你的话没有写信。这三个月 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可能的生活方式,属于你我的我没有一切的物质条件可以给你享受,也不算是个有情趣的人我能给你的只有平平实实的情感,还有我的 书夏天如果你肯来这儿——不然我去台湾,我们再相处一段時间然后结婚好吗?现在我才发觉在往杉林溪去的那条路上,当我不知不觉流下眼泪的那一刻已 经——。”

他说的我都知道,比怹自己早了三个月

爸爸在我看信时走过,说:“什么人的信呀”我朝他面前一递,说:“一封求婚信”

爸看也不要看,说:“哦!”就走开了

吃年夜饭,全家人挤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十几个人。我宣布:“各位今天有人来求婚。”

没有人回答什么大人开始替自巳的小孩分菜。夹着零零碎碎的对话

“我说,今天有人来向我求婚”

“拜托,把你面前那盘如意菜递过来小妹要吃。”大弟对我说

我讲第三遍:“注意,今天有人来信向我求婚”

姐姐大声在问弟妹:“那你明天就回嘉义娘家啊?”“我——”我还没说别的妈妈看了我一眼,说:“你不要多讲话快吃饭。”

那封求婚信不知被谁拿去做了茶杯垫子湿湿的化了一滩水在上面。

我看着眼前这一大群囚突然感到有一种被自己骗了的惊骇,我一直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以为,万一我决定早走一步他们会受不了。

“有人向——我——求——婚”我坚持只讲这句话。“那你就去嫁呀——咦谁吃了我的春卷——”“你们——”

“我们一样。小明吃一块鸡,天白要黄豆汤还是鸡汤?”

捧着一碗汤觉得手好累好累。心情是一只鬼丢上来的灰披风,哗一下罩住了大年夜中的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完人流不能玩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