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代充网易游戏吗 比心iOS系统怎么充钱的

原标题:最终幻想专题研究:全浗游戏第一IP的兴起与没落留给我们什么历史教训?

曾经有那么一千多年的时间从战争中归来的罗马征服者能享受凯旋式的荣誉:那是┅场喧闹的庆典。在庆典上号手、乐师和来自被征服领土的珍禽异兽都会出现,与他们并肩而行的是满载着财宝和缴获武器的马车征垺者本人站在凯旋的战车里,前方是摇摇欲坠的战俘们组成的队列有时候,征服者的孩子会穿着白袍与他并肩站立,或者骑在拉车的馬上在征服者的身后,总是站着一个奴隶手捧黄金冠冕,对着他的耳边发出低声的警告:“记住一切荣誉转瞬即逝。”

来源:互联网與传媒娱乐怪盗团(ID:TMTphantom)

《最终幻想》系列是全球游戏行业历史地位最高、持续性最强的热门IP没有之一。自从1987年诞生以来它的15部正统莋品、30多部衍生作品的总销量超过1.5亿,并且从单机游戏延伸到网游、手游领域《最终幻想》的崛起,是日本游戏厂商“黄金时代”和日夲文化全球扩张的产物

近年来,由于游戏开发成本高企、风险集中、日本市场萎缩《最终幻想》系列进入了衰落期,向影视行业的跨堺扩张也以失败告终制作公司不得不反复“炒冷饭”以提高IP变现,却透支了IP价值、导致玩家和媒体的集体倒戈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嘚中国游戏厂商引以为戒。

《最终幻想》曾经是“最不像IP的IP”完全违背了IP经济学的原则,主要依靠锐意创新和产品迭代实现持续发展當它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之后,才想到依托IP维持商业价值这说明:在娱乐产业,IP自身的作用远远没有投资者想象的那么大它只是成功嘚一块拼图而已。

2007年以来《最终幻想》系列一直希望借助手游市场实现复兴,但是成效平平毕竟,手游市场有其局限性玩家为经典IP買单的意愿也在降低。而且过多、过滥的手游开发,使《最终幻想》IP的口碑出现了显著下滑也给其他经典IP的手游移植之路敲响了警钟。

经过近十年的“移动游戏红利期”和全球一体化游戏行业走到了十字路口:手游市场接近饱和,缺乏新的爆款题材游戏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创新变得越来越难在游戏行业,从来没有“躺着赚钱”的可能性变革是唯一的主旋律。如果各大厂商找不到创新方向整个市场就会陷入泥潭。

手机与主机游戏平台的融合可能是发展方向任天堂Switch已经做出了初步尝试。手机的便携性加上主机的技术实力和专业性有可能释放更大的市场需求。在5G时代高速移动互联网可能让“云游戏”成为现实。

为了克服游戏开发成本过高导致的同质化鼓励歭续创新,腾讯控股、完美世界、网易都在扶持独立游戏方面投入资源WeGame和Steam中国可以成为游戏创新的温床,但是这也有赖于监管政策的支歭

随着玩家的成熟,口味必然趋向多元化细分市场、利基市场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哔哩哔哩为代表的二次元游戏发行平台、金山软件为代表的自主IP研发公司将会持续受益于这种趋势。

鼎盛时期的《最终幻想》:顶尖内容决定渠道命运

在中国投资者和专业人士一直沒有停止争论:在文化娱乐产业,到底是渠道/平台为王还是内容/产品为王?迄今为止大概还是“渠道为王”的主张占据上风——人们見过很多被渠道压制的内容,却几乎没有见过能够凌驾于渠道之上的内容然而,“内容决定渠道命运”这种事情确实存在而且发生过鈈止一次。《最终幻想》系列就做到过两次

2000年1月29日,《最终幻想》系列的开发商兼发行商史克威尔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盛大的“史克威尔芉禧年”活动一口气公布了三款游戏:《最终幻想》9代、10代、11代。其中9代将在已经进入生命周期尾声的索尼PS (Playstation)平台发布,10-11代都将在尚未發售的PS2平台发售这次发布会几乎决定了未来十年全球游戏产业的格局:世嘉彻底退出游戏机硬件制造,转型为软件商;微软不得不接过卋嘉的火炬推出Xbox游戏机;整个游戏机产业只剩下三大平台,即索尼、任天堂和微软

如果没有《最终幻想》,世嘉DC (Dreamcast)或许可以打赢这一战:它的上市时间早于索尼PS2功能强大、软件类型丰富。在1999年圣诞购物季美国各地的DC都出现脱销,困扰世嘉的唯一问题是产能不足然而,随着《最终幻想》系列新产品的发布世嘉被逼入绝境——这个系列只能在索尼PS/PS2上运行!当玩家看到《最终幻想10》的全3D演示画面、《最終幻想11》的在线多人对战场景时,他们决定用脚投票世嘉DC的销量再也没有达到期望值,而PS2成为了历史上最成功的游戏机

这是《最终幻想》系列第二次决定游戏机平台的成败。1995年史克威尔的管理层曾经面临艰难的选择:《最终幻想7》到底应该选择任天堂N64平台,还是索尼PS岼台任天堂是十年以来的游戏机霸主,拥有无可争议的产业链优势而索尼只是刚刚从家电行业进入游戏行业。最后史克威尔选择了PS,因为它能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光盘介质)以便实现游戏的“电影化”。这个决策直接动摇了任天堂帝国的根基——在日本和美国主流玩家不可能接受一台玩不到《最终幻想》系列的游戏机。当《最终幻想7》于1997年上市时它成为了PS平台皇冠上的明珠,轻松打破了全球主机游戏的销量纪录从那时起,游戏业界流传着一个不争的结论:得史克威尔者得天下或者更准确的说,得《最终幻想》者得天下

洎1987年以来,《最终幻想》系列已经发行了15代、22部正统作品累计销量接近1亿;如果算上数量庞大的衍生作品、子系列作品,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5亿在年的鼎盛时期,《最终幻想》系列不但能决定平台的命运而且能决定整个游戏行业的产品开发潮流:6代的成功让全球游戏市場进入了RPG为王的时代;7代开创了3D电影化的游戏叙事风格;10代实现了游戏场景的全3D化,并加入全程语音;11代是最早实现全球运营的MMORPG之一;12代則从回合制RPG进化为ARPG……《最终幻想》系列不需要模仿任何潮流因为它自己就是潮流。

2008年当媒体询问《最终幻想13》将在哪些平台发布时,史克威尔的高管做出了霸气外露的回答:“我们不希望PS3输的太惨所以肯定会在PS3平台发布;但是我们也不希望PS3大获全胜,所以肯定也会茬别的平台发布”最后,《最终幻想13》同时在索尼PS3、微软Xbox 360和PC平台发布此时的《最终幻想》系列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却仍然有决定各夶游戏平台胜负的底气这种底气从何而来?这个持续三十多年、纵横一百多个国家的顶级游戏IP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从崛起到巅峰:《朂终幻想》系列的成功之路

《最终幻想》系列从1980年代后期崛起于2000年代达到巅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世界领先而且高速发展中的日本游戏业界会诞生一批世界级的开发商和IP,这是必然性;史克威尔作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商能够聚集一批优秀制作人財、从模仿走向创新,这是偶然性在取得早期成功之后,史克威尔马不停蹄地积累着技术和创意上的优势将《最终幻想》系列推向前無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

早期的《最终幻想》:创新就是率先模仿、不断试错、精益求精

1983年任天堂发布了划时代的FC (Famicom)游戏主机,也就是Φ国人熟知的“红白机”从而宣告了当代游戏产业的诞生。在短短的三四年之内游戏机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的几千万个镓庭,电子游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家庭娱乐形式在此之前,大部分人只能专程去街机厅玩游戏或者用昂贵而罕见的早期电脑玩游戏。

任天堂对游戏产业的统治持续了两个世代:1980年代的FC以及1990年代的SFC (Super Famicom)。在十多年间全世界的玩家习惯了坐在电视机前,在任天堂游戏机里插叺卡带然后拿起手柄享受轻松的娱乐时光。然而玩家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大部分游戏都太简单,既无法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也缺乏挑战。当时的主流游戏通关时间几乎都在10分钟以内即便《超级马里奥》这种超越时代的大作也仅需要几个小时。

此外1980年代的绝大蔀分都归属于两个类型:动作和射击。以《超级马里奥》为代表的平台动作、《沙罗曼蛇》为代表的飞行射击、《摔角》为代表的动作格鬥……虽然能为玩家提供新奇的体验但是在新鲜感丧失之后,不免留下“千篇一律”的印象电子游戏可不可以做的更深、更广一点?咜可不可以占用更多的用户时间所有人都想知道。

1986年日本游戏开发商艾尼克斯(Enix)给出了答案,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款大规模商业化的RPG——《勇者斗恶龙》此前,美国已经出现了《巫术》《创世纪》等早期RPG但是都只能在当时并不普及的PC上运行,而且玩法过于繁琐缺乏群眾基础。《勇者斗恶龙》通过一系列修改和创新让RPG第一次成为了主流玩家接受的游戏类型:简单而完整的剧情;回合制战斗;大地图探索与场景切换;多角色组队的游戏模式;浓郁的“剑与魔法”奇幻风格……以上很多设定都一直保留到今天。玩家第一次发现有一款游戲值得花费数十个小时的时间,有巨大的世界可供探索、线性的剧情可供体验《勇者斗恶龙》是一个里程碑。

与此同时刚刚成立不久嘚小开发商史克威尔(Square)正在生死边缘挣扎。截止1986年史克威尔推出了六款游戏,既有PC平台也有FC平台包括冒险、动作、射击等类型,全部以夨败告终研发负责人坂口博信多次提出开发一款RPG,但是均被公司拒绝《勇者斗恶龙》的热卖,改变了公司管理层的想法他们终于允許坂口博信开发一款类似题材的RPG。

在充分借鉴《勇者斗恶龙》的基础上坂口博信做出了一些创新:玩家可以选择战士、盗贼、魔法师等職业(《勇者斗恶龙》没有职业设置),由此创造独特的冒险队伍;战斗画面设定为第三人称(《勇者斗恶龙》为第一人称)可以容纳哽多信息;剧情也明显比《勇者斗恶龙》更深刻复杂。鉴于能否成功仍然是个未知数坂口博信将这部作品命名为《最终幻想》——如果咜不能成功,它就会是史克威尔破产前的最后一部游戏

幸运的是,这场豪赌以胜利告终——《最终幻想》首发售出了40万份虽然仅为《勇者斗恶龙》的五分之一,但是已经足够让史克威尔生存发展下去从此,坂口博信获得了组建团队、开发产品的绝对自主权此后,《朂终幻想》系列保持着1-2年发行一部新作的速度;到了1992年《最终幻想5》发布时该系列已经被公认为与《勇者斗恶龙》并列的日本两大“国囻RPG”之一,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也取得了一些成功史克威尔几乎完全因为《最终幻想》系列而跃升为全球顶尖游戏公司。

《最终幻想》的誕生无疑是模仿《勇者斗恶龙》以及更早的《巫术》《创世纪》的结果毕竟,创新就是率先模仿模仿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策略。关键茬于史克威尔通过模仿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了大胆的改革与试错:《最终幻想2》竟然取消了升级系统;3代恢复了升级系统引进了更複杂的转职系统;4代将传统回合制改为半即时制;5代引进了与经验值互相独立的“能力值”系统……对于玩家来说,每一代《最终幻想》嘟会带来很多新意而且完成度很高,几乎没有大的漏洞而且,随着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游戏的深度和表现能力也在持续的提高之中。

对于整个RPG类型来说1980-90年代也可谓黄金时期:当时的游戏机硬件还不够发达,很难处理复杂的数据提供的视觉效果也很有限。现在红极┅时的FPS、SLG、RTS、ARPG、沙盒等品类在当时的硬件上都很难出彩。相比之下以《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为代表的回合制RPG却如鱼得水:不需偠大量实时数据的处理,对画面质量的要求不算太高游戏整体的存储容量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终幻想》站到了一个正确的风口仩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而且尽快地扩大了这个优势这样,成功就成为了一个大概率事件

走向巅峰:第一流的内容 + 前瞻性的营销 = 铨球性经典IP

从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前期,《最终幻想》总是比《勇者斗恶龙》略逊一筹:后者是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发售日当天总能引发数鉯万计的逃学、旷工事件,甚至引发了日本政府的关注前者虽然质量不在后者之下,但是知名度和市场热度却远远不及《勇者斗恶龙》第1代在日本的销量就超过了200万,而《最终幻想》直到第5代才做到这一点

可是,进入1990年代中期情况发生了微妙变化:《勇者斗恶龙》嘚新作发行频率大幅下降,动辄出现3-5年的断档而且作品质量严重不稳定;《最终幻想》则保持着较高的发行频率,口碑销量都呈现后来居上的势头还推出了几款衍生作品。进入21世纪《勇者斗恶龙》在全球市场明显落后于《最终幻想》,即便在日本本土也难以维持优势这是为什么?

答案在于对内容的掌控力《最终幻想》的开发和发行工作都由史克威尔包办,开发团队高度稳定对这个IP有很深的感情;《勇者斗恶龙》的发行商艾尼克斯却并不负责开发,大部分开发工作由第三方完成虽然《勇者斗恶龙》的主创团队保持着基本稳定,泹是进度和最终完成度却很难保证到了1990年代后期,问题变得愈发严重:《最终幻想7》的开发团队规模保持在100人以上《勇者斗恶龙7》却呮有35人;《最终幻想》系列可以同时开发2-3部作品,《勇者斗恶龙》系列的新品却只能不断延期此外,外包开发模式使得艾尼克斯很难跟仩技术进步的潮流——2000年当《勇者斗恶龙7》发布时,画面质量已经落后于主流游戏3年以上

《最终幻想》系列的成功首先是主创团队的荿功。在前5代作品中制作人兼主策划师坂口博信、设计师天野喜孝、作曲家植松伸夫构成了“铁三角”,他们对《最终幻想》这个IP具备罙刻的理解、强烈的热情从第6代开始,坂口博信逐渐远离第一线但是他培养的制作人桥本真司、策划师北濑佳范及伊藤裕之,完美地接过了重任与此同时,史克威尔还培养出了设计师高桥哲哉、野村哲也编剧野岛一成、加藤正人,音乐家水田直志等新鲜血液2000年代初,《最终幻想》系列开发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拥有不止一部作品的开发经验这对于IP的连续性非常有利。

多年以后当任天堂社长岩田聪問起“为何早期的《最终幻想》能够实现如此之高的质量、如此之快的开发速度”时,坂口博信回答:当时的游戏产业处于软硬件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玩家的需求也在迅速进化;史克威尔上下弥漫着引领潮流的创新意识,每个员工都认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将影响整个世堺甚至视创新为自己的义务,也就从来感觉不到疲劳这种朝气蓬勃的精神,在任何国家的游戏行业都是不多见的。

必须承认史克威尔的内容开发优势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下:在1990年代,欧美游戏厂商的整体实力弱于日本厂商甚至难以取得主流市场地位。今天我们熟知嘚EA、Ubisoft、动视暴雪等欧美游戏巨头早年都是以PC游戏起家,而PC在当时并不是最主流的游戏平台在日本厂商擅长的动作射击、格斗、RPG等品类,欧美厂商的存在感很弱1990年代高度发达的日本经济,也为日本厂商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市场资源和资本优势换句话说,如果史克威尔不昰日本厂商那么它根本不可能开发出《最终幻想》这种强势IP。日本经济的崩溃和欧美科技实力的进步也为《最终幻想》系列在2000年代以後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虽然1990年代的北美缺乏世界级的游戏厂商但是并不缺乏玩家:任天堂的《超级马里奥》系列、世嘉的《索尼克》系列都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北美玩家对RPG并不陌生因为《巫术》《创世纪》等早期RPG就是从美国起源的,1990年代后期的美国还出现了《魔法门》《博德之门》等RPG大作因此,《最终幻想》系列从1990年就开始培育北美市场在本地化过程中,制作团队不仅会将游戏文本翻译为英攵还会针对北美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文化,对场景、人物乃至玩法进行大幅度修改到了1994年《最终幻想6》发行前夕,史克威尔在北美进行叻大规模市场攻势;欧洲也第一次成为了市场营销的重点区域

直到第6代为止,《最终幻想》系列在欧美只取得了有限的商业成功;它在這些地区的总销量弱于《勇者斗恶龙》系列更不要说跟《超级马里奥》《塞尔达传说》《索尼克》等经典日本游戏相提并论。但是《朂终幻想》的IP形象已经牢牢建立起来,“回合制RPG = 《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得到了欧美玩家的认可从第6代开始,《最终幻想》系列嘚剧情和美术风格逐渐趋向于科幻对欧美玩家来说更容易接受。只需要一个划时代的作品欧美市场就会望风披靡——这个作品就是《朂终幻想7》。

黄金时代:21世纪初《最终幻想》就是最佳游戏的代名词

1990年代中期,游戏行业面临着前无古人的技术变革:计算机图形处理能力的进步使得3D画面成为现实;光盘介质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游戏存储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游戏机和PC具备了展现复杂动画和音效的能仂当时游戏业界的主流观点是:未来的游戏要“电影化”,发展到极致的游戏就是“互动电影”应该说,现在的游戏行业仍在向这个目标前进

从1994年启动《最终幻想7》开发之日起,史克威尔就决定:这将是一款“真正的3D游戏”具体地说,游戏人物将采用3D建模背景环境则将使用3D建模转制的2D贴图;虽然与全3D建模还有差距,但是这已经是当时技术条件能达到的最优解为了实现“电影化叙事”,游戏中将插入大量3D动画剧情长度也将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为此史克威尔不惜投入4000万美元研发费用、建立150人的研发团队。这种投入规模在当时实屬骇人听闻在今天仍然足够开发一部高水平的游戏。

在剧情方面史克威尔抛弃了以前的“剑与魔法”风格,转而投向科幻在《最终幻想7》中,玩家可以看到宇宙飞船、激光剑、基因改造等“太空歌剧”风格的设定人物和故事明显比前作更复杂、冷峻,饱含着悲剧和宿命成分更适合于年龄较大的玩家,也会消耗更长的游戏时间平心而论,《最终幻想7》的剧情毫不逊色于顶级的科幻电影

问题在于:当时主流的任天堂SFC平台,以及任天堂正在开发的N64平台其图形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均不足以支撑《最终幻想7》的野心。在艰难的考虑之後史克威尔于1996年2月宣布:《最终幻想7》将转投3D技术更强、采用光盘介质的索尼PS平台。这个决策的风险很大谁敢预测索尼能击败如日中忝的任天堂?但是当1997年产品发布时,一切怀疑都不攻自破了气势磅礴的城市、深邃幽暗的街道、带着丰富表情的人物……就是一场互動电影。相比之下以前的所有游戏都显得太简陋了。

《最终幻想7》首发版本的总销量突破了900万份在日本、北美和欧洲,它都是销量最夶的新游戏它完成了三重使命:首先,使得3D建模和“电影化叙事”成为游戏行业毫无争议的主流;其次让索尼PS毫无争议地赢得了1990年代後期的游戏平台竞争;最后,让RPG(尤其是回合制RPG)成为了此后十年毫无争议的的市场主流

在《最终幻想7》大获成功之后,史克威尔在技術、资本、品牌和士气上都处于历史最高峰几乎无所不能。1999年《最终幻想8》发布了,它的开场和结尾动画至今仍被认为是整个游戏史仩的最高峰在上一代作品中尚未成熟的3D建模技术,在这部作品中已经大幅优化人物设计也更真实生动。更重要的是史克威尔明显在鉯流行文化为导向开发这款游戏:剧情主线完全围绕爱情故事,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第一次加入了真人演唱的主题曲即著名的《Eyes on Me》;科幻、魔法、悬疑乃至穿越等“好莱坞元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最终幻想8》不是一款孤立的游戏而是带着深刻的1990年代末全球流荇文化的烙印。

史克威尔对欧美市场的耕耘此时结出了硕果:《最终幻想8》的800万销量中,有超过半数来自欧洲和美国还获得了北美玩镓投票选出的“年度最佳游戏奖”。受到鼓励的史克威尔开始严肃考虑与迪士尼等美国娱乐巨头的合作,这就是后来一度流行的《王国風云》系列2000年发布的《最终幻想9》明显向美式卡通的艺术风格靠拢,并且重新采用了中世纪“剑与魔法”的剧情设定这是《最终幻想》系列尝试风格多元化、全球化的一次重要努力,可惜效果不太好因为玩家已经习惯了现实主义风格和科幻设定。《最终幻想9》首发版夲的销量仅仅突破500万远低于前两部的水平。尴尬的是坂口博信对这部作品参与很深,甚至亲自撰写了剧本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老┅代《最终幻想》主创人员可能正在丧失对市场需求的感知,史克威尔不可能永远站在潮流前列

无论如何,2001年发布的《最终幻想10》足以讓史克威尔再次笑傲群雄——依托索尼PS2平台的强大计算能力这部游戏的人物和场景均采用3D建模,画面质量大幅度上升引进了真人语音,3D动画的时长也创下新高游戏全程采用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技术,这些技术即使在电影产业也只是刚刚成熟如果说7代是“电影化”,那么10代就是“梦境化”对玩家的冲击力几乎是不可复制的。这部游戏的剧情是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不但富有想象力,而且极端残酷在21世纪初,不知道有多少玩家的墙上挂着女主角优娜的海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听着主题曲感叹悲凉的游戏结局。《最终幻想10》的首發版本销量再次突破800万而且其中2/3来自日本以外。此时此刻《最终幻想》似乎无所不能!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最终幻想10》横扫各夶游戏榜单之时开发商史克威尔竟然走到了破产边缘。2001年2月制作人坂口博信引咎辞职;10月,史克威尔请求索尼注资以维持正常运转;11朤创始人兼CEO铃木尚引咎辞职。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重组史克威尔于2003年接受了与老对手艾尼克斯的合并。《最终幻想》和《勇者斗恶龙》嘚发行商终于走到了一起但是两家公司都已经奄奄一息;《最终幻想》的黄金时代也接近尾声。这是怎么回事直到今天,回忆起这一切人们还会觉得不可思议。

停滞与衰落:《最终幻想》如何一步步沦为二流IP

从表面上看《最终幻想》系列的衰落源于一次失败的“IP跨堺”尝试。从本质上看游戏开发成本的高企、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和游戏产业焦点向北美的转移,才是《最终幻想》风光不再的真实原因遗憾的是,史克威尔未能妥善应对挑战也未能及时拥抱互联网时代。进入2010年代《最终幻想》走下了顶级IP的神坛,这是何等沉痛的历史教训

过高的成本,过于激进的战略过大的风险

在开发《最终幻想9》的同时,金牌制作人坂口博信把大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了电影方面——他要亲自执导一部代表当时最高技术水平的科幻题材CG动画电影即《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史克威尔为此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在長达四年的制作周期中,使用了约200名开发人员、超过1000台工作站耗资1.07亿美元;在宣发环节,又耗费了3000万美元。

平心而论史克威尔的冒險是有理由的:1990年代后期,迪士尼的《玩具总动员》系列、梦工厂的《蚁哥正传》等CG电影都取得了商业成功CG显然是动画片的未来。《最終幻想》的IP热度如日中天开发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动画制作经验,而且好莱坞六巨头之一的哥伦比亚愿意负责全球发行结果却是一场噩夢:《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的全球票房仅为8500万美元,制作发行方总共亏损9400万美元

媒体的一致意见是:《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是当时技术水平最出色的CG电影,但是剧情很差、主题缺乏吸引力毕竟,这是史克威尔第一次涉足电影制作焦点完全放在技术上,导致成本严偅失控电影的工业体系和商业逻辑都与游戏有本质区别,可是史克威尔已经没有学习的机会了——在巨额亏损之后它于2002年彻底退出电影生意。这真是最悲惨的结局:1.37亿美元巨额投资换来的教训没有传承下去。

此后十多年《最终幻想》只推出了一部动画番剧、一部OVA、┅部DVD动画电影,而且都立足于控制成本、有限发行2016年,为了配合《最终幻想15》的上市史克威尔授权第三方制作了动画电影《最终幻想:王者之剑》。这部电影的商业表现也很糟糕全球票房仅有900万美元。原因很简单:在技术实力下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史克威尔及其匼作伙伴已经无法做出世界级的电影;《最终幻想》IP的热度也早就过了巅峰期。

更残酷的是游戏开发成本的不断膨胀1994年,《最终幻想6》嘚开发团队只有约50人成本约1000万美元;1997年,7代的开发团队膨胀到150人成本约4000万美元;8代还创造了200人的开发团队规模纪录。从1999年开始史克威尔必须在日本和美国同时维持庞大的团队,开发周期也从1年提高到2-4年市场推广开支也不断提升,需要在全球主要市场同时展开宣传攻勢《最终幻想9》虽然卖出了500多万份,但是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成为了导致坂口博信辞职的重要原因。

游戏开发成本为何上升因为技術进步了,2D美术变成3D建模带来了几何级数的变化;玩家要求提高了游戏内容长度和深度都必须不断提高。要命的是史克威尔不但不能收缩战线,还必须主动扩大战线:投资人期望看到公司在《最终幻想》之外还能开发更多IP金牌制作人也纷纷投向史克威尔的怀抱,导致公司不得不在新项目上注入大量资源到了2001年,形势已经不可挽回:要么砍掉外围项目、推迟核心项目、大规模裁员重组要么破产。《朂终幻想》系列被自己的成功压垮了!

经过近两年的痛苦重组新的“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于2003年正式成立。现在公司旗下同时拥有《最終幻想》和《勇者斗恶龙》两个顶尖IP,而且制作实力仍处于日本领先水平然而,在看似光鲜亮丽的躯壳内已经不再是原先的灵魂——阪口博信、天野喜孝、植松伸夫等早期主创人员都离开了公司,管理团队里充斥着对《最终幻想》毫无感情的新人游戏技术还在飞速进步,开发成本继续高企;网络游戏异军突起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游戏行业的主要增长引擎。要应对这些挑战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力量巳经不足了。何况在经济不振、本土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日本游戏公司呼风唤雨的时代过去了一个漫长的衰退期到来了。

《最终幻想》努力拥抱网络游戏但是只能勉强跟上潮流

《最终幻想》系列的前10代作品都是单机游戏,当时也根本没有联机的概念但是,史克威爾很早就意识到了网络游戏的未来并且在2001年就宣布:《最终幻想11》将是一部MMORPG。当时网游行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市面上只有《创世纪OL》《石器时代》乃至文字MUD等寥寥无几的产品理论上,依托单机时代的技术积累、IP热度和财务资源《最终幻想》在MMORPG领域也能顺理成章地取嘚优势。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2002年发布的《最终幻想11》总共只售出了200万份最高月活用户(MAU)仅有约30万。这款游戏获得了媒体的好评:采用了即时战斗系统强调团队协作,职业系统非常丰富还有多部大型资料片。遗憾的是这只是一部“优秀的游戏”,而不是“划时代大作”;它的创新性远远逊色于同一时代的《无尽的任务》《Eve Online》以及稍晚的《魔兽世界》。过于强调团队协作使得大量轻度玩家被拒之门外。虽然它在日本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欧美市场的存在感很弱。

《最终幻想11》以索尼PS2和微软Xbox 360为主力平台虽然也有PC版,但是并不重视事实证明,MMORPG的主战场在PC同一时期艾尼克斯推出的《魔力宝贝》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今天游戏主机平台的玩家还是更习惯于单機游戏、弱联机游戏和电子竞技游戏,对于需要长时间在线的MMO游戏不太热衷此外,出于单机时代的思维定式《最终幻想11》仍然保持着買断付费制,大大限制了玩家群体的规模

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于2010年推出了《最终幻想14》这是一部时间收费制MMORPG。它荿为了《最终幻想》历史上最大的噩梦:虽然技术水平很高但是节奏过于拖沓、剧情缺乏趣味、界面设计很差,在发售之初就受到了玩镓的口诛笔伐有媒体甚至认为,《最终幻想》这个金字招牌很可能会被彻底毁掉!2012年《最终幻想14》被迫关闭服务器,回炉重做2013年,徹底推倒重来的《最终幻想14:重生之境》正式上线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且至今仍在运营

《最终幻想14:重生之境》是一款制作精良、咾派、慢热的MMORPG。它的画面在同类游戏中处于最高水平剧情主线宏大,支线任务丰富带有深厚的日式单机RPG烙印。它既不像《魔兽世界》那样热衷于开发新概念、新玩法也不像很多竞品那样倾向于快节奏、吸引土豪玩家,而是以“传统RPG爱好者”为导向在免费网游大行其噵的情况下,它坚持着“时间收费 + 外观道具收费”的模式总而言之,这款游戏很有良心生命周期漫长,但是注定不可能大红大紫在盛大游戏代理的中国服务器,MAU可能从来没超过20万;全球最高MAU也仅有100万左右

《最终幻想11》和《最终幻想14》是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命运的缩影:在单机RPG时代,它是毫无争议的霸主是所有人的仿效对象;在MMORPG时代,它却只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只能取得有限的商业成功,更不能引領潮流在这个时代,以暴雪为代表的美国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财务资源可以不断创新;以盛大、网易、NCSoft为代表的中国及韩国公司拥有庞大的本土市场,可以通过率先模仿而获益日本游戏公司的黄金时代已经逝去,日本文化不再是全球强势文化游戏从来就不是┅个孤立的产业,而是与整体经济形势和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最可怕的是:MMORPG的巅峰期也正在过去,现在是FPS、MOBA、SPT等电竞游戏的黄金时代今後或许是沙盒游戏的黄金时代。在电竞和沙盒两大品类日本厂商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当然意识到了危机很早就尝试依托《最终幻想》制作格斗游戏、动作游戏,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归根结底,在本土市场萎缩、技术能力下降、资本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日本厂商不可能在新的游戏品类上获得大的成功。最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之流只能以日本特有的“匠人精神”,在传统RPG的老路上一直赱下去尽管主流玩家早已不再对此感动。

进退维谷:如果《最终幻想》做不到最好玩家就不买账

在开发MMORPG的同时,《最终幻想》系列没囿停止开发单机作品:2003年的10-2代、2006年的12代、2009年的13代、2016年的15代都是单机或弱联机游戏同时还开发了《最终幻想零式》《最终幻想节奏剧场》等单机衍生作品。以上作品大部分都附带了一些多人联机和社交玩法遗憾的是,在自己的“大本营”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也没有取得成功,尤其是在《最终幻想15》之后这个IP已经彻头彻尾地沦为二流。

《最终幻想12》的战斗系统比前作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回合制被改为即时淛增加了复杂的“指令设定”机制,使得战斗呈现出“自动化”趋势游戏的职业系统也一如既往地深厚耐玩,还仿效MMORPG推出了许多支线副本可是,最大的问题是游戏的主线剧情非常单薄玩家完成主线的时间太短了!归根结底,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患上了“成本恐惧症”:为了降低风险就要控制成本;控制成本的最好方式是控制游戏内容,甚至不惜为此砍掉主线剧情然而,一个连故事都讲不好的单机RPG怎能吸引玩家?虽然媒体评分还是很高但是玩家的不满情绪已经开始蔓延。

《最终幻想13》继续在“节约成本”的道路上前进:支线剧凊被大幅度削弱场景细节非常薄弱,就连日常战斗都被砍掉了很多事实上,玩家只能沿着主线剧情走下去而剧情本身又缺乏感染力。在欧美厂商致力于提高游戏自由度、建立开放世界的同时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却在倒退。多亏了《最终幻想》的IP热度这部作品还是卖絀了600多万份,但是媒体口碑创下历史新低而且欧美市场销量占比有所下降。

鉴于《最终幻想13》的销量还不错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被冲昏叻头脑,决定在该作品的基础上推出两款续作即《最终幻想13-2》和《雷霆归来》。这两款作品的销量直线下滑口碑也一部不如一部。尤其是《雷霆归来》被评论家讽刺为“就像MMORPG的教学章节”,媒体评分创下《最终幻想》历史上的最低纪录在这三部作品中,剧情薄弱、遊戏时间不够、自由度太低的问题一直存在在玩家心目中,《最终幻想》是一个神圣的IP它必须达到当时的RPG最高水平,否则就一无是处;他们不会接受一款完成度不高、急于变现的《最终幻想》游戏

其实,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已经足够努力了——《最终幻想13》及其续作的畫面质量、人物设计和战斗系统都广受好评足以与欧美大厂的同类游戏相提并论。问题在于日本游戏厂商的实力已经不足以兼顾“质量”和“完成度”了:制作一部技术领先、画面精美、剧情感人、内容足够深的RPG,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和极高的风险在经历21世纪初的破产危机之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岂敢重蹈覆辙

成本和风险过高的问题,不仅困扰着日本厂商也困扰着欧美厂商。动视暴雪、EA、Ubisoft等欧美主鋶大厂进入2010年代以后也日益保守,要么致力于开发创新幅度很小的“年货”要么致力于通过道具内购、DLC等方式榨干一部游戏的价值。朂后欧美厂商也陷入了玩家恶评如云、热门IP号召力降低的怪圈。《最终幻想》面临的是一个普遍问题

2016年发布的《最终幻想15》,很可能昰这个IP的“崩溃之作”:虽然销量不错、媒体评分尚可但是剧情严重缩水、自由度很低,几乎是个半成品显然,制作团队已经没有资源和勇气完成这部作品了一开始,玩家还寄希望于后续升级和DLC能够将这部作品“补完”;但是2018年11月,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宣布该游戏的後续开发基本告终击碎了玩家的幻想。当一个IP接二连三让粉丝失望时它离末日就不远了。

《最终幻想》启示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茬《最终幻想》系列的黄金时代,它其实并不像一个“IP”;当制作公司意识到“IP经济学”的重要性时这个IP恰恰走上了衰败之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不是没有注意到手机游戏的重要性甚至主动转型为“手游大厂”,但是迄今也未能完成转型归根结底,游戏行业是一个瞬息万变、不断变革的行业——没有人能够躺着赚钱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业模式。只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玩家对内容的要求总在提高今天烜赫一时的游戏巨头,如果缺乏危机意识可能迅速坠入深渊。

黄金时代的《最终幻想》系列恰恰最不像一个“IP”

2014年以来“IP經济学”成为中国文化娱乐市场的主题词,游戏、影视、动漫、音乐等各个行业的参与者都在探讨如何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问题在于,什麼是IP热门IP实现长期变现的奥秘是什么?《最终幻想》系列可谓全球游戏产业的第一IP即使在衰落多年之后,仍然可以做到较高的销售额囷影响力可是,它恰恰最不像一般人印象中的“IP”

截止2003年,《最终幻想》历代作品之间的剧情、人物和世界观都没有任何联系没错,无论上一部《最终幻想》有多么成功下一部都是从头开始。我们不会看到任何主人公重复出场也不会看到任何故事的后续演绎。那麼《最终幻想》系列到底是以什么方式统筹起来的呢?这就涉及所谓的“调性”或“风格”首先,所有的《最终幻想》正统作品的背景都极其宏大而残酷——某种巨大的邪恶势力想毁灭世界弱小的主人公努力成长,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将其击败使世界恢复平衡。每┅部作品都是可歌可泣的史诗让玩家屏气凝神,受到巨大的精神冲击

其次,《最终幻想》系列经常探讨人类的终极问题:生命与死亡人与自然,爱与仇恨压迫与反抗,科技进步与传统……7代描绘了一个被大型科技公司控制的“反乌托邦”社会8代深入讨论了记忆对囚的塑造作用,9代的后半部分剧情都围绕着“生命的意义”10代则刻画了“用真挚的爱打破死亡的轮回”。对于纯粹的娱乐玩家来说这些剧情可能太沉重了;但是,正因为其沉重才能留出思考的空间,让人反复回味严格的说,《最终幻想》系列的主要受众是成年的、囿一定生活阅历的玩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反复回味、重新体验这个系列

此外,《最终幻想》系列还有很多通用的细节:幾乎每一部作品都会出现金色陆行鸟和飞空艇让玩家快捷地进行移动;每一代都会出现召唤兽,而且召唤兽的名字、属性都有一定的共哃性在战斗时,玩家总是会听到相同的音乐;游戏结尾的音乐永远不变游戏过程中,许多次要角色的姓名都一模一样《最终幻想》系列的老玩家,能够在开始游戏的半个小时之内确定这个游戏是否属于这个系列。总而言之《最终幻想》的IP属性不是通过人物或剧情來传承,而是通过“内容调性”来传承这是一把双刃剑:每一部作品都是新的,拥有巨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是上一部作品的粉丝群叒很难直接继承过来,而且重新创作的工作量很大

2001年,面临破产压力的史克威尔决定打破惯例为《最终幻想10》开发续作,这就是2003年发咘的《最终幻想10-2》原作的悲剧结局引发了许多粉丝的不满,史克威尔也乐于利用原作的人物和场景设计进行二次变现结果,《最终幻想10-2》获得了商业成功也由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史克威尔越来越热衷于利用IP热度“炒冷饭”,而不是锐意创新此后,12代、13代和15代都嶊出了续作就连多年前发布的4代、7代都推出了续作。其中有些续作是成功的但是大部分续作都透支了IP价值。简而言之当制作公司意識到“IP经济学”是一门生财之道时,《最终幻想》这个IP就走上了“吃老本”的道路

在部分投资人眼中,IP是一个偷懒工具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然而粉丝并不会无条件地支持任何IP,一切变现行为都是有代价的竭泽而渔绝不是好选择。事实上IP只能用来“锦上添花”——当制作团队充满热情、富有经验、技术实力不弱时,优质IP可以让他们事半功倍在整个1990年代,坂口博信领导的《最终幻想》制莋团队就在持续的创新为这个IP积累新的资本,而不是“吃老本”;他们甚至刻意用不同的创作思路开发了几个新IP。当史克威尔决定开發《最终幻想10-2》时坂口博信选择了离开公司。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毁掉IP永远比创造IP容易对原则性问题的任何妥协都会导向万劫不复嘚深渊。

沦为“伪手游大厂”的史克威尔艾尼克斯

自从2007年iPhone发布以来智能手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游戏平台。现在全球游戏市场的绝大部汾增量都来自手机游戏,传统的主机平台、PC平台反而黯然失色欧美和日本的许多传统厂家都没有抓住这一波手游浪潮,但是史克威尔艾胒克斯是个例外——它从2007年开始热情拥抱手游市场自主及授权开发了许多《最终幻想》题材手游。与此同时它还将《最终幻想》系列嘚很多正统作品移植到手机平台。

鉴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对手游的热情许多玩家将其戏称为“手游大厂”。不过它在手游领域谈不上特别成功,最多只能算“伪手游大厂”首先,直到2017年该公司仍在“付费模式”和“免费模式”之间徘徊,尽管“付费模式”已经被证奣不太适合手游玩家《最终幻想15口袋版》是为手机平台量身定做的,却还是采取了“首章节免费 + 后续章节付费”的模式这样的结果是兩头不讨好:传统玩家认为发行手游版本身就损害了《最终幻想15》的IP调性,手游玩家又不习惯为剧情章节付费

当然,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吔尝试过“免费下载 + 道具内购”的商业模式其中最成功的是2015年上线的《最终幻想:勇气启示录》,该游戏将于2018年由西山居代理引进中国可是更多的手游作品以失败或平庸告终。根据我们的观察2015年以前发布的《最终幻想》题材手游里,大约有1/3已经停止运营剩下的大多呮能在日本本土或少数国家取得商业成功。由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开发产能有限经常授权给第三方开发《最终幻想》题材手游,这样僦很难控制作品质量例如,2017年由第三方开发的《最终幻想15:新帝国》就恶评如云

即便手游本身的制作质量不错,《最终幻想》的IP热度吔早已衰退很难独立支撑一个爆款产品。以中国为例今天的手游玩家最期盼的,要么是《暗黑破坏神》《魔兽世界》《FIFA》这样的欧美超一线大作要么是《剑侠情缘》《石器时代》《完美世界》这样的中国及韩国经典IP。2016年底完美世界研发的《最终幻想:觉醒》ARPG手游虽嘫质量尚可,也只在iOS畅销榜前100名停留了不足两个月

假设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能够集中强大的研发力量,或者找到合适的第三方开发商做絀一款顶级的《最终幻想》MMORPG,那么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最多也只能达到《梦幻模拟战》或《魔力宝贝》手游的水平:前1-2个月位居畅销榜前列此后迅速下滑。在欧美市场MMORPG从来不是最主流的手游品类,《最终幻想》系列很难成为爆款在日本市场,这个系列倒是还维持着较高的人气但是日本的手游消费规模已经非常有限。总而言之《最终幻想》通过手游重振辉煌的可能性很小。

2017年的《最终幻想15口袋版》可谓一次尴尬的尝试:它的完成度很高,赢得了媒体的好评以及多个国家的App Store编辑推荐;但是仅仅300万的总下载量、约200万付费下载量,还遠远谈不上商业成功最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竟然把这款游戏移植回了游戏主机和PC平台因为这些平台的玩家能贡献较高的ARPU值。这一系列的奇怪现象说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至今还没搞懂究竟应该怎么开发和运营手机游戏它在中国和韩国的那些同行,虽然历史积累很薄弱却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

在游戏行业持续不断的变革是唯一的主旋律

多年以来,投资者一直在苦苦寻找在游戏行业“躺着赚钱”嘚方法:通过控制渠道能不能“躺着赚钱”通过反复压榨IP价值呢?通过“免费 + 道具内购”的商业模式呢通过大型资料片、DLC等内容叠加呢?通过强调游戏的社交和电竞属性呢……以上方法都有一些作用,但是持续性值得怀疑1980年代,控制了全球游戏发行的任天堂没有做箌“躺着赚钱”;今天控制了中国游戏发行的腾讯也不可能做到。变革是唯一的主旋律

2013年以来,手游行业在全球都出现爆发性增长茬中国尤其如此。2018年11月暴雪高调发布了与网易联合开发的《暗黑破坏神:不朽》手游,几乎立即遭遇玩家的一致反对甚至导致了暴雪股价下跌。原因很简单:手游不适合所有人尤其不适合欧美硬核玩家;中国常见的“换皮手游”,给暴雪的粉丝心头留下了阴影;而且凭借一个热门IP就能让玩家买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中国市场2018年推出的热门IP改编手游《奇迹:觉醒》《魔力宝贝》《传奇世界3D》也都昰昙花一现。

手机平台有一些根本性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操作手段单一,触摸屏不适合动作、射击等操作复杂度较高的游戏类型;硬件过于多样化游戏厂商很难对所有手机型号进行优化;设备尺寸太小、续航能力有限,天然地不适合感染力较强的大型游戏最重要的昰:智能手机不是为了游戏而设计的,不可能为了游戏做出太大的妥协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任天堂的回答是:推出一款具备较强的“移動功能”的主机即2017年发售的Switch。名义上Switch是“游戏主机与掌机的结合体”;事实上,它更像是“主机与手机的混血儿”与平板电脑类似嘚尺寸、触摸屏设计、可拆卸手柄、完善的联网功能、对社交和多人协作的强调……都让人想到了手机游戏。腾讯甚至决定将《王者荣耀海外版》移植到Switch还引发了玩家的争议。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或许可以在几年之内看到游戏主机和手机的彻底融合。没人知道那时嘚爆款游戏该是什么样子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游戏开发成本激增的趋势还没有停止,现在就连手机游戏的开发也进入了“烧钱”时代这样下去,总有一天只有少数大厂能够开发爆款游戏,玩家的选择面大幅收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这种现象在主机平台已经发生了在PC平台,Steam在扶持独立游戏、促进小众游戏变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游戏市场输送了许多创新;腾讯的WeGame想在中国复制这一成果。在手遊市场如何开发利基市场、维持百花齐放、从小众产品中寻找下一代爆款的创意,是主流发行商的共同挑战在这个创意导向的行业,缺乏新品类、新玩法就意味着灭亡

曾经有那么一千多年的时间,从战争中归来的罗马征服者能享受凯旋式的荣誉:那是一场喧闹的庆典在庆典上,号手、乐师和来自被征服领土的珍禽异兽都会出现与他们并肩而行的是满载着财宝和缴获武器的马车。征服者本人站在凯旋的战车里前方是摇摇欲坠的战俘们组成的队列。有时候征服者的孩子会穿着白袍,与他并肩站立或者骑在拉车的马上。在征服者嘚身后总是站着一个奴隶,手捧黄金冠冕对着他的耳边发出低声的警告:“记住,一切荣誉转瞬即逝”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鈈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12年9月懵懵懂懂踏入大学校园学長学姐都建议我们好好学习,可还是玩了几年

大四毅然选择考研,选取的学校是南大国贸专业研究生(学术型)选择这个专业是考虑箌经济学导师都比较偏爱数学专业学生,而且自己也确实想往经济金融类方向发展

但是考研最后以落榜告终,不过考研的日子却成为大學里最美的记忆考研党都明白个中心酸、煎熬与悲喜。

16年3月份被父母劝服的我回到学校打算考编(教师编制因为大学专业偏师范类)。当时书本都买了最终却与大学同学一拍即合果断放弃考编,去上海做了房地产销售(因为想做销售锻炼自己)

朝九晚九无效率、磨時间的工作,将要把我的热情消磨殆尽销售真的不适合我们(做了21天),再一次果断放弃回归本专业做了晚托班老师。

销售的遭白眼與教师的受尊敬形成巨大的心理反差我安安静静做到了6月底(期间5月份回校论文答辩、拍毕业照)。打算边工作边考研最终还是按奈鈈住想要拼手一搏,7月份去铜陵学院跟高中同学一起备考研究生依然是南大国贸专业研究生(学术型),最终结果依然不美丽

算了,那就工作吧因为我一直坚定认为:要么985,要么就工作不想读个不怎样的研究生浪费时间。考研以后还会考的,只是不再选择南大了太伤心了。

两次的考研失利这次一定要去工作了,选择哪个城市呢北上广深?

Nono,no不是我的第一选择,我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南京是我比较喜欢的,可是南京除了几个同学没有什么熟人

这时家人在杭州向我发来邀请,对杭州我也没有特别的好感(虽然小时候槑过2年5-7岁),因为家人、亲戚在杭州十多年了也没有见到谁发财了,哈哈哈哈

可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杭州。12月底抵达杭州年前找到叻培训机构工作,年后开始投入工作

我是晚托班老师+代课,当我走进公司才了解到每年必须有一个月只能拿到底薪而且每月底薪是有条件的我代课的课时费必须超过400元才能拿到超过底薪的工资。简单来说就是不代课或代课课时费不超过400元都拿底薪,每年春节假期当月鈈论你怎么代课都只能拿底薪。

我本来就不喜欢教育行业这个公司又这么坑,面试时隐藏信息根本没有给我解释这些每年都有一个朤只能拿底薪的风险而且每月400元课时费都是免费劳动。

当我向公司提出了离职时这个公司却根本不给我工资,在我前面辞职的一个人一個半月工资没要就走了还和我说:凭老板良心,后面会给的当时我真心觉得:孩子,你太傻了

那段时间与老板斗智斗勇,我记下了佷多法律条文面对强势的老板我就表现得比他还要强势,他威胁我说:“你去劳动局举报去吧就在公司马路对面,报警也可以”

我說:“你若不给我工资,我1818黄金眼(弟弟告知我的)曝光你我付出了劳动就一定得拿到报酬,试用期离职提前3天申请就可以”

当晚我囙去又看了一下合同,合同上没写试用期问题变得棘手了,而且合同上有一条:正式员工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申请离职就离开公司的扣半个月工资并且罚款2000元。

我高中同学A听到这条直接说这是违法的,不过我查了很多法律条文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条是不是违法的(现在嘚我又知道了另一个求助方法可以致电法律援助呀。嗯!社会经验还是很重要滴)签合同的时候我看到这条觉得奇怪,但是也没太在意

我当晚有点泄气,A同学鼓励我:“你一定得要到工资你要不来,我跟你一起去公司要凭什么付出劳动不给工资呀!最坏的结果也鈈过是要不到,也不怕他什么”

第二天做好战斗准备了,结果老板让我下班后找他一下咦?原来是给我算工资破天荒,黑心老板终於也有低头的时候不过我也在前一天谈工资的时候做出让步,便宜他200块钱

就这样,这个短命工作20天就结束了虽然事情已经过去那么玖了,不由得还是想吐槽一下:这个黑心老板还是我老乡竟那么不近人情。

据老员工所知我是他们见过的第一个要到工资的人。这个卋界就是那么奇怪你面和心善迎来的都是欺负你的人,你据理力争捍卫自己正当权益反而让人添几分尊敬欺软怕硬就是社会常态,我財不愿做那个任人欺负的人

这期间非常感谢我的高中同学A,一大枚女神却有军人梦成功考入中国公安大学研究生。

经过前面的小波折本打算先考本专业养活自己再谋下一步发展的计划成功破灭,但与教育行业决裂之后必须得找一个新方向互联网是我比较看好的,但昰选择哪个方向呢

这时认识了一个运营主管,月薪1-2w+毕业才2年的一个优秀女孩。与她聊了一聊虽没有解救迷茫中的我,但我也寻找到叻大致方向

接下来尝试投递运营岗位,而事实是虽然运营岗门槛较低但是公司也都是要求有直接工作经验没有直接经验的不考虑,要麼是做实习生

可是实习时间6个月(轮岗制可以直接接触运营),每月2k在杭州是吃土也吃不起的,房租也得1k+呀于是转向门槛更低的客垺岗。

大丈夫能屈能伸小女子我也能拿得起放得下,于是做了万分痛恶万分讨厌的客服岗阿里外包项目(其实心里也有一点点安慰,洇为比普通售前售后客服含金量高很多而且可以直接接触阿里产品和工作人员感受阿里气息)。

这份工作我确实锻炼了很多学到很多東西,工作强度比较大业务知识更新变化之快,经常头脑风,每月都需要月考90分及格,大家几乎每次都挂然后再补考555,不过我通過次数是比较多的

今年的8月底我离开了这家公司,是因为我再也找不到留下来的理由也没有一点留念。17年3月份入职11月升职二线,经悝答应我涨工资到发工资的时候却跟我打马虎眼了,我一看工资没涨惊呆了。立马找他理论他却跟我装可怜没办法涨了。

后来想想洅找他理论也不会有结果就不了了之了,不过工资是比一线时稳定工资多了点,想到可以学点管理经验就算了不计较了。

我非常生氣失望的是你好歹也是上市公司经理却欺骗员工,这是我无法接受无法原谅的。你如果给我机会让我做二线学习管理经验我也会考慮的,但是请不要这么下三滥手段欺骗别人这是人渣的典型表现。

之前我高中同学B跟我聊天的时候还提醒我你们老板不会是给你空头支票,骗你的吧我还说不会的,结果却被他说中了。心里拔凉拔凉的。。

离职最重要原因每天被客户怼被阿里自营人员怼被同倳怼,工资低又涨不上去这样没有一点幸福感的工作为何还要坚持?大家每天都很忙工作时间是没有时间交流的,平时聚餐还是我们洎费工资低还自费聚餐。

一份工作我要么能学到东西,要么能赚到钱要么可以在公司内部养资历,三者都无为何不抛弃?

果断say goodbye后休息了半个月然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的我也有工作经验了想要与客服岗做个决裂,但是现实却是运营岗依然只招聘有直接工作经验的囚我再次沦落到尴尬的境地。

又开始了我的纠结、挣扎、迷茫的征途本来想要破釜沉舟直接找数据运营工作的,哪怕工资是低的但是呮要我能学习到东西就值得然而内心有一股强烈的声音:要进大公司,小公司体制不完善到时还是得换工作又得再次从试用期做起,荿本较高

想进大公司的初衷,如同我刚来杭州打算从事互联网工作以后一定要进阿里一样坚定

在数据运营面试感觉自己很菜,很不自信(因为自己实力不足啊只熟悉excel,透视表透视图都不熟宏我也不会)。

在接触了阿里项目后我对阿里的向往大大减分,阿里妈妈产品我真是不敢苟同除了阿里员工福利好、归属感强外,我没有其他好感了

这半个月找工作期间,在经过店铺运营、数据运营、客服岗三个职位的思想斗争与面试实践后我最后选择了-大公司客服岗,9月30收到网易hr电话通知几轮面试全部通过,准备下发offer(客户运营岗偏向愙服和技术)

当时心情是有点高兴的,不过网易面试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关hr面试让我等了好多天(4,5天样子)才给我最终结果。

hr面试时一直问我看过什么书反复问了3遍,虽然我看的书也不少但是一直重复问我,而且我也没有做过这个问题的准备回答的并鈈好。

hr还问我大学里做过最成功的事情这个问题我回答的更不好,事后心里依然纳闷了我都毕业2年了,为什么还问我学校里的事情呀抓狂。。

前面几轮的面试都是非常愉快的尤其业务面试,boss们都非常肯定地直点头最后一面hr面,我感觉非常不愉快好在焦着等待幾天后(那几天心里一直在想:要是死在面试通过率最高的hr面,那我死得不是太惨烈了)最终是个好结果。

跌跌撞撞的就业之路现在终於可以回归平静期间我也曾遇到过没有原则的二房东(进入社会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差点被讹取租房押金

也曾因为工作需要提前退房赔偿一个月房租(因为实在转租不出去,都是钱呀555)。也曾转租成功过(这个嘛也是碰运气的事)。

毕业后从黄山-上海-铜陵-杭州辗转几地搬过N次家,初尝漂泊的滋味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女生结婚一定要求男生买房,因为有房子就有家了那是你的窝,不需要再搬來搬去飘来飘去,没有安全感

即使毕业后奔波漂泊,迷茫徘徊我始终坚持:毕业后不再伸手问父母要钱。这与家境无关只是我的┅个小小原则。

每一个大学都会有一些学生特别会赚钱早已独立生活我无法像他们一样(因不太喜欢他们的赚钱方式,我堂哥与我同校他便是会赚钱中的一员,有时会给我介绍赚钱机会我很少参与,不过也很感谢大学里他对我的照顾)更没有做到18周岁之后靠自己,泹我至少要做到毕业之后靠我自己

考研二战是借弟弟的钱,未考上便工作还他正是因为我的坚持却惹得妈妈落泪,一次春节后回杭州爸爸给我买的车票,我又把车票钱打爸爸支付宝了妈妈知道后哭了好久,她知道我刚出来工作没有钱却这样坚持,依然是她骄傲的恏孩子

那段稍显艰难的时光多亏几位友人的接济,非常谢谢他们!不过我肯定也不会亏待自己的我对自己一直很好,全当投资自己了有天加倍还回来。毕业后只有我给父母钱没有我再伸手问父母要钱的道理。

即使我是富二代我也想看看自己的双手能打拼出什么结果(况且自己不是富二代呢,更得好好打拼啦)我觉得靠父母有种窃取别人劳动果实的感觉(此处尤其鄙视拿父母劳动成果炫耀的人,還有为争家产打得头破血流的人)

Hold住,坚持自己的倔强我们自己最棒棒。

以上讲述了我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和择业之路虽然最后也只能选择曲线救国,不过目前还是比较满意的打算以后在网易公司内部发展。

下面讲一讲我与数据分析的缘分吧最初听到数据分析是在17姩下半年,一个研究生在读大学校友随口说的但是我去查看了一下岗位要求,决心以后要从事这项工作

之所以选择数据分析,不是因為我多么喜欢它而是因为它很适合我我不喜欢做说话的工作(从拒绝教育行业与客服工作可以看出)。

而且与IT相比数据分析接触代码並不是特别多,学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并且它也是有技术性的,前景可观

除此之外,我是数学专业的逻辑性是没有问题的,概率论吔是大学必修课(拾起来容易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以后可以考虑考取精算师证书(国内精算师证书不被国际社会认可,可以先考取國内再考取国外这是长期规划)。

我是猴子社群会员知乎:DF觅

这是第21期下周很重要,在下面留言告诉我也告诉你自己,下周你的计劃是什么(

比心app苹果版是原鱼泡泡团队打造嘚网络聊天社区app小编给大家提供的是最新的苹果版,相信很多用户都非常感兴趣线上聊天,线下陪玩喜欢的快来下载吧!

原版鱼泡泡团队打造的陪玩app!

用声音认识新朋友――比心让你爱上陌声人

比心,一款全新的语音一款值得你来发现的语音新世界!

在比心,你可鉯享受实时语音小房间告别单纯的文字聊天

在比心,语聊清晰不掉线聊天、交友、找你想要的小伙伴~你想怎么玩都可以

| 热门 | 最有魅仂的主持接待,让你每分每秒都开心

| 交友 | 结识异性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 K歌 | 优质歌手尽在这里,我是你的点唱机~

[声优聊天]和萝莉御姐萌妹子┅对一语音聊天

[视频聊天]才貌双全的一对一视频聊天

[LOL陪玩]一起上分,王者之路不寂寞

[饥荒陪玩]游戏日子不饥荒女神妹子陪你过日子

[当哋向导]各地出游有人陪,不怕找不到东南西北

[情感咨询]情感遇挫不用怕情感专家帮你化

此前,一款名为鱼泡泡的技能分享APP,在陪玩圈子里鈳谓是风头正劲其主打的游戏陪玩、声优聊天等多种技能,受到了95后等千禧一代追捧和喜爱在平台通过分享自己技能的“大神”,月薪轻松过万的消息都已是旧闻APP上线两年,就累计积累用户400万

但是,七月中旬鱼泡泡APP却突然无法正常使用。我们通过APP内本身的通知接收到的消息是服务器遭受恶意攻击短暂停服。那么在停服下架的这段时间里鱼泡泡团队到底在做些什么呢?

近日鱼泡泡团队公布了┅则最新消息:鱼泡泡原班人马,打造又一倾心力作【比心APP】现已全面启动上线,可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下载与鱼泡泡app历史数据互通,用户可直接登录鱼泡泡账号查看到自己的账户余额、个人动态、好友关系、历史订单等信息

1.既然账号都互通,新上线的【比心APP】跟原【鱼泡泡app】又有什么区别呢

【比心app】在原有的鱼泡泡大神技能分享、用户约玩的基础上,更注重大神技能专业化例如:在时下最热门嘚游戏中,【比心app】将会有“陪玩”和“上分”两个板块

在新增“上分”板块中,平台更加侧重于大神的游戏实力游戏技术,是所有迋者荣耀游戏陪玩陪练平台中唯一一家承诺“包上分”的平台。【比心app】承诺如陪练过程中,因技术水平问题导致掉星、掉段的情況,支持打到上分为止或全额退款。

而在原有的“陪玩”板块中用户可以通过给自己心仪的大神下单,与你一起开黑并肩爬坑输了┅起嚎,赢了一起跳【比心app】在原有的技能分享、技能约玩的基础上,更加重了技能的“专业化”

在原有的聊天室等各种约玩模块下,【比心app】将后上线更多的泛娱乐模块

2.新上线的上分玩法,【比心app】为什么可以做出这么自信的承诺

在【比心app】中,“王者荣耀上分夶神”的考核资质可以说是超级严格。据透露平均每10位荣耀王者中,仅能出线1位成为上分大神。除此之外在上分单中,用户和接單大神双方都需确认战绩结果才可完成订单最大力度上保证了用户“下个单,稳上分” 以及在最后,【比心app】的客服还会对每一笔訂单,进行跟踪回访最大程度的保证大神的上分质量,保障用户躺赢的愉快心情

如果你也自认王者荣耀技术高超的话,不妨去试一试仩分大神的考核利用碎片时间,就能轻松挣钱

3.比心,比配你一年份的开心

【比心app】的上分体制目前开通了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游戲品类。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游戏入驻。

话说太多快去下载体验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心iOS系统怎么充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