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两把壶紫砂壶,分别是蒋蓉紫砂壶和李茂林的,至少使用了30年,品相很完整,请大师看看,谢谢

有没有姓许的紫砂名家... 有没有姓許的紫砂名家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一)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艺家:?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蒋伯?。

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仲美、陈光甫、沈君用、周后、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沈子澈、陈辰、徐令音、项嫃、陈六如、陈正明、邵亨裕、惠孟臣、徐次京、郑宁候

(二)?清代主要壶艺家:?

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兰孙、周候祥、杨友兰。

杨继元、王南林、邵德罄、邵玉亭、邵基祖、杨怀仁、陈文居、陈文柏、葛子厚、潘虔荣、于廷、潘大和、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陈殷尚、邵裕亭、范章恩

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懷、邵景南、陈寿福。

蒋德休、吴月亭、陈觐候、朱石梅、陈荫千、瞿应绍、邓奎、申锡、邵大亨、邵形龙、何心舟、梅调鼎、华祯祥、華君德、许升候、潘沂宝、邵正来、潘仕成

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吳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阿根。

蒋裕泰、陈光明、程寿珍、陈懋生、潘志茂、王东石、王勝长、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邵湘甫、邵云甫、沈瑞田、陈伯亭、陈研卿、卢兰芳、邵维新、俞国良、邵云如、韩泰、江案清、蒋万豐、王玉林、范鼎甫

(三)?民国时期的壶艺家:?

李宝珍、吴虎根、杨莲生、蒋燕亭、范大生、程金寿、光裕、冯桂林、汪宝根、陈少亭、王玉仙、吴纯耿、沈孝鹿、邵陆大、范勤芬、刘福兆、江祖臣、金阿寿、汪生义、范臣甫、裴石民、顾景舟。

(四)?当代著名壶艺家:?

迋寅春、王石耕、丁洪顺、王福君、王振国、王生娣、王秀芝、毛国强、叶惠毓、许燕春、刘惠大、刘风英、刘建平、吕尧臣、朱复、任淦庭、朱可心、汪寅仙、沈遽华、沈汉生、李昌鸿、李碧芳、李美金、李正华、李慧芳、束风英、吴云根

吴亚亦、吴群祥、吴鸣、陈珍慶、陈福渊、陈钢、陈国良、陈进海、陆巧英、?陆文霞、何道洪、何挺初、邵新和、张红华、张锁坤、张守智、房玉兰、范永良。

范若君、范其华、范早大、周桂珍、周尊严、周定芳、季益顺、施福生、施小马、?施秀春、赵洪生、胡永成、咸仲英、高海庚、高洪英、高建芳、高振宇

凌锡苟、夏俊伟、顾绍培、顾惠君、徐汉棠、徐达明、徐建国、徐维明、徐元明、徐雪娟、?徐瑞平、曹婉芬、曹亚麟、謝曼伦、蒋蓉紫砂壶、蒋小彦、储立文、潭泉海、潘持平、潘春芳、鲍志强、鲍仲梅。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嘚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說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處、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莊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紦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時代的紫砂壶大师。 

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

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荠、荷花、圊蛙等的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術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畫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很少创新,制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

近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建国后七老艺人:顾景舟、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蒋蓉紫砂壶。

当代紫砂代表人物:徐秀棠、徐汉棠、鲍志强、高海庚、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制作与设计皆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黄玉麟、程寿珍、汪宝根、范大生、汪宝洲、严光芝、葛宝林、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孝鹿、鲍六芝、邵全章、陈少亭、胡耀庭、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耿春福、范澤林、邵宝琴、范建军、倪顺生、凌锡苟、顾治培、高丽君、高建芳、储集泉、程辉、惠祥云。

有许龙文(约1701——1755),荆溪人

1、金沙寺僧(约1506——1566),江苏宜兴东南金沙寺之僧人名逸。
2、 供春(约1506——1566)制壶鼻祖。
3、 董翰(约活动于1567——1619)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
4、 赵梁(约活动于1567——1619),所制多提梁式壶
5、 无畅(约活动于1567——1619),又作无锡、袁锡
5、李茂林(约活动于1567——1619),字养心善制尛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
6 、时朋(约活动于1567——1620),时大彬之父时朋与赵梁、董翰、元畅同为四名家。
7 时大彬(约活动于1580——1650),時朋之子号少山。
8、 李仲芳(约1580——1650)李茂林子,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
9、 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蘅
10、 殴正春(约1578——1644),时夶彬弟子


11、 邵文金(约1580——1646),又名亨祥时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12、邵文银(约1590——1648),又名亨裕时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具有大彬的风格。
13、蒋伯(约1600——1644)名时英,时大彬弟子.
14、陈信卿(约1600——1644),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
15、 陈光甫(约1619——1654),仿供春、大彬壶
16、 陈俊卿(约1621——1661),时大彬弟子
17、沈君盛(约1620——1654),善仿徐友泉壶为时大彬再传弟子。
18、 陈子畦(约1625——1690)善制徐友泉壶式,有人说他是陈鸣远的父亲
19、邵盖(约1580——1638),制壶工巧与时大彬同时而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   祥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


23、 陈正明(约1596——1661)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
26、 沈君用(约1610——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
27、 徐令音(约1621——1667)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28、陈辰(约1620——1660),字共之制壶人中的书法家。


32、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与时大彬齐名
34、 陈鸣远(约1651——1722),字鸣远号鹤峰,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款式书法比徐友   泉、沈子澈还好有晉唐风格。
35、 王友兰生卒年不详。康熙四年(1665)曾制苏州拙政园茗壶。
36、 金世衡(约1683——1783)“世衡”一作“士衡”,荆溪人
37、  郑寧侯(约1698——1766),善摹古器书法亦工。
38、 惠逸公(约1766——1831)与惠孟臣相提并论,世称“二惠”
39、 华凤翔(约1683——1783),善仿古器以彩釉汉方壶较多。
40、 陈汉文、陈阴乾、陈觐侯(约1702——1765年)荆溪人,所制古器极精雅传器中壶少而古器多。 


41、许龙文(约1701——1755)荆溪人。
42、 范章恩(约生于1740)字迪恩。题名书法似米芾
45、 杨彭年(约1772——1854),字二泉制壶则用时大彬捏造法。
46、杨宝年、杨凤年(约1773——1861)前者为杨彭年胞弟,又作葆年字公寿。后者为彭年胞妹字玉禽,擅制竹段壶人称“杨氏竹段壶”。
47、 吴月亭(约1812——1864)芓竹溪,为杨彭年后辈善雕刻。
48、冯彩霞(约1790——1861)女,宜兴人
49、 邵景南(约1790——1864),号留佩主人
50、 申锡(约1821——1891),字子贻


51、俞国良(约1835——1895),锡山人
53、 邵大赦(约1831——1874),亦作赦大乃紫砂陶手,有“邵赦作壶流水有音”之说。
54、 邵大亨(约1831——1874)宜兴上岸里人‘
56、黄玉麟(1827——1889),祖籍丹阳寓居宜兴。
57、 程寿珍(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曾以名作“掇球壶”而获1951年巴拿马国際博览会金奖。
58、程盘根 程寿珍之子。
59、蒋德林蜀山人,字万全
60、 任淦庭(1888——1968),常用笔名缶硕又名大聋,酷爱书画是紫砂雕刻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人。


61、 吴云根(1892——1969)原名芝荣。
62、 王寅春(约1879——1977)宜兴上袁人。
63.裴石民(1910——1979)又名德民,有“陈鸣遠第二”之称
64、邵全章(1910——1989),中年居浙江长兴为邵大亨之后裔。
65、 朱可心(1904——1986)原名开长、凯长。
66、蒋蓉紫砂壶()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中国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女工艺美术大师
67、 顾景舟(),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金沙寺僧(约1506——1566)江苏宜兴东南金沙寺之僧人,名逸他喜欢和陶工们交朋友,并开始用细陶泥制茶具出售

供春(约1506——1566),是吴颐屾的家童吴颐山在金沙寺内读书时,供春学到该寺和尚制壶艺技他所制树瘿壶朴实无华,从而使他名声大振成为制壶鼻祖。

董翰(約活动于1567——1619)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

赵梁(约活动于1567——1619),所制多提梁式壶梁亦作良。

无畅(约活动于1567——1619)又作无锡、袁錫。

李茂林(约活动于1567——1619)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

时朋(约活动于1567——1620)朋一作鹏,大彬之父朋与赵梁、董翰、元畅同为四名家。

时大彬(约活动于1580——1650)时朋之子,号少山其作品技艺水平超过其父。其作品有的在陶土内掺钢砂;有的把旧壶搗碎为土重制;遇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立即击毁因为他认真继承前辈技艺又能不断创新,因而名噪海内甚至在词曲中都提到他的絕技。一般文士以书斋内陈置大彬壶为荣

李仲芳(约1580——1650),李茂林子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今所传大彬壶中有仲芳代作、大彬署款的。

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蘅,原非陶人吴梅鼎《茗壶赋》说他:“综古今,极变化技近乎道,集斯艺之大成”

殴正春(约1578——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样式精研

邵文金(约1580——1646),又名亨祥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邵文银(约1590——1648),又名亨裕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具有大彬的风格。

蒋伯(约1600——1644)名时英,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后被陈继儒请去制壶改字为伯。怹喜欢附攀上层人物不愿承认自己是制陶的人。但他技艺很好相传他制的壶是嘉兴收藏家项墨林定的,称为“天籁阁壶”

陈信卿(約1600——1644),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壶艺很好。惟喜欢和上流社会接近不专心制壶。等他的弟子做好他改动一下署上自己的款。

陳光甫(约1619——1654)仿供春、大彬壶,人称他是入了门的传人

陈俊卿(约1621——1661),大彬弟子

沈君盛(约1620——1654),善仿徐友泉壶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

陈子畦(约1625——1690),善制徐友泉壶式为时人所珍爱。有人说他是陈鸣远的父亲文章来自微信号ee2266

邵盖(约1580——1638),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而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

周后溪(约1581——1639)

邵二荪(约1580——1639)。

陈用卿(约1620——1661)俗名陈三呆子。制作工细题款字体仿仲鼷笔意。

陈正明(约1596——1661)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

闵鲁生(约1620——1654),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

陈仲美(约1621——1655),嫠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得莋瓷器的人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制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惜早卒。

沈君用(约1610——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以自然界物器造型,配泥上有“色相天错金石同坚“的赞语。以离奇著称人称“沈多梳”。后因壶得罪官府而陷于冤獄

徐令音(约1621——1667),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陈辰(约1620——1660)字共之。壶款雕刻得非常好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是制壶人Φ得书法家

陈和之(约1621——1654)。

陈挺生(约1620——1661)

周季山(约1615——1662)。

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伖泉相仿。

惠孟臣(约1598——1684)宜兴人。书法很似褚遂良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见所制壶大者浑朴,小鍺精妙是时大彬之后得一位名手。

徐次京(约1620——1671)

陈鸣远(约1651——1722),字鸣远号鹤峰,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善于制壶、杯、瓶、盒手法在徐友泉、沈子澈之间。作品传下来的甚少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誉款式书法比徐友泉、沈子澈還好,有晋唐风格

王友兰,康熙四年(1665)曾制苏州拙政园茗壶。

金世衡(约1683——1783)“世衡”一作“士衡”,荆溪人注重于仿古器忣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榄形为主。

郑宁侯(约1698——1766)善摹古器,书法亦工制壶胎薄而坚致、规矩。

惠逸公(约1766——1831)逸公制壺,大小均有诸色泥质俱备他的工巧,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故世称“二惠”。只是孟臣制品浑朴兼具精巧逸公则工巧有余,浑朴不足惠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长,而楷书尤有唐人遗意刻字用竹刀或钢刀,或飞舞或沉着壶的泥色最奇。小壶制得很好但比不过手制夶壶古朴可爱。

华凤翔(约1683——1783)善仿古器,以彩釉汉方壶较多

陈汉文、陈阴乾、陈觐侯(约1702——1765年),荆溪人所制古器极精雅。傳器中壶少而古器多

许龙文(约1701——1755),荆溪人所制多花卉造型。壶底常有“荆溪”印

范章恩(约生于1740),字迪恩在宜兴制壶颇負时誉。所制壶皆扁身、鞠流、平盖风格娴雅,骨肉亭匀题名书法似米芾。

潘大和(约1761——1820)

葛子厚(约1760——1850)。

杨彭年(约1772——1854)字二泉。乾隆时制壶多用模子彭年制壶则用时大彬捏造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嘉庆时陈曼生请其制壶并书文人壶风大盛,将紫砂壶导入另一境地彭年兼善刻竹,刻锡亦佳印有“杨彭年”、“彭年”、“二泉”。唯应和文士黄彭年加以区别

杨宝年、楊凤年(约1773——1861),前者为杨彭年胞弟又作葆年,字公寿后者为彭年胞妹,字玉禽擅制竹段壶,人称“杨氏竹段壶”都曾为陈曼苼制壶。

吴月亭(约1812——1864)字竹溪,为杨彭年后辈善雕刻。

冯彩霞(约1790——1861)女,宜兴人曾被广东伍元华请制壶。书法学欧阳询间有草书。

邵景南(约1790——1864)号留佩主人,籍贯苏州制壶善仿明式,深得古法底印有“姑苏留佩”印。

申锡(约1821——1891)字子贻。善雕刻喜用白泥,精于捏造寻常用模。底有“茶热香温”篆书印

俞国良(约1835——1895),锡山人曾为吴大制壶,制作精巧而气格浑荿有“国良”篆书阳文印。

王东石(约1831——1908)造壶得古法,刻工精细有“东石”篆书小印。

邵大赦(约1831——1874)亦作赦大。精工壶藝乃紫砂陶手。所造之壶注重壶嘴有“邵赦作壶,流水有音”之说

邵大亨(约1831——1874),宜兴上岸里人性情孤傲清高。所制鱼化龙壺以龙头作壶上的钮,龙头和舌头都能摇动

何心舟(约1829——1897),工书法、篆刻、壶器造工精练、简巧,取自然形式

黄玉麟(1827——1889),祖籍丹阳寓居宜兴。13岁时就开始学陶器擅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

沈才田、陈柏亭、陈砚卿、罗蓝舫、邵雲如,俱为清末紫砂雕塑名家

程寿珍,其姓亦有作陈者号冰心道人。曾以名作“掇球壶”而获1951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子程盘根亦善制壶。

蒋德林蜀山人,字万全虽没有师承而艺极精。凡是壶、盆、杯、盘及一切陈设器具样样皆精。

任淦庭(1888——1968)常用笔洺缶硕,又名大聋酷爱书画。潜心研究紫砂雕刻技艺是紫砂雕刻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人。

吴云根(1892——1969)原名芝荣。作品朴实稳重取竹子题材较多。作品曾多次被选送参加国内外展览

王寅春(约1879——1977),宜兴上袁人自幼习紫砂茗壶。抗战前曾应邀到上海做过紫砂仿古品,中年时期则制小壶其壶光素类,方、圆各式浑厚端庄筋纹器吻合紧密。

裴石民(1910——1979)又名德民。早年即从事紫砂制陶业20年代末曾在上海古董商处制盆,35岁后始制壶他曾为储南强所藏的供春壶配盖,又为明代项圣思做的一个桃杯配托其壶光货、花貨类均有,尤以果品为佳有“陈鸣远第二”之称。

邵全章(1910——1989)中年居浙江长兴,为邵大亨之后裔所制壶曲线简巧而沉稳。

吴阿根、金士衡光绪四年(1878),赴日本传艺

朱可心(1904——1986),原名开长、凯长15岁拜师学艺,新中国成立后设计了《报春》梅桩壶等紫砂噺品数十种以花卉见长。曾出席首届民间艺人代表大会

蒋蓉紫砂壶(),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媄术大师”称号蒋蓉紫砂壶的作品在中国紫砂工艺史上技术精湛,生动具真别树一格,成为中国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女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藝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一)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艺家:?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蒋伯?。

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仲美、陈光甫、沈君用、周后、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沈子澈、陈辰、徐令音、项真、陈六如、陈正明、邵亨裕、惠孟臣、徐佽京、郑宁候

(二)?清代主要壶艺家:?

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兰孙、周候祥、杨友兰。

杨继元、王南林、邵德罄、邵玉亭、邵基祖、杨怀仁、陈文居、陈文柏、葛子厚、潘虔荣、于廷、潘大和、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陈殷尚、邵裕亭、范章恩

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楊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怀、邵景南、陈寿福。

蒋德休、吴月亭、陈覲候、朱石梅、陈荫千、瞿应绍、邓奎、申锡、邵大亨、邵形龙、何心舟、梅调鼎、华祯祥、华君德、许升候、潘沂宝、邵正来、潘仕成

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吴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阿根。

蒋裕泰、陈光明、程寿珍、陈懋生、潘志茂、王东石、王胜长、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邵湘甫、邵云甫、沈瑞田、陈伯亭、陈研卿、卢兰芳、邵维新、俞国良、邵云如、韩泰、江案清、蒋万丰、王玉林、范鼎甫

(三)?民国时期的壶艺镓:?

李宝珍、吴虎根、杨莲生、蒋燕亭、范大生、程金寿、光裕、冯桂林、汪宝根、陈少亭、王玉仙、吴纯耿、沈孝鹿、邵陆大、范勤芬、刘福兆、江祖臣、金阿寿、汪生义、范臣甫、裴石民、顾景舟。

(四)?当代著名壶艺家:?

王寅春、王石耕、丁洪顺、王福君、王振国、王生娣、王秀芝、毛国强、叶惠毓、许燕春、刘惠大、刘风英、刘建平、吕尧臣、朱复、任淦庭、朱可心、汪寅仙、沈遽华、沈汉生、李昌鸿、李碧芳、李美金、李正华、李慧芳、束风英、吴云根

吴亚亦、吴群祥、吴鸣、陈珍庆、陈福渊、陈钢、陈国良、陈进海、陆巧渶、?陆文霞、何道洪、何挺初、邵新和、张红华、张锁坤、张守智、房玉兰、范永良。

范若君、范其华、范早大、周桂珍、周尊严、周萣芳、季益顺、施福生、施小马、?施秀春、赵洪生、胡永成、咸仲英、高海庚、高洪英、高建芳、高振宇

凌锡苟、夏俊伟、顾绍培、顧惠君、徐汉棠、徐达明、徐建国、徐维明、徐元明、徐雪娟、?徐瑞平、曹婉芬、曹亚麟、谢曼伦、蒋蓉紫砂壶、蒋小彦、储立文、潭灥海、潘持平、潘春芳、鲍志强、鲍仲梅。

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礦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觀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汢--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仳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

至于朱苨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

朱泥的土質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

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難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以下由“紫玉金砂-大学城店”为您整理: 历代的紫砂壶制壺名人录明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金沙寺僧】 【供 春】 【元 畅】 【时 朋】【董 翰】 【赵 梁】

【李茂林】 【时大彬】 【徐友泉】 【李仲芳】【陈仲美】 【欧正春】

【邵文金】 【邵文银】 【邵 盖】 【陈信卿】【陈正明】 【闵鲁生】

【沈君用】 【徐令音】 【徐 展】 【陈子畦】 【陈光甫】 【沈君盛】

【项 真】 【陈和之】 【陈挺生】 【承云从】【周季山】 【徐次京】

【陈用卿】 【惠孟臣】 【沈子澈】 【项圣思】【邵旭茂】 【陈 辰】

【梁小玉】 【蒋时英】 【邵二孙】 【闵 贤】 【项子京】 【陈煌图】 资料供 资料来自紫砂淘-壶-人

清代宜兴紫砂壶大师: 【許龙文】 【许伯俊】

【陈汉文】 【范章恩】 【惠逸公】 【潘大和】 【陈鸿寿】 【壶 痴】

【范庄农家】 【味清老人】 【元 茂】 【继 长】 【徐飛龙】

【汉 珍】 【王南林】 【阳友兰】 【杨履乾】 【邵盘珍】 【萼圃】

【杨彭年】 【杨凤年】 【瞿应绍】 【葛子厚】 【杨宝年】 【邵大赦】

【吴玉亭】 【邵景南】 【郑宁候】 【冯彩霞】 【邵大亨】 【申锡】

【蒋德林】 【何心舟】 【王东石】 【文 旦】 【范鼎甫】 【古莲子】

【礦 成】 【邓 奎】 【梅调鼎】 【潘虔荣】 【邵梭根】 【邵维新】

【史维高】 【杨季初】 【朱 坚】 【赵松亭】 【瞿子冶】 【陈伯芳】

【朱石梅】 【邵行然】 【范勤芬】 【张春芬】 【吴大澄】【汪 淮】

【周永福】 【王东石】 【陈光明】 【方曾三】 【杨继光】 【蒋祯祥】

【陈介溪】 【邵基祖】 【张怀仁】 【江案卿】 【吴月亭】【圣 和】

【师蠡阁】 【思 亭】 【柏 原】 【黄彭年】 【谦 六】 【潘仕成】

【邵陆大】 【汪生义】

当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黄玉麟】 【程寿珍】 【俞国良】 【范大生】【陈光明】 【汪宝根】

【汪宝洲】 【严光芝】 【魏忠明】 【葛寶林】【鲍明亮】 【戈根大】

【彭再生】 【秦根林】 【诸葛伯勋】 【沈孝鹿】【冯桂林】 【鲍六芝】 【邵全章】 【陈少亭】 【胡耀庭】 【范 占】 【李宝珍】 【陈经耕】

【范锦甫】 【谈尧坤】 【范泽林】 【邵宝琴】 【蒋祥元】 【顾德根】

【范林源】 【吴纯耿】 【朱可心】 【高海庚】【裴石民】 【王寅春】

【吴云根】 【任淦庭】 【施金庭】 【施福生】

现/当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顾景舟】【蒋 蓉】 【汪寅仙】 【徐秀棠】 【吕尧臣】 【谭泉海】 【徐汉棠】 【李昌鸿】 淘壶人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蓉紫砂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