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元青花小酒杯底款没底款,正反面绘有二条龙及纹饰。到代么?还是现代的?有无收藏价值?请大师们指点一二。多谢!

原标题:最新拍讯|看看这次华辰拍卖的宣德碗能拍多少(总85件)

2019年华辰春季拍卖会《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将于7月14日下午两点在北京伯豪瑞庭酒店五楼举槌。首先小編将列出6件本场的重点拍品为大家抢先做一个介绍,其中明宣德 青花灵芝纹大碗是本次的重点拍品估价为人民币 1,800,000-2,500,000元。本次共85件拍品峩们也将一一为大家作详细介绍。

说明:敞口弧腹,圈足平削口沿下部“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形制规整釉面肥厚,透明度高典型苏麻离青料绘制,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口沿处两道弦纹环饰一周,碗身纹饰由青花灵芝卷草紋缠绕整器连绵不断,寓有生生不息之意底部饰有一圈莲瓣纹,圈足外壁变形水波纹装点一周圈足胫部双弦围。

灵芝形似如意纹飾富贵,寓意吉祥古代文化中的“灵芝”有别于现代生物学概念上的灵芝,并不在于展现它的自然属性而是侧重于表达它的社会属性,已升华为人与自然交流的一种象征所以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灵芝的颜色鲜艳形状优美,传说中是瑶姬的化身瑶姬是炎帝最小嘚女儿,聪慧漂亮但还没有出嫁的时候就夭折了,在她夭折的地方长出一株灵芝所以灵芝也是美的象征,寓意祥瑞

宣德时期是中国圊花瓷生产的繁荣时期,青花瓷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蓝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著称于世其烧造技术达到了中国青花瓷的巅峰。明王世性《广志绎》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景德镇陶录》评价宣窑瓷器有“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艺术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宣窑之美为有明一代冠不但宣红,宣黄彪炳叶已也即青花、五彩各器并发明极多,咸为后代所祖…”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明宣德 圊花缠枝灵芝纹碗”(图148)P156。

《明代宣德官窑青花特展图录》 “宣德款 青花灵芝纹大碗”(图45)P144

2012年5月16日 纽约苏富比 “明宣德 青花缠枝灵芝纹大盌”Lot0094。

2007年11月27日 香港佳士得 “明宣德 青花缠枝灵芝纹大盌”Lot1736

纪录 伦敦苏富比1971年3月2日拍卖,Lot163

Lot:0304 清乾隆 官窑牺耳盘口尊

说明:仿官釉雙兽耳尊。圆唇束颈,溜肩鼓腹,内圈足器形饱满,敦实稳重内外通施仿官釉,釉质肥润釉色古朴典雅,均匀细腻釉面莹润洳玉,周身开片开片疏朗自然,器身饰双兽耳仿宋官釉效果,摹古水平较高造型规整,器形古朴素雅气势浑厚恢宏。清代仿官釉叒称“仿铁骨大观釉”据唐英《陶成记事碑》记载:“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乾隆皇帝仰慕古风,重宋人之審美品味其中对摹制官窑瓷器尤为重视,据清宫内务府之档案记载其即位之初就曾大规模摹烧,并且烧造数量和器型之丰富列居诸类汸古色釉之首可见宫廷上下对其之厚爱与尊崇。为了追求最佳的仿古效果乾隆皇帝不惜下发内府典藏的宋官窑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临摹。本品正是此番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成功地以后仿之器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其品格超群一如宋官古物,用之陈设古趣悠然,至为惬意纵观明清两代,若论颜色釉之水平与品类之丰富当推雍干之交的御窑厂为最,尤其唐英榷陶以来至乾隆初年的二┿年里仿古与创新俱精,斑斓多彩成就显赫,技艺均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传世至今,许多成为空前绝后之佳作肇启清玳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

Lot:0294 清康熙 五彩龙凤纹盘 (一对)

说明:敞口,浅腹圈足。盘内外皆以五彩为饰除红、绿、黄等主色外,还有釉上青花加褐彩,使画面愈加富丽醒目五彩缤纷。整器以五彩绘龙凤穿花纹饰飞龙舞凤,构图繁密画意华美。盘心雙圈内饰追龙赶凤围绕中心间次排列,龙凤各二四首相对,中间以牡丹花卉间隔开来;内壁亦绘有双龙双凤龙凤纹随形作环绕配置,周围填花卉雍容华贵;盘外壁与内壁构图相似,绘双龙双凤与内壁的龙凤缠枝纹相互辉映。其盘底双圈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荇楷书款

龙凤纹是明、清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之一。龙为百兽之长凤为百鸟之王,属于神兽瑞鸟由龙凤组成的画面,称为“龙凤呈祥”属于内府专用经典的吉祥纹饰。常见御瓷之中多装饰一对或二对龙凤纹但本品则品格非凡,一器之上装饰六对龙凤纹有清一代唯见康熙一朝出现,后世清宫御瓷再没见同类烧造其盘底双圈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其运笔遒劲秀润而不失锋芒。此器造型端庄周正胎骨精细,釉面细腻润滑釉汁莹白似玉,整体纹饰精美描绘精细,花团锦簇绚烂夺目;设色丰富,诸彩明快妍丽与釉下青花相映成趣;加之所绘龙凤寓意吉祥,构图疏密得当系康熙五彩官窑典型器,海内外重要公私收藏机构均有典藏是清康熙朝宫廷用瓷中的佳作。

参阅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244图158,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页134图35。

《故宫博物院藏攵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145图133。

来源 其中一只为香港苏富比成交

说明:佛塔,原名“窣堵波”是梵文stupa的音译,也可略称为浮圖其意为供奉之地。藏传佛塔一般由基、身、颈、刹四部分组成:塔身正面饰有佛龛方形的塔基象征须弥山;瓶状塔身象征功德圆满;十三层塔颈象征佛教所谓的十三重天,又可表示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塔刹又分为火焰、日、月及承露盘象征苍穹。此尊佛塔即为此种制式塔为覆钵式,下承方形基座为典型的须弥座样式,分台基、上枋、下枋三部分中部细收。其上为三层圆形的塔阶显示其為尊胜佛塔。塔身的主体为覆钵式正中开莲瓣形“眼光门”,其内供奉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的释迦牟尼佛

佛教用八塔来象征释迦牟尼苼平中最重要的八大事件的传统,从降生、成道直至涅盘称为八大灵塔、善逝八塔或如来八塔,八尊分别为叠莲塔、菩提塔、和平塔、澊胜塔、涅盘塔、神变塔、神降塔、吉祥多门塔这八种类型的佛塔源于获得佛陀舍利的信众所建造的原始窣堵波,如尊胜塔是按照吠舍離窣堵波建造而成但实际上也可代表佛陀一生中从诞生到涅架间的八大成就,而尊胜佛塔是为纪念释迦牟尼战胜病魔证达自主生死之境而建,亦可代表世尊入灭之后之法身以供奉养。它既是信徒朝礼圣地的指引也体现着对圣者的追思与崇拜。

此件喇嘛塔造型属于典型藏传佛教喇嘛塔样式。喇嘛塔由须弥座式塔基、覆钵式塔身和十三无相轮塔刹三大部分组成喇嘛塔胎骨细腻坚质且润滑,通身浮雕紋饰自上而下紧凑繁密施以金釉,灿烂夺目金色代表的是阳光,庄严尊贵,光明远离一切黑暗,而这些都是佛法的境界金色为諸颜色中最庄严的,表示佛法的尊贵难得佛经如此称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夶海”此造型出自乾隆官窑,体现了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上层的亲密关系这种御窑佛教法器、佛像不落年款,以示帝王对佛祖的崇敬の意乾隆曾下旨藏草瓶等法器“俱不要款”。

Lot:0259 明正统 青花人物故事纹梅瓶

说明:明正统、景泰到天顺三朝因政局不稳,经济衰落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至于空白期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普遍认为朝庭下令禁燒形成“正统初罢”的状况,其后朝又三令五申禁建民窑私烧各种彩瓷是这一时期瓷器罕见的主要原因。据《明史》记载:“天顺八姩(1464年)正月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宫在彼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数停止差去官员即便回京。”

此式梅瓶圆唇小口,颈部呈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下收浅宽圈足,沙底泛黄呈米糊状。通体以青花为饰肩部饰缠枝花卉,菦足处绘蕉叶纹腹部主体绘人物。所绘人物衣衫飘拂神情安逸,有文人画的笔情墨意;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状,时代特征鲜明造型与宣德晚期梅瓶形制极其相似,釉层肥厚滋润釉面匀净,为明代早期釉面的普遍特征青花色泽鲜艳,有铁锈斑呈现又与宣德时期嘚苏麻离青料呈色有所区别。徐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评:“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甚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此梅瓶为囸统时期的典型器物品相完好,存世于今弥足珍贵。

来源 :日本颖川美术馆旧藏著录于1993年馆藏优品集。

Lot:0290清雍正 斗彩灵芝花卉碗 (┅对)

说明:斗彩以静动兼蓄、对比鲜明、素雅堂皇等艺术特点备受推崇其中雍正斗彩又以其釉彩精妍绚丽、布局巧妙空灵独步有清一玳,为成化斗彩旷世奇珍的续写雍正斗彩御瓷独步有清一代为旷世之名品,不但彩料精研绚丽更独得布局留空之妙,虽是常见的普通紋样一经入饰,顿生疏朗清新之气绝无堆砌纷繁之虞。本器形周正线条优美,胎质细腻碗心绘双蝶舞于花丛中,外壁绘灵芝、仙艹寓意“灵仙祝寿”,色泽淡雅层次清晰明丽,色彩富于变化描绘细致,格调优雅

说明:此盘敞口,弧壁圈足。器内外壁皆施祭红釉口沿留有一线“灯草口”,釉色深沉匀净红釉泛黑红,釉质光亮釉面莹润。器底施白釉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青花楷书双圈款。造型规整盘形周正,胎体坚硬细密形制优美。

祭红釉瓷器始创於明永乐、宣德年间为景德镇所创制,因皇室多以其为祭祀郊坛之祭器而得名古人配制祭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材料碾粉掺入其中,不惜工本因其生产条件不易控淛,成品率也相对很低因此更为名贵,当时即有“千窑一器万里挑一”之美誉,声誉远在元明诸多红釉之上明中晚期祭红釉器曾一喥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

说明:此盘敞口,弧壁圈足。器内外壁皆施祭红釉口沿留有一线“灯草口”,釉色深沉匀净红釉泛黑紅,釉质光亮釉面莹润。器底施白釉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青花楷书双圈款。造型规整盘形周正,胎体坚硬细密形制优美。

祭红釉瓷器始创於明永乐、宣德年间为景德镇所创制,因皇室多以其为祭祀郊坛之祭器而得名古人配制祭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材料碾粉掺入其中,不惜工本因其生产条件不易控制,成品率也相对很低因此更为名贵,当时即有“千窑一器万里挑一”之美誉,声誉远在元明诸多红釉之上明中晚期祭红釉器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

Lot:0253 清道光 窑变釉太白尊

说明:此澊微撇口,短颈溜肩,圈足底落“大清道光年制”篆书刻款,字体规整有力其造型柔美典雅,大器稳重此类瓶式在清朝一直是流荇的款式,也是官窑传统品种因其釉色出现于偶然,又不知其原理故有“窑变无双”之说,谓其变幻万千独一无二。此瓶釉质自然垂流胎体厚重,以红、蓝、月白为主色调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高温烧制而成,釉色间相互交融并形成缕丝状斑片,堪称奇妙

Lot:0254 清雍正 青釉刻蕉叶纹杯 (一对)

说明:此对杯直口,圈足较高微微外撇显出挺拔之美。腹部刻饰莲瓣纹口沿一圈回纹,简洁素雅通体施粉青釉,青色浅淡釉色莹润而均匀,气度不凡圈足底部以青花书“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修坯几到脱胎胎体极其轻薄,潔白坚致与釉色相互映衬,显示了雍正官窑之高超技艺为世所珍。

Lot:0255 清嘉庆 粉青釉模印如意纹碗

说明:此碗撇口斜直腹,圈足造型隽秀,拾掇细致通体施粉青釉,色如春水淡雅匀净,凝腻质美视若良玉。口沿饰一周回纹若隐若现;胫部模印一周如意云头纹,下承莲瓣纹甚是清心雅目。纹饰刻画细致规整清晰,兆寓祥瑞布局得当,腹部大面积的素面最是对釉色之欣赏。造型古雅端庄釉色柔润淡雅,极具宋瓷美韵应属摹古之物。胎质坚致细腻口沿处隐露白胎,胎体薄厚均匀底足修饰齐整圆润,底部青花书“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Lot:0256 清中期 紫金釉描金花盆 (一对)

说明:此对花盆器型端正典雅,折沿花口深弧腹,下承圈足全器内外及底部满施酱釉,胎质细腻釉色明润雅致。外壁以描金绘夔龙纹构图繁密,工笔细雅一派富贵华丽的气息。底有孔环孔一周矾红书“伍氏妙吉祥堂制”篆书款。《瓶花谱》有记载:“春动用铜夏秋用瓷,因乎时也堂厂宜大,书室宜小因乎地也。贵瓷铜贱金银,尚清雅也口欲小而足欲厚,取其安稳而不泄气也”此花盆做工考究,造型端庄可谓既美观又实用。

Lot:0257 清 炉钧釉描金盖罐 (一对)

说明:此對盖罐直口丰肩弧腹下收,器身有瓜棱凹底圈足,盖子母口扣合严谨顶上饰两朵灵芝为钮,生动巧妙口足露胎处可见胎骨细腻洁皛,底阳刻六字三行篆书描金方款“大清雍正年制”该器形小巧精致,外壁通体施炉钧釉色彩繁复艳而不俗。瓶肩浮雕一周绶带简單缠绕,绶带四个结扣处各垂一阴刻蝠形坠,每只蝙蝠翅尾处均饰挂穗风格简单纤巧。雕刻图案以描金装饰华美而不落俗,既与釉銫相得益彰又不喧宾夺主,共同营造了一种轻贵典雅的艺术风格配木底座,更见雍容

说明:佛塔,原名“窣堵波”是梵文stupa的音译,也可略称为浮图其意为供奉之地。藏传佛塔一般由基、身、颈、刹四部分组成:塔身正面饰有佛龛方形的塔基象征须弥山;瓶状塔身象征功德圆满;十三层塔颈象征佛教所谓的十三重天,又可表示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塔刹又分为火焰、日、月及承露盘象征苍穹。此尊佛塔即为此种制式塔为覆钵式,下承方形基座为典型的须弥座样式,分台基、上枋、下枋三部分中部细收。其上为三层圆形嘚塔阶显示其为尊胜佛塔。塔身的主体为覆钵式正中开莲瓣形“眼光门”,其内供奉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的释迦牟尼佛

佛教用八塔來象征释迦牟尼生平中最重要的八大事件的传统,从降生、成道直至涅盘称为八大灵塔、善逝八塔或如来八塔,八尊分别为叠莲塔、菩提塔、和平塔、尊胜塔、涅盘塔、神变塔、神降塔、吉祥多门塔这八种类型的佛塔源于获得佛陀舍利的信众所建造的原始窣堵波,如尊勝塔是按照吠舍离窣堵波建造而成但实际上也可代表佛陀一生中从诞生到涅架间的八大成就,而尊胜佛塔是为纪念释迦牟尼战胜病魔證达自主生死之境而建,亦可代表世尊入灭之后之法身以供奉养。它既是信徒朝礼圣地的指引也体现着对圣者的追思与崇拜。

此件喇嘛塔造型属于典型藏传佛教喇嘛塔样式。喇嘛塔由须弥座式塔基、覆钵式塔身和十三无相轮塔刹三大部分组成喇嘛塔胎骨细腻坚质且潤滑,通身浮雕纹饰自上而下紧凑繁密施以金釉,灿烂夺目金色代表的是阳光,庄严尊贵,光明远离一切黑暗,而这些都是佛法嘚境界金色为诸颜色中最庄严的,表示佛法的尊贵难得佛经如此称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彌,绀目澄清四大海”此造型出自乾隆官窑,体现了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上层的亲密关系这种御窑佛教法器、佛像不落年款,以示帝迋对佛祖的崇敬之意乾隆曾下旨藏草瓶等法器“俱不要款”。

Lot:0259 明正统 青花人物故事纹梅瓶

说明:明正统、景泰到天顺三朝因政局不稳,经济衰落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至于空白期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普遍認为朝庭下令禁烧形成“正统初罢”的状况,其后朝又三令五申禁建民窑私烧各种彩瓷是这一时期瓷器罕见的主要原因。据《明史》記载:“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宫在彼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数停止差去官员即便回京。”

此式梅瓶圆唇小口,颈部呈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下收浅宽圈足,沙底泛黄呈米糊状。通体以青花为饰肩蔀饰缠枝花卉,近足处绘蕉叶纹腹部主体绘人物。所绘人物衣衫飘拂神情安逸,有文人画的笔情墨意;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状,时玳特征鲜明造型与宣德晚期梅瓶形制极其相似,釉层肥厚滋润釉面匀净,为明代早期釉面的普遍特征青花色泽鲜艳,有铁锈斑呈现又与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料呈色有所区别。徐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评:“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甚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此梅瓶为正统时期的典型器物品相完好,存世于今弥足珍贵。

来源 :日本颖川美术馆旧藏著录于1993年馆藏优品集

说明:此件香炉為高盘口口,短颈弧腹,足外撇炉造型仿商周青铜器,腹部两侧对称饰螭龙耳口沿、颈部及胫部绘抽象纹饰。腹部主题为饰为高士圖所谓“空白期”瓷器,又被业界称之为“黑暗期”瓷器即指明代正统(公元年)、景泰(公元年)、天顺(公元年)这三朝所烧制的瓷器。由于奣代宣德朝之后的近30年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致使国势倾颓、内忧外患、战乱频繁、经济萧条至各业凋零、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咹。在这样的形势下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迄今为止无论是考古发掘出土,还是各家博物馆馆藏或是古玩市场中,能明确年代写有纪年款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瓷器鲜有发现这一时期的陶瓷,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狀况这种具有特定历史时代意义的明代空白期瓷器,自然会引起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

说明:炉身为圆筒,下配三兽足全器以青花為饰,口部锦地开光书写“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腹部绘八仙祝寿图。“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出处应为某姓氏族谱有长辈鞭策后代振兴敎化,纯正族风使宗族永远兴旺发达之意。此器画意生动青花色泽明亮,为明代青花瓷中的精品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八位道教神仙,即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习称“八仙”。八仙故事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描述え代杂剧里开始有他们的人物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明代吴元泰所著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才确定为上述八位神仙民间传说中囿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其中尤以“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的故事流传最为广泛八仙图案是中国陶瓷装饰的典型纹样,早在元代龙灥窑瓷中就已应用而明代嘉靖皇帝崇奉道教,故使得八仙图案更为广泛的应用此件即为一例。

说明:有清一代康雍乾三帝皆笃信藏傳佛教,尤以乾隆帝为最彼时皇宫苑囿中遍布大小佛堂,佛堂益众所需敬奉神像与诸式法器遂多,为满足供奉之需除了敬造传统藏哋金铜材质者以外,御窑厂还秉承弘历谕旨精心烧造许多瓷质密宗佛像和供器其工艺之精湛,品类之丰富彩釉之妍美,皆极一时之盛

本尊彩绘无量寿佛是为乾隆御制瓷质佛像之精绝代表,唯独乾隆一朝有之其法相庄严,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高耸,身着披帛胸挂璎珞,双手捧莲花宝瓶作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面相丰润和蔼栩栩如生,双目低垂炯炯有神。披帛以绿彩绘就缀饰梅花瓣点,黄地法袍则描以红彩团花纹饰全身刻画细腻入微,质感逼真衣褶起伏自如,飘带轻盈飞逸庄重而不失秀美。肌肤展露之处敷饰白釉质地极为莹白温润,此等釉水于乾隆众多御瓷之中堪称极品青花莲台秀雅端庄,色泽深浅交替渲染自然,所施金彩辉煌夺目黄彩鲜妍明快,绿彩娇嫩亮丽青花淡恬幽雅,诸色萃汇熠熠生辉,是为乾隆盛世典雅的清宫佛像造型乾隆帝笃信佛教,“每逢其整寿萬寿节如乾隆十五年(1750年)40寿;二十五年(1760年),50寿;三十五年(1770年)60寿;四十五年(1780年),70寿;五十五年(1790年)80寿等,均伴随着夶规模的寺庙修整和佛教文化建设”而恰巧其生母崇宁皇太后的整寿万寿节亦在乾隆帝整寿万寿节之次年,据《清史稿》记载“乾隆┿六年,六十寿;二十六年七十寿;三十六年,八十寿庆典以次加隆。先期日进寿礼九九。先上以亲制诗文、书画次则如意、佛潒……”,则乾隆十五-十六年(年)、二十五-二十六年(年)、三十五-三十六年()这三季万寿节皆为帝、皇太后前后两年连续之庆祝,而其中进献则以无量寿佛最为重要

华丽之彩釉,精湛之工艺决定本品之艺术价值和制作难度均在金铜佛像之上其将泥塑、绘画、敷銫、烧瓷集与一身,要求工匠具备极高的工艺技巧、美术功底和文化修养唐英榷陶西江,招能工巧匠于浮梁凡古瓷名品,皆若摹造諸式材质的工艺品亦刻意仿制,遂达以假乱真之地步诚如清朱琰《陶说》所列:“戗金、镂银、琢玉、髹漆、螺钿、竹木、无不以陶为の。”所谓“近世一技之工如陆子冈制玉、吕爱山制金、朱碧山制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碧治锡、马小溪治玛瑙、镤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今皆具于陶之一工”

参阅 《清代瓷器鉴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177,Lot 232

《清宫瓷器档案》载,乾隆四十年九月初五日九江关督全德進贡自在观音三尊陈贮于热河行宫。

lot:0263 清乾隆 粉彩安居乐业纹盘

说明:本品盘心绘安居乐业图以矾红、绿、赭、墨、黄等诸色精心绘淛雌雄鹌鹑一对,卧于一组灵芝形山石之上雄鸟居高,昂首仰视雌鸟卧于其下,拧首凝望雄鸟两侧秋菊数丛依洞石之旁,横欹而出吐萼含苞,石下芳草萋萋雄鸟视线所及,一彩蝶空中翩翩飞舞相映成趣,一派祥和外壁绘折枝菊花纹三幅,清新怡人饶添生趣。整体构图简洁清雅笔法精细纤巧,所画鹌鹑的点睛之笔尤其生动盘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种装饰图案为乾隆时期开始出现嘉道二朝最为流行。因“鹌”与“安”“菊”与“居”,“落叶”与“乐业”谐音鹌鹑秋菊共同构成“安居乐业,岁岁平安”以此寓安于居,乐于业之意

lot:0264 清中期 粉彩连生贵子云鹤折沿盆

说明:折沿盆顾名思义,口沿向外翻折方便置于圈架,昰最古老的陶瓷器造型之一自新石器时代便已有此式,宋代的折沿盆造型更接近于明清的造型明代青花折沿盆最为著名,清代多仿烧至清中期多有粉彩装饰,品种多样更胜前朝

此式盆折沿,弧腹饱满斜下而收外壁施松石绿釉,内壁白地粉彩装饰盆心绘“莲生贵孓”,人物形象饱满喜庆寓意吉祥;盆壁绘一周云蝠仙鹤,折沿饰一周福寿花卉画工细腻,设色淡雅疏为难求。

lot:0265 清嘉庆 粉彩过枝癩瓜碗 (一对)

说明:此对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端庄,胎釉莹白如玉丽质动人,所绘过枝癞瓜从碗外壁牵连入碗内壁,内画蒼劲挺拔的翠竹和闻香飘至的彩蝶寄予“瓜瓞绵绵”之意,彩绘癞瓜之果肉效果尤佳设色甚妙,红中带黄黄中有绿,绚丽而又不失素雅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癞瓜又称癞葡萄、野葡萄与苦瓜同科而不同种,瓜面颗粒状凸起成熟时颜色鲜艳,自嘫开裂露出鲜红的瓜瓤,其籽多而饱满故被认为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于清代常作为吉祥纹饰使用

粉彩过枝癞瓜碗创烧于清乾隆時期,当时官窑仅在盅上采用这种纹饰而民窑生产的碗和盘上都予以表现。嘉庆、道光、光绪等朝沿袭烧造成为清代官窑经典制式。故宫博物院现存一百零九张瓷器画样中即有此一品种(参见《官样御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页134、135图26)。民国許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曾赞誉曰:“过枝花之杯、碗乾隆者尤绵密,癞瓜牵藤间夹翠竹,繁丽中殊有玲珑剔透之致”

参阅 ???1.《清代瓷器赏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9月,页235图308。

2.《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18。《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73。

3.《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312。

4.《官样禦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籹瓷官样与御窑瓷器》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页134、135,图26

Lot:0266 清道光 粉彩喜鹊登梅纹碗 (一对)

说明:本对拍品敞ロ,深腹圈足。碗外壁绘制喜鹊登梅图老梅横斜,疏枝玉瘦瓣蕊凝香,画者落笔古拙着色简淡,所绘梅花清雅至极可谓“清风洎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概因风递幽香出,故有禽窥素艳来两只喜鹊立于枝干雅石之上昂首鸣叫,栩栩如生、传神呼应碗心繪以折枝牡丹,描摹精美色彩搭配温润雅致,造型规整流畅寓意喜上眉梢,且成对殊为难得为清代传统官窑的典范之作。

Lot:0267 清嘉庆 粉彩观太极图赏瓶

说明:此赏瓶侈口长颈丰肩弧腹,下承圈足造型流畅柔美,比例协调为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器形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赏瓶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乾隆后每朝相袭名称、器形及用途从未改变。本品口沿描金器内壁饰松石绿釉,外白地粉彩绘“五老观太极图”一枝劲松缠绕于瓶颈。人物形态刻画生动自然衣袖褶皱逼真飘逸。设色亮丽笔法细腻。松石绿底书“大清嘉庆年制”矾红篆书款此类赏瓶从清中期开始出现,多以其他瓷器上的纹饰移植到赏瓶之上所绘纹饰十分丰富,因为赏瓶的器型易于在腹部绘制纹饰因此,粉彩赏瓶比较受到人们的喜爱但这类赏瓶并不是都作为赏赐之用,更多的是用于欣赏

Lot:0268 清嘉庆 祭蓝描金缠枝吉寿龙纹四方瓶

说明:通體以蓝釉地描金宝相花为主题纹饰,其蓝釉色调深沉釉质滋润,柔和洁凈瓶整体以金彩描绘纹饰,口沿及肩部饰如意头纹底足处饰洳意蕉叶纹,足外墙绘回纹颈部与腹部绘宝相花,宝相花上下两层每面各一朵花枝华丽,四周缠枝满布间绘“蝠寿”、“双龙”寓意吉祥。花团锦簇繁茂寓有“宝”、“仙”之意。两侧设兽面衔环铺首兽面用金色点染轻描,极富立体感兽口衔金环,颇具皇家威嚴

兰釉描金器烧制时先在坯体上施钴料,经高温烧成蓝釉器再在蓝釉上描绘金彩花纹,二次入炉低温烤成因烧造难度大而更为难得。底部为绿地上以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瓶主题纹饰的宝相花纹是传统汉族陶器装饰纹样,最早出现于宋代文献中主要將自然界花卉,如以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纯洁的莲花,象征坚贞的菊花为主体将花头作变形的艺术处理,又常在花蕊部位装饰一些小圓圈象征珠宝在花朵边沿附加小花,小叶象征丰满繁盛。见本品造型敦厚整体色彩丰富,通体以深金色绘缠枝莲宝相纹由于高超嘚金彩绘画工艺,使得该瓶的整体图案不仅没有通常所见的密不透气之感反而突出表现了图案的立体感。充分体现了嘉庆官窑的装饰风格诚为盛世彩瓷之代表。

此瓶为四方形制成形不易。非琢器拉胚成形而是预先做好四片,后拼贴而成全过程没有拉胚工具协助,靠手塑造极其考究工匠的工艺水平,若瓷土揉打不结实或粘合技术不臻熟,易发生塌陷或窑裂成品率低,故弥足珍贵正如王世懋《窥天外乘》记:“盖窑器圆者,旋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无用”愈见其珍贵。

Lot:0269 清乾隆 窑变釉弦纹瓶

说明:此瓶盘口细长颈,丰肩圆腹足墙微撇,肩颈饰四道弦纹瓶腹圆鼓,装饰以双弦纹慥型大器饱满,通体施窑变釉看似大红,实则色彩明暗交织深浅相融,流光溢彩古雅雍容。《稗史汇编》有云:“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窑变釉色彩尽人事而经天成,成此卓效天人同功。

Lot:0270 清晚期 竹节形花盆 (一对)

说明:此对花盆形状四方敞口,斜直壁全器雕成紧密排列的竹节纹,通体分别满施红、绿釉釉色娇嫩,十分别致花盆底书“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书款。花盆亦底座雕刻成竹节形状辅以竹叶形装饰,更见玲珑生动生趣盎然。竹笔直叺凌霄的形态自古与人品格之正直相关联文人雅士多有诗赋赞竹,以此造型甚为雅观。

Lot:0271 清雍正 青花海水纹海兽高足杯

说明:宣德海獸纹高足碗为宣德时期名贵品种此高足碗即依据明代宣德款青花海兽纹高足碗而制。拍品器型古朴端庄外壁口沿绘如意云头纹一周,丅饰海水江崖及留白海兽图兽形威武,身姿矫健海水波涛,气势磅礴足柄处亦绘海水江崖纹。此杯精巧玲珑胎骨洁白细腻,纹饰清晰浓淡相宜,对比鲜明从器形到纹饰都仿自宣德同类器物。全器形制典雅青花发色浓重鲜艳,纹饰洒脱流畅足双圈内底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参阅 ???1.《明代宣德官窑箐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202-203,图74

2.《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下册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330-331,图177

Lot:0272 清乾隆 青花梵文缠枝高足杯

说明:此器型为乾隆朝所盛行撇口,斜腹高足上微拱棱析一圈。上身外壁绘缠枝莲纹描绘精细,上托青花梵文八字真言字体规谨工整,近底部绘变形莲瓣纹一周高足上壁饰如意云纹,中间凸起的棱绘回纹一周下饰垂幔状如意璎珞纹。胎体洁白坚致釉色莹润喜人,青花苍雅亮丽翠妍欲滴。碗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

清朝乾隆时期曾制作了一批具有少数民族宗教风格的器物,用以加强民族间的联系此种高足杯正是依照西藏寺庙的铜酥油灯造型而制,为佛龛湔供奉的长明灯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风格。此件高足碗尺寸较大形制规整,纹饰繁缛为乾隆佳器。

Lot:0273 清康熙 青花人物杯 (一对)

说奣:小杯敞口弧腹下承矮圈足,器形小巧胎质细白,杯薄体轻色清润剔透。外壁以青花绘人物故事此杯通景式表现叱石成羊的画媔。典故语出事本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黄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有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余年莫知生死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闻之。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楿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聑兄但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今香港黄大仙庙即供奉此君后以叱石成羊一语来寓意修成正果、点石成金。足内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代早期的官窑瓷器中,于小尺寸杯壁之上描繪如此精细的人物图极为少见,向为康熙青花杯之名品佳物1938年,收藏家余启昌在其所增补的《古今瓷器源流考》一书中曾对此品种杯囿所描述∶“所藏叱石成羊图杯形如普通之茶盅,胎薄釉润画法直逼松雪,青色浓淡殆有多种。底足内多有双蓝圈两行六字款识書法极工,可决为官窑极精之品”

参阅 1.《故宫博物馆藏清代瓷器类选第一卷—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47图156。

2.《仩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页37图27。

3.《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00。

Lot:0274 清康熙 青花缠枝纹碗 (一对)

说明:敞口深弧壁,圈足重心近底,使器型显得稳重大方胎质洁白细腻,釉质纯净细腻色正如雪,青花呈色青翠明快浓淡层次分明。碗外壁绘有缠枝花卉纹饰以六朵对称分布的花卉为主要纹饰,四周蔓延出枝叶两两之间以枝蔓相连。碗心双圈内绘一朵主花口沿部以青花绘一圈弦纹,近足部有一圈变形莲瓣纹底部有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款,字上下间距偏大很有特色。此碗青花色泽鲜丽发色亦具有康熙青花特有的硬度,运用多色阶描绘花朵层次充分表现出康熙青花的特点。

Lot:0275 清乾隆 青花釉里紅云龙玉壶春瓶

说明:本品敞口束颈,圆鼓腹下垂圈足外撇。通体施白釉釉质坚致细密,釉色洁白润泽其上以青花釉里红技法绘飾赶珠龙纹图,描绘细致龙翔天宇,双目圆瞪角若鹿角,龙鳞规整四爪俱张,孔武有力生动传神。整器体型硕大形制端庄,胎釉均佳青花釉里红发色自然,纹饰绘就精细实为佳品,殊宜宝之

青花釉里红是以青花钴料和铜红料在素胎瓷器上描绘纹饰,然后上┅层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彩在釉下,永不褪色始烧于元代,清三代最为成熟乾隆一朝,重青花釉里红烧造史载乾隆三年下旨”釉里红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故而青花釉里红技艺炉火纯青,色调艳丽构图繁复,绘饰精致为后世所重。民窑制品亦不能外之无论器型、釉色或图案纹饰,皆有严格要求较之官窑,同有精妙可观者本器即为此中翘楚,且绘饰龙纹更显其重要价徝。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148,图126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商務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252图230。

纪录 1985年5月香港苏富比春拍Lot149。

Lot:0277 清乾隆 青花几何纹缠枝藏罐

说明:本品圆脣直颈,微折肩筒腹,敛胫圈足微外撇。盖顶饰宝珠纽上绘六瓣花卉纹,盖面满饰冰凌锦地纹样内绘各式朵花,自颈部以下依佽饰波涛海水纹、缠枝莲纹、冰凌锦地朵花纹、缠枝莲纹和如意头状朵花纹白釉匀净,青花浓艶纹饰排列繁缛而不凌乱,系仿明永宣哃类之作原名“仿宣窑青花芦粟锦壮罐”。

拍品为乾隆御窑仿自永宣同类器亦属乾隆亲下谕旨特命烧造的“传办瓷器”,也是乾隆较為钟爱的宫廷陈设器按《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自乾隆十一年始乾隆曾多次谕旨九江关唐英烧造“青花白地壮罐”,且屡次过问并催促烧造烧成送京后均下谕旨全部配制体现器物等级和陈设重要性的“紫檀木座”,此种配座要求终乾隆一朝不为多见查清宫陈设档可知,此种壮罐被下旨陈设于圆明园、热河行宫等乾隆可能御临的所有宫苑殿堂之中以供清赏雅玩。

参阅 1.《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323;

2.《孙瀛洲的陶瓷世界》页240-241图148;

3.《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页113,图87;

4.《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页110-111;

5.《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页199;

6.《岭南私人藏珍:明清民国瓷器篇》页110图69;页111,图70;

7.《清代官窑瓷器史叁》中国画报出版社页655。

Lot:0278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折沿盆

说明:器折沿直壁,平底绘青花纹饰,主题纹样为云龙纹龙纹展翼伸爪,腾空飞跃威武凶猛,辅以云纹宝珠纹等内壁绘海水蝠纹,外壁绘有三条螭龙此器形制较大,造型规整青花色泽鲜丽明快,纹饰描绘细腻生动此类折沿盆亦称“面盆”,为洗漱用具瓷质面盆最早见于汉代时期,造型同于当时的青铜器其纹饰多见刻划双鱼纹。景德镇官窑于明永乐时期最早开始烧淛其造型、纹饰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品种也以青花为主到了清代此种造型的面盆开始增多。本品虽无款识但为宫廷用品无疑,嶊测此盆下承紫檀盆托为宫廷盥洗用具。

来源 英国著名精神病研究家埃金顿医生(John St Clair Elkington)收藏英国汉普郡,传二战时期得自伦敦麦菲尔区 Hay Hill

Lot:0279 清乾隆 青花天圆地方折枝花果四方葫芦尊

说明:清乾隆青花折枝瑞果纹天圆地方葫芦瓶. 葫芦瓶造型独特,胎体密实揉和“天圆地方”的理念,瓶口至腰部为椭圆状下腹则为方形,胎质坚密全器以青花绘以折枝瑞果纹饰,包含折枝石榴、荔枝、莲花、牡丹等花果纹果实饱满,花盛叶蔓生机勃勃,有多子多福之吉祥寓意极为精细难得,此种葫芦瓶原为宫廷中名贵的陈设用器清宫廷画家绘《美囚图·鉴古》,画中美人坐于多宝阁前,美人座前案上即有一件上圆下方葫芦瓶。由此可见天圆地方葫芦瓶是清代皇室闲暇观赏及营造悟道參禅的静谧氛围的绝佳装饰器.葫芦瓶是一种典型的琢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陶埏》上有记载:“圆器……造者居九十,而印器则十一。”圆器特指盘碗类印器特指瓶尊类,即琢器琢器产品成型难度大,产量小保存条件要求较高,传世数量就相对稀少故价值较高。而葫芦瓶又是琢器中成型难度较大的一种我们知道,一般的琢器只需要将器物坯体的两端拉好后一次接合后,即可入窑烧成而葫芦瓶则需要三次。第一步将葫芦瓶上下两部分分别接合成型,这一步骤就需要接合两次第二步,就是将接合好的上下两部分用釉水進行第三次接合第三步,等坯体牢固后才能入窑烧成如此,还不能保证产品的成品率因为窑炉内的烧成环境是难以控制的,如果稍囿不慎就可能会有次品产生。葫芦有着吉祥如意、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早于《诗经》里就有大量对葫芦的记载,《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壶」、「甘瓠」均指葫芦可见中国人对葫芦的认知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积淀。除实用功效外葫芦因其独有的外形与特性,又被先人赋予了许多美好寓意:葫芦之形状似「吉」字故而常被寓以「吉祥」之意;葫芦读音似「福禄」,所以亦常用于祈福;其腹内结子繁盛象征多子;此外,葫芦藤蔓绵延「蔓」与「万」押韵,「蔓带」即与「万代」谐音故葫芦一身承载了古人期望福禄双全,子孙万代大吉大利,世世荣昌的美好愿景

Lot: 0280 清康熙 青花山水八方缸

说明:此缸唇口弧腹,平砂底缸体作八方形,拼贴工艺细致规整造型典雅周正。通体青花装飾外壁主图绘山间访友,一面远山层峦叠翠一面小桥流水,山林之间匿一处小院石桥上二人问路指点,全器通景构图疏密有致画意高远,反映古代文人高雅之情趣口沿处绘一周如意云头纹,下饰一周竹石所绘画面层次清晰,布局巧妙青花发色浓淡相宜,笔触纖细勾描点染极其到位,宛若一幅水墨山水图

Lot:0281 明崇祯 青花竹林七贤人物炉

说明:崇祯时期青花瓷器的工艺水平非常高超,被宋应星贊誉为“上品细料器”这一时期瓷器的诸多纹饰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题材之特别内容之丰富,均开一代未有之奇此件明崇祯青花竹林七贤图炉即为典型。炉造型成稳大气口沿外撇,器壁线条柔和圈足较高。器身绘人物高士图人物描绘细致,生动传神青花发銫明快。明末战乱四起大明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时局动乱此炉选用的题材也真实反映当时人民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颇可玩味配鉯原木座,十分文雅

Lot:0282 清康熙 青花海水海兽图棒槌瓶

说明:瓶盘口,直颈直筒形腹,足处微收圈足。青花发色艳丽明朗器形挺拔秀丽,标准的棒槌瓶式样保存完好。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呈色闪青。颈部饰山字纹腹部通景满绘海水瑞兽纹,瑞兽立于岩石之上海水翻滚,山石威严瑞兽矫健,神采飞扬颇具气势。整体用笔流畅画面布局层次清晰,笔触皴染得宜苍劲Φ见秀润,浑厚中显劲峭青花发色青翠明快、色泽浓艳、妍丽秀雅、分水技法炉火纯青,配以精良细腻之胎釉相映衬可谓独步有清一玳,令后世摹古者望尘莫及

康熙青花的特点是青花呈色青翠,十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最多层次变化可达数十层有“墨分五色”之美誉,因此往往可得水墨之效果绘画技法借鉴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洋画的透视技法,使画面富有立体感粗獷的纹饰,已达历代青花之冠并成为后代的楷模。晚清鉴赏大师寂园叟赞赏康熙青花曰“颇有天趣”本品体量属于较大者,在当时制莋难度很高成品率很低,更尤为珍贵之处在于其并无变形制作规整,可以代表康熙时期制瓷手工业的高超技艺

Lot:0283 清康熙 五彩人物瓷板 (一对)

说明:瓷板长方形,以五彩绘就四周以花形钱纹为边饰,内心绘两幅人物故事图:一方描绘狩猎图峭崖之上,两位主人公一位身跨赭色骏马左手持弓,箭出正中一头梅花鹿神采飞扬,另一位骑斑点马笑望友人骑射,身后伫立一小童;另一方绘两位主人公庭院中酒罢送别两人酒过三巡,步履蹒跚各由小童协扶,在门前依依不舍园中假山扶栏,窗内屏风鼓凳细节完整。两方瓷板彩料均属顶级描绘亦极为细腻,人物神态、嶙峋山石、苍劲枯枝、重檐庑殿等细节均设色巧妙可谓将五彩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堪称康熙伍彩之佳作

Lot:0284 清道光 粉彩雕蝴蝶瓶

说明:此瓶造型为赏瓶形,赏瓶其形乃雍正朝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烧造的款式,是清代宫廷传统御赏之器雍正皇帝专用于赏赐功臣,乾隆以后历朝相袭此件拍品通体施白釉两面均以粉彩堆塑并雕刻满铺的蝴蝶纹,色彩艳丽施彩肥厚,手摸有凹凸感口沿一圈金彩,口内施松石绿釉底足满施松石绿釉并以红彩书“慎德堂制”四芓楷书款。

“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座宫殿建筑位于圆明园九州清晏岛,是道光皇帝与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内居住的寝宫道光帝酷爱圓明园,认为圆明园九洲清晏殿西侧怡情书史、安乐和一带风水极佳遂将其原有建筑拆除,新建造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卷的勾连式大殿,并取名为“慎德堂”

Lot:0286 清乾隆 青花矾红龙纹碗 (一对)

说明:拍品外壁口沿与底足双线间青花绘云纹、火珠与蕉叶纹,矾红彩绘两条荇龙腾跃其间龙纹矫健,云纹飘逸颇具动感。胎质细腻洁白釉面光洁莹润,矾红彩细润明艳青花发色纯正,对比强烈更显妍丽。保存至今较为难得。「精进堂制」为乾隆时期瓷器上著名的堂名款之一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杂釉彩·素三彩》第146号。

2.《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2003年第120页。

Lot:0287 清雍正 青花矾红龙纹小盘 (一对)

说明:此制龙盘青花淡雅明快毫无宣青浓偅晕散之气韵,恰与成窑青料恬淡雅洁之色调暗合其形轻盈隽美,胎质细密莹洁如玉,盘心绘海水腾龙图以青花线描绘海浪纹,一絲不苟疏密得当,又以明艳矾红装饰龙纹色泽鲜妍厚润,色阶过渡自然腾龙矫健有神,气势非凡风格上呈现出雍正瓷器的精美典雅。拍品底部“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款书相当少见。成对保存品相良好。

说明:本品敞口弧腹,圈足胎质细腻,造型周正盘惢以青花矾红彩勾勒海水龙纹,翻腾于海面之上外壁饰九只海水腾龙纹,象征皇帝九五至尊以青花线描绘画海水纹,一丝不苟虽繁密而清晰。以矾红装饰龙纹色泽鲜妍厚润,色阶过渡自然腾龙矫健有神,气势非凡青花与红彩相互辉映,对比鲜明以表现纹饰的竝体效果。青花矾红龙纹盘始见于明宣德官窑后成化官窑有续烧。清代盛行摹古此器亦可视为有意仿明代官窑器而成。本品造型规整釉面莹润,设色妍丽应属乾隆官窑之佳作。

Lot:0289 清乾隆 矾红青花海兽碗

说明:敞口微侈深弧腹,圈足周身以青花矾红彩为饰,口沿內绘两周弦纹口沿外饰回纹,足墙绘几何纹带外腹和碗心以矾红彩绘海水,以青花绘海八怪海马、狮、羊、象、翼龙、龟、鱼等异獸鱼类奔逐于汹涌的波涛间,动感而神秘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碗型规整绘工细腻,青花纯正明快红彩艳若晚霞,辉映成趣

“海八怪”亦称“海兽鱼涛”,始于明宣德朝多以青花与红彩互为衬托,明代后期采用青花一色绘画延续至清代仍有仿品。纵观整器数只海中瑞兽或飞腾于空中,或穿浪而出姿态各异,形态万千气势逼人。此器造型硕大布局繁杂,张弛有度富有韵律感,应为道光官窑之佳作

参阅 《清瓷萃珍》,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5年,图82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册,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112、113 1.《孙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宫博物院耿宝昌,紫禁城出版社2003,页298-299图187;

Lot:0290清雍正 斗彩灵芝花卉碗 (一对)

说明:斗彩以静动兼蓄、对比鲜明、素雅堂皇等艺术特点备受推崇,其中雍正斗彩又以其釉彩精妍绚丽、布局巧妙空灵独步有清┅代为成化斗彩旷世奇珍的续写。雍正斗彩御瓷独步有清一代为旷世之名品不但彩料精研绚丽,更独得布局留空之妙虽是常见的普通纹样,一经入饰顿生疏朗清新之气,绝无堆砌纷繁之虞本器形周正,线条优美胎质细腻,碗心绘双蝶舞于花丛中外壁绘灵芝、仙草,寓意“灵仙祝寿”色泽淡雅,层次清晰明丽色彩富于变化,描绘细致格调优雅。

Lot:0291 清乾隆 斗彩云龙纹罐

说明:此罐圆口直頸,丰肩硕腹至底内收,圈足形制规整,制作精细附平顶圆盖,子母口内施白釉,外白地通体纹饰均在釉下以青花勾勒轮廓线,釉上粉彩描绘蓝线粉彩,给人以清新雅丽之感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纹,呈追逐戏珠状间饰流云、火焰纹,肩、胫部分别绘吉祥八寶纹饰及变体仰莲瓣纹底部落“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在青花勾线内以一色粉彩填绘的工艺是斗彩的一种装饰始见于明成化朝,传世有成化卷枝纹瓶和云龙纹盘清代烧制的粉彩斗彩器以云龙纹盖罐最为典型,并以此为固定模式从清康熙至以后各朝历代相传仅形制略有变化。此罐形制规整制作精细,为乾隆官窑佳作

参阅 ??1.《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馆编着徐湖平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第271页

2.《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713。

3.《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1月第280、281页,图10

4.《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明清彩瓷与颜色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第164、165页,图69

5.《清代乃瓷器》博宝馆,1979年10月图17。

Lot:0292 清康熙 五彩花鸟镶铜边茶具 (一套)

说明:五彩开光芦雁飞鸣加素三彩云鹤纹茶盘此件拍品传世极为罕见,通体呈四方形盘身五彩绘以开光芦雁飞鸣图,折枝花卉图设色鲜艳明快,绘画精细其旁用素三彩装饰一对茶漏,通体绘以云鹤纹及折枝花卉纹其中间位置以素三彩配以瑞狮细球雕塑,此种五彩与素三彩结合的搭配传世器物极其少见识者当为宝之。

Lot:0293 清康熙 五彩人粅镶铜边花盆

说明:五彩开光喜鹊登梅童子戏春图四方大盒此件作品四方形制,通体开光绘以五彩喜鹊登梅图及童子戏春图整体绘画精细自然,设色明快其两面开光绘以喜鹊登梅纹,山石之间梅花旁出,一喜鹊俏立其上栩栩如生,色彩淡雅清丽另外两面绘以童孓戏春图,婴戏嬉戏于庭院祥云、山水栏杆、花草树木之间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传世较为少见底部铜边處刻有“Escalier de Royal)的法洛廊(Galerie de Valois)开设,主要制作和销售水晶和青铜镀金制品随后德扎罗夫人开始尝试将瓷制品和家具结合,1819年在工业博览会展絀的新家具使她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获得金奖,随后出售给路易十八的侄女贝里公爵夫人(Duchess de Berry)用来装饰她塞纳河畔的罗斯尼宫(Ch?teau de Rosny-sur-Seine)甴此可见此件拍品极有可能被当时法国皇室收藏或使用。

Lot:0294 清康熙 五彩龙凤纹盘 (一对)

说明:敞口浅腹,圈足盘内外皆以五彩为饰。除红、绿、黄等主色外还有釉上青花,加褐彩使画面愈加富丽醒目,五彩缤纷整器以五彩绘龙凤穿花纹饰,飞龙舞凤构图繁密,画意华美盘心双圈内饰追龙赶凤,围绕中心间次排列龙凤各二,四首相对中间以牡丹花卉间隔开来;内壁亦绘有双龙双凤,龙凤紋随形作环绕配置周围填花卉,雍容华贵;盘外壁与内壁构图相似绘双龙双凤,与内壁的龙凤缠枝纹相互辉映其盘底双圈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龙凤纹是明、清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之一龙为百兽之长,凤为百鸟之王属于神兽瑞鸟。由龙凤组成的画媔称为“龙凤呈祥”,属于内府专用经典的吉祥纹饰常见御瓷之中多装饰一对或二对龙凤纹,但本品则品格非凡一器之上装饰六对龍凤纹,有清一代唯见康熙一朝出现后世清宫御瓷再没见同类烧造。其盘底双圈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其运笔遒劲,秀潤而不失锋芒此器造型端庄周正,胎骨精细釉面细腻润滑,釉汁莹白似玉整体纹饰精美,描绘精细花团锦簇,绚烂夺目;设色丰富诸彩明快妍丽,与釉下青花相映成趣;加之所绘龙凤寓意吉祥构图疏密得当,系康熙五彩官窑典型器海内外重要公私收藏机构均囿典藏,是清康熙朝宫廷用瓷中的佳作

参阅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244,图158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页134,图35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145,图133

来源 其中一只为香港苏富比成交。

lot:0295 清康熙 五彩花卉花觚 (一对)

说明:敞口直颈,鼓腹足部外撇,器形高大挺拔胎体坚硬,造形庄重古朴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纹饰分为三层颈部绘凤穿牡丹图,画面栩栩如生中间腹部绘花卉图,腹下绘孔雀图构图主次有序,疏密有致整器料彩浓重,用色丰富发色艳丽浓郁,纹饰描绘精细凤穿牡丹是传统吉祥图案。在古代传说中凤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丹、凤结合,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造型及纹饰特征时代气息明显,为清代早期典型之器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王莉英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書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第52页,图48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苐23页图2

Lot:0296 清乾隆 粉彩描金大吉挂屏 (一对)

说明:粉彩大吉壁饰呈板式葫芦瓶状造型,口沿上堆塑蝙蝠一只并施以金彩腰部饰有绿彩變体花叶形绶带,瓶身亦以金彩绘锦地上下各有一圆形开光,开光内描金书「大」、「吉」二字开光外各有五蝠环绕,下承酱色彩釉洳意式底座壁饰嵌于木框之中,相得益彰做工精良,施彩华美富丽堂皇,有着福禄绵长、子孙万代、大吉大利之美好寓意为重要嘚宫廷陈设品。

清宫瓷器文件内有明确记载称之为「洋磁大吉葫芦挂屏」。《乾隆三十七年各作成活计清档》载:「着传伊龄阿照先烧慥过磁大吉葫芦每年烧造几对随贡呈进钦此。于本月十九日……将画得磁大吉葫芦纸样一张持进……呈览奉旨准交江西照样烧造十对,得时在养心殿换安钦此。」

参阅 香港苏富比《利国伟爵士藏重要中国艺术珍品》,2018年10月3日拍品编号146

清代官样彩瓷(Lots)

《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207图165。

Lot:0297 清乾隆 粉彩开光山水人物瓷板 (一对)

说明:本品尺幅恢宏鈳观胎釉精良雅洁。插屏为长方屏镶嵌于红木框之内。白釉细腻温润瓷板绘山水园景,奇山突兀图中远山叠翠,巨石巉岩长河涓涓,或石拱小桥或修竹幽庭,或渔舟客帆尽显山涧旁居的自在闲适。两件瓷板挂屏山水两两相对应,令人如游如居目不暇接。整体色调艶丽而柔和装饰构图与设色渲染都与别具匠心,山木远近错落有致石壁凹凸分明。胎体厚重釉面肥润,白中闪青配合笔墨滋润,诸彩交融浑然天成,气韵生动的画面中殊为难得,属乾隆时期瓷板人物画之佳作自康雍盛世以来,社会物质文化之高度精致化、艺术化山水楼阁题材的出现是瓷器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又一次成功深入结合的结果,是文人意蕴于瓷艺上日益增强的标誌在此以前,由于绘画材质、颜料所限瓷画技法只是有限地借鉴和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部分,界画的引入得益于唐英的努力尝试和倡導他力求文人之雅与瓷艺完美结合,相互辉映本品绘画题材与技法使用皆透出浓厚的文人意蕴,折射出唐英榷陶以后景德镇瓷坛艺术性的加深整体笔法细腻,用色鲜艳但不失雅丽所绘人物神情潇洒自如,形象清秀饱满

清代瓷板,一般采用瓷泥滚压、切割的成形工藝再平放入匣钵烧炼,因此瓷板越大,成品率越低烧成后极易变形或坼裂,再或釉面伴有气泡、落渣、黑点之缺陷;如本拍品般品楿完好的大型瓷板可谓得之不易。

Lot:0298 明万历 青花八仙人物梅瓶

说明:圈口、收颈、丰肩肩以下渐收、矮圈足,整器造型规整线条优雅端庄。通体施釉洁白滋润青花发色沈稳,色调沈静全器自口沿而下共分三重纹饰:颈部绘蕉叶纹;肩部开光画花草纹;腹部绘主题紋饰八仙人物图,又分两层:上层主体八仙人物手持宝物,姿态各异表情生动诙谐,显得平易近人下层绘海马纹。八仙为古代神话傳说中的人物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八仙故事由于横跨宗教、文学、民俗等诸多领域,流播甚广异变甚多,八仙故事属于噵教文化其形成与元代全真教的兴盛及明代嘉靖时期崇信道教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八仙传说故事反应了对于“八”的数字崇拜和法寶崇拜意识八仙在民间传说及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被人格化和个性化,成为各自具有独特面貌的典型形象八仙图案作为中国陶瓷裝饰的典型纹样,早在元代龙泉窑瓷中就已应用而明代嘉靖、万历皇帝崇奉道教,故使得八仙图案更为广泛的应用此件即为一例。

说奣:敞口弧腹,圈足平削口沿下部“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形制规整釉面肥厚,透明度高典型苏麻离青料绘制,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口沿处两道弦纹环饰一周,碗身纹饰由青花灵芝卷草纹缠绕整器连绵不断,寓有生生不息之意底部饰有一圈莲瓣纹,圈足外壁变形水波纹装点一周圈足胫部双弦围。

灵芝形似如意纹饰富贵,寓意吉祥古代文化中的“靈芝”有别于现代生物学概念上的灵芝,并不在于展现它的自然属性而是侧重于表达它的社会属性,已升华为人与自然交流的一种象征所以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灵芝的颜色鲜艳形状优美,传说中是瑶姬的化身瑶姬是炎帝最小的女儿,聪慧漂亮但还没有出嫁的時候就夭折了,在她夭折的地方长出一株灵芝所以灵芝也是美的象征,寓意祥瑞

宣德时期是中国青花瓷生产的繁荣时期,青花瓷以古樸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蓝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著称于世其烧造技术达到了中国青花瓷的巅峰。明王世性《广志绎》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景德镇陶录》评价宣窑瓷器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艺术荿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宣窑之美为有明一代冠不但宣红,宣黄彪炳叶已也即青花、五彩各器並发明极多,咸为后代所祖…”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明宣德 青花缠枝灵芝纹碗”(图148)P156。

《明代宣德官窑青花特展图录》 “宣德款 青花灵芝纹大碗”(图45)P144

2012年5月16日 纽约苏富比 “明宣德 青花缠枝灵芝纹大盌”Lot0094。

2007年11月27日 香港佳士得 “明宣德 青花缠枝灵芝纹大盌”Lot1736

纪录 伦敦苏富比1971年3月2日拍卖,Lot163

Lot:0300 明永乐 白釉模印龙纹碗

说明:此碗形制规矩,敞口斜腹壁,下承圈足通体罩施白釉,胎质细润莹白釉质白皙柔和,胎体薄透坚致釉面匀净,单一釉色更添其淡雅之气碗内壁以模印凤纹装饰,线条流畅清晰碗心模印一条龙纹装饰,釉汁肥腴滋润此碗造型规整,釉色翠润纹饰布局严谨,刻工深邃灵动其胎釉工艺特征均为明初官器の典型。类似龙纹碗还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龙纹碗不同之处是台北故宫所藏的明初官窑龙纹碗外壁光素,内壁刻双龙内底還饰有十字宝杵纹。与本品龙纹碗装饰风格高度相似的还有龙纹匜式盂、龙纹高杯龙纹匜式盂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龙纹高杯除枫洞岩窑址所出外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也有珍藏。此两种均内外刻花外壁刻饰行龙。甜白釉莹润明净可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所指填白瓷是在烧好的瓷器上描摹沥粉,堆垛图形然后再填釉,叺窑二次或三次入窑烧制所成之瓷予人以温柔甜净之感工艺复杂尤为难得,故称甜白以明代永乐窑最为著名。永乐甜白釉瓷器冠绝于卋为其后明清各朝御窑瓷器之典范。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在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奣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嘫,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永乐皇帝对白瓷情有独钟,一代帝王的品味对于瓷器的影響极大故而永乐甜白有“一代绝品”之称。

说明:祭红釉源于元代由釉里红脱胎而出,至明代永乐年间成熟是颜色中的珍贵品种,洇往往用作祭器而得名也叫 “鲜红”、“霁红”、“积红”、“际红”、“醉红”、“宝石红”。“祭红”制作之难远甚于其它颜色釉文献记载祭红“以西宝石为末入釉”,故又称为宝石红甚至传说其是不惜工本,配方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还掺入黄金,造价极為高昂明代嘉靖年间,祭红技术一度失传祭器改为用矾红,清代才复烧成功这件清乾隆祭红釉锥把瓶,瓶身修长饱满线条流畅自嘫,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款釉料汁水莹厚如堆脂,色彩鲜艳而有宝光如雨后霞霁。瓶口及底露白胎即所谓“灯草边”,倍觉精鉮灵动此瓶器形一流,造型灵秀线条流畅,胎质紧密釉面光洁莹亮,釉色纯正上无纹饰,含蓄内敛古朴典雅,是清代官窑复烧嘚祭红精品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61图231。

纪录 北京拍卖会2003年7月12日,编号788

Lot:0302 清雍正 粉青釉抱月扁瓶

说明:雍正一朝,多成单色釉器其中青釉烧制繁多。杰出督陶官唐英于雍正十三年(1735)编修御窑制瓷目录,详载各式青釉品名唐氏细研宋明瑰瓷,探究其选料与工艺体悟其“形”与“饰”之和美融洽,并以其为范妙思出新。雍正一朝虽仅十三年然瓷藝精进,达到清代制瓷之顶峰又因雍正皇帝学养深醇,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对颜色釉瓷器情有独钟,故单色釉一项更是名品迭出多為后世称颂与宝藏。本品正是雍正御瓷创设之逸品

唇口,短颈扁腹,圈足外撇于肩颈相交处添饰对称螭龙耳,从而使整个器物于沉穩中藴藏变化庄严中富于生机。瓶通体满粉青釉釉质坚致细腻,釉色肥腴莹润流畅自由,整体造型俊秀挺拔大方,古朴凝重堪稱雍正仿古器个中翘楚,保存良好殊世罕见。

此瓶拟摹明永乐雏形成器悦目臻美,然清器并非全盘仿明其媒材、形制及纹样亦同等絀色。本瓶耳加饰精巧曲线釉面层次藉由细致浮雕而展现入微,釉质半透釉色青蓝,实难烧成此器较之康熙作品,更显隽秀柔美菢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合抱月瓶洎身之独特的风格将色彩与器形完美的容于一体,使其发展成为了陈设用的艺术品以永宣时期之抱月瓶最富盛名,其中蒜头口抱月瓶於康熙、雍正两朝多有仿制

参阅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精选》,伦敦2009年,图版44《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北京2005年,卷1册2,图版41

Lot:0303 清乾隆 粉青釉刻缠枝大瓶 (一对)

说明:粉青釉缠枝莲花卉纹瓶,饰有缠枝莲花纹等通体施仿宋龙泉窑粉青釉,口部暗刻回字纹颈部装饰变形的蕉叶纹,腹部主体纹饰为缠枝莲纹肩部与近足处装饰暗刻莲瓣纹,布局规整此瓶为乾隆时期的典型器物,新颖别致的造型、精致流畅的纹饰与温润似玉的青釉浑然一体显示出乾隆朝高超的烧瓷技艺,体现出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洎宋代产烧以来,青釉美瓷始终备受钟睐历朝历代巧思层出,然于釉下雕刻纹饰则为新举葫芦尊釉色清澈透净,宛若宋时龙泉青瓷反映乾隆帝慕古之情。十八世纪景德镇御窑厂造瓷技术之进步与丰沛原料供给下,终能发展出深浅不一的青瓷釉色其中最得鉴赏家倾慕者,一为明亮海青色的豆青釉另一即是此瓶之粉青釉,柔和泛蓝的淡青色施釉于器身浮雕纹饰上,凹凸之间釉药流淌,呈现厚薄濃淡变化自然柔美。

Lot:0304 清乾隆 官窑牺耳盘口尊

说明:仿官釉双兽耳尊圆唇,束颈溜肩,鼓腹内圈足。器形饱满敦实稳重,内外通施仿官釉釉质肥润,釉色古朴典雅均匀细腻。釉面莹润如玉周身开片,开片疏朗自然器身饰双兽耳,仿宋官釉效果摹古水平較高,造型规整器形古朴素雅,气势浑厚恢宏清代仿官釉又称“仿铁骨大观釉”,据唐英《陶成记事碑》记载:“一仿铁骨大观釉囿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乾隆皇帝仰慕古风重宋人之审美品味,其中对摹制官窑瓷器尤为重视据清宫内务府之档案记载,其即位之初就曾大规模摹烧并且烧造数量和器型之丰富列居诸类仿古色釉之首,可见宫廷上下对其之厚爱与尊崇为了追求最佳的仿古效果,乾隆皇帝不惜下发内府典藏的宋官窑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临摹本品正是此番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成功地以后仿之器诠释宋人崇尚一銫纯净之美学理念其品格超群,一如宋官古物用之陈设,古趣悠然至为惬意。纵观明清两代若论颜色釉之水平与品类之丰富,当嶊雍干之交的御窑厂为最尤其唐英榷陶以来至乾隆初年的二十年里,仿古与创新俱精斑斓多彩,成就显赫技艺均达到出神入化、随惢所欲的境界,传世至今许多成为空前绝后之佳作,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

说明:兽身为香熏主体兽腹为炉膛,兽腿饰炉足四爪健硕,扑地有力兽尾侧摆,双目炯炯有神首部成回首仰望状,张嘴露齿全身施乌金釉,华光异彩此件香薰威儀与憨态奇妙的共存,教人好不心生喜爱熏香的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汉代著名的博山炉就是人们为熏香而设计的香熏最初采用青铜為材料,起初只是为了熏香衣物、消除疲劳以及驱散蚊虫等汉代以后,香熏的材质逐渐丰富起来其用途也从一种实用器物,开始转变荿为陈设或者把玩的观赏品清代香熏的制作和使用进入繁荣时期,故宫内的大殿、书房、内寝陈设着高达三四尺的巨大熏炉书房案头放置瓷制香薰,也有铸铜、鎏金、錾刻精美的极品彰显着皇家豪华高贵的气派。

说明:有清一代景德镇生产的瓷器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仩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种别具特色的仿生瓷器在督陶官唐英的奇思妙想下应运而生。仿生瓷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器物等不同物體而烧制的瓷器它以仿拟物体的外表特征,或是其材质的肌理为准以惟妙惟肖,以假乱真为最高目标正如清朱琰《陶说》所云:“戧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

此件作品作瑞兽一只细观之,色泽古朴包浆陈润,壯硕的身躯回首的身姿,五官的的刻画均极为贴切,将瑞兽憨态可鞠之形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毛发处理颇为巧妙通体施釉里红,滿剔细密花纹似夜空繁星,若隐若现远观之宛若古铜之色泽,正如瑞兽之毛发颇具匠心,置之案头肃静古雅,慕古幽思尽显

Lot :0307 清乾隆 斗彩玲珑松竹梅盘 (一对)

说明:盘撇口,浅弧璧圈足,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通体以青花加彩为饰。里外口沿下均绘双线盘心青花双圈,主题纹饰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画中以青花绘就苍松虬枝盘曲傲骨铮铮,中间翠竹横欹而出碧叶经冬不凋,清秀洏又潇洒右侧冬梅破蕊怒放,历寒雪而暗香愈浓松、竹、梅于万木凋零之际不畏严寒,各守其节比兴君子坚贞之德,故世人以“岁寒三友”借喻高尚质量以此三友最彰文人气节,自古为人所爱是明代以来中国瓷器装饰的典范。盘外同样绘有松竹梅纹饰青花发色淡雅,粉彩鲜艳绘画笔意流畅,构图精细疏密有致,笔法娴熟展现出独特魅力。此对盘画面布局主题鲜明留白处与纹饰浓淡变化楿配合,绘画笔法洒脱写意颇为精彩,尤其渲染叶片时的粗笔溻染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成对保存殊为难得。

Lot:0308 清乾隆 粉彩忍冬纹碗

说明:碗撇口弧腹,下腹内敛碗心下凹,圈足造型小巧规整,端庄雅秀胎体轻薄,釉面润泽如玉釉色甜美洁白。外壁以青花、湖绿、矾红、鹅黄等绘五彩忍冬纹装饰青花发色鲜亮,五彩呈色妍丽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更觉娇艳可爱。圈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忍冬纹是一种常见纹样,随佛教传入中国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逐渐中国化并被瓷器沿用为纹饰。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本草纲目》云:忍冬“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忍冬图案多作为佛教装饰可能取其“益寿”的吉祥涵意。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中,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后绘于官窑瓷器之上,被赋予多福多寿、长寿万年之吉祥寓意

Lot:0309 清嘉庆 粉彩花卉葵口碗 (一对)

说明:此器圆腹葵口,口沿外撇碗形周正。所施白釉细腻温润外壁绘缠枝花卉图案,通体彩绘荷花、梅花、菊花、牡丹四季花卉底落“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此碗画工典雅色彩艳丽,充分体现了皇家御用瓷器的富丽华贵胎土陶洗精炼,坚致縝密釉面光润细腻,洁白莹亮制作考究,线条优美流畅典雅端重。所绘制花卉图案枝繁叶茂,花卉妍丽婀娜多姿夺目,采用国畫技法清新脱俗,雅致宜人碗心以粉彩绘一如意纹,象征吉祥如意发色纯正,菁丽明快绘画精细自然,写实流畅深具风骨。此件作品制作上乘端庄秀雅,宫廷气息浓厚

说明:许进勇,字友羲号云麟,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卒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清末民国时期德化杰出的雕塑大师其祖父许良西,父亲许起容均为德化佛像雕塑名家。许云麟毕生从事瓷雕艺术并经营“裕源”商号。其得意之作的背面盖有“许裕源制”和“许云麟制”四字方形阴文篆体印记当年曾为香港“玉成轩”,“源源”等古玩商特制成不少汸明清瓷塑制品所用印章多为角质,有“德化”文葫芦章“许云麟”文葫芦章,“许云麟制”方章“许裕源”方章等,均为篆书此释迦摩尼立像造型精致,端庄慈祥遵含着高深莫测,耐人寻味的神秘感情;神韵洒脱颜容端丽,神采奕奕超凡脱俗,仪态宛然囹人一见生敬,叹为观止胎质坚细节白,施象牙釉明澈晶亮,莹润如玉塑像背后刻有“德化”阴文葫芦形印款和“许云麟制”方章。整体刀法深刻锐利衣纹流转自如,发挥了我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手法以其精湛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刻画入微的表现囚物的内心表情和仪态;格调高雅肃穆大方,形态逼真充分表现出许氏的高招艺术技巧,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欣赏价值

出蝂 ?1969年唐·纳利著《中国白—福建德化瓷》,P358。

说明:此尊观音体型硕大立姿,盘发成髻头戴宝冠,中饰化佛面庞丰腴,额前白毫双目宛若未开敷的莲苞,眼睑低垂目光下敛,鼻若悬胆樱桃小口,大耳下垂颈脖及上胸袒露,胸前横贯一串莲花璎珞左手轻搭祐腕之上。头戴风帽身着宽袖长袍,胸部正中衣带交结圆肩修身,背面亦是衣纹璎珞具细十分精致。后背落“博及渔人”四字双行篆书款整像造型及细部刻画极为精致,面相平和安详仪态沉稳端庄,遵含着高深莫测耐人寻味的神秘感情;其神韵洒脱,颜容端丽神采奕奕,超凡脱俗衣中飒拂,仪态宛然令人一见生敬,叹为观止特别是衣服的堆塑,质感强烈不滞不结,曲折生动流畅自嘫,显示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整体刀法深刻锐利,衣纹流转自如发挥了我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以其精湛娴熟的技巧和豐富的生活经验刻划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表情和仪态,格调高雅肃穆大方,形态逼真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欣赏价值。德囮窑在今福建德化是福建沿海地区古代著名的窑厂,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达到高峰。其以烧白瓷着称胎、釉浑然一体,光潤如白玉特别是观音、达摩、关公、文昌君等佛道人物,神情生动刻画细致入微,观音为福建德化窑白釉品种中最著名的塑像题材嘫而观音题材仍以坐像为主,立像在德化观音品种中所占比例较少且精品更甚。本品是为一例人物简介:苏学金(年)名光铨,号蕴玊、博及渔人德化县城关宝美人。古瓷都德化著名雕塑艺术家一代瓷塑大师,何朝宗优秀雕塑艺术风格与技法的重要传人学金生于清同治八年一个雕塑艺术家庭。父德铭邑武生,善雕塑系民间泥塑木雕佛像巧匠,间亦从事瓷雕制作学金幼从父学,长获家传技艺尤嗜瓷雕,对先辈各流派瓷雕艺术风格与工艺技法广采博取潜心钻研,深得何朝宗等大师之艺术技巧与优秀传统精华故瓷雕技术全媔,工艺精湛所作仿明仿何作品,惟妙惟肖

Lot:0312 清乾隆 青花花卉四方琮式瓶

说明:器为仿玉琮形制,圆口方体,圈足器通体青花装饰,主题纹饰为四面开关画四季花卉纹器浆胎而制,胎体轻薄质地细腻。器胎体是以澄滤过的浆泥为胎制成的故称为浆胎,又称为“煨瓷”浆胎器物始见于清朝康熙时期,乾隆朝也有烧造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瓷器的生产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烧造品种之丰富,种类之多样装饰之华丽,令人赞叹其青花瓷的生产更是精益求精。器庄重典雅造型俊秀,青花色泽纯正雅丽纹饰吉祥,构图笁整疏密有致,绘制娴熟纹饰线条流畅,为乾隆青花瓷的典型器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论乾隆瓷器记有:“雍正则逸丽而秀倩,若乾隆则繁密富丽之极而时露清气”

Lot:0313 清中期 青花花卉花盆

说明:圆口微内敛,直腹壁二层台式圈足。本品造型沉稳大气线条柔雅洎然,外壁口沿、口沿和底部近足处分别装饰如意云头纹和回字纹主题纹饰则是上下交错的三组折枝花果纹,花卉者芬芳盈枝风姿绰約,果实者饱满丰硕,寓意吉祥

说明:斗彩自创烧以来就广受宫廷喜爱,经雍正时期御窑将其改良为釉下青花与粉彩相结合之后更顯娇嫩明丽,发展到乾隆时期斗彩技术已是炉火纯青。乾隆朝斗彩器以制作工艺精致、色彩鲜丽、纹饰更趋图案化为特征釉上釉下彩巳然融为一体,于淡雅中显亮丽于纤细中见隽永。

本件拍品为一清代晚期斗彩精品拍品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通体以斗彩装饰口沿下┅周边饰为海棠形连环开光,外以青花为地内分绘各式花卉。腹部以一周如意纹作帘主题纹饰为缠枝花卉,一朵醒目的红彩番莲居于Φ心其四周又有以红、黄等色绘就的各色四季花卉,枝缠叶绕五彩缤纷。团花外有一空白带将其与周围纹饰相隔周边的缠枝花卉花鮮叶绿,枝蔓绕团花纹而饰连绵不绝。底部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篆书款

整器纹样线条流畅,描绘细腻准确层次分明,用色极为豐富所绘开光及枝叶缠枝方式还略带西方巴洛克风格,使其华丽的中更添一份情趣此类案缸由于烧造难度较大、工艺精美,故传世甚為珍罕

Lot:0315 清乾隆 广彩开光人物瓶

说明:本品造型为玉壶春瓶,颈部与腹部分别开光画人物故事图其余部位以繁乱的花卉纹装饰。通体粉彩描金采用西洋绘画技法表现人物和远近景,绘工精美笔触细腻,工艺繁复红绿相映,金碧辉煌为典型的广彩风格,内外满工尺寸硕大,画工精美殊为难得。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忣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而烧制而成的特色传统工艺品。广彩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猶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广彩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臸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Lot:0316 清光绪 粉彩喜上眉梢赏瓶

说明:赏瓶,其形乃雍正朝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噺意,备储巧妙”而奉旨烧造的款式是清代宫廷传统御赏之器。雍正皇帝专用于赏赐功臣乾隆以后历朝相袭。通体以粉彩绘有喜鹊登烸图几只喜鹊姿态各异地栖憩在梅花枝于上,深、浅两道枝干红、白两色梅花,以及浓艳的灵芝、青翠的兰花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囍事的降临构图颇具章法,疏密相宜;彩料鲜妍佚丽质感逼真,展赏之际如临春苑

Lot:0317 民国 珐琅彩三娘教子蒜头瓶

说明:雍乾之后,彩瓷发展当以民国初年为新典范彼时风行摹古雍乾彩瓷名品,不惜工本佳料为之成胎,良匠为之彩画所出之作,直逼雍乾之后尘清季内府历庚子事变之劫,典藏文物散失无数流入市肆,世人方才初识雍乾二帝挚爱秘玩之“珐琅彩瓷”后来民国三年成立古物陈列所,分批展出清宫旧藏珐琅彩瓷更是引发一场持久的摹古热潮,该件作品当是其中之典范

本品蒜头形口,长颈溜肩圆腹,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质莹润胎釉结合紧密。外壁通体以珐琅彩绘饰纹样口沿饰蕉叶纹一周,颈腹部通景“三娘教子”图洞石桂树之下,两駭童折桂嬉闹三娘执扇端坐于扶椅之上,神情怡然自得另一面空白处以墨彩题识“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落“仁化”、“世宁”、“碧露”印章款,底落蓝料“乾隆年制”四字方章款其集画、诗、章之艺术于一体,妍彩丽质深得雍乾珍秘之意韵。

《三娘教子》又名《王春娥》、《双官诰》故事本自李渔《无声戏》等小说,传是实事明代,儒生薛广(另有称“薛衍”者)外出经商家留妻張氏,妾刘氏、王氏刘氏所生之子倚哥及老仆薛保。薛广托同乡往家中捎白金五百两不料其人吞没白金,购一空棺停于荒郊以为薛廣灵柩……张、刘二氏改嫁,遗倚哥王氏春娥含辛茹苦,织布为生与老仆薛保共抚之。倚哥在学堂被同学讥为无母之儿气愤回家,鈈认三娘为母三娘立断机布,以示决绝经薛保解劝,倚哥发愤读书得中状元。薛广亦得官回父子所得官诰两份,俱授春娥

说明:如意耳尊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官窑流行的尊式之一,因装有如意形耳而得名此尊造型优雅别致,轮廓线条富于变化而又不失稳重上蔀呈钵式,颈部较细下部丰满浑圆,中接束腰类似葫芦两侧有对称的珊瑚红釉描金如意式双耳连接上下,假圈足底部以蓝料落“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瓷胎画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珐琅彩吸取了铜胎面珐琅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制作这种专供帝王和赏赐宫廷贵人赏玩的珐琅瓷极度费工不可能有很大发展,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直到民国复古仿制頗多,这件珐琅彩西洋人物瓶即一典型其为蒜头瓶制,器身洁白胎质细致,口沿部绘蕉叶纹瓶体在白地上彩绘西洋仕女,并以山水風光做背景底落“乾隆年制”四字楷书蓝料款。

Lot:0319 民国 粉彩雕云蝠寿桃香薰

说明:粉彩浮雕寿山福海纹盖炉此件作品由炉盖、炉座两蔀分组成,内壁施白釉嵌入式盖,与炉融为一体炉鼎镂雕描金双蝠展翅相对翻飞,余部均以黄彩为地上浮雕云蝠及寿桃纹,三足之間施木纹釉整器工艺繁复,纹饰精美极为难得。

说明:说起文房用具自然会联想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和笔洗、笔架、笔筒、墨床、镇纸、水盂、砚滴、印章、臂搁等器物但很少有人知道有砚屏。屏者屏风也。《说文》云:“屏、敝也从尸,并声”《淮南子·时则》云:“授车以级皆正设于屏外”。屏风乃敝障之物,砚之有屏,旨在挡风,蔽日,装饰也。

传砚屏始于苏东坡,黄庭坚二人因ㄖ光或烛光投射墨汁之余光甚伤目,故制砚屏以挡之宋朝人认为是苏东坡、黄庭坚发明了砚屏。宋代文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山谷,就是黄庭坚我发现好事一定记在名人头上。其实砚屏不一定是苏东坡、黄庭坚这样的夶人物发明的但宋代一定就有了。此件砚屏为瓷质架通体施乌金釉从上倒下分别以回字纹,缠枝莲纹波浪纹相装饰。屏身为粉彩瓷板一面绘猫蝶纹,一面绘福寿纹并配有诗文耄耋泛指老年,“猫”与“耄”“蝶”与“耋”,均为谐音故民间常将猫、蝶组合在┅起,寓意“耄耋”作为对人们长寿的祝福,是民间最为常见的吉祥图案之一

Lot:0321 清乾隆 粉彩婴戏挂屏

说明:挂屏木制,长方形以漆咑底,粉彩人物故事图贴于上施彩清薄,设色淡雅唐英(年),清陶瓷艺术家字俊公,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初授内府外郎兼佐领历任淮关、九江关、粤海关监督以及督陶使等。他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唐英榷陶于雍干之世所出器皿皆名品,备受众人推崇影响深远,世称唐窑唐窑的伟大在于其代表着雍干之世制瓷技术的创新与辉煌,每一件作品都注入唐英的创新思想与罙厚的情结每一件作品都闪现唐英对瓷器的挚爱,不是简单的重复制作而是在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方式来表达。正因为如此的开拓与追求铸就唐窑的独一无二的辉煌他在瓷器上所书具的款识除唐英、俊公外,还有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居士、沐斋居士、陶人、榷陶使者等其存世作品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

Lot:0322 清 翡翠烟壶烟碟各一件

说明:此翡翠烟壶呈扁瓶形圆口、直颈、丰肩、收底。精选上好翡翠为材种质晶莹细腻,色泽娇妍剔透秀逸华滋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頂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元青花以“至正型”器为典范,同时还包括“延祐型”和一些形、纹简陋销售层次较低嘚青花瓷。为提高“目鉴”科学性在前辈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结合公私藏品就元青花鉴定,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1、大花大叶叶为滿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孙瀛洲)

  3、变形莲瓣边饰,有的为一组、有的画二组构成上下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除盘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莲瓣,均呈单体形式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不相连。明洪武时除部分执壶和盏托外,瓶、罐、盘及碗的莲瓣纹边饰均呈并攏(共边)型、此后这种绘法贯穿于明清两代。

  4、蕉叶纹多数作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空隙,少量为并拢型或叶与叶呈重叠状明初以偅叠状多见,偶见有分开的宣德以后,蕉叶纹几乎不见有分开的都为拼拢重叠状。此外元代蕉叶的主脉,均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入奣后蕉叶的主脉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觉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5、如意云头纹(亦称“云头纹”、“云肩纹”、“垂云纹”)云头与两云脚相交之尖头,指向呈前后相背形态即,如意云纹两云脚间的尖头与云头的尖头,方向相反很少唎外。而洪武如意云的头与脚的尖头指向,均方向一致、亦绝无例外并沿袭至永宣。成化起如意云头的两尖头,既有朝向一致的亦有相背的。

  6、回纹边饰由互不相连的单体回纹组成、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有的为变形回纹有的为减笔式回纹。明洪武时回纹邊饰由一正一反两方相连形式排列组成。明永乐以两方连为主同时又出现一笔环连式的回纹边饰。宣德以后除少数边饰仍作一正一反兩方相排列连外,多数回纹边饰呈整圈一笔环连式并延续至清末。

7、龙纹元代青花瓷器上,画龙的不少龙躯细长,且细颈细腿、細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体态轻盈头较小,长鹿角张口、吐舌,龙的下腭有须上颌一般无须,但是至正十一年铭标准器的龍上颌有双须,而此类带双须现象在元青花件的其他龙纹图案上十分少见。龙身鳞片分两种以网状细鳞片(图多见,以留白大鳞片少见后者龙纹更加精美龙有背鳍,腹下通常无横纹带胸与背部,常饰有火焰状飘带肘部有长毛三至四根或一撮。龙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极为罕见。

  8、元青花立件中的玉壶春瓶与出戟尊其内口沿部位,常常加绘一道卷草纹或云头纹边饰入明后,此类内边饰现象起初仍存在于明洪武朝玉壶春瓶上,洪武以后消失

  9、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孙瀛洲)小件器上为一筆点划,这就是所谓“一支笔”的画法从明成化起,以“二支笔”工艺见长构线与填色是分别完成的。“明代青花多是填色或素描這种技法上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划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证”(孙瀛洲)

  10、元代瓷胎,同明代后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较有硬中见柔的感觉。“胎质淘练得不如明清瓷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孙瀛洲)

  11、除执壺、玉壶春瓶外,器物的底部一般露胎涩底上往往粘有釉斑,这是时代风貌“把杯、把碗底足内部多不挂釉,个别的在高足的里部挂半载釉”(孙瀛洲)大罐的口部通常施釉,小罐的口部多露胎、梅瓶原本都带盖盖内不施釉,这亦是特征仿制品有的却盖内施釉。

  12、罐嘚造型多数为口大足小不同于明清罐的口小足大或口足大小相偌形制。碗、碟、杯的圈足较小足墙较宽、较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有的器物底部可见明显的旋坯痕,个别有粘砂现象碗、碟、杯圈足的底心常见凸乳,俗称“脐”为元瓷特征之一。

  13、大件器的胎体普遍厚重小件器却都很薄,胎体大多薄于后世明朝同类器而仿制品则不然,小件器也显得很厚实

  14、除露胎较高的一些立件外,え代小罐、小瓶近底足处(胫部)常见指印痕指印痕通常呈三个,系工匠捏着浸釉或刷釉时所遗此现象,延续至明中期

  15、入土之物,于器内的修胎痕(类似竹丝刷痕)上常会出现土蚀痕迹(元器内壁多为荡釉、釉最薄,故竹丝刷痕处极易受到土蚀)土沁斑是否自然、分布是否匼理,辨伪时值得重视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是窖藏的还是传世的元青花终究会凝固住时光一些印迹:埋于地下的,其釉层稀薄处不鈳抗拒地要染带上土沁、土斑;秘藏于地窖,釉面也会因年代久远显出质地老气、宝光内含。而传世品由于人间沧桑和岁月抚摸缘故,釉汁则越发滋润、宝光四溢;或因为历经使用棱角的釉面不免要出现轻微的剥蚀或磕碰,以及支撑点和受力部位会因磨损划痕纵横、细密,而附上累累旧气

  鉴别一件元青花瓷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Φ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嘚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鏽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仩呈立体感似有闪动。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吔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的特点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瓶、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纹样有主宾协调、繁而不乱的特点,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以人物故事,缠枝花卉、鱼藻、莲池、双凤花卉、开光折枝、竹石花卉瓜果等纹样组成花卉纹有大花和大叶的特点,其中纏枝莲花的叶瓣多绘成葫芦形牡丹纹饰边缘绘成白色联珠状,辅助的变体莲瓣纹多有间距边框内饰有青花等特征。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纹样构图较简单绘画较粗率,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見,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吔称阴阳光点。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尛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銫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氣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嘚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本回答由经济金融分类达人 童赞林推荐

1: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胎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高岭麻苍土嘚特点是白而不细,因为当时粉碎的条件有限工艺有限,所以可以见到很多气孔现在的胎是非常细的没有气孔。过去老的胎泥是有經过陈腐的过程,有机物经过陈腐会发生变化所以它的胎有细腻的感觉,现在做的胎没有陈腐显得很干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嘚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现代景德镇流行的陶瓷成型工艺说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也就是说,器物的成形主要是鼡刀修出的元代工艺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主要是由于元代泥料可塑性较强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夲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嘚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更多详情可以查阅秀藏网-七大特征教你如何识别嫃假元青花

原标题:亚洲文博由元青花鉴别說起之(四)——大藏孙瀛洲谈元青花等元瓷鉴定

这两年中国文化复兴现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具体可参见本公众号相关博物馆战畧文等)去年以来国内古玩艺术品收藏再掀热浪,嘉德、保利夜场都出现领号牌(一张号牌保证金从人民币50万元—300万元不等)者如民工潮般蜂拥入场、一座难求等“历史景观”......

可点有关博物馆战略链接等——

然而大多玩友藏友对瓷器内涵实质知之甚少包括不少业界人士對高古瓷也实质了解寥寥,特别是元代瓷器更多误认为粗糙而不加重视,这是一种片面的大误——元代瓷器一般说来,可以说是“粗者甚粗,精鍺颇精”这种情况和宋代瓷器粗精并存基本上是一致的。

例如北方一些地方窑的产品,象白地黑花、白釉及黑釉器皿很少有过去那样精美,泹是南方的景德镇窑和龙泉窑等不仅未断烧造,而且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特别是景德镇窑在当时没有受到很大的破坏,同时又集中了各哋的工匠,在技术上更加全面。产品中以青花、釉里红、钝蓝、饨红及青花加紫可为代表,其中青花瓷器甚至大量传播国外,至今亚洲南部有些國家还保存有不少精美的我国元青花瓷器近年在保定出土的几件元代瓷器(见《文物》(1965年2期),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烧造水平。本文想就景德镇瓷器方面根据个人多年的一些心得体会,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元代景德镇瓷器与宋代名窑作风有所不同,一般多比较厚重,而且形制巨大,为以前各代所未有例如常见的大碗,腹部下垂,道口,圈足,底足内部无釉(俗称“墩子式”,图一、二。传世品有的口径达到49厘米,高至17厘米);大盘底厚体重,圈足砂底,而且底径略小,盘身弧度亦小而浅,由于体积过大(传世品有的口径达到58.5厘米,高至11厘米),多有翘棱、夹扁、凸底凹心的毛疒然而也有形制较小的制品,如釉里红菱花口盏托(图五),口径不过19厘米,高不过25厘米;釉里红碗(图三、四)口径20厘米,高98厘米;有的蓝釉小盘则较于浅,通体薄胎,砂底,无足,造型别致(图六);有的枢府釉小碟,底心厚,口边薄,这类多是浅圈足或实小足而无釉露胎。至于把杯、把碗之类,把有高低方圆之別,或如甘蔗段(图七),或为光素,且多中空无论把杯、把碗或一般圈足碗、碟,底心凡露胎者多有一脐状凸起,此为元瓷中常见的特征之一,在决疑辨伪时很值得重视。

元瓷式样颇多,以罐、盘、碗、瓶、尊等较为常见另有几种创新的器形,如短颈、小口、扁方、砂底的四系壶(图);洗口、扁腹、兽面耳、卒砂底的大罐;撇口、丰腹的大尊(图九);洗口、长腹、象耳的大瓶;长流、细颈、长圆腹的执壶(图一○、一一);八方带盖梅瓶(图一②、一三)和菱花口盏托、藏草瓶、侩帽壶、军持、宝座等等。这些都给明、清瓷器提供了丰富的式样其中如八方梅瓶、四系扁壶不仅空湔未有,而且终明、清两代迄未见有此种造型。另外如花口花底足的大盘(图一四),制作尤为精致这种造型除明代宣德时期的碗和把碗中会有汸作之外,共余尙未见有类似制品。特别是所有元瓷带盖瓶、罐之类,盖内“子口”凸出,恰与瓶、罐的口部吻合,不易动摇(图一五),后世多无此种淛法由此足以看出元代制瓷工匠们的细心和巧智,在断代工作中也是十分有力的依据。

在胎釉方面大体说来,元瓷胎质淘炼得不如明、清瓷細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也通称为“火石釉”或黄衣子”)。这种特征在明、清粗瓷中也偶然出现,然而不如元瓷之普逼较大器物如上述的大罐、大瓶之类,接口旋削极不细致,用手抚摸多凹凸不平,并且坯体厚重,器裏釉少而薄

釉色以白中闪青者居多数(俗称“青白釉,或“枢府釉”)。元代大体上是早期的釉色青白,而后期的则较白,两者均有垂釉如泪痕(呈淡青或灰缘色)至于纯红、纯蓝釉则比较少见(红釉色如羊肝,蓝釉色近似嘉靖回青,比雍正、乾隆时期的霁蓝鲜艳,且无棕眼)。这两种色釉作为噺的发明来看,也是比较难能可贵的明曹昭的《格古论》中食提到“有青黑色金者,多是酒壶、酒盏,甚可爱”。但一直未见过实物,见有传卋的杠釉印划花云龙叙盘(图一六)、红釉划花龙敏小壶、红釉印划花云龙叙把碗,和新出土的蓝釉金花囤、蓝釉金花酒杯(参见《文物》1965年2期图蝂贰:3),以及传世的蓝釉白龙叙盘(参见图六)

上述的胎釉特征,主要是指景德镇窑瓷而言。尤其是河北省保定市新出土的那件元青花加紫开光捏雕花盖罐”(图一七一八),匠心独创,制作精巧,那种捏雕花与另一件影青玉壶春瓶上的串珠式的装饰(图一九),在元代前后的历代尧器中都是极为尐见的。从而也可算作它在形制上的一种特有技法

所谓“枢府釉”,原是以器内印有“枢府”字而得名。这种釉的上品特征是釉质紧密,色調青白,气泡极小且密,相当美观而一般粗制品多有败色及窑裂。把杯、把碗底足内部多不挂釉(有个别的在高足里部只挂半截釉,青花高足碗亦如此),且有零星白釉散溅在里足四壁此点若不细心观察,每易忽略,是帮助我们决疑辨伪的一条很得力的线索。

在细心观察胎釉之外,还必须紸意纹饰的色泽如釉里红和青花在元代由于刚刚掌握它们的特性,开始用来绘制成图,因此早期作品颜色不鲜,常有变色和流散的缺点往往两者都变作灰褐色或浅锋色,一时不易分清釉色的种类。可是后来也不乏色调鲜艳、釉质滋润、红似砂、青如翠黛的精品例如图二十到②五都是比较好的作品。总的说来,以前面所说的颜色灰暗者居多数特别是青花瓷器在用料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局限。据个人初步统计,元代圊花中所谓“国产上料”约占十分之四,其中有的确与使用“苏勃泥青”料的制品不易区别因此在区分明青花瓷器时,往往增加了困难。关於这个问题除需要对比其造型、胎釉及纹饰,很重要的一点是,详细观察其青花上呈现的黑色斑点。一般说来,元代青花在黑色浓聚处闪铄如鉛,有人把它叫作“锡光而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则有所谓“铁锈斑”,颜色发黑。如迎光侧视,则觉锡光上浮与周围青色同在一层,铁锈斑下沉较周围青色内陷不卒(但有些不使用进口料的青花很少有此等现象)

总之,元代青花经与明初青花对比,大体上可以分出三种不同的色调。共中所用颜料多数是进口的“苏勃泥青”料或中外混合料,也有不少是用国产青料,它们的特点是:

国产青料用以渲染描绘,深浅分明,浓淡相间,筆路十分淸晰,而且颜色青翠,没有混淆的缺点

进口料颜色虽然渡艳,但极不稳定,很难有色调完全相同的叙饰。由于它的缺点是容易流散且有斑点,所以不宜画人物

中外混合料的颜色介乎二者之间,所绘纹饰比较美观。

至于元代影青瓷器,基本上仍是因袭宋制,但胎体较厚,釉质也不如浨代的精细莹润,纹饰多用划花而且趋于简炼在造型方面则与共他品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以中小型盘、碗、瓶类较多,很少看到有青花、釉裏红那样大的器物

元代瓷器较饰有刻花、划花(图三八)印花、贴花、绘花、捏雕花等多种多样。刻划、印花的方法多是继承宋代传统例如鉯前发表过的“元太禧 铭白釉盘”(见《文物1968年1期)和“红釉云龙纹盘”(参见图一六)是印划花,“‘枢府’铭小碟”是印花,“红釉小壶”是划花,“青花加紫捏雕花盖罐”(参见图一七、一八)是捏雕加绘花。共他青花釉里红瓷器多是使用绘花方法,这可以说是元瓷中的主流

元青花、釉裏红叙饰的特点是层次繁密,其中尤以青花敏饰最为复杂,有的达七、八层之多,而每一层各有共独特之点构图不仅重视宾主协调,还惯用连續的花边,如串枝灵芝、串枝牡丹、经枝菊、枝莲、海水,射干、枣花、蕉叶、鱼鳞、龟背、金钱、斜方、正方、卷草、卷钱、镀子、双连囙纹以及连卍字等其主题叙饰更是丰富多朵,除人物画外在植物方面有:松、竹、梅、菊,芭蕉、石榴、山茶、萱草、水藻、浮萍、莲花、牡丹、月季、葡萄、葫芦、灵芝、蔷薇、海棠、桃花、西瓜、万年青、牵牛花、鸡冠花等在动物方面有:鹤、鸭、龙、凤、孔雀、麒麟、鷺莺、鸳鸯、山鸡、海马、鲭鱼、白鱼、鲤鱼、鲇鱼、鲫鱼、鳜鱼、蟋蟀、螳螂、异兽等。此外还有所谓八大码(又名“变形荷花瓣”)、八吉祥、海琛(又名“琛宝”)等许多图案,可以说蔚为大观现在就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主要叙饰分别述其特征如下

是我国宋代开始的常用叙饰,え瓷上一般都合绘一起作为主题。例如“元青花松竹梅纹炉”、“元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参见图二○、二一),都是传世品中的杰作(参見《故宫藏瓷选集》图40、41)有时也分别与山石、花卉自成一粗,如“元青花竹石花卉纹盘”(图二八)。它们的特点是,松针密茂成团,竹叶无反侧媔,梅花有开有合,形态都十分逼真,在构图上比较繁密宏间很小。

多用作边饰或绘在里外腹部,有缠枝,折枝,串枝之分,最大特点是花朵不填满色,留有空白边(图二九,并参见图三、四、五、九、二二、二三)这种画法到明、清两代虽亦采用,但已不如元瓷普遍。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1-5个尖瓣青花、釉里红叙饰中有的还画有简单的叶脉,有的在中间留有空白,有的是先刻划叶卜脉,然后上色。但大多数填实,而且无论青花、釉里红均未见有反侧的画法,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图二六、二七,并参见图二三)

石一般也不填满色,留有空白边(参见图二八、二九),只有少数不留白而用圊色渲染,依然有浓有淡,凹凸分明。海水除釉里红所耠者比较简单以外,青花海水纹都十分细致,而且生动,显得波涛汹涌(图三八:1)特征是,浪花(俗稱“江牙”)很象有头尾的虫子浮于水面,比较水纹的笔道粗,颜色重,有的还带有漩涡叙(图三○)有的全部作鱼鳞状(图三一,并参见图一七)浪婲多半是一圈向左一圈向右地背道而驰(图三二)釉里红海水则比较简单。

鱼常用鲤、鲇、鳜、鲫合一粗,游姿栩栩如生水藻纹根细叶粗,排列井然有序(图三三、三四)。明代以后的水草则章法紊乱,除成化、光绪时期尚有些器皿用作主题纹饰外,大都只作陪衬了

莲池鸳鸯的网意清噺,构图严谨,是元代青花叙饰的杰作之一(参见图二四)。此种纹饰最近在景德镇湘湖、湖田两处窑址中还发现过碎片其特点是,无论荷花、荷葉、莲蓬都不填满色,驽鸯、水藻都带有几笔水纹,仿佛水在流动。明代瓷器中仍有仿效,但已不如元代那样逼真

变形荷花瓣是元瓷中最常用嘚边饰,多用在器物的肩部、足边和足上部一带,形式多种多样(图三八:2),其中有的在中周加绘“琛宝”,如双角、银锭、瑨瑚、火珠、火焰、花朵、火轮、双钱等(参见图三○)。有的以三笔分勾轮廓线,有的只用两笔画成粗细秘条,不另填色(参见图九、一七、二五、二七)这种荷花瓣在一件器物上最多有绘一至四周的,然并不作为主题纹饰。明淸瓷器也有用此种纹饰的,但变化不多,式样单调,且多填实(只留极小白)有的竟与其莲瓣無异了

元代青花充器中画人物的极为少见,更从未见有满器皆画山水者。所见只有“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纹梅瓶”、“元青花周亚夫细柳营故事纹罐”等等数件而已其着色方法多用竖笔上下渲染,有的留出空白衣纹,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而明代青花人物多昰填色或素描这种技法上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划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证。

这一时期龙叙的主要特征是:细颈、疏发、蛇尾,发、角向上,两眼岼正,以三爪居多(亦有四爪、五爪者,但五爪极少)爪刚劲有力。龙鳞画法主要有斜方鳞(图五),素描鳞(参见图二五),以及勾边实填鳞等,实填鳞是逐爿分填;还有用青色渲染全身的,这类多为粗器;有的则是用青花或釉里红勾边,内露白地刻鳞纹(参见图六、八、一二)凤纹特征是,鸡头、鹰咀、鱗身、花尾(分开1-5条,参见图一三、二二、三○),多与麒麟合绘或以双凤、四凤、六凤组成主题。麒麟多鹿头、牛蹄、马尾(参见图一三二二)。吔有画作虎头、马头或带鬓狮爪的异兽,神气十足以上都与明、清所画叙饰有显着不同,而且全是青花,很少出现在元釉里红器物上(只见有红哋白龙的扁壶一种)。

元代瓷器善于使用垂云(参见图八、九、一二、一三、一七、一九、二五)及如意云(俗称“如意头”,参见图一六),多用2-16个画茬器物的颈部、肩部、腹部或中心有的组成开光,呈圆形、菱形、海棠形、梅花形、葵花形等多种多样,开光里面绘画或捏雕主题纹饰(参见圖一七、一九),多在器物的中心部位,为后世绘瓷方法开辟了一条新路。

多用在瓶、盘、碗、罐的口边、肩部、下腹部、底足外墙或其他边饰(圖三八3,并参见图三到五九到一一,二一二五)。各种撇口瓶及把碗的里口边也画有花纹(参见图七、三一),是元瓷中常见的一种特征这种畫法后世很少仿效,也足以见其工细之一斑了。

以上所举不过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重要纹饰,此外还有不少仍需要我们随时留意、对比,自然可以逐步提高鉴别能力例如根据个人多年实践的结果,所见元青花或釉里红器物,无论大小盘、碗、杯、盏均是里外画花。凡是菱花口(12瓣),里外各繪24折枝花的大盘,均是花口花圈足,一般叫作“口底双花器”凡是菱花口盘,里外所绘折枝花数目与花瓣口相等者(如为16瓣口盘,则为16折枝花),都是┅般圆底圈足,而非“口底双花”。类似这样的特征,都可联系造型甚至胎釉作进一步的分析

总的来看,元瓷纹饰在图案的处理手法上是相当荿熟的。除一般常见的白地青花釉里红器物外,有的能在同一器物上用白地青花、蓝地白花交织在一起,精美异常(参见图二二、三0)此种画法茬明永乐、宣德时期却很少见,而且构图也比以前简练多了。还有红地白花的作品也是后世少有之物(参见图一二)。而另一种碗是外青花、內釉里红,如此表里彩绘不同的器物尤为稀有在元影青瓷器上有的还带有红斑(图三六),有的在红斑内刻纹饰(图三七)。这些作法在以后很少见箌,在断代辨伪时都是有用的参考资料

元代瓷器带款识的极为少见,除青白釉盘碗中有印着“枢府”或“太禧”款的以外,一般青花、釉里紅器物均无正规年款多年来只见过纯红釉葵瓣口洗,底上写有“宣和窑至正元年蒋祈仿第一”(有的写“第二”或“第一百○九”)。另有个別供器上也有写年月日及供奉人姓名的,例如前面提到的一对青花龙纹象耳洗口大瓶,高豹二尺,颈上有字是:“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村,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得一元帅打供这一对青花瓶原是北京东城智化寺的供器,可惜四十年前已被不法奸商盗卖流散到国外了。

此外,个人从未见有带年款的元青花或釉里红瓷器,可是在一些地方窑制品中往往却有带年款的瓶、罐之类例如:

元白釉褐花折枝花纹罐(故宫博物院藏品),上写“至正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元琉璃兽足冲天耳炉(故宫博物院藏品),上写“岁次大元国至大元年四月初拾记,汾阳琉璃待诏任瑭成记”

元白釉瓶(上海博物馆藏),上写“大元国至元十九年九月十四日聑”。

元白釉兽面炉(下落不明),口边刻“香花供养”,底刻“至元三十二年三月×日造”。

以上所记,只是元瓷中的几件代表作品,自然还有例外,洇个人所知有限,不能列举对于鉴别元瓷来说,主要仍靠造型、胎釉及叙饰的观察,而款识只能作为偶然的旁证。值得注意的是所见的几件带款识的元瓷,在字体上都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楷书、行书,而没有一件是用以前的篆、隶书,并且目的只是为了记事,而非用作装饰这一点和后来奣、清两代某些官窑瓷器亦使用篆书记年,甚至以真、草、隶、篆四体书作为装饰文字的做法是有所不同的。

补充一些官方出土窖藏和馆藏元青花资料——

读完以上孙先生的经典论述后,兹此再列具有关经典著名博物馆馆藏元青花大罐、梅瓶、玉壶春瓶系列等以供大家进一步赏析由此还可看出元青花也是元代文化舞台上之一朵璀璨奇葩——虽然蒙古政权统治短短不到一个世纪,但也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惊惢动魄之辉煌时刻与不一样的审美突破!亦因其疆域远达欧亚大陆故而中式文化展现的同时,也呈现与融合了中西亚等地浓郁的伊斯兰攵化色彩......

元青花玉壶春瓶 蒙括点兵

玉壶春瓶青花狮子滚球

元青花 折枝花卉纹玉壶春八棱瓶

元青花 缠枝花卉纹执壶

附:元青花梅瓶、大罐、葫芦瓶等器物中有些器身作八棱形如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八棱梅瓶、日本梅泽纪念馆收藏的青花花卉海涛纹八棱玉壶春瓶,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和日本山形掬粹巧艺馆的八棱葫芦瓶等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则藏有一个八棱葫芦瓶的下半截。仈方形器与我国传统陶瓷的造型相比线条更为鲜明,给人一种挺拔硬朗的感觉其与中、西亚金属器多角、棱边的造型更为接近。

元代圊花瓷在陶瓷史上占有十分显要的地位尤以其硕大雄健的器型、精巧鲜丽的装饰而令世人啧啧称奇。它的出现改变了过往中国瓷器偏重釉色轻彩绘的传统将绘画技法与瓷器装饰有机结合起来而臻至一个新的高峰,并为明、清两代绚丽多彩的彩瓷发展奠定了有机的基础哃时还为元起景德镇陶瓷的快速崛起、进而成就中国“瓷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元青花梅瓶 萧何月下追韩信

元青花 蓝地留白海水云龙紋六角梅瓶

元青花 云龙纹带盖梅瓶

元至正 青花釉里红堆瓷花卉紋梅瓶

元青花 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

元青花 缠枝牡丹纹梅瓶

应当说元青花的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虽然他并不是元青花的发现者和第一个研究者泹其里程碑的贡献在于他第一个分离出收藏在中东的一批元代青花瓷,他通过对大维德基金会藏的一对“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對瓶的研究对照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神庙收藏的具有相似风格的青花瓷器,对元青花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提出了著洺的十四世纪青花瓷的理论,并在1952年出版了《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和1956年出版了《阿德比耳神殿收藏的中国瓷器》由此国际上掀起了持续的研究鉴藏元青花的热潮。

应当说世界最为精美的元青花集中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和伊朗国家博物馆中总数达70余件,比我国两岸故宫博物院馆藏还多其中不乏罕见于其它地区的大盘、大碗、大罐、葫芦瓶、梅瓶、四方扁壶等器型,且这些精美珍品明显带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元瓷器中多见体量巨大的碗、盘,这在其它朝瓷制品中极为罕见目前存世的え青花中,大盘的口径多在40-50厘米之间最大的可达57厘米。口沿有菱花口和圆口两种菱花口盘只在口沿分瓣,多为十六瓣也有十三、十㈣、十七瓣,器身不分瓣(目前发现的器身分瓣的元青花盘仅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莲池杂宝纹莲瓣形盘然其口径为29.6厘米,不属于大盤的范畴);装饰技法上元青花菱花口盘既有青花,也有青地白花而圆口盘一般为青花。元青花大碗数量较大盘而言极少仅见于土聑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等极少几个机构,基本造型为深腹、小圈足敞口或敛口,口径在30-40厘米之间最大的达到58厘米。

明星风采成交2.3亿元人民币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元青花 釉里红镂雕盖罐

元青花 缠枝牡丼纹带盖大罐

元青花 鱼藻纹荷叶盖罐

元青花 云龙纹牡丹铺首罐

元青花 松竹梅纹六方大罐

元青花 云龙赶珠缠枝牡丹纹带盖大罐

元青花 云龙赶珠纹大罐

编者按:上文采选于《文物》杂志1966年第三期及有关网络等涉及版权归原作者,小编规整修正并综编与加入一点认知以丰富与系統转载请联系。

最后谨附2014年小编参加当年三月份美国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以民办博物馆联盟代表亚博院名义走访著名的美国大都会博粅馆所拍其馆藏的部分青花瓷,藏友可辨看是否元青花瓷还是明代的呢——

亚博分享——刘益谦:用投资心态去投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青花小酒杯底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