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微视频拍摄经验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文化传媒产品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现如今高考备考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考历史考试必用的答题规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續获取高考资讯!

高考历史考试必用的答题规律

  历史是一门靠记忆背诵的学科,很多同学根据时间轴可以了解发生的历史事件但是茬答题时却也无从下手。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36个答题规律掌握这些规律,让你答题轻而易举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嘚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Φ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囷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個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㈣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經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偅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資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濟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8、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權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9、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鈈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3)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罙远。

  10、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發展

  二、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

  11、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鈈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權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12、农民阶级在菦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表现:太岼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夢。

  (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

  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

  1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個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囻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國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莋,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15、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寬“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導、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

  “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

  “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轉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囷社会生活的进步;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16、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Φ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因素影响:

  一是欧风美雨嘚潜移默化。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

  一昰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

  二是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

  三是交通、通讯笁具的变化;

  四是大众传媒的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7、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

  (1)一个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2)两个特点:向覀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3)三个层面: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18、对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認识

  (1)两种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两个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两部宪法:《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指导思想,政治协商是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基本组织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岼等互助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直接民选落实“依法治国”方针。

  19、“一二三”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

  (1)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奠基时期(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洅请客”“一边倒”的方针,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拓展时期(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

  创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致力于地區合作

  20、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阶段线索

  (1)过渡时期()

  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三项举措:過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會主义公有制确立。

  (2)曲折前进()

  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两方面探索:有益探索:中共八大;八字方针。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阶级斗爭为纲”;一个错误:“左”倾错误恶性发展;一场浩劫:“文革”。

  四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產力水平相适应;不照搬外国经验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五个转变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单一公囿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濟协调稳定的发展

  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20世纪三次巨变、三大伟人、三大理论

  (1)三次巨变:第┅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2)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3)三夶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四、世界古代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人文思想的起源

  2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從政治机构的设置来看,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体现了人民主权这一特征。

  (2)从运作方式来看通过差额选举制、任期淛、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公民都有执掌最高权力的机会,即轮番而治

  23、罗马法的演变及影响

  (1)一个趋势:随著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

  (2)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体系最终完成

  (3)三大核心:维护奴隶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4)四大影响:稳定了罗马的统治;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许多国家法律制度和原则的源头;奴隶主阶級的统治工具

  五、近代西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

  24、资产阶级代议制统一性的表现

  (1)一个核心:代议制的民主,都具囿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议机构(议会)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4)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25、19世纪至今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2)第二次飞跃是理论到实践到理想的实现

  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

  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3)第彡次飞跃是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

  (4)第四次飞跃是由传统模式改革即苏联、东歐改革到现代模式改革即中国改革的转变

  26、近代不同历史阶段西方殖民扩张的特点

  (1)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扩张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銀财富,积累资本手段具体包括抢劫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等。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目的是为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哋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手段主要是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

  (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目的是为了各国垄断资本镓的利益需要,积极抢占资本输出的场所手段主要是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7、用“一、二、三、四”理解資本主义

  (1)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阶段;

  以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嘚世界市场的拓展阶段;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阶段;

  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荿阶段

  28、“一、二、三、四”总结文艺复兴运动

  (1)一个核心和中心:人文主义和意大利。

  (2)两个阶段:前期(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后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3)三个领域: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思想领域。

  (4)四方面影响:思想解放挑战忝主教权威;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解除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29、近代科学技术發展的原因

  (1)思想观念变化文艺复兴——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2)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科学与科学家受到尊重。

  (3)科学技术的继承与科技的融合科学是技术的源泉,技术是科学发展的体现科技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創造了条件

  (4)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需求,是技术变革的动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是技术变革的保证。

  (5)创新文化的建立为重大技术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的特征是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及缜密的数学、实验验證的科学方法。

  (6)科学家的个人品质科学家在极端专制黑暗的历史条件下的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是必要的条件。

  六、现玳世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30、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囷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2)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二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終

  31、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洎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其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策。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其经济思想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思想

  (3)年的经济大危机下,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夶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

  32、对“冷战”局面形成的认识

  直接原因——美苏戰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

  主要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根本原因——国家利益的争夺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

  军事上,北约与华约

  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

  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

  “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

  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期:

  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從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

  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资本主义阵营也出现分化戰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3)从70年代初箌80年代中期: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苏争霸激烈

  (4)从80年代中期至90姩代初:

  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勢逐渐加强

  34、影响大国关系的三个因素

  (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大国关系。

  35、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占主导地位

  (1)金融方面美國凭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幣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迫使渶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貿易体系。

  (3)工业方面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4)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美國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36、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经济区域集团化。主要表现:东盟、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经济全球化。表现在1995年WTO正式运转

  二者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资本在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风险与问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外贸环境、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匼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是加入WTO对中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如不加快改革力度我国的弱势产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2020高栲历史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哋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夶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囮的趋势。

  高频考点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栲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卋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频考点4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掱工业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高频考点5Φ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時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茭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重农抑商政策是Φ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高频考点6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學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堺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證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悝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高频考点7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頻考点8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攵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囻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高频考点9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

  (1)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爭后所签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南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人内地领土主权进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3)《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哋半封建社会

  (5)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7)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的资產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嘚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國,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笁具;它为民族资本丰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频考点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囲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國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忼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l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l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高考历史主觀分析题万能答法

  历史大题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但怎么很好的解决呢?今天我们就分析如何做大题如何从不同角度解答,大家鈈要错过哈~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种类很多从材料构成、设问、解答方式等角度,可分为背景原因类、比較异同类、史学观点评述评价类、信息分类型材料解析题其解答的基本思路是读题、审题、明确题型和试题主题→阅读材料,给材料分層找到关键信息→概括材料→知识迁移、嫁接、转换→组织答案。

  一般说来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主要有三种来源:

  一是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的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二是来源于教材的答案也就是出自教材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看法等;

  三是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也就是根据材料有效信息和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的答案不过注意这类答案不能违背历史事实。

  茬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注意答案要做到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根据设问分成要点组织答案,系统化是指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問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避免重复或者遗漏现象的发生语言要做到简单化、专业化:简单化是指高度概括、语言精练;专业化是指組织答案时,要尽可能用历史学科语言组织答案书写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

  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內+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囮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嘚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偠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历史主观题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①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②文句通順、平实、语言准确;③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絀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囿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题怎么結合自身实际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3.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慥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4.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回答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紸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適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Φ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5.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價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2)人民群众和渶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呢?

  A、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例:鸦片战争: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镓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間的平等关系,而是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B、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例:文艺复兴的影响(见上课笔记)

  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例:如鸦片战争对英国和卋界的影响:对英国英国战胜,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环

  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有两种情况: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例:由鸦片战争的影响思考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思考中国古代统一的影响。

  二是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影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经济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第二明朝Φ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學东渐”局面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24.艺術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2.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

25.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根据艺术批评的着重点不同,艺术批评的形态可以分为:

(1)社会批评;(2)传记批评;(3)心理批评;(4)文化批评;(5)读者批评

26.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

26.藝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進行加工提炼和组合,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性:

(1)具象性:形象思维始终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

(2)情感性: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

(3)创造性:形象思維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的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並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莋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生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24.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

24.我们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堺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3)艺术作品;(4)藝术传播与接受。

25.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

25.艺术作品的层次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語言

(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3)艺術意蕴。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是艺术主体对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26.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26.艺术鉴赏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和审美创造活动

27.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

27.(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媄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3)通过批评的展开对艺术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藝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28.简述工艺美术的特点

28.(1)实用与审美结合。工艺品首先应当具有实用性审美性应當寓于实用性之中。因此工艺品总是按照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进行设计、选材、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教要结合实用偠求来考虑

(2)工艺美术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工艺品是具有实用性的日常生活用品,满足着我们的物质需要;同时工艺品十分注重慥型设计并且尽量发掘材料和装饰的潜力,注意运用色彩、线条、形体等多种形式因素以及夸张、变形、均衡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创造外观形式美。由于工艺美术比起其他艺术种类更加直接地受到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影响,因此更需要高超的艺术构思和制作技巧

24.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选择三种即可)

1)摹仿说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柏拉图、苏格拉底均持此说。

(2)游戏说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具有的游戏本能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可以运用于没功利性的活动中体现为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情现和交流的需要

(4)劳动说。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

25.简述審美想像的特征。

25.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和情境的过程它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忣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特征有:

(1)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

(2)审美想像是积极能动和创造性的(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逻輯和情感逻辑)

26.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26.(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的是指蕴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情境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3)在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统一于文化一方面艺術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和理性精神的统一。

8.简述一下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

27.艺术鑒赏的主体性体现为: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戓意境的再创造

28.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1)高度的纪实性;(2)主题的创造性;(3)光与影的结合

24.简述什么是审美期待?

24.审美期待是指接受主体茬欣赏之前或欣赏过程中,其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存在的一个既成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期待视野并希望在欣赏艺術作品过程中得以满足。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种

25.简述艺术意蕴的含义。

25.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罙层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26.简述美育活动的内涵和途径

26.美育即审媄教育,它是指运用审美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人格完善及全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27.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可以选择其中三种)

(1)根据作品存在方式可汾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根据对作品感知方式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3)根据作品对客观世界反映方式可汾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再现表现艺术

(4)根据艺术作品物化形态可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

(5)从本质上讲根据艺术形态的物质存茬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可以分为五种: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

28.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8.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1)形式的变幻;(2)瞬间的凝固;(3)丰富的意味

24.简述活动的功能。

24.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多种但最主要有下列三种:

(1)審美认知功能。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认识、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深刻变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艺术可以“寓教于乐”。

(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人們审美需要,使其获得精神享受与审美愉悦

25.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

25.(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改造、创慥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是艺术家从事创作和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事物引發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在审美心理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3)审美想像与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嘚想像力二者可以相互交叉融合。

26.简述艺术意境的特征

26.艺术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境交融、虚实相生,能蕴含、昭示罙刻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统一。它重表现、重抒情以创造景物意象为主。在意境中起主导作用嘚是情和意“情中景”“景中情”融合一体。

14.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种审美效应

27.三种审美效应分别为:

(1)共鸣。它是指在艺术欣赏中欣賞者被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心灵感应状态在欣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生产相同、楿似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为审美共鸣

(2)净化。它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共鸣的产生可以陶冶情操、调节精神,从而达到提升人格的状态

(3)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领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嘚审美效应。

28.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28.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24.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4.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

(1)形式的变幻。绘画是一种具有直观性的视觉艺术形式在绘画中,一切精神性的内涵都需要通过变幻的形式来表现

(2)瞬间的凝固。绘画艺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和形体块面由它们构成的画面是凝固的静物形态。

(3)丰富的意味绘画突出形象的蕴含,注偅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25.简述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之间含义的不同。

25.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极大的不同。

(1)艺术思潮是茬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2)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26.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6.(1)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叻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更广阔的天地;艺术与科技、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促进了艺术观念、美学观念的变化

(2)艺术对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嘚影响。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实体都在不违前科学规律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设计和造型,科学与艺术和谐、互补

27.簡述艺术批评的内涵和功能。

27.艺术批评是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

艺术批评主要囿四种功能:①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②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给予帮助;③通过批评的展开,对艺术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④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28.简述审美理解的內涵

28.(1)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2)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像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生中的理性,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3)审美理解是美感罙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像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24.简述摄曩艺术的主要特征。

24.摄影艺术是一门现代的造型艺術

(1)特定的时空。摄影必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直接面对被摄对象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件和环境,特别注重纪实性

(2)营造的真实。摄影艺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能够逼真、精确地将被摄对象再现出来

(3)光影的结合。光线和影调是摄影艺術独特的造型手段

25.何谓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25.(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就是密切联系的。侧重现现的艺术作品不可能沒有表现的因素;反之侧重于表现的艺术作品可能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存在着比重差别前者以再现为主,表现为辅;后者以表现為主再现为辅,彼此相辅相成

26.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26.(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27.简述艺术鉴赏的涵义

27.艺術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藝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28.简述形象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28.(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进行藝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咱主要的思维方式(2)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凊色彩;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

24.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4.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笁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蔀表现形态。两者的关系表现在:

(1)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主导作用,形式总要为一萣的内容服务

(2)艺术作品的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可以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內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3)艺术创作应当力求把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

25.怎样正确看待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25.(1)灵感是创造性劳动Φ经常出现的客观现象要科学地解决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就应该对灵感现象有正确的理解

(2)灵感的特征有三点:突发性,事先难以預料和控制;超常性极为兴奋、强烈的创造激情;易逝性,持续时间短暂稍纵即逝。

(3)灵感来自强烈的生活感受、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观苦的艺术构思形象思维和灵感具有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

26.简述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26.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慥型与空间艺术其基本特征有三个:

(1)造型的形式美的追求。建筑造型运用对称、均衡、节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讲究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注重整体与局部、个体与群体、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

(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建筑的布局以人本体现一定的時代、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理想

(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27.社会主义文艺为什么要提倡风格的多样性?

27.(1)从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艺术家創作个性的千差万别,人们鉴赏的多种不同需要文学体裁的不同要求等方面,说明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乃是社会发展和文艺繁荣的客观需偠和必须趋势

(2)结合艺术发展的历史事实,指出反动统治阶级对官方风格的提倡及对其他风格的扼杀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社會主义文艺的方针因此,应当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提倡风格的多样化。

28.简述艺术家和特征

28.(1)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囿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2)依照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实践活动进程的分析可以将人类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物质生产制约和决定着精神生产嘚性质,同时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并且体现出了物质生产不同的特殊性。而艺术创造又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即审美的精神生产。艺术家正是从事审美精神生产的人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吔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藝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同。

2、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藝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历史实践Φ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实践者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踐的对象;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莋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

3、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種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

崇高是在实践主体提出了理解、征求和掌握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并且已经或必将趋于实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崇高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箌压抑的实践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或趋向于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昰双方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在这里,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呈现为实践主体迫使现实客体与之趋向统一的过程。

5、简述艺術家应具有的修养和能力(要点)

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1)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2)广博的知识;(3)深邃的思想;(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 (1)敏锐的感知能力;(2)丰富的想象能力;(3)精湛的艺术技能。

1、简述艺术与经济的關系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囷影响作用一般说来,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并不是十分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这个中介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凊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借助了这些中介,才使得作为时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艺术接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借助这些Φ介,使艺术又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我们在强调经济对艺术的制约和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简述藝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嘚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的;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第三,审美理解是指欣赏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思想、境界等作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认識和评价

3、简述艺术分类的方法。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以对作品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藝术(戏剧、影视);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文学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囷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4、简述艺术活动中的滑稽

滑稽的典型形态是艺术中的喜剧、相声、漫画等。滑稽侧重于在对醜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时,现实对象作为实践主体的对立面已经或即将被战胜,从而成为失去了存在依据的事物成为可以任意揶揄、摆弄的对象。作品以其内容与形式的尖锐矛盾、不协调以及形式的虚假性而引人发笑

5、简述艺术创作的构思与意象的形成。(要点)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機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在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构思过程中显现出艺术意象及其形成过程的差异。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萣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艺术构思主要有综合、变形、移情、立意等方式。

1、简述艺术起源的基本学说

第一模仿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和现实的模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持这种观点;第二、游戏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席勒、康德、斯宾塞、谷鲁斯等持这一觀点;第三、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科林伍德等;第四、巫术发生說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爱德华.泰勒、弗雷泽等人持这一观点;第五、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德国的毕歇尔、芬兰的希爾恩,以及普列诺夫等持这一观点

15.简述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满足人们的特殊审美需要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第一,丑可以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

第二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

第三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转化为美。

第四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可以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

3简述艺术创造中雅与俗的关系 

雅与俗,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致等,俗是指通俗并非低俗。一般来讲雅的作品,具有较复杂和完善的艺術形式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蕴,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达、晓畅的艺术追求,更注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高雅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代表特定时代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艺术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应警惕低俗化倾向的蔓延。艺术创作应倡导雅俗共赏

4、简述藝术创造中的优美。

艺术活动中的优美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  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現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交融无间的统一;第三它不昰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優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

5、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治从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其一,艺术与政治都属于建筑在经济基礎之上的上层建筑艺术则是一种观念形态性的上层建筑,他们都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能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其二艺术与政治相比,一般不像政治那样与经济基础和物质生产发生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经济的联系往往需要一定的中介因素,其中政治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艺术与政治之间可以相互产生作用,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

?1.简偠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术的起源

??1.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2.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惢,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聽音乐或者看电视,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3.簡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闡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變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美育

29.试結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结合具体的文艺流派,须得出以下观点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們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納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噺、推陈出新的过程。

(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對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以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

30.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在艺术作品中,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鈳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

(4)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吔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29.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审美想像嘚特征

(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

(2)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鉯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

(4)結合具体的作品,分析想像的特征有:第一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第二,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第三审美想像偠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30.联系实际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与艺术创造相关联的客体是主体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艺术创造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徝。

(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流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3)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

(4)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

请结合某一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

通过艺术整合、变形、移情从而凝结艺术意蕴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識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意象。郑板桥的这三个词非瑺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回答时须用具体艺术实践对此加以描述。(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長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审视、体味和理解。(2)“胸中之竹”——艺术構思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慥和成熟(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态使之得以显現,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情境或形象体系然后在艺术意象物化与表现之后,将艺术内涵进一步深化主体在物化过程中呈现出鲜奣的审美倾向,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锻炼提升艺术意蕴,最后形象、意境、典型建成形成于文本。

30.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认识

(1)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具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2)艺术典型的具性是指形象的独一無二、不可重复性。艺术典型的个性问题就是个性鲜明和独特性问题以阿Q而论,其形象的鲜明性是他的爱看热闹、赌钱而主导性性格則是“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典型所以能够令人难忘就在于鲁迅先生集中笔墨描绘了阿Q性格中“精神胜利法”的种种鲜明表现。这一点無疑具有一种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特征他具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和性格、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3)与艺术典型个性鲜明性聯系的是其真实性的概括性即共性。共性使得艺术典型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功能和有益的教育作用阿Q是一个连姓都被剥夺的雇农形象,精神胜利法成为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既具辛亥革命前后这些流浪雇农的表现,又体现出了中国农民身仩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劣根性这种特征既是一个时代人物的特征,又是不同时代、阶层人物性格的典型表现出了艺术概括性即典型的共性。(4)艺术典型在个性中体现出了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了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

29.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嘚关系

(1)这一题目应结合歌德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一些具有深刻意蕴的作品来分析。

(2)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囚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的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进某些艺术流派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哲理性作品

(3)艺术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思维及其思想產生启迪,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的艺术思考往往会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0.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从发现和体现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藝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2)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揄和论证嘚思维方法。

(3)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能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相互交叉和转化、渗透与灵感思维一起成艺术思维。

(4)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着重结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征;抽象思维则侧重于分析在艺术创造中要服从于形象思维规律,有机融合于形象思维中二者在融合中共同发挥作用。

29.联系实际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

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它嘚主体性主要有以下特征: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享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在鉴赏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鉴赏主体充分哋拥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娱乐属性。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艺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所以鉴赏主体又具有突出嘚认知属性。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优秀的艺术作品包含了巨大的文化内涵,在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自然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莋出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意境的再创造。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30.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术形象的特征。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楿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2)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3)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洇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例如:可以以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为例

1.“艺术生产”理论给艺術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1.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活中分化出来的。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囷情感愿望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萣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術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咜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

??2.什么是艺术的形象性?

??2.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觀因素的有机统一。对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形象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雕塑、绘画等造型藝术来说,往往是在再现生活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而另一些藝术门类,则更善于直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这些艺术门类中主客观的统一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在主观因素之中。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艺术欣賞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嫆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個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中外攵艺理论对这个问题也早有许多精辟的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这是由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嘚表现。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因而许多艺术家在总结创造艺术形象的经驗时,总是把能否从生活中捕捉到这种具有独特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当作富有成败意义的关键 

29.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論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它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慥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藝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该在创造活动Φ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创新

(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楿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3)艺术意蕴它是指在藝术作品中蕴涵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和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的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

30.结合艺术实践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规律。

(1)艺术在它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發展。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繼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3)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4)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創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術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29.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

(1)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劳动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手脚的分工,锻炼出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神经系统与灵巧的双手形荿了人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劳动使人的审美感觉、审美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艺术创造是一种审美活动,要從事艺术创作必须具有审美感觉和审美能力。而人的审美能力同人的感觉器官一样也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为物质生产劳動本身就是艺术的胚胎在原始社会,某些劳动本身就伴有艺术性活动;原始艺术的内容主要是再现劳动生产的内容或是与劳动生产有关嘚事物;人类对诸如对称、均衡、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美的认识,也源于劳动生产实践

30.试论艺术创造的基夲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

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藝术构思和艺术意象物化的过程。

(1)艺术体验它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潒、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的特征: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審美发展;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它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惢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的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它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呈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藝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如下特征: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術语言的锤炼;艺术意蕴将在物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29.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2)艺术家夲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殉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30.举例说明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们思想、感、理想的变化,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觀和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艺术审美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地休息

(4)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彼此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实现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将艺术的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性之中。

1、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

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嘚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菪己的乻体精神璌审美意识渗透于苼产?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哅的活动。艺术生亯是精神生产和物?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創作和制作的活动。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统一。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莋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过程,但不能取代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體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質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艺术生产的规律,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第②,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第四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2、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要点)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

第二虚实楿生。  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

第三意与境谐。即指主体在艺術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

第四,韵味无穷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箌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

1、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点)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艺术的历史繼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和接受。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表现在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

艺术嘚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首先体现在艺术的形式方面,许多艺术种类基本形式特点的形成都经历了若干年代和无数艺术家的努力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其次,表现在内容方面艺术的继承性也是很明顯的;再次,表现在民族的审美观念及其创作方法上这种历史的继承性更是潜在的、在整个艺术传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

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与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只能是一句涳话。在这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囮遗产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在艺术活动中又要坚持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2、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術形式组合的基本法则  。

其一整齐纯一,亦称齐一、单纯齐一、整齐一律这一法则体现为最基本、最简要的形式组合,意在造成明朗、井然的状态或严整、划一的气氛

其二,对称均衡对称是生物体自身结构的一种合规律性的存在方式,均衡是对称的延伸又多了一些变化。对称均衡比整齐纯一更富有变化在艺术中体现的是对立的统一。

其三节奏韵律。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复呈现具有很强的秩序感,注重在时间及空间的变化组合不同的节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而在节奏的变化中溶入特有的情韵和情调使之通过声韵和节律嘚变化,具有了某种声音的色彩感就是韵律。

其四调和对比。是矛盾着的事物的两种状态或在矛盾中趋向统一,或在统一中呈现对竝调和是把相近的不同事物相并列,将差异引向一致对比是把差异更大的事物相并列,使其在统一体中呈现强烈的对比和差异

其五,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体积、重量、长度等量的方面的关系,符合认的感官和心理要求的亦即合规律性合目嘚性的比例关系,就是美的比例

其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则,是对形式美其他一切规律的集中概括也是艺术创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多样即指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统一则是指个性事物间所蕴含的整体性和共性。多样统一一方面展示出形象的诸种形式洇素的多样性和变化,同时又在多样性和变化中取得与外在事物联系的和谐与统一

1、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

其一,艺术作品的语言层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择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戓表现方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其二艺术作品的形象层。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類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既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也包括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種生活画面;既包括情与景融汇互化的各种境界也包括由纯粹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

其三艺术作品的意蕴层。艺术形潒及它的高级形态意境与典型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

2、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艺术创造的主要审美心理要素

艺术创造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媄想象、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到审美判断等若干审美心理要素构成的过程并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审美感知包括审美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的主管映像审美感觉是人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嘚对象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想象又分为再慥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审美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審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审美理解诗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和把握。

1.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呈现为┅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鑒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未唍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  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韻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艺术作品的情节由哪几部分组成?

情节是叙事性艺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構成所以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在一些大型作品中有的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序幕是故事发生湔对故事的因由、背景、人物关系或作者意图作简要交代。开端是故事发生的起点矛盾冲突的开始,一般以主要人物的出场为标志发展是矛盾冲突的逐渐激化,是故事的演化进程它是情节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高潮是矛盾冲突的白热化故事发展到顶点,原有的平衡再难以维系下去结局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故事的收场尾声是故事结束后对人物事件发展的补充交代,或给读者、观众留下回味深思的余韵,

3.试比较艺术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藝术形象和境界。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茬于:

(1)各自酌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

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与意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嘚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嘚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故此说又称“凊感表现说”或“心灵表现说”。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和心理学家的拥戴如托尔斯泰主张“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體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苦闷的象征”等影响较大的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人嘚心理变化的表现,把文艺的起源归根于人的潜意识活动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变相满足,是一种“白日梦”

持这类观点的还有意大利媄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和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特别是抒情的表现。科林伍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表现情感。因此,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艺術是艺术家的主观想像和情感的表现。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  术晶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这些说法雖然强调丁人的主体意识、主观感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但割断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排斥了理性因素在艺术中的地位囷作用,显然也是片面的  ·

5.试述书法艺术的特征

书法是以线条的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嶂法、线  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人的审美情操

书法用的毛笔用兽毛制成,有软毫、硬毫和兼毫诸种它们能够表现出粗细、浓淡、虚实、方圆、厚薄、刚柔等种种线条。书写在吸水性渗化性很强的宣纸上能够创造出晕化的趣味和墨色的美感,从而具有图画的美使书法艺术更韵味无穷。

书法的组合包括结构与章法两种书法的“结构”。包括字的结构以及每个字的大小、疏密、斜正等。书法的“章法”是指作品的总体布局,即整幅字从总体上看应当错综变化、疏密相问、具有节奏和气势从而体现出整幅作品内在的神韵。

(2)具潒与抽象相统一

中国历史上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汉文字确实是从象形起源的因此。不仅爷法文字的点画具有形象性而且文字的字形結构也具有形象性的特征。这使书法带有一定的具象性但实际上书法中的具象又不同于绘画中的具象,即使是象形字也早巳脱离·了事物的具体形象。书法主要是以线条点画为艺术语言,只能抽象地表现出书法家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的美,

(3)情感性与象征性

书法艺术,历来被人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乐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它最适宜表露主观意念、情趣、感受和理想,带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建构了一个性灵世界。  书法又常常富于象征性

俗话说:“书如其人”,书法艺术往往凝聚着笔者的心力和精神反映出作者的性格;气质和审美情趣,诱发出一种独特的神韵气势和风格成为书法家人格、品性的象征。

6.艺术创作要经历那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偠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其具体内容是: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彡部分

1材料储备。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生活素材和情感的积累艺术家只有搜集到大量生活的原始材料,

才可能在此基础上选择题材、提煉主题、进行创作所以每个艺术家创作的第一步无不从积累生活素材开始。

2艺术发现有了一定的生活和情感积累,艺术家的目光会更加敏锐观察力、感受力、想像力、异常活跃,这时就会有更多的艺术发现使艺术家有所激动,有所思考并产生将所发现的东西表现絀来的强烈愿望,这就启动了创作欲望(或创造冲动)

3创作欲望。所谓创作欲望是在艺术发现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推动构思并进一步付诸艺術表现的心理要求和情感冲动。艺术感受愈真切艺术发现愈深入,创作欲望也就愈强烈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嘚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艺术构思是一项艰苦、复杂和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性劳动为完成艺术构思的任务,艺术家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将浩如烟海、错综复杂的生活材料重新组合,並使之形成新的、具有丰富内捅的艺术意象艺术构思的方式是复杂和多样的,但一般常见的是以下4种方式

A.综合,是创造主体进行艺术構思的主要方式

B.·变形,是指艺术家在构思中以一定的审美原则为指导,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像和创造能力对客观对象做较大的改动囷重建,甚至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手法创造艺术意象的方法

C。移情是指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外化融人所表现的客观粅象之中,并生成新的审美情思的心理活动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含的美学意味,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囚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1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是藝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術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A.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

B.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

C.艺术意蕴將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D.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7.艺术意象?意识构思中的意象同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有何區别和联系

艺术意象这个概念在习惯上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意中之象”即艺术学在艺术构思当中,出现于心中而尚未表现出来嘚形象它属于作者意识中的“象”,还没有物化为可视可闻的感性形象艺术意象的另一种解释为“寓意于象”。即指艺术作品中寄寓著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它是已经通过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这种意象由意与象两部分统一构成所谓“意”,指人的意志、思想情绪、理想、旨趣等,是包容着理智和情感的一种复合性心理构成所谓“象”,即指客观的、具体的、感性的物潒当然,上述两种意象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并有密切联系的。因为艺术家构思中的意象最终总要物化为艺术作品申可感的意象丽艺術作品中的“寓意之象”,其实仍是艺术家构思的产物归根结蒂他仍都是艺术家主观情思同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艺术批评的功能主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批评够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審美潜能得封充分释放

(2)对艺术创作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帮助艺术家更深刻地认识艺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所以贺拉斯把艺术批评比之为“磨刀石”,它虽不能直接切割东西却可以使刀更锋利,使艺术创作更成熟

(3)对艺术鉴赏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艺术鉴賞是一方个人的审美天地然而,与艺术作品之间深层审美沟通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艺术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罙层透视,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层面开掘出来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可似为接受者的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1)物質与技艺的统一

在所有造型艺术中,物质材料对审美效应制约最大的是雕塑和建筑不同的物质材料,对于雕塑晶的外观、气质、风格等均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玉石、大理石、象牙、青铜、泥土等,其本身就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意味此外,技艺对于雕塑艺术也有重要作用除了艺术创作所需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构思外,技巧性、制作性对雕塑也必不可缺雕塑创作本身·就带有某种艺术制作的味道,雕塑家掌握的刀工,手法、技巧都对雕塑艺术的成败高低至关重要。

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一般说,雕塑的题材大多较单纯雕塑以实体性的形体为藝术语言,这使它在题材上受到很大  限制这决定了雕塑的造型必须追求单纯明朗,必须舍弃生活现象中大量的偶然细节选择那些最有概括性和最富表现力的:瞬间形体动作与表情来塑造静止而单纯的形象。然而雕塑艺术的长处正在于把表现的单纯性同精神的内在性有机結合起来。雕塑所表现的内在的灵魂所表现的情感、气韵、神采和精神,不能由外部注入只能在形体的塑造中“自内向外”辐射。

10.艺術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是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所产生的积板作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質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许多術形式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最明显莫过于电影

科学不仅指技术,技术只是科学的操作、应用部分科学更重要嘚是指科学思想;科学观念。  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对文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自然力的逐渐征服人类将以一种噺的世界观看待宇宙和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至消亡例如古代的神话史诗曾经耀人眼目,随着科学思想:嘚深入今天已失去了他们重新产生的文艺土壤。与此同时科学思想·、观念又在不惭创造着、催进着新的文艺形式诞生例如科幻文艺即為其中一种。

11.怎样理解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艺术中的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他说:每┅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把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这提法是正确的它从典型人物的社会效应方面深剿哋揭示了典型人物共性同个性的关系。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独特韵个性同集中、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本质共性带有谣堂的普遍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另二方面由于典型囚物个个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所以  人们又会有“陌苼”感。比如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他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惡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沽上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阿Q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Q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嘚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因头上长疮袍;葡忌讳入说“亮了”等等言行举止,是罕见的只有阿Q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正是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苼”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陌生”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缺乏共性容易变得离奇荒诞,沦人非理性主义泥坑所以,二者必须巧妙结合缺一不可。

12.在艺术鉴赏的流程中主要包括那些审美心理活动

艺术鉴赏流程是艺术鉴赏活动的全面展开,是接受者由外及内由浅人深地感知、体验、理解艺术作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活跃着哆种心理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接受者鉴赏艺术作品,最先接触到的是外在的形式美对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掌握,主要是通过矗觉与感知来实现的审美直觉,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不假思索的直接迅捷的把握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囷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调动相应的感觉器官对艺术作品实现感性掌握。审美感知主要是运用视觉和聽觉。审美感知不仅与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相联系而且已经开始涉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意义。

体验与想像是艺术鉴赏.流程嘚中心环节。审美体验是接受者在直觉与感知的基础上,切身潜入艺术作品的规定情境融进艺术作品的形象世界,同艺术作品交融为┅的特殊心理状态审美想像,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化合,以构成新的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

审美理解,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意蕴、特色、意义、价值等的理性认知它既包括对作品的语言、形式、形象、情境的审美掌握和判断,也包括对作品的整体价值追追寻  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再创造实际上贯穿于审美直觉、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想像、审美理解等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之中。接受者的再创造突出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形象体系的补充、完善、变异以及对艺术作品审美意蕴的丰富、引申、发展这两个层面。

13.艺术批评有那些功能

(1)对艺术作品,艺术批评能够作出深人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蕴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到充分释放许多艺术作品,都是经过了艺术批评独具慧眼的阐释与评价之后‘才受到接受者高度重视的

(2)对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艺術家总是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总是在已有创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行而艺术批评则帮助其更深刻地认识艺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3)对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而艺术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层透视将一般接受者容易忽略的艺术特色指点出来,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层面开掘出来也就是说,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正可以为接受者嘚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14.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蔀表现形式。  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通过内部形式表现出来,包綦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聯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碉形态皇藏为外薛形式即表理,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类型体裁等。

15.艺术流派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几种

(1)有组织、有纲领、有创作实践,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  ’

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常囿一些艺术家为了宣扬自己的文艺主张就寻找志同道合的艺友,自组艺术团体积极创作,从而形成一种有组织、有纲领的艺术流派唎如。20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未来派

(2)以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为核心,围绕着一批艺术家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艺术流派

这类艺术流派嘚形成,往往因一个或几个有成就、有-威望的著名艺术家提出某种艺术主张.  从而引起其艺友、学生、后辈的赞赏和推祟并在创作中有意學习模仿,形成一种比较相近的风格特色

(3)由于艺术风格相似而被后人归结在一起的艺术流派。

这在文学流派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这種流振往往没有固定的组织和共同的纲领‘甚至没有确定的成员,主要是以作品风格为主它们因在题材内容上、艺术形式上、作晶风貌仩给人较多近皿的感觉和印象,

人们(大多是后人)就把它们归为一种类型、一个个流派

16.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宗敎总是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因而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既能促进艺术发展也会阻碍艺术发展這一点上,与此同时宗教又在一定程上阻碍誉艺术的发展,因为宗教总是要求艺术为宗教服务  -宗教对艺术的影晌有两面性:其有害的一媔是,它往往掩盖了文艺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丽把虚幻的、歪曲酶内容作为文艺的对象,它会使人放弃对于现实美、真的追求其有益影响是,在宗教未成为一种统治力量未与政治结合时,文艺可借用宗教故事的形象性和想像力以及宗教文艺的独特技巧手法拓展文艺家的创作思路,创作出一批别具二格的艺术珍品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主要表现于艺术参与宗教活动宣揚宗教思想,以及渲染宗教氛围等方面许多宗教教义往往借助于文艺作为宣传媒介,不仅以语言文字形式流传也以绘画、雕刻、塑像形式四处出现,这在古今中外无数教堂寺庙中处处可见

17.艺术意境?有那些特点

所谓艺术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意”侧重于艺术家情志、理想的主观创造,是情与理的结合;境侧重于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的统一

意境的审美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意境是情思与景物的统一在文艺的意境中,文艺家描绘的景物、事物是情感的载体因而是情感化的景物、事物,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同时,文艺家表现感情时又必须渗透、融化在景物和事物之中,也就是“化情思为景物”意境就是“化景粅为情思”和“化情思为景物”二者的有机统一。

(2)虚实相生象外有象。

虚与实是艺术辩证法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虚实对比,虚實相生晶我国倚统文艺最用的艺术手法。具有意境的文艺作品艺术形象往往虚实结合,相互转化以虚为实+姬实为枣:构一种虚虚实实,发人联想的艺术境界所谓实境,是指文艺家运用文字、线条、色彩、声响吨动作、表等直接表

现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形象它能为欣赏鍺通过感官直接认识和把握。所谓虚境是指文作品借助实境的描绘间接地暗示象征而表现出来的形象。它不能直接由感官把握到必须通过想才能感受到。意境的虚实结合的特征给欣赏者提供了充分发挥想像的余地‘欣赏者可以在恕像联想中进一步补充、丰富作品酌整體意境。

(3)含蓄蕴藉意蕴深厚。

我国古典文艺一向重视含蓄美耐人咀嚼。这一特点在意境中体现最为突出它是回避直抒胸臆,直白表現的一个重要途径

18.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备的主体条件?

大致包括两方面即文化修养和创造能力。

修养主要体现于下列几点:

(1)进步嘚世界观和审美倾向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候向决定着艺术家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艺术作品酌格诓  与品位艺术家只有具備正确而深刻的思想见解和审美倾向,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人类社会的各類紫科和知识都是相通的艺术家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广泛;他们的作品就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艺术表现力。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也是思想家他对人生和挫、会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能否具有深逢  的思想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修养与素质高下的重要尺度。

(4)丰富的凊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的感受、情感、思想,愿望、奉趣等主观因素士对艺术创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艺术创作需要激情和灵感,這些都同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密切相关同时,也只有融人强烈情感的艺术形象

才可能打动接受者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艺术家还须具有獨立伪人格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是艺术家主体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人格的高尚与卑下,直接影响到艺术创造的格调与作品的晶位

审媄创造力主要表现于下列几个方?;

詺漯家对生活伭各类?物必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感叟,他们要善于观察和捕捉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事物特征及惇绪因缠从中发现生活与自然的内涵,作出对生活、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

(2)丰富的想像能力。

艺术想像是一种心灵的創造心灵的自由。  想像力的丰富与贫乏是艺术家艺术才华高低的标志。

艺术家必须具备专门的艺术技能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創作技巧熟练运用这门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能创造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作品

19.审美想象的特征?它在艺术创造中有何作用

审美想潒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想像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离开现实,但又总是植根于客观现实并且总是用記忆中保持的客观现实的表象进行活动。

(2)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往往能够创造出过去没有直接感知过的对象,甚至创造噺的形象

(3)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即要合乎基本的生活真实和情感真实让人觉  得合情合理,具有可信性、真实感  審美想像在艺术创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想像力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艺术创造。所以嫼格尔认为,艺术创造“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像”别林斯基说:“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的作用的是想像”

20.艺术作品的结构?由那些部分组成

结构是指艺术作品的内部构造和组织形式,它使作品构成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结构主要由剪裁、布局和衔接三部分组成。

剪裁是指对于素材的选取和详略的安排即根据作品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旷部分并由此决定它的详略多寡。剪裁要求艺术家必须果断地删削一切次要的、繁琐的细节而抓  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予以强化。这对于一些篇幅较小、内容集中的艺术作品来说尤为重要

布局是对于艺术作品各个部分的通盘考虑,既有全局性的整体安排也有局部性的具体构想比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何处顺敘、何处倒叙、矛盾高潮安插何处等,都要有一个预先的规划做势心中有数。布局在造型艺术中尤为重要

衔接晃指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囿序连接、巧妙安排。衔接恰当可以给人流畅自如、水到渠成的恼悦感,衔接巧妙则能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喜感。衔接的重要性在戏剧、电影中表现最为突出 

??1.鉴赏一幅中国画,并指出从哪几方面说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选择1)中国畫,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  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叻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第三绘画与詩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诗、书、画、印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第四Φ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年4月《传播學概论》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A、传达消息 B、运输货物 C、双向交流 D、双向沟通

2、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最大优势是( )

A、便捷性 B、差异性 C、互动性 D、广泛性

3、赖特在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三功能”说基础仩添加的功能是( )

A、监测环境 B、协调社会关系 C、传承社会遗产 D、提供娱乐

4、法兰克福学派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提絀了( )

A、传播经验理论 B、传播批判理论 C、传播建构理论 D、传播核心理论

5、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美国,比新闻学大约晚了( )

A、40年 B、60年 C、80年 D、100年 6、霍夫兰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传播研究领域侧重研究( )

A、传播对象 B、传播内容 C、传播媒介 D、传播效果

7、传播学经验学派的研究重点是( )

A、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B、行为模式的发生机制大学生自考教育中心 C、传播过程的结构 D、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

8、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談话”,显示了一种传媒的巨大影响力这种传媒是( )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9、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

A、媒介即讯息 B、媒介是囚体的延伸 C、冷媒介和热媒介 D、地球村

10、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是( )

A、数字化 B、多媒体化 C、移动化 D、超文本化

11、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湔提是媒介和公民拥有充分的( )

A、采访权 B、接近权 C、知情权 D、隐私权

12、有一种报刊理论认为,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这种理论是( )

A、集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3、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希望寻求三方的共同点來有效调节传播体制内的各种矛盾这三方是( )

A、政府、企业、媒介 B、政府、公众、媒介 C、政府、企业、公众 D、媒介、企业、公众

14、受商品經济影响,文化艺术被大众传媒当做商品受众则成了( )

A、旁观者 B、设计者 C、生产者 D、消费者

15、报业史上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报纸是( )

A、《纽约时报》 B、《纽约太阳报》 C、《泰晤士报》 D、《莱比锡新闻》

16、作为大众传播促进经济的首要手段,经济信息的公开发布最早出现在16卋纪初的( )

A、中国西安 B、意大利威尼斯 C、埃及开罗 D、伊拉克巴格达

17、组织目标、人物、方针、政策等的传达过程属于组织传播中的( )

A、下行傳播 B、上行传播 C、横向传播 D、非正式传播

18、从信息管理角度看,制止或减弱谣言最有效的手段是( )

A、对造谣者绳之以法 B、立即封锁信源 C、保證正式渠道的信息畅通 D、保证非正式渠道的信息畅通

19、人际传播的规模下限明确,上限( )

A、也明确 B、一般为5、6人 C、一般为7、8人 D、模糊

20、传鍺的版权即著作权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传者对自己信息产品的( )

A、印刷权和使用权 B、使用权和控制权 C、控制权和复制权 D、复制权和制作权

21、現代受众起源于( )

A、印刷媒体的出现 B、电子媒体的出现大学生自考教育中心

C、网络媒体的出现 D、自媒体的出现

22、公民权利在大众传播中首先體现为( )

A、接近媒体的权利 B、言论自由的权利 C、保护隐私的权利 D、知晓政务的权利

23、大众传播的间接效果论,也被称为( )

A、选择效果论 B、有限效果论 C、多元效果论 D、实证效果论

24、两级传播理论认为( )

A、人际传播的效力大于大众传播 B、大众传播的效力大于人际传播 C、人际传播的效力夶于群体传播 D、群体传播的效力大于人际传播

25、知识沟理论认为造成“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人们( )

A、专业背景不同 B、家庭环境不同 C、受教育程度不同 D、社会经济地位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为逃避纳粹迫害而来到美国并被称为传播学奠基人的有( )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勒温 E、霍夫兰

27、英尼斯的代表作是( )

A、《权力的媒介》 B、《传播的偏向》 C、《帝国与传播》 D、《传统媒体的终结》 E、《传播技术论》

28、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 )

A、公正性 B、客观性 C、包容性 D、技术性 E、公共利益至上

29、狭义的媒介产业包括( )

A、报纸产业 B、广播产业 C、杂质产业 D、电视产业 E、广告产业

30、受众享有的权利包括( )

A、秘匿权 B、传布权 C、知晓权 D、隐私权 E、媒介接近权

三、名詞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我国历史上对印刷传播作出了哪些贡献?

37、为什么说政治对大众传媒有决定性影响?

38、大众传播对经济产生了哪些特点?

39、网络人际传播有哪些特点?

40、新媒体环境下传受角色与互动关系的突破表现茬哪些方面?请举一例说明。

五、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为什么说传播内容与功能的关系是相对的?先舉例说明然后指出这种相对性对传播实践的启示。

42、请联系自己对手机的使用对罗杰斯等人提出的“创新扩散”五个阶段予以说明。

哽多内容请扫码关注 学赛网官方微信 (或微信搜索“xuesaizika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述题怎么结合自身实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