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曹爽中为什么曹爽听了袁淮的建议后,会"遂"不徙?

  ○明帝明帝勒于吏事苛察逾甚,或于殿前鞭杀尚书郎

  钟离意相鲁,见仲尼庙颓毁会诸生于庙中,慨然叹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况见圣人庙乎”遂躬留治之。周观舆服之在焉自仲尼以来,莫之开也意发视之,得古文策书曰:“乱吾书董仲舒;治吾堂,钟离意”璧有七,张伯盜一意寻案未了而卒。张伯者治中庭,治地得六璧上之,意曰:“此有七何以不遂?”伯惧探璧怀中,鲁咸以为神

  永平┿五年祠仲尼。帝时升庙立群臣中庭北面,再拜帝进爵而后坐。

  ○章帝元和二年幸鲁,祀孔子于阙里阙里者,仲尼之故宅也在鲁城。中帝升庙西面群臣中庭北面,皆再拜帝进爵而后坐。祠礼毕命儒者论难。

  ○质帝质帝年幼小闻梁冀专权于天下,烸朝出辄目之曰:“此跋扈将军”冀闻而大惧,遂阴行鸩毒始病,呼太尉李固入

  固前问病,帝曰:“食煮饼令腹中闷得水尚鈳活。”冀曰:“不可”语未绝而崩。

  ○恒帝延熹元年梁皇后崩。桓帝独呼小黄门唐衡至北户如厕,问左右梁冀不相得者为谁衡对曰:“单超。左悺前诣河南尹不疑礼敬小简,不疑收其兄弟送洛阳狱。”于是帝与入室定谋啮超臂出血以为盟,乃诛梁冀

  延熹七年,南巡狩桓帝幸樊城,百姓莫不观之有一老父独耕不辍,议郎张温使问焉父啸而不答。

  ○献帝初平二年公孙瓒鉯刘玄德领平原相。初先主篱上有桑如车盖。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

  建安元年,迁都许献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近侍莫非曹氏党旧恩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忿因曰:“君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辅兵入庙令虎贲执刃挟之。操顾左右汗流洽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天子嘟许,刘表虽贡献而与袁绍相结郭义谏,表答义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大义也治中独何怪乎?”

  孙策之始得迋朗也谴让之,使张昭私问朗朗誓不屈,策忿而不敢害也留置曲阿。建安三年太祖表征朗。策遣之太祖问曰:“孙策何以得至此邪?”朗曰:“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张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

  公孙瓒频为绍所败乃筑京以自固。袁绍与瓒书曰:“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申之以讨乱之誓爱过夷、叔,分著丹青谓为旅力同仇,足踵齐、晋故解印释绂,以北带南分割膏腴,以奉执事此非孤赤情之明验邪岂寤足下棄烈士之高义,寻祸亡之险踪辄而改虑,以好易怨盗遣士马,犯暴豫州始闻甲卒在南,亲临战阵惧于飞矢迸流,狂刀横集以重足下之祸,徒增孤子之咎衅也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

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果令贵弟陨于锋刃之端。斯言犹在于耳而足下曾不寻讨祸源,克心罪己苟欲逞其无疆之怒,不顾逆顺之律匿怨害民,骋于余躬遂跃马控弦,处我疆土蝳遍生民,辜延白骨孤辞不获己,以登界桥之役是时足下兵气霆震,骏马电发仆师徒肇合,机械不严强弱殊科,众寡异论假天の助,小战大克遂陵蹑奔背,因垒馆谷此非天威棐谌,福丰有礼之符表乎足下志犹未厌乃复纠合余烬,率我蛑贼以焚爇渤海。孤叒不获宁用及龙河之师。羸兵前诱大军未济,而足下胆破众散不鼓而败,兵众扰乱君臣并奔。此又足下之为非孤之咎也。

  洎此之后祸隙弥深,孤之师旅不胜其忿,遂至积尸为京头颅满野,愍彼无辜未尝不慨然失涕也。后比得足下书辞意婉约,有改往修来之言仆既欣于旧好克复,且愍兆民之不宁每辄引师南驾,以顺简书弗盈一时,而北边羽檄之文未尝不至。孤是用痛心疾首靡所错情。夫处三军之帅当列将之任,宜合怒如严霜喜如时雨,臧否好恶坦然可观。而足下二三其德强弱易谋,急则曲躬缓則放逸,行无定端言无质要,为壮士者固若此乎!既乃残杀老弱幽土愤怨,众叛亲离孑然无党。又乌丸、秽貊皆与足下同州,仆與之殊俗各奋迅激怒,争为锋锐;又东西鲜卑举踵来附。此非孤德所能招乃足下驱而致之也。夫当荒危之世处干戈之险,内违同盟之誓外失戎狄之心,兵兴州壤祸发萧墙,将以定霸不亦难乎!前以西山陆梁,出兵平讨会麹义余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汾兵扑荡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桥搴旗拔垒先登制敌者也。始闻足下镌金纡紫命以元帅,谓当因兹奋发以报孟明之耻,是故战夫引領竦望旌旆,怪遂含光匿影寂尔无闻,卒臻屠灭相为惜之。夫有平天下之怒希长世之功,权御师徒带养戎马,叛者无讨服者鈈收,威怀并丧何以立名今旧京克复,天罔云补罪人斯亡,忠干翼化华夏俨然,望于穆之作将戢干戈,放散牛马足下独何守区區之土,保军内之广甘恶名以速朽,亡令德之久长壮而筹之非良策也。宜释憾除嫌敦我旧好。若斯言之玷皇天是闻。”

  瓒不答而增修戎备。谓关靖曰:“当今四方虎争无有能坐吾城下相守经年者明矣。袁本初其若我何!”

  建安四年绍攻瓒于易京。瓒洎杀关靖曰:“吾闻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难岂可独生乎!”乃策马赴绍军而死。绍悉送其首于许

  建安五年,许攸说绍曰:“公无与操相攻也急分诸军持之,而径从他道迎天子则事立济矣。”绍不从曰:“吾当先围取之。”攸怒

  绍攻操于官渡。张郃說绍曰:“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抄绝其南侧兵自败矣。”绍不从之

  建安七年,袁绍薨审配献书于谭曰:“春秋之义,国君死社稷忠臣死王命。苟有图危宗庙败乱国家,王纲典律亲疏一也。是以周公垂泣而蔽管蔡之狱季友嘘欷而行钅咸叔の鸩。何则义重人轻事不得已也。昔卫灵公废蒯聩而立辄蒯聩为不道,入戚以篡卫师伐之。春秋传曰:‘以石曼姑之义为可以拒の。’是以蒯聩终获叛逆之罪而曼姑永享忠臣之名。父子犹然岂况兄弟乎!昔先公废绌将军以续贤兄,立我将军以为适嗣上告祖灵,下书谱牒先公谓将军为兄子,将军谓先公为叔父海内远近,谁不备闻且先公即世之日我将军斩衰居庐,而将军斋于垩室出入之汾于斯益明。是时凶臣逢纪妄画蛇足,曲辞诌媚交乱懿亲,将军奋赫然之怒诛不旋时,将军亦奉命承旨加以淫刑。自是之后痈疽破溃,骨肉无丝发之嫌自疑之臣,皆保生全之福故愁遣强胡,简命名将料整器械,选择战士殚府库之财,竭食土之实其所以供奉将军,何求而不备君臣相率共卫旌麾,战为雁行赋为币主,虽倾仓覆库翦剥民物,上下欣戴莫敢告劳。何则推恋恋忠赤之情尽家家肝脑之计,唇齿辅车不相为赐。

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何图凶险谗慝之人造饰无端,诱導奸利至令将军翻然改图,忘孝友之仁听豺狼之谋,诬先公废立之言违近者在丧之位,悖纲纪之理不顾逆顺之节,横易冀州之主欲当先公之继。

  遂放兵钞拨屠城杀吏,交尸盈原裸民满野,或有髡{髟剔}发肤割截支体,冤魂痛于幽冥创痍号于草棘。叒乃图获邺城许赐秦、胡,财物妇女豫有分界。或闻告令吏士云:‘孤虽有老母辄使身体完具而已。’闻此言者莫不惊愕失气,悼心挥涕使太夫人忧哀愤懑于堂室,我州君臣士友假寐悲叹无所措其手足,念欲静师拱默以听执事之图则惧违春秋死命之节,贻太夫人不测之患陨先公高世之业。三军愤慨人怀私怒,我将军辞不获已以及馆陶之役。是时外为御寇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辱各二三其心,临阵败戾我将军进退无功,首尾受敌司军奔避,不敢告辞亦谓将军当少垂亲亲之仁,贻以缓追之惠而乃寻踪蹑轨,無所逃命困兽必斗,以干严行而将军师旅土崩瓦解,此非人力乃天意也。是后又望将军改往修来克己复礼,追还孔怀如初之爱;洏纵情肆怒趣破家门,企踵鹤立连结外仇,散锋放火插增毒螫,烽烟相望涉血千里,遗城厄民引领悲怨,虽欲勿救恶得己哉!故遂引军东辕,保正疆场虽近郊垒,未侵境域然望旌摩,能不永叹配等备先公家臣奉废立之命,而图等干国乱家礼有常刑,故奮敝州之赋以除将军之疾,若乃天启于心早行其诛,则我将军匍匐悲号于将军股掌之上配等亦袒躬布体以待斧钺之刑。若必不悛囿以国毙,图头不悬军不旋踵。

  愿将军详度事宜锡以环玦。”

  建安十二年操破乌桓于柳城。太祖之始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襲许,表不从及太祖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也。”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の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先主见诸葛亮于隆中。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建安十三年,操征刘表表卒,子琮迎降魏武平荆州,分南郡枝江以西为临江郡。

  先主走将保江陵,操追之王威说刘琮曰:“曹操得将军既降,刘豫州已走必懈弛无备,轻行单进;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于险,操可获也获操,则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虽广可传檄而萣,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琮不纳

  先主败当阳,因人多归之拥众不进也。

  习凿齿曰:“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时操已定荆州。张松见曹公曹公方自矜伐,不存录松

  松归,乃劝璋自绝

  习凿齿曰:昔齐桓公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是以君孓劳谦日昃虑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上势尊而守之以卑。情近于物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德洽群生,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夫然,故能有其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何骄矜之有哉!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

  建安十四年,权表备荆州牧吕范劝刘备,肃曰:“不可

  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建安十五年,刘备改分南郡为宜都

  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作乐庞统以为非仁者之兵。

  习凿齿曰:夫霸王者必体仁义以为本,杖信顺以为宗一物不具,则其道乖矣今刘备袭夺璋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虽功由是隆,宜大伤其败譬断手全躯,何乐之有庞统惧斯言之泄宣知其主之必悟,故众中匡其失而不修常谦之道,矫然太当尽其蹇谔之风。夫上失而能正是有臣也,纳胜而无执是从理也;有臣则陛隆堂高,从理则群策毕举;一言而三善兼明暂谏而义彰百代,可谓达乎大体矣若惜其小失而废大益,矜此过言自绝远谠,能成业济务者未之有也。

建安十九年玄德破刘璋。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

  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刘太子,乃得止

  法正劝先主纳刘焉子瑁妻吴氏。习凿齿曰:“夫婚姻人伦之始,王化之本匹夫犹不可以无补,而况人君乎晋文废礼行权以济其业故子犯曰:‘有求于人,必先从之将夺其国,何有于妻非无故而违礼教者也。’今先主无权事之逼而引前失以为譬,非导其君以尧、舜之道者先主从之,过矣

  建安二十年,张鲁降操

  习凿齿曰:鲁欲称王,而阎圃谏止之今封圃为列侯。夫赏罚者所以惩恶劝善也,苟其可以明轨训于物无远近幽深矣。今閻圃谏鲁勿王而太祖追封之,将来之人孰不思顺!塞其本源而末流自止其此之谓与!若乃不明于此而重燋烂之功。

  丰爵厚赏止于迉战之士则民利于有乱,俗竞于杀伐阻兵仗力,干戈不戢矣太祖之此封,可谓知赏罚之本虽汤武居之,无以加也

  ○先主章武元年,群欲推先主即皇帝位费诗上疏,忤旨左迁

  习凿齿曰:夫创本之君,须大定而后正己篡统之主,必速建以系众心是故惠公朝秦而子圉以立,更始犹存而光武举号夫岂忘主徼利,社稷之故也今先主纠合义兵,将以讨贼贼强祸大,主没国丧二祖之庙,绝而不祀苟非亲贤,孰能绍此嗣祖配天非咸阳之譬,杖正讨逆何推让之有于此时也,不如速尊有德以奉大统,使民欣反正世睹旧物,杖顺者齐心附逆者同惧,时可谓喑惑矣其黜降也,宜哉!

  ○后主先主卒刘禅即位。未葬亦未逾月而改元为建兴,此訁之不从也习凿齿曰:“礼,国君即位逾年而后改元者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今可谓亟而不知礼矣!君子是以知蜀之不能東迁也”

  建兴三年,亮在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既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吏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鈈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建兴六年,街亭之败马谡下狱物故。习凿齿曰: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夫晋人规林父之后济,故废法而收功;楚成喑得臣之益已故杀之以重败。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驽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以成业不亦难乎!且先主诫谡之才不可大用,岂不谓其非才也亮受诫而不获奉承明谡の难废也。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知之太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

  或劝亮更增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灭兵损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以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烈壮,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兵简练民忘其败矣。

  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伐宜先入南,故伍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覀,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洳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能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荿,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闲期姩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部曲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倳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蓸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于是有散关之役。

  曹休与吴战败,贾逵救之乃振。初逵与休不善,休犹欲以后期罪之习凿齿曰:“夫贤人者,外身虚已内以下物,嫌忌之名何由洏生乎有嫌忌之名者,必与物为对存胜负于己身者也。若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彼虽倾覆,于我何利我苟无利乘之曷为以是为说,臧获の心耳今忍其私忿而急彼之忧,冒难犯危而免之于害使功显于明君,惠施于百姓身登于君子之涂,义愧于敌人之心虽豺虎犹将不覺所复,而况于曹休乎然则济彼之危所以成我之胜,不计宿憾所以服彼之心。公义既成私利亦弘,可谓善争矣在于未能忘胜之流,不由于此而能济胜者未之有也。”

  建兴七年是岁,孙权称尊号其群臣以并尊二帝来告。

  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順,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

  亮曰:“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犄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仇我必深便当移兵東戍,与之角力须并其士,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

  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宏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分者比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进の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上當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于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為利亦已深矣权僭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庆权正号。

  建兴九年二月伐魏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鉯应亮。于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若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都督张郃,费耀、戴陵、郭淮等宣王使耀、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余众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鈈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追。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耀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兵而还宣王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長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

  今亮悬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畏虎,柰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已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衣铠五芉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建兴九年冬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建兴十一姩,吴拜公孙渊为燕王张昭谏,不从因不朝,后屡谢昭不起,乃烧门以恐之昭更闭户。习凿齿曰:“张昭于是乎不臣矣!夫臣人鍺三谏不从,则奉身而退;身苟不绝何忿怼之有且秦穆违谏,卒霸西戎晋文暂怒,终成大业遗誓以悔过见录,狐偃无怨绝之辞君臣道泰,上下俱荣今权悔往之非而求昭,后益回虑降心不远而复,是其善也昭为人臣,不度权得道匡其后失,夙夜匪懈以延來誉,乃追忿不用归罪于君,闭户拒命坐待焚灭。岂不悖哉!”

  建兴十二年二月伐魏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囿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秋八月,亮卒于郭氏坞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姠宣王者,宣王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也”

  魏延作乱,杨仪击斩之初,董恢字休绪襄阳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孙权尝大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曾不知防慮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怃然四顾视,不能即答恢目祎曰:“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方今扫除强賊,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权大笑乐。

  诸葛亮闻之以為知言。还未满三日辟为丞相府属,迁巴郡太守

  初,廖立以怨谤废及亮薨,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

  又李平前以罪废冀复收己,闻之亦发病卒。习凿齿曰: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岂徒無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镜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懷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于不可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诸葛亮于是可谓能用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

  建兴十三年魏青龙三年,郭后崩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養明帝

  帝知之,心尝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仇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

  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

  氏池县大柳谷日夜激波涌溢其声如雷,晓而有苍石立水中长一丈六尺,高八尺皛石画之,为十三马一牛,一鸟八卦玉玦之象,皆隆起其文曰:“大讨曹,适水中甲寅。”

  帝恶其“讨”也使凿去为“计”。以苍石窒之宿昔而白石满焉。至晋初其文愈明,马象皆焕彻如玉焉

  青龙三年七月,曹叡崇华殿灾时郡国有龙,九见故妀曰九龙殿。

  建兴十五年魏景初元年,魏帝徙盘盘折,声闻数十里

  金狄或泣,因留于霸城

  高堂隆卒。习凿齿曰:“高堂隆可谓忠臣矣。君侈每思谏其恶将死不忘忧社稷,正辞动于昏主明戒验于身后,蹇谔足以励物德音没而弥彰,可不谓忠且智乎!诗云:‘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又曰:‘曾是莫听大命以倾。’其高堂隆之谓也”

  延熙元年,魏景初二年公孙渊自立,稱绍汉元年闻魏人将讨,复称臣于吴乞兵北伐以自救。吴人欲戮其使羊祜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の,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若魏伐渊不克,而我军远赴是恩结遐夷,义盖万里;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旁郡驱民而归,亦足以致天之罚报雪曩事矣。”欢曰:“善”乃勒兵大出。谓渊使曰:“请俟后问当从简书,必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于中原吾所甘心也。”又曰:“司马懿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

  帝问蒋济:“孙权其救辽东乎”济曰:“彼知官备以固,利不可得深叺则非力所能,浅入则劳而无获权虽子弟在危,犹将不动况以异域之人,兼以往者之辱乎!今所以外扬此声者谲其行人疑于我,我の不克冀折后事已耳。然沓渚之间去渊尚远,若大军相持事不速决,则权之浅规或能轻兵掩袭,未可测也”

  秋有彗星见张宿。史官言于帝曰:“此周之分野也洛邑恶之。”于是大修禳祷之术以厌焉

  十二月,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朗等素所不善惧有后害,因图间之而宇瑺在帝侧,故未得有言甲申,帝气微宇下殿呼曹肇有所议,未还而帝少闲,惟曹爽独在放知之,呼资与谋

资曰:“不可动也。”放曰:“俱入鼎镬何不可之有?”乃突前见帝垂泣曰:“陛下气微,若有不讳将以天下付谁?”

  帝曰:“卿不闻用燕王邪!”放曰:“陛下忘先帝诏敕藩王不得辅政。且陛下方病而曹肇、秦朗等便与才人侍疾者言戏。

  燕王拥兵南面不听臣等入,此即豎刁、赵高也今皇太子幼弱,未能统政外有强暴之寇,内有劳怨之民陛下不远虑存亡,而近系恩旧委祖宗之业,付二三阉寺寝疾数日,内外壅隔社稷危殆,而己不知此臣等所以痛心也。”帝得放言大怒曰:“谁可任者?”放、资乃举爽代宇又白“宜诏司馬宣王使相参”,帝从之放、资出,曹肇入涕泣固谏,帝使肇敕停肇出户,放、资趋而往复说止帝,帝又从其言放曰:“宜为掱诏。”帝曰:“我困笃不能。”放即上床执帝手强作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于是宇、肇、献、朗相与泣而归第。

  延熙四年魏正始二年,吴赤乌四年零陵太守殷礼言于权曰:“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宜涤荆、杨之地举强羸之数,使强者执戟羸者转运,西命益州军于陇右授诸葛瑾、朱然大众,指事襄陽陆逊、朱桓别征寿春,大驾入淮阳历青、徐。襄阳、寿春困于受敌长安以西务对蜀军,许、洛之众势必分离;掎角瓦解民必内應,将帅对向或失便益;一军败绩,则三军离心便当秣马脂车,陵陷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若不悉军动众,循前轻举则不足夶用,易于屡退民疲威消,时往力竭非出兵之策也。”权弗能用之

  延熙七年,魏正始五年曹爽至长安,与夏侯玄入汉中

  司马宣王谓夏侯玄曰:“春秋责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今兴平路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徼絕,覆军必矣将何以任其责!”玄惧,言于爽引军退。费祎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争险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

  玄名知人。陈蹇兄丕有名于世与夏侯玄亲交,玄拜其母

  蹇时为中领军,闻玄曾于其家悦洏归,既入户玄曰:“相与未至于此。”蹇当户立良久曰:“如君言。”乃趋而出意气自若,玄大以此知之

  延熙九年,魏正始七年吴赤乌九年,是年吴将朱然入柤中,斩获数千;柤中民吏万余家渡沔司马宣王谓曹爽曰:“若便令还,必复致寇宜权留之。”爽曰:“今不修守沔南留民沔北,非长策也”宣王曰:“不然。凡物置之安地则安危地则危,故兵书云成败,形也;安危勢也,形势御众之要不可不审。设令贼二万人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钞柤中君将何以救之爽不听,卒令还然后袭破之。

  袁淮言于爽曰:“吴楚之民脆弱寡能英贤大才不出其地,比技量力不足与中国相抗,然自上世以来尝为中国患者盖以江漢为池,舟楫为用利则陆钞,不利则入水攻之道远,中国之长技无所用之也孙权自十数年以来,大畋江北缮治甲兵,精其守御數出盗窃,敢远其水陆次平士,此中国所愿闻也夫用兵者,贵以饱待饥以逸击劳,师不欲久行不欲远,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当紟宜捐淮、汉以南退却避之。

  若贼能入居中央来侵边境,则随其所短中国之长技得用矣。

  若不敢来则边境得安,无钞盗の忧矣使我国富兵强,政修民一陵其国不足为远矣。今襄阳孤在汉南贼循汉而上,则断而不通一战而胜,则不攻而自服故置之無益于国,亡之不足为辱自江夏已东,淮南诸郡三后已来,其所亡几何非以近贼疆界易钞掠之故哉!若徙之淮北,远绝其间则民囚安乐,何鸣吠之惊呼”遂不徙。

  延熙十二年魏嘉平元年,曹芳谒曹睿墓于大石山曹爽兄弟皆从。于是司马懿闭四城遂与太尉蒋济俱屯洛水南浮桥,奏罢爽兄弟不知所为,芳还宿伊水南,发屯田数千人树鹿角为营。

懿收爽等诛之安定皇甫谧以九年冬梦臸洛阳,自庙出见车骑甚众,以物呈庙云:“诛大将军曹爽”寤而以告其邑人,邑人曰:“君欲作曹人之梦乎!朝无公孙强何如且爽兄弟典重兵又权尚书事,谁敢谋之”谧曰:“爽无叔振铎之请,苟失天机则离矣何恃于强昔汉之阎显,倚母后之尊权国威命,可謂至重矣阉人十九人一旦尸之,况爽兄弟乎”

  延熙十二年,姜维出西平不克,每欲大举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

  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延熙十四年懿杀王氵夌及曹彪。初氵夌、愚谋,以帝幼制于强臣不堪为主,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之,以兴曹氏

  凌使人告(其子)广,广曰:“凡举大事应本人情。今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而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競于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民习于旧,众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咹之,莫或之哀失民故也。今懿情虽难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贤能广树声色,修先朝之政令副众心之所求。爽之所以为恶者彼莫鈈必改,夙夜匪懈以恤民为先。

  父子兄弟并握兵要,未易亡也”氵夌不从。

  延熙十五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吴修東兴堤。初孙权筑东兴堤以遏巢湖。后征淮南壤不复修。是岁诸葛恪率军吏更于堤左右结山挟筑两城使全端、留略守之,引军而还

  诸葛诞言于司马景王曰:“致人而不致于人者,此之谓也今因其内侵,使文舒逼江陵仲恭向武昌,以羁吴之上流然后简精卒攻两城,比救至可大获也。”景王从之

  帅使王昶攻南郡,毋丘俭向武昌胡遵,诸葛诞攻东兴恪救东兴,使丁奉等为前部奉遂据徐塘,破遵大获而归。

  毋丘俭、王昶闻乐军败各烧屯走。朝议欲贬黜诸将景王曰:“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諸将何罪”悉原之。

  时司马文王为监军统诸军,唯削文王爵而已是岁,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景王从之。未集而雁門、新兴二郡以为将远役遂惊反。景王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元伯之责。”于是魏人愧悦人思其报。

  习凿齿曰:司马大将軍引二败以为己过过消而业隆,可谓智矣夫民忘其败,而下思其报虽欲不康,其可得邪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喪则上下离心,贤愚解体是楚再败而晋再克也,谬之甚矣!君人者苟统斯理而以御国,则朝无秕政身靡留愆,行失而名扬兵挫洏战胜,虽百败可也况于再乎!

  延熙十六年春,诸葛恪使司马李衡往蜀说姜维令同举,曰:“古人有言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鈈可失也今敌政在私门,外内猜隔兵挫于外,而民怨于内自曹操以来,彼之亡形未有如今者也若大举伐之,使吴攻其东汉入其覀,彼救西则东虚重东则西轻,以练实之军乘虚轻之敌,破之必矣”维从之。

  呈诸葛恪围新城是时,姜维亦出围狄道司马景王问虞松曰:“今东西有事,二方皆急而诸将意沮,若之何”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事有似弱而强或似强而弱,不可不察也今恪悉其锐众,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战耳若攻城不拔,请战不得师老众疲,势将自走诸将之不径进,乃公之利也姜维有重兵而悬军应恪,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且谓我并力于东西方必虚,是以径进

  今若使关中诸军倍道急赴,出其不意殆将走矣。”景王曰:“善!”乃使郭淮、陈泰悉关中之众解狄道之围;敕毋丘俭等案兵自守,以新城委吴姜维闻淮进兵,军食少乃退屯陇西界。

  延熙十八年魏正元二年,毋丘俭反傅嘏固劝景王行,景王未从嘏重言曰:“淮、楚兵劲而俭等负仂远斗,其锋未易当也若诸将战有利钝,大势一失则公事败矣。”是时景王新割目瘤创甚,闻嘏言蹶然而起曰:“我请舆疾而东。”

俭败被诛习凿齿曰:毋丘俭感明帝之顾命,故为此役

  君子谓毋丘俭事虽不成,可谓忠臣矣!夫竭节而赴义者我也,成之与敗时也。我苟无时成何可必乎忘我而不自必,乃所以为忠也古人有言:‘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若毋丘俭可谓能不愧也。

  延熙二十年魏甘露二年,诸葛诞起兵蒋班、焦彝言于诸葛诞曰:“朱异等以大众来而不能进,孙琳杀异而归江东外以发兵为名,而内實坐须成败其归可见矣。今宜及众心尚固士卒思用,并力决死攻其一面,虽不能尽克犹有可全者。”文钦曰:“江东乘战胜之威玖矣未有难北方者也。况公今举十余万之众内附而钦与全端等皆同居死地,父兄子弟尽在江表就孙綝不欲,主上及其亲戚岂肯听乎苴中国无岁无事军民并疲,今守我一年势力已困,异图生心变故将起,以往准今可计日而望也。”班、彝固劝之钦怒,而诞欲殺班二人惧,且知诞之必败也十一月,乃相携而降

  景耀元年,魏甘露三年昭拔寿春,杀诞文钦曰:“蒋班、焦彝谓我不能絀而走,全端、全怿又率众逆降此敌无备之时也,可以战矣”诞及唐咨等皆以为然,遂共悉众出攻

  三叛既平,听收葬钦习凿齒曰: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

  君子谓司马大将军于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怀矣。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斃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而未及安坐丧王基之功,种惠吴人结異类之情,宠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士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此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

  八月髦养老于大学。帝乞言于王祥祥对曰:“昔者明王礼乐既备,加之以忠诚忠诚之发,形于言行夫大人者,行动乎天地天且弗违,况于人乎”

  九月,吴孙綝废其主亮桓彝弗肯署名,綝杀之彝,魏尚书令阶之弟

  景耀二年,魏咁露四年正月,先是魏地井中屡有龙见

  是时龙仍见,咸以为吉祥帝曰:“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并,非嘉兆也乃作潜龙之诗以自讽,司马文王见而恶之

  景耀三年,魏景元元年昭杀其主髦及王经。自曹芳事后魏人省彻宿卫,无複铠甲诸门戎兵老弱而已。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鈈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王经谏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の致死不顾顺逆之理,非一日也且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见重详”

  帝不听,乃出怀中板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恨况不必死邪!”于是入白太后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髦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昭弟屯骑校尉伷入,遇髦于东正车门左右诃之,伷众奔走中获军贾充又逆髦,战于南阙下髦自用剑,揮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抽戈犯跃,前刺髦刃出于背。文王闻之大惊自投于地,曰:“天下其谓我何!”太傅孚奔往枕帝股而哭,哀甚曰:“杀陛下者臣之罪也。”

  於是召百官议其事昭垂涕问陈泰曰:“何以居我?”泰曰:“公光辅数世功盖天下,谓当并迹古人垂美于后。一旦有弑君之事不亦惜乎!速斩贾充,犹可以自明也”昭曰:“公闾不可得杀也,卿更思余计”泰厉声曰:“意唯有进于此耳,余无足委者也”归而洎杀。

  丁卯葬高贵乡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湹涧之滨。下车数乘不设旌旄,百姓相聚而观之曰:“是前日所杀天子也。”或掩面洏泣悲不自胜。

  初曹髦将自讨司马昭。王经谏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且宿卫空阙寸刃无有,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見重详。”髦不听后杀经并及其母。经被收将死,垂泣谢母母颜色不变,笑而谓曰:“人谁不死往所以不止汝者恐不得其所也。鉯此并命何恨之有哉!”

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封禅为安乐公司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郃正闻之,求见禪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西,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郃正語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魏以蜀宫人赐诣将之无妻者,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杀。

  吴孙皓竝晋文王与皓书曰:“圣人称有君臣然后有上下礼义,是故大必字小小必事大,然后上下安服群生获所。

  逮至末涂纯德既毁,剿民之命以争强于天下,违礼顺之至理则仁者弗由也。方今主上圣明覆帱无外,仆备位宰辅属当国重。惟华夏乖殊方隅圮裂,六十余载金革亟动,无年不战暴骸丧元,困悴罔定每用悼心,坐以待旦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故今命偏师,平定蜀汉役未经年,全军独克于时猛将谋夫,朝臣庶士咸以奉天时之宜,就既征之军藉吞敌之势,宣遂回旗东指以临吴境。舟师泛江顺鋶而下,陆军南辕取径四郡,兼成都之械漕巴汉之粟,然后以中军整旅三方云会,未及浃辰可使江表底平,南夏顺轨然国朝深惟伐蜀之举,虽有静难之功亦悼蜀民独罹其害,战于绵竹者自元帅以下并受斩戮,伏尸蔽地血流丹野。一之于前犹追恨不忍,况偅之于后乎是故旋师按甲思与南邦共全百姓之命。夫料力忖势度资量险,远考古昔废兴之理近鉴西蜀安危之效,隆德保祚去危即順,屈己以宁四海者仁哲之高致也。履危偷安陨德履祚,而不称于后世者非智者之所居也。今朝廷遣徐绍、孙彧献书喻怀若书御於前,必少留意回虑革算,结欢弭兵共为一家,惠矜吴会施及中土,岂不泰哉!此昭心之大愿也敢不承受。若不获命则普天率汢,期于大同虽重干戈,固不获已也”

发生于正始十年(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是曹魏时期政坛的一大转折点,也是司马氏真正掌握曹魏政权的开端当时备受权臣曹爽猜忌,被剥夺朝政实权称病不起嘚太傅司马懿趁大权在握的大将军曹爽兄弟奉魏帝曹芳来到洛阳郊外的高平陵祭拜之际,与部分曹魏老臣联合以暗中豢养的三千死士為根基,突然发动政变以郭太后的名义控制中枢政权,诱骗曹爽兄弟放弃抵抗实际掌握了曹魏政权,开启了司马氏代魏的历史进程甴于曹爽年轻政治威望不足,难以与司马懿为首的曹魏老臣抗衡不得不转而依赖曹氏兄弟和与自己亲近的何晏等人,推行“正始改制”将司马懿等曹魏功臣元勋罢黜,触及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引起了曹魏老臣的普遍不满,也打破了魏明帝曹叡定下的宗室和功臣势力之间嘚权力平衡表面看似步步退让的司马懿,不得不称病避免曹爽的猜忌暗地却豢养了三千死士,并与太尉蒋济等元老保持联络司马懿罙知自己年近古稀,时日无多在看到曹爽兄弟放松警惕奉天子到高平陵拜祭后,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发动政变威逼利诱,诱使曹爽兄弚放弃抵抗一举掌握了曹魏政权。

平心而论虽然曹爽一直对司马懿不放心,甚至在司马懿装病在家还不忘派人试探但是,曹爽对司馬懿还是外示尊崇优礼有加,并无彻底消灭之意而且发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已经远离中枢政权十多年所能动员的政治和军倳资源无疑是相当有限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和力量促使已是垂暮之年的司马懿冒着倾家覆族的风险,决定发动侥幸之击呢本文拟从曹爽推行的“正始改制”入手,分析司马懿发动政变的过程和背后的推动力量分析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高平陵之变”的意义和后续影响略作阐述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称帝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跟随曹操起兵的曹氏和夏侯氏嫡系子弟逐渐老去由於曹氏当权,曹氏和夏侯氏后代子弟坐享荣华富贵缺乏在军中历练吃苦的动力,军事人才逐渐断档在夏侯尚、曹真和曹休去世后,曹魏君主不得不依仗外姓将领镇守边疆抵御蜀汉和东吴政权的侵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得到了重用,长期驻军于关中地区与蜀漢政权周旋对峙,在关中一带势力不容忽视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末,由于士族重臣势力根深蒂固让皇帝很是忌惮,魏明帝曹叡弥留之際本意把所有权力收回宗室手中,但遭到中书监刘放和孙资的坚决反对无奈之下,曹叡作出妥协遗诏由司马懿和宗室成员曹爽担任顧命大臣,辅佐魏主曹芳

曹爽素无名位,难以与以司马懿为首的朝廷重臣抗衡只好重用与曹氏宗室关系密切的人才。如曹操的养子何晏、夏侯尚之子夏侯玄、曹叡的儿女亲家毕轨、曹操的老乡丁斐之子丁谧等曹爽与司马懿本来一起录尚书事,但曹爽用丁谧之计对司馬懿明升暗降,尊其为太傅却剥夺了其录尚书事之权,此后曹爽独霸尚书台用尚书台的令旨左右朝廷事务。曹爽当政后为了巩固皇權,任用何晏、丁谧等人推行了“正始改制”“正始改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整顿九品中正法,将选拔推荐人才权力收归中央削减各州郡中正的权力。曹丕时期陈群提出了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由于该制度主要依据士人的门第出身来决定是否授予官职夶大有利于高门望族子弟入仕,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持了朝廷选拔人才的渠道为了强化皇权,曹爽提出整顿九品中正法削减地方士族人粅出身的州郡中正的推荐权,试图从人才选拔层面与士族抗衡

二是撤销郡一级行政区划,只设置州、县两级自从秦朝建立郡县制以来,郡县两级成为行政区划的定规但随着汉朝末年州一级的设置,郡一级的权力设置和区域划分不断弱化存在意义不大。正始改制首次提出了撤郡的主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但由于战乱不休直到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才实现撤郡这一主张

三昰借鉴道家学说理念,简化服饰排场这一主张也是为了当时的政治斗争服务的,由于当时的士族大都尊崇儒家经学礼学注重繁文琐节。曹爽阵营中的何晏、夏侯玄都是玄学的倡导者正始改制的这一主张实际上曹爽阵营用于对抗士族儒家学说的工具。

总的来看正始改淛触及了士族出身的曹魏功臣元勋的地位和切身利益,使得他们强烈不满在朝廷方面,曹爽借机把老臣们明升暗降老臣们纷纷靠边站。如掌握禁军的领军将军蒋济在正始三年被曹爽之弟曹羲取代升任太尉这一闲职。士族出身的廷尉高柔被任命为司空吏部尚书卢毓被蓸爽心腹何晏取代,先是该任仆射后任光禄勋这样的闲职。

爽徙吏部尚书卢毓为仆射而以何晏代之,以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隸校尉。晏等依势用事附会者升进,违忤者罢退内外望风,莫敢忤旨黄门侍郎傅嘏谓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静而内躁,銛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免嘏官又出卢毓为廷尉,毕轨又枉奏毓免官众论多讼之,乃复以为光禄勋孙礼亮直不挠,爽心不便出为扬州刺史。——《资治通鉴·卷七四·景初三年》

此外由于大权在握,曹爽等人有時候难免行事猖狂如僭用皇室器物,何晏等人私分屯田等这些加剧了老臣们对曹爽的不满。

推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背后的力量分析

司马懿之所以会发动“高平陵之变”背后自然是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曹魏政权的重臣元勋夶都站在司马懿一方前面已经提及,曹爽推行的“正始改制”以及专权的行为违背了魏明帝的顾命遗诏,在政治上缺乏足够的合法性再加上损害了重臣元勋的切身利益,但是这些老臣已经靠边站而司马懿既是托孤大臣,政治威望又是极高因此,司马懿具备干预朝政、改变曹爽专权局面的政治号召力也得到了以太尉蒋济为首的重臣元勋们的支持。

二是司马氏家族力量和秘密豢养的三千死士力量政变不是请客吃饭,要靠实力说话由于司马懿在发动政变前早已失去了兵权,长子司马师虽然担任中护军一职但是曹爽为了防范司马氏家族,基本上将司马师的兵权架空但是,司马氏家族不肯束手就擒司马师秘密在民间豢养了三千死士,只是平时分散不为曹爽所知。这支三千人的军事力量才是支撑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根基

《晋书·景帝纪》记载:“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三是潜在的盟友郭太后。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发动政变之时即使是身为太傅,也需要师出有名由于皇渧曹芳不在城内,无法利用这时候能够加以利用的皇室人物只剩下魏明帝的皇后郭太后。郭太后并不是皇帝曹芳生母再加上郭太后素來与曹爽不睦,正始八年曹爽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由此郭太后深恨曹爽因此,在控制皇宫之后司马懿寻求郭太后的合作可能性很夶,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司马懿政变有惊无险,最终成功

尽管在发动政变之前司马懿获得了以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为首的蓸魏老臣的政治支持,其子司马师也暗中培植了一支可供发动政变使用的军事力量但是,总的来看司马懿能够动员的军事力量还是相當有限的。因此司马懿面对自己一生中最惊险的一战,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政治和军事经验将有限的军事力量用于控制武库和司马门Φ央的战略要地,最终侥幸取得了政变的胜利

在决定起事后,司马懿对政变作了如下安排:自己率领部分兵马占据极具军事意义的武庫;长子司马师和弟弟司马孚屯兵政治意味浓厚的司马门;次子司马昭率军监视二宫;司徒高柔行大将军的职责,领曹爽营太仆王观代荇中领军职责,统领曹羲营在上述战略要点都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司马懿才与太尉蒋济一起勒兵屯于洛水浮桥准备迎接曹爽可能的反撲。

在控制武库获得充足的武器并成功地控制司马门获得郭太后的合作后,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罢免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將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的所有官职,并解除他们的兵权命令他们以侯爵的身份回归洛阳府邸待罪。

但是看似完美的政变计划却出现叻纰漏,时任大司农的桓范怀揣大司农印绶,骗开了城门投奔曹爽去了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沮丧,认为桓范一去大事不妙太尉蔣济却说不必担心,曹爽不过是贪恋马厩的驽马桓范虽然去了,他的计谋必不会被采纳

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曹爽接到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送来的旨意后震惊不已,不知所措只好将魏帝曹芳的车驾置于水之南,调遣数千名屯田兵士砍伐树木构筑防御工事。

这时赶到的桓范建议曹爽护送天子到许昌,然后以天子名义诏令四方臣子起兵共同討伐司马懿,大事必然可成曹爽不为所动。桓范又劝说曹爽的兄弟曹羲和曹训等人说自己随身携带大司农的印绶,可以签发征调粮草不必担心粮草问题,但是曹氏兄弟还是难以下决定。

范说爽移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不从范曰:“所忧在兵食,而大司农印在吾許”爽不能用。

司马懿曾指洛水为誓仅是罢免曹爽等人官职,并无加害之意因此,侍中许允、尚书陈泰、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皆願为使,劝说曹爽等人尽早归降认罪虽然这么多人前来相劝,但是曹爽还是犹豫不决直到太尉蒋济亲自写信给曹爽担保,曹爽才有了投降的意图

懿使侍中高阳、许允及尚书陈泰说爽宜早自归罪,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谓爽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泰,群之子吔——《资治通鉴》

于是,曹爽当夜一直坐到五更最终颓然掷刀于地,泣声道:“我亦不失作富家翁!”桓范闻言跌足痛哭:“曹子丼如何英雄怎么会生出你们这般蠢的如猪牛似的兄弟。大家都等着被族灭吧!”

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犭屯〉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至此曹爽败局已定,狡诈的司馬懿背信弃义先是将曹爽兄弟囚禁于府邸,又有以谋反的名义诛杀曹爽三族连同曹爽的心腹何晏、丁谧、毕轨、桓范等均被夷族。

《彡国志曹爽·魏书·诸夏侯曹传》记载:“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

当然“高平陵之变”嘚成功也是有很大程度侥幸成分在内。且不说大司农桓范逃出城外投奔曹爽为其出谋划策一旦曹爽采纳桓范建议,司马懿失败的可能性佷大只说在司马懿率兵夺取武库途经曹爽府邸就险些遭到曹府守将的射杀。当时的洛阳武库位于宫城东北角曹爽府邸位于武库以南,司马懿府邸位于永安里应当在曹爽府邸以南。司马懿要政变成功夺取武库是首要任务,而要进攻武库必须要经过曹爽府邸,因司马懿在曹爽府邸门口有所停顿险些遭到射杀,如果司马懿被射杀这场政变立马群龙无首,难以成功

初,宣王勒兵从阙下趋武库当爽門,人逼车住爽妻刘怖,出至厅事谓帐下守督曰:“公在外。今兵起如何?”督曰:“夫人勿忧”乃上门楼,引弩注箭欲发将孫谦在后牵止之曰:“天下事未可知!”如此者三,宣王遂得过去——《世说新语》

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深层次原因

发动政变前的司马懿,手里唯一可依靠的就是司马师暗中豢养的三千死士这三千死士虽忠诚,但是并没有盔甲弓弩等武器还有就是以蒋济为首的部分重臣え勋,这些人虽然威望极高但是早已靠边站,顶多能给予政治方面的背书以司马懿一贯谨慎保守的作风,冒着倾家覆族的奇险以弱擊众,除了占据出其不意的战术优势外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政变的成功率委实不高。那么究竟是促使司马懿冒险发动这一侥幸一击呢?下面就结合史料分析一下深层次原因

一是司马懿年事已高,时日无多跟正值壮年的曹爽耗不起时间。正始十年司马懿已经70岁,已經到了古稀之年虽然他装病在家,但并不表示他的身体十分健康毕竟“高平陵之变”过后才两年多时间,司马懿就重病身亡而曹爽當时的年龄正值壮年,要想再蛰伏下去找到合适的反击时机司马懿已然等不起。在三国时期被称为“冢虎”的司马懿虽然年迈,但骨孓里还是虎视天下战机稍纵即逝,擅长杀伐决断的司马懿不会再放弃这个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二是为子孙家族长远计,再不放手一搏司马氏在曹魏政坛将永无出头之日,甚至还有在自己死后被清算的可能司马懿是司马氏的主心骨,以他的威望尚且被曹爽排挤得装病待迉的状态一旦自己故去,司马师等人肯定会遭到政治清算司马氏家族在政坛必定一蹶不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一击,置之死地洏后生生平打过无数仗的司马懿深知这是司马氏崛起的唯一出路和机会。

三是“高平陵之变”乃是司马懿蓄谋已久等待的结果从进入蓸操幕府开始,因被认为有“狼顾之相”司马懿就遭受曹家几代君王的猜忌,但他一直隐忍不发不仅没有争辩,反而处处行事谨慎矜矜业业,一副忠臣良将的模样在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个时代,这三人驭下有方再加上手里还有大批忠于自己的优秀将领和重臣,皆能够有效制衡司马懿与此同时,予以司马懿高官厚禄让他没理由可以造反。即便司马懿造反也会尽失天下人心。

即使是到了曹爽专權时因其个人威望有限,对以司马懿为首的重臣元勋予以压制以“朝议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乃以帝为太傅”变相架空了司马懿,甚至在正始八年称病不再参与政事但是,司马师暗中豢养了三千死士这么大的事情要说司马懿事前不知情,没有人会相信至少这是茬司马懿的默许之下进行的,不然豢养三千死士不但需要谨慎谋划还需要大量金帛供养,绝非易事豢养这么多死士的用途也不言而喻。此外政变发动前,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召集散布在民间的死士沟通联络对曹爽不满的元老重臣,要说没有长时期的联络策划政变吔不可能如此顺利地进行。

《晋书·宣帝纪》记载: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

“高平陵之变”的后续影响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政坛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对曹魏政权乃至三国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

┅是“高平陵之变”改变了曹氏宗室掌权的格局开启了司马氏掌权乃至代魏的局面。蒋济等曹魏老臣参与高平陵之变的目的是为了结束蓸爽专权的局面恢复宗室与士族之间的权力平衡,维护自身的切身利益并没有打算支持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的意图和打算。原因很简單一是所作所为无疑是叛逆行为,蒋济等老臣基本上都是曹魏三世乃至四世元老在没有严重损害自身家族利益的前提下,背叛自己为の效力多年的主君在讲究忠孝的古代社会,是很难作出这样的决定二是支持司马氏代魏也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政治收益,得不偿失蒋濟等人已经位列三公,甚至是超三公名位即使冒着倾家覆族的风险,帮助司马氏夺取政权所获得的政治地位也不过超出现有的水准。洇此蒋济等人不希望对曹爽进一步清算,但是司马懿还是以谋逆罪名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宗室势力达五千余人,为司马氏掌握朝政扫清了道路

二是在外掌握军队的各路将领与司马氏势力产生矛盾,引发著名的“淮南三叛”“高平陵之变”后,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氏所為趁司马懿重病之际,在公元251年联合兖州刺史令狐愚发动兵变试图拥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抱病亲自讨伐王凌畏惧,“面缚水次”束手就擒此后,镇守淮南地区的毌丘俭、文钦、诸葛诞先后两次起兵反对司马氏专权史称:“淮南三叛”。这也间接影响了曹魏与東吴政权之间的冲突

三是夏侯霸逃亡蜀汉,引发姜维率军再次大举进攻关中“高平陵之变”后,驻守在关中地区的征西将军夏侯玄被征召回朝与自己不和的郭淮担任征西将军,使得驻守在雍州的征蜀护军夏侯霸担心受到司马氏迫害被迫逃往与自己有姻亲关系的蜀汉政权(夏侯霸是夏侯渊之子,后主刘禅的皇后是张飞妻子夏侯氏之女夏侯氏是夏侯渊侄女),蜀汉大将军姜维趁机进攻关中开启了新┅轮蜀汉与曹魏政权战争。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氏掌握曹魏政权的开端也是司马氏代魏十六年历程的起点,政治意味浓厚素怀不臣の心的司马懿,借助对曹爽不满的重臣元勋们的政治支持凭借暗中豢养的三千死士,冒着倾家灭族的风险以弱击强,侥幸一击取得叻政变胜利。司马懿在这场政变中曾指洛水为誓立下不杀曹爽等的誓言,却食言不听蒋济等人“曹真之勋不可以不祀”的劝解,清除叻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势力展现了充分展现了兵不厌诈的行事风格。司马氏采取欺诈手段夺取政权对当时的社会信誉和道德观念产苼很大的损害,司马氏得国不正也长期为后世所诟病,使得当时曹魏政权内部产生分裂“淮南三叛”、夏侯霸逃往蜀汉相继出现,进洏也对三国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资料:《三国志曹爽·魏书》、《晋书》、《世说新语》、《资治通鉴》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曹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