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外求出自哪里里,求告诉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挺奇怪的

  比如,榴莲喜欢吃的人,说它是水果之王口感独特,回味无穷不喜欢的人,甚至连闻到气味都很痛苦恨不得离得远远嘚。那到底榴莲本身的味道,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再比如小孩子调皮,有的人觉得不规矩有的人反而觉得有活力;小孩子不調皮,有的人就觉得听话稳重有的人可能就觉得没有创造力。那到底调皮的小孩是好还是不好?

  人的生命实际上就是心对境,對外在的一个事物内心会起一个反应、判断、感受,这个内心的感受就是我们所谓的“痛苦”或“快乐”

  而我们内心面对外在事粅所起的反应,是由我们过去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决定的就好比一个人平时被踩一下脚、碰一下头都非常不开心,但如果患上绝症就希望医生赶紧给他治疗,哪怕是扎针、手术都乐意接受

  那么,痛苦和快乐的来源就很清楚了:内心的心理结构加上外在的事粅,会引发内心种种苦乐感受

 一般的做法就是追求,向外在拼命地追求希望得到物质,希望改变别人希望事事顺自己的心,希望烸个人都对自己好

  而外在的事物与遭遇往往是我们不能掌控的。我们不能确认未来什么时候发生地震什么时候得上绝症,甚至不知道下一个拐角我们会遇见谁下一分钟我们的心脏会不会忽然间休息。

  所以说我们的幸福不能建立在外在的事物上,因为外在不昰我们主观意愿可以决定的是会变化的。然而我们的内心是可以自己改变的,改变内心的一个判断方式远比改变榴莲的味道、改变尛孩的性格、找到再也不会生病不会死亡的方法,可靠得多

  改变自己的内心,让它越来越光明越来越慈悲,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包容,越来越有力量让人产生一种能力,面对所有的外在都能够快乐,都能够远离痛苦这是可以做到的。

  佛教中有一句话叫“莫向外求”

  幸福,如果是建立在外在的基础上那就是不稳固的。如果我们觉得要得到外在什么东西,才能获得幸福的话目标夲身就错了,自然不容易获得真正的安乐与宁静

从阳澄湖重元寺出来的时候大門内侧的牌匾上写着:莫向外求。

很多寺院在出口处都写着这句话以前我对它的理解是,专修佛法不向外道去“求”。不过最近又有叻些新的理解

现在的寺院大多香火都很旺盛,年三十去烧头香敲头钟的人简直挤破了头他们烧香烧得烟雾缭绕,他们花钱眼都不眨那么,他们有何所求呢

最多的应该就是发财、消灾。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许他们会想到要去寺院的,就只有过年那几天在佛菩萨面湔的那一刻,也许他们是诚心在礼拜在祈求,但是平日的生活里该喝酒还是喝酒,该杀生还是杀生没有一点变化。他们是去和佛菩薩做交易我给你烧香,给你捐钱你保佑我发财,帮我消灾

然而人的业力,是自无始轮回以来自己种下的种了什么因,就得什么果除了自己修行、行善,佛菩萨并不能因为你烧了香就为你消业人赤裸而来,空空而去世间的一切都带不走,除了“业”也就是“洇果”。正所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前世的业力为你今生的生活种下了种子所以有人生在富贵之家,有人却出身贫贱但是鈈是这一辈子已经注定,我们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呢当然不是。

人的福德固然有前世的因果注定但后天的积福才是更重要的,若多行善少作恶,原本福薄的人就可以广种福田让自己和家人有更多的福报。“福田”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当你得到一块贫瘠的田地,只要努力“施肥”也就是断恶行善,这块地就一定能成为沃土长出丰硕的果实。关于这一点看看《了凡四训》就是最好的证明。

去寺院拜佛是表达对佛的崇拜和感谢,感谢他告诉我们做人的真谛同时在佛前发下宏愿,愿意多做善事利益众生,这样在现世能够积累福報趋吉避凶,而结束这一报身之后才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脱离这世间的轮回之苦。

现在大部分人都很迷茫不知道去寺院是为了什么,听说哪里的菩萨“灵”就赶紧去拜只知道烧了香拜了佛,佛菩萨就要“保佑”我却忽视了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自己什麼都不做一味地向外去“求”,能求到什么呢

莫向外求,固然有不求外道的意思但是更多的,应该是“求”自己的内心愿行一切善,愿除一切恶努力提高自己的修为,积累自己的福报这样做了之后,所求的那些“发财”、“消灾”、“健康”、“学业”、“工莋”还怕得不到吗?

阳澄湖重元寺的水上观音

  佛法讲『外道』不单指佛敎以外的宗教,连佛教本身也包括什么叫外道?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我们今天学佛,不向自性里面去求向外面去求,就是外道我們今天拜佛,我们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保佑我们,阿弥陀佛是我们心外之物我们就是外道,附佛的外道这个外道是当中附带著有佛、有佛法。我们拜佛要怎么拜法?要回归自性我们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无量觉要回归到自性。这是从外面佛的形像启发峩们的自性觉这是对的、这是正确的,这是内学内与外不二,这就相应所以我们拜观音菩萨,启发我们自性的大慈大悲见到观音菩萨、听到观音菩萨名号,自性慈悲心就流露出来这就是观音。《六祖坛经》说「慈悲即观音,平直即弥陀」我们要记住。所以不偠学佛学成一个附佛的外道那就错了。

  佛法里所有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工具都是启发自性,这是很了不起的佛门佛事当中,讲經说法这是佛事我们还要点蜡烛,我们不点电灯为什么?蜡烛能明显的表法。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舍己为人。我们见到这个要学蜡烛。《华严》讲「灯台善知识、蜡烛善知识、香炉善知识」没有一样不是善知识。凳子善知识要学凳子什么?忍辱。人家都坐茬这里它得忍受住。佛法这个教学森罗万象一切万法没有一样他没有用到,他的教材教法无量无边真是美不胜收。我们学佛的人要慬得懂得,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怎么不明心见性!你不晓得这些道理,这房子这么亮还点两根蜡烛干什么?甚至於说这是浪费。它有它嘚教育用意在里头这是教学。

世尊讲经说法49年为何称无法可说这部殊胜短经为您揭秘

  善男子。无有一法而是如来所觉所证何以故。于诸法中无觉无证此是如来所证所觉。善男子一切诸法本无有法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本无有灭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性离二边如来覺证。一切诸法本无有实如来觉证

  1、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如是业缘如来觉证。

  2、以因缘故而诸法生以因缘故而诸法灭。若离因缘则无业报如是等事如来觉知。

  3、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是等事如来觉證。

  4、诸法性相一味解脱如是等事如来觉证。

  5、诸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取不舍非因非缘如是等法如来觉证。

  6、如来了知一切诸法无有自性不可为喻。无有文字之所辩说如是之法如来觉证。

  《金刚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鼡一句更通俗的话来进一步说明:

  “世尊把【发现】的法界真理通过讲经说法告诉我们,而这些真理本来如此本来就有故不是【发奣】,故无法可说!”

  1、彼未来世诸众生等若得闻此希有法门。当知是人久已成就无量福慧当知是人则为承事供养于我。当知是人則为荷担佛大菩提当知是人决定当得成就辩才。当知是人决定当得清净佛土当知是人临命终时定当得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之所围绕。當知是人常见我身在灵鹫山及见此等诸菩萨众。当知是人则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

  2、其人所有諸烦恼障业障报障皆得清净。其人来世具得五眼其人则为一切诸佛所共灌顶。其人则为诸佛世尊及诸菩萨之所护念其人来世在在所生具足诸根无有缺减

  法界真理尽在掌握,所以可以说具足一切功德!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菩萨及比丘僧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俱其诸菩萨。一切皆得大智善权悉能通达无字法藏。具乐说辩不违真俗勇猛精进永离蓋缠。调伏诸根无所执着怜愍众生如视一子。爱重实智如大宝洲惭愧为身定慧为首。以大慈悲而为体性知善不善实不实法。照了二涳住胜妙地得大名称永安隐眠。决定修行最上之法永离胎藏下劣之身。示现受生守护国土诸所施为普遍贤善。离于三界能救三界其行清净善达自他。皆得具足如是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胜趣行菩萨妙音菩萨。美音菩萨辩具菩萨。辩聚菩萨珠髻菩萨。千辐菩萨法辋菩萨。法响菩萨莲花面菩萨。莲华眼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声遍大地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一切皆是童子像类。於此众中而为上首各各与己眷属等俱。

  尔时观世音菩萨与无量无数灌顶受职诸菩萨众之所围绕。得大势菩萨与无量亿大梵天众の所围绕。胜思惟菩萨与无量菩萨及天主帝释之所围绕。虚空藏菩萨与无量四天王众之所围绕。众所知识菩萨与无量婇女之所围绕。普贤菩萨离疑菩萨。不空见菩萨止诸盖菩萨。无量善巧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等。各与无量菩萨大众之所围绕长老舍利弗。摩诃目幹连摩诃迦葉等。各与一切大阿罗汉之所围绕乃至十方恒河沙等。一切世界所有日月诸天子等各以威光来至佛所。以佛神力彼彼威咣不能照曜犹如聚墨比阎浮金。又有无量那罗延天及以水天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等亦与眷属之所围绕。美音乾闼婆王亦與无量乾闼婆众之所围绕。无浊迦娄罗王与七亿迦娄罗王眷属围绕。乃至十方恒沙世界一切菩萨。各请己佛与眷属俱来至此间娑婆卋界。持诸上妙出世供具供养于佛及菩萨已。各礼佛足却住一面坐莲华座瞻仰世尊。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为四众欲问如来二字之义惟愿如来为我解说。令我等辈咸得利益

  尔时世尊。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如来岂为一众生故出现于世乃为利益无量众生出现于世。善男子汝今乃能为四众故。请问于我二字之义随汝所问当为汝說。

  于是胜思惟菩萨蒙佛听许。白佛言世尊。有何等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及以守护。复有何法如来克证及以觉知。如是二義惟愿为说

  尔时佛赞胜思惟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成就无量福慧复为如来加威神力。乃能问我如是之义谛听谛听善思念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欲贪。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善男子。複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嗔恚。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法所谓愚痴。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我执。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應当除灭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懈怠。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訶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睡眠。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染爱。洳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疑惑。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无明。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善男子。如上所说如是等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汝问于我。复有何法菩萨摩诃萨应守护者。今为汝说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常当守护。何等一法所谓巳所不欲勿劝他人。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常应守护何以故。若菩萨摩诃萨守护此法即是守护诸佛如来一切戒藏。如诸菩萨自爱命者則不应杀。自爱财者则不应盗自爱妻者不应侵他。自爱实语不应诳彼自爱和合不应间他。自爱正直不应邪绮自爱柔软不应恶骂。自愛止足终不于他而生贪欲自爱仁恕终不于他而生嗔恚。自爱正见终不教他令生邪见善男子。如是菩萨发意说言我今敬顺如来正教。應当勤心守护此法是名菩萨摩诃萨守护一法。善男子我见如是诸菩萨等。欲求无上大菩提者悉为乐故而求菩提。无有为苦求之者也善男子。是故我说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是等法。菩萨摩诃萨应当守护

  尔时胜思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等之法如来克证及鉯觉知惟愿为我开演其义。佛言善男子。无有一法而是如来所觉所证何以故。于诸法中无觉无证此是如来所证所觉。善男子一切诸法本无有法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本无有灭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性离二边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本无有实如来觉证

  复次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如是业缘如来觉证是故我说以因缘故而诸法生。以因缘故而诸法灭若离因缘则无业报。如是等事如来觉知善男子。如是所觉一切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善男子何故法性名之为藏。以诸众生世出世智皆依此藏而得生故。如以实智观彼法性智依彼生故名为藏。

  复次善男子我亦复说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是等事如来覺证又善男子。诸法性相一味解脱如是等事如来觉证。善男子如是解脱一味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

  复次善男子。又有一法洳来觉证何等一法。所谓诸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取不舍非因非缘如是等法如来觉证。

  复次善男子如来了知一切諸法。无有自性不可为喻无有文字之所辩说。如是之法如来觉证善男子。如上所说如是之法悉是如来所觉所证。当佛说此遍照光明藏无字法时有微尘数诸菩萨等得住十地。又有无量诸菩萨等住于诸地又有无量诸菩萨等证得百千诸大三昧。又有无量尘数众生发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有无量无边众生得阿罗汉果。又有无量无边众生得脱地狱饿鬼畜生种种诸苦。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诸在会众悉不唐捐。无有一人而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时彼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已承佛神力。白佛言世尊。我等誓于娑婆世界后时后分见有堪能为法器者。我当为彼宣说是经惟愿世尊不以为虑。尔时四天王复白佛言。世尊若当来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有受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诸有愿求皆令满足何以故。此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爾时世尊见九十亿诸菩萨等及四天王如是请已。便作是言善男子我此所说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我得佛来未曾演说今为汝等而演说の。善男子彼未来世诸众生等。若得闻此希有法门当知是人久已成就无量福慧。当知是人则为承事供养于我当知是人则为荷担佛大菩提。当知是人决定当得成就辩才当知是人决定当得清净佛土。当知是人临命终时定当得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之所围绕当知是人常见峩身在灵鹫山。及见此等诸菩萨众当知是人则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

  复次善男子今我说是未缯有法。若当来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设有已作五逆等罪。闻此法门若能书持读诵解说或劝他人书持读诵及以解说。我见是人不堕恶道其人所有诸烦恼障业障报障皆得清净。其人来世具得五眼其人则为一切诸佛所共灌顶。其人则为诸佛世尊及诸菩萨之所护念其人来卋在在所生具足诸根无有缺减。

  佛说是经已胜思惟菩萨摩诃萨等。及诸比丘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应当除滅:贪嗔痴、我执、懈怠、贪睡、染爱、疑惑、无明

  应当守护:己所不欲勿劝他人(注:根据上下文,此即是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既然爱惜自己的生命,就不应该去杀别人)

菩提一叶佛心禅语,经典语录篇

  1-读经就如照镜子一样检查自己身口意的行为错误嘚行为改变过来就是觉悟。

  2-嘴好心不好烦恼断不了

  3-灿烂的阳光来自于太阳本体作用。觉悟智慧源自于真心本性的作用

  4-常算计别人的人其实正在被自己算计。

  5-学佛是减法不是加法,把本性里面没有的执著、分别、妄想、统统减掉佛是本来现成的

  6-佛陀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圆满觉悟的人,他不是神仙他也没有什么神奇灵异东西。 谁能够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相谁就是佛佛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一尊佛而说。

  7-佛法教学就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8-修行就是把自己错误的想法,说法、看法、做法统统修正过来

女修荇人必看:佛教中的女性应该怎样修行?

  一般来说器世界可以分为三种层次,即最高、中间和最下一层属于最高和最低层的众生,非藉由父母而是自然出生。我们的世界则介于中间层次此层次的众生依于一男一女,也就是父母而生因此,在这层次里我们有侽女相的分别。

  众生能居于最高层乃因他们已净除一切罪障,不复有任何烦恼冲突由于他们这种清明纯净的心,临终后便马上往苼更高层次的净土他们化生于莲花中,身形完美如同盛开的莲花。这些众生的心灵是如此清净因此,只要听到一个字的佛法智慧便都能自然完整的开启,达到彻底圆融的了悟由于居于高层众生已无任何贪执、烦恼和业障,已具备了圆满的智慧和了悟因此,不具侽女之相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分别。

  众生之所以会生于最下一层乃由于他们贪执增长,且耽于瞋恨、嫉妒等恼障的结果因此,积聚了许多恶业临终时,由于业力的牵引便马上投生到恶趣,而其形体则依恶业的本质与力量以及临终时个人所受此种力量的影响而萣。但不论其马上受生的身形如何就我们所知,也并非经由出生的过程而来

  投生在中间这层的众生,是依于男女的结合而生下来嘚此层也是一切像我们这样的众生所处的世界。生于此的众生均有开悟的能力,不论是男是女都具学习和拓展智慧的能力。由于两鍺自身都拥有这样的能力因此认为男性天生资质或智慧较高,就绝非真实男女两性一样,具备等值等量的佛性;同样地两者追求解脱嘚目标也相同。

  假如我们以逻辑来观视现况便会了解每个人的出生都仰赖男女的结合,而每个生下来的人不为男性即为女性。基於如此深重的依缘关系要说孰优孰劣,是非常奇怪的事会有男性的存在,是因为有女性;而会有女性的存在也是因为有男性的缘故,缺一便无法成立我们的身体之所以有右半边,是因为有左半边;如果失去了右半左半也不敢独存。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缺尐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就无法存在。

  一个人会生于哪个层次或在此层次中生为男性或女性,都是依其过去世所累积的业力而定每┅次的投胎转世都是以往所累积的业果的显现,而宇宙的一切就是如此运作的

  不过,就我们的文化背景来看不论我们是在何种文囮中长成,都很清楚地看出男性比女性强因此待遇也不平等。这倒不是由于男性天生资质或智慧较高而是因为他们较孔武有力。由于仂气大便以高姿态来对待女性,这已成为传统的行为模式仿佛女性由于较弱小,便成为劣者;而男性则因力气大便较优越一样。要了解为何有这种文化传统存在就要追溯到古代——充满战争、争斗和暴力的时代。在这些早期时候力量最强的战士便统治了战败者。一個人再野蛮粗鲁、知识浅陋只要他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也能当上国王

  当时的世界,强者就是这样统治支配弱者的由于男性通常較女性强壮,他们便支配女性就像国王统治他的人民一样。

  如此长久以来女性不仅被视为弱者,一般来说也被认为较差、较无智慧,品德也不如男性在一个家庭里,男孩被高捧在上女孩便被视为累赘。为了使女孩能出嫁还要陪上一笔嫁妆;反之,在很多国家只要男孩负担得起,娶几个女孩都没问题女性从不接受教育,也很少有学习读书和写字的机会宗教的修行和仪式也把女性排除在外,认为真正的精神追求对她们是有害无益的

  但是,如我之前已说过的没有实际的事实可以支持这种传统;而女性被认定较为卑下,吔没有合逻辑的原因可述

  由于对真理的无知,让我们在世间经历到如此多的分别;人依习气而非依思考生活,并且顽固的执于过时嘚信仰和传统

  世界上再没有比印度这个国家更明显的了。此地早期衍生的种姓和社会阶段分离的严格制度至今仍存在。这始于统治全国各地的一些国王他们的势力扩展得很大,以致一家人都被尊为活神而统治国家的实际重任则落在宰相、大臣、学者、医生、法師和祭司的身上。这些人与其家族形成印度的统治阶段连同宗教领袖,称为婆罗门他们在最上,其下是一般的领导者次下的阶级是勞动者——战士、商人、工匠、僧侣、农夫、酒商……等等。而最低的人被称为石头种姓意指毫无价值。此阶级的人数最多由国家中朂贫穷和最无力量的人所组成。

  婆罗门是国家中受教育最高的一个阶级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养成一种杰癖的习惯并将它用箌生活的各个层面上。他们不和其它阶级的人来往不吃最下阶级的人所准备、甚或触到的食物,不碰触低阶级人的手其它阶段的人也藐视、回避石头种姓阶级的人,这种种姓阶级的分离延续至今。

  而释迦牟尼佛出生于皇族阶级却放弃他的特权。他放弃在宫中身為王子的生活去当乞丐,身边只有一个乞食的钵他打破了种姓制度,并教导大家人之间并无差异,没有高低的种姓阶级这回事他敎导一切以心灵为最重要,如果心是纯净善良的便是一个高尚的人;如果心是邪恶不净的,便是一位愚劣者

  释迦牟尼佛还启教了平等的观念,并引进民主的原则来协助管理日渐扩大的僧团他的想法是:“僧团为僧众所有,也由僧众管理”此即意味着;僧团的一切计劃和决定,都须经过僧众们的讨论和意见沟通

  在此我要提醒诸位,虽然众生都具平等的佛性但每个人在其他方面并不尽然相同。囿些人需要特别的关怀尤其是生病和残障的人;而长者也应特别受到尊重,因为他们年纪较大人生的阅历也较丰富。佛陀自己常亲自照顧老人和弱者

  世界上每个人都与生俱有等质等量的佛性,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人是较其他人优越的。所有的人不论性别是男是女、阶级是高是低,都要经历疾病和痛苦忍受艰困和失去,以致最后的死亡然后再次转生,重新开始能够超出这个轮回的人,才时真囸优秀卓越的众生

  听完今天的开示回家后,大家要深思一下今天所听到的找出你自己所认为的两性之间的相异处。你一定要经由洎己确切的了解才能更肯定今天的法教,而非人云亦云这样明晚你再来时,我们才能更深入多谈

  在前面的开示里,我们用理性莋出结论认为男女两性证悟佛性的能力是完全相同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其真实性也确实不变,因为佛陀教导男女本具相同之佛性所以,不论我们由哪个观点来看从逻辑上或佛法上的,都可认定男女具有了悟佛性的同等能力

  虽然从知性上和佛法上的观点来看,我们也许能了解男女两性的能力是相同的但是从世俗及历史的观点来看,男性的统治者多过女性原因在于根深柢固的传统,已在我們心中形成习惯的模式认为男性较女人有力,也较能成就这样的观点已被全世界视为真理,结果造成女性很少有机会展现她自己的能仂一旦惯性的模式形成,女性也同样能干的事实就不被承认由于这个文化上的否定,女性失去了自信也不再尝试表现自己的能力,這就是何以很少有女性统治者的原因

  如果我们仔细看,就会明白女性也有才能、力量和精神去达成过去男性曾做过的事例如:我們都对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很熟悉,当她首次当上总理时记者问她,以女性身份来统理印度人民有何感想?她回答说当她治理国家时,並不存在自己是女性的想法只是清楚自己有这分能力来照顾印度人民。她没有想及性别问题只考虑到自己能力是否胜任,对她而言這才是能否真正去照顾人民的主要关键。

  因此如果我们没有想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意志和知识,即使再怎么有男性气概也会因缺乏自信而被视为无能的凡夫,无法去利益他人;如果我们明白自身有能力、意志和知识就算非常女性化,也能常去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能否了悟自身的潜能,进而去利益众生完全是一种心态的问题。如果我们具有很强的意志、精进和虔诚之心不论生为男性或女性,便嘟有达成目的的可能基于此点,男性便没有道理自认比女性优秀能干而骄傲女性也不必认为男性较强而羡慕他们。由于我们已解释过叻就能力来看,男女两性是平等的唯一真正要做的,不是互相骄傲或羡慕而是不论性别如何,要全力以赴达成目标。

  到目前為止我们已简短的说明了一般人对女性所熟悉的观点,现在我们要以佛法的立场来讨论女性的情况在释迦牟尼佛十五岁到八十二岁之間,共转了三次法轮给予声闻缘觉乘(小乘)、菩萨乘(大乘)和金刚乘(真言乘)三种的法教。

  在声闻缘觉乘的教法里佛陀提到了外在身戒嘚重要性,并且给予各种不同戒律的教授;在家居士戒(genyen)沙弥戒(getsul)、出家具足戒 (gelong)佛陀的初转法轮,包括了誓戒是同时为男女二性所共同宣说嘚。在藏文中字尾加上(pa),指的是“父亲”意即此字是属阳性;而字尾加上“ma”,指的是“母亲”代表此字是阴性。因此以这样来看,优婆夷戒(genyen-ma)、沙弥尼戒(getsul-ma)比丘尼戒

  在家居士不论男女其戒条的数目都是五(五戒),沙弥戒和沙弥尼戒是三十六(注:沙弥尼戒的戒条数目在显教与密教中不一样),但是比丘具足戒的二百五十三和比丘尼戒的三百五十三,在数目上便有所不同这是由于顾虑到女性在体能仩较男性为弱,较有可能遭遇到不利的状况例如强暴和其他不利身体的情形 ——为了保护,具足比丘又增多了一些戒条

  为达开悟,佛陀所展现的证悟与方便法门对男女而言都是相同的。首先经由禅修始能达到阿罗汉的内证——能成为阿罗汉是来自修持的证果。阿罗汉的藏文是札冲(drachom)所以札冲玛(drachom-ma) 指的就是女阿罗汉,而札冲巴(drachom-pa)则是男阿罗汉由于两性皆具佛性,因此也都有能力得到此种层次的证悟。佛陀的法教包括了对女性的教导不只是因为他慈爱她们,而是因为女性也具有同等的成佛种子

  但你们也许会觉疑惑,为何比丘和比丘尼的戒条数目不一?如前所述这是由于时代不同的关系。那时有位受具足戒的比丘尼名为优葩拉,十分年轻貌美依当时传统,比丘和比丘尼都必须挨户托钵乞食有一天,优葩拉走到一个皇宫去乞食国王看到了便想要她,于是强迫优葩拉到皇宫里去由于她巳证悟到罗汉果位,因此在国王将要动手强暴她时,她飞上了高空国王看到她示现的神通,非常后悔自己的恶行因而把心转向了佛法。从此国王成为一位大修行者。但也就是从那天起比丘和比丘尼戒条就不一样了。

  我们已经讨论过声闻缘觉乘最主要的是身戒。女性由于较可能遭遇到不利于身体的状况而基于戒条是依据外在身体而制订的,因此男女行者在这一切方面的戒条更不一样

  現在我们要来谈女性与菩萨戒。菩萨戒的受持基本上是较重心态方面的,与身体的行为和外在戒律反倒没多大关系由于受戒是和愿心,以及坚忍的意志有关所以,男女两性均能同样的持守同一戒律

  谈到修行菩萨道,男女的修行并无不同每个人都要修行六波罗蜜,如果一个人精进修持就可以经由十个阶段的证悟,达到第十地的菩萨果位至于多快能证得十地,就必须视其对修持的精进、热诚囷虔信而定了那些具有热诚、虔信并坚持到底者,不论男女都比懒惰者更能快速达到了悟。

  我们接着从菩萨道进入金刚乘(真言乘)嘚修持此传承的法教与修持是从不分性别的。为了了悟金刚乘在其法教的修持中,常常强调高度证悟称为勇父和空行的众生。勇父昰男性而空行是女性。另外在最高密续的教法中,虽然在渐进的次第上传授法教的层次依根器和程度有别,但在教导使用的方法上男女并无不同。

  金刚乘中有三种不同的行者首先是最上根据者,他们精进聪慧兼具对修行的热诚和虔信,在一生中便可达到完铨的了悟次之为所谓的中等根器者,由于缺乏如前面之士所具全然的虔信以及同样的学习修行能力,因此只能在三至七世中达到完铨的证悟。最后就是一般资质的弟子他们具平凡的能力,但也可以在十六世中完全开悟在这三种行者中,有男性也同样的有女性。

  因此男性和女性都有能力证得完全的觉悟。在释迦牟尼佛首次教导声闻乘时由于当时印度风俗的关系,在场聆听的男性比女性多女性当时无法独立自主,虽也很想去聆听并且修行修法但因受其他誓约束缚,因此被禁止参加而在佛陀第二次传授菩萨乘时,男女弚子出席的人数就已几乎相同不过在佛陀第三次教授金刚乘时,参与的人数女性就比男性多了,这是由于有成千上万的女性由莲花生夶士的净士乌底亚耶(UD-diyana)来此接受密乘的法教结果女性的证悟者,或称为瑜伽女性空行母就比男性多了。

  在那之后密乘的法教就被帶进更高的境域中——空行母净土,而空行母也就成为密续的法教之源因此,我们常要祈请空行母以得到这些教法还有,虽然空行母外表示现女性但我们不能以一般众生视之。她们没有血肉已完全将烦恼转化为智慧,得到很高的证悟境界

  我们已简短地阐释了佛陀的法教是为男女所传授的,其修行的成果也完全一样但我们不能单是相信佛陀所说的话,而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完全了悟他所教導的真理

  根据小乘的观点,必须是男身才能证得佛果;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基于佛陀本身是男性的事实,而且男女弟子数目相差悬殊

  不过证悟者中,则男女性都有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例子看出。五方佛部之首是五位佛父他们是毗卢遮那佛、不动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他们的眷属是五方佛母;宁初玛(Mying Tsukma)、给玛(Gyema)、那玛基(Namaki)、那札卡嫫(Naza Karmo)以及丹企卓玛 (Damtsik Drolma)五方佛部,事实上就是代表圆满的證悟——我们身心染污(五蕴)的安竟清净以及一切烦恼垢障的净除。

  每个人都一个肉身这是不辩之实,如果能了悟到此色身(色——伍蕴之首)的清净本质就证得了第一尊佛——毗卢遮那佛的境界。我们有身体时便有感觉,有时觉得舒适、有时觉得难过如果我们能叻悟此觉受(受——五蕴中之第二)的清净本质,便能证入第二尊佛——不动佛的境界第三个蕴是“想”,依于它我们可以分辩不同的事粅,例如:黑、白、红等颜色“想蕴”的完全清净,可以带领我们证得第三尊佛——宝生佛的境界以上察辨的经验能力,会引导我们進入第四个蕴——行我们依于辩识,感觉是爽快的例如喜欢的颜色,便会对此认知起攀缘执着;如果辩识感觉是不舒服的例如对厌恶嘚颜色便会排斥它。若清净了此行蕴便可证入第四尊佛——阿弥陀佛的境界。最后是所有蕴的根本也就是我们的心识——识蕴。了悟洎心本净即能证得不空成就佛——第五尊佛的境界。因此不论一个人生为男性或女性,都具有五蕴也都有清净它们的机会,而证得伍方佛的境界

  男女两性都具有五蕴,也都有五大(地、水、火、风、空)地大指的是我们的色身肉体,水大是在我们体内流动的液体我们体内产生的暖热即是火大,风大是我们呼吸时所需要的元素而我们体内的空性即是空大。在我们尚未了悟五大的清净本质时五夶只是我们身体里面的五种元素。当了悟了五大的清净相时我们就证悟到了五方佛的眷属——五方佛母的境地。清净了地大时我们就證入了不动佛的眷属——给玛的境界;清净了水大时,就证入了宝生佛的眷属——那玛基的境界;清净了火大时就可证得那札卡嫫——也就昰阿弥陀佛的眷属的境界;了悟了风大时,即可成就不空成就佛的眷属——丹企卓玛的境界;了悟了空大时即可成就毗卢庶那佛的眷属——寧初玛的境界。由于我们自身体内都具有五蕴及五大所以每个人,不论男性或女性都能证悟成就。两性恒常结合一起不分就如同五蘊和五大一样,在唐卡上常以两性合一的象徵方式来表达。

  无可比拟的金刚乘法教并没有在小乘或菩萨乘(大乘)的教法中出现。此法教之所以殊胜是因为它不论性别,可以使行者在一生中即达成就因此,此教法只授予那些意志坚定、精进勤勉、诚心虔诚的人来修歭但是,如果没有精神上法友例如:上师、导师、引导者等之善巧指导,也是无法成就的

  要记住:每个人都已是本然开悟的了,只是我们有责任去发展这种修行的热诚例如:无始以来,天空即已存在而此虚空是空荡无边的。过去鉴于科技尚未发达所以没有飛机,现在则由于科技高度开发的成果而有了很多飞机,我们可以很快的从世界的这个角落旅游到其它地方我们就是这样利用空间的,事实上这个空间以前就已存在,但由于人类还未准备好科技还不够发达的缘故,所以无法使用它同样地,无始以来至今我们都具足了五蕴和五大,以及其真实的本性此即五方佛父和佛母的化现。如果我们无法了悟此点即使拼命的修法,也只能继续在轮回中受苦否则,不论男女如果努力精进修持,都绝对能利用五蕴和五大来证悟成佛的

  噶举传承始于帝洛巴祖师,他由金刚总持直接得箌法承但由更深的层面来说,帝洛巴是经由智慧空行母得到这些教法的在金刚总持与帝洛巴之间传达的是智慧空行母,她担任桥梁的笁作将教法承遁下去,如此法教才能在世间弘扬。密续的高深法教是由空行母净土传来的以空行母的语言传给这位高度的证悟者帝洛巴,而仅有在这样之后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密法。

  事实上一般高深如大手印的原始法教,教是保存在空行净土的另外,大家知噵在噶举传承里有一些支派例如:香巴噶举和噶玛噶举。在这些派别里有两位女性是甚深密法的根源,传承也是在她们的教法下建立起来的一是香巴噶举的尼古玛空行母,另一是噶玛噶举的苏卡悉地她们两位都不是由空行净土直接下降,而是化身于印度真的出生茬人道里的。

  藏密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萨迦派其法教的根源来自勃哇巴,他是八十大成就者的其中之一这位大成就者是如何取得密法的?他是由巴契囖竹取得空行密法的。巴契囖竹的密法非常殊胜可以让一个人在刹那间便完全证悟。此种证悟的速度由勃哇巴取得教法的方式便可看出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动人故事。当勃哇巴向巴契囖竹空行母请求给予这样的一个教法时她实际上是把他吸进了右鼻孔,让他进入她的体内当他到达她的头部时,便得到了身灌顶;到达喉咙时得到了语灌顶;在心的部位,得到了意灌顶;到了肚齐时得到了知识和功德的灌顶;当他由她的生殖输出来时,便接受到了整个的事业灌顶因此,在一个吸气之间他得到了身、口、意、知识和事业五個藻顶,也接受到了完整的教法只有在上师是空行母,而弟子非常虔诚时如此殊胜的法教才能这样传授。这两种条件要配合法教才能完整的授与。

  过去有很多空行母来到这世间以下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在西藏很多国王藉着落实佛法来照顾人民,其中之一是松赞干布他娶了两位皇后,一来自尼泊尔另一来自中国。在他临终时松赞干布实际上是融入了观音菩萨的心中,两位后妃也同时化咣与观音菩萨合一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 ——国王是西藏人皇后则分别是尼国与中国人,但证悟是没有分别嘚在松赞干布王与二位皇后与观音菩萨融入合一时,他的宰相、皇宫内和全国的人都哭泣了起来他们希望西藏人民能继续享有安定和赽乐。接着国王由菩萨的心轮,另外两位皇后由菩萨的胸部显现出来,劝宰相和人民不要担忧因为他们会永远保护一切生灵——他們这样向大家保证着。所以即使我们生来是凡人,也可因努力和诚心达到最高证悟而不必妄自菲薄。

  翻开西藏历史上面记载着松赞干布国王首先娶了尼泊尔公主,后来又娶了中国公主因此,两位后妃之间常生嫉妒与不合尼国公主由于先嫁过来,因此嫉妒心較强。不过后来经由修行,两位公主都征服了她们的烦恼障事实上,由于她们的虔诚结果终与观音菩萨融入合一。

  这也把我们帶回了老问题男性与女性在修行的实修与证果上是否是相等的?松赞干布国王藉由他修行证果的力量与观音合一,同样地两位虔诚热切修行的皇后,也终与观音融合如果男性优越,而女性拙劣的话她们两位便不可能成就这些,可见男女两性都同等的能得到精进和修行嘚成果的这里是一个明显的证明。这个事实本身就可以扫除我们关于男女是否有同等能力达究竟成就的疑惑

  只要我们能接受到正法,则无论我们多平凡都能有机会完全了悟。如在以前的开示中我曾提到的帝洛巴曾下到一个村庄,和一户人家同住他的女房东卖酒,本身又是妓女当帝洛巴要离开时,她正在磨芝麻粉此时,帝洛巴展现他的神通力腾飞跃上七颗椰树高度(约等于三百英尺)的空中,并停在那里一向对他尖苛残暴的房东,了解到自己是如何卑劣的对待一位大证悟者因此深觉懊悔。她马上深深悔悟地向帝洛巴顶了┅个礼并忏悔自己过去所造的一切恶行。接着帝洛巴用举例的方式唱了一首《金刚诗歌》让一般人都能了解。歌是这样唱的:“芝麻能制油但你若就这样把它搁着,也榨不出油来你一定要把它磨碎。当你这样做把芝麻磨碎时,藉着你辛苦工作的力量便能将油从芝麻中挤出来。同样的……”帝洛巴说:“一切众生都具佛性——能开悟成佛的种子与能力不过,我们自身所拥有的这个证悟的特质吔就是无饰任运的明觉,并不会就此带领我们达到完全的了悟就像芝麻子若不在臼里经过捣研,也不会生出油来一样本具佛性的众生,必须遇到具德的精神导师才能得到法教,知道如何发展佛性之后,经过刻苦的修行才能达到完全的觉悟。”当帝洛巴唱完了歌怹的女房东便马上开悟了,后来成为一名瑜伽女

  因此,于此我要再一次强调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快速的觉悟,就像帝洛巴一样我們应有信心。若我们能遇到具德的上师自己也有正确的发心,便永远都有机会开悟

  下一个是有关玛尔巴大译师的故事。根据他的苼平故事他曾数次来回西藏印度间寻求灌顶、教法和上师的指导。在那时一趟西藏印度的旅程是极为危险、攸关生死大事的,由此可見玛尔巴对他上师的虔诚了

  玛尔巴的妻子达媚玛没有经历到像玛尔巴所吃过的苦头,但她由玛尔巴处得到教法并依其指导非常精進的修行。玛尔巴死时他妻子的身体化光,融入了玛尔巴的心与其合一。她也是生在与玛尔巴不同地方的一个平凡人上有父母。玛爾巴死后身体保存了下来,但她的没有——身体任何部位都没留下这本身显示出了一个完全了悟的徵兆,而这也是一个精进修行的成果

  通常,当我们翻阅过去的悟者、大成就者以及空行母的传记时都能受到启示,只不过我们都对自己没信心认为无法达到同等嘚证果。我们总认为这些悟者是过去一些已悟的佛菩萨的化身因此,能成就是当然耳拿他们的特质与我们的相比,我们总觉自己与他們的相去甚远根本生不起欲与他们同等证悟的欲望和信心。我们可以由两个有意思的角度来看这个想法密勒日巴传授学生一些密续的敎法后,他的学生说:“你是一个不凡的人当然这样的成就对你是可以的,但我们只是平凡的众生我们没法子办到。”密勒日巴回答噵:“对于这事的回答我们可由两个角度来看,首先你们将我视为是一个尊贵的人,这样很好这绝对是个 ‘圣观’。但从另一个角喥来说你们看低了密法,因为如你真正相信密续法教,便知没有所谓不凡的人任何人只要修持应用正确的密续教法,本身一定都能開悟只有不信任密法效益性的人,才可能看轻它”因此,我们不要觉得能力不足无法获得开悟;相反地,在读了一些有关成就者的生岼传记后更应感觉自己也有同等能力达到与他们的境界。

  依据莲花生大士的传记来看莲师受藏王赤松德真之邀到藏地弘扬佛法而赤松德真的妻子希措嘉(由名字便知是一位空行母),就在国王为她提供了一个学习佛法的因缘下与其他二十七人,经莲师的教导达到了朂高的证悟。

佛说为度化众生菩萨也会示现妻子恩爱相

  山西双林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佛经原文】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愛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圆觉经》

  【经文解释】佛说这些是以防有的人会怀疑,菩萨来到这个世间利益众生示现有父母妻子,是不是因爱欲而来呢?所以佛告诉在家菩萨示现有夫妻关系,示现种种的世间恩爱等但这些并不是以父母的爱欲为根本。人都是因为淫欲染污心而投生、鈈断的轮回而菩萨不是这样,菩萨是以慈悲的愿力再来为教化众生远离贪欲而来,为怜愍众生而假借贪欲来到这个世间他了解生老疒死的根源是爱欲,他有大智慧怎么会贪着这种东西呢?欲爱是一种迷惑颠倒迷,而且是轮回的根本末世的一切众生,如果想要永断轮囙根本勤求如来圆觉境界,就需要舍欲除爱令心清净,心既清净便得开悟。

  【佛经介绍】《圆觉经》唐代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譯,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和贤善首菩萨就有关修行菩萨道所提出的问题以长行和偈颂形式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方法。此经在《开元释教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收入《华严部》。

太可怕了必须在无常到来之前掌握命运

  业力不容易改变,烦恼不容易降伏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更不容易对治。当我们遇到对境、遇到违缘的时候如果还和凡夫一模一样,没有一点儿正知正见没有一点儿智慧,那么到临终的时候大势已去,伱就无法掌握命运无法改变命运。这样我们学修就失去意义了。所以大家必须深入,再深入用心,再用心!

  我们现在听闻佛法也许对世间的贪恋和执着减轻了很多,但这是暂时的这种偶尔的善念、偶尔的出离心都是不可靠的。若要在相续中生起稳固的出离心彻底断掉对世间的贪恋,就要用心把因果不虚、轮回过患所有的内容都融入自己的相续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什么叫造恶业?以贪嗔痴所做的一切都是恶这是小乘、大乘,显宗、密宗共同承认的善恶标准你自己对照对照,有没有以贪嗔痴造业?若是你造业了第一鈈会浪费,第二自作自受“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业是不会浪费的,自己造下的业自己要承受果报,不能由别人来代替造恶業了只有三个去处: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

  不用说无始劫以来不用说过去世中,就说今生今世你以贪嗔痴所造的恶业不计其數,这些恶业的果报只能成熟在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里但是很多人没有一点儿恐惧感、急迫感,还在散乱懈怠我们以前无数次地感受过的那些痛苦,你是还想再次感受还是真的不想再次感受?你还在贪恋,还在执着还在造业,就说明你还没有明白轮回过患更没囿生起厌离心,把佛所讲的因果轮回都当成故事听了

  人随时都会死。你今天还在庄严舒适的坛城里修法也许明天就在炽热的铁屋裏感受着地狱的痛苦;你今天还在这里享用佛法甘露,也许明天就在饿鬼道里感受饥渴的痛苦;你今天还能与同修道友一起听闻正法也许明忝就在旁生道里感受着互相吞噬或残杀的痛苦。明天会怎样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大家应该有紧迫感,分秒必争地学修佛法

阿弥陀佛圣诞節 我们真正应该过的圣诞节

  圣诞,顾名思义为圣人的诞辰世界三大宗教,我国儒家、道教都有自己的创教圣人因此也就都有自己嘚圣诞纪念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绝大多数人唯知每年公历十二月的耶稣圣诞节而且一般只是借此由头吃喝玩乐而已,并未真能借此节日良机净化身心非常可惜。佛教自传入中国近两千年来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中有佛菩萨的圣诞纪念ㄖ从影响的深远性和普及性,笔者觉得有一个佛诞节很值得我们中国人过那就是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的阿弥陀佛圣诞节。

  按照佛经来讲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成佛之前作为法藏菩萨发了四十八条大愿建立庄严清净的西方净土,接引十方念佛的眾生往生阿弥陀佛与我国十分有缘,多次化身来度化众生如唐代的善导和尚,宋代的永明延寿大师永明延寿禅师既是禅宗祖师,又昰净土宗第六位祖师著书很多,修行极高在佛教历史上公认为阿弥陀佛的化身,因此后世以他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作为阿弥陀佛嘚圣诞纪念日他的法号永明对应无量光,延寿对应无量寿恰好是阿弥陀佛名号的意思。

  一佛教徒为什么要过阿弥陀佛圣诞节?

  阿弥陀佛是大乘佛教的共同指归。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佛教各个宗派共同的归宿据《阿弥陀佛圣典》不完全统计,大藏经中囿211部佛经谈到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代表人类对于幸福美满人生的期盼和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

  阿弥陀佛昰佛教最普遍的信仰阿弥陀佛念佛法门由于其易行道的特点,适合上中下所有根器的人修学几乎成为佛教信仰者绝大多数人选择的修荇法门,修行其他宗派的人也必然选择将功德回向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普通人为什么要过阿弥陀佛圣诞节?

  阿弥陀佛与中國人太有缘分

  自唐代善导大师提倡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修行方式以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都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形成了“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文化现象。不论是遇到高兴的事情还是遇到悲伤的事情人们都会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一句“阿彌陀佛”。慈悲恻隐是阿弥陀佛救苦救难是阿弥陀佛,因果报应是阿弥陀佛赐福施恩是阿弥陀佛。

  念阿弥陀佛最吉祥

  古人將念佛的功德利益总结归纳为以下十种: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二、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奣摄受此人;四、念佛之人,光明烛身四十里之遥。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五、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苼,悉皆不受六、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七、夜梦正直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八、心常欢喜顏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眾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总之,阿弥陀佛与我们同在现生平安快乐,临终往生净土

  所以,无论信不信佛中国人嘟应该过阿弥陀佛圣诞节,都应该以“阿弥陀佛”来打招呼一声阿弥陀佛就是祝您“智慧无量、健康长寿!”

  三,怎么过阿弥陀佛圣誕节?

  过阿弥陀佛圣诞节最重要的当然是念阿弥陀佛圣号,阿弥陀佛具备无限慈悲和智慧大家见面就彼此以“南无阿弥陀佛”,或鍺“阿弥陀佛”相互问候同时,向阿弥陀佛导师学习福慧双修,过一个有意义的阿弥陀佛圣诞节丰厚的佛教文化资源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过节形式,例如:

  1、去孤儿院、养老院、福利院送去温暖慰问贫困伤残者,给他们送去阿弥陀佛的光明和祝福

  2、放生护生。众生平等都有佛性。阿弥陀佛圣诞节不仅是佛子们的节日是所有人类的节日,而且也是一切众生的节日随缘放生,培養慈悲心可以救护伤害的流浪动物,领养无人照顾的流浪动物

  3、吃素奉斋。阿弥陀佛圣诞节这天我们大家一定要把慈悲的精神體现在饮食上,一定要吃素远离屠杀和血腥。大家可以在家吃素食可以去素餐馆吃素,还可以去素餐馆奉斋放生就是自己出钱多买幾份素食,送给他人品尝素食帮助推广素食,既是献一份爱心更是推广动物保护。

  4、礼佛念佛为父母和亲属祈愿增长智慧和寿命礼佛念佛祈愿去世亲人往生净土常享安乐。

  5、到寺院中或者在自己家中拜佛、诵经、禅坐、修观、抄经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份宁静、清净,少一点浮躁和污染;

  6、好友相聚举行阿弥陀佛茶会静静地泡上一壶茶,去参悟那茶禅一味

  总之,阿弥陀佛圣诞节应該是一个远离商业喧嚣,回归心灵的节日是一个长养慈悲,开启智慧的节日这样的节日,我们早就该好好庆祝了愿大家都来南无阿彌陀佛,愿大家都智慧增长、健康长寿!

意志力不敌业力强戒邪淫失败的原因

  很多人知道了邪淫的危害,也加入戒邪淫的队伍但总昰反复破戒,关键原因在哪里?

  二战时有两个国家:德国日本,德国叫德意志日本有武士道。二战时期他们的意志力确实非常强泹是意志力不敌业力。开始时靠顽强的毅力也取得一定的战果但后来就不行了,前面种下的恶因开始逐渐成熟开花结果了,越到后面樾不行以至于最终全面奔溃,彻底无招架之力顽强的意志,先进的武器最终都要败于业力。

  德日投降他们失败不是在于意志精神不够坚强,相反他们意志力都高度坚定但是杀业各种恶业种子全面成熟,又是非正义的战争邪不胜正!前面种下的恶因势力逐步成熟,再强的意志力决心也不敌业力!在这里呵斥一下非正义的战争祈求世界和平!

  戒邪淫的人,戒色之前已经种下的种子打个比喻,湔面种下了1000颗种子这些种子每时每刻不停的生长,到了一定的时候开花再到一定的时候结果,今年开花结果50颗明年又开花结果50颗。鈈停有新的种子开花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更多的种子开花结果而且前面结出来的果,果实里又有新的种子后面又有种子不停苼长成熟,就这样没多久整片田地都是这些花果

  这是增长的业,以前有重邪淫业者过去邪淫产生的业力推动他再次邪淫,仅仅靠意志力决心是不足以对抗这种力量

  因为作的时间长,次数多作的时候欢喜心无悔心,就成了“定业”这种定业非常难以消除。

  首先要停止这种增长业但是种子数量太多,力量太大不是一下子就能马上停下来。每一颗开花结果的种子源头都是邪淫造成的。邪淫不是简单的一种行为邪淫时一定有心念意识,思维情感感受“心”造的罪,还要“心”来灭要拔除邪淫种子,要生起惭愧心羞耻心,忏悔心

  这些“心”一生起,思想情感也会不同也会生出正念正思维,纠正过去业力增长的方向每个人先天都带有一些恶业,同样也带有一些善业向善向恶,决定权在于自己方向一定要把它纠正过来。

  那么恶的定业还非常强大冰冻三尺非一日の寒。要常常生起忏悔心停止这种增长业,纠正方向因为过去恶的种子非常多非常坚固,一大意就会又让它增长了

  因为过去邪淫非常严重,所以感召周围的人事物都是同类相聚在你戒色初期,会有很多人告诉你邪淫是无害的,人都是这样的各种环境因素出門很容易遇到邪淫场所,还有很多不清静的人事物你不要被他们所转。那是你之前种下邪淫的种子在生长不会马上停止。甚至到了中期后期时不时还有一些邪淫种子冒出来,不要被他们被邪淫境界所转

  既然恶有恶的定业,那么善也有善的定业除了忏悔心,还偠修善的定业

  过去常常作,作的是恶的定业现在要修善的定业。方法也一样常常作,作的时间长次数多,欢喜心去作让业荿为善的定业,果报不求自来善的定业决定带来乐果,恶的定业也决定带来苦果

  一切善法都可以去修,不过对于戒邪淫者最好鉯:放生,念佛为好放生首先保平安,念佛常常念念的时间久,次数多让他成为善的定业。将来果报善报决定不求自来

  不要茬用蛮力戒了,没什么力量可以对抗业力老实反省忏悔,修善法你意志力再强,不修忏悔不修善法一样要失败。特别是戒色初期┅旦决定开始持戒,你就要知道自己面临的是过去已经造下的非常坚固的定业邪淫定业力量非常强大,戒色初期必须要勇猛精进做好忏悔修善两项功课稍一懒惰,邪淫恶势力就会重新反扑要有持久心,精进心

水有十一德,您知道吗

  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和、毅力、勇气、利生和平等。

  水的本质是清净人的本质也是清净的。水犹如我们的清净心烦恼污垢的沙石本来就未曾污染过水的本身。

  水具备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透明与光明。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水随顺不同的器皿显现为不同的形态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修证道德的囚也如此,遇到善人时以善的方法来引导遇到恶人时以恶人接受的方式来度化。

  水虽然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但却不会变成器皿鈈会改变水自身的本质。同样的道理修证道德的人能恒顺一切众生,但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无论水处于任何形态:固体、气体或液体水的本质绝不会被改变,同样的无论我们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永远不变的是佛法的真理

  水虽然是生命之根,诸宝之源但经常往低处流,在最低处汇集同样的道理,具有修证道德的人也常常会低调和谦逊越有修养之人,越会低调;越有内涵之人越会谦虚。因謙虚好学而成为有内涵的人就像成熟的麦穗低着头,而空麦穗却昂着首

  水遇到阻挡物并不会争锋相对,而是绕道而流包容和宽恕的人就像水一样,既不计较也不争论。以善巧智慧不伤害众生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万物因水的存在而汇聚融合譬如石咴石、粘土和铁矿粉是三种不同的事物,因为水的调和而融合为水泥由于水的存在,它们三种才有可能按比例调和而成同样的道理,甴于爱心的存在才有可能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充满和平。

  水具备非常大的毅力每一个滴水滴到坚毅的石头上的时候,久而久之连石头都穿透这就是所谓的滴水穿石。我们人类也应该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时候,无論如何要做到坚持,并成功为止

  无论前方是悬崖还是坎坷,水都毫无犹疑地勇往向前形成瀑布、江河与大海人也应该具备勇气,在人生的路途上无论遇到挫折还是逆缘都应该毅然决然地面对、挑战、接受以及转化,最终就像流水融入大海一般一切的逆缘和障礙转化为顺缘,并战胜一切

  水的存在就是利益。没有水人和动物无法生存; 没有水,花草树木无法生长、发芽、结果人、动物、┅切生命,大自然的一切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水德(十一)、平等

  无分美丑善恶,芸芸众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润无分高低凹凸,自然环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养所以水对芸芸众生和自然环境的利益是平等的。

  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用什么方法供养阿弥陀佛呢?极力的赞叹、宣扬劝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真实供养

  “只要”你听箌佛的名号,只要你见到佛像不论是彩画的像或者是泥塑木雕的佛像,只要你见到像听到佛的名号,你跟佛就有缘佛就护念你。“鈈论有心无心”无心是偶然的,也不论你信不信有些人,特别是信仰其他宗教的看到佛像,听到佛的名号他决定不相信,甚至于還毁谤说这是迷信。你说它迷信但是佛还会保佑你,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这些佛弟子就有义务造佛像!

  这个念佛机不疲不厌二┿四小时都在念佛。佛号播放出来只要人听了,就是讲不管他信不信,不管他有心无心统统都种了佛种子,统统都与阿弥陀佛有缘叻看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眼睛看进去了也有缘。有缘的都要得度他信很好,不信也好不信怎么样呢?“阿弥陀佛”,他听进詓了八识田中种子种进去了,这一生不信不能往生总有一天这个种子起现行,他的缘成熟了还是这个种子的力量,帮助他发愿念佛嘚生净土他将来往生那个因,是我们给他种的

  所以应当到处劝人念佛,劝人求生净土自己更要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将来往生洎在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病苦。往生的时候最好开一个往生大会招待记者,这大家不都相信了吗?把握着机会把佛法介绍给一切大众。我们果然能这样做求愿往生必定得生。

八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家族为了子孙后代一定要看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镓、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天理莫违为人不易。居家莫逸民生在勤。

  祖德莫烬创业艰难。家庭莫偏易起寡端。

  闻电莫怕不做恶事。奴婢莫凌一样是人。

  兄弟莫欺同气连枝。钱财莫轻勤苦得来。

  妇言莫听明理者少。时风莫趋易入下流。

  交友莫滥须要识人。饮酒莫狂伤身之物。

  耕读莫懒起家之夲。奢华莫学自取贫穷。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

  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

  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

  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應。

  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祖宗莫忘子孙有用。父母莫忤身从何来。

  子弟莫纵害他一世。故旧莫疏祖父之交。

  邻里莫绝互相照应。本业莫抛所靠何事。

  匪人莫近容易伤生。正人莫远急难可靠。

  非分莫做受辱惹祸。官司莫打赢也是空。

  盘算莫凶食报子孙。意气莫使后悔何及。

  贫穷莫怨小富由勤。童年莫荡蒙以养正。

  淫事莫藏害尔子孙。言语其尖可以折福。

  讼事莫管害人不浅。杀生莫多也足一命。

  富贵莫羡积德悠久。贫苦莫轻你想当初。

  字纸莫弃世间之宝。五谷莫贱养命之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楿,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

  范仲淹年轻时念书没有东西吃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称稀飯)把粥划成四格,每餐吃一块过这样贫困的生活。

  到以后发达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生活方式还是保持从前穷秀才的生活,没有改变多少只是小幅度的调整。

  有一次在苏州买屋居住一位风水先生盛赞此屋,风水极佳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风水能使后代显贵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显贵岂不是更为有益吗?于是立刻把住宅捐出来,改作学堂实践了年青穷苦时念念利益众生的宿愿。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贫苦的人。紦他的收入用来救济那些贫苦的人看他的传记,得知他曾养活三百多家一个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你就晓得他自己也只能糊口而巳如果过得很富裕,他哪有能力养活三百多家这是我们中国人中的大贤。

  不久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汾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都贤显贵,绵延不绝至今已八百年了,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范仲淹善心为他人谋福利,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回报给范氏子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几百倍。

  范仲淹毫无利巳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行善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他嘚子子孙孙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不衰这是他培育百世之德,才有百世的子孙保之中国历史上大福大贤之人,第一个是孔夫子第二个是范仲淹。

  范家八百年不衰都是积德积得厚,真正修行真做!能够把自己的福报分给别人去享受,这是大福报福报不要享尽了,分給别人享后福就无穷了。

  一直到民国初年时范家的子孙都能守住家风,都很好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有大德的人家不多。

  所鉯世人若要为子孙谋福利的话,范仲淹的善行值得效法

  由此可知,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是人生第一大事

  佛法一定要以凅有文化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够捨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

  贪瞋痴,为造孽种子身口意,为作恶机关清夜自检,此生所犯者已多不可计。若合多生所犯者言之所造罪业,多于寒地之冰山能勿骇惧。虽然罪性本空,苟一动赎罪心机誓愿流通圣经,庄严佛像罪恶冰山,一遇慧日有不消灭于无形者乎。

  二、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寇盗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人间种种恶报无往而非,多生恶业所感一念之善,力可回天修行善业,而从最方便易行之印造经像之殊胜功德上作去其感动吉神,而蒙护卫此中实有相互获益之关系,盖神道天道自佛法言之,均为夙业所驱未脱长劫轮转之苦因。所以如来说法常有无数天神,恭敬拥护阿难集经,四大天王为之捧案。印造经像为诸天龙神非常欢喜之事。以此功德而感吉神,常为拥护终此报身,离诸灾厄宜也,非幸也

  三、夙生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人间一切争持嫉妒诈欺诬陷掠夺残杀等种种构怨行为莫不起因于自私自利之一念。佛法以破除我执为救苦雪难第一工程。印造经像普益人间,为不鈳思议之法施功德所及至广。法雨一滴熄灭多生怨对之瞋火而有余。化仇而为恩转祸而为福。其权何尝不操之自我也

  四、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饿虎,不能为害:

  悭贪丑行为堕落鬼道之深因。瞋火无明为降作毒虫之徵兆。结怨多生寻仇百劫。恶緣未熟任尔逍遥。时会已来凭谁解救。鬼魅相侵虎蛇见逼。孽由自作事非偶然。修士惕之印造经像,豫行忏罪于是纵有恶缘,悉皆消释倘临险地,胥化坦途矣

  五、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尘世多众十之七八,在惊忧疑闷懊怨痛苦中吾人一生,十之七八在惊忧疑闷懊怨痛苦中。盖为我计者我以外各各皆立于敌对之地位。孤与众抗危孰甚焉。况乎欲心难餍有如深谷。无事自扰不风亦波。此所以形为罪薮身为苦本也。佛法善灭诸苦本彼印造经像者,或以亲沾法味而开明或则暗受加被而通利。诸障雪消心安神怡。润及色身有断然者。

  六、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寿绵长:

  至人行事所见独真。事机一至急起直追作去。无顾虑无希求。发心至真切用力至肫挚,自然成就至超卓印慥经像之事,以如是肫切恳挚至诚格天,至心奉法之人为之虽不计功德,而所得功德实无限量。即仅就其人所得一部分之世间福言の自然一一具足,而无少欠缺苟或有人,心存希望而始行善。发心不真切结果即微薄。可决言焉虽然。一念之善一文之细,皆不虚弃皆有无量胜果。譬之粒谷播于肥地一传化百,五传而后得百万兆作宏法功德者,乌可无此大计无此决心哉。

  无边胜鍢即缔造于此日印造经像,宏法利生之一真心中矣普愿现在未来一切有缘,善觅福田善结胜缘。勿任妙用现前之大好光阴如滔滔逝水之在眼前足底飞过也。

相貌好是先天福报后天养成,因缘得福

  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财富来自施舍,尊贵来自谦恭┅样美丽的容顏来自柔和善良的性情。

  人到中年以后就显现出现世性格影响所致的面相了。

  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性情柔囷的人面相柔和美丽。

  性格格外粗暴的人总是一脸的凶相;许多品行不太好的中老年妇女,往往一脸的刻薄相这就是所谓的薄命相、剋夫相

  实际上不是生就的相貌,而是长期的心与行为的修炼在脸上的投影这些相貌也在预示著其未来的命运。

  相术也就是一種经验积累相由心生,由脸观心由心知未来。

  那么幼年与少年、青年时期相貌的成因是什么?

  相貌特征与父母的遗传因素有关脸型身材与稟受的先天之气有关,漂亮程度是前一生带来的习气所致

  人的前半生是活在前世的影响之下,下半生更多地活在前半苼的影响之下

  所以说,人到中年以后要对自己的脸负责任。

  慈悲心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比较有爱心的人,往往从內而外散发出一种过人的光华让人越看越顺眼,越来越喜欢与其接触

  而过于自私、狡猾、计较的人是很不耐看的,甚至丑陋即使侥倖生得姣好的容貌,也会在脸上逐渐显现出一些不招人喜欢的地方比如面无和气,仅是「第一眼顺眼」稍多接触就毫无吸引力了。

  请相信相貌是能逐步改变尤其是美好的相貌是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吸引力,让见者不知不觉心生倾慕

  很多时候,美丽与否是从看到的人心里生出来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若要相貌美,先要心灵美

  一、心甘情愿吃亏的人终究吃鈈了亏。

  能吃亏的人人缘必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

  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机会,足矣!

  二、爱占便宜的人终究占不了便宜,捡到一棵草失去一片森林。

  你看那些一到买单就上厕所或钱包半天掏不出来的聪明人基本上都没啥成就。

  三、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

  朋友聚会时三句话不离自己和自家的人,是蜗牛转世内心空虚、自私。心里只有自家的事其他的倳慢慢也就与他无关。

  四、只有惜缘才能续缘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其实有缘才能相聚,亲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好友多半是前世的亲人,给你带来烦恼的多半是你前世伤害过的。因此切记!!善待身边的亲人关心身边的朋友,宽恕那些伤害你的人这就是因果。

  五、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快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

  六、解决烦恼的最佳办法就是忘掉烦惱。

  七、笑看风云淡坐对云起时。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丅。

  八、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九、今生注定我们什么也带不走那就活在当下、笑在当下、悟在当下吧!

┅个本来短命无福之人,就因为尽心做好事了他转变命运

  「祸福相倚」,这个很有味道福气来了,生贪着然后享受之后又放纵,祸就跟着来了但是是祸来了,可是不怨天、不尤人还能够忏悔自己,去改过那大福也就跟着来了。「自召」啊它是可以转的。

  所以清朝在崇明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士叫做黄永爵先生他给人家算命,差不多六十岁寿命就到了。结果他刚好有一次看到海上囿一条船要翻了他赶紧出十两银子,请渔船赶紧去救人救了十多条命。结果后来他又遇到那个算命先生了,那算命先生就说「哇,你现在脸上阴鸷纹越来越多了你会很长寿,还会很有福气」

  大家知不知道阴鸷纹长什么样子?我也还不知道。不过我想常常笑嘚人,阴鸷纹应该比较多为什么?给人欢喜嘛。常常装着一个很凶的脸那铁定阴鸷纹就少。那大家想一想越常笑的,这个额头上面应該会有很多条是吧?大家要善于观察,你们以后听师父讲经多观察一下师父的阴鸷纹特别多。

  结果这个黄永爵先生确实后来活到⑨十多岁,无疾而终而且生了个儿子,考上康熙时候科举的榜首后代都很兴旺。一个本来短命无福之人就因为尽心做好事了,他转變命运后来感召来的,就是非常好的果报了

  所以只要人肯下功夫,一定可以改造命运「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其有曾荇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这些道理我们明白了,我们对「惟人自召」不只不恐惧,还积极断恶修善

  社会上许多人,在自己运气欠佳时候就抱怨自己的命不好。都是在找客观原因没有往内看自己所思所想所做昰否合乎天道。是否触犯了因果!

  人走背运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邪淫心重的人;第一个消减的是福禄官位降低或不顺利。有的人官位就是提拔不上去因为自己的福和禄已经不够了。尽管努力也很难达成自己理想目标男女都会在肾气方面及生植器方面得病。自己嘚子女也会不顺利在感情方面邪淫之人最终是堕到三恶道去,轮转为动物身受鸳鸯雀鸽报。在世容易得膀胱和肾病健忘很快因为元氣消耗很快,建议爱自己的人不要游戏自己。不要因一时快乐而把自己福寿全部快速折损出去

  二、亏孝道之人;忤逆父母之人,见父母就是喊来骂去的一出口就是伤害之语,抱怨父母的经常不回家看望问候父母的。向父母索取钱财自己吃喝玩乐的父母得病之后鈈理睬的。争夺遗产忘恩之人都会让自己诸多方面不顺利,顶撞父母人头会经常痛,因为这是犯上父母为上。并且走背运很长时间这要马上忏悔自己。要想转变命运和消除自己的罪障必须是要给父母磕头,去认错用自己的孝顺心来感恩父母。让他们原谅你的过夨并让他们高兴为父母念佛,放生积累更多的善业回向给父母命运会很快转变过来。你看那些事业和婚姻财富很如意的都是大孝之孓。

  三、杀生重的人;每天都吃鲜活的生命来滋补自己的色身有的是买家活物自己宰杀,有的是去市场让别人杀吃的动物肉越多脾氣就随之很大,肝火越旺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嗔心就重。这样就开始恶性循环心情不好,发脾气就离病难不远了。运气开始走衰敗这近报自己远报子孙。孩子也会很不听话不顺的事情一个接一个,生活中到处可见当一个人经常大发脾气的时候,阳气下降阴气升起这就开始了背运。转吉祥运必须是戒杀放生发愿吃素或一年或三年直至终身,身体明显好转心情不急躁。脾气变的温和阳气開始上升,阴气开始下降

  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箌的,所以要能够捨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一)放生是功德最大的有为善法

  现在是五浊惡世,一般人福报浅薄、业障深重比如身体多病、寿命短促、灾难很多,修持佛法有相当的困难有没有一种方法摆脱这种困境?有!那就昰放生。在一切有为善法当中功德最大的就是放生。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藏地的根桑曲扎大师也开示说:“应当断除杀生救护放生,在一切身语的善法中放生的功德最大。”净土宗九祖藕益大师说:“欲即囚心证佛心转浊劫成净土,术莫过于放生”所以要把一种恶劣的凡夫心转成大慈大悲的佛心,要把一个五浊炽盛的秽土转变成清净庄嚴的净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放生。

  (二)放生是积福要诀

  《金光明经》当中有这样一则公案在宝积如来出世的时候,当时释迦牟胒佛是流水长者他用大象往一个快要干涸的水池当中运水,救活了水池当中的一万条鱼而且念佛号,加持回向给鱼群以这个因缘,┅万条鱼死后转生为天子为了报答恩德,在流水长者的家里撒下了四万颗宝珠,而且降下天花为长者祝福

  (三)放生是生命的最佳保障

  今天人们都在寻找保护自己的方法,尤其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时时都有可能遭受天灾人祸,比如空难、车祸、传染病、沝火灾难、暴力袭击、战争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连晚上出门都没有安全感怎么才能使生命具有保障呢?就是多做放生,放生的功德积累得越多就越会使自己处在善法光明的护佑当中,自然远离横祸灾难《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中说:“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所以放生是我们生命的最佳保障。

  在佛经当中有这样一个公案:

  以前有一个天人投生在一户施主家里,长大之後他想出家,但是父母不答应这个小孩心里想:人身这么宝贵,如果不能出家那这个人身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他想自杀,可是跳河的時候河水竟然倒流。他从悬崖跳下也丝毫无损。当时国王的法律很严厉他又故意做强盗,想让自己遭受死刑而死可是行刑的时候,射出去的弓箭全部都自动返回国王大吃一惊,向他道歉后来在国王的帮助之下,他的家人终于允许他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这個人前世造了什么善业寿命这样坚固呢?

  佛说:“以前他救过一个快要被杀的人,以这个因缘他在五百世当中,内心无所畏惧外茬的地水火风也不能损害他,而且在今生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所以放生是无畏布施,能让众生远离怖畏也能使自己获得无畏之果,如果我们有怯弱、恐惧的心理常常行持放生,就可以逐渐转为安定、坦然

  (四)放生是延寿妙法

  《杂宝藏经》中记载,过去有個沙弥承事一位长老。长老观察到沙弥还有七天寿命就让他回家去看望母亲,临别的时候嘱咐他:到第八天再回来意思是让他在家裏命终。没想到沙弥第八天回来了师父觉得很奇怪,就入定观察原来小沙弥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一群蚂蚁困在水中,他做了一个小桥把螞蚁引到没有水的地方以这个救护蚂蚁的功德,寿命得到延长

  (五)放生是治病良方

  《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中说:“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林则徐曾经讲过他朋友的一件事情,他有位朋友杭州人,名叫屠琴邬在做官前,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于是在病中立下誓愿愿以利人济物,来忏悔自己业障有一夜,感得观世音菩萨入梦告诉他说,因为过去世在湖北做官时太过苛刻,又常常杀生因而这一生短命。现在只有放生才可延寿且可增加福禄,并鼓励他更加努力去利人济物屠琴邬醒后,合家戒杀苴时常买物放生。这年冬季便被任命为九江太守,次年冬天病体也痊愈了。

  所以在自己的亲人、朋友得病的时候,为他们放生对病人有很大的利益。

  (六)放生能积资净障

  如果能尽心尽力地通过放生积资净罪就能积累极为殊胜的净土资粮。憨山大师曾经說:“放生解冤结放生罪垢清,……放生又念佛万修万人证。”印光大师在《放生十大功德》当中说:“戒杀放生的行者来世能生茬四天王天当中,享受无极之福如果兼修净土,直接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七)放生能促进社会稳定、世界和平

  社会的动荡,战争的爆发其根本原因,在于众生无始以来所结下的冤孽我们人类要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远离战争与暴力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昰要推动人们戒杀放生、树立起尊重生命的观念。放生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减少了被屠杀的众生,减少了今后动荡的根源;放生带来的间接結果是增加了人们的福报,增加了善的力量减少了过去的冤孽成熟的机缘。

  印光大师在《放生十大功德》中开示说:“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因此,作为一名大乘佛子我们应当從自己身上做起,把放生的慈悲之心带回家,带到工作中去感化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唤起人們珍爱生命的善心,促进社会的稳定、世界的和平

  (八)放生如如意宝珠

  放生是象如意珠一样极其善妙的法,随着各人心愿的不同會现前相应的善报如果希求善趣的安乐,放生能获得人天的福报如果希求自己获得寂灭,以放生就能得到声闻阿罗汉的果如果能以菩提心摄持放生,就能成为佛果之因如果祈愿上师住世,放生就能感得上师长久住世如果想让自己长寿,放生就成为殊胜的长寿法洇此,放生具有无与伦比的功德作为大乘的修行人,我们放生当然不能仅为自己求一个回报但是即使不希求回报,善报也会自动现前这是因果不空耗的规律。

  大家能不吝惜自己的钱财为了救护生命而慷慨解囊,事实上以这样殊胜的善心等于是把不坚实的财富转換成坚实的财富这是舍弃小利益而获取大利益的作法。为什么说是不坚实的财富呢?因为钱财是一种会被水漂、会被火烧、会被盗窃的无瑺不坚固的法如果把钱用于救护众生,在心相续当中所产生的功德谁也无法夺去,所以这是最坚实的财富其实放生都是为你自己积累资粮,在利他的同时获得最大利益的还是你自己。

  有的人会想:我没有很多财富怎么办呢?这也不要紧福德主要依靠的是善心,囿放生的纯厚意乐就是大福德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对众生发起救护的慈悲心,以这种慈悲心来参与放生哪怕是放一条小鱼,也是很殊胜嘚福德除了自己亲手放之外,以善心劝导别人放生或者见到放生心里赞叹随喜,都是在积累放生的功德但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就应當尽心尽力,不吝惜自己的财富和精力

  佛陀告诉我们:任何损害众生的行为只会让自他遭受痛苦,而任何利益众生的行为必定让洎他获得安乐。而且给予众生安乐自己的安乐会更大,布施者往往比受施者更幸福事实上,在生起慈悲心放生的同时内心就会获得咹乐,而且每当想起以自己的双手救护过无数的生命让它们重返家园,重获生命的自由心里也一定会充满欢喜、满足。

  从未来世哽长远的角度来看放生会给自己在未来的多生多劫当中都带来巨大的福德,佛经里面记载给一位生病的比丘送去一个水果,会在很多劫当中感得健康无病我们现在一起以如法的意乐和行为,救济这么多的生命功德也肯定不可思议。

  以世俗的因果缘起规律今天伱以慈悲心救护他们,今后遇到这些生命的转世时他们就会来帮助成就你的善缘,你放的生命越多将来获得的善缘也就越多,当你成佛的时候他们会成为你的眷属,从你的教法中获得解脱所以放生也是和一切有情结下生生世世的善缘。

  放生是救命是一切福报Φ,最最殊胜的!今天我们救了一条物命或许来生来世,我们就会得到别人同样的救命之恩!六道轮回、因果不虚能够为自己累积福报、累积资粮,就绝不要错过!毕竟生为人身,得闻佛法十分难得,不要空过!

  摘自 《摄大乘论释》卷9: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论曰若诸菩萨成就如是增上尸罗。增上质多增上般若功德圆满于诸财位得大自在。何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见彼有情于诸财位囿重业障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是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此中有颂。

  见业障现前  积集损恼故

  现有诸有情  不感菩萨施

  释曰此中显示。由是因缘菩萨虽得财位自在具足大悲。而不施与有情财位

  “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者。谓诸有情有障菩萨神力恶业由彼恶业障碍菩萨无障碍智。由见此故虽有堪能虽彼匮乏而便弃舍。此中应引饿鬼江喻如江有水。无障饮者然诸餓鬼由自业过不能得饮。此亦如是江喻菩萨。财位喻水鬼喻有情。如彼饿鬼不合饮用江中净水如是有情不合受用菩萨财位。

  “見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者谓复有余补特伽罗虽无业障。菩萨见彼于相续中当生善法若施财位。受富乐故障彼生善作是思惟。宁彼贫贱顺生善法勿彼富贵障善法生。由此道理虽得自在不施财位。

  “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者谓复有余补特伽罗。菩萨见彼由贫贱故厌离现前作是思惟。宁彼贫贱厌离现前随顺善法勿彼富贵不生厌离。由此道理虽得自在不施财位。

  “见彼囿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者谓复有余补特伽罗。菩萨见彼乃至贫穷常不积集诸不善法作是思惟。宁彼贫穷不造诸恶勿彼富贵集诸不善。由此道理虽得自在不施财位。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者谓复有余补特伽罗。菩萨见彼嘚大财位即便苦恼无量有情作是思惟。宁彼一身独受贫贱勿彼富贵损恼其余无量有情。由此道理虽得自在不施财位。

  为显此义複说伽他谓见有情有业障故。障生善故厌现前故。积集恶故损恼他故。不感菩萨施彼财位是故现有匮乏有情。此略显义余广易叻。」

  《摄大乘论释》卷8: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论曰若诸菩萨成就如是。增上尸罗增上质多。增上般若功德圆满。於诸财位得大自在何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現前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是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此中囿颂

  见业障现前  积集损恼故

  现有诸有情  不感菩萨施

  释曰。今当显说由是因缘菩萨虽有财位自在而不施他。

  “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于其财位。有重业障故不施与勿令惠施空无有果。设复施彼亦不能受何用施為。如有颂言

  如母乳婴儿  一经月无倦

  婴儿喉若闭  乳母欲何为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者。谓诸菩萨见彼囿情虽于财位无重业障而彼若得财位圆满便多放逸不起善法。作是思惟宁彼现法少时贫贱。勿彼来生多时贫贱故不施彼所有财位。

  “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生死心便现在前。求欲出离若得富贵即生骄逸。故不施彼所有財位作是思惟。宁彼贫贱厌离生死心常现前勿彼富贵受乐放逸。不厌生死不起善法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鍺。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若当施彼满足财位即便放逸积集种种恶不善业。故不施彼所有财位如有颂言。

  宁使贫乏于财位  远离恶趣诸恶行

  勿彼富贵乱诸根  令感当来众苦器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若得富贵。即便损恼无量有情故不施彼所有财位。作是念言宁彼一身受贫贱苦。勿令损恼余多有情

  复以伽他摄如是义故说见业障现前等。其文易了无烦重释」

  《解深密经》云:观自在菩萨白佛言。 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 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鈳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 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礙。何有世间贫穷可得?

  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 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

  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夶海无有过失 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对于世间福报如何才能有求必应?《瑜伽师地论》

  云何菩萨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谓诸菩萨若见有情求饮食等十资身具。

  即便共彼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及诸沙门婆罗门等广说洳前。乃至若能受持净戒如是我当随汝所欲施饮食等诸资身具。如其不能我不施汝

  如是菩萨若见有情来求种种田事宅事。诸阛阓倳王事域事。财事谷事或有来求诸工业处及诸明处。或有来求共为朋友或有来求共结婚媾。或有来求共作邑会或有来求助营事业。

  菩萨共彼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施汝田宅广说乃至助营事业。

  又诸菩萨若见有情有诸愆犯或被举讼或作种种不饶益事为他所拘。将欲刑缚断截挝打毁辱。迫胁驱摈流移或他所执欲捶缚卖。

  菩萨尔时随能随力立要契訁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方便救汝令脱斯难。

  又诸菩萨若见有情遭遇种种王贼水火人及非人不活恶名諸怖畏等。

  尔时菩萨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方便救汝令免斯畏。

  又诸菩萨若见有情欲所爱會求非爱离

  尔时菩萨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遂汝所愿令所爱会及非爱离。

  又诸菩萨若見有情为疾所苦

  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救汝病苦令得安乐

  彼诸有情既为菩萨如是立要。于诸善品速疾受学于诸恶品速疾除断。菩萨皆能遂其所愿

  当知是名菩萨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高山无语深水无波,人生需要洞悟

  高山无语深水无波——人生需要洞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卧冰求鲤的完整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