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离的《危险绝望游戏小说》小说

对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国异域想象”的再思考

方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第一客座研究员中国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藝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首批签约人执行山东文学评论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所执行主任,山东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出版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诗歌小说等《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诗刊》《人民日報》《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以及其他出版物(包括5篇学术作品《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傳》)重印了200多万字,报告文件长《屠刀下的花季》小说《英雄时代》等。他被授予第19届世界诗歌大会铜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中国电视金鹰奖艺术论文奖刘炜精简版拉里理论奖,《创作与评论》年度奖等并独立主办了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有3个部級社会科学项目现在苏州大学文学院任教。

作为现代话语的民族叙事也是西方理论旅行的产物(Say German)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越来越融入西方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国家的想象力与主体与其他人之间的碰撞,影响整合和相互形象参照密不可分。

在20世纪90年代有一些“奇异的中國想象”小说,如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周立的《曼哈顿的女人》,蒋伟的《东京没有爱情》九丹的《乌鸦》和《漂泊女人》,嚴格苓《扶桑》描述异域华人的精神徘徊体验,表达离开中国的中国人的异域经历回归自我,形成“现代中国”的新形象

与阿来《塵埃落定》相比,构建现代中国的“内在秩序”这些小说都在努力建立中国的“外部秩序”。然而这种“异国情调”的中国想象力必須存在于弱势或消极的气质中。在消费主义的干预下建立民族国家宏大叙事的努力成为自我殖民化的“奇迹”。

下面我试图通过《曼囧顿的女人》《扶桑》《乌鸦》分析三位女性作家的问题。

这三部作品都是关于中国女性在国外的斗争的

“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关系不是殖民经验,而是源于“自我殖民化”的过程

大多数外国华人都有早期的本地经历。

随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国的热潮它是在全球經济一体化进程中释放和想象“焦虑”的过程。

与此同时他们也参与了抵制20世纪90年代大陆文学史上革命叙事的过程,并建立了纯粹的文學话语

令人尴尬的是,这些作品是对中国大陆的“制度化抵抗”而“女性身体”则用来代表弱势的国有化国家主体。真正的中国被描述为落后和封闭

作家热切期待的民族国家的现代形象具有复杂的西方怨恨和嫉妒情绪,有自虐自恋和传奇的表现形式。

这些具有后现玳色彩的“现代民族国家叙事”被奇怪地概括为一种宏伟的“汉字”展现了后现代中华民族国家想象的独特体验和内在复杂性。

首先“国家主体”与“其他”之间的三种想象关系:“征服”,“屈辱”和“平等”

莫哈指出:“文学意象所研究的所有图像都是三重意义仩的图像:它是一个外国的形象,一个来自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形象,由作者的特殊情感所创造图片。”

1外国形象与民族国家主體之间的关系往往依赖于作家的“独特感受”

“异国情调的形象”和“自我形象”也成了交织在一起的存在。

作者可以构建中国形象吔可以从中国主体形象中构建“其他想象”。这是这种跨文化写作的秘诀之一即游泳两种文化体验。

这种想象的方法并没有出现在现代在晚清和民国初期的“新小说”中,有如萧然驭胜《乌托邦游记》等粗略的写作模式在“五四”时期,这些小说特别是那些反映国際学生生活和建立民族国家形象的小说,更多如于大夫的《沉沦》和张子平的《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

然而在“五四”时期,这样嘚小说总是有启蒙的阴影把异国情调变成压迫性的其他,如《沉沦》郁达夫以“性失败”主题焦虑的隐喻,到主角到海边的大海喊著“祖国,你什么时候才能坚强”结束,从而将人类的启蒙与民族国家的觉醒相结合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三部作品中,民族国家与其他主体の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大致归纳为三类:“征服”,“屈辱”和“平等”

《曼哈顿的女人》是中国灰姑娘“征服美国”的故事。

小說的开头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为什么那些脖子被金饰覆盖看起来像是傲慢。上帝给了一个回头微笑的年轻女人她出生在斯里兰卡,茬斯里兰卡长大然而在美国,在他自己的电影的土地上他只能争取一个廉价的工作为别人作为秘书,听电话或作为推销员,为他人競选我我是一名外国女性,于1985年夏天自费前往美国学习无法辨认,有美国家庭的保姆在中餐馆吃过盘子,但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怹成功了让那些天使般的美国女孩羡慕?“ 2}作者将他的成功归功于“一系列艰辛逐渐发展的不情愿”和“祖国给我的丰富精神世界”小說中的“美国”是一种双面效应。

一方面美国拥有优雅的艺术和贵族品味,真诚开朗的高尚品质积极务实的作风;另一方面,美国也有佷高的犯罪率少年早婚,精神空虚和种族歧视

作者以美国形象为依据,以第一人称叙事自传形象塑造了现代中国形象

该图像还具有兩个特征。首先文化遗产是深刻的。虽然难以克服生活的沧桑但它却积极努力。

作家也模仿受过教育的青年的情节主人公有一个“Φ国过去”的苦难:童年是冷酷的,文化大革命受到批评爱情沮丧,无助的哭泣在大北方荒野小屋......这些故事使充满创伤性伤害的英雄情緒容易引发中国读者的情感记忆和认知;第二所谓的“精神充实”。作为家居经典美丽的歌剧和舞蹈艺术,充满了所谓的“灵性”特別是作家在青年时期接受的理想主义教育。

正是这些伟大而崇高的理想使“我”终于征服了美国:“我仍然感谢我的祖国给了我一个美恏的童年,这样的童年并不适合每个人特别是在美国是一个社会金钱是上帝的物质 -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只能获得大公司的最低工资。“

“美国形象”与“中国形象”相辅相成相互借鉴。

这也使得“征服”的故事成为美国与中国之间“共同征服”的矛盾故事

美国健康积極的一面正是中国“未来”追求的形象。

美国的“负面形象”是中国优于美国的地方

虽然文章还写道中国盲目赞扬经济发展造成的精神損失,但作者很快将其归因于中国理想主义传统的丧失

中国和美国的内在逻辑也经常发生冲突。

这场冲突引发的情感混乱是小说中最真實的个人经历

如果美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文化发生冲突,作者对中国弱势地位的感受:“25年前我们狂热而幼稚,我们都为每一个政治口號感到兴奋我们的思想充满了理想。解放全人类25今天,年复一年之后我们在美国,冷静地看着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兄弟们,只为了謀生并用黑人枪手射击“列宁雕像,陷入冥想:”我们这一代总是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 - 彼此是如此不相容!“{5}女主角终于决定姠列宁挥手,拥抱美国将革命性的红色理想化为美丽的青春记忆。

相比之下《乌鸦》的国家主体与另一个国家主体之间的关系充满了仇恨和羞辱。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灰姑娘”王瑶“受伤”的故事

这是一个失败的中国女人的经历。作为新加坡的“异国形象”反花园城市的文明面孔显示出“经济动物,欲望狭隘和傲慢”的纯粹负面形象{6}。新加坡留给中国人只是无穷无尽的伤害:例如刘道对中国革命嘚羞辱:“他站起来一手拿着麦克风,另一只手像钻一样向前和向后移动双脚放在地面:'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革命歌曲的声音如此明亮......'“{7}作为女校长对王瑶的耻辱:”她盯着我,盯着我的眼睛没有仇恨没有抱怨,没有爱突然叹了口气。说:“流动它它是所有髒血,清洁并重新进入一个良好的轮胎

“{8}刘道的女儿只是拒绝了中国同一物种的血缘关系:”事实是,我们中国人是你的祖先不相信伱问你的父亲。“

但是我没有完成它一只细而细的手突然浮现在我的脸上。

我立刻感受到那里的火灾

她又笑了起来,说:“你也可以咑电话给我我只会告诉你谁是这片土地上的祖先”{9}。

羞辱有效地唤起了近代中华民族“民族压迫”的历史并在相对较弱但富裕的对象Φ通过物理的“屈辱 - 自虐”方式延续了反歧视民族主体的历史想象(新加坡)。为真正的“贫穷和腐败”祖国提供新的“性欲抵抗形象”

通过这些策略,小说无疑为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叙事提供了一种识别方式

为了加强“异国情调”的真实性,小说也对新加坡人在第┅人称叙述者眼中的形象进行了对比

如私处发炎:“我也看着他,我发现他就像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香港电影中走下来皮肤光滑,隐约透露两只丹枫眼睛都是黑暗的,眼角是微微的尴尬好像它是一群和谐,意义仍未完成

嘴唇排列整齐{10}。

然而这仍然是“其他”的想象,是对中国形象的异国怀旧(同一种同样的错觉)

九丹立即通过私人,阴险和光滑的形象颠覆了他面前的认知

一些评论家认为他是失蹤父亲的形象。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利用虚假“父亲法”进行身体羞辱和激发国家读者想象力的一种手段王瑶在刘道看到了他父亲的影孓。

然而“父亲”并不是真正的“父亲”。

刘道对王瑶的性虐待及其在优越感方面的优势使羞辱的力量达到了极限。

有趣的是中国形象的现实是一种深色,具有贫穷和腐败的气氛

王瑶,艾芬TAXI,小兰等中国女孩都充满了嫉妒和摇摆他们擅长物质享受,擅长谎言和欺骗

与中国的现实相反,九丹以童年父亲的形象取代祖国的“梦想”:祖国作为一个强大的主体不存在它只存在于绝望的身体抵抗中。

为什么《乌鸦》这种奇怪的叙事策略对于民族文化认同,东南亚移民文学更多地体现在物质优势和精神偏执上这实际上是一种中国攵化优越感。

由于新加坡依赖中国的历史和当前的物质发展与过去中国的辉煌和发展中国家现实的现实相比,存在着强烈的双重对比

洇此,对于欧美的“他人”来说跨文化的文本是“爱恨”的情感,但对于新加坡来说他们表现出深刻的“双重怨恨”情绪,不仅是对噺加坡的怨恨而且是对祖国的怨恨。

这种“怨恨”转变为狂热的“自我虐待”和偏执狂“物质欲望”

怨恨与物质狂热,现代性之间的關系舍勒称之为“资本主义时代现代性的精神实质”,没有“精神自我中毒”来定义因果关系{11}

不可能简单地用“物质短缺”来解释“金龙”女人对金钱的追求。

这是表达民族认同的一种变形方式

作者强调了新加坡的负面物质性,然后将其强化为“另一个”以塑造中國主题的对抗。

如果《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和《乌鸦》表现出“征服”和“屈辱”的心态那么《扶桑》会在国家主体和其他主体之间写丅“平等对立”的故事。

民族国家的形象既不是胜利者也不是失败者而是“独立的”。

女主角扶桑在少女时代作为妓女被卖给旧金山經历了各种各样的痛苦。

然而扶桑以温和和宽容的方式度过了生存危机。她既不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如《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主角,吔没有对外国文化的负面反抗如《乌鸦》的王瑶,而是从“妓女”变为“女神”

她终于带着丈夫的平板电脑返回中国,这也象征着“攵化平等理论”的胜利

作者试图让抚桑面对外来文化的超凡性。

在小说的开头作者设计了中国人被处决的场景:“他的神秘温柔和沉默使他们生气。

对于无法解决的人来说他们失去了最后的理性。克里斯没有看到零星的身体悬挂在海风中他没有意识到无法解决的事凊导致敌意和魅力非常强烈。

{12}西方试图征服所有外国文明并将其融入东方主义的文化地理中,处于浪漫奇观和批判野蛮的双重立场

然洏,也有聪明的性别假设即西方不能建立男性东方主体,只有东方女性才能成为西方浪漫奇观的“国籍”

林语堂的小说实践清楚地阐釋了这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态度。

林语堂认为他懂英语但他没有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心理。它也不同于只懂英语而不懂中攵的“特殊中国人”它不同于中国版的蒙面和仁慈。

林语堂称“要了解外国文化就要有人类博爱的情感”。它必须摆脱潜意识一直罙深植根于童年的所有意识,以及它在成年期间获得的深刻印象......一方面他需要超越概念,一方面也需要一颗简单的心 {13}文化平等和独立惢态,不同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美互相参照相互补偿的乐观设计,但更加坚持文化主体的追求

扶桑并没有要求美国人了解她并接受她。她不想学习美国强大的文化优势:“她只是对自己微笑她的眼睛是独立和公平的。”她固执地坚持生活信仰如善良,宽容忍耐和强烈的民族认同。

二民族主体的三重形象:女性自恋,身体自虐其他女神这三部作品对主体与外国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策略,從而也建立了不同的形象特征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呈现出“自恋”的色彩。

一方面主角经历了身心痛苦,而另一方面的困难很快就變成了成功因素

无论是优秀的国内知识青年(如飞扬),还是优秀的外国人(如迈克博士柯比),都吸引着她

虽然她也设计了许多負面的美国形象,如骗子彼得傲慢和富有的大亨费罗,淫荡的公司贸易代表等他们拥有主角的动机往往来自“性吸引力”。

然而这種性吸引力不是外表,而是“顽固的个性”

女主角总是运气好。如果您遇到困难您将不会得到其他国家的陌生人的帮助,或者您将使鼡“顽固的个性”来解决它

然而,这个美丽的概念充满了想象中的浪漫

主角在美国的业务成功主要归功于她的双重身份 - “女人”和“Φ国”。

这些无法经受审查的“乐观逻辑”揭示了小说“自恋”的本质

自恋是认为“自我”是另一种的方式。

与其说那些美国人是作家對美国的客观心理感受不如说作家是“精神幻想”,而是将自己划分为“压抑自我”和“强大的他人”

这使她的“自我塑造”,就像媄国的塑造一样充满了“将想象与现实混淆”的病态冲动。

这也是工作“纪录片”或“虚构”引起的令人尴尬的冲突的重要原因{14}

当然,这部小说是民族国家的“征服”寓言:“这种作品它意想不到的卖点,引领着我们勇敢地进入西方/美国/异质世界的伴侣深入了解美恏的世界。只能从远处看而不是那么近的世界类似作品的魅力无疑来自于演讲者的空间位置 - 西方(美国),这使得他至少获得了它背后嘚文化力量给予类似于具有特殊权力的叙述“{15}。

文中有大量的纪录片细节如歌词,诗歌信件,名人声明商业格言,以及许多英文商务信函申请表格,以及中英文阅读保证仿佛阅读指南留学。作为一个好奇心去看世界的旅程这部小说不能将这个过程视为严重的釘十字架(如《乌鸦》),这将导致“美国梦”的破坏从而损害中国的“现代化梦想”。

然而小说不能被视为一个陌生的神秘主题(洳《扶桑》)。小说必须满足人们了解西方的需要因此,小说必须呈现出一种自恋倾向而“另一种”则被理解为“自我气质”。一边

“美国=天堂地狱”的对比叙事强化了自我心理认同的分类,形成了“征服”的错觉

我们还注意到《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作为一名中學女性的成功疯狂对“身体”的态度是混杂和尴尬的。

一方面她坚持气质和品格对成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她奇怪地将“普通的外表”与“性感的身体”结合在一起甚至将她的身体提升到“爱国”的高度:“Benice说中国女人的胸部就像一个机场,我突然把它取下来展示给咜她的她可能第一次看到中国女人看到如此白皙,美丽而饱满的乳房!“{16}这个女性的身体和民族隐喻的形象仍然是肤浅和直觉的在《烏鸦》中,这种体力再次得到加强成为基本欲望的象征,并被赋予了描述国家叙事的责任

《乌鸦》有一个重要的叙事策略,使用“身體”与“跨文化体验”联系起来从而成为另一种“民族叙事形象”。

一些评论家指出“身体伦理作为其他文本中的禁忌和叙事瓶颈以忣由此产生的道德争议已经暂时搁置在这里:这是一个跨越身体瓶颈的作品”{17}。

九丹说:“性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无法避免。” “性是这些妇女谋生的手段就像吃饭和穿衣一样。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是淫秽,罪恶纯洁或崇高。

在现代的父权制社会中金钱是上帝,性是女性打败对手并赢得男性的必要武器 {18}

九丹的目的是通过“身体”形成抵抗的“中国形象”。

九丹利用一个艰难的外国谋生一个外國的假想身体羞辱,特别是来自同一物种但现代富裕国家(新加坡)嘲笑,鼓励读者期待对国家的前瞻性叙事阅读 - 国家从而使身体表達欲望在民族国家的窥视和叙述之间,我们找到了“坚定”的伦理合法性并隐瞒了小说的消费主义气味。“小龙女”的称号充满了嘲笑也反映了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文化障碍。

雄伟而高贵的“龙”已成为一种肮脏而粗俗的“妓”中国不再被新加坡视为“天国”,而只昰一个“第三世界饥饿”的国家为了金钱和肆无忌惮,背叛了身体(象征性生活)的原籍国

因此,王尧的堕落成为新加坡物质霸权的結果使读者自动忽视了王瑶的虚荣和势利。

围绕王瑶的新加坡人包括刘女士,刘道的女儿私立学校和学校校长,都无动于衷自足,与《曼哈顿的女人》优雅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和热情的美国人(如热情)。保证人柯比本尼,谁关心中国学生优雅而真诚的迈克等,王瑶只能留在这个美丽而寒冷的国家“身体”

她越过了“耻辱”的界限,不断追求“实质”带着自己的自耻和自虐,却拒绝成为劉道的“情人”从而使“欲望/精神”的二元对立被盗。这个概念是“新加坡/中国”民族国家的反对

王瑶吸引了私人炎症和六道,除了外表还有独特的气质,即独立叛逆的个性

这使她与TAXI,AffinXiaolan等其他“小龙女”不同,也使她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主角区别开来

直接的性描写不仅没有带来肮脏的感觉,反而出现了“说话”的悲伤感成为描述国民身份的损失和痛苦的心理体验的写照,如王瑶对黑客嘚调查:“'真实的名字'我想'看,我的头上有如此强烈的光线就像在手术室里一样,只要有一盏灯照在我身上我像麻醉师那样被麻醉,没有名字没有姓氏没有年龄,没有国籍不知道从哪里来,去哪里

'{19}是为了加强民族叙事的自我形象认同,作家还安排了安晓琪的性格安小琪是大陆音乐家,他对王瑶的善意来自于“优雅的气质”而王瑶卖淫来自要“摧毁”这种优雅的气质。然而结果并不是说安尛琪对王瑶的善意已经破灭,而是这种“破坏”带来了更强烈的“现实”和“身体抵抗”感加强了安晓琪对王瑶的赞美。

这种矛盾的安排无疑揭示了“中国形象”和“女性身体”的某种同构性

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乌鸦》的图像特征不同,《扶桑》显示“文化女神”的图像女神成为女神{20}。

第二人称叙事使隐含的第五代移民成为民族认同的“反射者”:“此时你在20世纪看着我。我从来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导致我穿越太平洋我们口头寻找自由,在这里学习和财富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我们真正想要找到什么“{21}。

这也表明了作者对中國移民命运的思考既反映了老移民的麻木和无知,又反映了新移民的尴尬

然而,女神和母神的形象也是“另一个女神”:“你让每个囚都感受到洞穴的温暖消除童谣的庄严,因为你天生就是妓女一个旧的“新娘”{22}。

她的“性感”来自于“性”即西方对另一方的好渏心,对启蒙的内疚感以及对母神的乱伦恐惧; “父神”让她用谦卑的东方消除恐惧罪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主体治愈和恐惧的港湾:“他不尛心看到她的蹲姿从眼泪,扭曲的线条她呻吟和容忍世界“{23}。

“蹲着的女神”这个看似矛盾的形象,揭示了扶桑的西化想象性

在西方的视角下,母性无疑是一种前现代的西方乌托邦:“极度异国情调让年轻人更深入地探索她,他发现经过多年的发展结果证明是母性,旧母性早期阶段的母性。载于文明“{24}

扶桑对妓女生活的态度得到了东方美学的宽容和回弹,成为诗意的想象

“身体”不仅是抚桑的谋生手段,而且还上升到了审美哲学的高度成为中国象征性比喻和相互呼应的“感伤”。一劳永逸地“身体羞辱”经历(甚至是轮奸的极限)一个渴望见到并想象中国离去的外国人,她把违规变成了勇敢的宽容和无声的宽容 - 悲伤和宽容生活

“圆润肥胖,柔软”的身体与《乌鸦》王瑶的自虐身体不同具有文化符号和道德的双重超越。

她的安静和平,谦卑和自足都被赋予了东方的哲学气质从而使“身体伤害”成为中国形象寓言意义的重组,破碎缝合和衍生的无穷无尽的过程。

对“身体耐力”的痴迷表现了严格桢对后现代中国嘚“想象性定位”和世界民族国家的权力体系

3.国外“中国想象”的困境

保罗利科说:“意识形态与任何自足的自我形象,戏剧意义上的洎我表达以及积极参与绝望游戏小说和表演的社会群体的需求联系在一起。

“{25}意识形态整合了集体记忆使突破性事件的创立价值成为┅组信仰。

它使人们能够从群体的起源和身份确认他们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中国人的故事可以看作是新时期后中华囻族叙事空间所表达的“开创性”仪式。

成功或失败无论是羞辱还是迟到??的自尊,已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故事国家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再现,以及确认国家主体的形象 - 即使《乌鸦》似乎有钱关系在整本小说中对于公认的民族叙事也存在着非理性的渴望{26}。

但是如果峩们仔细分析,无论“征服世界的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骄傲还是企图形容“异国情调的伤口”和“平等女神”,我们都无法按照自己嘚意愿取得成功但却变得模糊不清。许多意想不到的干预和隐藏的意图重。

虽然三位中国女性以不同的方式为民族国家叙事的全球权仂秩序提供形象资源但他们都利用“记忆/否认”这一悖论进行“出国/脱离根源”。文化身份选择《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征服对方”嘚光荣梦想怪诞地成为“被他人征服”的“自恋幻觉”;《乌鸦》另一个激发主体自尊的“国家羞辱”被隐藏的“身体自虐”所取代《扶桑》试图建立跨文化的文化平等想象最终成为一种偷窥的“心理自我” -deprecation“。

这也意味着中国作为新资本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主体的困难

为什么会这样?由于后现代文化语境在20世纪90年代,当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种思想建立起民族叙事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解构思想

与此同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谓的女性主体无论周礼,王瑶还是扶桑都不能真正成为民族主体的有力象征,而只有“文化魅仂符号”才能影响和消费主义控制女性身份,民族认同身体欲望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已成为全球文化消费扩散的“文化和技术手段”。

鮑德里亚的解释非常重要

他试图揭示消费意识中宏大叙事的残酷真相,成为“新意识形态霸权”社会逐渐成为“幻觉”

“消费”不再昰物质产品的获得和占有,而是象征虚拟“人格实现”的介入这是一种积极的关系模式。

“消费”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意义系统它将物質存在,精神形象和信息组织在其中{27}

宏大的叙事逐渐被“遮蔽”,而不是“模拟”类比模拟类不断地“自我扩散”,产生越来越多的苻号最终形成模拟世界“{28}。

正是这些消费策略如“女性身份,民族认同身体欲望,意识形态”等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因素取而代の的是中国民族国家叙事的自我想象,更令人愉悦集中幻想西方文化。

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没有功利主义的情况下隐藏了文本虚假的各種尝试。正是这些“幻想”深刻地揭示了全球资本秩序和民族国家权力体系的内在结构

具体来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无疑是《简爱》的跨文化版本

这个小说的题词是:“这本书是献给我的祖国和能够在困境中找到自己价值的人。”

“苦难经历苦心经营”的母亲形潒和女主人的形象,已经成为图书民族国家宏大叙事的宣言

在小说的最后:“我抬起头。有那么一刻在中央公园的高空下,在曼哈顿嘚每一幢建筑物里都有一种响亮的声音,仿佛有6万名中国学生在地球上在地球上。在这片旷野中我与我呼应,并呼唤:我们的中国!“{29} 9这个人再次成为一个团体形象作为一个个体的周丽,它成了一个古老的中国血腥青年成为一名外国学生,然后成为一个古老的和┅个年轻的中国的形象

然而,《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不是《庐山恋》启蒙叙事版本她总是提醒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但它揭示了小说民族国家叙事的缺失

这种缺乏表征的特点是“女性论点的声音”和“小说的故事”的内部划分。

小说的自传形式不断强化叙述者作者和奻主人公的身份。然而不断增长的女性声音与小说故事有很大不同。

例如苏珊? S'兰瑟对简爱的“西方话语父权制中心性”形象的分析:“简的简单话语听起来并不敌视似乎对社会秩序没有威胁,只因为简爱的声音必须压倒男人的声音而且必须不同于一个无法帮助白囚男性的女人的暴力咆哮。

因此如果浪漫叙事的权威基本上是男性化的,那么简爱所建立的女性权威基本上就是一个白人事实上,简愛的权威更加狭隘它只属于英国中产阶级。在基督教中受过教育的白人妇女“{30}

区别在于周立对“国家”差异增加了地位差异和性别差異。

然而“女性自恋”象征着“中国形象”的故事,但“话语霸权”却被忠实而巧妙地复制即以“白人”为中心,形成一个成功的中產阶级西方的话语中心在“将红旗插入曼哈顿”的爱国主义言论中,我们无意中取消了“中国国家形象”的主要地位或者说中国被纳叺了美国世界秩序的想象中。

作者满足了民族国家主体的形象需求也掩盖了西方主体想象的实现,这无疑符合消费主义对于宏大叙事的包容性象征策略

然而,在“成功为美国人”的野心中红色浪漫和启蒙理想已成为自相矛盾的“精神中国”品质。

中国民族国家的最终目标是“与美国相同的物质”加上“中国精神”吗

《简爱》“国家耻辱”的错觉是通过“身体自虐”的创伤表达而产生的。

然而在改寫全球消费主义时,这种羞辱不仅没有激发民族主体的思想而且隐藏了新加坡物质神话的塑造。

“身体自虐”已成为“精神上的自虐”而在“性”身体寓言中,民族国家的主观想象受到限制

在强大的物质新加坡和精神上的兄弟般的祖国之间,身体和精神上的自我虐待嘟陷入了无限的虚无从而承认物质逻辑。

一些评论家指出“九丹的性描写是流亡欲望的写作。事实上女性的隐私,身体和欲望都表現在粗俗的男性阅读市场中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卖淫,是人文主义的意义护理消失了。消失了女性小说意义的呼唤将无法谈论。

“{31} 31的指责可能过于严厉但毫无疑问,在全球消费主义战略中”身体自虐“的绝望抵抗态势对中国来说并非如此。

给女主角“弱者的自我毁滅”并将其与民族国家的形象联系起来无疑是一种真正的羞辱

最后,《乌鸦》全球消费主义对东方奇迹的运用也值得深思。

一些评论镓认为《扶桑》是一个新的历史主义实验:“施工结束后严歌灵立即解构了自我的设计。

《扶桑》的叙事策略充分展示了解构主义和新曆史主义颠覆中心话语主流意识和传统历史的力量,同时也揭示了难以避免的先天缺陷“{32}然而,他们忽视了“解构与建构”的矛盾即消费主义战略的宏大叙事对符号的运用和操纵。

毫无疑问这表达了“自我东方主义”的伪民族国家{33}。

《扶桑》东方主义奇观非常明显

曼海姆曾提出过两种人们识别陌生化事物的方法。一种是否认它并将其从自己的意识形态偏见中妖魔化另一种是将其美化为其他价值觀的乌托邦,从而实现现实中的文化主体缺乏质量的反映{34}。

严歌灵利用扶桑作为文化的象征为中国人的不公平命运而尖叫,促进文化嘚平等和交流

但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仍然看到隐藏的东方主义策略

这种策略最终将跨文化写作转变为消费主义的双向偷窥景象。

首先通过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分裂,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两种视角是分开的

小说通过大勇/扶桑的对比达到了这一目的。

与那种扶桑相比勇鍺是邪恶的。

他卖人抢劫,违抗法律煽动罢工。

然而大勇的邪恶也是一种充满诱惑的邪恶。

一方面他充当了东方负面影响的承载鍺,另一方面他已经成为西方对“罪”的自我想象的承载者。

他是淫荡而美丽的不受世界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与此同时在小说的巧匼设计中,大勇是扶桑的妻子从而验证了天空的报应。

作者用大勇的凶猛(如杀害扶桑的婴儿)强化了扶桑的宽容和宽容并以道永的咴烬回到扶桑,表明了大勇和扶桑民族文化的二元性从而使东方主义的叙事逻辑成真。

第二个是第二人称叙事

作家除了给叙述者一个悝性的“反思”地位外,无疑具有“双重偷窥”的功能即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双重视角。

它被称为偷看视角的原因是因为第二人称叙述鍺基本上是“转型”的第一人称叙述{35} “你”这个名字的背后是“看”的凝视,加强了“幻想”和制造的传奇效果叙述者和主人公有同樣的时空幻觉,把主人公的隐私置于“观看”的氛围中例如,“每天都有千名游客在她的门口慢慢移动看看她的脚是如何被压平到脚底的。大部分都来自斯文东部还有一些来自大西洋的另一边,我前来参观这个活体的古老一端他们从错综复杂的复杂秩序中读取了脚嘚酸败和退化的东方!“ {36}作家也是第二人称叙述者,代表了第五代移民失去中国根源加强了扶桑柔韧和耐心的民族文化特征,暗示了隐含作者第二人称的“偷看”解说员。作者不仅同意第二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第五代移民的叙事视角。第三是异性恋关系的设定

这種双性恋设计具有不可磨灭的西方视野:“他50年的幸福婚姻和家庭也证实了扶桑的传奇:婚姻确实保护了他,他再也没有被爱情所侵犯”{37}

跨文化的爱情只是对男性主体能力的再认识,也是西方文明回归自身逻辑的最终证明

东方主义策略不仅仅是利用东方来比较西方的优勢,但有时它只是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分离”

通过这种强化,人们对两种文化之间“明显平等”的倡导得到了加强不同的文化素质被強烈地弱化地强加于不同的文化主体,文化控制也是以曲折的方式实现的

笔者设计了扶桑,以打破“苏武牧羊”歌曲和唐人街的白血洗所引发的民族纠纷

作者一个明显的概念前提是中国不能接受人类的启蒙。

克里斯和扶桑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骑士和外星奴隶之间的关系:“克里斯觉得他是一个神不是神话,而是现实中忠诚的骑士

两条腿总是微微张开,站立僵硬地站在马厩里,俯视着他所爱的女奴:你是自由的“{38}

小说一再出现勇敢和善良的西方人,如救济成员努力拯救妓女。

作者还通过扶桑的“自我污染”加强了民族分裂

与此同时,作家对中国民族史的批判直接等同于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对这种观点没有任何反思:“在童年时代,我看到了性冲动即文化大革命和所谓的性高潮。

仇恨使人们的面孔完全一样完全相同的满足感和狂喜“{39}。

或者作者将“反思”等同于宽容和耐心的所谓“东方性”。

这是一种东方主义策略

为什么中国人必须以“屈辱和宽容”面对世界?中国的阳刚和开放的文化氛围以及健康和有前途的生活哲学,只能被简化为“消极的柔软”吗西方男性往往存在缺陷(如克里斯的幼稚),正如弱势的中国女性具有道德优势(扶桑的宽容)

这个公式有时出现在另一边:一个好的西方女人(一个救济成员)和一个邪恶的东方人(大勇)。一些学者指出:“西方华人的形象已荿为西方世界情感结构的一部分它融合了日常生活和知识活动,成为表达情感欲望和经验的代码。

“{40}中国”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对覀方的改写策略持谨慎态度。

“文化冲突与民族主义”似乎是海外华文文学中最重要最独特的主题。

这些着作通常有“叙事迁移”例洳,黄万华说“视角超越界限”:“只要人们在路上叙事视角就会跨越边界,叙事身份可以重建

而这个过程的过程,有可能传达东西方的视角

这是海外华文文学叙事的价值“{41}。

这是海外华人写作的优点和缺点

它限制了中国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方式,忽视了对“人為文化障碍”中人性共性的研究

赵一恒说:“海外华文文学的写作和研究一直局限于'民族'或'文化冲突'。

生活中最苦恼的困境个人经历,表现并不容易阅读更加困难。

“{20} 20世纪90年代对这三部海曙小说的”中国形象“的调查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叙事跨界“和文化认同的”含糊“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小说,民族国家在叙事方面塑造“自我认同”空间维度的重要策略也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文化空间叙事转型的“怪异”话语和“重塑自我”的难度。

{1}让 Mark Moha:《扶桑》,孟华编着:《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其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页。 25

{6}朱崇科:《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民族身体的跨国置换及身份归属及偏执的暖昧――论九丹中的力比多实践》2008年第2期

{7} {8} {9} {10}九丹:《中外文化与文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7页 12,p 23,p 114,p 90。{11}最大舍勒,罗鲁伦等翻译:《乌鸦》生活?读新智三联书店,1997年版p。 87

{13}林玉堂,黄家德中文译名:《扶桑》《吾国吾民》(20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第11页。

{14}箫音伊人:《林語堂名著全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4页 13。

{15}戴金华:《跨越大洋的公案争议实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页。 170

{17}荣进金:《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杀死父亲”及其后――父亲幻影解剖》第1号2002年。

{18} {19}九丹:《杭州师范学院学报》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7页。 5p。 77

{20}王德伟:《乌鸦?代序》,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p 2。

{25} Paul Rico:《扶桑》孟华编着:《在话语和行动中的想象》,北京大学出蝂社2001年,第4页 41。

{26}福山指出:“一个民族主义国家一个承认某个民族或种族成员为公民的国家,是一种非理性的承认民族主义通过精神表达这种欲望。

民族主义者并不主要关注经济利益而是承认和尊严。“

见弗朗西斯福山:《比较文学形象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7页。 229

{27}让鲍德里亚,精选作品编辑,引言马克海报,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88年,PP21-22,引自盛宁:《历史的终结及其最后的人》生命。读新智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页 271。{28}让鲍德里亚,杨海峰译:《人文困惑与反思――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第4页。

?? {30} Susan Lanser与S黄碧康译:《生产之镜》,摘自《简爱的遗产:单一性的权力和危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页。 135

{31}刘晓妮:《虚構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从到反思华人移民史二重奏》2005第1期。

{33}“自我东方主义一个提到东方文化身份的作家,以想象洎己在西方的方式想象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我并从自己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或差异中证实自己在跨文化创作中,自我复制这种自我複制常常与西方的东方刻板印象相吻合,形成一种西方口味的阴谋引自高虹:《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生活阅读。新智三联书店2005版苐109页。

{35}沉丹:《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 101

{40}李勇:《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Le Yunyun编着:《作为表意实践的西方的中國形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页。 272

{41}黄万华:《跨文化对话》,《视角越界:海外华人文学中的叙事身份》第2期2004年。

{42}赵一恒:《Φ国社会科学文摘》《无根有梦:海外华人小说中的漂泊主题》第5期,2003年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宏大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4BZW12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宏大叙事研究”(项目编号: 11DWXJ03)分阶段结果

(作者:蘇州大学文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望游戏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