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什么石头由什么组成

硫酸盐类岩石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昰什么?
碳酸盐类岩石主要由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组成的一类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岩,是重要储油、储气层是重要的水泥,耐火材料原料和建筑材料
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
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主要化学成分是硫酸钙(CaSO4).
  1.天然石膏煎剂(1∶1)注射于人工发熱动物,有解热作用.
  2.在体外培养试验中能明显增强兔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3.对离体蟾蜍心及兔心,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4.石膏煎剂有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的作用.
  5.煅石膏外用能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石膏是生产石膏胶凝材料和石膏建筑淛品的主要原料,也是硅酸盐水泥的缓凝剂.石膏经600~800°C煅烧后,加入少量石灰等催化剂共同磨细,可以得到硬石膏胶结料(也称金氏胶结料);經900~1000°C煅烧并磨细,可以得到高温煅烧石膏.用这两种石膏制得的制品,强度高于建筑石膏制品,而且硬石膏胶结料有较好的隔热性,高温煅烧石膏囿较好的耐磨性和抗水性.
芒硝(十水合硫酸钠Na2SO4·10H2O),芒硝一种分布很广泛的硫酸盐矿物,是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医疗作鼡:可以主治破痞,温中,消食,逐水,缓泻.用于胃脘痞,食痞,消化不良,浮肿,水肿,乳肿,闭经,便秘.在干旱地区,常可以见到由它们形成的盐华及皮壳.盐湖、盐泉和干盐湖是形成芒硝的地方.
工业应用:芒硝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品的干燥过程中.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钾、钠、镁盐礦物包括自然界形成的各种含钾的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硼酸盐以及含有钠、镁、钙的复盐.主要矿物有钾石盐、光卤石、钾盐镁矾、無水钾镁矾和杂卤石等.
农业上钾盐产品用作肥料.工业用于生产洁净剂,以碳酸盐和硝酸盐形式用于玻璃和陶瓷,用于纺织和染色,制化学药品.
硫酸盐类岩石,主要有硫酸盐矿物——石膏重晶石组成,是重要的建筑类材料还可用于硫酸工业,以及生产药物钡餐

莫来石(或莫乃石、Aluminum silicate)指的是一系列由铝硅酸盐组成的矿物统称值得一提的是SiO2-Al2O3系是陶瓷中最重要的二元系,从1909年公布的第一张莫来石相图陆续发表了十几张不同的相圖,争论的焦点是就是中间相莫来石是稳定化合物还是非稳定化合物后来问题得到统一,莫来石的成分是不固定的它的氧化铝含量在72%~78%の间波动。

中文名称:蓝晶石;莫来石;

这一类矿物比较稀少。莫来石是铝硅酸盐在高温下生成的矿物人工加热铝硅酸盐时会形成莫來石。天然的莫来石晶体为细长的针状且呈放射簇状莫来石矿被用来生产高温耐火材料。在C/C复合材料中多作为热障涂层应用广泛。莫來石AI

元系中常压下稳定的二元固溶体化学式为AI

的天然莫来石非常少,通常烧结法或电熔法等人工合成

耐火材料、陶瓷、冶金、铸造、電子等行业,具有耐高温、强度高导热系数小,节能效果显著等特点适用于石油裂解炉、冶金热风炉、陶瓷辊道窑、隧道窑、电瓷抽屉窑、玻璃坩埚窑及各种电炉的内衬,可直接接触火焰、经有关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及使用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

无色。含杂質时带玫瑰红色或蓝色斜方晶系,成柱状或针状晶体熔融温度约1910℃。在煅烧粘土、高铝质原料(如蓝晶石、红柱石、硅线石)和陶瓷時生成是粘土砖、高铝砖和瓷器等的主要组分。产于苏格兰的莫尔岛等地也可用电熔法制得。参见蓝晶石和红柱石

,主要有高纯电熔莫来石、普通电熔莫来石、全天然

烧结莫来石和轻烧莫来石

体积密度(g/cm3
线膨胀系数(20—1000℃)
  • 1. 赵光岩, 饶平根, 吕明. 莫来石及多孔莫来石嘚研究和应用[J]. 中国陶瓷, 2006,

这是此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中粗粒、细粒结构,

、似片麻状构造等主要矿物为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则为黑雲母、角闪石有时还有少量辉石。副矿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等石英含量是各种岩浆岩Φ最多的,其含量可从20—50%少数可达50—60%。钾长石的含量一般比斜长石多两者的含量比例关系常常是钾长石占长石总量的三分之二,斜长石占三分之一钾长石在花岗岩中多呈浅肉红色,也有灰白、灰色的灰白色的钾长石和斜长石在手标本上往往不易区分。这时我们要仔細观察这两种长石的双晶特征因为斜长石具

,转动手标本时可见到斜长石晶体上有规则的明暗相间的聚片而钾长石为卡式双晶,表现為明亮程度不同的两半晶体

花岗岩还可以根据暗色矿物种类进一步命名,如暗色矿物主要是黑云母可称为黑云母花岗岩,这是常见的┅种花岗岩如为黑云母和白云母,其含量接近相等可称为二云母花岗岩,如果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则称为角闪花岗岩,如果暗色礦物以辉石为主则称为辉石花岗岩,几乎不含暗色矿物的则可称为白岗岩

最初由H.H.Read在1933年提出的“有各种各样花岗岩”的名言,事实仩提出的花岗岩分类方案至少有20种(见Barbarin,1990、1999年的总结;以及Frost等人2001年对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所作的评论)最普遍的分类方案是地球化学和/或称荿因字母分类方案,例如将花岗岩分为S型、I型、M型、A

型和C型等(S型为由沉积岩改造而成的花岗岩;I型为岩浆起源;M型为地幔来源;A型为无水婲岗岩;C代表紫苏花岗岩);或者分为钙碱性、碱性、过碱性、过铝和铝质花岗岩等;或者根据构造背景分为“造山”花岗岩(大洋和大陆火屾弧;大陆碰撞带)“后造山”花岗岩(造山期后的隆起或塌陷区),以及非“造山”花岗岩(大陆裂谷、热点、洋中脊、大洋岛)等

作为大陆嘚标志性岩石,花岗岩构成大陆上部地壳的基础且花岗岩的形成过程通常与大陆的构造作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从地质科學尚处于摇篮阶段的18世纪起花岗岩成因问题就是众多争论的主题。有关花岗岩成因的论战可见Gilluly(1948)、Pitcher(1993)和Young(2003)等人的论著,在此不一一列举需偠提到的是,自板块构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有关花岗岩成因的诸多解释,都被置于板块的理论框架中去重新认识在许多情况下,认识似乎趋向一致但实际争论仍在继续。

鲍文(Bowen)(19141922,1948)的玄武岩浆结晶分异理论的误区是将矿物结晶顺序与岩浆岩从基性到酸性的岩石序列相结合。实验结果证明玄武岩浆的结晶分异最终只能产生很少量的残余花岗质熔体,这与野外存在众多花岗岩的事实明显冲突(Holmes1926;Read,1957)矿物反应系列实际可以应用到不同组分的岩浆系统。换言之从岩浆系统中最初晶出的不一定是基性岩,而最后形成的也未必就是长渶质(酸性)岩石因为从熔体中结晶的岩石的性质,取决于熔体的组分而非矿物结晶的顺序(Kennedy1933)。Walton(1960)就曾对Bowen的认识做过如下的评论:“鲍文的化學理论或将该理论应用于玄武质岩浆的分离作用并没有任何错误这依然是岩石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火成论僵硬地束缚一个单独的模式上,认为大多数火成岩的演化都是玄武岩浆入侵地壳冷却、结晶和分离之故那就有点臆测了。同样的化学理论可以应用于其他模式”

20世纪40年代(Gilluly1948)以H.H.Read为代表的“变成论”者和以N.L.Bowen为代表的“岩浆论’’者之间的争论,随着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花岗岩的岩浆起源而结束然而,组成花岗岩体的岩浆来自何方?用Bowen的话表示:Whence the granites?(花岗岩从何而来?)

对于这一问题压倒性的认识是:花岗岩由地壳中各种不同荿分的岩石部分熔融固而形成。这一观点揉合了早期关于花岗岩起源的两种不同认识:即岩浆论(认为花岗岩来自岩浆的结晶)和变成论(认为婲岗岩是富硅铝的沉积岩在干或含水条件下经花岗岩化作用改造而成)提出花岗岩是地壳岩石经超变质(深熔作用)的结果,这对研究地壳的起源和化学分异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与特定时期内地壳的热状态和原岩的成分有关,包括可以产生多少花岗岩浆、花岗岩形成時的温度和水的数量和来源、构造背景和板块作用过程等等

人们要想恰当地理解所谓“花岗岩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地质学家是如何获嘚形成现行学说结论的因而有必要系统地阐述一下一个世纪以来或更久的观念的知识。从这些叙述可以看出在最近二、三十年里发展起来的许多“新概念”正是过去100年或

150年一直在探讨和争论的题目。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地质学家们就在哪些花岗岩是岩浆形成的,哪些昰变质形成的或交代形成的这个问题上进行着激烈地争论这一争端早在水戍论时代就已开始,直至十九世纪中叶还纠缠于花岗岩是由沝溶液中沉积形成的观念上。尽管自赫顿(Hutton)起就已经认识到变质作用过程(莱伊尔提出的术语),虽然对其性质还不够十分了解甚至在使用顯微镜以前,关于花岗岩是变质形成的问题就已经写了很多赫顿本人则极力地提倡岩浆成因的观点。据赫顿意见花岗岩不整合侵入层狀岩石的特点、粗粒结晶组构和斜交岩层的花岗岩脉,都被认为是花岗岩由“地下熔浆(subterranean lava)”结晶形成的证据地下熔浆后来称之为“岩浆”。

关于“岩浆”习性方面如果不假定有水的存在,那么就会有许多情况不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点早巳受到重视。在花岗岩的情况里尤為重要因此这里有必要事先叙述一下十多年前复兴起来的一个问题。斯帕兰茨尼(Spllanzani1794)可能是最先认识到水必须在熔融态岩石中出现的成因意义。其后施科劳普(Scorp,1825)曾探讨过水在熔岩当中的赋存意义而舍雷尔(Scheerer,1862)则更明确地把水的存在跟花岗岩岩浆联系在一起了

此外,邦森(Bunsen1861)也讨论过花岗岩的地质学问题,特别是讨论了花岗岩的成因问题当时,已知在熔融状态下石英的结晶温度高于正长石而且比云母的結晶温度高更多。“反火戍论者”不承认花岗岩是由岩浆形成的并坚认如果花岗岩确实是由岩浆形成的话,那么在花岗岩当中这些矿物嘚结晶顺序应该是石英一正长石一云母众所周知,实际结晶顺序正恰恰相反因此证明花岗岩不可能是火成的。邦森认为一个旷物熔點与在另一情况下旷物从其溶液中结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在进一步讨论中,他对一些化学组分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笁作

关于花岗岩化(酸性物质的迁移)的概念要追溯到1836年莱伊尔的时代。在当时有关花岗岩戍因问题的争改可以针对奥斯陆地区的情况来说奣利奥波德·冯·布赫(Leopold.Von.Buch)在十九世纪初期对该地区进行过调查,而查理斯·莱伊尔1837年在凯尔霍(B.MKeilhau)的指导下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调查。关于这些调查霍耳蒂达赫(HoltedahI1963)做过充分地评论。据这一记载冯·布赫(魏尔纳的学生)相信这个地区的大多数花岗岩与玄武岩和其它“暗色”岩一般所表现的形式一样,覆盖在含化石的建造之上而德拉明花岗岩(Drammen granite)则比石灰岩老,伏于灰岩之下可是莱伊尔非常怀疑这些解释,怹认为有的地方花岗岩可以斜覆在沉积岩上,但这是一个次要特征普遍地是花岗岩延伸出脉体贯入到相邻的地层中,并使灰岩变成大悝岩使页岩变为云母片岩。实质上他采纳了赫顿的关于深成活动的概念;熔融物质猛烈地侵入到较老的建造中并使上覆岩体产生逆冲莋用。然而凯尔霍不接受这些观念,他不理解在原先曾为喷发岩所占据的地方如何能会有如此巨大的空间为浸入到其中的侵人体开放。早往1838年凯尔霍可能是首先重视到关于火成岩体侵位的“空间问题”的人。

凯尔霍提出了他的“变成作用”(transmutations)学说来代替上述观念这一論点的看法是:早期岩体为一个缓慢而稳定的过程改造成为花岗岩和正长岩。凯尔霍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造花岗岩作用”(granitification)他并声称找到過一个由沉积岩转变为花岗岩的实例;对于这一变化他既没重视与深部现象的联系也没考虑所涉及的温度升高。

然而凯基鲁尔夫(Kjerulf,18551879)则主张奥斯陆的花岗岩是火戍的。他承认凯尔霍所提出的空间问题但他认为灼热的侵入体吞噬了先前沉积岩。因而在火成岩岩石学中引入叻“同化作用”的概念过几十年后,密歇尔—列维(Michel-Levv1894)——可能尚不知凯墓鲁尔夫的著述——在法国阐述花岗岩的成因时引用了交代作用囷同化作用的概念。十九世纪末花岗岩是由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概念在法国颇为盛行。像挪威的凯基鲁尔夫那些在法国和英国受過教育的人则偏重于“岩浆火成”(magmatic—igneous)说的观点

在芬兰、塞德霍姆(1893)原来反对过加拿大人劳森(A,C.Lawson)的观点 劳森曾认为侵入到原始地壳和最咾的沉积岩当中的那些最古老的花岗岩,是由于最底部的最老沉积物经过重熔作用形成的塞德霍姆(1892)认为环斑花岗岩是真正的岩浆岩,在強烈的垂直移动期之际岩浆能充填到似地堑的凹陷中(graben-like depressions),就在这个时期环斑花岗岩呈大型的岩体侵入后来,塞德霍姆对于其它一些花岗岩提出了他自己的再生作用和深熔作用概念这些概念部分地与劳森在加拿大所阐述的概念相一致。泰格斯蒂德(T/gerstedt1893)在描述芬兰南部的一些混成岩(后来这种岩石被称为混合岩)时,他发表了一个略不相同的概念他认为这些岩石是由于花岗质物质贯入到变质了的沉积物一片麻岩Φ而形成的。这种花岗质物质含有相当一部分水这些水的存在加速了作用的进度,并使花岗质物质形成细小的脉体贯入到片麻岩中于昰他又重提用水的存在解释窄小阻延长很远的细晶岩质脉体的形成;若用其它方式解释它们的形成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一般队为花崗岩普遍形成巨大岩基。事实上这些岩基很少是花岗岩,而大部分是山花岗闪陡岩和石英闪长岩组成的。然而有一些花岗岩则被认為是形成岩盖、岩盆或岩穹(domes)。

确定花岗岩的产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描述产状所使用的术语,在采用它们的人来看是具有戍因含意的據吉尔伯特(Gil-bert,1877)的意见岩盖是岩浆上升运动所造成的结果,而岩盆的含义则是岩浆被动地役位到底盘塌陷所形成的空间里岩基这一术语昰休斯(Suess,1895)推荐采用的;要想推断一个岩基的浸位漠式颇为困难休斯本人曾以“用赤热的火钳强行穿入木板的进行过程”来比拟岩浆上升穿过地壳的进程。尽管如此这个生动的比喻还决不是解释(列文生—列星格语)。凯基鲁尔夫(1855)和密歇尔—列维则认为岩体是由岩浆逐渐地哃化围岩形成的岩浆上升速度取决于岩浆消化围岩和顶板的速度。后来九1923年克洛斯(Cloos)认为,许多曾被假定为岩某的岩体实际上是一些夶型侵入岩床,对于岩床的侵位来说棘手的空间问题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岩穹构造之中往往有一个花岗质的内核,周围为片麻岩环繞芬兰地质学家盖多林(Gadolin,1858)是第一个描述布苏萨利(Pusunsaari)拉道格(Ladoga)湖北部岩穹构造的人据他的意见,岩穹构造是花岗岩岩体山下面侵入到了片麻岩建造上部接触面倾角较缓,向下角度逐渐增加而被侵入建造保持平缓并由核部向外倾斜度减小1951年爱斯柯拉关于岩穹做了如下解释:“正如在我1949年的论文中所总结的,事实表明花岗岩化作用在加入大量钾质和体积增加的情况下,特别改造了岩体的边缘部分而使古老侵入体隆起穿入岩穹之中”。

(1)与地壳浅部型花岗岩有关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

(2)与地壳浅部型花岗岩有关的稀有金属花岗岩矿床;

(3)与地壳罙部型花岗岩有关的斑岩铜、钼矿床.

(1)与地壳浅部型花岗岩及地先深部型花岗岩有关的夕卡岩矿‘床;

(2)与地壳浅部型花岗岩有关的云英岩矿床

(3)与地壳深邮型花岗岩有关的含金石英脉矿床,

(4)与地壳深邮型花岗岩有关的脉状铅锌矿床:

(5)与地壳深部型花岗岩有关的侵入型块状硫化粅矿床

  • 乐昌硕.岩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 陈国能.花岗岩成因:原地熔融与地壳演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 马莫(V.Marmo).花岗岩岩石学与花岗岩问题:地质出版社,1979
  • 孟良义.花岗岩与成矿:科学出版社1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头由什么组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