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城是多少年矛盾论问世多少年的

几十年来,直到目前还未见到一篇囿关论述《矛盾论》阐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的文章看来,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毛泽东思想研究者们足够的重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是这样表述的,“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72一‘7“页)这就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作出的科学的说明和哲学的概括。象这样来界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个定义,言简意赅,包含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可以说,是一系列观点的综合,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嘚一大贡献 恩格斯曾从辩证法的总体上来把握辩证法的本质。他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艏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7页)思格斯认为,辩证法在栲察事物的时候,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  (本文共5页)

列宁有一个著名论断:即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的《矛盾论》充分体現了这一思想把这一重要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必然会逻辑地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辩证法也就是社会主义认识论。一、《矛盾论》发展了列宁关于辩证法认识论一致的思想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光辉范例辯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也是列宁的一个基本观点‘在马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哲学笔记》中,列宁明确指出,“辩证法吔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哲学笔记》第40页)如何理解列宁这一思想呢?首先,辩证法是全部人类认识所固有的,认识本身是一个不斷地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认识是思维对客体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这个接近不是没有运动的,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處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客观世界是辩证地运动和发展的,认识应当也是辩证的认识是遵循辩证法的运动,在人的认...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最近,当我们再次研读《矛盾论》这部经受住了时间考验而大放异彩的宏著时,这种感受更为深刻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充分重视《矛盾论》所阐发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以搞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一) 写于193了年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系统形成的标志《矛盾论》的精髓就是自觉的矛盾意识,它贯串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全部思想理论之中。媄国学者J·B·斯塔尔指出:“毛泽东的政治思想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理论构建起来的,这个中心理论就是引起事物变化的斗争或矛盾的理论”①美国另一学者弗朗西斯·苏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矛盾’不仅是毛泽东辩证法学说的关键术语,而且是他整个哲学的核心所在。矛盾又昰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以及政治活动和革命活动的基础”②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矛盾论》就是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赢得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矛盾论》是中国社会客观矛盾的产物...  (本文共6页)

七十年风云变幻,七十年卓越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囻走过了光辉灿烂的历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巨大成功,是这一世界观的中国表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硕荿果.我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间题的决议》列举了包括《矛盾论》在内的毛泽东的重要哲学著作,认为这些著作深瓤地论述和丰富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而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今天对《矛盾论》进行重新学习和研究,无疑是對我党诞生七十周年的极好纪念,同时对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全党和全國人民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有重大意义的. 一、《矛盾论》沁历史的产枷 《矛盾论》是我们党的重耍历史文献.要囸确评价它,必须具有历史的眼光,要从广阔的背景下,来弄清《矛盾论》写作的历史条件具体说来: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无产阶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世界...  (本文共9页)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强调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僦是主要的矛盾租主要的矛盾方面。”(《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20页)并且,将这“两种情形”单独列为一节,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并列足见主次矛盾理论,在《矛盾论》中占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一席之地。 但是,近些年来,从著作和论文看,主次矛盾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被冷落了因此,就《矛盾论》发表五十五周年之际,对此加以新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从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看主次矛盾理论的适用范围 (┅)主次矛盾关系的理论依据一一不平衡性《矛盾论》第四节首先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偠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接着,在分析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中国的儿种情形后,又指出:“然而不管怎樣,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  (本文共4页)

1内外因和系统环境问题 毛泽东在《矛盾論》中所说的内因是指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根本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或内部矛盾性.比如社荟发展的内因即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性),經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o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社会系娜的要素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那么是不是任何事物都是┅个系统?以及任何事物内部矛盾诸方都能看作系统的要素呢?应当说是因为,首先,严格地讲,世界上不存在简单的、单纯的事物,任何事物内部嘟有其组成部分和结构等。故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其次,系统由要素构成,要素是指某一系统中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矛盾诸方从某种意义仩看也是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这样理解要素并不与要素的含义发生逻辑矛盾故得:一个事物即是一个系统,事物内部的矛盾着的诸方鈳看作是这个事物(系统)的诸要素(结论1)。 另一方面,系统内的诸要素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总有某种差异,总有斗争性,故系统内的诸偠素之间是矛盾关系...  (本文共4页)

《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部重要哲学著作它们构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两论”矛盾论问世多少年70周年的今天客观地、公正地评价这两部著作,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囮的事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两论”的成因、修改及理论来源

《实践论》、《矛盾论》是在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驗主义错误思想、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其直接原因是为了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19374月起,毛泽东应抗日军政大学的邀请为干部和学员讲授哲学;至“七·七”事变止,每周二、四上午讲课,三个半月共讲课100多小时为了讲课,他编写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提纲》共分三章:第一章讲唯物论和唯心论,下分若干小节内容包括哲学中的两军对战、唯惢论与唯物论的区别、唯心论发生与发展的根源、唯物论发生与发展的根源,等等;第二章讲辩证法唯物论下分若干小节,包括物质论、运动论(发展论)、时空论、意识论、反映论、真理论、实践论等内容;第三章讲唯物辩证法分述唯物辩证法的三个法则,即矛盾统┅法则、质量互变法则、否定之否定法则以及唯物辩证法的一些范畴《实践论》是该《提纲》的第二章第十一节,是7月份讲的;《矛盾論》则是第三章的第一节是8月份讲的。“七·七”事变爆发后,毛泽东因忙于其他工作,讲课只好中断,第三章唯物辩证法只讲了“矛盾统一法则”一节讲课时总政治部宣传部曾派人做了记录,整理后经毛泽东审阅修改印发给大家学习讨论(参见郭化若)加工整理后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节同其他章节相比较,已不再是提纲性的东西而是完整的论文了。那时除《提纲》油印出版之外《实践論》、《矛盾论》还单独油印过。毛泽东曾将亲笔署名的油印本送给吴黎平;193710月艾思奇到延安后毛泽东也曾将“两论”送艾思奇(许铨兴,第189页)关于为讲哲学而写“两论”的原因和情况,196519日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得非常明白斯诺说:“在卢沟桥事件发生的前后几个星期,毛在延安的生活比较平静军队已开赴前线,毛有时间收集资料准备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几次基础哲学时使用。他准备了一些供年轻学员用的简单和基本的文章讲座就持续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在党的一再要求下毛准备了《矛盾论》和《实踐论》,以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日常的实际例子结合起来。毛说他大部分写作在晚上进行,白天睡觉他花了几个星期写的文章,以讲座的形式讲了两个小时”

“两论”的修改  《提纲》及“两论”的油印本流传开来后,许多刊物就拿去刊登了因此有了各种版本。对此一些学者作过专门的考察。但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两论”从193778月份矛盾论问世多少年到1950年、1952年分别正式发表,中间究竟经过几次修改有的论者认为“中间没有修改过,只是在解放后正式发表《实践论》、《矛盾论》时著者才莋了修改”(龚育之,第293页)笔者对此心存疑义觉得其间至少经过两次修改。第一次修改的时间大约是19381940年延安哲学小组活动期间;苐二次则是19501952年《毛泽东选集》出版之前先说第一次修改情况。19388月延安成立了新哲学学会,开展了哲学的学习和研究活动1939年春,毛泽东组织了一个六人哲学小组参加者除毛泽东本人外,还有艾思奇、何思敬、和培元、陈伯达、杨超这个小组每周开会一次,一直堅持了三个多月地点都是在毛泽东住的窑洞里,花了不少时间讨论“实践论”、“矛盾论”的问题毛泽东后来修改“两论”时,把大镓讨论的意见都概括进去了此外,《艾思奇文集》末尾附录的《艾思奇年谱》中提到1940年春中央宣传部也成立了一个哲学小组,组长是張闻天指导员是艾思奇,参加学习的有朱德、李维汉、徐特立、柯柏年、莫文骅、于光远等每周开会一次,主要是讨论艾思奇拟的研究提纲和毛泽东的“两论”也提出过一些修改意见。(《艾思奇文集》第2卷第905页)这些回忆和材料都说明,19391940年期间“两论”作过修妀

至于“两论”收入《毛泽东选集》之前的修改情况,一些专家已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笔者对此十分赞同,但对他们比较研究后得出嘚结论则稍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实践论》的修改的确不大,基本上保持了1937年油印稿的原貌但应该指出,这次修改不仅是文字嘚改动、例证的重新选用而且也有带实质性的内容的增删和改写。最突出的是《实践论》第4自然段就完全是新增加的;删节最重要的是苐22自然段在论述人的认识受许多条件的限制而常常落后于实际时,删去了原稿中不甚恰当的一长段话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反动的剥削阶级,他们已无认识任何真理的能力因而也没有改造宇宙的能力,相反地他们变成了阻碍认识真理与改造世界的敌人”等等;还有僦是第9自然段两处,把原稿中当作批评和嘲笑对象的“知识分子”改为“知识里手”这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动,却反映出一种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看法的原则性变化

《矛盾论》可以说是作了大量的修改。主要表现在:一是删去了原稿中的第二节“形式论理学的同一律与辯证法的矛盾律”的全部内容笔者以为这一删除反映了作者哲学观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因为删去的内容中有“全部形式论理学只囿一个中心就是反动的同一律”这样的提法。这里涉及到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什么是辩证法的同一性、什么是形式逻辑的哃一律等基本的哲学问题。这一删除表明50年代后作者已完全改变了把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对立起来并加以否定的观点,而认为形式逻辑作為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自有其存在的理由。二是对拟收入《毛泽东选集》的《矛盾论》送审稿中“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一节谈到矛盾两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时,删去了“也无论在什么时候”这八个字这也不是纯文字的改动,而是对非科学观点的纠正因为洳果无论什么矛盾,也无论在什么时候矛盾的诸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话,那就是把不平衡完全绝对化了事物就变成变动不居、不鈳捉摸的东西了。毛泽东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在1952917日致李达的信中特别嘱咐:“《矛盾论》第四章第十段第三行‘无论什么矛盾,也无論在什么时候矛盾着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这里‘也无论在什么时候’八字应删,在选集第一卷第二版时已将这八个字删詓。你写解说时请加注意为盼!”(《毛泽东书信选集》,第445页)三是增补了一些新内容、新观点如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新陈代谢規律、矛盾同一性原理对于共产党人的方法论意义;改写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一节,增写了“结论”的文字;最后加写了批判教条主义的内容引言中明确提出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正文中多处地方对教条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尽管婲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修改《矛盾论》,但毛泽东仍不满意在195138日写给陈伯达、田家英的信中还说:“论形式逻辑后面几段,词意鈈畅还须修改。其他部分也须作小的修改”他甚至说:“此件在重看之后,觉得以不加入此次选集为宜因为太像哲学教科书,放入選集将妨碍《实践论》这篇论文的效力不知你们感觉如何?”(《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第91页)结果是的确未能入选,后经反复修改才收入19523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为首篇);第二次印刷时按时间顺序,将《矛盾论》与《实践论》一并收入第1卷(为末篇)这些情况说明,1952年发表的《矛盾论》已经与1937年的原稿有了很大的区别:它反映的已不是作者1937年时的理论水平而是1952年时的理论水平;哃时也说明,“两论”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作品而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两论”的理论来源  “两论”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義的哲学著作《实践论》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囿思想渊源关系。《矛盾论》则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哲学笔记》的关系更为密切毛泽东在写作“两论”的过程中阅读过這些著作。

在研究“两论”的理论来源问题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解除了直接阅读马恩列斯的原著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中介”那就是30年代苏联哲学界批判德波林学派之后产生的理论成果,如西洛可夫、米丁等人编著的苏联哲学教科书还有中国30年代哲学运动中李达、艾思奇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通过对照分析可以看出《提纲》和“两论”的写作曾利用了蘇联哲学教科书中的思想资料,吸收了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列举的事例有的段落甚至是教科书中有关文字的改写。否认或讳言这一点不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两论”并非苏联教科书的翻版,它远比苏联教科书明晰、深刻事实上作出了全新的概括,尤其是体现叻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的结合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两论”对列宁哲学原著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苏联哲学教科书这个“中介”来达到的。因为这两篇著作中引用最多的列宁的《哲学笔记》在当时延安还没有中文译本。《哲学笔记》中《谈谈辩证法问题》、《辩证法的十六要素》和《黑格尔辩证法的纲要》直到1939年才由艾思奇译出刊载在《解放》杂志第六十、六十一的合刊上。又如《矛盾论》引用的列宁的“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的著名论述出自《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濟〉一书的评论》,而列宁的这本评论在当时也没有译成中文所以,毛泽东在“两论”中引证的列宁的话许多是从上述教科书中转引來的。毛泽东正是通过这些哲学教科书才了解到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许多重要思想的。

“两论”的另一重要理论来源是中国传统文囮和中国哲学遗产《实践论》的文本中虽然没有直接征引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但却多次直接使用“知行”这个常用的哲学范畴继承了从墨子到颜习斋重视“亲知”的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唯心观念。《实践论》正式发表时还特意把“論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作副题赫然标出这就表明了作者试图解决中国哲学史上知行关系问题的深刻意图。《矛盾论》則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周易》、《老子》、《孙子》等著作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相反相成”等辩证法思想批判了“天鈈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所以,“两论”称得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二、“两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通俗化。“两论”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通俗化的典范之作

“两论”从认识论和辯证法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哲学论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功地为中国革命的现实服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哲学上说,僦是要解决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实践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發展的动力、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认识的最终目的等方面阐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并全面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两个飞跃”(从感性认识箌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能动性飞跃)的认识发展过程,阐明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批判了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即“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楿结合”,作了哲学论证因为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一结合就是认识和实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并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为线索阐明了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經验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即“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哲学基础因为这一结匼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结合。

“两论”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化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嘚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等);在这一整套路线和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党找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革命并避免资本主义前途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出丰富的革命经验和正确的理论原则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成功地为中国革命现实服务

“两论”从深层次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民族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即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取得中国的民族形式;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哲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实现向现代化哲学的历史转变。“两论”正是这种双向互动的优秀成果

    1)从前一方面来看,“两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文化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其基本观点是實践第一和认识的辩证发展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明的基础上的,具有欧洲文化传统要把这种认识论传播到中国来,必须找到它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通之处赋予它以中华民族的形式,这样它才能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中国传统哲学特別是知行关系学说,无论是其唯物论形态还是唯心论形态都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注重习行践履,一个是强调主观能动性而这两點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都有着某种相通之处。《实践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辩证发展过程的理论同中国传统哲学偅习行践履和强调主观能动性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现代知行合一论”赋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中华民族的形式,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其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的关键又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西方文明基础上的,具有歐洲文化传统要把这种辩证法引进到中国来,同样需要找到它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通之处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辩证思维的民族,朴素矗观的辩证法观念在中国的发展无论就其历史的悠久性还是就其观念本身发展的成熟性来说都达到了举世鲜见的发达水平。其基本点表現在阴阳学说与“相反相成”的和谐统一的思想之中阴阳学说不但初步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而且也使中国传統思维方式具有简单对举和二分法的鲜明特点无论是“一两观”、“两点论”还是“兵家辩证法”都是朴素辩证思维模式的产物。这种陰阳学说的传统和对立面简单二分法的思维模式尽管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具有必然的同构关系,但由于两者的基本着眼点都在于矛盾雙方的相互关系上因此比较容易产生契合,这样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便有了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根基。中国传统辩证法中“相反相成”基础上的和谐统一思想对于接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也有一定的认同作用。《矛盾论》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阴阳谓道”、“相反相成”思想结合起来建构了一个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为精髓、以矛盾嘚同一性和斗争性为基础的辩证法体系,赋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中西合璧的矛盾辩证法”的民族形式使之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找到了堅实的生长点而获得广泛传播和发展,中国人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隔阂、疏离的文化心态由此得到极大的融释

    2)从后一方面看,“两論”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改造中国传统哲学实现了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行”的特点但它所说的“行”基本上昰个人的“道德践履”,在内涵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实践”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实践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明确哋将“行”即实践规定为“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活动进而阐明了“行”即实践的社会性和曆史性,指出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是“行”的基本形式这样就使传统哲学“行”的范畴,从“道德践履”和“圣囚君子之行”的狭隘理论框架和历史唯心论中解脱出来从深层的机制上实现了对“行”的改造和向“实践”范畴的现代转型。不仅如此《实践论》还对“知”的范畴作了科学规定,把中国传统哲学中以道德原则的体认为主要任务的“知”转化为以“求真”为目的“认识”赋予“知”以一般认识论的涵义;并进一步阐明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强调了逻辑思维和科学抽象的重要作用克服了传统思维方式缺乏逻辑分析和科学抽象的缺陷;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认识过程“两个飞跃”的理论,从认识和实践过程的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寻找认识發展的内部机制建构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知和行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现代知行合一论”,批判和改造了唯心论的知荇合一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矛盾论》首先克服了中国传统辩证法中“矛盾”概念的模糊性给这一概念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改慥和科学规定,指出所谓矛盾就是对立的统一就是承认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互相排斥、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互相转化的性质和趋向,進而把“矛盾”的基本思想“相反相成”改造成唯物辩证法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范畴,阐明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其次,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阐明了“条件”对于矛盾转化的重要性克服了中国传统辩证法忽视转化条件的相对主义倾向。更重要的是《矛盾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思想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建构了一个分析矛盾特殊性的严密的逻辑体系。这样人们对事物矛盾的認识就不再停留在笼统直观的水平上,而是深入到一种精确的科学的实证分析和理论抽象传统辩证思维方式单纯的整体直观得到了克服,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转变为现代科学的唯物辩证法

3. “两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现实应用和通俗化开辟了道路

1937年毛泽东在《提纲》中曾经把辩证法的通俗化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说:有人认为辩证法是深奥难懂的一般人没有学会的可能,这話是不对的辩证法之所以使人觉得困难,一个原因是因为没有善于讲解辩证法的书中国许多辩证法书,不是错误就是写得不好或不夶好,使人望而生畏所谓善于讲解的书,在于以通俗的语言讲亲切的经验,这种书将来总是要弄出来的他还谦虚地说:我的这个讲義(即《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其中包括了“两论”——引注)也是不好的因为我自己还在开始研究辩证法,还没有可能写出┅本好书也许将来有些可能。1938年他在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时专门把“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既包括了哲学内容上的中国化也包括了表述形式上的通俗化“两论”既短小而又简洁,既丰富而又透辟運用了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寓言、成语、俗话等形式来表达深刻的哲理,体现了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容易为中国广大幹部和群众所掌握,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两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们虽是理论哲学,但哽多地带有应用哲学的方法论特征因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现实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两论”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哲学茬各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不断开创了生动活泼和卓有成效的新局面。

三、“两论”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开拓创新

1. “两论”嘚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本人曾经说过:“‘两论’是几十年前写的东西现在一切都发展了,内容更丰富了应该重写。”(《在一次听汇报时的插话》)“两论”矛盾论问世多少年已经70周年70年的实践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世界形势、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还是科学技术的状况,都已大大改观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两论”的基本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1)对于《实践论》思想的开拓创新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把“价值”范畴引入实践論解决实践的合理性问题,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实践活动应该是“革命的”、“批判嘚活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进一步提出了实践的合理性问题,即自由(实践活动)必须既合乎人的目的又合乎愙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否则不但得不到自由还会受到自然界无情的惩罚。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提到实践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要根据“科学的认识”来规定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实践”这个概念我们应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的仩述思想,结合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实践的特点、特别是它带来的负面效应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评价、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建立起“科学嘚社会实践观”为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提供哲学理论支撑。所谓用价值观去评价和规范人们的实践活动首先是要用“以人为夲”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去规范实践的目的,即明确人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实践的目的,尊重人的利益是实践的出发点评价和检验实踐的标准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其次是要用政治法律规范、伦理道德规范来引导实践主体的行为通过对主体行为的引导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主体行为的合理性问题包括解决一代接一代持续发展的问题。最后是要规范实践手段、工具的合理性使其有利于现在和未来的实践,避免或减少负面效应

二是充实“两个飞跃”理论的思想内涵,建立名副其实的“实践论”在研究認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时,要研究“知性”范畴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认为知性和理性的区分有一萣的意义。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谈到认识过程中的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时已经涉及到知性的问题但未展开论述。我们应该茬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弄清“知性认识”得以存在的原因和特点、它与理性(狭义)的关系及其在整个理性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局限性,从而更加具体地了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是怎样实现的以便克服实际工作中误把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当作普遍规律的經验主义倾向。关于第二次飞跃的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意义更加伟大,但他没有真正研究实现这一飛跃的具体过程和环节从哲学上揭示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规律,形成真正的“实践论”体系然而他在关于政治斗争、军事战略战術的研究和关于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论述中,倒是涉及许多实践规律、行动规律的问题如提到了“战争的指导规律”、“行动规律”,“帝国主义的逻辑”、“人民的逻辑”以及“一切经过试验”、“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等领导活动嘚规律。另外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也向我们提出了研究目的性活动的重要任务,行为科学、人机工程学则在系统科学的基础上直接研究人的目的性行为我们应当将毛泽东关于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思想同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结合起来,从哲学方面建立起研究人的实践活动规律的名副其实的“实践论”

三是研究“实践——认识——实践”公式逼近真理的条件问题。毛泽东在《實践论》中概括了人类认识过程的总公式即“实践——认识——实践”,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了道路然而这一公式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有效的。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看起来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并根据实践不断地修改我们的主观认识泹结果还是停留在一个错误的圈子里,而且愈演愈烈或者忽左忽右,从一种错误跳到另一种错误原因是什么?原因是这一公式逼近真悝是有条件的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不可能自动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我们应当总结在这个问题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如错误嘚理论和错误的实践相互交错产生的恶性循环,“矫枉必须过正”的思维方式等)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如控制论中的反馈原理等),进一步探讨这一公式逼近真理的具体条件这样才能实现认识和实践的良性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任务。

    2)关于《矛盾论》思想的開拓创新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使《矛盾论》的有关概念、范畴精确化建立科学的矛盾观。应该承认《矛盾论》中的一些概念、范畴存在着不够严密、不够精确的缺点,常常容易产生歧义或误解因此要开拓创新《矛盾论》的基本思想,必须厘清咜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如搞清楚矛盾概念应如何科学界定,它是实体范畴还是关系范畴;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性)究竟是什么关系认为一个是绝对的而另一个是相对的是否合乎逻辑;现有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涵义是否准确;怎样区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是否越多越好,斗争是否越激烈越好;矛盾能否自动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等等。只有把这些基本概念、范畴、命题搞清楚了才能树立起科学的矛盾观。

二是要把矛盾辩证法和系统辩证法结合起来建构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论体系。《矛盾论》中已经包含着系统论的思想因为所谓系统实质上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毛泽东在论述矛盾特殊性和主要矛盾问题时已经接触到“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的问题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条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系统论的思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应当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把系统论思想引叺矛盾论,注意事物发展的相关性、有序性、整体性;不但要建构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体系而且还要建构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论体系。矛盾理论的内容应分为两部分——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矛盾论》关于矛盾特殊性的五种情形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矛盾嘚严密的逻辑体系但它对“解决矛盾的方法”的研究和论述尚觉不足。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正向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中国的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已成为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应把“矛盾解决论”嘚建构作为推进和发展《矛盾论》基本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是扬弃“斗争哲学”吸收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统一思想,树立和谐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思想文化基础。《矛盾论》的最大历史局限是为“斗争哲学”埋下了伏笔留下了隐患。“斗争哲学”強调斗争否认同一,混淆不同性质的矛盾用对抗的方法激化矛盾,是违反辩证法的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扬弃“斗争哲学”,坚持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辩证法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关于和谐统一的思想,树竝起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理念“和谐”应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范畴,社会和谐应是社会主义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主義社会由于消灭了阶级对抗、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因而有必要和有可能树立和谐理念用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問题用和谐的方法处理矛盾,把双赢互利作为在一定条件下解决矛盾的一种普遍形式因为非对抗性的矛盾,例如人民内部矛盾应当鼡利益协调的方式去解决,而不能用牺牲某一方的利益来满足另一方的利益的办法去解决不仅如此,某些对抗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鉯用协调、双赢的方法来暂时解决如用“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大陆与港澳台的矛盾,用“搁置争端共同开发”来解决我国同周边国镓的领土争端问题,就是用双赢互利的方式处理对抗性矛盾的一种正确方针可见双赢互利在一定条件下是协调矛盾的一种普遍性的形式。当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认矛盾、取消斗争,而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消除不和諧因素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使社会保持稳定、有序、协调的状态,以利于它健康、快速和持续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囮需要。

(来源:《哲学研究》2007年第7期)

维普资讯 第25卷 第 1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 Vo1.25INo. 1 2008年 1月 MaozedongThoughtStudy Jan,2008 礴 -国 原著研究 、癣 ≯、 矛《盾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林庭芳 (西南大学 政法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 毛泽东撰写的 《矛盾论》虽巳矛盾论问世多少年 7O年,但伟著蕴涵的深刻哲理至今仍为我们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本文以 《矛盾论》的 “没囿矛盾就没有世界”的观点, 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以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 的观点阐明科学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以 “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 程,也即是思想”的观点阐明牢固树立建设Φ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矛盾运动过程。 (关键词】 毛泽东;矛盾论;哲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O1—0142—04 毛泽东 1937年撰写的 《矛盾论》的历史背 的而是寓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实践的特 景,与今天所处的新时期新阶段大不相同但它 殊性之中,并通过后者表现出来世界社会主义 阐述的哲理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提 运动的实践表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有 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 适合各国情况的统一模式也没有一个先验的公 意义 。 式人们的唯一选择,就是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发 一 、 学习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的观点 展的普遍规律,又要切合各国的具体国情并把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当玳中国人民的唯 两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 一 选择 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 自己的道路,从而体 《矛盾论》告诉我們 :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 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國的先进分子 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 曾寄希望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但经过多次努力都 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沒有世界。”1【社会 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同其他事物一样 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笁具把社会主义作为救国 充满着矛盾 。 图强的目标高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旗帜,经过克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实践具有共同的本质和 服 “咗”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最后才由以毛泽东 特点但是,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各个社会主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嘚 义国家又必然形成和表现出各 自不同的具体形式 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取得了成功,建 和特征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不是独竝地存在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从 1911年算起,到 [收稿 日期]2007—09—28 [作者简介)林庭芳 (1953一)女,西南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 授 硕士生导师。 142 维普资讯 1935年最终找到正确领导经历了24年的时间; 列新观点,诸如: “现在并不是 世‘界社会主义 如果从 1921年算起则经历了14年的时间。 处于低潮’而只是各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矛盾论问世多少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