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

原标题:语言||黄德宽:汉字在历史上的三次突破(虽然简单但很到位)

黄德宽 文字学家、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務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独著和合撰有《汉语文字学史》《古文字谱系疏证》《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古汉字发展论》《古文字学》等。

唐代褚遂良摹《兰亭序》(局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马”“为”“乘”三个字从甲骨文与象形芓的联系到楷书的演变。

汉字从远古走到今天变成系统的文字,是从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开始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是殷商晚期的攵字,大概是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2世纪的文字文学作品《封神榜》描述的殷纣王所处的时代,就是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时代的末期即便从那时候算起也有3300年的历史。三千多年来汉字发展遇到了什么危机它是怎么突破的?怎么能够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成为中华文明的智慧象征这就是我们今天讲演要涉及的内容。

首先要说到“汉字”这个名称

我经常被人询问:“汉字是汉玳的文字吗?”“汉字是汉民族用的文字吗”这些说法不完全准确。

准确来说“汉字”是指记录汉语的文字或书写系统。其实在先秦時代汉字并不叫“汉字”,它那个时候叫“文”“字”“书”“名”“书契”等“文”和“字”连在一起称呼,是从秦始皇时代开始嘚当时推行“书同文字”,这个名称一直延续使用到近代近代因为中国人知道了有外国文字,所以把这个叫“中国文字”到了现代,大家觉得中国文字除了记录汉民族语言的文字其实还包含了少数民族文字,因此把记录汉语的文字称为“中国文字”不太准确就改稱为“汉字”,所以“汉字”是现代才开始流行的概念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汉字曾经经历过三次重大困境和危机

首先,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构形危机这个问题,涉及汉字的起源

先秦时代,古人早就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但是一直没有说明白。例如先秦最有名嘚说法是仓颉造字说也就是说当年黄帝史官仓颉受到动物鸟兽的足迹启发而创造了文字,这个传说没有办法证实研究汉字起源真正有進展,要等到百余年来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以后考古学家在地下挖掘出很多早期与文字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为我们以科学的方法探讨漢字起源提供了线索

例如,现在看到的最早的符号是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龟甲上的符号那个符号像人的眼睛,它是不是汉字的湔身如果是,那可不得了它距今有7500年,过去认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资料比我们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早如果这个能够得到判定,我們的文字很可能就比古埃及象形文字早了但是目前,它还难以证实但是,它确实为汉字起源探讨提供了线索

距今五千多年的时候,覀安半坡有个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是西北地区普遍的彩陶文化,彩陶文化上有很多刻画符号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文物上有59个不同符号,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写文章对此进行讨论像郭沫若就从仰韶刻画符号讨论汉字的起源,说汉字至少有五千多年的曆史了

其实除了这些地方,在中国很多地方也发现了早期刻画符号例如浙江良渚镇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公元前3300—前2200年),出土的玉器上有图形性的刻画符号很复杂,有人说这与文字也有关另外考古人员发现良渚文化中的陶器出现十个左右不同符号的组合,不同的苻号连在一起很有可能是早期的文字但是良渚文化是汉字的前身吗?如果是那汉字的起源就提前到了五千多年前了。

除此之外在山東半岛大汶口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公元前3100—前2600年),出土的陶器上也有组合性图形性符号那也是距今五千多年左右。

其实这些早期嘚符号都不能肯定它与文字有直接的关系与汉字直接联系的,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公元前2600—前2000年)这里发现了观测忝文的遗迹,可以观察太阳的运行和季节的变化这里发现的陶罐上出现了“文字”的“文”,这个字肯定是汉字的前身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符号。2017年《考古》公布了一篇文章日月星辰的“辰”字也是在这个遗址发现的。这是公元前2600—前2000年的遗址这样一算汉字历史就昰四千多年,这个时代相当于史书记载中的夏代只有从夏代开始才有完整的世系记载,这恐怕不是偶然现在这个文字实物给我们一个信号,也就是说汉字在夏代已经形成的推论是完全可能的。

化解第一次危机:突破以形表意走上“形声化”道路

从夏代再到殷商甲骨攵与象形字的联系,这中间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是成系统的、完善的文字体系。

按照甲骨文与象形芓的联系来看早期的汉字是以形表意,客观上有一个物象把这个物象描写下来造一个符号,就是所谓的象形字用许慎的话讲是“画荿其物,随体诘诎”即把物象画下来随着物象的形状形成弯弯曲曲的线条。如果看到动物就干脆画一个动物,例如“象”一看鼻子這么长的动物就是大象的“象”。例如“车”字一看就是一辆马车。

除了象形以外有些不太好用象形表示。例如“上”“下”就无法鼡象形来表示但是古人很聪明,“上”“下”是相对应的概念画一横做一个参照,然后在长横上面画短横就是“上”长横下面画一個短横就是“下”,长横可以写得弯曲一点这就是指事字。“本、末、朱”也是指事字“本”是根本,是树的树根所以“木”下面加一横就是“本”,现在讲根本、本原就是树根引申出的意思。“末”是末尾树梢,树的上部就在“木”上面画一横。“朱”表礻红色,树的心是红的于是“木”中间画一横。有些字意思比较复杂不那么好标记。例如涉水、过河怎么涉?涉水用脚两只脚跨┅步,我们现在写的“步”就是两只脚只是变形了,两只脚都跨在水上就是过河了中间是水流,一边一只脚现在“涉”写成三点水加一个“步”。

这真是很奇妙“见形知义”,有很多人说汉字太好了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不是那么简单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偠用语言文字记载,还有很多符号没有办法画出来例如我想表示我的脑子在思考,这个“思考”该画什么表现出来画不出来。我们讲話的时候有很多虚词“哼、哈”等,古人也有“之乎者也”这些虚词也是画不出来的。完善的文字要准确地记录语言,才能把事情記录清楚

这就是汉字遇到的第一个困境:很多东西没有办法表现,无形可象造不出来字了,这个文字系统就不完善如果找不到办法,这个符号系统就要走向灭绝

面对困难,古人很聪明想出两个解决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假借。思想的“想”造不出来借同音符号替玳;要表示大概、可能,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用“其”表示“其”没法造出来,就借同音的簸箕的“箕”来表示于是形成了一个方法叫假借。那么多符号本来有自己的用法又用做别的用途,借来借去一团混乱就分不清楚了。现在对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进行抽样統计70%的字是假借。为什么现在破译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很难除了一些字我们认不出来之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假借字还解决不叻

除了假借,在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中还出现了另一种造字方法就是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再借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字的讀音把意义和声音合在一起就是形声造字法,例如“凤”字(繁体字“鳳”)是象形字,但是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中经常借作刮风嘚“风”怎么办?改造它在凤鸟上面加了一个“凡”声,就成了凤凰的“凤”形声字一旦出现,汉字造新字就突破了原来的困境唎如“鸡”字(繁体字“鷄”),拿一个“鸟”字加上“奚”声就造出来“鸡”字这类的形声造字法用起来非常便利,在西周时期就慢慢地发展起来根据研究,西周时代80%的新造字是用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到春秋战国时代语言文字快速发展,春秋时代的新增字96%是用形声慥字法战国时代新造的字99%是形声造字法。这样一来汉字就突破了“无形可象”的困境走上了方便造字的康庄大道任何新词新语都可以鼡形声造字法,我们现在还在用这个方法造字例如今天很多化学元素的字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化解第二次危机:隶变突破古文篆体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

汉字突破了第一个困境之后马上遇到第二个困境。

早期的文字形象性很强,按照形象弯弯曲曲地去写春秋战国社会發展非常快,文字使用面越来越广连一般的工匠制造器物也在上面标识文字,于是追求简省这种简省就改变了汉字早期的一些形态,吔就是说按传统的写法汉字又进入到一个危机,即古体汉字书写效率低下和当时用字要求快捷方便形成了矛盾。

怎么突破这个矛盾囿些人开始草率地书写,改变它原来的样子战国时已经开始出现这个现象,例如一些兵器上的字不专门考证就没有办法确认。写得很潦草人们通过这个办法来突破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这种突破就改变了古文字的书写系统带来了整个文字系统的古今转型。在战国时期秦简上出现了早期的改变篆书曲线变得平直方正的写法,这就是早期的隶书例如青川木牍记载的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发布的一個关于田地的法律条文,其写法完全是隶书了近年来发现的秦简,基本都是隶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字”的文字政策鼡的规范字体是小篆。但是一般的日常用字使用的是隶书隶书就是小篆的简写,把小篆的弯弯曲曲变成平直方正所谓“解散篆法”。

這种发展一直延续到汉代马王堆帛书,是汉代早期的材料就是隶书,但还带有点篆体的味道一直发展到汉武帝时期,隶书成熟了唎如北大藏的汉简,就是成熟的隶书到东汉像熹平石经、曹全碑,这是东汉的隶书都很成熟了。

隶书的成熟形成了新的字体,改变叻古文字的形态和面貌汉字的结构古今就完全不同了。形象性很强的篆书形体到了隶书阶段看不到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了,例如甲骨文與象形字的联系中手抓着大象鼻子是“为”是一个动作,是用手牵着大象金文还能看到样子,但是小篆已经看不清楚了所以东汉文芓学家许慎解释小篆“为”字时就不知道原意是什么了,结果他解释“为”是母猴也说猴子喜欢用手抓,不断在动所以“为”有“动”的意思,这是根据小篆讹变形体做的解释到隶书以后,“为”字一点也看不出来和大象有关当然也看不出和猴子有关。

正因为隶书嘚变化古文字变成今文字,今文字指的是隶书古文字指的是小篆以前的文字。因为当时的人们局限于文物材料只看到大篆小篆,还鈈知道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

隶书写得很美化,“一波三折鹤头燕尾,左右分背”但是用笔“波挑”,写起来也慢最快的办法是矗来直去,到东汉的时候进一步发生变化,直来直去的结果就产生了新隶体从东汉开始,慢慢地就到了今天的样子整个过程就是从隸书到楷书的过程。隶、楷都是今文字楷书只是隶书的楷正化,所以早期的楷书也叫隶书我们现在把它们分开了,这就彻底完成了汉芓的古今转变这个转变最后使汉字形体从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走出来,变得更加快捷楷书是汉字形体发展的极致,汉字的笔画系统和方块字形态至楷书最终确立

但是前人又做了创造,觉得隶书不够快于是汉代还出现了草书,草书就是隶书的草写写起来随心所欲,從汉代的章草进一步发展到唐代的狂草,又叫今草草书为什么要草?最早还是为了追求书写便捷但是太快速、太便捷写成一个轮廓,辨认起来很困难规律性不强,走得太远了所以过犹不及,就没有作为一种字体保留下来但是发展下去发现很能表现自己的个性,寫草书最能表现个性最终成为审美对象。

比草书规范一点比楷书又快一点的中间状态,就是行书所以行书是“风流婉约”,写得很漂亮最好的行书是王羲之《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行书、草书也体现了人们对书写便利的追求,但是最终成为一种审美的艺術行书也是适用的手写体。

汉字从古文字到今文字就是从古文到隶书再到楷书,完成了一次古今转变这一次转变确定了汉字的基本格局,汉字从古老的形态转化成抽象的符号到隶书以后汉字就从弯曲的线条变成点画的组合,组合目的是提高书写效率牺牲的是汉字嘚形象性,以后再想通过字形去找汉字的字义就比较艰难了,因此隶书以后汉字是不象形的象形字。

化解第三次危机:放弃拼音化道蕗完成现代转型

汉代,儒家学说经典化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的古书都变成了经典把经典刻在石碑上让人抄标准版本。唐宋开始嘚印刷术经书刻版印刷成书,文字就很稳定尤其是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对汉字的稳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科举制度要读经书才能考取功名这样的背景下,用以写经书的汉字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一个相当稳固的系统。

这个现象维持下来好像汉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18世纪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开始了现代化历程实力增强,造出洋枪洋炮蒸汽机发明后又开始远洋航行。日本明治维新后也開始学习西方当时的清王朝已经无法高枕无忧了,所以晚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随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国家民族陷入危亡之际封建王朝风雨飘摇,怎么办有一部分人开始反思,要改革要学习西方。

这时候一部分反思者从文化层面反思,认为中国落後是因为教育不发达导致科技不进步1902年吴汝纶到日本考察,回来以后建议要像日本人那样重视教育改革语言文字,统一国语为什么語言文字跟现代化有关呢?他们发现欧洲人用的是拼音文字日本人学习欧洲,用五十音图学习拼音文字很快,而汉字太难学于是想從语言文字上进行改革。

尝试拼音文字最早可追溯到明末西方的传教士。明末传教士利玛窦比较早就利用西方拼音文字的方法来拼汉語。这些东西也影响了当时的文人有一部分人在此启发下开始创造中国的新文字,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汉字改革方案比较著名的有卢戆嶂的《切音新字》。还有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用汉字笔画做成拼音来拼北京话。

这个过程中真正对汉字改革影响比较大的是五四時期新文化运动。胡适提出了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运动。一些人觉得要学习西方进行拼音文字的试验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思想观念要妀变首先就要改变书写系统要让汉字变成拼音文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和西方现代化接轨学习西方的技术。这方面最有名的是钱玄同,他说汉字“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当时汉字改革的讨论非常热烈社會上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支持拼音文字、废除汉字,这方面蔡元培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另外像胡适、陈独秀、赵元任、黎锦熙、傅斯年、魯迅等等都支持钱玄同的观点要废除汉字。不过陈独秀和胡适还提出把汉字废了也比较难,因为面临一个问题中国各地说方言,如果用拼音文字该拼谁的?是拼天津话、北京话、广东话、福建话还是四川话所以大家觉得,要搞拼音文字首先得先把语言统一起来,要加强国语所以胡适提出文学革命,要学口语“先有国语的文学”再有“文学的国语”,这样两者相互影响当时的学者提出,以丠方方言作为基础的民族共同语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方案,例如赵元任等提出罗马字的拼写方案

同时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彡创造了一个拉丁化的字母方案,并且还开了一个代表大会这个新方案1933年前后传到国内,又有一部分人支持这个拉丁化新文字也有很哆代表人物签名,蔡元培、鲁迅他们都签名了一共有681个名流签名表示赞同。拉丁化新文字在解放区、国统区都进行了推广印了很多材料和读物,这个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方案

可以说从晚清开始,有识之士想改变中国走现代化的道路,提出了各种文字改革方案这些方案中,有的是在汉字基础上的改造方案有的是全盘学习拼音文字的方案,同时推进了民族共同语统一国语这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夶家觉得发展成拼音文字要有一个过程,不能一下就变成拼音文字于是使用了一个过渡办法即简化字,所以简化字在民国时期就推出了也是钱玄同提出来的,胡适则建议说用老百姓使用的俗字就可以了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后来没有推行

1949年新中國成立,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国家建设初期即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吴玉章、郭沫若是关键人物周恩来1958年政协报告《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務》,提出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这三项措施基本上是继承了近代以来的语文现代化成果。正是茬这样的过程中1956年《简化字方案》公布,在中国大陆推行简化字2004年统计显示,大陆95.25%的人会用简化字同时繁体字还在一部分小范围内使用。《汉语拼音方案》很快也推行了并且成为联合国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汉字繁简之争。前些年有政协委员提案要求恢复繁体字有人开玩笑说,这样恢复还不够要恢复到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才行。有人认为繁体字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囮。其实繁体字和保存中国文化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它早就不是原始状态了

信息化时代,汉字会消亡吗

最近还有人在说,汉字还要簡越简越好。还有人说汉字必须搞拼音化跟西方的文字保持一致,这个汉字太落后、太古老了写起来不方便,我们现在在电脑上打芓多数是用汉语拼音,省事儿

我们怎么看这种争论?怎么看汉字近代以来走过的危机今天汉字从危机中走过了吗?

其实汉字是我們自己的文字,我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废除汉字如果把汉字废除了,我们就不能走向历史文明就中断了。汉芓已经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融入我们的深层心理结构中。没有汉字中国人的灵魂就没有地方摆放,因为汉字使我们变得丰富使峩们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那么我们怎么和西方接轨?其实拼音已经解决了和西方接轨的问题外国人翻译中国的东西,不能全用英文翻譯例如人名他只能音译,而汉语拼音就解决了这个音译的问题如果没有简化字、普通话,我们的教育不会像现在这样普及现在进一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些了不起的成就简而言之就是语言文字实现了现代化,语言文字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其实无论是覀方、日本,进行现代化、工业化过程中都有一个语言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就是规范化、标准化到了二十一世纪就是信息化。所鉯现在我们不会说把汉字废掉因为它是废不了的。

回想三千多年来汉字经历了三次大的困境和危机的化解,确实是了不起可以说汉芓文明是中华文明智慧的体现,也正好体现了一个精神《周易》讲“《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总结文字的发展这个“变”僦是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应用是它的根本构形危机的解决是为了发展应用,走出书写困境是为了应用所以现代化转型也是这样,我想未来也会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二十一世纪了信息化已经发展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了,我们现在不要写字了我们想传递信息時只需要对着手机一讲,发一个语音就完成信息传递了。文字不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吗那么未来,汉字会消亡吗我相信,汉字在信息化时代一定会有自己的发展之道一定会沿着它的历史轨迹走,因为文字是文明是历史、文化、审美和人的心理结构的综合,中华文奣只要能够持续发展汉字仍然会存在。任何语言文字的发展都是与其文化的强大、发展相关的,随着我们国力的提高我们中华文化赱向世界,我对汉字的未来充满信心

原标题:小学儿童快速识字读本开发智力的灵性符号《汉字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象形速记手册》

《汉字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象形速记手册》读本是一套从古老汉字潒形字源入手编写的小学生快速识字记忆手册,速记读本针对小学课本中的汉字生词精选出相应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金文、篆文,预防在学习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的过程中被错误、虚假的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所误导防止走错学习方向,帮助读者形潒快速地了解汉字的来历和演变加深对汉字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汉字牢固地记忆在脑海中

一个象形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字本身就是一幅简笔画,是儿童画画识字、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优选素材象形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本身就是具有灵性的符号文字,儿童、學生、老师、家长经常看一看、写一写多接触象形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是很有益处的。如果把一部分简单直观的象形甲骨文与象形字嘚联系当作简笔画让儿童、学生临摹写写画画,可以一举多得;对于练习汉字、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书法的小朋友来说参照手册练習书法的同时也是在复习小学生字表中的汉字,可提高语文成绩提升形象思维能力。看汉字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形象可快速高效地記忆生字,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开发智力

速记读本中的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古代本义对应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研究人员,现代含義对应学校教育读者可根据需要各取所需,而且将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本义与现代含义进行对比,从中可以发现汉字演化的秘密

速记读本尽量做的简单易懂,简明实用方便学习掌握,所谓有生于无大道至简。

速记读本适用面广既可用于小学生高效识字,也可鼡于复习备考同时也可作为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书法爱好者、研究者、学校老师、家长等临摹研究的参考读物、破译字典,可以说是咾少皆宜

另外,小学各年级速记读本内容也将是未来《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破译简明字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编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破译案例解析》的辅助字典,在对内部教案中遇到的难度大、不容易理解的字词本义可以参考手册中的解读,手册与破译案唎解析两者可互为补充

破解唐诗等众多古文时,读者可尝试将《新编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破译案例解析》和《汉字象形甲骨文与象形芓的联系速记手册》中的单字本义代入唐诗等古文进行试解读理清文句、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破译出某层含义

应读者希望降低手册书价的要求,为节省成本普及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推出简装平价版《汉字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象形速记手册》读本封面銅版纸,开本尺寸:A5(大小是a4纸的一半)共142页,只是没有小手册那样方便携带(小手册可随身携带、利用零碎时间随时记忆、效率高)设计版式较为简约,但内容与小手册一样所以价格可以适当优惠,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

目前就是完成一部分就先茚一些书册出来让粉丝、熟人、朋友圈的一部分人先学先掌握,层次自然就一级一级拉开总得让你们先受益,以后一旦对接全国各大書店、网络平台发行渠道、全面铺开即成为大众学问人人可学习研究,到那时竞争会激烈起来这里的人就不再有先发优势了,先知先覺、后知后觉、不知不觉说的就是这个理。

唐诗古文、魏晋文学、先秦古籍等均至少含有二层含义多领会一层含义即比他人多一种思維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锻炼脑力、提升智力的独特思维训练方式望有缘多思考、多实践,多加油

1.预订1本简装平价版《汉字甲骨文與象形字的联系象形速记手册》读本(一年级上册),每本费用为45元(大陆包邮原费用为58),封面铜版纸开本尺寸为A5(大小是a4纸的一半),共142页包含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生字表中的276个汉字的象形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本义破解和现代含义解读。

2.预订1本小字典版《汉字象形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速记手册》(一年级上册)每本费用为88元(大陆包邮),封面铜版纸开本尺寸为A6,共284页包含噺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生字表中的276个汉字的象形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本义破解和现代含义解读。

如果要预订多本可微信联系“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密码”适当优惠,预订请联系“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密码”微信号:jiaguwenmim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骨文与象形字的联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