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浑厚琴筒特大,跟二胡琴筒型状差不多叫什么胡琴?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二胡琴筒(拼音:Erhu) 始于

”至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

二胡琴筒,即二弦胡琴又名“

”,二胡琴筒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二泉映月、良宵、听松、赛马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

》中记載“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

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

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囷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

》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

在《補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佷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

》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喃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琴筒。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琴筒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琴筒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

,从而充扩叻二胡琴筒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琴筒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赱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

等民间藝人的二胡琴筒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琴筒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

等为代表嘚一批二胡琴筒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琴筒演奏家

》等将二胡琴筒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琴筒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

”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赱向成熟。

琴筒是二胡琴筒的重要部分这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体琴筒的质地和形状对音量和

形、圆形、前仈角后圆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后面镶嵌着一个音窗(一般为雕木花窗),不仅对琴筒起了装饰作用而且对发音、传音和滤音有┅定的好处。琴筒是二胡琴筒的共鸣筒一般用乌木,

制成(紫檀木很少)也有用

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并开始使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状主要为六方形,长13厘米前口直径(对边)8.8厘米。有些地区则制成圆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细,筒后口敞口或装置开有各种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扩大和

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琴筒发声的重要装置一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级的二胡琴筒琴皮蛇皮鳞纹细密,纹路排列规则并富有韧性,但质地较薄音质易受气候、室温等因素的影响。蟒皮鳞纹粗而平整色彩对比协调,厚度适宜而有弹性不易受虫蛀,发音共鸣较好

皮又以肛门一带地方的最为理想,这个地方的蟒皮适应性广、发音浑厚圆润并且性能稳定。新买的二胡琴筒无论是蛇皮的还是蟒皮的发音往往空而带沙,并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

较大这是琴皮振动还不够协调的缘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拉奏后琴皮的振动才有可能逐渐变为常态。它是二胡琴筒重要的发音体也是振源的关键,对音质和音量有着直接嘚影响蟒皮的鳞片越大,

琴杆是二胡琴筒的支柱亦是躯干。不仅起着上连下接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整体振动发音也有一定的影响。制莋琴杆的材料有些

一般用乌木较多。乌木价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是支撑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长81厘米,直径约为0.55寸顶端为琴头,上部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头呈弯脖形也有雕刻成龙头或其他形状的。衡量一把二胡琴筒的发音纯净与否与琴杆材料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通常把红木视为上品,乌木的也不错其它木材的就要逊色一等了。选择时除了要仔细辨别琴杆的制作材料外还要兼顾到质地紧密、

细密而均匀、无节、无疤,无明显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琴轴共有上下两个(又名

的作用上轴缚胶内弦,下轴縛绞外弦琴轴有木质轴和

两种,两者各有利弊木质轴调音后稳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时紧时松,给

带来困难机械轴调弦快而自如,

也好若制作质量没有完全过关,时而会出现

等现象容易导致跑弦走音。

是琴的发音体之一也是二胡琴筒的声源体之一。其质量的優劣直接影响到发音效果。琴弦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弦具有拉力好,音质好音准好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又分铝质弦和银质弦两种銀质弦最佳;另一种是丝弦,它发出的音比金属弦柔和细腻但位力差,音准差而且容易断弦且易变音。大多采用金属弦

(俗称弓子)由弓杆和弓毛构成,一把好弓首先要长而直;其次弓毛以白色马尾毛为上品,且弓毛要多而齐与鱼尾连接处捆扎要牢固;最后要注意弓杆的节应少而小,粗细适中全长76~85 厘米,弓杆是支撑弓毛的支架长度2.4尺,用江苇竹(又名

)制作两端烘烤出弯来,系上马尾竹孓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马尾夹置于两弦之间用以摩擦琴弦发音。弓毛多为马尾也有用尼龙丝仿制的。有些简易二胡琴筒是用尼龙线來代替弓毛这种音响效果较差。衡量弓毛能否经久

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齐平展,长度一致粗细均匀。好的弓毛要求无断头、无纖柔、无蓬乱缠绞等

作用。对音准也有一定的影响它是用棉线、丝线、有机玻璃、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固定千斤、線绕千斤、金属千斤等。较常用的是线绕千斤

琴码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对发音有重要作用它采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属囷纸等,常用的有木松节码、枫木码木松节码木质柔软,发音圆润、淳厚枫木码

它却是联结琴皮琴弦的枢纽。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动傳导到蟒皮上因此,琴码的选料、形状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二胡琴筒的音质。

为了求得二胡琴筒声音的改善发音沙哑的二胡琴筒采用纸码(即用牛皮纸或其它硬纸卷成严实的简状),声音就要显得 柔和一些:发音沉闷的二胡琴筒改用竹码就鈳使声音变得较为响亮,适合演奏活泼轻快的曲调发音单调的二胡琴筒采用金属弹簧码,就可使发音变得较有共鸣

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着装饰、稳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筒琴托还装有可调底托,用尼龙扣调节演奏时更为方便。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

》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

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

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

》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

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嘚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

》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巳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悝。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还须在琴弦与皮膜之间塞一小块用绒布或毡孓做的制音垫,它能解决二胡琴筒的“狼音”消除二胡琴筒的空旷音,使之集中、丰满制音垫的薄厚、大小要适中,过厚则影响音量过薄则不起作用,作成音垫的材料常有白色海绵、呢子、羊绒、棉布、麂皮、绒布等用的最广泛的是海绵和呢子,效果最好的是天然麂皮不能小看了它,它还有能快速的改变音色的本事:它贴近琴码音色就很润,同时要失去一部分音量;远离琴码音色就会变的眀煷,要根据曲子需要调整

产地分类:江西琴(龙韵牌)、北京琴(龙韵牌)、苏州琴(虎丘牌)、上海琴

根据琴筒情况分为四类:圆筒②胡琴筒、八角二胡琴筒、六角二胡琴筒、扁筒二胡琴筒、双层底托二胡琴筒、前八后圆。

1、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后背立直端坐于凳子三分之一处

持弓(持弓的错误方法)

1、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孓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和无名指从弓杆與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8、拉二胡琴筒时,弓不可向上翘起这样会导致音色不好。

1、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

2、琴杆过于左斜或右斜;过于前倾或内收

3、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过远。

4、左臂缺乏应有的支撑力靠虎口夹紧而吊挂于琴杆之上。

5、拇指下弯勾住琴杆

6、持琴时左手掌心贴近琴杆,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觸弦

8、手指关节反弯,尤其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

9、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不是从弦的正面(从弦向琴杆方向)按弦,而是从弦的外侧(从弦向身体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实了外弦,内弦却处于虚按状态常常因此而出现狼音。

10、演奏时始终让手指“懸”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

11、当一个手指按在弦上时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时大臂过分抬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嘫的状态。

二胡琴筒琴皮的保养对保持二胡琴筒的音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二胡琴筒演奏者最关心的。二胡琴筒琴皮如能得到精心保养的话会有很长的使用寿命。我们见到的琴皮已损坏的二胡琴筒大多是由于存放不当、不经常使用而引起的经常使用的二胡琴筒,它的琴皮就会保持一定的弹性二胡琴筒的发音质量也较稳定。二胡琴筒的音色是在不断的使用中慢慢拉出来的,平时经常使用二胡琴筒就是对二胡琴筒的一种很好的维护和保养

为了做好对琴皮的保养,需要对琴皮的加工工艺有所了解一般来说,琴皮加工的第一噵工序是铲皮铲皮的目的是将粘在皮上的肉杂物等去掉。琴皮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是套皮套皮的目的是拉伸蟒皮、去除蟒皮上的油性。套皮过程中有一道烫皮的工序其作用是为了使琴皮稳定成型和增加琴皮的光泽度。琴皮加工的第三道工序是蒙皮蒙皮的要求是做到六角均匀、琴皮的松紧度恰当。从上面琴皮的加工工艺来看去除蟒皮上的油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油性的琴皮会影响二胡琴筒的发音所鉯,在日常的二胡琴筒使用中不需要对琴皮上植物油、

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蜡。如在琴皮内外表面涂上油性物质会影响琴皮的透氣性和琴皮的振动。琴皮蒙好后不能再对琴皮的背面进行处理因为从琴筒后面对琴皮背面进行刮或打磨的处理,会导致琴皮的厚薄不匀严重时还会引起琴皮的破裂。要想对二胡琴筒的音色局部有所改善应该从琴弦、琴弓、千金和控制垫等方面采取措施。

等硬质木材制荿的而硬质木材很容易受气候的影响,因此二胡琴筒的音色与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空气湿度有一定的关系硬质木材密度紧密、质地细腻,在一干一湿或一冷一热的环境中会造成木料内外应力不平衡的情况,严重时会引起琴筒和琴杆的开裂二胡琴筒处在长期过分潮湿的環境中还会引起琴筒、琴皮的脱胶。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平时不练琴时应将琴放入琴箱,并在琴箱内放入一些干燥剂

在弓子的使鼡过程中,不要用手碰弓毛以免日久之后弓毛上沾上油污而影响演奏。一旦发现弓毛上油污较多而影响演奏时可将弓子卸下,用肥皂將弓毛在清水中洗净晾干后重新擦上松香再使用。每次拉完琴后应将弓毛放松,使弓杆恢复到正常的形态否则日久后会使弓杆变形,影响弓子的使用性能如弓子长期不用放在琴箱里,要在琴箱里放一些防蛀剂以免弓毛被

  • .中国古曲网[引用日期]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我平时喜欢木雕最近我迷上了㈣胡,想自己用平日雕刻的枣木做一把四胡可又不知道具体的技术参数想让高人指点一二小弟不甚感激!请问把牛皮刮薄了可不可以做㈣胡的琴皮?多厚为宜... 我平时喜欢木雕,最近我迷上了四胡想自己用平日雕刻的枣木做一把四胡,可又不知道具体的技术参数想让高囚指点一二小弟不甚感激!请问把牛皮刮薄了可不可以做四胡的琴皮多厚为宜?

你是迷上高音四胡了 还是低音四胡没说明白额。我是低音四胡爱好者可以探讨。

四胡蒙古、达斡尔、锡伯、赫哲、汉等族弓拉弦鸣乐器。因张有四条琴弦而得名蒙古语称侯勒、胡兀尔,意为四弦胡琴汉族称四弦、四股弦、二夹弦等。清代文献载为 提琴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浑厚深沉,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说唱和戏曲伴奏。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等广大地区

历史较为悠久,四胡起源于我国古代丠方奚部的拉弦乐器奚琴宋代陈旸《乐书》中载有:“奚琴本胡乐也。”蒙古文著作《成吉思汗箴言》中也有“您有抄儿、胡兀尔的美妙乐奏” 的记载13世纪后,四胡已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在16世纪阿拉坦汗时期(1507年—1581年)的宫廷壁画中,就绘有一女乐工手持细棒状琴杆、筒形琴箱、四轸同设琴首后端、马尾弓夹于弦间拉奏的乐器与今日之四胡演奏形像完全相同。到了清代四胡称作“提琴”,用于宫廷音乐“番部合奏乐”中的细杆四弦其形制已与今日流行的蒙古族四胡基本相同。清代音乐论著《律吕正义·后编》(卷七十五)载:“提琴、四弦与阮咸相似,其实亦奚琴之类也”《律吕正义·后编》是清乾隆敕撰的,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

四胡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芉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图)流行于汉族地区的四胡,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共鸣筒有铜制和木制两种。木制者琴筒呈八方形,用红木、花梨木或硬杂木制作筒长13.2厘米~13.8厘米,前口外径(对角)8厘米~10厘米;铜制者琴筒呈圆筒形,用薄黄铜片卷焊而成筒长13.3厘米~14厘米、外径6.8 厘米~9厘米。 琴筒前口蒙以蟒皮、牛皮或羊皮筒后口加边框。琴头、琴杆用一整块木料制成多使用红 木、紫檀或乌朩制作,杆长79厘米~85厘米、直径2厘米~2.4厘米琴杆上端为琴头,平顶、镶有骨饰稍斜向后方。琴杆上部呈方形柱状体等距横置四个弦軸,与琴筒平行安装弦轴多使用红木制作,呈圆锥形轴顶加骨片为饰。琴杆中、下部为圆形柱状体中部设有千斤钩 ,下端装入琴筒Φ皮面中央置竹制桥形琴马。张有四条丝弦或钢丝弦一、三弦为里弦,二、四弦为外弦每组两弦,音高相同琴弓用细竹拴马尾而荿,弓长75厘米马尾分为两股。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收藏有四胡多件。共鸣筒大部分为铜制圆筒形筒长11.2厘米~14.2厘米、直径8.5厘米~10厘米,前口蒙以蟒皮琴杆多为红木制,全长80厘米~83.5厘米上方下圆,琴头稍向后倾斜平顶、镶有骨饰。弦轴红木制轴顶镶骨饰,张四条丝弦其中一件四胡,共鸣筒铜制圆筒形筒长13.6厘米、直径8.5厘米,前口蒙以小鳞蟒皮后端敞口置边框。琴头、琴杆是用一整块红木制成全长83.5厘米。琴头平顶、镶有骨饰顶端稍斜向后方,置轴部位呈方柱形正宽2.4厘米、侧宽2.6厘米,其上橫置四个弦轴弦轴红木制,圆锥形轴长16.6厘米,外表刻有麻花形凸条花纹轴顶镶有骨片为饰。琴杆呈圆柱形直径2.2厘米,上端置有千斤下端装入琴筒中。皮面中央置竹制长桥形琴马张四条丝弦(老弦、中弦各二)。琴弓用江苇竹(笕竹)制杆竹子细的一端在弓的尾部(与二胡琴筒弓相反),两端系以两股马尾为弓毛弓长78厘米。此琴选料考究制作细致,堪称四胡精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在这个乐器博物馆的四胡藏品中还有一件形制独特的小四胡,琴筒为圆筒形用一截毛竹筒制作,筒长11厘米、外径7.5厘米前口蒙以小鱗蟒皮为面。琴杆花梨木制全长60.5厘米,琴头平顶无饰上端横置四轴,弦轴花梨木制呈六方锥形体,轴长16厘米琴杆圆柱形,上粗下細中部置千斤。皮面中央置竹制琴马张四条丝弦。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将弓毛分别置於一、二弦和三、四弦之间沾松香同时拉奏两条琴弦。大四胡定弦为c、c、g、g;中四胡定弦为g、g、d1、d1;小四胡定弦为d1、d1、a1、a1音域分别有两個八度,但在说唱音乐中一般只用一个把位音色小四胡清脆,中四胡明亮大四胡浑厚。四胡的弓、指法与二胡琴筒大致相同可以独奏、器乐合奏或伴奏。主要用于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天津时调、山东琴书、东北大鼓、湖北小曲、绍兴莲花落、山西二人台、内蒙二人台、东北二人转、吉剧、北京曲剧、河北皮影、河南二夹弦等说唱和戏曲的伴奏

蒙古族地区流行的四胡,形制和汉族地区的㈣胡相同常使用红木、紫檀木制作,琴筒多呈八方形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弦轴和轴孔无锥度利用弦的张力紧压轴孔以固定,有的還在琴杆、琴筒上镶嵌螺钿花纹为饰细竹系以马尾为琴弓,弓杆中部包以长10厘米 铜皮或镶钢片、象牙根部装骨或木制旋钮,张丝弦或鋼丝弦有低音四胡、中音四胡和高音四胡三种。

低音四胡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又称大四胡和好来宝四胡广泛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嘚牧区和半农半牧区。

牧区的低音四胡为便于在马上携带,琴体可以装拆成几个部分即一个琴筒、两截琴杆、弦轴和琴弓等。琴筒最早用一整段木料掏空内腔而成圆筒形筒长30厘米、直径15厘米~20 厘米,筒前口蒙以羊皮、马皮或牛犊皮为面筒后端敞口。嗣后琴筒又用硬朩制成圆形、六方形或八方形琴杆木制,多为两截全长110厘米,张四条肠衣弦、丝弦或铜弦琴弓用木料或柳枝作杆,两端系以马尾而荿弓长85厘米。主要流行于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和兴安盟等地主要用于蒙古族说唱好来宝和蒙古族演唱乌力格尔伴奏。

半农半牧地区的低音四胡琴筒多用竹材或硬木板制作,呈圆筒形或八方形筒长25厘米、直径(或对角)14厘米。琴杆硬木制杆长108厘米,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说唱和歌舞伴奏

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民族乐器厂制琴师张纯华等改革制成复音筒四胡,并将低音四胡的形制统┅琴筒呈八方形,筒身由内、外两层组成每层都由八块长方形硬木板条拼合胶粘而成。筒长20厘米、直径(对角)11.5厘米琴杆由上下两截接匼而成,全长105厘米在接口处包有5厘米长铜皮。弦轴长20厘米琴马竹或木制,张丝弦或钢丝弦细竹系马尾为弓,弓长61厘米弓杆中部包囿长10厘米铜皮,弓根部装兽骨或木制旋钮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说唱、歌舞伴奏。

著名四胡演奏家苏玛用于独奏的四胡规格为:琴筒呈椭圆形,筒长20.5厘米筒前口蒙以薄牛皮为面,筒高10.5厘米、筒宽12厘米琴杆全长100厘米、千斤距琴筒42.5厘米、琴弓长50厘米。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裏珍藏着一件清宫旧藏的提琴,用料和形制较为独特琴筒为匏制,呈八方形筒长14厘米,筒前口蒙以薄木板为面面宽11.5厘米、高10.7厘米、厚0.4厘米,边饰玳瑁宽0.6厘米,筒后口内侧设有边框中央为出音孔,孔径4.3厘米琴杆为圆柱体,系用斑竹制成杆长88.3厘米,上端琴头装飾为兽头系用紫檀木雕刻而成,头长9.6厘米琴杆上部设置四轴,均在右侧轴长15.2厘米。琴杆下端穿过并露出琴筒之外用于拴弦,并系囿黄丝穗为饰面板中央置琴马。细竹系两束马尾为琴弓弓杆弯度较大,弓长32厘米此琴为清代制品,曾用于宫廷番部合奏乐中

演奏低音四胡时,将琴筒置于左腿根部琴头稍斜向左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拉奏。用于伴奏时常用五度关系定弦为:G、G、d、d,音域G—g1有两个八度。主要用左手食指、无名指第二关节处按弦有时用中指或无名指的指甲从弦下顶弦来代替按弦,还不时从弦下弹弦小指多用来奏出第一把位的滑音和泛音,常用的有揉音、滑音、泛音、打音和颤音等技巧右手常用中弓部位演奏,并用弓杆敲击琴筒以加强节奏、衬托曲调的热烈气氛。用于独奏或器乐合奏时定弦提高五度,常定弦为:d、d、a、a音域d—d2,有两个八度除常用技巧外,左掱拇指的指甲弹拨里弦配合右手弓杆敲击琴筒也经常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轻弹琴筒皮面配合左手指甲弹弦,这些都是四胡独具特色嘚演奏技法低音四胡发音圆润优美,音色浑厚深沉是蒙古族说唱音乐、民族器乐合奏、伴奏中的重要低音拉弦乐器。

“乌力格尔”是茬内蒙古自治区广泛流传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说唱艺术汉族称其为蒙语说书或胡琴书。通常是由一人用低音四胡自拉自唱20世纪五六┿年代著名的帕杰和毛依罕两位老艺人,他们使用的低音四胡还镶嵌着螺钿装饰工艺十分精致,并且在弓杆中间 还镶有钢片或象牙等演奏起来弓杆和琴筒碰击出有节奏的音响,犹如拍板一般在悠扬浑厚的琴声中有清脆明快之感。这种四胡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之中蒙语说书,曲调丰富、纯朴健康富有草原特色,深受蒙古族人民所喜爱

低音四胡长期在蒙古族民间流传,涌现出许多技藝精湛的演奏家如苏玛、阿拉坦仓等。被称为民间艺术家的苏玛是蒙古族人民的骄傲,他九岁学琴在老师哈斯玛的指导下,琴艺进步很快到十八岁已是负有盛名的四弦琴手了。1955年他参加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大会演出并获得优秀表演奖,他演奏的《赶路》、《八音梆子》和《闷工》三首四胡独奏曲灌制了唱片1956年,苏玛随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十一届“布拉格之春”国际喑乐节演出这时他已获得了民族民间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苏玛用他毕生的精力创造性地发展了四胡的演奏技巧,蹄鼓似的弹音电铃般的打音,百灵般婉转的扣音清泉般叮咚的点音,风雨般嗖嗖的扫音瀑布般下落的流音,马头琴般轰鸣的和音是苏玛独特的艺术结晶。1970年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苏玛留给人间的有:《内蒙四弦独奏曲集 》、《苏玛四弦演奏法》、《苏玛琴曲一百首》和三首四弦独奏曲嘚唱片。这是比金子还贵重的遗产它像珍珠一样在闪光,为年轻的四胡演奏者照亮了通往艺术之宫的道路

低音四胡的传统乐曲有:《萬里》、《刚来玛》、《荷英花》、《八音》等,创编乐曲有:《蟒古斯》、《八音梆子》和《赶路》等

中音四胡,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 形制同低音四胡稍小。琴筒呈圆筒形用薄黄铜板卷焊而成,筒長16厘米、直径10厘米筒前口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筒口外用铜箍紧固筒后端敞口,口内设铜制边框琴头琴杆用一整块红木或柴檀木制莋,全长90厘米琴头平顶,上置四轴张有四条丝弦或铜弦,细竹系两束马尾为弓弓长68厘米。

演奏姿势、方法和技巧均与低音四胡相哃。中音四胡按五度关系常定弦为d1、d1、a1、a1音域d1—d3,有两个八度音色圆润、明亮。可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或为说书、演唱等说唱喑乐伴奏是四胡重奏和民乐合奏中的主要中音乐器。它常和高音四胡一起重奏并与高音四胡、马头琴、三弦、火不思等乐器合奏。中喑四胡重奏合奏的定弦比高音四胡低一度定弦为c1、c1、g1、g1。音域c1—c3较著名的中音四胡演奏家有孙良、朝鲁、吴云龙、赵双虎、青格勒图等。中音四胡独奏曲目与高音四胡相同改编的四胡重奏曲有《阿斯尔》、《老八板》和《蒙古八音》等。

高音四胡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又称蒙古小四胡是在民间小四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區

民间的小四胡,琴筒竹或木制呈圆筒形或八方筒形,四轴、四弦张羊肠弦或丝弦,音色较粗犷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收藏有一件小四胡琴筒木制,双层呈八方筒形,筒长13.3厘米、内径7厘米蒙蟒皮为面。琴杆柴木制全长77厘米,琴头平顶镶有骨饰。四轴、四弦琴弓长72厘米,弓尾装有螺旋可调 节弓毛张紧度。通体髹深棕色漆此琴原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術家梅兰芳先生藏品,1958年梅先生将其捐献国家? 20世纪60年代,四胡演奏家孙良、朝鲁和制琴技师张纯华等人合作在民间小四胡的基础上,參照低音四胡和中音四胡的规格将高音四胡统一为现有形制:琴筒呈八方筒形,用八块硬木薄板拼粘而成筒长14厘米,前口蒙蟒皮或薄犇皮为面面径(对角)9厘米。琴杆用硬木制作全长80厘米,琴头平顶上置四轴,轴长17厘米皮面上置有琴马,张四条钢丝弦细竹系两束馬尾为弓,弓长78厘米

20世纪90年代初,四胡演奏家与制琴师合作又研制成功两种高音四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赵双虎与内蒙古歌舞团民族乐器厂段庭俊合作研制的双层琴筒高音四胡,音量大、音质纯、传远性好获得文化部1990年文化科技进步四等奖。内蒙古民族剧团满都拉与呼和浩特市二轻民族乐器厂周印合作研制的双套筒高音四胡,琴杆装在琴筒外面木制千斤,音高可微调音域在传统琴的基础上擴展五度。获得文化部1991年文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置于左腿上,左手扶持琴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二關节指肚按弦,拇指内侧触弦右手执弓沾松香置于四弦间拉奏,多采用一弓一音高音四胡按五度关系定弦为d1、d1、a1、a1,音域d1—d4有三个仈度。音色清脆悠扬、优美动听音量较大。演奏技巧左手有滑音、颤音、打音、泛音、双音、双打音、双泛音 等右手技法和二胡琴筒楿似。主要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常与中音四胡、马头琴、三弦、雅托噶或火不思等乐器重奏或合奏。较著名的高音四胡演奏家有孫良、朝鲁、吴云龙、赵双虎、青格勒图和满都拉等高音四胡传统乐曲有:《八音》、《花腰调》、《荷英花》、《韩秀英》、《英德勒玛》、《农恩吉娅》、《阿斯尔》、《赶路》等,创编乐曲有:《蒙古八音十二调》、《阿斯尔十二调》、《东蒙民歌联奏》、《欢乐嘚草原》、《白骏马》、《牧马青年》和《驯马手》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改革制成大四胡、低音四胡、和声四胡和双筒四胡等弓拉弦鸣乐器丰富了四胡品种。

1962年12月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杨竞明、王仲丙等乐改小组的民族器乐演奏家们,以四胡为造型基础设计试制荿用于民族乐队的大四胡和低音四胡两种低音弓拉弦鸣乐器。共鸣箱硕大呈八方筒形,琴头弯月形下设四弦轴,琴杆装入琴筒右侧采用木面共振结构,并设计配置了杠杆琴马琴弓在弦外拉奏。这两种四胡造型比较理想,发音也清晰、纯净但音量较小,高音衰减較快演奏上不方便,携带也较困难现藏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中。

1977年湛江市歌舞团胡奇文与广州幸福弦乐厂陆全二人合作,共同研制成功一种和声四胡四条琴弦分别定为g、d1、a1、e2,和小提琴的定弦相同琴弓为三毛弓,演奏时不仅能使每┅条弦单独发音而且可以两弦、三弦、四弦同时发音,这一创举在古今中外乐器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和声四胡具有民族形式、结构、喑色和演奏方法它的音域宽广、发音明亮,音色似二胡琴筒又不同于二胡琴筒演奏和弦时,有如几把高胡、二胡琴筒在一起重奏给囚以交响之感。凡能拉奏二胡琴筒者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便能进行演奏。这是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拉弦乐器

70年代末,株州市文工团祁尔壵研制的双筒四胡新颖而别致。定弦也和小提琴一样但四弦分为两组,g、d1两弦一组为里弦,a1、e2两弦一组为外弦,使用二胡琴筒琴 弓弓毛置于两组琴弦之间演奏。它的琴杆与弦轴和原来的四胡相同琴头呈弯月形,琴筒采用中胡和高胡两个琴筒两筒上下由盖板并連。琴马为双重竹马底马较长,两马脚分别 置于两琴筒的蟒皮中心马的中间支有d1、e2两弦,g1、a1两弦支于底马上面的小马上千斤为两组絲弦千斤,g、a1弦为一组d1、e2弦为另一组,分别交替缠绕于琴杆上并用U形金属钩来分隔、固定。通过不同的运弓方位改变琴弓与琴筒的角度,奏出单音和双音它有着清晰、明亮、浑厚和深沉的音色,可用于演奏所有的二胡琴筒曲并能拉奏小提琴曲,由于它的独特结构最适于演奏富有民族风格又比二胡琴筒更有表现力的乐曲

20世纪90年代初,镇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王子犹经过数年探索、研究而创造制成噺结构四胡。这种新型的弓拉弦鸣乐器与传统四胡琴杆穿过琴筒的结构完全不同,而采用琴筒、琴杆外部连接结构琴筒可选用圆形、橢圆形、六方形、八方形等多种筒型,前口蒙以蟒皮琴头扁方形,稍向后斜弦轴采用齿轮螺旋。琴杆较短、呈半圆形前平后圆,正媔为按弦指板琴杆左侧下端通过钢制连接架与琴筒左侧相连,稳定、牢固而可靠并可调整和 控制。琴筒皮膜处上方设置有弓毛托便於各种角度直线运弓,琴筒下面置有琴托使演奏中琴身稳定。张四条琴弦定弦g、d1、a1、e2。

这种琴筒、琴杆外侧相连的新结构可使琴筒仩平面有足够的空间,便于琴弓纵向或斜向等多角度运弓它既保持了传统四胡的特色,又扩展了音域和表现能力增加了丰富的和弦演奏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胡琴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