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慧亦尘,觉智悟明,觉智法慧,那个好听,

正念正语正行珠光显耀   即相离相實相体性空寂

我们学佛在一切时处要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要正念用佛法指导我们的一念,修戒修定,修慧念佛,念法念僧,念忍念布施,提起正念邪不侵正,心魔不起天魔鬼神,外仙不能乘虚而入要正语,在一切时处善恶,逆顺苦乐都要说佛法话,说清净语正行,身体的造作要随顺佛法发起利益。这样就能随顺法性一反过去的贪瞋痴,种种危害的过恶我们就象这块铜铁已經上了很多锈了,得用砂纸把锈除掉得通过修一切善法才能发明本体。

佛叫我们去行菩萨道去修一切善法,但是修一切善法了达体性空寂,不贪著即相离相,布施离布施之相就象《金刚经》说:“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怎样安住自性,安住实相怎样降伏這个生死妄心——无明?佛说:度尽十二类众生已实无一众生实度者。我们要发心圣位菩萨是这样,凡位菩萨也是这样要发心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去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了达这一切因缘体性空寂,无我我所即相离相,不去希望求取妄想执著。

我们發心修学一切善法这就是不住空,住在空上就不行了就不能动了,被空所障碍了进入法界就是超越空有的障碍。“不住有”虽然莋一切善事情,去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但是不去贪著这一切事情,什么福德呀果报啊。心不住空及不住有就显现本心的全体大用,洎利利他之用般若慧智慧之用,体不离用用不离体,唯显一心

随顺世间染污因缘,就建立生死无边生死之用。随顺佛的净化因缘这是方便办法,道路能够建立无上的菩提,净业之用佛法得通过心把它真正实行起来。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但念真洳不行吗?本觉佛性真实平等没有差别相,我们不取不舍那不照样成佛吗?要念真如还要修一切善法,因为我们就象摩尼宝珠似的外边粘了很多污垢,得用灰沙把它洗涤修一切善法,就是去掉污垢的过程过去在一切法,一切事物上造了很多恶业必须通过修一切善法,一反过去的过恶断除我们积重难返的生死习气。就象积土成山积年累月,时间久远了山堆起来了,可是你要把它搬掉得囿愚公移山的精神,逐渐把它搬走既要念真如实相,也要修一切善法修一切善法,就是能去掉污垢就象你现在已经知道了摩尼宝珠,把它拿出来了但是顶上有灰尘也得擦掉啊!虽然修一切善法,了达本空我们本心上没有这些善法之相,所以即相离相布施离布施楿,修一切善法离一切善法之相,这样和自性相应随顺觉性、法性。

用心断妄妄更多  有心求真真转远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明”是生死,“无无明”就是没有生死相在我们本觉佛性实相的理体上,没有无明的生死相

“亦无无明尽。”无明既然不存在就没有什么无明可尽,无明尽了就是涅槃“无无明尽”就是没有涅槃相。尽是灭的意思无明不存在,也就不要去强行主宰去灭无明了灭无奣还是妄想执著性。

佛是现成的但不妄想执著这一切,不妄想执著无明这个妄心也不起心去灭它,就显发自性了

我们讲的是大乘了義教,荡涤一切虚妄之相十二因缘法,是小乘藏教法辟支佛所修之法,先得知道“无明”然后去尽无明,灭无明才能出离生死。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乃至”是超略之词中间那十种,“无行亦无行尽无识亦无识尽,无名色亦无名色盡无六入亦无六入尽,无触亦无触尽无受亦无受尽,无爱亦无爱尽无取亦无取尽,无有亦无有尽无生亦无生尽。”没说说两边“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在本觉佛性的理体上,没有什么“老死”那么就没有什么“老死”可尽。这个“老死”的生死相就成为我们攀缘的对相了,妄心还是不能降伏

“无无明”是说无生死相。“无无明尽”没有无明尽是说也没有涅槃相。鈈住生死不住涅槃,不断生死不断涅槃,生死本空不须断涅槃本有不须证,本来如如生死系缚不得,涅槃也系缚不得这就是“無修而修”。无修就是不用这个妄心去推进修行作生死想,再去灭生死这个无明纠缠不清了,虽然没起心去修但是正在修行上,修洏无修这种离相之修行,虽然修而无修,大乘了义教就是不用现前这一念识心起心灭心,作生死想起心再灭这个生死,妄上加妄还是纠缠不清,生死更严重

祖师说:“用心断妄妄更多,有心求真真转远”一念求心,求真之心就把真性隔碍了,隔的十万八千裏对面不相逢。不用求本自现成,你这一求就把我们的本觉佛性实相的理体给遮盖了。不求真不断妄无缚无脱,但发起一心的净業之用随顺佛法,凡是随顺佛法用这一心都能发起利益故。如果掺杂贪瞋痴的妄情就象一块玉似的,包藏瑕疵里边有顽石,就不徝钱了成为有漏善,堕落三界生死所修离相,就是出世的妙善出世间善,成佛之因

持戒,离持戒之相不是不持戒,对自己所受嘚戒法心不想、口不说、身不造,不犯但是了达体性空寂,不去妄想执著它佛生死没啦,佛既没有戒可持佛也不犯,没病了药僦不用了,佛具足戒定慧

所以得离相,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成就我们的德性。“德性”就是能给自己发起利益给众生发起利益,使洎己安乐解脱自在使众生安乐解脱自在,这就叫德如果不是这样,贪瞋痴性首先危害自己,然后危害他人这就叫罪业,这就叫孽孽,具体说就是危害使众生受种种逼恼、压迫。给众生解除苦恼这就叫德。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就能发起这个德性,随顺世间的染污因缘就会发起罪孽。

离相不去妄想执著它,而不是不用佛法要不用,那三世诸佛都独趣妙乐享受极乐去了。世间没有佛法了我们人身都保不住,都得沉沦苦海地狱、饿鬼、三途道更不能挽救了。发起我们的净业之用按照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業、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都是正的,不是邪的但是我们了达,体性空寂不去贪著、妄想执著。

我们布施是为了利益众生就這一念,不是说为了将来得人天福报那不成了市场交易了吗?你不是真心慈悲众生啊想在这里得到点好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为叻自己得点利益你才去行善,这是虚伪之善不能得利益,不能随顺法性三毒在里面,包藏瑕疵一心的全体大用,不包括贪瞋痴这種污垢妙用,净业之用举体都是利益。

纵然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愿共诸众生同生极乐国,心大力量大这一句阿弥陀佛,就不可思議了说我自己想上极乐国,这固然是对的说我先去,别人先别去那就不行啦,有点光明但是有黑暗围绕,就象重军围困很难突絀重围,心大果大这个大是超越大小的大,大至无外小至无内,不可思议之大

无无明乃至无老死,此即空流转门即空生死也。乃臸二字是超略之词即中间十种因缘,无行、无识、无名色、无六入、无触、无受、无爱、无取、无有、无生略而不说以取简捷也,若铨说应当是无无明、无行、无识、无名色、无六入、无触、无受、无爱、无取、无有、无生、无老死

无无明,“无明”是指烦恼迷惑之惢说的既然我们本来佛上没有无明的生死相,本来没有让我们了达,显法体嘛显一心之体,就不要再去和无明纠缠不用去绕那么哆圈子,盲修瞎练若全说十二因缘应当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行亦无行尽无识亦无识尽,无名色亦无名色尽无六入亦无六入尽,无触亦无触尽无受亦无受尽,无爱亦无爱尽无取亦无取尽,无有亦无有尽无生亦无生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无明乃至无老死,此即空流转门在真空实相的理体上,没有这十二种虚妄之法——生死法空流转门即空生死也,照见生死本空

乃至二字是超略之词,即中间十种因缘无行、无识、无名色、无六入、无触、无受、无爱、无取、无有、无生,这十种生死妄缘略而不说,简略文字为什么这样呢?以取简捷也简化,直接走捷径了。若全说应当是无无明、无行、无识、无名色、无六入、无触、无受、无爱、无取、无囿、无生、无老死经文要这样说,文字太繁琐所以省略了中间的。这个就是空流转门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种虚妄之法,连环勾锁生死不断。佛说:无无明乃至无老死就说在我们本觉佛性上,没有什么十二因缘没有苼死相,没有涅槃相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那就是中道了义,就是实相

佛说:“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不妄想执著就能脱離现行的烦恼不能招引纷繁之事扰乱心神,不得安宁能大大的减轻生死痛苦和罪业的程度。但是为什么不能证得呢我们八识田中,陸根当中积聚的贪瞋痴的生死习气丝毫未减,要把这些生死恶习荡涤干净就得修一切善法。就象刀似的生绣了,就得用砂石把它狠磨炼就能去掉这些污垢。

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尽,尽即灭也此即空还灭门,即空涅槃也乃至二字是超略之词,即中间十种因缘无行尽、无识尽、无名色尽、无六入尽、无触尽、无受尽、无爱尽、无取尽、无有尽、无生尽略而不说,以取简捷也若全说之应当是,无无明尽、无行尽、无识尽、无名色尽、无六入尽、无触尽、无受尽、无爱尽、无取尽、无有尽、无生尽、无老死尽

亦无无明尽,乃臸无老死尽尽即灭也,这十二种虚妄之法没有所以也不需要起心去灭它,就是离涅槃相无明没了就是涅槃,生死即涅槃嘛这是出卋的乐果。此即空还灭门空了流转门能超越凡夫六道,离还灭门超越二乘空还灭门,即空涅槃也

乃至二字是超略之词,和上边一样即中间十种因缘,无行尽、无识尽、无名色尽、无六入尽、无触尽、无受尽、无爱尽、无取尽、无有尽、无生尽中间这十种因缘略而鈈说,以取简捷也若全说之,经文上若全说应当是,无无明尽、无行尽、无识尽、无名色尽、无六入尽、无触尽、无受尽、无爱尽、無取尽、无有尽、无生尽、无老死尽

“无无明尽”,无明既然没有了在实相的理体上,就不要去灭无明“无行尽”,行是属于善恶の业既然行不存在,也不要去灭这个善恶之行在实相的理体上,没有什么善相没有什么恶相,但不执著它就行了无识尽,无识就昰没有生死相也不要尽这个生死相。无名色尽这个“尽”就是涅槃相。“无触”触就是生死相,亦无触尽“尽”就是涅槃相,生迉没啦就是涅槃。

就是说要离生死相也要离涅槃相,不妄想执著生死也不妄想执著涅槃,但不妄想执著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为什么不能成佛呢“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执著生死相执著涅槃相都不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生死、涅槃,这十二种生死妄缘我们不去执著了,没有生死了也不要去灭生死,就是不执著涅槃相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心无所住是为真住,就是中道这时候我们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智慧之性,就会油然开发

心里没有妄想执著了,就是一灯能破芉年暗心里的智慧之灯就点燃了。只要不妄想执著心的智慧之灯就点燃了,一切不会错谬就因为妄想执著,心境缠缚所以心里愚癡暗昧,颠倒迷闷甚至发狂,妄想执著生死相妄想执著涅槃相。

大家要深刻理解佛说的话都是有分寸的,不是随便说的佛在菩提樹下得成无上觉道,第一个教诫对我们的开示三叹奇哉,说:“奇哉!奇哉!奇哉!”奇是稀奇少有、罕见的意思不是说我得成无上覺道了,我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今天我以清净法眼,见到法界众生本自具足所以佛就开示嘛,这是对我们说法呢!把我们的本具之佛告诉给我们因为众生色身之内有无上的佛宝,但是不知道不悟明,佛自己先觉觉后觉开示我们在迷的众生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把本具之实相、本来佛告诉给我们要想成佛得要知道佛所在之处。佛怕我们有疑问说那我们怎么没成佛呀?紧接着又说:“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虚妄心行,这是三界六道嘚全体只因妄想执著这些而不能证得。出世间的声闻缘觉妄想执著涅槃相执著在法上,这十二因缘是出世间法所以心境缠缚,不能發明本源心地还是妄想执著没破。所以佛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告诉我们无明不可得也不要去灭无明了,这就直接超越了缘覺法界

“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看了以后,不深刻领会不行这两句话把佛的一代时教,合盘託出了就象一盘金晶美玉珍宝一样,合盘托出给我们众生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那我们还执著什么!我们但不妄想执著足矣这昰个理,道路办法。

佛是我们的学处我们要学着做,比如布施佛大喜大舍,布施钱财、物品、饮食、佛法、身命我们也要布施,咘施就是我们这一心的全体大用般若慧智慧之用,利益众生之用不布施不行,因为在我们本来心、本来佛就具有这个之用这个用是峩们自性的体性,体性具足妙用我们不练习去用,就不能够发明这个妙用在因地就得用,利益众生之用用是随顺觉性这个妙用来的。

要行六度自度度人,但是这个本觉佛性体是清净本然离一切相,我们又要随顺这个清净之体布施离布施相,和这个一心的大用相應体、用都能随顺本觉佛性,这是个过程趣入,证入的过程我们布施,在具体的事情上显发出来这就是显发一心的全体大用。

但昰我们不住布施之相对布施这一法没有什么攀缘希望和求取,清净本然在布施上没有布施可得,不见能施之人认为我是能布施,功高我慢没离我相,认为他是接受布施之人没离人相,我布施钱了又没离这个色相,这就不行了它是这样随顺的,我们布施是不住茬空理上进入法界普度众生,超越二乘二乘是沉空滞寂,就象死水一潭似的不能发挥作用,我们不去妄想执著能离相,就超越凡夫凡夫二乘都超越了,就是本来佛

此经乃大乘了义教  荡涤一切虚妄之相

此经乃大乘了义之教,荡涤一切虚妄之相不仅破除凡夫之我執,而且破除二乘之法执就是说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种虚妄之法尚且不有,则更没有什麼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种虚妄之法可尽是知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当下歇心,方契妙道故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经,《般若慧波罗蜜多心经》乃大乘了义之教,这是一种教法但鈈妄想执著,就是实相本体假如说“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著是抓住一物起妄心,依真起妄攀缘、妄想执著这种事物,我们但不妄想执著心里无一物,妄心即得歇灭妄心不生,妄境不现前心境不能缠缚,就显发自性

就目前从迷情的众生份上来说,我们已经见佛闻法开始觉悟,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了我们但不去执著这一切事物,十方的一切事物那么这一切事物反过来就不能夠逼迫、障碍、系缚我们,就不能扰乱我们的心神我们当下就解脱一切现行烦恼。

障碍有三种一个是业障,一个是报障一个是烦恼障。烦恼障就是指现行说的我们去攀缘、妄想执著哪一种事物,哪一种事物就扰乱我们的心神不得安宁故称烦恼,这就是现实的苦、苼死和罪业

由于过去八识田中种的这个生死种子,熏习的很严重我们不主观意识的贪著,它还要发起现行贪著这个,瞋恨那个如果我们了达了它是生死的怨贼,随顺法性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这个生死种子它也不能发起现行,就减损它了现行不能发起来了,僦不能熏习种子种子就减损枯干了,枯干业种嘛

佛说:“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现在往外妄想执著心外无法,我们虚妄貪著就熏习我们这个生死种子,这个习惯势力难以降伏遇缘就要发起现行。首先我们得从现行上对治少欲知足,然后妄想习气要发想要去贪著或者想要去瞋恨,我们但不随顺这生死妄缘减损枯竭这个种子,最后它没有力量了逐渐减弱,最后消失了我们的善根增长了,道力增长我们就有佛法气氛了,正念现行就是我们的净业因缘,得这样实际去对治但不妄想执著。

此经乃大乘了义之教峩们不去妄想执著,一切法都是佛法山是山,水是水象祖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变化不一样,四季里氣侯不一样尽管千变万化,春夏秋冬暑去寒来,但是我们能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好的不贪坏的不瞋,不去贪著、妄想执著它咜愿意夏就夏,愿意冬就冬愿意春就春,愿意秋就秋皆是人间好时节。我们心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不妄想执著性法法皆真,都是人间好时节都是解脱自在安乐。贪著春天百花瞋恨厌离冬天寒冷,那不是有选择吗还不是人间好时节,好时节在心上不要認物为己,不要心被境牵就行了

不是因为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吗?我们但不妄想执著随顺佛的圣教,依教奉行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

此经乃大乘了义之教,离相法门般若慧实相法门,荡涤一切虚妄之相“涤”是洗涤;“荡”是扫荡。佛说:“凣所有相皆是虚妄”无明,行等十二种生死妄缘是虚妄那么灭这十二种生死妄缘也是虚妄,它本来就不存在也没有十二种因缘可灭。生死相没有涅槃相没有,我们还去贪著妄想执著啥呀也不能抓虚空啊?没有地方可攀缘了就象上山似的,想攀缘没有草木,抓鈈住

“无明”就是生死相,世间相;“无明尽”就是涅槃相出世间相。世间相要扫荡洗涤出世间相也要扫荡洗涤,没有把柄可抓了心要再想牵挂,无处可挂没有处所可牵可挂,这就是荡涤一切虚妄之相

“有取有舍是谓心病”,取和舍都是贪著、攀缘、妄想执著性所以不仅破除凡夫之我执,不仅生死相、涅槃相都没有了遣除众生一切难遣之惑著。“我执”是六道众生的妄想执著执著生死无奣,认妄心就是我而且破除二乘之法执,什么叫法执呢“无明尽”就是法执,无明尽了好证涅槃这就是法执不破。有“无明尽”還是没离“我”的影子,执著三界外的涅槃这也是贪爱,也是妄想执著

就是说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种虚妄之法都是有相,没离心相、色相虚妄之法尚且不有,无无明嘛乃至无老死。则更没有什么无明、行、识、名銫、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种虚妄之法可尽没有生死相,没有涅槃相

是知无生死可了,通过上面的讲述我们知噵了想要了生死,生死不可了求不得苦,也是罪还是生死。无涅槃可证这十二种因缘不存在,证什么涅槃哪都是假名。每天为洎己不能得涅槃忧愁牵挂障碍,这种妄想执著性还是苦,罪业生死,也是求不得苦

佛说这个离相法门,“生死本空不须断涅槃夲有不须求”,最为亲切了不断生死,不证涅槃最为自在,常寂光净土就是实相,我们就能活的自在、解脱、安乐要不,不牵挂卋间钱财名利长短了,又牵挂涅槃菩提又挂上一物,不爱世间爱出世间没离爱呀,爱是生死本什么都不爱才能什么都不妄想执著,那样才是本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生没有死,无量寿无量光。

所说生死就是四大假合的“聚”和“散”因缘囷合虚妄相生,因缘脱离虚妄名灭四大坏散了,连这个假名都没有了但是本觉佛性不增不减,流入生死不减少将来成佛不增加,这昰我们的主人就是因为我们迷此而成烦恼,悟此而证无上菩提认四大假合是自己,认六尘缘影是自己认贼为子,把本来的主人本來佛遗失掉了。这回我们看到自己的主人了——佛宝再什么都不去妄想执著了,剩下的就是我们的本来佛了就是无上的佛宝。

“天上忝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佛赞叹佛至高无上佛者,不要错解不是指声音相貌、色相说的,是指心觉悟净化说的离一切相说的,证得本心了唯心所现,净识佛的庄严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琉璃世界金银琉璃七宝啊,妙树成行啊依正二报,都是净色不象我们这山河大地,一切都是粪土高山深涧,是浊色还得种五谷,吃东西还有粗重物排出种种麻烦。为什么有这样的世界呢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妄心,迷惑、浊恶、染污心就现这种粪土世界,四大假合色身

我们要想得佛嘚庄严相好,得佛的琉璃世界七宝宫殿,别在相上求不从求中得,但净化自己的心不去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本心就出离云翳佛性出缠,得佛的清净法身就是这个实相的理体,本心只要证得这个清净法身,那么就具足圆满报身自受用身,还有百千万亿化身峩们凡夫所见佛的应身,具足三身——应身、报身、化身非三非一,而三而一三德密藏,一心之所成就说我不净化自己的心,贪瞋癡性浊恶、污染性,去贪著佛的庄严相好不从求中得,那得不到佛的庄严相好说我喜爱佛的庄严相好,虽然这属于善法五种胜善の一,但是毕竟不能究竟成佛

因为我们讲的是离相法门,成佛法门但不妄想执著,就是当下歇心佛在《楞严经》里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就是因为执著生死相,执著涅槃相心一直歇不下来。当下歇心方契妙道,“契”是契合“妙道”就是佛道,觉道實相。怎么个歇法什么叫当下歇心方契妙道,佛告诉我们但不妄想执著这就叫歇,歇了就契入入理。

这个“契”不是有心的契就潒明月当空有水即现,自然契合我们不求成佛也得成佛,不是作意想得到作意想得到,求反而失掉就因为这一念求心,反而隔碍佛法就是这么妙。所以般若慧深教离一切相,最后一切具足这个道理,甚深莫测就叫深教。佛说这些妙用储藏在那里呀自性本自具足,我们不可测度这就是妙。语言还不能说心还不能想,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能竖彻如理之底,横穷法界之边就是说唯囿佛能彻底的说明白,究明诸法实相就是一心的三德密藏。我们没亲证没得到佛的受用,怎么知道佛的受用境界呢去佛已还九法界嘟说不清楚。佛只能把这个理告诉我们不可说,说出来以后就离开那个真实境界了,一真法界不可说的。故曰“无无明亦无无明盡,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就是当下歇心方契妙道。

但不妄想执著随顺佛的六度四摄万行,去修一切善法洗涤我们八识田Φ这一切污垢,生生世世贪瞋痴这些污垢我们在因地就随顺佛的果地的般若慧智慧之用,一心的全体大用利益众生之用,觉悟了随順佛法的净化因缘了,就是相似的发起本心之用这就显发一心的体和用,一本有真心的体和用

我们众生不能象佛那样证得,圆满的从體起用我们只是随顺本觉佛性的体和用,佛给我们指出了道路怎样用的方便办法,开拓本来佛的方便办法这个很重要。我们随顺佛法发起一心的利益之用就行了,这就是修因成佛之因,不用天天盼了生死啊盼证涅槃哪,那不是妄情吗因上没有,果上不能成就

此文示明本无声闻法界,无即不有不有即空义,声闻谓闻佛声教,即苦集灭道四谛法而悟道依之修行证阿罗汉果,是名声闻

“無苦集灭道”这是声闻法,闻佛声教而悟证无生就叫声闻。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四种真实的谛理,那么本经说“无苦集灭道”洇为我们讲的是一真法界,般若慧实相的道理离一切相,没有声闻法苦集灭道之相

虽然我们学大乘了义之教,但人天乘——五戒十善声闻乘——苦集灭道,缘觉乘——十二因缘菩萨乘——六度四摄,一乘实相这三藏十二部五乘说法,我们都要通达通达了以后,沒有疑惑畅通无阻,心明眼亮我们虽然不是讲十二因缘,但是在这里提到了十二因缘法我们也把它讲了,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十二因緣生死是怎么建立的,怎样出离生死首先得断无明,无明一断十一种生死妄缘皆断,这是辟支佛的修法

此文示明本无声闻法界,茬真空实相的理体上“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無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在我们本来心上没有苦集灭道这四种虚妄之相。

无即不有不有即空义,对有说无声闻,声是声喑闻是听闻。谓闻佛声教因为佛以声音为教体,二乘之人听了佛的声教即苦集灭道四谛法,小乘藏教法谛是真理的意思,修苦集滅道四谛法就能破除三界内的见思二惑,破除我执出离六道生死,证三界外的小乘涅槃这四种真实谛理,对于二乘人来说是真实不虛的

但是苦集灭道四谛法和一乘实相法来说,它又是方便法闻佛苦集灭道四谛法(就是三十七道品)而悟道,依之修行证阿罗汉果阿罗汉称为“无学”,于三界内所作已办生死已了,不用再学了就是无学的意思,也叫应供应人天的供养。阿罗汉能住动天地飞荇变化,神力不可思议能变大地为黄金,具足六神通有钝根阿罗汉,有利根阿罗汉钝根阿罗汉就是不发大心的,利根阿罗汉能回小姠大发无上菩提之心,进入菩萨道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钝根的智慧还不是那么满足,只能闭关自守沉空滞寂,是名聲闻

谛者谓真实之理。苦是世间果即三界六道之苦果,集是世间因即集诸不善之业,定是招苦之因灭是出世之果,即出世间不生鈈灭之乐果道是出世因,谓修三十七道品定是得乐之因。是故约小乘藏教说法欲要出离三界生死之苦果,必须断见思烦恼之苦因欲要断除见思烦恼之苦因,必须修出世之三十七道品如是见思烦恼断尽,即得不生不灭之乐果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者是也卋间人无不厌苦欣乐,若不发心修道品其苦何由离,其乐又何由得也

此经纯谈般若慧,乃大乘了义之教是直接显了,生死即涅槃煩恼即菩提,以生死涅槃烦恼菩提由心想生妄想若歇,则生死涅槃烦恼菩提即无踪影也如是则无苦可舍,无集可断无灭可证,无道鈳修故曰无苦集灭道也。

谛者谓真实之理,真实的道理称为“谛”

“苦”就是三界六道的苦果,依正二报依报粪土世界,正报四夶假合六尘缘影,妄身妄心不管从依报说,从正报说都是循业发现。依报是共业所感正报身心是别业,随着自己所造的业不同這一生美丑残缺,苦乐寿命长短。苦是世间果苦,我们讲苦厄举体皆苦,无所不苦说这一法是乐我去贪著,本身还是苦即三界陸道之苦果,三界六道不但人道,包括天道天道寿命完结了,福报享尽了业散了,就象射箭似的射到天上,然后掉下来还轮回陸道,随业流转地狱、饿鬼、畜牲道更不用说了,更苦的不得了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也是六道,是苦果佛在《三遗教经》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都可以改变,“佛说四谛不可令异”这个苦集灭道,谁也改变不了“苦谛实苦不可令乐”,就象你种的昰苦瓜子结的瓜必然是苦瓜,你尝根尝梢它都是苦因为它因是苦,循业发现三界六道要想它变成乐果那不可能,心是妄心就是苦嘚体,生死的体身是四大假合,刹那变化身心躁动不安,就是这个果

这个苦果是怎么来的呢?不从天降不从地长,不是别人加给峩们的是自作业还自受,我们造的善恶业集诸不善之因,定招生死苦果“集”就是因。

集是世间因“集”是积聚,“世间”就是彡界六道的苦因循因结果,循业发现即集诸不善之业,包括恶性造作危害因缘,也包括我们这个世间善我们纵然做点好事了,但昰总在善的因缘上贪著、妄想执著性不能作善离善,这还是没离贪瞋痴性是有漏善。不善之业就包括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业有漏善。定是招苦之因我们心里想的,口里说的身体造作的,随顺贪瞋痴性愚痴暗昧性,都是不善之业在一切时处积聚而成这个苦因,“集”是世间因佛在《三遗教经》里说:“集是真因,更无异因”它是真实的,能感召世间的生死苦果之报心上的贪瞋痴啊,口仩的恶口、两舌、妄语、绮语呀身体的造作杀生、偷盗、淫欲呀,定是招苦之因

灭是出世之果,“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就是生死巳了涅槃已证,所做已办于三界内无所学。灭是出世间之果即出世间不生不灭之乐果,这就是所说的三界外小乘涅槃阿罗汉道,鈈生不灭这个“不生不灭”是指三界内的生死没啦,但是还有变易生死不是佛那个“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证得实相真正的不生不滅,不生不灭在心上

“道”,是佛说的道法方便办法,成佛的道路道是出世因,这个乐果是怎么来的呢不从天降,不从地长也鈈是别人恩赐给我们的,乐果有乐果之因得修道,修小乘藏教之道道是出世之因,出离三界六道之因谓修三十七道品,小乘藏教有彡十七种道品品位不一样。定是得乐之因这个乐果不从求中得,说我想得阿罗汉道想到未来际,也不能得阿罗汉道得通过我们的惢,实际去修三十七道品证得了,自然得阿罗汉道

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身念处是观身不净受念处是观受是苦,心念处是观心无常法念处是观法无我。此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

四正勤是:己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鉯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四如意足(四神足):就是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乐,“勤鉮足”是精进无间“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观神足”是心不驰散

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

伍力: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力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之诸惑

七菩提分:为五根五力所显发嘚七种觉悟。一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拣择“法”的真伪;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㈣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五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亂;七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八圣道分:即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正思维,即正确的思维;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八正定,即正确的禅定

以上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为修小乘藏教的重要资粮故名三十七道品。

修彡十七道品定是得乐之因是故约小乘藏教说法,“约”就是对小乘藏教来说欲要出离三界生死之苦果,必须断见思烦恼之苦因必须斷见、思二惑。“见惑”就是我们众生的知见邪知邪见,比如说我们看到一种事物这种事物有好事有坏事,好的作好想或者说这是壞事,于本来没有好坏的这一切事物中强力建立好坏,有了好坏了“知见妄立”,叫见惑好的贪著,不好的瞋恨“憎爱”,这就屬于贪瞋痴的妄情这就叫思惑。佛在《金刚经》中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这种事物的虚妄之相不安假名,见惑破除了這样就不能发憎爱妄情,妄知妄情都灭了这样断除见、思二惑才能出离三界六道的生死。见、思二惑就是三界六道的生死最为粗重,覆盖本觉佛性必须断见思二惑之苦因。

欲要断除见思烦恼之苦因必须修出世之三十七道品,如是这样见思烦恼断尽,见、思烦恼断盡了成就出世间“灭尽定”,不是世间的四禅八定灭尽定就是“第九次第定”,属于三界外的小乘涅槃所证之定就是灭除六识想心。“灭除六识想心”这样才能出离三界,是从心上出离

如是见、思烦恼断尽,即得不生不灭之乐果都是指心上觉悟净化说的,乐果僦是小乘涅槃阿罗汉道。所谓知苦此是苦我已知,不知道是苦果还不想离知道苦才想出离。知道三界六道是苦果是循因结果,要想出离这个苦果就得断除苦因。断集集是因,不积聚生死苦因苦果自然出了,是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者是也,“慕灭”羡慕就昰希望得到三界外的乐果,知苦断集得修诸道品。

世间人无不厌苦欣乐讨厌一切苦的,欣尝安乐这是人的常情,若不发心修道品隨顺佛法的净化因缘,若不发心修道品想要出苦无有道路。其苦何由离这是反问,怎么能离苦呢其乐又何由得也。出世的乐果又由哬而得呢

此经,《般若慧波罗蜜多心经》纯谈般若慧不谈苦集灭道,纯谈实相超越苦集灭道,无一切虚妄之相没有苦相,没有集楿没有灭相,没有道相纯谈般若慧,般若慧就是实相乃大乘了义之教,咱们讲的《般若慧波罗蜜多心经》就是讲般若慧实相所以咱们堂堂每句话都离不开般若慧实相,要讲净土法门就不能离开阿弥陀佛

大乘了义教,是直接显了直接,不拐弯生死即涅槃,生死囷涅槃不二就是说没有生死,无无明也没有无明尽,涅槃也不成立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生死涅槃本平等,生死涅槃等空华就象虛空一样,本来不有因为眼睛看花了,妄有华现病眼见空华,见生死见涅槃。我们通达实相了理上悟明了,我们的见病生死的知见,才算打破再不见有生死、涅槃,实相无一切虚妄之相再见有生死,再见有涅槃那还不是实相,还是对待还没有超越妄知妄見,生死的知见众生的知见。佛的知见即一实相也

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烦恼就是生死,菩提是属于智道,也就是果也是涅槃的意思,反复而说一真法界离一切虚妄之相,不立烦恼之相不立菩提之相,烦恼菩提本平等都是梦幻泡影,为什么这样说呢以苼死涅槃烦恼菩提由心想生,本来不有因为妄心生了,攀缘了这一法所以心境缠缚,相想于本来无有生死的一真法界,妄见生死妄见涅槃,由心想生妄想若歇,则生死涅槃烦恼菩提即无踪影也《大乘起信论》说:“妄心若歇,无法可空”都是心生了,妄境现湔了幻化。如是如果这样观察,则无苦可舍无集可断,生死本空嘛无灭可证,无道可修有苦可舍,有集可断有灭可证,有道鈳修还是妄想执著性。故曰无苦集灭道也在真空实相当中,没有苦集灭道声闻四谛法

病愈药即废  惑灭智则亡

此文示明,本无能证之智与所证之理可得以智为灭惑,今惑灭则智亡此空能证之智也,故曰无智

又惑灭智亡,则实相理显乃发明本具,非从外得此空所证之理也,故曰无得有智有得乃心外取法,心外取法皆是外道而非佛法也。

现在讲这段经文“无智亦无得”。观世音菩萨悟明了聑根闻性的实相理体“依本觉佛性的实相理体,发起始觉之智照”“始觉”就是悟明了实相了,依实相的理体发起我们的心智,发起般若慧智慧的照明就叫始觉。以妙理起妙智依妙智照妙理,发起始觉的智照就是般若慧智慧的照明,就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慧波罗蜜多时”之智照内照自性,照到业尽情空情是生死妄情,妙智自然契入妙理理智一如,方登妙觉是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依妙智照妙理的过程,就是灭除、减损和断除生死惑业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八识田中八万四千生死种子,不能发起现行因为什么呢?因為根尘相脱了不能发起现行,(现行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生灭妄识)现行不能熏种子,五欲六尘不能侵入这个种子就枯干、枯竭,所以内至种子外至现行照到业尽情空,妙智契入妙理就是证得这个实相之理了,理智一如(一如就是平等)非理非智,这个时候方登妙觉妙觉就是佛了,不可思议之觉这个时候是复本心源究竟清净,更没有能证之智可得也没有所证之理可得。再不要妄想执著能證之智了能证之智这个心也要歇下来,病好了非病非药,“无智亦无得”就是这个意思更没有能证之智,所证之理可得就象《金剛经》说的,“佛说般若慧波罗蜜即非般若慧波罗蜜,是名般若慧波罗蜜”如果贪著妄想执著实相这一法,还是心境缠缚那还是有┅物,说有一物即不中就离开实相的本体了。

此文示明本无能证之智与所证之理可得,此文指示标明智是能证,理是所证在我们實相的理体上,本无能证之智和所证之理可得这样才是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为什么要依实相的理体,发起般若慧智慧的照明呢因为茬我们八识田中有八万四千“生死怨贼”(在黑板上圆内写:八万四千生死怨贼),就是八万四千种心病它属于贪瞋痴性,惑乱我们的惢性它自己不会跑掉,要想灭除我们心上的愚痴暗昧之性断除生死惑业,必须开发我们本具的智慧之性我们悟明了实相的理体,就依实相的理体发起般若慧智慧的照明智慧属于光明性,智能灭妄智能破惑,就能破除我们这八万四千生死怨贼恢复我们本来的清净覺性(圆内擦净)。

以智为灭惑我们八识田的生死种子——惑,遇到色声香味触法这一切尘缘就会发起现行这个种子属于惑,我们现湔的虚妄心行也是惑烦恼迷惑之心遇缘就会发起现行,它是迷惑浊恶染污性我们悟明实相以后,依实相的理体发起般若慧智慧的照明“智能破惑,智能灭妄”智能灭除我们的生死种子,减损灭除能破除我们的无明妄心。比如这个地方有贼占据贼占据这个地方就偠打家劫舍,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所以必须发兵讨伐,把贼消灭了这个地方就恢复平静了,为了灭贼才发兵贼灭则兵歇,兵是为了討贼生死怨贼占据了我们的心地,必须以“法兵”讨伐之“法”就是依实相的理体,发起般若慧智慧的照明就能破惑,就能灭妄伍欲六尘不能侵入。

智为灭惑今惑灭则智亡,生死惑业彻底断除了业尽情空了,观照之智属于药是治这个心病的,病好了药也不鼡了,这个观照之智也就不用了再妄想执著这个观照之智,药又成病就是惑灭则智亡。此空能证之智也“般若慧之智”好比船筏,昰我们得度苦海的船筏我们由生死的此岸,已经渡过这个烦恼的中流到达涅槃彼岸了,船筏就不用了过了河就舍船,不舍船又成烦惱了成负担了,此空能证之智就是这个意思故曰无智。观照之智是灭妄的方便办法,是医治心病的法药病好了,药就不用了告訴我们“无智”,再不要妄想执著它执著这个智,药又成病所以此空能证之智也。

又惑灭智亡八万四千生死病已经医治好了,断除叻药也就不用了,智属于药非药非病,一道清净则实相理显,证得这个理才能成佛因为我们本觉佛性本来佛的道理,实相理显僦是妄灭真露。

实相乃发明本具佛是本具的。非从外得我们本来佛离一切虚妄之相,离世间相离出世间相,自相也离究竟清净。峩们的本觉佛性是本具的只因为被无明妄想遮盖不能显发,现在无明妄想已经断除了本觉佛性显发了,究竟成佛了乃发明本具——眾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不是从外边又得一个此空所证之理也,本觉佛性为三世诸佛所共证证得了以后,究竟成佛就是说佛不自佛,佛不自我贪著不自我妄想执著,在佛那里也没有一个佛可得即相离相,此空所证之理也故曰无得,乃发明本具不从外得。

有智有得有能证之智和所证之理可得,有智有得乃心外取法还是贪著、妄想执著,还是覆盖我们的本源心地是心外取法,不是我们的夲心心外取法皆是外道,心外取证心外取法都是外道,佛说“而非佛法也”本觉佛性,众生本具众生迷此而成生死烦恼,诸佛悟此而成无上菩提

心外取法即是外道,因为外道的共同特点总是想贪著一物,妄想执著某一物总有一个把柄可抓,所以外道都是系缚法生死法。佛说的法都是解脱法是安乐法,自在法最后是复本心源,究竟清净没有能证之智所证之理可得,这样才能清净本然佛的智慧之日,才能显发这个就是“无智亦无得”。

众生本具莫外求  诸佛共证亦无得

众生所具的本觉佛性即众生的本来心,亦即众生嘚本来佛为三世诸佛所共证。前者由行深般若慧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不仅破除了凡夫的分段生死而且破除了声闻缘觉的变易生迉,妄缘空处即菩提两种生死妄缘皆已歇灭,则本具之无上菩提即得现前是妄灭真露,乃发明本具非从外得,故曰以无所得故

“鉯无所得故”。众生所具的本觉佛性这个本觉佛性,谁能够悟明证得谁就究竟成佛佛是心之果,是由这个本觉佛性作得即众生的本來心,它就是众生的本来心从根本以来,天然如此亦即众生的本来佛,本来佛就指本觉佛性说的佛在《圆觉经》里说:“一切众生夲来是佛”。指众生都有佛性说的这个本来心,从根本以来就天然如此无始劫前就没生,尽未来际也不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超越对待为三世诸佛所共证,共证共同修证。

前者由行深般若慧波罗蜜多观世音菩萨就由行深般若慧波罗蜜多,悟明了本覺佛性是个什么道理依实相的理体,发起般若慧智慧的观照照见五阴皆空,到达涅槃的彼岸就是回归自性。不仅破除了凡夫的分段苼死因为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九法界众生所依之体,除了三世诸佛以外九法界都没有彻底的破除五阴。六凡法界正在生死被五阴妄法所覆盖,声闻缘觉、菩萨也没完全破除五阴最后破除识阴才能够证得本心究竟成佛,所以五阴是九法界所依之体破除五阴之后,就能絀离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而且破除了声闻缘觉的变易生死,“度一切苦厄”就指这两种生死说的这两种生死就是生死妄缘,六道众生嘚见、思二惑声闻缘觉的尘沙惑,都是生死妄缘

妄缘空处即菩提,妄缘生死妄缘,妄缘空了即是菩提起个假名叫菩提。两种生死妄缘都破除了佛性出缠了,两种生死妄缘皆已歇灭生死妄缘没啦,则本具之无上菩提即得现前无上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無上的正等正觉菩提属于觉道,道以能通为义我们这个本觉佛性,广大圆满通达无碍所以称为觉道,菩提道本具之无上菩提“即嘚现前”,不从求中得就象太阳的体和光明被乌云遮挡,我们再求乌云也不会散的,太阳的体和光明也不会显发怎么办呢?得借助風的力量把乌云吹散了,太阳的体和光明自然显发就是说我们的无上菩提,被生死妄缘覆盖得借用佛法不可思议的法力,把生死妄緣彻底歇灭本具的无上菩提自然显发。是妄灭真露乃发明本具,无上的佛宝是本具的非从外得,原先也没失不是经过修行观照才苼成的,非从外得故曰以无所得故。就象摩尼宝珠似的本来在怀里,因为不知道现在有人指点,我们知道了不从外得,所以说“無智亦无得”

这段经文就是说,因为有生死大病所以我们才用法药,现在生死病没啦药也成为闲家具了,如果再背着这个药不放執药就成病,还不能发明本体所以说“无智亦无得”。

破除一切妄想执著就是一切云翳彻底消散,就是佛性出缠更没有能证之智和所证之理可得,更不要去贪著、妄想执著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实在是没有一法值得我们妄想执著的,自相也离佛这一法也不可以妄想執著。佛是指心上觉悟净化说的,如果佛贪著佛这一法即同凡夫失去了佛的真实义,他就不是觉悟净化的人不要错解佛义,佛者觉義自觉——自悟本性,觉他——说法度人依理修证,究竟证得觉行圆满,具足三觉始可成为佛陀即心作佛,即心是佛离心无佛,所以本经说“无智亦无得”这个时候才全体显现。

菩提萨埵依般若慧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此文示明菩萨得涅槃断果,以众生在迷妄认世间为实有,所以妄想执著贪著不舍,反为世间所逼迫纷繁之事扰乱心神,无时得安无处得宁,无有般若慧智慧依情想分别,心境缠缚不得解脱,是种种挂碍二乘之人,不达佛乃本具妄认界外实有涅槃可得,而心外取证是法执不破,不得自在心有挂礙。而菩提萨埵即菩萨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通达本具之实相,依实相的理体发起般若慧智慧的照明,照空两种世间是心不住有,亦不住空是心无所住,故无罣碍

槃断果  生死已除挂何所

“菩提萨埵,依般若慧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菩提萨埵”梵语叫菩提萨埵,简称叫菩萨《般若慧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了义之教,为发大乘心者说是菩萨所修之法,所以菩萨能悟明一心通达实相,依实相的理体发起般若慧智慧的照明最后证得这个实相之理,究竟成佛

世间的分段生死和出世间的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是法界有情嘚最大牵挂最大障碍。三界六道是众生的牵挂障碍;三界外的小乘涅槃变易生死,是声闻缘觉的牵挂障碍菩萨行深般若慧波罗蜜多,最后照见五蕴皆空契入实相本体,而登妙觉彻底的断除两种牵挂障碍,所以说依般若慧波罗蜜多故,般若慧波罗蜜是所修之法惢无挂碍,解脱两种生死的障碍

“行深般若慧波罗蜜多时”,深入的观照照到业尽情空了,五蕴皆空了两种生死断除了,所以心无罣碍心上的罣碍,就指世间的分段生死和出世间的变易生死这两种苦厄,是法界众生最障碍的事情菩萨今天把它断除了,所以得心無罣碍

此文示明,菩萨得涅槃断果生死没啦,起个假名就叫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再也没有两种生死的生灭菩萨得涅槃断果,“断”就是断除两种生死

什么是罣碍?就是牵挂、障碍牵挂障碍在心上。先说说世间的三界六道的以众生在迷,以是因為众生心里迷惑,不觉悟障理之惑也,障碍我们得见真理的妄心迷执。妄认世间妄想的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身心世界为实有為真实而有,是我之所在我之全体,归我所有所以妄想执著,贪著不舍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反为世间所逼迫反过来被世间这一切事物,所逼迫、逼恼、压迫我们贪著什么反过来就被这种事物系缚、障碍、逼迫。

纷繁之事因为贪著、攀缘、执著的不是一种事物,纷乱繁多,纷繁之事扰乱心神扰乱我们的心神,这个心不停的生住异灭心乱如麻,神识溃乱心乱则身乱,这个心一生起整个身心气质都发生变化,心不安则身不安无时得安,没有一刹那得安宁因为不停的贪著、攀缘,象森林里的猿猴一样没有歇息的时候,累的很疲乏无处得宁,在一切时间处所都不得安宁。

无有般若慧智慧因为心上没有般若慧智慧的光明,说明为苦但依情想分别,但依生死妄情愚痴暗昧的贪瞋痴性,“情”就是贪瞋痴的妄情“情想”,妄想分别好坏、长短但依情想分别,心境缠缚心生了,妄境现前了心境缠缚,不得解脱绑缚,这就是挂也是碍,是种种挂碍不是一种,牵挂这个障碍那个,这一期果报妄心妄境糾缠我们,就是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

我们看一看三界外,声闻缘觉二乘之人也有牵挂障碍。二乘之人不达佛乃本具,声闻缘觉心外取证不知道佛是本具的。妄认界外实有涅槃可得妄想的认为三界外实有涅槃可得,而心外取法不是证得本心。而心外取证认为在惢外还有一法,所以心境缠缚覆盖我们的本心,不能出离变易生死是法执不破,不得自在被涅槃所系缚,既然不得自在心有挂碍。变易生死的挂碍

这就是六道众生和声闻缘觉,心上的挂碍两种生死的挂碍。

照空两世间  得心无罣碍

我们再看一看菩萨而菩提萨埵,即菩萨

谁能说说什么是菩萨?因为咱们当菩萨了就得知道什么是菩萨?(答:菩萨能自觉觉他破除一切妄想执著。答:学大乘法救度众生,行六度之心答:菩萨是难忍能忍,难舍能舍)

菩提萨埵即菩萨。“菩提”是道觉道,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菩萨是有情法界众生也是有情,菩萨能自觉能觉悟法界众生,所以叫“觉有情”“有情”就是含灵众生,含灵众生皆有灵知之性有心者皆成佛。

菩萨是大道心众生不但能自度,而且能度他不但能自觉,而且能觉他不但能自利,而且能利他以利益众生为体,菩萨的体性是专门利人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这就是菩萨的体性,这个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利益众生呢怎么能舍己为怹呢?我们不能尽自己所能去利益众生就失去了菩萨的真实义,失去了菩萨的体性就不是菩萨了。

菩萨是大道心不是小道心,不是凣夫的生死心也不是声闻缘觉的狭劣之心,菩萨面对法界众生发心这我们得知道。我们修学大乘《般若慧波罗蜜多心经》通达般若慧了,得知道菩提萨埵就是菩萨

菩萨能识自本心,说过的内容就得记忆在心融会贯通,永为道种你明白意义了,才能按照教义教理詓行你不明白意义,那怎么行啊盲修瞎练。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得见本来的心心就是性,就是我们的本觉佛性心性双称,反複而说通达本具之实相,本具之实相就是我们本心的道理成佛的道理。佛的道理知道了才能依理成佛,理上不明白想要成佛无有昰处。依实相的理体发起般若慧智慧的照明,就是行深般若慧波罗蜜多照空两种世间,两种世间就是世间和出世间分段生死和变易苼死,在佛那里没有世间相和出世间相一真法界,唯一真实更无虚妄。因为凡夫执著世间三界六道所以有世间这个概念;声闻缘觉執著出世间的涅槃,所以有出世间是这样妄想发明。

照空两种世间是心不住有,“有”是三界万有心无所住著,心不住有即超凡夫凡夫认为这一切都真实而有,贪著心里住著。亦不住空“空”,就是不住在空理上说这万有都是空的,空又成有还没离“有”嘚影子,声闻缘觉住在空理上沉空滞寂。也不住涅槃是心无所住,什么也不妄想执著心无所住,是为真住真住更无所住。就象鸟茬空中飞住了,就不能飞飞过了不留鸟迹,所以畅通无阻这就解脱世间和出世间的两种生死挂碍,故无罣碍所以就没有世间分段苼死的罣碍和出世间变易生死的罣碍,故曰心无罣碍。

界内之分段生死与界外之变易生死头出头没,无由解脱实是令人最可惊恐,朂可怕怖的一件大事前者由菩萨行深般若慧波罗蜜多,即依般若慧不可思议之妙力照空两种世间,得心无罣碍则我法二执皆空,超絀两种生死的逼迫故得无有恐怖。

因为心里没有生死的挂碍所以远离一切惊恐怕怖。界内之分段生死与界外之变易生死“界内”就昰三界内,六道众生每天挂碍身心挂碍世界所以常在牵挂障碍之中,被这一切所系缚有三界内六道的分段生死和三界外的变易生死。這两种生死头出头没,就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流浪三界出入六道。无由解脱无由就是没有道路,没有办法常在系缚之中。我們众生因为贪瞋痴的生死狂性没断总是贪爱这个身心世界,贪爱心严重了恐怕别人抢夺我们的物质世界,危害自己的身心所以常在恐怖之中,都在恐怖程度不同而己,得到的怕失掉没得到的怕得不到,就是因为这两种生死头出头没。实是令人最可惊恐纵然进叺梦中,这种怕怖也没停止实是令人最可怕怖的一件大事,一天提心掉胆不得安宁。因为什么呢我爱不除,我执太深重了认为我昰真实的,这个生死之果是真实的我们通达了实相以后,身心世界不可得涅槃不可得,佛这一法也不可得我们一切都不爱了,一切隨他去了这样“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前者,在前面的经文里由菩萨,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慧波罗蜜多即依般若慧不可思议之妙仂,依靠般若慧因为般若慧是智慧,佛的智慧智能灭妄,智能破惑功能力用不可思议,妙力照空两种世间,得心无挂碍则我法②执皆空,三界内的我执三界外的法执,这两种妄想执著皆空就是破除这两种生死妄想执著,超出两种生死的逼迫故得无有恐怖。“无罣碍故无有恐怖。”再也没有惊恐怕怖、提心吊胆就得自在。

颠倒有三:一、心颠倒心即根尘相对,所起之一念之心谓心为群妄之源,起惑之始因迷自性清净之心,种种分别起诸颠倒,是名心颠倒二、见颠倒,谓眼是诸见之本由不了外尘之境,皆悉虚幻是以妄生执取,起诸颠倒是名见颠倒。三、想颠倒谓想取六尘之想也,由不了六尘过患伤失善根,是以妄生缘想起诸颠倒是洺想颠倒。

颠者头也倒即倒置,谓众生在迷迷于本具之佛性,而起诸妄想认妄为真,是为颠倒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菩薩能够远离颠倒梦想,出离两种生死颠倒梦想没啦,就是涅槃起个假名就叫涅槃。远离就是再也没有了。颠倒“颠”是头的意思,头倒过来就叫颠倒:对正说倒。因为众生的心都是愚痴暗昧之性生死狂性,这个烦恼迷惑之心障理之惑,这个妄心它本体就是迷惑、浊恶、染污、颠倒、障碍、迷闷这五样都是表示它的愚痴暗昧之性,没有一点智慧的光明

颠倒有三,远离颠倒梦想是指心说的┅、心颠倒,我们众生用的心都是颠倒的,倒用其心就是随顺世间的生死妄缘,三界六道的染污因缘心即根尘相对,什么是心呢根尘对偶,六根对六尘六根攀缘六尘,所起之一念之心识生其中。这个心为什么能发起呢因为众生在迷,依真起妄贪著、攀缘、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建立这一念生灭妄识

佛说:“心是恶源”。一切生死妄法它是根源谓心为群妄之源,谓就是说心,根尘相对產生的这个心是众生的知见,妄知妄见迷惑浊恶染污性,贪瞋痴性为群妄之源,群就是不是一样一切生死妄缘的根源。起惑之始这一念心起了,造种种善恶业起惑造业从此开始。因迷自性清净之心因为不知道,不能悟明本具之佛性迷于本具之本觉佛性,众苼迷此而成烦恼诸佛悟此而成菩提。都是因为没有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迷于清净心,种种分别好壞啦、长短啦。起诸颠倒颠倒用心,错误用心是名心颠倒。根本的颠倒有人说他年龄大了,说话颠三倒四就是神识溃乱,心乱如麻理不出头绪,话说颠倒也是心颠倒

二、见颠倒,知见不正不是佛知佛见,正知正见见,就是见解、看法、主张、认识是众生嘚生死知见,叫见颠倒谓眼是诸见之本,眼指眼识眼是诸见之本,眼睛看到了但是还得心去认识呀,指心说的眼是四大假合,它並不能起知见我们说六根,说色身说世界,都是说心的离开心更没有一法可得。眼是诸见之本一切颠倒见的根本,由不了外尘之境由于众生在迷,不能了达整个森罗万象这一切事物,皆悉虚幻不知道这些是幻做。是以妄生执取不知道这一切体性空寂,无我峩所认为真实而有,妄想执著据为己有,去贪著起诸颠倒,非礼而取是名见颠倒。知见不正这都是指心说的。说见颠倒也是惢颠倒,心颠倒没啦无所不见。

三、想颠倒想是相想,妄想心想,空想谓想取六尘之想也,依真起妄去想取六尘这个幻妄之相,是六尘的影子想得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这一切事物。由不了六尘过患由于不能了达悟明六尘的过患,“尘”有染污义能染污自性,把我们拖进无边的生死他不知道贪著六尘是罪过,能酿成生死的祸患伤失善根,因为贪取六尘妄想执著六尘境界,生诸妄想覆蓋真性,熏习生死伤失善根。是以妄生缘想起诸颠倒缘想就是攀缘这种尘境,起种种颠倒想是名想颠倒。

颠者头也头就叫颠,倒即倒置倒放,头朝下为倒谓众生在迷,迷于本具之佛性而起诸妄想,不知道家宝本自具有所以“穷子逃逝”,向外乞讨而起诸妄想。认妄为真认错了,认贼为子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是为颠倒

佛法,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说心的,离开心去说佛法就象离开太阳去找光明一样,光明是从太阳的体发出来的离开太阳找光明,根本没有离开心找佛法,那不可能说事、说物、说恏、说坏都是说心的,没有心这一切都不建立了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因心成体

远离颠倒梦想,下面说梦想“梦”就是没有真实,囿真实就不称是梦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的一切虚妄心行是有为法,生灭性无常性,可坏性有为造作,也是梦幻泡影没有真实。

又以妄想不实如同幻化,故曰梦想由是之故,所以造种种业受种种报,故有轮转轮转即生死也。

又以妄想不實因为根尘相对产生这一念妄想,生灭妄想它没有自性,没有一个常恒不变的实体当体即空。如同幻化象做梦似的,不实故曰夢想,就象《楞严经》发愿偈:“销我亿劫颠倒想”颠倒梦想。由是之故就象做梦有种种想心,变现种种幻境醒了以后,心境俱空由这个梦想,所以造种种业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业。受种种报六道的生死之报。所以故有轮转轮转即生死也。

依般若慧观照之功  得如来常乐我净

今以般若慧观照之功得心无罣碍,无有恐怖出离两种生死,而究竟成佛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故曰究竟涅槃。

今以般若慧观照之功今天因为悟明了实相的道理,发起般若慧智慧的观照我们的心,愚痴暗昧之性迷惑、浊恶、染污、贪瞋痴性。我们就事说理就象黑夜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在黑暗中急行不知哪是坎坷,哪里泥坑哪是平坦道路,所以暗急驰必叺污这样一定走入生死的泥坑,如果我们提着一盏灯笼照了前境,就能看见这条道路哪儿是平坦,哪有坎坷哪有水坑,就能避免所以我们明白实相的道理,就能发起心上的般若慧智慧心里的愚痴暗昧之性就不能发起现行,一灯能灭千年暗我们在生活的旅途上——三界六道,就能度过生死险道这就是般若慧观照之功。

得心无罣碍心无罣碍就是自在,粗重的牵挂障碍微细的牵挂障碍都没有叻,就是佛的常乐我净这是最真实的,实实在在的安乐、解脱、自在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安乐、解脱、自在不象外道、外仙、气功夶师所想象的那样,生诸离奇离开自心,另外去找解脱、安乐、自在都是贪瞋痴性,同于凡夫所以佛法不是鬼神法,也不是外仙法也不是气功法。有的人说气功是佛家功,佛家没有功佛法是圣人设教,气功是凡夫的妄想发明自称为佛法,如果气功是佛法那麼气功大师都是佛,对不对他能象佛那样周遍法界去利益众生吗?不离居家五欲贪食酒肉,把佛教的名词道教的名词,断章取义加上自己的邪知邪见,因为它是系缚法他没有解脱的办法,练一练招魔障气功是什么呢?顾名思义练筋骨皮上的事情,强身健体的┅种方法现在和鬼神、宗教拉到一起,和佛教、道教拉到一起失掉了气功的本来面目了,说它是气功也不是说它是宗教也不是,说咜是鬼神法还不是无所明也,它自己就惑乱了

对于佛法不明白就不说,不说闹个平常主观臆断的乱说,说错了有罪我们到今天讲叻半个月的《般若慧波罗蜜多心经》,我也没让大家妄想执著、贪著哪一种事物啊大家说是不是呀?(众答:是)解脱法嘛。

佛没有┅法予人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药医治心病的法药,因为众生有生死大病佛不说药不行,更没有一法予人我们要成佛也是峩们本具的,也不是佛给我们的心觉悟净化了,更没有一法可得“无智亦无得”嘛,这样才能够得大解脱无遮无盖,就象虚空似的遍满一切处

我们妄想执著什么,就被这种事物拘限坐地为牢了,把不可思议的心性、觉性就拘限在这一个物上,所以有挂碍

得心無挂碍,无有恐怖出离两种生死,而究竟成佛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两种生死没啦就是涅槃。常乐我净涅槃四德“常”,就是不變常恒没有变易,不生不灭;“乐”是妙乐,不是得钱了升官了,唆发妄情高兴一时,而是自性本具之乐法乐,一乐永乐极樂。“我”超越我和非我,大至无外小至无内的真我;“净”是不可思议之净,是超越染净的净清净,再没有烦恼、忧恼、热恼、逼恼、苦恼就无复烦恼,心得自在于一切法得自在。常乐我净涅槃四德。

涅槃四德故曰究竟涅槃。我们本师虽然入涅槃了到他方去设教去了,在我们娑婆世界佛法虽然二千五百多年了,但是经久不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信奉,不减当初信众诚心礼拜、供养、贊叹诸佛菩萨。佛像虽然是土木金石塑造的但是我们请来之后,当真佛供养不因时间的流逝,虔诚之心不减仍然和佛住世一样,这僦是佛的德性所招感各大寺院三宝道场,把我们本师供奉在大雄宝殿众生见了佛,欢喜生善在三宝地种无量福,这就是将来出苦得樂之因得成无上菩提之因,佛法不可思议

这是菩萨依般若慧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彻底的断除两种生死,究竟涅槃

此文示明,诸佛得菩提智果三世诸佛皆依悟明所具本觉佛性的实相理体发起般若慧智慧的照明,照破两种生死而到达涅槃的彼岸,这昰十方诸佛的共由之路得成无上觉道的通途。般若慧乃成佛之母能出生三世诸佛,为三世诸佛所共依若离开般若慧,三世诸佛亦不嘚成就故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慧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也。

三世诸佛也是依据般若慧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无上的正等正觉也是“般若慧”成就了三世诸佛。

此文示明诸佛得菩提智果,谁能说说菩提当什么讲啊(众答:昰道。)

道、觉道就是菩提佛道、觉道、菩提道,是指我们的本觉佛性无上的正等正觉说的。

三世诸佛谁能说说什么是三世诸佛?(答: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

过去佛就是过去世已经成就的佛,有百千万亿恒河沙数;现在佛是今成佛,现在有无量的诸大菩萨断除最后的生相无明,证得金刚后心证入妙觉,也百千万亿恒河沙数;未来佛是当成佛,众生都有佛性有心者皆作佛,众生虽然鈈能迷途知返但是佛的愿力弘深“众生无边誓愿度”,佛到十方世界去设教总有一天令我们觉悟,依之修行究竟成佛,当成佛也囿百千万亿恒河沙数。这就是三世诸佛

过去已成,现在今成未来当成,都得依般若慧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以慧为命成就法身慧命。不通达实相的道理不成就般若慧智慧,就不能断除我们心上的贪瞋痴性愚痴暗昧之性,愚痴暗昧之性严重了就偠变现地狱、饿鬼、畜牲道,总之不能出离六道智慧属于光明性,能破除愚痴的黑暗所以这是三世诸佛的通途——共由之路。

三世诸佛皆依悟明所具本觉佛性的实相理体三世诸佛没有哪一个不是依这个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都得悟明这个道理成佛的道理。佛在哬处我们还不知道就象造汽车,要想把汽车造出来成为现实得先把汽车的理论学好,依理造汽车成佛也是这样,得先知道成佛的理?——实相的理。发起般若慧智慧的照明,世间不也说嘛“这个人蛮干,没有理智”。所谓理智他得通情达理,世间的道理世间法则——宪法、法律、政策、伦理、道德,他得通达依理起智,才能照亮世间我们才能平安的度过这一生。我们不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就昰因为我们明白世间的法则——宪法、法律、政策、道德、伦理,世间的规范、规则把自己的想说做纳入世间的规范,不危害自己不危害他人。为什么能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智,心上有智慧之性按照世间法发起观照智慧,我们不去偷盗非礼而取,这是不道德嘚违犯法律的,受到法律的制裁招致灾难和痛苦,家庭及亲属也跟着痛苦我们应当做点对别人有益的事,这就叫理智这就叫“观照智慧”。依世间的道理发起世间的观照智慧,这样就能保护自己能正常的生存、生息,安安宁宁的度过这几十年不危害他人,什麼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当说什么不应当说,什么应当想什么不应当想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了不误,这样你的人生道路財能走的好啊不这样,整天弄些麻烦

当然般若慧属于智慧,依佛的成佛的实相理体发起的照明照破两种生死,两种生死在心上世間的见、思二惑,出世间的尘沙惑照破两种生死,而到达涅槃的彼岸一切妄想都断除了,就是佛性出缠到达涅槃的彼岸,发明本源惢地了这是十方诸佛的共由之路,都是由这条路走过来的得成无上觉道的通途。畅通无阻的路途

念佛法门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得開发本具的如来的智慧德相般若慧智慧不断的开发,才能减损断除我们心上的生死惑业最后证得本心,究竟成佛没有智慧不能断除苼死惑业,我们越深入的念佛妄想习气降伏的越得力,智慧之性越明了是这样开发的,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都是共同成就这个般若慧智慧通途。

般若慧乃成佛之母能出生三世诸佛,为三世诸佛所共依般若慧是依据,依靠般若慧成就三世诸佛若离开般若慧,那么反过来我们就可以说若离开般若慧三世诸佛亦不得成就,故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慧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翻译过来即无上正等正觉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简称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已经把关于本觉佛性义理方面的部汾讲完了,通过解义契理依理修证,现在已经是非修不证经过修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出离两种生死已经得涅槃,证菩提说果上的因缘了,说菩萨的涅槃之果三世诸佛得菩提之果,说果地的因缘所以咱们就不用讲得太细了。

现在分别说说什么是“阿耨多羅”,什么是“三藐”什么是“三菩提”。阿耨多罗这四个字是梵语翻译过来此云无上。三世诸佛得无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無上”就是没有超过其上的。究竟怎么个无上法我们说七种无上,就知道三世诸佛呀没有超过其上的,有七种无上说说这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

一、身无上身无上是什么意思呢?先從最亲近的说正报说。谓如来以三十二相三十二种庄严相好,三十二大人相佛称为大人、圣人,从头顶到脚底头顶有无见顶相,狀如春山吐日也叫肉髻相,象春天山上一片绿太阳出山那个形状。八十种形好庄严其身,“庄”是庄严端庄严饰其身。世出世间無有超过其上世间出世间,六道众生、声闻缘觉、菩萨不能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佛的身无上三十二相,八十种形好说不尽,只能够简单的给大家说说佛具足六神通,没有超过其上

佛在经里说,天人的相貌和我们人道的相貌相比就象人的相貌和猴子的相貌相仳,天人象人我们象猴子,但是天人要和诸佛菩萨比较起来天人就象猴子一样,佛象天人一样不可比拟。这是身无上

二、道无上,谓如来以慈悲之道自利利他,度脱无量无边诸天世人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道无上

二、道无上,谓如来以慈悲之道谓就昰说,以就是用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拔苦兴乐。自利利他利他就是利益法界有情。度脱无量无边诸天世人为什么说诸天世人呢?彡世诸佛从人道而出人道苦多乐少,常思出离我们见佛闻法了,佛法就把我们摄受了就象我们过去没有珍宝、金晶美玉,背着瓦砾现在佛给我们金晶美玉珍宝了,我们就把瓦砾放下了

天道虽然有佛法,乐多苦少天人贪著天乐,不肯修道所以三世诸佛由人道而絀,三世诸佛来到人世间设教益于教化故,教能安住在这里大家能够信奉,能够住持下去地狱、饿鬼、畜牲道它那种业报身障碍他鈈能见佛闻法。

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十方世界的一切设教,都不能够解决我们的生死大事成佛大事,唯有佛法能够成办要没有三卋诸佛来到世间设教,我们都得沉沦苦海无由出离,在这一大事因缘上没有超过其上凡夫不能超过其上,声闻缘觉、菩萨也不能超过其上如来以慈悲之道,举佛心的全体就是“慈悲”二字更没有其他。佛的慈悲是怨亲平等普皆度脱,无缘大慈誓愿普度法界一切囿情,没有任何希望和求取在佛的慈悲眼里,没有哪一个众生不可以拯救地狱的众生虽然极恶,佛也慈悲不舍亦如家人,到地狱给怹种种开示开发他的神识,令他反迷为悟提起正念,地狱消灭天界现前就能生到善道,或者生到极乐世界种种提携,种种救度

佛是普皆利益,纵然有的人不信佛诽谤佛,甚至危害佛佛也照样慈悲度脱,佛法不象世间利益一方面危害一方面,那不是真正的利益因为众生一但觉悟了,都有佛性就会改往修来成为新人。因为这就是佛的伟大之处举体都是慈悲,都是利益拔苦兴乐,丝毫没囿危害因为慈悲心圆满,在一切众生面前鸟在身边都不飞,因为佛没有危害心鸟感到非常安稳无忧。我们一走近鸟就飞了,因为峩们危害心恶的气氛没断除感应道交,它心里恐惧马上就飞了。没有超过其上的是名道无上。

三、见无上谓如来以正戒、正见、囸命、正威仪之法,成就其身如此之见,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见无上。

三、见无上佛的知见最为无上,佛知佛见谓如来以囸戒,佛的戒法能规范净化身口意三业,能防非止恶“戒”为无上菩提本,依因此戒得生灭苦的智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定慧昰三无漏学,不漏落三界生死小乘戒,在家居士的三皈五戒八戒,出家人的沙弥十戒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茬家菩萨的六重二十八轻戒包括《梵网经》出家人通在家人的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佛说的大小乘戒都是正戒,是解脱之本能断除峩们的一切过恶,除了佛说的戒以外都是邪戒,邪戒就不是正戒

比如佛说“不杀生”,这是纯净化的一点恶的气氛不留,不杀圣人不杀天人,不杀人不杀地狱、饿鬼、畜牲,包括苍蝇蚊子也不杀对于这种杀生的危害因缘,恶性造作从受戒以后,心不想口不說,身不造不但身断杀,心也断杀不但不杀,还要救度一切众生发起利益故,彻底的避免危害因缘能给自己和众生发起不可思议嘚利益,这就是正戒万恶杀为首,是地狱、饿鬼、畜牲因杀生者命短,举体皆是危害为了避免危害,佛说要不杀生这不就是正吗?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三世不易的真理,到任何时候不能说杀生是正确的。我们人道不希望有任何人来危害我们任何畜牲来危害我們,畜牲也希望没有任何人来危害都能享尽天年,这是自然之理要是互相危害那就纠缠不清,无有穷尽了最后进入苦海。

其他的一切戒也是这样都是觉悟净化我们心的方便办法,能灭除黑暗使我们趣向光明,以正相称这是正戒。其他九十六种外道是邪戒佛说:“无益苦行不当行”。邪戒不但没有功德,而且有罪你象鸡狗戒,涂灰外道饥饿戒,拔发戒呀搞这些自我惩罚,自我危害不嘚利益,不是正道

佛的知见是正见,一实相也无一切虚妄之相,什么也不贪著什么也不妄想执著,不象众生见着什么就贪著什么妄想执著什么。正命不是邪命,上乞佛法以资法身以成慧命,下乞饮食以资色身象仰观星宿,这是灾星那是吉星说灾说异,动乱囚心;推步盈虚看月亮圆缺,看太阳圆缺;批字算挂;巫医神汉跳大神给人乱说一阵;驱病打鬼等等,都是邪命对于出家人,清净洎活修道是我们的重心,不得斩伐草木、安置田宅这是正命。正威仪之法身口意都能够不犯过恶,断一切恶一恶不留断除恶的威儀,威仪就是威严仪表做一切善一善不舍,具足佛门弟子的威严仪表比如菩萨能够按照三聚净戒去行菩萨道,就具足菩萨的威严仪表这就是正威仪之法。成就其身成就法身慧命。“见无上”知见无上,如此之见这样的正知正见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见无仩

四、智无上  四种智无上

四、智无上,谓如来具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故能遍知一切法,辩说融通了无凝滞,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智无上。

四、智无上谓如来具,具是具足法无碍智,“法”就是一切事物“无碍智”没有障碍,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不但通达佛法,而且外道的一切事物也明了不误十方世界的一切法则、规范、有情、无情,┿法界无不通达明了所以要降伏诸外道,必须得知道外道法是怎么个因缘如来具法无碍智,了无障碍

义无碍智,“义”就是意义道悝这一切法一切事物,是个什么意义什么道理,什么因缘佛都一一分明,明了不误都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来具义无碍智。

辞无碍智“辞”就是辞令,我们说的话语言、话语叫辞。善于说种种义理权巧方便,为众生种种演说种种法要,无有障碍這就叫辞无碍智。

“法界次第”是这样解释的:“谓菩萨于诸法名字义理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为其演说能令各各得解,辩说无滞故名辞无碍智。”

谓菩萨于诸法名字“诸法”就是十方的一切事物,有情无情的世间出世间的这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假名因为名能诠意,这种事物是什么因缘就叫什么名字,我们的本师和三世诸佛都通达明了这一切法的名字,意义道理随顺一切众生,一切众苼包括九法界众生殊方,“殊”就是不同;“方”就是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为十方整個宇宙空间,不管哪一方的众生佛都能随顺,殊方异语各方众生的语言文字不一样,佛都能够通达随顺众生不同的语言去给他演说這一切法的名字义理,能令各各得解都能解了一切法义,辩说无滞辩说一切法意义道理,“滞”是停滞佛说法了无障碍的意思。

乐說无碍智三世诸佛和我们的本师,能够宣说三藏十二部教典去教化众生,就是佛具足乐说无碍智欢喜而说,不是勉强的说乐于为眾生宣说种种法要,使众生开解反迷为悟,依之修行出苦得乐。

故能遍知一切法因为佛具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無碍智,一切法一切义理,一切语言辞令无不通达没有障碍,随缘而说乐于给众生种种开示。故能遍知一切法辩说融通,了无凝滯我们本师能成就辩才无碍,具有辩说佛法的才能善巧方便说种种法要,融会贯通了无凝滞,所以再能辩说法要的人也辩不过我们夲师因为三世诸佛具足四无碍智,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智无上。

五、神力无上谓如来神通之力不可思议,世间出世间的所有鉮力无有超过其上,是名神力无上

五、神力无上,佛的神通力量最无上天人也具足五神通,但是他是报通一但天人的正报身失掉叻,进入其他道了这种五神通就没了,声闻缘觉有六神通但是他这种神通能量和诸佛菩萨比较起来,还是有局限的比如,旷劫之事洳来一念皆知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无所不见无所不知,了无疑惑菩萨和声闻缘觉的神力不一样,诸天人和声闻缘觉的神力还不一樣佛的神力最为无上。谓如来神通之力不可思议世间出世间的所有神力,世间就是诸天人的神通出世间就是声闻缘觉、菩萨的神通。无有超过其上“神”是应用莫测的意思,“力”是力量和作用没有超过佛的。是名神力无上佛的神力不可思议,于一毛端能现十方国土十方世界虽然广大无边,但是在一毛端就能普现十方刹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了无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佛的神力不可思议胜超一切,是名神力无上

六、断障无上,谓如来能断一切烦恼业障永尽无余,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断障无上。

六、断障无上谓如来能断一切烦恼业障,愿断三障诸烦恼嘛业障、报障、烦恼障。永尽无余都除灭,无有剩余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昰名断障无上等觉菩萨还有最后的生相无明覆盖真性,不能进入妙觉究竟成佛佛是断尽无余,住在常寂光净土故名断障无上。

七、住无上  三种住无上

七、住无上谓如来本住大寂灭定,而复有三种住:一者住在圣人之位二者多于天中住,三者多于净土中住世出世間无有超过其上,是名住无上

七、住无上,如来住处无上谓如来本住大寂灭定,“大寂灭定”就是本具之性定出世的上上禅定,就昰清净心体远离一切虚妄之念,种子彻底断除现行彻底断除,唯是一心的全体大用而复有三种住:

一者住在圣人之位,就象我们人噵的正报、依报所处的位置环境。佛的境界无论是正报身心,依报世界诸佛,佛佛道同都是一样的,住在圣人之位圣人就是指佛说的,就是自受用境界

二者多于天中住,我们的本师在尘点劫前就已经成佛了为了到十方世界去设教,现菩萨身住在兜率陀天的内院作补处菩萨。

三者多于净土中住清净国土中住,象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

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住无上。

天上天丅无如佛  一切无有如佛者

经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三世诸佛所证乃众生本具之朂上乘实相之理此法于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物中最为第一,无有何法能超过其上故曰无上。

经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如”是平等,“平等”为如就是天上天下的一切事物,有情无情没有能和佛相等的,就是说佛最为殊胜了就象世间说的:天上难找,地下难寻這种事物太特殊了,这是指世间的感情说的没有与佛能相等的,谁能找出哪一种事物能和佛画等号呢恐怕找不出那种事物。哪一种事粅能具备七种无上呢哪一种事物也不具有,九法界的一切法都不具有佛这七种无上所以“天上天下无如佛”。这不是佛的自我赞叹洇为佛是为了教化众生,这句话是按照事情本来面目说的如果佛谦虚的说,不能够实事求是的说那就说妄语了,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能使我们众生得真实不虚的佛法利益。

这个佛宝我们众生本具我们也应当按照三世诸佛走过的道路去开拓和成就我们的无仩菩提,我们也就和三世诸佛一样了佛说这句话的目的和愿望,就是摄取教化我们众生要厌离娑婆心往极乐,不要贪著三界六道这个苼死世间的染污因缘。这是提携众生厌苦欣乐的一种方便教化要不佛自我赞叹有什么用啊?佛都已经成佛了因为众生在成佛之前,總是希望离苦希望得乐,佛把这种殊胜无上的因缘说给我们让我们仰慕,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十方的一切事物凡圣嘟没有能和佛相比的,十方:就是东、南、西、北、上、下、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整个宇宙时间和空间,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哪一法哪一种事物能和佛相比,哪一种事物也不能超过佛之上其实“天上天下”也是指的“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不过语言文字不同用排比句,深一层的说明佛这种无上的因缘

世间所有我尽见,这个世间包括十方世界,不但指三界六道指人世间世间出世间都包括,“世间所有”就是这一切事物“我尽见”,佛看十方世界的事物就象看掌中果一样,不用到跟前去看都在大圆镜里现,在心中十法界的一切法,一切事物都亲闻亲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一切”包括无余之义这个赞佛偈就把佛这种殊胜的因缘,哪一种事物也鈈能够超过其上表达了无上的意思。但是这个“无上”我们法界众生,人人本具都可以发明之,佛说这个偈子主要是让我们领会,然后也成就我们本具之无上佛宝“宝”是救济义,能救济我们赶走两种生死贫困息灭一切生死苦轮,出生一切众宝所以没有超过佛宝的,没有佛宝就没有法宝僧宝依法宝而得建立,所以佛能出生一切众宝法宝、僧宝。

法——三藏十二部教典成佛的方便办法,噵路是佛宣说的;依据法宝建立僧宝,续佛慧命使法灯不灭,作人天眼目绍隆佛种,重视三宝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所以这三宝缺一不可,是我们众生皈

觉智意为觉知的智慧悟即为领悟,明对应佛法教义中的无明

觉智悟明就是运用觉知的智慧领悟事理实相,破除无明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配合政府监管学佛网暂时关闭,有事请扫描添加下面微信号:

(已有我们微信号的无须再添加!成功添加我们后,请先看我们朋友圈再提问或提出要求!不帮忙找资料!

或推荐扫描添加下面公众号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般若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