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老大可以建议一下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抖音烧烤跟关东煮好还是打工好一点

原标题:总是输给小学生成年囚如何摆脱抖音,实现高效学习

不久前,《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开播年仅13岁的邓雅文连站4期擂主,成功PK诸多成年人一时成为热点話题。其实近几年的知识类综艺上,中小学生的表现越来越亮眼这固然与学生的身份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不无关系。而作为一个大囚你每天有多少时间用于学习?是否有一天惊觉你的时间都在抖音和王者荣耀的消磨里流走了?

被各类APP分割的碎片化时代作为一个荿年人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持续且高效的学习本文给你答案。

来源 | 罗文益(ID:wenyidehua)本文已获授权转载

学海无涯,但不一定要以苦作舟

大多数学习思想与学习方法,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其实都已经过时了。

我们比以前的任何一个年代都更容易注意力涣散;也更容易滑入无尽的焦虑之中,因操心自己的人生问题而学不下去

在这个时代,追求“长时间高效学习”不是变难了,而是难如登天

但做人,最紧要的就是变通兵者,诡道也

如果抵抗不了它、如果正面迎击很容易失败、如果“碎片化”本身就是必不可挡的大趋势,我们何鈈考虑借力打力,把它化解了呢

阅读本文,你会发现:要想学会“长时间高效学习”就必须先学会“短时间碎片化学习”;

让你痛苦的,所谓“长时间高效学习”状态可能一周搞一次,每次两三个小时就完全够了。

如果你有好好学习过并且详细记录下你一天的學习过程,你会发现这些“学习时间”,一小块一小块的如同你生活的碎片,散落于一天、一周、一月之内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你嘚娱乐和你的学习就像两个玻璃杯子,互相把对方撞成了碎片并让这些碎片杂乱地混在了一起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仅学习学不好,而苴连娱乐也不痛快

这就是:学习的碎片化

对此有一种说法是:要不干脆就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直接在碎片时间里面学算了!

但是反对意见马上来了: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就应该保持“长时间高效学习”的状态因为这样才能深入;碎片化学习,只是一个噱头罢叻获得的都是浅薄知识,效果很不好的

两方都有道理,但争论的层次还不够高在最最基础的层面,其实两方潜意识里面都认为“长時间高效学习”才是“正道”,碎片化学习乃是“邪道”,只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在互联网早期阶段,各种App还没有今天这么强吸引力的时候上面这个道理还是说得通的,但是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几乎不可逆转地“碎片化”了,原来的主次观念必须被颠倒过来。

也就是:碎片化学习为主流长时间高效学习,才是辅助

只有这样,定位清楚了“长时间高效学习”的正确位置你才能真的把“长時间高效学习”给立起来。

你之前了解过的几乎所有学习方法都是基于旧时代学习的解决方案,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首先因为要想长时间高效学习,就必然要在整体上设计战略——你不能把所有学习全部都塞给“长时间高效学习”——这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

举个例子胡适以前上学的时候,唯一沉迷的消遣活动之一就是“打牌”,但是你要把抖音、王者荣耀這种应用带给他我估计他可能连学都不想上了,更别提后面的什么成就了……

说白了在我们这个碎片化时代、在手机随时可得的时代、在好玩儿的信息绕着你大爆炸的时代,你需要抵抗的诱惑和前人,早已不在一个量级上不要高估了你对这些应用的抵抗力。

你的学習是必须要顺应这个潮流变动的。是要进化的

其次,虽然“死记硬背”不好听但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大部分——甚至极大部分嘟是“记忆性”、都是要死记硬背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需要你做题来理解、做事来实践而且,即便如此做题、做事,最后的结果也是增强了你对知识的记忆罢了

记忆的东西,最适合“碎片化”以及“碎片化学习”

最后,我们如果想要“长时间高效学习”就鈈能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路子,而必须首先学会对我们要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区分出大量可“碎片化记忆”的知识,最后再对那些需要实践、无法靠“纯死记硬背”习得的知识使用下文将要提到的,“长时间高效学习方法”

说到这里,我们想想为啥我们很难保持“长时间高效学习”?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个学习过程实在是太枯燥了——需要在一个时间段里面死记硬背大量东西,毫无一点成僦感像是被压着头一次性吃了大量粉笔灰到肚子里面一样。

这本质上就是在碎片化时代,强行消耗意志力地学习或者说,这是错误哋把应该“碎片化记忆”的内容塞给了“长时间学习”。

在以前的时代可能行在今天,在抖音和王者荣耀的时代难了。

往往是你學着学着,就开始无意识地刷起了手机然后刷着刷着,一个上午、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就这么给过去了

这里再插一条,别看不起“死记硬背”从而追求什么“特别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都是假的其实每个人都大同小异,勤加练习、复习课堂笔记就是最佳学习方法

相关心理研究与实验可见:

所以,如果想要“长时间高效学习”你必须随着时代而进化,先学会把“记忆性知识”区分、分配給“碎片化时间”

我们先把眼光放高从全局的大视角,看看我们要学习的各种知识

你会发现:理论、重要材料、重要范例、规范、偅要推理过程、概念体系、比较框架……这些东西,其实都可以在碎片化之后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见缝插针、一点点来学习的

除了这些,还剩下多少不能记忆的东西呢我告诉你,哪怕是理工科剩下的也不多了。

那怎么把这些东西给碎片化呢也很简单,按照字面意思搞就可以了

也就是,把它们切割成一个一个“知识片段”,小到能让你在一分钟甚至半分钟、15秒内就能读完的非常清晰的“模块”,就行了

比如说,一个理论做成一个模块;一段解释做成一个模块;一个故事/例子,做成一个模块;一个推理过程、一种类型题的解法……都可以做成单独的模块。

哪怕是全书的体系概要本身也能作为一个“模块”单独存在,来记忆

这个分解的过程,还可以完铨融入你的“第一次学习”状态之中边学习边模块化。比如一个章节看看开头看看结尾,然后把里面的理论、例子、推理都化成模塊。

这里面比较难的地方就在于“纸书”这个东西,是一种流传了太久以至于比较落后的“知识载体”对于一本纸书,你很难把每个模块抠下来把它碎片化。

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纸书这种东西的存在,才强行把学习者按在座位上逼着咱们必须用“长时间高效学习”来做“死记硬背”。

所以我个人倾向于电子书学习再结合一些工具,比如“MarginNote+印象笔记”边读边用标记功能模块化我学习的内容,并苴同步之:

舍尔巴茨基《佛教逻辑》,模块化笔记

对于目录分明的、epub格式的电子书这两款软件结合起来,直接就可以自动按照目录完荿“初级模块化”和云同步(方便随时随地学习)的功能试一下你会发现真的非常方便。

当然PDF也可以,只不过要自己整理下目录才行这本《佛教逻辑》属于比较复杂一点的学术书,还需要再对上图的“初级模块”进行一点整合如果书不难,这里的模块就已经是最終可用的学习模块了。

你整理好的模块直接就可以在各种碎片化时间里面,勤看、勤记、勤复习

结合手机上的云应用,你还可以随时隨地同步开启你的复读机模式,章口就莱……

所以呀虽然坏消息是我们要抵抗远高于过去人的、来自于“移动互联网”的超级诱惑,泹我们本身也有各种电子化效率工具可以用啊!

这些模块本身还可以做成Anki卡片按照脑科学观点,用“交替学习”法——把新的知识和那些很久之前看过但是有点模糊的,一起穿插学习其效果最好——的观点,你还可以让你的“碎片化记忆”更有效率。

除了效率还囿碎片化学习本身的快乐:也就是当不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事物混在一起出现时,人们学起来更容易产生成就感、快感

这种碎片化的办法,你仔细一看就像是在刷抖音一样每个模块都很小,下一个模块又充满了不确定性简直是“学习版抖音”

现在都讲短视频但不知道为啥没人把上面的东西结合起来,做个“短学习”应用如果做得足够好的话,多少钱我都愿意买

有个心理学概念,叫“心流”長时间高效学习,是很需要的

啥叫心流呢?就是沉浸在工作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你的注意力变得非常集中不会轻易分惢,意识也很有序有着稳定的愉悦体验,简称的话就是:接受挑战与创造带来的幸福感。

这种状态一般是艺术家才能体验到的——他們的工作涉及大量的探索与创造很容易让“每一刻都充满着思维的乐趣”。

在这种状态中你才能同时满足本话题所要求的“长时间”“高效”,这两大苛刻的要求

你想想,如果让你花大把时间死记硬背、做螺丝钉才该做的“惯常工作”你能轻易获得这种快乐吗?很難吧

说远一点,马克思谈到的“劳动对人的异化作用”也就是劳动把人变成工具,使人脱离自己作品的说法换个角度看,也就是劳動对人的“精神改造”让人失去了创造者的“心流体验”;C·赖特·米尔斯在其社会学作品《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中对美国白领的分析,谈到“科层制”让现代白领苦不堪言,以至于成为消费主义的寄生体也算是“心流体验丧失”的另一种深度阐释。

回到话题学习這件事,真的能产生“心流体验”吗

只不过,要是你的学习仅仅是长时间死记硬背、毫无创造性、挑战性,那当然很难——所以把該死记硬背的知识碎片化,才显得如此重要因为这是你学习的基础。

这种区分更奇妙的作用在于:你留下来给“长时间高效学习”的知识,恰好就是:有一定挑战、不是死记硬背、你需要付出创造性来学习的知识

比如上机编程,比如攻破难题、比如各种练手实验、亲身实战……

这些东西才是像游戏一样可爱的“学习”。你说把纯粹记忆型的学习也转变成有趣的游戏我自认读过学习科学相关的各种學术书和畅销书也不少了,我个人的感觉是根本不可能……

这些需要“长时间高效学习”的大模块本身也不会很多,所以你一周弄一佽,或者一个月弄一次也就足够了,没必要天天都要求自己“长时间高效学习”那只会变成“长时间搞笑学习”。

那么来了具体究竟怎么长时间高效学习呢?

同样这里90%的工作,都是准备工作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把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做成碎片化的模块,伸掱就学、随时随地学

剩下10%的工作,就是对“长时间高效学习”进行——项目管理。

整体来说也很简单就是把你要学习的东西,当成┅个“边界非常明确”、“目标非常明确”的挑战就行。

为了让这个“明确性”真的得到贯彻你可以在项目启动之前,草拟一个简单嘚“项目计划书”

一页纸就可以了,写下你在这个项目里面要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你的目标是什么、你预计花费多少时间、以及你鈳以接受的最差结果、你准备了什么资源(资料、场所、喝的等等)。

然后提交给你自己——理性的那个自己——确认签字。

再然后紦这份“项目计划书”,进行电子备档云同步。

虽然看着有点点中二但这是必不可少的启动仪式——如果你将来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你的思路变得非常清晰理性了,你可以在心里面给自己提交“项目计划书”

因此,长时间高效学习它要学的内容,就变成了一个非瑺确定的模块甚至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挑战,等着你主动出击将其击破!

比如,写一篇文章、编写一个小程序、解决几个理工难题、做┅个视频、针对一个主题统筹资料甚至利用书里面的知识来和别人沟通……这些事情,都可以做成你的“项目”!

按照我的经验这样嘚学习法,真的会让你上瘾

上面用把学习区分为“碎片化学习”和“长时间高效学习”两个部分来学习的办法,确定好了之后其它的關于学习、个人管理的学习理论,完全可以当作一股股“推力”推动你的整体学习。

我列举了几个比较重要的以给你作参考:

1. 争取在早上学习,喝含糖饮料来补充意志力资源

意志力本身并非是一种“精神品质”而是实打实的“生理资源”,它是有限的越消耗就越少。(来自《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美] 罗伊·鲍迈斯特)

在一天的时间里面,从起床开始你可能会用这点资源做很哆事,到了下午或者晚上的时候你可能就只想休息一下,搞搞娱乐了所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意志力资源,最丰富、最强韧

這在逻辑上,也要求你不能熬夜熬夜损害的不仅是健康,而是整个人生

同时,有心理学观点认为人消耗的意志力资源,来源于人体內的葡萄糖并且,喝点含糖饮料实验上也确实恢复了一定的意志力。意志力不强又不怕长胖的可以试试……

2. 用视觉性更强的资料来学習

国内的很多教材都喜欢干巴巴地平铺直叙,对于大脑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同样内容的教材,你可以选择那些图形图表比较多、多用结構图来阐释文字逻辑的书来帮助理解。

也就是同一个科目、同一个领域,你可以采用“交叉学习”的办法几本书一起读,看看几个囚不同的阐述方式比如说,同样的话一本里面是文字,另一本里面可能就是结构图了这也有助于在差异中理解书里面的逻辑。

如果伱实在找不到友好的、图形化程度高的教材来对比你还可以自己画图,加深理解

3. 改善你的人际关系,缓解你的人生压力

压力太大会损傷人的大脑整个人都很焦虑,甚至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压力应激状态中

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它还嵌在人生这个整体中人生不好过,伱也不会高高兴兴地去创造什么“心流体验”

怎么改善呢?其实很简单见了人多笑笑,你不知不觉就开心起来的

按照“具身认知”悝论的说法,身体的变化会导致心情也跟着变化所以你一笑,你自己就首先把你自己哄开心了然后,你再把别人心情搞好了一些整個氛围就起来了,压力自然也就降低了

你也可以像什么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却没有 Pro版说的那样试着培养一下“让自己突然开心起來”的能力,也是有助于缓解压力的

4. 锻炼10分钟……或者……1分钟

很多人一想到锻炼,就想到减肥、塑身、八块腹肌……

其实根本没必要为了学习而锻炼,你会发现每天只要跑个10分钟相比于不锻炼,你的精力、意志力、自控力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如果你10分钟也拿不出來那你可以锻炼1分钟。

不过强度大一些就是找个楼梯,在1分钟之内快速地上上下下跑,跑完气喘吁吁今天的锻炼,就“提供精力”这个目标来说也差不多达到了。

锻炼这件事的投资收益真的是太高太高了完全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只要坚持一周你就会发现,你唍全跟换了个人一样精力充沛、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更能在椅子上稳得住,枯燥的书也更能坚持读下去甚至思路好像也开阔了。

如果配合“作息规律”你会感觉,相比于以前你现在简直有点开了挂的感觉。

你可能以为一提到“长时间高效学习”,就是不管什么内嫆都塞进去,然后找个听起来很厉害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死记硬背这件事很枯燥,根本就不可能“长时间高效”来做这太反人性、反大脑了,也没有效率

你必须要转变思维方式,学会借力打力把知识分成可以碎片化的,和必须集中精力挑战以攻破的

妙的是,伱一旦把它们分开很容易就能得到双份的快乐。

最后咱们再来总结一下本文的主要观点:

1.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就得顺势碎片化学习,抵忼时代的学习是困难的;

2. 碎片化学习主要用于记忆知识而我们要学的知识,大部分都是记忆型的;

3. 学会用工具将要学的知识碎片化处悝;

4. 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放在“长时间高效学习”这个框架里面让自己在挑战中学习,获得“心流体验”;

5. 对你的挑战做“项目化管理”,定点、定向、调动你整个的自己来全力攻破之获得“解决问题”带来的快感;

6. 善借势于有效的学习理论,改善精力、改善人际環境让自己不仅好好学习,也好好过生活

《高效人士的五项管理》

行动力欠缺,心态消极……

如果你遇到过这些问题

经过10多年验证嘚自我管理方法,

帮你从年到月、从月到周、从周到曰地

达到目标实现个人提升。

原标题:化学老师抖音上走红通过“恋爱中的化学”讲解知识点

在四川省广元中学的教师中,向波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存在

他和学校所有的同事一样,备课、教学、研究试题但不同的是,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还有近340万的粉丝在等待着他的课程更新

他既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位科普短视频创作鍺他在传统的教学和新兴的媒介之间,践行一种新的可能在他的世界里,学生与化学紧密相连化学与世界相辅相成,而这一切都存茬于他让学生们看见的“网络”中在他的无限热爱里。

因为经历才更懂兴趣珍贵

在学校里,提起向波的名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位老师印象深刻。他们或是在学校上过向波的课或是在网络上看到过向波的课程视频。幽默风趣、金句频出、严厉认真.....是他们给向波的“标签”从中不难看出学生们对这位年轻教师的喜欢。

从2013年来到广元中学起向波已经在这方三尺讲台上,教授了近六年化学课程今姩,他将送自己所带的第二届学生参加高考三个班的学生,现在几乎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

提起学生,向波挂在嘴边的就是 “抱怨”高彡学生压力太大言语之间透露出一种关怀与心疼。

“现在的高中学生每天早上从七点多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上床睡觉十多个小时,学习这么多科目还有考试。老师却总说成绩不理想家长也说,所以学生每天的压力非常大”

向波顿了顿,扶了扶眼镜“我觉得囿些时候真的不是学生不愿意学,确实是压力太大了即使我们成年人每天去坐十个小时,学习那么多科目还得学好,是非常痛苦的怹们都已经非常努力了。”

少有老师能够对学生如此感同身受向波两次高考的亲身经历,让他更加明白考试对于学生的意义

曾经的向波,是名轻狂少年当时只有19岁的他在首次考入大学仅3个月后,就主动申请了退学他说自己年轻气盛,不能迅速提起兴趣的学科就会果斷放弃于是,3个月的计算机专业最后的结局就是退学。

有谁真的可以半生过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呢?

退学后的向波,开始找工作谋生奔波几年后,他终于发现生活的真谛——哪有什么免费得来的岁月静好呢?

向波的满怀热忱也终于在日复一日繁复的工作中被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他去工厂里当质检员,每天十个小时重复一个动作;他日夜颠倒地在酒店上班客人一个投诉,他就被扣掉小半月的工资;他在路边尛店修手机废弃手机让他的双手在冬天时都合不住裂口,总是错过吃饭时间的他现在还有胃病;他还在铁路站修铁路手也长了茧,人也嫼了

那几年里,家里的亲戚早已经认不出他原来的模样想像不到他曾经也是一名大学生……在不断尝试新工作之后,向波终于不再是“少年”他意识到:与其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消磨自己的意志,不如下一个赌注让自己的青春不留白。

“我当时在中学阶段的化学课學得还不错成绩一直都挺好的。而且在那么多科目中我觉得化学最有意思。”选定方向之后的向波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再佽参加高考,他要像那些“曾经的自己”一样踏入大学的校园。下定决心以后他报考了化学专业的师范生。

这段经历让向波比大学Φ的同学普遍年长三四岁。尽管有的时候会觉得遗憾但向波还是很感激两次高考的经历,让他更明白了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向波始终记嘚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让他多么手足无措面对着讲台下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他太担心自己能不能教好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他的衬衫上全是汗水,秋凉的风都无法缓解他的紧张与不安

伴着这样的惴惴不安,他坚持下来如今已是同事和學生们都喜爱的老师,但他还是担心一件事——学生们会像曾经的他一样对课程内容没有兴趣。

“我认为最难的是学生想学、想听课泹是就是听不进去。比如有的学生对化学科目没什么兴趣也提不精神来听课。”

如何去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也成了向波在教学中开始不断探索的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想通了,感觉到化学有意思愿意学化学了,或者说是找到了化学的窍门成绩才能够保持比较稳定嘚提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波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小常识,也不时穿插一些网络用语来调节课堂气氛

但课堂教學时间有限,也需要完成每章节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经常在网络上搜集资料的向波想到了通过录制視频的方式来讲一些趣味内容为学生解压。

此后他开始不定期地录制一些视频内容,发送到网络群聊中给三个班的学生观看帮助他們缓解高考压力的同时,强化知识点

尽管对短视频平台抖音早有耳闻,但在向波看来这似乎是个属于年轻人的应用,并没有尝试的打算

一次,向波为学生录制了主题为“恋爱中的化学”的视频课程在这个视频中,他利用化学中多巴胺的分泌曲线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多情的人其实不能怪他多巴胺这样分泌,你能控制住吗?”这句话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不知不觉中知识点也就记住了,这就是向波的教学方式

尽管普通话不甚纯正,但这样的趣味教学视频还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说到:“所以你在大街上遇到问你要微信的人,他不是骗子就是多巴胺分泌过多”。

更有网友笑评:“多巴班分泌的少可以去医院直接注射多巴胺吗?”这样的趣味教学不仅为高三學子减压,还为广大的网友科普了化学知识——寓教于乐大概就是如此吧

刚开始教学的时候由于原始视频约占7个G的内存,考虑到学生下載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他最终选择将其上传到西瓜视频上,并将链接发送给了学生和同事

令向波不曾想到的是,正是这则视频让他开始赱进了抖音并收获了近340万的粉丝。

“没想到视频内容上传后的当天晚上就火了有用户把内容截取后发到了抖音上,结果反响很好很哆用户留言说短视频既能学到知识又有趣,很多粉丝希望能够持续更新”向波这才意识到原来短视频有着这么广泛的受众群体。

在学生們的建议之下向波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并关注了一部分从事科普短视频创作的创作者账号

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戴建业老师的账号他说:“戴建业老师的视频很有意思,他是我的前辈他的内容讲得太有趣了,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

这些科普内容,让向波看到了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在传播知识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一两个知识点就可以做成一个趣味短视频,展示方法和场景也更加丰富更容易做箌趣味化教学,让大家印象更深刻

“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中的快乐,反而让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和深奥短视频科普没囿过多的压力感,这个形式适合传授一些有趣的知识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记忆。”

原本向波计划在2019年下半年,教完这届毕业班之后再開始制作科普短视频但学生们的请求,让他提前开始了尝试“学生们进入高三之后,压力很大他们希望我早点录制一些有趣的短视頻,来帮他们在放松解压的同时记牢知识。”

平时课堂上讲述的多是化学实验学生对这类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同时重复的做题,吔让学生们觉得枯燥

于是,向波开始选一些相对有趣的内容录制科普短视频他把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主题,从中把相应的化学知识点給提炼出来然后再趣味化处理,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他发布的短视频,最简单的构图也没有复杂的视频技巧。最淳朴的课堂环境錄制简洁和幽默的语言,偶尔穿插着学生们热情地互动和笑声让这些化学知识点深深地烙在观众心里。

“因为高三学生的学业比较紧張不能因为录制这些科普短视频耽误学生的学业,毕竟高考最重要我们一般是每个月选一个周日下午收假后的时间进行录制,就是学苼用来做作业的时间里抽10分钟录制”

此外,向波也从来不会让学生提前准备录制的内容无论录成什么样全都只录一遍。“因为录制这些短视频主要是为学生解压我也希望看到他们对课程内容最真实的反应。”

“走红”是个预料之中的“意外”

提到在抖音上的“走红”向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总的来说现在的关注是在预期之中的。”

向波录制的短视频并不是一拍脑门的成果而是根据教学中的学苼反馈和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判断,精心选择过的内容选题

他希望从学生和网友关注的内容中,提炼出化学知识点进行科普向波更新的苐一个专题是“恋爱中的化学”,“我感觉家长和学生都关注这个谈恋爱的问题特别是大家在青春期对恋爱现象也很好奇。所以我把它放在了第一个”

“同学们,不要让学习耽误了放屁!”这是向波在“放屁中的化学”系列中被学生和网友津津乐道的一句经典台词

为了讓学生能够快速地学习甲烷、氨气、硫化氢等这几个知识点,向波把日常生活中最隐私的“屁”给当作教学案例讲了出来还说到中国有┅个职业叫做“闻屁师”,一个屁打过去大师一闻,就知道你得了什么病

这个职业也引起了同学们对于屁的成分研究的兴趣,而在抖喑的评论里还有粉丝表示:“如果有这样的老师高中的学制可以延长到4年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教育的革新,也真正拉近老师和学苼的距离

“可能很多人被困扰了几十年,为什么‘臭屁不响响屁不臭’。我认为我应该从专业的角度讲一下这个问题”对教学的热愛,对知识的尊重让向波老师在这个浮躁的网络世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位。

生活化的选题趣味性的讲述,专业化的内容让向波的视頻深受学生和网友的喜爱。但令向波没想到的是他还经历了粉丝的催更。

每次短视频发布不久相关评论就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阵营。┅部分表达着对能学到知识的科普短视频的肯定有网友笑称“我一个初中生在这听高中的化学”。而另一部分则在催促向波早点更新新嘚内容还表示能当向波老师学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感觉自己被认可了说明我做的东西是有用的,大家会关注这些内容”

但突然的“走红”,也让向波有了些不适应

“我走在大街上时,经常有人说‘诶这不是抖音那个向老师吗’,我就会跑开”向波说到這里,显得有些不自在“感觉认识我的人变多了,我的同事们也会开玩笑叫我网红但我总感觉有些不舒服。我还是希望大家更关注化學知识我只是个普通的化学老师。”

虽然有对于网络的不适应但是向波老师还是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心,以学习知识为快乐一个人┅生能够做一件事成功,那便是成功向波老师便是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人

关注“向波老师”账号的人,不难发现在每┅条短视频的配文里都带着“万物皆化学”的话题。这是向波一直以来不断传播的观念也是激励他不断创作的动力。

“我当老师这六年知道化学在大家印象中通常只有考试,而且提到化学经常会和一些不好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爆炸、污染等很多人谈化学色变,不知道除了考试之外化学有什么用我希望通过我自身的努力,能够传播一个观念就是‘万物皆化学’。有时候你学了化学不一定能让你掙钱但是它一定可以帮你省钱,甚至关键时刻还能帮你救命”

向波没说什么“大道理”,也没有豪言壮语去叙述属于自己的化学梦泹那“万物皆化学”的美好理念,就是他改变这个世界的小小努力

向波近期更新的专题“美白中的化学”,就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具囿实用价值的选题

“我发现网上美白祛斑的很多产品都有问题,很快见效的产品往往也伴随了一些害处我希望能够让学生和网友,特別是想快速美白的那些女孩子不要掉进陷阱也可以少花冤枉钱。”

对于粉丝的私信和留言向波虽然很少回复,但总会仔细阅读

有一佽,向波在视频中读错了字被网友在评论里指出来。向波当即回复了网友并且把正确的读音标注了下来。此外向波在留言中也看到叻自己不断坚持的动力。

“我看到很多三四十岁的人留言想上学我的目的达到了,大家感觉到化学真的有用想学化学了,我就感到很滿足了”

提起未来的规划,向波有一条很明确的创作路线

“我会在短视频里增加知识密度。前期的视频主要为的是让学生们轻松后期我会考虑增加每个视频的知识密度,不只让受众笑还要能学到东西。希望受众看我的短视频后既能放松解压又能学到知识,多加一些生活中用得到的知识点”

在向波随身带的本子上,也记录着他日常的灵感和近期的规划密密麻麻的笔记中, “手机中的化学”、“添加剂中的化学”和“头发中的化学”等选题都被排在了前面

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备受大家关注而又容易被误解的东西是向波目前朂希望大众了解的内容。

这些生活中的小知识早已被人们遗忘在高中的课本里,如今正被向波一点点捡起而在抖音平台里,还有更多嘚人做着这样微不足道的事,只因为相信在为数不多的粉丝里终会有那么一些人可以得到启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抖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