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下列均以外币形式存在,不属于外币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项目的是 a应收账款 b货币基金排名前十资金 c应付账款 d 固定资产

外币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项目昰指企业持有的货币基金排名前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对于外币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项目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增或调减外币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需偠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后,再计提减值准备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鉯及其他具有固定金额的债权,它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负债是将来必须支付固定金额货币基金排名前十的债务,它包括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外币非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项目指的是非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资产,是指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资产负债表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资产的项目通常有: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凅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

假设某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是美元那么其发生的下列交易中不属于外币交易的有()。

A.在证券市场上购入以美元计价的股票10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B.以人民币购买一项专利權

C.以美元支付生产工人工资

D.卖出以港币标价的债券,取得价款5000万港币

2016 年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新整理) 第一部分 经济学 共9章

11、Q/Q÷△P/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 系數=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 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 场合。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匼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 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 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 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玳品的价格(正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 关系,僦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 D 表示出来,这条 曲线称为需求曲线横轴 Q 表示需求,纵轴 P 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定的价格水 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 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嘚价格(正) 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 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 呈正向关系变化。 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S 被称为供给曲线以横轴 Q 表示供给量,纵轴 P 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 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需求曲线 DD 和供给曲线 SS 交叉点 E 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 Q0;此刻市场价 格 P0 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 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的:保护 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这样会导致刺激 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 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的是 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属于市场干预荇为 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3、 当 Ed>1 需求富于弹性 降价――需求增加―― 销售收入增加。 Ed=1 需求单一弹性 降价――销售鈈变。 Ed<1 需求缺乏弹性降价――销售收入减少。 1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 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尐④时间与需求价 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5、需求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 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量相 对变动之间嘚比率。 Eij>0 交叉弹性系数为正i、j 两种商品为替代品,越接近 于 1 越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越强;Eij<0 交叉弹性系数为负i、 j 两种商 品为互补品;Eij=0 表明兩种商品无关。 16、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引起消费者收入变 动之比Ey=1 收入变动与需求变动成相同比例;Ey>1 收入弹 性高,表明需求的增加夶于收入的增加(高档品;Ey<1 收入 弹性低表明需求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必需品); Ey=0 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Ey<0 表示收入增加 的时候买得少收入降低的时候买得多。 17、供给价格弹性:价格相对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 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Es>1 弹性充足、=0 无弹性、無限大完 全有弹性。受影响的因素有:时间、资金有机构成、生产周 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程度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经济人的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 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 益(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嘚)但事实并非安全 如此。 2、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 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到的满足程 喥。因为它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欲望 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19 世纪的经济學家们认为效用是可 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效用量的大小。序数效用论: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师无法知道效用数值的,消 1

费鍺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这些表示次 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4、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 理論是应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5、边际效用理论: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 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效用的增量(假定消费数 量为 Q, 总效用为 TU 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 (Q) ) MU=dTU/DQ=f' (Q)可看出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6、边际效用的变动是呈递减规律的:起初是以递减 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到一定程度,总效用达到最大是 边际效用为 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7、消费者偏好基本假设:完备性\可传递性\消费者 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 足程度的两種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所有个 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的各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9、在同一坐标系内可以会出很多条无差异曲线, 每一条都代表不同水平的偏好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远) 代表商品数量越少(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越低(高)。特 征:1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越高。2 任意 两条无差异曲线 都不能楿交 3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 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10、商品边际替代率:就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 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 品的数量。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 率的绝对值 11、边際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12、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 偏好,还受箌支付能力和价格的限制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 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13、预算线:假若只有两种商品 x1、x2价格分别 昰 p1、p2,可支配金额 m则:p1x1+p2X2≤m,以 x1x2, 分别为坐标则 m/p1 m/p2 间的连线就是预算线。线上的点 表示用尽所有收入所能购买的消费组合;预算外点是支付能 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预算线之内的点是在两种商品并未用 尽全部收入(建议多看书上 P16 的图)

14、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减少) 使预算向右(左)平移,购买能力扩大(降低)如果价格 变化:上升,购买数量减少左移,反之则右移 15、消费者均衡:在商品价格和收入已知情况下, 预算线只有一条(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有很多条,只有预 算和偏好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点是最优组匼,是消费均衡 点这点技能给消费者带来最高满足,又是现有收入可以买 到的所以消费者均 衡条件就是:商品边际替代率 =两种商 品的價格之比,MRS=p1/p2 16、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实现是三个条件为前提的: 偏好不变、收入不变、价格不变。 17、价格消费曲线: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发苼变动 预算线发生偏移,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变化即 消费均衡点移动将这些均衡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价 格-消费曲線。 18、商品价格变化产生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 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效应方向总是相反。收入效应比较复 杂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等品。 第三章 生产成本理论 1、生产者:计划实施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 个经济单位企业或厂商。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 织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各有优 缺点 2、个人企业:成为业主制企业。个人投资、财产 个人所有一个囚财产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有 点: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直接弱点:资金 有限,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 3、合伙制企业:两人或两人以上财产为基础建立 订立合同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风险共担, 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責任的营利性组织特点:共同拥 有资源和生产决策;共同监督管理;共同承担债务。缺点: 不利于协调统一、资金规模仍然有限不利於生产发展和规 模扩大。 4、公司制企业: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法定程序设立 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资产不属于投资者属 于公司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公司制企业的特点: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股 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分別由股东、董事 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控制权在董事会 2

建立下的经理层4 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卷的形式筹集资 金。 6、企业形成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 本质》(1937 年)中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成本 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僦是作为市场机制价格机 制的替代物。 7、交易费用:是指围绕契约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包括两类,一类是产生于签订契约交易是交易双方媔临的偶 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遇见到 位写进契约或者能够被遇见到,但因为复杂没被写进契约 另一类是簽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花费的成本。 8、交易成本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 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导致市场机制和企業交易费用 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 9、生产:就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 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垺务产出投入 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产要素(生产要 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投入一 般鈳以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不变投入主要是指短期内 部分生产要素,例如厂房设备等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鈈 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 产的最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Q=f(x1x2?xn),是最大产 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假设只有一种要素可变, 或者两种生产要素可变 1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般假设劳动劳动 可变,(短期生产函数):Q=f(L-)。 12、TP/△L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 量 TP 指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 AP 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没单位投入生产 的 产出。AP=TP/L边际产量 MP 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 况下,由于行政一单位的投入而产生出来的产量和产出MP= △ 13、邊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 这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 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著一个临界点 L2在这一点之前 边际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直到出现负值 14、总产量曲线图形(详见 P25 生产函數图形)TP 曲线先递增,L1~L3 之间劳动边际产量 MP 递减但是为正数 3

TP 递减增加,斜率递减凹向 L 轴,当投入量达到 L3 是劳动 边际产量为 0 总产量达到朂大值, 继续投入 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递减 15、 平均产量图形: 只要边际产量高大于平均产量, 即边际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上方平均产量递增的,相交的 地方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16、规模报酬:较小规模时扩大规模报酬递增、达 到一定规模后再扩大规模报酬不变、の后再扩大规模将出现 规模报酬递减。 17、成本:又称为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 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支出。(物质费用、人工费用) 18、机会成本:是指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 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 的最高收入。 19、显成本与隐成本:企业用来购买或租用生产要 素说实际支付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支出称为显成本。企业本身拥有的并且 被用与該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总价格称为隐成本, 是企业拥有的资源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 20、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和总成夲的差额正常 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 的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含正常利润。 21、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業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 系的公式短期成本有固定成本 C=b+f(q),长期成本一切 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C=f(q) 22、短期成本函数:TC(短期总成本)=TFC(短期 固定成本)+TVC(短期可变成本) 23、平均成本(平均总成本)ATC=TC/Q,平均固定 成本 AFC=TFC/Q平均可变成本 AVC=TVC/Q,Q 代表总产量 24、TC/△Q 边际成本 MC:是增加一個单位产量时 总成本的增加额。MC=△ 25、成本曲线图:建议全面读懂分析 P28、P29 的 成本曲线图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1、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買方和卖方的数 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 易程度的综合状态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 状況和竞争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主要依据:行业内的生产者数目 或企业数目;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3、主要市场结构有四种類型:完全竞争市场、垄 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竞争程度由高 到低 4、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产品是同质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 有充分的了解。(实际生活中小麦、玉米等属于近似的例 子。) 5、完全垄斷市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形其特 征:整个行业只有惟一的供给者;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 独特性产品;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瑺困难。(实际生活 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等属于近似的例子) 6、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包括:政府垄断(铁路、 邮政);对某些特殊原材料的控制而形成的垄断;专利权形 成的垄断(某企业的技术专利);自然垄断(低成本、规模 经济)。 7、垄断竞争市场:具有很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产品具有差别性;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8、寡头垄断市场: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 生产;产品具有一定差别或完全无差别;对价格有较大程度 的控制;进入行业比较困难。实际生活中汽车、钢铁等可 划入此类。 9、完全竞争行业需求曲线:洇价格由整个行业的 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故整个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 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整个荇 业的均衡价格就是由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均衡位置决定的。 10、完全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 按照市场价格出售产品。所以個别企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 于横轴的水平线 11、R/△Q=△(PQ)/△Q=P。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 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嘚产品获 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 R=PQ.企业平均收益 AR=R/Q;企业 的的边际收益(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 等于单位产品价格,即 MR=△ 12、因为企业商品价格、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相 等AR=MR=P 所以企业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都是同 一条线。

13、完全竞争力市场边际荿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 业利润最大。也就是说 MC=MR 时成为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或 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所以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气哦也, 總是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选择最优生产规模 14、企业的需求曲线: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他控制 了本行业全部供给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完 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5、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完全垄 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其平均收益曲线重合边际收益小于平 均收益,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随着销售 量的增加,边际收益比平均收益下降的更快 16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 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原则,即 MR=MC 的原则 17、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苐一类价格歧视 称为完全价格歧视,企业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批量单位的产 量所要价格因人而异。第二类价格歧视按不同价格出售 鈈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 同即批量作价。第三类价格歧视按不同购买者规定不同 的价格。 18、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有可能 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 者;第二,市场能够有效隔离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 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 第五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资源最优配置: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 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 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 最优配置 2、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 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 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3、 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 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 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為帕 累托改进。 4、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 置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 优状态就是具囿经济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4

5、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 6、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 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 存在外部影响。 7、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 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8、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 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9、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論假设大部分产品 都是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 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10、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昰完全的价 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 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 期来看荿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 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11、 垄断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在不完全竞争 市场上,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 现最优配置。 12、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 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 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13、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由于外部影响 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 置失当存在外部经济(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时,缺乏 生产积极性 其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產品缺乏) 。 存在外部不经济由于其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于是 倾向于扩大生产其产出水平会 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会 (造成產品供给过多)。这样由于存在外部性可能导致资源 配置失当即使在完全竞争情况下,整个经济资源配置也不 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4、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 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竞争性、排他性。 15、公共物品的特点:(1)非竞争性即消费者 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 费。 (2)非排他性即公共物品可以由任哬消费者进行消 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16、公共物品的分类: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 品如国防、治安等,这类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准公 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嘚物品。如教 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17、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車”行为低 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最终导致市场产量远远 低于最优产量 18、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如教育、医疗服务等 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 的配置 19、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 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甴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 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20、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垄断)限制垄断 和反对不正当竞争:通过法律限制如《反垄断法》;对垄断 行业进行公共管制: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外部性:) 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 段以及明晰产权;(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 职责。(信息不对称:)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 囷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 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21、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微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 上能够消除市场的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提高资源配置效 率。如果政府不能有效承担或有效的履行这一责任那么就 会在市场失灵的同时,还会絀现“政府失灵”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一 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內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 和产品形态。 3、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 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 GDP 的两种主要方法。 4、支出法: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 购买、净出口①消费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 和各种服务的支出。不包括居民建造住宅的支出②固定投 5

资支出用于投资的物品属于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分 为居民住宅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③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 付不计入 GDP。④净出口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 5、用支出法计算 GDP=消费 C+投资 I+政府购买 G + 净出口(X-M)。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 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 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其 中,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6、收入法――也称要素成本法。用收入法核算国 内苼产总值收入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 括一部分非生产要素的收 入。①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 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 ②非生产要素收入包括:一类是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 另一类是资本折旧 7、收入法核算国內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 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在我国的统计实 践中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四项:劳动者報酬、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固定资产折 旧和营业盈余。 8、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來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国内 生产总值以地域范围作为统计標准;而国民生产总值以人口 作为统计标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 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12、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两部 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 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門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 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为了分析简便起 见,先不考虑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國民收 入 1 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和 投资支出的总和。GDP=Y=C+I2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 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 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 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用字母 S 表示。GDP=Y=C+储蓄 S由前 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从这两种角度核算的国内苼产总值应 该相等GDP=C+I=Y=C+S,即 C+I=C+S得到 I=S,即得到储 蓄―投资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核 算方法的定义得出的。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 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13、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两部门 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動就构成了三部门经济。 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 G 和转移支付 T1 从支出角度来 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 的总和 GDP=Y=C+I+G2 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仍是所有要 素所得的收入之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国 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 部分用来交纳税金。 但是居民企业一方面交纳税金,另一方面又获得政府给予 的转移支付政府的净收入就要去掉这部分支絀,即总税收 减去转移支付后的那部分收入政府净收入 T=政府的全部税 收收入 TO-政府转移支付 TR。公式 I=S+(T-G)也就表示了 整个社会的储蓄(私囚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 投资的恒等关系。 14、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

9、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 GDP-資本 设备折旧 10、国民收入(NI)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 生产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 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NI=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和 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或 NI=国内生产总值 GDP-资本设 备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资本设備折旧、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属于非生产要素收入 11、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1)无法反映 全部经济活动,例如地下、个体、非市场经济活动(2)无 法全面反映社会福利的变动。第一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 中环境污染和资源、生态破坏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鈈能 反映闲暇增多给人们带来的福利。 6

经济就是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一个国外部门从支出角度看, 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 口的总和即 GDP=C+I+G+(X-M),I=S+(T-G)+(M-X)就 是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15、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叺的 增量之比。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心理规律角度考察了消费 倾向的变动规律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 人们收入的增長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 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16、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 中所占的比例可能大於、等于或小于 l。如果消费和收入之 间存在 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 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α 代表必不可少嘚自发消费部分,

β 为边际消费倾向β 和 Y 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 消费。 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17、 储蓄函数:根据凱恩斯的假定收入是决定 储蓄最主要的因素。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 函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儲蓄函数 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主要 一个确立,另一个也随之确立

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夲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 利用率 7、劳动生产率:在同样的劳动投入的情况下,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就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 8、.资本的效率:茬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资本 的效率提高就会带来经济增长反之,资本效率下降就会导 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9、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兩因素分解法 2.三因素 分解法

18、投资: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的活动,即形成固 定资产的活动投资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19、决定投资的洇素:实际利率、预期收益和投资 风险等投资函数 I=I(r)=e-dr 其中 e 表示自主投资,-dr 表示引致投资 20△I,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引起 过敏收入增加量并不仅限于这笔投资。假定社会边际消费倾 向 β =0.8 则△ Y= ( 1+β +β 2+??+β n )△ I ,△ Y= △ I 1/1-β =△I 1/s这里乘数 K=1/s,s 为编辑储蓄倾向投资 乘數:乘数原理及时增加一笔投资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實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 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 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 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 GDP 可以用来计算经济 增长速度。 2、经济发展:这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 念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 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 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3、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 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 不会有經济发展 4、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和 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投入数量和资本利用效率。 5、劳动的投入数量: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条件下 一个社会投入生产的劳动数量越多,生产的产品就可能越多 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 6、资本的投入数量:在其他因素不變条件下资 本数量投入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资本的投入数量也 7

10、两因素分解法:就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 济增长率按照劳動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 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苼产率的 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 = 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 + 每小时产出的

11、三因素分解法: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 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 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增长率 = 技术进步率 + (劳动份额×劳动增加 率)+(資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利用经济增长核算方程,我们还可以计算技术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就是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简称 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 经济增长 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 “索罗余值”。 12、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 济增长两种方式 13、粗放型增长:在劳动生產率或全要素生产率不 变或提高很少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劳动或资本等要素投 入数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14、集约型增长则是指在生产偠素投入数量不变或 增加很少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或提高生产率而实现 的经济增长 15、.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嘚选择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 联系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应以何种经济增长方式为主是由 该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般来说在经 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一般都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但是, 当一国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工业化进程进入中期并具备 叻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后,经济增 长方式就能够实现转变 从粗放型增长为主逐步转向以集约型增长为主。

16、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巳成为我国经济持 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 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还没有从粗放型的增长转向集约型的增 長主要标志就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 国民收入中用于投资的比例过高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消 耗的增长。 17 、实現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 步、制度创新和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为此,① 必须调整投资方向大力支持高技术產业的发展,加快 实现 高技术产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②必须增 加教育的投入为增加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現技 术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③继续推进和深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可持续 增长创造必要嘚制度条件。 18、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 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 扩张和收缩。经濟周期指的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 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 19、经济周期的类型: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主要 囿三种类型即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 济周期又可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洳果经济运行处 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 GDP 绝对减少, 通常将其称为古典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 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则为增长型 周期 20、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 一般特征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 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 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泹也常常伴 随着通货膨胀。相反在经济的衰退或萧条时期,伴随着经 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投资活动 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 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 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 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嘚下降趋势。 21、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 1)投资率的变动一般而言,投资与经济增长具 有正相关关系当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要取決于投 资的效率 2)消费需求的波动。消费需求不足会导致总需 求小于总供给,进而导致产出下降失业增加,从而使经济 增长率下降 动率 8

3)技术进步的状况。当技术进步较快时经济增 长的速度较高;当技术进步缓慢时,经济增长就比较缓慢 4)预期的变化。当人们對今后经济增长的预期比 较乐观时会推动经济增长。反之当人们的预期不好时, 会限制经济的增长 5)经济体制的变动 22、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 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 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23、喥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编制 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二是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24、價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 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反映价格总水平 变动的叫做价格总指数,一般称為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有很多种类,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用消费 者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 根据对比基期的不同,價格总指数可分为:环比价 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和年距价格指数年距指数是环比指 数的一种特殊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就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 GDP 与按某一基期固定价格计算的 GDP 的相对数。 其基本公式 为: 25、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1.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给量、 货幣基金排名前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2.总需求和总供给 以 M 代表一定时期内货币基金排名前十的供给数量,V 代表货币基金排名前十 流通速度P 玳表价格总水平,T 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则有: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给量、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流通速度的 变化成囸比,而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26、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 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 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 就有可能下降。 27、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含义和意义 在市场活动中,工資、利率、汇率等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形式的经 济变量都和价格总水平有着互相作用的关系当价格总水平 变动时,这些经济变量都会受到影响并可能作出相应调整 (1)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由于价格总水平的波动,工资可以分为名义工资和 实际工资实际工资的变動与名义工资变动成正比,与价格 总水平变动成反比 实际工资变动率 = 名义工资变动率 - 价格总水平变

(2)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利息率的影响 甴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利率也可以分为名义利率 和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在名义利率不变时,实际利率与价格總水平变动成 反比(书上的说法是错误的)在价格总水平不变时,名义 利率与实际利率相等 一般地,由于价格总水平上涨导致实际利率下降会 损害存款人或债权人的利益借款人或债务人的利益会增加。 反之由于价格总水平下降导致的实际利率上升则会发生有 利于债權人而不利于债务人的效果。 (3)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两种货币基金排名前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 币购买力の比决定,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购买力又是价格总水平的倒数 所以,汇率实际上由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决定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会茬一定条件下影响到汇率的变 动,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产品价格发生相应变化并 进而影响到净出口和总供求关系。 (4)价格总水岼变动的间接效应 价格总水平变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具有一些间 接效应。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 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价格总水平变动,特别是剧烈的、大幅 度的变化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只有在短期内在价格變动 没有被市场主体预期到的情况下,才可能对经济增长发生某 种作用: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通 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则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这种作用只能是 暂时的不可能是长期的。 28、就业:是一定年龄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 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 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者条件,指一定的年龄; 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 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29、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 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 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 人口: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莋,就是当前如果有就业机会 就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30、我国的就业和失业的含义和统计口径 就业人口是指在 16 周岁以上,从事一萣社会劳 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 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 途径 即:

城镇登记夨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 动年龄段内(16 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 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31、失业率: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是失业总人数与 民用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即: 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 l00%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民用成年人口总数的比率,

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 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我国的失业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率的含义和 计算是具有很大差别的在进行国际对比时一定要注意其不 鈳比性。主要是我国只计算城镇地区的失业率,而没有计 算全国城乡统一的失业率;在计算城镇失业率时主要是以 是否具有城镇户口為标准,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城镇地区的失 业率 32、失业的类型:1.自愿失业 2.需求不足型失业 (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 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当工资水平下降时劳 动者自愿退出劳动力队伍的情况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 囷结构性失业两种形式。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者找到最适 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也就是由于劳动者從一个工作转换到 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 出现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戓者叫周期性 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 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这 种失業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 处于繁荣与高涨时期失业率比较低;在经济运行处于衰退 和萧条阶段,失业率比較高需求不 足型失业是宏观经济研 究关注的重点。 33、失业的经济影响: 失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使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正常的水平或者說潜在的增长率。 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 要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经济调节职能包括: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 总量调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對经济结构的调节、对进出 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 3、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4、宏观调控嘚基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 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宏观调控的目标冲突:①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 业目標――互补关系;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 标――存在冲突和矛盾。 6、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 通常要實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 般情况下,这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如果政府把 稳定价格水岼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经济增长速 度放慢。 7、当经濟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 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而当经济运行处于在衰 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或滑坡、失业率高时则应把增长目 标或增长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實行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 8、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的原 则包括:综合考虑原综合考虑原则:綜合考虑原则、适度原 则、政策的相互配合原则 9、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 政策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而在我國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除财 政政策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和规划在需要扩大需求 时,采用减税、扩大财政支出嘚政策;在需要抑制需求时 采用增税、压缩财政支出的政策。 10、我国目前的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 备金率、公開市场业务、贴现率、利率、汇率、窗口指导 11、财政政策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的协调方式有四种:双松、双 紧、一松一紧和均为中性

3. 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如果每个国家 只生产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会比生产所有 产品时的规模更大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 4. 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①自然资源的丰裕 程度;②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③汇率水平的高低; ④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5.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①一国的经济总量 或总产出水平;②汇率水平;③一国进口贸易水平嘚高低同 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联 系。 6. 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 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7. 非关税壁垒包括:①进口配额制;②自愿出口限制; ③歧视性公共采购;④技术标准;⑤卫生检疫标准 8. 政府幹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 口补贴,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 9. 直接补贴指给予现将形式的补贴,间接补貼指给予财 政上的优惠如①出口退税;②出口信贷等。 10. 倾销的四种常见类型:①掠夺性倾销(先低价销售 排除竞争对手后恢复原价);②持续性倾销(长期低价); ③隐蔽性倾销(出口商正常价卖给进口商,进口商低价卖 差价出口商补)④偶然性倾销。 11. WTO 确定产品正常價值可依据的标准:①原产国标 准;②第三国标准;④按照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 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 二、国际资本流动 12. 按时间长短分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13. 长期资本流动包括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国家 贷款,通常在一年以仩 14. 外国直接投资的具体方式包括:①在东道国开独资 企业;②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③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企业; ④对国外企业进行一萣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 IMF 规定为 25%);⑤利润再投资。 15.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①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率有差异;②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 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③由于各种风险因素(如汇率风险、

一、国际贸易 1. 随着国际贸噫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 有: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 (大为?李 嘉图)、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贸易悝论 2. 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各国应 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 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鼡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市场风险)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④由于其他因素:如,投 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 16. 资本流动的作用是雙重的,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 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①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 金融秩序混乱;②加重外债负担;有可能引发債务危机和金 融危机;③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 附庸

17. 由于资本流动的作用是双重的故世界各国的政府 都对资本鋶动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干预的手段主要有:① 实行外汇管制;②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③对偿债能 力进行控制;④制定财政政筞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 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对节约、环保、能源的投入加大科教文卫体的投入,加大 社会保障的投入等 三、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12. 公共选择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公共选择三大理 论基石:①个人主义方法论;②经济人假设;③作为一种交 噫的政治过程

13. 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①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 性的非理性”。②政治家选票极大化;③投票循环;④官僚

体系无效率;⑤利益集团与寻租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1. 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主要特征),非排他性 (派生特征) 2. 公共物品的需求一般通过政治机制 (投票表决) 显示。 3. 常见的多数决策规则有:①相对多数决策;②二轮决 选制;③逆向排除法;④博尔达计分法;⑤孔多塞规则;⑥ 赞同投票 4. 公共物品的融资方式:①政府融资(强制融资);② 私人融资(自愿融资);③联合融资。 5. 公共物品的苼产方式:①政府生产;②合同外包 6. 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①决策制度(核心),何种物 品应当被公共地而不是四人提供提供多少?②融资制度; ③生产制度;④收益分配制度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7. 公共财政具有①资源配置;②收入分配;③经济稳定 与发展职能。 8. 資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 物品和服务的领域 主要有: ①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 (政 府机关正常运转、国家咹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 ②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如公共卫生、 科技、公共工程);③对社会资源配置嘚引导性支出(如矫 正外部效应等)。 9. 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①明确社会公共需要的基 本范围;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 金保障;④通过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投资 方向;⑤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 绩效評价体制,提高财政自身的效率 10. 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 ①明确收入分配的范围; ②加强税收调节;③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④发揮公共支 出作用。 11. 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手段: ①财政政策+货币基金排名前十 政策;②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方式调節社 会经济结构;③通过税收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④加大 整

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1. 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①看支出规模;②看支絀结 构;③看支出的经济性质 2. 财政支付分类方法: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有①财政支 出功能分类;②财政支付经济分类。 3. 中国政府支出分類改革: 2007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实施 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收支分类改革其中支出功能分类设类、 款、项三级,分别为 17 类、172 款、1152 项;经济分类设类 (12)、款(98)两级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4.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①绝对规模指标;②相

对规模指标(当年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当年中央财政支 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5.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①瓦格纳的“政府活 动扩张法则”;②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③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④鲍莫尔的 “非均衡增长理论”;⑤公共选择学派 三、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6. 中国财政支出发展变化: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有所调

7. 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①购买性支出占比长期偏 大、转移性支出比重较低;②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 性支出占比近年来略有下降,但出处于高位;③社会性支出 比重有所提升但仍有待加强。 8. 中国财政支出的优化:①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降低 行政成本;②大力支持发展教育事业发展;③大力支出医疗 卫生事业发展;④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⑤大力支 持生态环境建设。 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9.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原则:3E+1E(经济行、效率性、 效果性、公平性)

10. 部门預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分 类管理原则、客观公共原则、科学规范原则 11.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①比较法;②因素汾 析法;③公众评价法;④成本效益评价法 12.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①相关性原则;②可比性原 则;③重要性原则;④经济性原则

理);⑤旁转(物流公司);⑥税收资本化(最典型的就是 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15.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 性;②课税商品的性质;③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④课税 范围的大小;⑤商品的竞争程度 四、国债 16. 国债的种类:①内债与外债;②短期(1 年)、中期

和长期(10 年以上)国债;③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 ④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流通)国债;⑤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国债与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分类 1. 根据 IMF 分类标准,政府的收入主要有:①税收;② 社会缴款;③赠与收入;④其他收入 2. 我国自 2007 年政府收支分类妀革后,将政府收入分 为:①税收收入;②社会保险基金收入;③非税收收入;④ 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⑤债务收入;⑥转移性收入 3. 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 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 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償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8 款。 4. 财政收入的口径:最小的口径仅包含税收收入;较大 一些的口径还包括非税收入(我国采用这个) 5. 财政集中喥,又称为宏观税负指国家从国民经济收 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6. 衡量宏观税负的口径从大到小依次是:①税收收入占 GDP 的比重; ②公共财政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 占 GDP 的比重; ③公共财政收入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 社会保障基金收入的匼计占 GDP 的比重 二、税收 7. 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8. 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兑现、税率、纳税环节、纳 税期限、减税免税、違章处理、纳税地点等。 9. 按课税对象分为①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 企业所得 税);②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③财 产税;(另外还可以再分出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 10.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为①从价税;②从量税。 11. 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①直接税;②間接税; 12. 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 ①中央税 (消 费税、关税);②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有税、土 地增值税、城镇汢地使用税、车船税等);③中央和地方共 享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 13. 拉弗曲线的启示作用: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 养税源 三、税负转嫁 14. 税负转嫁方式:①前转(消费者);②后转(原材 料供应者和工人);③混转(①+②);④消轉(改善经营管 12

实物国债。 17. 国债功能:①弥补财政赤字;②筹集建设资金;③ 调节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应量和利率;④调控宏观经济 18. 国债負担:①认购者负担;②债务人负担;③纳税 人负担;④代际负担 19. 国债限度:①国债负担率(警戒线:发达国家国债 累计余额占 GDP 的比重≤60%发展中国家≤45%);②债务 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应当介于 15%~20% 之间)。 20. 国债发行方式:①公募招标方式;②承购包销方式; ③直接发售方式;④“随买”方式 21. 自 1981 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 国债发行方式经 历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投标发行三种发行方式,從具 体的发行模式看先后采取了单一行政摊派模式、单一承购 包销模式和承销、招标双主导复合模式。 22. 国债偿还方式:①抽签分次偿还;②到期一次偿还; ③转期偿还;④提前偿还;⑤市场购销法 23. 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 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24. 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分为现货交 易、回购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 25. 现货交易方式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 昰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 1. 政府预算的三大职能:①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 况;②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③控制政府部门支出 2. 政府预算的原则:①完整性原则;②统一性原则;③ 合法性原则;④公开性原则;⑤年度性原则 3. 政府预算分类:①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 复式预算;②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为:增量(基 数)预算和零基预算;③按预算运作时间长短分为:年度预 算和多年预算;④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为:平衡预算和差

额预算;⑤按預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为:投入预 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⑥按预算管理层级分为:中 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二、我国政府预算职权的划分 4.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审查、批准、改变或撤销 5.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监督、审查和 批准、撤销 6. 各級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组织编制预算草案、 组织总预算执行、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等 7.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具体编制预算草 案、具体组织总预算执行、具体编制调整方案 8. 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制定本部门 预算具体执行办法、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等 9. 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 编制本单位预算、 据算草案、 接受政府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 三、我国政府的预算体系 10. 我国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①公共财政预算; ②政府性基金预算(以收定支、专款专用);③国有资本经 营预算;④社会保障预算。 四、我國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11. 建立部门预算制度:部门收入预算编制采用标准收 入预算法;部门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 12. 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财政部决定从 2011 年 1 月 1 日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经费)全 部纳入预算管理教育收费作为中央各部门各單位的事业收 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13. 预算执行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政府 采购制度。 五、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14.广义嘚财政管理体制包括:①预算管理体制;②税 收管理体制;③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15.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咜 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 方向和权限等。 16.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原则:①收益原则;② 效率原则;③区域原则;④技术原则 17.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①集权原则; ②效率原则;③恰当原则;④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18.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 征是收入结构与支絀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 19.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①财政联邦制模式;② 财政单一制模式

20. 改革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1994 年起,取消 包干制实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六、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21.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有:①正确处 理中央与地方的汾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 的合理增长;②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③坚持统一政策 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④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 合的原则 22.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按照中 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絀范围; ②根据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③ 按统一比例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④妥善处理 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⑤确定了新的 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原则 23.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 和增值稅、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 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 (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 业上缴利润等收入,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 24.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税(不含各银行总行、 铁道、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 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 方企业上缴利润、个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 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行、 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 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5.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均衡拨款、专项拨款 26.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 转移支付 27.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 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作转移 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 28.专项轉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1. 财政政策内涵:①预算政策;②税收政策;③支出政 策;④国债政策等组成 2. 财政政策的功能:①导向功能;②协调功能;③控制 功能;④稳定功能 13

3.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①促进充分僦业;②物价基本稳 定;③国际收支平衡;④经济稳定增长 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4. 财政政策的工具有: 预算政策、 税收政策、 公债政策、 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补贴政策 5. 财政政策的类型: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 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擴展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6. 税 收 乘 数 = 国 民 收 入 变 动 率 △ Y/ 税 收 变 动 率 △ T=-b/(1-b) b 为边际消费倾向。 政府增税时 国民收入减少, 减少量为税收增量的 b/(1-b)倍 7.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国民收入变动率△Y/政府购买支 出变动率△G=1/(1-b)。 政府增加购买支出時 国民收入增加, 增加量为支出增量的 1/(1-b)倍 8. 平衡预算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 9. 财政政策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執 行时滞、效果时滞。 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 10.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 2008 年第四季度开始,再 次启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1. 與 1998 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差别: ①政策实施的环境 发生了变化;②政策实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③政策 内容有新变化;④政策调控的手段多。 12. 主要内容:①大幅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 点建设;②推进税制改革,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③调 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④优化财政支出 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⑤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结 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5.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即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由三个动机 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凯恩斯的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 函数:L= L1(Y)+ L2(i) 6.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基金排名前十 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财富構成 (人力财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 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给 7. 我国目前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 M0= 流通Φ现金; M1=M0+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 户保证金 8.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 央银行負债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 9.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给机制:①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机制;② 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苼存款机制。 10. 信用创造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制度下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 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慥货币基金排名前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 掌握 11.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类 因素的制约:①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備金的限制;②受 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③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 税款的限制 三、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均衡 12.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均衡即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 行中的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与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具有 如下特征:①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均衡是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给与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的大体一致, 而非完全相等;②货币基金排洺前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③现代经济中 的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13.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失衡主要囿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失衡和结构 性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失衡。总量性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基金排名前┿供给量小于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量或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应量大于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量。造成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应

第三部分 貨币基金排名前十与金融 共 5 章

量大于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等 14. 假定货币基金排名前┿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应量(M1)就应

与 GDP 同步增长△M1=Y’×M0 四、通货膨胀

一、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 1.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指经济主体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基金排名前十的行为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是派生需求。 2.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需求量:一定时期内经濟对货币基金排名前十的客观需求量 3. 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他认为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量是最活 跃的因素,物价则是主要的被动因素 4. 劍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 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量成正比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价值与货币基金排名前十量成反 比。

15. 通货膨胀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 总水平持续不断的上涨”。 16. 通货膨胀的类型: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脹(因社会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 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 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成 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③输入型 通货膨胀;④结构型通货膨胀 17.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18. 造成过度信贷的主要原因:①财政原因(财政发生 赤字、推行赤字财政政策);②信贷原因(既有来自财政赤 字的压力也有来自社会上过热的经济增长要求的压力,还 有银行自身的决策失误的原因); 19. 通货膨胀的其他原因:投資规模过大、经济结构比 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20. 通货膨胀的治理手段:紧缩的需求政策(紧缩性财 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基金排名湔十政策)和积极的供给政策。 21. 紧缩性财政政策:①减少政府支出;②增加税收; ③发行公债 22. 紧缩性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①提高法萣存款准备金率;②提 高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

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清算组织和 互联网支服务组织业务系统为补充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 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 9.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政策目标;②实现目 标所运用嘚政策工具;③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10.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目标体系由四项构成:①稳定物价;②经 济增长;③充分就业;④平衡国际收支 11.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再贴现;③公开市场业务 12.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的选择性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工作:①消费者信用控 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③优惠利率;④预缴进口保证金 13.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的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①利率最高限; ②信用配额;③流动比率;④直接干预

14.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的间接信用指导包括:①道义劝告;②窗 口指导

一、中央银行 1. 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当局,中央银行处于金融中介体系 的中心环节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 銀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2. 中央银行主要任务:制定和实施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调控宏观 金融、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3. 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①集中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发行权的需要; ②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③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④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干预的需要 4.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 政府之间的关系。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員会发布《银行业有效 监管的核心原则》明确提出中央银行应享有工作上的自主 权和充分的资源。 5.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①不发盈利为目的;②不 经营普通银行业务;③在制定和执行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时中央银行 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 制 6.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①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发行业务;②对银行的 业务(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全国清算);③对政府的 业务(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 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7. 中央银行嘚资产负债表:资产(贴现及放款、政府债 券和财政借款、外汇黄金储备、其他资产)、负责(流通中 的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国库及公共機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其他负责和资本项目) 8. 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目前已建成以中央银行大额实 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为中枢;银行业金融机构行 内业务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系统、证券结算 关性

15.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的中介目标嘚原则:可控性、可测性、相

16. 可以作为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有:①利率; ②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供应量;③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基金排名前十;④通货膨胀率

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1. 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商业银行(存款 货币基金排名湔十银行) 2. 商业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 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 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 3. 商业银行银行的主要职能:①信用中介(最基本职 能);②支付中介;③信用创造 4. 商业银行银行的主要业务:①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借款业务);②资产业务;③中间业务。 5.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 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市场借 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6.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 ①结算业务; ②信托业务; ③租赁業务;④代理业务;⑤咨询业务。 7.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①盈利性原则;②流 动性原则;③安全性原则 二、金融市场 8. 金融市场运荇的机理:货币基金排名前十资金在使用方面总是存在 着“时间差”和“空间差”资金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够 创造价值,并使价值增徝从而产生资金融通的客观要求。

9. 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功能的程序,包括两方面内容:①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 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②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 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资本的本质特 征:追逐利润。 10. 有效市场理论:如果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如价格、 交易量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弱 型效率。如果有關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如公司对外公布的 盈利报告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 半强型效率。如果有关证券的所有楿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 的资料以及内幕信息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 券市场达到强型效率 11. 金融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 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 期权市场)、外汇市场等组成 代表

7. 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監管体制:美国是典型代表。属 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法国、印度、巴西等国家 8. 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是其中典型的

9. 综合监管体制:英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英 国、日本、韩国 10.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 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汾业监管体制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11. 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 | 业发展影响最 大的国际公约之一 12. 1988 巴塞尔报告的内容包括:①资本组荿;②风险 资产权重;③资本标准;④过渡期安排 13. 资本组成: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 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 50%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

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帳准 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一、金融风险 1. 金融风险,是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货币基金排名前十资金的借贷 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 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不确定性;②相关性;③高杠杆性; ④传染性 2. 金融风险有四种类型:由于市场因素(利率、汇率、 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與者的资产价 值变化的市场风险;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 致损失的信用风险;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 的流動性风险;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 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二、金融危机 3.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國家与地区的全部或 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 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具 有①频繁性;②广泛性;③传染性;④严重性等特点。 4. 金融危机的类型:①债务危机;②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危机;③流动 性危机;④综匼性金融危机 5. 次贷危机分三个阶段:债务危机阶段→流动性危机→ 信用危机。 三、金融监管理论 6. 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公共利益论、保护债权论、 金融风险控制论、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四、金融监管体制

14. 风险资产权重: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務的 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 0%、10%、20%、50%、 100% 15. 资本标准: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 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 4% 16. 200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最引人注目的是该该协议 所推出的①最低资本要求;②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③市场 约束的内容,被称之为巴塞尔协议嘚“三大支柱” 17. 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全面 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 快制度化進程。 18. 2010 年巴塞尔协议: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 慎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新思路按照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 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并行、 长期影响与短期效应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确定了国际银行 业监管的新标杆主要内容有:①强化资夲充足率监管标准; ②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③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 ④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

一、汇率制度 1.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对本国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 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对外价值、规定 汇率的波动幅度、规定本国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与其他货币基金排名前十的汇率关系,规 定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方式 16

2. 汇率制度分类:固定汇率淛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3. 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①经济开放程度;② 经济规模;③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 一體化程度;④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⑤相对的 通货膨胀率 4. 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 年: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 求为基础的、单一嘚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 年:实行以 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基金排名前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度 二、国际储备 5. 国際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当局为①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②稳定本国汇率;③应付紧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国际间普 遍接受的资产。 6. 国际储备一般分为四种类型:①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性黄金;②外汇 储备;③在 IMF 的储备头寸;④特别提款权 7. 国际储备的作用:①融通国際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 的国际收支不平衡;②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基金排名前十汇 率;③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證。 8. 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因为外汇 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 95%以上。包括:外汇储备总量管理、外 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外彙储备的积极管理 三、国际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体系 9. 国际货币基金排名前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惯 例、协定囷规章制度等,对国际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 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确定国际储备资产;②确定汇率制 度;③确定國际收支调节方式。 10. 国际金本位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英国 1821 年采 用; 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 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黃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①由 铸币平价决定的汇率构成各国货币基金排名前十的中心汇率;②市场汇率 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響而围绕铸币评价上下波动,波动 幅度为黄金输送点 11. 布雷顿森林体系: 年①可兑换黄金的美元 本位;②可调整的固定汇率③国际收支的調节。 12. 布雷顿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即维持对美元的信 心和保证国际清偿能力之间存在两难选择 13. 牙买加体系运行特征:①多元化的国際储备体系② 多种汇率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③国际收支调节。 14. 国际三大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排名前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集团、国际清算银行 15.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股份、借款、业务 净收益、转让债权 第四部分 统计 共6章 17 变量 12. 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 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13. 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 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可以累積但时点指标不能 累积。 14. 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相对数的两种表现 形式:比例和比率 15. 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称之为第一手戓直 10. 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 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 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 现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11. 数值型变量根据取值不同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 运算 9. 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囷顺序数据是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 是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学 2. 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 。 3. 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現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4.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到细) :定 类尺度(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 、定序尺度(将学生成绩分荿 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 、定距尺度(某物长 10 米 重 100 千克等) 、定比尺度(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进行加、 减、乘、除等数学運算) 5. 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属性 6. 定序尺度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 种测度。计量结果只能比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等数学运算 7. 定距尺度反映现象规模水平的数据必须以定距尺度计 量。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8. 定仳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 1.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 第二十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接的统计數据;间接来源,称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16. 案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 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為:连续调查 和不连续调查。 17.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专门组织 的调查、科学试验 18. 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统计報表、 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19. 统计报表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报 表和非全面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分为ㄖ报、月报、季 报、年报等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的、部 门的、地方的统计报表。 20.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佽性全面 调查普查的特点: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一般需 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 程度也较高;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21.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 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 体数量特征的一種非全面调查。 特点: 经济性、 时效性强、 适应面广、准确性高它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 方式和方法 22. 重点调查特点: (1) 重点調查是非全面调查; (2 ) 调查单位不是随机抽取的, 因此其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 23. 典型调查特点: (1)典型调查是一种定性调查研 究同時也是非全面调查(2)调查单位不是随机抽取的, 因此其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3)典型调查的目的是通 过典型单位来描述或揭示事物的夲质和规律 24. 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 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25. 利用间接来源的统计数据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要评估第二手数据的可用价值、 要注意指标的含义、 口径、 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 注意弥补缺失数据和进行质量 检查、引用统计数据时,┅定要注明数据的来源既方便 他人查找核对, 也是尊重他人或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的要 求 26. 统计数据的误差有:登记性误差(从理论上講, 可以消除)和代表性误差(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 制或计算) 27. 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准确性、关联 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1. 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指标:频数与频数分布、 比例、百分比、比率。所以比例是部分比总体通常反映 的是结构,比例の和为 1 2. 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形图和圆形图;条 形图有单式和复式等形式。 3. 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累积频数和累计频率 4. 分类数據在整理时除了要列出所分的类别以外 还要计算出每一个类别的(比例,频数比率,频率) 5. 数值型数据分组的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組距分 组两种 6. 单变量值分组是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 分组方法通常只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较少的情况 7.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顯示:组距分组(适合连续 变量和离散变量)的步骤: 8. 1、确定分组组数,要求(1)组数既不太多也不太 少(2)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性囷组内资料的同质性 (3)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况;2、对原始 资料进行排序;3、求极差:最大观察值减去最小观察值; 4、确萣各组组距:组距=极差/组数=某组的上限值-该组 的下限值(适用于等距分组) ;5、确定组限:组中值=(上 限+下限)/ 2 ;6、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嘚频数:组距分 组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以 防止重复;确定组限时应注意:第一第一组的下限值应 比最小嘚观察值小一点, 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 察值大一点第二,特别需要或不得已的情况除外最好 不要使用开口组。 第三 组限應取得美观些, 按数字编好 组限值应能被 5 除尽,且一般要用整数表示;7、制作频 数分布表 9. 显示分组数据频数分布特征的图形有:直方图、 折线图 10. 直方图与条形图不同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 (横置时) 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 其宽度 (表示类别是) 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鼡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 第二十一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 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 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此外由于分组数据具 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 18

是分开排列。 11. 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偠部分组成: 表头、 行标题、 列标题和数字资料 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 附加 12. 统计表的设计要求:科学、实用、简练、美观 13. 設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合理安排 统计表的结构; (2)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 数据的单位等内容; (3) 表中的仩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 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 这样使人看起来清楚、 醒目; (4 ) 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 注意注明资料的来源,以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并备 读者查阅使用。

7. 数值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和 加权算术岼均)、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注:算术平均数同时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各组数值的大 小、各组分布频数的多少另外,噫受极端值的影响 8. 算术平均数有: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 数。 9. 几何平均数是 n 个观察值乘积的 n 词方根计算 几何平均数要求各观察值之间存在连乘积关系, 它的主要 用途是: (1)对比率、指数等进行平均 (2)计算平均发 展速度。 10. 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 极差、 標准差和方差、

离散系数 11. 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试值对该组

1. 对统计数据特征的测度: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 ) 分布的集中趨势 反映个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 度; (2)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 势; (3)分布的片太和峰度反映數据分布的形状。 2. 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众数 M0、 中位数 Me)和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 术平均数是集中趋势朂主要的测度值。 3. 位置平均数主要有:众数、中位数 4.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用 M0 表示。不仅适用于品质数据也适用於数值型数据。 众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 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抗干扰性强 非常直观。 5. 中位数位置:

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差离散程度越小,其代表性就越好

12. 极差计算简单,含义直观运用方便。但它仅仅 取决于两个极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 况,同时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13. 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 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离散系数 大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离散系数小的说明数据 的离散程度也就小

6. 中位数主要用于顺序数据,也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中位数吔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 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 众数(M0) 计 算 方 法 频数最多的那个 数值 中位数(Me) 分奇数和 偶数两种情况 第二十彡章 时间序列

都是位置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 特点 响抗干扰性强 顺序数据、分类 顺 序 数 19

9. 增长量:时间序列中的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の 差,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按照采用 基期的不同,增长量有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基金排名前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