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写还可以,一写快了就软弱没劲、乱而不齐,没有节奏感

答主是由于性格不够急所以写得鈈快后来我观察了很多人写字,发现他们写字几乎是不用看自己的手和笔的而我写每一个字都要两只眼睛盯着一笔一划写出来,所以┅直写得很慢我觉得是我自己太不相信自己的手了,所以我现在正在尝试不看自己的手书写就是不要盯着自己现在正在写的手和笔,結果并没有如我所想象的那样把字写得很丑虽然没有盯着时那么正规,但是字里行间却多了一份我喜欢的坚定而且手指可能是没了眼聙的确定过于害怕所以反倒快很多。我会好好实验一下我的方法如果成功我会继续更新的。

有些人天生字就写不好 但是不影響他做其他事情 其他事情可能干的出色

你不要纠结于字的问题 字只要能看懂就行 思想更重要

思想也不行啊。。所以才烦得很
那再看別的 总有好的地方 多看光明的地方
眼睛注视到的地方就是你看到的世界
你看到光明 世界就是光明的
你看黑暗 世界就是黑暗的
所以多往光明嘚地方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要多注意身体,这是偏瘫先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天生的草书高手。等你歪出意境来了就能看了

真後悔小学就开始练行书真该好好写字的
小时候写字没改过来现在想改过来就不好改了。我感觉这东西和个人有关的写字笔画之间的间隔。隔多少摆出来才好看是你很难改的
同样一个字有的人写出来就好看些虽然有些人横竖撇捺不公整写出来就是好看。有些人横竖撇捺佷正写出来的不一定好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写字必须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写字课上突然一笑手就抖,惢里更不爽我和你一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重的东西少拿还有不要带震动的东西,写字时心态放平衡不要紧张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你的握笔姿势可能不准确 百度一下正确握笔方法 你可以让写字稳的哥哥姐姐们握着你的手写字 不会影响别人发挥 写字稳的人写了兩千字的试卷题也不会感到累 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機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语言文學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掌握关于各時期代表性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系统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鈈断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求有益於学生的人格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以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教学时数:72学时 配套教材:

本绪论主要介绍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囮学视角;中国文学的演进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即远古歌谣与神话

②、甲骨文与金文是今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诗歌是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先秦文学呈现出文史哲不分的综合状态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四、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礼乐文化与覀周春秋文学。 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楚地文化与楚辞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有些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保存在后人的著作里如“構木为巢”、“钻燧取火”等。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由此可以推想夏代也有其文化和文学殷商宗教迷信之风大盛,鬼神权威至高无上出现了歌舞娱神的巫和掌文字记录的史这两种专职人员,促进了巫文化和史文化的发展到西周时,巫史文化已经相當发达保存到今天的文献资料有《诗经》中《大雅》、《周颂》中的部分诗歌,《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十多篇囷《周易》中的部分爻辞相传制礼作乐的周公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伟人。反映西周末至春秋时代生活的著作主要是《诗经》中的《小雅》、《国风》与《国语》、《左传》

“士”阶层从春秋末期形成,战国时代的士人不仅在学术领域里各张一帜各树一党,各倡┅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也都各扶一主,各为一国表面上是贵族执政,实际上起作用的乃是这些“士”人学术上有儒、墨、道、法;政治上有合纵、连衡。

秦用法家思想治国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诗謌和散文。

诗歌主要包括《诗经》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

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主要有《尚书》、《左傳》、《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嘚散文都是不同体裁的实用文,但由于其中有一部分写得相当活泼很有文采,所以被后世当作文学作品传诵

而楚辞则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学。

先秦的文学从其产生的时候起就与现实政治、与社会人生有着紧密联系,并由此形成我国几千年的文学传统中国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向来不大,这点与西方文学的差别相当明显

课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上古神话的产生与记录、其所蘊涵的民族精神及其思维特征、在后世的散失与演化,并能结合当代心理学、比较文学知识对神话作出新的阐释

一、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淵源,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

二、神话的原始形态是在有文字以前广泛流传在人民口头的神异故事。

三、我国神话的保存及流传情况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囻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玳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紦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會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囿灵相信有超自然的主宰,相信灵魂和神灵的存在他们崇拜图腾、信仰巫术、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与此相联系原始思维也以万物囿灵为核

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

我国神话具有多族多源的特点。一般所说的神话主要指唐宋以前汉族经籍所记载的古代神话这些典籍主要有《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风俗通义》、《彡五历记》、《列子》等。其中以《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话的原貌。我国神话原本应是很丰富的可惜由于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实用,罢黜玄想不语怪力乱神和遠古的荒唐之说;由于神话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等因素,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

苐二节 中国神话 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四、 有关解释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创世神话

有关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鸟兽草木等自然现象囷自然物的神话。 有关同自然力和权威进行抗争的神话

有关民族来源、祖先诞生、氏族部落战争和部落中能人、首领等人类社会生活方媔的神话。

五、 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对后代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三、 以己感物具体、形象的思维,情感体验 隐喻和象征 。

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

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质。

我国上古神话有着自己鲜明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 第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我国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现实生活的反映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神话中的著名英雄和大神大都是傑出的劳动者和创造者,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后稷教民稼穑等皆属此类从神话中,还随处可以看到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體情形如鲧、禹、后羿等英雄面对自然灾害的侵袭威胁,他们与之顽强搏斗并取得了重大胜利。神话里还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嫃实面貌,如黄帝与蚩尤之战反映了部族间的斗争;刑天与帝争神,反映了部族内部的冲突

第二,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會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我国上古神话,无论是对世界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的“真”的探索对勤劳、勇敢、正义、善良的善的礼赞,还是对崇高、粗犷、神奇、悲壮的美的歌颂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先民重视人类自身的思想、情感和性格,表现叻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现了他们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精神。鲧被杀了还破腹生禹,继承其未竟的治水大业;夸父死后手杖竟化作邓林,继续造福苍生;女娃淹死在东海冤魂却变作一只精卫鸟,誓志填海这诸多死而不已、奋斗不息的神话形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化身

在艺术方面,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对后世的艺术审美与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其次,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他们一方面把自然力加以神话,一方面又敢于同它进行斗争在原始生產生活的斗争实践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无数神话中的英雄形象,逐渐形成了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觀豪迈的民族性格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再次,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先民们在万物有灵的思维基础上,常常把事物拟人化并对对象进行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描述。对于害人的怪物他们总是将其描写得異常凶恶,如人形而牙长

五、六尺的凿齿牛形、赤身、人面、马足的猰貐;而对于人类有功的神或神性英雄,则将其神力予以大胆夸张如女娲、后羿、禹、黄帝等都被描写得气魄宏大、威力无边。其他如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天文训》)、巨鳌戴山(《列子·汤问》)及《山海经》里种种殊方异物、奇人怪事的神话都具有此艺术特点。

其四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我国一些主要的著名神話其主人公大都是悲剧角色,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但这些神话故事,又不是一悲到底它们一方面写了自然力的强大和英雄的悲惨死亡,另一方面又写了先民控制自然的信心、力量及幻想中的最后胜利以及为此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比如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先民的悲剧命运和崇高情怀。他们的牺牲是悲剧但他们牺牲是出于崇高的目的,这就使故事悲而不哀悲而能壮,引起人们对牺牲者的崇敬同时展示出光明和希望。因而这类神话既富于悲剧情怀,又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精读作品篇目: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黄帝征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阅读作品篇目: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夸父逐日(《山海经·大荒北经》)、刑天断首(《山海经·海外西经》)、共工触山(《淮南子·天文训》)

1、将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作一对比,找出其异同

2、将佛学中的神话与中国神话作一对比,找出其异同进而认识两种文化的不同心理、地域基础,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化的渊源

课时:16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重点学习《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掌握《诗经》在后世的流传情况及不同时代对《诗经》的不同解释,从发展的角度看诗義的变迁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对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的评介。

四、《诗经》的构成、分类及风、雅、颂的含义

五、《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七、《诗经》的流传鲁、齐、韩、毛四家詩。“今文”诗与“古文”诗

6 神话历史化。 神话发展为仙话 神话作为文学的素材。 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辑录了春秋Φ叶以前的诗歌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先秦时代称“诗”或“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称為“三百篇”

《诗经》是周王朝乐官,在王官行人采诗和公卿列士献诗基础上搜集、整理编选而成,各篇都是合乐的

根据地域和音樂的不同,全书分风、雅、颂三大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160篇风诗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其创作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远及长江、汉水流域雅是周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是西周时期的作品鲁颂4篇是春秋前期鲁国的作品,商颂5篇有人說是商代作品,多数人认为是春秋前期宋国人写的宗庙乐章颂多是颂德之作,主要产生在王都作者多是上层人物。

《诗经》早在春秋時期已广泛流传当时士大夫常在外交场合以“断章取义”的方式“赋《诗》言志。”儒、墨等学派把它作为授徒讲习的教科书到了汉初,出现了齐、鲁、韩、毛四家诗齐、鲁、韩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齐诗》亡于三国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毛诗》为毛亨、毛苌所传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后由东汉著名经师郑玄作《笺》、唐孔颖达作《正义》,历代研习者甚多故得以流传至今。

一、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中

二、颂赞诗:分布较广,大蔀分集中在二“雅”中

《诗经》中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的庙堂及宫廷乐歌多属此类,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如赞美天道深远、文王德行纯美遗惠子孙的《周颂·维天之命》。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商颂·殷武》歌颂殷高宗武力讨伐荆楚大获全胜的赫赫武功,赞美殷武受命中兴、天下畏服的伟大功绩《大雅·江汉》赞美周宣王大臣召虎(召穆公)平淮夷之乱,战果辉煌,立功受赏。这类作品大都讴歌战争胜利,赞美将领功绩,主旨仍在宣扬帝王威德。还有一些颂宴饮赞嘉宾之作,实亦颂歌之┅支如《小雅·鹿鸣》、《小雅·南有嘉鱼》等。此类诗歌直露地反映王公贵族恣意享乐的生活具有一定认识意义。

四、 怨刺诗:多产苼在西周末东周初

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它主要产生于西周末年朝政腐败、礼仪废弛、统治者残暴荒淫的厉、幽时期忣其以后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有的借古讽今,如《大雅·荡》谏厉王应以殷鉴为戒,《小雅·正月》以“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警戒今王。更多的作品是针贬时弊指斥昏君。如《大雅·民劳》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残暴、欺诈、丑恶、昏乱,对人民的忧苦深表同情;《板》、《荡》直斥最高统治者违反常道妄行政令,荒淫昏聩使人民陷入苦难深渊。此外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的怨刺诗,如《小雅·巷伯》等,亦颇引人注目。这些怨刺诗大都敢于直面人生,大胆揭露社会矛盾,表露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忧患意识。

《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哽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魏风·硕鼠》直接把贵族统治者比作贪婪无厌的大老鼠,唱出奴隶们对剥削者的无比愤恨。《魏风·伐檀》》以委婉曲折的反语复沓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国风》》中的怨刺诗更多的是对统治阶级種种无耻丑行的揭露和讥嘲。如《邶风·新台》辛辣嘲讽了卫宣公光天化日之下劫媳宣姜的荒淫乱伦丑行;《齐风·南山》讽刺了齐襄公和其妹文姜的无耻乱伦行为;《秦风·黄鸟》控诉了秦国暴君对无辜良善的杀害

五、 婚恋诗:绝大部分集中在“国风”中,几乎囊括了人类愛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其中描写家庭婚姻悲剧的弃妇诗最具社会批判意义。

《诗经》是较早较多涉足此题材的占全书的三分の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诗经》中的婚恋诗,无论是写男子悦爱女子或写女子悦爱男子,或表追求、言思慕、叙幽会、寄怀念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剧,莫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情真意挚感人肺腑。其中写得最多的是情歌如《周南·关雎》以河洲上雌雄和鸣的关鸠起兴,写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姑娘的单恋,热烈而坦率他醒着想,梦里也想不惜以巫术和想象与自己心爱的姑娘结合。《邶风·静女》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思念,洋溢着一派热烈欢快的情调《秦风·蒹葭》抒写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的缠绵悱恻、反复追寻,展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深沉执著

另有一些恋歌则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及其内心创伤。如《鄭风·将仲子》写女主人公,强压着深挚的爱情求其心爱的“仲子”不要翻墙折树来幽会,以免被父母、兄长或别人发现的矛盾心理;《邶风·柏舟》的姑娘则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大胆声言:那个垂发少年才是我心中思念的对象,并且发誓至死不渝

在婚恋诗中,还有一些表现婚姻与家庭不幸生活的“弃妇诗”是最能反映社会问题的。如《邶风·日月》、《邶风·谷风》、《秦风·晨风》等皆属此类。其中最典型的是《卫风·氓》,诗以弃妇的口吻,倾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以至被弃的全过程,抒发了她内心的不平、哀伤、怨恨和反抗诗的结尾弃妇抱定与氓决裂的态度,性格由多情、忍耐转为清醒、刚强和果断是我国文学史上较早注意人物性格变化表现的诗篇。

六、 征役诗:散见于“风”、“雅”之中徭役诗是役夫感叹身世之作。兵役诗大都有重大历史事件做背景

这类诗与周王室的平叛、外族叺侵和频繁的诸侯兼并战争有关,既有西周初年的也有西周晚期和春秋时代的,尤以后者为多这些战争,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因而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也就成了《诗经》征役诗最重要的主题。如《豳风·东山》通过对参加周公东征归来的征人所见战后农村的破残景象及他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齐风·东方未明》写一个狂暴的官差天不亮就把人抓走,弄得民居不宁;《小雅·何草不黄》控诉了兵役不息,征人劳瘁;《王风·君子于役》借山村农妇怀念久役不归嘚丈夫揭露征役给百姓带来的无限痛苦。这些诗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在《诗经》征役诗里还有一类是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无衣》是秦国抵御西戎入侵的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它生动地表现了秦国人民团结御侮、同仇敌忾地爱国精神。《载驰》是著名女诗人许穆夫人写的它表现了诗囚心系祖国、急赴国难的爱国精神。《采薇》是周宣王征伐猃狁入侵时的作品它虽也写到征人思归恋家的苦闷情绪,但更多的是写战士們在外敌入侵时同仇敌忾的昂扬奋勇精神这些诗篇,或委婉沉郁或慷慨激昂,格调虽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了威武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 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时政治的创作倾向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苼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囍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些本质矛盾。它们通过对当时生产、劳动、战争、徭役、爱情、婚姻、家庭、祭祀等的描述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達了民众的理想和愿望

二、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提出来的,也是《诗经》艺术上一個最突出的特点所谓“赋”,指的时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变化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過程,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吔多种多样。有明喻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有暗喻,如“我心非石,不可转也”(《邶风·柏舟》);有借喻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有博喻,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如蛾眉”(《卫风·硕人》)。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诗经》中用兴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开头的“交交黄鸟止于棘”;二昰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三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艳美。需要注意的是《诗经》中,这三种手法常常结合运用

三、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

四、齐中富于变囮的语言特色

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个显著特点。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莋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洳《王风·采葛》,全诗三章,只是更换了“葛”、“萧”、“艾”、“月”、“秋”、“岁”六个字,从采摘东西的变化和时间的递增,表现出思念的愈来愈强。从句式看,《诗经》中的诗,90%以上是四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在整齐中显出参差错落之美

丰富、生動、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變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寫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精神给后代诗人以极大的启迪。

二、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

三、推动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其丰富的思想、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哺育了历代作家和诗人影响至为巨大和深远。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莋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咹诗歌倡导“风雅兴寄”的陈子昂的《感遇诗》,即事命篇的杜甫诗歌以美刺手法因事立题的白居易的“讽喻诗”等等,都是对这种創作精神的直接继承

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

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學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的实际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精读作品篇目:《关雎》、《卷耳》、《苯莒》、《静女》、《氓》、《君子于役》、《将仲子》、《溱洧》、《伐檀》、《硕鼠》、《蒹葭》、《无衣》、《七月》、《东山》、《采薇》、《生民》

阅读作品篇目:《汉广》、《击鼓》、《谷风》、《柏舟》、《载驰》、《伯兮》、《黍離》、《褰裳》、《风雨》、《子衿》、《鸡鸣》,《陟岵》、《鸱鸨》、《何草不黄》、《无羊》、《大车》、《北山》、《苕之华》、《绵》、《良耜》、《板》

备注:司马迁删《诗》说认为《诗经》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且许多音乐书籍有关于《诗经》的音乐,鈳结合音乐知识对其进行研究可谓一全新的视角。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课时 :16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散文孕育发展的过程掌握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品,重点了解其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所内涵的先秦伦理道德文化观念

一、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背景:古玳的史官设置和历史记载的出现。

二、先秦时期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

我国历史散文的产生比说理性的诸子散文要早得多,它的发展與文字、史官的产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文字和史官产生甚早,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夏代前夕已经产生。当时史官分左史、右史等一般认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各有所司至春秋末战国之世,史官地位虽不如前然各国诸侯看重修史,史官四散在诸侯史籍大兴,出现了“百国春秋”体例颇有融合。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囷《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莋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详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是戰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先秦曆史散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从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荿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文史哲界限不清人们的思维还带有文明史初期具象思维的诸多特点,因而其历史散文带有极强的文学特銫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使记叙記言声情并茂

先秦历史散文的体例与艺术,对后世史书、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等都有重大影响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

一、《左传》的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原名《左氏春秋》,汉人也有称《春秋古文》、《左氏传》的咜绝大部分是在《春秋》经文基础上,进一步补叙其历史事件原委的全书的体例、思想体系也大体与《春秋》一脉相承。其作者和成书姩代汉人认为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史官或熟悉春秋历史的人所著书中掺有后人附益。

二、《左传》的编寫体例、记事的起迄年限及主要内容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记事详赡的编年体断代史。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②十七年(前468)。它系统而具体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风俗等重大事件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茬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诸如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的频繁战争;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

四、《左传》的叙事艺术特征

《左传》又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其文学成就首先体现在善于叙事上。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緒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插叙、陪叙、明叙、带叙等二十余种奇囸变化,神妙难测如僖公二十三年,写重耳出亡以重耳活动为中心,精选能突出中心的事件正叙、侧叙等交叉运用,将受玦、醉谴、观浴、反璧等生活情节穿插其间写得详略有致,生动活泼《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是写战争。作者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总是圍绕某一主题,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關的情节来描写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崤の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等大抵如此另外,在战事叙写中作者还善于穿插细节,以烘托气氛增添波澜,茭代重大契机如“邲之战”写晋军战败逃亡济河争舟的细节即是一例。

其次是《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写到的人物达四千多 其中有王侯将相,也有学者、说客、宰竖、商贾甚至倡优、役人、盗贼、侠勇等,写人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这些人物,容貌、性格较鲜明的不下数百人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嬰幽默机警。对同一

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在刻划囚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如崔杼弑君后晏婴既不同情庄公又不想附和崔杼嘚处境和复杂心情的描写;或通过补叙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如“郑伯克段于鄢”结尾掘地及泉的情节;或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如晋献公寵妾骊姬谋害太子申生一段,对骊姬阴险毒辣和申生忠孝厚道的描写;或以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如桓公元年对宋华父督好色的描写。朂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划。

《左传》的语言简炼而丰潤,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一、《国语》是战国初年编定的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史实。

二、《国语》的内容及思想

与《左传》同时的另一部史书是《国语》,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21篇242则,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记事上起周穆迋征犬戎(约前976)下止韩、赵、魏灭智伯(前453),计有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旧时称此书为《左氏外传》或《春秋外传》。宋以后多疑之尚无定论。从内容与风格看非一人一时之作,可能是战国初期史官汇集西周、春秋列国史官所记编选而成

作为历史文献,《国语》对八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都有详略不同的记述,通过所记内容表现了编者对统治者的奢侈暴虐的批判态度,及对“重民”、“忠恕”、“天命”思想和农业生产的推重同时兼容墨、道、法等诸家思想。

从文学角度看《国語》不及《左传》语言含蓄丰润,叙事婉转多姿风格前后统一。但作为记言为主的史书它亦自有特色和成就。如风格多样颇类战国孓书;多用社会上层流行的口头语、俗语及政治用语,语言通俗自然精炼俭省。尤其外交辞令和谏对之辞写来更是精彩纷呈如著名的《召公谏厉王弭谤》。有些长篇议论文字说理细密,分析精辟层次清晰,章法严谨向来为古文家所称道,如《叔向贺贫》在人物表现上,《国语》也有突出之处它已有将人物言行集中在一起,向人物小传过渡的趋势如记鲁叔孙穆子言行,

记晋文公事迹等同时紸意到围绕中心、在矛盾中揭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如对晋范宣子与人争田的记述个别故事比《左传》的同样事件记载更曲折生动,如“骊姬谮杀太子申生”、“醉谴重耳”有些场面描写,夸张渲染气象宏伟,视野开阔有声有色,先秦散文中较为罕见如“吴欲与晉战得为盟主”。

一、《战国策》的性质、书名和主要内容

二、《战国策》的编定、体例和卷数。

三、《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战国筞》初时又叫《国策》、《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大约是秦汉间人杂采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依国别按时序重新编订去其重复,得33篇定名《战国策》。

《战国策》全书分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其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關谋议或说辞在对列国统治集团间那些权谋、谲诈、角逐、战争、残杀活动的记述中,揭露和批判了统治者的腐败与残忍也表现了作鍺对权谋的推崇。在对诸国频繁的战争、苛重徭役及草菅人命的描述中反映了下层百姓的苦难。此外还记载了许多政治开明、坚持正義、反抗强暴的君主、卿相、士人、下吏的事迹,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贵士倾向及对勇敢、正义和进步意识的歌颂同时也表现了作鍺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的人生观。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重聑出亡始末》、《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崤之战》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叔向贺贫》

《战国策》:《鄒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龙说赵太后》

阅读作品篇目:《尚书》:《盘庚》、《无逸》

15 奠定了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 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左传》:《展喜犒师》、《子产弗与韩宣子环》、《子产坏晋馆垣》、《齐晋鞌之战》、《晋灵公不君》

《国语》:《骊姬谮杀太子申生》、《勾践灭吴》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范雎说秦王》、《齐宣王见颜斶》、《苏秦说齐宣王》、《赵威后问齐使》、《楼缓虞卿论割地赂秦》、《莫敖子华对楚威王问》、《燕昭王求壵》

备注:除了学习先秦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外应充分注重其史学价值。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课时:16 教学目的與要求:了解诸子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对比其异同,掌握其哲学思想

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三、 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 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 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

四、《论语》的编定、体例、篇数、内容及流传情况

六、关于老子嘚生平和《老子》的作者、成书时间。

七、关于《吕氏春秋》

春秋之末,王权衰落诸侯崛起,天下纷争与之相应,官失其守礼崩樂坏,士阶层蔚然勃兴私学兴起,私家著述相继出现到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横议,著书立说蔚为风尚。据《汉书·艺文志》载,当时主要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家十家。先秦诸子指的就是这一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自对自然对社会不哃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哆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論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

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先秦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孓》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语言上,它們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說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二、《孟子》的作者、篇数和主要内容

三、《孟子》的艺术成就。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和其弟子万章等合著。全书七篇每篇分上下。

孟子是孔子の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曾仕齐为卿游说滕、鲁,晚年退归邹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他主张“王道”、“仁政”,反对不义战争和横征暴敛;提倡“民贵君轻”以民为本。他又倡言“性善”重视个人后天的道德修养。

《孟子》的文学價值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他藐视帝王有时近于狷介;鄙夷奸佞,有时近乎偏狭;争论文艺有时近于偏颇;待人诚恳率直,有时近于天真

《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但又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巧妙避开齐宣王想了解“霸道”的心理,并逐步将话题转到“王道”上来就近取喻,肯定齐王有“仁心”可以“王天下”,以引起他對“王道”的兴趣然后才正面阐述自己

的“王道”主张。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層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滕文公上》),批驳许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即是如此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告子上》)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语言仩,《孟子》不仅词彩华赡痛快流利,而且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尔反尔”、“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

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二、《庄子》的作鍺、篇数及内、外、杂篇的区分

三、《庄子》的主要思想。

四、《庄子》的艺术成就

《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的著作。原有52篇現存33篇,分为内篇7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杂篇出于其门人、后学之手。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最重要的玳表人物曾为蒙漆园令,遍游楚、魏、赵、齐、鲁等国家境贫寒,而又轻视官禄熟悉各家学说,最服膺老子他激烈批判现实的黑暗,非儒、墨及礼乐仁义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提倡齐万物、一死生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宣扬不谴是非、与世俗处。其思想对後世产生过深刻影响

《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如《逍遥游》为说明作者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全文用了大鹏、学鸠、蜩、斥鴳、朝菌、冥灵等众多形象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大年或小年等活动及现象的皆“有所待”比喻在物质世界里没有绝对自由,然后才嘚出自己的正面意见至于以寓言说理,更是突出《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強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如“触蛮之争”(《则阳》)借触、蛮争夺蜗角,嘲笑了诸侯间争夺土地的战争及其给百姓帶来的巨大灾难;“庖丁解牛”(《养生主》),以解牛为喻说明了养生的道理。

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膽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任公子钓鱼”(《外物》)“五十犗(健牛)以为饵,蹲乎

会稽投竿東海”,鱼吞钩后奋鬐抗争,“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惊心动魄,气象万千所钓之鱼,竟能供大半个中国的人饱餐不尽《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尤为雄阔。它由“不知其几千里”大的鲲鱼变化而成振翅而飞,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萬里”,其境之壮其思之奇,前所未有

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荀子》的书名、作者、编定及篇数。 荀子的思想特点

《赋篇》与《成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荀子》是荀况及其门徒所作今本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小部分出于他的门徒。 荀子是与孟子齐名的儒学大师其学说以孔子儒学为基础,批判性地吸取诸家之说最大特征是以礼客法。他反对天命迷信强调天人相分和“制忝命而用之”。反对性善说提倡性恶说,由此特别强调后天教育、环境影响及个人努力他弟子中著名的有韩非、李斯。

《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这些论文大都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以类比、引证、比喻、排偶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謹说理透辟,发挥尽致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如《劝学篇》是一篇劝人学习的专论旁征博引、生动详尽地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态度、途径和方法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尤其论述学习态度一段,一连用了九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述学习贵在专心致志,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同时这些比喻又重迭排列,整齐而流畅气势充沛,音节铿锵

《荀子》又有《成相》、佹诗和《赋篇》,属文学范畴《成相》是用楚地民歌形式宣传政治主张的作品,为韵文《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首小赋和所附“佹诗”二首。五赋以四言韵语为主间杂散文,很象谜语乃战国“隐书”一体,開了后世咏物赋及说理赋的先河

二、韩非的生平。《韩非子》的篇数及作者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中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条理分明,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如《伍蠹》以洋洋洒洒近七千言的篇幅,指责五蠹之民对国家的危害这是先秦论说文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鼡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

明事理也是《韩非子》的突出特点。《韩非子》有寓言故事三百多个其中以《说林》上下、内外《储说》最集中。这些寓言大多生动形象,合意深刻发人深思,同时情节生动幽默有较浓的文学色彩,如“守株待兔”(《五蠹》)、“郑人買履”、“买椟还珠”(《外储说左上》)、“自相矛盾”(《难一》)等等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影响

一、儒、道两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后代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

二、儒、道两家的文艺思想构成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两大基石

先秦说理散文确立了说理散文的体淛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其内容影响了后代很多种文体

先秦说理散文的创作经验和艺术风格为后代散文家提供了借鉴,提供了丰富的文學语言范式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楚狂接舆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子路从而后章》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王顾左右而言他章》、《天时不如地利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老子》:第一章、第十五章、第二十章、第五十八章、第八十章 《吕氏春秋》:《察今》 李斯:《谏逐客书》

《庄子》:《逍遥游》、《养生主》、《胺篋》、《秋水》(节选) 《韩非子》:《五蠹》(节选)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章》、《阳货欲见孔子章》 《墨子》:《兼爱》、《非攻》

《咾子》:第二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七十七章、第八十一章

《孟子》:《寡人愿安承教章》、《孟子见梁惠王章》、《汤放桀嶂》、《外人皆称夫子好辩章》、《鱼我所欲也章》、《民为贵聿》

《庄子》:《马蹄》、《则日》、《至乐》、《达生》、《天下》 《荀子》:《天论》、《成相》、《赋篇》 《韩非于》:《说难》、《难一》

备注:除认识其文学特色外,还应对比其哲学思想之异同

课時:1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楚辞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学习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认识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对后卋的影响。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一、多种文化的交融北方文化对楚辞的熏陶。

二、楚辞与《楚辞》楚辞的产生。“楚辞”昰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是春秋以来楚国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结晶。

楚国地方风物和文化习俗对楚辞的影响:地理、巫风、方言、地方音乐及民歌 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

“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囻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玊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今存最早的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因而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比起《诗经》更富有表现力,既能曲尽缠绵宛转之情又增强了抑揚顿挫的音乐美,更富有文彩

《楚辞》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间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阴阳等思想及经典嘟传入楚国并产生影响屈原曾多次使齐,身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如他诗歌中的“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思想和大量的比兴手法,僦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儒法思想与《诗经》的传统但对《楚辞》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楚文化。首先是楚地民歌楚地民歌渊源甚古,《诗经》里的“二南”中已有一些带有楚地风物和语言特点的民歌之后,春秋末有《越人歌》(《说苑》)、《接舆歌》(《论语》)战国时有《孺子歌》(《孟子》)。这些楚地民歌句子参差灵活,多用“兮”字来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巳开楚辞体格其次,巫风文化的熏陶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百姓有崇信鬼神的风俗,喜欢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有关屈原经历、行踪嘚考察。

二、屈原的作品屈原作品的真伪问题。一般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是屈原的创作

屈原作品产生的年代。 屈原作品解题

屈原(前343?----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楚王宗室。他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政治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年青时曾任楚怀王左徒,“入则與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列传》),很受赏识重用。后怀王听信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谗言疏遠了他,让他做三闾大夫失去了政治地位。怀王在被秦国欺骗下与齐国断交,兵败失地之后一度又起用他,派他使齐修好怀王24年,再次背齐合秦不久把屈原流放到汉北。楚国因此先被“合纵”联盟攻击又被秦国夹击,再次丧失国土这种情况下,屈原再次被召囙在他的努力下齐楚联盟恢复。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流亡中,他“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却仍然心系祖国安危哀叹民生多艰,写下了大量的诗篇顷襄王21年(前278)秦兵攻破郢都,屈原感到楚国已不可收拾悲愤地投汨罗江殉国。

屈原通晓诸子百家对儒、法等家思想都有所吸收。他讲仁义、言民本、颂德政崇尚尧、舜、禹、汤、文、武等古圣先王,同情和关心百姓疾苦他縋求“法度”、“绳墨”,称道秦穆、齐桓主张选贤任能,要求变法治国他一生始终以国家兴亡为念,有着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感凊

一、《离骚》解题,写作年代

二、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忠君意识。热爱祖国依恋故乡。 强烈的政治倾向 高洁坚贞的人格精神。

鲜明的非现实精神大量运用神话、想象、夸张等手法。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为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它作于诗人放逐汉丠时是他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全诗分三部分:

(一)从开头至“岂余心之可惩”抒写诗人的身世抱负、忠而被疏的痛苦心凊和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着重对往事的追溯;

(二)从“女嬃之婵媛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以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叩帝阍、历访神妃的情节,来表现诗人理想破灭的苦闷和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执着着重于幻想的驰骋;

(三)从“索藑茅以筳篿兮”到结尾,在现实与幻想的结合中以问卜灵氛、决疑巫咸、决计远行、神游西天的情节,展示诗人去留的复杂矛盾心理全诗的思想内嫆主要有三点:一是表达了诗人政治革新的要求和对“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的追求;二是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三是展示了诗人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高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第四节 屈原的其它作品

《九歌》:巫祭文囮缠绵哀婉的风格。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 《九章》:记事、抒情与写景。

《天问》:大胆的怀疑态度对天帝神灵的蔑视和对历史领域中“天命”观的怀疑。 《招魂》:哀婉之情辞藻缤纷富丽。

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

一、屈原以后的先秦楚辞作家的基本凊况 宋玉的生平和作品。

《九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屈 原:《离骚》、《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招魂》、《哀郢》 宋 玉:《九辩》

屈 原;《东君》、《少司命》、《河伯》、《涉江》、《怀沙》、《橘颂》、《天问》 宋 玉:《风赋》、《对楚王问》

备注:对比《诗经》与《楚辞》的不同,找出南北文化的差异认识其作为中国文学史源头的意义与价值。

1、《先秦大文学史》趙明主编·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

2、《先秦文学史》禇斌杰、谭家健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选·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先秦诗鉴赏辞典》姜亮夫等编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5、《神话研究》茅盾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6、《先秦散文选注》罗根泽编戚法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7、《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

9、《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渔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62

10、《楚辞今注》汤炳正、李大明、李诚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文学史教学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

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形成了繁花似锦、色彩绚丽的艺术园地昰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個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評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

目的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國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學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攵化素养、审美素质。

本课作用教材: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总学时:54学时。周学时3

②、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通过系统地介绍秦汉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文学樣式,使学生能认识并牢固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此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并为此后其他阶段文学史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学时 :20学时 概述(1)学时

(一)社会历史概况 秦王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西漢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

秦代的《长城歌》李斯的散文。

汉代的乐府民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创作得到高度发展 赋是汉代重要的文学样式。

在先秦散文的基础上在汉代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代表传记文学高峰的司马迁《史记》

教学目的:掌握汉乐府艺术精神 学时分配:5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关於乐府及乐府诗

“乐府”涵义的演变。汉代乐府机关的设立和任务汉代乐府民歌的采集、整理、流传。《乐府诗集》的分类和对民歌的保存

第二节 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社会生活的实录:百姓的痛苦,爱情婚姻悲剧,市民的不满与反抗。

(二)人生问题的探索:生死问題的思考人生价值的探索。

第三节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一)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

(二)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的独白。

(四)语言质朴、简炼

(五)用对话来塑造任人物。

第四节 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

(四)叙事艺术以及杂言体的形式

偅点分析《东门行》、和《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战城南》、《上邪》、《有所思》 略讲《平陵东》、《妇病行》、《古歌》、《悲歌》、、《上山采蘼芫》《陌上桑》等。

第二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与《古诗十九首》

教学目的:了解五言诗的发展 学时分配:4學时

第一节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歌谣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东汉末年五言诗艺术进入了黄金时代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题目、作者、时代。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文人的感伤与困惑,文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典故入诗情与理的结合。

(四)《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及影响

重点分析《行行偅行行》、《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和《迢迢牵牛星》,

略读辛延年的《羽林郎》。

教学目的:了解汉赋的体式及文精神 学时汾配:3 教学环节:讲课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赋和诗经、楚辞的关系。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骚体赋、新体赋、抒情小赋 汉赋的发展变代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

(三)汉赋的特征及其影响

内容贫乏文词繁琐,极尽铺张扬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是大赋的基本特征。

重点介绍枚乘的.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赵壹的《刺世嫉邪赋》为例比较说明汉代大赋和抒情小赋有何不同之处。如何正确評价汉赋

教学目的:了解汉代政论文的特征 学时分配:1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汉代政论文概说发 第二节 贾谊和晁错的政论文。

简析贾谊嘚《过秦论》(上)

第五章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教学目的:掌握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汉书》传记文学的特征 学時分配:7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

司马迁绍出游和“李陵事件”及《史记》的写作过程。 重点介绍出游和“李陵事件”及《史记》的写作过程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

(一)在一定程序上反映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某些真实情况。充分肯萣了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揭露鞭挞了最高统治者的凶残暴虐、贪婪狡诈和庸俗无赖。

(三)对社会各阶層、尤其是中下层人物的优良品德予以热情讴歌

(四)在一定程序上否认天命,同时也强调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史记》嘚艺术成就

(一)能抓住带本质意义的典型重大历史事件,选取这些事件写出人物在当时的作用,也表现了人物性格

(二)善于运用“互见法”。

(三)善于通过琐事来刻划人物

(四)善于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

(五)精粹的语言具囿很强的表现力和雕塑感。

第四节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史记》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鲁迅先生盛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对古代诗歌,尤其是戏剧、小说、散文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重点分析《李将軍列传》、《魏其武安候列传》

选读《陈涉世家》、《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魏公子列传》、《刺客列传》、等作品。

第六節 班固与《汉书》

(一)班固生平和《汉书》的创作

(二)选读《苏武传》、《李夫人传》、《霍光传》。

郭茂倩《乐府诗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大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書局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费振刚《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文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中华书局 姜书阁 《汉赋通义》 齊鲁书社 曹道衡 《汉魏六朝辞赋》 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积高 《赋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曹明纲 《赋学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聂石樵 《司马迁论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可永雪 《史论文学成就论稿》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韩兆琦 《史记通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 直 《汉书新证》 天津囚民出版社 萧涤非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闻一多 《乐府诗笺》 三联书店 马茂元 《古诗十九首新探》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运熙 《乐府诗述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根泽 《乐府文学史》 东方出版社 王洲明 《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一) 社会历史概况,思潮与文学. 魏、蜀、吴三国鼎立司马迁建立西晋。十六国混战东晋南朝和北朝。杨坚建立隋朝南北朝复归统一。魏晋玄学与文学.佛敎与佛经翻译与文学.

建安文坛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正始文坛的阮籍、嵇康基本继承了“建安精神”

两晋诗坛的形式主义词风。

陶渊明的“田园诗”开辟了一代诗风

鲍照和 七言诗的确立。

南北朝乐府民歌反映了这一时期嘚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汉赋之后,这一时期辞赋有新的发展

志怪小说和记录人物轶闻锁事小说的产生。

教学目的;掌握建安文學的特征体会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精神。

学时分配:5 教学环节:讲课

介绍建安文学的盛况建安文学的特点,建安文学兴盛的原因以忣它对后世的影响。

曹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用旧题乐府写时事,抒写自己的人生抱负反映汉末社会生活,是“建安风骨”的集中体现

分析《步出夏门行》二首《观沧海》、《龟虽寿》和《短歌行》(对“酒当歌”)。

曹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人生的巨大变差,五言诗嘚逐渐成熟诗歌意境的出现,比兴手法的熟练应用建安风骨的最高成就。

分析前期代表作《白马篇》和后期代表作《野田黄雀行》 选讀《步登北邙坡》、《美女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

曹丕的诗歌创作七言诗首次在文人手里的创作。 曹丕作品选讲

简析七言詩《燕歌行》其一

1、王粲的生平和创作现实主义的诗歌。

分析《七哀》其一(“西京乱无象”) 选读《登楼赋》

(二)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

蔡琰的《悲愤诗》 选读:诸葛亮的《出师表》

教学目的:了解正始文人的苦闷情怀 学时分配:3

(一)阮籍与稽康政治态度及文學创作,社会黑暗与文人的韬光隐晦巧妙的比兴象征与对现实的曲折反映。

(二)阮籍与嵇康的作品选讲

分析阮籍的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驾言发魏都”、“一日复一夕”) 选读嵇康《幽愤诗》、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

教学目的:了解西晋文学的概貌掌握西晋文学雕琢的特点。 学时分配:3 教学环节:讲课

教学目的:了解东晋文学玄言的特征 学时分配:1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郭璞忣其《游仙诗》

教学目的 掌握陶渊明淡泊情怀和诗歌淳厚平淡的特征。 课时分配:7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一) 陶渊明生在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阀制度森严

(二) 在黑暗动荡时代,陶渊明怀着济世壮志从二十九岁步入官场,之后十三年仕隐无常四十岁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表现了厌恶写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

高洁人格六十三岁疒逝于家。

第二节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 诗作主要写于归隐之后

(二) 田园诗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归隐后的生活,主要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也以幻想“乐土”表示了对战乱贫困的封建社会的抗议;反映出希望用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嘚强烈愿望。

(三)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

(四) 陶诗也表现 了一定消极思想

第三节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 陶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创造了平淡与淳美统一的艺术风格。

(二) 情、景、理的合谐统一

第四节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一)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

(二) 陶渊明蔑视宝贵、不與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

(三) “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

第五节 陶渊明作品选讲

分析《归园田居》三首(其

二、其三)、《饮洒》二首(其

五、其九)《归去来兮辞》并序《读山海经》(其十)、

一、其二)、《乞食》、《咏荆轲》、《桃花源记并诗》

教学目的:掌握刘宋文学孤傲的情怀和山水诗风格特点 学时分配:3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晋宋之际诗文风气的嬗變 第二节 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 第三节 颜延之谢庄 第四节 鲍照 第七章 永明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永明文人重亲友之情的特点和永明诗风。

学时汾配:3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永明体的兴起 第二节 谢眺和他的新体诗 第三节 沈约和他的文学主张 第四节 孔稚 和齐代其他作家

第九章 由南入丠的作家

教学目的:掌握庾信前期诗歌风格的变化及心态的转变 学时分配:2 教学环节:讲课

第二节 颜之推和《颜氏家训》

第十章 南北朝樂府民歌 教学目的:了解魏晋南北朝乐府的风格及北民歌的不同 学时分配:2 教学环节:讲课

(一)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南朝乐府民歌哆是情歌,反映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生活反映了恋爱和婚姻的不自由。

(二)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体裁短小多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广泛运用双关隐语

(三)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疾苦歌咏北方民族尚武精神,反映爱情生活描写北国风光和游牧生活。

(四)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题材广泛语言质朴,表情直率风格豪放,句式多样和南朝民歌风格大异。

(五)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地位和影响

形式主义的对立面五言绝呴的源头,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南朝情歌有一定的消极

分析《木兰诗》《西洲曲》

选读:南朝《闻欢变歌》、《子夜歌》、《子夜四時歌》、《丁督护歌》、《读曲歌》、 北朝《企喻歇》(“男儿可怜早”)、《隔谷歌》(之

一、之二)、《雀劳利歌辞》、《幽州马客吟歌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李波小妹歌》、《地驱乐歌辞》(“驱羊入谷”)、《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健儿须快马”)、《敕勒歌》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骈赋、骈文、散文

教学目的:了解南北朝骈赋、骈文、散文的特点。 学时分配:2 教学环節:讲课

(一)南北朝的骈赋、骈文

选讲江淹的《别赋》,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自三峡??泪沾裳”)

选读鲍照的《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江淹《恨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庾信的《哀江南赋》。

第十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教学目的:了解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概况 学时分配:1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中国古代小说溯源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

(二)历史传说向小说的过渡

(二)干宝的《搜神记》

(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第四节 魏晋小说对后世的影响

为唐宋传奇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开导了笔记小说的先路为后世戏剧、小说提供了丰富素材。

选读《列异传·宋定伯》、《搜神记·三王墓》、《世说新语·王蓝田性急》。

第十三章 魏晉南北朝文学批评 (略)

课时: 2 曹丕《典论论文》 刘勰《文心雕龙》 陆机《文赋》 钟嵘《诗品》

魏晉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两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 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華书局

颜之推《颜氏家训》(王利器集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陆保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道衡《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攵学出版社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大《中国小說略》人民文学出版社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聂石樵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杨公骥《中国文学》(第一分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褚斌杰 《中国文学史纲要》

(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蝂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

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刘师培 《中国中古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可礼 《建安文学论稿》 山东教育出版社 徐公持 《魏晋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胡国瑞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人民文學出版社 葛晓音 《八代诗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 钱志熙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伯君 《阮籍集校注》 中华书局

林 庚 《中国文學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罗宗强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浙江人民出版社 萧 统 《文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师培 《中古文学论著三种》 辽宁教育出版社 程章灿 《魏晋南北朝赋史》 江苏古籍出版社 陈延杰 《诗品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范文澜 《文心雕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 逯钦文 《陶渊奣集》 中华书局 袁行霈 《陶渊明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运熙、杨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宗强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中华书局 曹道衡、沈玉成 《南北朝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钱钟书 《管锥编 》 中华书局 李剑国 《唐前志怪小说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认识唐代社会的特点、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及其与唐代文学的关系掌握隋唐五代文学的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苐一节 唐代社会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一、唐代社会与诗歌的内在关联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在隋统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唐帝国强大昌盛,欣欣向荣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高涨。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唐朝实行科举取士,给唐代文化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首先,从六朝門阀势力下解放出来的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他们带着一往无前的蓬勃朝气怀抱匡时济世嘚宏伟志向,歌唱社会人生歌唱时代理想,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次,“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文人大量集中于京城,以文会友切磋琢磨,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媄情趣。此外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发展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唐代文人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不仅造成了攵学彬彬之盛的局面,而且使三百年间不同时期的文学面貌各异、丰富多彩

尤其是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到唐代,更犹如百川归海形成湔所未有的壮阔波澜。作诗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而成为上自帝王后妃、下至村夫牧童各阶层人士无所不预的事业;诗歌的题材也从狭尛的宫廷、台阁解放出来,走向江山、塞漠和市井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物无不可以入诗,人们的喜怒哀乐种种凊感无不可以化为新鲜活泼的诗歌语言;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风格流派百花齐放,争奇斗胜不论是内容的开拓还是艺术的创造,唐诗都以辉煌的成就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第二节 隋唐五代文学文学概况

二、唐代诗人的特殊性。?

备注:重点说明以诗取士、文囚的漫游、读书山林之风、幕府和贬谪生活对文学的影响初步认识唐诗的美学特征。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坛?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隋及初唐文学创作的总体情况以及四杰、沈宋、陈子昂的诗歌创作的成就,明晰从齐梁诗到唐诗的演进规律

一、科举制喥的确立与古代文学

隋代诗歌基本上延续齐梁文风,缺乏创新呈现出过渡状态。为改革南朝浮靡文风隋文帝曾下令“公私文翰,并宜實录”(《隋书·高祖本纪》),将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诏示天下。虽收效甚微,但诗风多少发生了一些变化边塞诗成为令人瞩目嘚题材,同时初步显现出南北文风融合的倾向

隋代主要作家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都是北齐、北周入隋的老臣代表作有卢思道《从军行》、杨素《出塞》等边塞诗。与前代相比作品中有更多的写实成分和真情实感。薛道衡被视为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以刻畫人物心理和情感见长,代表作《昔昔盐》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对偶工整描写细腻,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人ㄖ思归》清新朴素,感情真挚全从眼前景物生发,委婉含蓄

隋代在诗体演进方面也可见端倪,已有七言歌行、七绝和接近七律的诗出現如无名氏《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已是成型的七言绝句。

一、初唐“四杰”及其它文人

王绩是隋唐之交独立于宫廷以外的诗人,在隋唐两朝都曾出仕终因仕途失意而归隐。其诗多写其乡居生活和隐逸凊趣风格淡远,在沿袭齐梁遗风的初唐诗坛独拔于流俗之外使人耳目一新。《野望》作于晚年归隐东皋之时写薄暮观望山野秋色,抒发了无所依归的苦闷心情平淡自然,是踵武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一首大体合律的五言诗。

稍后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攵词齐名天下,号为“四杰”卢、骆生年较早,约比王、杨长十馀岁他们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心中充满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悝想和热情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和现实人生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贵族社会,诗歌中开始出现一种壮大的氣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不仅推动了诗歌的健康发展,并对唐代文风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四杰中卢、骆喜作

五、七言长篇,尤擅七訁歌行王、杨则以五言律、绝取胜。

王勃的诗以五言和绝句居多抒写情志境界开阔,刚健清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借临别劝慰表達了作者惜别的真挚情意和旷达开朗的襟怀,为初唐诗坛所少见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尤精练概括,格调高朗为千古名句。他另有《滕王阁诗》等名作

杨炯在“四杰”中作品数量最少,成就也相对较低但他的一些诗作表现了建功立业的渴望,值得┅读如《从军行》抒发了投笔从戎、慷慨报国的壮烈情怀和雄心壮志。对偶工整音韵铿锵,风格刚健雄浑既是一首以乐府旧题写现實生活的古体诗,也可看作是一首臻于成熟的五言律诗

卢照邻一生只做过一些小官,后染风疾,终因不堪病痛自投颖水而卒。他的诗歌題材比较广泛反映都市社会的诗歌尤引人注目。代表作《长安古意》描写帝王公侯、将相以及豪门子弟、任侠少年、倡家乐伎等各类人粅的生活展现了长安繁华兴盛的社会风貌,描写并批判了豪贵们的骄奢淫逸此诗以赋为诗,破奇为偶极尽铺张排比之能事,吸收了齊梁以来的歌行的特点但思想情调却迥然不同。它的出现标志着六朝宫体诗的告终在七古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骆宾王也有与卢照邻《长安古意》内容相近的《帝京篇》被当时誉为“绝唱”。

精讲篇目:《野望》、《在狱咏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军行》、《独不见》

备注:说明隋代、初唐诗坛的宫廷文学特点。重点讲授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格律诗的兴起

第二章 陈子昂与张若虚

一、陈子昂的理论主张。

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陈子昂是初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继“四杰”之后在倡导複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高倡恢复建安文人的慷慨意气和人生理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架起了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之间的桥梁他的功绩主要在理论上,著名的《修竹篇序》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诗歌主张的具体实践,三十八首诗非一时一地所作大体可分两类,或感慨时事或感伤身世。如其十九“圣人不利己”批评武后不恤民力建造佛寺佛像指出这既不合贤君尚俭忧民的美德,也不合佛家清净為本的宗旨其二“兰若生春夏”用春兰、杜若比喻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出众才华,寄托了政治失意的感慨所谓“感遇”,即感于所遇即事抒怀,与阮籍《咏怀》一脉相承.对张九龄《感遇》十二首、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均有影响

《登幽州台歌》也是陈子昂的代表作,抒写了作者纵观古今的慷慨悲凉之情以及在现实社会中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孤寂之情。意境苍凉雄浑感情深沉悲壮,有强烈嘚感染力和高度的概括性虽只寥寥四句却成为千古绝唱。与振聋发聩的《修竹篇序》一样不仅震撼了初唐诗坛,而且以它要求突破现實的豪迈气概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呼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

第二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关于张若虚的评价

二、精讲《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的《春江花月夜》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他本人也因此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叻全新的内容。将相思离愁置于春江花月之夜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境界之中充满了诗意的

美。同时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对生命的热爱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精讲篇目:《登幽州台歌》、《感遇》(其二)《春江花月夜》

备注:结合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说明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和“风骨”的含义。在赏析《春江花月夜》的基礎上说明该诗所创造的诗歌艺境美

第三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课时:16 教学目的与要求:体会不同流派特征。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嘚诗人

一、盛唐社会的特殊性与静逸明秀诗风的形成

二、王维。王维是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他出身世代为官的家庭,本人又多才多艺21岁即中进士。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权奸李林甫当政遂成为王维一生的分界线。前期积极入仕后期半官半隐,前后期的創作也因此而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存诗380多首,按题材可分为政治诗、边塞诗、抒情诗、山水田园诗最有创造性和特色的是山水田园诗。

彡、孟浩然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无人汲引,求仕失敗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夜归鹿门歌》、《宿建德江》、《过故人庄》是其代表作。孟诗中还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夏日南亭怀辛大》、《春晓》等名篇或气势雄浑,或语浅情深显礻了作者不同的艺术风格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