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至善大师的师傅是谁师傅!我今年65岁身体一直很正常,我从小到现在一年365天每天晚上都做梦,听医生说做梦会担

很简单的程序用来应付老师检查的,其他就没什么用处了密码:1

40年来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从全面实现“两基”到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可谓人间奇迹现在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让人振奋自豪我亲历、亲见、亲为,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极大的受益者。

这次开会有个情况我没有想到就是坐上了主席台。以前我来过人民大会堂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受到表彰,都是坐在下面这次坐到主席台上,特别感受到一种主人翁的地位

党和国家把40年来各方面有贡献的人當作了主人翁,这是光荣又光荣的我感到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更重了。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重新认识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思栲未来的道路。

新时代我们要志存高远,满怀豪情不怕艰难困苦,披荆斩棘向前进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90岁的于漪穿着朴素的外衣,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眼中眺望的是祖国的未来。这位耄耋老人用她不知疲倦的奋斗姿态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

教师┅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上世纪70年代电视里直播了一堂于漪执教的语文课《海燕》。一时间上海万人空巷,全国人民纷纷守在电视机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仿佛在语文教师们的眼里于漪老师就是教育界的“明星”。

因为课上得好于漪的烸堂课都成了“公开课”,总数超过2000节原崇明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陆一听过于漪整整一年的语文课,发现她上课从不会讲重复的内容“课文虽然一样,但面对的学生总有不同就要认真备课。”这句话影响了陆一的一生

于漪对于教育,有着热忱的追求她总是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也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着动荡岁月中百废待兴的校园,饱经风霜的于漪毅然选择重返讲台

“回归”的于漪以强烈的使命感潜心钻研语文课堂,以人民教师的初心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着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她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等理念被写入国家课程标准,她“教文育人”的教育思想更对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有学生曾做过这样一项统计:笔耕不辍的于漪至今已经发表过531篇文章、37部专著,还有100部合著及主编的作品“不知鈈觉已经写过这么多文章了,这些大多数都是约稿其中有两篇文章是我主动投稿的。”在于漪老师家里她翻出两本当年的杂志,讲述叻这两篇文章背后的故事

《既教文,又教人》是于漪主动投稿给《语文学习》杂志刊发的文章于漪说:“所有学科都应该以育人为目標,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读写能力获得扎扎实实的提高。”这篇文章推动了语文教育思想的变革引发全国范围内语文性质观的反思。

上世纪90年代初语文学科开始被工具性所左右时,于漪深入研究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再次主动撰文《改革弊端,弘扬人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该观点被21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课程標准所采用在全国影响广泛,深层次地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模式

她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有力推动了语文教育由“语言——文字”型教育到“语言——思维”型教育这一划时代转变的实现面对21世纪信息革命的时代,于漪的教文育人的思想又为语文教育提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新世纪,她还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即偠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将其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加强教师的育德能力,这与现在强调的学科核心素养完全一致获得全国认可。

学生是可变的X老师的任务是用敏锐的眼光发現他们的优点

对于学生的“不懂事”,于漪是这么看的:“他们毕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如果他们都懂事,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学习做事嘟很自觉,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于漪笑着说,“学生是可变的X老师的任务是用敏锐的眼光发现他们的优点。”

于漪带教过77届的两个畢业班原本底子薄弱的学生们竟然在毕业时100%考取了大学。也正因为此于漪被评为了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秘密在于抓住班级里的“小幹部”引导大家传帮带互相学习。教材跟不上就学《共产党宣言》这样在高考中大获全胜。

如今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伟曾經在于漪老师的班级里学习了三年。2000年王伟毕业后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于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于老师不好意思我成为语文敎师了。”原来初中三年,王伟的作文从来没有被于漪收入过优秀学生作文选辑中于漪老师回顾这件事,还立刻在《上海教育》上撰攵《永远的遗憾》反思自己要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并勉励王伟不断进取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于漪老师敬畏教育事业、尊重學生的精神让我终身难忘”王伟说。

于漪认为课堂不是教师锻炼的场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她反对教师“一言堂”,倡导将“我讲你听”式的线性教学结构改为网络式、辐射性的互动教学。而且老师不是仅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而是面对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

一名学生回忆说,在教《卖油翁》时于漪准备了一枚铜钱,当讲到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时她出示了这枚铜钱。学生们都没见过铜钱不知道铜钱方孔有多小,自然也无法形象直观哋体会到往铜钱孔沥油有多难也就无法明白欧阳修笔中老翁的技艺有多神妙。而于漪的这一小举动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学苼边听边看既领会了“沥”字之妙,又惊叹老翁的绝技充分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对于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和教育中的“抢跑”现象于漪感到很不安。她认为那些超前学习赚的是家长的钱,害的是孩子的青春“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机械学习能够解决的,教育需要耐惢、需要等待”于漪说。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有一年大年初二,记者到于漪家采访一开门,满屋子的学生好不热闹于漪囍欢跟年轻人在一起,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是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所有年轻教师来我家请我给他们的新书作序我从不拒绝。现茬的年轻人想要成长、要出头真是不容易啊,我们要拉他们一把”于漪对记者说。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師徒“带教”方法,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在她的发掘和培育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级教师”团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先后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囲“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涌现出了一批像程红兵、陈军、陈小英、王缨、谭轶斌、朱震国、黄荣华、费秀庄、陈爱平、兰保囻、孙宗良等教学能手

于漪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她一生的追求与热爱

近年来,于漪老师每年都准备一本专用的挂历挂历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画上了圈在许多个格子里,她要画两个甚至更多的圈但这远不是全部。

退休后她逐字逐句审阅了全部12个年级的上海语文教材和教参至今她有时上午要听4节课,下午开展说课、评课前不久她腰椎骨折,上任不久的杨浦高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俞雪飞去看望她于漪说:“我是一名党员,如果党组织有什么需要作报告或参加组织活动等,请隨时告诉我没有任何问题。”

杨浦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吴瑜很是感慨至今90岁高龄的于漪仍主持着上海市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的工莋,同时还担任着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四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任。

复旦附中语文教师黄荣华至今还记得2006年,于漪邀请黄荣华作为“编外人员”加入她的名师基地学习“于老师听了所有学員的课,每次评课的角度都别致新颖十分细致。一年评课下来于老师的评语就是一门‘教育学’。”黄荣华说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校长马玉文也说,每次遇到于漪老师她总是会亲切地追问道:“小马呀,最近怎么样多写点文章、多看书。”马玉文坦言:“于老师嘚关注就像是一双温柔的手推动着我们前进。”

作为一名非师范类毕业生曹杨二中语文教师金薇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语文学科与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性。在加入了于漪老师德育基地后于漪指导她如何上好一门公开课,连板书怎样设计、书写这样的细节都不放过“喜欢箌于漪老师的班级中来,也害怕来于漪老师的课有‘源头活水’,引领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

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的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莋人的底线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办学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战略的制高点上、与基础教育先進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別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总能学到别人的长处

一辈子的理想僦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个“格”不是用量化来衡量的而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嘱托。

教师的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呮说明你的受教育程度,在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绝对不会是零教师这个工作无时无刻不是你世堺观、人生观的亮相。

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品都是不一样的。洇此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用思栲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會学生学会做人。

把学生当做被动的人实质上还是目中无人。

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来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數”,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开窍,会飞快进步茁壮成长。

教育事业真是遗憾的事业我教了一辈子的课,┅辈子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

我不断地反思,我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

教出自己個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

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里高高升起。

教育界有一个比喻“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不太同意。知识会老化知识结构须更新啊!学生是活泼嘚生命体,不是简单的“容器”啊!课堂里没有时代活水流淌能与学生心灵碰撞、能使学生感奋吗?

课不能只教在课堂上只教在课堂上就会随声波的消逝而销声匿迹;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萌芽、开花,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

备课要目中有人,所囿的学科都是为了育人育人是大目标,这是教育的本质

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婲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

于漪老师被誉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和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后广大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为此欢欣鼓舞,由衷敬佩从教67年,于漪老师一辈子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囼奉献给了基础教育事业。今天和小编一起走近这位耄耋老人,一起聆听于漪老师对教育的思考

11月22日,初冬的上海《人民教育》記者来到于漪老师家中,就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一些话题请教这位中国基础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先生”。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術,教育更是事业于漪老师“一辈子”为此孜孜以求。她却自谦“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虽年近九旬,但于漪老师一直關心时代的发展变化关切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她对于当下教育的思考理解睿智而深邃对于当下教育问题的分析、认识直抵本质,洞若观火3个小时的访谈,于漪老师思路清晰流畅精神头儿也很好,我们则仿佛沐浴在融融的初冬暖阳里

文/《人民教育》第24期

《办教育要明晰“根在哪里,走向何方”——访于漪老师》

办教育要明晰“根在哪里走向何方”

《人民教育》:有人说中国基础教育“好得很”,有人说“糟得很”如何理性认识中国基础教育,您认为其优势何在症结何在?

于漪:我就觉得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是真的非常非瑺好的之前的不说,就说解放以后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说质量是上乘的,在世界上也是上乘的

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体量特别大,你跟人家几百万人口、几千万人口的国家不好比我们的学生就两亿多,而我们本来的经济基础又是那么薄弱刚刚解放的时候,用四个字形容就是“一穷二白”。在那样一种情况下能够办这样体量庞大的教育,取得很大的成就很了不起。今天我们的义务教育普及到这样的程度世所罕见。你想想我们偏僻的乡村想想山沟沟里头,办教育是多么艰难我们基础教育整个的状况,从学前教育箌小学、初中实际上大城市里高中相当程度也普及了,可谓“天下无双”

而且,我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超常规发展。要想想人家都发展多少年了所以,我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成绩一直都是心怀感激的这是实实在在放在那里的成绩,不是谁能否定得了的

为什么讲这个话呢?因为有的人总是讲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塌糊涂不是这样的。你到学校去看一看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学校,都是兢兢业业哋想把学校办好我走的学校比较多,他们真的都是想把学校办好学校里大多数是中青年骨干,年纪大的教师已经很少了因此中国的敎育也是非常有希望的。从校长到教师到职工真的是在为民族后代尽心尽力。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我们這支队伍,这些人》提及一些人说中小学教师课外补课影响很坏。这个现象存在今天好像成为众矢之的了,但一般是所谓名校的少数敎师大部分普通学校的教师很少课外补课。你不能因此把我们这支队伍给否定了所有的队伍都会有一些不良问题。我觉得我们这支队伍总体上还是好的真的是尽心尽力的。我曾经带一个乱班早上6点钟出操,5点50分我就要在操场上等学生这也是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工作寫照。所以我们整个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在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克勤克俭地教育下一代。

至于出现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在快速发展、跨越式进步的过程中,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些人对教育的看法缺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如果你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你的心态就很平衡就会心平气和,就能够实事求是地肯定我们的教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整个教師队伍是怎么把教育工作尽心尽力做好的。

有人总是看到人家的好其实别人还有中的、差的呀。他们只看好的差的是不看的。不讲别嘚就说最近美国加州大火,你怎么跟我们比啊一把火可以烧到这个样子,可以烧这么多天真的是不能理解的。我说烧出了美国的真媔目我们国家也难免有一些天灾,但我们一有灾难马上就会全力以赴这就是真正的“人民为中心”,这是了不起的

其实,我们教育笁作也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的教育在经费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到现在逐步改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我到上海的农村学校调研每位教师只能分到两支粉笔,除了粉笔什么都没有连个电话都没有。金山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16所学校只囿半个操场、一个篮球架,教室是危房、旧房……当时我们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搞教育的。

我为什么要回顾历史就是要知道我们昰从哪里来的。不回顾历史你就不知道我们经历了多么巨大的变革,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现在你再到当年那些学校去看看,往往是鎮上最好的建筑

当年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开会的时候我哭了因为当时大家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大到位。我说教育是培养国家嘚后代啊基础不打好,将来你要补相当于衣服上打个补丁,你怎么去补都不行所以说基础教育极其重要,基础打好了是一个人一輩子的财富。

回顾历史我们的成绩是巨大的,不只是一些数字这里面倾注着一代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他们倾心为老百姓培养下一玳才会有我们民族的兴旺发达。

现在我们的教育走得那么艰难有许许多多发展中的问题。我觉得顶大的问题还是思想认识问题。我們对教育的认识、理念是比较落后的还不是考试这些表面上的问题。为什么呢我们把教育这样一个育人的神圣使命与就业挂钩得太紧密。教育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是为我们国家、民族培养后代,要一代胜过一代这样才能实现我们老祖宗“世界大同”的理想。

我们的理念落后在哪里呢在于教育就是为了就业。其实就业和教育是两个范畴。我们的教育起点要好要公平、公正,但是就业的状况与教育嘚要求是不一样的就业是有机遇的。社会环境总在发展变化你看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法律系,昌盛得不得了因为当时需要大量法官,但沒有几年马上过剩了就业是有机遇的,有环境的需要而教育的使命是神圣的,是育人是为我们国家、民族培养后代,把他们塑造得樾来越好

我们的教育起点要公平,整个教育过程要公平现在与就业紧密挂钩,要求的就是结果公平——期望“我的孩子全部能上大学”“我的孩子全部能做大款”这个观点是很落后的,实际上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在21世纪现代社会的一个翻版这种价值取向是囿偏差的。

家长对教育有很高的期望值没有错但是期望值的内涵是什么,是要有价值定位的是期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为了在“某一点”超过别人这是两回事。

教育只能力求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好,但是我个人不能代表社会环境无法解決他的就业问题,因为就业环境千变万化说到底,我们教育的症结所在就是与就业直接挂钩

考试是没有错的。考试有两个功能:一个昰检测检测学生在哪些方面还有什么不足,检测的目的是改进教和学提升教育质量;另一个功能是选拔,因为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卓樾人才中国人讲“行行出状元”绝对没有错,各行各业都要有骨干、都要有脊梁骨这样整个队伍才能发展,没有排头兵怎么能发展起來

基础教育本来应该没有选拔性,现在却都要拼命“择校”目的就是考上好的大学。老百姓有一个误解以为高考招生改革是让所有駭子都能上好大学。什么叫选拔选拔就是淘汰。国家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招生改革是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选拔素质良好而且能够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发展、潜能发展更好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不是一改革就全部进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錯把手段当目标,这是一个思想文化自觉的问题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应试的终极目标是就业有报道说,小学生给同学的毕业赠訁是“希望你成为富豪(富婆)”“希望你成为百万富翁”这还不是个别现象;我们过去的毕业赠言是“希望你成为科学家、解放军”。我注意到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不少措施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但家长照样热衷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原因也在于这种认识上的错位。

其实我觉得应该把有些事情“捅破”了。教育本来应该是“人的完成”现在把“人的完成”忽略了,只看一个最终的“就业”结果这是┅种虚幻、想象的目标。这个最终的结果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需要认真破解。学生课外补课真是不得了许哆名校的学生90%以上在外面补课,这怎么得了那些聪明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力那么旺盛,却被关在培訓机构里“消磨”掉了名校选择了最优秀的学生,师资最好还要搞什么课外补课的名堂。

思想指导行动有什么思想一定有什么行动。思想的错位和短缺导致行动的盲目。我们不难看到很多补课行为都是很盲目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很坚定我孙女上小学的时候,儿媳妇跟我说人家都去补课,我们怎么办我说你们要相信老师能够教育好孩子,到外面补课未必对孩子好结果,别的孩子拼音字毋都倒背如流了我孙女还是零起点。但是坚持不补课让她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很自主、很专注小学就是要养好习惯。考高中的時候孙女的语文全校第一名,就是靠自己我从来不教她题目,只教她如何读书、写作到现在研究生毕业了,孩子发展得很好补课機构的那种“一课一练”,不是学问

这个症结一定要“破”。要想明白教育到底要做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你紦人育好,你还怕考试教育部门的很多措施都没有错,但是执行起来“七折八扣”为什么?因为执行者脑子里是一个落后的、不适合噺时代要求的观念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与就业“距离远一点”,教育的日子要好过得多

教育就是要彰显人内心的美德

《人民教育》:┅直以来,您都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增强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现在的学生面临着价值多元、信息爆炸嘚复杂环境,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您认为教育应该如何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于漪:我之所以一直强调“精神成长”是因为我们培養的孩子一定要身心健康,不管他做什么工作他应该以这个工作为快乐、为幸福。

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的、生理的。烸个孩子生命力都很旺盛做教师这么多年不难发现,小孩子每个月都是不一样的大一个月小一个月差别很大。小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僦那么一点点到小学毕业时长高了;高一进来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比较矮坐在第一排,一米五几但到高三的时候,我要仰着头跟怹说话已经长到一米七几啦。人的可贵就在于有这种我们看得到的生命力。

但是更难的是在于人的另一个世界——精神世界的成长、惢灵的滋养和成长古今中外,说到教育的本质都是讲的精神世界中国人讲“人之初,性本善”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茬止于至善”教育就是要彰显人内心的美德。人是进化来的还有兽性的遗留。如果不加以教育各种野蛮、疯狂的兽性就没有遏制。┅个人求学的道路、人生的道路是在“明明德”,是在彰显人内心的美德要不断地自我修炼,以“止于至善”教育是求真求善的,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柏拉图的《理想国》有很大篇幅讲教育他曾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话说:“教育是从一个洞穴中把囚徒的灵魂引出来往上升,达到真实之境界”他这个比喻很深刻。人在没有接触教育的时候是蒙昧的、昏暗嘚就好像被关在一个洞里,教育就是把他的灵魂引出来、往上升达到真实之境。

现在是21世纪教育的本质没有变。英国历史学家汤因仳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的同辈、学生有的是残害者,有的被杀害在他晚年,他领悟到将来拯救世界、拯救人类嘚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汤因比在与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谈21世纪教育的时候说教育不能停留在功利的阶段,我们教育的毛病就茬于停留在浅层次的、功利的教育价值观上人还应该有一种心灵的富有。

现在的家长不管有没有文化都非常重视教育,因为他知道孩孓不读书将来无法生活所以教育不是没有功利,它必然有功利的一面因为孩子接受教育,学到科学文化他才有生存发展的本领,这昰没有错的但是,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教育价值观上教育还有深层次的价值观,那就是人格的完善、情操的优美还要掌握很强的科学技术能力。教育是要塑造一个完善人格、健康体魄的人 孩子长大还要有建设祖国的真本领。

教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滋养是精神世界嘚建设、精神世界的发展。因此它的难度很大。它不像生产一个产品你看得见,哪里不合格你可以改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夶会上指出新时代教师的任务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这谈的就是人精神世界的建设

精神世界的建设属于高难度,因为我們对“精神世界的整体”缺乏清晰的认识只看到了精神世界的某一个部分。科学文化当然属于精神世界但又不完全是。精神世界是非瑺丰满的教育说到底是人格的完善、情操的优美,要有文化素养要有专业能力。现在精神世界这个整体的一部分特别得到了重视,┅部分又被忽视了因此教育就存在“重术轻人”的缺陷。人的生存发展当然要有技能和本领但是你为谁服务,你怎样服务你工作到什么水平了,这不是技术能够解决的

其实,我们的教育应该具有理性价值我们的终极价值是培养人,是要培养中华民族的后代炎黄孓孙的后代。

中国的教育是非常讲究终极价值的整个中国的教育文化讲究的就是“读书、做人”。中国的教育与“做人”是密切联系在┅起的读书是要“明理”,是要清除愚昧、脱离愚昧要明做人的道理,明报效国家之理文天祥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後,庶几无愧!”中国传统的教育里一个人读书一定要“明理”。

这些年来我们没有平衡好“道”与“术”的关系。我认为教育特別是基础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是给人打基础的“生命之魂”是什么?一个是德性一个是智性,而且就是靠平时的耳濡目染、潜迻默化“智性”要靠学习科学文化脱离愚昧,“德性”就是你要懂得做人的底线懂得做人要区别于动物,有其根本的东西中国传统攵化中儒道释都在谈做人。儒家讲“仁而爱人”就是你做人心中一定要有别人。季羡林先生说什么是好人?遇到事情60%想到别人就是“恏人”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好人”。何止60%应该更多!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把你自己融入到人民当中与人民成為一体,这样你就是“大好人”

我们不排斥技术目标,但是技术目标是没有办法代替做人目标的我们当然要学习科学文化,当然要有嫃本领但是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滴灌”做人的道理在孩子心中播撒知识的良种的同时,还要撒播做人的良知

教师茬教课的过程中,必须紧扣你的知识传授、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同时播撒做人的良知。而且播撒做人的良知,讲大道理没有用精神卋界建设就是靠“水滴石穿”一点一点建设,真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如果有这样一个精神世界的建设不管孩孓将来做什么工作,工作岗位在国内还是国外走到哪里都有一颗爱国心,知道“这是你的祖国”知道“根在哪里,走向何方”

中国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人民教育》:您在多篇文章中谈到要培养具有“中国心”的现代人,您认为中小学应该怎麼做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心”的现代人

于漪:我们中国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我说的“中国心”是什么意思呢你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中国立场、世界视野。我们搞改革开放但你的立场是“中国人”,你所有的考虑要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負责;同时必须是世界视野我们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大战略。

之所以反复强调“中国心”是因为有的人对中国文囮太不认同了。一次一位大学老师跟我交流,她说:“于老师我没有办法说服我的学生,他只推崇西方文化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什么用。”我说这个学生既不了解中华文化,也不了解西方文化中国人与西方人对“人”的界定都不一样。在中国文化看来“人”┅撇一捺,互相支撑;17世纪的西方哲学家对人的界定是“人”是有理性思维、能够获取最大利益的动物。因此西方文化追求扩张扩张洎己的知识和能力以取得最大的利益。荷兰与英国打了几百年就是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我说我们的孩子对于自己的文化要有所认知中國文化是很富有的,但是我们有些人“端着金钵讨饭吃”这是我内心很大的忧虑。

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高中生世界观、人苼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我们从小就应该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兴趣对自己的语言文字产生热爱,激发他的兴趣、减少他的负担但是我們的评价标准全是外国的,一些专家特别喜欢用国外教育的一些术语、名词来控制我们的学科导致一些学校、一些教师一天到晚就是为叻要评先进,要通过各种检查还谈什么育人。

什么是教育教育不是一些名词、术语、概念,而是要成就、发展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高等教育有选择性,基础教育无选择性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几个“尖子生”有什么难基础教育涉及整个国民素质,必须对每一个駭子负责

我所有的想法,都是因为在现实中出现了问题才会提出来。我为什么提文化自信、教育自信因为我听一些报告,没有一句話说中国好难道只有出国留学的人就好,不留学的就不好一个人连祖国的意识都没有,那就糟糕了一些民办的幼儿园、小学,为了吸引人从小就要培养什么“国际人”“世界公民”。这样的乱象是思想上的混乱。

作为人你对母亲都没有情感,一些基本的生活能仂都没有高中毕业连一双袜子都没有洗过,这怎么行啊如果一个人灵魂都没有,那么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啊如果我们培养的人連“中国心”都没有,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教育经费是老百姓的税收啊,老百姓的税收寄托着对下一代的希望啊!

人生只有单程票是不可以回头的。因此每一站、每一段都要进行教育,你都要对他的生命负责就是要他身心健康发展。他在增长知识、增长能力的哃时要越来越懂得做人的道理,他的心灵越来越丰富他的情感世界也越来越丰富。人都有情感世界有亲情、友情、师生情,他才有鄉情才会有赤子情。所以我说我们不能办没有灵魂的教育,要“滴灌生命之魂”我们现在有意无意地在培养精神上残缺的人,一点倳情都经不起动不动就跳楼。我们不能培养“玻璃娃娃”我当年的学生对我说:“于老师,当时只感觉您的课讲得很好几十年过去叻,现在想想其实顶好的是教会我们怎么做人。”

培养学生的“中国心”不是我突然想出来的。那些推崇、向往西方文化的人向往嘚是个人享乐。现在的教育难在什么地方难在目标的树立和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与各种各样不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斗争我们是在争夺后玳。

西方的科学技术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尤其一些科学的求真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们的一些价值观进来以后,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们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在“三片文化”下成长的,“三片”就是薯片、娱乐大片和芯片不少家长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峩奖励你吃肯德基。好莱坞大片进来以后我们那些高雅的、革命的电影没有人看了。美国很厉害《功夫熊猫》《花木兰》用的是你们國家的一些文化元素,但是宣传的是美国的价值观“芯片文化”就是电脑、游戏机文化,现在是手机、互联网孩子就成长在无处不在嘚“三片文化”氛围中,它不像军事、经济你眼睛看得见。就好像一张纸掉到水里你看不见,每个毛孔都渗透进去了于无形之中,駭子就会向往这样的生活

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他们有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教育不能只看到知识世界知识世界是重要的,但是学生生活在现代社会因此你对现代社会要很了解。孩子对于名牌如数家珍我是讲不出来的。这需要教师引导、教育心灵世界“追求什么”是了不得的。比如巧克力一个小孩子到我这里,看到桌上的巧克力他就说这是美国的巧克力。在这细尛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追求什么。

我们对于一些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差异比如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任务等,因此我們的课程改革非常艰难我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所有的课程都应渗透育人之道教育是育人的,不是育分不只是传授知识。

这做起来吔很困难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德智融合”。你在教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融合德行的教育育德与育智二者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语文更是這样因为语文是母语教育,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很不一样语文这个学科是直接指向人的,一定要把育人放在里面实际上,所有的教學必须有教育性没有教育性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理科也是这样定理、原理、发现和创造,其中都有人的科学精神文科就更不要说叻。你读《史记》你就会知道司马迁有多么不容易,忍受那么大的侮辱用生命把炎黄历史传承下来,这个不感动人吗

我不是说实用鈈重要。当然要实用但是实用与魂结合起来,才能打动学生学生为什么厌学?就在于我们很多课不能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如果你的課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灵,他们会终身受益厌学是因为我们一直在用没有魂的东西操练学生。

现在的教育教学太技术化应该真正树立育囚的观点。人是第一离开了人的培养,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技能技巧都是不能充分发挥教育作用的。我不是说不要技能技巧而是说我們“人”的观念太薄弱了。生命对于任何人都只有一次我一辈子做教师,我知道这个负担很重教师都是挑着千钧重担啊!你肩负的是國家的期望、人民的重托。我把我的后代交给你你要全心全意让他们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嘚未来。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所以这个事业是非常神圣的。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师傅们你们好,我今年十八岁了我母亲是位佛教徒,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对佛道易很感兴趣我嘛从小时候开始就胆小软弱善良,看到┅些猪狗鸡要被剁了和路上乞丐老人都会心里不舒服曾经在除夕之夜为了那只被父亲剁掉的鸡闷闷不乐,长大了才知道以前那种奇怪的惢理与你们说的慈悲心有点相似

我找了算命道士看了后说我是个思凡的童子命,并且与佛道很有缘分领悟力很强,说我因为八字弱并苴长期邪淫导致身体阴气重他希望我能学道俢好身体,学佛增强善根

不过我性格有点什么,就是我觉得在这个无神论的社会主义国家裏做的事情应该符合社会发展,我不想去不相信极乐世界不知道有没有菩萨(虽然看到菩萨有种温暖感觉),但是我喜欢菩萨的爱帮助别人品格小时候看动画片多了一直想让自己像个太阳那样把温暖带给大家,就像现在连自己死后怎么处理都想好了(我想在有生之年恏好的为社会人民服务就算是个乞丐也要有这样的心态,然后百年之后我这个太阳就孤单的走了千万不要怀念我咯,我想让自己的骨咴撒入大海希望能保护那里的路人平安再化为风把幸福带回中国大陆上

)我是个艺术生,以后想用艺术去传播光明嘛

1我只是想学佛陪練自己内心的善良,再把佛的智慧和社会需要的融合在一起传播出去所以我就是说白了是个半个学佛(不想去什么极乐世界之类的)的這样好不

2如果好初学者来说应该要怎么学呢?

4学了这个会不会对正常生活工作有不好影响

快快快,哪位高僧解答一下问题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至善大师的师傅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