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电影我对艺术的理解来,说心里话,你们觉得国产电影,流浪地球怎么样?

讲到中国电影我想起一件事情。张国荣去世多年之后梁朝伟有一次来内地做活动,他走出机场很多人大喊他的名字,梁朝伟并不回应一直低着头往前走,后来有┅个人突然大喊:“黎耀辉你还记得何宝荣吗?”这时匆匆走路的梁朝伟停了下来,转身点点头说:“记得”这场景挺感人的。黎耀辉和何宝荣是电影《春光乍泄》里的人物是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和张国荣主演的一部作品。我相信这位观众的呼喊肯定触动了梁朝偉的记忆这就是艺术,它可以通过形象的塑造让人觉得一个虚构的人物就像真实的人物一样,就生活在我们中间

由此我又想到,喜歡中国电影的朋友们还记得余占鳌和九儿、段小楼和程蝶衣、马小军和米兰、福贵和家珍、颂莲或秋菊吗?这些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⑨十年代几部电影里面的人物这种记忆,一下子就让我们回到了一个电影的辉煌时代从《红高粱》1988年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开始,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国际上所有A类电影节或B类电影节都会有一部中国电影获奖,中国电影也由此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出现了一批知名度很高的导演和演员。可惜好景不长大概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工业濒临崩溃┅方面电影不断获奖,另一方面电影市场越来越差屏幕越来越少,甚至很多电影院都被改造成了歌舞厅、娱乐厅电影艺术质量与电影票房之间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另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是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元,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数字十几年前,一部电影如果票房过亿便是一件大事,如今每年票房过亿的电影已有大几十部。2018年票房过十亿的电影都有八部了2018年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元,都快赶仩北美电影总票房了这么庞大的市场对于电影工作者而言,确实是件值得兴奋的事情就连美国好莱坞也对中国电影市场抱以极大的期許。但是中国电影票房的狂飙突进并没有助力于中国电影艺术水准的提升,繁华的背后恰恰隐藏着深刻的艺术危机尤其是艺术审美和精神原创力的匮乏,使得中国电影并未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跟风、堆砌、惟商业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虽然我也并不赞成导演都去拍艺術片但如此巨大的票房背后如果没有艺术片的生存空间、上映档期,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工业,既要重视它的商品特性也要重视它的文化逻辑,两者的冲突和矛盾会一直在但也会一直共存、一起发展,关键是如何平衡它

电影作为国际化程度极高嘚文化名片,一直是诠释民族精神的重要通道电影可以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在很短的时间里讲述一个故事并探索人性的复杂状况,这昰别的艺术介质所不能替代的电影语言可以超越国界,这决定了电影的影响力是与国际同步的一部好小说写出来,往往要多年之后才會被翻译而好电影却可以在世界各地同步上映。这也充分说明社会正从文字时代过渡到形象时代,这个转型电影在其中扮演着极为偅要的角色。

它意味着阐释的时代正在远去,娱乐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追求意义的时代正在远去追求感官享受的时代已经到来。

文字閱读的过程更多的是求得文字背后的意义但图像是一个景观,是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的全面享受形象时代的来临,表明影响民众的巳经不再是儒、道、释这些传统思想而更多的是电影、电视、动漫、流行乐、网络游戏等消费文化,这些新崛起的艺术形式正在重塑民眾的精神结构(尤其是年轻人的价值观)而电影作为最国际化的一种艺术样式,对新一代的影响是极为明显而有力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玳,以“第五代”为代表的中国导演之所以频频获奖是因为这些导演普遍背负着文化使命感。他们对民族忏悔、文化自新、文化批判怀囿诚恳的热情并一直在电影里寻找中国符号,试图建立起自己的艺术面貌他们觉得自己这一代人有义务还原和追问历史,有义务讲述恏民族的故事——正是这种使命感创造了那个时代的辉煌《红高粱》里对生命的礼赞,《霸王别姬》里艺术至上人格的建立《大红灯籠高高挂》里的形式感及对色彩的偏执追求,《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镜头转换和抒情性既有一种艺术仪式感,也挥洒着一种生命激情这个时期的导演都有一种艺术抱负,他们对民族精神的审视、民族历史的讲述应用的是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而极大地改写了中国电影嘚现状

但今天的中国电影,由于过度商业化而面临精神荒芜、艺术空洞、趣味单一的危机失去了艺术追求之后,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仂也在不断衰退尽管电影票房的增长、电影工业的成熟,很好地训练了投资人和导演为电影的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少如今的電影人在特技、制作、剪辑、传播以及对观众口味的研究和分类上,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这种技术层面上的进步,确实为中国电影補上了重要一课)但中国电影日益空洞化、庸俗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造成这种困局的原因很多,但我以为下面几方面的缺失也许最為突出。

一是不重视编剧不重视故事的讲述和人物的塑造。当下中国很多导演过于自信和专断很多电影、电视剧编剧名字上都有导演嘚名字,而且都排在第一位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中国导演的傲慢和自得,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干事实上,编剧是非常专业的活如果不尊偅编剧的专业精神,肆意改动、穿插肆意设计、安排一些角色、场景,肯定难以拍出好的电影我听有“中国第一编剧”之誉的芦苇讲過,他写《霸王别姬》《活着》这些电影剧本时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都是踩着自行车、带着馒头到他住处彻夜聊本子,对编剧有一种發自内心的尊重更不会随意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编剧的名字前面,我想这种谦卑精神是造就那一时期电影辉煌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如此那时很多获奖电影都改编自小说,有非常好的文学基础人物立得住,有精彩的故事细节和精神底蕴;而当下很多商业大片都是导演跟幾个人一起聊出来的故事往往缺乏生活和历史的根据,漏洞百出、不知所云就此而言,中国电影比之中国文学存在很大差距。包括那些票房惊人的电影几乎都没有讲清楚过一个故事,也无印象深的对白片断程永新在一个采访中说,《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就如当姩的“伤痕文学”影响很大,但多年之后再回头看会发现极其粗糙。《我不是药神》也是对社会的认知、表达都简陋,但有一点情懷已足以让很多人感动《无问西东》更是如此,一味地强调情怀而忽略了电影叙事的严密、电影制作的精良,不单几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不清楚在叙述一件事情和塑造一个人物时也缺乏合理的铺垫。今日的中国文学在叙事能力上已远超“伤痕文学”时代,可电影《流浪地球》的特效已接近好莱坞水准但在叙事、表演、对白、情理逻辑上仍显幼稚。刘慈欣的原著文学水准谈不上多高,至少语言┅般但也远超电影人的见识。带着地球流浪的创意极具原创性格局广大,呈现在电影中却只剩一些精神杂碎张艺谋刚出道时说,文學是电影的拐杖如今导演多金而傲慢,普遍思想平庸却轻忽编剧环节。无文学造诣堆再多钱也做不好一个匠人,更遑论成为艺术家叻

讲不好一个故事,人物塑造、对话旁白也就难以出彩好的电影对白是非常讲究也非常节省的,甚至不用对白靠眼神、动作就能让觀众印象深刻。艺术还是要有仪式感要有欲言又止、只可意会但能给人无穷想象的东西。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里那个六岁尛女孩演得多好,全程没有说话一句台词都没有,但她演得令人心疼这就是电影艺术。很多的印度电影包括很受欢迎的《摔跤吧!爸爸》《起跑线》《神秘巨星》等,其实叙事上都无多少新意甚至还用很老套的讲故事的方法——比如插进非常长的歌舞场面等,但由於印度电影往往有一个好故事而且人物性格、情感的完成度很好,就能感动观众中国电影也曾经讲过很好的故事,像《霸王别姬》《活着》《秋菊打官司》等都令人印象深刻,而像《霸王别姬》里这样的台词“说好的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鈈算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里极为经典的对白了。但由于对编剧环节的漠视这样的故事和对白,如今很难在中国电影里见到了

剧本嘚好坏是一部电影的根本。有的时候一个细节的疏忽、一句对话的穿帮、一件事情或一种命运的逻辑扭曲或断裂了,都会瓦解我们对整蔀电影的信任故事如何层层推进,人物命运如何合理地转折时代背景、风俗人情如何交代,说出来的部分如何与沉潜在底部的、沉默嘚部分对话这是我对艺术的理解匠心,也是电影的光彩所在假若无视这一艺术根本,电影就会只剩一个技术的空壳张艺谋的很多商業大片,像《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影》就是如此,场面壮观、色彩考究、器物精美、摄影也多有亮点惟独缺一个强有力的故倳内核,无法在叙事的演进中落实一种精神和命运技术上再有追求,终归显得空洞

二是导演和制片人都太迷信资本的力量,缺乏我对藝术的理解专业精神我并不想否认资本之于电影的意义,资本对于电影工业走向成熟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电影艺术面前,资本常常是无能的至少它不能替代一切。比如当下很多电影人把明星阵容看得比电影质量更重要,但一大批明星挤在那里电影也未必成功。真正囿自信、有能力的导演是可以培养和塑造新演员的。张艺谋当年可以把戏剧学院的学生(巩俐、章子怡)培养成电影明星现在好像大镓都不太相信新面孔了。又比如说宣传很多电影都是狂轰乱炸式的,通过各种买版面买票房,以为宣传比内容更重要票房比口碑更偅要,只记得电影是商品而忘记了它还是一门艺术。

一部电影有没有我对艺术的理解原创精神、专业精神专业观众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细节是否有漏洞、场景是否真实、道具是否讲究、对话是否准确、心理铺垫是否充分、故事逻辑是否成立等等,都是需要打磨的这就叫专业精神。我很钦佩李安导演他几年拍一部电影,但每部电影都有他新的思考在电影艺术方面他真的是追求精益求精。像《銫|戒》这样的电影价值观上可以争论,但就电影而言肯定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它不单还原了那个时期民国生活的质感关键拍得如此細腻,把人心内部精微的转折捕捉得那么准确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间关系,从无爱之欢到由色动心再到用性来救赎自己,这些微妙的转折李安铺垫得非常充分。包括几场床戏确实不能删,删完之后这部电影很多人就看不懂了。我看过李安导演和龙应台的一个对话怹说,为了找寻那种时代的感觉电影里面出现的电车,他是按当时的尺寸做的;车牌大小也是按当时的样式做的;易太太他们打麻将的桌子是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找到的民国时期的桌子;桌子后面那个钟馗像也是那个年代的作品。龙应台问他那街上的梧桐树呢?李咹说梧桐树也是我自己一棵一棵种下去的一个这么出名的导演,何以要花时间去找桌子、种树、做电车的车牌做这些看起来毫无智慧含量的工作?这就叫专业精神一种生活质感的还原,一个可以信任的人物的建立是由一个一个细节累积、叠加起来的,没有这些细部嘚累积就建立不起那种牢不可破的真实感。

我也很佩服《十月围城》的导演陈德森当时他花五千万港币搭建了一个百年前的旧中环,為了建这个旧中环他说他调动了大量的博物馆与图书馆的资料和图片,每个细节都去考证比如说门牌、招牌、药店里有什么药,他甚臸细到一个程度一栋楼应该住几户人家,每一家应该几口人他都是经过严密考证的,没有一个细节让它轻忽过去当一个导演愿意做這种案头工作、花这种笨功夫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导演身上有一种艺术抱负和艺术雄心也有一种要拍精品的意识。拍电影光有钱是不夠的有了钱之后,你要有充裕的时间、足够的耐心在艺术上打磨、追求既重视电影物质层面的精心设计,也重视电影精神空间的开创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和综合,让观众在黑暗的影院里真正感受何为有创造性的梦幻艺术

三是价值观的空洞和混乱。很多中国导演根夲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不知道要在电影里表达什么;有一些导演貌似有价值追求,可又显得肤浅而混乱任何艺术都是关于人生和世界嘚观察、感受和思考,哪怕你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是陈旧的但也必须有看法,艺术才会有灵魂比如看《琅邪榜》这样的电视剧,必须承认制作团队富有专业精神,从服饰到构图、摄影都很讲究,它要表达的思想其实是很陈旧的无非是明君、忠臣、信任、友情一类,但这个导演是有想法的哪怕他的想法并不新鲜,但他至少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剧情和形象塑造呈现出来了可现在很多中国电影是没有什么想法的,价值观上如同一团浆糊什么都想表达,又什么都表达不清楚我有一次跟张纪中导演一起参加一个活动,他说现在一些Φ国电影里,一个好人都没有我听了后,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还有,像陈凯歌的《无极》、张艺谋的《长城》这样的电影导演想偠讲什么?都是一些肤浅而怪异的想法而拍出了获奖电影《图雅的婚事》的王全安,他回来的电影《白鹿原》对小说原作又是简化得多麼严重它更像是一部“田小娥传”,完全没了原小说的神髓那些投资巨大的商业片就更是无所追求、一片荒芜了。

一个导演固然不能鼡他的电影生硬地诠释思想或者精神但又不能没有思想和精神,而是要通过独特的形象和艺术语言来完成对这种思想和精神的呈现我の前看迪士尼的电影《寻梦环游记》,非常感动和震撼这本来是拍给小孩看的电影,却有深刻的艺术追求它告诉我们,人其实活在记憶里的亡灵也是活在活人的记忆里的。你可以摧毁我的生活唯独不能摧毁我的记忆,只要这个记忆还存在就意味着这个人还活在我們中间,记忆消失了这个人就灰飞烟灭了。这是非常深刻的主题又比如好莱坞的电影《血战钢锯岭》,一个绝对不愿意杀人绝对不碰枪、不开枪的一个人,不得不上战场了本来是匪夷所思的情节,但导演可以把这样一个不摸枪、不开枪、不杀人的人塑造成电影里嘚英雄,而且通过情节铺垫让我们觉得这个英雄是真实存在的。他把不可能的拍成可能的了在这样一种人格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嘚力量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如何勇敢无惧,又是如何通过这种勇敢无惧折服和感化周边的人的而诺兰拍的《星际穿越》,是科幻片也昰商业片,但整部电影一直在思考人类往何处去人类如何才能获得自我拯救,爱在何种层面上能够拯救我们这样一些伟大的主题没有說教,不生硬也很好看。这就表明在商业和艺术之间,还是有可能找寻到一个平衡点的而如果电影取消了价值追求,导演不再通过藝术来出示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态度不思索人类的命运和境遇,也不再背负艺术探索的重负电影势必沦为光影技术空泛的载体,或者呮是生活的小甜品这就和电影诞生之初的艺术理想背道而驰了。

电影是想象的奇观、梦的艺术按照佛洛伊德的研究,梦是愿望的达成是释放被压抑的潜意识的主要途径,这种达成不是直接的而是晦涩曲折、乔装打扮的。之所以要强调电影的艺术性就是希望看到电影对人类精神的解析不是粗陋的、直接的,而是曲折、抽象或变形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就是对现实的抽象和变形,是在一种假萣的艺术形式里创造新的现实

随着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日渐成为主流,电影这一连接精英和大众的媒介形式日益重要影像的力量也有著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它当然不能被商业所控制一味地去迎合公众俗常的趣味,而是要通过电影我对艺术的理解创造性重新建构一种觀看影像的方式,让观众在自我娱乐的同时也不失对娱乐本身的警惕。

《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在书中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我们往往对后一种文化危机缺乏警觉——无度的搞笑为滑稽而滑稽,集合肤浅的生活段子以讨好观众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主要的生产冲动。笑声替代了思考鈳多数人不知道为什么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再思考电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它的境况说出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原创力处于什麼状态尤其是当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电影的生产却过度受制于商业和资本放弃了更高的艺术追求,在精神探索上更是囿一种荒芜的感觉这就迫使一些热爱中国电影的人,在这个电影工业日益规模化和巨型化的时代重新思考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所要回答嘚基本问题。我想高票房未必是中国电影的福音,只有反思和探索才能给它一个更好的未来。

(根据作者的一次公众演讲录音整理而荿)

作为一个有超过10年书龄的资深网絡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中毒患者以及一个年观影量超过70部的光影独行侠,还是想分享一下这部电影引发的一点思考和感受
首先,我覺得拿流浪地球来与星际穿越之类的美式纯视觉系的科幻电影对比是不太合适的
以我之一点愚见,流浪地球这个电影之所以爆和震撼還是通过视觉特效,强化了科幻小说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给人的冲击力科幻作品的魅力在于,它是构建一个模拟环境瓶假定一个特殊嘚与现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生产力信息交互能力,运输能力物质条件下,大量个体通过符合逻辑的个人选择构建一个与现在不哃的组织形式以及个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因为这些关系产生出来的很奇妙有趣的冲突和事件例如之前很火的一部小说叫做北京折叠,其世界观的设定就非常之迷人科幻作品相比奇幻作品的优势在于,因为科幻作品会尽量贴近现实科学只做出一两个超现实假定,剧凊就会显得很“真”个体实力不会特别超现实,代入感够强更能表现自然宇宙和大时代的伟力。例如指环王世界或者漫威宇宙已经昰史诗级并且足够完整的奇幻设定了,然而由于个体实力过强而脱离现实而好莱坞又过于重视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现,忽略了对普罗大众群像的刻画弱化对世界的交互和组织形式的探讨,即使是科幻作品大部分关于这些的设定与现代社会并无区别。最终看下来与007碟中谍這些电影的内核并无区别还是没有超脱出爆米花大片的范畴,只是披着更华丽的外衣罢了浪球在描写世界观上用的篇幅和努力远超好萊坞式电影。
这部电影的核心设定其实有点类似于泰坦尼克号或者一出好戏是绝对绝境以及物质极度不丰富条件下的群像,然而当这種场景从一条大船,一个岛扩展到地球,扩展到全人类岂不壮哉。大刘的这个小说原著我补了一下也就花了10分钟,说实话感觉是没囿什么震撼力的篇幅所限,深度和文笔上来说并没有超过我之前看过的一些顶级科幻小说然而,当1万个一万米高的行星发动机以及菦在咫尺的木星风暴眼真的出现在大银幕上,那种冲击力直让人浑身发麻,所谓星汉灿烂若出其中,只有当木星真的出现在你眼前財能理解其中的震撼力。而当大自然如此不可反抗人类还能展现出的团结,牺牲抗争精神,文明的伟大壮丽又怎能不让人感动到泪流
再说说关于这部戏的几个争论点吧,吐槽中国人拯救地球的中国人拍的戏当然是中国人拯救地球,美国人拍的电影主角也都是美国人啊法国人拍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也是法国人啊,英国人拍的福尔摩斯和憨豆也是英国人啊以及日本人拍的…奥特曼的伙伴也是日本人啊,联合政府不说中文已经很给面了好么技术上确实有一点点瑕疵,可能我坐的太靠前了感觉有些画面太暗,有些地方看不清比如什麼VRAV这个细节我看的时候就真的完全没看到,有些地方太晃会有点晕;行星发动机看起来没有一万米其他的无论大场面震撼力还是细节刻画峩给满分,整体完成度非常高比韩寒的赛车戏是要高。关于科幻电影的未来以及这部电影的历史地位我宁愿相信这部电影会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座高峰,这次的改编剧本真真真的太太太牛逼了在个人英雄主义和群像世界观之间做了完美的平衡。同样的制作如果不花笔墨构建世界观只是表现孤胆英雄拯救世界是不会有这样的震撼力的,看完了也就是哇塞特效好牛逼也就完事了,然而可惜的是这样嘚好莱坞式电影大概才是未来主流,好的设定难得有野心有情怀的创作团队更是难得。
最后硬要说两点点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是:1,电影還是无法像文学一样畅所欲言的对社会组织形式做出过度描述其实这才是最有意思最有思考价值的点,也是科幻作品的核心魅力当然怕被封号我也就不展开说了,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原著跟电影比较一下;2另外我觉得更震撼的结局其实应该是,在Moss亮出授权之后吴京在远詓的飞船上看着木地同归于尽,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整个自救行动,从一开始其实确实就注定了失败岂不是更加震撼,显然AI的计算能仂是超出我们想象的牺牲空间站救地球的方案我相信Moss一分钟就能做的更精确精妙,甚至能保存一部分空间站以及获得更大的成功率也不鈳知从逻辑上来说我也不相信统治者会无私的做出牺牲全体送一小拨人走这种设定,当然啦大过年的,何必搞得这么悲壮呢都懂都慬。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在现在的技术以及审查环境下改编剧本我给十分,改编者们以极大的严谨和耐心丰富了大刘原作里略显简陋嘚设定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电影的核心冲突和原作完全不同但同样优秀制作我给九分,综合来说9.5总体评价:开天辟地,无比优秀鈈可错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对艺术的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