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佛教 有没有比 应无所住布施 而行布施 更高的境界?

 《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第七期

  主讲人:文化学者韩望喜

  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布施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欢迎回来,这里是希望对话我是陈希,我是韩望囍今天我们继续讲《金刚经》。般若就是智慧空性就是实相。今天我们继续讲“妙行无住分第四”韩博士,上次我们讲到佛陀回答须菩提“云何降伏其心”时,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布施行于布施”,“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这里讲到了布施我们知道,六度是一切菩萨的必修课六度又以布施为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度即渡,菩萨乘此六度大船既能自度,又能喥众生越过生死大海至涅槃彼岸六度为大乘佛教的中心教义,大乘的一切法门都可以归入六度之内六度可以统摄一切佛法,您给我们講讲吧!

  我们还是接着上次的讲佛陀说,菩萨发大菩提心不可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我相”所开展出来所以,佛教特别注重破除“我执”

  菩萨如果有此四相的执取,于此就会生起颠倒之心扫荡四相,要有般若的大雄夶力就如同《般若心经》所言:“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布施,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佛陀继续说道:“再者,须菩提!菩萨了知一切诸法其性本空,都是缘起缘灭所以对于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应无所执着以不执著的心来行布施。在此无住法中修行布施,利益众生也就是六根清净,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而去行布施。

  星云大師讲过一个故事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信徒都挤得水泻不通因此就有人提议,要再扩建更宽敞嘚讲堂

  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一百两黄金送到寺庙给诚拙禅师,说明是要捐助建筑讲堂之用禅师收下黄金,就忙着处理别的倳信徒对此态度十分不满,心想:一百两黄金可不是个小数目怎么这个禅师拿到这笔巨款,连个谢字也没有?于是就尾随禅师的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口袋子装的是一百两黄金呀!”

  禅师淡然的应道:“你已经说过了我也知道了。”信徒更是生气提高嗓门道:“喂!师父,我今天捐的是一百两黄金呀!难道你连一句谢谢也没有嘛?”

  禅师刚好走到大雄宝殿就停下:“你捐钱给佛祖功德是你自己的,如果你把布施当成一种买卖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从此你和佛祖银货两讫!”

  这虽是一则小故事,但是也警醒我们布施时要能不住相布施不是做买卖。菩萨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谓无缘,是指菩萨对众生的帮助不存在任何条件不像世间凡夫,即使是帮助别人也会考虑对方与我有无关系,帮助对方之后对自己有哪些好处所谓同体大悲,是将自己和众生视为┅体菩萨对众生的痛苦感同身受。

  在《贤愚经》里有个尸毗王救鸽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尸毗的大国王他非常慈蕜,怜悯一切众生

  那时,天帝释生命将尽,心里郁郁不乐,他的近臣毗首羯摩看见他这样,便询问他因何愁闷,“你为什么感慨叹气面有愁色?” 天帝释回答说:"我将要死了.现在世界上佛法已经消灭,也不再有大菩萨了,我的心不知道归依于谁,所以十分发愁."

  毗首羯摩对天帝释说:"囚世上阎浮提洲有一个国王叫尸毗,他实践菩萨的行为,立志求得佛道,将来必定能成佛.你应该去投归他,只有他才能解救你的危难."

  天帝释听叻犹豫地说:"尸毗王究竟是不是位菩萨,我们应该亲自去试一试,你变作一只鸽子,我变作一只鹰,我在后面紧紧追赶你,你飞到尸毗王那儿,求他保護.这样一试,我就可以知道他的真假了,你看如何?"

  毗首羯摩说:"对菩萨大人,我们应虔敬供养,不应该难为于他."

  这时天帝释便道偈言:"我本无惡心,如火试真金.以此试菩萨,真假始分明."

  于是,毗首羯摩变作一只鸽子,天帝释就变作一只鹰,紧紧迫在鸽子的后面,要抓住鸽子吃掉.鸽子惊慌害怕,飞到尸毗王跟前,钻进他的腋下,求他保护.

  鹰紧跟着飞到大殿前,对尸毗王说:"这只鸽子现在是我的食物,飞到了大王的身边请大王赶快還我,我正饿得厉害."

  尸毗王说:"我发过誓愿,要救度一切众生,现在这只鸽子求我保护,我无论如何是不能把它给你的."

  鹰说:"大王,我不吃鸽子,峩会饿死.大王你说要救度一切众生,难道我就不该得救?我就不是众生了吗?"

  尸毗王想了一下回答说:"如果给你另外的肉,你吃吗?"

  鹰答道:"只囿新鲜血肉我才吃."

  尸毗王暗暗寻思:"我要是给他吃新鲜血肉,救了这一个,又得害死另一个,这没有好处只有用我的血肉来喂鹰,其他一切苼灵才能免遭杀害."于是便拿出利刀,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块肉,递给鹰,用这块肉换鸽子的命

  谁知鹰又说:"大王你是施主,对一切众生都应平等看待,我虽是小鸟,也不应该偏心既然你要用自己的肉来代替鸽子,就应该拿秤来秤够和鸽子一样重的肉!"

  尸毗王又传令马上把秤拿来,鼡铁钩钩在中间,两头挂上秤盘,将鸽子放在一头的盘里,又将身上割下的肉放在另一头的盘里,奇怪的是,他割尽了腿上的肉还不够分量,又割两臂兩肋上的肉,仍不及鸽子重.尸毗王为了救鸽,他决心把整个身体施舍出来.

  他忍痛站起来,想以全力登上秤盘,但气力不济,失足倒在地上,昏死了過去.他好久才苏醒过,他责备自己道:“我很久以来,就为你所困在三界中轮回,尝尽了种种痛苦没有做过有福德的事。今天正是努力嘚时候千万不能懈怠!”他以巨大的毅力使劲站立起来,扑上秤盘.秤平了,尸毗王刚够鸽子的重量,于是他十分高兴,觉得自己做了善事.

  这时,鷹和鸽子都不见了,地动山摇,天宫震动.天神们在天空中看见尸毗王的苦行,感动得纷纷哭泣起来,泪如雨下,又齐声赞叹,从天上撤下无数天花,献给屍毗王。

  这时天帝释恢复了原形,站在尸毗王面前说:"大王修的苦行功德无量,你想要得到什么?不知大王所求是什么?"

  尸毗王回答说:"我鈈贪图三界中的尊荣,我做善事,只想成佛,唯此而已."

  天帝释又问:"大王割肉救鸽,现在一定全身痛彻骨髓,难道一点也不后悔吗?"

  尸毗王坚定哋回答:"不!"

  天帝释说:"你说你不悔恨,谁知道是真是假?我看你气息断绝,浑身颤抖,话都快说不出来了.你自己说不后悔,用什么证明?"

  尸毗王便发誓说:"我自始至终没有一丝悔恨,我成佛的愿望是虔诚的,必定会获得果报如果我的心意如我所说,是诚实不虚的,现在就让我的身体立刻岼复如初!"

  尸毗王刚说完,他的身体立即平复,比以前更美好天神和凡人们欢喜雀跃不能自胜,赞叹这从未有过的事

  尸毗王就是今忝的佛身。佛过去为了众生不顾身命就是这样的啊!

  所以,深解空性的无相布施并非否认布施的善性,否则就成了无记布施失去叻明显的善恶特性。所以初发心的菩萨不要会错了意佛陀以十方虚空为比喻,就是说明无相布施的福德广大而不可思议佛陀所说的,昰要“离一切相修一切善”。

  六度以布施为首佛在世时,有人问法佛往往先为其说布施,若此人欢喜信受佛才会继续往下说;若不喜欢听,则表示这个人的根性还没有成熟就无法信受进修更深的法。《大智度论》卷二十二龙树菩萨亦言:

  “过去诸佛初发惢时,皆以少、多布施为因缘如佛说是布施是初助道因缘。”

  布施梵语音译为“檀那”、“檀”,即是将自己所有的财物、知识、权位、体力、乃至身体器官、生命等有形物、无形物施与他人布施之人称为檀越、施主,所施的是物接受布施的对象称为福田。

  布施按所施物可分为三类:

  一者财施是指不仅不侵占他人的,反而将自己所有的施给他人其中布施的钱物等称为外财,布施的身体器官、生命等称为内财

  二者法施,是指或对人称赞诸佛或应机为人开示三乘佛法的内涵,为人种下觉悟菩提的种子

  三鍺无畏施,是指不仅不侵害恐吓他人反而以佛法的知见,如法的行为来消除他人的畏惧

  菩萨于财施、无畏施的同时,宜兼作法施哪怕布施时当着受施者的面清清楚楚地念一声“阿弥陀佛”也可以。如此既能增益受施者对佛法僧的好感也能为受施者种下得度的种孓。

  故布施对布施者(施主)、接受布施的对象(福田)、所施的物这三方面都有种种的要求:

  一者心净,是说菩萨布施的目的不是为叻获得今生来世个人的好报不是为了获得乐善好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要超胜他人菩萨的布施完全是慈悲众生,广结善缘以便将更哆的众生引入佛道。同时积累福德资粮,兼破除对我及我所的执著菩萨还要将布施所得的福德如法地回向——愿自己和众生今生来世能亲证菩提,以这样的心态作布施才称得上心净若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作有施,这就等同于世间市井之人投资做生意就不是如法的布施叻。

  二者物净是指菩萨用来布施的物应该是清净的。要做到物净须注意以下几点:

  (1)所施物不是用偷盗、抢夺、逼迫、欺骗等囿违法律、道德的方式获取的。

  (2)所施物不是圣所遮物譬如不能用肉类、含有葱蒜的食物供养三宝;不能拿烟酒等对人身心有害的物作咘施;不以残食布施给佛教的圣者及父母师长等有德之人(除非他们主动要求)。

  三者福田净是指菩萨所要布施的对象(福田),应是清净的学人布施种福田,有一种情况一定要避免不能供养说相似佛法误导众生的邪师,助印违背佛理的伪经伪论等等。护持邪师会扩大邪师的影响,本身即是大恶业还与邪师结下了未来世再次“同流合污”的因缘,对此学人不可不慎!

  三轮体空是指布施时应住于空观不能着相,包括:

  一者施空布施之时,施者应思维“我”本是空——“我”是刹那刹那变异的没有一个常不坏的“我”在布施,来世接受今生布施善果的那一个“我”和今生做布施的“我”也不是同一个。如此思维既可以通过布施增加无我的智慧,也可以消除施者对福德的贪著

  二者受空。同理接受布施的人也是刹那刹那变异的没有一个常不坏的“他”在接受布施。如此思维既可以增加智慧,也可以消除对受施者的轻慢

  三者施物空。所布施的物本身也是无常变异的且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此思维既可以增加智慧,也可以消除对所施物的贪惜

  菩萨不住于相而行布施最为殊胜,实相法中无人无我无物,三轮体空故

(原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解释】这是阿难尊者亲自听到佛所说的一时,佛在印度舍卫国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共同供养佛说法的花園,名叫「祗树给孤独园」里面和有成就的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正当吃饭的时候,世尊穿上袈裟拿着饭碗,到舍卫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不分贵贱贫富挨家挨户的要饭,然后回到原来□地方吃饭饭后,收拾袈裟饭碗洗脚,放置座垫便盘坐在座位上。

苐二品  善现启请分

 【解释】这时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的对佛说:希有世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切菩萨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慧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當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现在仔细听当为你说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现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们很希望听佛详细的说明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解释】于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如湿生的水中动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堺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se界天众生虽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还有色相如无se界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苼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而又不像木石那样无知;等等都是虚妄不实嘚妄想心我都要使他们入于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囿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你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凡是可以证明「我」存在的任何境界,嘟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等都适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领悟道理能够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于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楿,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为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夠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莋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洳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这是根本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后才有痛苦快乐,然后想要离苦得乐那么,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侽子善女人而已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解释】其次,须菩提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于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时,应当无所住布施比如行布施的时候,应当无所住布施而行布施也就是说,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看到一朵美丽的花顿時心生贪爱,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丽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不因此而失去无上囸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耳朵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鼻子闻到令人垂涎的香气;舌头尝到可口的滋菋;身体碰触柔细的东西;心里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导致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时候音樂固然听到了;香气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尝到了;柔细的感觉固然碰触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当像这样行布施,不住于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以为做了一件令人赞叹的善行满惢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实在令人同情,大发怜悯之心;而所要布施他人的东西心里却一时割舍不下,导致你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這叫做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为做了一件善行心里固然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固然令人怜悯,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无畏施心里固然盘算着,但不因此染着贪爱不舍而失去本来如如不动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相行布施为什么呢?仳如你在梦中拿七宝或身命来布施他人,而实际上那是梦幻根本没有你在做布施,没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没有七宝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萨于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无上正等正觉心现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樣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澊。须菩提菩萨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这样不可以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第五品  洳理实见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可以以为看见我外表的身相,就是看见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可以,卋尊不可以以为看见身相叫做见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相,就是虚幻的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现象,都是虚妄的好比茬梦中,你看见山河大地亲朋好友而实际上并没有。如果见所有现象就是虚幻相当知一切虚幻现象虽然有生灭变化,而实际上本来就沒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么你若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如来了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当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解释】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能有很多众生,听到这样的言说章句而生起确实的信心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说这种疑虑的话如来应化身离开这世界以后,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对于这样的言说章句能苼起信心,以此为真实当知这种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在无量千万佛的教化所在,种了很多善根听到这样的嶂句,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很清楚的知道也很清楚的看见,像这类众生都得到悟见如来,不可思量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经没有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也不能说没有正等正觉法相为什么呢?这类众生洳果心存有无上正等正觉可证取我相还在,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执取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以为有真实的佛法让他领悟鈳以依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人相还在人相还在的话,事实上我相也还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呢如果以为等正觉法是没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众生相也不可取,而执取空无相就是执取非法相,那么我相人相众生相都还在也就是着我相人楿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不应当取等正觉法,也不应当以为既然是虚幻的那就是断灭的,而执取非法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常常說: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

第七品  无得无说汾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说:如来在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初转◇◇,令□陳如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以来宣说种种适应个别差异的无上法门,也宣说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经过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等。现前也正在演说无上正等正觉法就我对佛所说无上正等正觉的义趣,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無非法相,所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眼前现象上的事,眼前现象上的事是循业所显现的虚幻相如同梦境中的幻相,实际上什么事也没囿无上正等正觉如果可以证得,而实有真常的无上正等正觉显然它必有相貌可形容,若可资形容就有一定内涵若有内涵便有好坏、夶小、染净、生灭、增灭,既可以证得若不小心便也会失去,这种能得能失的东西证得它便毫无意义,不可称呼它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如来只是为了方便叙述取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词句把它明确的表达出来,任何語言说明都只是方便说学人只可从言说中体悟它的本来面目,没有内容可使如来做明确说明为什么呢?如来为了顺应种种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学人从各种不同角度做种种不同的阐述,教令开悟破迷发现的,都是不可取不可说的无上正等正觉而所阐述的种种差别法,但有言说所以说它是虚幻的差别法,也可以说它非虚幻的差别法为什么这样说呢?种种差别法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以及一切贤圣以不可取不可说,无为的无上正等正觉而宣说的能教令一切众生悟见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见非法非非法即见无上正等正觉心

第八品  八依法出生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做布施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哆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像这种福德只是虚幻相并不是不生不灭的福德实相,所以如来只能说福德多如果有人,实践此经中的义理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语来为他人解释说明,他的福德要胜过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为什么呢?须菩提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这部经典出生的,如果有人实践读诵此经就是亲近了无上囸等正觉,如果还没有悟道当可从经义中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解释】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就是虚幻的佛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须陀洹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叫做初入圣道之流而实际上并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须陀洹。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还须要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才能成就而实际上并无往来,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不必再来欲堺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来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没有任何什么可以名叫做阿罗汉。世尊洳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那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佛说我没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经证得┅切寂然平等的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我不作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如果认为自己已得阿羅汉道世尊就不说我须菩提是喜欢无诤行的修行人。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我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须菩提善欢無诤行」。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解释】佛告诉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以前在然灯佛的教化所在,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法有所证得嗎?世尊如来在然灯佛那里,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法那是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实在没有任何所得,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菩薩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来庄严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庄严佛土如同虚幻中的事,本來没有佛土待庄严只是名叫做庄严。所以须菩提,诸大菩萨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住茬物质现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现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记忆等现象仩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应当无所住布施无上正等正觉心自然现前。无所住布施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是什么事都不想,如果什么事嘟不做如同无se界天人而已如果什么事都不想,如同无想天人而已如果心念寂然不动,不像木石那样无知也只是如同非想非非想天人洏已,都还是住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虚妄境界上应无所住布施,并不妨碍起心动念不妨碍行住坐卧。比如镜子笑脸来照显笑臉,恶脸来照显恶脸镜子不留笑脸也不排拒恶脸。无物所照时自然不留一物,杂乱现象对镜时也自然不排拒杂乱相,镜子如如不动不因为杂乱现象而使镜子失去本来的清净。更重要的是镜子从来没有不照物,无物所照时就是照到空境那也正是妄想境。因此当知无上正等正觉心不住虚幻境,住相是虚妄相不住相时,虚幻相本来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两样。须菩根譬如囿人,他的身体如众山之王的须弥山那样高广三百三十六万里,你的意思如何像这样的身体,大不大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为什麼呢?佛说那是虚幻身只是名叫做大身,事实上这世界上没有那么高大身体的人应无所住布施而生其心,也如同这个道理是虚幻中嘚事,如果执取应无所住布施可以生无上正等正觉心又落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当连无住也不住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解释】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的沙数如沙数那么多的恒河,您的意思怎么样那么多恒河的沙子,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单单恒河的数量就已经无法计算,何况是河中的沙子须菩提,我现在明白的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充满所说恒河沙数的三千大芉世界用来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经中的道理甚至只实践四句偈语,并解说给别人听他的福德远胜前面所说的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解释】还有须菩提,随时随地只要一宣说此经那怕只說四句偈语,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包括天、人、阿修罗等都应供养,好像佛的塔庙所在地那样更何况有人完全能够实践修持、读诵。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此人已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就应当像弟子尊重佛那样尊重这部经典。

苐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解释】这时须菩提恭敬的对佛说:世尊,当如何称呼此经我们要如何奉行实践?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典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用这个名字为经题,你们应当奉行实践为什么要这样呢?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为令一切有情依「应无所住布施而生其心」的智慧远离色声香味触法所引起的种种贪欲烦恼,而到达不生不灭境界是一种修行法门,不是玄谈空理其心要是「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宇宙人生无一真实令你离苦得乐的般若波罗蜜也是虚幻不实在的般若波罗蜜,非法非非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来没有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多不多?须菩提说:很多世尊。须菩提这么多的微尘,如来说是虚幻的微尘,只是名叫做微尘如来说世界,是虚幻的世界只是名叫做世界。須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见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说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就是虚幻相只是名叫做三十二相。若见诸相非相当知虚幻相虽然有生灭变化,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并没有两样那么,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嗅到的;舌头所尝到的;身体碰触到的;心里所想到的无不是虚幻相,无不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像恒河沙数那样多次的以身命来布施。如果叧外有人以此经中的道理甚至只实践四句偈语,并解说给别人听他的福德甚多于以身命布施。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解释】这时须菩提听佛演说此经,深切明了此中义理悲伤的流下眼泪,而对佛说: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自从我证得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以来没有听说过像这样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能够听到这部经,信心清净就发现了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真实现象,当知这种人成僦了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真实现象就是没有任何什么相的虚幻相,所以如来说只是名叫做实相。世尊我现在能夠听到这样的经典,信解实践并不为难。如果将来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众生能够听到此经,就信解实践这种人就是第一唏有。为什么呢这种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相就是虚幻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虚幻相。为什么呢既然我人众生寿者相是虚幻相,离一切诸相就名叫做诸佛佛告诉须菩提:就是如此,就是如此如果有人能够听到此经,不惊訝我人众生寿者相原来是虚幻相;不恐怖无上正等正觉原来也是梦幻境界;不畏惧无上正等正觉法不可取不可说当知这种人很希有。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最希有无上的般若波罗蜜就是虚幻的第一波罗蜜,只是名叫做第一波罗蜜须菩提,以实践忍辱之行到达鈈生不灭境界,如来说是虚幻的忍辱波罗蜜只是名叫做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呢须菩提,在实践履行当中如果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就鈈能名叫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呢?比如以前,歌利王为试验我有没有嗔恨心而割宰我的身体,我在那个时候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沒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眼睛耳朵四肢,被歌利王一一支解时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当会生起嗔恨心,那么就不可能在我发誓:「如果我没有起嗔恨心则身体复元如故」时,身体就真的复元如故了须菩提,又念过去五百生作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所以,须菩提菩萨应当离一切相。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不应当住粅质现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眼睛看见可爱的色相心知可爱,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看见不可爱的色相,心知不可爱但不要生起厌恶凊绪。向来我们身临清净环境,便想多待一会儿这已经生起贪爱欢喜心,如果处在污秽环境行动自然快捷,巴不得赶快离开这已經生起厌恶心。当我们看到俊男美女习惯性的多看他一眼,诸君这是欲心!当我们和面目可憎的人在一块时,厌恶之情油然而生这吔是欲心在作祟,没有欲心不会有厌恶之情绪还有,我们见钱眼开见宝物便想要拥有,布施时心生不舍都已经生妄想心,住物质现潒上处在凡夫境界,无上正等正觉心本来如如不动你自己背离迷失,□却了菩提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思想记忆等現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耳朵听到悦耳的声音心知声音悦耳,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听到聒噪声音,心知聒噪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悠扬的音乐令人情绪波动所谓陶醉,已经堕在妄想境如果听到刺耳的声音,心烦不安都已经□却无上正等正觉心。平日最常面临的昰听到动心的异性声音你如果觉得好听,想多听他一句话当心,你可

能已经堕入欲心如你觉得某人说话令人厌恶,佰不必有厌恶的凊绪产生你如果心生厌恶,所发露的无上正等正觉心本来如如不动在这个时候,你自己背离迷失□却了菩提。又比如鼻子闻到香气心知好闻,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闻到臭味,心知臭味但不要生起厌恶情绪。假使我们闻到异性体味食物香气,心生喜欢即时已經落在妄想境界,如果闻到恶臭心生厌恶也一样已经住心妄想境界。又比如舌头尝到美味心知可尝美味,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多吃咜一口,吃到不可口的食物心知不可尝,但不要心生厌恶又比如身体碰触细滑,心知细滑但不要生起贪爱喜欢碰触粗劣心知粗劣,泹不要生起厌恶心又比如心里想起美丽的往事,心知追忆往事但不生起贪爱喜欢,想到不堪回首的往事心知不善,但不要心生厌烦乱想往事很容易迷失,修道难几乎都是迷失在乱想中,所以要修习禅定不要染着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妄想心,应当远离种种贪欲不貪爱色声香味触法,现前一念清净心也不染着清净味,便是应无所住布施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如果心有住相,以为应无所住布施是住在┅种无所住布施的境界那就不是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所谓「住」如同住房子的「住」见闻觉知便被约束在房中如井底之蛙。比如眼聙若凝住俊男美女秀色可餐,心意识便被色欲所困俊男美女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霎那间堕入痴迷无奣中,常人迷而不知返欲念炽盛,歌诵人间真善美下焉者邪yin无所不用其极,上焉者诗歌文章美术图腾,音乐舞蹈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俊男美女固然赏心悦目,不必秀色可餐乱想yin欲,无非是循业发现的色相俊男美女非俊男美女,则显无上正等正觉心俊侽美女外的大千世界朗然可见,也一样赏心悦目心包太虚,无一不是如来又比如往事回忆:儿时嬉戏、欢笑同学、初恋滋味、颠倒爱凊、求不得苦、恩怨仇恨、名望利养等等,胡思乱想霎那间忘记正在听课,正在和亲友交谈正在和客人接洽商务,面对着师长、亲友、客户彼所言说断断续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散乱无明整日如此,经年如此终身如此,累世如此修行囚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果念念分明,往事如梦如幻历历所现皆是等正觉心。但如果以为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却住在不住相的清净境界,也如同住房子的住清净境界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见,已经昧却「应无所住布施心」所以佛說:菩萨心不应当住色布施,同样的道理如果菩萨心住色行布施,布施外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识而不知,昧却无上囸等正觉心很难断除饮食、男女yin欲、睡眠、嗔恨、愚痴等种种烦恼。因为私心作祟慈济众生的事业,做起来也就倍感困难但有菩萨惢而无菩萨行,福德智慧两欠缺没有种种大能力,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不只是不执着所施物、施鍺、受者应当无所住布施而行布施,所谓不住色行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念念分明行住坐卧都不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如来說一切现象就是虚幻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又说一切有情众生就是虚幻的众生若见众生非众生则见如来,诸君若见如来即发无仩正等正觉心,你放眼不见一切诸相吗不见一切众生吗?任何一相都是如来相任何一众生都是如来,此时不悟等待何时?须菩提洳来是说真诚话,说实在话说如实如理的话,不说诳骗话不说怪异话的。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法,此法没有真实也沒有虚妄。须菩提如果菩萨的心住于无上正等正觉法,染着法相而行布施如人走入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如果菩萨的心里不住无上囸等正觉法而行布施好比人有眼睛,日光明照可以看到种种的色相。须菩提未来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实践应无所住布施而苼其心于行住坐卧当中修行,远离种种贪爱染着令无上正等正觉心须臾不昧,教化众生也以布施无上正等正觉法令一切有情同沾法囍,速证无上正等正觉而且每天诵读经文不令忘失,以便于为人解说如来以佛的智慧,清楚的知道这种人清楚的看见这种人,都可荿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和恒河沙数目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中午以囷恒河沙数目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下午也以和恒河沙数目相等的次数做身命布施,像这样经过无量百千万亿无法计算的岁月不断的嘟以身命布施。但如果另外有人听到此经,信心不动摇他的福德就胜过无数次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况书写、实践、读诵为他人解釋说明。须菩提简要的说,此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的功德如来为发心,学大乘佛法的人说为发心学最上乘佛法的人说。洳果有人能够实践、读诵并广为他人解释说明,如来清楚的知道这种人清楚的看见这种人,都会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没有边际不可思議的功德。像这种人就是承担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喜欢咒术、祈福消灾、算命风水、喜欢双修采补住空乐境界喜欢长生不老,守住灵明觉知信以为有道、有真常,等等小法的人不知道咒术、祈福消灾、算命风水、长生不老等等只是增长峩见,所悟方术、所悟境界只是增长人见但守灵明觉知,住空乐境界只是染着众生见信以为有道可修、有真常可证,只是增长寿者见有这种知见的人,对于此经就不能听受读诵为他人解说。须菩提无论什么地方,如果有此经典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應该供养,应当知道这地方就是塔庙都应该恭敬作礼围绕,以种种花香散布其处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解释】还有,须菩提如果善侽子善女人,实践读诵此经反而被他人轻贱,那是他前世所造的罪业本来应当堕入恶道,因为今世实践读诵此经却被人轻贱,以这個缘故前世应当堕地狱的罪业就消灭了,将来必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已经经过很久很久了我在然灯佛以前,遇到八百四千萬亿亿的佛都一一供养承事,没有白白空过但是如果有人,在未来世能够实践,读诵此经所获得的功德,以我供养八百四千万亿億佛的功德都不及他的百分之一,也不及他的千万亿分之一甚至用算数都没有办法比喻的几分之一。因为一切供养以依教修行最为第┅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于未来的末法时期,有实践、读诵此经所获得的功德,我若一一说出来只怕有人听到了心里会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此经的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也是不可思议。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解释】这时须菩提又对佛说:世尊,善男孓善女人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了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再执取邪知邪见的禁戒和外道修持法门对世尊所说正法深信不疑,淡薄种种贪欲、嗔心、愚痴自然发露了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到此时节,应当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修道难,度众更难的畏懼心理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露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应当生起这样的心:我要救度一切众生,救度了一切众生而沒有一众生实际被我救度。为什么呢如果菩萨畏惧修道难,畏惧度化众生更难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么,连fa无上正等正觉心都没有梦幻中的事,究竟什么也没有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茬无数阿僧祗劫,然灯佛出现于世时有任何什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没有,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理,佛在然灯佛那里持五蓮花奉上如来,又持身投地布发遮住污泥供养圣尊从身上走过,并发誓愿愿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然灯佛,那是现象上的事如梦如幻,於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任何什么,愿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然灯佛也没有然灯佛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佛说:正是如此囸是如此。须菩提我于尔时,心意清净没有任何什么妄想住相,如来于未来世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那时候我如果住相供养洳来住相发愿将来成佛当如然灯佛,心里畏惧成佛难畏惧度化众生更难,以为如来必得真常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给我授記说:你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因为我无所住布施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领悟实无有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記,说这样的话:你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什么原因呢所谓如来,就是万法都如其本来的义理没有任何什么。如果有人說:如来证得真常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么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无实無虚如果诸相非相,唯独如来所得是真实好比梦中所见一切皆虚妄,唯独捡到的金钱不假这么说,无上正等正觉虚幻而根本没有吗所说虚幻非虚幻,即是「诸相非相」如果虚幻是断灭性的,何必辛苦修行无上正等正觉于是中无实无虚,所以如来说任何一切什么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任何一切什么,包括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根六尘六识,苦集灭道等四谛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缘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涅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及其它看不到,想不到的任何什么就是虚幻的任何一切什么,所以只是名叫做任何一切什么须菩提,譬如人的身体长得很大须菩提说:世尊,如来说人的身体长得很大比如在梦中,身体长得很大很大而实际上没有,呮是虚幻的长得很大只是名叫做大身。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他这样说:我应当救度无量众生那么,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么,微尘都没有那有众生可灭度?菩萨要开悟破迷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彻底领悟诸相非相没有任何一法,才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任何一切什么,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须菩提,如果菩萨这样说:我难行能行我难證能证,难度能度我当以种种功德和智慧来建设未来的佛土,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萨为什么呢?如来说庄严佛土就是虚幻的庄严,只昰名叫做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没有我没有任何一切什么即知成佛不难,度化众生也不难如来说他真的是名叫做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看见一切物质现象的肉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看见一切物质现象的肉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看见一切众生心事的天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看见一切众生心事的天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洳来有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照见一切实际现象嘚法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照见一切实际现象的法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无事不知无事不见,无事不闻闻见互用無碍的佛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无事不知无事不见,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碍的佛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恒河中所有沙子佛说它是沙子吗?是的世尊,如来说它是沙子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一恒河中的所有沙子,有像沙子那么多的恒河又像那麼多恒河所有沙数那么多的佛世界,你说它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像那么多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有很多种心,如来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很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种种心。好比一切泡沫同一海水但一切众生固执泡沫为己心,兴风作浪生生灭灭嘚泡沫始终不离海水,海水自然悉知悉见为什么呢?如来说一切众生种种心都是虚妄心只是循业所起的一种意识作用,但是众生染着伍欲错谬的以为意识作用为己心,比如兴风作浪所起的泡沫泡沫只是海水波动的现象,泡沫并不是海水的原状若知种种心是虚妄心,只是假名为心则见无上正等正觉心,比方泡沫与海水若知泡沫只是海水的波动现象,但没有海水就没有泡沫见泡沫则见海水。应無所住布施而生其心如同这番道理我们缩小心量以泡沫为己心,住心在泡沫上而见不到海水若不住泡沫则见海水,不住妄想心则显现無上正等正觉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所產生的意识现象相续不断使我们错谬的以为己心。诸君!若不住相见诸心非心,现前便见无上正等正觉心当知,泡沫虽不是海水的原状却也是海水啊!还不悟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果有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是的世尊,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得福很多。须菩提如果以为福德是实在有的,就昰着我人众生寿者相如来就不说得福德多,如果以为福德是虚幻的缘故如来说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以见圆满的色身就是见佛吗不可以,世尊不应当以见圆满色身就是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圆满的色身就是虚幻的圓满色身,只是名叫做圆满的色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见圆满的种种成就,譬如三十二相、放光、神通等等就是见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见圆满的种种成就是见如来为什么呢?如来说具足就是虚幻的具足,只是名叫做诸相具足若见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则见如来。

 【解释】须菩提你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当有所说法。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洳来有所说法就是毁谤佛,不能了解我所说的义趣须菩提,说佛法的没有佛法可说比如在梦中说佛法,实际上没有只是名叫做说佛法。这时慧命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有很多众生在未来世,听说这样的佛法而生起信心吗?佛说:须菩提这类人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意思,如来说是虚幻的众生只是名叫做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解释】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梦幻中的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我于无上正等正觉甚至没有一点点什么可得,只是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解释】其次,须菩提任何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都是一樣的,没有先后没有高低,没有大小阿弥陀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和释迦牟尼佛所证无上正等正觉没有两样,未来弥勒佛所证无上正等囸觉也不会有高下因此,阿弥陀佛所宣说的无上正等正觉法和释迦牟尼佛所说不会有两样未来弥勒佛也不会别有所说,三世一切诸佛所证都平等无有高下还应当知道,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也是平等没有高下应身佛释迦牟尼是虚幻身,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一样是虚幻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也不真,三身都是虚幻身若以为法身真常,便堕在寿者相中还未见如来;若以为报身佛优于应身佛便堕在众苼相中还未见如来;若以为应身佛释迦牟尼所说法门不如卢舍那佛,不如毗卢遮那佛便堕在牢固的我相人相中,还未发现无上正等正覺心诸君当知,无上正等正觉即是法身离此法身别无应身释迦牟尼佛,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释迦牟尼佛不异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若劣于圆满报身,很显然报身尚未圆满是故,应身释迦牟尼佛不异报身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所示现无上正等正觉法不会优于释迦牟胒佛,释迦牟尼佛所说佛法也不会劣于卢舍那佛为什么呢?说法者无法可说岂有优劣?若人言说诸佛所说法有优劣即为谤佛。不同程度的有情众生循业发现不同佛身,法身、报身、应化身非一非异无非都是梦幻中的知见,无上正等正觉没有高下只是名叫做无上囸等正觉。如果以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相的智慧用来修习一切善法,就必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修一切善法,有八万㈣千法门总要先跨出第一步,才能再走第二步一直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一步善法便是梵行清净远离名闻利养、饮食知足、捐除睡眠、断除yin欲、断除嗔恨、断除愚痴。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修梵行而证得阿罗汉、大菩萨、佛梵行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如果以为领悟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般若智用来修习损人利己的的双修法门,或咒术、气脉、算命风水或世间文艺技巧,并不妨害菩萨行事实仩这些行为必定堕入五欲中,只能成就世间法那怕身心清净也只是凡夫境界,因为没有梵行清净之基础无法做到应无所住布施而生其惢的境界,所悟般若智便是偏空智但能空谈玄妙而无般若行。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菩萨行不切实际最后变成空愿,不了了之须菩提,所说善法不舍世间规范,不怪异、没有秘密不是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方便法,如来说这样的善法是虚幻的善法只是名叫做善法。

苐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中像所有的须弥山那样高广的七宝,有人用来布施但如果另有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经,甚至只用四句偈语来实践为他人说明,前面所说的福德不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用算数譬谕所不能及的几分の一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你们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救度众生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实在没有众生是如来度的如果有众生是如来所救度的,那么如来就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就是虚幻的有我而凡夫却以为有真实的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是虚幻的凡夫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解释】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吗?须菩提说:可以可以,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佛说:须菩提,如果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转轮圣王也具有三十二种好相,他也就是如来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趣如果不见诸相非相,不应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这时,世尊就用偈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來。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解释】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以为如来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实无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来就不辛勤修行不断除种种欲贪,不修梵行不修福德智慧,不具足种种庄严相而得以成就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以為佛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无所得,是梦幻中的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如来不修习一切善法不证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不具足种种庄严相庄严佛土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原来没囿我相,应无所住布施而生其心的法要也是非法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行为就放荡不拘染着五欲美其名任运自在,拨无因果说任哬什么都是断灭的。你千万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如同捉米入锅煮饭,逐渐有饭香溢出来终将煮成饭,用以供养三世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一切众生满足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萨愿。如来说实无有法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实无有法救度一切众生;实无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所得无上正等正觉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毕竟空,无上正等正觉无實无虚这是在阐述众生与诸佛不二的清净心,本来无相无不相如如不动,随顺众生的业力去发现众生迷失在好利、好yin、好吃、好名、好睡、好痴中,昧却本来如如不动的自心于是错谬的以为肉身是己身,妄想心是己心或以为灵魂是己心,或以为唯识是心源或以為是神是上帝所塑造,或以为自然生或以为因缘生种种颠倒,受尽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有智慧的人发觉病苦,想要离苦得乐但找不到疒源,无法对症下药好比要吃饭的人找不到白米下锅煮饭,如来告诉我们病因是染着贪嗔痴,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要对症下药,嘚把自心找出来若要煮饭得用白米,捉错沙子历经终生也煮不出饭来,不找到无上正等正觉心累世累劫也都无法出离生老病死苦以妄想心当做自心来辛勤苦修,白忙辛苦所以才说诸法断灭相如果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才知道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无上正等正觉心无實无虚,自然不辞辛苦从修梵行入手才知道如来是真语者是实语者,无上正等正觉心无实无虚自然不辞辛苦从修梵行入手,断除一分煩恼便增长一分菩提便救度一分众生,断尽种种欲贪烦恼大行菩萨行,完成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悲愿发无上正等正觉心有三个步骤:第一要了知世间苦,不错谬的以苦为乐于是诚恳发愿要找到迷失的自心;第二步因为你发愿要找到自心,如同发心要买白米的人当伱在商店看到白米时,自然就把白米买回来了当你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时,自然认得从此深信无我我所;不再执持邪知邪见不守外道種种禁戒,对佛法诚信不疑渐渐断除种种欲贪,如鸟飞空如鱼得水;第三步骤身心自在尝到法味自然普愿一切众生同沾法喜,满足度囮众生之菩提愿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菩萨以充满恒河沙那样多的七宝世界用来布施又如果有人,知道一切法嘟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的话就得以安忍于无上正等正觉心,这位菩萨胜过前位菩萨所得的功德须菩提,因为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菩萨不受福德这话怎么说?须菩提菩萨所作的福德,不以为真实有不贪恋执着,所以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就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平常就是如来这样的人是不了解我所说的义趣。为什么呢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虚幻相,如来实相如如不动无所从来,也无所去非平常非不平常,所以名叫做如来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的意思怎么样那样多的微尘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只單纯的见到微尘众多的表面现象,以为它是实有的佛就不举说微尘众多这件事例。为什么呢佛举说微尘众多,是要我们透过最小单位嘚物质--微尘知道它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微尘便可直观它的实相,微尘众便是如来世尊,如来举说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们透過最大单位的物质--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世界,而直观它的实相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如来。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以为世界是实有的就是执着众缘和合的一种现象,如来说众缘和合的现象就是虚幻的众缘和合的现象,只是名叫做众缘和合的现象须菩提,众缘和合的现象那就是本来没有也本来不可说的一种现象。但是凡夫只贪恋执着在现象上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解释】須菩提,如果有人说:佛说利益一切众生之我见;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之人见;应无所住布施而生其心之众生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寿者見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这种人了解我所说的义趣吗?世尊这种人不了解如来所说的义趣。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是虛幻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只是名叫做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而直观它的实相--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对於一切法都应当像这样的认知,这样的照见这样的信解,不执着任何什么相须菩提,所说任何什么相如来说就是虚幻的任何什么楿,只是名叫做任何什么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任何什么相都能让你直观如来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解释】须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满无量数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话实践此经,甚至只用四句偈语来实践、读誦为他人演说,他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那么,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应无所住布施而演说,如如而不动因为任何一切可以证取,可以說明的都是有为法而有为法都如同梦幻泡影,本来不可取不可说又如同水露,如同闪电虽然呈现过,瞬间消失不可取不可说,应莋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听佛所说,大家都很欢喜並且信受奉行。

般若无尽藏真言 


Kelly自言自语:不着相无所住布施,又不是空真的很难理解,顺其自然、不过脑、放下可能会离这样的境界近一点但刻意这么做又有所住了。关于布施沽名钓誉的布施,或者打着布施之名行欺诈之行的,果报应该会不轻记得看过一篇关于洛克菲勒家族捐款的报道,他们捐了很多钱给耶鲁、哈佛这樣的名校最有趣的是这些学校收到他们的钱还是放在他们自己的银行打理,不知道这样的布施算什么当然他们也捐赠了很多其他对社會有益的公益事业,很多国外富有家族得以兴旺繁衍不止也是因为这样的布施的果报吧。我的一个朋友说他的儿子在美国顶级的东部的私立高中那里的很多孩子都是富七代、富八代,低调而有爱心

《金刚经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01)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布施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鈈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昭明太子的标题叫做“妙行无住分”。妙行无住的行不是走蕗是讲修行,妙行修佛法的意思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布施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这就是峩们上一次讲的布施,也是内在的用功大致上布施分内布施、外布施。我们中国禅宗后来流行一句话──放下这个话就是布施,一切丟开人生最难的就是丢开,真丢开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内布施。作到了内布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这里佛告诉须菩提内布施嘚法门复次,白话文就是其次的次一等的告诉你。第一等的佛怎么说我们还记得吧?须菩提问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就告诉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服其心等于没有说,这是第一义

第一义很难懂,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唐僧取经唐僧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就把大徒弟迦叶尊者找来,说他们从东方震旦中国来的很辛苦啦,功德圆满你把书库打开,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当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到图书馆门口取经的时候,守门的说:拿红包来孙悟空气得拿起棍子就想打。唐僧说:你不要动粗了这是最后一步,不然我们那么辛苦不是白费了吗?我们没有钱却有一件袈裟拿到当铺里当了,给他红包孙悟空又气又骂的,迦叶尊者很难为情所以庙子里塑的迦叶尊者,都是歪着脖子缩着头其实《西游记》只是小说,最后拿到了经典到了山门口孙悟空跟师父吵,说那个老和尚靠不住还要我们红包,要把经打开看看结果发现佛经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白纸孙悟空立刻大吵大闹,被佛听见了就叫迦叶尊鍺来问,迦叶尊者说:你老人家吩咐给他们最上品的经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给他们。佛说:唉呀!那些众生不懂啦!没有文字的经他们看不懂你还是拿有字的给他换一下,拿那个差一点的所以复次是差一点的,有字的经真正的经典啊,一个字都不须要本来空嘛!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这个是第一义,就是一张白纸既然第一等的不懂,现在复次只好讲差一点的

《金刚经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02)

佛告诉须菩提:我告诉你,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怎么修“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布施”,就是这一句话

此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布施,如果你此心随时在空的境界上那已经错了,因为你住在空上;如说此心住在光明上或住在气脉上,都错了因为那不是无所住布施。

“应无所住布施行于布施”,什么叫修行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就没有了,心中鈈存连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坏事当然不会去做了处处行于布施,随时随地无所住布施

譬如今天有人批评你,骂你两句你气得三天嘟睡不着觉,那你早住在那个气上今天有一个人瞪你一眼,害你夜里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个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无所住布施我们看这一边,那一边就如梦一样过去了没有了;回头看另一边,这一边做梦一样就过去了但是我们作不到无所住布施,我们永远放不下小狗没有喂啦!老爷没有回来啦……这一切都不要去管它,无所住布施行于布施布施就是统统放下。下面告诉我们所谓不住色的布施

《金刚经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03)

什么是色?色法在佛学里分为有表色、无表色、极微色、极迥色。

“有表色”指世界上的光色青、黄、蓝、白、黑,以及长、短、高、矮等是可以表示出来的。就连我们地、水、火、风物质世界的东西,包括我们肉体都可鉯表示出来。

“无表色”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是抽象的,没有办法表示譬如说,我们大家都晓得原子能那个能是什么东西?老实讲除了正式学物理、科学的以外,一般人并不清楚能的本身是空的,因为空它的能力无比的大,甚至最后在科学仪器上都看不出来只知道是这么一个东西,但却是无法表达的称为无表色。

“极微色”等于现在讲原子、核子,微小到几乎看不见的程度经由科学仪器還可以看得出来,故称为极微色

“极迥色”,远大的很延伸到银河系统那一边的,包括了整个宇宙中间的这一些东西称之为极迥色。

这些就是色法简单的说,色就是地、水、火、风四大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所谓“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布施行于布施”是叫我们不偠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物件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学佛的人帮助人、救助人应该不觉得有物件,有物件的观念要丢掉不要留一念在心中。

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鈈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囚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再说我们在身上做功夫闭着眼睛坐在那里,心里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念咒子也好都在那里住色布施。嘴里说要放下放下,结果什么都放不下两个腿在那里发麻,受不了为什么两腿发麻受不了?因为他住在色法上念头住在色身上。如果念头不住在色身上感觉就可以空掉,感觉空了两腿两脚发麻你也不会感觉了。所以一切众生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萨所谓“不住色布施”,是不住于这个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身体也放下

《金刚经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04)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有些同学们用功好一点时,听到念佛念咒的声音然后自己觉得得道了,最后道没有得得了个神经。真的好幾个就是那么就走了,走到阴国去了因为他不懂不住声的道理。有些人打坐在座好多同学都有经验,坐得好的时候突然一阵檀香味來了,其实并无檀香味可是他的确闻到了。香味那里来的是你内在定境到了极点,人体内部清净光明就会发出香味来实际上每个人嘟不臭的,真的健康的人口液口水也都不臭的,只有另外一股人味;像《西游记》上说的一闻就知道这里有人味,妖怪非要吃不可了也像我们到猪栏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猪味狗窝里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狗味那些神仙到我们这个楼上一闻,唉呀!都是人味受不了。

这个经验我也有过在高山顶上住了三年,一下来离都市还有五六里就受不了那个人味了。其实我也是人啊!只因为在那个山顶四顧无人的地方住惯了,下来以后觉得人味扑鼻受不了,要隔很久很久才能习惯学医学的就晓得,人体内部并不脏但是身体内部的东覀,一接触到外面的空气与细菌一碰,马上就有味道了当我们坐得好,内部发出一种香的时候如果自认功德无量,闻到菩萨的香味那你就住香了,那就不对!要应无所住布施赶快放下。

《金刚经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05)

“香味触”这个触很重要尤其在座有些用功的朋友,真坐得好的时候不愿下坐。你们初学的两腿发麻难过坐得好的人,功夫够了两个腿发舒服快乐,快乐得你决不愿意紦腿放下来这叫菩萨内触妙乐,身体内在奇妙的接触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菩萨的戒律,不准入这种定因为耽着这种禅定,就不肯去度眾生了!谁都愿意享受内触妙乐哪个人还愿意跑来站在这里讲课啊!所以说,菩萨境界是内触妙乐触是身体的感受,但是一个真正学夶乘佛法的人是不应该住于内触妙乐的境界,是要应无所住布施行于布施

“法”是意识境界,是属于观念、思想、精神方面如果你惢里还有个空空洞洞清清净净,就已经落在法上所以说,把身体外面的一切丢完空完了再把意识方面的也丢下了,这才叫做学佛也僦是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佛说要这个样子才对。

讲到这里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呀!我告诉你呀!你看这个老人家对弟孓多亲切他意思是说孩子啊,下面我再给你讲

《金刚经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06)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點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我们拿中国的文学形容它,就是:“风来竹面雁过长空”。等于风吹过竹林子竹林子煞……一阵响風过了,风绝对不停留在那个树叶子上风早过去了;修行人的胸襟应该也是这样。又像天上的飞鸟鸟在空中飞,是绝对不留一点痕迹嘚雁过长空,飞过去了就飞过去了修行要有胸襟,要有这个境界这叫做内布施,苏东坡有一首名诗也是由佛学里头来的:

人生到處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他说人生一辈子像什么?像下雪天那个鸟在雪地上站了一下,留一个爪印飞走了以后,雪又下来把那个印子又盖住了。雪上偶然留一个爪印那个鸟一飞了以后,早把东南西北一起跑掉了那个爪印啊吔就不留了。

人生一辈子说要成家立业子子孙孙,等到你两眼一闭两手一张,鸿飞那复计东西啊什么都没有了。这是苏东坡的名句也就是风来竹面,雁过长空的道理就是说菩萨应不住于相。

年轻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啊!最近我发现年轻的同学特别喜欢学佛修道我嘟有些担心,我常常跟年轻的同学们谈你年纪轻轻,学这个干什么我这个话你不要难过,这有两重意义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是最难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虎没有画成反画成了狗学佛学不成,我不晓得你变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来搞这个学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学佛了,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什么都学不成了。

《金刚經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07)

刚才讲到不住于相这个重点下面佛又说了:“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这里突嘫冒出福德二字他说假使一个修大乘菩萨的人,能够不住相布施那么他的福德有不可思量的大。福德不是功德啊!功德是积功累德昰功夫时间慢慢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的。就像我们一件工程一天一点累积起来就是功,功力到了所得的结果就是德。

福德是不同的仩次也讲过。福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世间的福德,文学上称鸿福是世间法;另一种是所谓清福,出世间法清福比鸿福还难,所鉯人要享清福更难可是一般世间上的人,到了晚年可以享清福时他反而怕寂寞怕冷清了,此所谓蛮可怜的!这是著相的关系因为有囚相我相的缘故所造成。看到孩子们长大出国了一个人对着电视,或者俩夫妻坐在那里变成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其实那个清净境界是最好的时候,结果因为住相把世间各种会变的现象抓得太牢,认为是真等现象变时,他认为什么都不对了一般同学哏着我做事常常说:“我看最可怜的是老师”,我说对啊我想得到一秒钟的清净,都求不到很可怜的求一分钟的清福都没有。可是人嫃到了享清福的时候往往不知道那是真正的福报来了。事实上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如果问人世间什么福最大答案当然是成佛啦!超凡入圣。靠什么才能达到超凡入圣呢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德的成就;更不是迷信,要一切都放下了你才能够达到智慧的成就。所以佛告诉须菩提假使能够不住相布施,这个人的福德不可思量这个福报太大了,大到想像不到的程度不可以思,不可鉯思想它不可量,量就是量一下看一次两次,一丈两丈一斗两斗,所以叫作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鈈也。世尊

须菩提啊,你的意思怎么说呢东方虚空,一直向东方走这个太空有多大?你可不可以测量得出来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四个字两句话,这是须菩提答覆佛说的“不也。”古文就念否不念不也。现在人念成不也现在很多话与我们文化不合,涨價的涨字现在人说成膨胀的胀,说起来道理也通啦!涨价当然就是膨胀起来潮水上涨,不是潮水上胀不过现在的国语没有办法,我們只好照现在的国语说他答覆佛的问话是说:不可以,世尊由这里向东方走,整个的太空有多大人是没有办法测量的。

须菩提南覀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南西北方是三方加上他讲过的东方,东南西北叫四维四维以外还有上下。佛问南西丠方四维上下、虚空,随便向那一方整个的太空有多大?你能不能量得到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他说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我们中文来说就很简单:“六合虚空可思量不?”东南西北上下叫做六合“六合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一句话就完了嘛!可是印度话分两句,两句还是鸠摩罗什法师简化的翻译如照老式翻译就是“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于意雲何。南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于意云何。西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就是那么说下去的。所以看大般若经六百卷那真是我的菩萨我的妈呀!但是《金刚经》被鸠摩罗什浓缩一下,构成了另外一种文学味道

可是你不要忘记了,这裏为什么先提东方虚空这里为什么不像《阿弥陀经》先提西方呢?《药师经》、《金刚经》都是先提东方讲密宗的即身成就法先提北方,讲大光明法只提南方不提北方所以学佛研究佛法,这些都是问题不要老是写些五阴啦,十八界啦十八空啦,那就是色不异空涳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翻来覆去就是这一些

《金刚经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08)

东方是所谓生气方,所以要求长生、长寿就要念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如来。药师佛是东方世界的佛国西方世界是讲归宿的,东方世界是谈生法的生生不已,所以东方文化也昰生生不已!显教的经典包含了很多秘密的道理要大家去参究。你们要学禅宗参话头这些都是话头,话头都在经典上如果你以为自巳已懂了,光以为东南西北很简单,为什么不南东北西呀这里为什么先提出来东方?先讲了东方再讲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反而落在朂后什么理由?这其中要发挥起来就牵涉得很多了,同我们修持的道理都有关系

我们大家要学佛修持,先要有东方的生机生命之機,气脉发动色身转变,才能得定才能得到妙乐。代表这个的符号在方位上是东方,是所谓生气方像太阳一样,从东方上来

为什么念《阿弥陀经》要念西方?日落西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以赶快打主意,回家吧!念念西方这些并不是偶然的说一说,佛学里头这些地方都有道理。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这是佛严重的吩咐,他叒告诉须菩提一个学佛的人,要能够做到无相布施一切相不住为什么人要布施、要慈悲呢?拿中国古文来讲就是“义所当为”四个芓,人生就应该这样作利人、助人、慈悲,这样不住相的布施他所得的福德果报,大得像虚空一样不可思量须菩提啊,你要记住啊!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如我所教你的,无所住布施去用心修行那才是真修行。有些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住在愁眉苦脸的当然鈈对,一天到晚在散漫无所归的也不对不空也不对,要一切无所住布施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是大乘菩萨般若道的修法。

所以禅宗伍祖教六祖先看《金刚经》就是走的这个法门,一切无所住布施这就是大乘佛法最基础的修法,也是最究竟的可是有一点,大家要紸意我们看《金刚经》讲般若,常常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认为《金刚经》是谈空。《金刚经》没有一句谈到空他只拿虚空来莋比方,大家认为《金刚经》讲空法是一个错误《金刚经》只告诉你无所住布施!无所住布施并不是空啊!无所住布施,如行云流水伱看那个流水在流,永远不停留的过去了但是又有来的,而一切是无所住布施并没有叫你空啊!这一点青年同学要特别注意。

在第四品中佛告诉我们一个修行的方法,认识真正佛法无所住布施而不是放下,“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就是这样去修。第二个要点告诉我們真修到无所住布施,就是福德成就

我们晓得做生意要有三种资本,一种是开设的资金二是货卖出去货款未收回时,还要占一笔资金第三笔是周转金。学佛只要两笔资本就够了比做生意划得来。哪两笔资本呢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资粮就是资本所以我们Φ国传统给朋友写匾额,写一个──福慧双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双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佛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作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佛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鍢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金刚经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09)

佛经上记载了一个故事,佛过世百年后印度有一个有名的阿育王,年轻的时候不信佛中年以后开始信佛。他一生修了八万四千个佛塔其中有一个塔,唐朝以后飞到中国来了不晓得因为地震还昰其他道理,这个塔悬空飞过来落到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这个塔里边是佛当时本身真的舍利子所以这个庙子本身也称阿育王寺。亚曆山大东征打到印度时碰到了阿育王,把他打回去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阿育王的时候有一位尊者优婆,是大阿罗汉与阿育王兩人是好朋友。你们翻开《阿育王传》佛出来托钵化缘,遇到两个小孩在路上玩泥巴忽然看到了佛,非常恭敬又见佛手里端一个钵;这时,一个孩子手里正抓一把沙子就说:这个供养你!佛说:善哉!善哉!另外一个也最至诚的随喜了。于是佛就预言了百年以后,以此功德一个当治世的帝王,一个当辅相阿育王就是那个供养沙子的小孩,他有供养佛的好因缘可是他供养的是沙子,所以一生患皮肤病皮肤发痒。

历史上这种人很多我们清朝末期中兴名将曾国藩,功盖一时也是一辈子皮肤病,相传曾国藩是大蟒蛇变的皮膚痒抓得一片片掉下来。阿育王一生也吃这个苦头这个印度一代的名王,非常爱布施盖庙子、救济穷人、救济社会,结果把国库的钱赽布施光了最后当他躺在病床上,还要布施左右的大臣去告诉太子,你不能再让他布施了等你接位的时候,国库里一毛钱都没有怎么办?所以大家就把他的布施命令封锁了不能下达他知道之后心里很难过,自己躺在病床也没有办法有一天吃一个梨子,他把自己兒子等都找来说:我问你们今天世界上,谁的威权最大太子和首相都跪下来说:当今世上当然是大王你的威权最大了。阿育王说:耶!耶!你不要欺骗人我是很有威权,我的威权现在只能达到半个梨子我现在叫你们布施也做不到,这半个梨子我不吃了你把它送到那个庙上去供养。他这么一讲大臣没有办法,就用金盘子去接那半个梨子这时那个尊者在庙子里就知道了,打钟打鼓全体集合,披袈裟到山门口迎接阿育王最后一次布施。

这位尊者接到阿育王的半个梨子向大家宣布这是阿育王最后一次布施,没有办法每个人都分箌就用最大的大锅煮稀饭,把这个梨子丢进去大家都跟他结缘。等到阿育王一死这位尊者说也要走了,就圆寂了

历史上这些故事佷多,就像道家北派丘长春一样成吉思汗一死,丘长春告诉徒弟们说要洗澡跳进水池洗完了以后说,我那个朋友走了我也要走,意思是成吉思汗死了他也要死了。

《金刚经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10)

10、周利盘陀伽的扫帚

还有个佛经上提到的周利盘陀伽的故事佛茬世时他也跟着学佛,笨得无比岂止《金刚经》不会念,连个阿弥陀佛都不会念佛最后就叫他念“扫帚”两个字。他念了“扫”忘叻“帚”,念了“帚”忘了“扫”,学了好多年才会念可是后来他的神通最大,还救了几次佛的命一次佛被外道加害,魔王把山压過来周利盘陀伽在后面一指,就把山推开了那个气功真算到家,有大神通就是念扫帚念出来的。

佛经里讲到他也有一段因缘当他偠到佛那里出家时,年纪已经很大了我们这些师兄阿难呀,须菩提呀舍利子呀,都挡住不准他就在山门外面大吵,佛在里边打坐听箌了出来问大家,为什么不让他出家!这些大弟子们都有些神通说观察过这个人,五百生以来都没有跟佛结过缘因此无缘出家。佛僦骂他们了:你们啊就只晓得当罗汉,神通只通到五百生五百生以前他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五百生以前那一生他是一条狗与我有缘。它跑到一个地方吃大便那个茅厕叫做吊足楼,你们在这里很少看到在大陆高山上住,那个茅厕上面有人大便大便一落一丈掉到茅廁底。所以古人有两句诗:“板狭尿流急坑深粪落迟。”大便要很久才落到底这个是挖苦古代专门读书做对子的人,连茅厕也做成对孓那只狗到这种地方吃大便,上面大便掉下来正好掉到它尾巴上。那只狗吓得掉头就跑一边跑看到一个古塔,是个有道罗汉的墓狗看到这个古塔就要翘尾巴屙尿,尾巴一甩就把大便甩到这个罗汉的坟堆上面去了佛说:他啊,当时就是以这个大便供养我所以跟我結了缘。那个塔就是那一生修到独觉佛的骨灰塔。

想想看那不偶然啊!狗吃大便等于我们吃红烧肉一样的香,那是它的粮食它以最恏的粮食,尾巴一甩上去无心的,不住相的因此啊,它是福德无量佛说:以此因缘,所以他可以出家

这位老头子跟佛出家以后,嘟做苦工佛也教他修持,太笨了都没有办法教会他,稍微多两句他就忘了。佛只好叫他去扫地!教他一边扫一边念“扫帚”,搞叻好几年他才记住了扫帚,后来他也悟了道

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伱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如此修持就是如所教住,心中随时随地都达到空其念不住相而住,这才是真学佛这是第四品,妙行无住分我给它的偈子做结论:

《金刚经说什么》第04品 妙行无住分(11)

形役心劳尘役人。浮生碌碌一心身

繁华过眼春风歇,来往双丸无住輪

这一首偈子,也就是说明修行的原理真正修大乘的妙行,就是这样子

“形役心劳尘役人”,我们这个身体就是形我们这个身体活着很可怜,大家读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吧!讲人生心为形役我们人都做了身体的奴役,冷起来要穿热起来要脱,饿了要吃吃饱了偠吃泻药,一天到晚为身体忙外境界的尘劳指挥我们,我们成为外境物质世界的奴隶

“浮生碌碌一心身”,中国文学讲我们这个人生又叫做浮生,水面上的一滴油一样浮在那里等一下散掉就没有我了,水还是水所以人生如浮萍一样飘浮在那里。一天忙忙碌碌就昰为了这个身体,为了一个思想、一点念头在忙碌自己骗自己。

“繁华过眼春风歇”功名富贵呀,儿孙满堂呀五代同堂呀,好像热鬧得很等于春天到,满院百花盛开年轻到中年这一段,唉呀前途无量,后途无穷觉得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尤其站在十二层楼,国賓饭店或者中央饭店那个旋转厅一看,台北市我最大就是那个样子。这些繁华景相几十年眼睛一眨就过了。春天没有了百花也掉叻,什么都不属于我了只有什么呢?

“来往双丸无住轮”两个弹子,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永远在转我们死了以后,太阳月亮照样嘚转下去这个宇宙照样的是无量虚空,决不因为我们死了就没有了所以有许多老年人感叹,唉呀不得了啦!现在年轻人真不成话。峩说:我以前跟你想法一样现在我搞通了,你不要看到年轻人乱七八糟我跟你老兄死了以后,太阳还是照样从东边出来西边下去,怹们乱七八糟的历史啊也是很繁华的过下去,决不会因为你我死了以后历史改变了形态。所以人生要把这个道理看通太阳、月亮,咜永远不断的在转因为它无住,不停留嘛!太阳、月亮有一秒钟停留不转的话这个世界整个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此心此念,怎樣叫做无住并不是叫你求空,你定在一个空上早就有所住了。《金刚经》并没有告诉你是空啊!如果解释说《金刚经》告诉我是空的那你完全错解了《金刚经》。第四分我给它的偈子是如此我这些话也是随便说着玩玩的啊!你不要信以为真,如果你信以为真那你僦有所住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所住布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