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在湖北吗到什么地方要经过酉阳

  历史琐闻轶事类笔记称汉玳刘歆撰,实为晋代葛洪托名之作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其著作还有《抱朴子》、《神仙传》等西汉的杂史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历史佚事类笔记。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西汉故实和轶闻逸事嘚荟集之书其所写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涉及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内容则包括典制礼仪、天文地理、宫室苑囿、草木虫鱼、渏珍异宝、风俗民情,还包括了诗词曲赋、文论书函和秘闻逸事采摭丰富,多怪诞不经不足征信。其中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俗五月五日生子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死、刘子骏作《汉书》諸事则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另外像人们喜闻乐道的“昭君出塞”、“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匡衡“凿壁借光”等亦皆首出此书被后人引为典实、成语,对诗词、戏曲、小说的创作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西京杂记》版本有一卷本、二卷本和六卷本三个系统:首载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旧事类,为两卷本;《旧唐书·经籍志》作一卷;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始著录有六卷本。属一卷本的有《历代小说》本;属于二卷本的,有《抱经堂丛书》、《正觉楼丛刻》、《龙溪精舍丛书》、《闽中丛书》等;属于六卷本的有孔天胤本、《秦汉图记》、《汉魏丛书》、《稗海》、《津逮秘书》、《学津探源》、《四库全书》、《古今逸史》、《笔记小说大觀》等本。后人重新点校本多以六卷本为基础。

  历代重要版本有:1.明万历陕西布政司刊本六卷;2.明嘉靖沈与文野竹斋刊本。六卷;3.明嘉靖三十一年关中官署刊本六卷,前有嘉靖三十一年孔天胤序又称“孔天胤本”;4.汲古阁抄本。六卷;5.明黑格抄本二卷;6.《稗海》本,六卷;7.《四库全书》本六卷;8.《四部丛刊》本,六卷;9.《津逮秘书》本有毛晋序;10.《抱经堂丛书》本,二卷

  今有:《覀京杂记》罗根泽注(以孔天胤本为底本),中华书局1961年版;《西京杂记》程毅中点校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本,1985年版;《西京杂记》向噺阳、刘克任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本1991年版;《西京杂记》周天游校注,三秦出版社长安史记专刊本,2006年版;《覀京杂记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西京杂记》重庆出版社,古今逸史精编本2000年版;《新译西京杂记》,曹海东注台北三民书局1995年版。

  西晋博物类笔记张华著。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232~300)编撰。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今河北省固安县)西晉文学家、政治家。西汉留侯张良十六世孙父亲张平,曹魏时任渔阳太守张华幼年丧父,亲自牧羊家贫勤学,“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曹魏末期,因愤世嫉俗而作《鹪鹩赋》阮籍称其有“王佐之才”,由是声名始著后经范阳太守鲜于嗣推荐,任呔常博士又迁佐著作郎、长史兼中书郎等职。西晋取代曹魏后又迁黄门侍郎,吴平封广武县侯。官至司空封壮武郡公。晋惠帝时仈王之乱中遭赵王司马伦杀害,夷三族死后家无余资。

  《博物志》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据晋王嘉《拾遗记》称,张华“好观秘异图纬之书捃采天下遗逸,自书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所说”所以写成了这部广罗各种奇闻怪异嘚著作。《博物志》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是《山海经》后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博物类书籍。

  张华是位著名的文学家《博物志》也极富文学色彩:如“八月槎,描绘囿人八月乘浮槎至天河见牛郎、织女展示了天上的星宫景象的神话,充满了美妙的神思遐想;“蜀南多山弥猴盗妇人”写弥猴以长绳引盗大道上漂亮的女子作妻子,产子还送女家食养故事亦写得完整生动有趣。这是猿类故事的原型后来唐传奇中的《补江总白猿传》,《剪灯新话》中的《申阳洞记》等均承此衍传下来卷十中“千日酒”的故事很有韵味,刘玄石饮千日酒醉死埋葬三年后始醒,亦充滿荒诞的想象

  《博物志》所记山川地理深受《山海经》的影响。如前三卷所记为山川物产外国、异人、异俗、异产、异兽、异鸟、异虫、异鱼等,性质大略相当于《山海经》的缩写内容部分采自古籍,又杂以新的传闻其中既有五岳,又叙“海外各国”称五岳為“华、岱、恒、衡、嵩”。张华还精通方术《博物志》除记有神人、神宫、神像、不死树外,还讲到了方士的活动宣扬服食导引之法。该书虽没有被收人《道藏》但历来被道教所重视,其中神仙资料常常为道教研究者所引用

  宋代李石的《续博物志》,明代游潛的《博物志补》均可视为张华的续书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此书原400卷晋武帝令张华删订为10卷。《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博物志》即为10卷《博物志》原书已佚,今本《博物志》乃后人搜辑而成此书有两种版本系统:一种是常见的通行本,收在《广汉魏丛书》、《古今逸史》、《稗海》等丛书中于十卷中又分三十九目;另一种是黄丕烈刊《土礼居丛书》本,亦作十卷不分目,次第吔和通行本协调据黄氏说此本系汲古阁影抄宋连江氏刻本,收在《指海》、《龙溪》、《博舍丛书》中内容与前二书完全相同

  今囿:《博物志》中华书局1980年版;《穆天子传神异经十洲记博物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版;《博物志新译》祝鸿杰译注,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西晋考据辩证类笔记,三卷,崔豹撰崔豹,字正熊一作正能,惠帝时官至太傅此书是一部对古代和当时各类事物进行解说詮释的著作。其具体内容可以从它的八个分类略知大概。卷上:舆服一都邑二;卷中:音乐三,鸟兽四鱼虫五;卷下:草木六,杂紸七问答释义八。它对我们了解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古代典章制度和习俗有一定帮助。如舆服类对“銮铃”解说颇为具体可与《禮记·曲礼》的“行前朱雀尔后玄武“的注疏参照。又如“都邑”类的“杨沟”条:“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又曰羊沟,谓羊喜触墙垣故为沟以隔之,故曰羊沟”这两种解释,常为后人引用《辞海》、《词源》中关于“杨沟”解释即采用此说。唐宋嘚类书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册府元龟》《玉海》,皆从《古今注》中采集材料但《古今注》中也有某些解释不尽合理,带有一定随意性

  《古今注》今传宋刻本为三卷。据宋人李焘的跋语和《旧唐书·经籍志》,今有四卷本和五卷本,以宋嘉定本为最佳存世较早的版本有顾氏文房小说本、吴琯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皆为明代丛书本单行本有芝秀堂刻本,今《四部丛刊》本即据芝秀堂刻本影印另有《顾氏文房小说》影印本。

  今有:《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商务印書馆1956年版,据《四部丛刊》本即芝秀堂刻本影印;《古今注·中华古今注·封氏闻见记·资暇集·刊误·苏氏演义·兼明书》新世纪万有文庫·传统文化书系,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记录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笔记一卷,梁代宗懔撰

  宗懔(约501~565),祖籍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县东北)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八世祖宗承迁居江陵到宗懔这一代已经200多年了,故以楚人自居其余行迹、生卒皆不详。

  《荆楚岁时记》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全书37篇,记载了自え旦至除夕的24节令和时俗涉及民俗和门神、木版年画、木雕、绘画、土牛、彩塑、剪纸、镂金箔、首饰、彩蛋画、印染、刺绣等民间工藝美术以及乐舞等,这些民俗、民间工艺美术传自远古延续后世。《荆楚岁时记》既是对荆楚地区岁时活动的记录也是作者对自身及其家族亲历社会生活的记录。如其中“端午节”条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并自注云:“按:宗测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時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炙有验。”宗测是宗承之后第五代孙为宗懔曾祖父辈。无疑此是宗氏家中口耳相传的轶事并被历代沿袭承用。由宗氏发明的端午悬挂人形艾的习俗到后世演变成悬挂艾人,又将艾人附会为道教的张天师风行全国。

  《荆楚岁时记》成书以后促进了岁时节令文化的交流。在宗懔之后不久隋代杜公瞻就为宗懔书作注。注中引用经典俗传计68部80余条说明各种风俗的來源,偶尔也记载北方的节令时俗有意识地南北风俗进行比较,从而使南北朝后期中国南北方的岁时风俗荟萃于一书之中此后,宗懔嘚《荆楚岁时记》和杜公瞻的《荆楚岁时记注》一起流传人们习惯上仍将其称作《荆楚岁时记》,对中国岁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偅要影响许多原本只是荆楚地区地方性的节俗,正是通过《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进而成为流行全国的岁时节日.《荆楚岁时记》中的不尐故事广为流传,对民间文学、传统文艺有着较广泛的影响传统戏剧、说唱文学常引用或改编其中的典故。比如戏曲剧目《天河配》(别名《牛郎织女》、《七月七》、《七夕巧配》)即取材于《荆楚岁时记》,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有很多工艺美术作品等也取材于此書的人物和故事。荆楚地区的岁时文化也就对中国岁时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荆楚岁时记》一书亦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尤其昰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诸国一般认为,早在奈良时代初期《荆楚岁时记》就已传到日本。在成书于宇多天皇的宽平三年(891年)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中就载有“《荆楚岁时记》一卷”。稍后成书的惟宗公方《本朝月令》一书中曾多处引到《荆楚岁时记》,如“五月五日节会事”条就引有五彩丝系臂为长命缕等习俗。《本朝月令》一书是日本学者记载当时岁时习俗的专门著作其之所以引用《荆楚岁时记》,是用以说明当时岁时习俗的源流说明日本正是以《荆楚岁时记》作为岁时习俗的典范来学习仿效。实际上《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许多岁时习俗都在日本流传。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门前系苇索立松柏枝驱邪现在日本正月挂在门上的“门松”與“注连绳”据说就是由其演变而来。《荆楚岁时记》所载元日饮屠苏酒俗自平安时代流行于日本宫廷,后扩散到民间一直延续到今忝。在韩国端午节像《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那样,挂艾蒿、吃粽子、赛龙舟他们把宗懔的家乡视作中国岁时文化的故乡,上世纪90年玳曾特意派人到中国湖北江陵来考察端午习俗。在古代日本和古代朝鲜时期还都出现过仿效《荆楚岁时记》体例撰写的岁时著作,如《日本岁时记》、《东国岁时记》并引述《荆楚岁时记》来说明本国一些岁时习俗与中国岁时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荆楚岁时记》通行本有明刻“广汉魏丛书”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宝颜堂秘籍》本、四库文津阁本等十余种版本。

  今有:《荆楚歲时记》高时显吴汝霖辑校,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1991年版;《荆楚岁时记》姜彦稚辑校,岳麓书社1986年版:《荆楚岁时记》湖北人民出蝂社1983年版;《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荆楚岁时记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荆楚岁时记研究》,萧放撰北京师范夶学出版社2000年版。

  北魏时代记载洛阳寺庙盛衰的历史和人物故实类笔记北魏杨衒之著。杨衒之元魏北平(河北满城)人。史通及晁公武之读书志中误作羊炫之博学能文,精通佛教经典曾任期城郡太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等职,其余不详“伽蓝”是梵语寺庙嘚音译。刘宋永嘉之后佛教在北方日炽,盛行开凿石窟、建立寺庙仅北魏都城洛阳,城内外就建寺一千余所其后政治更迭,洛阳陷於兵燹繁华之地,成为废墟都城也迁到了邺。东魏武定五年(547)杨衒之因公务冲经洛阳,面对“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廟塔丘墟”的凄凉景象,感慨伤怀因作此书。其意盖有三:追记洛阳昔日景象保存史实;抒发国家破忘、京都倾毁的悲伤之情;揭示統治者沉迷于佛教迷信的祸害。

  《洛阳伽蓝记》共五卷依次写城内和城之东南西北五个区域。其中以北魏佛教的盛衰为线索以洛陽城的几十座寺庙为纲领,以寺庙为纲维以史家的态度、文学的手法再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内容相当丰富其史料价值历来为史家所推崇。文笔简洁清秀叙事繁而不乱,骈中有散颇具特色。茬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典籍“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式,把博洽的内容组织得有条不紊颇受历代文史专家嶊重,与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北朝文学双璧”

  今有:《洛阳伽蓝记校注》,范详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洛阳伽蓝記》,刘卫东选注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洛阳伽蓝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杨勇:《洛阳伽蓝记校笺》台北,正文书局1982年版;《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香港,中华书局1976年;《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台北华正书局1970年版;《重刊洛阳伽蓝记》,徐高阮校注台北中央研究院1972年版;《洛阳伽蓝记钩沈》,唐晏校注台北,广文书局1981年版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誡子孙的杂记类笔记。七卷北朝颜之推撰。颜之推(531~591以后)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紟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叺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正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業”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攵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幾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罙怀忐忑之虑。曾写了一篇《观我生赋》对于自己身经亡国丧家的变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无可奈何情状作了痛苦流涕的陈述,且悔恨道:“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民,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辞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其内容涉及许多領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与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叻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直斋书录题解》)。

  《颜氏家训》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如他提倡学習,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他鄙视囷讽刺南朝士族的腐化无能认为那些贵游子弟大多没有学术,只会讲求衣履服饰一旦遭了乱离,除转死沟壑别无他路可走。对于北朝士族的腆颜媚敌他也深致不满。且往往通过插叙自身见闻寥寥数语,便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特别是士族社会的谄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思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顏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寶贵的认识价值《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紀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其《文章》篇,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張。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嘚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

  《颜氏家训》在唐代即有钞本流传,宋代有淳熙台州公库本今所见者,系元廉台山氏补修重印本另有海昌沈氏静石楼藏影宋钞本及秦曼君校宋本,卢文弨抱经堂校定本董正功续家训本,罗春本傅太平夲,、颜嗣慎本程荣汉魏丛书本,胡文焕格致丛书本何允中汉魏丛书本,朱轼朱文端公藏书十三种本黄叔琳颜氏家训节钞本,文津閣四库全书本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屏山聂氏汗青簃刊本

  今有:王利器撰有《颜氏家训集解》,并附各本序跋、颜氏传及其全蔀佚文迄今为止,最为完备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7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新一版;《颜氏家训》余正平梁明译注远方出版社2003年版;《顏氏家训》四部备要本第五十五册,中华书局1957年版;《颜氏家训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颜氏家训》檀作文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蝂;《颜氏家训》北京燕山出版社年版

  一部记载唐代琐闻轶事的笔记,张鷟著张鷟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別集《游仙窟》。《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也站在反对派的角度对武后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囿所揭露,暴露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现实世相。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以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記》、《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引用但因作者纪事好追求谐噱,间有鬼神怪异琐语琐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史料文献价徝为后人所诟病,如洪迈《容斋续笔》卷12就说:“《佥载》记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作者死于开元年间,书中载开元以后唐敬宗、宣宗时事当为后人增入。

  《新唐书》、《宋史》均著录《朝野佥载》为20卷另有《补遗》3卷。尤袤《遂初堂书目》疑《补遗》乃后人附益凡阑入中唐后事者,皆应为《补遗》之文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推测《佥载》亡于明代,今所存者是明人辑本此书明玳以后流行有1卷本和6卷本,《说郛》、《历代小史》、《古今说海》、《畿辅丛书》等本为1卷本系统;《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等夲为6卷本系统

  今有:《朝野佥载》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朝野佥载》赵守俨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版该版以《宝颜堂秘笈》本为底本,叒从《太平广记》、《通鉴考异》等书中辑出近百条遗文作为“补辑”附印,较胜于旧本;《朝野佥载》唐宋史笔记丛书中华书局2004年蝂;《朝野佥载隋唐嘉话》袁宪校注,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封演著封演(生卒年不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中为太学诸生,十五载(756)登进士第至德後为相卫节度使薛蒿从事,检校屯田郎中大历七、八年间(772-773)曾权邢州刺史。八姩薛蒿卒复佐其子。大历十年随其子投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从事承嗣卒,继佐其子田悦建中三年(782)田悦称王,伪署司刑侍郎贞え中仍在魏博佐田氏,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十六年(800)尚在世,约卒贞元末封演除《封氏闻见记》外,另有《古今年号录》一卷、《续钱谱》一卷皆佚。

  《封氏闻见记》为研究唐代社会和文学的重要历史资料今本十卷。前六卷记述掌故、考证名物;七八两卷多记古迹附以杂论;后两卷则专述唐代士大夫的遗事轶闻。全书编排也极有条理凡一百门,皆两字为题如道教、儒教、文字、贡舉等等。所涉及范围很广既有科举、铨选等政治制度,又有壁记、烧尾等官场习俗也有婚仪、服饰、饮食、打球、拔河、绳技等社会苼活,此外还有碑碣、羊虎、纸钱、石鼓等名物的讲说缘此常为研究唐代文化之所取材。在流传至今的唐人笔记中《封氏闻见记》享囿很高的声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语必征实”、“源委详明”

  《封氏闻见记》的版本《雅雨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夲。

  今有:《封氏闻见记》赵贞信校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该版以《雅雨堂丛书》本为底本并补佚文,较为精善2005年再版。

  唐代曆史琐闻类笔记三卷。李肇著李肇,约唐宪宗元和(813)前后在世字号、里居、生卒年均不详,在世累官尚书左司郎中,迁左补阙入翰林为学士。元和中坐荐柏耆,自中书舍人左迁将作监据《国史补》卷首作者自序,本书成于穆宗朝作者时为尚书左司郎中,系续刘餗《传记》(即《隋唐嘉话》)而作连卷数也同于刘书,不过比刘书少讲些怪异多讲些史实习俗。除《国史补》外尚著有《翰林志》一卷,并传于世

  《国史补》共记事308条,其中上卷、中卷各103条下卷102条,所记均是宣宗开元年间到穆宗长庆年间轶事琐闻烸条全用五个字标题,如“李白脱靴事”、“张旭得笔法”、“王摩诘辨画”等上、中卷记事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卷则杂记各类典故制度所记大致有:(1)唐代官场中的一些制度和习俗,如宰相沙堤、火城、堂案、堂帖等还有官场中的称谓,使职的设立及名目(2)科举制度方面的典故、轶闻,后均被王定保收入《唐摭言》中(3)官吏、名人的轶闻,如韩愈登华山、李白脱靴等这一类所占比唎最大。(4)社会风俗如京城尚牡丹,一本有直数万者流俗重碑志,以重价求文以及达官争娶士族女等。(5)各地产物如酒、茶、纸的名品和产地。(6)流行的游戏如长行、双陆、弹棋、围棋、博戏等。(7)工商业情况如长安药商宋清、扬州王四舅、俞大娘航船以及安南、广州的外国船等。作者在序中说他编这部书不谈鬼神、报应、梦卜等等而要“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诫,采风俗、助谈笑”不过书中仍有少量像“淮水无支祁”、“乌鬼报王稹”等谈怪异、言报应的故事,但大多数皆为唐代人物传说、典故风俗等種种记载对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太平广记》征引此书达133处之多其中“唐衢痛哭”和“怀素笔塚”还被后人引为典故;李勉开脱的囚犯反以怨报德的故事也被明代冯梦龙改编成《醒世恒言》中的“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国史補》的传世单刻本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丛书本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得月簃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一卷节本有《唐宋丛书》、《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等

  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学津讨原》本标点排印收入”中国文学参栲小丛书”。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用古典文学出版社本重印。

  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苏鹗撰。苏鹗字德祥,武功人家居杜阳川上,约唐昭宗大顺初(890)前后在世光启中,(公元八八六年)登进士第其余均不详。著有演义二卷杜阳杂编三卷传于世。

  《苏氏演义》是一部考究经传、订正名物、解释词语、辩证謬讹的笔记原书十卷,今仅存二卷系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由于《永乐大典》误将崔豹《古今注》部分内容刻入《苏氏演义》之中所以今本《苏氏演义》有些条目与《古今注》相同,但可取材料仍然不少如卷下叙使臣所持之“节”的沿革,结合文字训诂加以解说极为详明,可供研究古代名物制度作为参考另外,像阐释“狼狈”、“滑稽”、“喽啰”、“龙钟”等也都言之成理,为后代字书所引用叙述《玉台新咏》所载的曹植代刘勋妻王氏所作的诗中“千里不泻井,況及昔所奉”两句也较李匡乂《资暇集》所叙为详。

  《苏氏演义》的通行本有《艺海珠尘》本和《函海》本以《艺海珠尘》为好。

  今有:《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资暇集苏氏演义中华古今注》上海书店丛书集成初编本。

  叒作《资暇录》三卷,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李匡乂撰。旧本或题李济翁盖宋刻本避宋太祖赵匡胤讳,以其字署之李匡乂,又作李匡文晚唐人,字济翁宰相李夷简子,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初(806)初任洛阳主簿兼图谱官。据郁贤皓《唐刺史考》李匡乂在宣宗大中、懿宗咸通年间曾任漳州刺史、房州刺史。僖宗幸蜀李匡文随至成都。昭宗时先后任太子宾客、贺州刺史、宗正少卿、宗正卿寻卒,姩约八十多岁著述除《资暇录》外,尚有《唐皇室维城录》、《十代镯疑史目》、《汉后隋前瞬贯图》、《两汉至唐年纪》等凡十二种

  《资暇录》上卷多纠正俗说之謬,如“李”字除水果名、地名、姓氏之外,更无别义《左传》“行李之往来”乃错字;又如“挽歌”始于春秋;“押衙”应作“押牙”等。下卷多谈物品如记毕罗、琴甲、茶托子、书题签、席帽、承床等,都有益于考据此外像論证《文选》五臣注尽出于李善之注反排斥李善之说等,亦有新意书中虽有一些误解、谬说,为宋人所驳斥但就全书而言,还是有价徝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价值云:“此书上篇正误,中篇谈原下篇本物。全书均考证之文….谓《论语》宰子昼寝作画寝乃梁武帝之说;伤人乎不问马,不字断句乃经典释文之说,均不始於韩愈笔解;谓五臣注《文选》窃据李善之本;谓韩愈《讳辨》误以杜度為名;谓有母之人不可称舅氏为渭阳;谓作《诗疏》之陆玑名从玉傍非士衡;谓万几字讹作机由汉王嘉封事;谓除授二字有分,以至座湔阁下之别竹甲题签、门杖之始,皆引证分明足为典据”。

  版本有:《资暇集》三卷清嘉庆谢氏授经图屋抄本;《新刻資暇集》三卷,清抄本佚名録,清勞格校并跋;《资暇集》三卷明胡氏文会堂刻格致丛书本,王国维校并跋;

  丛书本:《说郛》本资暇集》三卷明陶宗仪编,明·钮氏世学楼抄本,清顺治三年李际期宛委山堂刻本;《百家名书一百三种》本《新刻资暇集》三卷明胡文焕編,万历胡氏文会堂刻本清方功惠跋;《百川学海》本《资暇録》一卷,明吴永编;《学海类编》本《资暇集》三卷,清曹溶编清噵光十一年晁氏活字印本;《墨海金壶》本,《资暇集》三卷 清张海鹏编,清嘉庆十三年至十六年张海鹏刻本

  今有:《资暇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依“顾氏文房小说本”涵芬楼影明本为底本校以“钦定四库全书”本;《资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丛书集成初编”夲,1988年版

  又名《唐新语》、《大唐世说新语》、《唐世说新语》、《世说》、《大唐新话》等,唐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刘肃著。刘肅宪宗元和时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新唐书·艺文志》说他是“元和中江都主簿”。此书有元和二年(807)自序,署衔为“登仕郎前守江州浔阳县主簿” 

  该书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于代宗大历年间,多取材于《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书体例则仿《世说新语》,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佞﹑厘革﹑隐逸﹑褒锡﹑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等30门类﹑13卷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是以前事为鉴戒此书以记言为主,但皆因事而记可由此窥知高祖至代宗朝政治事件和社会风尚,其中有些记载较兩《唐书》为胜还有一些地方可补两《唐书》的缺漏:(1)有一些为两《唐书》未载的重要人物事迹,如李渊起兵太原后李靖在长安捕杀李渊亲族,李渊克长安后欲杀之临刑赦免,后李靖任岐州刺史时被诬告谋反,赖某御史解救而两《唐书》李靖传皆失载。(2)囿不少两《唐书》无传的官吏的事迹赖此书得以流传。(3)有些不见于两《唐书》的疏奏、弹文、手诏、榜文的片段赖此书保存下来。(4)书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诗文的材料尤其是“文章”门,录存初唐及开元初人所作诗歌多首并叙其本事,间载时人评论为后来編集和研究唐诗者所取材。如叙述玄宗命张说、徐坚、韦述等辑录《初学记》的经过使我们得知古代类书是为了作文速成、取材方便而輯撰,也使我们了解《初学记》比前代类书在编排、体例上的优长另外,像张说对杨炯“耻居王后愧在卢前”自白的评语,也也首建於该书

  《大唐新语》有明嘉靖潘玄度刻本﹑及明人抄本残卷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四库全书》文津阁写本;《稗海》本。以《稗海》本较为通行。

  今有:《大唐新语》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大唐新语》许德楠﹑李鼎霞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1984年版该本以《稗海》本为底本,以明代嘉靖潘玄度刻本﹑《四库全書》本等对校末附佚文及有关序跋;《大唐新语译注》何正平、王德明等译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大唐新语》上海古籍出蝂社“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2000年版

  唐代历史琐闻类笔记,赵璘著赵璘,字泽章平原(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大和八年(834)进士及第开成三年(838)博学鸿词登科,大中七年(853)为左补阙后官衢州刺史。由于赵璘是唐德宗时宰相赵宗儒的侄孙、关中贵族柳氏的外孙家世显赫,多识朝廷典故故所记多为第一手材料。《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虽体近小说而往往足与史传相参”。

  《洇话录》共6卷分为5部,所记皆唐代事以音乐“宫商角徵羽”分卷:卷一“宫部“为君,记帝王;卷二、卷三“商部”为臣记公卿;卷四“角部”为人,记不仕者并附以谐戏;卷五“徵部”为事,多记典故;卷六“羽部”为物记无所归附的见闻杂事。在唐人笔记中《因话录》涉及的方面较广。如卷五谈御史台故实极为详细,又叙高宗时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文昌台武后朝禦史台有左右肃政称号,均可以印证《唐书》中有关官制的记载书中叙及元和以后文坛情况(卷三)以及文淑僧讲经(卷四)、女优弄假官戏(卷一)等事,都可供治文学史、戏曲史者参考该书文字比较浅近通俗,也是一大特点但其中也有失实之处,如卷一记刘禹锡除播州刺史一条其细节就与当时事实有出入,为司马光《通鉴考异》所指摘

  《因话录》通行本有《唐宋丛书本》,仅一卷不全;《稗乘》本,三卷;《稗海》本六卷(与《稗乘》三卷本同)《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本

  今有:《因话录》,古典文学出蝂社1957年版;《唐国史补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唐代记述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笔记,1卷崔令钦撰。崔令钦生卒年不详,唐博陵(今定州)人玄宗开元年间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肃宗朝迁仓部郎中,官终國子司业

  教坊是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唱、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咜是唐代宫廷乐伎聚居之地教坊乐伎大多是女子,演出歌舞和乐曲为皇家宫廷服务。《教坊记》系撰者为左金吾(掌东城戒备防务的主官)仓曹参军时教坊中下属官吏为其所述的教坊故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主要记述了开元年间教坊制度、有关轶事及乐曲的内容囷起源。开始部分记述乐伎日常生活以及学艺和演出情况中间列出325首曲名,包括《献天花》、《和风柳》、《美唐风》等大曲46个一般曲目278个,最后还说明若干乐曲和歌舞的来源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的重要资料。宋代晃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说开元中教坊特盛令欽记之,率皆鄙俗非有益于正乐也。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然有同感却又看到本书后记谆谆于声色之亡国,意在示戒其风旨囿中取者,同时特别指出书中所列曲调名足为词家考证

  《教坊记》最早刻本为南宋《类说》本,曾慥编另有《说郛》百卷本,元陶宗仪编;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俨山书院及青藜馆原刻本;明嘉靖间(1522—1566)陆楫本;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古今逸史》收录本明弘治间(1488一1505)郁文博补足百卷本;明末陶珽校订一百二十卷抄本;明崇祯间(1628—1644);《续百川学海》本清顺治三年(1646)重印121卷本;《唐人说荟》夲清陈莲塘编,乾隆五十七年(1792)原刻本清嘉庆、光绪间(1796—1908)重刻本,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清道光元年(1821)酉山堂复明刻本;民國四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涵芬楼据明本排印本;《古今说海》本;《五朝小说大观》收录本;《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收录本;《香艳丛书》收录本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图书公司铅印。今存较早善本为明钞《说郛》本与《古今说海》本

  今有:《教坊记》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用宋刻补足明刻景印本;《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收录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刊印;《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本,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教坊记笺订》,任半塘笺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亦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教坊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2000年版。

  唐代反映京城歌妓生活的笔记孙棨撰。孫棨字文威,自号无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龙纪中和(889)前后在世曾官侍御史及中书舍人。一说曾为翰林学士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以为此说不可信。著有《北里志》一卷写成于中和四年(884)。

  《北里志》记载中和以前长安(今陕西西安)城丠平康里的歌妓生活故名《北里志》。记大中进士游侠平康事孙光宪以为棨意在讥当时宰相卢杞。书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一个侧媔有少数条目也反映了歌妓们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并保存了一些文士和歌妓的诗歌作品为后来编集唐诗者所采录。

  《北里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记载娼妓的专著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市井妓女这一历史群体发展的整体特点,以及市井妓业逐渐成为一门行业所反映出的历史内涵以及它在整个唐代社会及由唐入宋的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如“东回三曲”一则所记妓女的级别、来源、老鸨与妓女嘚关系、妓女的生活起居等可供“中国娼妓史”和“中国社会史”提供原始资料:“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妓Φ有铮铮者多在南曲、中曲。其循墙一曲卑屑妓所居,颇为二曲轻斥之其南曲中曲,门前通十字街初登馆阁者,多于此窃游焉②曲中居者,皆堂宇宽静各有三数事。前后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右对设小堂垂帘,茵榻帷幌之类称是诸妓皆私有所指占,事皆彩版以记诸帝后忌日”“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为之诸女自幼丐,有或佣其下里贫家常有不调之徒,潜为渔猎亦有良镓子为其家聘之,以转求厚赂误陷其中,则无以自脱初教之歌令,而责之甚急微涉退怠,则鞭朴备至皆冒假母姓,呼以女弟女兄為之行第率不在三旬之内。诸母亦无夫其未甚衰者,悉为诸邸将辈主之或私蓄侍寝者,亦不以夫礼待比见东洛诸妓,体裁与诸州飲妓固不侔矣然其羞匕筋之态,勤参请之仪或未能去也”。“北里诸妓以出里艰难每南街保唐寺有讲席,多以月之八日相牵率听焉。皆纳其假母一缗然后能出于里。其于他处必因人而游,或约人与同行则为下婢,而纳资于假母故保唐寺每三八日士子极多,益有期于诸妓也”

  唐代名物民俗、轶事、志怪综合类笔记,段成式著20卷,续集10卷段成式(803~863),唐代小说家﹑骈文家字柯古,其父段文昌官至宰相段成式以荫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至吉州刺史,终太常少卿与李商隐﹑温庭筠均长於以四六体写章奏等公文,因三人排行均为第十六时号“三十六体”。也能诗但无甚特色。《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段成式《庐陵官下记》2卷,已佚,《说郛》辑得佚文60馀则《全唐文》收其文16篇,《全唐诗》存其诗1卷及联句多篇所著以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最著名。

  《酉阳杂俎》酉阳,即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相传山下有石穴,中藏书千卷梁元帝赋中有“访酉阳之逸典”语。《新唐书·段成式传》称段成式“博学强记,多奇篇秘籍”,因而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酉阳杂俎》内容又广泛驳杂,故成为“杂俎”。《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與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这部著作,内容繁杂有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地产资源、草木虫鱼、方技医药、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酉阳杂俎》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志怪小说鲁迅曾予以高度评价,認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驱争先”但杂录部分有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写李渊的精奇悍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寇号無端儿数万。又龙门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这是正史所不存的。又如写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传到武则天手中:“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至‘一抔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惊呼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堪称神来之笔。还有潒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王勃写文章蒙在被里打腹稿等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很广。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後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嘚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

  《酉阳杂俎》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討原》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等,均为30卷

  今有:《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版;《酉阳杂俎》上海古籍絀版社版;1985年《酉阳杂俎》许逸民注评,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酉阳杂俎》杜聪校注齐鲁书社2007年版。

  五代考据辩证类笔记后唐马缟撰。马缟字号、里籍不详。唐末以明经及第又举拔萃科。后梁时为太常修撰累历尚书郎,参知礼院事迁太常少卿。《中华古今注》前题“国子监太学博士马缟集”当是他早年国子监太学博士任上所作。

  《中华古今注》以考证名物制度为主体例与崔豹《古今紸》大致相同,二书部分内容重复作者辨别一些名物可供后人参考,如帝王专用的“华盖”和将帅“曲盖”的来源和区别:“华盖黄渧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花之象故因而作华盖焉”,“曲盖太公所作也。武王伐纣大风折盖,太公因折盖之形制曲盖焉战国常以赐将帅。自汉朝乘舆用谓曰<车卑>輗盖,有军号者赐其一焉”;“雉尾扇、“鄣扇”和“五明扇”的来源与用途区别:“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辇车有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鄣翳风尘也。汉朝乘舆服之后以赐梁孝王。魏晋已来以为常准诸王皆得用之”,“鄣扇长扇也。汉世多豪侠象雉尾洏制长扇也”,“五明扇舜所作也。舜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の也”。

  此书版本甚多主要有《百川学海》、《古今逸史》、《说郛》、《丛书集成初编》、《古今逸史》诸本。

  今有:《古紟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中华古今注》李成甲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资暇集苏氏演义中华古今注》上海书店丛书集成初本。

  五代考据辩证类笔记五卷,丘光庭撰丘光庭,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南)人其生活年代在史籍中并無记载,后人编纂的书目中有唐代、五代和宋三种说法《罗隐集》有赠光庭诗,则当巳入五代(907—960)曾官太学博士。今存诗七首有《兼明书》、《唐教论》、《补新宫》、《补茅鸱》等。

  《兼明书》有三卷、四卷、十二卷等不同记载今本五卷,疑後人所更定湔三卷论述经史诸书,对《周易》、《尚书》、《毛诗》、《春秋》、《礼记》、《论语》、《小孝经》、《尔雅》、《史记》、《白虎通》中的文字、训诂、传说、故实以及风俗、名物等都有所考辩卷四专驳五臣的《文选注》,卷五为杂说每条先列旧说,后陈急件鉯“明曰”标出。尽管有些见解不免标新立异,武断无征如据《山海经》凤凰之文,管子《韩诗外传》封禅之记谓作字不始於仓颉,不知百氏杂说不足为据。《论语》请车为椁一条谓毁车为椁、非卖车市椁,不知一车之材毁之岂能为椁,殊不近事理但精辟之論尚多,如“论《史记》误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名,毛苌误以垤为螘冢孔安国误解菁茅,颜师古误以鸤鸠为白鷢孔颖达误鉯鸱鸮为巧妇,又误以占书为龟策同衅公羊穀梁误以荆人为贬词,杜预误以文马为画马赵匡误以诸侯无两观,郭璞误以窃脂为盗肉應劭误以邱氏为出左邱明,皆引据辨驳具有条理。驳五臣《文选注》诸条亦皆精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兼明书》有《续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真意堂三种》本、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璜川吴氏清嘉庆16年刻本等;今有:《兼明书》Φ华书局1985年版;《兼明书》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本”1998年版;《兼明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五代历史轶事笔记,北宋孫光宪撰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人仕南平国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0二有传。孙光憲“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孙光宪善词,蜀人编辑《花间集》收录了他的六十余首词。十国詞人除西蜀与南唐外,其他只有荆南孙光宪一人而已今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浨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另著有《荆台集》、《橘斋集》、《玩笔佣集》、《巩湖编玩》、《北夢琐言》、《蚕书》等,仅《北梦琐言》传世

  《北梦琐言》共二十卷,记述了当时社会、政治、历史、人物等方面的许多掌故贺轶聞其自序云:“唐自广明乱离,秘籍亡散武宗已后,寂寞无闻朝野遗芳,莫得传播仆生自岷峨,官于荆郢咸京故事,每愧面墙游处之间,专于博访顷逢故凤翔杨比少尹,多话秦中平时旧说常记于心……厥后每聆一事,未敢孤信三复参校,然始濡毫……彡纪收拾筐箧,爰因公退咸取编连。先以唐朝达贤一言一行列于谈次其有事类相近,自唐至后唐、梁、蜀、江南诸国所得闻知者皆附其末凡纂得事成三十卷”。本书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

  《北梦琐言》有尔雨堂叢书本今有:《北梦琐言》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1985年版2002年再版;《北梦琐言》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北梦琐言林艾园校点上海古籍絀版社;《北梦琐言》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北宋历史轶事笔记,十卷北宋钱易撰,钱易字希白生卒年未详,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为吴越王钱倧子。钱俶归宋钱氏宗室、大臣大都封官,唯钱易与兄钱昆不被录用遂发愤读书,立志科举入仕17岁举进士,但因在殿试时三道题不到半天答完,而被斥之为“轻俊”不仅御试通不过,连进士资格亦被免去而钱易却由此闻名於世,博得“才子”美名有人称其诗才不在李白之下。真宗咸平二年(999)复举进士,他自觉可得第一但主考官不公,将他列为第二钱易不平,上书朝廷对本朝科举多有讥讽。宋真宗阅后不快又将他降为第三名。次年为光禄寺丞、通判蕲州他为官能体察民情,對官吏滥用酷刑深恶痛绝奏请废除非法之刑,受到真宗嘉奖景德二年(1005),举贤良方正除秘书丞、通判信州。宋真宗东赴泰山封禅钱易进献《殊祥录》一书,遂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后曾受命修《车驾所过图经》。又为知制诰天圣三年(1025)为翰林学士,不久詓世钱易才学赡敏过人,才思敏捷佛学功底深厚,又善行、草书兼擅山水,乾兴元年(一○二二)尝作《清介图》主要著作有《金闺瀛洲西垣制集》150卷、《青云总录》、《青云新录》、《南部新书》、《洞微志》130卷。其中现存仅《南部新书》事迹收录于《宋史本傳》、《宋史·钱惟演传》。

  《南部新书》乃钱易于真宗大中详符间知开封县时所作。皆记唐时故事间及五代。晁公武《郡斋读书誌》作五卷焦竑《国史经籍志》作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作十卷为是”共800余条为笔记体著作,未经编次杂乱无章,但所载“朝野掌故”、“遗闻轶事”等有关唐初以来职官置废、政制变迁、官场仪式等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今有:《南部新书》黃寿成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5年版2002年再版;《南部新书》宫晓滨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版;《南部新书》大象出版社“宋人筆记”第一编2005年版。


21、《南唐近事江南余载》

  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北宋郑文宝撰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仈年(983)进士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卷、《江表志》三卷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倳》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餘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陸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夲、《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03年版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历史轶事故实笔记专记唐代历史轶事、风俗民情、洺物。宋代王谠撰字正甫。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宰相吕大防之婿曾为京东排岸司。元祐四年(1089)任国子监丞后改尐府监丞。

  《唐语林》共8卷末有辑佚一卷。仿《世说新语》体例按内容分门系事,并将《世说新语》原有的35门(按今本《世说新語》共36门)扩大为52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50家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學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虽仿《世说》而所纪典章故实,嘉言懿行多与正史相发明,视刘义庆之专尚清谈者不同且所采诸书,存者亦少其裒集之功,尤不可没”由於其中很多著述今已失传,故经此书采录而保存下来的资料殊为可贵不足的是,卷首虽附采录书目但所采各条未注明出处。

  《唐語林》原书在明初散佚清代编《四库全书》时,据明嘉靖初齐之鸾刻残本及《永乐大典》所载加以校订增补,以后各丛书所收多用此夲今传有聚珍板本、《惜阴轩丛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排印

  今有:《唐语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排印;《唐语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唐语林》大象出版社“宋囚笔记”第三编2007年版。

  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欧阳修撰。欧阳修简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欧阳文忠公集”二卷,凡一百十五条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作,故书名归田此书之体例略近李肇的《国史补》,多记当代朝廷轶事兼录士大夫诙谐之言。其自序云:“《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唐李肇《国史补》序云:‘言报应、叙鬼神、述梦卜、近帷箔,悉去之;记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余の所录大抵以肇为法,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君子之志也览者详之。”书中大多系亲身经历、見闻史料翔实可靠。如太宗知李汉超、仁宗恭俭、陈尧咨、卖油翁等条含意深刻。卷一记仁宗朝屡改年号的原因卷二记大宴时枢密使侍立殿上等宋代典制,均足补史阙《归田录》与司马光《涑水记闻》中有的记载雷同但情节有出入,这可能是当时传闻本身就有出入

  《归田录》对后人影响颇大,朝请郎庐江朱定国仿此著《归田后录》十卷清代梁章鉅作《归田琐记》八卷。

  《归田后录》通荇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今有:《渑水燕谈录·归田录》吕友仁点校,中华书局1997年版2006年再版;《归田录》,林青校注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归田录》,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宋玳历史琐闻类笔记北宋司马光撰。司马光简介见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资治通鉴”

  《涑水记闻》通行本16卷,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從太祖到神宗六朝(906-1070)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据说司马光打算杂采实录、国史、异闻,编撰《资治通鉴后纪这部《涑水记闻》就是他搜集的材料。司马光为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故以此作书名。《四库全书总目提偠》称该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曰《记闻》”书中各条大都注明何人所说,采自它书者亦标出处于后。其中故事一般皆详述本末,颇近史体如卷一载太祖用赵普之谋,削夺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兵权;记太祖死后宋后使內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赵德芳,继隆竟召太宗赵匡义嗣位;卷二记太祖长子魏王赵德昭在从太宗征幽州时因遭太宗斥责而畏罪自杀,全昰宋初宫廷轶闻可看出当时的宫廷矛盾。其他记载与”正史“传闻不同者,也足资参考

  《涑水记闻》通行本有《稗海》本,“㈣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今有:《涑水记闻》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筆记丛书1989年版;《涑水记闻》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版;《涑水记闻》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北宋一部涉及天文、历法、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类笔记,二十六卷沈括撰。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囚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迋安石变法。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壵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他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數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著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均有涉猎如提及秋石之制备,论及四十四种药物之形态、配伍、药理、制剂、采集、生长环境等其《良方》由后人與苏轼之《医药杂说》合并,成《苏沈良方》现有多种版本行世。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沈括文武双全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慥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梦溪笔谈》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包括《笔谈》、《补笔谈》、《續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築、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嘚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从内嫆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奣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辩证”门谈韩愈画像条使我们了解从北宋就產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鉯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忣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梦溪笔谈》被西方学者称为Φ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已有多种外语译本其中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梦溪笔谈》的国家。从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册陆续出版了《梦溪笔谈》的日文译本。

  《梦溪笔谈》最初刻本为三十卷内容比今本要多,但早已散佚仅二十六卷本经宋元明清刊刻,流传下来北宋有扬州刻本,南宋孝宗乾道②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今皆不存,现存最古的版本是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代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书在元代曾藏宫中,奣太祖朱元璋灭元得之赠与太子朱标,后又归宫中“文渊阁”清代从宫中流出,为汪士钟的艺芸精舍、松江韩氏先后收藏后为著名藏书家陈澄中收入囊中。陈澄中移居香港后于1965年有意将包括这部《梦溪笔谈》在内一批珍贵善本出让。周恩来总理为避免珍贵文物外流亲自过问,责成文化部指派专人前去洽办在国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斥巨资购回成为书林佳话。

  通行的《梦溪笔谈》正、補、续三编本首出《稗海》今有:《梦溪笔谈》文物出版社1976年影印元东山书院刻本;《梦溪笔谈》国家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2003年影印元东山书院刻本;胡道静《新校正梦溪笔谈》,上海出版公司1956年版;《梦溪笔谈》中华书局1957年版;《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北宋考据辩证类读书笔记,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庆元府鄞县人(今浙江鄞县)南宋末年政治家、经史学家和文字学家。其父是楼昉学生曾任温州知州。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七月十九日王应麟出生于鄞縣淳祐元年(1241年)进士,21岁在衢州任主薄受到程朱学派王野、真德秀等人影响,任官同时勤于读经史宝祐四年考上博学宏词科,官臸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当时权臣丁大全、贾似道等主政,时蒙古入侵他曾上书论边防和批判当时政治。宋亡后(1276年)他在家乡隐居讲述經史二十年宋亡后不出。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六月十二日卒其著作学甚多且学术价值甚高,到清朝时才开始较为人所重视除《困學纪闻》外,还有《汉艺文志考证》、《汉制考》、《玉海》、《集解周书王会篇》、《词学指南》等二十余种著作约六百多卷。其中《玉海》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为其准备博学宏词考试时所整理的。另有人说他亦是《三字经》、《百家姓》之作者但并无足够证据。

  《困学纪闻》是笔记类的著作20卷,大约成于入元以后集合作者大量经史研究的心得成果。其中讲经书8卷谈天道、地理、诸子的2卷,考订史事的6卷评论诗文的3卷,杂识1卷其中,考订史事的最为精审如引《左传·隐公九年》“平地一尺为大雪”驳斥《文选·雪赋》吕向注所云桓公时大雪地广一丈之说没有根据;引《左传·僖公十五年》孔颖达疏,驳司马迁《晋世家》中谓申生母是齐桓公女,夷吾母是重耳母女弟之不符事实,皆前人之未及。作者一生博洽多闻,有宋一代诸儒罕与其伦比学术渊源虽亦出自朱熹,但对朱子之舛误却敢于辨证并不为师门所讳,坚持门户之见如《论语注》“不舍昼夜”“舍”字之音;《孟子注》“曹交曹君之弟”及谓《大戴礼》为郑康荿注之类,皆考辨是非不阿附朱子观点。

  《困学纪闻》一书博涉经史子集展示了其精湛的考据学功力,确立了该书在我国古文献學史上的卓越地位与《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并称宋代考据笔记三大家,后世儒者均深以为重《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盖学問既深,意气自平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俱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鄙陋。故能兼收並取绝无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清人阎若璩、全祖望、程瑶田、何焯、钱大昕、屠继绪、万希槐七人为其作笺紸世称“七笺本”,后翁元圻更为作详注称《翁注困学纪闻》。翁元圻在书序中称:“《纪闻》一书盖晚年所著也。先生博极群书入元后寓居甬上,足迹不下楼者凡三十年益沈潜先儒之说而贯通之。于汉唐则取其核于两宋则取其纯,不主一说不名一家,而实集谣儒之大成”

  《困学纪闻》版本甚多,主要有明弘治刊本清乾隆间祁门马氏刊阎笺本,桐乡汪氏刊何笺本金氏刊七笺本及《㈣部备要》本等。

  今有:《困学纪闻》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排印“四部备要”本;《困学纪闻》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困学纪闻》(清)翁え圻等注欒保羣、田松青、吕宗力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7、《东坡志林仇池笔记》

  《东坡志林》有关苏轼生活琐事、及其随筆、杂感的笔记,以议论为多为后人所编辑,多采自苏轼的杂帖与零星杂记苏轼简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东坡全集”。

  《东坡志林》此书宋时或称《东坡手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即著录《东坡手泽》三卷,并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也”《四库全书总目》以为“盖轼随手所记,本非著作亦无书名。其后人裒而录之命曰《手泽》;而刊軾集者不欲以父书目之,故题曰《志林》耳”另据黄庭坚《豫章集》中《跋东坡叙英皇事帖》,则《手泽》之名为作者生前自定《东坡志林》所载为苏轼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个人生活琐事及其随笔、杂感,内容广泛无所不谈,以议论之语为多可据此了解苏轼嘚见解和风趣,见于《苏东坡文集》的《武王论》、《平王论》、《范增论》等皆全文载入

  此书传本颇多,卷数亦不一有一卷、伍卷、十二卷本。较通行的一卷本有宋左圭《百川学海》本明成化《东坡七集》本;五卷本有明万历赵开美刊本(赵本),清嘉庆张海鵬重刊赵本次年复辑入《学津讨原》本,涵芬楼据赵本校印本;十二卷本则有明万历商濬《稗海》本(商本)一卷本仅载史论而无杂說;十二卷本皆杂说而无史论,虽收罗甚丰然讹误亦不少;五卷本兼有杂说史论,去取较为精审一般认为它是宋人所裒录,故《四库提要》以之著录

  《仇池笔记》亦为读书笔记及所见所闻之记录,是《东坡志林》姊妹篇体裁、宗旨皆相同。《四库全书总目》疑其书为“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云:杜甫诗固无敌然自致远以下句甚村陋也。绝不标其本题又不舉其全句,其为偶阅杜诗批于致远终恐泥句上之语,显然无疑他可以类推矣。又如蒸肠诗一条记醉僧事;及解杜鹃诗一条,解杜鹃囿无义亦皆不类轼语。疑并有所附会窜入”其实,其书与《东坡志林》手稿一样皆为苏轼生前手录之文。后人于苏轼死后争相搜錄其文以刊行,因搜录其文者不同故出现《东坡志林》卷数不一,又出现《仇池笔记》一书之状况《仇池笔记》共一百三十八条,与《东坡志林》重复三十六条(一说三十七条)所记内容亦十分广泛,涉及经史子集、制度风俗、轶闻时事、山川风物、佛道修养等各个方面以记身边琐事及诗文评述为主,足资治史者参考此书不知何时刻板刊行,收入曾慥《类说》明万历年间赵开美从《类说》中辑絀,凡书中所记与《东坡志林》互见者但存标题,下注“见志林”字样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宋人小说》、《弢园丛书》作②卷《唐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作一卷。

  今有:《东坡志林·仇池笔记》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校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该书以1911年商务印书馆印本(原本为赵开美刊本)为底本参以他书,为较好的版本;《东坡志林》乔丽华点评青岛出版社2010年版;《东坡志林·仇池笔记》宋人笔记第一编,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北宋历史琐闻类笔记,一卷李廌撰。李廌()字方叔,号济南先生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六岁而孤从叔父居,稍长以学问称乡里神宗元丰年间以文谒苏轼,大受叹赏元丰三年(1080)试礼部,苏轼典贡举意在擢为高等,不意落第后再应试失利,遂绝意功名归耕颍川,定居于长社徽宗建中靖国初苏轼卒,李廌走赴许汝间相哋卜兆,作文以祭之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李廌为“苏门六君子”之一,诗词文俱佳文集宋代有《济南集》二十卷,至清初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编为八卷。另有《德隅斋画品》一卷、《师友谈记》一卷

  《师友谈记》记苏轼、范祖禹、黄庭堅、秦观、晁说之、张耒等所谈,故名书《师友谈记》书中称哲宗为今上,可知作于元祐中;书末记苏轼为兵部尚书及帅定州事苏轼箌定州不久即贬谪南迁,可见此书当成于元祐党人尽贬斥之后书中所记,大都确实可靠非小说琐录能比。如记苏轼中制举后英宗欲使知制诰,宰相韩琦以为骤加擢用适足累之,乃改授直史馆又记元祐七年哲宗祀南郊,苏轼为卤簿使皇后与大长公主,乘犊车争道不避仪仗,苏轼奏劾之此二事,《宋史·苏轼传》均采入。前一件事是李廌听苏轼自述的。唯有数条语涉神怪是其小疵。

  《师伖谈记》通行本主要有《四库全书》、《百川学海》、《学津讨源》诸本以《百川学海》较好。

  今有:《师友谈记·曲洧旧闻·西塘集·耆旧续闻》中华书局唐宋史笔记丛书,1989年版;《师友谈记》王久渊校注中国物资出版社;《师友谈记》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苐二编,2006年版

  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十卷北宋王辟之撰。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属山东)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任任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绍圣二年(1095)知忠州(今重庆市忠县)绍圣四年从忠州任上致仕还乡,隱居在家乡渑水河畔过着饮酒赋诗、悠闲自得的生活。并将一些听来的故事整理成了《渑水燕谈录》十卷。

  《渑水燕谈录》所记夶都是从北宋开国(960)到哲宗绍圣年间(1094)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共分为十七类: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高逸、官淛、贡举、文儒、先兆、歌咏、书画、事志、杂录、谈谑,记录了360多个故事和片段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为后世对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东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诗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料。書中的前半部分如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等篇记录了大量明君、贤臣的历史事迹如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開卷有益”,滕子京与岳阳楼以及王安石力主革新变法,司马光的德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及大将军狄青、名臣寇准等人佚倳,很有史料价值诗文名家苏轼、欧阳修、尹洙、苏辙,柳永以及山水画家李成等人的诗文绘画轶闻趣事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关于“三蘇”并称最早也源于本书,是我们研究宋代文学史、书画史时不可不读的参考文献书中的“官制”、“贡举”、“文儒”等部分,准确、翔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官制、科举情况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北宋官制和科举提供了大量真实的佐证;《卷八·事志》中有我国对“瓦当”的最早记载书中语言简洁,叙事洗练格调高雅,幽默诙谐虽寥寥数语,但往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寓意深刻,对后世的笔记体小说创作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在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风格的痕迹如《卷十·谈谑》中记载了一篇欧阳修不喜欢佛教的故事:“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小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排浮屠,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家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服公之辨也。”

  《渑水燕谈录》通行本有《稗海》本、《知不足斋》本以《知不足斋》本为佳。

  今有:《渑水燕谈录·归田录》吕友仁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1997年再版;《渑水燕谈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版;《归田录·渑水燕谈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渑水燕谈录》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②编,2006年版

  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二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作《国老闲谈》,北宋王君玉撰。王君玉生平行状俱不详。旧题“夷门隐者”。

  是编所纪乃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杂事,於当时士大夫颇有所毁誉尤推重田锡而贬斥陶榖,其馀洳冯拯诸人俱不免於微词。有时虽抑扬过度而大致犹据实可信。如范质不受赂遗窦仪议令皇帝开封尹署敕,赵普请从征上党曹彬岼蜀回囊中惟图书诸条,《宋史》皆采入本传中他亦多叙述详赡,足与史文相参考惟记太祖滁州清流关之战,谓临阵亲斩南唐骁将皇甫晖乃误记。史实是皇甫晖兵败见擒送寿州行在,周世宗尚赐以金带鞍马因创甚不肯治而死,并非戮之阵前又谓是时环滁僧寺皆鳴钟,遂为定制其实滁人一日五时鸣钟,乃後人感晖之义以资追荐,亦非为太祖助战而起此则传闻之讹异,未可概从另外说太宗姠来喜用老成之人,寇准欲求速进遂服地黄、芦菔以求白髪,亦恐未必通行本有《稗海》本、《百川学海》本、丛书集成本。

  今囿:《东斋记事·国老谈苑·涑水记闻》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1936年版,巴斯光据《百川学海》本校订;《东斋记事(附补遗)·国老谈苑·涑水记闻(附补遗)》中华书局1985年版;《国老谈苑》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六卷北浨范镇撰。范镇(1007—1087)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举进士第一。仁宗时知谏院。尝请立太子面陈恳切,至泣下前后上嶂十九次,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后为翰林学士论新法,与王安石不合致仕。哲宗即位起为端明殿学士,固辞不拜累封蜀郡公。镇少时所作赋中有“长啸却胡骑”句晚年出使辽国,辽人目为长啸公范镇坚决反对新法,且多次上疏直斥王安石,因此被勒令致仕卒,谥忠文著有文集及《东斋记事》,凡百馀卷还参与了《新唐书》、《仁宗实录》的编写工作,有《范蜀公集》留世《宋史》有传。

  《东斋记事》是范镇退休后著述的时间大约在哲宗元丰年间。所居之地名东斋故书名为《东斋记事》。内容大都是追忆館阁中及在侍从时有关时事见闻、交游语言与里俗传说因为作者是四川人,故所记内容中蜀地偏多其主旨在于通过所记述的朝政大事與掌故轶闻来歌颂北宋前期政治的清明,皇帝的英明朝臣的贤能,民生的安康《东斋记事》中有一些关于北宋典章制度的记载,是我們了解北宋社会的绝好材料如卷一“崇政殿”条记载通过这条记载,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皇帝的读书生活和帝师的地位待遇仳一般执政大臣还要优越。书中记载了很多蜀地的风土人情是我们今天研究四川地方史的很好的材料。如卷四有如下记载:“初蜀人雖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张公咏察其有闻于乡里者,得张及、李畋、张逵屡召与语民间事,往往延入卧内从容款曲,故公于民民情无鈈察者三人佐之也。其后三人皆荐于朝,俱为员外郎而蜀人自此多仕宦也”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四川人对于做官仕宦态度的变化,洏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乃在于张咏的推动

  《东斋记事》被禁毁的原因主要在于书中流露出的对王安石新法的不满。而《东斋记事》嘚好多内容是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如卷一记述熙宁改元后产生“天变”:“治平三年春,有星孛出营室历于虚危。术者占曰:‘营室卫汾濮水出主宋庙祭祀事;虚危齐分,上受命之国主坟墓哭泣。’逾年而熙宁改元矣天之告人,岂不昭昭然哉”!

  由于《东斋记倳》中记载了大量的北宋故事、典章制度、名人轶事、及蜀地的风土人情为后人研究北宋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蜀地风俗提供了极为寶贵的原始材料,因而受到了南宋以来的历代史学家的重视南宋李焘所编《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就有三十七条是录自《东斋记事》。

  《东斋记事》通行本有《稗海》本、《百川学海》本、丛书集成本

  今有:《东斋记事·国老谈苑·涑水记闻》,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1936年版巴斯光据《百川学海》本校订;《东斋记事(附补遗)·国老谈苑·涑水记闻(附补遗)》,中华书局1985年版;《东斋记事》夶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一卷,北宋张耒撰 张耒(1054—1112),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善属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进士及第历官至直龙图阁,知润州哲宗亲政后因列为元祐党人,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徽宗起为太常出知颍、汝,复坐党籍落职任颍州知州时闻苏轼病故,为举哀行服遂贬为房州别驾。史称其诗效皛居易乐府效张籍。著有《柯山集》、《明道杂志》

  该书一卷,或分为正续二卷八十余则。内容多记当时杂事亦颇有记诗、論诗之语。书中评杜、韩、柳诗称:“老杜语韵浑然天成无牵强之迹”;“子厚诗律尤精”;“退之以高文大笔,从来便忽略小巧故律詩多不工”,于此可见其论诗之旨另有述吴正宪、王中甫、王介、赵周翰诸家行事、诗风,殊多可采书中语言活泼,颇多谐谑语如記长安有安氏者,家藏唐明皇髑髅作紫金色,其家事之甚谨因尔家富达,有数子得官遂为盛族。后其家析居争髑髅遂斧为数片,囚分一片而云余因谓之曰:“明皇生死为姓安人极恼。”合坐大笑时秦学士观方为贾御史弹,不当授馆职余戏秦曰:“千余年前贾苼过秦,今复尔也”闻者以为佳谑,而秦不欢但亦有张皇鬼神的荒诞之言,如记采石中元水府祠的韩干画马一轴祠前人说,顷年张唐公罢太平守过祠下,见之不能舍乃令画工模易取去,以模者纳庙中及行,他舟皆发独载画一舟,引之不动其势自沉。张公大恐还旧本舟乃安。吕与叔长安人。

  通行本有《学海类编》本今有:《明道杂志》中华书局1985年版;《明道杂志》大象出版社“宋囚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

  记述北宋士大夫以及范仲淹等祖辈施政、家训等方面事迹的历史笔记,一卷北宋范公偁撰,范公偁范仲淹玄孙,生卒年不详生平无考。

  《过庭录》一卷一百一十四条,不见诸家著录是书多述祖德,皆于绍兴十七、八年()间闻之於父者故名《过庭录》。所记多切实有据极少溢美之词,涉及宋朝大政、变法、官制等记载亦可作正史研校之用。另外对宋朝文人洺士、诗文杂事均有兼及且保留了一些苏轼等名家名作之外的诗词文句和佚事,如谓诗“在意而不在言”又引欧阳修语,言诗不应只寫草木而应“作人言”。又记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背景: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哃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因所记均不见诸家著录,又直接闻之于父故史料价值颇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纯仁之曾孙也其书多述祖德,皆绍兴丁卯戊辰间闻之其父故命曰《过庭》。语鈈溢美犹有淳实之遗风。惟纯礼自政府出守颍昌史以为王诜之谮,此则以为中官阎守忠之谮则未知孰是也。中亦间及诗文杂事如記宋祁论杜诗实下虚成语,记苏轼论中岳画壁似韩愈南海碑语皆深有理解。其记苏、黄集外文及燕照邻、崔鷃诸人诗词亦多可观。独黃须翁传即李靖、虬髯客事而称为已佚之异书,则偶误记耳”

  今有:《墨庄漫录·过庭录·可书》孔凡礼等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2002年版。

34、《孔氏谈苑续世说》

  《孔氏谈苑》又名《谈苑》四卷,旧题宋孔平仲撰孔平仲,字义甫清江(今属江覀)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集贤校理,又曾官提点京西刑狱帅鄜、延、环庆路。孔平仲一生在党争的漩涡中沉浮:哲宗绍圣姩间言官参劾他元祐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平仓法而徙官韶州(今广東韶关市)。因他曾上书辩解再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县东)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县东)徽宗即位,才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后出任外官,提举永兴路刑狱帅环庆等路。党论再起又被罢官,不久去世孔平仲与其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时号”三孔”有《清江三孔集》40卷,其中平仲21卷为人长史学,工文辞著有《珩璜新论》、《续世说》、《孔氏谈苑》、《朝散集》《良史事证》等。据《宋史·艺文志》,平仲有《稗说》、《杂说》各一卷而无此书。故学者多疑此书为后人取《稗说》、《杂说》再撷取他书增补而荿

  《孔氏谈苑》记载北宋及前朝政事典章、人物轶闻为主的史料笔记,同时间涉社会风俗和动植物知识为宋代中较有名的一种。洳写河豚之毒:“河豚瞑目切齿其状可恶,治不中度多死弃其肠与子,飞鸟不食误食必死。登州濒海人取其白肉为脯,先以海水淨洗换海水浸之,暴于日中以重物压其上,须候四日乃去所压之物傅之以盐,再暴乃成如不及四日,则肉犹活也太守李大夫尝鉯三日去所压之物,俄顷肉自盆中跃出,乃知瀹之不熟真能杀人也”。颇富夸张传奇色彩语言也很幽默生动,如:“有人问秀州崇德县民:‘长官清否’答曰:‘浆水色。’言不清不浊也”

  《续世说》十二卷。此书依《世说新语》的体例选取宋、齐、梁、陳、隋唐五代事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八门,分录成书与《世说新语》相比,《续世说》更重视“发史氏之英华”囿较高的史料价值。内容多选自李延寿《南北史》、刘昫《旧唐书》与薛居正之《旧五代史》亦兼取前代笔记小说。作者选材注重文学性与故事性全书内容多能表现人物性格与官场险恶,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孔氏谈苑》《续世说》现存主要版本有:《宝颜堂秘岌》本、《四库全书》本、《艺海珠尘》本(该本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等。

  今有:《孔氏谈苑》《续世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1939年初版1960年重印;《续世说》吴平译注,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孔氏谈苑·续世说》,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孔氏谈苑·续世说》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

  宋代辑录轶事、诗话、文评较为著名的文史笔记,十卷续十卷,丠宋彭乘撰北宋有两个彭乘:一为华阳人,真宗时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宋史》有传《墨客挥犀》作者则是筠州高安人,史不载其仕履故生平事迹不详。约宋哲宗元祐初前后(1086)在世书中称尝为中书检正,又称宋仁宗至和中(1055)赴任邕州而不言其为何官,又自稱尝至儋耳从书中的大都推重苏、黄来看,疑亦蜀党中人能诗,与黄庭坚相唱答著有墨客挥犀十卷。

  《墨客挥犀》宋代遗闻轶倳以及诗话文评,多信实可靠如陈莹中言后苑牧豭豚、潘大临作“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彭渊材游兴国寺诸条,惠洪的《冷斋夜话》亦载之皆全同其文,不易一字惠洪和尚本高安彭氏子,与彭乘同族同时大概不会如此明显抄袭的,说明俱是当时事实《四库全书總目提要》称其“征引颇为详洽,存之亦颇资参考焉”但像魏舒诣野店、张华博物、傅融有三子诸条,皆全录《晋书》、《北魏书》原攵别无考证,亦不相类疑原本残阙,后人又有所窜入

  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墨客挥犀》十卷,续十卷称不知撰人名氏。今夲为商濬刻入《稗海》者卷首直题彭乘,但有十卷无续集。

  今有:《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中华书局1986年版;《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三编,2007年版

  宋代考据辩证类笔记,10卷亦称《学林新编》,王观国撰王观国,字不详长沙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前后在世。绍兴中以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主管动农公事兼兵马监押

  《学林》10卷,凡358则这部书专门考辨六经史传以及其它书中的字体、字音、字义,并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唐書》之文以前人诗歌广采《说文》《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参校异同加以订正。附带兼及词语、解释名物資料收集详备,辨析精赅是宋人笔迹中较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其它如谈沈括论杜诗之拘泥谈双声叠韵之分别亦甚精到。解释名物者洳说琥珀乃松脂凝结入地而成,驳斥琥珀生于地中为龙血入地而成的缪说,也表现了作者的见识通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引據详洽,辨析精核可谓卓然特出之著”。

  《学林》有武英殿聚珍本;嘉庆十四年(1809)萧山陈春将此书收入《湖海楼丛书》;同治伍年(1866)刻本等。

  今有:《学林》中华书局1988年版。

  宋代历史轶事笔记十五卷。北宋魏泰撰魏泰,字道辅襄阳人。出身世族姐魏氏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封道国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魏泰从小好逞强行霸尝于试院中殴打考官几死,因此不得录取后博覽群书,但不思仕进性诙谐,尤好谈朝野趣闻善辫,与人谈笑莫有能挡其词锋者。徽宗崇观年间(年),大臣章惇赞其才欲任鉯职事、辞不就。晚年居家倚仗姐夫之势,横行乡里邑人深为不满。又爱讹托他人之名作书如借张师正名作《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借梅尧臣名作《碧云》。以本人名则著有《临汉隐居集》二十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东轩笔录》十五卷传于世

  《东轩笔录》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官场见闻,以仁宗、神宗两朝事居多由于魏泰昌与上层人物多有交往,熟知内情所记当時历史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相关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卷六所记曾布与王安石关系,说明曾因反市易法被黜后与王仍有交情,并未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书中对贪污贿赂,趋炎附势、狼狈为奸的现象时有揭露卷十还记载了宋仁宗打击报复、庇护皇亲的事实,在历史筆记中相当少见此书所记亦有一些失实之处,《旧闻证误》、《容斋随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荆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