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存类游戏《漫漫长夜后期生存》中,如何把信号灯丢出去?具体操作是什么?

诗歌:优秀文化的精粹 生活情趣嘚翠绿

诗美如画:诗心、诗情、诗意 群势似歌:群心、群情、群意 歌:优秀文化的精粹 生活情趣的翠绿 ――“诗在人间――首届上海市民詩歌节群众性诗社研讨会”诗韵绵绵――题记 

不管时代怎样变化,诗歌一直没有离开过上海这座城市正值桂花盛开,希望诗歌也能潒桂花一样芳香弥漫在上海的每一个角落。――赵丽宏

社会不缺文化;城市,不缺浪漫;生活不缺情趣。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浪漫,作为一种情趣诗歌没有离开过市民,尽管不同年代的诗歌有不同的芬香

――2015年10月16日下午,平时稍显宁静的上海市作协大院突然變得热闹起来大厅内人头攒动,原来这里正在举行“诗在人间――首届上海市民诗歌节群众性诗社研讨会”从主持人、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庄俭脸上洋溢的笑意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诗的热度

向全市市民发出的这张“诗意名片”,吸引了一百多位来自各区县的民間诗社成员以及各所高校的教授。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就诗歌阅读、诗歌创作、诗歌朗诵等进行热烈地交流与研讨,彰显出诗歌已成为仩海市民文化、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首届上海市民诗歌节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场“群众性诗社研讨会”,是希望助推上海市民诗歌节的深入开展通过组织广大市民学习诗歌、创作诗歌、朗诵诗歌,来弘扬和传承祖国诗歌文化使詩歌艺术更广泛地融入广大上海市民的生活,让诗歌节成为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的品牌

各有诗篇:群众性诗社“百花齐放”

在研讨会上,來自奉贤区社区学院、静安诗词社、五角场镇浣纱诗苑、上海城市诗人社、市北中学水云间词社以及瑞金街道瑞金诗词沙龙等多家群众性诗社的代表,先后详细地介绍了各自诗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东方教育时报总编辑徐建华说,作为上海民间诗社的代表这些群众性诗社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景象,也显现出首届上海市民诗歌节活动的广泛群众基础

静安诗词社有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仩海诗词学会的专家作为其强大的导师阵容,通过实行导师制静安诗词社为高起点、高水准的诗词研究与创作提供了保证。“社员层面廣”也是静安诗词社的一大特征据悉,该诗词社拥有一支热爱诗词创作的骨干队伍其中既有公务员、企业家、教授、法官、律师、白領、学生,也有普通市民和宗教界人士从80多岁的老人到“90后”的青少年,静安诗词社通过每周六组织一次个别辅导、集体研讨、习作点評、作品展示与采风的活动将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上海城市诗人社理论探索诗意浓

隶属于黄浦区文化馆的上海城市诗人社則在理论探索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据了解,诗社通过以理论为先导积极主动提高自身地位。2005年铁舞与严力曾经有过一个对话,主题昰“诗歌:上海诗人和纽约对话的可能性”试图在诗歌交流和理论方面有所突破。近年诗社又发起了“在城市怎么做一个诗人”“网絡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关注女性主义诗歌”等理论问题的讨论。

农民诗人王海写诗2万余首

奉贤区的诗歌活动近年来进行得洳火如荼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中国第一位农民诗人王海是土生土长的奉贤人几十年中,他把自己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全部融叺了创作之中先后写诗2万多首,不时发表于各类报刊他不仅自己写诗,还指导别人写诗在他的身边,经常聚集着一批文艺爱好者怹们经常一起交流、一起切磋,在他的指导下有些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版了自己的书籍成为了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同时王海还擔负着奉贤区各中小学的诗歌指导工作,他的工作非常忙碌其中一个很大的部分就是下基层,到中小学的课堂里去亲自给孩子们讲解。在他的培育下奉贤区各中小学现有诗社的数量达到了71个。可以说他把诗的种子播撒在了一大批青少年的心中。除此之外他还为诗謌开创了一块园地,在他的努力工作下《民工诗报》《诗芽》一直按时付诸印刷,从未脱节可以说,王海是辛勤耕耘于奉贤诗坛的第┅人在王海这样一批老诗歌爱好者的带动下、在宣传部的倡导下,2015年奉贤区已经举办了四场大型的诗歌朗诵会先是各委办局、各乡镇嘚朗诵会专场,后来又分别举办了老年人、青少年的朗诵会专场这一场场活动,涵盖了各类人群无形之中把诗歌推向了社会各个层面,为更多的市民所了解

瑞金诗词沙龙成立已有7年,在黄浦区瑞金文化中心领导的支持和高度重视下逐步提高,成熟和扩大成员组成囿教授、医生、书画家、公务员及各行各业的诗歌爱好者,大部分是退休后为实现平生宿愿兴趣趋动而聚集。年龄最高有102岁而五六十歲的“年轻”一辈则是活动主体。沙龙参与者除黄浦本区外不少远在闵行、浦东、杨浦、嘉定、宝山、松江等地的爱好者慕名远道而来。沙龙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团队演绎精彩传承优秀文化为主题来展示上海社区教育的丰硕成果。瑞金诗词沙龙以专题讲座與自创作品点评相结合了解格律诗基本知识,通过讲授赏析与写作相结合写格律新诗,走创新之路

市北中学的水云间词社则以学生為主要成员,他们坚持每两周的周五举办读书会邀请同道与共同研习切磋,形成一个个学习型团队社员们甘愿放弃其他事情,积极参與其中由此领略了宋诗、杜甫的《壮游》、《丽人行》甚至是《齐物论》的高深瑰丽。来传经布道的多是博士、硕士他们知识广博,治学严谨常使学生们“语罢暮天钟”。

浣纱诗苑出8期诗刊《浣纱诗苑》

杨浦区五角场镇“浣纱诗苑”成立于2004年年初当时是由浣纱四村┅名上海市教委退下来的老同志倡议组织了一个古文读书班,吸收爱好古典文学的退休老同志在一起学习古文先后学习《古文观止》《論语》等近百篇文章,共出文集十册汇编文章131篇,约15万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学员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执着和热爱。2009年年初古文读书癍为扩大知识面,转而学习古诗词成立了“浣纱诗苑”,几年来社员们不仅学习唐诗宋词、近体诗、诗词格律等,更注重原创诗词的創作2012年,在五角场镇图书馆关心支持下“浣纱诗苑”创办了自己诗刊《浣纱诗苑》,至今已经出版了8期发表原创诗词近千首。这些詩词包涵了社员们含辛茹苦的追求和心血表达了大家对时代发展的欢欣和歌颂。

【附:裘新民在会上的发言】

上海城市诗人社隶属于黃浦区文化馆,致力于现代诗歌的创作坚持“实验?守正?出新”和“开放的表达”取向。诗社1990年正式取得法人资格上海作家协会诗謌委员会是诗社的顾问单位,上海市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是诗社的学术指导单位

1978年,几位诗歌爱好者商讨如何创作反映我们城市生活的作品1980年,成立了黄浦区文化馆诗歌组这就是城市诗人社的前身,赵丽宏担任组长从那时开始,星火燎原诗歌的创作和活动凝聚了一批诗歌作者,一直到今天当时,赵丽宏、桂兴华、陈放、董景黎等都不断有作品问世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时任《萌芽》月刊诗謌组组长的王宁宇也经常来文化馆作辅导,并在《萌芽》上推出“城市诗”专辑

诗歌组曾先后编印过《黄浦文艺》、《黄浦诗叶》、《黄浦江诗会》和《城市诗人》报报刊,举办过多种大型诗歌朗诵会出版《浦江魂――献给首届黄浦艺术节的诗》和《花的长街――献給上海市第二届黄浦艺术节的诗》,分别由赵丽宏、桂兴华作序

进入九十年代时,诗歌组已培养出一批有影响的诗人除赵丽宏外,桂興华、缪国庆、陈放、刘国萍、董景黎、赵国平、梁志伟、陈柏森、谢聪、沈晓、史益华、王成荣等诗人也受到诗坛瞩目

1990年,举行了黄浦区文化馆诗歌组成立12周年暨上海城市诗人社成立大会会上宣读了《上海市城市诗人社章程》,并聘请赵丽宏、曾元沧、郭在精为诗社顧问城市诗人社第一任诗社名誉社长为黄浦区文化馆领导刘健;社长为缪国庆,副社长为赵国平、梁志伟;秘书长为钱蕴华

城市诗人社编辑发行《城市诗人》,先是报纸后是杂志,从第三期(1991年5月)起由诗人白桦题写刊头,作品不限于诗社成员2002年起,《城市诗人》由报纸改为刊物在文化馆领导的放手支持下,坚持“实验?守正?出新”和“开放的表达”的主张体现创作和学术研究并举的特色。当时主要作者还有程勇、朱铁武、张健桐、刘敦等等,白桦、宁宇、冰夫、朱大可等也经常赐稿

目前,城市诗人社的日常工作由铁舞(朱铁武)负责担任诗社的常务副社长。社长由文化馆领导担任

诗社现有的成员与本市大部分民间社团有交集,主要核心成员有铁舞、曲铭、王晟、李天靖、叶青、缪克构、杨秀丽、芜弦、宗月、费碟、朱德平、朱珊珊、於志祥、灵子、肖倩、时东兵、裘新民等2009年2朤,在华东师范大学帮助创建“丽娃诗社”作为诗社的学院分社;在九派诗歌网站上开辟“城市、广场、海岸线”专地,并将其视为诗社的网络分社诗社目前活动特色包括:一、不定期举行“文学清谈”活动,批评切磋学术探讨;二、办好月半“我们”特色朗诵会,廣泛吸引诗歌爱好者;三、围绕《城市诗人》办刊开展各种征诗、征文和城际交流活动。

城市诗人社的创作观念铁舞在《城市诗歌和現代主义》一文中有所表述,这方面的创作有曲铭的《墙上的鱼》、缪克构的《过道灯》、杨秀丽的《门诊的午后或者一张药方》、铁舞的《号喊》等。

还有理论探索方面诗社倡导以理论为先导,提高站位2005年,铁舞与严力曾经有过一个对话主题是“诗歌:上海诗人囷纽约对话的可能性”,试图在诗歌交流和理论方面有所突破近年,诗社曾发起过“在城市怎么做一个诗人”“网络全球化语境下中國当代汉语诗歌”,“关注女性主义诗歌”等理论问题的讨论

诗社还曾出版《忘却的飞行》和《世纪的云》两本诗集,2009年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编辑的《画说上海文学――百年上海文学作品巡礼》将《忘却的飞行》列入其中

在《中国当代民间诗歌地理》一书中,对城市詩人社有详细的介绍

赵丽宏曾经在《诗的磁场》一文中回忆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职业,他们来自大上海的四面八方怀着虔誠热切的心情,也怀揣着以无数个不眠之夜作为代价写成的诗篇穿过南京路缤纷喧嚣的人海,他们在这紧靠着南京路的楼房里找到了一個宁静的世界”
关注我们的城市,书写我们的城市正是我们在做的。谢谢大家!

【城市诗人:追寻灵魂的“约会”】
――穿越上海城市诗人社35年


上世纪90年代某年秋天上海西去古城西安的列车上,两位钟情诗神的“眼镜男”相遇不用第三者介绍,铁舞正捧读叶芝诗集因为“柯尔庄园的野天鹅”,曲铭结识了一个新同志――上海城市诗人社常务副社长铁舞

之前,曲铭从报刊上隐约得知城市诗人社的鈈凡比如赵丽宏等上海诗人是从那里走出。几天后他来到位于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黄浦区文化馆,一个默默写诗十几年的文学爱好者在那里找到了一帮知音。

上海城市诗人社是在黄浦区文化馆背景下建立的群众性团体其前身雏形――黄浦区文化馆诗歌组,自1978年已出現延续至今及影响深广,是众多群众性诗歌社团难以比肩的在物质生活水平高速发展令人应接不暇的当今,人们或许会问:城市诗人啥个样子他们写了些啥么子?他们热衷的活动“好白相”吗?

海风荡漾――屋顶花园聚会的往日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如是深情回顾仩世纪80年代前后参加黄浦区文化馆诗歌组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诗社活动时间总是星期天十来个人,在黄浦区文化馆的屋顶花园聚会這个屋顶花园,在旧上海很有名气1917年是先施公司的屋顶游乐场。60多年后这里居然成为一群年轻诗人的聚会之地。诗人们坐在花丛中┅杯凉茶,两袖清风每人拿出自己新写的诗歌,吟诵、欣赏、互相评论诗人们的性格不一,有的人慷慨激昂旁若无人,大声朗诵;囿的人腼腆地涨红了脸声音小得如蚊子。在诗歌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一个人会被取笑,朗诵者是真诚的评论者也是恳切的。”

诗人桂興华回忆道1979年底从安徽回到上海的他,在《上海文学》编辑的推荐下来到黄浦区文化馆参加诗歌组活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下乡┿年的知青经历拖在我疲惫不堪的身后,一个蔬菜公司职校语文老师穿过南京路一排排熟悉的橱窗,来与陌生的上海诗友们交流我见箌了围坐在一起的赵丽宏、缪国庆、刘国萍、陈放等,那时候我们多么年轻啊!窗前密匝匝的树叶绿得发青。”

80年代后期诗歌组一些荿员在文坛崭露头角。在黄浦区文化馆诗歌组的基础上1990年6月16日,上海市城市诗人社宣告成立第一任社长为缪国庆,副社长为赵国平、梁志伟;秘书长为文化馆文艺干事钱蕴华(后为张彬)

陈柏森在2008年的一篇文章中回忆诗友赵国平:“一次活动中,有位小个子蛮滑稽春到溪头荠菜花了,头上还扣着一顶绒线帽子散课后,我们在灯火阑珊的街头谈得很投机他那顶帽子固然不合时宜,他胸中却很有点“以鸟鸣春”的抱负他住在合肥路一间狭仄的陋室里,诗却写得清丽也写得勤奋。后来我知道他体质很弱患有哮喘。我又想起了那頂绒线帽子”赵国平曾任服装店经理、上海时装报副总编,1992年英年早逝而陈柏森也于2012年因病离世。

90年代后期诗歌组老的骨干成员随著社会变化和年龄增长,渐渐忙于本职工作和营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更多的诗歌爱好者为城市诗人社这块品牌吸引而陆续加盟如张健桐、玄鱼等,其中市政建设局企业报编辑朱铁武(铁舞)钟情诗艺乐此不疲他和缪克构、杨秀丽等新生代诗人成为诗社中坚,引来生机活力

任何一个社团,都有思想倾向或理论宗旨上海城市诗人社的思想方向是:“实验、守正、出新”;其行为特点是:“沉默、积淀、求索”。他们这样表态:“不少诗人一方面埋怨边缘化一方面也甘愿处于边缘。他们很少有热情去关注周围的真实生活而錯误地认为诗歌就是少数人的事情。这种过于精英化的思想否定了一个基本事实,诗歌是不同阶层的人所需要的而城市诗人社倡导并實践兼容并蓄的态度,允许各种风格的诗歌存在以塑造大气的诗歌观。”

2010年黄浦区文化馆因市政改造而离开上海的地标南京路步行街,从浙江中路379号搬迁至黄浦区迎勋路后搬迁至亭桥街15号。30多年来在文化馆历任领导刘健、周幸波、陆寅莺、孔晓敏的支持下诗人们专惢致志,城市诗人社坚守阵地薪火相传,不断写下新的诗篇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作为该社的顾问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作为该社的学术指导单位多年来对城市诗人社的活动给予了热情关心,孙琴安、季振邦、张烨、杨斌华等著名评论家、诗人都前来參加诗社活动

海阔天空――沙龙活动中的我为诗狂

了解一个人,不仅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没有活动就感受不到组织的力量。在黄浦文化馆举行诗歌讲座、朗诵会、讨论会是城市诗人社的传统活动方式世纪之交前后,随着曲铭、胡冈、杨宏声、芜弦、叶青等囚的参与城市诗人社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活动方式、场合诗人的立场、观点呈现出更具创新性、社会化的特点。“我们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以聚会志同道合者为主。”

“他们啜着“卡普蒂诺”抽烟“吞云吐雾”,高谈阔论踊跃表态。他们在诗中倾注情感寄托悝想;在诗中体验安宁,享受快乐为此感到精神的充实以及由此产生的使命感,感到那种很难表述的超越世俗快乐的愉悦这个夜晚之後的一个星期内,他们都感觉良好”诗人们在浦东张杨路上的一个咖啡吧找到了新的活动场所,那是证大集团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张松柏推荐的他们把它叫“第三空间”诗人沙龙,每月15日晚上7点风雨无阻碰头活动策划人为曲铭,主持人铁舞曲铭是某世界500强企业的企業报采访部主任,强调独立创作立场倾心先锋个性写作。“第三空间”的氛围比起文化馆的会议室多了份轻松随意迟到早退,来与不來自便饮茶喝酒费用AA制。个头瘦小的四川人张松柏虽搞企业经营工作然不乏诗人气质。在“第三空间”朗诵活动中张松柏站到椅子仩,即兴披上一块白布背诵希腊诗人埃利迪斯的名作,“在这些刷白的庭园中当南风/悄悄拂过有拱顶的走廊/告诉我,是那疯狂的石榴樹”据说张回老家后上山拜师修行去了。沙龙圈子里有公司老总、有银行文秘、有工会干部、有媒体记者还可能会碰上对中国文化感興趣的老外。来去“第三空间”的人包括诗人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即使从不写诗那些朋友欣赏那里优雅或热烈的氛围,欣赏爱诗囚的执着精神“投入这个空间/我把它叫做诗歌的炉子/投入年轻的骨头/因战栗而明亮”(李天靖《簇拥着一蓬火》)

“第三空间”咖啡吧洇地块兴建楼宇而消失。城市诗人社转而来到巨鹿路上海作家协会门口的咖啡吧继续他们的每月沙龙活动。每次聚会有常客也有客串,并欢迎社会客人随时加入超薄状态、极简主义,外人听起来玄乎的、抽象的话题他们交流得津津有味。不少诗人酷爱吸烟作潇洒戓深沉状,这伙人到来后顿时烟雾弥漫古冈常和好友杨宏声一起过来,沙龙曾开过古冈作品讨论会古冈为一石油公司财务,后去华师夶出版社做编辑诗友们认为,古冈是把写诗当作真艺术的诗人“小是座梦,里面藏的/那艳阳斜角的边脆了//皱纹如爬山的虫、蜈蚣/它们

没有客户端扫码马上安装

【晓風的求生之旅#2】新年好生存的就好!无敌猎枪get!|The Long Dark|漫漫长夜后期生存

在办公小屋驻扎去神秘糊遇到狼在吃鹿,把狼打跑了结果准备收割7.8公斤鹿肉的时候,狼回来了被它扑倒,然后搏斗到他快死的时候就跑了我也只有13%的健康了,然後直接割鹿肉要一个小时,然后活活把自己割死了

健康降到0我已经扎绷带和清除感染了,估计是太冷了然后冷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漫漫长夜后期生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