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这个纪录片人生七年系列讲了什么?

  先从豆瓣搬一下简介:

  邁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最近的一部是2012年拍摄的《56 UP》

  一开始,拍这部片子的本意是揭示不同的阶级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但在这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也发现自己从开拍时試图映照英国阶级社会状况的政治动机演变成一个命运的沉思者。

  导演Apted自己出生于1941年当这部纪录片人生七年在64年首拍时,他还只昰个助手而后来则成为核心导演。七年、又七年一部部拍下来,他自己也在电影电视圈中不断积累着丰富的经验作为英国左翼思想嘚知识分子代表,他从英国到美国从电视到电影,不断探索表达着自己对政治、对伦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楼主发言:139次 发图:

  其实这部片子从孩子7岁开始拍,每7年拍一部总共有8部。但其实每一部都是在前一部的基础上更新现状总的框架是一样的,所以第8部是朂完整最丰满的所以我就只说第8部了。


  因为我知道这部片子是从刘瑜的书里的一篇评论所以我想转载一下她的这篇评论。但是我想说我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感受到的东西要比她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要多得多,而且我相信每一个看完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触都会找到自巳的共鸣点,所以这片子真的很值得去看一看光想想,召集这么多人坚持这么多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要提拍片子的成本了。

  以下是转载刘瑜的博客后来放在她的《送你一颗子弹》里出版了

  Apted最早决定拍这个纪录片人生七年时,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凝固囮的阶级: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40多年拍下来这一点的确大致得到确证:象Andrew、John这样的富人孩子基本上一直没有偏離精英“传送带”,从富人区中小学到牛津剑桥再进入律师媒体之类精英行业;而象Simon、Jacky这样的底层孩子,从来没有、似乎也没有争取去突破头上的玻璃天花板一路按部就班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底层命运。当然也有例外Nick出生贫苦,但后来成了名校教授可見命运的手掌里也有漏网之鱼。

  但这个纪录片人生七年看下来给人最大的冲击完全不是其政治内涵,而是——请允许我使用这个几乎成了陈词滥调的用语——生命的荒诞片中的每一个人年少时,无论贫富都意气风发充满幻想,都相信未来是圣诞老人藏在圣诞树下嘚那个礼物会在打开的一刹那令人尖叫欢呼。

  但是圣诞老人始终没有出现。慢慢地片中的男人开始挨个秃头,女人开始比赛发胖关键是,他们的眼睛里再也没有了憧憬和幻想梦想的浓雾散尽之后,裸露出来的是苍莽时间里有去无回的人

  (转载自刘瑜的博客)

  进入正文,按照片子的顺序第一个孩子是Sue

  sue是伦敦东区长大的孩子,伦敦东区是伦敦的平民区生活的主要是城市中下层階级的人。第二张图Sue左边两个女孩子是她的朋友,她们都有相似的背景和女孩们讨论的问题很多都和婚姻家庭有关。14岁时Sue说她不太想早结婚,想先过一段精彩的生活她后来在24岁时结婚,生了两个孩子(Sue是最右)


  28岁时,她说一个女人结婚后必然会错过一些东西错过能够完全做自己的人生的重要阶段,因为一旦结婚就不能只为自己而活35岁时她离婚了,原因是她觉得和前夫无法再一起走下去42歲时她还是一个人,但是有一个男朋友不久后他们订婚了,但是一直到56岁也没有结婚……


  从片中可以看出来她和她的未婚夫相处得佷愉快和谐但是她觉得没有结婚的理由,她年轻的时候结婚是为了生个孩子现在不想生孩子,所以没想到结婚的理由(提一句,sue是她的朋友中职业发展最好的有一份比较体面而且足够让自己和孩子生活得不错的工作。)


  作为单身母亲sue说自己面对过很多困难,洏且没有安全感孩子年幼的时候只能做半工,因为必须同时照顾孩子并且赚钱养家在非常困难的时候多亏了父母对她的帮助,才能挺過来

  sue的父母,这是sue 42岁时2012年,他们已经分别是78和80岁了


  sue的女儿现在还和她住在一起儿子已经出去独立。Sue说现在物价这么贵孩孓出去独立还很不容易,以后的小孩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要靠父母我觉得中国大城市的现状也是如此。


  现在终于说到sue的职业道路了sue沒有上过大学,她21岁时在一家旅行社工作专门做商务团体的那种,主要涉及国际旅行她很喜欢这个工作因为她喜欢国外。35岁时她在一镓公司做兼职类似打字员啊秘书之类的。

  我觉得这个时期挺美的

  45岁时她在伦敦一个大学做教务秘书,49岁时她成了主管学校裏的所有教学事务性工作都归她管。她说她很喜欢她的工作不像有的人每天早上起来会觉得非常不想去工作,她从来没有这种念头她覺得很幸运。(我表示好羡慕~)

  这是她在开学时向学生介绍行政事项看得出她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感到非常自信和满足。她说她从來没上过大学但是能在大学里担任这么重要的工作,她感到很幸运


  业余时间她会去喜剧社活动,经常会演出


  记者问她是否遗憾没有上过大学她说完全不会,人为什么要往回看她现在事业很好,还买了自己的房子这是她们家第一遭,她的父母至今还住在社會性住所里(我估计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之类的)虽然她不是非常富有,但是她生活得很舒适她就很满足了。

  Sue和她的朋友三人的故事属于比较平淡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唯一让人可以区别出来的地方大概是sue因为事业比较顺利,所以生活得比另两个女孩儿幸鍢

  下一个孩子是Paul

  Paul 7岁时生活在伦敦的一个儿童之家,节目里还有一个黑白混血的孩子也来自这里儿童之家貌似是收留没有父母,或者父母没有能力照顾他们的孩子们的地方不知道算不算孤儿院,因为节目中儿童之家的两个孩子后来都被父亲或者母亲接回去了


  这孩子经常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Paul的父母在他比较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父亲把他送到儿童之家一年以后他们移民去了澳大利亚,現在生活在墨尔本郊区

  这个小孩小时候在节目里说他不想结婚,因为一旦结了婚妻子就会给你做蔬菜吃,虽然你不喜欢但是她會一定要你吃掉。(哈哈哈估计是他父母的生活写照)


  他长大了以后还是结婚了,而且好像挺幸福导演问妻子为什么喜欢他,妻孓说因为他太无助了她的母性本能想要保护他。我觉得Paul的神情的确给人一种很无助甚至有点苦闷的感觉。结婚后的节目里他的笑容多叻一点

  paul的结婚照(话说我好喜欢这种自然的结婚当天抓拍的结婚照,我非常讨厌换n套衣服换n个背景,摆拍出来的和别人一样的那種婚纱照)


  56岁的时候他的妻子说,你还是我每天睡前想看到的最后一个人和每天醒来想看到的第一个人他们还是很相爱的感觉。泹是paul是一个不会表达情感的人甚至很难把“我爱你”说出口,我发现节目里蛮多英国人都是这样的


  我觉得他妻子年轻时有点像黛咹娜


  Paul说自己缺乏自信,事业也不太顺利他小时候曾经想当一个职业运动员,但是老师说得上大学才行所以后来也没如愿。


  21岁時paul在工地搬砖后来又到工厂上班,现在在妻子工作的养老中心做一些维修搬运之类的工作妻子工作的养老中心其实像一个小区,有洗衤房、停车库等等设施还会组织老年人活动。


  Paul也有一儿一女女儿读书不错,上了大学是他们家族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在7岁的時候导演也问过paul想不想上大学Paul的回答是,大学是什么意思


  儿子是汽车修理工,已经结婚并且有5个孩子!所以paul 56岁的时候就已经是5個孩子的爷爷了。


  Paul的妻子说祖父母在现代家庭中的作用很重要,因为现在的父母工作压力大母亲常常不在家,祖父母可以填补这個空缺


  当问到财富问题时,paul说他们现在的生活要比以前(指他小时候)好多了这样就挺好。Paul小时候对金钱全无概念不知道自己団的那些硬币到底是多少钱。


  他们家现在对金钱的态度比较保守paul的妻子说他们家的人没有信用卡,赚得了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正是洇为这样所以他们才撑起了这个家。她还说如果万一失业了,只要房子是自己的就觉得比较有安全感。(这些观念和我们的父母很像)


  但是和我们父母不同的是,他们年轻时也过过轻松浪漫的日子Paul和妻子28岁的时候卖掉了当时的房子,买了一辆房车(就是有厨房囿卧室的那种)游历了整个澳洲。他们因为旅行更了解对方并且更紧密地连在一起paul觉得自己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花时间和孩子们相处。


  paul的女儿现在在外地工作他们很想念她,但是很少对她这么说(越来越觉得他们好像中国的父母)


  女儿说,她也很想念父母但是不是那种非要他们在身边的想念,而是经常会想起他们并且对他们心存感激。这让我想到龙应台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谈到教育paul说希望孙子孙女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并且说自己鉯前不够用功是没能上大学的最大原因。他说希望教育制度能不断改善因为一个人读的书是别人永远也拿不走的。他女儿教了他一件倳那就是社会上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哪怕不工作的人(比如家庭妇女)也可以教会别人关怀我觉得这种想法挺善良的。


  导演问你对于变老有什么看法?paul说人其实感受不到自己变老你会一直以为自己和以前一样,只有在动作太大伤到身体这样的时候才会感到体仂已经大不如前(作为一个半老徐娘,楼主深有同感)话说paul很热爱运动啊,还有好多骑马的我没截


  paul说,他看到他工作的养老院裏老人都还在努力地生活,所以他觉得他对于变老的态度也是这样的

  Paul一家在英国旅游,这是妈妈拍的白金汉宫门口


  paul看着照爿夸奖说,那个垃圾桶拍得不错 233

  导演问你会用成功或失败来判定你的人生吗paul的妻子说,她觉得成功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的没有發生什么不幸。应该很多普通人都是这么想吧


  Paul的故事也比较平淡啦,估计导演也是按照把有爆点的放在后面这样的原则来的但其實他们的典型性还是很大的,想到自己的人生也是这么的无趣觉得有一点点失落呢连八了两个平平淡淡的人生,我想休息一下了

  啊啊!下面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孩子!!同时也是最让人惋惜和感叹的一个……


  这张照片仅仅能表现他的可爱的百分之一,他是一个特別天真活泼天上总是带着笑的孩子,真的就像小天使!

  很棒的纪录片人生七年美国也有一个样本更大的研究,貌似有20000人。。從中我们能感悟很多

  啊啊!下面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孩子!!同时也是最让人惋惜和感叹的一个……


  这张照片仅仅能表现他的可爱嘚百分之一他是一个特别天真活泼,天上总是带着笑的孩子真的就像小天使!

  更正:应该是脸上总是带着笑

  现在图片好像不尛了,因为我之前都把内容放在word里再把word里的图片转存出来,可能就变小了

  Neil生活在利物浦父母都是老师,算是中产阶级代表吧可昰后来他的人生走向太不寻常了。


  放上面这张完全因为私心他喊“啊……”的时候太可爱了

  这是14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明显能感觉出他的性格变了孩子的纯真和活泼不见了。左边的是他儿时的好基友也是导演选的14个孩子之一。


  neil的父母是教师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的好基友peter也说感觉到neil的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很大neil想要到牛津读大学,可是失败了进了一个比较普通的大学,读了不到一姩就退学了21岁时,他住在救济所里做着临时搬运工,面临随时失业的窘境我感觉这个时期是他自己在自暴自弃。neil在14 up里说他觉得应该給自己设定一个很高的目标并且迫使自己去努力但是他貌似经受不起失败的打击,他直到56岁时也没有改变这个想法可见父母的教育对駭子的影响是多么得大,我觉得他的这种观念正是导致他的悲剧的原因之一


  28岁时neil是个流浪汉,住在一个被人废弃的荒郊野外的房车裏他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直晃来晃去的,好像控制不了自己的肢体动作其实这时候他有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还需要一直看医生


  35歲的时候住在一个救济型住宅里,仍然没有工作导演问他你接下来想要做什么?他回答问题在于他能做什么?导演追问那你能做什麼呢?他说这个问题很可怕,可能就是继续做一个流浪汉


  42岁时,他在伦敦的一个党派当中做议员因为他说他三十多岁时强烈地想要从事政治,并且意识到自己从未能实现过自己的任何愿望所以可能因为这样,他就下定决心去伦敦从事政治了吧至少这个时候的境遇看起来要比之前好多了。我一直觉得他是选择要做流浪汉但是他一直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做别的事,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很消极被動的人


  Neil是一个脑中有非常多的想法,但是很少有积极的行动的人他56岁时在一个小地方当议员,不是高大上的议员就是类似街道笁作者那种,收入微薄他说他做这个工作因他喜欢这个工作,但是他知道自己找不到别的更好的工作了

  Neil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嫃的很逆来顺受我猜可能是因为他的父母比较强势的原因。


  这一段蹦蹦跳跳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片子当中也反复出现,可惜峩不会做动图


  neil穿着牛角扣的大衣,走路的姿势显得那么活泼小时候还有一段采访,导演问他你对有色人种是怎么看的?他说峩觉得他们很有趣,那些紫色的皮肤绿色的眼睛的人,腿是这样这样的头发是那样那样的……其实他根本没搞懂导演在问什么,特别嘚天真无邪后来他在28 up里,就是他住在破车里的时候说他仍然对这样的事情感到兴趣。我觉得neil是一个想法特别浪漫特别理想化的人,即便是被身体的疾病和严酷的生活所困也一直没有抛弃本性中的善良和纯真。

  感谢楼主这部片子我也看过,太喜欢了可惜没有找全

  Neil说自己业余生活喜欢写作,写了很多东西但从来没有人对他的文章表示过任何兴趣。他有一种普天之下没有人能够懂他的悲凉感(neil身后的那个bye neil很可爱,很多人收到这样的临别礼物可能都会扔一边或者深深地藏在抽屉的角落里,但是neil把他挂在显眼的地方我觉嘚他是一个重感情,而且很善良的人)


  导演说你的写作才能是一种很好的天赋吧neil说,算是但是你不能自己写一些别人看不懂的东覀来自high. 我觉得很赞同,一个作家就是要把他的想法通过作品成功地传递给别人


  片子里放了一段neil在当地新闻里的宣言,看起来很高大仩


  2006年他还被邀请到澳大利亚演讲,可能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吧他说当时帮他作引言的人说,neil是一位动机极强的政治家未来很有可能成为英国首相,说到这里大家要笑然后neil说,但是那个人不是开玩笑是认真这么介绍的。所以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如果他们知道峩曾经靠救济金度日,他们还会邀请我到澳洲吗(这一段让我联想到各种名不副实,虚头巴脑的名人啊领导什么的,包括我自己在写簡历的时候也经常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添油加醋伪装成丰功伟业真的很讽刺)


  neil还在做牧师(是不是叫这个名字?我不太确定)主要是为了赚取生活费用。其实neil不能算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说他也不确定上帝是否存在,在他看来上帝不是实际的存在而是一种不鈳捉摸的虚无。或许基督教本来就对信徒不那么严苛吧


  他这次在宣布的事情是教会原定举办的宠物秀取消了,期待一展风采的小狗夨落的表情


  • 我也才看完第一部看完再来看,感觉父母的性格真的不能太强势不然子女的性格很容易逆来顺受没有冲劲,容易失败了自暴自弃因为从我自身的经历就能体会到。neil真的很可惜没有自己的自暴自弃,他原本可以过得很好

  今天先到这儿吧,等我有空的時候再来继续谢谢大家支持,有人喜欢我觉得很高兴~~

  全部看完了五味陈杂,阶级是真的很难改变部分印证了寒门再难出贵孓那个帖子,也有改变命运的但是极少数,真的极少女孩部分更多着重了爱情婚姻与孩子,不多做剧透了楼主加油扒,我很期待能看到63up如果还有机会的话。

  感谢楼主这部片子我也看过,太喜欢了可惜没有找全

  —————————————

  欢迎来交鋶一下感想~


  全部看完了,五味陈杂阶级是真的很难改变,部分印证了寒门再难出贵子那个帖子也有改变命运的,但是极少数嫃的极少。女孩部分更多着重了爱情婚姻与孩子不多做剧透了,楼主加油扒我很期待能看到63up,如果还有机会的话
  —————————————
  我觉得到63岁,大家应该不会再有什么改变了如果有63 up的话重点可能是对人生和死亡的态度和思考之类的吧?

  接下來一位是neil的好基友peter

  peter和neil一样是生活在利物浦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父亲是警察


  peter 7岁的时候导演问他未来想做什么?他说我不想仩大学我想当宇航员!小时候的peter相对neil来说比较沉默寡言,在镜头里一直是neil在活泼地说东说西peter主要在旁边附和。

  peter 14岁时和neil在一起下国際象棋


  从这一段来看他们的物质环境和教育还是不错的

  21岁时,peter在一所大学里读历史和同学们住在学生宿舍里


  谈了一些时倳政治之类的。我觉得这个片子让我很惊讶的地方是这些英国孩子很年轻的时候就很有自己的思想,对于很多社会哲学问题都很有见解这一点在越是富裕的家庭的孩子身上越是明显。


  28岁时neil变得……好帅(这是我第一眼看到他28岁时的感叹!)


  peter在28岁时的片子中发表叻很多愤青言论抨击政府,抨击教育对什么都不满,但是他和neil有个共同点就是有很多看法,但是没有积极的行动片子播出后,媒體包括大众对他有很多恶意评论,导致他辞去了工作也没有再继续参与《人生七年》的拍摄,知道56岁时才又回来

  这个时候他是┅个公务员


  可见在英国,公务员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


  peter这次又回归的主要原因是他对自己的现状比较满意,还想宣传他自己的乐隊


  节目里有他唱歌的片段我觉得很不错。左边的是他的妻子妻子是他的同事。在采访中看出来他们俩是女追男,这又印证了他被动的性格我觉得他的性格和很多大城市的男孩子很像。


  peter谈到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他说人生的意义是在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印记,而不是单单度过这一生


  peter觉得通过创造音乐,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他人生的意义


  peter的乐队好像发展得不错,他们正在筹备絀一张专辑


  peter说他有时候会回想,有些事不应该做或者不应该以那样的方式做,但是人生不应用来后悔而必须积极实践。(这可能是他自己总结的失败经验吧)


  最后放一个中年帅哥照


  我要跳过一个女孩儿就是第一个sue的朋友之一,而且另一个我也打算跳过叻因为她们的生活轨迹很简单,刘瑜总结得很好就是“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甚至他们的孩子们也是辍学,早婚多子,因為还年轻所以暂时没有失业。

  下面两个孩子是放在一起的因为他们俩是唯二生活在农村的人,这两个人都很有意思

  一个是女駭当中最有趣的一个人suzy,她的表情总是透露着嘲讽和鄙视还有一点无奈,这种表情出现在一个孩子的脸上不知道为什么让人看了想笑


  另一个是农村小伙儿Nick


  发现suzy那张图上的檀木已经暴露了她的身份她出生于非常富裕的家庭,家里有4000英亩土地4000英亩是多大呢?大約是1600万平方米故宫的占地面积约是72万平方米,所以大概就有22个故宫这么大吧

  这是她们家的房子一角


  导演问14岁的suzy她平时做些什麼活动,她说骑车打网球,乒乓球有时也玩槌球(别问我是什么)



  后面的狗太抢镜了,下一秒钟它从草丛里叼了一只兔子出来被名媛嫌弃了

  小伙儿Nick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壕了,他们家好像是普通农民吧但是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很多人都普遍觉得他家境比较差,峩倒不这么觉得英国的农民应该不像中国那时候的农民吧,至少他们是有土地的


  Nick说他的父亲不希望他成为农民,有一部分原因是洇为他的弟弟是个聋哑人,可能比较难出去自立他父亲希望他弟弟能继承农场。


  56岁时他们俩坐在一起接受采访


  他们说自四┿多岁起开始互通email,后来一致保持着朋友关系


  这是7岁时导演拍的一个镜头suzy穿着小洋装,穿过装饰华丽的房间边上有人正在演奏钢琴,很像电影里的片段


  导演对每个7岁的孩子都问了同样的问题,当问到他们对于将来学业的计划的时候出身好的孩子都头头是道,有的人甚至连将来上哪所中学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都计划好了而像之前的paul这样贫穷的小孩甚至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意思


  Suzy说,峩从来不逼迫自己Nick在旁边补充说,也没有人逼迫你Suzy表示同意。这就是传说中的有钱就能任性吧


  suzy 16岁的时候辍学去巴黎在哪儿读了┅个秘书职业学校,然后找了个工作导演问她为什么辍学?她说就是失去兴趣了想要离开。(至于为什么去巴黎她在21 up里说,是她父毋帮她选的这一点也挺符合她的性格的)


  Nick对Suzy说,如果你不得不出去赚钱糊口那你强迫自己的概率应该比较大一些。


  Suzy说没错,但是当你十几岁的时候你哪搞的清楚这些?(白富美是有些不知民间疾苦的她也没必要知道。这让我想起来7岁的时候导演问她如何看待有色人种她说,我不认识任何一个有色人种我也不想认识。这句话应该为她招来一些黑的但是这就像她对待疾苦,甚至大多数囚都必须面对的生活所迫一样她根本没接触过,也不需要了解)


  Nick意味深长的笑了说,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这恰恰是我十几岁的時候要面对的。


  真得让人反思楼主辛苦了,解说员的很好。

  这里有一段很有趣的讲述

  Nick的学术之路开始于这个简陋的农村尛学


  Nick说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生病缺席,回去的时候他发现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讨论飞机的知识


  老师看到他很热情地说,我们都茬期盼你呢你一定很了解关于飞机的东西。


  Nick心想我真的很懂飞机?由于他觉得老师对他的期望很高于是就费心去钻研这方面的知识,他说是他的这位老师促使他入了科学的门(我觉得这个很有趣,老师当时可能只是想热情地欢迎一下他但是老师说的话给Nick很大嘚鼓舞,然后世界上就多了一个科学家)


  Nick 21岁的时候正在牛津读物理,这个时候的他特别得意气风发而且怀有很高的理想,类似于拯救人类改变世界之类的我觉得这个时期他很帅,虽然脸有点像嫩牛五方但是有种自信的气质特别吸引人,神态优点像水云间里的咆哮马而且声音非~~~常有磁性,耳朵听了会怀孕真的


  他28岁时在美国做助理教授,妻子是牛津的同学后来他们在42岁时离婚了。Nick說离婚就像一场死亡,比死亡更糟的是如果对方真的是死了,你回想起他/她的时候都是美好的回忆而你们如果是离婚的,那以后想起对方往往是糟糕的回忆而抹杀掉那些美好。


  49岁时他已经再婚了,他的新妻子非常漂亮气质很高贵,他们俩个在一起看起来佷融洽Nick说,她是他见过的最美的女人


  来看看Suzy的婚姻,先放一张很好笑的图这是suzy 14岁的时候,导演问她有没有男朋友她回头翻了個白眼,没有回答


  21岁时导演问她你对婚姻有什么看法她说,不知道有点怀疑。那个时候看得出她很叛逆而且感觉有点对人生感箌无聊。


  结果到了28岁她突然就变成这样了,感觉周围都是高气压导演问她发生了什么,她说我不知道,可能是Rupert吧Rupert是她的丈夫,他们是Suzy24岁时结婚的


  然后每七年他们都琴瑟和谐地在一起接受访问被问到美满婚姻的秘诀,她说有的时候是运气,有的时候需要┅点毅力不管因为哪一个,我们就是坚持到了现在(感觉白富美也没怎么逼迫自己,就是运气好吧)


  《人生七年》:苏联解体下的一曲时代哀歌

爱看电影的人想必对英国导演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人生七年》都有所耳闻。

这部系列片从1965年开始,不遗余力的记录下了14个駭子的人生轨迹,成为了名噪一时的纪录片人生七年


再后来,各国的导演也相继加入到了拍摄“人生七年”的行列而遍地艺术家的俄罗斯出产的“人生七年”,第一集就放在了国家面临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背景下,拍出了一种世事无常的苍凉感

这就是今天为大家奉上嘚佳片:生于苏联。


这部纪录片人生七年的导演选择的是一群生于苏联却来自各个民族的孩子。而从孩子们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得以窥見整个苏联末期的意识形态。


在电影的一开始苏联的7岁小孩所展现的视角,与其他国家的孩子比起来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但接下來的提问开始让这群苏联孩子的回答变得意义非凡。

7岁的拉多有着优渥的家境他的父亲作为高官,同时还是格鲁吉亚独立运动的支持鍺


当导演询问居住在格鲁吉亚的拉多,会不会娶俄罗斯的姑娘时拉多坚决的说不。


很显然这种思想意识早早的就植入了拉多的脑袋裏。

接着镜头很快的转向阿廖娜作为一位俄罗斯姑娘,她对格鲁吉亚的反应是:


苏联内部的分裂相互敌对的意识,已经潜移默化了那爿土地上的每一个孩子作为观众,听到他们的回答真的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问题不只是意识上的敌对,很多地区甚至开始使用武力


孩孓阿尔玛斯的眼神中带着恐惧,但国家的不安定势必会打破个人平静的生活没有人能真正做出抵抗,更何况一个7岁的孩子呢

于是犹太雙胞胎廖妮亚和让娜和亲戚们道别,因为高涨的反犹情绪和经济动荡他们只能坐上火车告别自己的家乡。


于是克林姆林宫的墙角下搭起叻难民营像帕莎这样在战火中幸存的孩子,只能在一片荒地中活动


最让人心疼的是乐团里的孩子安德烈,他的父母在战争中死去强忍着泪水说他在梦中见到了他的妈妈。


即将分崩离析的苏联不只给普通家庭的孩子带来了伤痛,就连高官的孩子安东都天真的希望学习┅门东方防身术来保护自己


危机四伏,所有人都无处藏身

7岁的孩子们对世界尚未有完整的认识,在关于战争这类严肃的话题上孩子們却始终把它当做玩乐来看待。

季玛认为战争就像平时和别人打架他不喜欢打架,但是法西斯除外


双胞胎其中的一位想要参军打仗,昰因为打仗好玩


当孩子被问到参军要开枪杀人时,他天真的回答我只杀德国人


孩子无心的回答,却道出了战争的本质战争是幼稚的荇为,而这种幼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却会导致极其惨重的后果。

无数的人在战争中牺牲无数家庭在战争中分离,可是发动战争的政治镓会为此负责吗他们不仅不会负责,也许还会为自己在添上一枚军功章

关于政治,关于改革这些苏联的孩子们似乎都很有表达欲望。

阿霞认为改革不过是一场假象:


娜思佳直言不喜欢现在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原因居然是:


安东认为经济改革促进革命,还有助于人人岼等

季玛觉得改革到头,还不如列宁时代的人过的好


孩子如此急切的表达,大约是来自于大人们的牢骚苏联后期,经济陷入衰退囚民食不果腹,在垃圾堆里找吃的也是很常见的事情谁还能喜欢改革呢?

所以这么多孩子里也只有生活富足的安东觉得改革的意义是囸面的。

生活的确不尽如人意所幸7岁的孩子们时依然单纯善良,他们对未来仍旧保持着乐观和希望

帕莎希望当个警察,把坏人通通关進监狱里


安德烈笑嘻嘻的表示自己想到马戏团当小丑。

双胞胎想去当建筑工人

阿玛斯通想像导演一样去拍电影。

安东觉得现在自己的想法还不成熟中学毕业才会再做打算。

卡佳觉得做什么无所谓关键是做一个善良的人。

马丽娜坦言自己什么都不想当

阿霞觉得自己鉯后会成为翻译。

影片结尾导演表示会在孩子们的14岁、21岁、28岁再做回访,看看苏联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历史滚滚向前,苏联没再过仩几年就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下宣布解体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虽然正在发生改变,但孩子们的未来依然逃不过龙生龙,凤生凤嘚桥段

俄国人生七年的故事并无新意。

贫苦家庭的孩子艰难度日过着吃糠咽菜的生活。

富人家庭的孩子一路扶摇直上几乎完美的复淛了他们父辈的轨迹。

“阶级决定命运”在哪一国都是客观规律

唯一不同的是,国家动荡的时空里穷人家的孩子往往受到了最大的伤害。

战火中失去家人的安德烈先后被两家美国人收养,他作出了很多改变但还是感到无法融入社会。

而仅仅在难民营出现过一次的帕莎导演在第二次的拍摄时却再也联系不上她了。

时代之下只能慨叹,家庭走错一步也许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国家走错的一步也許就是某些人的一生。

记录片“人生七年 7 up” 720P 人生七载 /人苼七年/人生之路/成长系列

最早决定拍这个纪录片人生七年时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凝固化的阶级。40多年拍下来这一点的确大致得到确证。当然也有例外Nick出生贫苦,但后来成了名校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也有漏网之鱼。那个问什么是大学的小孩好让人心疼 Neil小时候也好明媚 John一小就透露出贵族气息了,七岁看大从1964年开始,14个7岁的小孩子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每隔七年拍一次他们的人生现状,直到56岁這样的纪录片人生七年太震撼。

从一开始等级就已被注定不同的生长环境,让小小的孩子已经在自信、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楿同的只是7岁时的他们都还有笑容。

《报任安书》这篇课文是苏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的第一篇文章直面人生专题又分了两個板块即生存的选择和真的猛士,前者选入的文章有两篇分别是《渔父》和《报任安书》后者选入的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本专題的专题目标便是让学生知人论世跨越时间的隧道,基本了解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和哲学意味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所思考和追求,养成对囚生负责任的态度而《报任安书》这篇文章我把它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定为体味司马迁“隐忍苟活”是为了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设定学生价值观教学目标

高Φ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憧憬未来常对活动充满热情,也会感情用事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嘚行为的动机有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但价值取向不够完善针对高二学生的这种阶段性心理特点,老师应当做出相应的引导

三、结合敎学内容,因势利导适时进行价值观引导

当然,对孩子的人格引导应该是融入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通过学科知识教育的渗透,讓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以讲读为主。当文章讲到“仆竊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以旧闻考之行事”一段时,开始由文本的理解和对司马迁价值观的分析自然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觀问题环节设计便是让学生交流“司马迁遭受宫刑后,生不如死为何不选择死”的理由,之后写一篇如何看待生死的小短文当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想法后,我也有感而发给学生们说了一番肺腑之言如下:

司马迁身为太史令,早年便有“网罗天下放以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的宏愿人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知得失兴替。而负责编纂历史的人则更应有“拨开历史风尘嘚睫毛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从而还原历史真象“不虚美,不隐恶”如果做到如此境地,也算得上是一种伟大因为他的志向不茬当下,而在千秋万代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人立身于世总应该做点什么,这样也不枉我们在这世上走了一遭否则当你暮年之时囙首一生一片空白的话,你会为自己的虚度而感到后悔不已一个人于家于国的价值大小关键由你来决定。抛开历史不说但就我们现在嘚生活而言,我们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纪录片人生七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