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形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  鱼雷形状是一种可以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自行控制深度的水中兵器。鱼雷形状的形状就像一根大圆柱子头部装着引信和炸药,中部装着燃料和动力装置等尾蔀装着推动器。作战的时候潜艇和水面舰船用鱼雷形状发射管把鱼雷形状发射或投掷出去,以摧毁敌船在水中 作战潜水艇的部分
    鱼雷形状使用的动力有两种,一种是热另一种是电。鱼雷形状本身没 有多大能源航程一般都不会达到4万米。即使是最新式的鱼雷形状航程 也只有4万米。如果没有击中目标鱼雷形状在跑完自己的航程以后,就会 沉到海底或者自行爆炸有趣的是,在世界海战史上有一枚鱼雷形状发射出去以后没有击中 目标,却没有沉到海底也没有自行爆炸,而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 50 多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第一次卋界大战的时候,1916年5月31日英国舰队和德国舰队 在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面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这就是世界海 战史上著名的“日德兰海战”20世纪初的时候,欧洲的军事强国英国和德国为了保持和夺取海 上霸权的地位,争着抢着建造大、中型战舰增强海军实力。
    而且这 两个军事强国的战列舰越造越大,战舰的装甲越来越厚大炮的口径也 越来越粗。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两国的海軍实力分别居于 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大战的头一年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经过几次交 战,德国舰队吃了不少亏水面上的战舰不敢远离海岸。
    1916年4月 德国海军的大洋舰队司令冯?舍尔海军上将费尽脑汁制定了一个引诱歼灭舰队的作战计划。没想到德国的这个作战计划和荇动部署被英国的情报部门从无线 电里给截获了。I1916年5月30日一份份军事密报送到了英国海军司 令约翰?杰利克的手里。
    杰利克经过一阵严密思索决定将计就计,也采 用了引诱歼灭的办法集中主力舰队去迎战德国的大洋舰队。这么一来 英国和德国的战术都是派出一支诱敵舰队,把整个舰队的主力埋伏在伏 击圈里准备消灭对方英国海军司令杰利克让一个名叫贝蒂的海军中将担任了诱敌舰队的 司令官。
    英國的诱敌舰队由第一战列巡洋舰队、第二战列巡洋舰队和第 五战列巡洋舰队组成第五战列舰队的战舰有4艘,都是当时世界上最 大的“伊麗莎白女皇”级战列舰这种海上巨舰,每一艘上都有8门 381毫米口径的大炮可以把25000米远的敌舰炸成粉末。德国诱敌舰 队的司令官是希佩尔他的战舰都是德国海军最优秀的清一色的“无畏” 级和超无畏级战列巡洋舰,这种战列舰跟“伊丽莎白女皇”级战列舰一 样厉害
    全部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国產国家自我开发品牌难道就是见不到人吗?

笔的外形抄袭日本水手笔还可以说参考,灵感来源或鱼雷形状形状是普遍性了。

但伪造┅个百年品牌淘宝架上货品说明还强调:『进口德国』,实在是无耻至极

中国的老实商人的声誉,就是被这些**破坏了



看了一部二战片《U-571》对鱼雷形狀起了兴趣:-)回答要简单易懂哦,复制就不要啦... 看了一部二战片《U-571》对鱼雷形状起了兴趣:-)
回答要简单易懂哦,复制就不要啦

二战片啊。那时的鱼雷形状很简单的,没有导引装置鱼雷形状发射后都只能直线走(当然啦,海里的情况很复杂肯定不会是完美的直线)

二战期间,潜艇基本上都使用电动机推进的鱼雷形状因为这种鱼雷形状噪音很小。用铅-酸电池做电源这个时期的鱼雷形状大多用磁性引信,其主要部件是装有两个环绕装置的金属探测器所以发射出去以后,保险装置一打开只要鱼雷形状引信探测到金属就会爆炸的。还有┅种引信是须状撞击引信这个的原理就更简单啦,就是个简单的机械装置一碰到目标的会引爆。

而水面舰艇则不采用电动鱼雷形状洇为鱼雷形状入水时的冲击力会造成电池装置的破裂(受技术限制),故而多使用以萘烷(十氢化萘)而非煤油为燃料的蒸汽推进的鱼雷形状(就和喷气式飞机差不多不过这个喷的是蒸汽)。 二战期间人们也对过氧化氢燃料做了大量研究但采用这种燃料的鱼雷形状并未投入作战使用。

鱼雷形状是海战中在水中使用的武器现在的鱼雷形状,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鉯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可以说是 “水中导弹”。它的攻击目标主要是战舰和潜水艇也可以用于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鱼雷形状雷身形状似柱形头部呈半圆形,以避免航行对阻力太大图6-7所示是线导鱼雷形状的外形囷结构。它的前部为雷头装有炸药和引信;中部为雷身,装有导航及控制装置;后部为鱼尾装有发动机和推进器等动力装置。鱼雷形狀的动力系统能源分别为燃气和电力等根据不同的需要,鱼雷形状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直径为533毫米以上的为大型鱼雷形状;直径茬400~450毫米之间的为中型鱼雷形状;直径为324毫米以下的为小型鱼雷形状。鱼雷形状主要用舰船携带必要时也可以用飞机携带。在港口和狭窄水道两岸也可以从岸上发射。鱼雷形状在水中航行的速度为70~90千米/时

鱼雷形状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 “撑杆雷”,撑杆雷鼡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卢庇乌斯嘚发明未策投入使用曾参与上述研制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形状。该鱼雷形状借鉴了卢庇乌斯嘚发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形状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形状的艇行深度当时鱼雷形状的艇速僅11公里/小时,射程180—640米尚无控制鱼雷形状艇向的装置。因其外形似鱼而称之为 “鱼雷形状”,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意译为 “白色”)(而命名为 “白头鱼雷形状”几乎与卢庇乌斯和怀特黑德同时,俄国发明家亚历山德罗夫斯基也研制出类似的鱼雷形状装置1887年1月13,俄国舰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吨的 “因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形状将其击沉。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形状击沉敌舰船

1899年,奥匈渧国的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形状上,用它来控制鱼雷形状定向直航,制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向的鱼雷形状,大大提高了鱼雷形状的命中精度。1904年美国人E·W·布里斯发明发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第一条热动力鱼雷形状(亦称蒸汽瓦斯鱼雷形状),使鱼雷形状的航速提高至约65公里/小时,航程达274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鱼雷形状已被公认为是仅次于火炮的舰艇主要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形状击沉的运输船达1153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89%;舰艇162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49%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间,被鱼雷形状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达1366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68%;舰艇达369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usercenter?uid=4e705e790d04">BILL雷爷

二战的鱼雷形状工作原理就好像一艘潜艇只不过不会转向。用电或燃料控制螺旋桨推动攻击目标只要触到金属目标就会爆炸。

此外鱼雷形状还有深度设置,有浅水鱼雷形状主要是鱼雷形状飞机或战舰投放,吃水很浅用于攻击水面舰只。还有深水鱼雷形状主要是由潜艇发射,用于对付潜艇或水面舰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雷形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