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机发热特别卡,主机容易发热,一开游戏主机就越来越响还越来越热

刚才看直播说几个记忆点:

不想打开的话可以看我的截图:

按照我的个人理解,简单地说基于微内核由于底层架构简单,资源几乎没有过于依赖分布于其上的系统資源,主要在嵌入式、IoT、实时操作系统、工业控制领域有潜力这也是这次开发者大会华为重点强调的。拿来做高性能运算以及面向消費者的应用显得太简陋,目前也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

当然,这是针对微内核的基本原理和历史经验的一般推测如果华为真的开发出了┅套可以用在消费者端的微内核系统,简直可以说打开了微内核的新纪元相当于克服了微内核的最大不足,又保留了微内核的优点

这個用语更多是营销词汇。一个操作系统能在各类硬件平台上跑起来并不是难事重点是性能,稳定性以及最最重要的有没有相应的开发支持套件和成熟的应用体系。

简单地说全场景是个大词,只要系统本身能及格剩下的全要看这个系统的发起者有没有号召力建立起全場景下的生态。成功的例子参考linux现在已经成了有个cpu就能跑的“真-全平台”操作系统,失败的例子参考微软的uwp饼够大,但是没有开发者響应到现在不了了之。

分布式os是个少见的词我个人认为这里指的是华为一直在提的web

数一数,出现了几次web

基于web的os,通俗地讲就是整个系统就是一个浏览器应用全部在网页上(云端)。这一点我认为是华为想要从零开始构建操作系统的比较理想的切入点毕竟在此基础上,華为只需要在各个硬件平台上移植一个基础的操作系统和一个浏览器(通俗地讲)所有应用就可以通过网页方式呈现,这样在初期就不需要開发者为各类硬件平台移植适配海量的程序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生态系统的门槛。

当然web os不是没有缺点(早些年qq都想推出自己的web系統呢)。基于web的系统即使大部分组件和系统深度融合,各类程序的运行效率也会比较低这是通用性带来的弊端。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点,没有网络的情况下web os基本就凉了(参考chrome os在国内的情形)。

(ps:我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预测华为即将发布的荣耀智慧屏所搭载的鸿蒙系统僦是一个web os为主的系统,也就是几年前华为联通定制机顶盒上那种底层linux用户端全网页的形式)

任何一家胆敢触摸操作系统,尤其是面向各类領域的通用性操作系统的企业都是伟大的也是危险的。这其中的收益和风险都巨大鸿蒙os的技术理念在我看来是适应iot+互联网大肆横行的當下的,起步没人用的尴尬局面应该不会出现(至少有iot设备和华为自产的电视等硬件平台兜底)

但是鸿蒙究竟能不能在更大平台上发光发热,还需要看华为究竟能不能突破微内核和web os的技术局限以及华为是不是真的有决心建立生态系统还是只是拿一个编译工具加linux内核加微内核適应各类场景(基于linux,使用自家的IDE在我看来还算不上操作系统)如果微内核最终只是用在了iot等个别平台上,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用了这麼大的阵仗博全中国希望民族企业崛起的人的眼球来盈利,未免有些令人失望

最后,还是做个防喷声明:

  1. 以上分析仅针对华为开发者大會会场现场公布的ppt资料并且仅代表个人观点。
  2. 以上分析不是对华为公司及鸿蒙os的情绪性表述更没有说鸿蒙好或者不好,仅是对余承东pptΦ的技术词语进行了说明和主观分析如果你从中读出了情绪,说明你本身有情绪
  3. 中国的技术型企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鼓励技術型人才更好的成长攻占市场攫取利润的同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这是我心目中中国企业的理想形象单纯的支持或者否定一个企业嘚行为是片面的。

感谢阅读欢迎评论区理性讨论。

毫无疑问这个才是真正决定未来华为终端能够达到什么高度的最核心的东西。硬件層面有海思软件层面有鸿蒙,华为整个终端的布局算是真的闭环了从此,华为终端真正有了超越苹果三星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品牌的契机和可能。

我们一直在聊研发在聊核心竞争力,在每年的全球研发排行榜上华为从来都是唯一一个真正亮眼的来自中国的公司。

在整个消费电子终端品牌里除了谷歌、微软这种软件巨头,以及因特尔、富士康这种供应链巨头剩下的终端三巨头,苹果、三星囷华为但在研发投入榜单上,华为是超越苹果即将赶超三星的。

苹果就不说了整个ios系统的竞争力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无与伦比的,而彡星包括oled面板的一家独大,存储芯片的一家独大半导体代工和台积电的并驾齐驱,cmos是索尼之下第二Exynos是主流的旗舰SoC等等,其业务涉及范围非常广研发投入高是自然而然的。

可华为呢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为何居高不下?

很多人说华为的营收都在通讯设备里终端占比並不多,这种说法明显是扯淡的华为的通讯设备业务的确是世界巨头,可2019年H1华为终端营收占比高达55%,超过了运营商业务的36%在这样的營收结构里,如果研发主要还是投资在通讯业务华为的决策层可以洗洗睡了。

在国产手机品牌里最先崛起的是小米,此后被华为所取代。

我们讨论过无数次这个进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然而,时至今日这种讨论变得再无意义,因为华为在终端布局的深度和广度不是任何一家其他中国品牌可以相提并论的

过去的几年里,华为终端迎来了爆发尤其是2018年之后,这种爆发越发惊人然而,这更多的是一種多年布局后的收获而不是运气之类的因素使然。

余承东2011年接手华为终端业务之后迅速推出海思麒麟,走芯片的自主研发之路虽然初期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华为咬牙坚持了下来

当5G时代来临之际,华为在基带上的领先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优势逼迫其他厂商受到了巨大压力,如果不是川老头从中作梗手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位子,华为可能很快就能坐上去了

过去的几年里,华为终端上取得了很多突破如相机、快充、产品设计、色彩打磨等等,这些要素助力华为从曾经的二线品牌强者跻身一线手机巨头

余承东在很久以前就说过華为的目标是超越苹果三星,成为世界第一当时大家不屑一顾,而随着华为在硬件上布局的完成和进入收获期华为终端成功蜕变了,絀货量超越苹果成为世界第二。

然而虽然大家承认华为终端已经成为了世界级巨头,但距离苹果依然差距巨大这种差距是骨子里的,和出货量超越不同文化理念上,华为和苹果依然差距巨大即便是华为任正非老爷子,也是公开承认这一点的

如果华为在终端的布局只是硬件上的,那么华为超越苹果可能永远都只能停留在“出货量”的限定词下因为苹果成为现象级存在的内核和灵魂是系统,二系統也是这么多年,三星手机大而不强无法真正比肩苹果的根本所在。

现在鸿蒙来了,华为并未明确鸿蒙是手机操作系统目前其应鼡领域主要是智慧屏、车机、手表等。

这是鸿蒙的产品规划图:

这个图中我们看到了智慧屏、看到了车机看到了手表,看到了PC看到了聑机等等,唯独没有看到手机而作为终端真正的核心和竞争最激烈的战场——手机,华为是不可能忽略的

所以,各位不要着急这系統未来一定是为整个终端产品生态打造的,手机不可能缺席

鸿蒙系统的推出,并不在于其在当下就取代安卓成为华为主流的操作系统戓者超越ios,成为一个新的巨头

而是说,华为在终端上的布局绝不只是满足于出货量的世界第一软硬协同的全方位布局意味着,华为终端未来的目标是真正打造自己的软硬一体的王国这也是华为未来真正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品牌的契机

我们并不是说鸿蒙就能超越ios,也不是说发布了鸿蒙就能让华为天下无敌鸿蒙毕竟是一个新生的系统,未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即便前途光明,道路也是曲折的但只要契机出现了,有了这种可能那便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和一个全新的征程,如这其实才是华为最值得全中国的企业家们去澊敬的。

任老爷子的眼里真的是星辰大海。

美国在今年5月启动了对华为的制裁鸿蒙由此浮出水面,但我们从鸿蒙的规划来看却远不昰这样的,很明显即便没有美国的这次制裁,鸿蒙的推出也是理所当然的这远不是一个备胎所能解释的。

从华为公布的产品节奏里鴻蒙的规划始于2017年,那是很重要的一年那一年华为手机的出货量达到了1.53亿台,成为真正的国产第一手机品牌技术上,和徕卡合作的相機系统开始出成果相机表现跻身世界第一阵营;华为supercharge推出,华为在终端上全面布局的野心开始显现970推出,华为创造性地在SoC里引入AI芯片

以及,我们当时所不知道的华为自有终端系统的研发开始。

我们所熟知的华为手机的真正爆发是2018年但从现在来看,对于华为人来说这种爆发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真正确立成为真正的世界级终端巨头的时间点是2017年而鸿蒙的出现,瞄准的明显是未来的征途

如果你想讓中国的产品更快自力更生,就向中国断供吧只要科技产品在一个代差之内,中国就能靠体量弥补芯片是一个赢者通吃的产业,也是為什么中国芯片一直赶不上美国的原因而断供芯片意味着放弃全球百分之54的市场,美国将失去赢者通吃的机会刚开始虽然我们自己的產品难用,但是能用只要能用,能盈利以后就是又好用又便宜。

这次鸿蒙系统意义不是一个小小的系统问题,是一整个5g生态系统的框架这是一个新事物,我们以前摸着美国过河现在只能自己过河了,因为其他人被我们甩在身后了

刘慈欣曾经在《中国2185》里预测中國将成为第一个建立万物互联的国家,现在看来不用等到2185了。如此成就作为一名科幻爱好者,华为让人振奋它带来的不是一国之复興,更是全人类往前迈进的脚步

曾经我们无比羡慕那个灯塔国,它开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它把人送上月球,何等大气而今天,它只會盲目打压逆全球化,偏见又短视驴象整天讨论什么墨西哥造墙zzzq和lgbt之类鸡零狗碎来获取选民,就像一个躺在富足农场里端着大枪虎視眈眈警惕别人的红脖子,靠吸第三世界的血和来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

这个蓝星老大如此尸位素餐,每一个有梦想的蓝星村民都应该想:何不取而代之

科技终究让全人类平等。

按照我看完发布会的理解 鸿蒙系统,是一套帮助各种硬件实现接口标准化的一套基础技术系統集合可能是以基础系统的形式提供的,也可能是在其它系统基础上以DevKit的形式提供的

反复提来提去的主要理念有以下几个:

  1. 要把N个设備组合成一个大的虚拟设备,统一供应用程序使用
  2. 每个设备贡献出自己的服务能力并提供标准化的应用程序调用方式
  3. 提供一个虚拟的数據总线组件,方便各种服务能力之间的通讯
  4. 提供安全的通讯技术让设备之间的数据通路是足够安全的
  5. 提供使用中服务组件的无缝切换或替换(视频通话手机屏幕立刻可以切到电视)。

所以最后看到的系统,可能不是如大部分人所愿的“一套可以替代安卓的系统”而只昰一套“硬件层的统一操作平台”。如果放在目前的手机上来看可能是硬件之上,OS之下的位置大概就是一个带了分布式通讯总线的HAL(硬件抽象层),把整个硬件层虚拟化了

单做这一点也正可以发挥华为的优势(通讯、安全),同时在系统中处于一个基础设施的位置如果嫃的能正常发布,确实想象力有点大

当然事情没那么容易,还需要其它厂商的跟进和支持否则如果只在华为全家桶里能这么玩,那推廣阻力也是很大的

鸿蒙系统一出,看这盛况确实是真的再来了一次沸腾

毕竟不久前还有不少人认为鸿蒙系统只是华为的虚晃一枪,或許是厂家对大家的预期控制又或是本身大家还是信心不足,当几个月沉寂之后鸿蒙系统真的降世之时每个人都是又惊又喜。

说回这次鴻蒙系统本身总体看下来,关键词其实就是两个词分布式和多终端互联。

这确实是信息技术在这么多年发展之后大多数行家们对未來的预期。

大家都知道物联网就是互联网的下一个发展方向不论是5g的大规模和低时延还是云计算的分布式技术,都在把技术应用推向这個方向

鸿蒙的整场发布会也在赤裸裸的表达着华为这种野心,用一个操作系统把所有设备串在一起

当然,手机作为当下信息终端的核惢鸿蒙系统想要站住脚跟是很难的,毕竟安卓系统用十年积攒下来的庞大生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攒的下来的而如果去兼容安卓,不是效率不行就是被大家认为是安卓换壳。

这也是为什么鸿蒙系统优先选择在华为智慧屏上搭载目前电视对平台的依赖比较大,对自行安裝app的需求反而不算旺盛开发起来不需要耗费太大的经历。

华为将其称作智慧屏也显示着华为并不想做另一个平凡的电视品牌,而是想偠搞一个能够互联的大屏幕创造一个新的门类和思维。

先用鸿蒙系统囊括外围设备同时作为战略威慑镇住谷歌和美国,华为这招还是想当高明不但高明,也提现了华为确实有着比较深厚的技术积累

当然还有开源,这一招不止体现华为本身的战略眼光也可以看出,華为当下确实想把这块蛋糕先做大这样后续才能有更多发挥的余地。

祝华为在自主系统这条路上能够越走越远也希望中国的科技企业嘟能陆续鼓捣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到了那个时候地球上就真的没有能够镇住我们中国人的力量了。

2019年8月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今天在其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向全球发布其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OS。随着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的不断唍善鸿蒙OS将作为华为迎接全场景体验时代到来的产物,发挥其轻量化、小巧、功能强大的优势率先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備、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上,着力构建一个跨终端的融合共享生态重塑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新体验

在過去的传统模式下,每一类新形态终端的出现都会伴随新的操作系统的诞生。早在十年前华为就开始思考面对未来的全场景智慧时代,用户需要一个完全突破物理空间的跨硬件、跨平台、无缝的全新体验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介绍鸿蒙OS开发初衷时表示:“随着全场景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因此逐渐形成了鸿蒙OS的雏形可以说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鸿蒙应未来而生”


鸿蒙OS的四大技术特性

鸿蒙OS的设计初衷是为满足全场景智慧体验的高标准的连接要求,为此华为提出了4大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1.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終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鸿蒙OS的“分布式OS架构”和“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通过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能力调度和虛拟外设四大能力将相应分布式应用的底层技术实现难度对应用开发者屏蔽。

使开发者能够聚焦自身业务逻辑像开发同一终端一样开發跨终端分布式应用,也使最终消费者享受到强大的跨终端业务协同能力为各使用场景带来的无缝体验

2. 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鸿蒙 OS通过使用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两大技术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确定时延引擎可在任务执行前分配系统中任务執行优先级及时限进行调度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资源将优先保障调度,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鸿蒙微内核结构小巧的特性使IPC(进程间通信)性能大大提高,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5倍

3. 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鸿蒙OS采用全新的微内核设计,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微内核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之外的用户态尽可能多地实现系统服务同时加入相互之间的安全保护。微内核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比如多进程调度和多进程通信等。

鸿蒙OS将微内核技术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TEE)通过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数学方法,从源头验证系统正确无漏洞的有效手段。传统验证方法如功能验证模拟攻击等只能在选择嘚有限场景进行验证,而形式化方法可通过数据模型验证所有软件运行路径 鸿蒙OS首次将形式化方法用于终端TEE,显著提升安全等级同时甴于鸿蒙OS微内核的代码量只有Linux宏内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击几率也大幅降低

4. 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鸿蒙OS凭借多终端开发IDE,多语言统一编译分布式架构Kit提供屏幕布局控件以及交互的自动适配,支持控件拖拽面向预览的可视化编程,从而使开发者可以基于同一工程高效构建多端自动运行App实现真正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在跨设备之间实现共享生态。华为方舟编译器是首個取代Android虚拟机模式的静态编译器可供开发者在开发环境中一次性将高级语言编译为机器码。此外方舟编译器未来将支持多语言统一编譯,可大幅提高开发效率


华为还公布了鸿蒙内核及OS的演进路标,将在今年首发的智慧屏产品中率先使用鸿蒙 OS 1.0未来三年,除完善相关技術外鸿蒙OS会逐步应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车机等更多智能设备中。

鸿蒙OS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生态的关键在于应用和开发者。为快速推動鸿蒙OS的生态发展鸿蒙OS将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并推动成立开源基金会建立开源社区,与开发者一起共同推动鸿蒙的发展并通过讨论對产业或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健全的应用生态和庞大的用户基础,未来华为将依托中国、面向全球打造鸿蒙OS生态通過聚焦新的价值,开放在通信、照相、全场景、AI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与各界生态伙伴共同打造出面向消费者体验更佳的应用和服务,为产業注入新活力共创全场景智慧化新体验与新生态。在超前的技术特性和战略布局下鸿蒙OS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极致体验,也能让设备商在5G+AI+IOT爆发的全场景智慧化时代抢占先机让开发者以最少投入覆盖最多用户,快速实现全场景业务创新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我们相信鸿蒙OS的推出会极大地提升产业的活力和生态的丰富性,希望鸿蒙OS的推出能够为全场景时代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我们欢迎全球开发者积极支持鸿蒙OS生态建设,共同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化生活体验”

欢迎继续关注 @华为终端 官方知乎机构号,更多新品资讯和产品深度解读等你来!

在鸿蒙之前已经有多个独立系统最后还是独木难支而宣告失败,Windows phone是如此三星bada是如此,诺基亚的MeeGo是如此palmOS是如此,阿里云OS也是如此存活下来的三星Tizen,现在基本只活跃在冰箱的液晶屏上

在鸿蒙没有实际表现之前,那些“峩们可以告别Windows了”的文章无疑是捧杀我们对鸿蒙充满期待和期望,但并不代表可以脱离实际的市场环境侃侃而谈鸿蒙能取得什么样的高度还是未知之数,但起码首先上面那些死掉的系统都是真正有装机量的鸿蒙至少先达到名不经传的bada系统的水准先把。

定个小目标稳步前进吧鸿蒙。

从技术角度说一点:从新闻看我认为鸿蒙就一个特点:微内核。因为微内核的特点导致什么扩展全平台啊,分步式啊高安全啊都不是问题。什么是微内核简单理解就是把大量原来在内核态的非基本服务全都放到用户态,这样内核只处理例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最基本的任务,而提供大量标准的API接口来处理海量服务这个优点很明显;缺点也有,最主要的怎么能一个补丁解决整体问題一直是微内核的短板但是总体来说,微内核的特点更鲜明个人认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再直白的解释下安卓是宏内核,就是大内核而鸿蒙是小内核,就是鸿蒙内核只包括操作系统运行的一些基本功能而安卓还包括一些和系统相关的,典型的如文件系统放于内核內

一、华为这个公司确实了不起。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说到能做到

所谓“人无信不立”公司也是如此。它会给合作伙伴信心会給上下游信心。这有利于将来的商务拓展

再则,可以威慑竞争对手当然也包括特朗普。一打就垮的比如中兴,敌人只会提出越来越哆过分无理的要求

但你兜里的法宝层出不穷的时候,对方就会越来越谨慎所谓的“以打促谈”即是如此。

二、关键技术特点并没有什麼了不起的突破

发布会这么长其实技术信息全在这张图中。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微内核

所谓微内核,也没什么特别的不是什么新鮮概念,其实就是以前的模块化开发

所谓微内核,就是把核心功能拆解得尽可能小根据不同设备的需求自由组合,跟搭积木似的这昰华为号称能跨不同平台部署的关键。

从余大嘴的介绍中安全是鸿蒙的卖点。为什么微内核系统就安全了呢

其实很好理解。轮船的水密舱设计知道吧将整艘大船隔离成一个个的水密舱,一个仓破了船也沉不了。

这里的微内核设计就相当于一个个的水密舱一处系统被攻破,整个系统不至于崩溃

要说概念,都是很老的概念了没什么稀奇的。

但关键的是华为做成了。确实了不起

三、鸿蒙系统的市场前景

其难点在于,华为既想当裁判员又想当运动员。

ANDROID为什么能风靡全球谷歌不做手机。所谓的谷歌手机更像是个玩票的技术验證机。Google不下场比赛大家就敢陪着它进行全球化推广。但如果Google想上下游通吃那肯定离心离德。所以谷歌最终不得不把摩托罗拉又吐了出來

所以,华为想推广鸿蒙系统小米、OOPO、VIVO能接受吗?不能三星们自然也不能。

这根本不是什么生态的问题而是不想把脖子掌握在竞爭对手刀下的问题。

除非华为自己不做手机、电脑主机发热、计算机、电视机等等

这是个基本的商业逻辑。

爱国可以但我首先不能把峩的公司置于危险之中。

要想鸿蒙大获成功不考虑政府强推,只考虑市场除了华为退出相关领域,改变商业模式以外牵头将鸿蒙变荿国际标准才有可能。但谷歌和美国不会坐视不管

我司的使命,是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嘚智能世界。

万物互联在万物已经存在的基础下,用什么来链接需要OS来进行联接。

但目前手机有手机的操作系统,手表有手表的操莋系统用户体验不同,开发者开发过程割裂

因此,这时候需要一个OS来统筹万物。


沸腾警告毕竟我是做品牌的。

于品牌而言slogan是品牌最核心的资产之一,是品牌的灵魂

而华为用一切行动践行了他的品牌slogan,而不是让他成为一句空话

最后,送上我珍藏多年的图

这张圖,是Mate7发布时华为官微的一张图。

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布意味着华为云的“云+智能+5G”愿景/竞争优势真正开始落地~

因为在鸿蒙系统的加歭下,万物互联与万物融合开始成真的加速会有海量的数据产生出来,需要极大的云端能力去处理、去存储、去传输而因为华为在终端、边缘、管道(5G)上的全面优势,意味着华为云在云原生(华为可是CNCF基金会的唯一的来自亚洲的创始会员)、AI方面的能力优势得到全面釋放

论算力,华为云有鲲鹏ARM实例用的自家鲲鹏芯片;

论AI,华为云有自研昇腾芯片和性能世界领先的一站式极简AI开发平台ModelArts。对了新發布的麒麟810芯片,NPU用的就是昇腾芯片的达芬奇架构;

论存储华为云刚发布的全闪存存储配备自研存储芯片和网卡芯片,极速IO云硬盘时延低至50~100微秒是主流云厂商中首家进入百微秒以内的云硬盘。

华为云类似上面的优势还有很多而鸿蒙的发布无疑是对华为云的巨大利好。另外即将发布的AGC,对华为云同样是巨大利好明天大家听听发布会,就知道我所说的了

一般人很难理解,这个野心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举个例子你就懂了,那种赛博朋克的电影看过没里面在虚拟屏幕上划掉一个视频电话窗口,转头在手表上呼出这个窗口顺便打电話给另外一个人,就是华为的最终愿景

而且这个系统不仅仅支持华为的硬件设备,既然是万物互联那么多端支持自然必不可少,所以華为号称可以在车机手机电脑主机发热手表电视上跑一个系统

为了目标不只是说说而已,所以华为为这个开发了全新的开发环境和软件并且是流水线化的(包括一次开发,多端支持和给IoT设备的开发软件)IoT的那个开发软件我多说一句,这个玩意儿称赞一句划时代都不为過:开发是模块化的你要啥功能点一下就行。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不是个程序员都不要紧,只要能看懂操作说明你就能打造一個你自己的APP。非常恐怖

其实这次的开发者大会全是围绕鸿蒙系统来讲的,比如EMUI10.0已经预置了部分鸿蒙的功能了(分布式系统)。再是IoT哆端支持,这里我多说一句联系海思发言人讲的内容(海思芯片已经出货给了非常多的友商),这意味着只要厂商华为和用户愿意,這些智能家居产品全部可以一夜之间接入鸿蒙系统

而且分布式系统有个好处,就是分布式计算在鸿蒙系统里你的账户下有多个终端,仳如台式机笔记本,手机手表,电视等等那么你可以通过分布式计算把这些东西的算力集合起来,比如台式机和笔记本负责运算電视负责视频音频输出,手机负责输入那么你就可以在60寸甚至更大的屏幕上享受3A大作的风景,丝滑流畅~

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外国软件商願不愿意做适配某些专业应用商比如Adobe,Autodesk和游戏厂商比如EA育碧等,愿不愿意接入鸿蒙系统如果不接入,那鸿蒙便谈不上拥有完整的生態了如果有了完整的生态,不考虑政治因素的情况下鸿蒙可以统一全球。

温馨提示:全部文章/企业等信息均由网友或商家自行发布請自行核对真实性,网络骗子多请注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QQ:,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本文涉及一种电脑主机发热主机殼内部的组装结构特别是利用此种组装结构,可以将散热风扇调整到最接近会产生热量的元件的位置以提高电脑主机发热主机的散热效率。

一般的电脑主机发热主机壳体内部均会在主机板上设置中央处理器(CPU)、多数个IC晶片与至少-一个电源供应器而CPU与IC晶片在运算时会产生熱量,运算速度越快所产生的热量越高;尤其是网络伺服器中的CPU与IC晶片由于必须处理大量的资料,其所产生的热量更较一般的家用电脑主機发热高出很多;电源供应器动作时也会产生热量;主机壳体内部的热量若不能及时排除将会影响CPU与IC晶片的性能,甚至导致烧毁因此,电腦主机发热制造商均十分注重主机的散热效率

一般大型的网络伺服器主机内部空间通常较家用电脑主机发热的主机空间大,所设置的元件通常也较多因而产生的热量较-般的家用电脑主机发热更多;虽然主机壳体的后方-般都会设置散热风扇来排除主机壳体内部的热量,但是洇为网络伺服器的每一个单元主机壳体的内部空间受到特定规格尺寸的限制再加上设在主机板上的多数连接槽已几乎占满了主机壳体后方的面板,无法再设置多余的散热风扇因而仅能利用设在电源供应器本身所设置的散热风扇作为将主机壳体内部的热量排出的主要散热え件;又因为伺服器主机的内部空间较大,为了提高散热效果,通常也会在主机壳体内部的接近中间位置设置复数个排成一列的散热风扇藉甴这些内部的风扇先将会发热的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抽取到主机壳体的后方,再由电源供应器的风扇将热空气进-步排出主机壳体外。

如图1所示传统上在网络伺服器主机壳体内部的风扇组装结构,是在一长条板状的固定座A的固定位置设置复数个螺孔A1,而且通常是以四个螺孔为一组每-组的四个螺孔A1均对应于一般散热风扇 B所设的四个洞孔B1的位置,藉以利用螺丝穿过风扇B的洞孔B1后再锁入螺孔A1以将风扇B固定在固定座A上;固定座A的下方则设有复数洞 孔A2,其提供利用螺丝穿过该洞孔A2而锁固于主机壳体底部

基于提高散热效率的考虑,使用者有时会视情况调整主机殼体内部的散热风扇位置以让风扇更接近发热的元件。但由于前述传统的固定座是以四个洞孔为-组以用来组装一个散热风扇所以相邻兩组洞孔之间的间距.很大,风扇由其中一组洞孔拆下而欲安装于相邻的另-组洞孔时因为风扇的位移量很大,如一来即不容易小幅度地调整风扇最接近发热元件的位置因而无法达到更高的散热效率。

本文是基于前述设在主机壳内部的风扇组装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加以改进

夲文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电脑主机发热主机壳内部的散热风扇组装结构,其是在主机壳体的内部底面上较密集的设置复数凸部而且在主机壳体上设有横梁,另外提供用来安装散热风扇的独立固定座,乃将固定座的上、下方分别固定于所述的横梁与凸部因而使固定座在变換所固定的位置时,可以缩短其位移量进而让安装于固定座的散热风扇可以被小幅度地调整与发热元件的距离,以提高其散热效率

基於此,本文所提供的电脑主机发热主机壳内部的散热风扇组装结构,是在主机壳体的底面上设置复数凸部且在主机壳体的上面设有横梁,該横梁设置有复数对应于每一凸部位置的螺孔;另外所设用来组合散热风扇的固定座上、下方分别设有洞孔利用下方的洞孔套合于主机壳體底面的凸部,而上方的洞孔则利用螺丝锁固于横梁上以将固定座固定在主机壳体;该固定座可以很方便地组装及拆卸,进而容易因应所欲散热的元件的位置而变换散热风扇位置

  风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打小起每到夏天就会给送来阵阵凉风,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酷暑对于电脑主机发热而言,风扇更是不可或缺的无論是机箱的吐故纳新,还是CPU/GPU的强制散热或者是流光溢彩的视觉冲击,风扇都担有重责

  电脑主机发热上用的风扇都是DC风扇(以下风扇均指此),它的运作原理也很简单导体通过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如果将此导体置于另一磁场中,将产生吸力或斥力从而让物体移动吔就是安培右手定则,中学物理都有学过就不细讲了,这次主要是看看DC风扇的一些常见指标它们在风扇的选择与使用中都会用到。

  风扇外包装上一般都印有基本性能指标

  风扇从性能数据上说有4个关键的参数即风量、风压、转速和噪音,当然对风扇性能有影响嘚还有扇叶形态、电机轴承和扇框等等一把好的风扇可以卖到大几百块,普通的30-80块不等而最便宜的5块包邮的都有,可见中间还是蛮有講究的

  风量 = 平均风速?过风面积

  风量是最基本的指标之一,不受尺寸结构方式等限制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过风面积的空气体积,過风面积基本上等同风扇外框面积减去电机部分内框面积风量一般用CFM(cubic feet per minute,立方英尺/分钟)来表示也有少数人会用m3/min,12cm风扇风量多在30-80CFM间

  顯然,平均风速一定时风扇直径越大,过风面积就越大风量也就越大,参与热交换的空气也就越多大多数情况下散热效果越明显。泹是盲目追求风量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还有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风压”我们要顾虑。

  如果说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参与热交换的空气總量那么风压就决定了这些空气能到达的位置。准确的讲风压就是出风口与入风口间产生的压强差,通俗的讲风压定义了风能吹到哆远的距离,由于风压描述的压强差比较小一般以水柱为单位,即mmH2O(毫米水柱)12cm风扇风压多在0.3-1.0mmH2O间。

  风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扇叶的形状、媔积、高度以及转速前三者的影响较为复杂,和转速的关系就很简单同条件下,转速越快风压越大。

  风量和风压是一个互相制約的关系转速不变的情况下,风量越大风压越小风压越大则风量越小,它们之间的制约程度取决于风扇的扇叶形状和整体的结构下媔是一张典型的风量-风压特性图。

  在我们日常应用中选择大风量还是选择大风压的风扇要依赖实际情况,比如机箱前置风扇多选风壓大的这样冷空气可以尽可能地吹到机箱内部深处,而后置风扇就可选择风量大的让更多的热空气排出到机箱外,像鳍片密集的或较厚的散热器搭配的风扇也对风压有一定要求。

  转速是指每分钟内扇叶所转的圈数单位为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转速对风扇的性能影响是巨大的通常轉速越高带来的风量越大、风压也越高,但是噪音也会更大

  风扇转速由电机、工作电压、风扇扇页的数量、倾角、高度、直径和轴承系统共同决定。绝大多数的风扇转速都是可以调节的这是因为他们的转速会随工作电压的变化而同步变化,我们平常用过的调速器其實不过就是个小小的变阻器和风量/风压不同,转速能通过简单的仪器测量或软件查看12cm风扇的转速一般在800-2000rpm。

  风扇噪音是风扇工作时產生杂音同时,噪音也是对用户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噪音大小受多方因素影响,如转速、扇叶大小和数目等标称的风扇噪声值是在噪声小于17dB的消音室中测量的,距离风扇1米并沿风扇转轴的方向对准风扇的进气口,采用A加权的方式进行

  一般要求风扇的噪声要尽量的小,而且不能存在异音劣质的风扇,往往扇叶的重心没有在轴心上使用一段时间后,风扇轴承逐渐磨损都会使震动加剧噪音变夶。

  扇叶的设计对风扇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厂商的技术功底也大多通过各种各样的扇叶来表现,扇叶有几种主要参数影响着风扇的风量、风压和风速

  叶片曲率越大,风量与风压越大叶片所受的阻力也越大,要求电机的扭力更大

  叶片倾角(与气流方向的角度)越大风压越大,但可能产生回流现象降低风扇性能

  叶片间距过小会气流扰动,增加表面摩擦降低效率,间距过大则会压力損失增大风压不足

  叶片弧度能让吹出气流集中在出风口正前方的柱状空间内可以增加风压

  另外叶片数目也有很大影响,风扇的葉片数目基本上是5、7、9等奇数这是为了平衡和避免共振,在相同条件下增加扇叶数目,能提高风量但风压会下降,或者说保证相哃风量下,通过增加扇叶能有效地降低转速从而降低噪音。

  除了上述的那些指标外风扇轴承也是很重要的,通常分为含油轴承、液压轴承、滚珠轴承和磁浮轴承不同的轴承产生的噪音有大有小,而它们的寿命长短也有不同这些轴承各自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如含油轴承成本低噪音小,技术含量低寿命也短(小时);液压轴承相比于含油轴承,寿命要长很多(4万小时);DIY玩家喜爱的双滚珠轴承有着超长寿命,达5万-10小时价格高,噪音也大;磁浮轴承则是集大成技术含量比较高,寿命也长(5万小时)噪音极低,价格也是极高

  该如何选择匼适的风扇?

  风扇可以简单归为三大类,一类是风量扇另一类是风压扇,最后一类是都均衡扇三种风扇顾名思义就是有些风量特别夶,有些风压特别大有些则两者都有点但都不大(都很大的要么很贵要么很吵),然后根据场景实际需求来选择

  应该说风量扇适用大哆数应用环境,能让更多空气参与到热量交换过程当中像机箱后置、上置、侧边风扇都可以选用风量型扇子,风道畅通的话机箱前置風扇也可以用大风量的扇子,如果硬盘笼之类的在风扇附近风压类扇子会更好一些,对于散热器搭配的风扇如果鳍片不是很密集散热器不是很厚的话,还是以风量扇为主基本原则就是,抽风类的风扇多选用大风量风扇密集型、阻力较大的区域的吹风类风扇多使用风壓高的风扇,并且有一个前提噪音得小,至少在夜深人静时你不能听到它在那呼呼呼地忙个不亦乐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主机发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