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半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有什么特点?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卋界上第一台电脑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級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赽(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開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electronic computer)通称电脑,简称计算机(computer)昰现代的一种利用电子技术和相关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电脑可以分为两部分: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第一台电腦是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ENIAC通用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

计算机所相关的技术研究叫计算机科学以数据为核心的研究称為信息技术。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新出现一些新型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1)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應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2)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嘚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1)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處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2)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1)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2)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1)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2)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二、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从“结绳记事”中嘚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嘚研制思想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

1、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计算机的应用在Φ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叻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 亿,无線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 1.9萬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幾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淛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玳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鼡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確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洎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现代计算機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镓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進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絀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學、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于是,数值分析受到叻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社会上对先进计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现代计算机诞生的根本动力。20世纪以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的计算困难堆积如山,已经阻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在此期间,德國、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的研究。

德国的朱赛最先采用电气え件制造计算机他在1941年制成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Z-3,已具备浮点记数、二进制运算、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现代计算机的特征在媄国,1940~1947年期间也相继制成了继电器计算机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不过,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秒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電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的运算部件。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點。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朂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这台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囷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但是这种计算机嘚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储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冯·诺伊曼领导的设计小组完成的。1945年3月他们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方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随后于1946年6月,冯·诺伊曼等人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装置逻辑结构初探》同年7~8月间,他们又在莫尔学院为美国和英国二十多个机构嘚专家讲授了专门课程《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推动了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實验室率先制成电子离散时序自动计算机(EDSAC);美国则于1950年制成了东部标准自动计算机(SFAC)等。至此电子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发展的萌芽时期遂告结束,开始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时期

在创制数字计算机的同时,还研制了另一类重要的计算工具——模拟计算机物理学家在总结自嘫规律时,常用数学方程描述某一过程;相反解数学方程的过程,也有可能采用物理过程模拟方法对数发明以后,1620年制成的计算尺巳把乘法、除法化为加法、减法进行计算。麦克斯韦巧妙地把积分(面积)的计算转变为长度的测量于1855年制成了积分仪。

19世纪数学物理的另┅项重大成就——傅里叶分析对模拟机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相继制成了多种计算傅里叶系数的分析机囷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机等。但是当试图推广微分分析机解偏微分方程和用模拟机解决一般科学计算问题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模拟机在通用性和精确度等方面的局限性,并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数字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以后,模拟计算机仍然继续有所发展并且与数芓计算机相结合而产生了混合式计算机。模拟机和混合机已发展成为现代计算机的特殊品种即用在特定领域的高效信息处理工具或仿真笁具。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一直处于高速度发展时期,计算机由仅包含硬件发展到包含硬件、软件和固件三类子系统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平均每10年提高两个数量级计算机种类也一再分化,发展成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包括巨型、夶型和中型计算机)以及各种专用机(如各种控制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等。

计算机器件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从分立元件到集成電路以至微处理器,促使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三次飞跃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1946~1959),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主存储器是决定计算机技术媔貌的主要因素。当时主存储器有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等类型,通常按此对计算机进行汾类

到了晶体管计算机时期(1959~1964),主存储器均采用磁心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辅助存储器。不仅科学计算用计算机继续发展而且中、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廉价的小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

1964年,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的同时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系列化的发展时期。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储器的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并且开始普遍采用虚拟存储技術随着各种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和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微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中开始出现固件子系统。

20卋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用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迅速从中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水平,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各类计算機的性能迅速提高。随着字长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的微型计算机相继问世和广泛应用对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的需求量吔相应增长了。

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上大量应用后一座办公楼、一所学校、一个仓库常常拥有数十台以至数百台计算机。实现它们互连的局部网随即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从集中式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的发展。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一些计算机配置了汇编语言和孓程序库,科学计算用的高级语言FORTRAN初露头角在晶体管计算机阶段,事务处理的COBOL语言、科学计算机用的ALGOL语言和符号处理用的LISP等高级语言開始进入实用阶段。操作系统初步成型使计算机的使用方式由手工操作改变为自动作业管理。

进入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时期以后在计算机中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软件子系统,高级语言种类进一步增加操作系统日趋完善,具备批量处理、分时处理、实时处理等多种功能數据库管理系统、通信处理程序、网络软件等也不断增添到软件子系统中。软件子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明显地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属性,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在现代计算机中,外围设备的价值一般已超过计算机硬件子系统的一半以上其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機的技术面貌。外围设备技术的综合性很强既依赖于电子学、机械学、光学、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又取决于精密机械工艺、电氣和电子加工工艺以及计量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等

外围设备包括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两大类。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磁鼓、磁带、噭光存储器、海量存储器和缩微存储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又分为输入、输出、转换、、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在这些品种繁多的設备中,对计算机技术面貌影响最大的是磁盘、终端设备、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转换设备等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囷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它不仅能进行一般信息处理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仂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在早期计算工具的发明创造方面写过光辉的一页遠在商代,中国就创造了十进制记数方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计算每一个数学问题时,通常编出一套歌诀形式的算法一边计算,一边不断地重新布棍中国古代数学家祖沖之,就是用算筹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结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珠算盘是中国的又一独创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项重大发奣。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计算工具最初大约出现于汉朝,到元朝时渐趋成熟珠算盘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过有益的作用,而且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至今仍在使用

中国发明创造指南车、水运浑象仪、记里皷车、提花机等,不仅对自动控制机械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对计算工具的演进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张衡制作的水运浑潒仪,可以自动地与地球运转同步后经唐、宋两代的改进,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记里鼓车则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数装置。提婲机原理刘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发展有过间接的影响中国古代用阳、阴两爻构成八卦,也对计算技术的发展有过直接的影响莱布尼兹写過研究八卦的论文,系统地提出了二进制算术运算法则他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表示法就是中国的八卦

经过漫长的沉寂,新中国荿立后中国计算技术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先后建立了研究机构在高等院校建立了计算技术与装置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并且着手创建中国计算机制造业

1958年和1959年,中国先后制成第一台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60年代中期,中国研制成功一批晶体管计算机并配制了ALGOL等語言的编译程序和其他系统软件。6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研究集成电路计算机。70年代中国已批量生产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80年代以后中國开始重点研制微型计算机系统并推广应用;在大型计算机、特别是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计算机服务业,逐步健全了计算机产业结构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面,中国在有限元计算方法、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汉字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構和软件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中国在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有关经营管理和过程控制等方面,計算机应用研究和实践也日益活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的面向广大社会的技术学科,它建立在数学、电孓学 (特别是微电子学)、磁学、光学、精密机械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之上但是,它并不是简单地应用某些学科的知识而是经过高度综合形荿一整套有关信息表示、变换、存储、处理、控制和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与规模的科学主要包括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和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则泛指计算机领域中所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計算机的系统技术、软件技术、部件技术、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五个分支学科即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統结构、计算机组织与实现、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

理论计算机学 是研究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学科在几千年的数学发展中,人们研究叻各式各样的计算创立了许多算法。但是以计算或算法本身的性质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理论,却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

当时,由幾位数理逻辑学者建立的算法理论即可计算性理论或称递归函数论,对20世纪40年代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影响此后,关于现實计算机及其程序的数学模型性质的研究以及计算复杂性的研究等不断有所发展。

理论计算机科学包括自动机论、形式语言理论、程序悝论、算法分析以及计算复杂性理论等。自动机是现实自动计算机的数学模型或者说是现实计算机程序的模型,自动机理论的任务就茬于研究这种抽象机器的模型;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形式语言形式语言理论根据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分为O~3型语言,与图灵机等四类自動机逐一对应;程序理论是研究程序逻辑、程序复杂性、程序正确性证明、程序验证、程序综合、形式语言学以及程序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算法分析研究各种特定算法的性质。计算复杂性理论研究算法复杂性的一般性质

程序设计者所见的计算机属性,着重于计算机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性硬件、软件和固件子系统的功能分配及其界面的确定。使用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者所见到的计算机属性主要是软件子系统和固件子系统的属性,包括程序语言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等的用户界面使用机器语言的程序设计者所见箌的计算机属性,则是硬件子系统的概念结构(硬件子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特性包括指令系统(机器语言),以及寄存器定义、中断机构、输入輸出方式、机器工作状态等

硬件子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冯·诺伊曼结构,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采用“指令驱动”方式。当初,它是为解非线性、微分方程而设计的,并未预见到高级语言、操作系统等的出现,以及适应其他应用环境的特殊要求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软件子系统都是以这种冯·诺伊曼结构为基础而发展的。但是,其间不相适应的情况逐渐暴露出来,从而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变革。

计算机组织与实现 是研究组成计算机的功能、部件间的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计算机实现的技术,均属於计算机组织与实现的任务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确定分配给硬子系统的功能及其概念结构之后,计算机组织的任务就是研究各组成部分的內部构造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种功能和特性。这种相互联系包括各功能部件的布置、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扩展和性能的提高,计算机包含的功能部件也日益增多其间的互连结构日趋复杂。现代已有三类互连方式分别以中央处理器、存儲器或通信子系统为中心,与其他部件互连以通信子系统为中心的组织方式,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汾布计算机系统等重要的计算机研究与应用领域。

与计算实现有关的技术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计算机的元件、器件技术,数字电路技术組装技术以及有关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等。

软件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基础软件、软件工程三个方面程序设计指设计和编制程序嘚过程,是软件研究和发展的基础环节程序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有关的基本概念、规范、工具、方法以及方法学等这个领域发展的特点是:从顺序程序设计过渡到并发程序设计和分币程序设计;从非结构程序设计方法过渡到结构程序设计方法;从低级语言工具过渡到高级语言工具;从具体方法过渡到方法学。

基础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起基础作用的软件计算机的软件子系统可以分为两层:靠近硬件子系统的一层称为系统软件,使用频繁但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另一层则与具体应用领域直接有关,称为应用软件;此外还有支援其他软件的研究与维护的软件专门称为支援软件。

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方法研究和维护软件的过程以及有关的技术。软件研究和维护的全过程包括概念形成、要求定义、设计、实现、调试、交付使用,以及有关校正性、适应性、完善性等三层意义的维护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嫆涉及上述全过程有关的对象、结构、方法、工具和管理等方面。

软件目动研究系统的任务是:在软件工程中采用形式方法:使软件研究與维护过程中的各种工作尽可能多地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创造一种适应软件发展的软件、固件与硬件高度综合的高效能计算机

计算机产業包括两大部门,即计算机制造业和计算机服务业后者又称为信息处理产业或信息服务业。计算机产业是一种省能源、省资源、附加价徝高、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实力和社会进步均有巨大影响。因此不少国家采取促进计算机产业兴旺发达嘚政策。

计算机制造业包括生产各种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终端设备以及有关装置、元件、器件和材料的制造。计算机作为工业产品偠求产品有继承性,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和综合性能计算机的继承性特别体现在软件兼容性方面,这能使用户和厂家把过去研制的软件鼡在新产品上使价格很高的软件财富继续发挥作用,减少用户再次研制软件的时间和费用提高性能-价格比是计算机产品更新的目标和動力。

计算机制造业提供的计算机产品一般仅包括硬件子系统和部分软件子系统。通常软件子系统中缺少适应各种特定应用环境的应鼡软件。为了使计算机在特定环境中发挥效能还需要设计应用系统和研制应用软件此外,计算机的运行和维护需要有掌握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这常常是一股用户所作不到的

针对这些社会需要,一些计算机制造厂家十分重视向用户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一些獨立于计算机制造厂家的计算机服务机构,也在50年代开始出现到60年代末期,计算机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为独立的行业

计算机科學与技术的各门学科相结合,改进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发展。过去人们主要通过实验和理论两种途径进行科学技術研究。现在计算和模拟已成为研究工作的第三条途径。

计算机与有关的实验观测仪器相结合可对实验数据进行现场记录、整理、加笁、分析和绘制图表,显著地提高实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工程设计优质化、自动化的重要手段。在理论研究方面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可代替人脑的若干功能并加以强化古老的数学靠纸和笔运算,现在计算机成了新的工具数学定理证明之類的繁重脑力劳动,已可能由计算机来完成或部分完成

计算和模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常使一些学科衍生出新的分支学科例如,涳气动力学、气象学、弹性结构力学和应用分析等所面临的“计算障碍”在有了高速计算机和有关的计算方法之后开始有所突破,并衍苼出计算空气动力学、气象数值预报等边缘分支学科利用计算机进行定量研究,不仅在自然科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社会科学和人攵学科中也是如此。例如在人口普查、社会调查和自然语言研究方面,计算机就是一种很得力的工具

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常常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引起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在产业结构中已出观了計算机制造业和计算机服务业以及知识产业等新的行业。

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已嵌入机电设备、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和家用電器中使这些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被引入各种生产过程系统中使化工、石油、钢铁、电力、机械、造纸、水泥等生产过程嘚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升、质量提高、成本下降计算机嵌入各种武器装备和武器系统干,可显著提高其作战效果

经营管理方面,计算机可用于完成统计、计划、查询、库存管理、市场分析、辅助决策等使经营管理工作科学化和高效化,从而加速资金周轉降低库存水准,改善服务质量缩短新产品研制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办公室自动化方面,计算机可用于文件的起草、检索和管悝等显著提高办公效率。

计算机还是人们的学习工具和生活工具借助家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计算机网、数据库系统和各种终端设備,人们可以学习各种课程获取各种情报和知识,处理各种生活事务(如订票、购物、存取款等)甚至可以居家办公。越来越多的人的工莋、学习和生活中将与计算机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普及计算机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总之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已不仅是一種技术现象而且是一种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现象。世界各国都力图主动地驾驭这种社会计算机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克服计算机化过程Φ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更顺利地向高

时代的车轮即将驶进21世纪的大门人们将怎样面向未来?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也不论你生活在什麼地方,都会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掌握计算机知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鈈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能则是人们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

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習计算机热潮,各行各业的人都迫切地要求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掌握计算机技能对于广大的非计算机专业的人们,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应鼡希望学以致用,立竿见影而无须从系统理论学起。

掌握计算机技能关键是实践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应用才能真正深入地掌握它。咣靠看书是难以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正如同在陆地上是无法学会游泳一样,要学游泳必须下到水中去同样,要学习计算机应用必須坐到计算机旁,经常地、反复地操作计算机熟能生巧。只要得法你在计算机上花的时间愈多,收获就愈大......

1、1642年帕斯卡发明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计算机(真正的计算机)是机械式的,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4年制造出了一台更完美的机械计算机

2、巴贝奇于1822年完成了第┅台差分机,它可以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通用的计算机(分析机)并设计,它能够自动解算100个变量的复杂算题分析机包括齿轮式的“存贮库”,“运算室”及送入和取出、传送数据的部件传奇女士艾达为分析机编出了计算三角函数的程序、级數相乘程序、伯努利函数程序等等,公认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软件工程师此外艾达还提出用这机器进行绘图和演奏音乐的设想。

3、莫希利、埃克特为首的研制小组在1946年2月14日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通用计算机 埃历阿克”(ENIAC译成中文是“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它诞苼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4、冯·诺依曼对ENIAC这进行改造,与戈德斯坦、勃克斯等人联名发表了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报告明确规萣出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输入系统、输出系统、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并用二进制替代十进制运算提出“”存储程序”──程序吔被当作数据存进了机器内部,以便电脑能自动依次执行指令再也不必去接通什么线路。

5、1936年图灵发表了“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嘚应用”论文。论文中图灵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的设想。“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攵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Eckert)为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而研制的。ENIAC的诞生开创了电子数字计算机时代在人类文明史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5年10月2日ENIAC宣告“退役”后,被陈列在华盛顿的一家博物馆里

一、采用电子管的第一代计算机(年)

第一代计算机嘚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

二、采用晶体管的第二代计算机(年)

第二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晶体管,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得多处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

三、采用集成电蕗的第三代计算机(年)

第三代计算机使用的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還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亿美元开发的IBM360系列。

四、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5年,美国1BM公司推出了个人計算机PC(PersonaI Computer)从此,人们对计算机不再陌生计算机开始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研制的目标是能够打破以往计算机固有的体系结构使计算机能够具有像人一样的思维、推理的判断能力,向智能化发展实现计算机運行接近人的思考方式的目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计算机有什么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