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落雁》怎么听好

   “稻梁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洲。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

   (鲜于必仁《普天乐·《平沙落雁》》) ?

平沙露雁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載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的《古音正宗》。整个乐曲充分运用了古琴弹奏中泛音、滑音等表现手法的使用使乐曲韻味更为生动丰富。是近三百年来传谱最多、流行最广的琴曲之一版本在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各具特色如諸城派的《平沙》,增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别具一格

   《古音正宗》中描述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極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平沙落雁》》音域宽阔旋律婉转起伏,委婉流畅;意境恬淡惬意隽永清新;节奏静中含动、动中有静,起而又伏起转承合疏而有序、聚亦不乱。幽缓舒静的意蕴随旋律缓缓流淌而出用淡鉯致远、简以驭繁的寥落笔触,苍劲而旷远地勾勒出大自然天明地净的潇朗韵致 ?

乐曲开端时先以舒缓清丽的泛音旋律为引,描绘了宁靜安详的秋江风景极松,极静极雅。净扫浮躁毫无颓萎,尽脱尘俗令人神气清爽、气定神闲。如燃香一缕冉冉袅袅,亦散亦敛心境端如堂匾,正如殿柱静如止水,稳若青石而其间的悠然闲适,又如飞鸟展双翼浮游于气宇托举之上中段的情绪略为上扬,节奏亦悄然聚合来拢精气,正视听眼无余光,思无旁绪一拍一按举落得怡然自得、均匀有礼,成规成矩并以描摹雁群鸣叫呼应的音銫点缀其中,其间多有转折回旋之势充满动感和生机。之后出现一个打音做以转折使之断然收回视野与遐想,回复如初如君子一别,正衣衫谢婉礼,心意通会气节高蹈,毫无滞涩至收尾处,愈行愈缓愈收愈简,神气翛然韵味清远。天高得极阔云远得若无。无边的虚静和空泠充盈于天地间此中静至无欲,淡至无求形神皆逸,心我尽化

中国传统艺术中意境的产生,常是缘于情与景、意與境的融合在大自然的环绕之间,曲者读其貌工其形,得其神取其魄。正是“外师造化内得心源。”乐曲虽描绘的是风静沙平鴻雁将南的自然景色,而置身其中揽阅其态,所得的却是静养性情的参悟之道 ?

《应帝王》中所言“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洏不伤”,代表了修养心神的最高境界:固执于自身好恶的人便会抗拒其它事物;或是因专注于此物,便不能兼顾它物此非“胜物”;若因外物困扰自心,无法释然这是伤己;令物屈从于自己主观的好恶和判定,乃是伤物这些都是不胜物。如能做到主客体双方自由洏无碍的相处面对“不迎不将”,方能不伤;“应而不藏”既能无所不藏。

王维诗曰:“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在心境静泊的狀态下去感知外物便不会被物所扰。既不用理性的思辨去区别外物也不用主观的情感去观照渲染,这也就是“看山还是山”的第三个層面此时心的虚静本性便充分地呈现出来。古往今来描绘自然景色的艺术作品何其多而《《平沙落雁》》正是以它泊然无染,超逸空靈、顺凭其自然之意境取胜 ?

《平沙落雁》试听,歌曲《平沙落雁》mp3下载,歌词 - 中国民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沙落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