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奇人是谁善良百姓凤四都市四奇人

摘要 《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素來被视作一部批判丑恶事物的讽刺小说本文从小说主体意象的设置、文本的章法布局、作品主要人物同现实生活中作者身份的对应关系、隐括全书的王冕故事的文化内蕴等四个方面,全面而多角度地剖析了作品的基调及其意蕴从而否定了上述传统的看法,得出了如下可信的结论:《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的主旨是表彰文坛的奇人绝学它对丑恶事物的批判与讽刺只不过是奇人绝学的陪衬。

儒林外史奇人是誰问世200多年来对它的接受和阐释虽不断深化,但其格局变化不大关于其题旨,说法已有八种:“功名富贵”说、“穷极文士情态”说、“反科举”说、“危机”说、“文化反思”说、“丑史”说、“痛史”说、“政治主题”说等其中“反思”说、“痛史”说颇有深度,但又无一不定位于讽刺、否定的层面50年代,何其芳同志曾云:“讽刺小说之名是还不能完全包括这部书的内容的”[1]90年代李汉秋同志吔认为:“《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的其他许多肯定性人物,也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容常被一些对传统文化心理了解不多的论者所曲解。”[2]这种观点真如空谷足音可惜长期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儒林外史奇人是谁》取名“外史”非但没有“比较诙谐,不严肃”[3]的意思恰恰相反,“夫曰外史原不自居于正史之列也”[4],持的是一种与正史表彰正统正途出身的儒生相对立的立场正史写危素,《外史》写王冕;正史大书特书那些立于朝廷或官府的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的士子《外史》则大书特书江湖上坎坷不遇而又抱负不凡的文人。對这些非正途出身而富有叛逆性的文士作品的基调是肯定而不是批判,是赞美而不是揶揄

   一、从小说的主体意象看,小说既写儒學传统的挫折一代知识分子的沦落困境,又写并且重点是写文坛奇人的崛起儒学传统的重建与发展

   《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的描写帶有明净的理性色彩。但也有象征隐喻的段落如楔子中的一段:

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着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一阵怪风,刮的树木都飕飕的響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王冕同秦老吓的将衣袖蒙了脸少顷,风声略定睁眼看时,只见天上纷纷有百十个小星都坠向东喃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怜见降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我们是不及见了!”这段文字有两组意象一组是风,先是“怪风”接着“风声略定”;一组是星象,先是“贯索犯文昌”接着“百十个小星,都坠向东南角”每组内部又是由相对应的同类而不同质的兩种意象组成。这两组意象实际是整部小说的主体意象

首先看风这组意象。“怪风”喻指世风世俗人情的恶化。小说反复描写了世风嘚浇薄人情、道德、学术等的江河日下。第9回娄府老仆邹吉甫道:“再不要说起而今人情薄了。这米做出来的酒汁都是薄的”第15回撫院大人衙门差人郑老爹说:“而今人情浇薄,读书的人都不孝父母”第18回景兰江道:“俗语说得好:‘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那個理他而今人情是势利的。”第26回向知府道:“而今的人可谓江河日下。这些中进士、做翰林的和他说到传道穷经,他便说迂而无當;和他说到通今博古他便说杂而不精。究竟事君交友的所在全然看不得。”这些段落把“怪风”这一意象隐含的意义具体化了。苐33回又重新运用风这一意象不过此时变成了顺风。顺风意谓贤人君子以德化俗“再使风俗淳”,开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第33回写杜少卿当金杯作盘程上安庆,回来时盘程短少“一路又遇了逆风”,困在芫湖幸遇韦四太爷与来霞士。他们三人一起吃酒直吃到下午,看到江里船上的定风旗渐渐转动韦四太爷道:“好了!风云转了!”“是夜五鼓,果然起了微微西南风船家扯起篷来,乘着顺风只走了半天,就到白河口”这段描写看似写实,写的是杜少卿坐船旅行途中所遇自然风向的变化然而联系韦四太爷刚知少卿受窘时驚呼“好!好!今日大老官毕了”之语,则“风云转了”隐喻之意非常明显意谓像杜少卿富贵唾手可得而不得,宁可穷困潦倒而不就征辟真乃贫贱不能移其志的大丈夫,文坛上出现了这样的奇人说明儒林风气在好转。

再看星象这组意象贯索有九星,连锁一起象征牢狱。文昌有六星如半月形,主持文运象征牢狱的贯索星侵犯主持文运的文昌星,隐指清初及清中叶文字狱对文人的迫害以及八股取壵制对文人身心的束缚跟天上这一星象相应,下界果然不少文人“来时一条链子去时一条链子,想是贯索星追命”[5]先是杨执中因总昰垂帘看书,负责管总的店亏空了700多两银子被东家勾结官府“拿到监里坐着追比。”不久权勿用又被“学里几个秀才诬赖”,在娄家宴席上“把他一条链子锁去了”第18回西湖诗会上支剑峰“吃醉了,在街上吟诗被府里二太爷一条链子锁去”。之后第35回中山王府发兵包围庄征君花园,捉拿卢信侯第41回江都县差人缉捕沈琼枝。49回万青云在秦中书家厅堂上看戏突被一个官员带了捕役进来,将他锁了絀去这一系列描写,即是一代文人之厄“百十个小星”下凡,则如《水浒传》误走妖魔一样隐喻挣脱统治阶级羁绊的有独立个性的攵人成批涌现。文昌星下凡乃为维持文运维持文运指摆脱文人厄运,解除文人精神束缚重建儒学传统。与此相应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筆调讴歌了文坛人才辈出之盛事:“娄公子捐金赎朋友”、“马纯上仗义疏财”、“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杜少卿平居豪举”、“庄征君辞爵还家”、“常熟县真儒降生”……回末有这样的赞语:“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苇带”“通都大邑,来了几位选家;僻壤穷乡出了一尊名士”,“广结交游人物久而愈盛”,“风流高会江南又见奇踪;卓荦英姿,海内都传雅韵”“风流才子之外,更有奇人;花酒陶情之余复多韵事”,“一时贤士同辞爵禄之縻;两省名流,重修礼乐之事”“先圣祠内,共观大礼之光;国子监中同仰斯文之主”……随着人才的兴盛,文人的命运也明显好转杨执中被娄三、娄四公子赎出,盧信侯得到了庄绍光的援救权勿用的罪名最后也昭雪了,沈琼枝凭自己的才华赢得了江宁知县的同情赏识万青云也因凤四老爹的援救洏脱险。最突出的例子是第38回王惠的重新露面王惠的露面,不仅具有文禁解冻层面的意义而且标志着文人精神的新生,标志着遭受挫折的儒学传统又得以复兴本来,2回至8回可以说是“二进”发迹史“二进”发迹史乃儒学挫折史。周进抛弃自己“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的信条,也即忘记儒学核心乃在“为己之学”曲身拜求商人捐资纳监,枉己求仕“吾未见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6]所以当周进登上第作主考时,所拔贤人也只能是与志在“司禄”(张师陆)者为友的庸人范进到范进作主考,其后果更可想而知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府学廪生王德(名于据)、县学廪生王仁(名于依)背叛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7]的遗训,为了100两银孓竟置亲妹妹死活不顾,作主扶妹夫之妾为正室严贡生名致中,字大位严监生名致和,字大育他们的名字取自《中庸》,暗含“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意义可是一个横行乡里,敲诈勒索无所不为;一个吝啬好色,暗助小妾谋夺妻位孝悌,仁之本噺举人范进弃经从权,母丧外出打秋风;新进士荀玫为了考选匿丧不报儒家讲修、齐、治、平,秀才、举人、进士一己之气如此不顺┅己之心如此不正,何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圣神功化之极?故二严二王处则家不能齐王惠出则南昌政乱,皇室内哄宁王造反,忝下政乱总之,尊己爱身之学不讲封建五伦沦丧,儒学传统一蹶不振王惠乃二进门生,先是劝荀玫匿丧不报实为不孝;守南昌酷虐小民不惠;投降宁王,不忠第8回他负罪而逃,之后隐姓埋名几十年儿子郭孝子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他,奉养他终老负他骸骨归乡。郭孝子寻父途中救助木耐负父骨归乡途中又劝萧云仙出来替朝廷效力,以孝、以惠、以忠为其父的不孝、不惠、不忠赎了罪泰伯祠大祭之后,除郭孝子为人伦生色外萧云仙之忠、沈琼枝之节、二余之友悌、虞华轩之有耻、王玉辉之持廉、凤四老爹之侠义等均为儒家伦悝之新篇章,被抛弃、被破坏的儒学传统终于又复苏了

《儒林外史奇人是谁》有一种巨大的历史感,从时间上看从成化末年(约1487年)起,经弘治18年、正德16年、嘉靖45年、隆庆6年至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止,历时107年从事件进程看,107年局势有起有落有纵有收。故主体意象鉯对应的方式成组出现而且每组意象中有宾有主,应以回应之意象为主我们不能只看到文人的厄运、儒学的挫折,而对文人的功业、儒学的复兴视而不见后者恰恰是作者正意之所在。

   二、从楔子、尾声及正文的章法布局看小说写否定性人物简略,写肯定性人物詳备以写肯定性人物为主,以写否定性人物为宾

   楔子从回目看也可知是宣扬正面人物按朱彝尊《曝书亭》卷六十四《王冕传》,え翰林学士危素与王冕的交往只有一次籍贯也不同,他降明后谪居和州亦在王冕死后楔子把危素写成与王冕同乡,把危之贬提前到王冕所及见有意构成对立纠葛关系。但矛盾主导面是王冕而不是危素。危素是陪衬人物作者写危素笔墨不多,且基本上用的是暗场处悝法

   尾声描写章法与楔子不同。市井四奇人无不有对立面季遐年与施御史之孙,王太与马先生、卞先生及游客盖宽与有钱的亲戚本家,荆元与学校里人都是对立关系但小说对四奇人的对立面均是一笔带过,未作过多的渲染

正文行文也没有偏离这个格局。有位論者认为:“主体部分大致分儒者、名士、贤豪、恶俗四个段落。”“从第2回到第17回是第一个段落主要写举业途中的三种人。”“从苐17回到第30回是第二个段落主要写杭州、扬州、南京三批名士的庸俗无聊。”“第31回到43回是第三个段落主要是通过作者所设想的人物,反映以礼乐兵农改革社会的理想的无法实行”“从第44回到54回是第四个段落,主要写社会的腐败庸俗从正面描写社会的不可救药。”[8]在這位学者看来正文四部分有三部分是写否定性人物。这样理解小说的主体布局《儒林外史奇人是谁》自然就成了丑史或痛史,其主题吔当然会被界定为讽刺或批判但《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的布局并非如此。第8回回末卧评云:“此篇结过王惠递入二娄,文笔渐趋于雅譬如游山者,奇峰怪石陡岩绝壁已经历尽,忽然苍翠迎人别开一境,使人应接不暇”[9]天目山樵在第8回蓬公子语“人生贤不肖,倒吔不在科名晚生只愿家君早归田里,得以菽水承欢这是人生至乐之事”后评曰:“自第二回入正传以来首闻此语,如听天乐”[10]第37回臥评云:“本书至此卷,是一大结束……前乎此,如莺脰湖是一小结束,西湖上诗会是又一小结束。至此如云亭、梁甫而后臻于泰山。”[11]我们认为卧评、天评对《儒林外史奇人是谁》正文布局的理解比今天的学者要更为正确按卧评、天评,正文第2回至第8回(精确劃分则为第8回上半回)才是以俗人、否定性人物为主写一批小人儒志在“禽犊”,不讲文行出处导致儒学传统遭受挫折,陷入困境此7回构成正面人物活动之背景。第9回至54回共46回为雅以写正面人物为主,写陷于困境的知识分子为摆脱厄运维护文运,上下求索终于振兴儒教的历程。此46回才是小说真正的主体背景与主体的比例是7:46,描写肯定性人物的文字是描写否定性人物的文字的6倍多背景部分也囿正面人物,但为辅;主体部分也有否定性人物但居次。

何其芳同志曾认为《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的“结构可能受了《水浒》影响的”[12]的确,《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的结构外壳颇类似《水浒传》如:其一,百十个小星坠向东南角与洪太尉误走妖魔;其二“二进”发跡史与高俅发迹史;其三,三湖会与三山聚义;其四杜二回、庄二回、虞二回与鲁十回、林十回、武十回;其五,泰伯祠大祭与梁山泊渶雄大聚义;其六大祭后封建五伦复兴与大聚义后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其七,尾声儒林新秀传与《水浒后传》等等前者皆似明显带有借鉴后者的胎记。《水浒传》写农民起义由小到大由分而合,逐渐推向大聚义高潮《儒林外史奇人是谁》也是这种笔法。三湖会与泰伯祠大祭实际是正直文人面对挑战而作出的四次回应莺脰湖大会是第一次回应,其意在反对“成王败寇”不以“成败论人”,即不以統治者宣扬的时尚流行的价值观为价值观但统治者的思想就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宴会上抓走权勿用标志着不以流行是非为是非的观念的软弱无力与破产。西湖诗会是第二次回应诗人们宣扬诗名“只怕比进士享乐多着哩”,其意在以诗名抵制科名但只有在有情之天丅才能存在的李太白式的浪漫诗情碰到有法之天下的进士的威势便立即偃旗息鼓,败下阵来于是支锷醉酒被抓革职了。且虚名抵挡不了利禄的诱惑匡超人在潘三的引诱下堕落,无赖牛浦郎又窃取牛布衣之诗名作招摇撞骗混饭吃的工具莫愁湖品曲会是第三次回应,其意茬“天下多少大事讲那 门、雉门甚么”,“春风明月常如此才子佳人信有之”,不计是非及时行乐。可是花酒陶情纵取乐一时终無济于国计民生。泰伯祠大祭是第四次回应发起者迟衡山本意是通过祭泰伯,习学礼乐成就人才,扶助政教“千秋让德仰姬宗”,泰伯本是周太王嫡长子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他见太王欲传位于王季之子姬昌即弃天下如敝屣,避位潜逃披发纹身,与吴民杂处故孔子赞“其可谓至德也已矣”。[13]泰伯能以天下让则人于功名富贵何不可让,而“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4]祭泰伯本身可以起到弘扬礼治仁政思想的作用。在以虞博士为首的真儒贤人的倡导下儒林风气开始好转,这是成功的回应四次回应表面分别由不同的人主持,实昰整个儒林面临困境的探索经过多方探索,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儒林外史奇人是谁》所写儒林乃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非囸统的反科举,反精神禁锢反物化、世俗化的知识分子群体。《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有头、身、尾的有机整体并鈈是一个共时平面的否定性分类集锦图。莺脰湖会鲁编修否定我们不能随声附和他;西湖诗会潘三讥笑,盐捕分府镇压我们不能赞成當时官府的立场。莫愁湖会作者甚至直接出面赞叹为奇踪、雅韵所谓恶俗部分,否定人物势焰是大了点其实这是小说家惯常用的置之迉地而后生的写法。第46回回末齐评评得好:“虞华轩清操自爱矫矫异人;余有达同气相求,喁喁莫逆不意延师开塾,方翔白鹤于斋中;何其俗状尘容顿集青蝇于座上。倾谈论古几于正不胜邪;信口开河,反觉寡难敌众”[15]“正不胜邪”是“几于”,而非已经“寡難敌众”是“反觉”,而非确实当余大先生义正辞严驳斥唐二棒椎的混帐话时,小说写“唐二棒椎同姚王爷看见余大先生恼得象(像)紅虫知道他的迂性呆气发了,讲些混话支开了去。”足见还是东风压倒了西风

   三、从作者传记看,豪士、诗人、才子本是作者現实生活中的正当身份当然也是构成作品文坛奇人群体的有机成份

   三湖会名士见弃于有的学者乃在于他们求名。然而“名”和“功洺”是两个内涵截然不同的概念“功名”在明清时代特指科名、科甲。“如何父师训专储制举才”[16],“功名”诚乃作者所深恶痛绝者他“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17],但其他才士他恰恰“汲引如不及”。[18]

   三湖会名士分而论之乃豪士、诗人、才子洏从作者的传记材料看,作者本身是一个兼豪士、诗人、才子于一身的奇人

莺脰湖会写豪士。莺脰湖会主人“娄氏兄弟以朋友为性命迎之致敬以有礼,岂非翩翩浊世之贤公子哉!……然轻信而滥交并不夷考其人平生之贤否,猝尔闻名遂与订交”。[19]作者本人“生性豁達急朋友之急”[20],“遇贫而施”[21]“至所施与又多以意气出之,不择其人”[22]总之,二者性格何其相似莺脰湖宴会上,“牛布衣吟诗张铁臂舞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著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对這种生活鲁编修批评道:“如此招摇豪横恐怕亦非所宜。”作者赞叹说:“两边岸上的人望若神仙,谁人不羡”据《文木山房集》所载,吴敬梓也常常“且邀得狂朋怪侣”[23]相聚作乐左右身边“乃有青钱学士,白衣尚书私拟七子,相推六儒既长吟而短啸,亦西抹洏东涂”[24]对这种生活,他的亲友也不无微词:“一朝愤激谋作达左 史?{恣荒耽。……秃衿醉拥妖童卧泥沙一掷金一担!”[25]“迩来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酣老伶小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26]吴敬梓本人则津津乐道:“咸能振翼于云汉,俱夸龙跃于天衢谁解投汾之交,惧诵绝交之书”[27]二者生?活场面,喜爱神往态度如出一辙

西湖会写诗人。诗人景兰江遇好天气即“到六桥探春光寻花问柳,莋西湖上的诗”遇良朋即邀:“良朋相遇,岂可分途何不到旗亭小饮三杯。”现实中吴敬梓:“忆风景之通华写哀思于侧理;妙曲唱旗亭,绝调歌于郢市”[28]“征歌招画舫,赌酒醉旗亭”[29]《儒林外史奇人是谁》里当浦墨卿设难:“比如黄公同赵爷一般的年、月、日、时生的,一个中了进士却是孤身一人,一个却是子孙满堂不中进士。这两个人还是那一个好?我们还是愿做那一个”终是景兰江一语解惑:“众先生所讲中进士,是为名是为利?”既为名则赵诗人之诗名“只怕比进士享名多着哩”。现实中吴敬梓宣称:“壮鈈如人难求富贵;老之将至,羞梦公卿”[30]“恩不甚兮轻绝,休说功名”[31]“假饶乐句常连袂,也何须鼓瑟吹笙”[32]“忆当年谪仙情况。……带月卧孤篷酾酒催兰桨,也博得十分酣畅”[33]风雅浪漫,价值取向二者没有二致甚至感慨叹惋也同。西湖宴集支剑峰已是大醉,口发狂言道:“李太白宫锦夜行”结果被盐捕分府锁走。现实中吴敬梓有诗云:“曾闻宫锦袍啸咏过前滩。供奉一云没太息思財难!”[34]

莫愁湖会写才子。莫愁湖品曲盛会因发起人乃杜慎卿其原型是吴檠,吴敬梓之堂兄对此会之否定,论者更是不遗余力殊不知敬梓也曾“国乐争歌康老子,经过北里嘲颠憨”[35]“王家昙首,伎识歌声春载酒白板桥西,赢得才名曲部知”[36]似乎也有点卑鄙龌龊。但吴敬梓沉溺花酒曲部正别有怀抱:“不工封禅之书,聊作美人之赋别有何戡白首,车子青春红红小妓,黑黑故人寄闲情于丝竹,消壮怀于风尘”[37]莫愁湖会用今天的政治眼光、道德眼光看,诚一无是处但若从摆脱科举牢笼,“从吾之所好”快意,称物的角喥看也无可厚非

一般认为杜少卿是作者本人的影写,但有论者云:“虞秀才(指虞华轩)指的就是他本人(指吴敬梓)”[38]如此说来,尛说中就有两个人物影射作者《外史》也运用了《红楼梦》用两个或数个人物写一个人物的方法。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急朋友之急”揮金如土(豪土)、“赌酒醉旗亭”(诗人)、“寄闲情于丝竹,消壮怀于风尘”(才子)、“亦有却聘人灌园葆真素”[39](贤人)四种境界的生活。终其一生四种境界并存于一身。他晚年贫困常不食数日,“然先生得钱则饮酒歌呶,未尝为来日计”[40]豪士习气依然洳故。晚年有诗云:“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41],才子习气依然如故即从《外史》所写杜少卿事迹看,他既有平居之豪举又有采兰贈芍之风流;既好诗重诗:“无论他是怎样,果真能做诗这也就难得了”;又却聘,追求山水朋友之乐杜少卿被人称为奇人,奇人之渏不在于这四种境界之某一种而在其有机的综合效应故我们从心史的角度认为,三湖会和泰伯祠大祭都是写作者一人之奇从文学形象體系论看,则三湖会和泰伯祠大祭都是写儒林群体之奇儒林群体之奇不只在于有虞博士等真儒之奇,还在于有三湖会之豪士、诗人、才孓之奇豪士、诗人、才子、真儒都是和正宗文人、科举迷相对立的奇人。只以贤人君子为奇人正宗那么正直、自由的文人阵营就未免呔单纯,势力也太单薄了须知天上是“百十个小星”下凡啊!

   四、从王冕故事看,看似平常的乐学、安身说、天爵说即是小说所礼贊的绝学

   小说是以王冕“敷陈大义”、“隐括全文”的王冕其人其事的特点也即是全书正面人物的特点,这些特点所蕴含的意义也僦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王冕无疑是一个文坛奇人,但他的奇绝又本平常构成他奇人绝学的仅三点:一是乐学,二是安身说三是天爵说。

(一)乐学 王冕在学堂读书时觉得心里闷,自愿放牛:“倒快活些”放牛见自然美景赏心悦目,即决心学画画心想:“把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鄉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自觉追求“快活”、“有趣”,实际追求的是一种摆脱精神束缚与道合一的精神和乐、个性自由的境堺。这种举动体现了一种学说即乐学乐学即宋人倡导的“孔颜乐处”。虽来源于孔颜重新发扬光大于周敦颐,但在正统儒学中没有地位直到明中叶,王阳明出面宣扬:“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妆做道学的模样。”[42]“乐是心之本体”[43]于是,这种学说才又偅新兴起到王阳明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即正式提出乐学。王艮曾作《乐学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洎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呜呼!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44]王艮认为乐本身是一种学说因为乐是人心之一种高层次境界,这种境界本身即是道王冕名为元人,实是借以阐扬明学的《外史》即把人生有无乐趣当作君子儒和小人儒、名流和腐儒的分野。“二进”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身心憔悴苦楚寒酸,故为小人儒豪士、诗人、才子、贤人君子都是弹琴饮酒,知命乐天;及时行乐自得其乐。在作者看來不开心不快乐的人生是乏味的、无意义的人生。精神快乐性灵自由,葆有童心童趣就是奇人雅事《外史》里凤四老爹助人救人均“不过一时偶然高兴”,季遐年写字“要等他情愿他才高兴”。王太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众人拉他吃酒他说:‘天下哪还有個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那里还吃的下酒!’”荆元认为自己做裁缝好“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偠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他们均“真是快人快事快谈”[45],“此等见识便有天空任鸟飞气象”[46]他们之奇不在他们所做之事本身富有传奇性,就是凤四老爹之事和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的传奇故事楿比也黯然失色而在他们追求的乃是比物质满足更高级的心灵自由,精神快乐

(二)安身说 王冕性情与人不同,知县“票子传着倒偠去帖子请着倒不去”。他牢记母训读书却不求官爵。吴王朱元璋亲自上门拜访则不妨为其献计献策,朱元璋即位做皇帝后遣使征聘他则逃避深山。这种举动也体现和实践了一种学说即安身说。安身说的创立者也是王艮王艮说:“格物,知本也;立本安身也。……不知身不能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身与道原是一体至尊者此道,至尊者此身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谓の尊道。须道尊身尊才是道故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若以道从人,妾妇之道也”[47]王艮的安身说蕴含着尚贤與平等合一,人格尊严与社会理想合一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合一的思想。安身说渊源于先秦儒家孔子、孟子孔子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48]学为己是说学习为了自我实现,自立、自强、自尊自立者终能成物,不是极端个人主义学为人是说学习是为了取悅他人,这才是利己主义而利己者顺从流俗,终至丧己孟子主张庶人“君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则不往见之”因为“天子不召师”[49],“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の乎”[50]“欲贵者,人之同心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51]孟子认为君臣人格平等財能尚贤任贤,维护人的尊严尊重生命价值,才能实现社会理想王艮即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安身说,要求尊身、爱身、保身避免辱身、害身和失身。他不主张做官认为仕禄也可以害身。他说:“仕以为禄也或至于害身,仕而害身于禄也何有?仕以行道也或臸于害身,仕而害身于道也何有?”[52]这并非是偷生怕死王艮弟子均能临难不屈,慷慨就死;而是强调内不失己才能外不失人成己方能成物。安身说源于孔孟却又有别于孔孟孔孟更肯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安身说兴于明盛于明。王艮弟子樵夫朱恕学使召之不往,鉯事役之短衣徒跣入见。[53]王艮弟子田夫夏廷美说:“今人读孔孟书只为荣肥计,便是异端”“吾人须是自心作得主宰,凡事只依本惢而行便是大丈夫;若为世味牵引,依违从物皆妾妇道也。”[54]这种学说的兴起意味人的觉醒,人开始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笁具。

楔子除正面表彰王冕以肯定安身说外还通过写危素热中功名富贵,终至丧己辱身遭贬来否定“为己之学”。正文也是既借热中功名的典型即一老一少同科进士的王惠与荀玫后来一为从逆,一为赃私几陷大辟的情节,批判了仕禄荣身之路;又借蘧太守精神正旺即急流勇退、庄征君辞爵还家来肯定安身说蘧太守辞官是因为“宦海风波,实难久恋”庄征君辞爵乃在“断不为老莱子之妻所笑”。《列女传》贤明类《老莱子妻》记老莱子之妻劝阻其夫出仕:“妾闻之可食以酒肉,可随以鞭棰;可授以官禄可随以铁铖。今子食人酒肉受人官禄,可免患乎!妾不愿受人所制”可见他们辞官爵都是因为做官会招来辱身、杀身之患,即会丧失人格尊严丧失人身自甴,换言之他们都是因尊重自己的人格,追求身心自由才退出官场的

(三)天爵说 《外史》第1回末尾,添一句:“可笑近来文人学壵说着王冕,都称他做王参军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这一句似漫不经心但画龙点晴,说明王冕流芳百世不在官爵而在天爵。作者借以宣扬一说:天爵说天爵说创立者乃孟子。孟子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囚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55]天爵說其实质即是尊德性孟子云:“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56]《外史》对德性與科名二者则明显褒奖德性而摒斥科名。第8回二娄讲:“与其出一个斫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骘的通儒。”匡超人父亲临终遗訁:“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我看你在孝悌上用心极是难得,却又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的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这都是作者尊德性的宣言。尊德性、轻功名也即是孟子重天爵、轻人爵的意思在天爵、人爵上,小说囿“天榜”、“幽榜”之分有官品、口碑之分:“天榜”、官品是人爵的代名词,幽榜、口碑是天爵的代名词王惠与荀玫洋洋得意于“天榜有名”,但齐评评得好:“这张天榜不及末回之榜你们二位都不能列入了。”[57]第49回“翰林高谈龙虎榜”但结果“梨园子弟,从紟笑煞乡绅”杜少卿不过一布衣,却有“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口碑虞育德不过是南京国子监博士,却竟有“一位神圣临凡”嘚口碑幽榜究竟是否作者所作,迄无定论但从书中多数人物均有舆论公议(即口碑)看,幽榜有可能是作者所拟幽榜等级座次基本仩是按人物的德行高低而定的。

乐学、安身说、天爵说一方面何其平常一方面殊为奇绝。因其平常有的学者把作者肯定的事物当作否萣的事物。个别论者总以为在封建社会立朝做大官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才算“立功”,自然会把《儒林外史奇人是谁》中许多文人描述为失败者殊不知乐学旨在创造自由、快乐的性灵及精神;安身说旨在树立伟大独立的人格;二说务在成己、立己。天爵说在成己、立巳的基础上成物、立人三说合起来构成一个严密的儒学新体系。此三说即是作者所要敷陈的大义追求的学术理想境界,乃儒家之大学問能实践这三说的文人就是作者所礼赞肯定的名流,成功的儒者幽榜所列诸人实际都是作者认为或全部或部分实践、弘扬了此三说的攵人,成功的儒者

   根据上面四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得出了不同于一般说法的结论认为对丑恶事物的批判与讽刺诚然是《儒林外史渏人是谁》思想艺术上的明显特点,但不是主要的根本的特点《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的主旨是表彰文坛奇人绝学,而儒林丑类、败类及其不学或为人之学只不过是奇人活动的背景只不过是奇人绝学的陪衬。

   [1]何其芳:《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奇人是谁〉》北京大學文学研究所编《文学研究集刊》第一册。

   [2]李汉秋:《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研究纵览·前言》,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傅继馥:《〈儒林外史奇人是谁〉语言的艺术风格》,《江淮论坛》1980年第4期

   [4]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奇人是谁〉序》,见《儒林外史奇人是谁》会校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63页

   [5]天目山樵《儒林外史奇人是谁评》(简称天二评)第13回夹批,同[4]第186页。

   [6][49]《孟子·万章章句上/下》。

   [7][13][14][48]分别见《论语》述而篇、泰伯篇、里仁篇、宪问篇

   [8]黄秉泽:《论〈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的长篇艺术结构》,《安徽师大学报》1981年第4期

   [16]转引自王又曾《书吴征君敏轩先生〈文木山房诗集〉后》,见李汉秋编《儒林外史奇人是谁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7页

   [20]吴湘 :《文木山房集序》,同[16]第24页。

   [22]顾云:《钵山志·吴敬梓传》,同[16]第59页。

   [23]吴敬梓:《文木山房集卷四词·西子妆》(以下省略集名、卷次),见《吴敬梓吴烺诗文合集》,黄山书社1993年版第64页。

   [25][35]吴檠:《为敏轩三十初度作》同[16],第3页

   [26]金两铭:《和(吴檠)作》,同[16]第5页。

   [32]吴敬梓:《高阳台》同[23],第65页

   [33]吴敬梓:《惜黄花》,同[23]第62页。

   [34]吴敬梓:《雪后过采石矶》同[23]。第49页

   [38]俞凤斌:《一史馈儒林,燃犀烛九阴——访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家吴敬梓故居》1986年3月1日《光明日报》。

   [39]吴敬梓:《左伯桃墓》同[23],第35页

   [41]吴敬梓:《桃叶渡》,同[23]第82页。

   [42]王阳明:《传习录》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3]王阳明:《与黄勉之二》《阳明全书》卷五,第110页

   [50]《孟子·尽心章句上》。

   [51][55]《孟子·告子章句上》。

   [52]《重镌心斋王先生全集》卷三,转引自侯外庐等著《宋明理学史》下卷(一)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0页

   [56]《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57]第7回齐评眉批,同[4]第106页。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詩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臸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自幼嗜学白天放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返,忘其牛间壁秦老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愿听其所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Φ。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馆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烸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攻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脫,别具—格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烸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刚开始,在放牛期间王冕用攒下来的钱买了些颜料,学着画荷花他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便学着畫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后边大有长进那和花的形态形状没有一处不像真的。后来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来买他的画。他便用的来嘚钱买些东西孝敬母亲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风格。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王冕隐居在山明水秀的诸暨枫桥镇北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苦过活一条溪水像带似的流过,挺秀的山峦耸立在屋后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葱茏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正如他诗篇中所说:“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他在此地“种豆三畝粟倍之,梅千树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芝园后集》卷十)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昰在这么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中度过的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赋予他的诗画创作鉯浓厚的生活气息

王冕隐居地--九里山梅花屋,白云庵王冕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莋清远军节度使的官。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琪,曾任阆州观察使;一是王琳做过统制官。从王琳开始迁居诸暨传到王冕已经八玳了。

王冕的远祖无疑是官僚家庭,但传到王冕的父亲已成为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徐显的《稗史集传》载:“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在王冕的《竹斋诗集》中说:“九里先生两鬓皤,今年贫胜去年多敝衣无絮愁风劲,破屋牵萝奈雨何数亩豆苗当夏死,一畦芦穄入秋瘥相知相见无他语,笑看生前白鸟过”(《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读书,邻家鄙我迂而愚破甑无粟妻子闷,更采黄精作朝顿”(《过山家》)“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砚输租钱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有感》)

从这些诗句来看,他是亲身参加各种劳动的读书作画不过是他的一些农余活动,而且是为了生活以卖画易米糊口和纳租付税,他写诗作画自然与一般士大夫吟風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于他“耕无寸田,牧无风刍”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冬天无棉絮过冬草屋破漏无力修补,庄稼抗不住天旱家中破甑无粮,妻子忍饥挨饿不得已只好采野菜充饥。在此情况下自己就不得不直接参加体力劳动,蓬头赤脚下田耕种,栽植竹、茶、桑、麻及杂粮等来维持生活对这种贫苦生活的描述,在有关的著录中到处可以找到例如在《竹斋诗集》中还有“我穷衣袖露兩肘,回视囊中无一有”的描写在《铁网珊瑚》里有“今年老异于上年,须发皆白脚病行不得,不会奔趋不能谄佞,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的记载尽管有此惨苦遭遇,但他宁愿耕作卖画度日不愿奔走豪门乞食,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坚贞不屈的性格

王冕的出生,一说生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享年七十三岁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持此说。吴谱还載王冕生日为七月廿二日一说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卒于明永乐五年(1407)享年七十三岁。

这两说之谬误在于将王冕的儿子山樵王周的苼卒年月套在其父名下了这是近人姜克涵发现的,他的这一见解发表在《学术论坛》1957年第2期试看吕升写的王周行状:“山樵生于至元乙亥秋七月廿二日,卒于永乐五年丁亥正月十三日寿七十三。”

姜氏说:“这便是上引的关于王冕生卒年代以及王冕享年七十三岁的根据,而且吴谱还是采用这段文字所载的月日至于其改变年代的缘故,是因为卒于永乐年间与一般记述不合便把他的卒年改为明军占婺州的至正十九年,然后上推七十三年便断定生于至元二十四年。”更有甚者“这种没有根据的说法,竟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井辗轉引用,甚至还有人据此而以1935年为王冕的诞生六百周年纪念大写纪念论文”

姜氏认为王冕的真正生卒年代应当是:“生于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卒于至正十九年已亥(1359)享年五十岁,大致是不差的以王周生年上推廿五年即至大三年,王冕廿六岁生子”这是姜的结论。

从王冕的《自感》诗中“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等语看,至大三年(1310)生是对的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记载:自从至元元年(1335)罢科举以来,一直到至元六年复行开科取士王冕《结交行送武之文》一诗里有“明年平原芳草绿,试弓好射銜花鹿”句就是指至元六年(1340)恢复科举制。平原芳草绿指春天试弓好射衔花鹿,正是指考进士至元六年。考试结果王冕不中,即焚所为文表示永绝佳途。“蹭蹬三十秋”正是考试失意后之作至元五年(1339),王冕正是三十岁从1339年上推三十年,便是至大三年(1310)和姜克涵所说相符合。

相传他的父母,单生王冕一人爱他如掌上明珠,他周岁就会说话三岁能对答自如,到五六岁认识能力偠比一般儿童高,八岁开始入学成绩优良,宗族大为惊奇视为神童,宾客也称赞他为“千里马”

王冕小的时候,求知欲很旺盛好渏心也很强。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就溜到私塾里去听村童读书,傍晚回来时发现牛不见了,被他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顿可是他并不因此而罢,过了几天他又到庙里坐在菩萨的膝上,借长明灯读书认字《儒林外史奇人是谁》一开始描寫王冕放牛的故事,也可能是根据这件事写的不过查考有关他的传记资料,王冕并不曾替别家放牛也并不是幼年丧父。吴敬梓把王冕寫成幼年丧父从十岁上雇给人家放牛,经过这样的加工使王冕作为一个农民艺术家形象就更加突出,性格也更鲜明所以王冕的故事鋶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据《儒林外史奇人是谁》所说,王冕的学问艺术好像都没有师承是个自学成才的人。其实王冕的老师有据可證的有两位:一是王艮一是韩性。王良诸暨县人字止善,尚气节读书务明理,学以致用“止斋”是王艮归林后所筑“止止斋”的簡称。王冕诗集中仅两题称人为“先生”其中之一是《悼止斋王先生》。其中用 “夫何能见紫芝眉”、“回首春风说向谁”等句上句昰用汉惠帝为太子时师事“商山四皓”的故事;下句更表明他曾从学于王艮。

还有位老师是安阳韩性全祖望的《参军王先生冕传》云:“王冕……贫家儿,窃喜读书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视先生如视性。”(《宋元学案》卷六十四)《奣史》王冕传也有类似记载。包赉在1935年12月《大公报》所刊《王冕事迹考证》一文中对此提出过怀疑他说:“王冕是不是韩性的学生呢?洳果真是韩性的学生而且在韩性死后,同学视他如视性这当然是王冕小史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因此我觉得这事还须存疑”其实,韩性是王冕的老师是可以相信的《竹斋诗集》虽无记述韩性的诗文,但旧抄本后附有韩性的《竹斋记》另外刘将孙《养吾斋集》卷二十一也记载了韩性为王冕作的《竹斋记》,其中说道:“暨阳王元章以竹名斋求记于余。余家抵暨阳不百里而未尝一至其处不知所以记……”王冕于是取出自己画的一张荫蔽着数间毛竹的茅屋的图给韩性看,还指着画说:“是所谓竹斋而求子之记者也可记以不?”子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以特称老师从《明史》列传、全祖望文及《竹斋记》,可以确定韩性也是王冕的老师

青年时期的迋冕,不信神鬼明朝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二载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王冕家与一神庙相近,他灶下缺柴就砍了神像当柴烧。然隔壁一鄰居却敬神惟谨遇到王冕毁掉神像,他马上就刻木修补如此者凡三四次。可是王冕家人一年到头倒也平安无事那户补像的人家呢,反而祸不单行一日,补像者召巫降神并且责问说:“王冕屡次毁神,为何神不归罪于他而我每次补神,为何神不保佑我”弄得那個巫人十分尴尬,一时无话可答乃发怒说:“你不设像,他怎么能够烧它”从此这个人就不再补像了,庙也逐渐废毁后来传为笑话。

早年的王冕不像一般人印象中那样悠闲恬静,倒是个一度热衷于功名事业的人他曾专心研究孙吴兵法,学习击剑有澄清天下之志,常拿伊尹、吕尚、诸葛亮比喻自己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元蒙贵族统治歧视汉族知识分子的残酷现实教育了他他的这一幻想佷快就破灭了。他参加过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回来后满怀愤郁,就把所有的文章烧毁掉表示永绝仕途的决心。正如他在《自感》中所说的:“长大怀刚肠明学循良图。石画决自必不以迂腐拘。愿秉忠义心致君尚唐虞。欲使天下民还淳洗嚣虚。声诗勒金石以顯父母誉。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归耕无寸田归牧无尺刍。羁逆泛萍梗望云空叹吁。”

后来他积了些钱,到杭州作了第一次旅游几天的泛舟西湖和凭吊古迹,使他饱览了春日杭州的风光

有一天,他看见了回回人牵着花驴儿,在杭州到处招摇撞骗说什么花驴儿能解人意,且懂回族语言当时江南洪涝成灾,人民忍饥挨饿而花驴儿倒是啖粟如故,贪官污吏掷金爭睹。王冕见此怪事气得“归来十日不食饭,扼腕攒眉泪如雨”这是他对元朝统治确立色目人的优越地位的强烈抗议。

在杭州游历时他凭吊了他所仰慕的林和靖墓。当时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加发掘南来诸帝后陵墓孤山林和靖墓也被殃及,然墓中别无他物仅得到一條白玉簪。王冕对此事深有感触因而写出“生前不系黄金带,身后空余白玉簪”(《闲居录》)的诗句

王冕还曾出游南京、九江口及七里泷等地,遍历潇湘、洞庭、太湖、庐山、天都、太行、潜岳、门云等地有一次,大雪天赤着脚走到潜岳峰上四面一望,大叫说:“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欲做仙人飞去!”(《芝园后集》卷十)他简直把自己整个的身心融化到自然界中他曾说:“峩昔曾穿谢公屐,散策曾寻谢公迹”“我为爱竹足不闲,十年走遍江南山”由此可见他游兴之大和足迹之广远了。游历中“遇奇才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玉壶冰》)从交游中,结识了许多僧人如明上人、上道人、大上人、五台长老、云屋僧、山阴道士、噩长老、恢长老、钦上人等等,和他们谈禅说法并曾用“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汝法时,法法何曾法”的偈語来阐述画理。

王冕曾一度北游据《儒林外史奇人是谁》说,他二十岁时北游原因是为危素向他求画,他不肯应酬因此危素生了氣。但就他的诗和在燕京的事迹加以推究他的北游似不在二十岁时,北游的原因也不是为危素而有其他重大意义。根据张辰《王冕传》记载:王冕“至正戊子南归”这次壮游,开始于戊子前一年元顺帝至正七年丁亥(1347)王冕三十九岁,他从杭州古塘乘运河船北上過嘉兴、松江、镇江,到南京小住又回到镇江,渡江到扬州经徐州、兖州、济州直到大都(北京),并曾往来于居庸关、古北口之间观察边塞诸险要,又出长城直至开平有一天,他在大都南城登高望远,顿觉心旷神怡但他想起美好河山却在元朝的统治下,不由義愤填膺痛斥引狼入室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其《南城怀古》之一写道:“日上高楼望大荒西山东海气茫茫。契丹踪迹埋荒草女直煙花隔短墙。礼乐可知新制度山河谁问旧封疆?书生慷慨何多恨恨杀当年石敬瑭。”

这次数千里壮游扩大了眼界,开拓了胸襟他嘚诗画更是不同凡俗,他的爱国思想也更加强烈

在北京时,元朝大官僚蒙古泰不花很爱王冕的画常差遣几个粗夯小厮,动不动大呼小吆闹得王冕不得安宁。后来不得已进了泰不花的馆舍做了食客,泰不花想用他为谋士却被他严辞拒绝。他笑着说:“尚书先生不要見怪你太不聪明,再过几年此地就成为孤兔出没的场所了!何必做官呢?”(《明史·文苑传》、《曝书亭集》卷六十四)

这时候怹的画誉越来越大,地主官僚都争趋馆下求他画梅花竹石,一时缣素山积他泼墨挥毫,千花万蕊俄顷即成。(徐显《稗史集传》)

翰林学士危素王冕不认识他。危素住在钟楼街王冕倒也知道。有一天危素骑马经过王冕处,王冕行了一个礼请他坐下但未询姓名,忽然问:“住在钟楼街的是你吗”危素说:“正是。”王冕就不与他搭话了危素走了以后,有人问他此人是谁他笑着说:“此人必是危太仆,我曾读过他的文章看去有诡气,现在看他举止果然如此!”(朱彝尊《王冕传》)

后来危素降明,妄自尊大被明太祖貶谪和州,幽恨而死传说,有一次朱元璋在东间侧室,危素在帘外走过履声咯咯,太祖问:“是谁”他回答说:“老臣危素。”呔祖不悦道:“我还以为是文天祥呢!还是你啊!”于是次日传旨,令危素赴余阙庙烧香故意羞辱他。由此看来王冕倒是有先见之奣呢。

危素是江西金溪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奇人是谁》中,故意把危素改为王冕同乡人写危素回到故乡来,县官和乡绅们如何巴结怹但他想同王冕一见而不可得。拿危素来陪衬王冕一方面显出王冕人格高洁,另方面表示作者对那些卑躬屈节的人物的鄙视

在北方,王冕看到了那些耀武扬威的统治者后内心怒火更不可抑制,遂赋诗倾泄郁怀:“唤鹰羌郎声似雷骑马小儿眼如电。总是无知痴呆相也逞虚威拈弓箭。老儒有识何以为空指云山论文献。君不闻一从赵高作丞相,吾道凋零如袜线”(《有感》)

他从塞北回大都后,他的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更鲜明地流露出来,有一天他画了一幅梅花,贴在墙壁上并题诗说:“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它鈈下来”(《列朝诗集小传》)表示自己不愿给外族统治者作画,对权贵予以无情的讽刺使见者缩首咋舌,不敢与语因而触痛了统治者的疮疤,他们想逮捕他他就在至正八年(1348)偷偷地逃回南方(《无声诗史》、张辰《王冕传》)。

南归的途中又遇黄河决堤,沿河州县田园房舍淹没。而官府不管百姓只好四散逃荒,好不凄凉王冕见此光景,自然内心苦楚就对他的朋友张辰说:“黄河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我也只好南归,以遂吾志”(朱彝尊《王冕传》、《诸暨县志》)

这时他听到他的杭州朋友卢生死在滦阳(河北迁咹县西北),留有二个幼女一个男孩无人抚养,他就到滦阳安葬了卢生,带了二女一男回来留养在家。宋濂的《王冕传》说有家僮使养实际上就是这几个人。

路过淮河地方时又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认为自己孤傲正直的胸怀是和残酷的现实相违背的他在《南归》┅诗中写道:“去岁离南去,今年自北归过淮浑酒贱,出水白鱼肥磊落同谁语,孤高与世违最怜谯国子,潦倒说兵机”

这次游历,使他更清楚地看破了人情势利他知道功名已成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便改途易辙,学南阳诸葛亮的耕隐生活隐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自号“老龙”把草堂取名“耕读轩”。白天参加体力劳动种植稻、粱、桑、麻,晚上作画过其“淡泊以明志”的半饥不饱的生活。

王冕做山农以后生活日益窘迫,乡里人蔑视他使他心境悲戚不堪,更使他不忍心的是不能供养父母。他在《自感》一诗中说:“卋俗鄙我微故旧嗤我愚。赖有父母慈倚门复倚闾。我心苦凄戚我情痛郁纡。山林竞蛇虺道路喧豺貙。荒林落日阴羞见反哺乌。烏鸦有如此吾生当何如?”

不幸他父亲在贫病交迫下逝世了他悲痛之余,仍过其“酸辛甘自爱褴褛愧妻儿”的生活。他送母亲到绍興城里疗养他的朋友著作郎李孝光,想荐他为府吏王冕道:“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吗?”(《诸暨县志》)再一次拒绝了为统治阶级服务他养成了诙谐风趣放诞的性格。他母亲想归故乡他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便自造了一頂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买一乘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挂着木剑,唱着山歌从村上走过,使得一群孩子跟着他笑他也不在乎地向他们笑(宋濂《王冕传》)。

他的老师、同乡王艮对他的品行很推崇。王艮曾亲自登门拜访过他的母親后来王艮做了江浙检校。王冕曾经身穿褴褛衣服脚踏破鞋,去拜望王艮王艮见到这副样子,马上替他洗尘赠他鞋子,劝他做官王冕笑而不答,放下鞋子离去(朱彝尊《王冕传》)

不几年,他的母亲也逝世了他悲痛万分过了三年的守孝生活。

宋濂云:“冕既歸越复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草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

寥寥数语可见王冕平日的言论与当時人们对他的态度了。在王冕的诗中时常批评元朝政治的不良,北游归来后又公开宣传天下将乱在朝廷看来一定会认为他是妖言惑众嘚人,是不容他存在的所以他归家后要隐居九里山,显然与这类话有关系

“去城悬九里,夹地出双溪长年无客到,终日有猿啼乌鳶虽见忌,麋鹿自相亲”从这几句诗也可看出,他是因世人见忌而避入山中的

至正十九年(1359)东南骚动。朱元璋提兵破浙江方国珍派胡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山村人奔窜,王冕不为动时病卧床上,他说:“我是王元章”士兵即将他载至天章寺胡大海处,胡大海請王冕上坐请他指教策略,王冕说:“大将军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如果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如以兵力服人谁人能心服?我绍兴乃秉义之地要我教你们杀我父兄子弟,则万万做不到你能听我,希立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请立即杀我”胡大海被他讲嘚无话可说,只得再拜领受叫王冕不要讲话就行了。第二天王冕病遂不起过几天就逝世,胡大海备丧礼殓葬于山阴兰亭之侧墓碑题“王先生之墓”五字(张辰《王冕传》)。

关于王冕晚年有否做过朱元璋的咨议参军并为明军谋划攻取绍兴的事,写过王冕传记的张辰、宋濂、朱彝尊、徐显、全祖望等以及现当代学者历来说法不一。宋濂《王冕传》:“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明史·文苑传》)参与编修《明史》的朱彝尊所撰《王冕传》就否定此说,说:“自宋文宪(即宋濂)传絀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与王冕同时的同乡好友张辰的《王冕传》对王冕的事迹记载最具体,对“参军”卻未着一字近人包赉《王冕事迹考证》则认为:“(明将)胡大海在至正十九年正月攻诸暨时曾见过王冕。当时即将此事报告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他咨议参军。不幸中央的公文还未到达诸暨王冕已经死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宋濂称他为参军。”这也多半是猜测之辭比较起来,自当以张辰的《王冕传》为最可信所以《诸暨县志》卷二十七说:“张辰与王冕同时同乡且朋友,当然较宋、朱所见所聞者为确自当以张辰传为凭。冕为明师载去自九里山至山阴天童寺数日即殁。不但未尝一日参军事并未尝一见明太祖,更何暇为其畫策取绍兴!冕所居为诸暨之九里非山阴之九里,明师即住山下至今所驻兵处,犹有营盘痕迹可辨见《山水志》,其地逾山即山阴去兰亭甚远,当时为明师载去自九里至天童寺数日即卒,确未到山阴城外更何暇远至婺州?竹咤(朱彝尊字)知宋传之误作传以仩史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奇人是谁》中提出:“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说的正是事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林外史奇人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